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护患关系论文

护患关系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15 04:52:28

护患关系论文

护患关系论文篇(1)

一个病人从一病入院到疾病康复出院须经过整个护理过程。在此过程中护士若

有主观良好的护理情感与职业道德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利于疾病的康复。护理人员得体的语言,恰当的表达不仅能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消除疾病带来的焦虑、恐惧,而且能增加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依赖,从而促进护患关系。如果护理人员面如冰霜,大声训斥病人甚至厌烦的情绪,只会使病人的情绪更紧张、郁闷、加重病情,更有可能遭受投诉的可能,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护理人员良好的情感不仅有利于病人病情的恢复,而且有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对本身具有内在的约束力。如护士独立工作的时候,她的护理行为无人知晓无人监督,这就需要职业道德提醒她该做什么或者怎样去做;当因一时疏忽出现差错,应忠实于病人,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所以具有职业道德的护理人员自然会受到病人的尊重,会促进护患关系的正确发展。

护士的职业态度是护士本人对护理职业的看法和情感,以及自己职业行为倾向

的心态[2]。护士的工作繁锁又沉重,而且社会地位低下待遇与劳动程度不相等,容易给护理人员造成心理上的失衡情绪郁闷烦躁。当护理人员把这些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时,就会出现对患者的粗声大气,面若冰霜,问之不理,甚至厌烦情绪不仅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伤害,而且会让病人对护理人员产生不信任的感觉,不利于护患关系的发展,更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所以护理人员尽可能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以热情、沉稳、谦和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虽然现实环境中,由于现代护理意识与传统护理观念的矛盾冲突[3],造成人们对护理人员的偏见,容易造成护患冲突,因此护士良好的语言,真诚的态度可以与病人建立互相了解和信任的护患关系,从而使病人能够很好地与护理人员配合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和决心,让病人主动地接受配合治疗和护理。

护理人员应自尊自重自爱,在工作中应具有同情心,它会建立在热爱生命尊重

病人人格基础上的一种高尚情感,生命不分高低贵贱,在生命受到疾病侵袭和威胁时护理人员应一视同仁,平等待人,尊重每一位病人的生命价值和人格。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方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改变医务人员主导地位观念,尊重病人的权利,发挥病人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护患关系才会和谐,护理事业才会发展,如一些身患艾滋病病毒的患者,医院不愿接受,护理人员更是唯恐避之不及,这都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对人格的不尊重,医务人员应提高护理道德修养服务于护理实践,在尊重病人的基础上,促进护患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在尊重病人的同时,应保护病人的隐私,不得随意泄露病人的病情,背后议论纷纷,指指点点,这都违背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良好的护患关系更需要有效沟通的帮助。有时不恰当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都会

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良好的语言可以调动病人的积极情绪,与病人建立信任的良好关系,所以有效地与患者沟通,对病人进行准确的观察,善于从病人的言谈、行为、情绪及微小变化中发现他们内心活动。那么怎样才能与病人顺利地进行沟通,而且病人也积极与之交流呢?首先,护理人员要做到仪表端庄大方。

护理人员大方的仪表, 恰当的举止会给病人产生认同感,容易取得病人的信任,利于沟通的进行。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护士的仪表无疑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传递着一种信息。大方得体的仪表向病人传递一种文明、优雅、尊重、礼貌的信息。病人自然对护理人员产生信赖感,打开心灵的窗户与之交谈。护理人员在注意仪表的同时面部表情同等重要。据研究发现,交往中一个信息的表达=7%语言+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最常用的就是面带微笑[4]。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必须学会控制个人情感做到忧在心而不形于色,不因自己的情感失控而影响对病人的情绪,导致病人的心情沉闷而加重病情。

护理人员应善于使用美好的语言,鼓励性的话语来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如有的患者性格开朗,善于交流便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有的患者性格内向、木讷,对护理人员的健康指导不配合,如不按时服药,生活不规律,忽视一些不良习惯对疾病的影响,对待病情非常消积,所以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运用安慰鼓励的语言,提供心理支持,拉近距离。对于一些不善言辞言的患者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沟通,如眼神、表情等动作来进行。有时护理人员一个善意的提醒会让病人有感动、温暖的感觉,从而拉近距离,取得患者主动地配合,积极面对疾病,增加疾病恢复的勇气和信心。

良好的环境是护士与患者沟通的基础。如有的病人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下交流,有的病人喜欢人多热闹的环境中交谈;也有的病人不喜欢在众人面前谈论自己的病情,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病人的言谈、行为中发现他们各自的特点,及时了解病人的思想变化,有针对性的沟通。护理人员还应根据病情发展的情况作以时间上的安排与之沟通。

在新型护患关系中,医护人员不再处于主导地位[5],而是鼓励病人参与自我护理,学习新的护理行为,戒掉不良生活习惯,所以在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选择合适的时机,得体的语言,客观的解释,耐心地介绍病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转归的过程。鼓励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如规劝病人戒掉吸烟的习惯,应选择天气晴朗,病人心情好,身体状况较好的时间提议健康指导,病人接受的机率大,反之病人心情郁闷,身体状况较遭让其戒掉多年的习惯,会增加病人的不快,影响下一步的交流、沟通,阻碍护患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在护患沟通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所处情景选择适当形式与患者沟通,提高沟通的有效性。满足病人日益增长的自我保健的需要,护理人员应该增加人文社会知识的学习,根据病人不同的职业,,文化程度,对疾病的态度选择适当的沟通形式与之交流,提高有效性,在交流过程中耐心倾听病人的自诉,取得信任,减少彼此的隔阂,消除陌生感,达到护患关系的和谐。

沟通技巧是一种人际沟通能力,作为护理工作的核心关系,护患关系更需要相互的信任与尊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沟通技巧,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沟通的有效性。有效的沟通可以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护患关系的和谐会让病人对护理人员产生信赖感,当发生事情的时候彼此会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很多矛盾迎刃而解,甚至医疗纠纷也会瓦解在这和谐的护患关系中。因此为了发挥护理人员在建设和谐护患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必须掌握护理沟通技巧,虽然复杂又深奥,但为了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护理人员必须迎难而上努力学习,熟练应用才会适应时代的发展。

[1]李 才,王继红,临床实习指导,4,16-17

[2]吴雅文,姜安利,对护士职业态度和测量意义的理论探讨,护理杂志,____x2,____x(2):71-72

护患关系论文篇(2)

关键词:华森关怀理论 肿瘤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2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91-02

笔者通过《护理学导论》[1]了解到:吉恩・华森出生于1940年,获得护理学士学位、精神心理卫生护理硕士学位、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她曾做过护士、临床咨询者、护士教师以及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其主要研究领域为人类的关怀与失落。

华森的理论以人本主义价值体系为基础,以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导引出的关怀因素为核心。华森理论于1979年首先在“护理学”上发表,题目是《照顾的哲学与科学》,而后在1985年出版了其理论专着《人文科学与人类的照顾》。

华森认为,关怀是一种道德法则,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人际关系的体验。人际关怀是在特定的时间、场合与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精神体验,这种体验使关怀的双方都能进入彼此的内心世界,从而使关怀者与被关怀者都能从人格上得到升华,并以特有的方式表达出来。护理关怀是一种道德法则及义务,以保护和捍卫服务对象的人格及尊严。就是对护理服务的一种主观世界及人格的认可和尊重,从而使护理服务对象的思想及行为向积极的方向转变,而这种转变同时也可以从护士思想及人格的升华中体现出来。

华森关怀理论模式以十个照顾性因素为框架,①人性-利他主义价值体系的形成。②激发信念与希望。③培养对自己及对他人的敏感性。④帮助与信任关系的建立。⑤情感的表达。⑥运用科学的方法决策。⑦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学习。⑧提供良好的环境。⑨帮助满足需求。⑩承认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力量的存在。

华森关怀理论提出之后,对临床护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台湾、香港等地区广泛应用该理论,并在护理本科学生中开设照护课程,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此理论,使护理专业学生和临床护理人员都可能成为照护自己和别人的专家[2]。

其理论被用于指导临床护理实践,如多伦多的Baycrest中心根据华森关怀理论模式发展一个老人照护的计划。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人性照护中心根据华森关怀理论模式启用“丹佛人性关怀护理计划”。这些对患者作出很大的贡献[3]。随着中外护理理念的不断交融,她的护理模式被引入国内并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广泛应用,如对患者不再号,而是尊称姓名或职务;以个人命名的护理组出现;手术患者迎候制度的出现;等级护理公示制度的出现;早晨问好制度的出现等。并把华森提出的“人性照护”护理模式发展为人性化护理[4]。

应用华森关怀理论照顾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

笔者应用此理论照顾过晚期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骨肉瘤并全身多脏器转移等患者,均得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1)人性-利他主义价值体系的形成: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患者,要耐心聆听患者的主诉,让其感觉自己被了解。患者反过来也会尊重我们,表达自己的感受。

(2)激发信念与希望:在与患者的沟通中,激发其信念与希望能够鼓励患者更有勇气去面对疾病和死亡。当然希望的目标并不是疾病的痊愈,因为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但希望的目标或许是多活一年,期盼与家庭修复关系,参加儿女的婚礼等,这些希望都会成为患者活着的动力。

(3)培养对自己及对他人的敏感性:我们与患者沟通时,表达我们的同感心,简单来说即是感同身受,不只是对患者的疾病或主诉有一定的认识,而且能体会到他的感受,体察他的思想和情绪的变化,同感是对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有准确,以至有如亲身体验的了解。

(4)帮助与信任关系的建立:我们应真挚地对待患者,让其感受我们是一个真实的人;通过帮助患者解决其困难,建立信任的关系。患者才会与我们表达他更多的感受。

(5)情感的表达:鼓励患者表达其情感,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从而我们进一步了解患者的想法。

(6)运用科学的方法决策:当然我们的解决办法必须是科学的。最好有循证的依据。

(7)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学习:对待患者不正确的想法或行为时,我们应该加以纠正,指导和协助其建立健康的行为。同时,我们也在患者身上学到有用的东西。

(8)提供良好的环境:在现行的医疗环境中,我们尽力的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环境,如舒服、干净、安全的环境等。

(9)帮助满足需求:满足患者低层次和高层次的需要,如大小便的处理,或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10)承认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力量的存在: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应了解患者的宗教或文化背景,可协助他完成他想做的事。有些患者相信死亡只是身体的腐朽,但灵性的生命将永存于天上,相信离世后会到天上,他日更能与家人相遇。我们如能针对患者的信仰需要而给予适当的转介,将会对患者更有帮助。

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医学要适应“人与病”,而传统医学模式注重的是“病”而非“人”。因此护理人员要树立人性化服务的理念,从尊重、理解、关怀、体贴患者出发,用良好的人文关怀,充满“人情味”的为患者服务。癌症患者不仅生理上遭受到巨大的痛苦,心理上、精神上、情绪上也存在着悲伤绝望等。因此护理人员在为癌症患者服务时,不仅要注意患者的生理需求,更要注意患者的特殊心理及社会需求。

大部分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可能已经不能根治,正接受纾缓性治疗和护理。治愈性治疗与纾缓性治疗的区别,治愈性治疗的焦点在于清除疾病,目标在于延长生命。纾缓治疗的焦点在于使患者舒适,目标是患者与家属的生活质量。这些患者的护理应该要“关心人胜于关心疾病”,以患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不以治疗疾病为主,而以支持患者,理解患者、体贴患者、控制症状,姑息治疗与全面照护为主。应该更加注重患者的尊严与价值,不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为主,而以提高患者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为宗旨,使患者至死保持人的尊严,不要“人为的生命”,活着的质量与价值比生存时间的长短更为重要。

因此,笔者认为此理论模式比其他护理理论模式更适合护理晚期恶性肿瘤患者。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主编,护理学导论[M],2006,人民卫生出版社

[2] 王庆华,林振涛等.人性照护理论在校园护理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和思考.护理杂志[J],2008,25(9A):66-68

护患关系论文篇(3)

[关键词] Orem自理理论; 重症烧伤; SF-36健康量表; 生活质量; APACHEⅡ评分系统

[中图分类号] R64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07(b)-055-03

The effect of Orem self-nursing theory on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major burns

ZHOU Jitao,HUANG Xiaojin,HAN Xiaoyan,FAN Kunwu,XIE Lihua

Department of Burn and Plastic Surgery, Shenzhe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Shenzhen 51803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Orem self-nursing theory on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major burns. Methods: Twenty-five patients with major burns from our department as the study group,who guided by Orem self-nursing theory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cluded 25 patients with major burns,who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APACHEⅡ was used to assess the severity of the patient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udy, and SF-36 health scale was used to assess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t the end ofthe study.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ge, gender, area of burns, knowledge degree and APACHE II sca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P sca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while the PF, GH, VT, SF, RE, MH scal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Orem self-nursing theory;Major burn;SF-36 health scale;Quality of life;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由于近年来烧伤救治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从而大大提高了烧伤患者的存活率,但重症烧伤患者远期生存质量仍不理想,如何有效提高其生存质量已成为烧伤学界关注的重点。运用Orem自理理论护理对重症烧伤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相关研究目前仍然较少。笔者对重症烧伤患者应用Orem自理理论来指导患者的功能锻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自2008年4月~2009年8月我科收治的50例重症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 28例, 女22例;平均年龄(31.2±11.4)岁;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上者31例,初中以下者19例。患者烧伤面积在60%~70% 26例,70%~80% 16例,80%~90% 6例,90%以上者2例。医保患者18例,自费患者3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n=25)和应用Orem自理理论护理组(研究组,n=2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烧伤程度、医保支付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研究方法

1.2.1 所有患者均给予烧伤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Orem自理理论给予指导,即按Orem自理理论的要求,分期实施“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支持教育系统”,并定期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调查患者对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方法的掌握情况。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干预半年。

1.2.2 两组患者均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价患者烧伤之初病情的严重程度。

1.2.3 护理干预结束时以“SF-36健康量表”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

1.2.4 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烧伤原因、烧伤面积及住院时间。

1.2.5 自护学说的具体应用:①完全补偿系统:大面积烧伤的发生,病情均属危重状态,极易在早期即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以及发生多脏器衰竭,此时的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以配合各项抢救措施的实施,因此患者本人无法自护,缺失自理能力。这个阶段的患者护理组根据“完全补偿系统”的要求,进行的护理干预包括:给予心理护理以缓解、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及恐惧心理;放置患侧肢体于功能位;对创面进行护理,防止创面肌肉因为长时间受到压迫而发生坏死,并防止褥疮的发生。②部分补偿系统:大面积重症烧伤患者在度过休克期之后,生命体征较为稳定,这个阶段一般要分步进行切痂植皮等手术操作。在植皮术结束后,为了防止新植皮瓣移位、脱落,要求患者相对卧床休息;此外,手术后创面引起的疼痛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自护能力。根据“部分补偿系统理论”,对患者进行适宜的护理及指导,主要包括指导患者适当运动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每6小时使患者翻身1次,以提高植入皮片的成活率;护士对患者主动活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指导。同时对患者关节功能锻炼情况进行指导。总而言之,患者处于这个阶段时,研究组应该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订不同“部分补偿护理”个体计划。③ 支持教育系统:大面积烧伤患者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烧伤产生的严重瘢痕增生及术后康复锻炼问题,严重的瘢痕增生可以对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产生较大影响,同时患者也会因为瘢痕的存在自卑心理,面对这一特殊阶段的患者,研究组根据“支持教育系统”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帮助消除患者的自卑等不良情绪,树立起回归社会的信心;患者后期功能锻炼相当重要,护士应当指导患者掌握后期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比如用弹力绷带包扎新愈合的部位后进行运动;有头颈部烧伤的患者,指导其休息时采用颈部轻度过伸位,以防止颈部瘢痕组织的过度增生;为促进肘部功能康复可以进行肘部的伸展、旋转等适度运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宣教,向患者讲解介绍可以减少瘢痕增生的理论、技术和相关药物。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 结果

护理干预结束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在“SF-36健康量表”的八个维度中,除生理职能(RP)评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生理功能(PF)、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评分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而躯体疼痛(BP)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详见表2。

3 讨论

生活质量定义为个体在不同价值体系和文化背景下,与个体标准、目标、期望及个体所关心的事物等有关的生存状况体验;生活质量是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健康观的需要而产生的新一代健康指标,已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临床研究[1]。众所周知,烧伤对患者个体来说不仅意味着皮肉的损伤,而且都会带来心理和精神的严重创伤,后者主要指因为烧伤而使患者产生的心理异常及精神障碍[2]。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自诞生以来,就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3]。临床医生用此评估方法来了解危重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判断患者的预后,评价医疗质量,是目前临床ICU中应用最广泛、最权威的评分系统,近5年来,也较多地应用在国内、国外的护理领域[4]。本文用APACHE Ⅱ评分系统评定两组患者入组之初的病情,未见明显差异。

“SF-36生命质量量表”是由美国研究者所开发的具有普适应用价值的测定量表[5],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亦说明其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实用性。本量表由36项条目构成,健康变化(HT)条目用于对健康状况总体变化的主观感觉作出评价,仅含1个条目,因此单独计算。而其余的条目均由8个维度: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活力(VT)、总体健康(GH)、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分别对生命质量的8个方面进行评价,得分范围为0~100分,得分高说明生活质量好。有研究表明[6-7],SF-36量表对不同程度烧伤患者生命质量进行评价,具有良好的信度及效度。研究发现[1],烧伤面积、烧伤深度和部位、年龄、烧伤后时间的长短、心理因素等影响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合理的创面处理和组织重建、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有效的训练和其他康复疗法、家庭支持、美沙酮等药物的合理运用等措施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Orem自理理论最早于1971年由美国护理专家奥伦提出[8],理论的基本概念为“为了维持自我的生命、健康和舒适而进行的自我照顾活动”。根据患者病后导致的自理能力缺失的程度,把康复护理分为“完全补偿、部分补偿、辅助教育支持”三个部分。运用该理论指导烧伤患者的护理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大面积烧伤患者通常身体及心理均遭受到严重伤害,病程及康复锻炼中,总会不由自主地强化自己作为患者的角色,从而隐藏起了自己的潜能。自理学说所强调必要的护理介入并非对患者进行过于主动的干预,只是为了提高其自我照顾的能力。本研究中,笔者将自理学说应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护理中,促使患者由被动接受治疗护理的状态转变为进行自我护理,帮助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护理过程中,患者通过主动学习从而掌握了许多疾病相关知识和康复技能,在不同的程度上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回归社会的自信心[9],减轻了依赖性。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不同时期的病情和护理“缺失”的程度等个体化差异制定个体化措施[10-11],并根据Orem自理理论“完全补偿性、部分补偿性护理及支持教育”等内容的要求。在“SF-36健康量表”的八个维度中,除生理职能(RP)评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生理功能(PF)、总体健康(GH)、活力(VT)、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评分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躯体疼痛(BP)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文献报道有类似的结果。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将Orem自理理论应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护理,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岳丽青.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652-655.

[2]高映辉.不同程度烧伤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综合健康情况[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8):44-46.

[3]KnausWA, DraperEA, WagnerDP, et al. APACHE II: a severity of disease classification system.[J]. Crit Care Med,1985,13(10):818-829.

[4]赵玉敏,张连荣,冯吉焕.APACHE II评分系统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6):6-7.

[5]Li L, Wang HM, Shen Y. Chinese SF-36 health survey:translation,cultural adaptation,validation,and normalization[J].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2003,57(4):259-263.

[6]曲延生,崔哲铭,曲瑶.不同程度烧伤患者生命质量评价及其比较[J]. 山东医药,2009,49(36):79-80.

[7]杨朝爱,陈松兰.重度烧伤患者核心温度与健伤侧皮肤温度差异相关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8,(20):15-16.

[8]袁浩斌.护理理论[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8):675-676.

[9]余晚霞,朱迪梅,罗红.社会支持与重度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J].中国现代医生, 2009,47(5):11-12

[10]罗孟媛.成批烧伤患者入院的急救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1,8(10):114-115

[11]赵树仙.48例Ⅱ~Ⅲ度烧伤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5):57.

护患关系论文篇(4)

[摘要]概念是对过去感性经验的理性总结,是重新认识的开端,是科学理论得以建立的基础。对概念的正确认识与理解是科学思想产生的来源,也是学科发展的行动指南。我国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以及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服务于细微之处。营造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尊重病人、帮助病人的氛围”。近年来,“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在我国护理行业内已基本达成共识。然而,对于护理“人文关怀”这一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却是见智见仁,莫衷一是。有鉴于此,本文运用概念分析法综述国内外学者对这一概念的认识,为临床护理及教育工作提供借鉴,也为本土化概念的深入研究提供帮助与参考。

一、概念分析法

本文所用概念分析法主要是将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的概念分析论观点Ⅲ与科学思维分析方法相结合。康德认为抽象的概念只有与现实相关联,才可能不是空洞的。他提出人的理性认识与客观事物是通过经验性的认识联系起来,可通过认识事物的起源、界限和范围,来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组成成分。我们借助这一观点,从回顾护理人文关怀的起源、界限和范围人手,借助文献进行概念分析。参考科学思维分析法的定义将概念分析法界定为:把复杂的。概念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名称、历史、结构等)暂时分解为简单的部分与要素,逐个加以分析,呈现出概念的内涵(本质特征)及外延(组成成分),以精确把握概念的本质和规律的方法。

二、人文关怀理念的内涵

护理人文关怀是一个复合概念,是哲学与护理学的有机结合,是人文关怀理念在护理学科的具体运用。为把握护理人文关怀概念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特征,须追溯“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理念的内涵。

人文关怀是一个哲学范畴的概念,一方面源于14—16世纪在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Renais8ance)运动,使人文主义的内涵得以彰显;另一方面,它的前身是哲学家们一直探讨的终极关怀(ultimateconcem)问题。用德国哲学家蒂里希的话来说,终极关怀就是“人类无限地追求那无限,也就是“人自始自终地、无条件地、极其虔诚而热情地对代表无限、永恒、自由之物地向往和追求”,蒂里希对无限、永恒、自由之物给出了解释,即哲学界所研究的人生目的与意义和新存在,与神学所研究的宗教和上帝。

中世纪的西方社会,由于人们长期受教会的束缚,对人的自由与平等产生了无限的向往与追求。于是,掀起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humanism)运动,主要倡导人文主义思想,即否定神权,提倡人权;扬弃神性,讴歌人性;反对禁欲,呼唤人情。用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解释来讲:”通常谓之’近代‘的这段历史时期,人的思想见解和中古时期的思想见解有许多不同,有两点最重要,即教会的威信衰落下去,科学的威信逐步上升。“也就是说:神的威信衰落,人的威信提升,终极关怀的对象由上帝转化为人自身。由此可见,只有解放人自身的思想,坚定人自觉的信念,人自主的尊严和自我的价值才有实现的可能,人文的特色也才会突显出来。”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才具有人文关怀[7](humanisticconcem)的本质属性,也正如梁实秋先生在其主编的《远东英汉大辞典》里给出的”人文主义“3层含义[8]:①人文学科,古典文化之研究;②人文主义、人本主义;③人性、人情、人道。概括起来,此时人文关怀的本质主要体现在以”人自身的生命价值“为本,其特征是具有人文学科的文化知识、具有”人权平等、人格尊重、人性自由、人情博爱“的人文或人道主义思想。

人文关怀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终极关怀的内容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如:现代社会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人的物质生活得以丰富,工具理性过度膨胀,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人们开始呼唤人性的慈善与崇高,去爱护自然以及那些遭遇不幸的人与动植物,这时终极关怀转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以”人与自然、与弱势人群关系和谐“充满着人道主义内涵的关怀特征;到了后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虽具有了保护自然与动植物的理性意识,但人自身的非理性因素难以控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仍然存在。

于是哲学存在主义现象学理论开启了人们的思想,人们开始反思自身存在价值,呼唤人性的自然情感,终极关怀的对象拓展到以”人与人、与社会关系和谐“为本的发展阶段,体现出人际间具有超越性内涵的人性关怀。因此,无论神灵、人类社会,还是动植物、自然界,人文关怀的目的就是要体现万事万物的相依共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的整体,并在相互关系中达到和谐相处,促使人全面完整的发展。

三、护理人文关怀内涵的研究现状

3.1护理人文关怀的本质特征

现代护理学诞生于西方社会,虽然那时没有明确研究护理”关怀“(caring)的概念,但与护士、护理和护理职业等相关的英语里主要有3个基本词汇:nurse,肌rsery,nursing。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3个基本涵义:①从业人员以女性为主,主要承担照顾儿童的工作(awomanwhotakescareofayoungchild);②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悉心关怀及其专业性和附属性,必须经过训练且掌握一定技能的专业人士,特别强调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工作(apersonwhoisskiuedortminedtakesattentivec8l℃sfbfthesickorinfilm,esp.undertllesupenrisionofaphy8ician);③非血缘或法律关系的亲密关怀,担当、接受与分担父母般抚育与照顾的责任(affording,receiVingorsh耐ngnunureorparentalcaretlloughnotrelatebyb100dorlegalties)。3层含义中始终贯穿着护理学生命关怀的理念与行动(takecare.),并永恒不变、超越时空、超越历史及超越感性地渗透在护理的专业性、附属性及以强护弱的”母爱“情怀之中,体现出护理学一开始就是以”关怀弱势人群的生命健康“为本、承担着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作用,因此,护理学的本质是护士对弱势人群的悉心关怀,我们可视为护理一词最为原始的定义。但这里没有提及”护士自身的生命价值“。

护理人文关怀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80年代西方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后现代时期正式提出来的。受当时哲学存在主义与现象学思想的影响,美国精神病学家和内科学教授Engel于1977年首次提出了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在此影响下,护理学者开始反思自身的专业价值、地位及研究领域等内容,美国护理理论家Madeleinekininger与JeanWatson鉴于她们丰富的人类文化学与精神心理学知识背景和专业价值观,分别于1975年和1979年提出”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的本质“的观点,并将护理学拓展到以”关怀整体人的生命健康“为本的人性关怀的发展阶段。Watson在她的第一部著作《护理:关怀的哲学和科学》中首次应用了人文关怀(humanca咖g)这一词语。她将哲学以“人自身的生命价值”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引入到护理学“关怀弱势人群的生命健康”的内涵之中,揭示了护理学人文关怀的精神内核,以“关怀整体人的生命价值”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包含着对自身生命价值的关怀。

她阐述道:人文关怀是一种主动关怀人的意愿、意识或责任,并在具体行动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和态度“”。她还将护理人文关怀的特征概括为情境性、关系性与专业性3个基本方面。

可见,护理人文关怀的本质属性就在于以“整体人的生命价值”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理论家kininger贝0以人的文化特征为出发点,提出了跨文化的护理理论,为实现护理人文关怀的终极目标搭建了坚实的系统框架。

3.2护理人文关怀的鉴别特征

护理人文关怀(humancaring)与哲学人文关怀(humanis—ticconcem)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护理人文关怀既具有人文关怀的共性,体现出以“整体人的生命价值”

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就英文语义来讲,主要区别在于“concem”与“caring”两个词语的不同意义。

它们虽然都源于对他人的担忧与责任[,但它们所关怀的对象不同、两者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不同、关怀者所具备的品质特征也不同。哲学人文关怀是把全人类的生存与福利状况放在首位,不带有个人的情感色彩,是志愿地关心处于某种不公正情境下的弱势群体的高尚行为;而护理人文关怀则将具体人所忧虑之事放在心上,与护理对象之间关系密切且经常接触,是一种没有血缘关系却胜似家人的超越关系,是自愿地关心处于某种弱势状态下的个体需要,主动交流并伴随赋有同情心的专业。

护理人文关怀与普通伦理关怀(ethicalcaring)相比,有着共同的特点,都是讲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怀关系。不同的是普通伦理关怀的关系双方是一种保持着社会距离的平等关系,而护理人文关怀则是一种超越距离的专业关系,护患之间虽是陌生人,却由于护理对象的相对弱势而必须依据职业道德规范建立起具有责任意识的超越性关怀精神。另外,普通伦理关怀可以单独解决个体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而护理人文关怀则必须从整体人的角度全面思考患者所处某种问题的根源,协调各种关系,如医患关系、家庭关系等,共同达到个体希望的健康水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护士与医生的关系已不是单纯的附属,而是相互监督共同维护患者整体健康利益的合作者。第三,护理人文关怀又具有自己独特的专业性,护士必须是经过训练认识到人文关怀的价值,具备一定的沟通、理解与帮助人的人文关怀知识、技能与修养的专业人士。

护理人文关怀也不同于以往护理内涵中的生命关怀(caring),主要区别在于人(human)的特殊性:指护士能够用普通人这个比较中性的概念来看待护理对象,既具有超越性的社会特征,又具有生物学的本性特征,尤其是人在生病时更多地表现出人性的弱点,护士应该具有一种职业特质,能够宽容并耐心地关怀他们,体现出护理职业最具人情昧的内涵;其次,护士能够用整体人这个社会性的概念来看待护理对象,从多个角度思考患者的处境及影响治疗的因素,最终效果要落实到以”整体人的生命价值“为本的目标上,以及改善、促进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上。综上所述,护理人文关怀既具有与哲学人文关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弱势群体,又具有与普通伦理相似的特征,即关怀个体需要;既具有护理学起源时护患关系的超越特性、又具有医护关系的合作特性,同时又必须具有职业本身的专业特征。

四、护理人文关怀外延的研究现状

自护理理论家Madeleinekininger与Watson提出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的本质以来,引起了其他学科人士及护理学者的争论,也引起了后继学者的研究兴趣,她们从不同的角度与侧面探讨与完善了护理人文关怀的概念构成,就目前文献研究所得可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

4.1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

leininger是第一位研究关怀的护理理论家,在她的跨文化理论中集中体现了对护理对象多元文化背景的重视。她在对日常行为的观察中发现,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在有别于己的群体里生活会反复表现出行为上的差异,而护士却对影响儿童行为的文化因素缺乏认识与理解,她因而产生忧虑并开始探索关怀与文化的关系。结果得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关怀体验,需要不同的关怀表达方式;我国学者张衍珍根据临床经验发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有不同的解释方式[15];学者黄秀娟也从护理病人的感受中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遇到问题时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由此可见,护士关怀患者要有文化敏感性,掌握不同患者的文化价值观与活动方式,才能为其提供合乎文化背景所需要的对患者和家庭都有益处的关怀表达方式、解释方式与处理方式,才能协助、支持与帮助其他个人或群体改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以及健康状况,达到整体人的健康。总之,对文化因素的理解是护士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帮助的基础,也是护士具备专业素质的基本条件。

4.2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

这一观点是理论家Watson鉴于自身的价值观、信仰以及对生命健康与康复(healing)的感悟而提出的核心观点,是存在主义现象学思想具体运用于护理人文关怀实践中的体现。她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独立的尊严,都希望自身独特的价值与潜能被认可。那么,护士作为人文关怀者的目的和责任就是在特定的情景中,通过与患者的互动,帮助人在遭遇疾病痛苦而心情沮丧时认识到他的生命存在价值,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整体上的和谐,从而提高他的生存质量。实现这一理念,重要的就是护士具有职业道德体验:正如我国护理专家李小妹所言,“人文关怀是在特定的时间与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精神体验的一种道德法则,进入彼此的内心世界,人格得以升华。”王菊吾也深刻地阐述道“人文关怀是一种以保护与促进人类健康,倡导人类尊严为目的道德观念。”贾启艾概括出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关心患者的需求,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尊严与权利;王斌全豫在文章中将人文关怀界定为关心人之为人的精神问题,注重自我与他人的精神发展。然而,拥有这一理念对护士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具有:人道主义-利他的价值观念或职业道德观念;能鼓起患者生命的信心与希望;能协助患者恢复健康并获得自护能力;能促进患者生成“坚信自身生命具有存在价值”的精神力量。可见,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是患者从失望走向希望的力量源泉,也是护士专业素质的核心体现,更是护理人文关怀行动的灵魂所在。

4.3表达护士的关爱情感

加拿大护理理论家RoachS认为人文关怀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人类的一种存在模式(C耐ngisthehumanmodeofbeing),是一种自然情感的表达方式。当人遇到某种特定的痛苦境况时,就会自觉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存在着某种无形的联结,牵动着内心而主动自觉地关心他人,这种情感超过了关心自己。这一观点与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所言”孺子入井而生恻隐之心“的事例不谋而合,人有天赋的同情弱者的善性。我国护理学者刘玉馥也深有体会地讲”护理人文关怀是护士将获得的知识内化后,自觉给与患者的情感付出;学者马芳也曾阐述到护理人文关怀的实质是一种充满爱心的人际互动㈨。由此,人的本性中这种同情情感的表达也是护理人文关怀者必备的素质特征:Roach认为护士应具备5大素质,即同情(comp船sion)、良心(conscience)、责任(com—mitIrIent)、信心(co血dence)与胜任(competence)’圳,胜任中包括专业的知识、能力与经验;英国护理理论家Brown还特别提出护士要分别具备个人与职业两种情感素质,并将职业素质进行了具体描述,体现在观察病情、展示知识、提供信息与实际帮助上;我国学者苏菊芬总结经验概括出护士的五心特征:即爱心、关心、耐心、细心与责任心汹]。由此,自然情感的表达是护理人文关怀行动产生的内在动力,是护士体现专业素质的充分且必要条件,另外,Roach强调这种自然情感的本质还是来源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价值观的尊重。

4.4协调患者的人际关系

这一观点的代表是美国护理理论家Benner和Wmbel,她们于1982年提出了人际关系应对理论,核心思想体现在帮助患者提高人际应对能力,护患双方共同努力达到人际协调跚。

关于这一点,也是Watson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她特别强调人是一个相互联结的整体,每个人都是其中的能量场,只有在人际互动中才能产生能量,当人际关系达到协调一致时,能量才能释放出来,双方价值才有实现的可能。

提出”人文关怀必须在特定的时空与情景中产生互动,建立起一种秉持尊重原则的护患关系。“然而,达到这种协调关系需要双方思想、行为及感情的融洽,尤其是作为人文关怀者的护士必须具备注意、关心与尊重的个性特征;Watson还着重说明护士要具有人际沟通的艺术:对自己及他人要有关怀敏感性;要能建立一种帮助信赖的关系;能促进与接受患者正性与负性情绪的表达;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能为患者营造一个维护、改善与支持其健康的环境。由此可见,人际关系的协调是人文关怀的本质,是护理人文关怀实践的基础,是护士体现专业素质的前提条件。

4.5满足患者的个性需要

美国护理理论家Boykin和Schoenhofer于1993年在她们的人文关怀理论中表述了这一中心思想,她们认为护士在实施关怀行动之前首先要努力了解患者的需要,根据患者所需要的东西给予有目的的真诚帮助,让每个具有独特个性的患者在他需要某种帮助的时候恰倒好处地得到应有的支持、鼓励与肯定。究其原因,每个人对关怀的认识不同、需要不同,不理解他人需要的给予是达不到关怀效果的,有时会给人带来烦恼汹]。所以,给予一定是他所需要而又缺少的东西,才能达到人文关怀的终极目的。另外,人是一个整体,不能只考虑某一段时间的需要,要了解整体人的经历与体验,因此,关怀无时无处不在,所有人都在关怀(allpersonsarecaring)。这就要求护士能在任何时刻都保持与护理对象的互动,尊重他们,主动交流㈣;学者Autllier提到护士要把自己关怀他人的思想展现出来(caringisaboutbeingpresent),如:一起分享彼此的认识、情感、经历、体验与时间等;学者FelgenJ啪1进一步说明人文关怀要在互动中实现,如维持患者的生存信念、了解患者的处境、和患者处在一起、帮助患者做事、提供一些信息等等。从上得知,只有满足个体需要的对称帮助,护理人文关怀才具有现实意义,护士专业素质才赋有了艺术性,才能得到患者的认同,进而证实护士的职业价值。

五、小结

护患关系论文篇(5)

关键词: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干预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走向临床工作岗位之前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近年来,医患纠纷或护患纠纷事件频繁发生,对患者及医务工作者均造成了不利影响。护患沟通不畅是导致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可见,对提高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了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70例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带教,观察组护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指导,对比两种教育方法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70例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将70例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带教,主要为带教老师按照护生的实纲要求对其进行临床护理实习带教。观察组护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指导,方法为:(1)熟悉期:带教老师带领护生与患者相互认识,指导护生收集患者的资料以增进对患者的了解,并引导主动与患者进行亲切交流,主动向患者介绍科室及医护人员情况,使患者缓解或消除对医院的负面情绪。护生对患者进行鼓励,引导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提高其治疗及护理依从性。(2)确认期:带教老师为护生讲解患者常存在的心理特点,并告知护生对患者进行确定性帮助的方法及途径。护生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情绪状况,然后采用针对性的方法对有不良心理的患者进行及时疏导,并对患者出现的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进行针对性处理,使患者的负面心理及情绪得到缓解。(3)开拓期:通过上述两阶段后,患者情绪有所好转并逐渐稳定,患者认识到护生的帮助对其病情好转具有促进作用,以此提高患者主动配合护生护理的积极性,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主动向护生交流其遇到的问题,而护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主诉对其进行帮助,以此促进护患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4)解决期:在此阶段,带教老师引导护生转换为教师及顾问的角色,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引导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情绪稳定、告知患者目前存在的一些治疗被动性的问题,护生与患者一起解决治疗过程中存在的被动问题,使患者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后期治疗及护理,促进患者的愈后。采用自制的护患沟通能力评分表对两组护生的护理沟通能力进行评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生的护理沟通能力评分;观察患者对两组护生的护理满意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并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作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的护理沟通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生的护理沟通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

2.2 两组护生的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护生的护理满意率为97.1%,较对照组护生的77.1%显著提高(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护理部门已成为各大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其主要负责各科室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服务工作[1]。优质的护理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均具有促进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临床工作中,因各种因素导致的护患纠纷事件时有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护患纠纷事件的诱因为护患沟通缺乏。护理实习生去临床科室实习是其走向工作岗位前的必经环节,而护理实习生往往缺乏护患沟通技巧或能力,这导致实习生引起的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风险大大增加。为降低护患纠纷事件发生风险,提高实习生护理能力,所以探讨提高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是Peplau针对护士与护理对象之间的治疗性人际关系提出了人际关系模式,该模式认为,护理是一种重要的、具有治疗意义的人际交往[2]。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应用于临床护理主要包括熟悉期、确认期、开拓期、解决期四个阶段,四个阶段是逐层深入、环环相扣的[3]。在熟悉期,患者通常刚进入科室,对医院及科室的环境不了解,所以常会产生不良心理或情绪,对此,护生主动收集患者资料并进行了解、以患者主动交流、介绍科室情况等,有利于消除或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或情绪,使得患者与护生初步熟悉。确认期中,护生通过与患者的交流,确认患者存在的心理特点及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交流、鼓励、引导,使患者负面心理及情绪得到缓解。开拓期中,患者会逐步认识到护生的帮助有助于其病情缓解及情绪稳定,这会提高患者主动配合护生护理的积极性,并主动告知护生自己遇到的问题,护生可进行针对性处理,这无疑加强了护患沟通,促进了护患和谐。解决期中,患者常会存在一些治疗及护理被动性问题,护生此时转换为教师或顾问角色,对其进行教育、帮扶、引导,提高患者治疗及护理的主动性及依从性,促进良好愈后。

为探讨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对提高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了70例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带教,观察组护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指导,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的护理沟通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

参考文献:

[1]牛青,刘丽丹,王秋玲,等.Peplau人际关系模式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7):62-63.(换一个参考文献,不要2010年,换成14年左右的)

护患关系论文篇(6)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工作;和谐医患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人们的医疗需求也随之提高,医患关系被推到浪尖上,医患纠纷的接连发生、“红包”、“回扣”等不良现象,给社会稳定、医院形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引起了国家和医院管理者的高度关注。医患关系从广义上讲指医、护、技、管理人员与患者或家属等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的医患关系应该是医患之间彼此信任、理解、支持,医疗纠纷、医疗事故使这种关系受到了冲击。现阶段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真正把以患者为中心推向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轨道[1]。实践证明,实施个人性化护理能减少医患纠纷,消灭医疗纠纷于萌芽之中。人性化护理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1 人性化护理能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人性化护理要求护理人员更新观念,从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现代整体护理模式转变。从患者的利益和需求出发,在关注患者疾病的同时,更注意患者的心理感受,要求对患者实行人性化关爱,提供个性化的高附加值优质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需要,而作为一个患者首先要解决的是生理上痛苦问题,才能享受更高层次的需要。人因各种原因患病后,不能正常起居、进食进水、疼痛、失眠、甚至生命受到威胁等等,最基本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作为护理人员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为患者解除痛苦,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提高其生活质量,并为以后的医患护患沟通做了铺垫。

2 人性化护理能加强医患沟通,筑造和谐医患关系的理解桥梁

造成医患矛盾的重要原因是医患缺乏沟通、信任和理解。人性化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为患者进行一般治疗性沟通,更要加强情感沟通,关注他们的真实感受,给患者除治疗以外更多的心灵关爱和慰籍。情感沟通可赢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增强护患的信任度,改善护患关系。人性化护理还要求护理人员强化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把患者担心的事情讲清楚,努力协调解决,及时为患者排忧解难。这样医护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就会不断增进。情感沟通、换位思考是医患之间的一座连心桥,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服务的同时也得到患者的理解和尊重,从而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3 良好护理专业素质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为和谐医患关系创造必备条件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护理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来充实自己,以顺应时展的需要[2].人性化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熟练的技术操作技能,更要具有社会学、心理学、老年医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不断实践人性化服务。患者到医院,不仅需要被理解、被尊重,更渴望得到科学规范的有效治疗、早日康复。护理人员深谙这一道理,苦练基本功,用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操作技术,为患者减轻身心痛苦,提高治愈率,减轻经济负担。同时,患者在院期间及出院时为其提供具有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导及心理指导,及时完成各种治疗,并将沟通技巧贯穿治疗护理的始终;应用得体的称呼、亲切的问候、温柔的眼神、细致娴熟的操作让患者感到温暖、舒适;应用谢谢配合、对不起文明语言让患者感到被尊重,患者初到医院的陌生感被淡化。护士端庄的仪表、稳重的举止、美好的体态语言、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给患者一种信赖,一种人生美好享受,对协调医患关系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护理人员每天穿梭于患者之间,进行护理查房、巡视病房,床头交接班,为患者做基础专科护理,向患者介绍病情、用药、检查目的及有关疾病知识,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病情发展变化,关心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逐渐有了依赖感,拉近了患者与医院之间的距离。

4 服务流程、设施人性化,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本保障

服务设施人性化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医院的服务体现在各个环节,医务人员的着装仪表、周到热情的生活关怀、内部整洁美观、柔和的诊室光线、水电气三通、设施齐备完好等都充分体现一种人文的呵护和人性的关爱。其次体现对患者的科学、温馨管理。服务流程的人性化、科学化,保证各项护理工作高效有序。再次体现在对患者的人身权利及人格的充分尊重,与患者交流中注意倾听、保护患者的隐私,使用保护性语言,实行一对一诊治,让其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及情感上的沟通。这些优质人性化服务,都需要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人员参与其中。人性化护理工作可架起医患沟通的平台,减少和杜绝服务性的纠纷发生。

5 人性化护理能为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鉴定提供更详实、让患者认可的相关资料,为解决医患纠纷起到调节作用

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发生后,当事双方处在一个相对的对立面,不管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均要进行双方的争论和协调。在一些关键事件和具体事件中,护理文书的保存和完善程度左右了矛盾的发展方向。一方面护理人员的每一项治疗和服务均须与患者接触,接受患者或家属的监督,需要有患者的配合才能完成,如生命体征的测量、静脉输液、鼻饲、出入液量的记录、基础护理等等,患者对这样的文字记录比较有信任感。另一方面,护理人员每天直接为病员输液、换药、心理沟通、健康指导等,均与当事患者直接面对,加上详实完整的记录,在诉讼中是有力的证人,对医疗纠纷的公正解决起到积极作用。

6 人性化护理更能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是实现和谐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

人们对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防治方面的作用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心理疏导工作不断加强。患者生病后最容易表现出焦虑、恐惧、孤独、悲哀、易怒等各种心理反应,这些心理变化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都有一定的不良作用。护理人员在与患者频繁的接触、交流中能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适时给予引导,使其提高对疾病的认识,解除顾虑,克服对疾病的消极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提高抗病能力,减轻病情,使疾病早日康复。因为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医患纠纷的不安全因素,所以这种心理的和谐也最终引导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工作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作用是肯定的。稳定、健康的医患关系必将促进和谐医院的建设和发展。

参 考 文 献

护患关系论文篇(7)

产科是医院重要可是,主收治与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疾病,提供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产科关系生殖健康,可影响生育与后代生命健康,大众对其治疗与护理水平要求较高。产科是医院护理不良事件高发科室,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患者自我维权意识逐渐增强,产科护理不良事件易引发护患纠纷[1]。为此,本院产科开展不安全因素调查与改进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2]。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2年度我院产科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为调查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小组讨论法,选取部分产科护士10位,均为女性,年龄24~41岁,平均(28.4±3.0)岁。纳入标准:①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②态度严肃认真;③工龄≥2年,参与产科护理工作2年以上。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与文献分析法,对相关文献如医院护理文书、护理质量季度与年度报告、院内产科护理相关论文、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等。与不良事件相关责任人一对一面谈,分析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调取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分析事件发生的潜在原因。通过互联网查阅其它相关资料,总结关键内容,分析其它学者观点。

应用头脑风暴法,以小组圆桌讨论的形式,自由设问、自由提问。由护士长准备好充足的材料,材料的主要内容以文献、报告观点为主,综合考虑产科不安全因素,涉及制度与管理、硬件条件、护士综合护理能力、患方等多个方面。

1.3统计学处理

资料数据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

2结果

2.1 小组讨论结果

第一轮讨论,共初步提出意见260条,其中与护理内容有关比重最高,其次为患方;经第二轮讨论,对以上意见筛选、合并同类项,整理出意见181条,其中护理内容意见比重下降显著;经整理后,上报护理部,分析合理性、可行性,采纳139条,其中与环境设施内容相关意见采纳率最高、其次为护理内容(见表1)。

2.2 改进策略

将以上意见纳入至2013年护理改进工作重点,改造环境设施,完善护理内容细节,增强医院管理针对性,开展沟通技巧培训提升医患沟通效用,加强健康教育。改进后2013年,意外事件发生率、严重并发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合计例次率、护理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2012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产科基本护理已基本成熟,包括监护、心理护理、对症治疗护理等,但不同医院护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许多基层医院未制定详尽的护理路径,在开展护理工作过程中,缺乏预见性,细节性把握不够,埋下不安全隐患[3]。

通过小组讨论,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制度问题,具体表现:①对于病案、护理文书不够重视,缺乏证据意识,字迹潦草模糊、内容遗漏现象较普遍;②巡视、监视等护理工作缺乏系统性、科学性,或落实不到位,如针对高危妊娠患者胎心监护、血压监测等不及时;(2)医院环境:①设施设备不全,或空间过于拥挤,不利于抢救救护,成为家属抱怨的主要原因;②病房应急设备、药品可能存在不足;(3)医患关系:①孕产妇家属与医患之间存在矛盾,一方面家属迫切要求、反复强调提供最好的服务,对医护期望较高,另一方面,因时间紧迫、人员不足,病房可能存在无人值守现象;②妊娠过程充满不可预知的风险,不良妊娠结局易引发护患纠纷;③部分家属素质不高,理解能力、自我护理能力较低,不能充分落实医嘱,埋下了不安全隐患;④因工作劳累,护士在接受家属问询、催促时,可能存在态度不佳问题,一旦妊娠结局不良,可能成为医患纠纷的导火索,让家属认为医院救护不利,等[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