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神经内科论文

神经内科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12 09:00:42

神经内科论文

神经内科论文篇(1)

对护士尤其是年轻的护士进行风险教育,使其对神经内科常见的风险因素有详细的了解,例如患者坠床、压疮、烫伤、跌倒、自杀、文书书写不当、给药错误等,帮助护士树立起强烈的风险意识;同时为了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针对我科室患者多功能障碍以及年龄偏大的特点,在病区的相应位置放置“小心烫伤”、“小心滑倒”等标语;对于有压疮风险的患者要及时报告、采取积极的预防治疗措施;对于有坠床风险的患者,及时使用约束带或者床栏进行约束;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于有抑郁等不良心理的患者要及时疏导,防止出现患者自杀。

2细化绩效管理

由护士长每月对护理的工作进行考评,考评内容包括护理技能、护理差错发生情况、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情况、护理工作实施情况等,按照优、良、中、差对护士进行评分,对于当季评估均为优者,给予一定金额绩效奖励,对于每季度中有一次以上“中”、“差”的护士,则从其绩效奖金中扣除一定金额。1.3评价指标科室考核小组每季考核一次,内容包括健康教育、护理安全、文书书写、基础护理、特级及一级护理、急救技术考核,考核采取量化评分的方式进行,考核评分每项满分为一百分,得分越高则表示实施的内容越好;采取我院自制量表在患者出院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评分,问卷由患者自行填写,当场回收,满分一百分,得分越高表示越满意。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结果显示,细节管理模式实施后各项目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表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95.33±3.18)分,对照组为(85.35±4.74)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18,P<0.05)。

4讨论

神经内科论文篇(2)

1.1专科特点神经内科由于专业性特点,其疾病具有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患者病情变化快、病种复杂,临床对细致周到的护理巡视、科学合理的巡视记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神经内科护理巡视现状

1.2.1分析黄玉春等关于《护理巡视记录表的设计及应用》、黄安桃等《分级护理巡视记录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孙爱玲等《分级护理巡视单的设计与应用》等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专家们对护理巡视单的意义、巡视内容、巡视记录的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但在如何根据神经内科特点开展符合患者需要的护理巡视,提高护理巡视记录效率、效用以及减少不必要的护理工作量等方面,尚缺少更明确、更具实践意义的阐述。

1.2.2目前神经内科病房的临床护理巡视工作各家医院的要求并不一致,有的医院侧重患者刚入院时的入院评估记录,加强了对重点人群皮肤、跌倒的安全评估及交接记录,执行分级护理制度,但对巡视记录没有明确要求;也有一些医院围绕患者临床护理有关的翻身叩背、皮肤、口腔、会阴、发热、疼痛、管道、病情观察、心电监护等内容,及健康教育有关的入院宣教、饮食、、活动、术前、术后、用药、出院指导等内容制定成分级护理执行单24h使用,要求护士签字执行,旨在通过护理活动结合病情观察,以体现护理巡视。这些举措一定程度上对神经内科患者的巡视起到强化推动作用,但对于一些病情复杂、变化快、有合并症的患者,巡视的要求及记录没有明确,也没有考虑到昼夜因素、持续巡视结果等必要项目的影响。

2探索

我院从2012年初开始对神经内科护理巡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根据每位患者入院的评估结果开展护理巡视工作,在巡视中运用更多的病情观察技能,将病情观察与日常治疗护理工作结合起来安排巡视时观察重点,根据观察的结果,做好记录及交接工作。各班次人员须根据前一班次患者的总体情况,安排确定本班巡视重点,动态调整实施每位患者的病情观察。对护理人员进行神经内科疾病观察要点的培训,利用信息系统的先进技术,设计出简单便于护理人员操作的昼夜两种巡视记录单。

2.1白天的护理巡视记录护理巡视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白天集中更多的治疗护理任务,护士如能做到及时巡视病房,不仅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有所观察,而且可对本班次的治疗护理措施落实情况起到督导作用。安排白天巡视工作时需注意①要充分利用、合理安排巡视时间,在执行护理操作(如交接班、发药治疗、口腔护理、输液等)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巡视工作实施病情观察,如发药时可观察了解患者吞咽功能;输液时观察患者肢体活动情况;健康教育时了解情绪状态等。②根据病情轻重缓急,有的放矢实施规范的巡视,如患者输液时需加强巡视次数,有的患者输液时容易睡觉,经常巡视可及时发现药液量、渗漏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③简化记录,利于操作,我们将输液、翻身卡、吸氧卡整合于一张护理记录单,加强皮肤、病情及不适主诉的巡视,利用信息技术采集日期、药名数据,制作电子输液巡视卡,每床1份(病危、病重患者记录危重病护理记录单,无需在本单记录)。责任护士按照要求填写护理巡视卡,卧位栏:用“√”示落实,如氧流量、滴速需具体注明;皮肤完好用“√”表示,如破损需注明部位、面积;巡视病情栏:针对神经专科内容,无特殊时用“√”示落实,有特殊时须注明;患者主诉则需注明有无,有需写清具体内容等;填写时7:00~19:00之间用蓝笔,19:00~7:00之间用红笔;停止用氧时,只需在氧流量栏注明停止及具体时间即可;余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填写。护理巡视卡每日收回,按床号顺序装订并保存至患者出院后1周。

2.2夜间的护理巡视记录夜间护理占全天护理工作的1/2,工作任务独立性强,加之值班人力资源少(以年轻护理人员居多)等原因,因此加强规范夜间护理巡视工作是提升夜间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巡视时需注意①考虑夜间工作特点如夜间环境、光线、患者睡眠情况、夜间睡姿,安全护栏使用,如厕情况(神经内科患者如厕时容易发生意外),防盗安全等问题。②要充分利用白天的巡视观察结果,有计划地安排夜间巡视工作,做好轻症患者重点情况及重点人群的巡视工作。一般来说新入院的、特殊治疗的、轻微不适主诉的老年人、无法安静睡眠的、病情变化的、有治疗护理任务的、患有其他疾病及易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等,是夜间病情观察的重点人群。③根据神经内科患者具体情况,结合白天的巡视结果,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自动采集等级护理数据,将夜间病情观察护理巡视记录单设计为表格(电脑根据病员数量调整打印页数)正反面使用(反面时间不同01:00~07:00,其余各项相同)。夜间使用时根据填表说明及具体情况(病危、病重患者记录危重病护理记录单,无需在本单记录),执行分级护理巡视制度,做好巡视记录;观察病情巡视:“√”以示落实,19:00~7:00之间用红笔填写;有其他情况:①表示病情变化;②晚间护理;③翻身护理;④晨间护理;⑤治疗;标入序号即可,两点之间需注明具体时间的,执行体温单时间记录规范;必要时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际情况变化动态调整增加巡视次数。

3应用实施

神经内科护理巡视时必须结合有效的病情观察,如运用基础护理技术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出入量、意识情况;了解掌握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呕吐物的性状与量)、头痛(缺氧及窒息情况)等症状;观察血管通路[留置针、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深静脉管道等]、胃管、尿管、脑室引流管等管道情况;观察患者皮肤、、用药及电解质等检查结果;观察神经专科情况如肌力、肢体功能状态、感觉障碍、活动步态、进食、吞咽功能、口角歪斜、语言表达能力等;在临床实践中,患者主诉对病情观察有重要意义,应重视运用根据主诉内容实施观察技能。但神经内科部分患者会有语言表达障碍,在日常活动中应更加细致入微地通过患者的神态、情绪状态、自理活动能力情况,及通过日常护理接触建立熟悉的沟通方式实施专科观察。患有其他疾病及易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也是观察的重点人群,而对这些特殊的有合并症的患者则需运用交叉学科的知识进行观察。另患者因疾病原因会出现心理情绪状态异常,易引起意外事件如跳楼、走失、跌倒、病情加重等安全情况,应加强护理重点监护。应将观察的结果及时记录于护理巡视单,特殊的、需重点观察的内容可用红笔记录。

4体会

神经内科论文篇(3)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

主管单位: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9-122X

国内刊号:44-1459/R

邮发代号:46-21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6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月刊)创刊于1996年,是由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主管,广州军区总医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神经外科领域专业性学术期刊。是“以最小的治疗创伤获取最大的治疗效果”为理念的一本实用性较强,针对性较好的神经外科高科技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为中文核心期刊(外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军医学优秀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 IPD)和波兰《哥白尼索引》正式收录。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本着严谨求实、开拓进取,读者至上,努力促进微侵袭神经外科的学术交流,尽快使我国微侵袭领域与世界微侵袭外科接轨的办刊宗旨。内容涉及:显微神经外科、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血管内神经外科、内镜神经外科、无框架立体定向导航神经外科、图像引导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及微侵袭原则在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等。

神经内科论文篇(4)

文明标志着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易经》云:“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孔颖达解释道:“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早期人类对社会的认识总是以自然界为参照系,而且原本就视自然与社会为一体。古人所谓“天下文明”,首先指的是一种美好的自然状态:春光明媚,万物竞生,赏心悦目;进一步则指人世间即社会的和谐、有序与清明,指社会的进步状态和积极成果。今天我们所使用的“文明”概念,已不再指涉自然,而专指社会摆脱“野蛮”的发展状态。

借助于传统的物质与精神二分法,人们习惯于把文明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种分类概括了人类文明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能够抓住文明的这两大方面,无疑也就把握了社会文明的整体。但人类文明不仅仅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它同时还包括制度文明。制度文明是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和规范体系。在物质与精神二分法的理解中,文明的制度方面往往被归入精神文明方面。然而我们知道,制度不仅具有精神性,而且具有物质性;不仅是观念性的,而且是实践性的。制度是社会存在的历史形式,制度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有的学者将社会文明的这一方面称为政治文明。政治文明即政治制度文明,无疑是社会制度文明的核心部分,但不是其全部;因为除了政治制度,还有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等。社会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如三足之鼎立,使社会架构保持稳定。其中任何一足的偏废,都会导致社会的倾颓。

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技术能力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的总和。物质文明的创造以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为前提,物质生产劳动又以劳动者所拥有的物质技术能力为手段,而这种物质技术能力则是以一定的劳动资料为标志的。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9页)物质文明的基础在于社会的物质生产力,而物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物质技术能力。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物质文明的核心在于其技术文明,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物质技术的发展程度。从社会由农业技术、工业技术向信息技术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到人类物质文明进步的巨大步伐。

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大体分为两方面:其一是科学文化方面。这是人们在客观知识和生存智慧上的进步状态,表现为社会的教育、科学、哲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的发展程度,以及与此相应的物质设施、机构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其二是思想道德方面。这是人们在观念意识和人际协调上的进步状态,包括社会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风俗时尚,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表现为人们的理想、情操、觉悟、信念,以及社会组织的有序和协调。社会精神文明这两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科学文化方面是精神文明中基本的、主要的方面,是精神文明的具体内容所在。思想道德方面则规定着科学文化乃至整个人的活动的方向,因而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反映了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精神文明的不同性质。

物质文明无疑是精神文明的前提,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为基础,精神文明的建设根本就无从谈起。反过来说,精神文明又是巩固和发展物质文明的必要条件,并且通过思想观念的导引影响物质文明建设的方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创造的社会文明。人类作为创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主体,需要以特定的方式组成某种社会共同体。一定的社会共同体的形成和维系以一定的社会制度为其条件,而一定的制度文明又是由一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决定的。制度是文明创造者的社会结合、组织和协调方式,是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以在其中进行的社会关系。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在总体上是在互动中发展的,既有相互促进,也有相互制约。三种文明发展的曲线,总是在协调与不协调、平衡与不平衡之间摇摆。这三匹马拉动的社会文明之车,可以由于其中一两匹骏马的带动而疾驰,也可能因为其中一两匹弱马的拖累而缓行。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状态,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各自作为子系统在系统中综合的结果。系统整合的结果,可能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可能整体小于部分之和。社会文明的发展要求系统整体内部各部分间结构和功能关系的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这一转变使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随之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由于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作用而滋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意识,严重干扰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新秩序的建立和运行。某些腐朽、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借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之机沉渣泛起,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道德条件和社会文化环境。历史再一次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协调发展的问题提到我们面前。

针对物质文明迅速发展,精神文明相对滞后甚至出现“滑坡”的现象,中国共产党明确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在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得更好的同时,必须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认真解决当前一系列紧迫问题,进一步开创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实践证明,在大力推进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我国新世纪社会发展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社会发展目标体系,是现展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总趋势和总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曾经出现过一种“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的特点在于单纯追求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高速增长。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种发展理论及其实践模式逐渐受到来自经济发展本身的严峻挑战。能源和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全球性问题,都是这种传统发展模式带来的恶果,如今已成为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的最大障碍。不仅如此,在思想道德文化领域还蔓延种种“社会病”,造成经济增长与社会文明某种程度衰退的共生现象。在对传统的发展模式进行反思之后,人们的发展价值观开始转变,“综合发展观”应运而生。这种新的发展观在注重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同时,强调建设现代社会文明以及市场经济与社会文明协调发展。此后,“综合发展观”又进一步将人类自我发展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位置上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社会的经济发展不是一种单一的经济现象,必然涉及政治、文化、思想、道德等领域,要求社会机体各个方面与之相适应,要求社会主体以高于现实经济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为之提供积极的文化氛围和思想动力,从而使经济增长保持健康的走势和内在的活力,并给社会带来公正、安全、平等和文明。精神文明如果长期落后于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建设,就可能积淀为严重的社会意识或精神方面的问题,造成社会发展的巨大人文障碍。而来自政治、文化、思想、道德方面的消极因素,往往要比来自市场本身的消极因素顽固得多。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当代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意义。

实践证明,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实行市场经济,就越是需要高度重视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并把这种建设融会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和全部过程。社会的全面发展需要高度的精神文明。当今我国市场经济对于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的高度依赖,集中体现了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正如同志4月28日在人民大学的讲话中指出的,“哲学社会科学,主要是帮助人们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理论认识和科学思维,解决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科学。”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哲学社会科学关注的焦点,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乃至整个社会文明建设的中心。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可以而且应当大有作为的。

第一,哲学社会科学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自觉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伟大成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着思想保证。哲学社会科学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思考的对象,分析和研究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探索和揭示精神文明的发展规律。它所提供的科学成果,不断为人们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思想理论武器。当代形态的哲学社会科学所提供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能够极大地增强人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鉴别力和思想素质,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掌握正确、合理、有效的实践方式。

第二,哲学社会科学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知识依据和智力支持。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所取得的科学成果,构成了人类对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社会各个领域的特殊规律认识的知识体系。哲学社会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论成果,不仅使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得到深化和拓展,而且使人们的认知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在社会认识、管理和决策方面,不仅需要自然科学专家多方面反复论证,而且需要广泛听取哲学社会科学专家的意见。所谓科学认识、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中的“科学”,应当是全面和综合意义上的大科学,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尤其需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学者们的不同看法。

第三,哲学社会科学规定社会精神文明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体现在它的科学文化方面,更体现在它的思想道德方面。而无论科学文化的进步或思想道德的建设,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哲学社会科学。它规定和保证科学文化进步和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为人们提供价值判断标准和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调整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水平,为人们确立思维方式、道德取向和行为准则提供理性规范。

第四,哲学社会科学的兴盛或衰落标志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兴盛或衰落。哲学社会科学作为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进步意味着整个精神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而它的停滞或落后则表征着整个精神文明的停滞或落后。哲学社会科学代表着社会的自我意识。一个人缺乏自我意识,他可能是处于昏睡、昏迷或盲目的状态;一个社会若缺乏自我意识,无异于处于昏睡、昏迷或盲目的状态。人在不清醒状态下的行为会对自己和身边的人构成威胁,如果整个社会都不清醒,没有起码的自我意识,却又不断地采取行动,其危险性之大可想而知。因此,哲学社会科学能否兴旺发达和发挥作用,是社会精神文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哲学社会科学中,哲学尤其具有这种标志性的作用。有人曾以哲学倾向来衡量一个国家、民族或社会的文明与否,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哲学是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在内的整个文明的灵魂与核心。马克思指出:“各种外部表现证明哲学已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它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已成为世界的哲学,而世界也成为哲学的世界,——这样的外部表现在所有的时代里都是相同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21页)

哲学何用?作为人对世界的一种独特的观念把握方式,哲学为人类提供理论思维。各门具体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为社会提供确定性认识,为社会规范提供科学依据。而哲学则进一步凝结着科学中最核心、最精华的东西,形成以哲学理性为特征的理论思维,反过来又深刻地影响着科学思维。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但是理论思维无非是才能方面的一种生来就有的素质。这种才能需要发展和培养,而为了进行这种培养,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285页)

人类积累的科学知识是哲学思考的根基,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的分析、综合、批判和反思,给人智慧,使人聪明。但哲学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包括教育、科学、文学、艺术、伦理等在内的整个精神文明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以此为思想素材的哲学的充分发展。全部精神文明与哲学的本性都是相通的,是内在地联系着的。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20-121页)哲学概括了社会精神文明的精华部分,把日常认识和科学认识上升到哲学认识的高度,从而抓住了它的灵魂、本质或核心,使人们的思想境界发生质的飞跃。因此,哲学是精神文明较高的发展层次或阶段,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结晶。任何文明的社会都不能没有自己的哲学,任何高度文明的社会都不能没有高度发展的哲学。真正的哲学总是反映自己那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并促进一定时代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在当代,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堪称“时代精神的精华”的真正的哲学。

从人类精神文明中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的内在联系看,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在于,一方面哲学社会科学以社会精神文明的思想道德方面为研究的对象,成为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自觉意识和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哲学社会科学与同属精神文明科学文化方面的自然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并且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社会作用作为社会历史现象本身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因而不仅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也促进自然科学的进步。

纵向考察科学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今天意义上的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经历了一个由整体到分化,再由分化到整合的辩证发展过程。在古代,人类科学知识呈现整体性的特点。社会科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一起被包容在作为“知识总汇”的哲学中,既无门类之分,更无学科之别。我们很难认定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是纯粹的哲学家还是纯粹的科学家,也很难断定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观念究竟属于科学还是属于哲学。古代社会的神权是既反科学精神也反人文精神的。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是在经历了中世纪的黑暗之后,从神学和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开来,经过不断的“自我完善”才逐渐形成的。

在近代,科学明显呈现分化的态势。从欧洲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现代科学诞生之前的数百年间,科学经历了三次大的分化,首先是自然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然后是社会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进一步则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各自学科的分化。到19世纪上半叶,这种分化已经达到了相当精细的程度,而且越分越细。然而科学对象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制约着学科的分化,“分久必合”,在当代,科学学科的发展又显现出整合的特点。

科学研究的共同使命是探求事物本质和内在联系。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本质上都是科学探索,二者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它们从根本上讲都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的;都是对人类的生活、实践、需要及其主客观条件的认识和理解;都具有共同的起源和受到社会历史发展状况的制约;都在思想的探索中体现出求实、创新和理性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联系,而是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马克思非常重视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他曾经说过,共产主义就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分化有历史的暂时性,“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8页)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历来有结成联盟推动精神文明乃至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传统。在当代,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正在结成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联盟,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越来越呈现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这种一体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科学问题相互融合。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出现,往往需要包括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在内的多学科协同研究方能解决。“人体基因组计划”是20世纪90年代初正式启动的一项全球性合作的科研大课题。这本是一个遗传学课题,但却引发了一系列有关伦理、商业、法律和哲学上值得探讨的问题。例如,关于个人基因组资料的隐私权问题,关于不以人作为实验动物、维护人类尊严、维护医德和科学道德等伦理问题,关于人体基因研究成果的商品开发所涉及的商业和法律问题等等。

二是科学学科相互交叉。20世纪中叶出现了一系列“横断学科”,将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连接和贯通起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等异军突起,横跨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之间不再像过去那样有着很深的鸿沟,而是出现了许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成为众多新的科学理论的生长点。

三是科学方法相互借鉴和吸收。自然科学中常用的数学方法等研究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社会科学确立的“解释学方法”已为自然科学所采用,自然科学正在经历“解释学转向”。这些表明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在方法论上的趋同和一致性。除此之外,系统方法、结构-功能方法、反馈方法、黑箱方法、模型化方法和最优化方法等现代科学思维的一般方法,也都在哲学社会科学中得到广泛运用。

神经内科论文篇(5)

【关键词】神经外科护生;带教;探讨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506-01

人类中枢神经系统解剖极其复杂。脑和脊髓中包含许多重要的功能区和传导纤维,颅底结构也十分复杂,病种多而复杂,神经外科护理相关内内容也非常多,因此,针对神经外科护理的特点探索合适、有效的护理教学方式,将有助于改善教学质量,并最大限度提高神经外科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1 神经外科护理的特点

与其它临床学科比较,神经外科护理有其突出的特点:① 专科性强、理论抽象、涉及的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病理等内容广泛,临床病例复杂多样护生很难掌握②护理操作也存在专科性,需要掌握的护理操作复杂,例如吸痰就包括气管插管患者的吸痰、气管切开病人的吸痰;昏迷病人置胃管、呼吸机的使用和管理、颅内压监测术、脑室穿刺术护理、腰锥穿刺术护理、意识状态的评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肌力分级、瞳孔的观察,为上呼吸机插管病人的口腔护理、卧床病人的翻身扣背、刺激有效咳嗽、DSA检查术后护理等等,护生感觉内容多很难掌握。③ 神经外科学护理在外科护理教学中是非主干课程,课时安排少,而教学份量重,很难在规定的课时内将课本上的知识明白完整地传授给学生。

2 教学方法

2.1 PBL教学法:PBL已在全世界广泛应用,在美国有60%~100%课程使用PBL[1]。PBL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其核心是在临床前期课或临床课中,开展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能力、有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从而改变LBL的单向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1]。

目前,国内护理教学存在护理基础理论与临床护理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而PBL模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对于患者护理,首先由责任护士制定护理方案,引导护生展开讨论:对病人的评估、护理的重要点、观察的要点、要达到效果等。这样学生沉浸在实际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复习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和最新文献。通过这个过程,使护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被有机联系起来。另外,对于护理此类病人涉及的相关护理操作,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反复练习,激发了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 CAI教学法:CAI教学即计算机辅助教学,亦称多媒体教学。是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科学设计,配合活跃的教学方法,综合利用声音、图像、文字、模拟动画等多种教学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大脑思维能力的教学手段[2]。多媒体教学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它提供了大量形象具体的信息,使学生从简单的记忆转变到具体的理解;另一方面,它增加了学生对信息了解和掌握的主动性,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CAI教学图文并茂,信息量大使空洞的内容变得直观,界面美观明快简洁,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例如:对一些操作:为躁动病人保护性约束带法、痰液粘稠患者吸痰、康复训练指导等、将这些操作可制成多媒体,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大大弥补了由于季节、病源、学生量大等困难或不足所导致学习质量不高的问题,通过多媒体图片或动画展示,能使学生由抽象记忆转为直观记忆,强化理解,远胜于老师的描述[3]。

2.3 病例讨论教学法:临床护理带教是护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教学环节[4],选择有代表性的神经外科护理病例或危重护理病例。带教老师选定病例后,提前一天告知实习生,让学生自己去检查病人,看病历或查阅有关的资料,做好发言的备.讨论内容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护理措施、预期目标、重点解决的问题和健康教育内容。由带教老师汇报病例的临床表现,并发症以及各种检查指标,学生根据带教老师提供的这些信息,发表各自的意见,提出护理诊断、护理问题、护理措施、预期目标、健康教育和计划的实施。最后由带教老师对实习生的发言进行分析,指出遗漏的问题,并进行提问和总结。病例讨论是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的最佳途径。所以在带教老师积极有效的提问和启发下,能激发出学生运用理论独立思维能力,让学生判断该病例最可能的护理诊断、最佳的护理措施,来锻炼学生大胆的直觉思维,通过这一过程锻炼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5],提高了护生的专科理论知识及培养了护生的临床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独立面对病人、独自承担护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3 小结

综上所述的教学方法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补充的。临床护理带教方法虽然很多,但还需要有待于同行们的进一步研究与实践,期待着护理同仁们有更多更好的带教经验,摸索出更适合提高护生的实习质量、对培养出良好的高素质的护生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罗前颖,卢东文,黄丽芳.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J].右江医学,2007,35(1):99~100

[2] 王洪杰,李晓荣,朱庆林.《神经外科》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及应用[J].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04,17(2):69-69

[3] 陈立朝,许民辉,邹咏文多媒体技术在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6:404-40

神经内科论文篇(6)

摘 要: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两者既各有其内涵特点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在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科高等教育中必须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关键词: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融合;工科高等教育

现代大学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的统一,培养通专结合,具备创新能力,既有人文精神又有科学素养的综合型人才。针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高等教育健康发展需要人文精神的引领,但同样离不开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相互渗透融合,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内涵

1.人文精神教育的内涵及其特点

人文精神是人类通过长期的文化实践活动,在对自身的认识、发展、完善过程中形成的反映人的文化价值观念和主体性的社会意识。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其实质是人生意义和人的文化价值属性的肯定。

人文精神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人为尺度,尊重人的精神文化价值,追求人生的价值理想;以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社会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繁荣的重要性;强调主体自我反思、自我抉择和自我负责的自律性和不断创造超越的自由创造性。

人文教育的目的是“人性养成”,其价值追求是培育健全的“人”,是把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有独立自由理性的人格和创新精神,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有学识、智慧、热情、能力、修养、爱心和胆识。

2.科学精神教育的内涵及其特点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形成的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和变革自然活动的信念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的集中体现;是人类认识自然及其认识成果的精神升华,是对科学这一特殊社会存在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应[1],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

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它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特征。追求认识的真理性,坚持认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是科学精神的首要特征;崇尚理性思考,敢于批评,是科学精神的突出特点;其内在要求则是以创新为灵魂,以实践为基础。

二、加强工科院校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不仅要求经济的知识化,更重要的是人的知识化,因为知识经济时代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它追求的是包括思想、道德、文化、观念等等在内的社会的全面进步。这里所说的知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包括了科学技术知识,还包括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既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更要重视人文和科学精神的教育融合统一。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二者是内在统一的。单独提升科学精神,必然会使科学主义泛滥起来,从而导致对人文主义的忽视;反之单独提升人文精神,不用科学精神来限定人文精神的界限,人文精神就会淹没在神秘主义和信仰主义中。只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才能共同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长期以来,中国工科高等教育存在着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的倾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没有把人文教育摆在应有的重要位置。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高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也影响到在校生的学习与发展,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表现出明显的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倾向,重理工轻人文,重实用轻修养,从而难以形成人文教育的应有氛围。人文教育的薄弱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相脱离已经成为严重的现实问题,已引起教育界的警惕和忧虑。针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应然取向。高等教育健康发展需要人文精神的引领,但同样离不开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 因此在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科高等教育中必须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三、加强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的途径和措施

1.树立人文和科学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国高校长期单科性教育形成的重专业知识教育轻人文教育的氛围,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到决策导向,都体现出与应有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观念的距离。要实现大学现代化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 必须重建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强调整体协调性,多学科综合解决问题,以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充分发展、和谐结合的人才为核心。

针对当前工科院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处于分离缺失状态,必须形成关于工科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教育的共识,充分认识加强培养综合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加强人文科学研究和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强调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继承与综合,在学科教学的同时注重介绍学科专业中涵合的人文知识和所学理论的社会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把专业教学和人文科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判断力、意志力,与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结合起来;把人文精神浸润在专业知识中。让学生从传统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完善教学体制,优化课程设置,构建人文科学融合的平台。目前众多工科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大多停留在知识层面,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明显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必须是依靠熏陶。为此高校必须打破原有的教育模式,改革教育体制,科学设置人才培养课程结构,有计划地进行学科整合,拓宽专业口径,扩充专业内涵,在课程设置上注重文理渗透。

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文、史、哲、社会学等核心课程。对学生实行通才教育,是学生全面了解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主流思想。在学籍管理上努力推行弹性学分制,鼓励学生文理交叉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知识和能力,塑造完善人格。

3.注重教师在课程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教育者要有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导意识。现代教育的理念,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科学技术素质,而且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生理、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终身学习、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专业中挖掘出丰富的科学与人文教育内容,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独立学习、研究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将传授理性知识、培养理性能力和关注学生非理性精神世界的完整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师岗位和教育职业的时代特征, 塑造新的师德, 不断优化知识结构, 除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之外, 更要拓宽知识面, 广泛涉猎其他相关学科特别是人文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知识, 增强对自身教育教学反省的能力,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素质。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科学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3]。校园文化是高等教育中的隐性课程, 其中蕴涵着价值观、态度、理想、信念等意识形态内容。重视隐性课程的设计与对人才的教育作用。学校要以先进文化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导向、自我实践和自我完善功能,创造出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良好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大力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培养学生的求真、求善、创新精神,在师生中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民主的学术空气,这些都对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次, 要强化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让学生明白自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和受益的主体。大力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在举办活动过程中尽可能考虑到学术并进、文理交融。再次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宣传教育作用。要注重加强校报、校园网、宣传橱窗、校内广播电视、论坛沙龙等宣传舆论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做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而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价值, 陶冶情操,铸造人格。

总之,高等教育健康发展需要人文精神的引领,但同样离不开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培养学生过程中将提高人文修养和增强科学精神有机融合起来,努力搭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融汇的教学平台,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树立起可以传承的大学精神。

参考文献:

[1]聂莉娜,周金声.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互渗教育[J].教育探索,2006,(12).

[2]侯自新.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互动与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 2002,(10).

神经内科论文篇(7)

【关键词】神经内科;疑难病例查房;教学

Use of Difficult Cases Ward Inspection of Neurology in Teaching

Liu Ruo-zhuo1, Ma Ming-hui2, Yu Sheng-yuan1

(1.Dept. of Neurology,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2.Ministry of Resources Construction, Chiese PLA Medical Library Beijing 100039)

【Abstract】The main purpose of neurology rotary training is to make residents maste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inciple of neurologic common disease and 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 to cultivate resident ability of agile use knowledge to solve clinical problem. Difficult cases ward inspection with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participants adequate preparation and speaking enthusiastically, can help residents organically combine neurological theoretical knowledge with clinical practice, then will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Neurology; Difficult cases ward inspection; Teaching

总医院作为北京市住院医生培训基地之一,每年均承担着北京市住院医生的培训任务。神经病学作为临床二级学科,是一门理论和专业性都很强的临床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内容繁多,理论深奥。神经病学轮转培训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使住院医生掌握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诊疗原则,培养住院医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密切相关,所以刚刚接触神经内科临床工作的住院医生常常感到抽象难懂,不易理解。因此,临床实践便成为住院医生理解神经病学理论知识,掌握神经病学思维方法的最佳途径。由于住院医生在神经内科轮转培训时间较短,要短期内达到上述目的,教学查房便成为了帮助住院医生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工作衔接的有效办法[1]。本科室每周一次的疑难病例查房已坚持多年,在我科轮转培训的北京市住院医生出科时反映良好。本文总结了我科多年来疑难病例查房中的几点体会,现汇总如下。

1. 建立规范的疑难病例查房管理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疑难病例查房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我科制定了严格的疑难病例查房管理制度,并严格遵照执行。规范的查房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既规范了查房程序,又在确保了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医疗及教学质量。

1.1 查房时间定为每周二上午9:00;查房地点为神经内科会议室;参加查房人员为神经内科老专家、各亚专科主诊医师、各亚专科主管医师、全体住院医师、实习医师及各病区护士长,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必要时可邀请与疾病相关的科室专家共同参加查房;查房对象为我科住院患者中诊断不明确的疑难杂症和危重病人。

1.2 查房前准备:

每周五由各亚专科病区主诊医师上报拟查病患,并提前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医疗秘书于查房前3天通知全科人员参加疑难病例查房患者的简要信息,全体医师应主动熟悉疑难病例的病情,各亚专科主诊医师提前至病房检视患者,并复习有关理论知识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准备查房发言。疑难病例的经治医师对病例进行充分准备,每次查房要求制作PPT,同时整理准备好患者的所有病例资料,尤其是神经影像学资料,必要时可拍摄患者的录像,拍摄同时注意患者隐私的保护。疑难病例所在病区的主管医师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和专科查体,了解掌握患者病情演变情况与近期存在的问题等,事先查阅、复习与该病例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做好主要发言准备并提出诊治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1.3 查房程序:

疑难病例的经治医师采用多媒体的形式汇报病历后,疑难病例的主管医师进行病例分析,提出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本病例诊治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各亚专科病区主诊医师及老专家按照既定顺序发言,对病例进行分析,提出下一步诊疗计划。发言顺序为:疑难病例的主诊医师其余亚专科病区的主诊医师老专家;发言间隙参加查房的人员可根据查房患者的病例特点对专家进行提问,专家根据相应问题进行解答。最后,疑难病例查房的主持人对全体专家会诊讨论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患者进一步的诊疗计划。疑难病例的主管医师负责执行会诊意见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及时向全体医师通报随访情况。

2. 疑难病例查房相关注意事项

2.1 查房前一定充分准备。

医疗秘书于查房前提前通知全科人员,各亚专科主诊医师提前至病房检视患者,并复习有关理论知识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真正做到“三看”(看病人、看病历、看资料),结合患者病例特点及当前最新研究进展,充分准备查房发言。各位主管医师及住院医师认真复习病患相关的知识点,带着问题参加查房讨论,才能有所收获。各级医师的充分准备将直接关系到疑难病例查房的质量及其教学效果。

2.2 查房期间遵守查房制度。

全体人员按规定时间参加查房,不得迟到、早退,不得随意中途离开。查房参加人员衣装整洁,仪表端庄,手机要处于震动状态,非医疗事件不接打电话。参加查房人员,禁止交头接耳或高声喧哗。查房报告病历及讨论发言时,均应注意声音清晰,使用普通话,使全体参加查房人员都能听清楚。同时注意做好保护性医疗制度,凡对病人有不利影响的讨论都应在会议室内集中讨论。

2.3 查房过程中踊跃发言。

疑难病例查房过程中,切忌老专家“一言堂”,应鼓励各级医师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否则容易使其他医师成为陪衬,既影响查房质量,也容易使住院医生丧失积极性[3]。鼓励住院医生在疑难病例查房中踊跃发言,能使住院医生有主动意识,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疑难病例查房中的专家发言切忌高谈阔论,脱离查房患者的具体病情,这样容易使疑难病例查房变成纯粹的理论授课;老专家及各个亚专科主诊医师需要从医疗角度出发,针对查房患者的病情提出诊治措施,同时发言既要涉及该病相关的基础理论,又要介绍相关亚专科的最新学术进展。这样才能达到医疗与教学的统一。而住院医生通过对具体患者病情的认识,主动参与查房,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际问题有机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巩固和提高神经病学理论知识的目的。

尽管神经病学是内科学中比较难以入门的临床学科,但是我院的疑难病例查房由于准备充分,全体医师积极参与,不但让住院医师将神经病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而且还激发其学习神经病学的主观能动性。住院医生在我科轮转培训过程中养成了神经内科独特的临床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将我院老专家老前辈的医疗作风继承发扬。

参考文献

[1] 王永清, 仇元峰, 李延鹏. 加强住院医师临床能力培训的做法. [J]实用医药杂志, 2012,29(7): 667-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