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职业技术教育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18 21:33:00

职业技术教育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篇(1)

同时,对教师的管理也有更高的要求。管理者应倡导教师多学习,多了解,组织提取技术课中需要的数学知识,组织编写适应学习技术的数学教材。但是不要编书出版,那样往往跟不上形势的变化,还造成浪费。目前管理部门已经提高教师入门门槛。但只设门槛是不够的,关键是针对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加强对教师的培养。数学教师不但要懂数学还要懂专业,授课时才能结合专业讲必要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另外,数学教师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科技的发展,数学理论变化可能不是很快,但与实践和不同的专业结合起来,就有无穷的变化,这就要求数学教师队要教学的专业深入学习和挖掘,写出根据专业特色不断更新的讲义。对教师的培养也是一个要长期持续的工作。再有,在教师对专业有一定的研究后,会有教学以外的副产品,比如企业可用来提高效率的数学软件,运用数学改进的技术等等。不但为企业提高效益,节约研究经费同时也培养出了更高水平的教师,学院和企业互惠互利。笔者呼吁教育管理层提高对工教结合、产教结合的重视,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校企的结合。

总之,在数学教育的现代化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数学教育在提高人才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数学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质,并提高学生一般科学素质,最终培养出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发展性人才。

参考文献用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2000年高职高专教育文件资料汇编(M),2001。

[2]范蔚,孙亚玲,全.学科教学与学生素质发展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2002。

[3]吕红.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较与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5,(10)。

[4]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职业技术教育学篇(2)

论文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 学习型社会技术与就业 

 

 近代职业和技术教育是伴随着产业革命和工业社会的兴起而逐步发展的,随着产业结构高度化和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提高,经历了以技能为主向以技术技能为主的转变;从为制造业服务向同时为制造业和服务业服务的转变;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职业技术教育也必然要经历这种历史性的转变。 

 

1 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社会需求 

(1)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当前,我们既面临着国内市场的需要,又面临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这种国际市场的竞争对我们培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由于境外教育机构的进入,使我国的职业教育面临国际教育的竞争。 

(2)技术进步和劳动就业。工业化的发展必然要求技术进步,技术进步要求我们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才。但是,我国的技术进步是在有大量的低素质劳动者、教育问题非常严重的对比下来推动技术进步的,这就产生了一个“两难”问题:推动技术进步就会加剧低素质劳动者的失业,而要满足低素质劳动者的就业,就必然会影响技术进步的推动,所以,职业技术教育需要探索出一条新路,既能为技术进步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又尽可能地适应中国的实际,为解决低素质劳动者的就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3)二元结构和城乡教育统筹。工业化过程中,要面临一个从二元结构转向发展城镇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乡教育资源统筹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包括城镇制造业的相当一部分就业人员向工业转移的问题,均影响到职业技术教育结构的调整。 

(4)工业化与信息化。我国的工业化处在全球信息化,尤其是网络发展的背景下,因此我们需要新型工业化发展。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加快信息化发展,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产品,要求我们在发展职业教育、为工业化服务的同时,为加快信息进程提供更多的教育。 

 

2 建设学习型社会过程中,职业教育必然经历相应的转变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社会形态和教育形态的深刻变革,它是以知识革命、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兴起为前提的,将从以制度化教育为主要形态的工业社会,转变为以终身教育为主要形态的知识社会。这个转变是覆盖全社会和全部教育的,职业教育也必然会经历相应的转变。 

2.1学习者 

制度化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的学习者主要是学习某种职业技能(技术)的谋职者,学习只是他谋生(职)的手段,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就实现了学习目的。而在学习型社会的终身学习体系中,学习者面对的是职业、职业岗位以及职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变化的环境,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各种职业岗位的知识含量也不断提高。这种情况一方面对学习者的综合素质会要求更高,另一方面要求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断变化的有预见的应变能力。按照这个要求,我们在对学习者的培养上提出几个问题。 

(1)近期需要与长远发展的问题。我国的职业教育要针对岗位群的需要来培养人,但是这种针对性地培养人和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是不可兼顾的,我们既要把学生培养成能够胜任某种职业的人,同时又能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里面有一个近期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学生应在现有的职业学校里更好地学习各门基础课,打好基础,具备再学习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再学习以后转换经验的能力。同时,在普通学校教育中,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选择。(2)培养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关系。(3)技术技能与人文道德的关系 

2.2学习机构 

在制度化教育体系中,学校是惟一的学习机构,而在学习型社会中,各种社会机构都应该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即所谓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不是仅仅靠学校来支持的,各种社会机构都应该成为学习型机构。所以,需要探讨的是在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环境中,职业技术教育的学习机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学校 

这是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更新速度加快,学校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会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学校教育再也不能局限于传授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基础;二是学校教育具有相对稳定性,且受经费、信息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不能与企业和工作场所的技术更新同步,所以实行学校与企业合作教育或者学校教育与工作场所的交替学习,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2)工作场所(企业) 

在逐步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条件下,企业将成为实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机构,其主要作用是:与学校联合进行职前教育,企业应该成为职前教育的合作伙伴;进行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为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的场所。未来的职业教育应该是不断的继续教育。 

(3)社会教育培训机构 

(4)网络(虚拟学校) 

依托互联网开展的网络教育,正在成为新的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它既可以作为学校教育和企业教育的技术补充,又可以独立承担某些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尤其是它在未来教育发展中的前景更是值得关注的。 

利用网络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公共场所教育的一个补充,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当然职业教育如何利用网络这个问题还有待探讨。 

职业技术教育学篇(3)

摘要:在素质教育如火如荼开展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技术学校开展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职业技术学校需要针对自身的办学特色,以能力培养为教育理念,摸索美术教育的模式,进行美术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 美术教育 对策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及支持,社会各界对包括中专教育和大专教育在内的职业技术教育的认同度和重视度逐渐提高,在素质教育如火如荼开展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技术学校开展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相比较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职业技术学校的美术教育显得非常薄弱。因此,职业技术学校需要针对自身的办学特色,以能力培养为教育理念,摸索美术教育的模式,进行美术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基于我国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的现状,探讨职业技术学校开展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研究职业技术学校开展美术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美术教育的教育性比较隐蔽,长期以来得不到人们的重视。其实,在职业技术学校开展美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价值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使其人格的完善,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修养和创新意识。在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中重视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安排,增加学生接触美术教育的机会,提升美术教学的水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2、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在职业技术学校开展美术教育能够鼓励学生参与美术活动,并以这种后天培养的形式来训练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二、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健全,职业技术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逐渐得到了完善和发展。伴随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职业技术学校的关注,美术教育活动在各个职业技术学校开展,职业技术学校的美术教育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经历了从只注重绘画技能的讲解到重视综合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两个发展阶段。通过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之后,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由于创造力需要在平时的观察、分析和思考中产生。而美术教育恰恰能很好的培养这一能力。多元性、开放性的美学教育是现代美学教育的追求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职业技术学校围绕学习素描、色彩等能力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促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综合提高美术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在美术中的应用。职业技术学校的美术教育正在从相对落后的教育理念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审美能力作为提高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重要方面,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眼光、个人情趣和个人气质,这些能力的提升将对学生产生长久的影响。

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分为非美术专业教育、针对爱好美术的学生的业余教育和美术专业教育三大类。非美术专业教育是针对非美术专业的学生群体,使其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巧,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使得学生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同时,在美术训练中,培养其观察力、思维力,最终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为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对于爱好美术的学生的业余教育主要是对美术具有一定的兴趣,并且有较为强烈的学习愿望的,希望获得除美术基础知识以外更多的美术知识的学生开展的美术教育:美术专业教育是针对以学习美术为目标的美术专业的学生。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电视、网络、动漫、广告等行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这些行业的兴起,给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不仅需要在教学理念上进行全面的改革,也需要在教学方法和培养方式上进行更多的创新。在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美术创作技巧之后,还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设置。如针对广告设计师的培养,就需要在已有的美术教育的基础上,从广告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以促使其能胜任实际工作的需要。在完善校内培养的同时,还应该尽量让学生早日进入实际的工作岗位,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练技艺,提升水准。

三、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职业技术学校对美术的重视度也在提高。在看到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美术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通过改正完善,将我国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对非美术专业学生的美术教育重视不够。对于非美术专业的学生,职业技术学校往往只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其开展美术教育。职业技术学校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为主当然无可厚非,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缺乏人文底蕴的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也是很难立足的。特别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由于过去没有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文化基础薄弱,组织纪律性较差,近年来关于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不端行为时有报道。因此,用浓厚的人文教育熏陶和培养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美术教育在其中的作用巨大。美术教育能加强学生的美术修养,让学生掌握对美的认识,重塑学生的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这样才使得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不断的接受新知识、新教育,以及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才能有机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拥有更完善的知识体系。

2、对爱好美术学生的培养力度欠缺。由于学校条件和教师水平的限制,对于喜爱美术的学生,往往不能给予他们迫切需要的美术教育。这些学生有喜爱美术、追求美的愿望,首先就值得肯定。然而,如何才能让他们在专业学习之余,接受更好的美术教育,获得一专多能,让他们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3、美术专业学生的培养问题。在职业技术学校,美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不太科学,往往只重视美术技能的传授,而对美术的运用发挥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则不足。学生毕业之后,进入相关的工作领域,实践能力不强。由于近年来学生规模的快速增加,一些学校的美术教育日益雷同,欠缺独特的办学模式,缺乏个性化的美术教育,教育理念落后,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

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有些学习广告设计类的学生,进入企业后,还需要较长的学习期才能具备其工作所需的业务能力。

4、美术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由于职业技术学校的条件限制,办学经费的短缺,以及现有的办学理念的束缚,对于美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不够。由于待遇水平较低,无法吸引高素质的美术师资人才。现有的美术师资也表现出知识体系陈旧,教学方式落后,缺乏敬业精神等情况。美术教师由于自身能力和教学条件限制,很难在美术教学中有所突破。薄弱的师资力量的基础上,要想使职业技术学校的美术教育达到较高的水平,实属不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建立“双师型”的师资人才队伍是未来职业技术学校建设的重点,是保障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要力量。师范美术教育是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只有师范美术教育得到发展,才能培养出大批符合“双师型”教师水准的美术教育人才,才能满足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需求。只有既能满足理论教育要求,又同时拥有实践教学水平的美术教师队伍,才能从根本上促进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提升美术教学的水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前面指出的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的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

1、加强美术教育、提升人文素养。对于大多数职业技术学校的非美术专业的学生,应该通过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安排,增加学生接触美术教育的机会,通过完善的美术教育提升他们的美术修养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通过组织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体验美,而不仅仅是在课堂传授普通的绘画技巧。美术是视觉艺术,是一种精神产品,通过审美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艺术表现。对美术作品欣赏,既可以使用平面的美术作品,如国画、油画、工笔人画等,也可以是立体的艺术作品如雕塑等。同时也可以在校园内营造美术教育的大环境,例如,在校园内营造美的环境,用美术作品装饰校园,增加学生体验和感受美的机会,让学生认识美,领略美的意境,再通过对美作出分析和评判,让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2、提升美术能力、实现一专多能。对于爱好美术的学生,应该培养学生基础的知识和能力。例如,素描作为美术的基本功,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训练。之后适当的讲解构图、透视等绘画知识。也可以通过对工笔画的训练来增加学生的绘画能力。由于工笔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魏晋年间就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笔画具备了严整的技法系统和独特的风格。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艺术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有的工笔人画的标价达到了上万元一尺。因此让爱好美术的学生学习工笔画即是一种美的训练,在创作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而且也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3、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对于美术专业学生的培养应该夯实基础、训练学生的美术技能、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通过公共基础课、美术专业课、实践操作课等课程设置来提升美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美术专业学生的培养即要夯实文化基础和美术基础,又要以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为目标,增加学生进入用人单位实习的机会,通过在用人单位工作,将所学的美术理论知识与现实相结合,提高其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

职业技术教育学篇(4)

而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会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胜任会计职业工作岗位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提高财务岗位需求,促进财务人员的充分就业,是职业技术会计教育的目的所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会计教学,其特点是理论性和应用性并存。职业技术教育的会计教学观念必须及时更新,要不断顺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作为职业技术会计教育,要根据会计专业教学的特点规律,适时进行会计教学的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岗位任职能力,努力探索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适应岗位需求的会计人才的新思路、新途径。

一、传统职业技术教育会计教学的现状

传统职业技术教育会计教学是在传统的学历教育会计教学模式上发展而来的,主要参考学历教育的教学模式,具备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的显著特点,表现如下:

(一)学术教学思想贯穿始终

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会计教学套用了传统的学历教育会计教学的教学思想,沿用的仍是学术教学的教学思想,往往只是简单地在原有的学历教育会计教学的课程设置基础上,开设一些会计实践课,教学指导思想没有发生相应改变,仍是以学历教育思想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思想。缺乏不同教学目标不同教育思想的比较和分析研究。

(二)教学传统理论指导教学

教学上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会计教学还是沿用了传统的学历教育会计教学的思维方式,让原来没有会计实践经验的学生接受相对抽象的会计理论。仍然沿用传统的学历教育会计教学模式,还是采用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的做法,还是以会计专业课程为核心,不以会计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为核心。会计教学各课程之间缺乏联系,授课内容上存在较多重复,专业教师之间缺乏交流沟通。最后造成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教学资源浪费严重,教学团队没有配合。因为套用了传统的学历教育会计教学模式,所以课堂教学仍是会计教学的中心环节,在传统教学理论的共同作用下,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问,学生答的灌输教学模式,导致时间和精力的大量浪费,同是也导致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薄弱。

(三)教师中心思维突出

和传统的学历教育会计教学模式一样,课堂教学还是强调以专业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教师按照教学计划讲授课本会计理论知识,学生得到的大多是书本层面的知识。学生只会模仿例题,学会编制分录、编制报表,其实并没有真正会灵活运用,只会参考模仿,缺乏独立思考分析操作能力,一到会计岗位上,面对新情况,仍是无所适从。

二、传统职业技术教育会计教学的缺陷

由于传统职业技术教育会计教学对于学历教育会计教学套用过多、缺陷研究不足,结果使职业技术教育会计教学成为学历教学会计教学的精简浓缩版,或普通会计教学的复制加强版。其缺陷具体表现为:

(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在职业技术教育的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通常会把所学课程分为基础理论课、任职基础课和岗位专业课三个层次,在知识体系的构成上,并没有摆脱知识的系统性、学科性、完整性的制约,却没有足够重视学生实际财会操作能力和公共综合素质的训练培养,其结果使得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对会计专门人才的多样化岗位需求。在实际教学中,会计教育仅仅是注重课堂财务专业知识的教授,却往往忽视了会计实训操作的指导与教学,导致课程体系内容难以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会计教学的目标,当然也很难满足经济发展和会计岗位的需要。

同时,在会计课程内容上的设置多存在重复现象,缺乏针对性。与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职业操守相关的课程内容重视不够。较多会计专业,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公共基础课,如公文写作、社交礼仪、公共关系、行政管理、演讲口才等很少开设,甚至空缺。这样,即使学生在一些简单的会计账务处理上可能越来越熟练,但在人际交往、职业判断、应变能力、总结推理与前景预见等方面没有得到全面培养。

(二)教学方式相对落后

各职业技术教育院校普通采用的会计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这种方式往往出现教大于学的现象,即教师教的知识学生无法全部掌握吸收,有时只能掌握其中的少部分。同时对于一些学生,还可能会出现有教无学的现象。这种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师生负担过重的情况。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在会计教学方法上,没有科学的应用案例教学、启发教学、研讨教学、实训教学、模拟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多注重会计理论,忽视了理论同会计实务的结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导致学生缺乏分析问题、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体系缺乏实效

会计教材的常年不更新,教学内容的陈旧,在这样一个经济情况不断变化的时代,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新政策、新法规不断颁布与更新的时代,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这就要求会计教材应当顺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会计内容,否则必然导致课堂讲授的会计原理、会计原则及核算方法与会计实践活动的严重脱节。

(四)实践教学比重偏低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会计教育观念上的障碍和认识上的发展局限,影响了学校会计实训室的体制、机制、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会计实践资源投入的不足,直接导致会计教育中实践教学比重偏低。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得基本的会计理论,实践动手能力很差,综合分析和解决财经问题的能力普遍偏低。

总之,传统职业技术教育会计教学难以培养学生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培养创新型会计人才的需要,需要加以改革和完善。

三、改革职业技术教育会计教学的途径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会计教学改革,主要是围绕会计岗位需求和适应经济发展目标展开的。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看,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会计教学改革,应当以会计岗位需求为目标,以会计岗位模块为体系,以岗为本,以职为据,可以从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教师素质、联系机制等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进教学方法

会计培训应当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加会计实践模拟内容的比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会计案例教学法,会计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好、实践性强的有效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应用操作能力和岗位综合素质。只有将会计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掌握会计的原理。

同时,不管是会计案例教学,还是会计实务操作,都要普遍运用面向学生的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归纳方法,会计案例教学必须增加实际单位会计工作的真实环境。在运用模块或具体案例教学法之后,安排学生身临其境,安排到仿真单位担任会计工作,可将一个教学单位分成几个公司,每个学生在公司担任不同职务,指导教师应有不同角色分工,开设的部门按照真实公司的划分,不同部门均设部门负责人,由学生担任。学生在企业真实经济运作的环境下,按照实际单位的会计职能开展工作,将学到的会计工作岗位技能应用到单位的实际具体经济业务中,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之余,深入体会各项经济业务发生的各个环节及其详细情况,深入体会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作用发挥。同时,在实践操作的不同阶段,要进行岗位轮换,以更换角色,体会不同的工作内容,以便把握不同的岗位技能。

(二)完善课程体系

职业技术教育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根据岗位需求和就业情况来制定,为使学生能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真正胜任用人单位的会计工作岗位。在教学体系上,会计职业技术教育应构筑其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性。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上应本着能构建完善的理论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结构,应当本着拓展知识背景和提高能力基础的原则,注重理论性、实践性、适用性以及各门课程的衔接性,适当增加人文教育及职业素养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教学内容应以实用性知识为主,强调针对性、实践性,争取做到学会即能用,同时适当补充会计实务中新情况、新问题的研讨专题课和职业道德教育讲座课,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时,要注意每当出现会计的新理论、新政策、新法规时,老师都应当及时把它们加入到会计授课内容里面,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需要的会计知识脱节。

同时,要加强学生信息化能力的培养,应当加强学生财务软件、办公软件、数据库等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课程的设置。加强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运用与创新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实践操作和社会调研等活动过程中的自我管理、沟通协调、解决问题能力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和创新的素质。

(三)提升教师素质

加强会计会计专业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职业技术会计教育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首先要拓宽会计专业教师师资来源渠道,实行开放式教师培养体制,挑选愿意担当会计专业教师的各类专业学校毕业生到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接受几年的教育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并通过教师资格考核后到职业技术教育学校任教。

其次制定会计专业教师培训规划,落实培训措施。建立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继续教育证书制度,努力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定期参加培训,不断进修提高。作为会计专业教师应及时了解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积极参加会计制度培训。学校应根据会计制度发展和学生就业趋势的情况,采取专、兼、聘的方式培训师资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同时开通面向社会招聘职业教育专业师资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渠道,另一方面要引进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开展有效地教研活动使学生了解到最新的会计制度及法规的具体内容,跟上会计改革和岗位需求变化的步伐。

(四)健全实训场所

职业技术教育的会计教学应当建立健全专业实训场所,它是企业的各种业务活动及管理活动浓缩于一个实训场所,为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全面学习和掌握财会专业知识及技能创造了基本条件。设置内容全、案例典型的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性实训项目,使之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务、金融等,实现会计实训场所的真实化。经过模拟实训,能从总体上了解模拟企业的性质,规模和机构设置。明确财会部门的工作范围和具体职责,熟悉企业和外部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掌握企业内各项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和主要业务活动的核算步骤和办法。经过模拟实训,能帮助学生毕业后在较短时间内胜任会计工作。

建立一个质量优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的会计模拟实训场所,使学生能完全按仿真效果进行实习,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的系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达到从理论到实践,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真正做到“纸上谈兵练真功”。

(五)强化联系机制

强化会计的职业资格证书与会计工作岗位的联系。各类会计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应积极开设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提高职会计业资格证书在劳动力市场和劳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学术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提高会计职业教育质量,提高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会计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应大力培养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双证型的会计职业人才。

强化会计职业界和教育界的联系机制,落实会计职业共建项目,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加强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学校应当加强与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的共建合作,这些单位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机会和会计实操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会计工作岗位上进行实地操作训练,并聘请具有丰富会计经验的会计人员做学生的实训指导教师,使学生在社会第一线得到实践锻炼,同时可以随时得到会计专家和专业财务工作人员的指导。应当充分利用政府、学术组织等第三方的优势,发挥民间职业团体在沟通与交流中的职能。

职业技术教育学篇(5)

论文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训练;学术规范;学术品格 

 

自从198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中国大陆高等教育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以来,“职业技术教育学”就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面存在了,迄今已有30年,尽管其间教育学下面的二级学科分分合合,但职业技术教育学一直岿然不动,说明其有存在的必然理由和生存环境。但十分遗憾的是,与教育学一级学科下面的其他9个二级学科比较起来,职业技术教育学地位不高、声誉不佳,知名度和美誉度与政府重视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以及当前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蓬勃局面极不相称。究其原因,一是缺乏一支受过良好学术训练的专业队伍,二是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术规范建设滞后,三是进入职业教育学研究门槛低,致使学者队伍良莠不齐、专家学术品格不高。 

 

一、学术训练缺乏 

 

大凡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无论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一年级时上基础课是最无聊、最痛苦和最无奈的事情,当毕业后从事教学、研究或专业工作,感到知识不够了、方法不对了、工作力不从心了,才知道基础太薄弱、知识面太狭窄、思维和研究方法太单一。目前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蓬蓬勃勃,职业教育研究火红热闹,但很多人的研究是浮在表面,文章隔靴搔痒,讲话文不对题,假问题伪问题满天飞,究其原因是缺乏基础的学术训练。 

学术训练内容包罗甚广,在形式上可分为自我训练和制度化训练两种,二者是彼此关联,甚至合而为一的。现在已经在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学的教学、研究或相关工作的人,若要成为一流的学者、专家、编辑乃至职业教育事业的管理者,除了求学时代要有良好的制度化训练外,自我训练是一门终身的必修课。对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研究生而言,毕业后若要从事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教学、研究、编辑或职业院校管理工作,首先应该以制度化的训练为主。 

研究生如何接受制度化的学术训练呢?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的学术教育机构如何培养研究生的问题。现在国内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都招收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这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科发展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同样显而易见:多数学校和研究机构并没有制定合理的、系统的课程体系,学术训练支离破碎,既欠规范,也乏强度,更无系统性。从我校2007年至2010年招收的四届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来看,录取学生大多是调剂而来,72名研究生中,本科专业毕业于教育类的仅有9人,中文和外语类的29人,工科类的17人。经济管理类的11人,其他6人。研究生跨专业报考、攻读的热情值得肯定,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鼓励,但是他们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除了全国统一考试前的突击背诵死知识外,几乎是一片空白:上个世纪末的大学空前扩招后,教师对他们大学期间的学术训练也付诸阙如,以至于有志于学的学生不得不自己摸索职业教育学的入门之道,而不愿进行自我摸索的人,则终身只是门外汉。所以,我们在考虑制度化学术训练的合理性和系统性时。应当将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知识的传承、学术品格的培养、研究方法的训练、学术规范的掌握、语言能力的提高等问题置于首要地位,这些乃是正规的学术训练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 

对于一个将要进入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生来说,首先要了解本学科的基础学科知识和已有的学术资源,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发现研究的切入点,脚踏实地地开展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并力争有所收获、创新和增益。但在当前许多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点的课程设置中,这一点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一般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大多是急功近利,针对职业教育的热点问题和实践需求来安排似是而非的课程或讲座,问题是很多跨专业的学生缺乏教育学学科知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职业技术教育学毕竟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它只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后者毕竟发展了近400年,无论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现实发展再有特殊性,理论研究再试图贴近学术前沿,学习与研究的出发点和角度都不能脱离学科基本范畴。这是设置课程和进行教学时必须把握的要点。 

在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的学术训练中,研究方法的训练无疑是一个突出的重点。任何学科的研究方法可以分解为方法论和技巧两个层面。从方法论的角度说,研究生要理解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科本质属性,了解职业教育的历史演变和发展特点,处理好理论与实践、方法与对象、现象与实质的关系。从技巧的角度说,研究生须掌握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处理数据、确定论点,娴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乃至其他学科方法来解释职业教育现象的方法。研究生的另一项重要基本功是运用语言的方法和能力。研究生只有熟练运用外语,方能紧跟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动态,了解教育制度的演变,掌握职业教育最新理论或流派,开展不同层面的交流学习。当然,方法问题不是单纯依靠学术训练所能解决的,需要研究生毕生后一生的探索和积累,学术训练的目的乃在于使他们对此有所认识,掌握一些入门的方法和技能。 

概言之,制度化的学术训练最终要落实在建立合理的、系统的课程体系之上。我们可以借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经验,开放视野、拓宽思维。在课程设置上寻求多样化和系统性相统一的途径,将讲授、讨论、读书、访学、研究相结合,使基础知识与学术方法、实践现象与理论本质兼顾并举。尤其要充分调动研究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成为课程、讲座、讨论的主角,使学术训练内化为他们学术追求的一部分。这样,或许可以使职业技术教育学的未来研究者可以有扎实的学科基础、敏锐的学术眼光和开阔的学术视野,如此,职业技术教育学才能够获得较大发展。 

 

二、学术规范的失范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事业是19世纪下半叶洋务运动时期引自西方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理论也主要源于西方,相对中国传统学术话语和规范而言,自然其理论、制度、内容,乃至价值取向和研究视域都眼光向外。时至今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界的人,都有习惯性地借鉴国外(尤其是德国)职业教育理论和制度的思维定势。本来学习借鉴是提高自己的捷径,但在对引进理论的本土化方面却集体失语。许多职业院校教师被“双元制”、“三明治”、“特佛制”弄得头晕脑胀,搞不清“工作系统化”、“任务引领法”、“行动导向法”、“案例教学法”等职教术语的特点或异同,更遑论结合实际的应用了。 

在讨论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术规范建设时,有人强调要注重发掘中国教育的传统资源,有人则主张更多地引进欧美职教的经验和成例,他们持论各有侧重,涉及的乃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中国的学术规范建设显然不能脱离自己的传统。精通传统教育的学者,往往更加关注本土教育的意义。近代中国引进的高等教育、学前教育等学科。最终都被纳入具有二千多年的学术话语体系中来了,说明中国传统学术话语体系自古即有其规范,只不过没有按照自身的逻辑而发展出系统的现代学术规范。现代学术规范从意识到规则、从理论到操作。基本上是欧美学术发展的产物。浸淫欧美学术较深的人,看到其中可学之处甚多。于是倡导借鉴欧美的经验。“引进”就是向欧美学术体系取经,同时又强调“本土化”,要结合中国学术的传统和现实,建设有利于中国学术发展的学术规范体系。

在“引进”欧美职业教育的经验和成例时,贵在先做全面而准确的了解,避免出现盲人摸象和顾此失彼的情形。引进的应当是其中的合理成分,是真正有益于本土学术发展的因素。目前看来,职业教育研究表面上十分热闹,除了各类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类刊物和100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学报常常登载职业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的文章外,许多教育类刊物、社科类刊物和大学学报也开辟职业教育研究的专栏。据统计,2008年仅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发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研究文章达266篇,专家学者的文章数每年更是达到上千篇。这些文章大同小异、粗制滥造,甚至假冒伪劣,大多都缺乏原创知识和研究范式,表现出一种虚假的“繁荣”,真正有学术根基、有影响力、有份量、经得起时间冲刷、岁月陶冶的文章少之又少。有些专家多年来呼吁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科地位,但响应者稀少,其学术规范失范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

本世纪以来面世的职业(技术)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原理、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职业教育学通论(导论、概论、新编)等“专著”已经不下20本了。一些著作胡拼乱凑或直接套搬其他学科的理论,缺乏独立思想与见解,不研究职业教育现象,不尊重职业技术教育学的话语规范,只是加上“职业(技术)”的名头或前缀,就成为一本“新”著了。许多人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学没有自己的学术独立性和理论本体依据,仅仅是各种学科的大杂烩,或者是普通教育学理论的翻版。 

讨论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术规范建设,目的是建立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传统人文教育与现代学术规范结合的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规范和学科体系,职业教育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件被动的事,因为其话语规范和学科体系一是由欧美学术界规定了,二是早被纳入到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去了,当今研究者只能去接受,很难自己去另起炉灶。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一方面是向国外职业教育同行通行的学术规范靠拢,力求用国际语言和学术规范来谈职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解决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的本土化与实践性问题,用自己的话语体系规范来描述职业教育现象、阐释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职业技术教育学本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的产生是与职业教育实践和职业教育学内部的批判性反思密不可分的,但长期以来,中国的职业教育研究总给人一种理论脱离实践的感觉。职业教育实践领域并不欢迎许多空洞时髦的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者必须立足于本土,基于中国的职教实践、经验研究和文化价值观念来建构本土化理论,才有助于解决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实践取向问题。 

 

三、学术品格的熏陶 

 

相对说来,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学更困难、也更重要的是如何形成专家学者的学术品格。一个学者必须具备的学术品格包括:对知识有一种敬畏感,明白自己知识的有限性;对于学术问题,既不轻易评论和妄下断语,也不放弃探索的努力;有一种追求知识和智慧的热情,以求知求智为人生乐趣,开放心灵,对各种知识和观点有兼容并包的气度;不仅仅把学术当成饭碗,而是当成事业对待:具有怀疑精神和问题意识。不尽信书,而是有所判断。善于从前人的研究中发现问题:对学术和现实有着自觉而明确的区分,在从事学术研究时尽量避免将学术和现实、学者和常人的身份相混淆。一个专家学者只有具备这些品格,才能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否则,很可能只是一名以学术谋生的匠人。 

但是在职业教育学术界,当前专家不专现象十分普遍。在一些课题申报、基金评审、成果评奖活动中,某些申请者以前所做的工作、所从事的研究、所申报的课题、所获得的基金,与将要做的研究、申报的课题、获得的奖项往往有很大差异:个别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的兼职研究生导师其专业跨度之大也是令人吃惊。换句话说,现在是什么人都敢创立职业技术教育学体系、出版专著、指导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研究生了。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职业技术教育学本身就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先天不足是职业技术教育学自出现伊始就不断遭人非议,既没有科学命题,也没有数学模型,更不能重复验证,故日“科学性”不足;后天失调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包括教育学理论)受党和政府的政策影响极大,曾经有一段时间是政策学代替教育学,政策研究取代科学研究,领导讲话代替教授讲课(现在更多的是教授讲课等于是在注疏政策)。二是学术界有一种潜规则,叫做“赢者通吃”,职位越高的人,似乎越是无所不能,所做的跨专业研究、指导的其他专业研究生的幅度也越大,自然,利益也就越大。 

现在“专家不专”现象也蔓延到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的研究生招生中,跨专业报考、调剂录取现象也出现日新月异境况。哲学、文学、经济学不好考,那就转行考教育学吧,理学、工学、医学也不好考,那也转行考教育学吧;在教育学科里面,教育原理、比较教育、高等教育学不好考,那就转向职业技术教育学吧。真正印证了钱钟书先生70多年前描述过的:“因为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专家不专的不良后果之一是学术创新难。当今时代,知识爆炸,很多知识领域有了相当丰厚的积累,蜻蜓点水式的介入很难走到研究的前沿。学者在300年前可以做通才,像牛顿、莱布尼茨就是这样的佼佼者,只要有足够智慧,加上勤奋。很多知识领域都涉猎一点,也可以出一些成就。3000年前,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老子和庄子,爱好智力活动就会成为一个哲学家,面对客观世界,可以猜测一番,在知识洪荒时代算是大学问家了。时代不同了,牛顿以后几百年出了个爱因斯坦,也只是在理论物理学方面做了番知识的总结廓清,把别人置于脑后的知识疑点用自己的天才头脑加以发酵,更新了过去“近似正确”的知识。 

专家不专的不良后果之二是学术责任丧失。学者应该有将学术作为自己的事业,献身科教、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学术共同体理应是受过良好教育,也应该成为社会上道德高尚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群体。但现在一些学术组织或学术团体成为“圈里人”拉帮结派、营私牟利、学术垄断的小团体,成为科研“行政化”体制的推手,教育资源在他们手里成为钻营工具。教育是人类发展的崇高事业,以学术研究为己任的研究者有理由承担起自己的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职业技术教育学篇(6)

李克强总理在天津达沃斯论坛开幕仪式上说:“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有自主创业的空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立足自身优势,构建生态系统,培育创业种子,逐步发展成为新生机构的孵化器,使创业教育成为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动力引擎。本刊记者日前走进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通过采访共青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团委书记励宁、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助理张启明、宁波开发区数字科技园区副总经理韩竹,来解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教育”

在“全民创业”的大背景下,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对于自身的创业教育有着独特的定位。

创业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培养出多少个千万富翁、百万富翁,而在于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创业、爱上创业、拥有创业的经历与体验。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教育”,如果功利性过强容易背离“教育”的初衷。与技能教育不同,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只是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政策指导,更多的实际经验需要学生到社会中去汲取,经历挫折,感受失败,没有哪个成功者的创业之路是一帆风顺的。学校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肥沃的创业土壤,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创业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创业、经历创业,使创业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理想。这些学生会成为“理想型”的创业种子,毕业之后,在社会上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阅历后,必将在创业的道路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创业、经历创业,学校从课程、师资、培训、讲座、项目五个维度开展创业教育,让学生能够通过尽可能多的形式体验创业。

所有新生入学的始业教育就包含有4个课时的创业意识教育。多名教师开设了多个创业班,系统地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仅2014年,学校就有超过800名学生参加了系统的创业教育培训,全校3000多名新生参加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100多名学生参加了创业选修课程学习。学校现有12名专职或兼职KAB讲师、4名DMC讲师、2名IYB讲师、4名高校创业指导师、4名TTT讲师、7名GCDF讲师,聘请了超过150名企业家或专业人士担任创业导师,开设创业班10个、各类讲座超过50多个,培训学生成立创业公司、个体工商户或工作室30多个。各级院系的班级特色项目160多个,创业创新工作坊30多个。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在学生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截止到2014年年底,全院有50多名学生在各类创业大赛中获奖:在浙江省第四届高职高专院校“挑战杯”工商银行创新创业竞赛中,学校9个项目进入终审答辩,最终获得2个特等奖、4个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学校以团体总分第二名荣获优秀组织奖;在浙江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学校最终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是当届参赛高职院校中的最好成绩;在全国首届“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学校选送的学生参赛作品喜获1个全国特等奖、2个全国二等奖……

教育的本质在于“培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创业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急功近利的做法往往会导致“水过地皮湿”的现象出现。教育的本质在“育”字上。这个“育”就是哺育、培育,而培育强调的是体验和过程。正如斯宾塞所言,“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校为了实现创业教育与教学过程的熨合,为学生传授创业知识、破解创业困惑,使学生真正收获创业经验,在创业教学的过程中,着重完善教育、孵化、实践三个平台,分阶段推进创业教育,分层次引导学生进行创业体验,鼓励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收获创业心得。

首先,学校完善课程体系打造创业教育平台,通过“班级创业工作坊”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学校通过开设与创业相关的选修课以及创业讲座,向学生普及创业的基本知识。除此之外,学校结合“师徒制”由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带领创业学生开设班级创业工作坊。每年下半年学校都会组织开展班级创业工作坊特色项目的建设申报评审工作,符合建设要求的项目将会成为院级创业工作坊项目,获得学校提供的1000~10000元不等的资金支持。优秀的创业项目还会被纳入大学生创业园项目库。以真实项目作为平台,通过班级创业工作坊的建设和实践,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创业课程体系,增强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加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班级的团队凝聚力以及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其次,学校通过创业孵化平台孕育学生创业胚胎,在“创业苗圃”中孵化创业项目。在2011年前,学校最中心的创业大道旁,就有一条管理规范的创业街,共有28个店铺,成了学校最初的创业孵化平台。之后,大学生创业园单独开辟出1000多平方米的“创业苗圃”,学校的创业孵化平台就从创业街转移到了大学生创业园。现如今,已有30多个项目在“创业苗圃”孵化,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再次,学校通过创业实践平台开启市场化运作,大学生创业园助力学生逐浪商海。经过创业孵化平台的孕育,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创业团队提交成熟的创业方案,在大学生创业园成立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面向社会参与竞争。这些学生创业公司同时承担着相关专业在校生进入职场训练的任务。园区现有56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分批次为在校生提供职场训练岗位,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

培育的关键在于“生态”

创业教育不是“富翁速成”,而是重在培育,通过培育为学生自身的成长完善开启一扇门。培育需要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进行。尤其是初期创业的“幼苗”,更需要外界环境的滋养。关于构建创业的生态环境,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做出了切实可行的尝试。

所谓“生态”,在于环境内部的良性循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仑区人民政府、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三方合作,整合区域政治、经济、技术资源,构建起北仑区大学生创业园这一创业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当中,拥有大树(成规模的企业)、树苗(学生刚刚创办的企业)、种子(学生酝酿中的创业项目)、阳光(政策支持)、水分(学校教育)和肥料(成规模企业提供给学生的项目)等丰富资源。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联动,互利共赢,为创业学生带来了绵延不断的福泽。

北仑大学生创业园紧密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特色,集人才培养、产业培育、研究开发三位于一体,先后荣获首批“浙江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首批宁波市大学生创业园”“宁波市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宁波市首批创业平台”“宁波市小企业创业基地”“北仑区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基地”等多个荣誉称号。大学生创业园2014年在孵企业84家,孵化出园企业14家,销售产值约4500万元,带动创业学生及相关创业人员470余名。

2014年,大学生创业园与北仑区富邦广场联合打造大学生创业园富邦分园,拓展了大学生创业园的空间。首批11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已全部入驻分园,第二批20个项目正在征集中。这是宁波首个市级大学生创业园的分园,同时也是宁波首个在CBD开设的大学生创业园。

北仑区大学生创业园这一生态系统对创业学生具体的“滋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为创业学生提供资金支持。由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数字科技园区担保,引入宁波市促进就业资金开业贷款担保中心,为在校生和毕业生提供专项贷款担保信用保证基金,为他们创业提供3~10万元的贴息贷款。仅2014年就有15家学生企业申报,先后有13家企业获得贷款支持。

2014年,由数字科技园担保与平安银行合作申请了3500万元的创业个人信用无抵押贷款,为大学生创业园里的学生企业资金来源增加了一条便捷的渠道。

第二,为创业学生提供技术保障。大学生创业园利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优势,积极鼓励园区内的企业同学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并整合了学校动漫、设计、乐器、影视等专业资源,为园区企业提供各类技术服务及人力保障。园区除了大学生创业政策外,还制定了相关的产学研激励政策,对产学研合作较好的企业除了提供正常的返税保障外,还在房租、物业、税收及资金支持上予以奖励,促进区内创业企业的发展,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

第三,为创业学生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帮助。大学生创业园内北仑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已建成及拟建的平台有:北仑工业设计协会平台、宁波工业设计师联盟平台、宁波各高校工业设计专业联盟平台、网络信息平台、投资咨询平台、知识产权平台、人才培养平台、北仑模具技术服务中心、培育孵化平台、交流竞赛平台、文化产品快速打样中心平台、CAE仿真模拟测试平台等。这些平台的良好建设及运营,为想在创意设计行业发展的创业学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实现了“零”成本的创业。

第四,为创业学生提供科技支撑。大学生创业园与区域政府主管部门共建的北仑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有专业的专利申请机构、信息服务机构、法律咨询机构,可以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增值服务;生产力促进中心以及专业的科研机构,可以为企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科技服务平台所提供的服务为初创企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企业在科技领域的创业中指明方向的同时也为企业的经营提供了保障。

第五,为创业学生提供人力资源。大学生创业园与政府主管部门共建的北仑人力资源基地,由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宁波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和10多家人力资源公司构成,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撑;与海伦钢琴、宁波典雅提琴和厦门律动钢琴等企业合作,在园区建立了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为文化创业产业提供人力保障。

第六,为创业学生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大学生创业园内甬商发展研究会北仑联谊中心、新宁波帮研究中心、北仑博士联谊会、工业设计联盟等机构为企业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园区入驻专业的财务公司,可以为企业提供进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和小额融资服务;园区配备专门人员为企业注册、注销及国家扶持政策的申报等提供有效的增值服务等。

第七,为创业学生提供专业技术扶持。大学生创业园还搭建了影视动漫公共服务平台、IDC数据中心、模具技术服务中心等一批专业的技术平台,为学生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2014年度,上述公共服务平台累计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了各类服务468次。园区将继续发挥专业技术平台的作用,加大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扶持力度。

职业技术教育学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职业特性;创新教育

由于办学性质和指导方向不同,职业教育对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较普通中学有着明显的区别。长期以来,受到一些社会因素和现实条件的影响,不少在职教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观念、授课内容及手段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偏差,甚至出现了一些有悖于职业教育发展的不良倾向。突出表现在:一是语文教师一直认为,语文是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各级各类升学考试或晋升考评的必考科目之一。因此,不愿服务于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二是一些工作在职业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不能根据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忽略职业中学学生的实际情况,仍然按照传统教学思维和授课方式,将偏难的或实际用处不大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这些不良倾向,影响极大,后果严重。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必须顺应时展的趋势,根据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更新教学观念,立足于职教和学生的实际,突出职业特点,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特殊功能。

一、明确职业教育目标,实现语文教学对专业技术学习的辅助

职业中学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一般语文能力和从业实用语文能力的双重任务。制定职业中学语文教学目标,一方面要依据学生语文学习要求的阶段性特点,另一方面更要突出职业中学学生的职业特点和专业方向,从技术性和实用性出发,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同时,针对职业中学学生学习基础差、兴趣低的实情,降低学习难度,减轻学习负担,让学生“轻装上阵”,在学好基本实用的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钻研专业技术知识。这样,语文教学在学生专业技术科目学习中的辅作用才能够突显出来。

二、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推广语文学习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科目提供借鉴

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应该联系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色和学生的学习程度,研究、制定一套具有职教特色的语文教学方法,使之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引导性、启发性的作用,让学生从中汲取知识、获得技巧,有意识地在学习自己专业技术课程中加以借鉴和运用,从而使语文学习方法能够为专业课程学习所借鉴。具体来讲主要有:

1 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作为课堂组织者一教师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创设情境,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激发兴趣,引导创新思维

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设计一些目标明确但没有也不需要有固定答案的训练题,这是课堂中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定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还可以用情境激趣、游戏激趣、导语激趣、活动激趣等方法,挖掘语文教材中能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线”,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多种教学媒体的形、光、音、色等信息输出功能,立体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使抽象变得具体,使复杂变得简明,使不可见变为可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新,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

三、开展以听说训练为手段、以专业知识为内容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语文教学集操作性、实践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工具

许多职业中学生的语文基础不扎实,致使他们对语文学习缺少兴趣,听说能力普遍低下。在公开场合不能有序、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认真、专注地倾听别人的讲话,不能准确领会说话人的主要目的。因此,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加强以专业知识为内容的听说能力训练:(1)全面推广普通话,要求学生说准、说好普通话,用普通话交流。(2)认真倾听是美德,培养学生认真、专注地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3)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内容,结合专业设置情境,进行一系列系统的听说训练。这些训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更能够使学生认真听讲,专心学习,全面提高学习成绩。同时,也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可谓一举两得。由此,语文教学的工具得以充分发挥。

四、注重写字、写作练习,培养、提高书写能力和从业技能,为职业技术人才今后的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多数职业中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低下,写出的汉字不规范,甚至令人无法辨识,写字速度很慢。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写字训练;对书写能力进行考核分级,纳入学习成绩或技能考核标准;举行各种书法竞赛活动等等。这样,才能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准备一张有分量的名片,并为他们在工作中能够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时,不能简单照搬普通高中的作文教学要求和方法,应该明确职业中学的培养目标和地位,确立适合职教特色的写作能力培养方法。从学生专业课程的角度,积极挖掘教材中应用文体写作的实用性内容,或者安排专门的课时,进行一些适合学生从业需要的写作训练,以培养学生较高的综合技能。

五、倡导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人文精神,为提高职业技术人才的文化素质提供优质的服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