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系统工程论文

系统工程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05 04:08:06

系统工程论文

系统工程论文篇(1)

当前环境工程管理之中问题较多,常见的诸如对于一些相关因素的评估不够科学和充分,并且相关优秀的管理技术人才缺乏等等,在今后要想真正意义上实现环境工程管理效益和质量的同步改革还应当加强对上述因素的重视程度,不断的树立起完善并且成熟的理念真正意义上实现相关事业的整改与发展。在我国,虽然公众环境意识有所提高,但公众对环境工程管理的认识仍然一知半解,即使各地出现了一些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但运行效果依然是个疑问。公众看法尚且如此,整个社会的认识也好不到哪里去,以各大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设置为例,环境工程管理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这对环境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十分不利,因此缺乏优秀人才是环境工程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还未能够对重大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系统以及科学的评估,这就直接导致在后期制定大环境因素的目标及指标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继而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形成较多的软指标。没有完善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作为保证,就很难从资金、方法、职责、机构、监督检测手段及必要程序文件等方面同实施细则做有效配合,同时也无法落实配套相关措施,从而不能确保它的统一性。

2建议及对策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环境工程管理的基本现状和实践工作之中

的主要问题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可以明确今后工作开展的原则和应当重点遵循的理念。下文将针对环境工程管理之中相关政策和思想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旨在更好的实现事业的发展,实现工作制度的创新和相关工作机制的改革。

2.1加强环境工程管理体系的建设

体系化是使环境工程管理工作纳入正常轨道的关键步骤,应通过落实以下措施加以完善:a.所有涉及环境保护的宏观决策,都必须有环境保护部门参与,环境管理工作应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角落,在所有与环境相关的领域中都应体现环境意识。b.在进行区域开发、重大经济技术决定、产业结构调整等重要决策之前,必须先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试点工作。c.建立由党政领导、人大政协、环保部门共同参与的统一监管制度,应当加强对环境工程管理之中相关标准的建设,完善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运行机制,集合全社会的力量管好环境工程建设。

2.2加强环境工程管理人才的建设且促进市场机制的完善

提高环境工程管理水平,需要有优秀的人才。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不拘一格,应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成才。可以通过高等院校培养环境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也可以通过在职培训的方式提高在职人员理论水平;更鼓励职工教育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正规化方向发展,使在岗人员能够不断获得理论的补充和知识的更新。在我国从事环境工程的企业数量并不少,竞争也挺激烈的,但水平却不怎么样,其主要原因是市场准入门槛低,以致鱼龙混珠。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要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并加强监管,更好的响应当前时展的切实需求。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管理规范制度。

3结束语

系统工程论文篇(2)

虽然智能体系统和其他系统比较有点较多,但其仍有一定不足需要完善,如下所示。

1.1设计元概念模型若是想要设计完善的设计元概念模型,那么需要考虑的问题较多,例如开发对象概念与智能体系统软件开发方法的管理、开发对象和智能体之间的关系等等,必须充分的考虑到。在此基础上建立完新原概念模型后,还需建模、实现过程。知道规则等等。

1.2拓展智能体系统软件工程的应用领域智能体系统软件在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决的问题较多,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要解决开发过程中各种问题,例如生长性、开放性及动态性等问题。

1.3探究系统结构与工具因智能体系统软件工程结构及开发方法指导设计等因素,其对智能体系统是否能够成为主流的开发有一定的影响。

1.4开发过程的标准化智能体软件的开发方法、途径逐渐得到完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所以目前人们将目标放在了智能体系统软件工程标准化问题,此种现象的出现说明了智能体技术已经向工业化迈进。

2基于智能体系统的软件开发途径

智能体系统软件开发途径包括以下几点:(1)建立之恩给你体理论模型,将其视为框架建立智能体系统结构模型。(2)在结构模型前提下使用建模语言UML实现应用程序。本文便对智能体系统结构模型的建立方法、如何应用建模语言UML进行简要分析,详细包括以下几点。

2.1智能体系统的结构模型智能体是可执行计算的应用软件实体,因此可以将智能体系统理论模型框架下简历的模型从现实世界转换到数字领域。首先,智能体系统结构模型中的逻辑功能组件应该与理论模型中的问题求解策略、过程有较强的对应关系。其次,它是一种相互联系的系统结构,各个部件之间有着紧密关联的交互作用。基于智能体理论模型创建的结构模型主要包括了感知器、消息处理器、基于感知融合的世界模型、目标判断函数、策略部件和效应器。

2.1.1感知器感知器属于计算机系统中的一部分,其在运行的过程中可有效的检测外部环境及自身的状态,来充分的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感知器在其运行过程中所得到的数据包括内存使用的大小、内存剩余大小、占用CPPU时间比率、硬盘使用率等等,以上数据包含了计算机硬软件在运行过程中的使用情况。

2.1.2消息处理器消息处理其的主要工作内容便是与其他智能体进行沟通,此种数据传递沟通是通过二进制的形式来表达传递,还有一种建立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传递。

2.1.3基于感知融合的世界模型基于感知融合的世界模型跟理论模型中的世界模型相对应,感知处理器能够感知器与消息处理器中获得信息,在一段连续的时间周期内将感知器与消息处理器中产生的数据信息融合一致。

2.1.4目标判断函数将两个数值相比较便可得到一个最简单的判断函数,较为复杂的判断方式还有区间判断、模糊判断、约束判断等。

2.1.5策略部件在智能体通用软件的模型中,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策略函数具体化,在实际工作中策略部件的具体形式可以根据具体应用而定。

2.1.6效应器效应器作为系统的输出,对外界对象与自身世界模型产生作用。一个智能体可能存在多个执行器,智能部件安排任务的执行顺序,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子任务按照顺序排列,而效应器负责监督子任务的执行情况,必要时可以变换执行的顺序。

2.2基于建模语言UML的应用程序在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可以运用建模语言UML来实现应用程序,而这个过程则需要通过编程来实现。先是基于建模语言UML的代码生成智能体系统,然后运行该系统。建模语言UML是一种可视化的建模语言,它与其他大多数面向对象的语言存在着密切的映射关联。代码生成则是直接根据UML图生成计算机的框架程序,与智能体的六个组成部分相对应,UML模型的实现形式为CInputContainer、CSensor、CComunication、CEffector、Agent、COutputContainer。智能体系统在上述的模型与语言实现形式下,可以择优选择软件的开发程序。

3结束语

系统工程论文篇(3)

本文作者:刘静安艳玲作者单位:大庆华凯石油化工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对整个专业实验课程进行整合和优化,增加了“三性”实验项目的比重。实验改革重点是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加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整合实验内容,形成理论验证、操作训练、综合训练渐进式、层次化的实验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未来学习者社会的和情绪的能力与技能的发展,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以及在复杂系统中寻求某种途径的能力,去探求、判断、组织和创造性地运用有关信息的能力将变得更加重要,因此在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等环节突出了“案例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强调面向工程实际,借助“案例式教学”较强的综合性和启发性、明确的目的性以及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终身学习的习惯、人际交往技巧和协作精神以及创新精神。课程设计是高等工程教育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一项综合性、创造性、设计性的大型作业。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时间(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4周。通过课程设计之后,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了数学建模的思路,提高了计算机编程能力和运用软件仿真能力,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设计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创新手段

以“电力系统分析”的教学为例,该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在整个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对后续专业课程的进一步学习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了专业实践教学的跟踪管理机制。对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成绩评定方法进行改革,制定多元化的综合考试方法,主要采取平时跟踪考核(占20%)、实习日记(20%)、实践课程报告(占40%)和综合答辩(占20%)来评定学生成绩。以学生应该具备和接受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来构建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而言,培养范围不仅要有一级学科“电气工程”的特色,应具备“强、弱电”的知识结构,而且也应当具备较广的人文、社会等方面的知识,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改善教学效果,在实践环节中引入了基于PSCAD的仿真实验平台,作为理论教学模块与动态模拟实验模块的中间过渡环节,有效地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优化课程结构和学生毕业考试体制,建立完善的系统。理论学习、实训操作的完成质量,作为学生推荐就业的依据,建立健全和改革学生毕业考核制度,也是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增加潮流计算仿真计算环节,将学员从复杂的公式和繁重的计算中解脱出来,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各种潮流计算方法,理解其优缺点,还可以通过修改模型参数,直观再现系统潮流过负荷、电压越线等状态,提高学员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际条件难以满足、系统的安全运行也不允许的大型实验,也可通过软件仿真来完成。通过设置具有综合意义的、前后有机联系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于实验课上集中练习、研讨,充分利用动模实验室主机联网功能,将多个此实验平机构成一个可变的多机环型电力网络,进行各种潮流分析实验,实现电力系统的检测、控制、监视、保护、调度的自动化等模拟仿真,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电力系统相关理论课程的理解,拓宽专业知识。

系统工程论文篇(4)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常用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维护不当而对其造成的危害,探讨了如何适当维护液压系统。

就液压传动的工程机械而言,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其良好技术状况的一个主要标志。合格的液压油是液压系统可靠运行的保障,正确的维护是液压系统可靠运行的根本。为此,本人根据工作实践,就一般作业环境中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维护作一粗略的探讨。

1选择适合的液压油

液压油在液压系统中起着传递压力、、冷却、密封的作用,液压油选择不恰当是液压系统早期故障和耐久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应按随机《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牌号选择液压油,特殊情况需要使用代用油时,应力求其性能与原牌号性能相同。不同牌号的液压油不能混合使用,以防液压油产生化学反应、性能发生变化。深褐色、乳白色、有异味的液压油是变质油,不能使用。

2防止固体杂质混入液压系统

清洁的液压油是液压系统的生命。液压系统中有许多精密偶件,有的有阻尼小孔、有的有缝隙等。若固体杂质入侵将造成精密偶件拉伤、发卡、油道堵塞等,危及液压系统的安全运行。一般固体杂质入侵液压系统的途径有:液压油不洁;加油工具不洁;加油和维修、保养不慎;液压元件脱屑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防止固体杂质入侵系统:

2.1加油时

液压油必须过滤加注,加油工具应可靠清洁。不能为了提高加油速度而去掉油箱加油口处的过滤器。加油人员应使用干净的手套和工作服,以防固体杂质和纤维杂质掉入油中。

2.2保养时

拆卸液压油箱加油盖、滤清器盖、检测孔、液压油管等部位,造成系统油道暴露时要避开扬尘,拆卸部位要先彻底清洁后才能打开。如拆卸液压油箱加油盖时,先除去油箱盖四周的泥土,拧松油箱盖后,清除残留在接合部位的杂物(不能用水冲洗以免水渗入油箱),确认清洁后才能打开油箱盖。如需使用擦拭材料和铁锤时,应选择不掉纤维杂质的擦拭材料和击打面附着橡胶的专用铁锤。

2.3液压系统的清洗

清洗油必须使用与系统所用牌号相同的液压油,油温在45~80℃之间,用大流量尽可能将系统中杂质带走。液压系统要反复清洗三次以上,每次清洗完后,趁油热时将其全部放出系统。清洗完毕再清洗滤清器、更换新滤芯后加注新油。

3作业中注意事项

3.1机械作业要柔和平顺

机械作业应避免粗暴,否则必然产生冲击负荷,使机械故障频发,大大缩短使用寿命。作业时产生的冲击负荷,一方面使机械结构件早期磨损、断裂、破碎,一方面使液压系统中产生冲击压力,冲击压力又会使液压元件损坏、油封和高压油管接头与胶管的压合处过早失效漏油或爆管、溢流阀频繁动作油温上升。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操作手要保持稳定。因为每台设备操纵系统的自由间隙都有一定差异,连接部位的磨损程度不同因而其间隙也不同,发动机及液压系统出力的大小也不尽相同,这些因素赋予了设备的个性。只有使用该设备的操作手认真摸索,修正自己的操纵动作以适应设备的个性,经过长期作业后,才能养成符合设备个性的良好操作习惯。一般机械行业坚持定人定机制度,这也是因素之一。

3.2要注意气蚀和溢流噪声

作业中要时刻注意液压泵和溢流阀的声音,如果液压泵出现“气蚀”噪声,经排气后不能消除,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才能使用。如果某执行元件在没有负荷时动作缓慢,并伴有溢流阀溢流声响,应立即停机检修。

3.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交班司机停放机械时,要保证接班司机检查时的安全和检查到准确的油位。系统是否渗漏、连接是否松动、活塞杆和液压胶管是否撞伤、液压泵的低压进油管连接是否可靠、油箱油位是否正确等,是接班司机对液压系统检查的重点。

3.4保持适宜的油温

液压系统的工作温度一般控制在30~80℃之间为宜(危险温度≥100℃)。液压系统的油温过高会导致:油的粘度降低,容易引起泄漏,效率下降;油膜强度降低,加速机械的磨损;生成碳化物和淤碴;油液氧化加速油质恶化;油封、高压胶管过早老化等。

为了避免温度过高:不要长期过载;注意散热器散热片不要被油污染,以防尘土附着影响散热效果;保持足够的油量以利于油的循环散热;炎热的夏季不要全天作业,要避开中午高温时间。油温过低时,油的粘度大,流动性差,阻力大,工作效率低;当油温低于20℃时,急转弯易损坏液压马达、阀、管道等。此时需要进行暖机运转,起动发动机,空载怠速运转3~5min后,以中速油门提高发动机转速,操纵手柄使工作装置的任何一个动作(如挖掘机张斗)至极限位置,保持3~5min使液压油通过溢流升温。如果油温更低则需要适当增加暖机运转时间。

3.6液压油箱气压和油量的控制

压力式油箱在工作中要随时注意油箱气压,其压力必须保持在随机《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内。压力过低,油泵吸油不足易损坏,压力过高,会使液压系统漏油,容易造成低压油路爆管。对维修和换油后的设备,排尽系统中的空气后,要按随机《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检查油位状态,将机器停在平整的地方,发动机熄火15min后重新检查油位,必要时予以补充。

3.6其他注意事项

作业中要防止飞落石块打击液压油缸、活塞杆、液压油管等部件。活塞杆上如果有小点击伤,要及时用油石将小点周围棱边磨去,以防破坏活塞杆的密封装置,在不漏油的情况下可继续使用。连续停机在24h以上的设备,在启动前,要向液压泵中注油,以防液压泵干磨而损坏。超级秘书网

4定期保养注意事项

目前有的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设置了智能装置,该装置对液压系统某些隐患有警示功能,但其监测范围和程度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液压系统的检查保养应将智能装置监测结果与定期检查保养相结合。

4.1250h检查保养

检查滤清器滤网上的附着物,如金属粉末过多,往往标志着油泵磨损或油缸拉缸,对此,必须确诊并采取相应措施后才能开机。如发现滤网损坏、污垢积聚,要及时更换,必要时同时换油。

4.2500h检查保养

不管滤芯状况如何均应更换,因为凭肉眼难以察觉滤芯的细小损坏情况,如果长时间高温作业还应适当提前更换滤芯。

系统工程论文篇(5)

关键词:数字电视天线工程系统施工

一、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策略

机顶盒的发放费用、消费习惯和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付费电视内容贫乏,这三点是制约数字付费电视的发展关键因素。内容对电视数字化绝对必不可少,而国内制作的电视节目品种单一,吸引力不强。如果数字电视节目源问题在今后几年的开播中得不到解决,就有可能导致用户对于数字电视的兴趣消失。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研究借鉴国外数字电视运营的商业经验,将丰富的有线频道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在加强频道经营许可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实行有偿频道租赁服务,让更多的专业频道服务者参与数字电视产业中来。中国大陆数字电视同时面临机遇与挑战,中国绝大多数有线电视公司缺乏资金对系统进行改造,消费者购买力相对比较低,高昂的数字电视机价格影响了数字电视的普及。单靠原来手中的频道资源来提高价格或加快数字电视用户的增加率,效果并不显著。从目前情形来看,单纯靠市场力量推广数字电视难以达到预期目的,难以在预期时间内关闭模拟电视系统。原因可以归结为6方面:消费者对于数字电视了解不够、消费者的技术疲劳、数字电视接收机价格比较高、数字电视技术标准的不确定性、数字电视表现与期望相差甚远导致的普遍怀疑、投资高风险和资本短缺。单一业务不可能推动数字电视,推动数字电视的四大动力是交互电视、高清晰度电视、数据广播和有线上网。我国电视市场基数大,送机顶盒的手段只能是短期行为,不可能长久。付费电视运营商要实现赢利,就必须构建一个可提供大量专业化频道的平台,以便吸引更多的家庭用户。“整体平移”,以小区为单位,免费赠送机顶盒,在推行数字节目的同时完全停止输送模拟信号,增加频道数量,开办电视信息平台与商务平台等,同时每月向用户加收有线电视费。如果仅仅提高图像质量,而没有更多精彩的内容作支撑,数字电视业务难以开展。“整体平移”探索出了一条不以收费频道为主的推广模式,数字电视中依然可以看到有线电视中的频道,很好地解决了内容匮乏和价格的瓶颈。通过在数字电视频道中提供分类广告等方式很好地解决了成本回收的问题,这是中国广电业长期忽略的一个问题——资讯深度开发,大多数主要媒体都是通过提供分类广告的方式获得利润。

二、我国数字电视地面施工技术

2.1发射天线发射天线的作用是向空间辐射电磁波,电磁波由交变的电场和磁场构成。为了方便分析,工程上规定:用电场的方向表示天线极化方向。一般使用的天线都是单极化的。

2.2天线选址目前,大部分电视发射天线的位置的选址有两种情况:高山低发射塔和平地(楼房)高发射塔。对于UHF频段内的无线传输,雨衰不是传输损耗中最重要的部分,当发射天线采用水平极化时,在春夏暴雨季节,部分离发射塔很近、平常接收效果很好的地点其接收效果显著变坏,而场强较天晴时还略有增加。通过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测试分析,可以看到在雨天多径情况明显恶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我们认为与发射天线的位置有关。

2.3发射频率目前各地开展地面数字电视实验,一般在工作频率上选择范围不大。但就地面数字电视这项技术而言,对工作频率还是有一定要求的。①现在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一般都采用LDMOS功放模块,为了获得较大的线性动态范围,基本都选择其工作频率在UHF频段内。②目前数字电视信道解调的FFT都依赖速度有限的芯片完成,它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对多径信号的时延越短,处理愈快;而对于速度相同的移动接收而言,频率愈低,多普勒频移越小,因此工作频率相对低一些对高速移动接收是有利的。③水、湿地、树林等对无线数字信号的吸收,随着频率的增高而增大。④目前UHF频段的低端,电磁干扰严重。根据国外有关专家的意见,开展以移动接收为主要业务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其工作频率一般选择在550~700MHz之间较为适宜。特别是在水、湿地、树林偏多的地区,开展数字移动电视广播以工作频率偏低端为宜。

三、单频网与多频网

单频网(SFN)是指同一区域内的若干个发射台同时在同一个频段上发射同样的无线信号,以实现对一定服务区域的可靠覆盖。在传统的模拟电视中,相邻发射台需要使用不同的频率播放节目以避免相互干扰(差转),在一定距离以外才能进行频率重用,即多频网(MFN)方式。在MFN方式下,一套模拟电视电视节目要覆盖较大区域,就必须占用几个频道的带宽,消耗了大量的频谱资源。在电视广播中引入单频网的概念,是电视技术数字化带来的结果,采用数字调制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使单频网的应用成为可能。相对于传统的多频网,单频网带来的最直接的一个好处是频谱效率提高。由于同频率使用,在同一服务区一个频道上采用数字电视技术可传送多套电视节目,可以节省大量的频率资源,多个发射台同时工作所带来的分集效果,也使得接收的可靠性大大增强,从而获得更好的节目覆盖率。此外,通过对发射网络(如发射机的数量、分布、单个发射机的天线高度、发射功率等)的调整和优化,还可以降低总的功耗,减轻对附近其它网络的干扰,甚至可以根据需要方便灵活地改变覆盖区域的分布。

四、GPS

GPS是单频网建设中非常有效也是非常必需的一个设备。GPS的作用就是方便地提供一个在任何地点都同步的系统时钟10MHz和参考时间信息1PPS。虽然这些也可以通过SDH网络等而得到,但通过GPS是最快也是性能较好的一种选择。通过与天上GPS卫星同步,可以获得高达1E-11的高稳定信号。在选择GPS接收机的时候,有以下注意事项:①目前很多GPS接收机都宣称拥有自动切换功能,一旦当GPS接收机不能同步接收到天上GPS卫星信号时,GPS接收机可以自动切换到内部振荡器。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型号的GPS接收机在切换时,采取的是一种类似硬切换的方式,会导致系统重新同步。②GPS内部配置的晶体的型号与价格密切相关,为了获得更好的系统性能,建议在选购GPS接收机时,在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性能好的内置双重恒温晶体。③GPS天线的安装位置也是十分重要。首先,GPS天线四周应该有良好的净空(没有什么阻挡),GPS天线能接收到的卫星数目越多,GPS接收机输出信号的性能就越好。

五、接收系统的安装

系统工程论文篇(6)

摘要:在分析专家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上,探讨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林业中的应用,提出了精确林业工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平台设计框图及其系统功能。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ntelligentDecisionSupportSystem,IDSS)的概念最早由Bonczek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IDSS是在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pportSystem,DSS)的基础上集成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及专家系统(ExpertSystem,ES)而形成的,其核心思想是将人工智能与其它相关科学技术相结合,使DSS具有人工智能,能够更充分地应用人类的知识。IDSS既充分发挥了专家系统以知识推理形式解决定性分析问题的特点,又发挥了决策支持系统以模型计算为核心解决定量分析问题的特点,充分做到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使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范围得到一个大的发展。

一、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

DSS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MSScottMorton首先提出,并在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计算科学。DSS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针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系统。该系统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的数据、信息和背景材料,帮助明确决策目标和进行问题的识别,建立或修改决策模型,提供各种备选方案,并且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通过人机交互功能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为正确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

DSS实质上是在管理信息系统和运筹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把管理信息系统和模型辅助决策系统结合起来,使得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融为一体,提高了辅助决策的能力。它的产生基于以下原因:(1)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要靠人来实现模型间的联合和协调,解决复杂的、多模型辅助决策效率低下,而决策支持系统是由计算机自动组织和协调多模型的运行和数据库中大量数据的存取和处理,达到更高层次的辅助决策能力;(2)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的需要。

DSS由3个系统组成,即人机交互系统(对话部件)、模型库系统(模型部件)和数据库系统(数据部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决策支持系统广泛应用于林业,并在林业资源与环境监测、森林病虫草害防治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建立了基于Internet网络环境的林业资源数据库,包含了森林资源状况、林业社会情况、林业经济情况、林业工程建设情况、林业营林情况和林业自然资源等历史数据。该系统运行采用了基于Internet的3层结构模式,即用户/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运行模式,可提供数据的网络查询、管理和维护功能,为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WCSchou等人开发了航空喷雾决策支持系统(SpraySafeManager,SSM)。我们知道除草剂被普遍用于森林杂草防除,但除草剂脱靶喷雾沉积和漂移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因此在清楚喷药工具对环境的影响及作用效果、运用效率的前提下,可靠地进行除草剂喷洒是必要的。SSM的特点就是将喷雾沉淀和漂移的预测与生物反应模型融合在一起。该系统包含了一系列除草剂/杂草和除草剂敏感植物雾滴反应模型及产量模型。第二代SSM(SSM2)将喷雾沉淀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融合在一起,增加了斜坡沉积修正模型和飞行路线确定模型,从而可在真实的空间背景下区分喷雾区边界和敏感区域。由于使用者能够即时、直观地“看到”喷雾区地图上的图像及数据,使得SSM2的模拟更加真实。

二、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

2.1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信息结构

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信息结构,其中知识库用来存放各种规则集、专家知识经验及其因果关系;数据库存放基础数据、决策信息和事实性知识;模型库用来存放各种决策、预测及分析模型;多库协同器从知识、数据、模型、方法等各个方面为决策服务,协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为管理决策提供多方面、多层次的支持和服务。

2.2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进展

随着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1)分析、决策用的数据不再集中于一个物理节点,而是分散到网络上的不同节点;(2)分布、决策模型和知识处理方法也从一台机器上的集中处理,变成在网络环境下的分布或分布加并行的处理方式。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糊技术、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数据库技术和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发展为IDSS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Agent技术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奠定了技术基础。Agent是一个能够持续自主驻留、活动于真实的或虚拟的复杂动态环境中的问题求解实体[7]。Agent具有相当程度的独立性、自主性、协作性、适应性和社会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人的部分智力。将Agent技术融合到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中所集成的基于Agent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具有传统IDSS所没有的一些特性:(1)开放性。即能够与外界交互,系统资源不足时能够向外界请求帮助,同时具有对外提供资源的功能;其二是系统部件的易于增减,保持系统完整而不含多余的计算过程。(2)IDSS是分布式的、基于网络环境的。(3)资源可重复使用。不但决策程序、决策方法可重复使用,而且系统资源(决策知识、决策经验、决策模型等)能被不同的决策程序多次调用。(4)集成群体的经验和智能。(5)突破静态的程序化决策方式,实现人机智能结合。

目前多Agent技术已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热点。多Agent系统(Multi-AgentsSystem,MAS)是一个松散耦合的Agent网络,这些Agent通过交互解决超过单个Agent的能力或知识的问题。多Agent系统具有如下特征:每个Agent拥有解决问题的不完全的信息或能力;没有系统全局控制;数据和知识是分散的;处理是异步的;Agent是异质的、分布的;系统是开放的。

2.3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林业中的应用

随着数据挖掘、人工智能、3S与DSS技术的发展,以及精确林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国内外开始研究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林业中的应用,如防护林体系建设、森林防火、变量施肥等。

北京林业大学研制出区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由4个子系统构成:数据及数据库管理、图形及图形库管理、模型及模型管理库、专家系统,并以数据及图形系统为基础,以模型系统为分析手段,以专家系统为智能决策核心,各模块相对独立,以数据管理模块为中介,组成有机整体。可实现统计、预测、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诊断、土地分类及生态评价、林种的水平及立体配置、区域经济结构优化等功能。

东北林业大学与黑龙江大兴安岭防火指挥中心课题组通过3个阶段的研究,建立了基于WEB与3S技术的森林防火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了林火数据库、林火预防预报、林火蔓延模型、扑火指挥决策等方面的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它包含了森林防火灭火系统中的地形图绘制,防火机构、历史火灾和各种代码等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火点定位、火场蔓延、派兵扑火、清理看守火场和损失评估等模型的建立,与上下级单位的数据交换,在火灾发生前可作出林火预报和预防;当林火发生时,可模拟林火的蔓延,并提供火场定位、派兵、扑火、清理火场、看守火场等辅助决策方案,为指挥员作出正确决策提供参考;火灾发生后可作出火灾损失评估。

RaymondKFink等人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分析空间土壤肥力、土壤物理性质和产量数据,在可变量施肥系统中利用基于规则的决策支持工具(DSS4Ag)降低施肥量、增加产量。利用标准的GIS工具将农田进行网格化,分成10×30m的矩形方块。根据历史产量数据、历史性质数据(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坡度、地貌等)进行数据挖掘,采用CART回归树运算法则(Beriman等,1984)确定产量模型,根据当前性质数据、产品市场价格等,按照经济效益最大的原则确定施肥量的大小(如果施肥费用大于增加产量的产值则不予施肥)。从测试结果看,采用DSS4Ag系统进行变量施肥,产量增加不很明显,但施肥总量明显减少,降低了成本,且降低的成本超过了必要的土壤测试和变量施肥装置的花费,整体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三、精确林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

3.1精确林业的概念

精确林业是综合利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林业工程技术等现代高新科技,建立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化林业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最大限度地获得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简言之,精确林业就是实现以最小资源投入、最小环境危害获得最大林业效益。其中,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主要有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数据通讯;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主要有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林业工程技术主要有林业机械自动化、森林病虫草害防治、森林土壤类型分析、林地适应性评价、立地类型与立地条件分析、林木育种、施肥、林木采伐,等等。精确林业的研究与发展有助于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方面重大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林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林业环境保护,是发展林业的重要途径。

3.2系统的总体设计框图

建立GIS和ES集成的精确林业智能决策支持平台,可为林业生产者、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提供网络化、智能化、形象直观的信息服务。根据历史上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和森林保护专家在长期研究与生产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进行病虫草害统计趋势模型和技术经济分析,建立农药使用技术专家系统,并根据实时数据处理、喷雾目标特征和病虫草害防治目标阈值,建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从而可针对不同林业生产情况及病虫草害发生类型、程度等实际需要确定农药投入的种类、数量等,指导自动执行变量投入决策,控制可变量喷头实现特定区域的农药精确定量喷雾,最大程度上杜绝非目标农药沉积,减轻环境污染。同时,病虫草害防治后的一系列数据可作为来年病虫草害预测和森林病虫草害防治战略的储备参考。

3.3系统的功能

(1)GIS数据仓库包括3个基本功能:①数据获取。负责从外部获取数据,将数据分类,重新组合成面向全局的数据视图,从而解决IDSS中数据存储和数据格式不一致问题;②数据存储和管理。负责数据仓库的内部维护和管理,包括数据的存储组织、维护、分发等;③信息访问。它属于数据仓库的前端,面向不同种类的最终用户,由系统的各种工具组成。数据仓库的最终用户在这里提供信息、分析数据集。

(2)数据挖掘系统。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挖掘,通过大量的历史性数据分析,从中识别和提取隐含的、潜在的有用信息,通过多库协同器,将其分发给数据库管理系统、方法库管理系统、模型库管理系统、知识库管理系统。挖掘的主要技术是空间要素和属性信息关联的空间数据挖掘,它的研究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对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关系的研究,而且还包括对空间现象(季节更换、气象条件)、空间因素(高山、谷地、平原)、空间组成(土壤、地貌、植被、水域)、空间活动(水土流失、沙漠侵蚀)等的研究,力求从中揭示出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与规律、空间活动(水土流失、沙漠侵蚀)等的研究,力求从中揭示出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与规律。

(3)联机分析处理OLAP是分析各种历史数据的最佳手段,其主要功能是:①提供数据的多维概念视图,可以使用户从多角度、多侧面来考察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深入理解数据的信息和内涵;②快速响应用户请求;③提供强大的统计、分析、报表处理功能,进行趋势预测。

(4)精确林业工程系统。执行智能决策系统产生的结果,如进行变量施肥、变量喷雾。国内外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多集中在商业和工业企业管理等领域,而在林业及生态系统管理等领域,研制和开发应用较少。但有理由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3S技术、信息技术、林业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林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精确林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会不断得到发展并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陈志骞.林业需要精确—对植树不成林的思考.辽宁林业科技,2002,(1):26-28

2BonczekRH,etal.FoundationsofDecisionSupportSystems.AcademicPressNewYork,USA,1981

系统工程论文篇(7)

价格是工程造价管理中最灵活的因素,它涉及的范围很广,它涉及到工、料、种类繁多,数据量大,不同价格形式影响因素复杂,地域广泛,差异明显,随市场的改变而改变,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价格管理,能使它的速度快、精度高,对于市场的行情随时做出反应。

该子系统的模块可分为初始价格管理,预算价格管理等[2]。初始价格管理查找起来方便;预算价格管理是将人工、材料、机械以及各自进行价格规定的,在此基础上,它的测定与调整价有一定的差距,制作表格可以利用这个模块,在很多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可达到准确性、科学性与合理性统一。

2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评价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系统,能够为工程造价提供大量的信息,对工程造价实现动态管理,并给工程造价带来很大的收益,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还可以收集到很多国际工程信息,了解国际市场动态,为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创造了很好地条件,在我国目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情况下,这种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是适用的,为适应工程的要求,系统仍然需要进一步开发,在现有的系统的基础上,对工程量计算部分的计算规则进行适当地补充,以满足功能的需求。

也可以在应用该系统时,根据工程量的定额,求出总的人工、材料和机械用量,在根据各种用量进行计算,从而由各建设的参与方自主确定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它还涉及到思想观念、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人员素质等一系列问题,要真正建立和使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仅仅拥有数字化技术是不够的,各部门对资料的管理、收集和整理还没有充分重视,导致造价管理部门收集工程造价资料很难收集。

因为缺少基础的元素,导致系统的运行和功能实现方面上受到很大的影响,急着完善造价资料的报价体系,建筑工程造价的上报资料的格式很严格,因为关系到上报造价资料的质量问题[3]。因此开发更多关于互联网平台的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是必须深思熟虑的一个问题。建设造价管理与造价管理软件的合并,使的建筑工程造价文件目前还没有达到最高端。

3结束语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系统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为别人减轻负担,以免给人们在工作上制造不必要的误差。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就是对建筑工程每个环节进行计算分析、评估,从而为领导层提供决策和帮助,对工程信息设备材料的相关信息进行传递、储存维护计算机控制系统,这项内容涉及到设计、准备预算、工程设备、材料等多个部门。

在工程项目的关键阶段,则需要使用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在这个阶段的人要非常重视,因为这关系到很多的条条框框,严重的话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因此,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我们也需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将计算机技术引领到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