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信息技术教学法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法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03 23:44:57

信息技术教学法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法论文篇(1)

(一)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不高

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一切学科学习的最基本动力,也是保证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但是,从目前大多数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并不是很高,教师宣布课程的内容与网络游戏相关,或者可以上网操作,学生就很积极,教师宣布要了解计算机基础内容,学生就表示“无聊”。可见,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来源狭窄,并不是真正喜欢学习信息技术。

(二)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存在认知偏差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其中大部分都与计算机的基本应用有关系。目前,计算机已经成为必要的家庭设备之一,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并不陌生,因此,很多学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无疑于“上网”和“玩游戏”,这使得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实际教育作用减弱了,这说明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存在认知偏差,他们不能理解学习信息技术对未来个人发展的必要性,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实践

(一)创设情境引出教学主题

负责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通常情况下是在课堂开始之初就明确指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所要学习的知识上,但是,正是因为太早呈现目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难以保持的太久,有些学生不喜欢某些知识内容,一听到教师要讲“计算机基础知识”就热情大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应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关于计算机如何运作的情境,而这个情境恰好是与枯燥的系统处理原理看似不相关的。学生会因为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而提起学习兴趣,由想象和表象引发的知识内容,远比书本本身更容易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进行“计算机系统”讲解时,我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一个人要在堆满谷子的仓库里继续打谷子。学生们纷纷表示“不可能”,我请学生想象一下,如何能够实现打谷子的工作。在这种生动的情境中,学生很快接受了计算机系统工作的各种设定,兴致勃勃地讨论起计算机也如何处理大量的数据的问题。计算机把大量的暂时不用以及有待处理的数据放在硬盘里,仅仅把需要立即处理的数据放在内存之中,对其处理完毕之后立马把其送回硬盘,然后调出下一部分数据继续处理,其中计算机的大仓库就是硬盘,而计算机干活的场院就是内存。这些原本枯燥的内容,也很快被学生们接受并吸收了。

(二)给出情境性任务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缺乏兴趣的另一个原因是,大多数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操作教学时,基本上都是在指导学生按照教材的步骤进行实际操作,初中学生本来就熟悉计算机应用,而且不喜欢受教材的拘束,一旦教师要求按照教材操作,很多学生都会产生厌烦心理,反而对网络浏览和游戏更感兴趣。为了扭转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认知偏颇,我采用给定任务情境的方法进行情境教学,在进行八年级下册的“制作网站”部分内容教学时,我给定了学生这样一个情境,即举办一次全年级的“网站制作大赛”,将每个班的学生分成5个人一组的网站制作小组,先进行班级内部比赛,然后进行全年级比赛,胜出者不仅能够登上校园报,还能获得信息技术相关的书籍。这样一个任务无疑是给学生的学习设定了一个长远的“比赛”情境,从给定比赛信息之后,学生每次的信息技术课都表现得十分认真,他们不仅积极为网站制作比赛做准备,甚至还主动向教师寻求指导和帮助,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实提高了许多。

(三)进行特殊情境下的学习突出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性

初中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存在认知偏差,是因为其中很多内容与学生日常应用计算机的过程都似乎“不相关”,因此,学生并不重视一些与计算机运行基础相关的东西,对多媒体应用和文字、图片处理软件应用的理解也不够。但这些知识恰是他们在以后学习中必须要应用的内容。为了突出信息技术的实用性,我联合其他学科的教师,共同创设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情境,即其他科目教师要求学生应用word、BLOG、powerpoint等软件完成学习任务,在这种情景下,他们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常用工具型软件的认识更加深刻,久而久之,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认知更倾向于学习,而不是游戏。

三、应用情境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作为情境教学的素材有很多,但是,教师必须选择那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性较强的情境或者任务模型来进行教学,一旦情境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信息技术学习就会变成压力,而不是了解信息技术的动力;另外,每个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不一样,单纯以技术应用为主线的情境创设也会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乐趣减少,因此,寓教于乐的情境创设也是有必要的。

四、结语

信息技术教学法论文篇(2)

教师在课堂上起到引导者与组织者的作用。在小组合作教学法的课堂中这一作用体现得更为明显。小组合作教学法是否能够成功实施受到教师引导组织的直接影响。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将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记录与通报,从而督促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另外,教师应该给予弱势小组特别的关注,主动询问弱势小组,帮助解决问题,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

(二)小组内合作,小组间交流

要实现高效的小组合作需要展开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小组内部成员要就台历的风格进行意见的统一。有的小组为了制作出出色的台历,在课后自学了操作技巧,小组成员展开了充分的沟通。

小组间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学生制作的台历作品每一节课完成后都会提交到服务器当中,小组之间可以通过网络相互借鉴和学习。通过这种形式小组之间不仅存在竞争,更为重要的是能够相互交流,同时进步。

(三)评价过程,科学客观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以及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大部分学生教师首先要给予一定的肯定,激励学生再接再厉;对小部分确实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生要在肯定其贡献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其能够获知自身的不足,进而获得更高水平的进步。

对小部分学困生来说,教师应该从不同角度发现积极因素,多加引导,激励其能够主动学习,让其能够获得成功的信心。小组合作教学法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信息技术教学法论文篇(3)

上课时,首先给学生演示“成品”,如一期小报,一张统计表,一幅图画等,然后边演示边讲授做“成品”的步骤,过程中涉及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在一节课的45分钟里,仅用10分钟讲授和演示,剩下的时间统统给学生上机练习,我来辅导答疑。每一节课都要求学生学会几个技巧,完成一个阶段内容,也就是一个“成品”或“半成品”。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教师答疑并提醒全体注意,这样,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任务清楚,循序渐进,学生操作及时,学有所得。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动机是“为了什么”,目的是“达到什么”,没有动机的活动是不存在的,我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促使学生形成动机,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上课演示“奥运五环旗”,让学生一模仿二发挥。这节课设置的任务符合学生的实际,多数学生都关心奥运会,非常熟悉五环旗,一看就有兴趣;另外,应用的技巧难易适当,即复制和粘贴,多数学生很快能学会,只要教师在讲授步骤别注重知识点的把握,学生在自己画时就能抓住重要步骤,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

2、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作为教师演示的课件,一定要在课前精心设计制作,才能达到“任务驱动”的目的。这时,教师演示讲授操作步骤,尽管“全体广播”使学生只能用视觉、听觉,不能操纵计算机,但是教室里鸦雀无声,竟没有一个人不是全神贯注盯着显示器的屏幕,这时的学生求知欲望最强,他们迫切地想知道、想学会这引人入胜的动画是怎么做出来的,也就是说,“任务驱动”创设着一种适当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认知的冲突,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

3、给予学生成就感

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包括教学思路、教学过程,还有教学效果。计算机学科必须动手的特点,使教师的教法不可以纸上谈兵,也使计算机的考试不适于死记硬背。“任务驱动”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为着“任务”、为着制作一件“成品”或“半成品”去动手操作,去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比如,想让五环互相环套,却涂抹了圆的一部分弧;想嵌入几个漂亮的汉字,却一个字都输不上去等等,逼你提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技巧。当大功告成,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立刻又在考虑:“我不能白做,得留下,留在我的软盘上!”接下来就学存盘——一节课没停手,既没感觉累也不感觉枯燥,不知不觉就下课了,要不是底下还有课,手怎么也不愿离开那小鼠标,这似乎不象考试,可再想想,难道这不说明你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完成了“任务”,不是考试合格了吗?

4、开拓学生的创造力

信息技术教学法论文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c)-0217-02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技能性和知识性,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目标是让学生充分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并熟练运用多种信息技术软件。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注重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 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教学各个阶段、各个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同时,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掌握。同时,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针对重难点问题进行教学训练,锻炼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教与学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2 设置教学任务,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

让学生学会自己操作信息技术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和点评教师教学的过程,提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同时,不断深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记忆,提高教学的质量。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设计教学任务属于其中的关键内容,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和效果,教学任务的设计不能过于简单,造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较差;但也不能太过复杂,导致学生难以完成,也就无法完成教学的目标。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也需要教师完善对教学任务的设计,全方位综合考虑教学任务设置的合理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如,在常见的打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好打字的教学任务以后,需要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由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任务。期间,如果学生无法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对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指导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操作信息技术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培养兴趣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W方式,对于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以后,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其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锻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任务设置完成以后,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完成教师设置的教学任务,学习信息技术知识。随后,根据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发现其优缺点,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教学。例如,在进行Word相关软件的教学阶段,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思考Word软件的相关知识,通过现场提问可以掌握学生对Word软件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而小组讨论能加深学生对Word软件相关知识的理解。在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并对各个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指出各个小组的优缺点。通过小组讨论学习,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有助于营造出积极、开放、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的良好学习习惯。

4 创设情境,提高教学的效率

首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得到转变,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中处于引导者的地位,组织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其次,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促进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体验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当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到情境中,通过收集资料、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查找知识点等环节,最终完成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与精髓,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

5 结语

综上所述,人物教学法负荷素质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符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该教学方法的实施,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按照教师的课程设计深入研究和探索知识,主动思考和参与实践操作,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振霞.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326.

[2] 王琪.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专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3):21-22.

[3] 王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浅谈[J]. 信息化建设,2015(11):145-146.

[4] 徐新中.“任务”洋溢智慧 “驱动”彰显活力――谈在新纲要背景下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9):97-99.

[5] 曹锦梅,田军.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研究[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6(1):72-74.

[6] 刘朋飞,黄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3):186.

[7] 吴丽华.“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16):183.

[8] 姚玉开,孟卫华,张立娣,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35):239,241.

[9] 栾文甫.“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培训,2016(8):194.

[10] 朱婷婷,汪培芬.任务驱动教学法在《ACCESS 2010数据库应用技术》教学中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2):171.

[11] 代明美.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0):208-209.

[12] 孙士杰.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题任务驱动式学习[J]. 中国培训,2016(14):185.

[13] 刘毅.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高校信息技术教学研究[J].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8-10.

[14] 陈晶.任务驱动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资讯,2015(31):152,154.

[15] 张永红.“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88.

[16] 丁言常.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145.

[17] 宋红军.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在“Android开发技术”教学中的协作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6):

信息技术教学法论文篇(5)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8-0-01

1 前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所谓的德才兼备是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其中对信息技术的熟练运用是这种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教育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从小学到高中都在学习信息技术。但对于高中教学来说,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教师不够了解学生就是其中一点。现在学生接触了更多的计算机知识,教师不知道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如何。还有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不够重视,认为这门课程并不是学习重点,这也是一点原因。由于这些原因的限制,导致现在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够完善。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2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原因

虽然大多数的学校都已重视了信息技术的教学,但教学方法却不尽相同,并且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不重视也是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原因之一。

2.1 教学方法不完善

教学方法可以说是教学过程中的灵魂。传统的信息技术往往采用演示教学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对计算机的控制,教师进行演示教学,但这个过程忽视了学生自我思考的过程,相当于教师将答案直白的展示给学生。学生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且由于机房的限制,教师也不能够了解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讲。因此,找到一种适合高中课堂的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这是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原因之一。

2.2 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不重视

长期以来,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数理化才是学习的重要学习,往往把信息技术作为副课。受这种心理的影响,教师不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学生不会尽百分之百的心。长此以往,学生在信息技术方法的知识只增不减。人们常说只有用心学习才能将知识全部消化,而信息技术长期面对这种窘境,即使有了较好的教学方法也不会有较大的提高。

2.3 教师不了解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走进了家家户户,成了生活中的必需品。因此,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也会逐渐增加,可以说大多数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起点高低不一。因此,有些学生已经了解到了许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学习信息技术更为容易。而教师依然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就会让有些学生感到厌烦,并且也浪费了课堂时间。因此,教师要足够地把握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了解情况。

3 理论知识对高中信息技术改革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关于是否要了解理论知识的问题。大多数人认为理论知识对于计算机的运用并没有大的帮助,学习与否并不重要。这种思想其实太过片面。虽然我们都知道学习信息技术就是为了运用它,而不是研究其原理,并且理论知识学习起来较为枯燥,学生没有太大的兴趣,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不了解理论知识又何来创新,只有充分掌握了理论知识,研究其本质才是关键。培养学生的创新型能力不是只有数理化这些学科才能做到的,而是要将这种思想渗透到方方面面。并且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对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可以说是再好不过了。如果仅仅害怕课堂接受的效果不好,我们可以建立适当的教学方法。比如,高中信息技术中有较多关于信息技术来源,以及计算机的组成方面的知识。如果教师单纯的讲知识,学生肯定不会有效吸收。因此,教师可以换一种教学手段,采用知识问答的形式,让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可以说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4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

由于高中课程较为繁重,信息技术的课时量较少,因此,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很重要的。

4.1 提高信息技术的有趣性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课程都要以从学生兴趣出发为基础点,让学生在兴趣中寻找快乐,发现知识的美妙。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来说,如何让学生产生兴趣呢?下面我们以实例进行阐述。对于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来说,制作课件是学习的重点之一。教师上课放映的精美课件往往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生制作课件的课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课件制作过程中的动画设计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很多学生看到课件中的动画后而好奇,教师的教学方法就是充分的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4.2 提高信息技术的实用性

学习信息技术最基础的思想就是为了运用它,而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以提高信息技术的实用性为目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理论知识占的比例较多,在有效的学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教会学生运用计算机的本领是很重要的。比如,信息技术课程中的Flas、办公软件的运用都是生活中实用性较强的知识。我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之一就是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5 总结

信息技术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要重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但由于教师和学生不重视、教学方法不完善、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原因,信息技术教学方面一直没有较大的提高。本文就这一问题做了具体分析。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需要提高,在这一基础上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从这两方面来解决信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因此,作为将要步入大学的高中生来说,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贵州省瓮安县第二中学,贵州 瓮安550400)

参考文献:

[1]顾秀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2(25).

[2]刘毅夫.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5).

信息技术教学法论文篇(6)

关键词:认知学徒制;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小学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实践操作作为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熟练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实践中。

一、认知学徒制

所谓认知学徒制,指的是学生通过解决复杂任务学到知识、方法和技能的教学方式,此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学到的知识。传统的学徒制教学模式以教师教学为主,注重理知识的传授。这样的教学方式常常会因为理论与实际不符造成学生实践运用的生疏,不利于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不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了创设让学生身心舒适的学习环境,也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调整自己的教学思维,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尝试使用认知学徒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水平,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二、认知学徒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加强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信息技术属于副科,不被学校和家长看重,所以很多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都不是专业的,或能力不足,这就导致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较低;还有的教师虽然专业水平较高,但抱着“小学信息技术不重要”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敷衍了事,单纯地讲述信息技术知识理论,不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没有产生兴趣,更无法真正掌握信息技术。所以,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改进教学方法,以练习来代替死记硬背,让学生更快地掌握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

2.加强课堂师生互动,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主体是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授受式”教学,学生只要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就可以了,几乎不需要与教师有任何交流,当然也没有机会与教师就一个观点进行讨论。当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都被耗费时,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就降低了。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造轻松、活泼、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对教师讲述的内容进行思考,积极地学习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逐渐落实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

3.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将理论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不感兴趣,甚至讨厌信息技术。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充沛的情感需要释放,所以教师应该在上课前做好课堂规划,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再以小组竞赛的形式促进学生实践操作,将被动的理论知识学习变为主动的实践操作练习。

三、认知学徒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课程既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具有足够的实践操作性,能够让学生得到足够的锻炼,真正学到有用的技能。例如,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学习内容是打字。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打字技术,当学生看到教师的十指在键盘上飞舞,接着屏幕上就快速出现了一行行文字,学生无不惊奇、赞叹。这时,学生已产生了学习兴趣,迫不及待地想要学习打字方法。教师将打字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以后,让学生自行练习,同时进入到学生中间,对不得要领的学生及时指导。全班学生进行打字练习之后,教师选几名学生进行抽查,基本确定学生掌握了电脑打字的方法,然后将学生分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一组打字最多,哪一组就是本节课的冠军组。如此一来,学生为了自己所在的小组得到冠军,都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并专心训练。由此,既提高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还落实了新课标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王蓉,刘美凤,吕巾娇,等.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的个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8):118-124.

[2]唐天池.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7(9):88-91.

信息技术教学法论文篇(7)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理论课 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144-02

高中信息技术课的理论课是整个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学生只有掌握了理论知识,并将其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实践技能。然而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枯燥乏味,学生对理论学习感觉单调,提不起兴趣,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对此,教师应分析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的特点,深度挖掘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的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理论课的特点

(一)理论知识点繁多

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涉及的知识面广、点多,有基本的概念、原理,有网络基础知识,有程序设计,等等,信息技术理论课各个知识点相对独立,模块性较为突出。理论知识点看似简单,实则抽象难懂。它虽然不像别的学科那样联系紧密,但各个知识点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学生学习完某一个知识点之后,也能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在教学时就要讲究方式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知识并应用知识。

(二)理论知识内容抽象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抽象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概念,教师较难用言语表述出来,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如计算机病毒、网络协议、开放式系统互联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些概念的含义不甚理解,也不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这些概念、定义较为抽象,因此学生更愿意选择学习操作技术,并对此感兴趣,而不去理会相应的理论知识。

(三)学生基础不同,教学存在困难

有的教师认为,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但实际上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因此存在差异,如操作技能的差异、学习经历的差异、学习态度的差异等。教学时,信息技术基础较差的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较多,一时之间难以完全接受,由此教师感到任务繁重。基础较好的学生会觉得所学内容过于浅显,有的甚至是熟悉的知识,因而学习兴趣不大。种种因素导致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制订教学进度、确定教学重难点方面出现困难,从而影响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原则

(一)以课标理念为指导,以考试大纲为参考

首先,课标是教师实施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它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做了规定,并且给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向和引导作用。因此,教学信息技术理论课时,教师要依据课标的要求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开展评价,掌握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并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其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会考或等级考试的内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教师要以考试大纲为参考,在备课时重点把握学生考试时需要掌握的理论内容,同时结合信息技术会考或等级考试的内容、试题特点、试卷结构等,设计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评价,使学生通过考试达到毕业要求。

(二)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学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特点、个性需求等,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对重点内容进行精讲,多进行师生互动,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其次,教学抽象难懂的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接触与学习相关的具体形象的事物,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使新知与旧知建立起联系,从而抽象出相应的知识概念。另外,教师还要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以教材为依据,拓展课程资源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程不仅有教材,而且还是相应的辅助教材,如教参、视听材料等。教学前,教师要熟读教材,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结构,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必要时可对教材里的内容顺序进行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还可以进行相应的拓展、延伸,丰富教学内容。由于信息技术教材版本多样,教师在教学中可多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视听资料或教学网站,整合教学资源,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三、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建议

教学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师纯粹地讲解理论知识,要求学生认真倾听,未必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时,教师必须学会分析学生的学情及信息技术理论课的特点,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以课标和考纲为依据,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