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神经内科护理特色

神经内科护理特色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2 09:08:58

神经内科护理特色

神经内科护理特色篇(1)

关键词: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初探

一、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合理性

中国传统护理理念实质是中医护理理念。大量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温疫论》等中,多方面强调“三分治,七分养”的天人合一的辩证整体护理的作用。

中国传统护理理念的基本特点首先是整体观。重视人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内在脏腑器官之间,心理、生理功能活动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其次是辨证论治。传统护理根据阴阳、五行、四诊、八纲、脏腑辨证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针对性的辩证施护。再次是“天人合一”的人文主义色彩。儒道释养生护理理念把人生命看作是天人和谐的社会的、自然的、精神的存在,强调人的重要性和价值。

中国传统护理理念总结了中医学中整体辩证施护的特色,形成中医护理学治疗和护理不分、预防与护理不分、养生与护理不分的特点。中国传统护理把人看成社会的人、道德的(精神存在)人、自然的人、整体的人,强调辩证协调护理,对构建“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有着积极的意义。

实质上现代护理理念以整体人为核心,从生理、心理、社会的角度,肯定人的健康在其生命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这与中国传统护理理念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辩证和谐的养生观是相通的。

二、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必要性

十九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掀开了现代护理学的历史。中国现代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在鸦片战争后,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护理理念的影响,至今还没有自成体系的先进护理理念。

在生物医学模式统治时期,医学领域内形成了技术至上、技术万能的观念,未能对人的心里、精神和价值、尊严给与充分的关注。

二十世纪60年代受西方人本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护理工作的重心由“疾病护理”转变为“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甚至“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护理活动更注重人的整体性、自主性、权益性及价值意义。目前,现代护理理念的发展趋势是注重护理技术的同时越来越注重整体人的辩证和谐的生命价值。

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应融合中国传统护理理念中的辩证和谐的人文精神和西方现代护理理念中的人性、人道、人权的人本主义精神,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互补,把病人看成是具有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信仰等各种需要的整体的人,在维护人的健康权力和人性的完善中构建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模式。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护理理念

(一)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人文思想基础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的发展,实施“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要求更加注重对生命的内在质量的关怀和人格尊严的完善,使护理理念中的人性化护理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成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内在动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就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随着人类对自身价值的不断认识和尊重,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将会更加珍爱和敬畏生命;更加关注人们的身心健康,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更加注重从伦理学、心理学、美学、法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角度提高人性化护理服务水平,最终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渗透到护理实践的各个领域,推动我国护理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主要内容

以人为本观。“以人为本”是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观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为中心,对人的生存意义、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由和发展的珍视和关注的思想。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发展方向就是要重新认识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理解生命的意义,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加强人性化服务。

整体护理观。整体护理观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科学护理程序为工作方法,以独立地为服务对象解决健康问题为目标,充分展示护理专业的社会价值和护士自身价值的原则。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

辩证施护观。辩证施护观是根据每一护理对象的不同情况,予以针对性的不同护理。因人施护是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心理和精神状态、文化背景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因时制宜护理是根据四时气候,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因地制宜护理是根据环境地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

依法施护观。整体护理是程序护理、规范护理、责任与权利护理,也就是法治护理。依法施护观就是护士依法办事,依法护理,明确护患双方的责、权、利,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在保证病人生命和健康权的同时,确保护理人员的利益不受侵犯。

和谐施护观。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关系。和谐施护观要求医学、药学、护理学和谐发展;临床、社区、家庭护理和谐发展;传统护理和西方现代护理融合发展;技术护理和人性关怀协调发展;医护患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道施护观。人道施护观就是关爱生命、敬畏生命,强调尊重个体的生命本身,尊重和爱护他人,强调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权利,维护人的自由和尊严,关心人的幸福。它是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人道主义护理。人道主义精神应贯穿人生的生老病死四大环节,包括临终关怀护理。

循证施护观。循证护理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它是一种“遵循证据的护理”,将不可避免地取代经验护理,从而有效推进护理专业独立健康发展。

理念创新观。要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国际先进护理理念的要求,理念创新的任务较重,必须坚持求真务实之风,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大胆吸收、融合和借鉴中西方人文护理理念的合理因素,适时地构建中国特色的护理理念,为护理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实施整体护理是护理改革的根本任务,以人为本是内在动力,辩证施护是科学方法,依法施护是制度保障,和谐施护是必要条件,人道施护是道德要求,循证施护是技术要求,理念创新是先导。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武装学生头脑,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满意的“白衣天使”。

参考文献

神经内科护理特色篇(2)

精神科;新毕业护士;临床体验

2001年WHO报告显示:全球有4.5亿精神疾病和脑部疾病患者,在部分发达国家已有20%的人被诊断出心理疾病,50%的患者一生曾存在心理问题,精神卫生已成为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1-2]。目前,全球护士短缺的现象日趋严重,精神科护理劳动力问题显得尤为突出[3]。精神科新毕业护士(PNGN)具有精神卫生知识欠缺、技能不熟练、缺少心理支持等特点,过去研究多集中在毕业前护生临床实践的准备,护理教育者忽略PNGN从学校到临床转变时期中其情感体验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影响[4]。目前,研究已关注到PNGN经历,强调在护士毕业后1年时间内,需接受转变时期的教育支持项目来完成临床实践的准备[5]。尽管医院实施教育支持项目,但PNGN仍存在消极的情感体验,在早期的职业生涯中仍存在高离职风险[5-6]。因此,我们需要探究PNGN第1年的临床实践影响因素,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以便更好地完成新毕业护士(NGN)到精神科护士的转变。现综述如下。

1国内外新毕业精神科护士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精神科很难招募和留住NGN,Stuart[7]研究提到美国只有不到1%的护士选择精神科护理。护士短缺既加重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又阻碍了新成员的加入,形成恶性循环。Karlowicz等[8]调查发现,美国对该机构的精神卫生投入70000美元/年,用于招收护士来填补职位空缺,但该机构注册护士(RNS)人事变动率为54%,新员工6个月离职率达75%。Hayes等[9]认为如何保留NGN是卫生服务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高级护理人员流失率不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及护理队伍和经济发展。在精神卫生服务领域中人口老龄化是尤为突出的问题,Dent等[10]调查发现,澳大利亚精神科护士平均年龄是47岁,相比于其他科室护士,精神科护士更新速度慢。Wilkins等[11]调查发现,加拿大的注册护士平均年龄为44岁,30%护士年龄超过50岁,接近退休年龄。

1.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精神科护士人员短缺,平均每3名精神科护士为10万人提供护理服务,PNGN是以中专和大专学生为主体,文化基础和综合素质普遍偏低[12-13]。李瑞雪[14]研究发现,医院精神科护士1~2年离职率高达15%。朱转娥等[15]研究发现,精神医院护士工作第1年流失率高于综合医院,因此,应做好精神医院的风险防范,提高医院护士的福利待遇,稳定临床护理队伍。国内学者大多偏向于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现状和压力源的研究,张丽等[16]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工作总体压力水平为中度压力,主要压力源是“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和“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徐国彬等[17]调查结果显示,精神专科护士工作倦怠中人格解体检出率为33.9%,其相关系数最高条目分别为患者带来压力、同事间关系、新技术的要求、长辈的照顾和精力不足。国内文献针对PNGN研究较少,仅局限于PNGN对精神科护理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如何提高沟通技巧,未深入了解精神科NGN临床体验[15-18]。

2新毕业精神科护士角色转变培训项目

基于精神科护理人员短缺的现实和对未来精神科护理的预测,相关组织必须设法留住PNGN。NGN首次承担精神卫生领域的工作,PNGN处于迷茫阶段即不确定其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能否胜任工作。在国外,Michelle等[19]提出过渡计划,强调在说教式和体验式学习活动中临床的监督和支持作用,PNGN表示在工作第1年满意度提高,愿意继续从事精神科工作。Robinson等[20]研究发现临床监督和支持情况与新员工的决定(是否愿意继续第一份工作)密切相关。Mccloughen等[21]表示培训部分优秀的精神科护士使其作为新入职员工的导师,这样可以满足导师监管需求,促进新老员工间合作,有助于招聘新员工和保留现有员工。在国内,PNGN在进入临床时会有岗前培训项目,帮助NGN完成角色转变。李放等[18]研究显示,对PNGN进行规范化培训,可提高精神科专科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短时间内成为一名合格的精神科专业护士。赵春海等[22]提出PNGN实践分期,包括无知恐惧期、盲目乐观期、焦虑恐慌期、紧张敏感期、平稳成熟期,并提出对PNGN实施分期培养,取得效果优于一般培养方式。孙爱芹等[23]针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进行情景设计和模拟训练,提高护士综合能力,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3影响精神科新毕业护士临床体验因素

3.1角色模糊

角色模糊是指对给定角色的期望或规定缺乏明确的理解和认识,对角色行为规范不清楚,处于一种迷茫状态。不仅存在于NGN,在职护士也遇到同样的问题[24]。Rungapadiachy等[25]对注册前和注册时间超过6个月的PNGN质性访谈,发现参与者注册前后均存在角色模糊的问题,角色模糊对PNGN产生消极的影响。Alexander等[26]研究发现,精神科护士感知到工作满意度是决定继续或辞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角色清晰是决定RNS是否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因素。由于临床实践中角色不确定性、对突如其来的责任毫无准备和能力被质疑等一系列问题,角色模糊对NGN影响更大[5]。吴惠娟等[27]研究显示,精神科护士的角色认知如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感知与职业倦怠之间关系密切,并提出提高护士的角色认知能力是预防职业倦怠的有效策略。

3.2团队支持

团队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发挥团队成员间的协同作用,实现个体不能实现的整体功能。不同的人对团队内涵有着不同理解。部分NGN认为团队等同于庇护所,个人可免于承担责任;部分学者认为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团队是科室文化的象征[28];团队能为NGN提供一种归属感,是工作社会化的重要方面。有研究指出,精神科护理同伴的支持不足会消极地影响PNGN学习积极性和临床实践安全性。相反,支持性团队可促进NGN临床技能的学习和发展。被访问者提到“我身边就有优秀的团队,(我)总是觉得生活充满活力和动力”,肯定优秀团队的重要性。老同事可为新同事提供建议,促进新同事的社会化、学习和发展。对NGN而言,团队合作是是构成NGN个人、专业和临床学习的支持基础;在复杂临床情况下,发展同事间亲密关系;提供同事间沟通和交流机会;有助于新手、患者和单位之间建立整体人际安全网。

3.3护士自身能力不足

3.3.1沟通技巧

沟通技巧包括护患间和谐相处、倾听、换位思考和观察等方面,这些技巧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关键。有研究显示,低年资护士存在护患沟通的问题,低年资护士必须先意识到沟通问题,并在临床中不断实践,提炼和总结沟通经验以应对特定的患者、不同的工作场所和事件。Cleary等[28]提到精神科护士应具备常规的沟通技能如和患者相处、了解患者需要、巧妙的沟通方式和较复杂的沟通技巧,常规沟通技能是在护士的个人经验、领悟和自信基础上形成的,较复杂的沟通技巧需要护士在倾听和移情理解患者基础上逐步形成。

3.3.2专业知识贮备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有研究提示,由于PNGN知识、经验和能力缺乏,其往往感觉自身专业能力不足,产生弱势感和孤独感。高学历的PNGN会出现知识储备有限和能力不足问题。PNGN在进入职业生涯前应解决这些问题,否则会造成临床护士人员流失。PNGN应逐渐形成适合非正常人的思维和技能,具备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研究者发现,精神科专科医院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存在不足,教学区护士具备更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说明工作环境对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有重要影响。

3.4精神科暴力事件

精神科服务对象缺乏自知力,精神和行为异常不能有效地配合医疗护理工作,甚至随时会出现自伤、自杀、冲动、伤人、毁物等状况,这样的工作环境会使精神科护士长期处于自身安全随时受到威胁的状态。有研究称,离职护士均受到患者不同程度的侮辱、攻击或伤害,精神病专科护士的人身安全缺乏保障。PNGN要适应精神科工作,学会与复杂患者交流,在工作过程中除解决患者健康问题外,还需保证自己人身安全,这是与其他科室不同之处。3.5公众对精神科的污名化护士无论是否有其他科室临床工作经验,在从事精神科护理期间都可能会经历一段消极的磨合期。有研究显示,PNGN可能受公众对精神疾病和精神护理的污名化影响,使自我认可度下降和情感被孤立。有研究表明,精神疾病难以根本治愈,精神病患者会受到社会及家庭不同程度的歧视,精神科护士会受到社会歧视和家人的不理解,护士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护士精神压力增大和个人成就感低。

4建议

精神科护士流失是全球性问题,有效地挽留员工的最佳做法是提高精神科护士满意度,积极的临床感知会促使PNGN尽快融入精神卫生服务行业,提出建议如下:根据精神科护士工作特质来招聘新员工,会增加了招聘成功和留住人才的机会;在新员工成为正式员工前,新员工需和经验丰富老员工工作1天,其可以帮助应聘者确定新员工处理工作的能力,同时,为老员工提供和未来新员工接触的机会;NGN护士必须接受预防性压力消解对策的教育。首先,NGN应提前普及精神卫生护理的相关知识,了解该职业的性质和意义。其次,NGN应接受精神科的技能培训,了解精神科医疗护理全过程,掌握必要的临床技能,熟悉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最后,为新毕业护士讲解精神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介绍相关的规章制度,提前告知工作中可能出现突发事件,做好心理准备;精神科应拥护和支持导师制如新旧员工配对工作、护理员工的继续教育项目如终身教育、团队构建如护理人员需了解精神科其他专业的作用,彼此间相互尊重和支持和职业激励政策如报销高级教育学费;医院和护理学校建立合作关系,鼓励学生或教师在本医院实习或研究,促进临床护理人员和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开阔临床护理人员的视野;领导者应努力提高护士待遇,如建立更合理的工资增长策略、薪酬和贡献时间相匹配及将涨工资或奖金视为工作成就标志,有助于培养员工忠诚度;护理领导者或人力资源部门需对离职员工进行离职正式面谈,以了解其离职原因。

参考文献

[1]张玲.精神科新聘用护士职业心态调查分析及管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0,5(4):967-968.

[2]李瑞雪.精神科护士流失原因调查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9):246-247.

[3]朱转娥,龚爱清.惠州地区综合医院与精神病医院护士流失情况探讨[J].现代医院,2013,13(12):121-122.

[4]张丽,刘俊.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工作压力源现状的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3):86-88.

[5]徐国彬,汤晓红,钱瑞莲,等.精神神经专科医院护士工作倦怠中人格解体及相关压力源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6):2597-2600.

[6]李放,陈爱民,翟瑜,等.精神病专科医院心理科低年资护士护患沟通能力多元化培训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5):3046-3048.

[7]赵春海,李娟,张丽伟,等.精神病科护士的分期培养[J].华北国防医药,2004,16(6):424-426.

[8]孙爱芹,张淑爱,李风玲.住院精神病病人攻击行为处理情景模拟训练的设计及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09,7(30):2738-2739.

神经内科护理特色篇(3)

【关键词】 人文素养; 特色教育; 护理教育

护理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理论基础,研究有关预防保健、治疗疾病及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它的内容和范畴涉及影响人类健康的生物、社会心理、文化及精神各个方面因素,护理学和护理教育的发展与人类的文明及健康密切相关[1]。21世纪健康需求的变化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好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还要有足够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2]。然而目前,护理专业学生和护理从业者普遍缺乏人文素养的现实,加剧了护理人文精神危机,使护理学的教学使命更加沉重。因此开展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必要性日益显现。

1 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内涵

1.1 人文的内涵《易·贲卦·象传》载:“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WWW.133229.COM”其意为:治国者必须观察天文,以明了时序之变化,又必须观察人文,使天下之人均能遵从文明礼仪,行为止所当止。人文泛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3]。文化的实质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1.2 人文护理的内涵人文护理应该是指“护理各种文化现象”,是指以人为主体的护理参与人文现象,核心是“护理”,现象是“护理人文”。现代护理新理念中的“新”体现在整体护理的宗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而人文关怀是其魅力所在。因此,服务对象的多元化和其文化背景、信仰、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必然要求护理人员知识、技能和理念的多元化,而其中人文素养是驾驭其他能力的基础,同时是沟通和交往的基础。

1.3 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的内涵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是以提高护生人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护理教育,其教育目的、教学课程设置、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过程和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过程都贯穿着人文素质培养的过程,注重学生的德育、美育和其他个性化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智能结构、心理品质和其他综合素质的教育,以此来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更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2 开展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的必要性

护理学是生命科学中综合自然、社会及人文科学的一门应用性科学。现代护理学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首先必须懂得人、尊重人,护士在关注病人疾病的同时,更应注重病人心理需要和对病人人格、尊严的尊重,必须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

2.1 整体护理理念要求护理人员提高人文素质整体护理对服务对象所给予的护理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各个方面。它改变了护士的思维方式,“要我做-我要做”,即主动地、积极地、独立地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人的“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既揭示了整体护理的内涵,也提示护理者必须审视其人文视角[5]。

2.2 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需要富有人文素养的护理从业者 目前和谐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和谐社会是指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即“形成全体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然而文化背景影响着每个人的行为、价值、习惯、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和求医态度。和谐的理念要求护士提供给每个服务对象适合其各自特点的多元服务,而跨文化护理理论将指导护士如何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采取顺应其文化特点的护理措施。

2.3 护理文化建设要求护理人员提高人文素质人文关怀必须将现代人文融入护理之中,营造高层次的护理服务理念。人文关怀就是要使病人感觉就医方便、舒适、满意,这已经成为许多医院的共识。因此建设先进的护理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的医院环境和护患关系至关重要,而加强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是开展这些工作的前提。

3 我国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基础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薄弱 长期以来,考入我国高校护理学专业的学生主要来源于高中毕业的理科生,人文素质“先天不足”。考上护理院校后更加局限于繁重的基础医学和相关的自然科学、外语的学习,而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使护理人文素质弱化,从而影响高护学生综合素质的完整性[5]。

3.2 开设的人文课程过于狭窄 我国护理本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基本均为学科课程,缺乏综合课程,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的课程类型,虽然有着诸多优点,但是,容易导致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割裂,限制学生的视野,束缚学生思维的广度[6]。

3.3 已开设的人文课程体系存在问题综观护理专业开设的人文课程,问题主要表现在: 人文课程缺乏纵向逻辑联系; 人文课程与生物课程横向的相容性差; 授课形式的缺乏正规化;人文课程不固定且具有随意性[4]。

3.4 提供给学生专业观和职业观存在偏差长期以来,我国护理工作受功能制护理的影响,难以体现护理专业的独立性以及护士的价值与信念。学生对护理专业和自身从事的护理职业的理解存在偏差,不能很好的认识专业价值和职业价值,从而误导了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的发展。

3.5 其他课程缺乏护理文化渗透 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是护理文化的主要元素,它们是构成护生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但是由于目前课程设置的偏差导致部分内容缺失。在后期专业课的学习中教师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不够,教育者常常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导致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着人文素质教育的薄弱点。

3.6 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多数院校人文类课程在教学总学时中占的比重不大,而授课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灵活的教学方式,这与该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存在偏差。

4 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课程的构建

4.1 改革课程设置、构建新的课程结构 科学地增设人文课程,如《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护理教育学》《护理伦理学》《人际关系与沟通》《护理管理学》《护理经济学》《护理学史》等,保证人文课时占总课时的1/3,使学生首先在获取人文知识的内容和时间上得到保障。同时将人文课程与原有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将原有课程结构模式“普通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改为“平行式”,基础学科、人文学科、专业课同时开课,重新构建适应人文需求的课程体系。加强学科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使各门课程之间护、医、文相互渗透,形成“护理为主、突出人文”的新型的课程结构体系[4~6]。

4.2 增设综合类课程 借鉴美国的护理教育经验,除开设有人文类学科课程外,还需增设一定数目的综合类课程,如跨文化护理与全球保健、卫生服务体系、文明史、卫生保健中的政策、艺术、社会人类学等,改变单纯的以学科的逻辑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做法。综合类课程,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方法,从而把几门学科合并到一门综合课程中, 可以整体提高学生认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4.3 构建合理的课程模块 显性模块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课程模块、人文护理交叉边缘课程模块和综合类课程模块,应加大后两者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建议显性课程两者比例为2∶4∶1,政治课模块和综合类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学时数比为3∶1,人文护理课程模块理论和实践课学时数比例为1∶1。

隐性模块主要是蕴藏在学校教育的各种情境中,如校园环境、师生人格、艺术活动、学术讲座、社会实践等渗透性的和潜在的教学活动中,隐性模块在整个人文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 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学的开展

5.1 转变教学观念开展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学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人文精神融入到教学观念中去,构建新的教学目的和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5.2 教学内容上体现人文素质教育特色 在专业课教学中,以往教师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点的掌握,人文知识如文学、伦理、法律等方面则较少提及。经过教学改革后,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进行一些调整,注重专业课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教学目标提出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具体要求,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入。

5.3 改进教学方法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实现人文素质的培养。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关注教学方法的运用,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课堂讲授、角色扮演、小组讨论、pbl、启发式教学等,具体在教学中应该运用何种教学方法还应综合考虑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时间等因素,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

5.4 护理实践课中渗透人文素质的组织形式 礼仪美是护理美的外在表现,因此在上护理实践课时,应把示教室当模拟病房,穿戴按正规护士要求来要求自己;在技能操作练习中要求护生保持良好的姿态,注意用物的整齐摆放,操作过程中的动作的条理性,与“病人”沟通时的仪态,做到端庄稳重、高雅大方、训练有素,使护生真正懂得职业形象的重要性,深刻体会护理操作中的美。学生与病人的沟通能力是技能教学的薄弱点之一。以往教学注重动作的准确、熟练,而对于如何培养其沟通能力关注不够。学生相互之间充当对方操作中的“病人”,这种操作让护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逐步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这些操作也加强了团队的合作协调能力。

5.5 在社区和临床实习中运用人文护理模式 在社区和临床实习中体现人文特色的教学理念。将前期的学习成果能运用于实践,加强沟通能力,学会跨文化护理理念和技术。

5.6 完善评价体系和手段 通过使用和研制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护士职业量表,从态度语的选择中,了解和判断学生对护理职业的信念、价值观、关心的焦点问题和发展理想等,从而指导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通过增加护理应用专业技能考试内容,达到技能目标的精确、连续、自然化,促进学生认知、情感、能力的和谐发展,增强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5.7 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护理学教师肩负着传播专业知识和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双重使命,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人文素质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加强人文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 。在医学院校中常存在着人文教师不熟悉护理专业知识,而护理专业教师缺乏相应的人文知识的情况,因此应注意取长补短,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

5.8 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拓展人文素质培养的第二课堂

5.8.1 利用校园物质载体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蒙的主要形式。校园文化具有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天然功能。校园的校容校貌、标志性建筑物,以及自然风景和人文环境是具体的形态文化,学生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启迪。为营造专业教育氛围,在护理教学楼内摆放南丁格尔塑像、悬挂南丁格尔获奖者人物画像等,使护理专业的学生感到各种物质载体文化的启迪和催人奋进的醒世作用。

5.8.2 利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一所现代化的大学必须有很高的文化品位,构筑富有活力的高尚的文化环境,形成朝气蓬勃的浓厚文化氛围。学校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和学校社团组织的作用,通过每年举办文艺晚会、开设人文讲座,名篇名著欣赏、举办音乐会、画展、辩论会和演讲会,以及文学社、乐队、合唱队、舞蹈队和服装表演队等社团活动,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体育课合理安排,鉴于护生大多为女性的特殊情况,增设健美操、形体训练等,课外组织跳绳比赛、排球赛、羽毛球赛等活动,力求更多学生能参与并从中受益[7]。

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涵盖文学、艺术、心理学、哲学、宗教、历史等领域,它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去追求人的完善化;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创作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这就使以人格培养为目的的人文素质教育要高于专业知识教育,并从根本上制约和贯穿一切学科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不仅掌握现代护理知识和技术、拥有了“社会和文化权利”、为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实施人性的、人道的真正关怀的护理人才。21世纪人类健康观念的转变,为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为此,我们要重新审视护理人文素质教育,采取积极的措施使护理专业学生在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护理专业知识等方面得到长足进步,通过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的开展,一定会推动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培养出与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护理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2] 沈 宁.中国高等护理教育现状发展趋势[j].护理管理杂志,2001,1(1):41.

[3]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5.

[4] 贾启艾.整体护理的人文关怀[j].护理研究,2003,17(9):993.

[5] 余艳萍,王斌全,商临萍.中美护理本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护理学报,2008,15(2):37.

神经内科护理特色篇(4)

1特需病房的特点

1.1收住对象

特需病房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应运而生的一个特殊病房,是医院为满足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特殊群体病人对医疗护理较高要求而专设的病房。所收住病人有外宾、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有外资、合资企业的白领阶层,也不乏有一定经济实力并有特殊要求的病人,相对于国内一般社会阶层来说,在总体上,所收住对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较强的经济支付能力,较高的文化层次。

1.2环境要求

病房应有较好的适合病人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如:宽敞、独立成套、清洁整齐的病房,良好的生活娱乐,通讯联络设施,可随时提供医疗监护设备、专家的随访,并考虑到病人的特殊要求,提供必要的包房和会客室等。

1.3技术要求

1.3.1全科性综合病房

由于收治病人病种的多样性,包括血液、肾脏、消化、心血管内科、泌尿、血管、普外科、神经内外科、妇产科、小儿科、骨科、眼耳鼻喉科、皮肤科等,医疗护理涉及多科室,具有综合性。

1.3.2全面的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

努力满足病人和家属随时会提出的一些特殊要求,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健康指导。因为这些特殊群体有选择治疗医院的自由,对所患疾病有一定的认识,比较注重个人治疗需要的特殊性和保健指导,在医院的选择上注重适合自己疾病治疗的医疗护理质量和特色服务。因此特殊病房的建设只有在医疗护理服务方面保持优良传统,并不断进取,努力创造新的特色,才能提高信誉,增强竞争力。

1.4病房应具有较强的人文氛围病房管理中既要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有关外事,干部保健等制度,又应更多地为病人着想,适应他们的需要,为病人的治疗创造较为宽松的条件和文化氛围,如在文化生活、外出活动、病人伙食、来访接待、家属陪伴、代办事宜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2特殊病房护理特色

护理服务是病房重要的基础工作,特需病房更应努力满足病人对医疗护理高质量,广泛多样的需要,提供最佳护理,在创造护理服务特色上下功夫。

2.1全科护理

全科就是护理服务工作除了有一些常规的、共性的基本内容外、还应有各专科疾病的一些特殊的技术要求和一定的特色服务。要求护士在业务技术上下功夫,要严格认真贯彻医嘱,既要踏踏实实地做好常规护理工作,又要努力对患有不同病种的病人特殊的护理要求落实完成好,增强护理本身应有的实力,使病人对病房的全科护理建立起一种时时在在的信任感。由于特需病房收住对象的特殊性,病种复杂多样性,且各专科无固定医生在病房内,有时患者病情来势凶险,时间紧迫,着无疑给给护理服务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和一定的难度,但也最能体现护理质量。有一位香港百岁老人,因糖尿病并发严重感染、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大出血、机体因严重失血而致肾功能损害,脑组织缺氧,全身皮肤由于重度失血营养循环障碍而致褥疮等,对这位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高龄病人,全科医护人员共同配合抢救,经70天治疗护理,病人终于康复出院。

2.2全程护理

全程就是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中要尽可能通过

我们的护理服务让病人得到身心两方面优质护理,除了做好病人入院、特殊检查、手术前后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外,每位护士对所负责病人身心问题要了如指掌,不放过病人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使病人与病房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乐于接受治疗,增强治疗信心。护士应做到任劳任怨,冷静地对待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种种情况,善于观察进行心理分析,耐心做好相关工作,以情动人,以诚感人。如从病人入院时的接机服务甚至是外籍病员不治而亡的尸体托运回国等系列服务就是全程护理的一个缩影。

2.3全方位护理

全方位护理是既要为患者,也要为其家属;既要在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又要在其非治疗过程中;既有涉及院内,也有涉及院外等的各项联系服务,都要努力尽可能地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方便、指导,及时解除后顾之忧,满足一定文化需求。由于病人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担任着不同社会角色,对所患疾病有不同的认识,对医疗、护理水平有不同的需求,文化差别形成了人们在观念和意识上的区别,因此我们在护理服务中应注重病人的社会性,注重多元文化在护理服务中的体现,以现代先进护理观和技术为指导,以病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贯彻整体护理思想,为病人提供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高水平的护理,如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导医、导购、导游、做礼拜、参观寺庙等信息。

2.4护理服务艺术

由于特需病房所收住对象的特殊性,面临这样一些经济富裕、社会地位高的群体及面对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怎样开展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经过多年护理服务实践与研究,形成了“不、情、忍、乐、全、换”六字服务艺术。“不”即不断提高对病人及家属说一个不字,想方设法解决所提出的困难和疑问。“情”即真情相对,情义无价,以情动人,以诚感人。“忍”即对过分要求,挑剔的病人,忍让在先。“乐”即千方百计让病人得到满意、快乐。“全”即提倡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换”以心换心、换位思考,以适应不同层次病人的特殊需求。几年来,由于护理特色的形成,使病人满意率100%,病人周转率快,病人入住率逐年增加,与历年同期比较:1998年较1997年增加30%,1999年较1998年增加70%,1999年较1997年增加了120%,连年来,特需病房多次获得市级“三八”红旗集体、“巾帼文明岗”、卫生系统“共青团号”、市“十佳特色班组”等光荣称号。

3体会

3.1特需病房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扩大医院知名度,充分发挥医院现有资源的作用,提高办院效益,并为护理质量的提高,护理特色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可延伸的空间,具有广阔前景。

神经内科护理特色篇(5)

1特需病房的特点

1.1收住对象

特需病房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应运而生的一个特殊病房,是医院为满足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特殊群体病人对医疗护理较高要求而专设的病房。所收住病人有外宾、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有外资、合资企业的白领阶层,也不乏有一定经济实力并有特殊要求的病人,相对于国内一般社会阶层来说,在总体上,所收住对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较强的经济支付能力,较高的文化层次。

1.2环境要求

病房应有较好的适合病人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如:宽敞、独立成套、清洁整齐的病房,良好的生活娱乐,通讯联络设施,可随时提供医疗监护设备、专家的随访,并考虑到病人的特殊要求,提供必要的包房和会客室等。

1.3技术要求

1.3.1全科性综合病房

由于收治病人病种的多样性,包括血液、肾脏、消化、心血管内科、泌尿、血管、普外科、神经内外科、妇产科、小儿科、骨科、眼耳鼻喉科、皮肤科等,医疗护理涉及多科室,具有综合性。

1.3.2全面的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

努力满足病人和家属随时会提出的一些特殊要求,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健康指导。因为这些特殊群体有选择治疗医院的自由,对所患疾病有一定的认识,比较注重个人治疗需要的特殊性和保健指导,在医院的选择上注重适合自己疾病治疗的医疗护理质量和特色服务。因此特殊病房的建设只有在医疗护理服务方面保持优良传统,并不断进取,努力创造新的特色,才能提高信誉,增强竞争力。

1.4病房应具有较强的人文氛围病房管理中既要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有关外事,干部保健等制度,又应更多地为病人着想,适应他们的需要,为病人的治疗创造较为宽松的条件和文化氛围,如在文化生活、外出活动、病人伙食、来访接待、家属陪伴、代办事宜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2特殊病房护理特色

护理服务是病房重要的基础工作,特需病房更应努力满足病人对医疗护理高质量,广泛多样的需要,提供最佳护理,在创造护理服务特色上下功夫。

2.1全科护理

全科就是护理服务工作除了有一些常规的、共性的基本内容外、还应有各专科疾病的一些特殊的技术要求和一定的特色服务。要求护士在业务技术上下功夫,要严格认真贯彻医嘱,既要踏踏实实地做好常规护理工作,又要努力对患有不同病种的病人特殊的护理要求落实完成好,增强护理本身应有的实力,使病人对病房的全科护理建立起一种时时在在的信任感。由于特需病房收住对象的特殊性,病种复杂多样性,且各专科无固定医生在病房内,有时患者病情来势凶险,时间紧迫,着无疑给给护理服务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和一定的难度,但也最能体现护理质量。有一位香港百岁老人,因糖尿病并发严重感染、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大出血、机体因严重失血而致肾功能损害,脑组织缺氧,全身皮肤由于重度失血营养循环障碍而致褥疮等,对这位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高龄病人,全科医护人员共同配合抢救,经70天治疗护理,病人终于康复出院。

2.2全程护理

全程就是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中要尽可能通过我们的护理服务让病人得到身心两方面优质护理,除了做好病人入院、特殊检查、手术前后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外,每位护士对所负责病人身心问题要了如指掌,不放过病人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使病人与病房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乐于接受治疗,增强治疗信心。护士应做到任劳任怨,冷静地对待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种种情况,善于观察进行心理分析,耐心做好相关工作,以情动人,以诚感人。如从病人入院时的接机服务甚至是外籍病员不治而亡的尸体托运回国等系列服务就是全程护理的一个缩影。

2.3全方位护理

全方位护理是既要为患者,也要为其家属;既要在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又要在其非治疗过程中;既有涉及院内,也有涉及院外等的各项联系服务,都要努力尽可能地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方便、指导,及时解除后顾之忧,满足一定文化需求。由于病人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担任着不同社会角色,对所患疾病有不同的认识,对医疗、护理水平有不同的需求,文化差别形成了人们在观念和意识上的区别,因此我们在护理服务中应注重病人的社会性,注重多元文化在护理服务中的体现,以现代先进护理观和技术为指导,以病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贯彻整体护理思想,为病人提供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高水平的护理,如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导医、导购、导游、做礼拜、参观寺庙等信息。

2.4护理服务艺术

由于特需病房所收住对象的特殊性,面临这样一些经济富裕、社会地位高的群体及面对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怎样开展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经过多年护理服务实践与研究,形成了“不、情、忍、乐、全、换”六字服务艺术。“不”即不断提高对病人及家属说一个不字,想方设法解决所提出的困难和疑问。“情”即真情相对,情义无价,以情动人,以诚感人。“忍”即对过分要求,挑剔的病人,忍让在先。“乐”即千方百计让病人得到满意、快乐。“全”即提倡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换”以心换心、换位思考,以适应不同层次病人的特殊需求。几年来,由于护理特色的形成,使病人满意率100%,病人周转率快,病人入住率逐年增加,与历年同期比较:1998年较1997年增加30%,1999年较1998年增加70%,1999年较1997年增加了120%,连年来,特需病房多次获得市级“三八”红旗集体、“巾帼文明岗”、卫生系统“共青团号”、市“十佳特色班组”等光荣称号。

3体会

3.1特需病房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扩大医院知名度,充分发挥医院现有资源的作用,提高办院效益,并为护理质量的提高,护理特色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可延伸的空间,具有广阔前景。

神经内科护理特色篇(6)

1带教的目标和内容

神经内科的患者的特点是急、危、重。基础护理多、重、烦。所以护理要求特别高。对患者不但要细心、耐心、还要有责任心和爱心。护生在我科实习时间为6周,因此我制定了具体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要求了解、熟悉、掌握的知识、内容和操作技能如下:①了解神经内科护士基本要求和素质。②了解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活动做好健康教育。③了解电脑处理医嘱的程序。④熟悉神经内科各种疾病的名称和护理常规。⑤熟悉各种护理记录的书写。危重患者抢救的配合及病情的观察。⑥掌握脑出血和脑梗塞急性期及康复期的护理重点。⑦掌握基础护理,中医技术操作。特别以下几种护理操作更为重点:鼻饲法,壁式给氧法,穴位注射法及预防压疮护理。⑧大专及本科生还要求每人写一份护理病历。实习结束前进行理论及护理技术操作考试。并要求完成实习小结。

2带教方法

2.1第1周熟悉及转变角色阶段:学生从学校到医院,从学生到护士,大部分学生无法适应新的角色。带教老师帮助她们克服心理障碍,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地学习。因此护生入科的第1天,由护士长或带教组长介绍本科概况、环境、布局、物品放置情况,本科的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及各班职责,消除陌生感。第2~5天重点是学习护士的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深入了解神经内科工作规范。重点掌握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强调查对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2第2~5周临床实践阶段:采取“一对一”的专人带教方式选派经验丰富年资高的护士带教,让护生参加白班、夜班值班工作,全面掌握神经内科的护理知识。学会专科护理。在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应不断鼓励护生地提出问题。总结工作经验,整体护理贯穿始终。协助护生搜集资料,做出护理诊断,书写护理病历;利用夜班空闲时间指导护生护理文书的书写。本院使用计算机处理患者一切信息。因此,还要教会护生用电脑过医嘱,输三测单,写交班,处理出入院病历等等。除根据带教计划完成本情况结合实际随时增加讲授内容。

2.3最后一周进行终末考核:实习期末,要对护生进行一次基本技术操作考核和整体护理理论考核,考试内容覆盖全部实习计划要求内容,带教老师认真填写实习鉴定,总结实习情况,征求护生对带教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

神经内科护理特色篇(7)

【关键词】  神经外科icu 医院感染 调查 分析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增加了社会负担,而且给患者带来身体、精神痛苦和经济损失,另外也大大地降低医院的周转率和社会声誉[1]。神经外科患者的特点是病情急、危、重,病情变化快,大多患者意识丧失,侵入性操作多,医院感染发生率高[2]。我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患者更是重中之重,病死率及致残率相当高,为了解我院神经外科icu医院感染病原菌种类、感染部位的分布特点,我们对2008年8至2009年7月入住神经外科icu的227例患者进行监控,对所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送检采集标本,并对分离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8年8至2009年7月入住我院神经外科icu的患者227例,发生医院感染42例,其中男33例(77.5%),女9例(22.5%);年龄4~81岁,平均年龄44.23岁。

1.2  调查方法 

按照《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负责调查实施,管床医生及护士负责对确诊为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填表登记,并统计分析。

1.3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

1.4  标本分离 

收取神经外科icu患者标本后,将其分别接种到血琼脂、中国蓝琼脂及沙保罗琼脂上,大便接种到ss琼脂、血琼脂及沙保罗琼脂上,在35℃温箱中培养20 h后观察菌落特征并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根据菌落形态、特点做出初步鉴定,然后挑取单个菌落进行纯分,35℃温箱中再培养20 h后获得纯菌,用vitek-60进行鉴定。血液先在血液培养基中增菌7 d后,再用上述方法进行培养、鉴定。

1.5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率及感染部位 

227例发生医院感染42例,感染率为18.5%,居全院各科室之首,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64.29%),其次是泌尿系统(14.29%),颅内感染(9.52%)。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图及构成比。见表1。

表1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图及构成比

感染部位例数构成比(%)下呼吸道2764.29泌尿道614.29颅内49.52胃肠道37.14其他24.76合计42100.00

2.2  标本送检及病原菌检出 

42例医院感染病例送检标本51份,送检率97.62%,其中血1份(1.96%),尿6份(11.76%),大便3份(5.89%),痰36份(70.59%),脑脊液4份(7.84%),其他1份(1.96%)。分离出病原菌7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56株(70.87%),以肺炎克雷伯为主,占73.21%,阳性菌7株(8.8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57.14%,真菌16株(20.25%)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43.75%。见表2。表2  医院感染病原菌种类及构成(略)

3  讨论

3.1  医院感染发生率 

我院神经外科icu医院感染发生率18.50%,明显高于全院同期医院感染发生率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居全院首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原发病、营养状况、广谱抗菌药物、大剂量激素、使用呼吸机、血制品、中心静脉插管、留置尿管、手术、昏迷等[3-7]。我们认为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与疾病特点有关,尤其icu收治的患者多为重型颅脑损伤和颅脑术后的危重患者,由于神经系统不同程度的受损,意识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昏迷时间长,长久卧床以及较多的侵入性操作导致医院感染率升高。

3.2  感染部位与病原菌 

分析我院神经外科icu的感染部位,下呼吸道占首位,其次是泌尿道和颅内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高与其原发疾病、呼吸道实施的侵入性操作有关,因为重型颅脑损伤和颅脑术后的危重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以致吞咽、咳嗽反射受到抑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痰排出困难,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另外,反复吸痰、气管切开、呼吸机使用等易损伤呼吸道黏膜,引发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与患者意识障碍留置尿管时间过长有关;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最严重的医院感染,预后差,病死率高,其发生原因与手术有关,神经外科手术是一种侵入脑脊液间隙的操作,损伤颅脑的生理屏障,细菌通过受损的血脑屏障侵袭颅内。本资料显示,神经外科icu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是医院内重要的病原菌,可引起典型的原发性肺炎,存在于周围环境及人体呼吸道,是肠道的常居菌群[8];假丝酵母菌感染的迅速增加同广泛应用超广谱抗菌药物、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有关。

3.3  预防与控制措施 

降低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最为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

3.3.1  加强对icu的管理,实施环境干预,制定严格的保洁制度,保持室内通风、干燥,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做好空气、物表、地面及床单位的消毒工作,尤其重视对各种仪器的面板、按钮、门把手、吸引装置的接头等处的消毒处理,因为这些地方细菌容易附着,易通过工作人员的手造成感染。

3.3.2  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严格掌握适应证,必须操作者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加强基础护理,特别是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吸痰操作尽量双人进行,保证无菌操作,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3.3.3  针对颅内感染,加强脑室引流管的护理,加强切口部位的无菌管理,及时更换渗血、渗液多的敷料,保持切口部位及周围皮肤的干燥与清洁。

3.3.4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做到不滥用,一旦发现耐药菌株感染,立即采取隔离措施,以免引起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3.3.5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有研究表明,手卫生已经成为降低医院感染最可行、最重要的措施,甚至曾有研究表明,加强医务人员洗手可降低50.0%的感染率[9]。医务人员在进行任何操作治疗前后都要认真洗手,做好手的卫生与消毒,在每个病床旁配备快速手消毒剂,方便医护人员诊查每个患者;前后、实施各项操作前后进行手的消毒,并且督促医护人员完成,提高其依从性,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神经外科icu院内感染发病率与诸多因素有关,针对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对策进行干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可有效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缩短icu住院时间,从而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效果和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 文细毛,任南,徐秀华,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41244.

2 朱萍儿,蒋桂娟,黄晓明,等.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特点及病原菌耐药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34236.

3 张西英,纪瑞许,韦安济,等.530例医院感染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2,10:9698.

4 李晓娣,黄象娟,陈飞辛,等.输血对脑外伤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临床输血与检验,2005,7:257258.

5 李双玲,王东信,吴新民,等.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和相关死亡危险因素.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503507.

6 舒明蓉,陈敏,刘飞,等.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49152.

7 齐晓红,区少珍.icu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监测分析.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4: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