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终身体育论文

终身体育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03 11:39:33

终身体育论文

终身体育论文篇(1)

终身体育的思想来源于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各种体育教育与培养的总和。[1]终身体育的核心在与使体育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使学前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紧密衔接,以保持体育教育的统一,完整与连贯,实现一体化。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中间环节,起着程前启后的“桥梁”作用,特别是学校体育具有显著的“奠基”功能。高校体育是作为具有“奠基”功能的中间环节的学校体育的一部分,通过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和竞赛活动,促使青少年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学习并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他们在紧张学习生活中身心得到最佳的放松与调节,在各种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享受青春的活力。

二、高校体育中网球运动的独特优势

网球运动过去一段时间曾被称为贵族运动,随着我过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我国运动员在一些重大比赛中获得骄人的成绩后带来的网球热,网球运动在我国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对某一运动的心理需要,决定了对这一运动的投入程度,良好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

1.健身功能:网球运动是一项有氧和无氧交替的运动,它可以最大限度的使希望锻炼身体的人得到不同层面的满足。经常系统地、科学地参加网球运动,能促进人体机能的发展,能够改善人体健康水平和提高工作能力。

2.健心功能:网球运动是一项情趣高雅、健康时尚的运动。它既是一种消遣,是一种减轻思想压力的尚佳方式,是一种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对艺术的追求和享受。喜欢网球本身就是一种心理作用。文明、优雅地打出一个个好球时,不仅自己感觉兴奋异常,愉快无比,旁观者也会为之击节叫好。大学生通过参与网球运动,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修养,达到健心的作用。

3.促进社会交往:体育已成为人类生存的一种有效方式,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社会的显著标志。它在鼓舞民族士气,愉悦民族精神方面的作用是其他文化形式无可替代的。“小球带动地球”的外交策略,使中国人民受到了鼓舞。打网球可以交流球技,增进友谊,开展社会交往活动。在球场上,球友之间很容易拉进关系,取得信任。球友们在一起不仅能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球技,还能够在其它方面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升自身的素质。网球运动已被现代作为一个非常便捷的社交途径,这也是网球运动具有很强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网球运动的终身体育教育特征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的有效结合点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的身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适合高速度、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因此,人们对锻炼身体不仅更为自觉,而且要求作为基础的学校体育能够培养出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志向和能力。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接轨已成为学校体育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2]终身体育思想的树立与学校体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必须把终身体育作为其主要的教学指导思想,使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接轨,从而才能实现终身锻炼,终身受益的目标。网球运动具有的普遍性、可调节性、娱乐、观赏性等终身体育教育特征决定了网球运动是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接轨的有效结合点。

1.普遍性:网球运动具有无身体接触,多在户外进行(条件允许时也可在室内场馆进行),适合于不同年龄人们的体力和心理上的特点,从6、7岁的儿童到老年人都能较好地从事这项运动。长期坚持网球运动,儿童能强健身心,青年人能保持青春活力和健美体型,老年人能保持旺盛精力、推迟衰老、延年益寿。另外,打网球需要有一个对手或球友,这样通过打球可以增进友谊、加强团结、交流球艺、开展社交活动。可见网球运动属于所有年龄阶段的人,是一项老少皆宜的健身运动。作为满足人们在体育锻炼和情趣上的要求,网球是所有体育项目中运动年龄最长、参与性最广的体育项目之一,因此,非常符合学校体育教育、健康教育、终身体育的目的和要求。

2.可调节性:作为一种健身项目之所以能适应人的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求,就在于其方式与内容的可调节性。例如:儿童可采用短式网球进行过渡练习,青少年可进行软式网球运动,中老年人可进行硬式网球锻炼;单人可对墙或采用辅助器械进行练习,两人可进行单打,四人可进行双打比赛;不分性别(除竞技体育外),如在学校体育或大众体育中,男女同学也可进行单打,夫妻双方也可进行单打,三男一女或三女一男都可任意组合进行双打;网球场地有沙土、水泥、塑胶、草地场地,可适应不同阶层的人进行锻炼。因此,从事网球健身者都能在适宜的网球运动中,满足各自的需要,达到各自的目的。(下转第93页)

(上接第83页)

3.娱乐、观赏性:网球的击球动作舒展优美大方,给人以美的享受。人们可以从一场精彩的网球比赛中欣赏运动员优美、巧妙的击球动作,尤其是多变的战术中所体现出的双方智慧的较量更使人兴趣盈然、回味无穷,忘记了过去,忘记了烦恼,甚至忘记了自我,眼随绒球走,心随比分飞,这是一种消遣,是一种娱乐,是一种美的陶冶;网球服装潇洒大方,网球礼仪使观众和运动员更能愉快地享受网球运动的乐趣,能够陶冶情操,提高境界。

高校的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都很适合开展网球运动,高校网球教学利用学校特有的资源优势,在课程设置上,设立了网球选项课和选修课,针对喜爱网球的学生,进行科学、系统地教学。高校开展网球运动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中国网球人口,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中间环节,是群众体育的基础。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思想的形成,特别是中国网球选手在国际大赛取得的骄人成绩后,使许多大、中、小城市出现了网球热的现象。网球俱乐部、少年网球培训班、网球协会都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高校网球运动的开展更是为为群众网球运动打下了基础。假期间,大学生把网球运动带到了家庭体育中,而家庭网球运动又带动了社区网球运动的开展,一连串的连锁效应将使网球运动在群众体育中开花结果。因此,在高校中大力开展网球运动可以使网球运动在终身体育中得到推广与普及。

四、结语

1.网球运动高雅、时尚及健康功能吸引当代大学生积极参与网球运动;2.网球运动的终身体育教育特

征决定了网球运动是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接轨的有效结合点;3.在高校大力开展网球运动可以推动网球运动在终身体育中的推广与普及。

【参考文献】

[1]李建威.高等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教育[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4).

[2]汪静华,何健.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接轨[J].嘉兴学院学报,2002,(2).

终身体育论文篇(2)

一、学生对运动参与的满足

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先行设计。如:高部学生都有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文化学科的压力,相比之下,体育课的压力就小得多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设计能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使学生有更大的优势从中得到乐趣,同时,也获得参与的满足感,学生就将在文化课的压力能在体育课中得到释放,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设计这环节更有必要加强的一方面,才能产生更积极的作用。又如:每次观看体育比赛时能让众多体育爱好者欣喜若狂,彻夜不眠,参与到比赛之中所感受到的乐趣,一切均发自肺腑之言,不需要规定,更不需要强制,情感与运动的交融,参与的满足就足够了。如果体育教师能使学生在多年的体育学习中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不管现在学生有没有意识到体育对他个人成长的真正意义,就已经不知不觉地接受体育。那么,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就应该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的空间,成为孩子们运动的乐园,多增设一些体育比赛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这样,学生们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如何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本人在多年体育教学中认为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符合现阶段"体育与健康"所提倡的: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关心、意欲、态度和兴趣,拥有健康的体魄。

三、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如:发现法、探究法、范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等。但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多媒体也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体育方法的改革也随着教学教育现展而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它的科技含金量不断增加。如:教师在一节课中交替使用讲解示范,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切到多媒体平台进行讲评,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演示,甚至可以用录像的方法把学生练习的动作录下来进行讲评。这样,体育教学方法的合理交叉使用结合,呈现出多样性。又如:现代多媒体的体育教学方法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它是用光、声、音像等多种手段取代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作为体育科目,特别在室内课、理论课上,教师可将更多最近发生的体育事情更直观搬上讲台。如申奥、奥运知识、我国足球出线等体育信息、知识及时传播给学生,充分体现现代技术教学的应用,发挥其整体功能。因此,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所采取的手段,使学生为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从而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全过程,使他们从小喜欢体育,乐于体育。

四、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

终身体育论文篇(3)

关键词:大学生 终身体育 教育

Abstract: Good health is the human surviv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ational prosperity, health life lifetime sports. To analyze the function and way of college students' lifelong sports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llege students' lifetime sport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lifelong sport education

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确立和推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学生的精神素质和文化修养的高低。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针对本论文的研究需要,通过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查阅中国期刊网等途径,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25篇,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为本文的探讨提供理论依据。

2.逻辑分析法

运用科学逻辑原理对阅读的资料及观察的表象归纳分析。

二、终身体育的内涵

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出生到死亡,在整个生命中一直不断地从事体育锻炼的过程;狭义的终身体育是指人们的终身体育观念和终身体育意识。或者说终身体育,“是指一个终生都受到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康、身心愉悦、终身受益。”

三、终身体育的基本特征

1.终身性

终身体育的最大特征是它突破了传统学校体育教育的框架,把体育教育看作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事。一个人即使受了大学体育教育也只是“终身体育”的一个入门期或一个过程,也只能获得整个一生所需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一部分。何况决大多数人只受过义务教育。所以终身体育者把体育看做是连续的过程。要求“活到老,学到老”。

2.实用性

终身体育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进健康,延年益寿。人们可以通过终身体育来完善个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表明终身体育是以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为前提的,人们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和提高生活质量,会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自己的体育活动方式。需要学什么就学什么,怎样对自己有益就怎样学。总之,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四、大学生终身体育的作用

从现实作用看,能够有效地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自觉自愿,持之以恒,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习惯和自我锻炼能力,为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为终身健身打好坚实的基础。从长远作用讲:使学生步入社会后,在其一生中始终接受终身体育教育,在健身意识的支配下,坚持进行健身活动,视健身活动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使自己能健康、愉快、顺利地生活和工作,以旺盛的精力为社会、为祖国多作贡献。

五、结论

1.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重要衔接点,是实施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它对终身体育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和长远效益。

2.大学生在学校时期对体育活动的价值取向程度、体育生活化程度和体育文化宣传程度相互关联都与将来参加体育活动的期待度(终身体育)显著相关,是影响终身体育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刘伟,李传珠.终身体育简论[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02).84-86.

[2]李景健.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的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2008,(04).107-108.

[3]徐琳,郭琼.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激发[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2).101.

[4]杨中民.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中国西部科技,2008,(26).71-72.

[5]李瑛.高校体育教师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几点思考[J].今日科苑,2009,(02).271.

[6]沈昕平.大学生终身健身能力和习惯的培养[J].体育学刊,1997,(03).10-11.

[7]马雷.终身体育的基本特征及发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5).220.

[8]杨时涛,苑高兴.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终身体育影响的调查分析[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04).148-149.

[9]黄涛.高校实施终身体育的对策[J].贵州教育,2004,(11).11-12.

[10]刘冬梅,孙德友.论终身体育[J].辽宁体育科技,1999,(03).60-62.

[11]司鹏巧,吴立柱.影响大学生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因素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49-52.

[12]李浩.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探析[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2).78-79.

[13]郭志强.终身体育的社会意义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06).48-49.

终身体育论文篇(4)

(一)观念层面:重视并运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

从国际范围看,树立终身教育理念,运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规划本国教育战略,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发达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生活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要求采取新的发展策略迎接挑战,终身教育被认为是谋求社会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1994年克林顿政府提出的 《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成为美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法律依据。该方案的重要宗旨在于“为成人教育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达到改进成人的技能,拓展其潜力的最终目的”。1997年,克林顿总统在国情咨文中就《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的实施,具体提出了美国教育的“四大目标”和“十大原则”。在教育的“四大目标”中,最高的目标是“每一个美国成年人必须坚持终身学习”,这是美国教育政策在终身教育领域的深化。而在“十大原则”中的第九条,强调指出 “21世纪的教育必须扩展为终身教育,终身教育之路导向美好未来,美国人不论年龄有多大,都必须有机会学习新的技能”。这一原则已经关注到终身教育对国家和个人的价值,关注到了终身学习机会的均等问题,推动了美国终身教育保障政策的研究与完善。

近年来,英国工党政府对全民终身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1998年,发表了 《学习的时代》(The Learning Age) 绿皮书,提出了建立个人学习账户、成立产业大学、提高基本技能、进行资格改革、开展工作场所学习以及地区合作等新举措;……1999年,发表《学会成功》 (LeaningtoSucceed)白皮书,计划建立一个全国、地区和地方的计划、组织和投资体制,以及设立一个投资16岁后教育与培训的全国学习和技能委员会,…… 2000年,颁布《学习与技能法》 (Learningand SkillAch),旨在迈向学习化社会中积极推进终身学习,提高国家竞争力。”在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推动下,英国的终身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政府提出加强终身教育,向终身学习过渡的方针,强调全社会的人都要不断学习,使整个日本社会成为“终身学习”的社会。1990年 7月,日本颁布了一部专门为终身教育制定的法律《关于完善振兴终身学习政策措施的推进体制的法律》。该法颁布之后,日本掀起了改善国民的整个教育环境,普遍提高全国人民教育、文化素质的热潮。

就社会经济的需要来分析,进入80年代以来,上述三个国家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文盲或半文盲的生存已受到严重的威胁,不进行学习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人们只有不断地进行学习,不断地获取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正是认识到教育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发达国家几乎同时把目光投向终身教育,促成终身教育体制的确立。不难得出结论,终身教育制度在发达国家的确立,是与广大官民对教育功能的认识、与其满腔热情办教育分不开的。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发达国家的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终身教育,如美国总统克林顿有教育总统的美誉。另外,三国都成立了直属国家元首的教育机构,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政策,有力地推动了终身教育的确立和实施。正是他们从战略高度把教育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终身教育才获得极大发展。

(二)理论层面:终身教育的理论研究逐步深化

20世纪60年以来,国际终身教育理论研究如火如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随着成人教育实践领域的不断扩展,成人教育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对成人教育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学者和学术成果。70年代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马尔科姆・诺尔斯提出充分认识和重视成人学习者的个性与优势,并要按照其特点施以相应教学的观点,对成人教育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1970年法国成人教育家郎格朗发表了《终身教育导论》一书,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1972年5月,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学会生存》的研究报告,提出传统的学校教育体制必然为终身教育体制所代替,最终走向“学习化社会”的发展方向。由此终身教育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并逐步走向深化。

近年,世界终身教育研究最为引人注目的发展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国际范围内终身教育比较研究的广泛开展。随着终身教育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进行比较研究的需要日渐加强,促使有关终身教育的国际会议、合作研究、资料交流空前活跃。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西方成人教育领域复兴。一些西方学者运用或借鉴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控制和影响成人教育过程的社会因素,为终身教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制度层面:终身教育走向法治化与规范化

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教育法规的重要指导性原则和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立法,各国把终身教育列入经济、社会和教育的整体规划之中,赋予政府以推动终身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开放性、多样化的、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沟通的教育体系,明确了终身教育的目的、基本原则和管理体制,规定了有关部门和个人在终身学习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使终身教育有法可依。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发达国家各级政府机关都成立了相应的终身教育机构,加强对终身教育的管理,使其走向规范化。如美国议会设有终身教育顾问委员会,联邦教育局内设立终身教育司,各州和地方政府成立终身教育处共同管理终身教育。按照《终身学习振兴法》的规定,日本各都道府县设立了终身学习中心,文部省内设立了终身学习局和终身学习审议会,专门管理和审议成人教育,各地区设有终身学习课,在劳动省内设有职业教育局,形成全国性的终身教育网络。日本中央政府还鼓励和奖励都道府县成立由政府部门、教育部门、企业等各方面代表组成的“终身学习推进会”等联合协调组织。从宏观上看,这些国家的终身教育已不再仅仅是富裕公民闲暇时的文化充实活动,或国家实施政治运动的手段,而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从而促进社会和个人全面发展的战略手段之一。

(四)实践层面:终身教育凸显多元化

多元化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终身教育发展模式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从发达国家终身教育的运行模式及体系看,终身教育已经形成多元化格局。

1、多元的办学主体。朗格朗强调,教育是集体的事业,光靠专门从事教育的人无法向前推进,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与参与,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各部门以及各类人土来共同研究解决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参加教育决策。终身教育的法制化演变历程表明,美国终身教育的法律己由最初的主要为满足国家发展需要逐渐转向了强调个人发展需求,在实施别强调统整、合作、协调的理念,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终身教育工作。从其成人教育的专业团体发展来看,这些团体包括地方性、全国性、国际性的专业组织。日本各政府把教育事业当作本地区发展的基础,积极并富有创造性地对行政区域内教育事业的发展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如东京教育委员会为了树立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倡导振兴终身学习,把创建“实现市民在其一生中能自主完成学业的终身学习体系”作为都政的重要目标;为市民的一生能按照自己设计的课题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和必要场所;促进学校、家庭和地区社会的相互联系,构筑丰富的终身学习社会。此外,英国已经形成终身教育的六大格局:即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远距离教育、业余教育、网上教育和全日制大学成人教育;法国是终身教育思想的发源地,早已形成以民众团体推动、国家社会共同举办终身教育的格局。

2、承担多元的社会功能。以美国为例,社区学院是比较常见的终身教育机构。它主要承担以下任务:“第一,大学预备教育。第二,职业技术教育。第三,成人及继续教育。第四,补救性教育。第五,社区教育。除此以外,社区学院还有为社区推广文化的任务,它们是社区的文化中心,扫除所有的文盲是社区学院的基本任务之一。”

3、多元的实施载体。发达国家重视根据本国国情,选定适合自己国家的创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多元载体。

二、发达国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一)加强终身教育理念的宣传。终身教育这一概念对广大民众来说仍是陌生的,终身教育思想远未得到普及,教育改革也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把终身教育体系作为改革者的目标和原则。究其原因,归根到底是由于在观念上没有加以重视,导致在宣传力度、具体政策的制定及推行等方面的工作都没有做好。因而,要加强终身教育理念的宣传,使终身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形成广泛的学习群体,让社会各阶层国民普遍接受终身教育的观念。

(二)加强对终身教育的理论研究。我们应该清楚,在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建立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理论指导,但在实际中,我们的许多终身教育实践工作却是凭经验指导的。经验很可贵,但要把经验上升为理论,才能指导实践并加以推广。可以确定的是,终身教育体系不是建立不建立的问题,而是作为《教育法》的一项规定,作为《纲要》提出的任务,作为《行动计划》中的一项行动目标重点提出的。需要各级政府、全社会共同努力去实现。对我们来说,就是要加强对终身教育的理论研究,积极进行学习化社区的试点工作。

终身体育论文篇(5)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改变着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学习型社会已经到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伴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思潮冲击着原有的社会传统观念。本文就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提出与发展及学习型社会视野下的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关系作了简要的阐述。

当前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创建学习型社会是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应对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迫切需要。学习型社会中存在着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这一对基本关系,认清这一基本关系对学习型社会的创建意义重大。

一、终身教育的提出与发展

1965年,法国著名成人教育专家保罗•朗格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成人教育推展委员会”上提出的“终身教育”议案获得通过,“终身教育”一词被正式启用。朗格让认为,数百年来把人生分为两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劳动是毫无根据的。教育应当是每个人一生的过程,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随时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1970年朗格让出版了《终身教育引论》,进一步系统地阐述了终身教育的观点,他指出“终身教育及教育这个词所包含的所有意义,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种范围,包括从生命运动的一开始到最后结束这段时间的不断发展,也包括了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点与连续的各个阶段之间的紧密而有机的内在联系”。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富尔的报告书《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此书被认为是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它鲜明地提出“终身教育并不只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根据的原则”。此书主张以终身教育理论作为各国制订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由此,终身教育由概念阶段开始向体系化的实践阶段迈进。

二、终身学习的提出与发展

1976年11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19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成人教育发展的劝告》,其中提出“终身学习”的概念。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了“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会议强调了终身学习对教育、政府和社会的影响,认为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难以在21世纪生存,“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并且此次会议对“终身学习”做出一个经典定义:“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力去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地愉快地应用它们。”在实践中,许多国家以立法的形式保障了终身学习理念的推行。

三、学习型社会视野下的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关系

学习型社会是以全民终身学习为内在动力,终身教育体系为外在支撑,以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区为基本载体而构成的社会,旨在促进社会成员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所在,二者有机联结在学习型社会之中。

1.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具有相同的理念和目标

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在理念上突破了一次性教育与学习而终身受用的传统观点,扩展了教育活动与学习活动的时空范畴,将教育与学习贯穿于人的生命周期。知识经济的到来使人们置身于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之中,过去那种人为的将人生分割为学习期、工作期和离退休期的做法显得与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格格不入。为了不被时代的浪潮湮没,人们必须保持教育活动与学习活动的连续性。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目标具有一致性。二者均指向学习型社会的构成,使个体在学习型社会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接受教育,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从追求物质享受上升到追求生命的真谛,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侧重点不同

终身教育侧重的主要是对学习者一方的支持和帮助上,强调对学习者教育资源、教育机会、教育条件的提供上,针对传统教育条件的有限和不足,可以予以提供更加广泛的教育资源和条件,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服务。终身学习的侧重点主要是在学习者一方的学习上,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地位和学习者自身的内部变化,学习者可以利用终身教育提供的各种资源和条件,根据自身的条件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3.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根本目的的一致性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都是使人们通过不断地、自觉地学习来达到自我完善和个人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其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无论终身教育还是终身学习,都会努力迎合社会的需求,应对时代的挑战。我们现在强调的就是和谐社会的建立,如果没有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如果只是一方面的单向发展,就无从谈及和谐社会的建立。在这种挑战下,就需要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做出共同的努力。

4.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相辅相成,有机联结于学习型社会之中

一方面,终身学习是终身教育得以存在的基石。学习是一种自主性活动,只有当个体有学习的热情,才会去选择教育的种类、方式,并且使教育的功效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因此,只有当个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终身教育体系才有其存在的必要。另一方面,终身教育是终身学习的支持系统。人的一切活动都应纳入人类社会的范畴之中,人的学习活动同样离不开社会系统的影响和支持,尤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学习活动更需要完备的教育体系来支撑。因此,没有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愿望是无法实现的。总而言之,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在学习型社会中有机统一起来,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内在发展动力,终身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外在保障体系,二者应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共同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发展。

5.终身学习是终身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终身教育的概念是先于终身学习的概念而出现的,终身学习的概念是随着终身教育活动的推进而逐渐产生的,终身学习概念的出现与人们对终身教育的概念提出异议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终身学习的不断进展,有人提倡用终身学习来代替终身教育,例如在日本等国家也确实很早就出现了以终身学习代替终身教育的现象。当然这也是有客观根据的,这体现了学习从一个自上而下的被动行为向学习者自觉性的主动行为逐步过渡的过程,这也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终身学习可以说是二十一世纪的一种生存理念,是二十一世纪的通行证。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终身教育以终身学习为存在的前提和基础,终身学习需要终身教育为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保罗•朗格让著.滕星等译.终身教育导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16.

终身体育论文篇(6)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终身体育的内涵及其意义进行阐述,并从教育、教学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激发锻炼动机以及大学体育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 大学生 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意识培养

一、前言

(一)终生体育意识的内涵

终身体育,是指公民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的体育教育,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这一段时间中所进行的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这种体育成为人一生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这种思想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是为人们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二)终身体育意识的意义

体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形式会伴随人的一生,加入我们把人生中的身体锻炼活动分成若干个环节的话,那么学校体育刚好处在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所以学校体育对实施终身体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如果在这个关键阶段,有目的地施科学的体育方法,那样就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身体朝着正常的发展,这样就能为人的一生健康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其次,在学校期间又是人的一生接受系统身体教育最长、最有时间保证的阶段。

二、分析与讨论

(一)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意识的认识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了“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的目标”。但长期以来我们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轻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在我们进行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中,应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不断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这一宏伟战略。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要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要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体育意识,就必须加大体育宣传力度,来营造一个使学生喜欢体育和乐于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体育宣传工作是一种重要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自觉地参加各种课内外体育活动,实现家庭、社会参与学校体育教育。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黑板报、橱窗、广播站、多媒体、观看电视中的体育节目等方式宣传体育信息,还要充分发挥体育媒体的作用,将体育信息、知识及时传播给学生以,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与此同时学校还可定期举办体育知识讲座,组织各种竞赛活动,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来不断地扩大学校体育的社会影响力,以此不断增长学生的体育知识并开阔眼界,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三)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不断地改变以往那些单一的、陈旧的、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逐步由实现单方面灌输为相互互动交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单一为多样,变封闭式为开放式教学方法。采取体育理论与体育实践相结合,体育理论知识与趣味体育相结合,课内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等教学形式,使学生加深对体育理论的认识,增强体育的理念,从而把无形的终身体育理念落实到有形的学校体育中去,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奠基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想,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力,并在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质的基础上提高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护的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拓宽思维空间,让思考与行动结合起来,并通过对身体活动的体验,使学生的知识和经验都得到积累。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根本保证,是实施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因此,应加强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重视教师的人文素质培养。

三、小结

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教师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终身体育的意识涵盖人的一生和社会各个层面,只有抓好人生不同时期的特点、发挥社会各层面的优势才能最终实施终身体育。总之,终身体育不仅是人们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体质的需要,更是全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的学校体育,不仅对学校体育作用、目的以及对教师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将对学校体育课程、体育教材及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只有认真研究与探讨终身体育教育观下学校体育教育内容的更新,树立终身体育教育观,才能使学校体育成为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全过程中的基础阶段。由此,终身体育作为一种现代体育思想,已成为终身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吴志超.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2] 林诗娟.论终身体育[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3(3).

[3] 张明,蔡萍.谈终身体育四要素[J].体育师友.2004(3):37-38.

[4] 王健.试论现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和趋势[J].安徽体育科技.2004(1):90-91.

终身体育论文篇(7)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is a sharp contrast between high developed material life and the relative lack of fitness, which is caused by discontinuous physical exercise. PE in college, as the last stage of sport, cultivating students' life-long sport remains one of the objectives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construct theory and practical way of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mode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关键词: 高校体育;终身体育;教学模式

Key words: sport in college; lifelong sport; teaching model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6-0228-01

作者简介:卢虎(1976-),男,甘肃张掖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

0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把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并列为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大学阶段只能获得需有知识的10%左右,而其余90%的知识却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取得,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老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在全球范围内,终身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体育教育,其作用及用途也已被各方大众认知了解。终身体育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的一个目标,它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主要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高校教育是一个人由接受知识再培养到进行社会实践工作的最后一个知识培养存储的基地。高等学校体育又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之一,是我国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级人才、发展体育事业、丰富高校课余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它对于学生的体能和智能发展、在校的学习和终身生活、增强国民体质等有着重要作用。著名教育家保尔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最早的终身体育理论。70年代他又在《终身教育论》中提到“如果将学校体育的作用看成是无足轻重的事,不重视学校体育,那么,学生进入成年阶段后,体育活动就不存在了”。

1 更新观念

高等教育是关系到我国是否能够走在世界科技经济强国之列的百年大计,高校体育教育则是为人体生理、心理健康提供基本保证。体育教育的好与否成为制约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弃“体育运动训练只是在一生中一个短暂时期内进行的”错误观点,确定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教育的入门期,是终身体育的基础环节的观点;必须抛弃那种认为学校体育就是跑的快、跳的高、投的远的单纯印象,确立健康与生命是整个个性有机体组成部分和支柱的观点,将学校体育与智育、道德、艺术教育、社交和公民活动密切联系起来。

2 成立各类体育项目俱乐部

高校教育的环境相对于其他教育来说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较为充裕。有人形象的描述高校为“小社会”或进入社会前的“实践基地”。学生对于自身各项能力培养的追求比任何时期都较强。此时成立各类体育项目俱乐部,不仅填补了课余时间,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爱好的体育项目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通过俱乐部定期的组织活动为他们的终身体育打下伏笔。

3 创造体育文化氛围

常年组织较大型的体育健身知识讲座及体育文化周或月等活动,带动学校体育文化的氛围,使得体育健身成为一种时尚。讲座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寓教育乐,对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锻炼的方法及体育保健卫生等知识都应涉及。在此类一系列的体育文化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一些身体力行、因地适宜、形式多样的健身锻炼方法,而且还能使一部分想锻炼但无勇气迈出第一步的学生很坚定的加入进来。

4 课程设置

高等体育教育是在中高级体育教育基础之上对学生的身体及锻炼形式方法进行的更深层次的再教育。大学一年级应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健身、娱乐、传统等体育项目为辅助教学内容,以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质;二年级开始,实行“三自主”教学,即学生自己选内容、自己选时间、自己选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和个性培养,教学内容以健身、娱乐、体育休闲为主要教学内容,向体育锻炼终身化过渡。现行的大三、大四的课程之中体育的继续再教育较少,被广大师生忽视,这一阶段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加充裕,而学生安排日常作息时间的能力越来越强,此时我们应加强注重学生体育兴趣、能力的培养。以体育俱乐部的的形式,多增加一些当前较为流行的体育项目,例如:瑜伽、健美、体育舞蹈及攀岩等运动,主要以选修为主。并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预测社会集团未来体育运动场所、器材设施及对人才的需要等情况。参考本校的体育师资力量、结构,设置此阶段体育课程,使学生掌握一门或多门能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方法,走向社会后产生“终身体育社会效应”。

5 学校体育与社会衔接

开设社会实践基地,使受教育者成为指导者,学校体育与社会衔接,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服务。先期所成立的以各个专业教师指导下的各类体育项目俱乐部作为此社会实践的基地。学校体育从封闭隔离状态中解放出采,使学校体育真正成为终身体育的一个环节;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向公众开放;此时的生力军便成为这些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指导组织及管理者。不仅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提高自身的锻炼机会,还能增加额外的经济收入等。同时学校体育不仅要成为为学生服务的基地,还要成为辐射区域终身体育的开展提供咨询指导的基地。“授人以鱼,只供一顿之炊;教人捕鱼,则终身受益”。终身教育是智力资本的孵化器,终身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的生产力,构建终身体育型高校体育成为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需求、一个基础,一项任务。

6 结论

构建终身体育型高校体育模式,作为终身体育教育基地的教育者首先要更新观念,使学校体育与智育、道德、艺术教育、社交和公民活动密切联系起采。高校的环境相对于其他教育阶段来说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较为充裕,常年组织较大型的体育健身知识讲座及体育文化周或月等活动,带动学校体育文化的氛围,使得体育锻炼健身成为一种时尚。课程设置应加强注重学生体育兴趣、能力的培养。增加一些当前较为流行的体育项目,开设社会实践基地,使受教育者成为指导者,学校体育与社会衔接,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李亚龙等.试论终身体育与终身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51-52.

[2]蒋桂凤.体育与可持续发展[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6:68.

[3]杨智伟.中职学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研究[J].2010,23(2):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