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尔夫专业论文

高尔夫专业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4 16:17:33

高尔夫专业论文

高尔夫专业论文篇(1)

关键词:昆明市;高尔夫专业;就业现状;社会需求

目前,昆明地区院校开设高尔夫专业方向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个比较新兴的专业。近年来,随着高尔夫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增多,但高尔夫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却不尽如人意,而云南作为中国高尔夫圣地,许多高等院校开设了高尔夫专业,本文拟对昆明市高尔夫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和提出相关对策。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云南省在昆高校部分高尔夫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与高尔夫专业就业相关文献,为论文的撰写奠定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对在昆高校就业指导指导中心和高尔夫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

1.2.3数理统计法。将数据进行分类并运用Exce20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在昆高校高尔夫专业概况

对在昆高校部分有高尔夫专业情况进行调查显示,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有高尔夫专业在校120人,在校专业教师2人;云南省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校145人,在校专业教师8人;云南省旅游学院185人,在校专业教师9人;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160人,在校专业教师5人。在调查的四所学校中仅有云南省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校有专门的练习球场;办学模式中也仅有云南省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校为校企联合办学,其他学校均为自给自足办学模式。

2.2高尔夫专业近三年就业情况

截至2014年5月底,本文共对昆明市高校高尔夫专业11、12、13届部分毕业生(n=94)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11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含一次就业率)为94.5%,12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0.2%,13届毕业生就业率为89.5%,毕业生就业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2.3 高尔夫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对高尔夫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做了调查统计(n=94),发现在高尔夫行业就业的人数不及在其他行业就业的人数,分布在高尔夫行业就业总比例为31%,其他行业如:企业、事业单位、体育教师、自主创业的为69%。通过对昆明天湖岛高尔夫俱乐部进行调查显示,不同岗位的薪酬情况有所不同:练习场球童平均薪酬为1200~1800(元/月),竞技部球童2500~6000(元/月)、会员部以及球具销售底薪:1300~1600+提成(元/月)、场务部技工1500~2200(元/月)。晋升职位主要有:竞技部领班、各部门主管、经理,球童培训老师、高级草坪管理师等[1]。

3.高尔夫专业学生面临的问题探讨

3.1教育成本高、课程建设落后

高尔夫教育的成本包括:场地成本;器材成本;练习成本;教学实习成本等。其中,器材成本中,一套基本的练习器材从几千至上万元不等,对于一般家境的学生是无法承受的。练习成本是学习高尔夫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在昆明打练习场的费用目前约为3000元/年,到球场上打球的费用就更高。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前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在球场实地工作的经验。将学生分配到各球场实习,无形中就增加了学生的吃住费用和交通费。高昂的教育成本将成为制约高校高尔夫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课程教材建设是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前提[2]。云南的高尔夫高等教育刚起步,其教育发展方向、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整个教学理论都无前车之鉴,无论统编或自编教材,每个教育模式都缺乏教材,而且一些实践性强、地域性强的课程基本没有成型的教材,这些已经成为课程建设最薄弱的环节。

3.2师资力量严重匮乏

师资力量匮乏且不够专业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云南省内高尔夫持证教育者很少,且多数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过来的“半路出家”者,既缺乏高尔夫运动系统的理论知识,又缺乏实践经验。在澳洲,教练的水平约70杆(18洞,以下同)左右,除了在高尔夫学校进行相关学习外,还要通过标准化的考试才能上岗。

3.3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就业方向的单一化

大学生受“先就业、后择业”、“专业不一定对口”等观念的影响。据调查,有66%的大学生认为找工作时是否专业对口并不重要[3]。高尔夫行业涵盖了整个高尔夫产业链的方方面面,而我国高尔夫管理专业的就业范围狭窄,局限于高尔夫俱乐部,加上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高尔夫行业提供的就业机会也会大大减少。长此以往,造成教育发展与产业发展之间的恶性循环。

3.4高尔夫行业薪酬起点低;人才就业有效需求不足。

高尔夫一直被理解为一项贵族运动,实际上在高尔夫行业和相关产业中就业的起点并不是很高。据调查,有66.4%的毕业生希望自己的底薪是2000元/月。但对高尔夫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就业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4]。由此看来,毕业生的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毕业生不对口就业。

4.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4.1校企合作,适应市场需求

我国的高尔夫球场主要集中“北、上、广”,开设高尔夫专业教育的学校也主要分布在这些区域,这与高尔夫教育的场地配备密切相关。高尔夫教育无论是运动技能类或管理类或草坪类,都需要有高尔夫场地的配备,因此校企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培养人才将是今后昆明高尔夫高校教育的首选之路。

4.2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必须把教师专业培训摆在首要位置。加强国内外同类学校的交流;面向社会办学,促进教学、科研与高尔夫专业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加强与行业的合作,为教师亲身参与高尔夫赛事的组织和运作创造条件和机会,积累赛事实践经验。

4.3加大高尔夫运动教育价值的宣传

除去“贵族运动”和“精英阶层消遣”的外壳,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师生加入其中,了解高尔夫文化的精髓。这样才能更好的让民众了解真实的高尔夫,从而让更多人喜欢上高尔夫运动,有了市场才能有更好的就业。

参考文献

[1]王庆.高尔夫专业大学生对口就业状况分析对策[J].南方论刊,2010,07(4):55-58.

[2]于洋,张小宇.浅谈我国高校高尔夫教育[J].高教研究,2013,06(3):229-300.

高尔夫专业论文篇(2)

一、研究背景

课程体系有广、狭义之分。狭义的课程体系特指课程结构,是各类课程之间的组织和配合。狭义的课程体系是指所设全部课程互相之间的分工和配合,是教学计划的核心[1];广义的课程体系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或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系统。

随着中国高尔夫运动产业化的发展,高质量专业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中国高尔夫运动与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高尔夫本科教育的发展在中国已初具规模,但国内一些院校高尔夫专业课程门类严重不足,专业课程体系缺乏科学性,学生真正想学的、要学的、知识性和应用性并举的、于今后工作必不可缺的课程门类不多,用人单位也感到他们的知识不专、不精、不纯[2],从高校的课程设置看,现阶段的高尔夫专业课程满足的是高尔夫球会基层专业人员,对高尔夫运作的课程还停留在较底的层次上面,并没更进一步深入。课程设置与球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课程设计深度不够,含金量太少,培养目标不明确,有相当一部分课程在高尔夫球场并不适用,许多理论课程的设置与球场运作管理的联系不大[3]。

二、中国高尔夫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研究

(一)国内高校高尔夫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1.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工商管理(高尔夫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是中国唯一所专门性高尔夫学院,该校工商管理(高尔夫管理方向)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备从事高尔夫运动管理和高尔夫产业相关领域所必备的管理、经济、体育、草业科学方面的基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胜任高尔夫球会各类岗位管理、组织各类高尔夫球赛事活动,以及从事高尔夫产品开发和营销所具备的的专业能力和基本技能;成为思想品德好、社会责任感强、职业道德优良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优良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其课程结构主要包括综合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综合选修课三个部分,该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学生须取得156学分方可毕业,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其中综合必修课47个学分,专业必修课54个学分,综合选修课36个学分,课程类学分一共为137个,实践类学分为19:在综合选修课中,理工科类课程至少为6学分,本专业选修课至少为18学分,总共不低于36学分;在专业实践环节中包括军事训练、专业实习、假期见闻(含假期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共19学分。

2.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社会体育(高尔夫运动与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熟练掌握高尔夫球运动技术和高尔夫行业及相关酒店业、旅游业管理知识及技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使之既能担任教练员、职业球童、球会管理、高尔夫大赛管理,又能胜任高尔夫球场设计与建造、草坪建植与护养,以及高尔夫市场营销与策划等工作的专家。规定学分为171,修业年限为四年,学生毕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其课程结构包括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类型。

3.北京林业大学草业科学(高尔夫草坪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北京林大利用该校草业科学是博士点学科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拥有世界一流的草坪管理专业与先进教学设备的两校特长于2003年开始进行草坪管理专业的联合办学,为中国培养优秀的草坪管理专业人才,以满足中国对该专业人才日益增长的需要。其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高尔夫球场、运动场等部门草坪生产与贸易、教学与科研、草坪建植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本专业学制四年,学习时间一般为五年,分为三个阶段:英语预科阶段,时间为一年;基础课程阶段,共60学分,时间为两年;专业课程阶段,共60学分,时间为二年。该专业课程结构主要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四部分组成,其中基础课程科目数量为11,所占整个课程数量的百分比为14%,学分为41;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科目数量都为14,所占整个课程数量的百分比为18%,学分要求分别为35和16;而选修课程科目数量和比例相当大,分别为38%和50%,学分为29。

(二)本科院校高尔夫专业培养方向

中国逐渐开办了高尔夫专业的院校,以体育类目录设置的院校有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等运动训练和休闲体育系下设的高尔夫专业;以管理类目录设置的有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高尔夫经营管理专业;以农林类目录设置的有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都相继把高尔夫球场草坪建造与维护纳入了其专业课程。下面是中国高尔夫本科院校专业学科的归属状况。

综上,总结出国内高尔夫专业的归属可分为以下几个方向:第一,通过文化教育大类的体育类,将其附设在运动训练、体育服务与管理、社会体育等专业;第二,通过旅游大类的旅游管理,将其附设在旅游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第三,通过财经大类的工商管理类,将其附设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第四,通过农林牧渔大类的草业科学类,将其附设在草业科学专业。

三、中国高尔夫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创新构想

(一)培养目标的新思路

新的课程体系的创建主要包含目标要素、内容要素和过程要素三大部分。高尔夫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是高校培养中高级高尔夫专门人才的基本依据,那么,我们在调整中国高尔夫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之前,首先要确定高尔夫学科的归属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中国普通高校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专业已经不太适应社会职业的需求,鉴于高尔夫运动的特殊性和中国未来高尔夫行业发展态势,高尔夫应该单独成为一个新学科专业,而不是某个学科专业下的一个专业方向。按照中国目前高尔夫专业(方向)的主要学科归属,即管理学、教育学和农学三大类的基础上,在其二级学科中分别设立高尔夫管理、高尔夫运动与管理和高尔夫草坪管理三个专业。目前中国高尔夫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国高尔夫运动与产业的学术研究、俱乐部管理、协会管理、市场营销与策划、资源规划与开发等各类企事业及行政管理部门培养通才。但是,由于学生在学期间的学时是一定的,因此,这种培养目标造成的结果如前文分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各院校希望的“厚基础、强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而是“厚基础、多能不专”的所谓“通才”,并不能切实满足中国高尔夫运动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课程培养目标的制定应该是综合考虑行业人才需要的结果。从中国目前的高尔夫运动与产业发展情况来看,人才的需要主要集中在高尔夫教育与科研人才、高尔夫企业实践与管理人才两大类,而后者的需求量又明显大于前者。而对于高尔夫企业而言,无论哪一个具体的职位所需要的人才都不是“通才”而是具备一定知识广度的“专才”。因此,中国高尔夫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应该调整为:为中国高尔夫运动与产业发展中的各类岗位培养具备较好知识广度的中高级专业人才。

(二)课程设置结构的创新设想

在课程体系培养目标调整的同时,课程的设置结构也应相应做出调整。因此,根据高等学校课程体系内容要素的构建模式和设计理论,其调整的内容应主要包括课程比例、课程时序和课程结构的调整。其中,课程比例的调整又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减少基础课学时,增加专业课特别是专业方向课学时,同时,设定专业选修课课程相关性系数,引导学生选修特定方向的专业选修课,提高课程体系的专业深度,保证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二是减少理论课学时,增加实践课学时,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方向技能水平,满足学生就业后的职业需要,同时,利用实践课引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促进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三是增设个人职业发展类课程,提高学生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并以此激发学生在学期间的学习兴趣与意愿。课程时序的调整主要在于理论课、实践课和社会实践的设置时序。从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来看,鉴于中国大学生普遍不具备个体经验,课程设置的时序应为:实践课―专业基础理论课―社会实践―专业战略理论课。这样才能使课程的设置与学生的个体先前经验相适切,符合学习的经验。课程结构调整方面,主要把原来的“三层楼”阶梯模式调整为“四模块”平台模式,即把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调整为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和实践课程模块。

四、优化中国高尔夫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对策及主要原则

(一)遵循系统性与适应性

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改革才能真正实现课程体系优化。其一,影响课程体系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既受到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制约,又受社会经济、教育观念、国家教育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在优化课程体系过程中只有系统考虑校内外因素对课程体系优化的影响,才可能不致于顾此失彼;其二,课程体系优化不仅涉及到系统中某一类课程要素本身的优化,还需要处理好课程门类间的关系及课程系统与学校内部其他系统和社会大系统的关系。课程体系的优化既要保证学生能扎实学好起长效作用的基础知识,正确处理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技能培养的关系,又要注重学校教育的理论性、系统性、长效性,加强课程体系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各门类课程自身的系统性及相互间的关联性,提高整体效益。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要贯彻系统性原则应把握好三个层次的协调,一是课程内部各章节内容间的协调,二是课程与课程间的协调,包括课程安排的顺序,学时分配及内容选择,三是课程体系综合功能的协调,充分考虑各类影响因子的作用。只有确保了课程体系的整体性才能真正实现课程体系的优化。高等学校应着眼社会发展、科技发展趋势,加强对人才市场的预测与研究,全面了解社会科技经济发展趋势,主动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人的全面、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为指导,以实现本科教育培养基础性、适应性和创造性人才为目标,紧跟当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和学科知识的纵横网络关系,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课程的综合性与时代性,增强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学科之间的衔接性与各学科知识、技能、过程的渗透性,既重知识逻辑结构又重知识发展的历史过程,既重知识纵向更新又重知识之间的融合和应用,既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又要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健全人格的养成,使学生形成广阔的视野、开放的思想和自主创新能力。

(二)强调可行性与个性化

所谓“可行性原则”是指,课程体系能满足其特定的教育制度的要求及资源的程度。这主要指:一是该课程及教学方法是否适于学生的能力和已有经验。二是适应课程体系中各门具体课程内容不同的特点以及各学生个体有所区别的实际情况,应尝试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三是所提供的课程应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以及自我完善自我学习的需要,并应含有迄今为止的专业前沿发展动态,特定的课程应能够及时修订。由于中国课程体系的逻辑严密关联性强,因此,学生对于知识理论掌握的比较系统,未来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学习比较容易实现。但是,由于在学生毕业后在行业企业普遍面临实习期,这一阶段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要求高,而对理论知识要求低,课程缺乏实践训练的问题暴露在学生的职业发展中,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实现。并且,多数课程过于关注经典理论,知识更新不及时。四是现任教师能否实施该课程。本科课程体系的个性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符合学校办学实际,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二是反映专业发展特点与优势;三是突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社会机构,由于各自的性质与培养任务不同,既不可能所有学校、所有专业都按一个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按相同的模式来组合人文、自然及社会课程,也不可能一所学校满足社会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而只能从各自不同的经历、传统、现实、优势与特色出发,依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学生发展的现实,利用所处的地域及行业关系进行最佳选择,确定不同的培养规格要求,从而构建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三)突出高尔夫专业特色

高尔夫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优化必须结合现代高尔夫运动特点和产业发展趋势及高尔夫专业的特性,突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将理论与实践配套进行的学习方式,重视实践课程的设置及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一体化。在高尔夫专业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其应用性和针对性,高尔夫行业对专业知识的需求是能够学以致用,能够解决高尔夫行业中所遇到的问题,能够精通各类高尔夫设施运作以及了解高尔夫产业的运作,懂得如何管理、营运,并产生经济效益,为企业带来利润的专业人才,所以高尔夫专业课程应该针对高尔夫行业的实际需求选择课程内容,以突出高尔夫专业的学科特点。

高尔夫专业论文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1 前言

高尔夫球运动起源于苏格兰,兴于欧美,发展至今已经有数百年历史,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与发展。在国外很多国家与地区,已经将高尔夫教育作为常规专业和课程深入到各个层次的教育中去,美国很多高校都配套高尔夫球场,足见高尔夫教育在其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高尔夫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培养出来的人员质量不能保证我国高尔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人才培养模式都是处于摸索阶段。随着高尔夫的快速发展,高尔夫人才的迫切需求,高职院校需要找到更适合当今高尔夫发展的人才培养。

2我国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培养目标

高尔夫专业人才培养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一部分高校在对此专业的开设考虑不周全,而只是一味的跟风,看到此专业是新型专业,看到市场对此专业人才的需要,对高尔夫人才培养认识不清楚,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目标大而不精,上述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不合理的专业设置现象,造成紊乱的学校教育体系。因此,首先应分清技能教育与学位教育的区别,不能贪求大、广、全而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其次,高尔夫产业的岗位很多,如高尔夫球场管理、球童、教练、草坪、高尔夫旅游等,只有我们培养出来的人与市场的需求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紧缺型人才。

2.2 办学时间和经验

我国最早的高尔夫学院是1995年成立的深圳大学,目前已培养了近千名毕业生在高尔夫相关领域任职。其后,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等也纷纷开办了与高尔夫相关的专业,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于2010年6月成立,成为国内相对较晚成立的高等职业院校。目前,我国中等以上的各教育层次都有高尔夫专业教育,学校有上百所。从几所院系成立的时间来看,高尔夫教育在国内处在起步阶段,存在办学经验不足,并且部分学校在办学中,存在了与社会脱节的现象。有些学校由于受生源、场地、师资的影响,在办学不久后不得不中辍。院校之间在办校质量,包括课程建设、教学计划、教学秩序、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的规格等诸多方面,也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发展并不平衡,这些问题应尽快予以纠正和改进。

2.3 专业设置

首先,普通高校的职业技术学院把学术性大学的办学经验直接移植到高职中来,形成了专业内涵相同,专业名称却不同,有些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基本一致但专业名称却千差万别。其次,被调查的学校中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设置较为普遍,但都停留在高尔夫运动本身基础上设置了高尔夫课程,还没有很好地将高尔夫与企业进行有机结合,以致一些学校为了容易招生,追求经济效益,在没有师资、教学设备落后情况下盲目开设有关专业。开设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等无法有效实现,使在校学生不能学到相关知识,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对高尔夫人才的需求,学生流失情况严重。

2.4 课程体系

从调查的情况发现,当前我国高尔夫专业课程设置主要从普通教育课程移植部分内容,课程设置带有明显的拼装色彩,覆盖领域较窄,没有突出专业特色,部分内容存在重复现象;理论深度有余,职业针对性不足,貌似结合在一起的理论和实践,实际上处于彼此隔离的状态。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则一般由中专、技校升格而来,实际动手能力有余,而理论不足。学科课程是以学科逻辑为中心编排的课程,以其严谨的逻辑结构、系统性、简约性为特点,学科课程的系统性特点是把科学系统编制为学科系统,以适合于不同教育对象的认识特点。但是高尔夫专业课程设置缺乏规范和协调,科目的设置、课时的分配、内容的选择均由各校自行决定,差异较大;课程内容空洞,与实践需求脱节严重,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2.5 办学条件(师资、场地设施)

师资力量是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保障,师资力量薄弱是一个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当前高尔夫教育的师资大部分都不是高尔夫院校科班出生的,一部分来自其他专业,经过短期的培训而从事高尔夫教学;另一部分来自外面球场会打高尔夫的人员,但他们缺少相应的教育技术技巧和执教能力,并且任课教师一般只出现在上课时间,课后很少和学生进行沟通,学生遇到问题也无法立即解决,长此以往,对于学院的系统教学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高尔夫专业办学的硬件条件较差,由于高尔夫球场造价成本颇高,办学机构基本没有能力单独建造一座高尔夫球场,缺乏自己的高尔夫球场、高尔夫室内练习场等。不少学校由于没有自己的练习场,造成学生在练习场练球的机会很少,并且由于在校期间没有足够的时间进入球会进行相应的管理,毕业后对球场的运作依然很陌生。

3研究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一部分高职院校对此专业的开设市场定位考虑不够周全,盲目跟风,定位模糊,培养目标大而不精,直接导致一些不合理的专业设置现象,造成较为紊乱的人才培养体系。

(2)场地器材成为制约众多开设高尔夫专业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场地设施条件和器材是高尔夫课程发展的物质基础,缺少了这个基础,教师水平再高也难以施展,而学生缺乏足够的球场体验也无法成长为真正合格的专业人才。

(3)从高尔夫人才培养模式上看,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

(4)目前我国高尔夫教育的发展,专业设置较多的主要是休闲体育(高尔夫方向)、工商企业管理(高尔夫方向),而这两个专业远不能适应当前高尔夫行业发展的需求。

(5)在未来我国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市场对高尔夫专业人才的需求仍将呈"饥饿"状态。

3.2 建议

(1)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学校高尔夫基础设施建设(如场地、高尔夫球等),高科技的动作辅助练习器械以及动作的软件分析系统等,改善高尔夫专业人才培养的硬件条件。进一步加强学校的软件设施建设,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

(2)高职院校加深与高尔夫相关组织机构(如中国高尔夫球协会)联系和沟通,达成相关合作办学,为高尔夫专业学生提供从业资格证(如高尔夫裁判员等级证,高尔夫教练资格证等),从而提高高尔夫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为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培养高水平的人才。

(3)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对高尔夫理论方面的研究,编写与时俱进的高尔夫方面的相关教材以及适应社会对高尔夫高素质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等,为我国高尔夫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4)政府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大力扶持、鼓励高尔夫教育的良性发展,大力倡导高尔夫专业化教育模式,推动我国高尔夫专业化进程,促进高校高尔夫专业教育,推动我国高尔夫运动的健康有序发展。

(5)高尔夫行业是个巨大的产业链,对其从业人员的需求也比较复杂,有条件的学校应顾及到高尔夫行业人才需求的全面性,细分高尔夫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并针对细化的岗位制定相对应的课程,满足高尔夫行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黄登峰,陈才发,郑玉忠.美英高尔夫管理专业教育研究及其启示〔Jl.体育文化导刊,2008,(10):114一117.

[2]戴临中,戴普.我国高尔夫专业教育现状及对策[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6,(3):75一78.

[3]顾跃.中美高尔夫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高尔夫专业论文篇(4)

【关键词】校企合作 双主体 人才培养模式 高尔夫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通过与梁子湖高尔夫俱乐部五年多的校企合作,双方一直本着“共同发展,互惠共赢”的原则,不短加强“校企一家”的合作理念,经过双方近几年的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合作模式,但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空间,本文通过对目前合作模式的剖析,旨在为其他校企合作提供案例参考,希望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高尔夫人才,以推动我国高尔夫事业的发展。

一、加强“校企一家”的合作理念

培养“校企一家”的合作理念,一方面学校层面对球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需要有效的融入到日常学生的培养中去,另一方面,球场领导需要切实把学生的职业规划和长远发展考虑到实习实训的工作中去进行“师徒式”指导,不仅仅是领导与下属的关系,更多的融入“教、带”的元素,领导扮演了老师的角色。

二、实现人力资源共享

(一)球场和学校“师资”共享

第一,学校利用自身优势应球场邀请派专业技术骨干教师参与企业员工入职的相关培训、考核,如高尔夫英语、体育保健、草坪理论等,也可为企业提供教学的相关硬件条件,把球场员工的理论部分培训在不影响学校正常上课的情况下安排到学校进行。第二,球场经理“变”老师。针对学校开设的实操类较强的专业技术课,如高尔夫赛事策划,高尔夫挥杆技术、球童培训等,学校邀请企业选派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到学校兼职为高尔夫专业学生进行授课,对球场管理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可安排专题报告,对学生和老师开展专题讲座。

(二)学生变身球场职工

学生经过第一学年在学校和球场的培训,绝大部分学生在大二就可以胜任高尔夫球童、接待等岗位进行服务。球场在周末、“五一”、“十一”黄金周属于经营旺季,可利用学生的周末和假日期间去球场进行兼职顶岗,这样一方面解决了球场旺季用工需,也可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顶岗的实习机会,在理论学习与顶岗实践之间找到了很好的接入点。

三、共同制定教学人才培养方案

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学校会邀请球场职业经理人到学校进行座谈,由经理提出球场的岗位需求以及岗位群所要求的员工素质模型,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进行参考并设置相关课程,学校草拟出人才培养方案后可以在线传给球场草坪部经理、球童部经理、运营部经理、人事处经理等征求他们的反馈意见,最终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四、共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培养学生

第一阶段, 主要进行基础专业课和公共课程的学习,在高尔夫球场进行高尔夫认知学习,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

第二阶段进行专业能力培养,在球场进行岗位认知能力学习, 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培养,通过对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结合相关的课程实习,开展综合的实训,提升学生的综合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阶段在高尔夫球场进行全职实习。对学生在前期顶岗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与再培养。球场在实习过程中实施”学生员工化”,即学生在实习期间球场以正式员工标准要求,严格按照企业程序进行工作和绩效考核。

五、高职高尔夫专业校企合作的发展思考

对于高职高尔夫人才的培养,我们需要认真审视目前国内乃至国际的行业发展趋势,实时找出适应社会的发展模式,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需求,运用平衡各方生态和利益格局的培养模式为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行业综合性人才;高尔夫俱乐部的地域性和发展路径决定高尔夫人才需求的特点,也决定了多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如何在 “学校发展”、“学生培养”和“球场利益”的博弈之间需求生态平衡式的持续性发展是值得每个高尔夫人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唐芒果,时金陵.高职高尔夫球专业 “校企合作 循环实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4).

高尔夫专业论文篇(5)

【关键词】高尔夫俱乐部;SWOT;现状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苏锡常地区7家高尔夫俱乐部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分别是以下俱乐部:常州金沙湾乡村高尔夫俱乐部、无锡太湖国际高尔夫俱乐部、无锡观蠡湖高尔夫俱乐部、苏州金鸡湖高尔夫俱乐部、苏州三阳高尔夫俱乐部、苏州太阳岛高尔夫俱乐部、苏州中兴高尔夫俱乐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论文的实际研究需要,通过充分利用高尔夫相关期刊以及大学图书馆的相关书籍来了解和学习高尔夫俱乐部的现状与研究成果,同时整理了关于高尔夫休闲体育、管理学等方面的专著、论文等文献,并通过观看高尔夫相关体育赛事以及个人参与高尔夫俱乐部实习的经历来了解高尔夫俱乐部最新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2.专家访谈法。为更详尽的了解苏锡常高尔夫俱乐部的发展现状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我们和苏锡常高尔夫俱乐部的管理人员,从事人员及高尔夫自身爱好者进行了访谈。3.问卷调查法。a)调查对象b)问卷制定c)发放问卷;4.信效度检验。a)信度检验b)内容效度检验。5.数理统计法6.SWOT理论分析法。

二、苏锡常地区高尔夫俱乐部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根据参考相关文献、专家访谈和调查问卷分析得出苏锡常地区高尔夫俱乐部的优势如下:1、苏锡常地区自然环境及区位优势;2、苏锡常地区经济优势;3、苏锡常地区高尔夫场建设较为完善。同时再利用调查问卷的结果,根据专家对问卷中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个角度中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再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一)苏锡常地区自然环境及区位优势

高尔夫这项运动的本身决定了他的自然属性,高尔夫场所对周围的气候,土壤、阳光、气候水源等自然环境有着较为严苛的要求。苏锡常地区本身属于亚热带气候,充足的水源、阳光,以平原为主基本,同时苏锡常城市和生活环境也都十分优越,拥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好的自然条件和融洽的人文环境为苏锡常高尔夫俱乐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苏锡常地区经济优势

众所周知,高尔夫俱乐部建设的消费是相当高的,需要一定的经济收入为基础,真好在我国江苏省的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多是位列前几名的,高度发达的经济,使人民的收入不断增加,也为高尔夫俱乐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三)苏锡常地区高尔夫场建设较为完善

苏锡常地区现有18洞及18洞以上高尔夫球俱乐部15家,对其中以研究对象的7家俱乐部进行了球场及配套设施的调查,在球场设计方面的优势尤为突出,绝大都数苏锡常地区的高尔大俱乐部场地都是有外籍大师设计的。

(二)苏锡常地区高尔夫俱乐部现状的劣势分析

根据参考相关文献、专家访谈和调查问卷分析得出苏锡常地区高尔夫俱乐部处在的劣势有以下两个方面:1、苏锡常高尔夫消费昂贵;2.苏锡常高尔夫俱乐部专业人才匮乏。再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每个因素影响的平均数可以看出苏锡常地区高尔夫球俱乐部发展劣势的因素分别为苏锡常高尔夫消费昂贵、苏锡常高尔夫俱乐部专业人才匮乏。这些劣势因素对苏锡常地区高尔夫俱乐部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1.苏锡常高尔夫消费昂贵。高尔夫运动的消费层次比较高,被人们认为是一种贵族运动,导致了参与高尔夫运动的门槛相当高。目前高尔夫俱乐部都采取了会员制方式的消费,只有会员才允许带访客进入,然而一张会籍卡一般都在几十万以上,虽然经济不断增长,但是高尔夫消费还是相当的高,导致参与高尔夫的人数并不是很多。

2.苏锡常高尔夫俱乐部专业人才匮乏。高尔夫俱乐部的发展在中国仅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因此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一个严重而普遍的问题。由此可见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导致高尔夫俱乐部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有关教授研究表明,一个标准的18洞高尔夫球场一般是约需要300名相关工作人员以及400名球童。据统计2010年苏锡常地区拥有15家高尔夫俱乐部的,按正常的标准球场来计算的话,苏锡常高尔夫俱乐部需要4500名相关工作人员以及6000名球童,然而苏锡常地区有相关高尔夫学习的学校不超过4所,和高尔夫相关的毕业生不超过200人,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没有选择从事高尔夫的相关工作。这就造成了高尔夫俱乐部专业人才严重短缺的局面。

综上所述,由于缺乏专业的高尔夫人才,成为苏锡常地区的高尔夫俱乐部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将对苏锡常高尔夫俱乐部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苏锡常高尔夫俱乐部机遇分析

根据参考相关文献、专家访谈和调查问卷分析得出苏锡常地区高尔夫俱乐部处在的优势有以下两个方面:1、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休闲意识的逐渐增强;2、青少年及女性消费者人数逐年增加。苏锡常地区高尔夫俱乐部发展的机遇因素,分别为人们休闲的意识逐渐增强和青少年及女性消费者的不断增加。这两个因素将对苏锡常高尔夫俱乐部未来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尔夫专业论文篇(6)

随着高尔夫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我国的高尔夫教育逐渐兴起,各类培养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办学机构相续成立。但在人才培养的数量上,还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一、我国高等院校高尔夫专业教育分类

在没有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目录》的情况下,我国各高校都将高尔夫作为现有专业中的一个发展方向。依次是:

1.通过文化教育大类的体育类,将其附设在体育服务与管理、运动训练、社会体育等专业,如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等。

2.通过旅游大类的旅游管理类,将其附设在景区开发与管理、旅游管理专业,如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

3.通过财经大类的工商管理类,将其附设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如同济大学高尔夫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

二、中国高尔夫专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缺乏。教师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既缺乏高尔夫专业知识,也缺乏实践经验,对高尔夫企业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新兴专业教师缺位并不奇怪,关键是要找到提高师资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教育主管部门对专业目录之外的师资进修是不会做出安排的,而高球运动的主管职能部门也隶属国家体育总局,没有担负教师培训的职责。目前各校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走出去,请进来”,培训的力度和水平远远达不到应有的程度。

2.缺乏权威、规范性教材。到目前为止,全国尚无权威、规范性的高尔夫专业教材,各校使用的均是根据自身课程设置编写的校级教材,其知识性、理论性、现实性和先进性还需通过实践检验,预计这种做法仍将继续。另外,教材的形式单一,缺乏视频教材。高尔夫专业是操作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应充分利用视频教学直观形象的优势。

3.专业课程设置薄弱。我国高尔夫专业课程设置带有明显的拼装色彩,覆盖领域较窄,没有突出专业特色,部分内容存在重复现象;课程设置缺乏规范和协调,科目的设置、课时的分配、内容的选择均由各校自行决定,差异较大;课程内容空洞,与实践需求脱节严重,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4.缺乏教学场地,实践太少。实践是保证高尔夫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然而我国高尔夫专业办学的硬件条件较差,缺乏自己的高尔夫球场、高尔夫室内练习场等。由于高尔夫球场造价成本颇高,办学机构基本没有能力单独建造一座高尔夫球场。不少学校由于没有自己的练习场,造成学生在练习场练球的机会很少,部分学校的高尔夫专业学生,四年专业学习过后对高尔夫球场以及球场的运作依然很陌生。

5.人才培养数量、质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鉴于以上原因,目前我国高校培养的高尔夫专业人才总体数量少,素质不高,无法满足高尔夫市场的需要。据中国高尔夫协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高尔夫消费群体的需求量为1000个高尔夫球场,而现有的高尔夫球场加上比赛场地、训练馆仅有300多个。每个球场所需技术工作人员300人左右,按现在缺口600个球场计算,目前国内至少缺位18万左右。

高尔夫专业论文篇(7)

与此同时,中国高尔夫行业出现了一个令人感动和叹服的现象:“全国高尔夫球会总经理联谊会”历时十年为期十一届从未间断地举办。“总联会”从自发到自觉、从简单聚会到规模运作、从随意性沟通到主题鲜明的探讨,从仅为行业内人士交流到国内外、业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媒介踊跃参与,这一自发形成的行业内组织,已成为全国球会总经理们认同认可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他们相互交流经营管理经验,密切合作关系,增进同行感情,协商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并藉此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从而提高全行业水平,获得更加良好的经营环境。借助这个平台,他们更好地与国际高尔夫球界加强联系,获取更多最新资讯,学习了先进的球场管理经验和球会运作经验。

主题论坛由总联会秘书长、亚龙湾高尔夫俱乐部总经理陈亚雄主持。十年间,一个从民间发起的总联会能够逐渐发展为被业界认同和追随,能够向社会表达行业诉求,这一切都离不开陈亚雄先生顶住重重压力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陈亚雄秘书长曾表示,总联会的精彩在于鲜活又与时代相应和的主题,这次的主题更是紧跟时代步伐,给业界一个反思和思考的空间。

紧扣和谐发展的主题,香港骏豪集团副主席、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副主席朱鼎健先生在致辞中讲到,现在,高尔夫在中国的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环境保护上赢得口碑,在耕地保护上赢得口碑。这就需要我们同业之间共同自律,以事实消除社会对高尔夫的误解和批评。利用荒山、荒滩发展高尔夫已成为世界性潮流,是高尔夫文化的精髓之处,是经典高尔夫球场的魅力所在,也是中国高尔夫赢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讲到其父朱树豪先生生前为改善高尔夫发展与用地和环境的矛盾,用整整20年的时间将荒山和沙漠改造为现如今声名显赫的观澜湖高尔夫球会时,在场所有嘉宾无不为之感动。而想到朱树豪先生上个月的猝然离世,大家也都自发为其追思。

海南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曹锡仁教授、球场设计与草坪维护方面的国际权威迈克尔•赫德赞以及国内著名儒学家蒋庆分别以高尔夫发展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球场建设和传统文化对国内高尔夫产业发展造成的影响三个主题为核心,讨论分析了中国高尔夫的未来发展趋势。

下午的分论坛设立了不同的主题。由戴耀宗先生、国外著名高尔夫学者Darius Oliver和中国资深的球场管理者方楚文组成的“锵锵三人行”,围绕以“中国高尔夫产业商业文明的新画像”为主题,从在以往的发展当中,高尔夫在中国以不正规渠道用地和水资源浪费这样的不健康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到如何为高尔夫正名,让它以拥有一个阳光健康的形象,并让整个高尔夫产业在中国规范、健康的发展等话题展示深入讨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