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气象工程论文

气象工程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05 16:05:36

气象工程论文

气象工程论文篇(1)

【关键字】城市发展;气候;可行性论证方法

【Abstract】Along with our country city and of industrialized process accelerate, city ecological development to address the issue of climate change has become the core and key. In this respect, in addition to promote low carbon way of life and production, reduce emissions, in city planning and city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th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feasibility study of climate and its pollution, but also can greatly reduce the background of climate change multiple disasters caused by the loss

【Keywords】city development; climate; feasibility study

中图分类号:[X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气候可行性论证是指对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规划和建设项目进行气候适宜性、风险性以及可能对局地气候产生影响的分析、评估活动。它不但强调气候本身对城市规划、建设项目的制约、影响,也需要兼顾城市规划实施后和项目建成后可能对周边气候带来的影响。

1城市发展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必要性

在全球气候增暖的背景下和城市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局地小气候也发生显著变化,气温升高,日照减少,风速减小。城市热岛效应,雾都,霾都,大气污染,城市内涝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城市规划、重点领域或者区域发展建设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公共工程和大型工程建设项目,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等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规划和建设项目应当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是实现生态城市的前提和条件。

1.1实现生态宜居城市需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

实现低碳发展,城市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气象条件与城市功能区的布局,气象条件与建筑设计,建筑的形式等等都是密切相关的。过去有一些城市因为在规划中未充分考虑气象因素,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城市的选址,对它的可持续发展,是否适合人居至关重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低碳发展已经成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核心与关键。在这方面,除了倡导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减少排放之外,城市规划同样不容忽视,其中在城市规划中引入气象因素极其重要。按照当地气候规律、气象因素来规划城市将能有效减小城市能耗和污染。从城市规划管理角度出发,如不重视城市发展对局地气象条件的影响,可能造成难以逆转的严重后果。例如城区的扩大和建筑物增高,可能造成城市通风能力下降、大气污染物浓度增加。尽管同时在污染源治理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最终改进环境质量的收效也会被抵消。如果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考虑气象条件,不但可以起到预期的防灾目的,而且还可以从低碳发展角度取得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1.2提高城市防御自然灾害能力需要气候可行性论证

城市的道路、建筑群成为一种特殊的下垫面,而随着全球变暖,气候极端事件也急剧增多,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内涝、雾都、霾都、热岛效应给城市的防灾抗灾提出新的课题,加强气象可行性论证工作可增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和增强气候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全国政协科协界委员、上海市气象局学术委员会主任徐一鸣在全国政协第十一届第四次会议期间提出《城市规划中引进气象因素极其重要》的提案,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据气象“风水”规划城市功能区,城市规划应考虑气象风险区,城市重大工程建设必须通过气候论证和加强城市建设气象规划的研究。

2城市发展气候可行性论证的主要途径

在开展气候可行性工作中,根据各种重大项目与气候条件的关系,进行基本情况调查、气候背景分析、气象灾害的影响评估、气候极值的推算、污染气象条件分析等作为重大建设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内容,并以平均值计算、变率分析、极值推算、污染气象条件分析、超短资料序列的订正延长等数理统计分析工作作为气候可行性论证的技术方法。

2.1城市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

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使得城市作为人口的集聚地迅速扩展规模,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如城市热岛、环境污染、交通拥塞等。如何科学合理的实施城市规划建设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将气象环境最新研究的成果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在具体实践中对之进行新的阐释与吸纳,改善了传统单纯依靠“风玫瑰”手段的局面,丰富了城市规划综合体系中的薄弱的定量技术环境,进而充实和完善现行的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在规划前,根据现状分析结果,提出规划布局建议;在规划过程中,对原设计方案进行定量分析评估,依据结果对规划布局和规模提出修改意见;在规划后对不同规划方案进行定量评估,为规划方案的选优提出科学依据。从而提高了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2.2重大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

重大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就是在进行重大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和灾害风险评估,避免和减少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对重要设施和工程项目的影响以及工程建成后可能对当地气候产生的影响。即在某个工程实施前评估当地的气候是不是符合条件,它的气候风险有多大等等。通过论证,使得项目在进行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气候可能出现的一些气象灾害或极端气候事件,从而避免对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也从另一个角度来论证大型工程的建设对局地气候可能产生的一些影响。如果这种影响非常大,或者是对周围的人类活动,以及人的居住有影响,可建议这个工程的选址可以重新规划,保证在建设好工程的同时,不要对周围的环境有所破坏。

3结语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上严格规定城市规划和大型工程建设必须要有气象参与。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气象灾害防御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有关规定和《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18号),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包括雷击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同时气象部门应加强研究,从城市建设气候可行性论证和城市气象条件的跟踪监测与评价两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与服务系统,对城市建设所产生的气象条件效应进行跟踪分析监测。

参考文献:

[1]苏志、黄梅西 气候论证的内容和技术方法探讨 ;广西气象,2005.25(3),17-19

气象工程论文篇(2)

应用气象学是研究气象条件在相关产业运作及生态环境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规律的一门科学,其研究领域涉及到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环境保护、城市建设以及人类健康等。1997年9月,应用气象学专业被中国气象局列为局级重点建设专业。2002年12月“,应用气象学”专业被评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级重点学科,并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12年“应用气象学”专业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应用气象学专业建设的承担单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目前教学队伍学术水平较高、专业结构合理、科研经验较丰富,是培养应用气象学人才的主力军[1]。2应用气象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框架与知识体系

2.1应用气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的总体框架

2.1.1理论依据

新世纪的中国大气科学发展的基本目标是贯彻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坚持改革开放,从中国大气科学发展的实际出发,提高我国应用气象研究的科学质量和社会效益为重点,将我国由气象大国变为气象强国,不但能依靠自身力量解决自己的资源、环境、自然灾害等重大地学问题,而且在科学理论、研究思想、研究成果等方面对世界大气科学有所贡献。要实现这一伟大战略目标,最关键因素或条件是需要有大量优秀人才。应用气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是热爱祖国、立志献身应用气象事业;具有较扎实的基础和文化底蕴,广博全面的知识背景,合理的知识结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即最终为就业、考研、出国三个方向。知识是基础,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没有宽厚的知识,也就不可能有强的能力和高的素质,能力是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并经过融会贯通,经过实践锻炼而形成的,而素质是把从外获得的知识、技能通过内化而形成的稳定的品质。因此在应用气象学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遵循这一规律,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既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研究方法,同时还要通过课内外的各种实践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

2.1.2应用气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的总体框架

2.2构建知识体系

根据21世纪应用气象学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理工科大学应用气象学人才的知识体系应强调以下几点。

2.2.1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宽广的知识面

基础知识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计算机基础和应用能力、外语等,这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基石。科学的新发现和技术的新成果,一般都出现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因此,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将来能否有所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知识的宽和知识的新。

2.2.2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文化素质教育

包括教育部规定的“两课”的有关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法律基础等)以及选修一定学分的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文化素质教育。坚持把专业培养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加强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2.2.3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

专业基础知识是指从事应用气象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业务和管理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气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农业气象学等。专业理论知识指系统的应用气象学理论和知识,主要体现在所设置的各专业课程中,它们应反映学科前沿研究的新进展、新观点、新方法,培养学生认识应用气象研究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全球性的特点。

2.2.4专业技能知识和应用气象实践能力的培养

应用气象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学习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知识,包括产业工程气象学、微气象学、气象服务概论、城市气象学、气候资源学等。应用气象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应安排一定数量的实习实践课时,一般为课程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各校可根据自身情况有所增减。

2.2.5建议开展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对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科研意识、科学素养、科研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结合课堂教学,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建议增加科学研究初步训练的教学环节,如可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撰写小论文、读书笔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科学讨论会、报告会;改革实验教学环节以利于学生独立开展初步的科学研究;高年级学生自己选择并结合导师的科研课题进入科研实验室,集中进行科研训练等,应鼓励各校办出自己的特色。

气象工程论文篇(3)

关键词:《工程热力学》;改革探索;抽象形象;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053-02

《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和《流体力学》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在这三门课的授课与学习中,《工程热力学》被反映既难教又难学。针对这个现象,我们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课程教学的现状及普遍的问题

1.学生对概念模糊,核心理论掌握的不透彻。课程的特点可用“概念抽象、公式多、内容复杂”加以概括。例如,就功的概念来讲,分为膨胀功、流动功、推动功、技术功、轴功和容积功等,每个相关概念都有计算公式,在不同的条件下又有着相互的联系,掌握起来极易混淆。同时,许多抽象概念,学生不易接受,很难深入理解。如“焓”、“熵”、“干空气”、“湿空气的含湿量”等。

2.公式繁多,不好记忆。由于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同时又有多种表达式,使一个公式在不同的使用工况下,就可以衍生出多个公式。仅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开口系统能量方程,就分为非稳定流动的微分表达式、非稳定流动的过程表达式、稳定流动的微分表达式、稳定流动的过程的表达式、对于单位工质的稳定流动的微元表达式和对于单位工质的稳定流动的过程表达式。很难死记硬背来记住这些公式,更不能熟练的应用了。

3.内容较多,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难以深入《工程热力学》主要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基本理论部分及基本理论应用部分。基本理论部分包括:工质的性质、热力学第一定律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内容。基本理论的应用部分主要是将热力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各种热力装置的工作过程并对气体和蒸汽循环、制冷循环、热泵循环、喷管及扩压管等进行热力分析及计算,探讨能量转换效果的因素以及提高转换效率的途径与方法等。

二、针对问题进行的尝试

1.合理选择教材和教材的重点,对教学内容优化。要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教材涉及的基本内容。选择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和对我国教学的适用性的教材。同时,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在课堂的短时间内,主要讲授基本理论部分及基本理论应用部分中的水蒸汽、湿空气、制冷循环等内容。余下的内容选择介绍基本知识点,对于有兴趣的同学课下给予详细的点拨。

2.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形象的问题引起同学的兴趣。学生理解抽象思维的巨大作用,可以提起学生使用抽象思维的兴趣和习惯。抽象的思维永远是源于形象的实物的,因此介绍抽象思维时一定交代抽象的源头,进而阐明抽象的意义。比如湿空气的含湿量的概念是含有1千克干空气的湿空气中所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实际1千克是一个定语,真正含有水蒸气的是干空气和水蒸气混合气体。含湿量之所以没有规定成为1千克湿空气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理解清楚,便可以更好的应用在将来的湿空气的相关计算上。这正是用抽象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优势,进而使解决的问题简单直观。

3.合理安排和及时调整课堂进程和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逻辑性。首先,回顾学过的相关知识点,为本次课堂内容做铺垫。一般以提问结合总结的方式进行,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左右。其次,交代本次课程知识点能够解决的而以前没有解决的问题,简单介绍具有思维挑战的难点问题。这样学生会有目的的带着兴趣来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每节课上讲新课程的时间控制在25~30分钟,余下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总结和问题讨论,使学生解决可以马上理解的实际问题和现象,进而使学生得到成就感。最后,抛出相关难点问题,激起学生在课下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4.师生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中心是教师。教师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这就需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吸引注意力的方法一种是教师的课堂强制力,一种是教师的授课魅力。课堂的强制力则需要进行课堂互动进行保障,紧紧抓住同学的注意力。当学生注意力被课堂内容深深吸引时,教师的课堂魅力自然就不断提升,并且良性循环。

5.有效的利用多媒体的授课手段。多媒体教学能提供丰富多彩的图文声像,可以将多种教材和参考书上的知识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课堂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例如,压气机的工作过程,做成动画进行演示,学生不但可以深刻理解压气机的工作过程由三个不同的过程组成,还可以在演示的同时看到气体状态在P-V图上的位置。演示使问题直观和简单,难点将不是难点。

6.提高学生快速掌握和运用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图表的作用就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本专业的学生参加工作后需要的一项重要技能就是应用图表。所以快速准确的认识、掌握和运用图表是本专业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技能。《工程热力学》中涉及的图有:理想气体的P-V图、T-S图;水蒸气的P-T图、P-V图、T-S图、H-S图;湿空气的H-D图;动力循环的P-V图、T-S图、H-S图;制冷循环的P-V图、T-S图、和P-V图lgP-H图等。其中图中的参数最多的可同时达到6种。这些复杂的内容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记住的,就更谈不上运用了。这需要同学对书里的知识点深刻理解并能联系成为有机的整体,进而理解图表的每个参数之间的关系,最终准确的应用。

7.引导学生严谨的表达。《工程热力学》课程的特点可用“概念抽象、公式多、内容复杂”加以概括。先解决基础的问题才能合理的利用到实际中去,解决基础的问题就需要要求学生科学的、详细的、清晰的书写解题的过程,使自己的思路以书面的形式严谨的表达。

对于《工程热力学》的课程,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适时更新和调整,使学生在课程中得到锻炼,逐渐学会抽象思维,喜爱抽象思维;学会联系地看待问题,联系地解决问题,提高理解和运用图表的能力;养成清晰的解题过程,严谨的做事习惯;最后,善于把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化。

参考文献:

[1]毛前军.对《工程热力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J].制冷与空调,2007,(2):124-125.

[2]何宏舟,邹峥,丁小映.提高《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2,(4):65-69.

[3]邵丽颖,李昌平,蒋东霖.《工程热力学》教学方法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6(25):151-152.

[4]廉乐明,谭羽非,吴家正,等.工程热力学[M].第五版.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7.

[5]段雪涛,刘春梅,王学涛.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制冷与空调,2009,23(3):103-105.

气象工程论文篇(4)

关键词:加强 基层气象部门 气象文化 着力点

前言:气象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理念、追求和价值取向。在新时期的发展阶段,加强气象文化建设是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从气象文化的建设理念、完善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和加强气象宣传入手,促进气象事业快速、和谐和持续发展。

一、着力培育气象文化的建设理念

加强气象文化建设,首先是要进行气象文化建设理念的培育,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气象职工拥有正确的观念塑造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气象文化建设理念的培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树立以人文本的理念

气象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文本,把“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通过气象工作的建设培养气象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在气象文化的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促进气象工作者更好的发展,让他们自觉的做到尊重人、与人和谐相处,并且在工作中互帮互助,有利于他们在工作中与其他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之后的工作开展做好铺垫;另外气象部门的领导者还应该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对员工做到一视同仁,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发挥每个气象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气象工作作出贡献。

1.2树立严谨务实的理念

气象工作是非常细致的工作,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做到严谨务实,这是气象工作中的优良作风,但是严谨务实不是短时间就能看到和形成的,需要气象职工长期的工作实践和积累。在气象工作中,气象工作者对工作的付出是非常多的,不管是什么外界条件都影响不了他们对气象的观测,为社会的正常生产生活提供一定的保障。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必须继续发扬气象工作者的这种工作态度,为气象岗位默默的作出贡献,让气象工作严谨务实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1.3树立诚信服务的理念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优良的品质,气象工作也应该树立诚信服务的理念,着力培育气象文化建设的理念,这是新时期背景下,气象部门树立良好形象的根本要求,更是气象工作者树立高尚道德品质的标准。在基层气象工作中,更多的是服务工作,在服务过程中,树立诚信的理念是气象服务的出发点,在整个服务工作中都要围绕诚信,让气象服务领域得到更好的拓展。所以树立诚信服务的理念是气象部门要大力倡导和弘扬的优秀品质,在气象工作中更多的开展诚信教育,让每一个气象工作者在气象服务过程中都能够把诚信放在第一位,并且很好的实践下去,让气象部门和气象工作者的优良职业风范充分的展现出来[1]。

1.4树立创新进取的理念

任何事物的进步都离不开创新进取,所以在气象文化建设中,创新进取的理念是必须要坚持的,因为只有在气象文化的建设中,树立创新进取的理念,才能促进气象工作的发展。在气象工作中进行创新理念的培育,要求气象部门在工作中不断的适应时展和形式的变化,把那些与时展不符合的观念摒弃,实现气象工作的创新,同时也让气象文化建设的观念得到创新。

二、着力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制度文化建设对于气象文化的建设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气象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气象部门在长期的工作中逐渐形成了有特色的的制度文化,并且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这对提升气象部门的整体形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气象部门要想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促进气象文化的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有必要的,以下几个方面是完善规章制度的具体方法:

2.1树立科学、高效的制度管理理念

基层气象部门是一个严谨的部门,对制度的管理比较重视,但是怎样让制度管理更加合理和科学,这是需要不断思考和研究的。制度管理不仅仅是纸上的条条框框,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度的制约,让气象工作人员的工作精神和态度得到改变;另外通过气象文化建设的带动,让气象工作者更好的理解制度,把制度管理融入到工作者的刃模对他们的一些行为进行规范,让气象工作者为气象工作作出更多的贡献[2]。

2.2不断完善制度体系

基层气象部门都建立了制度体系,并且这些制度体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的变化,气象事业在持续的发展,很多老的制度和管理办法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更有力的促进气象文化建设,比如对气象服务制度和标准的建立进行优化,这样有助于促进气象服务行为的规范;另外对气象科技产业的管理办法进行统一,有利于确保气象科技市场的有发展和良性竞争。

2.3建立规章制度监督执行机制

气象部门规章制度的建立很容易,可是在执行过程中就比较困难,因此建立可执行的规章制度非常重要,有助于基层气象部门在制度上的贯彻和落实。气象监督执行机制的制定,可以让气象工作者在制度面前平等;另外气象部门还应该做到奖惩分明,加强职工对工作的积极性。

三、着力加强气象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气象宣传意识和思想政工作,能够为气象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氛围。做好气象宣传工作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比如结合社会的实际情况,举办相应的活动、座谈会、讨论会等,让气象宣传工作更加丰富;另外加强气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从领导入手,领导和员工分工明确,结合自身的工作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召集各员工开展思想政治会议,对职工的思想动态进行了解,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3]。

四、结语

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化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而气象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新时期,加强气象文化建设是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希望文章提出的有效途径能够促进基层气象部门气象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肖世铭.基层气象部门气象文化建设应突出四种理念[J].湖北气象.2014年01期

气象工程论文篇(5)

局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市局党组的号召,认真开展了大讨论活动,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制定的实施方案,认真了学习“七.一”讲话、史玉光局长在省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12年春季读书班的讲话和局长在市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12年夏季读书班上所作的主题报告,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查找,制定了整改措施。通过大讨论活动,使全局干部职工把思想统一到了省、市局党组的部署要求上来,切实增强了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实现“四个转变”抓牢事业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是永恒的主题,是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气象工作提出的要求。要想实现快速发展,首先要实现“四个转变”。

1、思想观念的转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抓发展的前提,要率先发展,就必须更新旧的的思想观念。目前的气象工作在许多方面与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工作循规蹈矩定位不高,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存有为难发愁小富即安的思想。因此我们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危机感和争先创优的意识,才能使气象事业有更大的发展。

2、工作思路的转变。“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为现代气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定位,较传统意义上气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深化和拓展,并上升到防灾减灾、维护国家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和利用气候资源等一系列国家重大问题的高度。因此,只有切实转变工作思路,放眼长远,高点定位,克服因循守旧,小富即满的思想,实现跨越发展,才能满足需求不辱使命。

3、服务理念的转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气象服务的内容和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如:预警的准确性、预报的精细化、服务的专业化,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由传统意义上的围绕预报展开的气象服务,转变为围绕需求开展的现代意义上的气象服务,以提高服务能力为核心,进一步提高监测预报的准确性、灾害预警的时效性、气象服务的主动性、防范应对的科学性。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为领导决策服务的能力,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4、转变管理方式。由粗放式的管理转变为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既要做到制度健全、机制有力、职责明确、规范有序、管理到位,又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科学管理,给干部职工创造公平的创业平台,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二、立足“三项工作”促进单位和谐

和谐是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推进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一位干部职工的的共同责任。

1、树立和谐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总书记今年“七一”讲话中谆谆告诫我们“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和谐单位是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就一个单位而言,和谐才能凝心,凝心才能聚力,聚力才能发展。

2、弘扬和谐精神。领导干部把广大干部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和代表广大干部职工的意愿,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办事公道正派,廉洁勤政。广大职工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学会包容、感恩,要讲服从,看大局,做贡献。

3、构建和谐文化。加强气象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文化是促进单位和谐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局以先进的气象文化为导向,下大力气开展了,以提高“四个能力”为工作目标、以建设“四个一流”为发展目标、以“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为服务理念、以“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为责任理念的气象文化建设。开展了全省气象系统廉政文化示范点和局务公开先进单位的创建活动,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局特色气象文化。通过开展建设学习型单位,培养学习型团队活动,增强了干部职工的技能和才干,积极营造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环境,让每个职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抓发展、促发展上来。

三、完善“三项机制”强化规范管理

强管理就是要求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科学的管理,既要抓目标管理,又要抓过程管理。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

1、科学的决策机制。科学的决策工作机制是强管理的前题。从健全决策程序及议事规则,完善局长办公会议、局务会议议事规则,严格执行“三人决策”制度入手,,对重大项目决策前实行充分民主,广泛争求干部职工的意见,不断完善重大事项可行性评估制度,避免盲目决策,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2、高效的运行机制。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是一个单位规范运转、有序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实现各项工作的规范化。一是围绕工作目标强化目标管理机制。对工作目标进行细化量化,分工到人,职责到人。二是围绕创新创优强化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促进气象事业的不断进步。三是围绕过程管理强化考核机制。抓好目标管理的落实,必须不断强化过程考核工作机制,把督促检查贯穿工作的全过程,才能使各项任务目标得到狠好的落实。

气象工程论文篇(6)

领导高度重视,单位“一把手”亲自抓。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县气象局“创建省级文明城市”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确保了创建工作责任层层落实。把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县第十二届二次全委(扩大)会精神,促进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全面推进“建设中国西部经济强县”的战略工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二、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一)认真学习、贯彻、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创建工作作为建设现代化气象事业的需要,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在群众中威信高,干群关系融洽和谐,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好。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做到组织、制度、人员、活动、经费“五落实”。切实勤政廉政,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确保群众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满意度。

(二)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促进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政务中心窗口实行行业规范化服务,设立了志愿服务示范岗。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单位活动和气象文化建设,联系单位实际,坚持对干部职工进行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教育培训。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经常组织职工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

(三)领导班子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学习理论,交流思想;积极推行局务、财务、党务公开,确保广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在机关推行首问责任制、座牌上岗,文明办公,礼貌待人。坚持每周召开1次职工大会,重大事项决定前都在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修订、完善,使之充分体现广大职工的意愿。认真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不出现安全责任性事故和“黄毒赌”现象,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活动,支持公益事业,为社区文明创建工作做出贡献。

(四)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和气象服务工作,及时做好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和灾情报告。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严格执行事件报告、通报和信息制度。

气象工程论文篇(7)

近期,“南宁东盟人才活动月”在广西南宁市全面展开,作为“南宁东盟人才活动月”一部分的“广西南宁市第二届学术年会”和“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讨会”由广西南宁市委、市政府分别在邕举办。9月26日,“南宁市第二届学术年会”在南宁市启动。该届年会由南宁市委、市政府主办,南宁市科协和南宁市气象局承办。广西科协副主席方芳、南宁市政府副市长眭国华出席了开幕式。广西南宁市委组织部、市科协、市气象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水利局、市环保局等单位领导以及市属各学会、协会会员,教师,科研院所科技人员3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

广西南宁市政府副市长眭国华在开幕式上致辞,她说:在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人才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学术交流是重要环节,南宁市第二届学术年会的举办,是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是组织学术交流,营造创新氛围、努力造就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她希望,能以本次年会的召开为契机,广纳真知灼见,广聚科技资源,广交科技英才,把促进学科繁荣、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实力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使更多先进的科学理念、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在南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的胜利召开。

广西南宁市第二届学术年会开幕式邀请了来自马来西亚的东盟工程科技院院士黄汉腾、温国亮和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研究员苗世光,广西区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苏志等专家学者做特邀报告,与大家共同分享他们的最新科研成果与成功经验,交流探讨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与应用前景。

本次学术年会分设5个分会场,共有1000多位科技工作者参加。经南宁市论文评审领导小组审核,择优推荐到各分会场参加交流的学术论文共38篇,论文分别围绕学科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对“城市气象与水利”、“城市气象与大气环境”、“城市气象与人体健康”、“气象科技创新与综合风险管理”、“气象预报与农业生产”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些论文集中关注当前社会环境保护和人类身体健康,以及各行各业不同领域的前沿高新技术的发展态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宁市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创新实力和科技创新热情。

广西南宁市科协在南宁市第二届学术年会还汇集出版了《气候变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等论文集,邀请了香港和澳门两地的工程师协会的理事会成员来邕相互探讨创新科技知识和国际学术交流等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