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民用建筑结构论文

民用建筑结构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2-14 19:43:13

民用建筑结构论文

民用建筑结构论文篇(1)

关键词高层建筑;民用建筑;设计结构;安全度;思考研究

中图分类号:[TU355]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筑的结构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建筑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内部环境的影响以及人为损坏,导致其安全性和结构性受到干扰,所以,必须要通过合理、科学的手段,对建筑的安全性进行评定。根据建筑的市场化以及商品化等方面的需求,对相关工作进行直接的判定,避免其出现质量问题。首先需要明确高层民用建筑的设计理论,根据相关规范和设计原则,结合可靠度的理论,对高层建筑的安全性鉴定工作展开积极讨论,最后,根据目前施工建设的现状,全面的提升高层建筑的设计安全度,为不断增强建筑的施工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高层民用建筑的可靠度设计理论研究

针对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可靠度理论进行研究,是一项必需的工作研究环节。建筑设计的可靠度理论分析,是针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进行分析以及评定的有效措施。针对这一方面工作我国已经规定了统一化的标准。首先,我国使用了先进的、规范化的可靠度的理论,运用失效概率来对建筑结构的可靠性进行测量,通过作用的效应将建筑的抗力进行独立式的分析,并且随机的将建筑设计的变量作为基本的校验点,最终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设计当中。其次,高层民用建筑可靠度的设计理论,也是深入的度量和分析建筑结构安全性的一种先进化的技术手段,但是在实践操作过程当中还有局限性存在,其理论本身还有一些需要突破的层面,诸如建筑结构的可靠度的分析基本约束条件,将建筑外部的抗力和作用效应相互分离开来,并且将随机的过程设置为随机变量,将建筑表面的横截面上的承载力安全指标,作为整体建筑的可靠度的指标,上述的理论随着实践操作的深入以及施工的进行,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对理论本身也有一定的质疑。

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可靠度设计理论当中,针对分项式的安全性系数设计方式,与可靠度的方式相比,更加的实用,操作起来更加灵活多变,并且针对其中的理论缺陷进行了改进,所以,在现行的设计过程之中,针对分项系数和设计的规范可以进行模糊性的考虑,规范的使用需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不成熟的理论不能够采用。

现阶段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

根据上文的概述和研究,可以对高层民用建筑可靠度设计理论有着细致的了解和全方位的掌握。接下来将对现阶段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过程当中的安全性结构问题进行研究,对设计安全的现状进行探讨,力求找出缺点和疏漏的方面,促进设计质量的进步。

针对高层民用建筑的设计,由于其所使用的设计工艺技术、设计施工的方式、所使用的年限以及设计方面的局限性因素不同,再加上外部的自然环境和影响因素的影响,也使得建筑物的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的依靠完善的法律和政策条例体系进行具体的评定。尤其是一些正在进行施工的或者是由于各种类型因素使得建筑已经产生损伤的建筑,需要进行特殊的安全鉴定。现阶段,由于建筑产品逐步的市场化和商品化,所以针对检测测定的方式也需要进一步完善,鉴定工作对于各方面都会产生直接的利益影响,在相关工作之中需要避免产生法律问题,保证建筑的高质量。建筑的安全事故和结构设计的可靠度可以说没有太大的关系,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和调查分析,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设计结构方式,与现今的技术比较类似,而当时所待用的混凝土的强度一般都较差,并且施工的技术方式、工艺手段等等都非常的落后,但是却极少出现安全事故,所以,由此也可以发现,建筑的结构设计和安全性之间并不存在直接性的联系。

另外,根据相关实践操作,也可以发现我国规范当中关于构造的规定比较多,针对最低用钢量更是进行了严格的规范,设计过程一般需要根据建筑结构的使用特点、建筑的类型以及结构的重要性的高低,来进行用钢量的确定。针对高层民用建筑的最低用钢量,还需要进行深入的考虑,并且考虑地震等因素的影响。

关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不足的几点思考

针对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需要从建筑本身的角度入手,并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针对操作和管理等工作进行严格的规范,从多个层面来综合的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合理、可靠。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结构的安全性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来进行操作。往往结构的安全度仅仅是对结构截面强度的一种客观性的度量和测定,所以,针对建筑的材料标准以及建筑的荷载,还需要综合性的结合多种影响因素。部分设计人员对于整体建筑的构造、建筑材料的使用、建筑体系以及建筑结构的维护、建筑的设计安全度、建筑的耐久性等方面比较忽视,而对于建筑强度计算的结果比较重视,所以也就造成建筑整体结构的延性不足,遇见偶然的作用力或者是外界因素的影响,则会出现结构上的损坏,建筑整体的防倒塌能力较弱。另外,针对建筑的计算图形也需要进行周全的考虑,对受力的路线进行详细的分析,避免建筑由于出现局部受力过强或者是受力不均匀等情况而造成损坏。针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需要进行严格的规范,保证保护层的厚度满足相应的建筑标准,避免出现建筑构件的横截面较薄或者是建筑钢筋的直径较细等情况,全方位的保证建筑的耐久性,进而保障建筑的安全性和结构的稳定性。最后,针对不同的设计结构的体系,也需要按照其特点和布局来进行合理化的发挥,诸如一些特殊构造的建筑,预应力多孔洞的空心面板建筑结构,需要对建筑板的应力进行考虑,对其墙面的嵌固等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所配置的钢筋,需要避免出现开裂或者是剪切等破坏情况,多多注重新型技术和设计方式的运用,保证建筑的安全性。

(2)高层民用建筑的管理和规范操作。首先需要针对管理的体制进行规范,制定出统一化的标准,保证工作人员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准。其次,还需要保证设计人员具备丰富的操作经验和判断能力,落实责任到人的制度。相关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强化高层建筑管理的规范细则,积极的开展各项监督活动,对不足之处进行重点的研究,并且以此为基础进行改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高层民用建筑结构的设计安全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力求为实践的施工操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张强.浅议建筑施工安全工作【M】.民营科技,2011.9:34-36

刘庆东.试论现代化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工作的改进【J】.江西建材科技,2008.6:22-25

周伦.浅析建筑的安全性设计【M】.建筑科技,2012.4:45-46

民用建筑结构论文篇(2)

论文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传统,这也必然导致其建筑风格的不同。人们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历史的载体,不同时期的建筑反映不同时期的人文艺术特点。贵州少数民族的建筑艺术是具有独特东方艺术魅力的一种视觉元素。对其建筑风格中人文艺术元素的探讨,应用,发扬,能很好的体现贵州建筑的特色,弘扬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和精神。

贵州少数民族的建筑无论是民居建筑还是公共建筑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传统特点。贵州省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建筑分别是侗族、苗族、布依族、水族和瑶族建筑等。以下是贵州少数民族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

(一)风雨桥,侗族地区富有民族特色的长廊式桥梁。是处于村头寨尾、连接溪河两岸的交通设施,可避风雨,故名风雨桥。因建造地名不同而各有专名。桥梁结构精密,坚固耐久。过去,在风雨桥上的亭阁里还设有神台祭坛,阁中有文臣武将的彩色塑像,四壁挂有彩绘帷帐。桥上备有长凳、泉水等物,供来往行人取用。风雨桥既是贵州侗族文化在建筑艺术上的结晶,也是侗族热心公益事业和互助精神的象征。著名的黎平南江河上的地坪风雨桥,包括上寨、下寨、甘龙3个自然寨。南江河从寨子之间蜿蜒流过,河上花桥将三个寨子连成一体,桥上建有长廊和三座鼓楼,均用小青瓦覆盖,可挡风蔽雨,故又称风雨桥。

桥上有一大两小的3座楼,俗称桥上鼓楼。高大的中楼建在河心石墩上,五重檐四角攒尖顶,上有葫芦宝顶,宝顶下有如意装饰,与鼓楼建筑形式相同,桥廊顶脊上彩塑双龙抢宝,鸾凤展翅,鸳鸯比翼等图形,楼檐翼角彩塑各种珍奇异兽,楼顶天花板彩绘龙凤鹤牛等纹样,廊宇内侧檐板,彩绘历史人物故事、侗族人民生活情景、山水、花草等;中楼四柱浮雕金龙绕柱,桥头门柱镌刻对联,其余柱子髹涂朱漆,各处雕塑、绘画、无不形象生动,色彩鲜明。wwW.lw881.com

(二)鼓楼,侗族的一种融合宝塔与亭阁风格于一体的特有建筑物。可分为干栏式、楼阁式、密檐钟铃式、门阙式等构造。楼身全用杉木凿榫衔接,结构严谨。上部似塔,重檐斗拱,有四角、六角、八角等形,少的5层,多可达11层;下部似亭,为一正方形厅堂,宽约二三丈见方,中砌大火塘,四周设座,可容二三百人集会。鼓楼全身均描龙雕凤、玲珑秀雅。在侗族人民擅长建筑,而且其建筑独具特色,侗族村村寨寨都有鼓楼耸立、花桥横跨,干栏式吊脚楼鳞次节比,构成侗寨特有风光,特别是鼓楼花桥建筑,无论多浩大的工程,整个建筑都不用一钉一铆,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中国侗族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不仅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而且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侗族工匠不愧为“神奇的建筑师”。榕江县晚寨的鼓楼、从江县增冲寨的鼓楼都是贵州侗区著名的鼓楼。其中增冲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吊脚楼,苗族民居的典型建筑。是一种纯木结构建筑,采用穿斗式结构,不用一钉一铆,无论梁、柱、枋、板、椽、檩、榫,都是木材加工。屋面则盖小青瓦或杉皮。吊脚楼的造型为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可分内外两部分,内部柱、枋、梁、檩互为垂直相交,构成一个在三维空间上的相互垂直网络体系,奠定长方形结构的基础。由于这种型制的房屋在结构、通风、采光、日照、占地诸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因而在广大苗族地区得以长期沿袭下来。

(四)石板房,以安顺一带为中心的布依族民居建筑。与特定的喀斯特地区有直接的关系。人们就地取材、用石料为主构筑房屋,以石为基,以石砌墙,以石板盖顶。石板房的堂屋及两侧间均有楼板,门有朝门、大门、小门、后门和耳门之分,除大小门为木枋、木框、木心外,其余常为石枋或木框、木心。窗多以石条为棱、石枋为框。石板房的正面讲究装饰,以线条和图案为主,每一图案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一.贵州少数民族建筑中的人文艺术元素

在贵州少数民族当中的建筑中,融合了大量的一些人文艺术元素,苗绣、蜡染、刺绣、银饰、面具、剪纸、原木艺术等,其中运用了我们以前学的平面构成当中的许多知识,如重复、渐变、对比、夸张等手法。

在建筑设计当中,也大量的运用了苗绣、蜡染、刺绣、银饰、面具、剪纸、原木艺术中的手法,如在鼓楼的图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运用了重复、渐变的手法。吊脚楼运用了虚实的手法,把底层架空,当然架空不仅是为了美观,祖先们首先是以实用为目的的,为防止野兽、蛇虫的袭击。在建筑立面雕塑当中也运用了大量的夸张对比的手法,也有很多写实的手法。在如侗族的门楼设计,作为迎宾送客之门。门楼的建造非常讲究,雕梁画栋,多姿多彩,从江银谭的广场双鱼图腾,岜沙木楼古朴厚重的黑色,都体现了丰富的人文艺术元素。

贵州少数民族建筑中的平面构成元素也极其丰富,这些平面构成元素在人们生活的环境中无处不在,这里有侗族鼓楼立面的逐层渐变、村间邻里交通道路上鹅卵石的发射构图以及密集构成等都是贵州少数民族建筑文件中特有的设计元素,这些元素就能很好的运用到现代建筑的设计当中,能在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上寻求发展契机,能使设计师们利用这些传统的民族符号、民族元素结合原有的作品本身的文化特色或历史风情重新组合,这样的设计既充满了现代气息又具有突出的地域文化和少数民族民族特色的人文艺术特征。

在我国的建筑艺术文化宝库中,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艺术。少数民族的建筑,都是他们自己设计、建造。他们的建筑,是他们人民适应当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产物,是少数民族人民辛勤和智慧的结晶。贵州少数民族的建筑艺术是我国建筑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秉承和发展少数民族建筑的设计元素为,脱出美学传统的物化表现,将这些少数民族建筑元素注入到设计师头脑中并与现代意识相结合也是我们立足于国际化建筑设计之林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民用建筑结构论文篇(3)

关键词:中国特色,建筑哲学思想,建筑理论,建筑技术方法

建筑理论,历来成为建筑界争论的焦点。建筑理论涵盖哪些内容,在建筑界存在很大争议。研究建筑理论的最高层次是建筑的哲学思想,它是对建筑科学本体性质属性特点的看法观点,是提出建筑理论的指导思想。建筑理论的研究目的,是在建筑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对于建筑科学的认识提出理论原理,并在建筑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建筑技术方法,提出技术方法的原则。现就中国特色建筑理论浅谈如下。

1建筑的理论基础

建筑基础理论,结合现行的建筑设计实践,从初级到高级有不同层面,所涉及的问题各有侧重,诸如建筑概论、建筑构图、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空间等等。总的说来,建筑的基础理论可以分为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理论两个层次。

1)建筑设计原理,侧重于阐述建筑创作和实践中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大都较为明显突出,内容包括建筑构成、建筑组合、建筑形式构图、空间组织、建筑构架、环境设计、艺术处理、建筑创作等。

2)建筑理论,侧重于建筑深层哲理的探索,是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和深化,涵盖建筑的群体态势、地理环境、居住建设、不同建筑层次的需求、建筑文化品位的深化、建筑创作思维的阐述、建筑哲理的剖析、建筑机能组织的变化、建筑形象的表现、评论的准则、未来建筑趋势的预测等,涉及多学科交叉内容。

2中国特色建筑理论的哲学思想

2.1城建园林一体化

城市建筑园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传统的建筑学统称为“营造”,它包括建筑城市和园林,几千年来的城市建设都体现着城市建筑园林三位一体的内容,三者的关系十分紧密。

1)城市的选址在大自然中,城市本身具有绿地系统和庭院绿化,城市和园林密不可分;

2)城市的整体由中心区街道院落各个层次的建筑组成;

3)建筑与园林的关系可以用“建筑在园林中,园林在建筑中”来概括。

由此可见,三者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整体性的哲学思想,是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哲学思想。

2.2建筑理论是自然社会相结合的学科

建筑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独立学科。过去人们一直将建筑学划分在自然科学范畴内,20世纪80年代末,才提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向。实际上,建筑科学本身的特点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的学科,城市规划和建设,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的内容,也包括社会、经济、人文、管理、安全等社会科学的内容,因此,建筑理论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2.3城市不同现代化

中国城市现代化,因地区不同,现代化水平不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指标和发展步骤也不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有北京、上海、天津及沿海城市等发达地区,有新乡、成都等中等发达地区,还有甘肃、新疆等不发达地区,对于发达程度不同的地区,应当区别对待,针对不同地区城市现代化特点和发展重点,应确定不同的发展指标和发展步骤,既要重视发展知识经济,还要重视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的保护,更要重视生态节能和环保的建设。各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要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快速发展。

2.4综合效益节俭论

以前说起中国,人们总是很骄傲地用“地大物博”来形容她。但是,随着我国人口急剧增长,我国人均资源明显不足。针对这一特点,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提倡“勤俭建国”的建筑理念。在城市建设时,采用全寿命造价控制,强调综合效益,力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发展效益的最佳综合效益。

3建筑理论在建筑实践中的应用

建筑理论的发展与建筑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任何理论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立其价值和地位。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在我国建筑实践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建筑与生态和谐,注重环保建设

中国的传统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和谐,因地取材,因地制宜,这在现在一些自然保护区,如新疆哈纳斯自然保护区的建筑,云南的傣族部落民居等,至今仍保留了这些传统。但是,许多地区的环境却因工业建设时未考虑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致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大气污染、水源污染、资源过度开发、交通拥挤所有这些,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0世纪80年代,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合理开发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建设和设计时,重视生态、节能、环保全面考核,从选址、建材、布局、结构形式、空间造型各方面,在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走天人合一的道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全面考虑生态、环保、节能的要求,注意废气污水处理,重视回收可重复利用的物质,如污水经处理后的再次使用,一些建材的回收使用等,不仅节约了开支,也减少了建筑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

3.2重视规划,在建设中体现全局意识

现在,我国的各级城市建设,非常重视规划。在建设时,先给城市定位,确定城市规模,划分建筑区域,再根据建筑类型确定建筑定位,全面考虑建筑在城市中的定位,使城市水电交通等资源能够充分利用,使城市工业、交通、居住、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均衡发展。

3.3重视保护历史文化,在建筑设计和规划中充分考虑建筑与周围历史文物的和谐统一

我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各地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在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过程中,既要创建新的建筑空间环境,又要重视各地城市与建筑历史文化的保存,保留和发展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要在研究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建筑文化。既创建新的建筑文化,又要符合当地历史文化、民俗、自然条件,在创新的同时,保持新建筑与历史民俗文化的和谐统一,在建筑设计时,考虑各地民族风情、装修特点及造型手法,使新建筑既有时代风貌,又不失民族特色。

3.4重视艺术创作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创作体现标准化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和谐统一

民用建筑结构论文篇(4)

关键词: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相关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智能建筑开始兴起,对民用建筑的研究和规划设计也不断完善。本文阐述了民用建筑结构中的相关问题,分析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民用建筑结构在设计方面的新要求,最终从运用钢结构、个性化设计和局部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进行了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民用建筑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建筑结构设计也不断完善。社会群众的生活和民用建筑的设计有很大关系,同时,结构设计会对建筑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的民用建筑具有明显的内涵和特征,转变了以往单一的住房设计,对建筑的舒适性、宜居性、耐用性、环保经济性和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该在综合了信息学科、控制学科、材料学科、建筑学、美学、电工学科之后,对民用建筑的内部结构进行综合性的规划。

1新时代对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新要求

民用建筑指的是将居住作为主要目标的建筑,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具有复杂的环节和重大的责任,会对人民的日常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增加,对结构设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民用建筑和其它的建筑不同,将居住作为主要的目的,因此,对厨卫面积、采光和通风等有很高的需求。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和绿色建筑的日益重视,在设计民用建筑结构的过程中,应该增加环境保护的理念,将环境适用和经济安全作为设计的指导性理念,对整体的概念设计进行把握。

2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着设计不合理的现象,一些设计将底层设计为很大的空间,没有抗震墙,最终使结构体系不完善,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没有明确的传力,在一些抗震分类当中,选择了不合适的抗震场地,最终导致了整个设计结构的错误,在一些混凝土配件之中,存在着配筋率不合格的现象,计算书和结构设计不一致,使结构强度降低,存在着安全隐患。在设计的过程中,一些设计人员偷工减料,设计的十分粗糙和简单,在施工图之中应该使用的大样图、系统图存在着漏洞,不能对工程的整体面貌进行反映,在设计之中没有对消防、耐火等级、安全等级、工程类别和设计依据等进行明确的交代和标明。

3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设计要点

随着建筑智能化和经济区域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

首先,重视对局部的结构设计,因为相对于整体的结构设计来说,每一个局部的空间设计都会对整体的规划产生影响,如果没有科学的区域设计和空间划分,在很大程度上对用户的生活产生影响,在借助的厅堂设计、厨卫设计和材料选用等方面,会对建筑结构设计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二,应该重视突出民用建筑的个性化设计,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在不同的城市之中想要突显民用建筑的个性十分困难,在西部和东部、南方和北方、沿海和内陆城市之中,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应该针对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对区域的差异进行反映,在施工的过程中重视个性化选择。

第三,在民用建筑之中,加强钢结构的使用,钢结构和传统的混凝土和砖结构相比,具有经济效益高、施工时间短、抗地震强度高、质量轻和强度大的特征,因此,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加大对钢结构的使用。在设计民用建筑的过程中,使用钢结构能够进行大开间的布置,减少了工程的施工成本,剪力墙结构指的是使用结构墙作为承重构件的结构,墙体在民用建筑中如果处于合适的位置,能够形成对水平作用有效抵抗的作用,同时,能够对空间进行分割。由于结构墙和房间的高度相一致,从基础到屋顶,可以达到几十米到一百米的距离,结构墙的宽度应该针对建筑的平面布置确定,钢结构的厚度较小,因此,在结构墙中具有很强的抗移刚度,在国外的一些文献之中,已经把剪切墙称为结构墙。由于在我国的民用建筑中还广泛的使用了相关的技术,能够对民用建筑进行灵活的平面布置,提高结构设计的现代化水平,在研究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针对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务实的安排,随着我国信息化、环保化、安全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结构设计的深度、广度和进度都有所提高,应该针对人民群众的工作和基础生活,建立相关的民用建筑。

民用建筑结构论文篇(5)

关键词:民用建筑 ;结构设计 ;常见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8 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结构设计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简单的说,结构设计就是使用结构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出设计者(建筑师或者工程师)的设计理念。而所谓的结构语言就是指一种提炼出的结构元素。这个结构元素包含了很多方面,有墙、柱、梁、板以及楼梯等等。通过这些结构元素的运用来组成建筑物的一个结构体系以及承重体系等。简要的说,结构设计也分为基础设计、上部结构设计以及下部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中的基本内容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结构设计的程序。在一个建筑的设计中,除了结构设计以外,还有给排水设计以及暖气通风设计、电气设计等等。无论是哪个部分的设计都要求具备美观性、功能性以及经济性和环保性的特征。建筑物要想有效的发挥其功能,就必须在建筑结构设计上格外注意,因为这也是保证建筑物质量的一个基础;二是结构设计的要求。对于建筑物结构设计的计算要求对构件在正常状态和极限承载能力的状态下进行计算。例如疲劳强度的验算等。如果有多种的作用力同时发生在构件上,那么必须对构件在各种作用力下的效应进行仔细的分析,将最不利的组合考虑进去。对于抗震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对于抗震设防的烈度一般在六到九度,还可以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不同以及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和高度等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抗震等级标准。而抗震等级不同,那么在计算和构件等方面的要求也就有所不同。

2、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部分结构设计不够科学合理

一部分的结构设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没有按照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的相关规定执行。有些建筑的底层需要设计成一个较大的空间,因而缺少抗震墙,并且上部与底部的抗震墙也没有对齐,使得其结构体系不合规范,不符合力学原理。更有甚者,在设计中将抗震和场地的分类搞错,致使整体的结构设计都出现错误。对于一些类似悬挑构件的混凝土构件,最小配筋率都不符合规定,甚至相差一半或者一半都不到。在计算荷载取值时不按照规定来确定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且一些结构设计的计算书明显与其不符,计算结果远大于其结构强度,使得建筑物存在较大的质量威胁。

2.2设计深度不符合规定

特别是在施工图纸上的偷工减料现象比较突出,设计不够精细,施工图过于简单,原本应有的系统图和大样图等都有所漏缺,并且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也只是用了“见图集”等予以标注,或者由直接将责任推给厂家,没有表达得很明确,对于一些细部的地方表述不清,不能将工程的全貌反映出来。在设计中,相关的安全等级、设计参数、设计依据和放火消防处理等都是需要予以标注或者交代的,而这些重要信息经常被忽略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可能是由于设计人员对民用建筑的设计重视不够,擅自套用了一些其它设计结果等,也可能是因为设计人员对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方法要求等都不是很了解,或者设计者没有将力学的概念掌握透彻,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计算,或者没有相关的计算经验。

2.3结构计算的问题

对建筑物结构计算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荷载取值不当,比如对于民用多层框架的建筑在采取独立基础的情况下,一般其地基的主要受力部分没有软弱黏性土层的时候,如果建筑物的高度没有超过八层,并且其高度在25m以下,是作为一般性的民用房屋,或者是荷载相当的厂房时,就没有必要去验算地基的抗震承载力了。不过在设计其基础时还是要考虑到风荷载的作用。所以风荷载的输入是必须的,无论其是否位于地震区或者是否是高层建筑;二是对底框砌体结构进行验算的问题只有当刚度较为均匀的多层结构才可以适用底部剪力法,如果其结构中具有薄弱层,那么就必须对其塑性变形集中造成的影响进行考虑;三是确定结构周期折减系数。框架结构等因为有填充墙,所以其实际刚度比计算刚度更大,而实际的周期又小于计算的周期,所以计算出的地震剪力一般是要偏小的,结构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对计算周期进行折减就显得非常必要。

2.4构造设计的问题

构造设计的问题中重要存在地基基础设计中的问题以及框架结构设计中的问题。前者是设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高层建筑基础在有效的埋置深度上经常出现不足的情况。如果对于柱基的类型选择不当的话对于其施工上的操作可行性以及完工质量都可能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对周围的施工环境带来损坏。而当桩间距不够,不符合相关的规定的时候,尤其是锚桩和试桩的间距经常被设计者忽略,这都会对试桩结果的正确性造成较大影响。此外,当桩身的钢筋笼不够长时,其在挤土灌注桩的时候就可能无法穿越软弱土层的深度,不符合相关的桩基规范,这也是建筑设计中常常出现的问题。对于框架结构设计,一般设计者很容易忽视纵向框架而只重视横向框架。根据我国现行的抗震设计要求,应该按照两个主轴的方向来进行分别的计算。当不进行抗震设计时,一些设计人员将纵向框架按照普通的连续梁来进行设计,这也是不符合相关的构造要求的。

2.5材料、机构体系的问题

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以及合理的结构体系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现在的民用建筑很多都是高层的甚至超高层的,我国根据建筑钢材的分类建议高层建筑尽量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或者钢管混凝土结构等,使得其柱断面的尺寸得以有效减小,使得其结构的抗震功能得以提高。如果高度超过一定程度后,为了抵御风振,基本都是将钢骨混凝土或者首选的建筑材料。很多实际的建筑工程中都出现了规则性差以及抗震结构不利等现象,还有就是楼层出现错层的问题。如果在高层的建筑中出现大范围的错层,那么楼板的连续性则会出现问题,这种结构一旦形成对于抗震是非常不利的。

结束语

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存在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需要丰富和经验和先进的理论知识,并且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创新精神投入工作中。而设计者在进行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时则要从每个基本的构件开始计算,掌握其中的各个要点,并且按照相关规定,配合其它专业人员进行整体的结构设计,从而提高我国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水平,将建筑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使得我国的民用建筑在结构设计上更加科学合理、安全规范。

参考文献

[1]赵丽清.浅谈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J].山西建筑, 2007.

民用建筑结构论文篇(6)

关键词:民用建筑;结构设计;问题 意见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 A

民用建筑最重要的是安全可靠,它的关键在于设计工作环节上,结构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适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另外,经济性和实用性也是民用建筑设计中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要求

1.1 设计内容

民用建筑结构的内容包括设计程序和要求。如,在一个建筑的设计中,除了结构设计以外,还有给排水设计以及暖气通风设计、电气设计等等。无论是哪个部分的设计都要求具备美观性、功能性以及经济性和环保性的特征。建筑物要想有效的发挥其功能,就必须在建筑结构设计上格外注意,因为这也是保证建筑物质量的一个基础;对于建筑物结构设计的计算要求对构件在正常状态和极限承载能力的状态下进行计算,例如疲劳强度的验算等。如果有多种的作用力同时发生在构件上,那么必须对构件在各种作用力下的效应进行仔细的分析,将最不利的组合考虑进去。对于抗震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对于抗震设防的烈度一般在六到九度,还可以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不同以及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和高度等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抗震等级标准。而抗震等级不同,那么在计算和构件等方面的要求也就有所不同。

1.2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应当遵守的原则

1.2.1 刚柔相济

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应该是刚柔相济的,结构刚度过大则适应变形能力差,强大的破坏力瞬间袭来时,需要承受的荷载很大,容易造成局部受损至最后全部毁坏;而刚度过柔的结构虽然可以很好的释压、传递外力,但容易造成变形过大而无法运用甚至全体倾覆。结构是刚多一点好,还是柔多一点好?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呢?这些问题需要建筑结构设计师认真的揣摩与衡量。

1.2.2 经济合理

因土地、能源和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开发商要求设计单位必须注意材料和资金的节约, 这一点符合结构设计的指导思想“安全适用,经济合理”。要从根本上做到经济,结构设计人员必须把握好民用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依据理论知识与工作经验,结合建筑功能要求与建筑工程条件,在特定的建筑空间中用整体的概念来完成结构总体方案的设计,并能有意识地处理构件与结构、结构与结构的关系的定性设计方法。一幢民用建筑的设计没有经过正确的概念设计,是难以实现效果最好、造价最低的结构方案的。

1.2.3 圈出节点

在结构体系中,所谓节点,是指各构件交接之处.或连接异常的地方。不同类型的构件相连接,同一构件截面改变之处,都会形成需要在设计图中表示清楚的节点。广义上,诸如结构错层,体型改变,设置转换层是大型节点。节点无处不在,因为结构体系乃是错综变化的统一。当强大的荷载突然袭来之时,对于单一的构件,力量传递合理,因而可以控制。对于复杂的结构体系,各节点的复杂性难于预测和控制,即使从理论上保证了每个组成构件的强度和刚度,但因各个节点的力量传递往往不很顺畅而出现应力集中而无法传递甚至中断,破坏由此而发生。历次灾害表明,从设计不合理的节点开始破坏的建筑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二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

2.1 构造设计的问题

构造设计的问题中主要存在于地基基础设计以及框架结构设计中。前者是设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高层建筑基础在有效的埋置深度上经常出现不足的情况。如果对于柱基的类型选择不当的话对于其施工上的操作可行性以及完工质量都可能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对周围的施工环境带来损坏。而当桩间距不够,不符合相关的规定的时候,尤其是锚桩和试桩的间距经常被设计者忽略,这都会对试桩结果的正确性造成较大影响。此外,当桩身的钢筋笼不够长时,其在挤土灌注桩的时候就可能无法穿越软弱土层的深度,不符合相关的桩基规范,这也是建筑设计中常常出现的问题。对于框架结构设计,一般设计者很容易忽视纵向框架而只重视横向框架。根据我国现行的抗震设计要求,应该按照两个主轴的方向来进行分别的计算。当不进行抗震设计时,一些设计人员将纵向框架按照普通的连续梁来进行设计,这也是不符合相关的构造要求的。

2.2 设计深度不达标

一些设计人员制作图纸“偷工减料”,设计粗糙,过于简单,施工图中应有的系统图、大样图、相关剖视图漏缺;一些重要的、应该用图纸反映的内容只标注“见图集”、“由设备厂家确定”等,施工图设计表述不全,细部大样不详,不能反映工程的全貌;一些重要的设计依据、设计参数、工程类别、安全等级、耐火等级、防火消防处理等在设计总说明中没有标明或交待不全。

2.3 结构计算的问题

对建筑物结构计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荷载取值不当、对底框砌体结构进行验算的问题和结构周期折减系数的确定上。比如对于民用多层框架的建筑在采取独立基础的情况下,一般其地基的主要受力部分没有软弱黏性土层的时候,如果建筑物的高度没有超过八层,并且其高度在25米以下,是作为一般性的民用房屋,或者是荷载相当的厂房时,就没有必要去验算地基的抗震承载力了,不过在设计其基础时还是要考虑到风荷载的作用。所以风荷载的输入是必须的,无论其是否位于地震区或者是否是高层建筑。只有当刚度较为均匀的多层结构才可以适用底部剪力法,如果其结构中具有薄弱层,那么就必须对其塑性变形集中造成的影响进行考虑;另外,框架结构等因为有填充墙,所以其实际刚度比计算刚度更大,而实际的周期又小于计算的周期,所以计算出的地震剪力一般是要偏小的,结构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对计算周期进行折减就显得非常必要。

三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技术探讨

3.1 钢结构民用建筑的推广

钢结构与砖混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相比,在民用建筑建筑中应用主要有三个优点:首先,由于钢材强度高的特点,民用建筑设计可采用大开间布置。而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材料的性质,限制了空间布置的自由。如果结构跨度过大,就会造成构件尺寸加大,不但影响美观,而且造成结构自重增大,增加了造价。其次,民用建筑采用钢结构体系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较好。由于钢结构民用建筑自重轻,约为砖混结构的 65%,因此减少了土、沙、石的用量。不仅适用于软弱地基,在其他地基条件下,也同样可以大大减少基础造价。钢结构民用建筑施工周期短,可以大大提高投资效益,加快资金周转。最后,钢结构建筑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适宜产业化发展,极具发展前途,可带动钢铁产业和新型材料产业的发展。

3.2 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基本形式

在结构设计中,原则上要求框架结构的柱采用矩形柱(除非建筑专业有特殊要求可采用其他截面形式,如圆形、三角形等),矩形柱有良好的受力性能,计算理论比较完善,传力途径明确,而且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使得矩形柱的计算模型及理论更加接近实际。但矩形柱用在民用建筑,尤其是民用建筑建筑中,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柱截面也随着增大,给房屋内部的布置及使用造成很多不便,采用异形柱框架结构就可以解决。

3.3 预应力混凝土大板结构技术

预应力大板结构是在柱与柱之间布置明梁,楼板采用预应力大板,并在预应力大板上直接布置隔墙的结构体系。若这种大板配合预应力宽扁梁使用,则能更大限度的提升楼层净高,如9米跨的预应力宽扁梁可以比普通预应力梁及普通混凝土梁高度分别减少200毫米和 350毫米对于底部需要大柱网、大空间的多功能商住楼常设置结构转换层。随着预应力技术的逐渐成熟,预应力材料及施工费不断下降,我国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中采用预应力技术的情况越来越多。预应力大板结构在建筑上避免了室内难看的次梁景观,使住宅的建筑平面布置更加灵活,有利于二次装修时室内布局的改造,满足了住户个性化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民用建筑结构的设计是民用建筑施工前的必经环节,民用建筑的性能和质量取决于结构设计的质量。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设计的原则,把好民用建筑设计环节关,确保民用建筑的安全实用。

参考文献:

[1]刘彬传 对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研究 2007

民用建筑结构论文篇(7)

【关键词】民居, 现状

【 abstract 】 the northeast three provinces in general by seven national form. The han nationality is in the majority, then is the Mongolian and manchu, Korean, followed by olunchun, ewenki and daur, and a small amount of the hui nationality. These national in some ways still has the original folk custom, such as cultural education, production life, living habits and so on various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 key words 】 residence, the status quo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来源于人类的知识。而人类的知识来源于人类对自然界万物的实践与认知。建筑同时又是客观实体, 并可视地存在于我们周围, 我们从设计者角度来辨别建筑, 一般都会给每一幢建筑贴上历史和风格的标签。但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因为我们不能抹杀建筑具有统一性的内涵。以风格为标准的评判不能从根本上解释建筑的统一与多变的问题。建筑如同语言, 都是人类思维的产物。尽管每个人说话的具体形式不同, 但这些形式都必须遵从一定的语言逻辑法则, 不然, 话就不能被人所理解, 也就不成为语言了。建筑也是如此, 限定建筑形式的法则不可能脱离历史上产生的建筑形式而存在, 它只能存在于原先的建筑类型之中。

一、建筑类型学理论及其发展

类型学在建筑上研究的重点有三个方面:

(1) 类型选择。它是创造过程的第一步。有些时候, 创造过程也就是类型选择的过程, 选择时应该依据的是有特定文化背景的人们头脑中共有的固定形象, 其过程往往是生活方式与建筑形式相互适应。

(2) 类型处理。对于选取的类型进行几何简化,使之具备普遍的抽象性。简化还原后的类型元素可以直接应用在建筑形式处理上, 也可以进行类型转换, 以产生多样性的效果。简化还原后的几何元素还可以经过图形换喻等方式达到类推的处理阶段, 从而使简洁的图形被赋予历史的含义。

(3) 类型与城市形态。从类型与城市形态关系看, 类型的选择和处理的最终目的是要以类型的处理取得城市形态的连接。城市的最终形态是建筑和建筑组群, 而建筑和建筑组群之间的关系则要由类型与形态的研究来联系。所以, 类型学也是城市形态研究的重要手段。

当代建筑类型学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现代结构主义的思想理论。结构主义认为: 第一, 一个研究领域里要找出能够不向外面寻求解释说明的规律, 能够建立起自己说明自己的结构。第二, 是实际找出来的结构要能够形式化, 并成为公式而作演绎法的应用。这样, 结构就具有三个要素: 整体性、转换规律性和自身调整性。

建筑具有整体性, 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建筑的整体性只有在建筑变换体系内被认识。我们并不强求建筑的终极形式, 而这一形式也不可能存在。但是,杰出的或一般的建筑都是互为变体的, 变换是建筑体系得以存在的原则。“类型”并不意味着就是建筑的最终本质, 它本身也是建筑变换中的一个媒介, 通过这一媒介, 新形式才得以产生。而建筑的自身调整性也确保建筑师的选择总是围绕着建筑本身而展开。

所以, 当代建筑类型学认为: 对于建筑的解释只能来源于建筑。变换是建筑体系存在的基本原则, 它只能依赖于先存的“类型”而实现, 因此, “类型”是变换产生的根本。也即是, 在人与建筑的关系上, 人总是根据某种原先的“类型”而创造出建筑, 我们的创造只是为建筑的变换实现提供了动力。建筑师在创造建筑时, 只是在他的头脑中先存在建筑的类型, 继而再将之变换。建筑师不可能去凭空创造一个建筑结构模式或一个与历史的建筑结构模式相违背的原则。这是当代建筑类型学的基本哲学思想。以类型学的思想具体指导建筑设计时, 一般来说, 采用的是类型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分类”, 总结已有的类型, 将其造型化为简单的几何图形, 并发现其“变体”, 从变化的要素中寻找出固定的要素。据此固定的要素即简化还原后的城市和建筑的结构图式, 设计出来的方案就与历史、文化、环境和文脉有了联系。

二、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及总体状况

东北三省俗称东北或关东。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东北三省是我国老牌的工业基地和粮食主要生产区,它不仅具有综合的工业体系和完备的基础设施,还有较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和雄厚的科教人力资源等优势,是一片极具潜力的富饶之地。土地总面积78. 94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8. 2%,人口10792 万人,占全国的8.4%。东北三省在我国是对东北亚地区开放的一个窗口,北临俄罗斯、东临朝鲜、韩国及日本等国。

众所周知,中国的地图呈金鸡状,东北地区所处的位置是金鸡版图的鸡头处,是在我国的最北面。由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构成的东北地区。

地理位置是东经120 度,北纬15 度。北面挨苏联,东邻日本和朝鲜,西面是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南面是与祖国的河北省接壤。地理环境属于丘岭地区,东低西高。因受西北部的贝加尔湖的影响,四季分明,多干旱,少雨雪,风沙大,地域辽阔,土地较肥沃,是我国产粮的主要地区,冬冷夏热,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春秋两季温度较适宜。

三、民房居构建及格局

东北地区民居构建不管是半山区、还是平原地区总体走向是坐北朝南的正房。常见的有土平房、砖瓦房、北京平房、草房、砖瓦房、木房、楼房。二十几年前连体得较多,近年来都是独门独院的。由于受气候的影响,冬天抵御严寒的西北风雪;春秋躲避西南的大风沙天气,夏季不让西南风雨入室淋墙,民居正常都是开南门。为了方便与不同辈分人的起居方便,民居大致有两种结构:一种是钱褡式的;一种是口袋式的。

1. 钱褡式的构建模式:这种民居三五间不等。以适用性和房主人的经济条件来决定的。它的构建模式是中间朝南开门,分老少间。有东大西小的民俗之说。东间由前辈居住,西间是晚辈的卧室。一进门首先看到的是东西屋的两个锅台,所说的厨房。七行的锅台连着八行的火炕。锅灶和火炕中间由间壁墙隔开。锅灶上放置六韧、八韧不等的铸铁锅。锅台后靠马窗户处放有简易的碗盆厨。取暖做饭以秸秆、树枝、柴草为主要燃料。东西两屋各有一扇门。两屋的南侧分别设置上下或梯形的对开窗户,窗户下紧挨南墙处搭成火炕,供睡觉休息,冬季御寒之备,还可以放炕桌吃饭。东屋的东侧、西屋的西侧和各屋的北侧都放置家具。很少有留北窗的,若留也是很小的。

2.“口袋式”住房构建的模式:这种模式与“钱撘式”的主要区别就是它在住房正南东侧的第一间开门。同样分老少间。一进屋先看到的是厨房和锅台,锅台连着屋内的连二炕,均在屋内的南墙窗下,朝阳。三四间的居多,正屋的第一间是长者居住,里间是晚辈的。中间分别用舢板被格式的屏风隔开,间壁墙极少用。室内地面宽敞,两屋连接处有调控梁和下面的柱角支撑。北西靠墙处摆放家具。门窗的格局与“钱撘式”相仿。

[1]杨永生,王莉慧.建筑百家谈古论今-地域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64.

[2]杨锡春.满族风俗考[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