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模具专业论文

模具专业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6-25 01:37:07

模具专业论文

模具专业论文篇(1)

对高职来说,人才评价是人才培养效果的检验标尺,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反映。一直以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了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在人才评价方面作了很多学术上和实践上的研究和工作,如:提出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111”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中,各门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A、B、C、D四种形式,其中A为过程考核,B为项目考核,C为实践和作品考核,D为综合测试,需考核两项以上的,须分别给出成绩,并有企业和行业人士参与考核;实习考核可通过实习报告、现场操作、理论考试、设计和答辩等形式进行,可以由学校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联合考核;采用了“项目评价、过程评价、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在行业中分布的特点,建立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培养质量调查制度,形成由企业、社会、家长及学生参与的四维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并进行评价等。这些评价系统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包括自我管理、专业技能、职业意识、人际沟通)多维化,从不同角度对学生学习方面的评价进行探讨,但缺乏在人才评价机制方面进行系统性评价的研究。作为高职加工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人才,不仅要求具备一定的模具专业基础的理论知识和高等教育所要求的人文素养,而且要求具有职业技能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水平。这是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评价的合格标准。那么判断所培养的人才是否达到这一目标,由谁去评价,怎么去评价,评价的标准又是什么等等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以便系统地建立起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加工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

二、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的构建

1.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的评价体系结合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分析,经过走访调研、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咨询行业专家等多种途径的论证,反思多年的人才培养实践,笔者总结出一套既遵循高职高专教育本质又符合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发展特点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建立了“以企业人才评价体系来制定课程考核方案,用企业的用人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该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用人标准融入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多方面并对这些内容进行评价,每一项的评价内容以20%进行计算,每一项的评价方法、评价对象、评价主体都进行细分,并以模糊统计的方式进行整体评价,以便更科学、更完整地评价人才。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创新评价方法,针对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特色构建全新的人才评价方法体系,特别是要加强模具专业的个性化特征,积极在学校里推行职业技能多证书制,要求毕业生至少获得两项以上相关技能证书。根据目前国内的模具产业发展状况以及企业对模具人才的需求,要求模具专业的在校生能够获得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机械类)职业资格证书、助理模具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模具制造工、三维CAD应用工程师及数控加工中、高级工等职业技能证书等中的两种。针对不同的课程也要灵活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于基本技能训练课程,可以采用生产性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对于专业技能实训、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考核采用过程评价,对整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跟踪评价,从资讯搜集、做计划、做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六个阶段,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2.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的机构设置为保证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对人才的正确评价,需要建立评价机构来完成对人才评价工作。建立一个具有合理性、代表性、权威性的评价机构,有助于科学地完成人才评价工作。根据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所需的技能和评价体系,对评价机构的要求:一是要求评价机构非常熟悉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所需的技能以及对每项技能需要达到的标准;二是要求非常了解每一项该专业的技能在企业岗位中的地位或作用。这就要求在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一个完整的人才评价机构来制定人才评价的制度、人才评价的方式和人才评价的过程等。结合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为全面地、科学地评价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由社会、企业、行业、学校、学生组成的人才评价委员会。该委员会涵盖了与培养相关的所有主体。作为社会评价是以社会的一些职业素养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作为评价标准的,并以社会评价机构来评价所培养的人才是否达到从事模具行业标准,所以将社会纳入评价委员会更好地掌握人才培养质量的程度。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的人才最终是走向社会,走向企业,能否在企业中能够从事专业工作,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最重要的指标。如果培养的人才满足不了企业的需要,达不到企业的用人标准,那么就要反思人才培养的过程。所以企业是检验人才的试金石,企业在人才评价中应起到重要的作用。社会在发展,作为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也在不断更新,对于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与时俱进,作为在行业发展中具有指导性和方向性的行业机构非常熟悉行业人才发展所需技能,那么培养的人才是否能够满足行业标准也是重要的一环,所以在人才评价中也应有模具行业的资深人士参与评价。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场所,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培养出满足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所以学校对人才的评价重点在于评价其教学活动中每一个动作是否围绕人才质量,是否使培养的人才达到教学标准。学生是人才培养的对象,对自己、他人的评价也可以成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学生对自己、他人的评价可以较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学习效果,从而侧面反映人才评价的质量。其中,社会评价的主体由鉴定站、鉴定所等组成,其评价的标准是是否达到社会认可的职业证书;企业评价由在本行业具有丰富一线经验的模具工程师担任,积极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中评价,以企业岗位所需技能作为标准来衡量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企业的需求、是否达到培养的效果;行业评价由本行业具有指导性的专家教授进行担任,这些具有丰富资历的专家教授非常熟悉行业现状及发展方向,他们以行业的标准对人才评价内容和方式进行指导;学校评价由模具专业的教师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全程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以教学的评价标准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指标;学生的自我评价是由学生自己对学习的总结,更多地以自己掌握技能的多少、熟练程度作为评价标准。通过不同的评价主体,真正对模具专业的人才实施全方位、客观的人才评价。

3.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的制度保障对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人才评价,有了评价体系和评价机构还是无法保证对人才评价活动。有了评价系统和评价机构只是解决了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的主体,为此,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人才评价还需建立相应的制度来保证人才评价长久而且有效地实施。

(1)建立“动态制订课程标准”的制度。课程标准是人才评价机制的依据,同时社会在不断变化,企业的岗位技能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准确地评价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建立动态制订课程标准制度。依托行业协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结合企业岗位技能的需求,校企共同制订突出职业能力(技能)培养的课程标准和课程评价体系。对每门课程制定考核评价标准时,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基础知识技能水平评价;任务、项目完成质量评价;团队合作能力评价;工作敬业精神评价;安全操作规程评价。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可以采取单项目评价、多项目评价和综合项目综合评价等,大量采用学生的产品加工和方案设计等评价工具。比如对《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这门课程,采用分组完成课题(零件及其模具总装CAD图、设计说明书、CAM模具零件作品、以“将冲压件图纸转换为产品”完成熟练程度),取代闭卷理论考试。在评价过程中,主要考察其完成课题是不是按企业的要求设计出模具图,编写的说明书是否符合企业的要求,校内专任教师联合企业的兼职老师共同从理论到实践,从方案到设计,围绕企业的标准来考察学生学习效果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请同组或同班的同学共同评价,以便同学们在评价过程中掌握学习这门课所需的技能和理论知识,并熟悉企业对该门课程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2)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正常的人才评价不仅要有评价机构和评价标准,还需要相应的保障制度来保证正常的人才评价活动。为了加强人才质量评价机制,可以建立以下制度来保证人才评价工作。

1)建立企业(行业)兼职教师的制度。人才评价需要企业(行业)的参与,所以在高职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时要与模具公司(行业)进行充分的合作。通过学校制定企业(行业)兼职教师的制度,以及双方合作协议,校企(行)双方规范了企业(行业)兼职教师责、权、利,共建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共同评价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校。只有建立企业(行业)兼职教师的制度才能将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活动得到真正的落实,才能取得较好的评价效果,才能保证企业的技能人才积极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评价活动。

2)建立专业信息收集制度。为全面反映和跟踪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建立专业信息收集制度。每年定期将毕业生情况及企业用人需求情况反馈学校。收集学校、系部、学生和企业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意见,完成信息的收集和汇总。并将这些信息作为人才评价的一部分,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和教学活动,反过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

3)建立专项经费保障制度。人才评价是人才培养过程的一部分,评价的主体来自各方面,评价的过程需要多方共同参与,为提高评价主体能够积极参与到人才评价过程,就需要为各主体提供一定的劳务费等作为报酬,所以就需要学校建立起人才评价的经费保障制度,以保证人才评价持续稳定地发展,保证人才评价真正得到落实。

三、结束语

模具专业论文篇(2)

论文摘 要:为了提高高职学生学习模具专业英语的兴趣,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本文在对模具专业英语的特点和目前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0 概 述

高职模具专业是为模具及其相关行业培养设计、制造、管理、销售、生产等一线的高级应用性人才,比较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其中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使英语教育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因此,模具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模具专业英语课是模具设计及模具制造专业的专业课,它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模具方面的主要英语词汇,掌握阅读和翻译科技英文的基本方法。本文通过对模具专业英语特点及目前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模具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使得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提高专业英语水平,使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比较顺利地阅读模具方面的英文书刊资料。

1 模具专业英语的特点及目前的教学现状分析

模具专业英语是一种用英语阐述模具专业中的理论、技术、试验和现象的英语体系,它把英语和模具专业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专业英语是科技人员的交流语言,它语言简洁明确,叙述力求客观真实,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使用性。因此,与日常用语,文学语言相比,模具专业英语的词汇与语体有其鲜明的特点。

1.1 模具专业英语的特点

1.1.1 词汇特点

模具专业英语由半专业词汇及专业技术词汇组成。半专业词汇一般各行业通用,但在各行业中有不同的意义,如transfer在日常英语中译作“转让”或“转移”,而在模具中和mold一起可以译作“压注模”。大部分专业词汇都是按照构词法由一些常用词汇转化、合成、派生出来的,如凹模die、挡料销stock stop等。 模具专业文章主要从描述模具结构、组成等入手,需要较多的定义。一般要求表达客观,内容确切,因此,在句子中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和非谓语动词短语,如不定式、分词和动名词等。模具专业方面的文献主要强调存在的事实,语言非常注重逻辑性及规范性,结构严密紧凑,表述是为力求完整,能充分表达思想,常求助于复杂和扩张的结构,使句子变得较长。 目前的高职模具专业英语课的课型主要以阅读课居多,教材内容涉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内外英语资料,这些资料的特点是生词多、篇幅长、句法结构较复杂,往往令多数学生望而生畏,遇到生词不知所措、阅读习惯逐字翻译等缺乏处理生词的有效方法;同时与基础英语相比,学校对专业英语的考核相对比较低,学校更重视大学AB级、四六级的考试;且社会上很多用人单位将大学英语的考级通过情况作为录用标准。因此高职学生更加重视基础英语的学习,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较低,效果较差。

2 高职模具专业英语相应教学方法探讨

模具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能顺利阅读模具专业领域的英语资料;能读懂英文的招聘信息;会撰写科技论文英语摘要和英语求职材料等;能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专业相关的简单口头和书面交流。在模具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该学科专业英语的特点及学生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特点,以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为宗旨的教育教学新理论。

2.1 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增加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讲课过程中,多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开展集体讨论,活跃学习气氛,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鼓励、启发学生回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如可以就某一教学重点、难点或某一热点问题引发课堂讨论,因势利导。

2.2 英语课程不仅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打好语言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打好基础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

2.3 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重视语言学习的规律,正确处理听、说、读、写、译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项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目前要特别注意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采取讲解少练习多的教学方式,以加强实际练习。“讲”要“精讲”,讲解关键的语言点和语法项目,达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即可。其他的知识可留给学生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这样,余下的时间可以用来操练。

2.4 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善学校的英语教学条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因特网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教研领域中,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信息更成为教育的主要资源。在探索具体学科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为建立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并举的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2.5 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应灵活地采用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进行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根据模具专业的特点,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讲授,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1)介绍本学科国内外发展现状,如新技术、新仪器,让学生接触当前发展最活跃、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浓厚兴趣。

(2)介绍近期国际上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会议通知、征文,加强沟通,培养学生开放的心态及国际交流的能力。

(3)学习撰写自荐信、英语履历表,各种规范的求职、就业与专业继续教育申请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

(4)举办专业英语演出,学生自编自演,形式多样,如专业英语演讲、模拟国际学术会议、模拟面试等,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通过全方位的互动教学,强化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和业务交流的能力,建立一种开放的、应用的英语教学方式。

模具专业论文篇(3)

【关键词】模具设计;项目化;教学;实践

1.引言

针对高职学生的行业和社会认可度低问题主要是职业素养、学生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欠缺,通过开展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一系列教学研究和改革,明确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应结合各专业实际,根据地区经济、行业企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需求,正确定位培养目标和发展策略,从不同岗位未来战略能力分析确定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构筑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制定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以具有汽车技术服务能力、汽车营销技巧及汽车后服务管理能力为专业核心能力,为汽车后服务行业提供后备中高层管理的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以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注重职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模具专业培养目标与核心工作能力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能运用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工艺、模具材料与表面处理的知识和CAD/CAM软件,会模具加工设备操作、模具制造工艺的编制与实施,具备模具设计、制造、装配与调试的能力,具有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专业核心工作能力:具备模具零部件的材料及工艺分析与加工能力;各类模具的结构设计能力;并突出CAD/CAE/CAM技术在模具设计制造中的应用能力。

3.基于虚拟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践

3.1 深化“理”“实”一体课程建设,形成模具专业课程的仿真实践化教学

通过校企利益合作基础上,广泛与企业寻求多种合作,以课程开发、共建课程网站、合作编著教材与实训基地建设等形式,开展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仿真实践教学与改革。采用“行动导向的4步法”组织教学,即以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来组织教学,通过“4步法”的实施,来实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虚拟工作过程教学与实践,为下一步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练就基石。

3.2 运用典型模具设计与制造案例项目教学、分组讨论、引导文教学等方法来实施模具专业软件类课程教学

(1)项目教学:在专业软件类课程教学与实践中,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典型的模具项目工作。确定的项目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出现。面对一个典型的实践性的、真实的任务,学生独立地确定目标要求、制定具体计划、逐步实施并检查和评价整个过程。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即不仅从认知上探索和理解,而且从行动上操作和执行,还要从感情上形成价值判断和责任意识,学生完成典型任务主要在课外完成,课堂主要是针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教与学的评价与探讨,从中获得最优设计方案。

(2)模具设计引导文教学:在任务教学中,强调的是模具专业的学生自主学习,让本专业的学生在单独与协作完成模具设计过程中取得进步。为配合模具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减少专业教师干扰,将专业教师的讲授材料、演示材料及演示示频,开发成指导专业学生独自完成模具设计过程的引导材料,供自主决定与参考。建议引导文的主要包括典型模具设计任务、典型模具设计学习目标、质量监控单、设计进度计划、专业相关资料来源指示单(如专业杂志、文献、技术资料、设计手册、安全规程和操作说明书)以及基于模具制造企业内部经验总结的辅材料。

(3)分组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让模具专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增加模具专业学生之间协助和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围绕某一典型模具设计内容讨论,可激发学生兴趣与爱好,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模具专业知识的理解。可培养并提高思考能力、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协作能力,使专业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本专业中《成型设备操作与调试》《模具CAD/CAM》《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都已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模具设计引导文教学及分组讨论法,并已在教与学的实践中不断的完善与提高。

3.3 引企入校与校外基地深广度合作实现仿真教学实践途径

(1)全方位校企合作,实现与企业模具产品设计水平接轨,模具专业课程新突破

学校可与利益共同体“示范基地”(众泰控股集团公司)或“一般基地”企业全面参与课程整体设计、教学资料编写、开展教学活动,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全方位营造真实工作情境,使教学贴近行业企业模具产品设计制造水平,并与实际职业岗位要求一致,实现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具专业学生的产品设计能产出合格的产品;避免了“理论化”的模具产品设计讲授和案例分析,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习激情。

(2)确立模具专业学生主体地位,职业能力与素养同步培养

模具专业课程学习是产品设计为导向和开放性的学习性工作任务,确立了学生主体地位;教学内容基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针对学生现状,符合行业企业对紧缺人才的要求;行动导向的4步教学法,学习过程即工作过程;课程学习、职业资格考证与顶岗实习有机结合,融教、学、做及理论、实践、生产于一体。

4.结束语

(1)提出了基于虚拟工作过程模具专业课程创新理念,通过校企利益合作基础上,引企入校与企业深广合作,以课程开发、课程网站建设、合作编著教材与实训基地建设等形式,开展模具专业课程仿真实践教学与改革。

(2)校企深广度合作,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实践合作机制,充分利用了示范基地与一般实训基地的作用。同时,将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设备与管理等资源引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主动参与培养模式创新、基地建设、课程改革、理实一体化教材编写、实训实习指导和教学评价等工作,实现教学做紧密融合。

参考文献

[1]姜大源等.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翟德梅.模具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9):76-77.

[3]杨丽.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5):47-49.

模具专业论文篇(4)

通过对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在市场上进行广泛的调研,对职业院校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进行明确的定位,确定合作企业的类型。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的主要技术特征就是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该专业面向的主要核心岗位群体就是模具的设计、模具的制造以、模具加工和装配以及模具的调试等工作,因此,对该专业合作的企业应该是现代模具生产和加工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主要包括了集中、培养那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综合全面技能型人才,同时还要求其具备模具设计、制造的基础专业理论和该专业相应的专业知识,并能够数量的掌握模具设计、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编程技术等几个方面的职业要求,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模具维修和养护的专业能力。在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岗位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意识,能够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创新。 

二、开展校企深度的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的重要支撑,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交流,实现了专业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融合。此外,通过学校和企业深度的合作,还能够实现专业共建和人才共享的目的,能够全面利用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根据专业的定位要求,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将企业引进到校园中。在选择企业过程中,应该选择那些具有研发实力的龙头模具生产和加工企业,这样能够切实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 

三、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 

1.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分析 

对于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应该具备以下几种,首先,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层次的专业人才的文化素质基础;其次,是掌握与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相关的机械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再次,掌握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中的冷冲工艺和冷冲模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和塑料模设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第四,掌握现代模具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基础专业理论知识;最后,对模具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几种材料进行分析和了解,对各种材料的性能和处理工艺进行全面的掌握。 

2.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分析 

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了核心能力结构和一般能力结构。首先,一般能力结构主要指的是人才应该具备专业的模具设计能力、模具加工和制造能力以及应用先进技术、设备和软件的能力,并且能够利用计算机设备实现实现模具的辅助设计和制造;其次,一般能力结构。主要指的是要求人才具备维修、保养模具的基本技能和在生产第一线能够从事模具质量监督管理和质检工作的能力。 

3.专业人才的素质结构分析 

人才的素质结构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思想道德素质。这方面的素质是从业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树立用户共产党的意识,遵守国家纪律,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其次,是职业素质。也就是要具备较高的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对问题能够认真对待并及时解决,更快的适应周围环境;最后,就是身体和心理素质。应该具备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强大的心理,保证自身的面貌精神积极向上。 

模具专业论文篇(5)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院模具专业的教学改革,我们先后申报了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研究》和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项目――《模具实训基地建设与技能培训的研究》两项课题,现已全部结题。笔者也先后参与了以上两项课题的研究工作,现就研究成果谈谈自己的体会,并做以总结,算是抛砖引玉。

一、下厂调研,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

要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就必须把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为此,我们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组织专业教师到兄弟公司(与我院一墙之隔的吉利集团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吉利汽车路桥和宁波生产基地)和黄岩地区陶氏模具集团、黄岩模具厂等多个模具厂家现场参观考察,了解企业对高职模具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需求情况;二是组织教师对高职教育的办学性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进行讨论,确定本专业目标定位。

通过考察参观和学习讨论,大家认识到:应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大专学历层次、懂得模具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掌握模具加工工艺,具备模具制造能力,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同时又能与他人协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改革课程设置,推行模块式教学

1.专业课程合理设置

根据模具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企业的岗位需求,按照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宗旨,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做了一些调整。

(1)专业理论适度。专业课程学时计划在310学时左右,占理论课总学时的35%。要求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和企业需求,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实用性。

(2)注重实践教学。保证实践教学周数在64周左右(占三年总周数112周的57%),重点放在基本技能培训、工种操作技能训练和与模具企业岗位的适应性训练的环节上。

2.推行模块式教学

打破“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教学方法,大力推行模块式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即知识模块、能力模块和素质模块(如图1所示)。

图1教学内容的三大模块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我院模具专业普遍存在“填鸭式”教学方式,挂图上看模具、黑板上画模具,使得原本较深的理论知识对于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变得更为枯燥无味。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用有所长,必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1.明确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

我院模具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目标,首先是满足《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等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融“教、学、做”为一体,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其操作技能。增加《模具拆装与测绘》、《冲压模具课程设计》和《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等课程,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育认知规律,按照“模具拆装―模具结构认知―模具测绘―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课程设计”的顺序进行一体化教学。

2.模具专业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

(1)冲压模具理―实一体化教学基地。依托吉利集团办学优势,在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支持下,收集了多种汽车小型冲压件和模具50套以及6台24工位模具拆装工作台,组织学生选取典型结构进行拆装、测绘和画图,并进行《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2)塑料模具理―实一体化教学基地。在宁波均胜汽车电子公司与黄岩模具城的帮助下,收集了15套中小型塑料模具。设置了4台16工位模具拆装工作台、模型和展示板等教具,为塑料模具拆装、测绘、结构分析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奠定了基础。

(3)硬件、软件两手抓。在配置硬件的同时,进行展示板(模具结构)的布置和教学课件的编写,结合多媒体教学,构建理实一体化的立体化教材。该教学基地已投入使用,教学效果初见端倪。

3.积极发挥模具实训教学基地的作用

上述模具专业实训教学基地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教学效果初见端倪:

(1)冲压模具理―实一体化教学基地于2009年首先建成,已在我院模具专业08级、09级《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拆装与测绘》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2)塑料模具理―实一体化教学基地于2010年年底初步建成,今年在模具专业10级《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刚刚进入试使用阶段,目前学生反映效果良好。并计划逐步开展塑料模具拆装、测绘、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

(3)结合我院原有模具钳工实训条件和培训经验完成对学生模具钳工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

(4)在我院模具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于2010年3、4月间对吉利集团兄弟公司中参加全国模具工技能大赛的选手进行系统培训,并取得了团体第一和多项个人奖项的喜人成绩。

四、定位市场需求,提升职业技能

学生动手能力强应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征,因此,应以“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的思路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1.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

学院应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使学生在生产第一线得到有关生产认识、观察和操作的实践机会,结合校内基地的仿真和模拟训练为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提供有力保障,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均得到良好训练和培养。

我院已与同属吉利汽车控股集团的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该公司车身厂、冲压厂和模具维修服务中心为我院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我院已安排数届学生到该公司进行生产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

现在,我们正积极努力,与学院周边相关企业开展联系,争取为09级学生的顶岗实习和10级学生的认识实习开辟更多更好的实训、实习基地。

2.抓好毕业设计工作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选择高职毕业设计课题时,应突出实用性,重视产品化设计,尽量选择来自生产一线的题目。也可将毕业设计安排在工厂中进行,让学生在定岗实习过程中边实习边设计,要求学生把实习过程中所用的模具绘制成图纸,将相关的工艺流程编制成工艺卡片,这样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模具专业论文篇(6)

关键词:材料成型;工程认证;实验;教学改革

一、前言

当前我国提倡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高等学校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和模式。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和平台,同时也是高校审核评估和工程认证中重点考核内容。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OBE)是工程教育认证的一个核心理念,区别于传统的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basededucation,CBE)。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条件配置等都围绕学生毕业能力达成这一核心任务展开,并强调建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和文化以保证专业教育质量和专业教育活力。为了适应新的培养目标和方案,亟须改革我校材料成型专业塑性成形方向专业综合实验,结合新的培养目标和工程认证体系,改进综合实验教学模式,变更教学内容。本文结合我校材料成型专业塑性成形方向专业课程,分析了现有实验教学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和目标,并通过研究型综合实验教学的实施,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研究型综合实验的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理论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将研究和思考作为灵魂,有助于培养创新专业人才。这就要求实验过程中鼓励自主实践,激发对科学问题的兴趣和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探索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从而开发构建研究型实验教学体系,这个过程对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材料成型专业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1)先进性和创新性不足,体现在教学内容落后于课程知识前沿。近三年来,为申请专业工程认证,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有很大更新,但是专业综合实验依然没有变化。(2)实验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和深入性不足,体现在实验内容比较单一、综合性不强,缺少研究性、工艺连续性实验,不能体现各专业理论课程之间的联系。(3)实验教学资源的优化不足,体现在教学设备的配置不够合理,有些教学设备比较老旧,难以用于新的综合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没有很好地结合,不能完整涵盖专业知识结构,导致教学过程中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实验教学模式和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研究型实验改革的方案和实施过程

1.改革方案。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拟采取如下方案进行研究型实验的教学改革,可简述为三个关系和三个内容。首先要理顺三方面的关系,分别为:(1)主干专业课程和专业综合实验内容的关系;(2)实验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之间的关系;(3)实验教学模式和专业课教学模式的关系。这三方面分别关联着研究型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主体和教学模式。处理好以上关系,才能做好研究型实验的开发。在理顺以上三方面的关系后,需要做综合实验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1)研究型实验教学思路的更新,主要体现在专业课教师和实验教师教学思路的更新,通过教学培训、研讨等形式改进实验教学方法;(2)修改综合实验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等;(3)实验设备的更新以及工具的设计。以上内容既包括教师教学方法、思路的变革,也包括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教学设施等硬件方面的准备,这些工作是并行的。

2.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依据前文提出的实验改革方案(三个关系和三个内容),具体实施过程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实验教学思路的更新。由于专业课程综合实验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分离的,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专业理论的逐渐发展,实验教学依旧没有变化,导致实验教学落后于专业前沿。所以开发研究型实验,需要实验指导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沟通和研讨,将实验目标和实验内容紧跟专业课程核心内容,把课堂理论教学中具有研究型的内容引入实验教学,并引导学生以研究的思想去实践。教学过程由理论课教师与实验人员共同完成。(2)实验内容的确定。目前,塑性成形方向的专业主干课程有塑性成形原理、锻造工艺及模具设计、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轧制理论与工艺、模具制造工艺等。这些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成型理论、工艺及模具设计,由材料成型理论支撑。首先,从专业课程中找出可以建立研究性和工艺连续性实验的课程,例如轧制理论与工艺、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两门课程可以综合在一起,通过轧制实验获得板材,再进行板材的冷冲压实验。其他课程实验可以与模具制造工艺相结合,先设计工艺和模具,再通过编程、数控加工等方法制作模具中的典型零件。开展研究型实验教学,还要将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与塑性成形理论有机结合,制定实验大纲,设计实验要求、目标和内容,撰写指导性文件———《专业课综合实验指导书》等。(3)实验相关文件的制定。在原有专业实验内容的基础上,考虑课堂教学中的工艺问题,更新实验参数,并全面考虑可能的影响因素,将参数分类为定量和定性。将实验流程按照研究型的思路设置背景、目标、方法、手段、结果和分析等步骤,将传统的实验模式转变为科学引导、寻求方法、采取手段、观察现象和理论分析等环节,即以研究为核心,最终能够验证或解决工程和工艺中的问题。这就需要制定实验相关的规程文件,除实验大纲和指导书外,实验室也要配备实验设备看板、实验操作流程看板以及安全注意事项标识等。(4)实验设备与工模具的更新。为了满足研究型实验教学需求,需要更新和配置实验设备,根据塑性成形方向的主干工艺课程,购置了相应的实验设备,设计了合理的实验工模具并委托制造,使之适应实验教学。(5)研究型实验教学的应用和实践。研究型综合实验的实施分为专业课程相关的理论指导、查阅资料、动手实验和实验报告各环节,验证设计性实验的开发效果,是否真正达到了设计的实验目的。基于“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反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模具专业论文篇(7)

关键词 平台 模块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3.50-4 文献标识码:A

1“两平台+N模块”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简称,它是指在按学科大类招生的基础上,通过“平台+模块”结构的课程设置和弹性修业年限,实施宽口径培养,即前期加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后期按照人才需求变化及个性发展要求设置柔性专业能力方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两平台+N模块” ,即专业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平台+N个专业能力方向课程模块。专业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与正确的人生信念,并具备良好的英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基础教育课程平台,主要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专业基本素养和较强的发展后劲;N个专业能力方向课程模块,具体到市场营销专业,这一模式的具体意义在于在两个平台的基础上使学生具有产品销售能力为主,企划能力、营销活动策划能力、渠道建设和管理能力为辅的四项能力。平台是一种框架结构,是学校对各专业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和学分的统一要求,既包括理论性课程也包括实践类课程或环节,为学生全面了解管理学科、具有宽厚的专业基础或再次选择专业方向提供可能和保证。

2市场营销专业“两平台+N模块”模式的课程教学体系

2.1市场营销专业通识教育课程平台

市场营销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运用能力及基本素质,主要课程包括:思想道德政治课、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A、文献检索、C语言程序设计与操作实践、就业与创业教育、生理与心理健康教育、体育与健康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达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运用通用能力、英语运用通用能力、数理知识运用通用能力、人文精神和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

2.2市场营销专业学科基础教育平台

市场营销专业基础教育课程主要是为了提高专业的通用及实践能力,较系统地掌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主要课程包括:线性代数、概率论与统计、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经济法、管理学、 统计学、金融学、市场营销学,通过对这些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市场营销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从而具备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等专业基本技能素质,具有经营管理、成本效益意识等能力。

2.3市场营销专业“N个专业能力方向课程模块”

市场营销专业“N个专业能力方向课程模块”的具体意义在于在两个平台的基础上使学生具有产品销售能力为主,市场调研与分析能力、企划能力、营销活动策划能力、渠道建设和管理能力为辅的五项能力。主要课程包括:商品学、消费者行为学、营销心理学、广告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分销渠道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推销策略、销售团队管理、商品流通概论、营销案例分析、特许经营、商务谈判、市场营销策划、电子商务。通过对这些市场营销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个别能力模块。

3“两平台+N模块”模式课程教学体系设置的优化对策

3.1科学搭建学科平台、科学设置教学课程

首先,对于基础平台的课程设置,学校应该高度集合并精炼市场营销专业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基础会计等。其次,对于模块的课程设置,学校应该设置强调能力本位,重视职业资格导向和职业岗位的现实需要,以职业分析为依据,针对该职业群的某一特定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块。

3.2专业方向模块的设置更好地对接社会行业

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方向形象一点来说主要分为台前和幕后两大类。台前类是指销售一线工作,渠道开发、建立和维护工作;而幕后类则是指市场调研与预测,企业策划、营销活动策划工作。市场营销专业通过设置专业方向模块使学生具有产品销售能力为主,市场调研与分析能力、企划能力、营销活动策划能力、渠道建设和管理能力为辅的五项能力。在专业方向模块的课程设计中应突出对这五项能力的培养,并通过与实训课程、学期实践与毕业实习结合起来强化专业能力,争取就业时,更有效、更快速地与具体行业对接。

3.3有效地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地学习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从大一至毕业四年期间需要参加入学教育与军训、市场调研实习、商务谈判实习、ERP实习、企业经营模拟实习、电子商务实习、客户关系管理实训、市场营销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通过这些实习及实训课程的学习,能够及时地锻炼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等能力。

参考文献

[1] 付立彬.创新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3).

[2] 刘叶志.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下实验教学模式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

[3] 胡健.创新地方财经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21).

[4] 蔡小飞.“平台+模块”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管理制度的优化研究 [D].华东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