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中药材境外贸易分析

中药材境外贸易分析

时间:2022-11-15 11:40:19
中药材境外贸易分析

近年来,作为中国重要民族产业之一,中药产业的传播范围已经达到多达180多个地区及国家。2016年颁布的《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为其提供良好发展环境的同时,中国中药材面临着出口市场集中,产品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面临着药材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难题与困境。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为中药材市场发展迎来机遇的同时,应紧跟中国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点工作,持续推进中药材产业作为中医药基础向好发展。

1甘肃中药材产业现状

1.1产业流通概况

近些年,中药材流通在政府以及国家政策的指引与扶持之下得到更好的发展。甘肃拥有规模较大的、设施较为良好、档次较高的中药材交易中心,与之关联的配套设备包括了展出中心,药材商务交易平台和设施维护、质量检测服务中心等。为了推进中药材外向型企业的转型发展,加大对参与外贸企业产品的监督和完善管理,在加快产业硬件设施升级的同时,对药材品质进行更为严格的监控,从而提高了甘肃中药材的知名度。1.2市场状况甘肃中药材在市场上的价格受其质量优良的影响会出现一定的差异,但交易市场中的药材价格和质量相对平稳,是我国中药材出口的主力军之一。甘肃中药材产销总量位居全国第一,产量不断增长(图1)。近年来,国家对医疗体制和医保内容改革不断推进,加速了药材产业的升级和完善。在疫情突发之际,中西合作医治在临床上对疫情的重要作用,也成为了扩大国际消费者对药材认同的推动力。

2中药材境外贸易问题分析

2.1出口市场单一,出口服务设施不完善

中药材在参与到国际贸易的进程中,也产生了不同文化与观点之间的交流。这种“文化壁垒”阻碍了中药材向西方国家的出口。也使得中药材的出口国市场受到限制,造成了市场较为单一的局面。近年来,缺乏专业中药材对外贸易服务的机构,中药材参与对外贸易的加工企业多需要到口岸完成报关业务,长期异地报关不利于企业进出口效率的提高和企业成本的降低。出口市场的单一、狭窄,让中药材产业的对外贸易更易受到出口市场需求以及经济环境的影响,承受较大的对外贸易风险,阻碍着真正意义上市场的开拓。

2.2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强,出口限制增多

2.2.1GAP与GMP认证

GAP和GMP在中药材产业中被分别应用于《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进口国对进口药品在生产种植方面理应达到的标准设置要求。2019年,近400家中药饮片厂中拥有GMP认证仅190家,较近年来的数据有所增长;但中药材出口被退回的事件仍层出不穷,原因包括卫生不洁、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沙门氏菌超标、营业标签缺失等,加大了产品出口的难度。

2.2.2贸易壁垒提高,企业负担加重

中药材出口的主要地区是欧盟、美国和东南亚。以欧盟地区为例,进口国地区制定了许多严苛的环境保护技术标准和卫生检查检疫制度,中药材产品出口涉及到的绿色贸易壁垒繁杂,以此对中药材进口进行限制甚至阻止;贸易措施中还包含了药材产品的包装以及生产技术标准。2011年,欧盟颁布的第2011/62/EU号防伪指令与美国FDA注册中心类似的严格药品审批制度,加剧了中药材产品出口过程所面临的难度和阻碍。作为主要进口国,韩国和日本地区也采取不同程度上的贸易技术壁垒,中药检测标准不断提升,导致中药出口前的检测次数和批次增多,拖延了产品出口时间,增加检测费用,加重了企业负担[1]。

2.3出口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竞争力弱

众多的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尤其是大部分中药饮片厂、制药厂多存在着生产不规范、虚假生产、产品创新能力低等问题。中药材行业集中度相对不足。目前,中药材行业的主要出口产品是初级加工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表现出附加值低、利润低等特征。通过GMP认证的企业中,饮片企业占据了大部分,产品缺乏科技创新的因素,会影响中药材企业产品的生产形式与加工,产生药材形式单一,产品深加工不足等问题。药材产品形式的长时间单一会导致当地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缺少发展后劲,不利于中药材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对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来说无法进行市场定位,形成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

2.4品牌意识薄弱,企业间合作少

产业发展过程中品牌的建设有助于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和产品市场影响力的扩大。企业在实现药材经营全面性追求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已有品牌的利用和建设,没有建立起与地区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品牌效应。在交易市场中,需求方并不能通过药材种类、产地等直观因素完成中药材生产企业的辨别和其能够提供的产品和相关服务。同时,中药材企业对品牌建设的忽略,不利于推动企业和药材种植户之间生产合作的达成。药材供应商与种植户在交易市场上为占据市场而产生的不良竞争,压缩中药材价格的同时,容易带来产品或原料的虚假生产,阻碍企业全产业链的实现和发展。

2.5缺乏专业人才,创新力度不足

中药材特色产业人才数量少,人才比例不均匀和高学历专业性人才的缺失,制约了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此外,人才作为地区产业发展的基础因素之一,专业型人才的缺少以及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对管理型人才的需求都阻碍着中药材产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与规范,以及集约化种植基地的推进;创新型人才数量的不充裕无法有效促进中药材产品的升级与发展,实现产品生产中对质量指标的有效监控;企业在中药材产品出口过程中,也需要复合型外贸人才对贸易过程中风险和问题进行防范,才能更好地加速企业的转型升级。

2.6监管体系不完善,产品质量问题明显

中药材加工市场并没有得到统筹规划,较为分散的布局对中药材销售和产品市场流通产生影响的同时,催生了利益空间下药材市场中的掺假现象频发[2]。药企对中药材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并未做到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药材切片多采用的是手工切制,质量的监控与监督管理无法得到确实落实与保障,2成为影响市场秩序的行为漏洞之一;也会造成市场信息流通与传递的不畅。有关中药材市场相关的法律政策法规与指导工作条例并不十分完善,政府的监管与执法力度有待加强的背景下,工作条例也无法进行有效推进,阻碍了当地药材监管有效控制环境的营造和形成。这也导致了药材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加工企业的放任与自由发展,最终市场上的药材质量也参差不齐,对当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与品牌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提高中药材产品的质量,成为中药材产业出口的重要问题,更是中药材产业有序健康发展的重心。

3甘肃中药材出口主要对策

3.1加大市场开拓

2013年主席在访问东盟与中亚国家时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中国对外关系新亮点的同时,也为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深入推进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提供途径,开创了中医药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中医药“走出去”获得了最佳的发展机遇,中医药产业发展前景良好的同时,中药材作为其基础产业也面临着更为丰富的市场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国药材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近些年来其出口额占据了出口总值的0.8%,承担了中国药材对外贸易的多数份额[3]。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以及中医药在不同地区治疗中的应用,更要关注如何更好地打开沿线国家市场,占领市场份额。当地政府也应当以优惠的政策鼓励企业尽快向外向型企业转化,加快服务机构传统纸质申报向网上申报转变,精简出口办理流程,支持药企向海外市场出口,努力打开中亚、西亚和欧盟国家和地区的中药材产品销售渠道,搭乘疫情中“中西结合”的顺风车,开拓新兴国际市场。为此根据第三届“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中所提及的,应当根据自身优势建立起规范化、集约化、标准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积极开展医药合作,扩大中药材市场的影响力、传播中药材与中医药文化,将文化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以更好地参与到“一带一路”服务贸易之中。

3.2规范种植生产,增强应对能力

根据已经具有生产标准的药材,进行规范化生产;加大生产过程中对化肥农药等物质残留的监控,加强药品经营许可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行事,对没有产品资格规范的企业从严处理。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球贸易中的壁垒问题,尤其包括绿色标准以及绿色包装等在内的贸易壁垒,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要注意环境意识的形成,促进提高产品的绿色标准,与包装生产企业达成合作确保绿色生产、绿色包装努力跟进中药生产标准在国际环境法规方面的步伐。除此之外,加强法律法规在质量保障体系发面的宣传落实,鼓励药企积极参与全省专业培训,更好地提升中药材产业链生产质量规范。

3.3加强科技研发投入,推进产品创新发展

创新是企业发展前进的重要因素,创新成果转化带来的生产力与技术进步更是促进地区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型企业加工技术进行改革以更好地应对产品出口所需面对的各种认证和产品种类需求。同时加强与省外其他科研院所的合作,组织生产和加工技术,关注和推广研发新的药物;支持龙头企业率先引进先进设备;关注现有设备以及创新技术的应用效果,提高先进设施的占有度,依托科技提升,加快中药材加工业的发展。

3.4加强品牌建设,促进企业合作共赢

产业品牌建设的过程往往也是产品附加值的创造过程;品牌建设的完成能够有效避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陷入低价竞争深渊的同时,对消费者也会形成强有力的影响,促进企业在产品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因此树立起中药材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4],对中药材的出口也十分重要。

3.5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与培养体系,促进产品创新

按照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要求,加快人才引进,根据当地企业对专业人才的渴求,探索创新人才紧缺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育,推进产业教学相融合、高校企业间合作,推进中医药企业管理型人才队伍建设[5],为药业企业培训管理筹划人才,整理高等院校和企业之间的人才和设备优势资源达成合作分享,共建研发中心和技术基地,加快研究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附加值,重视产品创新与研发和企业集群化发展,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加强中药材理论与药理学习,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促进当地中药科技学院在中药材方面的教学体系与教育内容的创新与发展,更好地促进中药材的传承与创新,推进产业的现代化,为今后产业的发展培养全方位人才。
3.6完善药材市场监管体系,提升药材产品质量

要加强对中药材市场的管理,制定中药材市场监管条例、加强执法力度,推进监管体系发展规划、有序推进中药材市场发展进程。从药材原料到饮片加工,从产品源头到成品出厂实现全方位的监督管控,建立市场清晰、责任有主可究的保障机制。从中药材的种植、生产,到流通和中转,在加强品牌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同时,对以往例如净洗、熏蒸、切片等的初级加工形态进行升级,预防、减少由监管力度不足而导致的药材造假事件的出现。持续推进药材益产品在质量监管方面相关部门的设立,同时,加强中药材企业生产产业链管理,推进中成药的开发与建设,规范化初级加工程序,促进药企转型升级,引导参与国际性和境外展销会、推介会,支持药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打响中药材的品牌名声,推动中药材机构(企业)、中药材产品、中药材与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4结论

中医药在新冠疫情治疗当中的良好效果更加表明了促进药材产业发展的必然条件。中药材作为中医药传播的重要载体,其国际化进程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解决中药材在不断迈向国际市场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和品牌建设,完善药材市场监管体系,进一步促进中药材产业出口的发展升级,一定能够把甘肃中药材做大做强,更好地面对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丁锐.亳州市中药产业进出口贸易转型升级调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7):22-23.

[2]李红梅.亳州市中药材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质量管理,2017(2):124.

[3]季琼.“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中药材出口现状、问题与对策[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8,12(4):30-36.

[4]崔宏亮,王瑞,姚庆,等.新疆伊犁河谷中药材产业发展SWOT分析[J].北方园艺,2018(15):185-191.

[5]卢亚妹,王晓辉,王建忠,等.我国中药材出口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31-32.

作者:翟伟彤 单位: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