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色彩课程总结

色彩课程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02 16:42:56

色彩课程总结

色彩课程总结篇(1)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色彩教学 改革 实践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业界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也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提出了改革要求。以当前艺术设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专业基础薄弱、想象力与创新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都与教学方法不当密切相关。因此,在新形势下,要培养更多与时俱进的高素质、高水平设计人才,就必须转变教学思路和当前单一化的色彩教学模式,如此才能更好地符合专业发展需求。

1、优化课程内容

色彩教学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学习色彩运用的意义以及课程教学范围,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表达色彩,在自己的作品中驾轻就熟地运用色彩。因此,根据色彩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应该在课程内容选择方面做出相应改变。将基础内容与专业需求紧密结合,以专业特征为出发点,为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添砖铺瓦。例如,加强对学生色彩表达的理性培养,增强对色彩的理解力与观察力,同时归纳总结色彩的变化规律,可以实现色彩的整合、提炼与深加工等,摆脱过去对色彩的表面化、单一化认知,做到感性与理性相结合。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力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成长的灵魂所在,通过优秀的艺术作品,提升人们生活品质,创设良好环境氛围,从中体现强大的创造力,而不是对事物的客观再描述。因此,在色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新力,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树立创新精神、不断丰富想象力,同时具备良好的心理基础,进而深入探究、总结色彩规律。强化以实际对象为出发点,多思考、多观察,鼓励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描绘对象,包括其固有色、对比色、环境色及光源色等。在总结色彩规律的前提下,针对具体的对象、具体的要求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以获得更加直观、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树立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思考、做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则进行适当的理性引导。

3、多元化教学

以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教学方法枯燥、单一,学生往往兴趣不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停滞不前。因此,教师应总结经验教训,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应用全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打造高效色彩教学课堂。

(1)、重组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常用的真实性、模仿性写生以外,还可组织开展色彩重组教学。也就是说,让学生体会需要描摹事物的具体特征,适当进行夸张和变形,以改变原有的结构与形态,重组图像画面;同时根据不同的构图模式,以共用线、重叠、分离、分割等方法进行处理,以形成一个全新的视觉画面。

(2)、归纳总结法

所谓归纳总结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对色彩的运用规律进行归纳与总结,以获得对色彩的客观认知与了解,为写生过程中表达自然色彩及装饰色彩奠定基础。有关色彩的客观归纳,主要对学生学习观念、学习方法的转变,将原本较为复杂的事物,转变为具有装饰性的艺术形象,提高条理性,对物象进行高度概括与总结,形成画面、色彩的条理化、秩序化,摆脱传统的物象限制,营造宽松、和谐的艺术氛围。

由上可见,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停留在色彩基础理论、色彩结构教学层面,应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应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一方面以学生能力水平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应用与创作;另一方面以专业特征为出发点,从传统的基础色彩训练转化为实际的配色设计实践,以培养更多实用型、综合型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净.视觉之外的色彩启示——色彩教学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实践与探索[J].装饰,2010(3).

色彩课程总结篇(2)

关键词:色彩构成;艺术设计;高等学校;教学改革;MOOC;慕课

随着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Coursera、Udacity、edX等在线教育平台备受瞩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弗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也开始认同MOOC的理念与实践,网络课程已经开始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作为高校教师,面临着“狼来了”的教学改革冲击和一种物竞天择的进化,如何将传统课程同MOOC结合的起来,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面临的机遇。

一、“慕课”特点

从高校学生的角度,慕课的特点:1)时空的任意性。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慕课成为一种可以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学习的时间地点完全由学生自主决定。2)进度的个性化。传统课堂总是在提及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课程的掌握能力都是不同的,慕课将学习进度由老师转交学生本体,让学生可以做到因材施学。3)选择的多样性。“将世界上最优秀的资源,送达地球最偏远的角落”学生可以横向选择感兴趣的学科,也可以选择对国家、学校、教授进行纵向选择。

二、艺术设计课程特点

艺术设计包含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艺设计、工艺美术、信息设计等二级学科。整体课程体系中三大构成是所有学科的公共性基础必修课程,本文结合三大构成中的色彩构成来探究艺术设计课程的慕课化教学改革方式。色彩构成是研究色彩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用科学的方式总结人们对于色彩的不同心理感受以及色彩的搭配方式,将色彩概念化、元素化。探究色彩元素的组合规律,从而让学生以理性的角度创造新的色彩效果。课程需要学生对色彩对比、色彩调和及色彩心理进行手动操作练习,传统色彩构成课是进行纸质化色彩调和填涂练习。

三、艺术设计课程计算机化

随着互联网计算机的发展、无纸化成为一种大的趋势。在设计公司中已经渐渐的淘汰掉纸质化的设计方式,电脑软件、手绘板等科技的发展也在促成这一趋势。而现今的教育中,虽然也有教授计算机软件类课程,但只是在这类课程中会用到计算机。这种教育模式并不是完全因为学校的不懂变革,资金、场地的缺失才是计算机房无法普及化的主要原因。想将艺术设计课堂计算机化,不同的课程因其本身课程特点所对应的方式也不同。色彩构成相对应的是对色彩的规律组合,而这种课程形式可以使用计算机填图进行。

四、艺术设计课程网络教学模式

如同其他世界名校相比较,我们的师资可能有所不及,所以我们的课程相对应的更应展现我们本身的优势,而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同学生的可交流性。色彩构成课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线下授课同时练习搭配线上作业、作业互查以及讨论。总课程三周中42%的课时为线上时间。课程成绩:线下*60%+线上*40%=100分1)学生需分5次在线上完成46张电子版作业,线下授课决定了作业进度的。作业采用电子版《秘密花园》上填色的形式,按照特定要求如:使用色环上120°颜色为主进行低中调填色。2)每位学生需对460张其他同学作业进行认真评分,该评分不计入成绩,但教师会对评分学生评分时显示的色彩感进行打分。3)教师每隔一天一个讨论问题,学生参与讨论,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在网络论坛上对课程相关问题进行发问及探讨。4)由教师搜集课程相关资源如:图片、视频、配色网站、辨色游戏等并到色彩构成课程资源中,学生可自主自觉学习,该项不做强制要求。同时学生也可以上传相关资源,互相学习。

五、艺术设计课程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

通过三周MOOC平台的教学改革实践,详细的改革成果如下:1)作业量的增加:在传统的三周课堂中,可以进行8张纸质版作业的练习,而在慕课教学改革模式下相同时间中可以完成4张纸质版作业+46张电子版作业。2)学生色彩感觉的培养:在做作业的同时,每个学生在作业互评模式中需要评价460张作业,这些作业需要学生仔细观看,认真评价。增加了学生品鉴作品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觉。3)软件的练习使用:传统教学中计算机软件往往在教学体系的某一段时间里集中教授,而其他课程缺少使用软件的机会,部分需要软件来配合的课程往往是在学科体系的后半部分也就是学生大三、大四的时期,软件的遗忘周期却很短,所以经常导致学生再次使用软件的时候已然忘掉大半。本次色彩构成课程加大了软件的练习率,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软件的衔接性学习。同时当今设计行业已是近无纸化设计,增加软件的使用,也能更好的同社会相接轨。4)线上讨论以及资源整合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增加学生相关知识储备。

六、结语

MOOC慕课是否是“狼来了”中的“狼”还有待争议,但传统的授课方式期待着变革,也终将变革。跟多的课程模式等待着我们去探究,更新的教学方法等待着我们去创造,更好的人才等待着我们去培养。

作者:潘维 高月斌 单位:大连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蒋卓轩.基于MOOC数据的学习行为分析与预测[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4,(4).

色彩课程总结篇(3)

色彩课程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与地位。但是在传统的色彩课程教学体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弊端,未能充分发挥出其基础课程的功能,阻碍着学生对色彩绘画理解与掌握,从而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一、传统色彩绘画课程体系存在的缺点

(一)课程缺乏方向性,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没有专业特色

传统的建筑专业色彩课程内容是色彩静物写生与风景写生,与艺术专业绘画课程毫无区别,这样的色彩课程就明显失去了专业方向性,与其所服务的专业脱节,教学目的模糊。色彩课所服务的专业不同,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也应该有所不同,应该根据专业需要进行设置。

(二)课程目标不够系统、详细

传统色彩课程往往只有一个教学目标,过于笼统和简单,会导致教学计划的简单化,同时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等均会受到影响。

(三)课程内容陈旧,不能充分满足专业需要

传统的建筑专业色彩课程内容主要是静物写生和风景写生。色彩写生是教学中的必备环节,但教学全程都是单一的写生,这与艺术专业的绘画课程并无明显区别,要知道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生源非艺术类,其造型能力无法与美术专业学生相比,而课程内容却是一样的,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建筑设计专业学生在造型基础“零起点”的情况下单一地进行写生训练,课时少,任务量大,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是有限的,很难把静物写生及风景写生与专业联系起来,所学知识不能被直接应用。因此传统教学中单一、陈旧的课程内容已经不适合建筑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教学。

(四)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是按照教材中章、节、单元安排和划分具体教学内容的,这种模式要求教师授课中要先讲解知识点,然后学生实践,教师指导。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上,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是研究色彩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建筑设计专业色彩课程改革的方案

建筑设计专业色彩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色彩课充分与建筑专业相结合,突出专业方向性,根据专业需要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充分发挥色彩绘画课的功能,为专业服务”。

(一)课程目标系统化、条理化、与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相对应

新的课程目标包含总体目标、专业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社会和方法能力目标。

1.总体目标:本课通过水彩静物与建筑景物的写生、色彩分解与重组等系列任务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色彩原理、规律及水彩画表现方法,最终达到熟练应用水彩颜料表现建筑设计效果图及相关造型的绘制的能力,为建筑设计表达奠定色彩造型基础。

2.专业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色彩规律及技法表现静物造型的能力;

(2)能够运用色彩规律及技法表现建筑造型及建筑环境的能力;

(3)能够运用色彩规律及原理进行电脑效果图制作的能力;

(4)能够将表现静物与风景的能力转化为表现建筑手绘效果图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理解色彩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色彩冷暖关系、对比关系及协调关系;

(2)掌握光与色的变化规律与正确的观察方法;

(3)掌握水彩画表现技法;

(4)掌握水彩画的绘画步骤;

(5)掌握水彩画与效果图的内在联系。

4.社会和方法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细致刻画、精益求精的耐力与意志,挖掘学生潜在创造力与设计才能,提高沟通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更新课程内容,使其更适用于专业

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始终围绕“色彩造型能力与建筑设计相结合”为中心,明确色彩最终应用到专业中什么地方。众所周知色彩是直接为建筑设计效果图服务的,所以新的课程内容中保留原有的色彩静物写生与风景写生,加入静物写生能力转化训练、风景写生能力转化训练、色彩造型分解与重组等项内容,在训练中建筑效果图成为了教学中重要的“载体”, 所有写生课都要与效果图相结合,效果图色彩的分解与重组贯穿课程始终。

(三)更新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色彩课程总结篇(4)

关键词:设计色彩;顶层设计;立体化教材

立体化教材是教材建设新理念,是一种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完善教材建设工作的新观念。从目前现有的资料来看,国外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得如火如荼,并且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麻省理工学院在2001年就宣布,该校把所有类别的课程都放到网络上;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学校现在也全都把相当大比例的课程放到了网络上;英国也一直在进行远程“开放式”授课(够年),几乎每个学科的课程都免费开放。

国内方面主要集中在文理科课程立体化教材的设计和研发,分析立体化教材的基本特征,提出立体化教材的教学设计框架、媒体选择,设计的模型和原则,立体教材的结构体系以及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现实意义等。设计类方面的立体化教材建设的资料有:魏静的《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实践与体会》、卢世主《艺术设计.立体化建设――江西财经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建设漫谈》、徐丽红《美术设计教学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与应用》等,主要立足于分析该课程立体化教材的建设,但对于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以及将顶层理论应用于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的研究尚处于空缺状态。

1本课题的作用和意义

(1)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有利于高校开放教育、素质教育的发展。

(2)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研究促使教学信息化、网络化,有利于形成学生自主式、个性化、交互式、协作式学习的教学新理念,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信息处理能力。

(3)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教学资源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给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更大的交流空间,有利于理想教学环境的创设,从而提高设计色彩课的教学质量。

2具体研究内容、目标

(1)内容。立体化教材是指在纸质教材的基础上,利用动画、声音、图像、影像、文本等多媒体技术,包含网络资源的一种新型整体教学解决方案。它突破了以往以纸质教材为知识传播载体的局限,利用不同的媒体优势从不同的视角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以此来推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教学发挥最大的效应。立体化教材是目前教材建设的一种创新。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顶层设计理论运用于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是指将该专业课程的建设目标从总体上进行构想,从整个专业的角度建设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对教材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同时,针对不同的使用对象要有层次差别,从视觉传达专业教学设计的整体化出发,构建多功能、多样式教学包,形成系列化的教学解决方案,将教学包与课程学习网站相结合,营造教师教学方便、学生学习自主的教学环境,有效延伸“课堂”的空间和时间。设计色彩课程在视觉传达专业教学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紧密结合视觉传达专业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色彩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对形态的抽象思维和抽象表现,进而从美学的角度去探讨色彩艺术的整体表现形式,使学生能深刻地认识和掌握视觉效应、色彩的心理感应规律,从而为自己的专业打下坚实基础。基于顶层设计的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研究从总的视觉传达专业课程的特点出发,从根本上突破了单纯的纸质印刷媒体的局限,将单一的印刷教材发展到教学课件、音像制品、教学资源库(或者试题库)、素材库、网络课程、教材应用和服务支撑平台等多种立体化状态的呈现形式。同时,修订教学大纲,将顶层设计、一体化设计理念融入进去,将以上的组成部分采用不同的编写方式,把教材的精华从各个角度呈现给师生,形成一个交叉和补充、重复与强调相互配合的信息化课程的有机整体。总之,基于顶层设计的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研究是集中教学资源并以多种形式展现,是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不同媒体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合理布局,制订建设规划,分期分批,稳步实施,也是提高高校师资队伍水平的重要途径。

(2)目标。将顶层设计、一体化设计理念融入教学大纲中,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将单一的设计色彩课程的印刷教材发展到主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课件、教学资源库(或者试题库)、素材库、教材应用和服务支撑平台等多种立体化状态采用不同的编写方式,从各个角度呈现给师生。

(3)解决的问题。第一,根据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将顶层设计理论融入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大纲的修订中,从而能更好地服务于后续的专业课教学。第二,基于顶层设计的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建设将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主教材、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书、电子教案、CAI课件、教学资源库(或者试题库)、素材库、案例库以及教材应用和服务支撑平台。

3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建设

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是利用不同的媒体,从不同的视角为学习者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以此来推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教学发挥最大的时效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学习。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元素,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体系依然以传统的纸质教材为基础,它在立体化教材体系中具有指导和规范教学的作用。同时,教材应该根据学校的特色,选定符合学校特征的教学内容和教案。

(2)教学参考书。设计色彩教材是一些围绕教学内容的知识需要教学参考书来进行补充,教学参考书可以提供丰富的知识背景资料,有助于师生剖析知识点,也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打开更广泛的视野空间。

(3)电子教案。电子教案是设计色彩课立体化教材必不可少的部分,因为可以将音、视和文字融为一体,让设计色彩技能的传授更加直观化、标准化,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

(4)其他资源。设计色彩课立体化教材在建设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的优势,通过建设网络第二课堂纳入大量学科背景知识,同时结合主教材中提纲挈领的讲授,使学生对知识的涉及面更加广泛。

色彩课程总结篇(5)

关键词:色彩基础教学色彩归纳改革

一、设计专业的色彩基础教学现状

虽然我国大陆现代艺术设计发展史只有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较之德国等欧洲国家有近100年的差距,但近年来我国的设计水平已有很大提高,设计艺术教育体系也在逐渐完善。然而,在设计学院的整体基础教学中,对负责色彩基础教学的教师而言,其色彩基础短暂的三四周的学习课时安排太少,虽然用尽浑身解数施教,却达不到预期和课程安排的要求,有的教师往往也只能竭尽所能完成教学任务。设计各个专业的教师又会觉得,传统色彩写生教学无法与今后的各个实际设计专业相结合,难以达到设计教学当中打好色彩理论基础的目的。在诸多的色彩教学摸索当中,色彩归纳从概念上更加符合设计专业,因为既结合对象进行写生,描绘过程有感性认识,又不是被动摹写,要求理性概括,训练由浅到深,教学很系统,能够进一步提高色彩的理性认识,其简洁的色彩关系更接近设计色彩理性配色的本质,多样的表现方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是一种快速、有效、实用的教学训练方法。对色彩归纳色彩理论的理解训练,能够提炼出的色彩规律,更适用于现代设计专业的基础色彩教学。

二、归纳与传统写生色彩的异同

色彩归纳,顾名思义就是运用概括、简练的色彩表现对象的形象和色彩,当然相应的造型及构图都会随之变化,由此创造出统一、和谐的色彩作品。它训练的是对客观物象的色彩进行夸张、概括、简化,主要是运用人们对色彩关系的理解表现对象,注重的是创造性思维,与常规色彩写生有很大不同。过去传统色彩基础写生教学是为纯艺术打好写实基础的,如油画、版画和国画等,抓质感、体量感、空间感,注重色彩的真实表现,画家情感的表述也是重点,讲究笔法和技法的运用,色彩变化过多,需要多次、反复、长期、深入训练,才能够达到较高境界。然而,设计专业又无法安排长时间、多层次的训练,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把握色彩关系理论。传统写生不是为设计专业进行的色彩理论教学而设计的,设计专业又大多是在传统纯艺术院校基础上,为适应现代商业需求而分离出来的专业,即使是新的设计学院,往往教师也受到传统固有观念的影响,专业分出来了,但基础色彩教学模式又没有进行相应符合现代设计专业性需求的改革。对于设计教学体系来说,基础课程都是为各个专业设计课程打基础的,没有相互联系和延续的教学系统的设计教学课程体系,必然是失败的。然而,很多学院是将基础与设计内容截然分开,教基础的教师被普遍认为就应当是有坚实造型和色彩基础,学油画专业的,懂不懂设计没有关系,这必然会造成基础教学与专业设计课程的脱节,很多设计专业今后并不涉及写实的绘画创作,因而所学没有实际的应用,专业教师在学生大学二、三年级进入专业设计课程,往往又要再次从专业方面的用色,进行设计色彩理论知识的讲述,这就造成教学时间上的浪费。这种教学体系是不科学的,没有与时俱进,设计出与现代设计专业协调的基础色彩训练方式。

色彩归纳理论是:在造型上要求理性,块面大小的合理分布,块面与块面之间协调的关系都带有一定的创意性;色彩上色块概括,色阶差别较大,这都需要理性处理;构图上理性而带有装饰创意感,相应的理论指导是必要的,否则达不到预期效果。由此可见,这是一门重理性的教学课程。色彩归纳从字面上看,重在归纳二字,它以客观对象为主,是从客观对象概括、归纳而来,通过感受,运用色彩提取和推移,教学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色彩变化的规律,并总结为以后理性运用色彩,寻求画面的整体统一和谐。

三、色彩归纳在设计基础教学中的科学性

笔者从1993年第一次采用色彩归纳教学,初次教学探索是学校所安排的“装饰色彩”课程,当时“装饰色彩”还是一个新名词,也是一个时尚的课程,然而对于笔者来说,刚毕业不久,在学生时期并没有涉及该课程。没有课本,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和范例,又没有可参考的书籍,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参考的教学理论来源于在清华工艺美术学院所学图案教学体系当中的限色写生、色彩采集运用,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有用的色彩装饰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色彩的理解,为今后设计专业的色彩理论打下基础。通过多年的教学和总结,从单色固有色入手,注重固有色的调色训练,到单体两三个色,开始训练光对物体照射时色彩的变化关系,由简单再扩展多色的过渡,寻求色块之间的变化关系,注意环境色和物体质感的表现,最后发展到归纳超写实的研究,这样联系就形成了色彩归纳训练的体系,具有严谨的科学性教学,从而初步探索出了单色明暗推移表现法、单体固有色表现法、勾线色块法、色彩归纳推晕法、限色归纳法、装饰色彩归纳法、写意色彩归纳法、设计色彩归纳法等训练方法。这一系列的训练法,具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特点,经过短期的训练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既能够画出视觉效果好、有设计创意感的作品,又能够掌握简单实用的色彩理论。由此可见,色彩归纳的教学,其训练是具科学性和适应现代设计教学的课程。色彩归纳训练内容丰富,有静物、人物、花卉、风景、动物等,可以根据设计不同的专业有所侧重地进行训练,例如,服装和动画专业侧重人物归纳训练、平面装潢专业侧重静物归纳训练、环艺专业侧重风景归纳训练、染织专业侧重花卉归纳训练等。这些与专业相适应的色彩归纳训练作品的效果,更加接近各个专业的设计效果图表现,显而易见,明确的专业教学目的,就为各个专业的色彩理论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色彩课程总结篇(6)

关键词:复色;色立体;色的属性;补色效应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春天的畅想》单元中的第二节课,第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对一些中外表现春天的美术作品进行了欣赏和评述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对春天美的感受,了解了春天的象征含义,学习了形式和色彩手段的选择应用对表现情感和主题的作用,其后要引导学生完成一幅表现春天的创作,在此之间,安排学生学习一下色彩的基础理论。

在小学和初中的美术教学中,色彩基础理论永远只学到原色和间色,复色没有人去触碰,似乎没人相信中小学生可以学懂复色。学生没有复色概念,对色的认识是割裂的,这使得学生在认知中无法有效地构建色彩知识体系,而脱离系统的孤立知识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大,以致色彩理论学习无法满足学生色彩实践应用的需要。因此,笔者尝试让初中生学习复色的相关知识,意图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色彩知识框架,并且通过教学实践,了解初中学生在复色及相关知识的学习中究竟存在哪些障碍。

二、学情分析

(1)初一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开始较快发展,会对事物的一般规律和内在关系产生兴趣,这种兴趣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学生会丧失学习积极性,在此安排色彩基础理论的深化学习,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初中阶段学生随着认知和思维水平快速提高,对色彩的观察和感受也更加敏锐,是学习复色的认知基础。

(3)在平常的教学中发现,学生使用颜料的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应用停留在很低级的阶段,甚至用颜料调配不出很简单的颜色,严重妨碍了学生对色彩认识的进一步提高,所以系统地学习调色的相关知识,也算是弥补以前的缺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和了解与调色相关的色彩知识和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对色彩体系的初步认识;探索并总结水分的掌握和颜料填涂的要领。

(1)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原色、间色、复色、色相、色相环及特性、明度、纯度、色立体、补色及补色效应。

(2)通过分析色相、明度、纯度与色立体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体系性。

(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经验交流,学习水分的掌握和颜料填涂的要领。

(4)其中的关键点是复色,原因有:①学生从只认识原色、间色到认识复色,体现了对色彩的认识由简单、割裂向复杂、深刻、相互联系升华;②色的三维属性和色立体在本课中实质是对复色进一步的深化认识。所以,在本课的学习中,复色既是核心,又是其他知识的联结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学习和调色体验,巩固所学相关知识。

(1)结合多媒体课件,通过提问、举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等形式,学习原色、间色、复色、色相、色相环及特性、明度、纯度、色立体、补色及补色效应等基本概念。

(2)通过演示,了解调色的基本规律和要领,并认识本课所学知识对掌握调色方法的意义。

(3)通过学生练习、自我总结、互评和交流,体验和巩固学习内容,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色彩的丰富变化,激发学生对色彩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分工协作的习惯。

(1)引导学生对色彩的认识由初级、简单、笼统和机械的层面向丰富、微妙、深刻和体系化的层面升华,为更深刻地体会色彩美建立基础,并由此产生对色彩的持久兴趣,建立在深刻认识和理解基础上的兴趣。

(2)通过对调色经验的总结和交流,体验自主学习和交流学习的收获和乐趣,培养和巩固自我总结和探究性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3)通过小组分工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分工协作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对色彩体系的初步认识,了解色立体在实践中的意义。

五、教学策略

因为只有一堂课的安排,色彩基础理论不可能做全面系统的学习,所以内容的选择围绕着怎样调色展开,色调、色彩情感、色彩的对比、调和等问题只能留待今后适时解决。

而对于初一学生掌握的程度不能预期太高,只要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框架,感觉自己对色彩的认识有升华,即可视为达到教学目标。调色方面,目标设定为体验,所以安排了任意复色的练习,而把其他练习列为选做,体现分层次教学。并不要求学生通过一节课能把颜色调得非常准确,只要学生在今后调色时,不感到特别的盲目,能够进一步在自我学习中提高,就达到了目的。这节课的意义,就在于为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对一些技巧的学习,如填涂和水分的掌握,交给学生自主探索,互相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交流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六、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色彩写生用具(课堂演示调色方法用)

学生:学生调色练习表、色彩写生用具(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提问“原色”概念导入。

设计意图:复习旧内容导入,可以很好地衔接新旧知识,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二)知识传授

1.提问原色和间色的概念,并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深化对这两个概念的认识

色彩课程总结篇(7)

艺术设计专业色彩基础教学现状

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已有二三十年,尽管与欧美日本等国家有不小的差距,但近年来已有很大的提高,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但由于竞争的因素,市场需求由以往的技术性人才逐渐转向创新性设计人才,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也是在这个过程不断的补充和更新并逐渐完善,但人们对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性质和内涵的研讨却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在高职高专院校里,以高职高专设计专业的色彩课程来说,学生基本功先天不足和课时量被大幅度压缩的情况比较常见,在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又一直沿用美术学院或绘画类专业的的训练方法,以写实为主,具象表现为手段的教学方法,虽然也是视觉艺术造型的基础,但这样的方式似乎更侧重于绘画基本造型规律的认识,前提是课时量的充足与学生进校前的基础。所以,如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通过教学改革,摸索出比较适用于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的色彩课程来,课程怎么上?其训练目的和要求是什么?怎样才能最大化的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如何解决学生既要打基础,又尽可能带给学生多的创造性思维?是摆在艺术基础课程教师面前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

设计色彩与传统色彩的异同及其功能性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课程怎么上,应该尊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那么就是培养具有一定造型能力和艺术修养的设计师。以此来看,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需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夯实基础和培养创造性思维。一方面,传统写实色彩课程更多的服务于绘画专业(国画,油画,版画,壁画)学生,通过长期的练习锻炼学生的色彩表现,笔法和技法的运用等问题,人才培养的异同性决定了课程设置导向。设计专业大多是在传统绘画学科的基础上,为适应现代商业需求而分离出来的专业,课程的训练方式却并没有根据现代设计专业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改革,所以经常出现基础教学与专业设计课程的脱节,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专业中并不会涉及到写实的绘画创作,专业课程老师又会在学生进入专业课程的时候再次从专业的方向上重新进行色彩理论知识的讲述,从而造成时间的浪费。另一方面设计色彩又跟以前的装饰色彩又有区别,装饰色彩一般是通过脱离写生过程临摹或通过运用色彩关系学原理和形式构成法则做理性化的色彩训练,这种训练模式又缺乏写生过程和思维方式,缺乏感性认识,常常表现出创造和想象力的匮乏。所以说在设计色彩课程中,通过色彩课程的学习,不但需要掌握描绘形态的表现能力,还要了解色彩造型的基本原理以及对形式美感的认知和装饰表现的方法和规律等内容。设计色彩是以写生的方式入手,以新的方式观察,分析和表现物体,重思维,重设计,重归纳是其核心。所以说色彩课程的改革是紧紧围绕当代设计的大方向的,改革不是不打基础,恰恰是重基础的表现,是将其进行外延,创意和创新能力也是基础。在众多的色彩教学摸索中,设计色彩从概念上更加符合设计专业,既结合对象写生,描绘过程有感性认识,又不被动摹写,要求理性概括,训练由浅到深,简洁的色彩关系更接近设计色彩理性配色的本质。可以看出设计色彩不仅仅是研究如何在再现对象上的基础上扩大到研究自然形态到人工形态的转化,演变的方法和规律上,还让学生通过写生的手段,协调专业的方向,达到拓宽创造性思维能力,主动研究和探索视觉造型的更多可能性上。

设计色彩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式

设计色彩的训练方式不外乎是静物写生,风景写生和人物写生,大多数院校采用的是前面两种。静物写生是比较传统的训练手段,具有摆放自由,组合丰富,描绘对象相对静止稳定,入手难度低等优点。风景写生让人视野开阔,色彩变化微妙,新鲜感强等优点。在视觉传达专业中,训练内容多以静物写生为主,方式大致分为写实性,平面性和设计性三个方面。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训练内容多以风景写生为重要内容,训练方式以非写实性色彩归纳练习为主。以视觉传达专业的写实性色彩归纳写生来分析,写实性色彩归纳是介于具象绘画和平面装饰绘画之间的一种独立形式,是建立在一般色彩写生基础上的一种新探索,通过训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装饰色彩造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既不等同于传统的具象绘画,又不是传统的装饰色彩,而是运用色彩的美学原理和形式造型规则,作以色彩构成般的理性化抽象色彩训练。下面就以写实性静物写生的构图,构型,构色,表现手段这几点阐述其特点:

1.构图

静物色彩写生时色彩写生的常见课题,首先教师在摆放静物时尽可能灵活多样,摆放效果甚至可以是杂乱无章,告之学生自己的画面自己做主,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的选取自己画面所需的各种元素,从作画的开始阶段就要对画面的每个局部进行全局考虑,挑选完画面元素后还需要对各元素的位置进行精心经营,让学生思考因构图带来的正负形所形成的骨架,以及骨架带来的视觉感受。骨架是画面全局结构的基本形状,是若干个单独形象分组布置于画面上所形成的在面积,方向,力点上总的趋势。西方绘画多以S,X,L,V,Z,T等基本形式出现,课堂教学中多采用静态和动态两种方式。静态骨架有水平线和垂直线构图,给人平和,宁静,安详,挺拔,肃穆的感觉,动态骨架有斜线,曲线,S形线,螺旋线等构图,打破了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稳定性,产生了一种动的,变化丰富的视觉效果,使画面具有优美,柔和,轻盈,自由和运动变化的感觉。骨架在写实性绘画里要藏规律于生动,含蓄而自然,但在设计色彩里,却要表现出明显的条理,整齐和规范。在构图上要经过明显的组织,安排,提炼和选择,以突出骨架感,以骨架的作用来主宰画面,表现出构图中的势态和趋向,这一步对形象和色彩的处理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说骨架是对画面大框架的经营,那么位置则是对画面每个形体和色块的确定,需要着重经营每个个体形象的远近前后和主次轻重,要让每个物体在画面中相互依存,相互呼应。通过构图的训练,总结出的对称式,均衡式,散点式等构图样式可直接运用于后面的专业设计中。

2.构形

写实性的设计色彩的形象要在忠实自然物体的基础上进行取舍和修剪,在写生的过程中要忠实于自然物体的基本面貌,保持立体的空间形态,但忠实物体的基本面貌并不是一般意义的看到什么画什么,而是采用加减法和艺术加工等手段把杂乱无章的东西归类。在课程的开始阶段可以采用立体化的形象转化为立体化的形态,然后过渡到立体化的形象转化为平面化的形态。在这一阶段,学生不能像在高中阶段的那样随意起稿,随意上色,而是在认真的研究和推敲后,先画出白描稿来,描绘出特定光线下物体的自然结构,根据结构分析出每个物体的色块关系,对每一色块的范围要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描绘,要善于抓住静物自身材质和形状的特征以及特定的光线关系和周围色彩关系所带来的暗示对物体的处理进行再设计。

3.构色

对设计色彩来说,最为核心的莫过于对色彩配置的学习。在画一张作品的开始阶段要先清晰的以小色稿的形式表达出画面的色调来,这一过程要明白色彩的美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体现在各物象之间的组合搭配关系中,单个色彩无所谓美丑,如何确定色调,选择色彩,搭配色彩才是键。色调在绘画中指所有色彩组合的基本倾向,是由不同色相,明度,纯度的色彩附于各个形体上形成的。在色调的区分上,明度可以分为亮调子,灰调子,暗调子;从色相上可以分为黄调子,蓝调子,红调子;从色性上可以分为冷调子和暖调子;从纯度上可以分为鲜调子和灰调子。画面的色调是以一种综合的形式出现的,一副画可以是亮调子,同时又是冷调子和蓝色调子。在写生中色调确定后,画面上的所有色彩均应服从这一主调,并向其靠拢,在构图和构形过程中,应为了让画面色调更清晰和明确,可主观性扩大画面主色调的的面积和缩小主色调对比色的面积。写实性设计色彩的构色也不是机械的照抄和模仿自然色彩,而是在准确把握其色彩关系的前提下,用有限的颜色去表达丰富的色彩变化,一般在具体绘画中会使用分阶法和限色法,在表现手法上多采用平涂的方式,依靠色块与色块之间的对比来呈现画面效果。

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