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护理干预论文

护理干预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26 20:31:32

护理干预论文

护理干预论文篇(1)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20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肾绞痛、肾积水症状,术前经CT、B超、静脉肾盂造影等辅助检查手段确诊,同时排除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以及由结石以外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性病变患者。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9.8±5.5)岁。60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中,肾结石患者23例,输尿管结石患者19例,膀胱结石18例,结石直径介于0.6~2.5cm。对照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39.4±5.8)岁。60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中,肾结石患者2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20例,膀胱结石18例,结石直径介于0.5~2.6cm。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结石大小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术前首先应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临床症状以及体征,积极采取解痉、止痛等对症治疗,待患者病情缓解稳定后在B超定位引导下进行ESWL治疗,控制冲击频率在0.8s/次,碎石电压控制在9~14kV,每次震波碎石冲击应控制在2500次以内,两次间隔震波碎石治疗时间应超过3d。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专科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配合术前、术中、术后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3.1术前护理

1.3.1.1心理护理

大部分患者初次进行ESWL治疗担心治疗效果以及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常会产生焦虑、紧张、恐慌等心理变化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在术前应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多介绍碎石室的环境以及注意事项,尽可能消除环境给患者带来的陌生、不安感,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及时予以疏导,最大限度的排解患者的心理障碍,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其次可以让手术较成功,恢复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加患者专科护理措施)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排石时间、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尿消失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排石时间以及尿路感染控制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16.7%,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行ESWL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配合精心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1.3.1.2皮肤及肠道准备

术前应嘱咐患者洗澡,保持皮肤清洁,为了加快冲击波传播来提高碎石成功率,对于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应进行常规备皮处理。为有效避免粪便阻碍、肠内积气对冲击波传播的影响,术前3d应嘱咐患者禁止饮食鸡蛋、瘦肉、豆制品等容易产气食物。对于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术前1d应进行清洁灌肠处理,术晨应禁食。对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术前1h应饮500ml左右温水来适当充盈膀胱,便于超声定位。

1.3.2术中护理,疼痛护理

在碎石治疗过程中,由于体外冲击波聚集的直接冲击,患者常常会感觉到恶心反胃、疼痛等不适感,护理人员应全程陪同整个手术过程,多与患者交谈、聊天,通过聊聊患者童年的美好记忆、未来的憧憬等语言诱导来转移患者注意力。可以指导患者调节呼吸节奏来缓解紧张感,也可以放一些舒缓、愉悦的音乐,平复患者过度应激反应状态,让患者产生一种安宁、平和、放松的心境,进而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手术。

1.3.3术后护理

运动和护理。术后应根据患者结石部位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促进结石的排出,对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患者可以建议慢跑、跳绳、蹬楼梯、羽毛球、等慢动作运动。若患者年龄较大,可以借助扶椅背做一些抖动动作。同时应指导患者正确的,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肾盂以及中肾盏患者应将上半身抬高,取头高足低位,并协助患者拍背促进结石排出;右肾结石患者应取左侧卧位,左肾结石患者应取右侧卧位;肾小盏结石患者应取头低位;若肾结石较大,术后应取平卧位以及侧卧位交替方式。若患者结石短时间内同时排出较多,应卧床休息,并将臀部适当抬高,防止排石过快而形成石街,必要时可沿着输尿管逆向按摩腹部,使结石随尿液缓慢排出。

1.4疗效判定标准

①治愈:体内结石完全被粉碎,并排空。②有效:体内仍然存在残余结石,但残石直径在3mm以内,需要再次手术才可完全排空。③无效:体内残余结石经复震治疗3个月后,仍然未排空。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排石时间

观察组患者血尿消失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排石时间以及尿路感染控制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16.7%(P<0.05)。

3讨论

ESWL是一种主要通过体外聚焦冲击波来击碎体内结石并使其随体内尿液自然排出的非手术疗法,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也大大提高了ESWL的碎石成功率以及排石率,ESWL已经成为泌尿系结石治疗的首选方法。ESWL碎石成功率不仅与手术碎石机械的性能密切相关,同时也取决于患者体内结石部位、大小、性质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耐受能力。国内学者研究表明,很多患者对ESWL治疗缺乏一定的认识,配合不佳、心理紧张、恐惧、慌张等心理变化会激发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增加患者体内的儿茶酚胺含量,使患者血压升高,也会扰乱患者正常的生理代谢而影响治疗。因此对行ESWL患者应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主要是由于通过护理干预可有效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取得患者信任,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舒适、放松的心态,让全身肌肉处于完全松弛状态,也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不适感。本组研究表明,在常规专科护理基础上配合精心护理干预,血尿、腹痛、尿路感染以及排石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护理(P<0.05),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术后并发生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国内大多数文献报道相符。

4结语

护理干预论文篇(2)

指甲根部与皮肤连接紧密,皮肤沿指甲两侧形成甲沟,甲沟炎是甲沟及其周围组织的感染,常因微小创伤引起m。甲沟炎由于其发生部位特殊且反复发作导致疼痛,影响正常行走功能,给患者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很大不便,甚至产生心理压力,如不及时治疗去除病灶,则不能根治,复发率可达60G/c^80%121。因此医护人员应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配合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降低甲沟炎的复发率。根据多年来治疗甲沟炎经验总结,在手术前、后治疗及护理措施相同的条件下,采用单纯拔甲术,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选择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门诊手术室、换药室就诊的甲沟炎患者中,选取164例手术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拔甲术,实验组采用拔甲加甲床部分切除术,手术后2年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64例患者中,男90例、女74例,年龄16?35岁、平均20岁,左手拇指3例,右手拇指3例,左侧足趾拇指72例、右侧足趾拇指80例、双侧足趾拇指6例,初中高中生90例,大专以上49例,其他25例,发病情况,炎症感染108例,剪甲损伤50例,跌伤或踢伤6例,局部情况:红、肿、痛伴肉芽组织形成140例,嵌甲97例。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一种是单纯拔甲术,准备用物,常规消毒,铺洞巾,2%利多卡因患指、趾根局部阻滞麻醉,待局部痛觉消失,患指、趾根部帮扎无菌橡皮筋,减少手术中出血,用直血管钳从指、趾末端中间轻轻分离指、趾甲和甲床,在将指、趾甲向翻起,拔除指、趾甲,然后局部用碘伏棉球再次消毒,并稍加压至少2mm,换酒精纱市湿敷,外用干无菌纱市包扎,松紧适宜,去除橡皮筋,嘱患者或家属用手握住患指、趾20?30min,并告之是术后局部止血的主要方法,回家途中更要注意,因为,拔甲术是不采用缝合的。另一种是拔甲加甲床部分切除术,准备用物、消毒方法、麻醉方法,同单纯拔甲术,操作方法,在单纯拔甲术的基础上,拔甲后,在进行甲床部分切除,以减少和避免术后复发。

1.2.2护理措施。手术前护理:手术是创伤性治疗,无论手术其大小,都会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恐惧和焦虑是手术前患者普遍存在的心里问题,害怕手术引起疼痛,担心手术的安全性、并发症及术后康复问题等|31。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手术前护理及健康教育工作,在接待患者的过程中,做到关心、体贴、理解患者,向他们介绍术前、术中、术后治疗及护理方案、手术必要性、手术效果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和疼痛|41,拔甲后,不必担心缺甲,过一段时间后又会长出新的指甲,告之局部麻醉手术时患指、趾有感觉但无疼痛,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以最佳心里状态接受手术治疗,顺利度过手术关。手术后护理:手术结束,根据患者情况安排休息时间,暂时选穿宽松柔软拖鞋,交待手术后注意事项,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及血液循环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要坚持定期换药,通常术后初期每天换药一次,如纱市潮湿,随时更换,嘱患者注意休息,减少运动,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有利于消肿及炎症吸收,注意个人卫生,不可过早沐浴,避免切口处沾水,影响愈合,饮食应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保持心情愉快,遵医嘱用药,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联系,并与患者互换电话号码,以便联系。

1.2.3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利用患者候诊时间,采用口头、图片、黑板报、电视录像、发放宣传小册等多样形式,进行甲沟炎的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让他们自觉采取行动,防治甲沟炎。手指甲沟炎的预防:爱护指甲周围的皮肤,平时注意手部、指甲的卫生,正确修剪指甲,剪指甲不要太深,不宜过短,要用剪刀剪除倒刺,不能用手撕,保持手部干燥,清洁,避免木刺、竹刺、缝衣针等各种损伤,尽量少涂指甲油和美甲,防止劣质指甲油中的化学物质及美甲器具消毒不严,发生甲沟感染。足趾甲沟炎的预防:选择宽松鞋袜,穿鞋过紧会使脚趾发胀,长期受挤压,造成甲缘压迫甚至穿透甲沟旁组织,细菌入侵伤口而引起甲沟感染,甲床组织在甲沟内异常增生,逐步形成肉芽肿而持久不愈,导致甲沟炎发生。平时要注意保持鞋内清洁、干燥及足部皮肤干爽,及时更换潮湿的鞋子和袜子,对长时间行走或跑步运动后最好用温水泡脚,改善足部血液循环,预防足部充血,减少甲沟炎的发生,正确修剪趾甲,切勿剪成弧形,不随便剪甲沟,消灭甲角,发现脚趾相互挤压应用适量消毒棉、软物放入趾缝中隔开,使脚趾正常发育,防止压迫趾甲扎入甲沟发生感染。正确处置足趾外伤,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消毒处理,用无菌纱市包扎,不可擅自自己在家处理、乱涂药物,以免发生感染。日常生活中注意手指及足趾的养护,特别是青少年要注意运动时防止手、足外伤,年轻女性朋友尽量少穿高跟尖鞋,减少和避免甲沟损伤,增强甲沟周围皮肤的抗病能力,防止甲沟炎的发生,一旦发现,应及早就医,及早处理,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提高治愈率。

1.3统计方法:将2组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治疗及护理措施没有差异的条件下,手术后2年,2组复发率不同,对照组复发率11%,实验组复发率2.5%。经统计,患者复发率有明显差异,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甲沟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青少年和年轻女性,多发于手指甲或脚趾甲,许多人认为甲沟炎是小问题,患病后没有引起重视,最后导致不能正常行走,趾甲缺如,影响形象,严重者可引起骨髓炎m,增加患者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医护人员应做好甲沟炎患者健康宣教工作,同时选择最佳的治疗和护理方法,防治甲沟炎,提高健康水平。根据多年来的经验总结,甲沟炎治疗采用拔甲加甲床部分切除术,优于其他治疗方法,效果最好,术后复发率低,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更容易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汉玲(江苏响水县人民医院,江苏响水224600)

第2篇:甲沟炎术后护理的治疗成效

嵌甲所致甲沟炎是小儿外科门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由于甲沟附近的皮肤被沟部畸形的指(趾)甲刺伤、擦伤、剪指(趾)甲过深、逆剥甲沟部死皮(俗称倒刺)后合并感染所致。若用传统的拔甲术治疗嵌甲性甲沟炎,会出现损伤大、出血多,小儿疼痛剧烈,创面愈合时间长、复发率高,甚至并发脓性指(趾)头炎、骨髓炎。本科自2005年5月?2008年4月采取甲沟缘甲板侧切并甲床刮除方法微创治疗小儿嵌甲性甲沟炎,获得了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5年5月?2008年4月在门急诊外科换药室因嵌观察组(63例70趾),男40例,女23例,年龄1岁2月?16岁。对照组(63例68趾)男41例,女22例,年龄1岁5月~17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患趾数、病程、临床症状和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①观察组:常规消毒患趾,一般不行局部趾神经阻滞麻醉,术者左手拇、食二指紧捏患趾内外侧根部(可起部分止痛、止血作用)右手用小尖剪刀(或眼科剪)沿患侧甲沟旁开0.2~0.4cm(占全甲板1/5),自甲前缘向甲根部纵向剪开甲板至根皮处,用弯纹式血管钳钳夹甲沟旁嵌入夹板,使之与甲床及甲沟分离并快速拔除分离部分,同时用刮匙刮尽甲床、残留的甲根及增生的炎性肉芽组织,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用凡土林纱条填塞甲床加压包扎。根据创面渗血、炎症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2~3d换药,直到甲床基本修复达到表面干燥。②对照组:患儿平卧于手术台上,0.5%碘伏常规消毒皮肤2遍,于患趾两侧以2%利多卡因行局部趾神经阻滞麻醉后,术者左手固定患趾,右手用纹式钳做甲周皮肤与甲板分离,然后用反转刀片插入甲床组织由前向后潜行分离甲板直到趾甲与甲床根部完全剥离,用止血管钳将全甲拔出,同时剪除增生的炎性肉芽组织,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用凡士林纱布填塞甲床加压包扎。根据创面渗血、炎症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l~3d内每天换药,直到甲床基本修复达到表面干燥。

1.3观察指标:①疼痛评价标准:换药时患儿无痛苦表情为无痛;稍有疼痛或不适感为轻度疼痛;明显疼痛,面部表情紧张为中度疼痛;面部表情紧张、皱眉、呻吟,有躲避或抗拒动作为重度疼痛。②治愈与复发评价标准:患趾(指)甲拔除后,经过换药治疗,甲床基本修复,干燥,3个月后重新长出正常的新趾(指)甲为治愈;趾(指)甲拔除3个月后重新长出新趾(指)甲,但甲端、甲角向甲沟内生长,3~6个月重新形成甲沟炎为复发。③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记录伤口愈合的时间及换药次数。

1.4统计学方法:将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2讨论

2.1嵌趾甲是足趾的常见疾病,该病以学生居多,因学生活动较剧烈,加之鞋对趾的侧向挤压,甲板边与甲周皮肤摩擦相对较多,甲板容易变形,变形后的甲边缘压入甲沟软组织,合并细菌及真菌感染出现脓肿和晚期增生性肉芽肿。常因起始时仅有不等程度的疼痛,家长怕耽误孩子的上课时间或不太重视而延误治疗,往往就诊时甲沟部己化脓或己形成炎性肉芽组织。拔甲术是门诊的小手术,在专科医院和大多数基层医院一般由专科护士实施'拔甲治疗的核心是解除组织受压。常规治疗嵌甲性甲沟炎是将全趾(指)甲拔除,但没有破坏甲床,3~6个月后重新长出新趾甲的甲端、甲角仍然向甲沟内生长,导致甲沟炎复发。有文献报道,嵌甲性甲沟炎采用拔甲治疗,大多数病例难以奏效或仅有短暂性疗效(1?3个月),复发率达50%~60%。我们采用患甲部分拔甲,有效地解除了患趾对甲沟软组织的压迫,用小刮匙彻底刮除患侧根部的1/5甲床,破坏了甲床的生长基质,并刮去增生的炎性肉芽及坏死组织,彻底清除感染病灶,使长出的新趾甲比原甲小1/5,减少了趾甲过宽刺激甲沟皮肤及软组织的机会,使生长的新甲不致畸形及嵌顿,新甲与甲周皮肤紧密相连,不藏污纳垢,从根本上解决了甲沟炎复发的病因,达到了根治的目的。

2.2小儿的指(趾)甲薄软,指(趾)端感觉神经丰富,对疼痛极为敏感,加之对手术的恐惧害怕和高度的紧张,致使脚趾末稍神经痉挛,局麻止痛效果差。传统的拔甲治疗采用全甲拔除,创面损伤大、出血多、愈合时间长,纱布与创面紧密粘连,换药时患儿因疼痛剧烈而对换药感到恐惧和痛苦,因此常常躲避或抗拒换药;拔除全甲后需要3~4个月才能逐渐长好新甲,小儿天性活泼好动,缺乏甲板保护的甲床经常再次受伤而出血。我们针对小儿的特性和趾甲的解剖特点对手术方法进行改进,只拔除趾甲的1/5,无须神经阻滞麻醉。这种微创治疗的方法损伤小,出血少,创面恢复快,患儿疼痛明显减轻且甲床始终有大部分甲板保护,可以有效避免甲床再损伤。

2.3大多数学生拔甲后仍然坚持继续到学校上课。传统的全甲拔除术,由于创面渗血多,伤口疼痛剧烈,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曰常活动,换药和治愈时间长,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担心拔甲影响趾甲美观,学生和家长心理负担较重。甲沟缘甲板侧切并甲床刮除方法微创治疗甲沟炎,能彻底清除病灶“标”“本”兼治,不易复发;治疗时间短,换药次数少,费用低,对机体损伤小,一般不影响小儿的正常学习和活动;由于手术只破坏甲床的1/5,不至于影响趾甲的美观,患儿及家长乐于接受。

护理干预论文篇(3)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4月~2013年6月间的妇产科手术患者13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以及对照组65例。观察组年龄23~31岁,平均年龄(26.4±5.3)岁。对照组年龄22~32岁,平均年龄(27.4±4.1)岁。上述患者主要病症包括了剖宫产、子宫切除术、异位妊娠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愿意协助完成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症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则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具体如下:①加强疼痛评估。为了更好地掌握患者的疼痛情况就需要加强疼痛评估并以此作为患者质量的基础。在评估过程中应用到动态评价方法从而更为全面地掌握患者的疼痛情况,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对应的止痛处理。②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是综合护理干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多数患者出现术后疼痛时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恐惧感以及负面心理情绪,这对于患者的治疗必然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阻碍。为了让患者的这些负面情感得到控制并稳定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情绪加强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首先与患者之间加强沟通,一方面更加全面地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构建出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彼此间的信任让患者能够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病房中添加一些患者喜爱的元素如播放音乐等来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让她们能够积极地面对治疗。在心理护理的过程中还可以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从而让患者可以更清晰、客观地了解自己的病情,从而释放一定的心理压力。③护理。在产妇术后康复过程中需要保持正确的,这有助于缓解产妇的疼痛并能够促进产妇创口恢复。术后让患者保持半卧位从而让腹部肌肉得到放松来缓解疼痛感。在患者离床运动时护理人员应在一旁协助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指导预防患者因为腹肌紧张出现疼痛感。④行为辅导。通过行为辅导告知患者一些疼痛减轻的方法来缓解患者的疼痛,如呼吸调整法、想象法以及肌肉放松方法等。⑤伤口护理。在产妇进行生产过程中一般会对其进行麻醉,但是在物作用消失后产妇会出现较为剧烈的疼痛,此时护理人员就需要对产妇的伤口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在伤口护理中需要对患者定期更换敷料并观察患者伤口是否洁净,让患者伤口处于干燥状态。一旦发现患者伤口出现感染则需要拆除缝线同时对患者进行创口引流,采用稀释的高锰酸钾溶液对伤口进行清洗。若患者伤口周围出现局部红肿可采用酒精湿润的纱布敷料。⑥控制药物使用。用药过程中以预防为主并尽可能降低药物剂量来增强镇痛效果。

1.3疗效判定标准

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其中0分代表无疼痛,10分代表极为疼痛。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分为十分满意度、较为满意、不满意=(十分满意+不满意)/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第3天开始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8.46%,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6.92%,观察组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干预论文篇(4)

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神经内一科 河北省邢台市 054000

【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运用价值。方法: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号将114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健康知识掌握、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得分,并记录两组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健康知识掌握、遵医行为、生活质量得分分别为(90.4±6.8) 分、(87.5±8.7) 分、(76.4±18.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2.446、11.525、13.472,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7.2±3.7)d,显著短于对照组(t=5.113,p<0.05)。结论: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环节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值得临床运用。

关键词 脑梗塞;康复功能锻炼;护理干预;临床护理路径

康复功能锻炼对于改善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针对传统护理干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差、康复锻炼效果不理想等情况,近年来我院积极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 年8 月-2014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共114 例为对象。其中:男67 例(58.77%),女47 例(41.23%);年龄60-75 岁,平均(66.4±5.6)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6 例(31.58%),初中49 例(42.98%),高中18 例(15.79%),大专及以上11 例(9.65%)。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 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包括健康指导、心理干预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主要内容包括:① 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

组织有关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并进行技能考核。考核通过后,方能参与临床护理路径相关工作。② 制定工作方案。以时间为横轴,以护理内容为纵轴,确定每天的具体工作。在入院后3 天内,主要是病情评估、了解患者及家属需求、制定个性化方案。在入院3 天后,则主要了解护理方案实施情况,并收集反馈信息,进行必要的调整。在入院第7 天后,重点是督促方案落实,增强患者遵医意识。出院后进行必要的跟踪随访等。③ 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士长任组长,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责任护士具体实施,根据每日工作计划进行护理干预,并实施相应内容。定时分析方案实施情况,并根据实施和患者康复情况予以动态调整。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出院时进行健康知识和遵医行为评价。健康知识评价采用我院自制的测评试卷,由患者作答,遵医行为评价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日常表现进行打分。总分均为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健康知识掌握或遵医行为越好。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在患者出院3 月后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16)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使用spss19.0 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t 检验法检验。计数资料使用例(%)表示,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康复功能锻炼作为脑梗塞患者治疗的重要环节,强化护理干预有利于获得更理想的结果[2]。但是,传统的护理干预由于缺乏人文关怀,反馈机制不完善,患者及家属的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护理干预效果与预期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提高了护理的针对性,通过明确阶段性目标,可以充分调动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参与能动性,并且让康复方案具有动态性,能够及时调整,在现代护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3]。

从本组资料来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观察组,无论是健康知识掌握评分、遵医行为评分还是出院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与周松茂[4] 的结论是一致的。本研究结果证实了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此外,从住院时间来看,观察组住院时间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之所以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可能与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具有更好的计划性、阶段性、动态性有关。此外,该干预模式也将患者及家属纳入护理之中,调动了他们的护理积极性,有利于获得更好的干预效果。

综上,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改善遵医情况,缩短住院时间,并且可以提供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运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汤月银, 陈惠莲. 临床护理路径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05):164-165.

[2] 宋凤云. 观察优质护理应用于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的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7):147,149.

护理干预论文篇(5)

【关键词】 心理干预;新聘用护士;培训;临床工作适应能力

新聘护士正处于青年中期,从心理角度看,正从未成熟走向成熟。从学校到医院,面临着重大改变及一系列选择,常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适应问题,她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思想、感受和行为,需要建立协调的同事关系、护患关系、需克服种种困难以适应新环境、新工作,需要了解自己的就业前景、在职后的继续教育,需要培养自信、掌握社会技能、沟通技能、需要改善适应、保持心理健康等。因此心理干预是新聘用护士成长的契机,通过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新聘用护士转换角色,激发新护士的工作、生活热情,学习动机和培养团队意识。如何优质高效地做好心理干预工作,使大批聘用护士能够尽快独立上岗,适应临床工作是护理管理者必须面对和探索的问题。我院在新聘护士的培训中借鉴心理学理论,改变传统的培训模式,对新聘用护士实施心理干预,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我院2005~2009年接收的86名新毕业护士分为两组:心理干预组与未实施心理干预组,两组均为43人,年龄在20~24岁,学历为大专和本科,人数比例均等,年龄、聘用成绩均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在岗前培训和临床工作的前三个月中,对于心理干预组,定期实施心理干预;对于未实施心理干预组,未进行心理干预。均在临床工作前三个月中每月对心理干预组与未实施心理干预组的新聘用护士进行专科理论、护理操作、护理工作数质量、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月考评等五方面的考核或考评,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2 心理干预[1]

2.1 建立干预基础

2.1.1 护理理念、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护患沟通技巧、及常见应急预案的学习。

2.1.2 运用ABC时间管理的方法 协助新护士掌握ABC时间管理的技巧,将每天工作根据工作的特征、重要性、紧急性、常规性进行分类,A类为最优先,既重要又紧急;B类次优先,紧急但次重要;C类为一般,次重要又目前暂时可以搁置。使每天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巧秒交替脑力和体力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尽可能减少压力因素的侵袭。

2.1.3 提高新护士的心理素质,正确对待工作压力 护士是特殊职业,工作中必然存在较大压力。当护士有负面情绪又无法解除时,要帮助她们寻找正确的宣泄方式和寻求外在支持,如向家人、好友们倾诉,参加社交娱乐活动,以释放和调节情绪,积极采取适应自己的放松技巧,从容面对心理压力。

2.2行为干预-拓展训练、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互动游戏 运用行为干预疗法指导护士,面对压力、应激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如:幽默法、分心法、倾诉法。教会其缓解焦虑的放松方法:①音乐松驰:听一些轻音乐,声音在30~40分贝;②深呼吸训练:缓慢呼吸,有一定深度,节律均匀,12次左右/min。通过放松训练,将注意力集中在声音、呼吸等方面,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感应能力,以降低交感神经的活动,使肌肉松驰,心理放松[2]。

2.3 团体认知干预

以团体为单位,在培训中多采用多媒体教学、FLASH动画、现场示教、观看视听教材、电影文化赏析、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组织活动、野外拓展训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认知干预。

3 结果

心理干预组与未实施心理干预组两组新聘用护士临床评价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新聘用护士岗前培训并工作三个月期满评价结果

项目例数未实施心理干预组心理干预组t值P值

护理专科理论4374±4.100091±12.36005.2400

护理操作技能4380±3.771292±4.26876.6621

护理工作数质量4381±1.943790±3.29987.4315

护理服务满意度4392±3.771298±0.81654.9172

护理月考评分4386±3.266094±4.42224.6018

从表结果看,新聘用护士经心理干预后各方面得分值比未实施心理干预组高,P

作者单位:130012吉林硅谷医院

4 讨论

4.1 心理干预有利于新聘用护士角色转换 在培训的过程中把新的心理学理论灌输到每个新聘用护士的思想中,培训结束后,每位新聘用护士写出培训心得体会。她们普遍感觉受益匪浅,对走向临床,更加适应护理工作充满信心。

4.2 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新聘用护士的学习积极性 心理干预后使新聘用护士减轻了一定的工作压力,培养了她们主动学习、善于思考的工作习惯,能将所学的应用于临床,提高了观察病情的能力[3]。多种培训方法的运用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使本院新聘用护士枯燥的学习内容有了更多的点缀,增强了学习兴趣,愿意学习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通过扎实的操作技能培训,新聘用护士分配至临床工作后,能很快进入工作状态。

4.3 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新聘用护士的专业技能 从表可以看出,培训组的专科理论与护理操作得分值明显比未实施心理干预组的要高,护理人员担任的角色是多方面的,熟练精湛的基础护理和各项专科护理技能是护理人员的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4]。新聘用护士的临床见习,是由专科理论与实践的一个质的飞跃结合过程,许多新聘用护士在课堂上,理论满腹经纶、操作得心应手,但到临床实践中却不尽人意,主要是理论与实际联系能力较差所致。对新聘用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可以强化理论联系实践的技能,从而提高专业技能。

4.4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问题来说:聘用护士不但有生理、安全、爱以及归属的需要,更渴望被关心、被尊重及实现自我需要。在临床工作中她们共同的心理干预表现如下:①恐惧心理:害怕被解聘或是否续聘;②焦虑心理:医院环境改变,新的医护和护患关系。自己的工作能力能否被认可,特别是试用期焦虑的心理影响她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周围人际关系的不良刺激亦增强其焦虑的程度;③渴望被尊重心理:正式编制和聘用制护士在同等工作下报酬相差甚大和护理管理者对二者的态度差别直接挫伤聘用制护士的自尊心;④以往医院工作经历对比造成消极情绪:如因调动未成从正式编制到聘用制护士,从高职称到普通护士,从大医院到小医院,从过去被医院器重到被筛选、被考核、被排斥,甚至被淘汰的可能。

4.5 护理是特殊的服务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医院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医患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使医疗投诉日渐增多且处理越来越难。新聘护士面对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性及劳动成果的不确定性产生各种心理压力,帮助新护士掌握应对技巧,提高转移注意力,发泄不良情绪,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护理人员成长的环境。

参 考 文 献

[1]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1-117.

[2]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83.

护理干预论文篇(6)

如何发表论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情绪;心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常伴有复杂的负性情绪体验,而焦虑是出现最早而且最严重的心理反应之一[1]。大量研究证实,心肌梗死后焦虑情绪可使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还可使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这些表现都可使梗死面积扩大,并发症增多,造成预后差[2]。因此,对AMI患者开展心理干预有着重要意义。现将笔者对42例患者的焦虑情绪产生原因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1-7月在我院心内科CCU病房首次住院的AMI患者42例,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42~76岁。以上病例采用国际认证的Zung焦虑量表(SAS)测评,SAS总分均达50分以上,且无智力障碍,有认知能力,能进行语言沟通。

2 情绪焦虑产生原因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初期,患者因为经历压榨样的心前区疼痛,气促,出汗甚至强烈的濒死感,产生生死未卜的紧张和恐惧。紧急住院后又因为环境的改变,CCU的监护与治疗以及家庭经济,自我概念改变而焦虑不安,这一切可成为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诱因,而对疾病知识的缺乏,疾病预后的不确定,更加重了焦虑的程度。

3 具体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1)首先,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护士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患者的信任。(2)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主要包括AMI基础知识宣教和相关知识宣教,如疾病预防、饮食控制、血脂控制、康复与运动、起居与养生等,视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及疾病状况,阶梯式进行,并向家属交代病情,争取得到理解与合作。(3)每日询问患者的饮食、休息、胸痛与胸闷情况,评估心理状况,耐心倾听患者主诉,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给患者以安慰、鼓励及疏导,随时发现患者焦虑、紧张等心理危机征象及时干预,在患者面前应表现镇静、自然和有信心,以消除患者的心理危机。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4)每日参加医疗查房,协调医患关系,向患者讲解医疗措施的目的及意义、药物治疗的原理及作用,并鼓励患者参与决策。(5)暗示、放松疗法:恰当运用共情、积极的心理暗示疗法,指导患者用语言及视觉想象诱导心理放松,或用深呼吸配合全身整体放松训练,1日2次,15~20min/次。向患者讲解平静的心境、乐观自信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积极应对能力。(6)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让患者收听广播、轻音乐,阅读报刊、杂志,以减少严格的探视制度所产生的孤独感。(7)经过2周的心理护理干预,出院前再次协助患者完成SAS的测评,观察护理干预前后两者的差异。如何发表论文

经过给予上述具体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AMI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降低,患者的不适感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达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同时,护士开展心理护理工作,克服了以往关于AMI护理中只重视躯体疾病而忽视患者心理状况的缺点,促进护士学习心理学知识,并增加了护患、医患沟通,医患、护患关系得到明显改善,患者、陪人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护理干预论文篇(7)

[关键词] 护理干预;心肌梗死;心理健康;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b)-122-02

冠心病是严重的心身疾病,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等均与患者所处的社会以及其心理有明显相关性。心肌梗死发生常有一些诱因,包括过劳、情绪激动、大出血、休克、脱水、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等,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2009年12月~2011年3月,为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本院收治的62例心肌梗死患者的相关生活质量及其心理健康进行评价,而后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护理干预,有效提高了患者对情绪的控制,并有效降低了患者负性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治疗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3月本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34~75岁,平均为(57.3±9.5)岁。

1.2 方法

对62例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采用认知行为治疗进行心理干预。具体内容:给予患者心理健康教育,安慰患者,对患者的疑问作出解释,劝导患者配合治疗,消除患者的顾虑,并对患者出现相关错误认知以及不良行为模式进行及时干预并纠正。本组患者的护理干预主要由其接管护士进行实施。对于家属也应该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可让家属帮助配合和支持。患者还需要进行渐进性放松训练、音乐治疗与按摩缓解焦虑的特定穴位来放松心情。

1.3 指标评价、评定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定方法:将上述两种评定量表组成调查问卷,让患者亲自填写,统计并分析其评定结果,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入院第4周进行二次评定。对本组患者的结局指标有,主要结局:护理干预有效,缓解了患者的心理情绪,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次要结局:干预前后对患者采用GQOLI-74、SCL-90各因子及各维度进行评分。

1.4 评定标准症状自评量表

共90个项目,因子分=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目总分/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0=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生活质量量表共分为5个维度,1=很不满意,2=不满意,3=既非满意也非不满意,4=满意,5=很满意,填写完毕后进行评分。

1.5 统计学分析

对本组患者相关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将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以P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SCL-90各因子评分结果比较

见表1。

2.2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见表2。

3 讨论

有相关文献报道,冠心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焦虑、严重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导致患者的预后以及生活能力均较差[2]。本研究得出的结论与上述观点大致相同。通过护理干预,尤其是心理干预,可从根本上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使机体能够恢复内环境的稳态,改善冠状动脉供血、供氧,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护理干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随着身心状况的改善,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这样的干预对危重症患者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各种心理治疗的基础,适用于各种心理疾病的患者,可加强患者的心理防御机能,减少焦虑和不安[3-4]。通过心理干预,一方面增加了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改变了患者的认知。另一方面调动了患者的主观性,增强了治疗的依从性和遵医行为[5-6]。护理干预可缓解或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消除由于心理原因带来的躯体症状,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彭军,蒋柳洁.负性情绪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发生缺血相关事件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38-39.

[2]赵晋湘,吴霞,杨屿卉,等.冠心病患者行为类型和幸福满意度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4,8(6):1020-1021.

[3]赵建平,伍艳兰,殷长宁.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康复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4):3389.

[4]魏英梅,綦玉珍,李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4):498-499.

[5]沈莹,夏勇,潘德峰,等.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9.

[6]杨晶,高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疗依从性的调查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62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