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精品课程汇报总结

精品课程汇报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14 15:25:04

精品课程汇报总结

精品课程汇报总结篇(1)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是通过发挥“小班讨论”的优势,弥补“大班授课”的不足,让师生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激发灵感、产生智慧、答疑解惑,实现教学相长。这种知识“传输式”与“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表达能力,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从而真正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作用。经过5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取得了突出成效,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小班讨论”后的“大班交流”十分必要。一是可以使不同的小班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和借鉴,开阔思路;二是使主讲教师对整个教学大班的讨论情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便于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三是使班级的组织力、动员力和凝聚力得到强化。“大班交流”环节是展现班集体风采与竞争力的舞台,为了使本班有突出表现,每个班都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凝聚集体的智慧,交流汇报的内容丰富充实,形式异彩纷呈。“大班交流”对整个“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环节而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交流”存在的问题

1.部分同学参与度低。“大班交流”实践的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这堂“集体交流课”成了各班班长或者学委汇报的“个人展示课”,部分同学对总结交流漠不关心,对汇报的内容不理不问,只顾埋头做自己的作业或看其他学习资料,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这部分学生参与度低,也导致“大班交流”缺乏台上台下的互动,课堂气氛沉闷,使“大班交流”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2.个别汇报同学准备不够充分。个别班级的总结汇报表现为应付差事,流于形式,将小班讨论的内容泛泛地罗列展示,观点零散,缺乏全面的总结提炼,对听众的吸引力不强。一部分客观原因是负责汇报交流的同学的理论功底不强、表达能力有限,更主要的原因是“大班交流”的形式比较呆板,不具备强大的吸引力,没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只成为汇报同学额外的差事甚至被看作是负担。3.汇报和互动超时。“大班交流”过程中,好的讨论主题和精彩的汇报往往会超时。一方面由于汇报同学缺少演讲经验或总结提炼能力,尽管教师在提前布置“大班交流”时一再强调遵守汇报时间,大部分汇报同学还是会超时;另一方面,当汇报内容引起听众兴趣,形成互动之后,提问和回答环节都会占用较多时间,导致“大班交流”无法在2课时时间内按进度完成。4.观点交锋过于激烈。在各班的“小班讨论”中,很难避免观点偏激或立场尖锐对峙的情况出现,当这些观点和对峙拿到“大班交流”课堂时,很可能会进一步演变为班与班之间的激烈对抗。“大班交流”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深入交流的同时,也给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掌控课堂气氛带来了一定的难度。5.讨论主题分散,点评困难。通常“小班讨论”的大主题由课程组事先统一确定,任课教师布置后,具体的讨论题目由班级同学自己确定。“大班交流”过程中经常是6个自然班讨论6个甚至更多的问题,绝大多数问题都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复杂的认知角度,也有一些问题和社会现象并不为大家所熟知。一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功底和思想水平是一个考验,另一方面也给教师统一点评造成困难,全讲、全评时间有限,不讲、不评又缺少必要的引导。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交流”的实践经验

精品课程汇报总结篇(2)

【关键词】教学;自学;实践;一体化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也是产业用纺织品大有可为的重要机遇期。2013年3月,为进一步提高产业用纺织品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纺织工业综合竞争力,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等单位,联合编制了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发展规划[1]。

产业用纺织品是区别于服装、家用纺织品,经专门设计、具有工程结构特点,应用于工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土工及建筑、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新能源、农林渔业等领域的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是现代纺织工业的代表性行业,也是衡量国家纺织工业核心竞争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2]。

近年来,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应用领域不断拓展,2009年国务院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加快产业用纺织品开发应用作为调整结构、扩大内需的重要任务,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3]。

“十一五”期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年均增速超过16%,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提高了6.4个百分点。但产业用纺织品总体发展质量不高,高技术含量产品主要依靠进口,市场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开拓[4]。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也是产业用纺织品大有可为的重要机遇期[1]。

在这种行业背景下,作为纺织类高等院校,应该顺势而为,借助十二五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的东风,提升《产业用纺织品》课程的含金量和影响力,深入发掘课程内涵,精心探索教学模式,形成全新的、优秀的精品级课程。

1 课程背景及现状

《产业用纺织品》作为纺织类专业的普设课程,在国内各大纺织类院校中均有设置,并且都经历了诸多课程改革和建设工作,目前在有些院校,此课程已经建设为校级乃至省级的精品课程,课程内容丰富,教案生动,教学效果佳。

在此课程授课的近10年时间中,学科组也数次根据行业的发展及学科的要求,进行过课程的微调。目前此课程在整个专业课体系中地位稳固、深得学生的喜爱,但同时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1)目前产业用纺织品课程为32学时的纯理论授课,对学生来说略显单一和枯燥;

(2)使用的教材为从十五开始建设的教材,内容经典丰富但相对于产业用纺织品的日新月异发展,略显陈旧;

(3)学生只能从课堂上的一些静态图片了解目前产业用纺织品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够贴近产业实际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探索在教学中引入自学和实践环节,以期通过学生自学最新科技文章,并在课堂上发言和讨论,从而使得课堂内容紧跟前沿发展,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内容;通过到实验室和行业现场参观考察的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突出体现出产业用纺织品为产业所用的理念和目标。

2 教材改革

目前《产业用纺织品》教材有“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三个规划期间的教材,这三版教材相互承接、不断发展,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兼具了经典性和前沿性。在本教改项目中,我们拟将这三版教材都作为基础素材,提取其中的经典知识点和代表性的论点,自编一本更为简易的教材,作为本项目教-自-实一体化中教学环节的主要授课内容,使得学生在教学环节中对于整个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有所掌握,为后续的自学和实践环节打好基础。

3 课时分配改革

在目前大纲规定的32课时中,合理划分教-自-实三个环节的课时分配,对于充分实现本项目的方案安排,具有重要的作用。考虑此课程的基础知识点并不多且难度较低,因此本方案认为教学环节约安排12课时,让学生了解课程中的基础知识点和难点、重点,为后面的自学、实践环节打基础。而自学环节是学生自主到数据库搜索最新科技文章,追踪行业发展前沿,体现了本教改项目的核心思想,故安排16课时。实践环节必不可少,分配4课时。

4 自学环节具体实施方案

在这一环节中,根据产业用纺织品的具体分类,我国常采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照用途来说的16大类,将学生分为16个组,每组学生在自己分到的这类产业用纺织品范围内,到图书馆外文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最新研究成果,并将其整理为发言资料,到课堂上进行汇报,汇报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一组同学汇报结束后,教师负责组织讨论,要求其他各组须提出一个与其汇报相关的问题。讨论结束后,教师根据汇报组的汇报和回答问题情况给出分数(90分满分),而对提出问题的小组则根据所提问题的质量给出问题分(10分满分),计入提出问题的小组总分。

5 实践环节具体实施方案

通过实践环节的安排,使得学生对于产业用纺织品在产业中的实际应用能有更为直观的感受,从而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产业用纺织品所需满足的性能要求和设计思想。4个课时的实践环节,将安排学生到产业用纺织品实验室、高性能材料实验室等,进行参观和操作。

6 教改效果反馈

学期结束后,我们向实施了本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两个班级发放了调查问卷。在回收的65份调查问卷中,有60位同学认为学习兴趣有所提高;有56位同学认为课堂参与积极性有所提高;有30位同学认为作业量有所增加,27位同学认为作业量没有变化;有62位同学认为学习效果/学到的知识量得到了提高;而对比传统授课方式,有62位同学非常认可改革后的教学方式。结果表明,教学改革方案初显成效,得到了学生受众的高度认可。

【参考文献】

[1]编者.《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J].福建轻纺,2012(3):35-38.

[2]张传雄,季建兵,李桂梅.我国产业用纺织品整体经济运行情况及发展趋势[J].产业用纺织品,2011(8):1-5.

精品课程汇报总结篇(3)

1.阅读方法指导课的教学策略

1.1专题阅读方法指导

学习目标:确定专题,学习阅读方法。操作要领:此环节要在“专题”上动脑筋,花功夫。指导内容要目标集中,每次只能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甚至一种方法的一个方面。如品味性的精读可以分为词句的品味、段的品味、篇的品味等多个专题。指导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读书实践,谈做法、谈体会,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生总结出方法;可以学生先阅读尝试,然后总结方法;也可以由教师运用实例进行专题讲座。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使学生真正认识某种阅读方法的精髓,并通过阅读实践,切实掌握,以提高读书的品味和质量。但本阶段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

1.2学生阅读实践

学习目标:运用方法,进行阅读体验,形成技能。操作要领:在初步了解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阅读体验,通过实践,巩固所学,形成技能。此环节教师要注意在学生阅读期间进行巡视,及时回答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随时指导。尤其要注意帮助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此环节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为了便于训练,学生阅读的材料可以由教师统一发放或规定,可限制范围。如指导了浏览性的泛读方法后,可布置阅读报纸或故事类书刊;指导了探求性的速读方法后,可向学生提出一个思考性问题,让学生阅读与此相关的材料寻找答案;而指导了品味性的精读方法后,就要引导学生欣赏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1.3畅谈收获体会

学习目标:畅谈方法,交流收获,共同提高。操作要领:教师有组织地让学生结合阅读实践体验,谈出自己怎样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的,可以说这样阅读的好处、收获,也可以谈自己在实践中领悟出的新方法、发现的新问题等。教师根据掌握的学生方法运用情况,及时调控矫正。并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阅读体验,以利于彼此之间的启迪和提高。此环节要注意在交流过程要有组织,有引导,不能放任自流,偏离了专题。时问控制在15分钟以内。

2.阅读欣赏课教学策略

2.1选择读物学习目标

教师(或学生)选择推荐感兴趣的读物。操作要领:在上课前一周,教师或者学生自由选择读物。选择读物时,主要选取符合学生阅读心理,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有益于启智增知。注重推荐名家名篇。

2.2创设情境,触发阅读欲望

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进入作品情景,唤起阅读欲望。操作要领:教师借助插图、课件、文章精彩片断、配乐欣赏、语言描述等各种方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欣赏的兴趣,唤醒学生欣赏的热情。此环节要不能脱离阅读情景,注意手段与阅读内容的有机结合。时间大约需要5分钟左右。

2.3自主阅读,品评作品

学习目标: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理解、欣赏作品能力。

操作要领:此环节是重点环节,要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欣赏为主。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使学生的阅读有目的,有层次。这一环节大致又分为“快读初步感知――精读勾画批注”两个层次进行操作,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只是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和已有的阅读能力,独立品评,勾画词句,批注所感。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

2.4交流汇报,各抒己见

精品课程汇报总结篇(4)

    一、新环境、新起点、新目标、新角色

    新的起点,必须要保持长期一贯的敬业奉献精神,坚持和发扬勇于吃苦、做事干练、悉心全面、有张有持,在总结提炼中有所创新的养成性工作习惯;坚持团结合作、踏实做事、正直做人、相互补台的做事做人原则;立足本职、兼顾全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工作之道。基于这样一种心态,基本圆满地完成了工作目标和交办的其它临时性工作,无以权谋私和徇私舞弊的行为。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负责对新进教师进行有关教学管理制度文件的学习指导,并对新教师学习情况进行验收。

    2、组织了系部教学档案的检查工作,对检查情况进行了汇报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

    3、针对信息类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关于信息类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相关分析》,力图从全局的角度、行业的视角,在对比分析中立足学院实际,把握我院专业建设的关键要素;

    4、先后组织了16院级教学专项研究立项及成果的补报和厅级10门精品课程、6个教改试点专业的申报工作;

    5、组织了公共课教改情况研讨交流会,之前对承担公共课的系部、其他各系以不同的方式对公共课施教进行了调研工作指导,为保证此项工作富有成效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之后对公共课研讨交流情况以会议纪要和简报的方式进行汇报和交流;

    6、审核了41个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并写成初步审核情况汇报,提出了进一步修改的建议,在12月15日的专题会议上进行了汇报交流,提出了针对不同人才培养需要的专业培养方案的框架设想;

    7、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航标,为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思想和经验,一方面,与高教所联合筹备、策划“高职教育论坛”,已举办三期,第四期正在组织中;另一方面,组织实施全院指导性教育理论、教学信息、教改经验等各类专题学习8次;

    8、三次参与组织了院级和省级优秀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堂和网站的评审推荐工作;6次参与XX年年研究生人才引进的听评课工作;

    9、正在准备2009年8个教学专项课题的结题验收工作和XX年年教学专项课题指南的初步拟订工作;

    10、还分别到上海和南京参加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和专业建设学习班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现场推进会,会后分别以内参资料和会议纪要的方式向有关领导和教师进行了专题汇报。

    三、学术研究与成果

    1、调入学院后,2009年9月尝试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申报。以《高等职业教育双证制及其校本实施策略研究》为研究课题,尽管没有结果,但是为今后相关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009年12月在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教育学类核心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87-1784、国内统一刊号cn54-1190/g,)《中国教育月刊》上发表题为《高职院校现代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初探》论文,并或论文一等奖。

    3、圆满完成了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并得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外审专家的好评,希望能将课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深入研究并加以应用。

精品课程汇报总结篇(5)

关键词:Sandwich教学法;药事管理学;教学设计应用

Sandwich教学法是将教师讲授的内容(information)打散,中间穿插同学小组讨论、交叉学习、学习汇报等环节,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交流、沟通,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学习、思考以及探索新知识能力的新型教学方式[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引进这种教学法,教学效果好,并在我校对48名教师进行了教学设计与体验的学习培训。笔者尝试将Sandwich教学法应用于药事管理学的教学过程,经实践与改进,教学效果显著,受到学生的欢迎。

1药事管理学课程概述

1.1课程地位与教学现状

药事管理学是药学学生的必修专业课程,国家教育部将其列为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人事部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其列为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四门必考科目之一。药事管理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是从事药学事业的必备素质,也是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思想及职业道德的基础。但是,目前的药学人才培养仍然沿袭化学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以化学为主[2],学生对药事管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高。

1.2课程特点

药事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1)理论性强。教材以《药品管理法》为核心,涵盖大量法律法规,内容多、文字叙述多。2)法规政策性强。教学内容随着我国药品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修订、颁布、废止而改变,具有极强的时效性。3)实践性强。药事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要通过实践加以总结,并在实践中论证其是否正确。4)涉及范围广。药事活动涉及多方面,包括政府监管、制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机构、进出口贸易、科学研究、药学人员培养和继续教育、药学社团等。

1.3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药事管理学覆盖的学科领域广泛,涉及内容丰富而庞杂,一些法规、概念的内容比较生硬,语言抽象,大多数学生感到本课程难以掌握。近年来,随着我国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和药事法规体系建设,药事管理学教材内容的更新往往滞后于药事管理实践活动[2],学生仅掌握、记忆书本中的知识已无法适应形势的发展。而以单向灌输式为主的授课形式,学生缺少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理解和应用能力不强,总体教学效果欠佳。

2Sandwich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2.1教学对象

实施对象为我院药学、中药学专业2012级的198名学生,授课形式为双班授课,上课人数为65~67人,两节课合计90分钟。药事管理学课程开设在大三第一学期,此前,药学专业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学习了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课程。在学生头脑中已形成了一个完整清楚的药学概念,有利于本课程知识的学习和讨论。

2.2教学内容

选取《药事管理学》[3]的部分章节,以第二章药品监督管理为例,要求学生掌握药品的定义、质量特性,药品监督管理的定义,药品分类管理的主要内容;熟悉药品标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的主要内容;了解药品分类管理的意义和作用,药品不良反应及其有关用语的含义等。

2.3教学过程

1)分组与编号:将两个班的学生随机分为A、B、C、D、E、F组和a、b、c、d、e、f组[4],每组5~6人(A1-A6、B1-B6、E1-E5……a1-a6、e1-e5)。教师提前到教室,学生进入教室时随机领取个人的编号牌,就坐于编号指定的位置。2)视频导入、提出问题(5分钟):先让学生观看近期电视新闻—“神药”配料车间脏乱不堪的情况,教师对上述视频信息进行简单概括,然后引出供讨论的6个问题。Aa:什么是药品?药品和药物有何区别?Bb:如何对药品进行分类?为什么非处方药还分为甲类和乙类?Cc:药品是商品吗?作为药的基本要求是什么?Dd:如何判断药品是否合格?购买了不合格药品该怎么办?Ee:什么是国家药品标准?国家药品标准包括哪些?Ff: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为什么要警惕药品不良反应?3)小组讨论(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编号分成小组自学讨论,字母相同的组讨论同一个问题,如A1-A6、a1-a6分别为两组,均讨论Aa问题,依次类推。4)交叉学习(15分钟):小组讨论结束后,以编号1、2、3、4、5重新组合成新的小组(如A1、B1、C1、D1、E1、F1为一组),学生在新小组里按问题顺序汇报之前小组讨论的结果,每位学生必须发言,其他学生互换讨论新的意见,使每人对每个问题都有所了解。5)学生汇报(20分钟):学生回到之前的字母组,每组派一位代表发言,汇报各组讨论的结果。如A组代表汇报Aa问题;B组代表汇报Bb问题等,汇报方式采用板书形式。6)教师小结(20分钟):教师对小组汇报情况进行总结和补充,明确本章节的学习要求,围绕学习目标解析重点和难点问题。7)“金鱼缸”讨论(10分钟):根据所学内容,整理出近期药学实践领域的真实案例:“26家药企涉非法银杏叶提取物”,提出实际问题:“为什么要重视药品质量”“如何保证药品质量”“国家是如何进行管理的”。从每个字母组随机抽取1名学生组成新的小组,讨论新问题;其他同学聆听,也可进入小组提出个人见解,参与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了解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3实施Sandwich教学法的体会

3.1课前精心做好教学内容设计

问题的设计是Sandwich教学的一个难点,所提出的问题既要满足教学目标要求;又要有探索性、可讨论性[5]。这就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做好教学内容设计,依据教材内容,抓住药事法规政策的关键来提出问题。如对药事管理重要概念及规律的理解,分析处理医药领域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易错、易混的问题等。在“金鱼缸”讨论环节,如何选用医药领域的典型实例、提出新的问题,都要做精心的准备。教师平日要关注医药领域的新政策、新问题,注意收集、整理学生自学、讨论中暴露的问题和观点,认真思索,提出高水平的问题。

3.2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每次课前随机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保证课堂讨论教学的有效性。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每个小组需选出临时组长,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交流、记录、汇报等工作,教师按照每个学生的讨论发言记录给予一定的平时成绩。这样就避免了在小组讨论中个别学生发言较多;而一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别人观点,不愿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学习中来的情况。

3.3严格把控、合理分配时间

Sandwich的教学形式多样,每一环节应严格控制好时间。课前,学生拿到号牌后按编号就坐以节约课堂时间。教师开场白可以视频或讲小故事、传说等形式引出话题,时间应控制在5分钟之内。对视频或故事的内容,课前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剪辑处理。讨论时教师可以深入到小组中去,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地拨正讨论方向、掌握讨论节奏,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把讨论引向深入。涉及知识面广、内涵丰富的问题,可在上次课结束时或通过教学交流平台预先公布题目,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广泛查阅文献,做好思想准备和必要的知识准备,以实现高质量的讨论。

3.4Sandwich教学法的优点及局限性

药事管理学具有社会科学的属性,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6]。Sandwich教学法将学习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中理解书本理论,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发言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满足了培养复合型药学人才的需要。但是从实践看,Sandwich教学法更适合16~25人的小班教学[7],对于双班授课的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对该方法实施效果的检验需要进一步观察,在不断总结过程中完善和提高。对专业性较强而课时数又相对较少的课程可先选取部分章节进行尝试。

作者:王恒 刘雯霞 陈韩英 唐辉 王航宇 单位:石河子大学药学院

参考文献:

[1]罗臻,杨建瑜.药事管理学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药事,2006,20(12):762-764.

[2]申志英,任亚超,彭海生,等.药学学生核心素质及培养策略[J].药学教育,2009,25(4):11-12.

[3]杨世民主编.药事管理学[M].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邓惠南.Sandwich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1):80-81.

[5]黄亚玲,马建辉,彭义香,等.Sandwich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医学与社会,2008,21(3):55-56.

精品课程汇报总结篇(6)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本结合合作探究和创新拓展的原则,通过小组交流藏书票制作方法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善于总结观察,善于合作互助,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活动、表现和成功的机会;在藏书票制作的过程中充分遵循孩子的创新自主性,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乐于探究,善于思考,主动发展。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运用多种方式,途径搜集并了解藏书票的相关知识。要求能根据一定技能来制作藏书票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设计和制作一枚有个性的藏书票, 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同学之间的讨论以及不断递进互动式的探究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积极探索的精神,同时,让学生在藏书票的创作、设计中获得艺术创作的欢乐和情感的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读书、爱书、藏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学生对藏书票接触不多,本课的重点是藏书票的制作方法。由于学生绘画水平不同和观察生活的感受不同,所以把难点定为创意设计 。

【教学准备】

教具:藏书票制作材料套装、多媒体课件

学具:圆珠笔、汇报多媒体课件等

【教案】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以“藏书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已经进行了两课时。

说说你的感受吧?

学:我们通过查阅欣赏藏书票,已经喜欢上了它.

学:从陌生到熟悉藏书票,我觉得它很有趣.

…………

师: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刊板的制作,看到大家不仅对藏书票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小书票我设计”(板书)。

二、藏书票制作汇报

1.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课前各小组都查阅了藏书票的制作方法?那你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得的?

学生1:我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查阅了相关资料;

学生2:我请教了美术老师;

…………

教师:看来大家的办法可真不少啊!那么,你又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呢?

学生小组展示汇报(课前交流搜集的汇报内容)

…………

2.教师总结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啊,藏书票的制作形式多种多样,除了刚才组内汇报简单易学且最常用的方法,还有木刻、铜版、石版、丝网和电脑软件制作等很多方法. 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藏书票的制作方法是:“绘图、制版、拓印”(学生自主总结).

师:材料的选择也有很强的灵活性呢,老师就发现了一种独特的材料,广告公司里常见的PVC版,小组长分发给大家体验。想不想看老师也制作一张?(多媒体切换)

学:想!

1.首先绘图,强调线条尽量的肯定、用力一些,注意刻痕的深浅。

2.绘图完成,形成一张完整的藏书票还缺哪些内容呢?学生回答。

3.制版完成,现在应该怎么办?

4.开始拓印了。先挤在调色板上颜料,拿胶滚调色,板上滚印。

师:刚才老师制作的藏书票要经过哪几步?绘图、制版、拓印

师:那制作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学:刻板时注意刻痕的深浅,

学:印制时涂色均匀,注意不要弄到桌子上。

学:拓印时纸张不要移动

师:在六一节儿童节来临之际,老师借此书票表达对你的祝福,希望你能和童话故事里的人物一样充满着梦想,朝着自己的梦想去努力,同时把这份祝福送给全班的同学,节日快乐!

师:拿到这张藏书票想对老师说些什么?你想对老师说什么?

学:我也想做一张

………….

三、藏书票制作

师:“心动不如手动,接下来我们就进行藏书票制作大比拼,好吗?比赛要求(幻灯片展示)

1.小组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内(15分钟)按时完成作品。

2.针对自己喜欢的书籍设计一张藏书票,制作精美有创意,有独特的寓意。

3.作品完成,每组选派两名代表汇报本组优秀作品。

教师:大家明白要求了吗?

学生:明白了

教师:比赛开始!

背景音乐,学生分小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品展示:

师:“做完的同学把作品粘贴到你们小组的看板上,在小组内说说你们的创意,选出两名代表汇报!。”

师:你们制作的藏书票有什么特殊寓意吗?为什么要这样画?(创意设想)

学:我喜欢《西游记》的故事,我画了孙悟空拿着金箍棒的姿势。因为孙悟空乐于助人、打抱不平。

学:我非常喜欢《昆虫记》这本书,所以我画了,一只蝴蝶的图案。

………

教师点评:同学们,看到大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制作出这么多有精美的藏书票,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让我们再次为自己的精彩表现表示祝贺!

五、总结拓展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通过合作探究,你学到了什么?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1:我们一起学习了藏书票的制作方法,还制作出了藏书票,以后我会更加爱惜自己的书,因为有我亲手制作的藏书票。

学生2:我知道了藏书票的制作材料

学生3:我知道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

学生4:因为有了藏书票,我会更加爱读书。

教师:大家可真棒!收获了这么多!我们的小小书票我设计才刚刚开始,今天我们用PVC版制作了油墨印藏书票,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废旧材料可以拿来用,看,我们班有同学还拿小小的海绵做起了文章,只要你是一个用心善于观察的孩子,我们课下继续探究 。让我们相约在6月1日,在班级开一个藏书票展,好吗?

精品课程汇报总结篇(7)

为了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促进《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有效实施,引导广大教师研究和探讨新课程深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与教育实践能力。《新课程研究》杂志社定于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6月1日举办2012年首届“心系新课程 给力新课改”全国教师论文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凡全国普通中、小学、幼儿园、职业教育院校、高等教育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包括在职教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教育科研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关心和热心于教育改革及课题研究的人士均可独立或合作撰写相关教科研论文并参加评选。

二、论文主题

征文要求涵盖教育课程改革的各个领域,重点关注当前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成果、新思路、新举措,可以就德育、教学、教研、管理、评价、课程等某一侧面的某一具体课题,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撰文参赛。具体包括:

1.关于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解读与思考;对于近十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反思与回顾性的专题研究。

2.关于基础教育新课程和新课标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3.关于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讨。

4.关于职业教育的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招生与就业制度建设的思考与探索;对职业院校将教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路径、过程研究,以及产学研结合的意义、模式、产学研基地建设等问题进行探讨。

5.关于高等教育专业建设的科学定位、品牌及特色的开拓创建,优质专业资源的共建共享,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对专业内容的充实,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与高校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关系,专业教学和实验的结合,人文、科学教育的融入以及文理交叉、学科融合等研究与探讨。

6.关于开拓高校管理“依法治校”、“以人为本”的新思路,研究现代大学制度的完善和构建以及高校内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制衡,从不同层次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管理制度的保障和平台的专题研究与实践。

7.关于幼儿教育中的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的有效方法,关注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的落实问题,以及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的完善问题研究。

8.探索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状况,探讨幼儿园在办学过程中实现特色发展的经验和模式。

三、参评要求

1.参评论文的形式,可以是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也可以是调查报告,实验课题,教育随笔,教育活动案例与分析、个案研究、日志等。

2.论文要注重“教育科研”含量,要求立意新颖、主题明确、论据充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所参赛论文一定是原创、无抄袭,引文要注明出处,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参评论文如已产生社会影响(发表、交流、获其它奖项等)者请在文末注明。此次论文报送截止日期为2012年12月28日,以后为每年的12月28日。

4.邮局或银行汇款。

每篇论文收取评审费80元,主要用于评审、授奖和印刷优秀论文集等。评审费可采取邮局汇款或银行汇款方式。

(1)邮局汇款至:武汉市武昌区黄鹂路39号《新课程研究》编辑部收(邮编:430077),请注明详细地址和电话及文章标题(邮局汇款勿寄个人。鉴于时效性问题,请尽量选择银行汇款方式)。

(2)银行汇款,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卡号:6227 0028 7382 0169 705,收款人:杨庆。

四、评选及奖励办法

1.主办方将邀请本市相关领域权威专家组成评委会,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初评、复评、终评三个环节对征文进行认真、严格的审阅,评出等级奖。其中一等奖比例为参赛总人数的10%,二等奖为参赛总人数的20%,三等奖为参赛总人数的30%。

2.参评论文须经初审、复评、评定三个阶段,分设一、二、三等奖。本刊将全文发表一等奖获得者的文章,并将一等奖获得者吸收为本刊特约通讯员;对二等奖获得者的文章将刊发主要观点及精华部分;其他获奖教师均可获赠一份精美礼品并颁发获奖证书。此外,获奖教师均可免费参加本刊组织的大型教学研究活动,免收会议门票。

3.每年度设立市、县(市、区)及学校组织奖,凡集体组织100篇以上参赛论文的可获一等奖,50篇以上的获优秀组织奖,将获颁奖励匾牌和证书,一等奖单位的领导将获邀作为本刊编委参与杂志的宣传策划和专题报道。

4.获奖结果将于次年1月25日在《新课程研究》杂志社网站上公布。《新课程研究》杂志社拥有对本次征文竞赛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