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终身教育论文

终身教育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02 14:54:29

终身教育论文

终身教育论文篇(1)

终身教育,顾名思义指的是在整个人生阶段都随时准备接受教育的洗礼,其中即可包括正式教育,也可包括非正式教育,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职教育都可作为重要的教育形式。随着教育改革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终身教育已不仅仅作为一种教育观念而存在,更是一种教育手段的体现。作为一种新兴的培养人才的教育手段,终身教育能够为社会各类人才的培养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从整体上提高社会各阶层的知识文化水平,并间接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如果只满足于学校阶段的教育,在日新月异的知识体系更新面前,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职场需求。只有树立起终身教育的意识,积极参与成人教育培训,才能使个人能力与素质得以提高。

2我国成人教育:终身教育视角下的审视

2.1从成人教育的功能来分析

在科学技术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体系的更新速度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时代,与此同时,教育的意义和显著作用就愈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职场中的个体,为了能够在未来的岗位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优势,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就必须参加在职培训,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保持与时俱进。作为一个民族或国家,要想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权,就必须对全社会发起加强成人教育的呼吁,激起全民终身教育的意识,从而使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上升至新的层次。为了适应发展科技的需要,就必须加大力度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科技创新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这样才能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但在实际社会生活中,许多办学机构仍在成人教育的看法上存在误区,在教学投入方面严重偏向于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将本科教育定位成学校的立足之本,研究生教育则能够突出本校的实力,而成人教育却只能做补充财政之用。因此,成人教育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常常缺乏校方的大力支持,对教学课程的设置、进度及考核评估等方面不闻不问,对其长期稳定发展缺乏全局的眼光,因此导致师资水平不高,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这样一来,本应作为促进在职人员提升专业能力的支持性力量变成了办学机构的敛财工具,使成人教育有名无实。从这一角度看,大学应该充分考虑到当前社会的需要,加大成人教育的比例,积极开展职业培训。由于成人教育具有特殊的效果和地位,因此应在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中发挥其中流砥柱的作用。同时要注意,成人教育的开展必须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在利益和公益之间寻求最合适的平衡点。

2.2从教育资源的分配来看

终身教育体系的成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资源的分配方式,只有充足的教育资源才能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因此,教育资源的紧张是阻碍终身教育制度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在整体教育资源分配上仍存在较大不足,尽管在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等方面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终身教育的建设上始终未出现重大转变。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核心环节,在教育资源的分享上极度匮乏,因此不能有效解决广大社会人士要求参与在职教育的问题,我国的成人教育体系建设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3改革成人教育: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3.1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找准自身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行动的变革都是在思想的引导下完成的,有了明确的思想,才会展开积极的行动。对于成人教育来说,终身教育理念能够起到良好的补充和拓展作用。许多世界顶尖名牌大学都很注重成人教育的建设部分,如剑桥、哈佛等,它们在成人教育的方法手段方面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为了使我国的成人教育水平取得进步,应充分学习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同时也要结合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立足于本国需要,从而在借鉴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在办学理念方面,成人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功,必须将终身教育作为自身发展建设的核心理念,自觉将自身建设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环节来发展,在终身教育的整体建设中发挥重要职能。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不仅要将广阔的受教育机会长期向广大受众开放,还要注重对教师和学生终身教育观念的培养,将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学习思想渗透到整个学校的工作环节当中,帮助学校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取得更大成就。因此,成人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必须以准确定位为根本前提,充分认识到自身建设是为满足社会教育需要而存在的,教育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提高学员的专业能力水平、应用技巧、实际应变能力,将他们的潜在能力进行充分挖掘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向前推进,成人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也将显示出更大的重要性。

3.2加快成人教育改革的步伐,推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进程

终身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使每个人都能够学会学习,从而使每个人在学校或校外随时都有学习的机会。对于终身教育体系来说,对成人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的扭转、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习惯的养成等,这样才能逐渐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在大学教育阶段,应提前提供成人教育的可能,从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当中举荐业务突出的合适人选参加免费入学,保证其在参加结业后仍有继续深造的机会。成人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及网络通讯,打造远程教育系统,改善办学条件,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法。同时,应对入学渠道适当放宽,使其更加多元化和弹性化,以开放的姿态面向整个社会。

3.3建立健全终身教育法规,正确引导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

终身教育体系的筹建,是整个社会系统建设工程的一部分。因此,为了配合这一制度的发展,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来提供保障,制定配套的教育措施,形成对教育主管部门的有效监督并完成定期的有效评估,巩固成人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发挥其巨大的实效。与此同时,还应在社会舆论方面加强正确的引导,尽力扭转学历至上的僵化观念,形成基于职业资格证书和能力的新的认同体系。由于目前大部分民众仍无法从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角度来认识成人教育,因此有关教育部门还应在正确教育观念上做出积极的引导,开阔社会民众的眼界,使人们突破大学教育就完全代表高等教育的狭隘认知,进而认同成人教育的作用。3.4重视来自社会的需求,提高成人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了使成人教育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终身教育的要求,就必须在教育目标、教育对象及教育方式等方面进行大力改革。成人教育办学机构应对有终身学习志愿的人员保持时刻关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方法及习惯。随着信息化发展时代的来临,技术手段的革新日新月异,给人们的生活模式和社会生产带来了深刻变革,使其越来越呈现出竞争性、综合性以及全球性的特征。为了在这一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优势,就必须在人才培训和教育事业上做出努力。成人教育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应对社会产业结构的更新、岗位设置的变化进行及时了解,保持动态化的信息流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也应得到加强,同时鼓励更多的社会人士加入到成人教育的队伍中来,参与的同时也能够起到监督的作用。

4结论

终身教育论文篇(2)

严格意义上来说,终身教育具有现代化意义的思想初见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其主要的思想就是把成人教育变成国民永久的需求,这样的教育应该具有普遍性与终身性。终身教育主要是以生活、教育、终身作为三个基础的术语,也就是说对于一个人来说,从生到死的一生所接受的教育,其最终的目的就是改善与维持人类在社会生活当中的质量,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急剧变化与科技的不断个性要求。其主要的内容包括:第一,对于一个自然人来说,教育是具有持续性与发展性的;第二,教育应该知行合一,并能够根据不同阶段的人所具有的特点实施针对性教育,从而适应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第三,教育是公平平等的;第四,终身教育作为统合式的教育,应该让教育资源运作实现一体化;第五,终身教育作为一种立体式与多元化的教育,主要包含有社会、学校及家庭中各种传统、远程、正规及非正规的教育。由此可知,终身教育主要的目标就是提高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让人们向更加美好的生活迈进,并在终身教育整个过程当中,不断地吸取对自身有利的元素,让学生更加的充实与和谐。

2对图书馆的功能再认识,奠定终身教育的思想基础

近现代对于图书馆的功能主要有两个阶段的认识。第一个阶段是中国引入欧美日等现代化图书馆思想时,最为典型的就是刘国钧先生为近现代图书馆的性质概括的“自动化、平民化及社会化”思想。图书馆作为一个全面面向全体人民的教育类机构,其必须向全体人民公开、共享及免费开放,因此其具有无时间限制、无性别限制、无年龄限制、无金钱限制、无程度限制以及无手续限制等特征,并在理论上深刻的理解近现代的图书馆功能。第二个阶段,是新图书馆的运动从宣教鼓动的时期进入到发展的高潮时期,并在对比的基础上,开始实施学术的立新与批判。新图书馆的运动宗旨和目的就是要建立起“美式图书馆”,构建出一个完全不同于藏书楼的图书馆群,让人民能够自由地、不受限制的使用图书馆。图书馆界在批判藏书楼思想的过程当中,使图书馆中的思想内涵被进一步深化,实现对旧学制的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平民式新图书馆思想,给图书馆实行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图书馆和学校教育对比,确立终身教育的理想场所观念

学校的教育是有限制的,图书馆的教育是无限制的;学校的教育是被动式教育,图书馆的教育是主动式教育;学校给予我们学识基础,图书馆是给予没有能力进入高等学校的人们拥有继续学习的机会;学校的教育是初步的,图书馆的教育是无止境的;学校所开展的主要是系统性基础教育,不管是学习的时间还是学识的程度都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图书馆则把这些限制打破,让人们能够根据自身需求任意的学习。并对于无法进入高校深造的人们来说,图书馆给他们提供继续学习与研究的理想场所。由此可知,图书馆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让社会上没有不读书的人,让图书馆内没有不被人读的图书。

4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化终身教育的思想

图书馆不但作为社会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人们学习的公共场所,因此,其具有社会学校的性质,不管是在校生还是不在校生,都能够自由地使用图书馆。虽然学校的教育与一个国家文化的兴衰有重要的关系,但是一半只是局限于在校的学习期间,当学生走出学校并步入社会之后,要怎样才能够找到继续教育的场所或者机会,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在学校之外的教育机构很多,但是其性质与效果能够达到人们的需求只有图书馆。新图书馆的运动中,从一开始就明确了终身教育的理念与理想场所功能,并从社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出发,从理念、制度、管理、服务等方面改革图书馆,承担历史所赋予的崇高使命。只有把所有人民都吸引到图书馆当中,才能让图书馆真正意义上成为社会教育的机构与终身学习场所,并且不管是哪一种教育,都要让人们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机会。

5结束语

终身教育论文篇(3)

【论文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小学语文而言,它不仅是工具性课程,而且对儿童的品格底蕴、社会责任感、健康的审美意识、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必须深思远虑,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做好奠基。

1.给学生多方面的营养。儿童从进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低段,所接受的教育基本是童话式的,一切都是和谐的和美好的,这对于儿童形成良好的品格底蕴是有较大作用的。但也不能让儿童总生活在童话里,以为现实生活如同童话世界里一样。比如乌龟和兔子赛跑究竟谁会赢?中国的孩子和美国的孩子答案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孩子受童话的影响认为肯定是乌龟赢,因为兔子一定会骄傲,在半路上睡大觉。而美国的孩子则理性一些,认为乌龟不可能跑赢兔子,因为既然是比赛,兔子怎么可能去睡觉呢?他们的答案就带有对现实世界理性思考的光芒。儿童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与成人有较大不同,我们不可能让儿童以成人的方式去认识客观世界,但起码应该让儿童明白,童话与现实的认知方式是不同的,不能用童话世界的经验来指导现实生活。

同伴间过多的、缺乏独立思考的互助和合作,以及教师对弱势群体的过多帮助,容易让儿童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儿童的自立意识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这个问题上,中美教育也是不同的。曾经看过一位留美学者写的随笔,她在文中叙述了一件亲身经历的事:一次她送孩子去幼儿园,看见一个大个儿男孩从一个小个儿男孩手中抢走了玩具,还把这个小个儿男孩推倒在地,于是小个儿去找老师,老师却并没有直接去帮他,而是对他说,你要用自己的力量把属于自己的东西夺回来,老师相信你的能力。于是小个儿勇敢地扑上去,硬是从大个儿手中把玩具夺了回来。我们姑且不论老师的处理是否符合教育规律,但至少对培养孩子的自信自立精神是有好处的。

另外,教师一味的鼓励和过多廉价的表扬,有可能让儿童把学习看得过于简单,使自以为是、浅尝辄止的情绪滋生,使儿童抗挫能力下降。在全面推行新课程的今天,我们教师都懂得了要多给儿童鼓励,于是,“你真棒”、“你真行”、“你真聪明”成了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教学用语。多给儿童鼓励是不错的,但表扬不能滥用,也不能拔高了用。如果儿童是跳起来摘到桃子,即使是小桃子,也应该给予鼓励,但小桃子就是小桃子,不能说他摘了好大一个桃子;如果儿童有能力跳起来摘一个大桃子,他却不愿意付出努力,只摘了一个小桃子,这时应不应该表扬就值得斟酌了。我们应该明白,有时批评也是一盏明灯,可以使迷途的羔羊重回阳光大道,而批评以后的鼓励就像雨后的阳光,能把孩子们的心灵照亮。

猪圈岂生千里马,花盆难育万年松。儿童的成长需要多方面的营养,感性的与理性的、理想的与现实的、文学的与科学的、表扬的与批评的,都要让他们去经历、去体验。不出点洋相是学不会溜冰的,一个人的成长,不经历点波折是不够的,所谓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成功失败都有收获。

2.给学生的心灵播下美好情感的种子。儿童的心灵是一张洁白无瑕的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同时也极易受到玷污;又是一块未经开辟的神奇土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你播下的是温馨,就会收获热情,如果你播下的是冷漠,可能就会收获残忍。而语文课程对儿童心灵的影响是巨大的,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语文教材是经过层层严格审定的,它非常重视儿童的文化熏陶和人文渗透,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多方面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时候不能违背文本的价值取向,思维训练不能脱离健康情感的轨道。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追求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体验的个性化,从而违背文本的价值取向、脱离了健康情感的轨道的现象却时有发生。比如一位教师上《狐狸和乌鸦》一课时,用启发的语气问学生:“……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狐狸吃到乌鸦嘴里的肉。”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纷纷发言。

生甲:“狐狸借一把锯子来,把乌鸦落脚的树锯断,让乌鸦掉下来……”(缺乏环保意识。并且,学生忽视了树还没锯断,乌鸦就会飞走了这一显而易见的事实)教师评:“很有意思!但乌鸦会飞走,结果狐狸还是不能得到肉。”

生乙:“狐狸借一把枪来,一枪把乌鸦射下来。”教师评:“很有创意!竟然想到用先进的武器。这样,狐狸不光可以吃到乌鸦嘴里的肉,还有乌鸦的肉吃了。”(教师显然没有考虑动物保护协会的意见,在为“残忍”推波助澜。)

终身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教育制度;成人终身教育;全面发展

成人终身教育理念是发端于20世纪初,并在80年代后开始在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付诸实践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潮,它是指教育系统为个人提供一生参与有组织的学习机会,使其进行不断学习,提高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教育理念的引入和确立,对我国教育思想和制度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应采取各种有利的措施实现成人终身教育。

一、成人终身教育理念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成人终身教育作为一种理念和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从国外来看,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闲暇教育思想就具有现代成人终身教育思想的萌芽。文艺复兴时期成人教育活动和理论的大规模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成人终身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初步确立。英国1919年颁布的(成人教育报告建议书),提出了“成人教育是永远的民众需要,又是公民不可分割的部分,所以具有普遍性和终生性”的观点,这是对成人终身教育最早的概念性表述。此后,成人终身教育开始逐步成为世界教育界一个显赫的概念和理念。1929年英国成人教育家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明确提出应当把各种教育统一起来,将教育看成是真正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活动。耶克斯利在本书中实际上已初步确立了终身教育的本质含义,同时也提出了成人终身教育理论架构的初步设想。之后,成人终身教育思想进一步发展,1944年的英国教育法实质上已对终身教育思想有所体现。成人终身教育思想的萌芽随后在法国、瑞典等国家得到进一步传播。1965年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发表了(论终身教育)报告书,直接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并且对终身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标志着终身教育概念的正式提出和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此后,成人终身教育思想开始在世界各国的教育领域流行并发展成为一和世界性的教育思潮。

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成人终身教育理论和实践趋于完善。1967年联合国文化合作委员会提出把成人终身教育作为其在教育方面全部工作的指导性观念,并就成人终身教育问题出版了一系列重要理论著作,对推动成人终身教育的理论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196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确定1970年为国际教育年并把成人终身教育作为国际教育年的重要目标提了出来,标志着成人终身教育的研究已从纯粹理论层面的研究向实践和政策面面转化,这对于推动成人终身教育实践产生了一定影响。20世纪70年代初期,成人终身教育理论迅猛发展,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的有关成人终身教育的著作和论文。这些著作和论文的发表,大大推动了成人终身教育理论体系的建设,为成人终身教育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成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成人终身教育实践发展的重要基础。1976年,美国通过了《终身学习法》,1990年日本颁布了《终身学习振兴法》,从法律上规范和促进了成人终身教育实践的发展。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明确指出“终身教育的概念是进入21世纪的关键所在”,“今后,整个一生都是学习的时间,而每一类知识都能影响和丰富其他知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发表,标志着成人终身教育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也标志着成人终身教育思潮和理念开始向主流的教育指导思想发展和变化,使成人终身教育成为各种国际新教育思潮、理念等产生的重要前提和背景。

就我国而言,成人终身教育思想古已有之。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过终身教育思想。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就是指教育对象不分类别,自然也包括不同年龄的人。孔子所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就明显反映了他的“终身教育”思想。北齐的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勉学篇》中说:“幼而学者,如日月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就是勉励人们要“终身学习”。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建立后,在教育政策文件中第一次正式使用终身教育的概念,是在1993年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之中。该《纲要》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强调发展成人教育。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了在教育法律中终身教育的地位,“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1999年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强调,“终身教育将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并提出了“2010年我国要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的改革目标。2001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确定了在今后5年及更长一段时间内“逐步形成大众化、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再次强调,要“深化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教育和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这表明,党和国家已经把构建成人终身教育体系作为新世纪国家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成人终身教育制度的确立及其深远影响探析

1.成人终身教育制度确立的必要性

成人终身教育体系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世界各国之所以重视成人终身教育思想,就是因为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人们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过程不断变革,从而导致劳动的交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同时,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得许多传统职业消失,新的职业不断涌现,一个人不可能终生从事一种工作,如果不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学习,就很难适应现代生产发展的需要。另外,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使人类更深刻地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人类自身的发展与责任。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因而人类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行终身教育,就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终身教育不只限定于学校教育,而是包括了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切教育形式。教育的内容已经不限于传授和储存知识,而是要努力寻求获取知识的办法。终身教育的教学过程正在发生变化,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受到更多的重视,学习过程正趋向于现代教学过程,教师的作用也由权威性地传授现存知识,转变为侧重于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设计学习环境,推动和鼓励学生学习、评价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成人终身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体现这种思想的教育体系就是终身教育体系,它贯穿于人的一生。普通中小学教育是为终身教育学习打基础的教育,而普通高等教育则是一种专业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专门人才要适应科技不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不断学习,因此,普通高等学校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要以终身教育思想来设计课程和学习。

要使整个教育系统都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必须改革现行教育制度,促进各级各类学校的衔接和转换。成人终身教育思想是要使每一个人都能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因此,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给毕业生以继续学习的出路和机会,教育结构的多样化是必然的。只有实行教育结构的多样化,才能满足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多样化的要求,才能适应不同学生不同的要求。要使各级各类学校能够相互贯通、相互转换,我们的教育体系就必须适应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不断变化的要求。当前,要积极研究促进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和贯通的措施。

2.成人终身教育制度确立的深远影响

成人终身教育制度的确立,对于推动整个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上所述,1995年3月1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关于国家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规定,确立了终身教育在我国的法律地位。在当代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发展和形成的现代终身教育思想,有了全新的、丰富的内涵。

成人终身教育不再是自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而是一个被各国政府当作一个政策目标加以肯定和实施的教育方针,是强制性和高度自主性相统一的教育制度。因为“就整个社会而言,强迫人们去接受继续教育是保证他们能够获得本专业领域最新知识成果的途径之一;就专业工业者个人而言,支持赞同这种强制性继续教育也就向社会表明了他们对自己竞争力的关注。”

成人终身教育思想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强调教育是连续不断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终身教育思想期望一个人在一生成长的各个阶段,都能安全坤、充分地发挥和表现自己的潜能。它形成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独立概念,并且用现代化大生产的视野来审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这是现代成人终身教育思想的显著特点。

成人终身教育尤其是从业人员的教育,直接与劳动力市场及其变化相联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结构也正在发生变化。成人终身教育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开发人力资源,不断使人力资源增值,加强对各级各类劳动者的智力能力的培养和培训,以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无庸置疑的是,无论是在工业还是在农业方面,现代技术的压力都使那些懂技术、有知识的人占据了优势。因此,无论是雇主还是雇员,都希望通过教育不断更新和充实自身的智能结构和技能素质,以便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上保持优势。

成人终身教育是一个丰富得多和涉及面广泛得多的概念。“它是教育方法的一个全新的观点和解释,甚至从更高的层次上来说,它是人类命运的全新观点和解释,它用为征服自我而进行的不懈斗争的教育概念,替代了那种使自己产生虚假安全感的教育概念。”“正是教育的这一概念,将会使人们能够在现代教育思想的实质精神方面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正如1974年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研究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所指出的:“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而这种需要正随着使个人分裂的日益严重的紧张状态而逐渐增加。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成人终身教育是生存的概念,是对教育的本质在认识上的回归,是极为科学的论断。成人终身教育思想的传播,深化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尤其是空前地深化了对成人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在当代,“终身教育已不再仅仅是一个新的教育范畴,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教育观念,也是教育制度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还将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使用和维护的权益。”

三、实现成人终身教育的措施选择

1.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建立社区学习网络

社区教育是实现成人终身教育的切入点。构建一个终身教育、全民学习的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区教育有其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我们应该特别关注开发社会和社区的各种教育资源,发展起以社区学院或社区文化中心为核心,依托图书馆、博物馆、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学校、电影院等的社区教育资源体系,并最大限度吸纳社区外资源,使各种教育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建立起社区学习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教育形式可以有课堂文化补习、专业讲座、展览、讲演、讨论等,也可以有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还可以是音乐、艺术、戏剧欣赏等。不论何种形式,都要从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适合社区居民的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需要,使人们可以参与、可以学习、也可以创造。在保障学习资源质量的前提下,努力突出区域和地方特色,使终身教育成为民主的多样的学习过程。

2.远程教育是成人终身教育的另一重要途径 .

电信业的迅速发展和网络普及为中国的网络教育提供了坚定的基础。许多城市都建立了自己的数码港,许多地区也有了更快的互连网介入模式,宽带网络的介入,将会使越来越多的人采取网络这种方式来接受教育。所以,同志指出“要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据,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系统,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国政府要加大通讯和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的投入、建设开放式教育学习中心。为社会成员提供良好的虚拟学习环境,提供更丰富的网络学习内容和服务,使网络教育成为成人终身教育的最佳途径。

3.发挥高等教育在成人终身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大学要为成人接受终身教育提供便利的服务。大学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和技术教育学院,大力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为全社会的终身教育者提供学习的场所、途径和知识来源;全方位开展社会培训,利用自身的优势,为终身教育者及时提供新知识、新技能、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终身教育体系是落实终身教育思想的手段和保障终身学习的制度结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没有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将是纸上谈兵,终身学习更无制度保障;没有人人参与终身教育的先决条件和社会基础,终身教育体系将是空中楼阁,终身教育的思想更是海市蜃楼。

终身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终身体育;学校体育;理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003-01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最大的幸福。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终身体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高校体育理论教育中,如何通过理论学习来强化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联系高校体育学院的体育理论教育实际,就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进行如下探讨。

1.概述

从传统的观念来看,大多片面地认为体育课就是要注重室外的体育长期以来,而往往忽略了体育理论教育的重要意义。其实体育的根本目的是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的健康素质。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如果只是盲目地训练,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还有可能适得其反,导致身体受到运动损伤。因此,要强化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就必须高度重视体育理论课程教育,尤其是高校的体育院校,更要在这方面当好模范带头的表率作用。在高校体育学院的体育课程中,必须重视健身理论与方法、体育知识理论等方面的教学,而不能完全用室外体育课而挤占体育理论课[1]。

2.充分发挥体育理论课的重要作用

2.1利用体育理论课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体育理论课的主阵地是室内课堂,因为室内课堂的干扰因素少,比室外课堂使学生更容易集中精力。通过室内体育理论课,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掌握一些体育知识与理论,如从理论的角度明白体育运动在增强人的体质方面的积极影响,可以了解和掌握一些比较科学有效的健体方法,帮助学生更加合理地制定体育锻炼计划,让学生用丰富的体育卫生知识指导和规范自己的日常体育卫生习惯,从而增强体育理论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全面性[2]。

2.2利用体育理论教育强化学生终身体育效应。一是能够增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进行体育理论教育,能够让学生通过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学习,进一步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健体的方法与技巧,从而增强学生进行强身健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样就能够在学生的心里不断强化终身体育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健康生活与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往往只是注重体育达标,而对体育理论知识、健身方法、技能技巧等则重视不够,导致一些体能较差学生无法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也就影响了他们对体育学习的信心和决心。通过体育理论课,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目的,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在丰富体育支持下,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实际体育学习中,更加注重用正确的体育理论知识来指导体育运动实践,切实增强学生的体育运动素质,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理念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

2.3利用体育理论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体育理论教育,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阅历,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综合素养。如让学生通过学习体育历史知识,可以让学生从体育运动发展历程中,了解到体育运动在整个社会发展和人体发展发展方面存在的重要意义。从学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体育文化中,可以知道体育文化对个人、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的影响,并以此促进学生的思想认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的全面发展。因此可以看出,体育文化素养越高,其参与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就越强,终身体育的理念也就更容易形成和固化。在人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后,就会将体育作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且能比较科学合理地参与体育锻炼,比那种被迫式的体育锻炼的效果要好得多,为学生走上社会后一生的健康与发展,奠定不可或缺的健康之基石。

2.4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一是提升理论素养。作为高校体育学院的体育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体育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还要加强自然、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高校体育教育的需要。二是提升不教学能力。要认真研究教材、学生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学会从多种途径开展体育理论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学习体育理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掌握多种教育技术和手段,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的兴趣,让学生在体育理论学习中形成终身体育理念。三是注重教学实效。要对学生的体育理论教育进行严格的学习、复习、检查和考查制度,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的体育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学会对自己的体育锻炼进行科学的安排、部署和调整,以确保体育运动锻炼的科学性和实效性[3]。

3.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理论教育是促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课程,是学生增加体育知识,丰富体育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切实将体育理论教育作为首要工作来抓紧抓实抓好,充分发挥体育理论教育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董秀华.论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理论教育[J].科技信息,2009,05:601+578.

终身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大学生 终身体育 教育

Abstract: Good health is the human surviv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ational prosperity, health life lifetime sports. To analyze the function and way of college students' lifelong sports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llege students' lifetime sport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lifelong sport education

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确立和推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学生的精神素质和文化修养的高低。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针对本论文的研究需要,通过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查阅中国期刊网等途径,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25篇,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为本文的探讨提供理论依据。

2.逻辑分析法

运用科学逻辑原理对阅读的资料及观察的表象归纳分析。

二、终身体育的内涵

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出生到死亡,在整个生命中一直不断地从事体育锻炼的过程;狭义的终身体育是指人们的终身体育观念和终身体育意识。或者说终身体育,“是指一个终生都受到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康、身心愉悦、终身受益。”

三、终身体育的基本特征

1.终身性

终身体育的最大特征是它突破了传统学校体育教育的框架,把体育教育看作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事。一个人即使受了大学体育教育也只是“终身体育”的一个入门期或一个过程,也只能获得整个一生所需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一部分。何况决大多数人只受过义务教育。所以终身体育者把体育看做是连续的过程。要求“活到老,学到老”。

2.实用性

终身体育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进健康,延年益寿。人们可以通过终身体育来完善个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表明终身体育是以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为前提的,人们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和提高生活质量,会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自己的体育活动方式。需要学什么就学什么,怎样对自己有益就怎样学。总之,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四、大学生终身体育的作用

从现实作用看,能够有效地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自觉自愿,持之以恒,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习惯和自我锻炼能力,为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为终身健身打好坚实的基础。从长远作用讲:使学生步入社会后,在其一生中始终接受终身体育教育,在健身意识的支配下,坚持进行健身活动,视健身活动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使自己能健康、愉快、顺利地生活和工作,以旺盛的精力为社会、为祖国多作贡献。

五、结论

1.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重要衔接点,是实施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它对终身体育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和长远效益。

2.大学生在学校时期对体育活动的价值取向程度、体育生活化程度和体育文化宣传程度相互关联都与将来参加体育活动的期待度(终身体育)显著相关,是影响终身体育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刘伟,李传珠.终身体育简论[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02).84-86.

[2]李景健.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的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2008,(04).107-108.

[3]徐琳,郭琼.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激发[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2).101.

[4]杨中民.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中国西部科技,2008,(26).71-72.

[5]李瑛.高校体育教师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几点思考[J].今日科苑,2009,(02).271.

[6]沈昕平.大学生终身健身能力和习惯的培养[J].体育学刊,1997,(03).10-11.

[7]马雷.终身体育的基本特征及发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5).220.

[8]杨时涛,苑高兴.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终身体育影响的调查分析[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04).148-149.

[9]黄涛.高校实施终身体育的对策[J].贵州教育,2004,(11).11-12.

[10]刘冬梅,孙德友.论终身体育[J].辽宁体育科技,1999,(03).60-62.

[11]司鹏巧,吴立柱.影响大学生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因素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49-52.

[12]李浩.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探析[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2).78-79.

[13]郭志强.终身体育的社会意义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06).48-49.

终身教育论文篇(7)

论文摘要:学校除了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具体阐释了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引人终身教育理论以后,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深人人心。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我国提出了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的工作目标。因此,加强终身学习思想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经验总结,着手构建我国终身学习体系,加快我国学习化社会的历史进程,不仅关系到我国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方向,而且与我国经济建设所依靠的人力资源质量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终身学习理念的涵义

各国教育专家关于终身学习理念的论著浩瀚,观点各异。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负责人郎格朗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1972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的观点作了精辟论述,强调人必须“在一生的一切时间和空间中学习”。1994年在意大利举行了“首届世纪终身学习会议”,提出了“终身学习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存概念”。终身学习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终身学习成为时尚。现代教育思想达到共识:终身学习“是贯穿人的一生的学习,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敢于打破狭隘界限面向真实复杂学习任务的学习,是与他人分享、协作、共建的学习,是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学习,是依托信息技术将真实情景与虚拟情景融会贯通的学习,是以信息技术为强大学习工具的潜力无穷的学习”。

二、终身学习理念与传统学习理念的对比

在社会经济的剧烈变迁、资讯科技加速进步的情况下,传统的学校教育面临着改革的挑战。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儿童、青少年完成社会化的准备,使其在接受知识及文化的熏陶之后,能够适应社会的变迁,成为社会成员中的一分子。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知识不断翻新,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进人社会之后可能已经面临淘汰的命运。同时,随着个人生涯发展历程角色的复杂化,个人在离开学校后才是学习真正的开始。终身学习的观念,强烈挑战了以学习为主体的学习观念,使学校教育面临必须改革的境地。终身学习的观念,打破了以往将学习活动局限在学校教育的阶段,使学习活动能够贯穿人生全程的各个阶段,帮助个人适应快速变迁的社会。终身学习的方法,注重“学习技巧”的培养,而不像传统学习观,注重既有知识的熟练。终身学习的内容,是以人类生活及社会角色需要为范围,而不像传统学习观,以书本上的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终身学习的对象,是以社会上的全民为对象,强调人人均应拥有学习机会,而不像传统学习观,将学习机会局限在学校,主要以青少年、儿童为对象。终身学习的目标,是以培养终身学习者为目标,注重终身学习的态度及习惯的养成,而不像传统学习观,以文凭或学历的获得,以及一技之长的习得为主要的学习目标。

三、现代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应该首先解决两个问题:

1.教育者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

作为教育工作者,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具体地讲,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树立新的人才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的价值问题首先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传统教育培养的是被动听话的学生,是能够把已有知识记住的学生。现代教育要求教育培养能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自主、不断地学习,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有独特的个性、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学生,是能改变和完善外部环境同时又能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的学生。

(2)树立新的知识观。尽管教育理论的研究对知识的内涵与外延作出了精辟的论述,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仍然将传授“过去的、陈述性的知识”作为教学的重要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应该树立一种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3)树立新的学生观及学生发展观。新的学生观关注学生发展的潜力和多样性的统一,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把他们作为起点而不是重点来看待,要对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承认和尊重。在教学中,学生的发展,绝不仅仅是学生知识的增加,而是使学生各种发展潜能开发、人格发展、良好的意识与习惯养成。

(4)树立新的学习观。建构主义主张,学习不是教师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程,别人无法代替。

2.学校教育教学制度改革

在终身学习观念下,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终身学习者。学校干部、教师们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压力,改革教学管理、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志趣。另外,学校还要放眼社会,为社会服务。

(1)课程结构及内容的调整。在终身学习观念之下,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还必须在课程结构及内容方面有所调整。首先,学校课程应该将重点置于知识“创造”与“探索”的历程,而非着重既有知识的“传递”。其次,学校课程应朝向学习技巧训练的方向调整。最后,学校教育在课程方面的第三项变革,是要打破学术与休闲的界限、博雅与职业教育的界限及年龄的界限。学习可在休闲中获得知识,休闲时间也可用来学习,学习与休闲不必截然分开。

(2)学习资料与学习方法的扩充。为了达到培养终身学习者的目的,学校教育不仅应在学习机会方面作结构性的调整,以及在课程结构和内容方面作多方向的统整,还应在教材与学习方法方面作多元化的扩充,引用各种多元化的学习辅导教材。学校教育应该将更多社区教育资源引进作为学习材料。因为生活中的教材,往往被认为是学校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只要是有助于学生个人成长与终身学习的资源,均可当作学习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