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29 05:11:58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篇(1)

关键词:中职学校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205-01

一、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年龄差别较大,体育能力参差不齐

近些年来,中职学校生源质量呈下降趋势,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体育认知能力差,意志品质薄弱,而学生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之间,年龄差别较大,接受过的体育教育参差不齐,已经养成了不同的体育习惯,体育技能掌握得很少,掌握水平也较低,发展具有极大不平衡性。另外中职学校由于各自专业不同,培养目标差别较大,学生男女比例不合理,例如我校护理专业女生较多而男生寥寥无几,这些都影响了体育课的正常教学活动设计。

(二)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法简单

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没有考虑到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教学方法上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讲解过多,教学形式单一,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较少,缺少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这些造成了学生对体育课不太感兴趣,缺乏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虽然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合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目标和培养的对象上有很大的区别,在体育教育上的要求与节奏也有很大的不同。

(三)体育课教学评定方式不够科学、合理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分方式是由出勤情况、技能考试两项考核组成的,忽略了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定,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错误认识:只要不缺勤、技能考试合格就行,其他方面都不重要。这种评定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散漫、学习态度不端正、训练时不专心、对体育课不重视,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失去了上体育课的兴趣。

二、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明确了现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明确教育目标,因材施教

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应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各学校专业特点,使学生掌握应有的健身锻炼技能。培养学生竞争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积极参与各项体育竞赛和课内、外体育锻炼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增进友谊,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关注个体差异、尊重个性需求,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结合各自情况选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在体育教学课程的设置上,要以大纲为主,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专业特点,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提高运动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把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学手段要勇于创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我校在体育教学课程的设置上,根据校园规模较小、女生较多等特点,在教学内容上以球类、太极拳、健美操、舞蹈、形体训练、垫上运动、武术教学为主,以田径类教学为辅。在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按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强弱进行分组学习,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练习要求,提高学习兴趣;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采取分组比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由学生自主选拔领操员进行教学练习,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感。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一些适合中职学生的体育用具和游戏,很受学生的欢迎,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教学体系。

(三)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定体系

体育课教学评定要结合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专项技能考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评定体系一定要科学、合理、全面。我校制定了新的教学评定体系,体育课成绩由出勤、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理论知识笔记、理论知识作业、专项技能考试六方面组成,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做到了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促进了我校体育工作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在中职学校中,体育课并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而是一个以发展学生身体为核心、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良好心理素质和能力的学科。中职体育教学必须走自己的特色道路,使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以及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时具有健全的体魄,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篇(2)

关键词: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掌握基本的体育技巧,激发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但收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不少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职院校生体育水平的提高。下面首先分析中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接着就如何做好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展开论述。

一、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问题

1.体育场地和器材缺乏

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一定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与其他科目相比,体育课程教学具有特殊性,需要室外进行教学,需要必要的场地和足够的器材,才能保证体育教学能够顺利进行。但是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的学校只是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体育器材和场地投资有限,教学器材比较缺乏,对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2.教学内容单一

根据实际调查的结果,有的学生体质较弱,很难跟得上体育教学的强度,甚至出现抵触和厌烦的心理。同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方式非常单一,通常都是教师首先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在高职院校中,具体包括田径和球类等体育项目,但是很多学校没有直接面对社会的需要,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体育教学内容不能社会体育进行合理的衔接,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

3.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

就目前而言,很多中职院校没有制定完善的体育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导致很多体育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内容枯燥,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从体育教学考核方面讲,中职院校体育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对实际技能的掌握,但是对体育学习缺乏过程性评价,导致考核方式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打击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二、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1.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

在中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标准的体育教材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特点,对中职院校教材内容进行提炼,更好的为每个学生服务,同时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不能采取拔苗助长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职院校体育教师要适当穿插体育运动发展史和奥运会的讲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进行球类比赛或者活动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集体观念教育,从根本上培养学成团结友爱的精神,树立良好的集体意识。

2.做好中职院校要做好体育课程改革

根据新的教学纲要要求,要实现体育培养目标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建立健康第一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基本的体育技能和体育文化知识,为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健全性格和心理,提高他们的自身社会适应能力和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要不断优化体育课程设置,满足中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可以学生的兴趣开设田径、健美操、足球、篮球以及排球等,针对不同学生的水平,进行专项的体育锻炼,最大限度的提高全面的身体素质,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不同个性以及不同专业的需要。另外,还要促进教学和考核方法的多样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采用游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发挥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进行体育成绩考核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出勤率,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空间,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3.要不断优化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

中职院校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加强自我学习,完善知识更新体系,优化教师师资队伍知识、能力结构,为学校以后体育教学储备大量的人才,重视青年教师技术能力和指导能力的提高。另外,教学场地和器材方面,教师要不断增加资金投入,有效的改善体育教学场地和体育教学器材,不断加强中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发挥体育教学的最大作用。

4.构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篇(3)

关健词:职业学校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当前职业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在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课题摆在了职业学校体育教师的面前。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塑造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同时还具有发展学生智力、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功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体育教学规律,依据体育教学的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的每一环节中。一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身立教”是教师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动作示范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首先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在仪表、教态、服装和饱满的精神面貌等方面,给学生一个严肃但可亲的良好形象。二是注重加强思想品德教育,通过示范传授技能,而且要随时随地的为学生展示体育道德。如公平竞争,团结合作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三是精心安排课程,潜移默化进行教育。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美,是形态和心灵美的统一,体育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在多姿多彩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各种教法的应用、各种竞赛与表演,以及场地器材的布置都可以使学生内在美和外在美得到熏陶和锻炼,并获得各种美的情感体验。而职业学校学生步入社会在劳动过程中,往往过于依赖身体的某些部位,流水作业就更加重了这种状况,例如,钳工需要的是手力和精确的上肢力,而缝纫工则需长期坐着工作,这样就会对腰背部造成很大的压力,这样就造成劳动者身体某一部位的畸形。因此,单一的劳动方式对人体某些运动能力的发展是以另一些运动能力的牺牲为代价的。因为畸形和片面的发展不有利于劳动能力的充分发挥,甚至可以导致严重的职业病,而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正是消除身体片面畸形发展的有利武器。体育不但可以发展生产劳动所属的职业属性,而且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具有健康身体和健康心理,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三、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

四、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在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专业限制,开放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采用单项俱乐部制。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课外体育竞赛。这种体育竞赛应是群体竞赛,让所有喜爱体育的学生都能参加。选择有组织才能、活动能力和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同学担任竞赛的组织工作,由学生自己担任裁判工作,对待学生裁判应先培训后上岗。通过以上自发性的学生竞赛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天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特长和优良品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篇(4)

论文关键词:职业院校;体质;体育锻炼;营养干预;青少年

国民体质与健康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国民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青少年是国家和未来的希望,其体质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兴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充满竞争力的基础,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少年强则国强”,这是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名句,“少年强”首先要有强健的体魄。2002年的青少年测试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已连续18年呈下降趋势。2010年3月30日《中国青年报》刊发的报道《国民体质检测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能连续10年整体下降》,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若长此以往按这种形势发展下去,将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各国政府通过对本国多年体育活动的跟踪调查发现,投资大众体育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增强国民体质,是获得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不少国家根据本国国情制定了由政府组织实施的健身计划。我国也在1995年、2000年、2010年进行大规模全民体质测试。所有这些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人体的体质。学者们普遍认为,营养状况、后天因素和环境、社会条件、体育运动等对人们体质的差异有重要的影响,而影响体质差异的最大因素是营养摄取的合理性。合理的营养能增进健康和延长寿命,一旦营养失调,就会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引发某些疾病。运动营养学专家杨则宜:“生命在于运动和营养”,这一口号的提出,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规律运动合理营养创建健康生活方式是改善和提高国民体质的根本的、有效的途径。为了科学、有效地改善、提高国民体质,近年来诸多专家学者、相关研究人员在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对于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原因,不少专家、学者和官员从不同的侧面做了总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应试教育过分注重升学率,导致学生学业负担重,学习时间延长,正常体育活动时间被挤占,缺乏经常有效的体育锻炼;学校体育教学的模式僵硬,实施环节相对薄弱,体育经费严重缺乏,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体育教师素质不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现代生活方式发生了由“动”到“静”的变化,体力劳动较少;学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家长的示范作用;独生子女问题;营养知识的缺乏导致的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失调。综合以上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原因的原因,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社会的、学校的、家长的、体育的,还有学生自身的。在围绕青少年体质下降这一现象中,主体是青少年学生,凡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客体都可成为原因,但是各种客体又因其与学生关系的远近、强弱不同,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这一现象中所处的地位和关键性也迥异。从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的角度来看,学校体育教育负有相当大的责任,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应把健康体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本文在现有文献的研究基础之上,综述了一些运动干预及营养干预的实施对青少年身体体质的具体影响,为青少年提供正确的生活方式及锻炼方式提供参考性意见,同时使为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饮食习惯提供操作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为提高青少年体质水平提出一些确实、可行的建议。

一、体质的概念界定

(一)体质的概念

目前体质的概念还没有得到统一,说法很多。比较公认的几种有:

1.1982年泰安会议中有关学者们共同认为:“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遗传性与获得性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因素、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2.体质研究会于1982年8月研究规定: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遗传是人的体质发展变化的先天条件,对一个人体质强弱有重要关系,如体型、相貌、性格、机能、疾病及寿命等许多方面与遗传有关。但遗传对体质的影响只提供了可能性,而最终人们体质的强弱还是依赖于后天的环境,通过后天体育的锻炼和医疗保健工作,有可能得到改善和提高。特别是体育锻炼,它是增强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途径。

3.体质研究会于1988年7月研究规定:体质是指人体良好的质量。它是在遗传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努力塑造所达到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心理素质和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的全面良好状态。

从上述的几种体质概念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体质界定的共同点及体质的几个主要的组成因素:(1)先天的遗传性为前提。遗传是人的体质发展变化的先天条件,它对体质的影响只提供了可能性;(2)后天获得性为决定因素。人可以通过后天体育锻炼和医疗保健工作,来改善自身的体质;(3)人的综合的、稳定的特征。它包括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心理素质和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它是表现出人的综合性的、相对较稳定的特征,所以不能以其中的某一方面的表现来衡量一个人体质的强弱。所以我们理解体质时要从这3个主要组成因素全面把握,从而正确的理解体质的概念,把握其发展规律。

(二)体质的指标

评价体质强弱的综合指标有以下五个方面:

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即体格、体型、姿势、营养状况及身体组成成分等。

2.生理和生化功能水平,即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及各系统、器官的工作效能。

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即身体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 柔韧性等素质及走、跑、跳、投、攀等身体运动能力。

4.心理发展状态,包括个体感知能力、个体意志力、判断能力。

5.适应能力,即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抗寒、抗热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二、学校体育教育思想变迁

从新中国的成立至今,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经历了以下几种变迁:

(一)1949-1965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学习前苏联的体育教学理论,由于受苏联凯洛夫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确立了“三基”学校体育教育思想。

(二)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整个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这一时期是劳动代替体育,军事代替体育的年代,没有形成学校体育教育思想。

(三)1977年-80年代中期,人们根据1979—1985年2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材料对比得出,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增长不明显,一些健康指标有所下降”。人们开始反思,学校体育如何才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体育教学到底要达到什么目标,由此才提出增强体质的学校体育教育思想。

(四)步入新世纪,我国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人们需求健康成为时代的主题,“健康第一”的思想被确立为学校体育教育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健康的身体是良好思想品德素质的载体,是人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从事创造性劳动的载体。

根据教育工作者职责层次的不同将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因素,分为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宏观因素一般是指由教育决策者的失误造成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因素,包括他们为国家或地区制定的教育体育政策、教育体育发展战略。例如,国家对学校体育的投资太少;对于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够妥善;没有及早地把普及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体质健康状况放在治国安邦之本的基础位置上;没有及早的开设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宏观因素上的影响范围可波及全国,其危害可能殃及数代人,严重的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微观因素是指学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某方面的失误造成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因素。例如,学校体育目标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体育教学内容陈旧;体育课随意被挤占;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新颖;体育评价不合理、不客观等等。微观因素直接影响受教育者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关系到数以万计的家长的切身利益,并由此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可见宏观因素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影响很大,且涉及面广,但微观因素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三、影响青少年体质的主要因素

体质的强弱是由很多方面决定着的,它主要与遗传、环境、营养、体育锻炼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然而遗传只是对人体体质的状况和发展提供了一些可能性或前提条件,最终体质的强弱还是受后天环境、营养、卫生以及身体锻炼等因素的影响。从整个社会来看,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例如,有遗传、物质条件、体育锻炼、环境、生活方式和习惯等等。根据前人的研究,运动、营养和睡眠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三要素。青春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后天的因素对机体的影响比任何时期都大。在影响青少年体质的后天因素中,运动和营养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其中特别强调:“要加强体育科学研究,积极开发适应青少年特点的锻炼项目和健身方法”。要“建立和完善青少年营养干预机制,对城乡青少年及其家庭加强营养指导”。

(一)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的作用

1.对人体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育锻炼的刺激首先可直接作用于骨、关节和肌肉等运动器官,并因而使之产生适应性的变化。体育锻炼可以通过对骨骼的刺激,增加骨矿物质的吸收,促使人体长高;可以通过对骨骼肌的刺激,增加肌肉蛋白质的合成,改善肌肉细胞代谢,促使肌肉发达,增强人体的各个宽度和围度,因而是一种有效的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手段。

2.对人体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及医学作用。体育锻炼可促进心血管功能的改善,如:安静时的心率下降,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大和心脏体积增大等;体育锻炼可增强骨骼肌功能,延缓骨骼的衰老。体育锻炼过程中,由于肌肉反复用力做功,可以刺激肌肉细胞中有关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等酶活性的增加,因而提高肌肉细胞中能量代谢的能力,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达到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目的。在运动过程中直接参与活动部位的骨受益最大,在肌肉收缩期间,所连接的骨会受力,其对钙等矿物质的吸收就会相应增加,对预防骨质 疏松就会有一定的作用;可阻碍、减少、避免疾病的发生。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的某些免疫能力,防御生物病原的侵害。国外的实验证明,在进行运动时体温升高,机体内产生一些特殊的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增强免疫功能,从而减少了传染病的发病率。同时,体育运动时,体内由血球的数量增多,也增加了抗御疾病的能力;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的各种自救能力,以避免机械外力的伤害。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们具有灵敏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使人们具有克服意外事故的良好体力与心理准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减少、推迟或避免各种代谢疾病的发生。经过广泛的实验证明,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体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甘油三酯降低,这些指标的变化对防止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都是有显著效果的。体育锻炼对于防止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和运动器官老化等方面的作用也同样是十分明显的;体育锻炼可以加速病愈后的恢复。各类患者可通过医疗体育的多种手段恢复肢体功能,增强抵抗能力,以补充医药手段的不足。

3.对提高人体适应自然环境能力的作用。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实质上是人受了外界环境影响,在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下,不断调节机体,使之处于正常稳定的功能活动状态。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客观存在的,要达到人体与外界的平衡,必须依靠自身的不断调节来增加适应能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快而准确,有利于增强人体的适应能力和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大量研究都证实了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的作用,如西兰大学的李石庄研究表明:运动处方制定的锻炼强度、锻炼时间和锻炼频度对实验组成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都有着影响,特别是体重改变比较明显,说明短期的体育培训对增加瘦体重和减少体脂成分都有效果。

(二)营养干预对增强体质的作用

营养干预是改善个体或人群营养状况的行动。足够的营养是保证人们身体正常成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人的体质、体格发育水平,除了遗传因素外,与其营养状况有很大关系。合理的营养能增进健康和延长寿命,一旦营养失调,就会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引发某些疾病。大量的实验表明:营养干预能降低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防治一些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发生,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癌症发生的危险性,改善人群的营养及健康状况。

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李广英论述了合理营养对少年儿童成长发育、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疾病预防、体育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山东理工大学的张保国等也阐述了运动营养补剂的研究状况。湖南师范大学的吴新正、陈嘉勤等探讨运动营养补剂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大强度运动训练前后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影响,得出结论营养补剂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对过度训练所造成机体组织损伤的修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玉林师范学院的徐标采用实验、调查、检测统计等方法,对早餐营养干预前后体育系学生的营养素摄入量,术科课中的血糖水平和运动能力指标进行对此研究结果显示:早餐营养干预可以使体能学生上午术科课时血糖维持在较理想的水平,运动耐力也明显的提高。刘冬森通过建立运动性贫血模型,对运动性贫血大鼠进行两种不同方式的营养补充,观察运动性贫血状态下和营养补充时大鼠的脾脏的形态和功能变化,研究运动性贫血和脾脏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对运动性贫血大鼠进行铁制剂和中药阿胶制剂补充能扭转运动性贫血的状态,补充中药阿胶制剂的效果要好于补充铁制剂的效果。西南交通大学的李鸿等人通过运动营养干预对反映健美操运动员力量、速度、柔韧、耐力、协调性、节奏感等素质的主要机能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肯定了营养补充对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重要性。王忠礼研究显示补充无机盐、维生素特别是谷氨酰胺等营养补剂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改善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但是,实验前后各组间运动员的各项峰力矩指标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不能高估补充营养物质的作用。麻春雁等人对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大鼠组织自由基代谢状况及营养干预后自由基代谢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导致骨骼肌、肝脏SOD、GSH-PX 酶活性显著降低, 组织自由基代谢紊乱;营养干预显著提高运动大鼠组织SOD、GSH-PX 酶活性, 营养补剂对改善运动训练造成的自由基紊乱具有积极意义。

(三)运动和营养干预同时施加人体,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江西师范大学吴丽萍通过实验证明:运动与营养干预不仅能令超重和肥胖女大学生的身体成分发生良好的改变,还能提高人体的身体机能,改善人体的血脂水平和血清瘦素水平以及免疫能力和素质。江西师范大学的艾小平[23]验证了运动和营养干预对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从脂代谢改变,揭示运动与营养干预对肥胖大鼠减肥作用的机理。

综合以上研究分析:运动和营养干预对青少年的身体成分、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四、小结与建议

(一)运动和营养干预对青少年的身体成分、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二)加强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青少年是国家的人才基础,其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人才实力,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也与民族的健康素质完全挂钩。因此,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水平,加强青少年体质工作的重视程度关系到祖国的未来。青少年体质的增强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体质教育的实施、改革和完善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职业院校必须贯彻党的方针政策,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体育教学部门的主体作用,其他职能部门也应积极配合支持。增加体育资金的投入,改善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配备,全面提高职业院校的体育教育工作的建设。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体育游戏;运用;策略

体育游戏以游戏的形式来加强学生的体育练习,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体育游戏能够实现学生智力与体力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进而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改革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而作为先进教学手段的体育游戏能够有效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积极研究体育游戏的合理运用。但是,由于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时间较短,在运用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体育游戏的趣味性问题,还要注重体育游戏的相关性和适度性等问题。研究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合理运用体育教育的发展有着深刻意义。

1体育游戏的相关概述

1.1体育游戏的概念

体育游戏属于游戏的一个分支,与体育运动关系密切,很多体育游戏都来源于民间游戏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增强游戏的竞技性。随着体育游戏功能的不断完善,体育游戏被广泛运用在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中,成为体育运动的重要内容。因此,体育游戏既有体育运动的特征又有游戏的特征,使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将人体的基本运动创造成多种多样的,具有教育意义和竞技性质的游戏。

1.2体育游戏的特点

首先,思想性和教育性。体育游戏需要学生严格按照组织纪律进行合作,以取得游戏胜利。而这一过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竞争意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其次,广泛性和选择性。体育游戏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所有的的体育项目够可以改变为游戏形式。并且,体育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剧烈运动,也有健身运动,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选择;再次,娱乐性和趣味性。体育游戏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实施过程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加强人们的体育运动,而且还可以使人们感受到体育运动和游戏的乐趣;最后,体力性和智力性。体育游戏需要团队之间进行体力和智力的抗争,加强人们的体力锻炼和智力锻炼。

1.3体育游戏的作用

首先,体育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这是因为,在参加体育游戏的时候,学生的大脑处于亢奋状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外,体育游戏需要分出胜负,学生的求胜心理会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游戏中,学习体育运动技巧,提高学习主动性;其次,体育游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竞争意识。体育游戏需要团队之间相互合作,为了游戏胜利而努力竞争。这个过程会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敢于拼搏的精神;最后,体育游戏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加强对体育技巧的锻炼的,当熟练掌握体育技巧的时候,学生能够根据体育技巧创新体育游戏的新方法。

2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2.1趣味性问题

体育游戏的趣味性能够帮助学生消除疲劳,缓解学习压力,娱乐身心。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运用体育游戏应加强重视体育游戏的趣味性问题。如果体育游戏缺乏趣味性,则会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如果游戏太过枯燥乏味,学生便没有兴趣参与体育游戏。反之,如果体育游戏充满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尝试欲望,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游戏之中。

2.2适度性问题

体育游戏使人体的运动,其游戏项目和游戏过程需要考虑人体的承受能力。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运用体育游戏应加强重视体育游戏的适度性问题。如果体育游戏的删减过程,就会减弱学生的体育兴趣。并且,如果体育游戏的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在游戏中取胜会严重削弱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对体育游戏产生抵抗心理,不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而如果体育游戏适合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和心理认知特征,便会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3相关性问题

体育游戏作为高职体育教学的辅助手段,其形式和内容都不能脱离体育教学。只有保持体育游戏和体育教学的相关性才能够实现体育游戏的辅助作用。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运用体育游戏的时候应加强重视体育游戏的相关性问题。如果体育游戏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关,则学生能够自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体育教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反之,如果体育游戏与教学内容无关,则会浪费体育课堂时间,导致体育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策略

3.1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游戏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体育教学内容。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体育游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游戏项目。例如,在篮球课上,体育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竞赛的方式将学生进行分组,真对某项篮球技能开展竞赛,使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掌握篮球技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如,针对学生都不感兴趣的跑步运动,体育教师可以采取接力赛、追逐赛拍等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游戏,加强学生的跑步锻炼。另外,在运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要注重课堂教学的阶段性,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选择不同的游戏。例如,在课堂开始部分要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学生的热身为目的开展体育游戏,在结束部分要注重学生心态的调整和兴奋度的降低,使学生从激烈的体育运动中恢复到常态。例如,在课堂结束部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舞蹈动作形式的游戏,消除学生的疲劳感。

3.2科学组织游戏

体育游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率。但是,在运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应科学组织游戏,使体育游戏服务于体育课堂教学。为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育能力等组织开展体育游戏。并且,在做游戏之前,体育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体育游戏的规则、目的以及游戏技巧,并为学生做出正确师范,使学生能够按照规范操作开展体育游戏。另外,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随时观察游戏的进度以及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情绪,避免学生因在游戏中受到心理打击而退出游戏。与此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游戏的方法,使体育游戏能够达到体育教学的效果。最后,体育教师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应注重力量的搭配,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体育技能对学生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之间实力相当,增强体育游戏竞争的公平性。

3.3加强安全教育

体育游戏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运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避免学生发生安全事故。为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积极向学生宣传体育安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在体育运动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能够自觉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避免危险性较高的体育运动。并且,体育教师应向学生传授体育要游戏中保护生命安全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安全能力。另外,体育教师应教育学生按照教师的指示进行规范操作,避免因不规范操作而对同学造成安全伤害。

4体育游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4.1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首先,在课堂常规组织的准备活动中,教师应开展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体育游戏,引导学生进入体育学习状态。例如,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报数字游戏、人手一球游戏等提高学生兴奋度,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的体育游戏;其次,在一般化的准备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跳皮筋、跳绳、听号抱团等游戏,加强学生的热身锻炼;最后,在专项体育运动准备活动中,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创编一些有利于学生热身的动作性体育游戏,使学生进入专项体育运动的学习状态。

4.2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体育游戏运用在技术教学中能够有效改善课堂氛围,将单调的体育技术变得生活活泼,进而激发学生的体育技术学习兴趣。因此,在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体育游戏开展教学。例如,在乒乓球教学的过程中,一味让学生针对某项技能进行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乒乓球比赛,规定在比赛的过程中使用所学的技巧,加强学生的乒乓球技能练习。并且,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会存在着较强的自我表现心理和求胜心理,在这些心理意识的引导下,学生会鼓励自己努力练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乒乓球技能。

4.3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身体素质练习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而身体素质练习动作比较单调,单独较小,很多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会产生抵触心理。采用体育游戏的方法能够增强身体素质练习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立定跳远、推人出圈、打龙尾等游戏来锻炼学生的腿部力量、上肢力量和身体的灵敏度,既达到了练习目的,又增强了学生的体育兴趣。

参考文献

[1]李朝福,宋雁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2]王圣奎.浅谈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6).

[3]刘建兴,王助国,李圣傅.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06).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篇(6)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学生;个性培养

一、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创新精神、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的“多面型”人才。也就是说不仅有他们强壮的体魄、高超的智能,更应有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良好的道德素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适应未来社会的职业的流动性,也应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本素质。正因如此,他们所具备的素质中良好的个性将成为将来在社会中立足的根本。而体育教学活动能促进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性

“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性格、动机、兴趣、能力、气质等方面。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重要阶段,需要各种不同个性的人们去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这是历史的需要、社会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当代社会对人类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分工愈加精细,各层次、各领域、各行业都需要有各类不同个性的人去承担。特别是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革命正迅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更需要中职学校学生具有突破陈旧观念、勇于创新、讲求效率、对事业充满信心等心理素质,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个性的形成过程看,人的个性发展的最完善、最高级的形式,就是健康的个性。所谓健康的个性,从内部的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与生理和谐发展的个性。中职生在校期间主要是学习将来实际工作需要的理论知识、操作性强的技能,有较多的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而且学生入校前体育知识、技能也存在差异。从事体育运动能增强肌肉活动的力量,提高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及运动器官的机能,能使高级神经活动得到完善,从而促进学生从事运动所需的特殊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个性形成、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既有对学生统一的要求和标准,又有在其基础上使每个学生发展个性的环境和条件,使其有较强的个性能力,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三、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的作用

1.体育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广泛地参加社交活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得到他人的尊重,还可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其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

2.通过体育活动,身体运动施加给机体感受器的刺激会在大脑中引起主观意识感受,即心理感受。如果在一段时间里,机体反复多次地感受某种运动形式,就会在个性上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使其终身受益,使其兴趣得到满足,使其内在的心理行为得到展示和肯定。

3.体育活动中不仅锻炼学生的体育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参与项目活动中,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协同配合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等都得到培养、发挥,无疑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竞争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如何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的方法

1.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的不同,采用分组教学

在体育运动中,学生会因为不同的兴趣,或喜爱某一种运动才自愿参加学习。学生的性格类型大概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两种,外倾型性格的学生,活泼开朗,反应较迅速,身体素质较好,运动能力也强;而内倾型性格的学生,反应较迟钝,一般体育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也较弱。在教学中,教师可按内、外向型两种性格,结合其运动兴趣而分组教学,因材施教,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加以引导和教育,教师在课上的组织与安排,就能得到学生们的积极配合。

2.合理安排,建立良好的体育环境

针对中职学生男女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不同专业特点,在制定体育教学计划和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方式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美感和责任感,培养优良的意识品质,进而展现自己的个性。

3.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科学引导,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可能地让他们独立进行活动,并提供更多的自由,变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被动驱使为主动追求

在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其自我活动的能动性,并给予充分信任和尊重,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主动来参加体育活动。

4.在体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训练

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使身心达到最佳状态,以满足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增进身心健康的需要。

5.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改进组织形式,改革教学方法

充分体现现代学校体育健身性、娱乐性、开放性特征,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篇(7)

论文摘要:通过分析了解中职学校学生特.点以及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针对当前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几.氛思考和建议,力争为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前言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衡量学校教育总目标的关键因素。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学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全面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特别是专业技能训练的加强,体育教学也同其它文化基础学科课程一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我们要以国家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称《纲要》)和《职业高级中学体育教材(试用本)》为依据,对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和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分析,通过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推进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

2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

2.1生理特点

中职学生年龄一般在15岁到19岁之间,这个时候应该属于青年初期,是他们从未成熟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他们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时期。在此阶段,他们的身高、体重、胸部、身体各个器官结构与功能都接近成人水平。尤其是作为生理基础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迅速地发育健全起来,同时三大性征也开始出现。

2.2心理特点

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最宝贵的黄金时期。青年人朝气蓬勃、精力充沛、充满热情,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趋于成熟,开始走向生活。国外有的心理不家把这个时期看作心理性“断乳期”,即摆脱过去那种对父母的依赖关系,要求独立自主活动,完成个体社会化的时期。

作为中职学生,一方面他们正处于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另一方面他们又面临着是升学还是就业的选择问题,这些往往导致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学习及求职方面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此外,中职学生与社会之间有了更加频繁和直接的接触,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也将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从而导致中职学生心理障碍较为突出。研究表明中职学生有心理卫生问题的约占学生总数的30%- 40%,目前在中职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信心不足、厌学、适应能力差、情绪控制弱等。

2. 3生源特点

中职学生基本上都出生于普通家庭,父母大都为打工阶层。对于孩子家长只知道给予物质满足,而不知道如何进行教育,使得这些学生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点问题。再加上,随着大学扩招、高等职业学院的兴起,大部分初中优质生源流向高中或高职院校,而进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成绩整体较差。从学校方面来看,迫于办学压力,中职学校大都采取免试人学的方式。客观上造成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源质量较低、文化基础较差的现象。

3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学校教育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中职学校教育也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专业课程的改革是愈演愈烈,但是由于中职体育专业的自身特点,一直以来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依然沿袭着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改革也非常缓慢。因此,难免在教学上出现许多弊端。

3.1教学资源匾乏,教学设备简聘

由于中职学校在社会的地位较低,人们对于中职学校的认可度也不高,导致国家以及省市对中职学校的资金投人较少,学校资金有限,在资源设备上不能及时更新。

3. 2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教法呆板

大多数中职院校的体育老师在认识和能力上有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存在着创新度不够,新颖感不强的问题,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体育学习和健身的要求。这与《纲要》指出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对于深化改革至关重要。体育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了解最新教育教学成果和人体科学的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完成体育课程的各项任务,达到体育课程的目的做出自己的贡献”的要求还有一事实上的差距。

3. 3体育教材严重滞后,甚至没有

体育教材是困扰中职体育教学的严重问题。长期以来中职学校都没有属于自己的体育教材,体育教学基本会是上都是参考普教的大纲、教材。由于普教的教材是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已经反复学习过的,严重缺乏新意,内容枯燥无味,致使学生对于中职体育教学毫无兴趣。

3. 4因循守旧,体育课评价标准古老

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对教学对象的个体评价。不可避免,学生个体的体质、体能有很大的差异,以统一的尺度标准运河衡量每个学生,缺乏科学性,不能体现出区别对待、因人而异,造成很多同学觉得学不学、练不练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千脆就不学,更无从谈及上课的积极性。

4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针对以上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对中职体育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4.1明确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体育教学目标要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4. 2结合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色.科学的编排体育教材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还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体育教材,任课教师想教什么学生就练什么,或是由学生任选项目,这样的教学对中职体育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编写中职体育教材势在必行。

编写教材时要注意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各专业的特点以及当前最流行的体育运动,树立“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要将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与我们将来走人社会后和生存所需息息相关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教材内容表现出多样性、灵活性与选择性,能够满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个性发展与启发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求知欲望的需要,最终有利于帮助学生自我确定教学目标、掌握自学方法、自觉完成教学过程、养成终生锻炼的良好习惯。

4. 3改进体育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现代教学改革的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确立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地创设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方法、合作式教学方法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引人体育教学中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要不断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以幽默、诙谐的教学方式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体质与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对体育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时,要根据专业特点确定各专业的教学内容,这有助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发展从事职业所必需的身体素质,有助于学生适应本专业的工种的要求。另外,要重视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兴趣爱好,选择丰富多彩的、有锻炼实效的、体现时代特色的教学内容。

4. 4加大投人,完善体育资源设施

体育教学改革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中职学校的资金投人,扩大体育场地的面积,增加体育器材的数量,同时保证场地器材的质量,为体育教学提供雄厚的物质保障,使体育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4. 5建立科学的体育评价标准

科学合理的体育评价标准,是激发全体学生练习的动力,也是促进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行为的保证。科学合理的体育评价标准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注重个体的发展和运动过程的评价。在现行的教学制度和学校自身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各校的状况,制订一套适合于本校较合理、科学的体育考核评分方法,以考促练,对促进学校的体育改革,培养不家务事体育兴趣,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强化学生的体育动机,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4. 6提高师资队伍的自身素质

随着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深人,中职学校对于教师的自身能力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但要做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有才智的人,而且要能培养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有才智的学生。因此,教师要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和理论,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学习新型的体育项目的技术,掌握更多与体育有关联的边缘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不断的创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形式,提高体育课教学水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