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规划工作汇报

规划工作汇报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24 13:42:16

规划工作汇报

规划工作汇报篇(1)

一、三年来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增强规划职能,进一步完善规划体制建设。

1、统筹规划管理,成立城乡规划委员会。为了使规划工作更好地适应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经我局积极申报,成立了“高规格、高水准、高效率”的城乡规划委员会,由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周国利担任名誉主任,县长艾方毅担任主任。规委会坚持一个季度一次评审会,从2008年4月正式运作以来,审议通过了县总体规划(2006-2020)修编、生态产业园分区规划、县国有重点煤矿沉陷区明珠安置区、生态产业园里安综合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县党校、档案馆、昭阳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等32个项目。

2、完善规划职能,科学设岗定责。

我局成为正科级工作局后,城乡规划管理真正成为了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为更好的履行规划职能,我局对内部的职能股室进行了优化重组,设置了规划技术股等6个职能股室,一个直属机构:规划监察大队,两个二级机构:规划测绘设计室、城市信息中心。特别是《城乡规划法》颁布后,为了加强对乡镇规划的管理与技术指导,设置了乡镇规划管理股。所有的股室都依岗定责,并优化了人员配置。

(二)、加强规划编制、审批、监察管理,大力推行“阳光规划”。

1、科学开展规划编制工作。一是总规编制圆满收官。全县总体规划自2004年底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编制以来,由于资金等方面原因,此项工作一直进展缓慢,已明显影响我县城市发展。为加快编制速度,局里成立了总规编制小组,积极推进总规修编的实质进程,2008年完成了初步方案的编制和审查工作,完成了评审方案的评审工作,并通过了县政府审查、人大审议、各部门和专家的审查及社会公示,2009年全面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二是重点做好开发区、生态产业园的规划。为打造“宜工、宜商、宜居”的生态新城,我局积极投入到生态产业园的分区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中,先后参与了生态产业园的现场踏勘,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招标公告及招标文件的起草工作。目前产业园的分区规划已完成20平方公里,完成产业园的控制性详细规划8.5平方公里,完成开发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3.5平方公里。三是进一步编制好修建性详细规划。坚持听证与公示制度,陆续完成了县中医院、宾王扑克厂区、世纪桃园住宅小区、档案馆、党校等11个用地规划项目技术审查,完成了盛风农机厂、华伟珍珠棉厂等12个工业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四是高起点城市设计,完成了昭阳大道延伸段与绿汀大道设计达4平方公里,完成了福星御景城(商业项目)、湖南盛风农机装备厂(工业项目)、东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工业项目)等19个县重点项目的设计。五是分批推进建制镇总体规划与新农村规划。已完成了廉桥、火厂坪等8个建制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同时还完成了石株桥公田村、火厂坪木林村等8个村庄布局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并以点带面,进一步开展新农村建设规划。

2、扎实开展规划审批工作。一是规范许可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2008年是《城乡规划法》实施的第一年,新“法”对规划审批工作有一些不同于旧“法”的具体要求,为此我局根据新“法”内容更新了规划审批程序,不论大中型项目还是私人建房一律发放规划用地许可证,结束了过去批地过程中规划难以把关的局面。今年,我局进一步强化规划许可、审批管理,明确提出“三书两证两图一表”概念,“三书”即(划拔土地)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条件书、建设工程规划条件书;“两证”即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两图”即规划平面设计图、建筑平立面图;“一表”即建设工程规划核实表。同时进一步精简了办事流程,将行政许可、审批程序界定为“局内运行程序”与“局外运行程序”,建立了“股室初审、分管领导或局业务例会审查、局长审批”三级审定制度,并突出股室间的联动作用,形成了“一条龙”“一站式”办结模式,极大的缩短了办结时间,如技术审查建筑平、立面图,法定时限为7-14个工作日,我们实际操作只需1-2个工作日;核发建设工程条件书,法定时限为7-12个工作日,实际操作只需2-3个工作日。同时,对县委、县政府的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实行特事特办绿色通道制度,对“即办件”实行当时办结、“承诺件”实行在承诺期限内办结制度,三年来,规划审批办证速度提升30%以上。二是强化股室职责,提高服务质量。在用地审批方面,今年为16个企事业单位办理26个事项,其中属重点项目就有7个。做到了所有的项目都在承诺时间内办理好。湖南东亿打火机集团的用地条件书按规划法规定为20个工作日提出用地规划条件,我局为该项目开通绿色通道,为其加班加点在1个工作日就办好了用地条件书;对于开发区、生态产业园用于到省批地所需选址意见书及用地许可证,坚持特事特办,一般在1-2天就办理好了相关手续;还有积极配合兴隆水厂的扩建选址工作,3天之内办好了选址意见书;积极配合原群力煤矿、牛马司煤矿棚屋区改造,1天内为其办理了选址意见书。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方面,将服务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今年共完成即办件99件,承诺件44件。在支持县重点建设项目及国家拨款的建设项目上,开设绿色通道,如全县廉租房建设、衡宝路改造项目,我局组织工程股人员连夜加班加点为其办理好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同时,还积极为宾王扑克、南泰牧业等项目的业主出谋划策,深得业主赞许。在办理乡镇规划许可证方面,今年共为乡镇办理业务23件,涉及15个项目,其中水东江镇财政所、黄土铺希望教学楼、青范变110KV线路、Xx“八老”公路、牛马司煤矿棚屋区改造选址、原群力煤矿棚屋区改造选址六个项目都需向上面争取资金,我局积极配合为其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乡镇块当中的松龄堂中药饮品厂、亚牧动物创收项目本都是“承诺件”,我局为其“即日即办”,为加快项目进程争取了时间

3、强力推进规划监察工作。规划执法力度增强明显。近年来,我局秉承“规划执法越严,经济发展环境越优”执法工作理念,做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一是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规划意识。《城乡规划法》、《湖南省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颁布后,我局先后组织宣传车辆110台次,发放宣传资料11万余份,讲座500余人次,增强了市民的规划意识及规划行政的透明度。二是加强了执法队伍建设,规划监察大队由原编制8人扩编到18人,新购置执法车辆一台,成立了生态产业园规划执法中队、开发区规划执法中队。并就规划执法工作与开发区、生态产业园形成了统一的思想,建立了切实可行的执法体制。三是加大对违规建设行为的打击力度。我局于2009正式组建规划监察大队,当年共查处违章建筑115起,其中自行处理了90起,整改违章建筑65起,罚款处理100多万元,超额完成罚没收入30万元;特别是对焦化厂院内、软塘村、宋家塘村、兴和路、黄陂桥晨光村等反映强烈、性质恶劣、影响极坏的违法建筑交法院强制执行16起,拆除违法建筑11起,拆除面积达2500平方米,结案率达93%。今年来已查处违法建筑43起,处理40起,办结率达95%。组织实施了对开发区赛田村、软塘村非法建房的拆除,共拆除违法建筑12起,计1000余平方米。组织实施了对生态产业园佘桥、梅岭等村的违法建筑的拆除,共拆除违法建筑20多起,计2000余平方米。组织实施了对县荷田路延伸段上的非法建筑的拆除,拆除面积130平方米,为道路的顺利施工消除了障碍。对国际皮具工贸园内的非法建筑进行了排查处理,对廉桥药都的规划建设进行了严格监控。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规划办公条件需进一步改善。我局现在使用的办公楼低矮陈旧且面积窄小,我局自成立以来,就一直“蜗居”达十多年之久,干部职工工作与居住条件较差。因此请求2011年将机关整体搬迁至生态产业园行政区,同时建好规划展览馆与审图中心。

2、规划管理权限需进一步完善。应立足大局、整体、长远,保证城乡建设统一规划,理顺规划与各职能部门的权责关系,避免受部门利益、既得利益影响。规划局原从建设局分离出来,较长时间被习惯认为是建设局的附属职能,同时还与开发区、产业园、城管执法局存在职能上的交叉,规划的独立性与先行性未得到充分的保障。

3、乡镇管理职责需进一步健全。《城乡规划法》颁布后,“乡规”与“城规”一样重要,但现行的乡镇规划管理乏力。全县26个乡镇,乡镇的规划编制及规划管理任务重,仅靠规划局一个乡镇股来管理尤如“四两拔千金”。为了管理、指导好乡镇规划工作,以更好地与县局工作对接,设立乡镇规划办迫在眉睫。

4、规划经费需进一步得到保障。当前规划编制、公示经费还未纳入县财政预算,规划工作开展因经费不足举步维艰。同时,规划执法范围广、任务重、人员少、执法工具简单,而规划执法罚款返回又少,无法满足规划执法的正常开支。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和提高执法效率,需购买执法所用大型铲机、切割机等工具,但目前经费困难。

5、规划专业技术人员需进一步得到充实。当前,规划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无法达到迅猛发展的城市建设与城乡规划工作的需求。特别是缺少正规的城乡规划、市政建设、计算机设计等专业人才,缺少一专多能综合规划管理技术专家。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继续深入推进“四大体系”建设。即:规范城乡规划的管理体系,健全城乡规划的行为体系,打造阳光规划的公开体系,构建城乡规划的廉政保障体系。

2、继续坚持“高标准”规划,扎实开展编制工作。县城重点开展好开发区站前广场控制性详细规划、生态产业园兴隆工业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使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80%以上。乡镇重点编制好魏家桥、砂石等8个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力争利用5-10年的时间完成全县近1000个村的新农村规划。

3、继续深入推进“阳光规划”。进一步严格规划审批,同时健全听证制度、公示制度,让公众最大限度地参与、监督规划工作。进一步抓好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的实施与监督,建立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的内部监督机制。

4、继续“铁腕治违”,建立规划执法长效机制。将执法大队分为老城区、开发区、生态产业园三个中队,进行分片执法,分片巡查,确保违规建设行为在48小时之内发现,及时处置,尽量将违法建设取缔在萌芽状态,力争结案率达到98%以上。同时要建立以政府牵头,规划局组织,公安、法院、开发区、产业园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行动组,加强与部门之间的协作,对违法建筑的惩治绝不心慈手软。重点加强对开发区、产业园内的建设秩序巡查,发现一处打击一处,确保开发区、产业园各项建设工程顺利进展。

5、继续拓宽乡镇规划管理职能,让规划工作在农村“扎根”。力争2011年在全县26个乡镇建立好规划办,全面实施乡镇规划管理,同时积极申请将规划管理经费列入乡镇年度预算(《城乡规划法》第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的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的规定)。提请政府出台《Xx县农民建房暂行管理办法》,规范农村无序建房行为。

规划工作汇报篇(2)

2013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严格遵循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坚持把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依法办事的轨道上。坚决杜绝以言代法,以情代法,以权压法现象的发生。全年来没有一起行政诉讼案件,我局的规划行政执法工作基本步入规范化。我局在过去审批制度、工作流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优化审批流程,根据彭府办发(2010)41号文件精神,县城管局负责县城规划区内各类违法(章)建筑行为的巡查、监督和处理,规划与城管实行批管分离。规划负责审查审核、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核发。

一、健全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我局高度重视行政执法工作,特成立“行政执法”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全面负责行政执法工作,定期与城管执法组织联合检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依法行政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健全行政决策机制,提高执法水平

我局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依据经法定程序批准的规划实施规划审批管理,始终坚持推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制度。积极完善和规范行政决策机制,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1、实行规委会议制度

2013年6月经县委、县政府同意调整充实了县规划委员会,简称规委会。主要负责审议我县的重大规划项目及重大工程项目,为我县日常规划审批做好最高决策机构。我局作为县规划委员会的办公室,承担着规划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及时组织和协调重大项目会议审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全面、准确的材料。2013年,共召开了三次规划委员会,基本实行大项目上会,小项目按程序审批。

2、实行行政决策公开制度

召开业务会议成为我局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依法行政、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加强了全局凝聚力,保证了我县规范项目审批的合理性、合法性和专业性,把好我县规划建设项目的审查和技术关。对社会涉及面广、与人们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城市规划项目,我局都会向社会公示,公开征求意见或者通过举行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把行政决策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上,进一步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减少了决策的失误。

3、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建设

我局把电子政务信息作为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和保证,每月的信息在网络上进行公布,经审批实施的城市建设项目,对拟作出规划许可的项目进行公示,刊登城市规划报建服务信息。在行政服务中心服务大厅公布审批程序、统一收费标准。由于规划批管分离,我局对违章建筑的处罚工作已移至县城管局。

三、加强制度管理,加大培训力度

规划工作汇报篇(3)

一、基础工作情况

2012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认真贯彻《条例》,严格执行《局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提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为目标,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一)组织机构进一步明确、工作人员进一步充实。健全组织机构和人员是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基础。我局结合机构改革和人事变动,及时调整明确了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由局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局分管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具体牵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局机关处室和市村镇建设管理处、市测绘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同时,明确局办公室为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充实局政府信息公开具体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并联动局其他处室和直属单位,共同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二)公开平台进一步规范、公开渠道进一步多样。为方便社会公众查阅我局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我局组织人员对建设网政府信息公开栏目进行了调整完善,进一步规范了局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我局在继续做好“中国•”门户网站和建设网这两大平台局政府信息外,还通过市规划展示馆城乡规划信息、通过局有关办事窗口行政审批(许可)信息,局领导还先后3次通过新闻广播“阳光热线”栏目与社会公众就“清洁家园、和谐社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筑节能等开展交流;同时,在建设网上提供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格式文本,接受网上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并在市城建档案馆提供城建档案查阅窗口,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渠道和形式进一步体现便捷化和多样性。

(三)制度清理进一步加强、层级监督进一步到位。制度公开特别是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公开是我局政府信息公开的重点。我局专门制定出台了《局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规则》,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公开、清理等工作纳入其中。一年来,我局除了按时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外,还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清理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年我局共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55件,对其中的27件予以废止、4件予以宣告失效,并完成了2010年局发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内部管理制度的汇编工作。同时,利用行政复议、行政监督等方式,依托建设法制工作管理系统平台,加强对县(市、区)建设系统各行业主管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情况的层级监督、管理,2012年作为行政复议机关办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案件1件。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我局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分为概况信息、机构信息、政策文件、政府决策、工作信息、行政执法、人事信息、财政信息、社会监督、公共服务、民生事项和办事指南等12大类,每大类再细分小类。2012年我局共向社会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235条,其中概况信息2条、机构信息13条、政策文件36条、政府决策16条、工作信息942条、行政执法173条、人事信息37条、财政信息1条、社会监督1条、公共服务10条、民生事项1条、办事指南3条。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2年,我局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1件,其中信函申请9件、网上申请2件,均在法定期限(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答复,答复平均时间为4.45个工作日。市城建档案馆接受查询502人次1535卷次。

四、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

因物价部门尚未核定信息公开收费标准,故我局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未收取费用。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2012年,我局无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规划工作汇报篇(4)

我县村庄规划修编工作,坚持“以节约耕地为目标,以方便群众出行为出发点,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按照“超前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经过一年的努力,目前,已完成了村庄规划修编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庄规划修编工作完成情况

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总人口53万,农业人口51万,占全县总人口的93.8%,人均耕地面积只有3.4亩,是全市人均耕地最少的县(区)之一,人多地少的矛盾相对比较突出,去年“5.12”地震后,灾后重建量大面广,为了解决乱修滥建,节约耕地,我局及早动手,从去年8月份开始到今年5月份利用9个月时间狠抓村庄规划修编工作。

1、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安排得当。为了有领导、有组织、有部署、扎扎实实地搞好这次村庄规划修编工作,县局及时召开会议,对村庄规划修编工作进行了认真讨论,并结合我县前两次村庄规划修编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制订了村庄规划修编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并及时向县政府做了汇报,在征得县政府同意之后,我局抽调2名科级干部,16名一般干部,分赴乡镇开展工作,各乡镇都成立了领导小组,组成了强有力的工作组,县政府督查室每月监察 一次,从而为此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培训骨干,明确任务。能否使村庄规划修编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取决于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程度,取决于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为此,工作刚一开始,就利用各种传媒大张旗鼓的宣传村庄规划工作的重大意义,宣传搞好此项工作是保护耕地,方便群众,建设文明、整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措施。同时,县局撰写教材,对广大工作队员进行培训,要求每个队员必须明确这次村庄规划修编工作的主要任务,明确这次规划修编就是以一个或多个自然村为单位统一预留庄基地,并做到修编、兑地、规划一次到位,且保证10-20年农村住宅用地需求。

3、先重点后一般,先塬面后山区,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我县重点农田保护区域是“三塬一川”,即平泉、屯字、孟坝塬。茹河川。涉及到平泉、新城、中原、屯字、上肖、临泾、太平、孟坝、城关、开边10个乡镇,这10个乡镇的规划修编工作搞的好与否,直接影响着全县的规划修编工作,因此我们将这10个乡镇定为重点乡镇,并在一个乡镇选择2个群众基础好,规划工作有一定基础的村做为示范村先行开展,这样做不但统一了工作人员的口径,而且为整个规划工作的开展取得了经验,从而使整个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截止6月,全县19个乡镇,除三岔、方山、殷家城3个山区乡镇外,已有16个乡镇,164个行政村,1034个自然村,完成了村庄规划修编任务,现已规划居民点876处,规划面积11734亩,已兑地9104.18亩,占规划面积的77.59%,平均每处居民点占地13.39亩,规划户数15068户,平均每户占地0.78亩,每处居民点实际可安排农户17.16户。08-安排灾后重建5100户,用地3200亩。

二、破解难题,落实兑地。

落实兑地是解决村庄规划修编工作的重中之重,前两次修编工作之所以走了形式,主要原因就是仅仅将修编工作落实在图纸上,落实在文件上,这次吸取以往的教训,从一开始就把兑地工作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做为验收规划修编工作的重要依据,经过总结、探讨、实践,我们从以下三点破解兑地难的问题。一是自愿兑地,指有公用地的行政村、自然村,以产量为平衡,规划修编占用谁的地,由行政村、自然村按产量计算,召开群众会议进行评议,将公用地兑付给被占的农户;二是租地。指没有公用地的行政村、自然村,乡(镇)政府统一把规划用地从农户手里租回来,租期50年,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一次性付清租金。三是复垦废弃地。这是目前主要采取的一种形式,就是将旧庄老院、废弃村部、搬迁学校、已停工的乡村企业,利用县上制订的优惠政策,实施统一复垦后规划成居民点。

规划工作汇报篇(5)

河流341条,骨干山塘9.85万口,灌区渠道3332公里。近几年,在省水利厅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各项水利事业蓬勃发展。同时,受各种因素制约,水利条件总体上还较为薄弱,发展任重道远,需要省水利厅一如既往地给予关心和支持。下面,我代表市委、市政府从三个方面作简要汇报。

一、“十一五”水利工作情况

过去的五年,是中央、省对水利投资不断加大的五年,也是水利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抓发展,全力以赴求突破的五年。

(一)水利建设强力推进。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兴修水利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五年共投入近20亿元,集中建成了一大批惠及城乡、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大中型和小(一)型病险水库基本得到除险加固,对所有小(二)型病险水库进行了应急处险或初步治理;高标准加固了湘、渌、洣江堤防123公里,城市防洪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酒埠江、官庄等12个大中型灌区渠道防渗360公里;解决了47.88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对“六小”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了大力度、大范围地整修完善;农村新改建小水电站28座,新增装机19.5万千瓦,洮水水库已经建成,桐坝电站年底可发电。这五年,市水利的投入力度是空前的。

(二)防汛抗旱连夺胜利。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防洪减灾作为关注民生、保障民生的重要工作来抓。成功战胜了06年“碧利斯”台风、07年“圣帕”台风和三季连旱、2010年5次强降雨过程,有力应对了枯水季节供水危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水利支撑。

(三)依法治水全面提升。我市十分注重水环境保护,严格落实涉水工程水资源论证、防洪评估、取水许可等制度。开展了水环境综合治理行动,近3年共查处涉河违法案件137起、关闭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砂石场38处,有效治理了清水塘地区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严格实行水土保持“三同时”管理,建设项目水保措施到位率达87%以上。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始终处于依法、良性和可控态势。

(四)水利改革不断深化。市委、市政府从减轻农民负担、共享发展成果出发,每年从财政拿出2200多万元(市、县各半)支付农业灌溉水费,实现了水费全额政府“买单”。基层水管单位“两费”均列入市、县财政预算,水管体制改革全面到位。在民营水利、经营水利、外资水利上进行了一些大胆探索,水利已成为社会投资的重要领域。

(五)水利管理日益完善。以一流的管理、建设一流的工程,这是市委、市政府对水利工作一贯的要求。通过严格实行“四制”,政府、纪检、监察等多部门、多途径监管,确保了水利工程安全、资金安全。打造了一大批水库除险、饮水安全、渠道整治、河流治理等方面的精品工程。大力发展水利养殖、发电、供水产业,酒埠江、官庄、大京风景区旅游业日渐升温,水利综合效益不断提高。

这些年,水利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一直得到了省水利厅给予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虽然的水利事业的发展步伐在加快,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骨干水利工程病险隐患仍然较多,城乡防洪工程尚未形成体系,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问题仍然突出,水环境污染现象仍然较为严重,水利管理与时展仍然不相适应。水利仍然是我市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改革发展的任务相当繁重。

二、“十二五”水利发展的基本思路

今后五年,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一号文件精神,抢抓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历史机遇,调高目标,调整思路,调动资源,把水利提高到更高层面、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推进全市水利事业跨越式发展,全面实现“江河安澜、保障有力、水域秀美、生态

(一)以骨干工程为重点,加快建设安全水利。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用5-10年扭转水利滞后的局面,我市计划加快建设速度,力争“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安全水利的目标。一是加快市区“一江四港”的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实现4个防洪保护圈的完全闭合和水生态环境的进

一步优化;二是完成市区16处防洪排渍泵站新建改建扩建任务,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三是完成渌江、洣水和20条重点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任务;四是加快5县(市)县城防洪体系建设,基本达到规划防洪标准。重点推进云龙示范区防洪体系建设,力争达到百年一遇设防标准;五是完成周芳、杨柳2座中型和28座小(一)型和321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基本消除病险水库;六是基本完成山洪地质灾害防灾避让措施建设任务,形成覆盖全市的预警信息体系,构筑较为完整的防洪减灾体系。

(二)以供水工程为重点,全面建设民生水利。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水利问题。一是完成酒埠江、官庄2个大型和10个以上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二是完成14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和5处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三是切实抓好“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建设,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新技术,大幅增加农田水利节水灌溉面积;四是加大小山塘、小泵站、小渠道、小水库、小机埠、小河坝等“六小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大力开展骨干山平塘清淤扩容和沟渠疏浚,完成5万口骨干山平塘清淤扩容任务;五是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基本消除现有农村机埠、机电、涵闸等病险隐患,消灭百亩以上的干旱死角,着力提高农业灌溉能力;六是规划建设城市第二饮用水源,不断提高和改善饮用水质标准,特别是确保应急需要。基本解决国家新增规划的95.34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基本实现乡乡通自来水,80%的行政村通自来水。

(三)以治理保护为重点,着力建设生态水利。按照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要求,加快水生态体系建设。加快农电事业发展步伐,建成农村电气化县3个,建设小水电代燃料项目装机1万千瓦,小水电代燃料受益人口2.5万人。大力开展以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坡耕地治理和崩岗治理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015年前,综合治理30条小流域,治理崩岗300处,建设清洁型小流域6条,建设2个以上生态建设示范区和科技示范园区。坚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继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行水资源行政考核,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各类审批论证程序,加大涉水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着力维护“山更绿、水更清”的生态局面。

(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努力建设活力水利。抓住“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大力推进水利机制体制改革。努力建立稳定多元和持续增长的水利投入机制,继续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引导和鼓励民资、外资、金融资本等以独资、合资或BOT等形式投资水利建设与管理,加快水利与市场的对接,不断盘活水利存量资产。

(五)以行业建设为重点,逐步建设现代水利。加大水利行业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着力改变基层站所办公条件落实的面貌。注重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水利队伍整体素质。注重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开发应用,提高水利工作科技含量。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在水资源监测、工程监控、防汛通讯、指挥决策等方面全面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春节后,我市各级各部门以今年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出台为契机,市、县、乡三级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和落实的高潮,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对此进行了专门部署,市委、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下一步,我市将出台具体的贯彻实施意见,明确支持水利改革发展的刚性措施,确保将上级政策落到实处;召开全市水利工作会议,进一步传达好一号文件精神,统一大干水利的思想认识;加大领导力度、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努力实现水利大提速、大跨越、大发展。

三、请求重点支持的事项

市委、市政府发展水利的态度很坚定、决心很大,同时也期待省水利厅给予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

(一)加大对“一江四港”治理的支持力度。“一江四港”指城区段和市区一级支流白石港、建宁港、枫溪港、霞湾港。“一江四港”治理是我市“十二五”重点水利项目,规划目标为堤防达标、防洪安全、水体清澈、交通便捷、环境优美、风景亮丽。投资规模大,可能上百亿,主要走综合开发之路。请省水利厅在“四水”治理、中小河流治理、洞庭湖区排涝泵站改造、大中型水闸除险、防洪非工程措施等中央和省级项目上加大投入力度。

(二)加大对血防和水土保持项目的支持力度。白石港流域血防工程,2005年批复实施计划为8790万元,国家到位资金2637万元,省配套到位资金1714万元,市、区配套到位2222万元,还差2217万元,加上四年工期、物价上涨等因素,致使有很大的工程任务未实施到位,请求继续追加投入,确保工程实施完毕,以实现彻底消灭血吸虫的目标。水土保持醴陵市铁河小流域治理和攸县崩岗治理项目规划总投入各1600万元,目前醴陵项目已安排100万元,攸县项目已安排160万元,我市正在认真组织实施,请求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请将县、炎陵县列入项目县。

(三)加大对城乡供水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一是指导、支持市开展城市第二水源建设,协助搞好项目立项,并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二是支持我市将剩下的95万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列入国家规划,尤其加大近两年的年度实施计划安排力度;三是加大酒埠江、官庄2个大型灌区和25个中型灌区投资支持力度。

(四)加大对部分重点水利项目的支持力度。一是我市还有周芳和杨柳2座中型病险水库未除险加固,请予以重点支持,力争今年进入国家投资项目;二是在我市有两条主要支流,渌江和洣水,有20条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且已完成治理规划的中小河流,治理任务相当重,如国家加大投入规模,请给予优先安排。我们计划把斜濑水流经炎帝陵前约13.5公里河段进行高标准治理,达到其防洪、生态、美化、景观效应与炎帝陵风景区相匹配。这是老祖宗安寝之地,也是旅游圣地,请给予特别倾斜支持;三是攸县苏洲坝系大(二)型水闸和大型泵站工程,灌溉面积达23.5万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险情多发,已作好列入国家规划的前期工作,请求今年立项投入,以早日解除困局。

规划工作汇报篇(6)

一、20*-20*年优势畜产品产业带建设的主要成效与存在问题

(一)主要成效

1.优势畜产品区域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五年来,优势畜产品生产日益向优势区域集聚。肉牛生产呈现出“东黄、西红,中改良”的格局,东部地区以延边黄牛和延黄牛为主体的生产体系;西部地区以草原红牛及其杂交牛为主的生产体系;中部农区以西门塔尔、夏洛来杂交牛为主体的肉牛生产体系。其中德惠、东丰、东辽、扶余、公主岭、桦甸、蛟河、九台、梨树、农安、舒兰、双辽、通化、通榆、伊通和榆树等16个县(市)被国家列入东北肉牛优势区,比20*年时增加了9个县(市)。肉羊产业主要分布白城、松原、长春和四平地区。其中长岭、大安、镇赉和通榆等4个县(市)首次被国家列入中东部农牧交错带肉羊优势区。生猪产业发展,无论是从饲养的总量、生猪的质量、规模饲养水平,还是从活体外销数量、宰后加工转化的能力看,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中部生猪生产核心区包括长春、吉林、四平、辽源4个地区。西部生猪生产潜力区包括松原、白城、四平3个地区。东部生猪生产特色区包括吉林、通化、白山、延边4个地区。其中农安、榆树、公主岭、梨树、德惠、九台和舒兰等7个县(市)被国家列入东北生猪优势区。奶牛产业增长迅猛,目前全省存栏超过万头的地区有长春、吉林、四平、白城和松原。肉鸡产业发展平稳,主要在德惠、农安、公主岭、磐石、前郭、梅河口、舒兰、柳河、辉南等9个县(市)。特种经济动物包括貂、狐、貉、鹿、蜂、蛙等六种的养殖业逐渐发展壮大,已成为我省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貂、狐、貉发展势头强劲,主要分布在吉林、白城等地,为牧业新兴产业;鹿、蜂发展历史更为悠久,为牧业传统产业,主要分布长春、吉林、四平、辽源、白山、延边等地;林蛙作为特产美味之一,近年来人工养殖发展迅速,主要分布在吉林、白山、延边等东部山区、林区。

2.优势区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五年来,中央和省出台了一系列的强牧惠牧政策,有力的推动了优势区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全面带动了全省畜牧产业的大发展。20*年,全省肉牛发展到1029万头,期末存栏644万头,出栏385万头,牛肉产量达到59.3万吨,与20*年相比,分别增长27%、32%、20%和246%。全省肉牛存栏数量和牛肉产量,在全国都处于上游水平。全省肉羊饲养量达到850万只,其中存栏485万只,出栏365万只,羊肉产量4.56万吨,与20*年相比,分别增长22%、24%、20%和228%。全省生猪发展到3600万头,其中存栏1400万头,出栏2200万头,猪肉产量达到178万吨,比20*年分别增长45%、51%、42%和256%。全省奶牛存栏21.5万头,牛奶产量达到47.3万吨,比20*年分别增长84%和1*%。全省肉鸡饲养量达到4.32亿只,其中存栏670万只,出栏3.65亿只,鸡肉产量101.5万吨,与20*年相比,分别增长12%、11%、13%和18%。

3.优势畜产品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省现有肉牛屠宰加工企业30多家,涉及屠宰、肉食品加工、制革、骨制品、生化制药、冷冻储藏6大门类。年加工能力100万头,实际加工60万头,加工品种达565个。到目前,全省肉牛加工业共有1个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重点企业;共有6个产品被评为*名牌农产品;皓月公司的皓月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辽源金昌公司的龙山金昌被评为*著名商标。全省肉羊生产加工大中型和小型屠宰加工企业共有20多家,年设计屠宰加工能力在*0万只左右,内蒙古草原兴发集团在长岭县建成投产了年屠宰加工50万只的肉羊屠宰加工厂和熟食制品厂;长春皓月清真肉业有限公司建成了年屠宰加工10万只肉羊的屠宰加工厂,全省肉羊实际屠宰加工能力已经达到50万只。全省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发展到338个,生猪屠宰加工能力达到2475万头,实际屠宰561万头,带动农户13万户。全国生猪屠宰加工业“三巨头”的金锣、雨润集团,先后进入我省。此外,四海、高金等域外一些大的加工企业也纷纷进入。肉鸡加工企业在长春、吉林、通化、白城4个市发展比较快,占全省总数的70%;从企业加工带动力上看,德大公司仍然处于龙头老大位置,在国内外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乳业加工方面,域外的龙头加工企业,如蒙牛、完达山、雀巢、辉山等纷纷进入我省,以投资建场、建奶站等方式加大对我省奶源的争夺。省内的广泽乳业、新希望、春光等加工企业也加入到强手如林的乳制品加工领域一试身手。我省貂、狐、貉皮草加工企业已投产的有2家,即汪清县的宏辉皮草有限公司与泰发洋飞皮草有限公司,年加工皮张70万张,皮张主要销往浙江。鹿茸及鹿副产品加工企业20余家,主要集中在长春市双阳区,产品达38个品种,产品主要销往南方、沿海地区及国外,年出口创汇500万美元。蜂产品加工企业4家,年加工经营蜂产品万吨以上。蜂业巨头—汪氏集团在安图投资1.1亿元,建设蜂产品系列加工项目,年加工能力9000吨。通过企业与养殖户的联动,企业实行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管理标准、统一防疫、统一销售也在逐步逐步推行。较好地解决了养殖户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难题,提高了农牧民养殖的积极性。随着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不断加快,畜牧业正加快向资源优势区域转移和聚集。

4.优势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日臻完善。一是合作组织日益壮大。全省共成立了各级肉牛经济协作组织20个,加上8个综合性的牧业经济协作组织,总计28个。以销售肉牛为主的牧业经纪人2534人,年销售肉牛112.8万头,占全省肉牛出栏量的32.2%。二是专业市场初步成型。目前全省共有以伊通县营城子黄牛交易市场、榆树市五棵树黄牛交易市场、东丰县那丹伯黄牛交易市场、双辽市玻璃山黄牛交易市场、吉林北方黄牛交易市场等为代表各级黄牛交易市场135个,年交易量可达200万头,形成了辐射全国20多个省区的具有发展潜力的销售渠道。近几年,羊肉的市场价格持续上扬,拉动了肉羊产业的发展。全省活猪及产品外销量大幅增长,外销领域进一步扩大,全省活猪外销量20*年达到800万头。在生猪传统销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内蒙等地市场份额不断增大的同时,还开辟了江西、四川、重庆等生猪主产区,对保障全国猪肉市场供应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5.畜禽良种供种能力得到了较大加强。通过从国外不断引进优良畜禽品种,畜禽品种得到了丰富,建立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种畜禽场,提高了供种能力,推动了畜牧产业发展进程。全省现有各类种畜禽场2*个。种猪场94个,其中:原种猪场7个、扩繁场87个;种公牛繁育中心1个,种公牛站4个,种牛场12个;种羊场14个,其中:肉种羊场6个、绵羊种羊场8个;种鸡场60个,其中:祖代鸡场3个、父母代鸡场57个;种兔场11个,种鹅场4个,种鸭场1个,种鹿场3个,种犬场2个,种鸽场4个,种蜂场2个,种貂场1个,种狐场2个。

(二)存在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全省用于养殖业发展的投入与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不协调,资金问题一直制约着我省优势畜产品生产和加工业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除了是受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机制和功能以及信贷规模所限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由于我省银信部门的信贷资产历史性包袱较重,信贷资金管理信用等级在全国较低,信贷规模、权限相对较小,贷款手续繁、审批链条长、门槛也较高,极不适应我省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多样化融资的短、频、快的实际,亟待从体制机制上建立多元化的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

2.产业化程度不高。全省“养、加、销”各环节联接不紧密,绝大多数龙头企业机制不活,经济实力较弱,运转不力,带动作用不强,龙头企业和基地与农户之间尚未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化机制。市场、中介组织、技术服务和养殖场、农户之间结合不够紧密。产品加工规模小,初级粗加工产品多,品牌产品少,高附加值产品更少。

3.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力度亟待加强。一是猪、牛、羊等畜禽良种引进、培育力度不够。尤其是肉牛、生猪种畜更新得比较慢,存在着近缘杂交、质量退化的现象,畜禽良种品质亟待提高。二是基层人工授精站点设施陈旧。目前,全省猪、牛、羊、狐、貉、鹿等人工授精配种站点所用的人工授精设施基本上是上个世纪90年代采购的,十分陈旧,急需更换。三是种畜禽监管工作不到位。由于经费问题我省在对种畜禽依法监管、开展种畜良种登记,畜禽系谱档案建立工作滞后,对猪、肉牛、奶牛、肉羊等畜种后裔测定无法开展。

4.部分畜产品品质不高。由于品种改良的不规范,饲养管理的不科学,致使一些种类的畜产品品质不高,肉品口感较差,造成名、优、特畜产品数量不足,优质和高档畜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较小,比较效益低,影响了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5.发展空间受限。近年来,由于受国家封山禁牧业政策和草原禁牧业政策影响,群众养殖失去了传统的放牧地,生产成本增加,整体效益下降,特别是对于基础母畜的发展十分不利,群众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对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极为不利。

6.环保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大多数规模户和养殖小区由于受到资金和技术的制约,对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拿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一定程度的矛盾,如何有效解决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是今后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20*—20*年优势畜产品区域布局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我省得天独厚的资源、空间和基础优势,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现代牧业经济,引导加工向养殖基地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围绕重点龙头加工企业,依托基地县(市、区),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和政策扶持力度,集聚社会资本、企业家、技术创新人才及关联紧密的配套企业、服务性产业等发展要素。坚持“引育繁”三字方针,健全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全面提升畜禽良种化水平,以生产优质畜产品为核心,以建设畜牧业大省和畜产品出口基地为目标,以发展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在优势畜产品区域内实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主攻品种保护和改良,产品质量分级、产品安全与卫生质量等关键制约环节,力争全面提高优势畜产品单产和质量安全水平,创建优势畜产品知名品牌,推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力争经过八年的努力,使*优势畜产品区域布局更加优化,优势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优势区域对保障畜产品基本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年,重点培育6大类优势畜产品,形成一批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优势畜产品产业带,建设一大批优势畜产品生产重点县(市、区),形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品牌化的现代牧业产业示范园区。通过区域布局的优化,推动优势畜产品产业带建设得到全面强化。

四、优势畜产品区域布局与发展目标

根据我省牧业资源特点和经济发展趋势,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现代牧业经济,引导加工向养殖基地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围绕重点龙头加工企业,依托优势畜产品生产大县,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和政策扶持力度,集聚社会资本、企业家、技术创新人才及关联紧密的配套企业、服务性产业等发展要素,重点建设好生猪、肉牛、奶牛和家禽等*大产业园区。由此,我们确定*6类优势畜产品品种区域布局(共计122个县)与发展目标为:

1.肉牛

*肉牛三大优势区域为:一是结合建设以皓月为中心的百万头优质肉牛产业园区,确定以长春、四平、通化、松原和辽源五个地区的德惠、榆树、九台、农安、双阳、舒兰、蛟河、桦甸、梨树、伊通、公主岭、双辽、东辽、东丰、通化、柳河、辉南、扶余、长岭、前郭等20个县(市、区)的中部优势区域,以饲养杂交改良肉牛为主。二是结合建设以天福为中心的肉牛产业园区,确定白城地区的通榆、镇赉、洮南、大安、洮北等5个县(市、区)的西部优势区域,以饲养中国草原红牛为主。三是结合建设以犇福为中心的肉牛产业园区,确定延边州地区的敦化、安图、龙井、和龙、汪清、延吉、图们、珲春等8个县(市)的东部优势区域,以饲养延黄牛、延边黄牛为主。

到20*年,优势区域内肉牛饲养量达到1469万头,比20*年的885万头增加66%,占全省饲养量的86%;牛肉产量将比20*年提高1倍,其中优质牛肉的比重由目前25%提高到40%以上,平均胴体重提高10%左右;杂交改良面达到90%,三元杂交比重达到80%;重点培植长春皓月、榆树汉德等龙头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突破*0万头;围绕皓月肉牛、延黄牛、延黄牛和草原红牛四大产品系列,开发分割肉、熟食制品、皮革加工、生物制药等数十种吉字牌优质肉牛产品。

2.肉羊

*肉羊优势发展区域为:松原、白城、四平、长春四个地区的长岭、乾安、扶余、前郭、通榆、镇赉、大安、洮南、洮北、农安、双辽等11个县(市、区)。

到20*年末,优势区域内的肉羊饲养量达到912万只,比20*年的577万只增长58%,占全省饲养量的69%;羊肉产量将比20*年提高80%左右,其中优质羊肉的比重达到50%以上。

3.生猪

*生猪三大优势区域为:一是结合建设以华正、金锣、四海为中心的千万头生猪产业园区、以德利斯、宏润为中心的500万头生猪产业园区和以红嘴、高金为中心的千万头生猪产业园区,确定中部优势区包括长春、四平、辽源、吉林四个地区的农安、榆树、德惠、九台、双阳、永吉、公主岭、梨树、伊通、东辽、东丰等11个县(市、区);结合建设以高金、联润、金鹏为中心的500万头生猪产业园区,确定西部优势区包括双辽、长岭、前郭、乾安、镇赉、大安、洮南、扶余等8个县(市);结合建设以百佳、万家福为中心的500万头生猪产业园区,确定东部优势区包括舒兰、磐石、桦甸、蛟河、梅河口、柳河等5个县(市)。

到20*年末,优势区域内的生猪饲养量达到6160万头,比20*年的3*0万头增长1倍,占全省饲养量的85%;猪肉产量将比20*年提高1倍左右。

4.奶牛

结合建设以广泽为中心的45万吨乳品产业园区、以娃哈哈、龙迪和敦化美丽健为中心的35万吨乳品产业园区、以新源牧业为中心的20万吨乳品产业园区和以龙丹、飞鹤为中心的35万吨乳品产业园区,确定*奶牛优势区域为:长春、四平、白城和松原四个地区的榆树、梨树、通榆、洮南、洮北、镇赉、前郭等7个县(市、区)。

到20*年末,优势区域内的奶牛饲养量达到31万头,比20*年的11万头增长182%,占全省饲养量的50%;牛奶产量将比20*年提高2倍。

5.肉鸡

*肉鸡优势区域为:结合建设以德大、鸿大、曙光和舒兰福润、龙潭九江潮为中心的3亿只肉鸡产业园区、以金冀、鹏翔、大志、成达、红嘴、昌源为中心的1.5亿只肉(蛋)鸡产业园区、以卓越、正方、康华为中心的2亿只肉鸡(鹅鸭)产业园区,确定长春、四平、吉林、松原和通化五个地区的德惠、农安、九台、公主岭、磐石、舒兰、前郭、梅河口、辉南等9个县(市)。

到20*年末,优势区域内的肉鸡饲养量达到5.*亿只,比20*年的3.19亿只增长59%,占全省饲养量的74%;鸡肉产量将比20*年提高60%。

6.特种经济动物

一是貂、狐、貉优势区,主要分布在吉林、白城地区的永吉、磐石、桦甸、蛟河、通榆、大安等6个县(市)。

二是鹿优势区,主要分布长春、吉林、四平、辽源和延边五个地区的双阳、桦甸、蛟河、伊通、东丰、东辽、敦化、安图等8个县(市、区)。

三是蜂优势区,主要分布在吉林、白山、延边三个地区的桦甸、舒兰、昌邑、龙潭、集安、抚松、八道江、敦化、龙井、和龙、汪清、珲春、安图等13个县(市)。

四是林蛙优势区,主要分布在吉林、白山、延边三个地区的桦甸、蛟河、舒兰、磐石、靖宇、抚松、江源、临江、安图、汪清等10个县(市、区)的山地和林区。

20*年末,貂要发展到149万只,比20*年的22万只增长6.7倍;狐要发展到442万只,比20*年的*8万只增长1.8倍;貉要发展到760万只,比20*年的234万只增长2.25倍;鹿要发展到75万只,比20*年的39万只增长93%;蜂要发展到82.8万箱,比20*年的22.5万箱增长2.7倍。貂皮要发展到72万张;狐皮要发展到184万张;貉皮要发展到238万张;鹿茸要发展到5*吨;蜂蜜总产量要达4.3万吨。

五、主要政策措施

(一)加快牧业工业化和饲养规模化进程,提高牧业生产现代化、集约化水平

加快推进牧业工业化进程是实现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没有牧业的工业化,就没有牧业的现代化。应坚持全链条、全利用的发展方向,把优势畜产品加工作为发展现代牧业经济的战略重点。着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优势畜产品精深加工,构建优势畜产品生产、加工、综合利用、梯级增值的产业格局。根据消费需求,出精品、创名牌,树立具有吉林特色的精品牧业品牌形象。实行深度加工、系列开发,不断提高加工层次,突出营养、方便的熟食产品加工,向食品工业、医药业、服装业、物流业等相关领域拓展。实现动物毛、皮、骨、血、内脏和排泄物全加工、全转化、全利用,促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加快优势畜产品市场化进程,努力开拓外省和国际市场

一是实施标准化生产,增强市场竞争力。抓紧制定符合国际市场准入要求的畜禽生产标准化技术规程,确保畜禽养殖场和小区在选址、圈舍建设、畜禽品种、投入品、疫病防治、饲养管理等方面达到标准化、规范化。从20*年起,每年建设3-5个省级牧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市、区)。各市(州)结合实际,建设1-2个牧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由各级政府保证示范县(市、区)启动经费,力争在20*年使我省优势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生产执行标准与国际接轨,把示范县(市、区)建成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

二是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名牌产品。因地制宜,利用资源、区位、市场和技术等比较优势,面向国内外开展优势畜产品展示博览、品牌推介、广告宣传活动,提高我省优势畜产品知名度,鼓励开发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大影响的名牌产品。对开发培育出国家名牌、创出全国驰名商标的企业,按有关规定落实奖励政策。

三是完善流通服务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开拓市场。扶持和鼓励在优势畜产品集中产区和集散地建设区域性畜禽交易批发市场。提倡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到大、中城市开办超市,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网上交易、订单期货等现代营销手段,拓宽畜产品流通渠道。培育新型市场营销主体,支持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供销系统营销网络等各类营销组织参与畜产品流通。进一步加大对牧业经济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引导合作组织、专业协会与加工企业和市场对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对农民组织兴办的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各级政府要给予政策、法律、信息、技术、低息或贴息信贷等方面扶持,充分发挥其行业管理、行业自律、维权保障、开拓市场的积极作用。对在畜产品销售中做出突出成绩的,要给予奖励。

四是准确市场定位,把省外市场和国外市场作为优势畜产品市场开发的重点。京、津、沪、粤、港、澳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畜产品消费市场空间很大,要采取灵活的营销策略,抢占、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特别要瞄准高端市场,在挤占日、韩,拓展俄罗斯、开发欧盟、中东和东南亚市场上下功夫。参照欧盟标准,制定我省畜产品及加工制成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切实抓好质量认证和出口企业注册工作,引导企业按照进口国要求组织标准化生产。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专项扶持资金规避市场风险,增强国际竞争力,进一步落实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

五是建立、健全牧业信息网络,加快信息化进程。坚持以信息化拉动牧业经济发展,建立和完善上连国际市场、横连省际市场、下连市县乡加工企业和生产基地的牧业信息网络,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提高产出功能和综合效益。

(三)加快牧业科技进步,促进增长方式转变

一是整合畜牧科技资源,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按照畜牧业发展需求,逐步增加畜牧科研开发经费和技术推广经费。以东北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农科院左家特产研究所等科研单位为依托,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集全省优势科研力量,针对畜禽种质资源高效利用、安全健康养殖与管理、重大疫病防治、优势畜产品精深加工及副产物精细利用、包装储运等技术领域,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加强牧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创新型科研团队。对畜牧科研、技术推广取得重大突破、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要给予重奖。鼓励龙头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可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的*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

二是进一步搞好畜禽良种培育、引进、扩繁,扩大良种覆盖面。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畜禽良种体系建设的投入,重点支持畜禽良种的引进、保护、扩繁与推广。加强种源保护,对延黄牛、延边黄牛、草原红牛、长白山黑牛、新吉细毛羊、松辽黑猪、军牧1号白猪、东北、长白山中华蜜蜂、吉林梅花鹿、吉林白鹅等省内地方良种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培育品种给予一定的保种补贴经费。支持特种经济动物研发中心、高代次种畜禽场和种公牛站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供种能力。实行奶牛良种补贴政策,对经过省和国家批准立项投资引进国外优良种奶牛的企业,按引种资金额度给予适当补贴。对开展胚胎移植的奶牛饲养户,给予贷款贴息及补贴扶持。

三是加强畜牧科技培训,提高农民从事现代牧业生产的综合素质。努力争取全省各级政府安排专项经费,按照农民工培训补贴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加大对养殖户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吸纳、转化实用技术的能力。把畜牧科技培训纳入“阳光”工程规划,重点扶持牧业“科技入户”工程和“绿色”证书工程。

(四)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提高畜产品安全水平

一是巩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成果,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疫病防控责任机制,强化省、市、县三级兽医行政管理、执法监督和技术服务职能,乡镇畜牧兽医站单独设置,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畜牧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确保把疫情监测、强制免疫、消毒灭源、检疫检验、应急控制等综合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全面推行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强化兽医能力建设。省、市、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设置首席兽医师,由同级政府考核任命。执业兽医必须达到规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条件,并经省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定期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执业兽医资格,持证上岗。

二是健全预警、预报网络,完善重大疫情应急机制。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乡四级疫情监测预报网络,加快动物疫病监测分析等技术装备、设施的更新改造,提高预警、预报能力。落实动物重大疫情应急资金、技术、物资三项储备,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果断处置疫情,确保把动物疫情控制在疫点上。

三是建设动物标识溯源系统,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以畜禽耳标为载体,以移动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标识编码、标识佩戴、身份识别、信息录入与传输、数据分析和查询,实现从畜禽出生到屠宰的全程监管。从20*年起,按照省、市、县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快省、市、县三级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建设,20*年末全面建成。推行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规范牧业生产经营行为。畜禽养殖场和小区要普遍建立养殖档案,对畜禽种类、产地、数量、免疫日期、疫苗名称、畜禽养殖代码、畜禽标识顺序号、免疫人员以及用药要有详细记录,做到问题畜产品有源可溯、有责必究,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疫病防治公共财政保障机制。从20*年起,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省、市、县要安排专项经费,进一步装备、完善省、市、县三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高动物疫病防控的物质装备水平。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保障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保证其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费用。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经费及需要扑杀畜禽的补偿经费,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鸡新城疫、布病、狂犬病等计划免疫病种的疫苗经费,由财政分级承担;结核、布病等人畜共患病病畜及阳性畜的扑杀补偿经费,由省、县两级按比例承担。

规划工作汇报篇(7)

一、高度重视,认真部署

为进一步提高机关效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设人民满意的机关,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区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在全区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实施方案》。接到《通知》后,我局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党组会议讨论研究,并决定立即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全局机关开展效能年活动。

为了确保我局机关效能年活动落实到位,必须切实加强领导。我局成立了__区建设规划环保局机关效能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局长彭彬华组长,副局长付春雷任副组长,领导小组负责机关效能建设的组织指导、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

领导小组成立后,我们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区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区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局的实际,认真制订了《__区建设规划局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实施方案》。方案既体现了区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的精神,又紧密结合了我局的实际和职能,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强。方案制订后,第一时间上报区效能办。

二、学习动员、大力宣传

方案制订后,我局召开了全局机关干部效能年活动动员大会,局长彭彬华同志做了动员讲话。彭彬华同志在讲话中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充分认识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是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打造一支“廉洁、高效、勤政、务实”机关队伍的需要;是提高机关干部综合素质的需要。二是准确把握效能年活动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确保机关效能建设活动深入开展并取得实效。要增强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要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要提升办事能力和服务水平;要加强机关干部的廉政教育和监督;要着力提高机关干部素质。三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认真学习,广泛动员;要建立机构,落实责任;要周密安排,精心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