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2 10:01: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技术管理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工程技术管理;创新管理模式;钻井安全;提高效益
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二公司是中国陆上实力雄厚的钻井承包商之一。该公司秉承“真诚服务甲方”的合作理念,大力实施“四大技术管理”方式方法,着力为国内外油气能源公司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钻井工程技术服务。
1“四大技术管理”创新构建现代安全钻井的背景
中原石油工程钻井二公司成立30多年来,一直处在高速的发展进程中,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技术实力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各项技术指标、经济效益也名列前茅,以良好的技术实力,敢打敢拼的精神铸就了“石油工程铁军”形象。但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整体下跌,2015年愈演愈烈,2016年石油工程行业进入“极寒期”,各油田不断压缩投资,钻井工程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工程项目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同时随着网络化办公的普及,凸显出技术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造成钻头、螺杆等工具、钻井液处理剂材料质量监管难度大,部分钻井队日常检查有漏缺,工程故障、复杂情况时有发生,制约了钻井安全提速。因此,进一步挖掘技术管理潜力,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四大技术管理”创新的内涵
在创建现代化油气井钻井企业过程中,中原石油工程钻井二公司着重实施“技术管理制度创新、技术交流模式创新、科技进步创新、保障机制创新”四大创新管理。1、技术管理制度创新。2、技术交流模式创新。3、科技进步创新。4、保障机制创新。
3“四大技术管理”创新的具体做法
3.1创新管理制度,使技术管理迈上网络化时代
(1)建立钻井队技术日报表汇报分析制度。针对公司钻井市场分布广,钻井队分散,技术管理工作不能及时覆盖所有井队等问题,技术部门建立了钻井队技术日报表分析制度,创立报表模板,以收集、汇报、分析、反馈模式运行,实时监控公司各钻井区域的生产技术情况。(2)加强质量控制,规范钻头、螺杆、钻井液处理剂使用管理。由于钻井队的钻头、螺杆、钻井液处理剂厂家和品种较多,质量监管难度大,公司技术部门修订完善了《钻头、螺杆钻具管理规范》、《钻井液处理剂管理规范》,实施统一归口、动态管理。每月对钻头、螺杆钻具使用情况月度报表,进行汇总、分析;同时对处理剂进行随机抽检。有效的保证了产品质量,保障了施工安全和速度,降低了综合成本。(3)全面提升井队基层技术管理。针对部分井队基础工作不扎实、日常检查有漏缺的问题,公司技术部门制定了《基层技术管理细则》,各项目部和基层井队认真贯彻实施。细则主要针对现场操作,内容涵盖井控制度落实、井控装备安装管理、井控现场作业管理、钻井施工现场管理、钻井液现场管理、完井作业现场管理、技术资料等7大项目,47小项简评项目,全面规范了井队现场技术管理。(4)建立技术信息交流平台。针对技术人员在外部市场比较分散的情况,技术部门建立QQ技术交流群,实现技术信息共享,加快了施工中技术难题处理。特别是对年轻技术人员,提供了随时可以交流、学习、解决难题的平台。(5)改造优化ERP“生产技术”栏目。利用公司ERP加强工程设计的执行,加强施工方案、邻井资料、技术措施的监管、制定和落实,加强钻头、螺杆等工具的使用经验交流和优选,加强技术文件的管理。ERP生产技术板块主要分为公告栏、井队汇报栏、工程技术栏、技术交流栏、技术文档栏等5部分。从钻头、螺杆及钻井液材料的使用分析,到施工井的井史、技术总结及技术经济分析报告,从工艺技术的介绍到技术成果的交流展示,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是公司技术人员分享交流的平台,查阅资料的信息库。
3.2创新技术交流模式,技术措施“直达现场”
公司技术部门利用钻井技术分析日报表制、QQ技术交流群、ERP“生产技术”栏目等资源,对生产井情况及时收集、及时分析、及时会诊、及时处理,发挥了“一井一策,分类指导”的作用,保障了各钻井市场生产井的安全、优质、高效。
3.3创新科技进步,攻克技术瓶颈问题
针对各区域市场影响钻井安全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公司技术部门落实“一井一策”,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施工方案,狠抓技术攻关,保障安全快速施工。在西南礁石坝工区的施工井二开浅层气、东北地区的井壁稳定、营城组可钻性差、川西项目上部地层造浆严重、易钻头泥包,下部地层钻井液密度高、地温高;陕北、山西项目刘家沟地层重复性漏失、冀东项目五段制井多、施工难度大等问题上,通过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组织技术骨干联合攻关,避免了故障的发生,工程事故时效为零,复杂失效大幅降低,钻井速度、工程质量均有提高。
3.4创新保障机制,区域市场技术管理负责制“落地生根”
以总工程师为主导,技术部门副总师、技术专家为骨干,在日常巡视和工作督导的基础上,分别侧重分管不同钻井市场定期进驻项目和钻井队指导生产;强化了“双配套”技术管理模式,与项目部的技术人员融为一体,同抓共管,提高了技术保障能力。
4“四大技术管理”创新的成果
关键词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1适用范围
小麦地膜栽培主要有2种模式:膜侧条播适宜于旱地和不保灌的水地;膜上穴播适宜于年平均降雨400mm以上,7~9月降雨在240mm以上旱地或补充灌溉区。一般增产1125~1500kg/hm2,节水1200~1500m3/hm2。
2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块种植。前茬收获后,及时耕翻灭茬,合口过伏,遇雨耙耱保墒,蓄住7~9月降雨。播前15d左右施足底肥,浅耕耙耱,达到上虚下实,地面平整。
3平衡施肥
丰水年施农家肥45~60t/hm2,氮肥180~210kg/hm2,五氧化二磷135~150kg/hm2,氧化钾90~150kg/hm2,锰肥15kg/hm2;干旱年份施农家肥45~60t/hm2,氮肥150~180kg/hm2,五氧化二磷105~120kg/hm2,氧化钾60~75kg/hm2。有机肥可结合播前整地一次性深施,施深15cm左右;化肥可结合覆膜播种机械条施,也可结合播前整地一次性施入,施深10cm左右。小麦拔节和孕穗期可结合病虫防治喷施叶面肥。
4选用良种
应选用冬性中等、矮秆多穗型或矮秆大粒型高产优质高抗品种,如新春7号、新春8号等。精选种子,使其纯度达99%,发芽率达85%,净度达98%以上,并实行种子包衣处理。
5适期播种
膜侧条播应比当地露地小麦的适宜播期推迟5d左右;膜上穴播应比当地露地小麦适宜播期推迟7d左右;地膜春小麦可较露地小麦适宜播期提前15~20d。
6精量播种
膜侧栽培播量一般约为露地小麦的3/5,即75~105kg/hm2,丰水年和旱肥地75kg/hm2,干旱和中等肥力田105kg/hm2。膜上穴播45万穴/hm2,每穴7~9粒,一般播量90~120kg/hm2。地膜春小麦45万穴/hm2,每穴10~14粒,一般播量180~240kg/hm2。
7规格播种
7.1膜侧条播
7.1.1起垄。按60cm一个带型,30cm起垄覆膜,30cm作为种植沟。在种植沟内距垄膜两侧5cm处各种1行小麦,小麦间距10cm。垄底宽25~30cm,高10cm左右,垄顶呈弧型,垄的条带宽度要一致。
7.1.2覆膜。用40cm宽地膜覆盖垄面,把地膜拉直使其紧贴垄面,再把膜两边压入垄侧土中10cm、隔3~4m在膜上打一个土腰带以防大风揭膜。一般选用厚0.007mm的地膜45kg/hm2。
7.1.3播种。用机引或畜力起垄铺膜播种机。在适播期一次性完成化肥深施、起垄、铺膜、播种、镇压等工序。做到下籽均匀,深浅一致,播深3~4cm。表墒欠缺时播深5cm。
7.2膜上穴播
7.2.1覆膜。选用规格为140cm×(0.005~0.007)mm和90cm×(0.005~0.007)mm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地膜,用量45.0~52.5kg/hm2。注意膜一定要与播种机相配套。墒情合适时,随播随铺;底墒足、表墒差时,则提前7d左右铺膜提墒,机械铺膜和人工铺膜均可。每隔2~3m在膜面压一横土带,以防大风揭膜。
7.2.2播种方法。机械覆膜播种一次性完成,选用机引7行穴播机,采用幅宽140cm地膜,每幅膜上种7行,行距20cm,穴距10~11cm,膜间距25cm左右,播深3.5~4.0cm。人力穴播机播种,一般选用90cm的地膜,采光面留70cm左右,膜上种4行小麦,膜间距50cm。
7.2.3质量要求。铺膜平直,膜面平整,压上紧密,播量准确,播深一致,下籽均匀,膜孔对齐,无空穴,无浮籽。
8早查早管
8.1破除板结
小麦播后遇雨,适墒及时用钉耙破除膜侧板结,确保小麦正常出苗。
8.2查苗补缺
出苗后及早查苗,断垄20cm以上,空穴5%以上时,及时用催芽种子进行补种;过稠的苗要疏苗间苗,达到苗匀。
8.3及时掏苗
对穴播因操作不当或大风鼓膜造成苗孔错位、压苗,要在小麦苗高5cm(三叶期)后及时人工掏苗,用手或小铁丝钩轻轻将苗掏出膜孔外,并在膜孔处压少量土封好膜孔,防风揭膜造成二次掏苗,返青期若仍有膜压苗现象,应再次放苗封孔。
8.4加强护膜
播种出苗以后,及时对破损地膜压土封口,严防人畜践踏。
9春季巧管
9.1春季早管
地膜小麦返青比大田早7~10d,所以在膜侧麦行间顶凌耙耱,中耕保墒都要提前进行,以保返浆水。
9.2化控
地膜小麦一般比露地小麦植株增高10cm左右,在多雨年份应注意防止倒伏。拔节初期可用50%矮壮素或20%壮丰安375~450mL/hm2对水300~450kg叶面喷洒。
9.3叶面喷肥
在拔节、孕穗、灌浆期,可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或3%尿素水溶液。
10病虫草害防治
10.1病虫害防治
为害地膜小麦的病虫主要有白粉病、锈病、黄矮病、金针虫、蝼蛄、蛴螬、蚜虫、红蜘蛛、吸浆虫,防治上述病虫除选用抗病品种、深翻地、轮作倒茬等农业措施外,必要时应采取化学防治。
10.2除草
结合中耕进行除草,也可以在拔节前用75%巨星除草剂15.0~22.5g/hm2(15小袋/hm2),对水600kg,在无风上午露水晒干后喷洒。
11废膜回收
在小麦抽穗后至收获前顺行将地膜轻拉卷起回收,拿出麦田,集中处理,以防污染。
12参考文献
[1]韩思明,李岗,王虎全.旱作小麦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0(6):35-37.
论文摘要通过调整种植结构,采用丝瓜络—芥菜—榨菜三季套种栽培模式,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分别介绍该模式下丝瓜络、芥菜、榨菜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余姚市地处杭州湾南岸,由滨海平原、河网平原、山区组成,其中滨海平原面积1万公顷,是本市主要经济作物产区,也是复种指数高、经济效益高的产区,一般产值全年能达到4.5~6.0万元/hm2。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值,调整种植结构,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农技推广服务总站在滨海平原泗门镇夹塘村进行了16.67hm2丝瓜络、芥菜、榨菜三季套种高产高效模式探索示范方,丝瓜络产量1875~2250kg/hm2,保护价20元/kg,能收3.75万元/hm2,秋季芥菜7500元/hm2,冬季榨菜3.0万元/hm2,总产值达到7.5万元/hm2以上。在实施中,抓好各季技术环节,达到季季稳产高产,具体措施如下。
1春季丝瓜络高产栽培技术
1.1播(育)前准备
选择好品种,当前丝瓜络种植品种只有大种和小种2个品种,都可以种植,选择好品种后进行选种、晒种,播(育)前进行种子温烫浸种,50~55℃温水,浸种5~6h,捞上后可催芽或直接播种。
育苗移栽的,可在上年冬季做好营养土配制工作。营养土配制可选菜园土70%,充分腐熟的猪粪或堆肥30%,加上0.1%复合肥、3%~5%磷肥,充分拌匀堆制覆盖后待用,要用时再加0.1%多菌灵拌匀达到杀菌或抑制病害的发生。
1.2培育适龄壮秧
丝瓜络种子发芽温度15℃以上,因此育苗在3月底前进行,直接播种在3月底至4月初进行,育苗方法可采用营养钵或方格育苗,育苗的可采用双膜覆盖,利于增湿保温,便于管理,促进早收,缓和劳力矛盾。
1.3适时移栽
定植或播前应选择湿度适中的墒口地整地,一般畦宽2.5m(连沟),在整地前,在定株行外30cm,开沟施好基肥,然后粉碎硬块,耙成胶背型,畦面做到细、匀、胖,并喷好除草剂,覆盖好地膜待移栽,适龄壮秧移栽时掌握株距间25cm,密度1.5万株/hm2左右。
1.4搭架引蔓
丝瓜络种植后即可搭架,架高2m左右,棚架以2.5m×3.0m距离支杆,钢丝或铅丝50cm间隔与种植株平行拉扎攀紧,搭架要结实牢固,能经得起鲜瓜重量的负荷和台风袭击。插小竹竿引蔓上架或待瓜蔓长到2.3~2.5m时可引蔓上架,不管瓜蔓长短,上架后的瓜蔓顶脑应齐全并进,以利其在架上平衡伸长,便于管理。
1.5整枝
通过整枝控制营养物质流向,整枝有单蔓整枝和双蔓整枝。单蔓整枝就是靠一条主蔓结瓜,其子蔓或孙蔓全部去除。单蔓整枝的优点是瓜农操作方便,坐瓜后供应养分集中,一般都采取单蔓整枝。整枝内容是去雄花、去须、去子蔓、摘老叶、打主蔓顶,一般已有2~3条幼瓜形成情况下采取打顶,当瓜结到30cm左右时,留一主瓜,去掉其余瓜。
1.6施肥
施肥总的原则是:施足基肥,轻施苗肥,重施坐瓜肥,追施膨瓜肥,补施打顶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苗肥以氮肥为主,坐瓜膨瓜以氮、磷、钾肥为主。施追肥方法以浇肥为主,并在离根部50cm以外施入,以免产生肥害,同时做到根茎两侧轮换施肥。
1.7防治病虫害
病虫防治是获得丝瓜络稳产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尤其要抓好后期病虫防治,而且以预防为主,以治为辅,特别要注意防治“两病两虫”,即霜霉病、绵腐病、瓜绢螟和斜纹夜蛾。
1.8适时采摘和选瓜留种
采摘时期对丝瓜络的品质和产量影响很大,以八、九成熟时采摘为宜,成熟1批,采摘1批。其采摘标准是:瓜体由软变硬,瓜皮转为淡黄、瓜柄转黄,瓜蒂变软,并有一圈明显的黄色环带,花蕊发焦脱落,重量明显减轻,手捏可听到轻微暴裂声,瓜蒂凹度逐渐变大时即可采摘。
果实采摘后需经脱皮方可得丝瓜络,脱皮以水浸烂皮方法,浸入河中或水缸中3~4d即可捞起去皮、去籽,在清水中清洗,晒4~5d即可收藏。
选瓜留种,由于受昆虫、风等媒介影响,很易串花,使品种产生混杂退化,故每年需提纯复壮,并做到隔离制种。瓜种选留以瓜身挺直匀称、长度70cm以上、瓜络室数多的优质丝瓜络作为良种选育。
2秋季包心芥菜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应选择早、中熟品种为好,既可以充分利用秋季光温资源,又不影响冬季榨菜种植。
2.2育苗壮秧
播期为7月下旬,以育苗移栽为好,采取穴盘育苗,有利早收,苗期应去劣苗、病苗,防好蚜虫、小菜蛾和夜蛾等害虫。
2.3移栽定植
丝瓜络一般是8月底前采收完,正适芥菜移栽,种植密度5.25~6.00万株/hm2。
2.4大田管理
移栽后结合抗旱应及时薄肥勤施,一般由淡到浓,可以每7d施1次,并根据情况及时中耕除草,开好沟以防暴雨冲刷和雨后积水。重施结球肥,在9月20~25日左右早熟包心芥菜开始结球包心。包心开始应施好重肥,可用尿素300kg/hm2加氯化钾150kg/hm2施好第1次肥料,隔10d后施好第2次。
2.5防治病虫害
病害主要防治好病毒病、软腐病和黑斑病;虫害除防治蚜虫外,还要注意防治小菜蛾、菜青虫和夜蛾类害虫。
2.6适时收获
当外叶老健,叶球结实,应及时采收。收获时去老根、外边老叶,割除叶球外未包叶片,留茎部叶柄,即可销售。
3冬季榨菜栽培技术
3.1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应适应加工需要,要选择既可加工成品榨菜,又可以切丝加工的品种,如余缩1号。
3.2适时播种
播种时间9月底至10月初,播种量6kg/hm2左右,播前种子用10%磷酸三钠处理10min,然后清洗10遍,以钝化病毒,减轻病害为害。
3.3适时移栽
移栽适期应在11月上旬为好,行距24cm,株距12cm左右,栽30万株/hm2左右,移前施足基肥,一般应用有机肥30.0~37.5t/hm2,翻耕入土,整畦时施入榨菜专用复合肥750kg/hm2或其他肥料。
3.4大田管理
及时施好定根肥,移栽后,用60~75kg/hm2尿素加水15t施好定根肥。瘤茎膨大初期,在1月下旬施好第2次肥,可用碳铵375kg/hm2+过磷酸钙300kg/hm2+氯化钾75kg/hm2,加水22.5t浇施。瘤茎膨大盛期,在2月下旬施好重肥,可用尿素375kg/hm2、氯化钾187.5kg/hm2加水浇施。
关键词:路面混凝土裹砂石法造壳技术
1前言
路面水泥混凝土通常是按砂、石、水泥、水一次投料的搅拌工艺制备的,其质量容易波动。使用将砂、石表面以水泥浆为外壳包起来的造壳搅拌方法,可改善水泥的分散性,使混凝土的质量与耐久性得到显著提高。
80年代,我国许多单位在研究SEC工法新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应用了“混凝土分次投料搅拌工艺”。其目的在于通过新的搅拌工艺,获得高质量的混合物,提高混凝土强度,继而在满足原强度要求的前提下,节约水泥用量。
根据大量的应用研究结果,各种分次投料搅拌工艺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混凝土强度。其中裹砂石法和净浆裹石法的增强效果最显著。分次投料工艺改变了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传统的混凝土混合物搅拌工艺,我们从分析混凝土破坏途径和增强机理出发,论述了裹砂石法的应用研究效果。
2混凝土的破坏途径
硬化混凝土受力前在粗骨料和砂浆界面上存在很多微裂缝,称界面裂缝。这是由于水泥水化化学收缩,硬化后干燥收缩在骨料界面上产生拉应力导致界面裂缝。此外水分的迁移受到粗骨料阻止,从而水分向界面集中形成水膜,也是界面裂缝的根源。混凝土受力后,石子和砂浆变形不一致又导致这种原生裂缝开展。
此时E石>E砂浆,骨料粒子处于软基体内,在纵向压力下砂浆横向变形(内聚力)大于石子,从而在石子上下部位产生压应力,边侧产生拉应力,界面有脱离的倾向(粘附力破坏)。这种由于两相变形不等产生的界面拉应力使原生裂缝开展。可见裂缝的发源地是界面,然后向〖DM(谢勇成:路面混凝土混合物的造壳技漱砂浆中延伸,最后贯穿试件,最终导致破坏。界面在受力前存在隐患,成为裂缝的发源地,界面拉应力的存在又为裂缝开展提供条件。因此,只有增强界面和提高砂浆强度才能阻止裂缝开展。
3混凝土增强机理
3.1改善孔结构、强化水泥石
一般认为,水泥石是由凝胶、晶体、水与孔组成的聚集体。根据现代混凝土强度理论,水泥石内聚力主要取决于水泥石基材的孔隙率、孔分布、孔级配、孔形状等孔结构参数。所以水泥石从形成、发展直到破坏均与孔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但孔隙率不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唯一因素,在孔隙率相同情况下,不同孔结构水泥石性能也不同。平均孔径小的强度高,0.1μm以上的毛细孔微缝对强度和耐久性不利,0.05μm以下的孔对强度及性能无影响,Mehta证明,大于1000A的孔存在是强度和抗渗性下降的原因。将大孔改变为小于500A的孔则可提高强度和抗渗性。由此可见,存在着调整孔级配来提高水泥石强度和耐久性的可能性。例如,采用真空脱水,分次投料,重复振捣,加入外加剂、活性混合物,聚合物浸渍以及限制膨胀等工艺措施,均能达到调整孔结构,提高强度的办法。
采用分次投料造壳搅拌工艺,可使水泥石最可几孔径减少,增强显著,试验采用灰砂比为1∶2.5,W/c=0.5的软练砂浆与造壳砂浆作了强度和孔结构参数的比较,试验结果列表1。
不同砂浆对比试验结果表1
试
件
强
度
(MPa)
孔
隙
率
(cm2/g)
比
表
面
积
(m2/g)
当量
比表
面积
(m2/
cm2孔)
平
均
水
力
半
径
最可几孔径
分段孔
体积含
量
(cm3/g)×10-2
中孔区
(100-
1000λ)
大孔区
(1000-
2500λ)
>
7500
λ
>
5000
λ
>
2500
λ
>
1000
λ
>
500
λ
>
250
λ
普
通
砂
浆
30.8
0.1075
29.02
270.0
37.0
798
7500
2.0
80
2.3
50
2.7
36
3.4
40
6.2
30
7.7
44
造
壳
砂
浆
39.2
0.1044
30.89
295.9
33.8
500
1596
0.7
073
0.93
65
1.3
61
2.1
12
4.7
31
7.6
19
从这些试验结果看出,造壳砂浆比普通砂浆的孔隙率只减少3%,而强度却提高27%,这主要是由于造壳砂浆和孔径分布得到了改善。第一,在大孔区,最可几孔径仅为普通砂浆的21%;在中孔区仅为63%,可见采用造壳搅拌工艺后,不仅能减少一些孔隙率,而且主要地可使毛细孔变细。第二,造壳砂浆的有害孔(500?!)含量仅为普通砂浆的6%;第三,造壳砂浆孔隙当量比表面积和平均水力半径比普通砂浆分别增加和减少9%。
总之,最可几孔径变小,使渗水通路变细,加上平均水力半径减少,提高了抗渗能力,对强度有害的大毛细孔减少24%,这将对裂缝的引发和扩展起很大的阻滞作用,因而能提高其强度及抗冲击性能。
3.2强化界面过渡层
界面微观结构性质早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重视。研究表明,骨料和水泥石之间存在约几十微米的界面层,它是由水化粗骨料表面,首先形成水膜层逐渐被新生产物填充而来。如水灰比大或泌水均会使水膜层厚度增加,在过渡层会留下薄弱环节,所以只有减薄水膜层才能强化界面层。
在传统的搅拌方法中,所有固相材料几乎同时倒入搅拌机,此时砂、石、水泥混合物中主要是固——气界面。在加水搅拌过程中,水必然要浸润所有的固相材料表面而形成固——液界面,同时产生气——液界面,亦即在搅拌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气相残留在液、固相的包围之中。
在新的裹砂石法中,大部分水优先与砂石表面接触形成固——液界面,骨料湿润后形成液——气界面,基本上消失了固——气界面。当水泥投入时,立即粘附在骨料表面的水膜层上,强化了水泥的水化历程,使首先生成的水化铝酸盐复盖在骨料表面限制Ca(OH)2晶体扩散而强化了界面层。同时,残留的气体也必然少于传统工艺。
当水泥浆体作为粘附剂时,其粘附力大小首先决定于水对骨料表面的湿润效应。裹砂石法湿润本身说明水分子和骨料表面产生吸附作用(即范德华力),骨料表面的湿润效应可提供所有砂石骨料周界被水泥浆体包裹机会,骨料间的孔隙被水泥浆体全部填充。水泥浆对骨料湿润面积越大,粘附力越大,故亲水性好,表面粗糙的石灰岩,石英岩使砼强度提高得更多。
此外,全部水加入搅拌过程中,稀浆中的水分向壳膜中渗透。以及壳膜中的水泥粒子向稀浆中扩散。这样,渗透和扩散过程,使固——液相均化,气相细化,改善了孔结构。
4粗骨料径影响
无论是道路混凝土,还是普通混凝土,其最薄弱环节,都处在骨料下缘,尤其是粗骨料的下缘。
粗骨料粒径越大,其下缘处的水膜层也越厚。因此,当道路混凝土采用裹砂石搅拌工艺时,随着粗骨料最大粒径增大,界面过渡层结构可得到更显著的改善。同时,还由于粗骨料粒径增大,其表面积相对减小,造壳所需水泥量也减少;另外,骨料粒径增大也有利于造壳砂石形成连续相的骨架。所以随着粗骨料最大粒径的增大,水泥裹砂石混凝土的增强效果更显著(列表2)
粗骨料粒径影响表2
最大粒径
(mm)
搅拌工艺
坍落度
(cm)
抗压强度
(MPa)
提高率
(%)
10
5-10
普通法
裹砂石法
4.5
5.0
25.6
27.8
8.6
20
5-20
普通法
裹砂石法
4.5
4.5
25.1
26.1
4
40
5-40
普通法
裹砂石法
4.0
4.5
25.2
29.6
17.5
从试验结果看出,当粗骨料最大粒径分别为10mm、20mm、40mm时,以最大粒径40mm的裹砂石混凝土增强效果为最好。这对于道路混凝土采用粗骨料最大粒径40mm的拌合料是非常有利的。
5生产应用
(1)裹砂石搅拌工艺为二次投料工艺,即造壳搅拌和匀化搅拌工艺。不同分次投料工艺的试验结果列表3。
从表3可看出,各种分次投料搅拌工艺的7d强度增长率均高于28d强度增长率,其中裹砂石法的强度增长率最高。另外,从工艺角度考虑,净浆裹石法为三次投料,而裹砂石法为二次投料,工艺简便易行。
不同分次投料工艺的强度增长率表3
种类
R7(%)
R28(%)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常规法
水+砂+石+水泥
净浆法
12.2
6.7
水1+水泥
水2+砂
石+水3
砂浆法
11.1
7.8
水1+砂+水泥
石+水2
裹砂法
14.1
8.8
水1+砂
水泥
石+水2
裹石法
12.1
9.5
水1+石
水泥
砂+水2
净浆裹石法
12.2
10.9
水1+水泥
水2+石
砂+水3
裹砂石法
14.0
12.0
水1+砂+石
水泥+水2
(2)裹砂石法搅拌工艺方案如下:
在此搅拌工艺方案中,下限为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时间,上限为自落式搅拌机搅拌时间。第一次投料为:砂+石+70%水(包括砂石含水量);第二次投料为:水泥+30%水;
(3)福建闽清市政建设工程公司采用裹砂石法进行了现场强度对比试验,其结果列于表4。
强度对比试验结果表4
搅拌工艺
抗压强度(MPa)
强度相对值
7d
28d
7d
28d
常规法
21.2
30.1
100
100
裹砂石法
26.1
34.5
123.1
114.6
由表4可见,裹砂石法的强度增长值较高,R7为23.1%,R28为14.6%;因此,采用裹砂石法后,C30混凝土的水泥用量由360kg/m3降为324kg/m3,可节约水泥10%。
此外,由于裹砂石法拌制的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早期强度,可加快施工进度,如大庆油田扩建工程让湖路立交桥30m予应力钢筋混凝土T梁的施工过程中,原先需7d才能达到85%设计强度,采用造壳任务,而且28d强度由原先技术仅用4d就可达到85%的设计强度,不仅提前9d完成了的42.3MPa提高到46.9MPa。
6结语
在所选定的试验条件下,各种分次投料搅拌工艺中,裹砂石法在不增加搅拌设备和生产管理人员,不延长搅拌时间的前提下,增强效果最好,而且投料次数少,适用性广(适用于坍落度<9cm的塑性和半干硬性混凝土=,操作简便,易于推广。此外,裹砂石法混凝土抗渗性、抗裂性、抗冻性及抗弯拉性均有明显的改善。
裹砂石法搅拌工艺实践证明,可提高强度10%~20%,在保证道路混凝土质量前提下,可节约水泥5%~10%。
1可接受调水量分析
我国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从水量丰沛的长江调水到缺水的黄河,这个总体思路是正确的,然而对调水河流而言,也不能把水调干调尽,要考虑到调水河流的生态平衡、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据此,确定调水河流可调水量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优先考虑调水区远景年的实际需水量,包括工农业需水、人畜用水、生态用水等,剩余的水量再考虑外调。
规划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通天河末端,即金沙江起始段调水80亿m3,从雅砻江干流及两条支流调水65亿m3,从大渡河的3条支流调水25亿m3。调水量与调水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的比例:占金沙江渡口570亿m3的14.0%,占雅砻江河口604亿m3的10.7%,占大渡河河口495亿m3的5.0%。从三条河调水170亿m3,占所在河流河川径流量的5%~14%。对一条河而言,调多少水才算适度呢?当前,还没有明确的标准,不过国际通常认为一条河的用水率以不超过40%为宜。三条调水河流域的用水情况:调水区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人烟稀少,社会经济不发达,现状工农业用水及生活用水等用量不大,用水主要在河流下游,特别是河口地区。预测2030年,三条调水河流域工农业及生活等需水量占全河河川径流量的5%~7%,因此,从调水河流上游调取5%~14%的水量,三条河仍有足够的河川径流量,可以满足下游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故此调水量称作可接受调水量。然而,就引水点而言,调水占引水坝址处河川径流量的比例却较大,达65%~70%。也就是说,调水后引水坝址下游河道的水量,只有原水量的30%~35%。这个下泄量是否能维持该河段生态系统的平衡,就需要研究并估算坝址下游河段的生态环境用水量。
生态环境用水是指用于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所需要的水量。目前,河道生态环境用水量的确定"还没有统一的计算方法,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河流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状况都有所不同。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与水科学研究所推荐了两种计算方法:第一种是用河道枯水流量的百分比确定;第二种是用Tennant法确定#后者是目前美国使用的一种方法。鉴于西线调水河流的特殊性,这里仅简述河道枯水流量法。
依据调水河段特殊的高山峡谷地形和年降雨量700mm左右的相对较多的雨量以及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小,枯水期流量相对比较稳定等较好的条件,选用坝址多年系列的最小月均流量作为基准,年内各月生态需水取该流量的60%。计算表明,生态环境需水占多年平均最小月流量的42%左右。通过水库数、入库水量、水库蒸发、渗漏水量、水库上游需水量、下泄水量、河道生态用水量等参数公式的运用和库容、输水工程输水能力、最小下泄流量!供水保证率等约束条件的换算,得出三条河引水坝址处可接受的调水量为171亿m3,与规划调水量170亿m3基本相符。
2第一期工程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期工程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3500m左右,位于四川省甘孜县到阿坝县一带。工程方案由“五坝七洞一渠”组成。“五坝”坝高63~123m,初步推荐坝型为适合当地材料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穿越巴颜喀拉山的输水入黄河隧洞长244km,分为7段,开凿人工支洞后,最长施工洞段长37km,洞线上覆盖山体厚度(即埋深)300~600m,最厚达1150m;“一渠”为一段明渠,长16km。
2.1筑坝技术
从筑坝技术看,我国对各种坝型的建筑技术已趋成熟。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重视和推广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型。这种采用当地石料,分层振动碾压堆石的施工方法,使坝体密实,面板较少出现裂缝,防渗效果也好,具有断面小,安全性好,施工简便!造价低的特点。当前,大型、多功能、高效施工机械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施工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工程造价。我国在广西与广州交界处的南盘江上于1999年建成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坝高为179m,在海拔2900m处于1999年建成的青海黑泉面板堆石坝坝高为123.5m,最近才开工建设的湖北清江水布垭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233m。这说明!在筑坝技术方面,西线工程虽有海拔3500m地区的气候寒冷问题,但从当今的施工技术看!完全有措施解决。
2.2开凿长隧洞技术
开凿长隧洞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开凿短隧洞,一般采用打眼、装炸药爆破,即常规的钻爆法。随着开凿长隧洞技术的发展,已采用适用于硬岩的开敞式掘进机施工法,以及适用于软岩、土砂层隧洞施工的盾构掘进机施工法。掘进机技术的特点是:高度机械化、专业化施工,掘进、出渣、衬砌、灌浆等工序一次完成,进度快、质量好。近年来掘进机广泛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对全部作业进行指导和监控。欧洲隧道,即英吉利海峡隧道,在掘进过程中,安装约200部仪表,工程技术人员每天读取数据120个,运用计算机分析掘进机的运转效果,指出机械和电器存在的问题,从而明确机械维修保养的目标!使掘进机的时间利用率提高到90%,整个系统的时间利用率达60%。若使掘进机在掘进过程中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其掘进速度一般为钻爆法的8~10倍,甚至更高!最佳日进尺可达150m以上。
从隧洞施工段的长度看,我国已建成的甘肃引大入秦30A输水隧洞长11.6km,成洞洞径5.5m;西康铁路秦岭隧道长18.4km,成洞洞径7.6m。国外已建成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高速铁路两条平行隧道,即欧洲隧道,每条长38km,成洞洞径7.6m;正在施工的瑞士圣哥达高速铁路两条平行隧道每条长57km,成洞洞径9.6m。
这些长隧洞的特点:1采用掘进机开凿。秦岭隧道采用开敞式掘进机,欧洲隧道和引大入秦30A隧洞采用盾构式掘进机。2埋深大。欧洲隧道在海水面以下平均40m,最深达130m;圣哥达隧道上覆盖山体最厚近3000m。3没有条件开凿人工支洞。仅圣哥达隧道在山体上人工开凿了一个直径12m、深800m的竖井。
上述特点说明,无论是通过山体或水下的长隧洞,也无论硬岩或软岩,运用掘进机开凿,技术上都可行。
第一期工程输水隧洞通过的围岩主要为砂岩、板岩或砂板岩互层,岩石抗压强度30~100Mpa,属中等硬度,有利于掘进机的开凿。虽然,当地气候寒冷缺氧,地质条件复杂,需要认真研究开凿隧洞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需要采取的措施,但是类比国内外已建工程,开凿最长37km隧洞段以及其他各施工洞段,技术上是可行的。
3供水对象和供水范围分析
第一期工程调水40亿m3入黄河,现就规划的供水对象和供水范围进行分析。
供水对象:生态环境用水,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兼顾农业用水。供水对象把生态环境用水放到了第一位,这不是说其他供水不重要,而是考虑了地处黄河上中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不同于其他地区。该地区年降雨量一般200~300mm,干旱少雨,水资源严重缺乏,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大规模的生产建设活动,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恶化加剧。当前,西部大开发建设加快,人类对自然的索取还要不断增加,生态环境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因此,西线调水首先要考虑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供水。
供水范围:规划了向大柳树供水区、渭河地区和黄河干流补水。大柳树供水区地处陕、甘、宁、蒙四省(区)的干旱地带,该区有3万多hm2的辽阔土地,而且地形平坦,是我国开发条件较好的后备土地资源之一。该地区毗邻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风沙的蔓延和人为不合理的活动致使该地区部分土地沙化,生态失调,急需采取治理措施来有效地控制沙漠的侵蚀。规划向大柳树供水区供水20亿m3,使这片有水则绿洲、无水则荒漠的广袤干旱土地得到水源,植树种草,同时发展生态农业,扩大环境容量,扩展人的生存空间。使居住在山区的人们迁居到这片得到供水的平原区,建设新的定居点或村镇,不断改善这片适宜于人类生存的绿色土地,遏制沙漠的蔓延。规划供水10亿m3给渭河地区,使渭河增添良好水质的新水源,改善渭河地区的缺水和水污染状况,使已有雄厚经济基础的陕西关中地区更快地向前发展。规划供水10亿m3补给黄河干流!这样做考虑了两点:一是黄河上游地区支流用水较多,减少了入黄水量;二是黄河上中游地区广泛开展的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增加拦蓄降水资源的能力,提高降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入黄水量。向黄河干流补水,既可满足支流用水和水土保持用水,又能维持河道的生态基流。
目前,我国多少企业现场施工技术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和施工进度,目前施工企业广泛存在的施工技术管理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1.1材料、设备方面
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会用到诸多的材料和设备,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的控制。因为种类繁多,这样加剧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加上现场材料乱放现象严重,施工人员在需要材料的时候,不能够及时的取出材料进行使用。此外,材料的存放过程中,因为管理不善往往会导致材料的质量下降,特别是钢筋、混凝土、卷材类材料,这些材料因为管理不善会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施工设备的管理主要是日常维护方面,没有进行定期的维护,机械带病工作不紧紧降低了机械的寿命,还好影响到后期设备的维修成本,同时机械设备带病工作也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1.2主体和责任方面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施工企业没有成立专门的现场施工管理技术等分析的组织机构,也没有健全调配资源的制度,这就使得建筑工程中设计、材料、人员配置等脱节。施工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之间合作较差,资源配置难以达到最优化,资源浪费的现象较为严重。而且对于出现的责任事故也难以落实到个人。例如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过程中极易出现爆模的现象,这时不仅仅会造成施工质量的下降,还会浪费大量的混凝土,但是这个责任到底是谁负责,多数的施工企业还没有明确的规定,责任工长和技术负责人往往相互推责,最后也只能项目部买单。
1.3资料管理方面
资料管理主要是指施工图纸的管理,为了追求施工进度,很多企业没有真正的掌握施工图纸,就根据经验进行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擅自更改图纸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现工程问题的时候再去细细研读图纸,这时候就只能返工,浪费了大量的物力劳力。图纸会审是相当重要的,但是负责人很少进行图纸会审,不能合理的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
2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各项制度
材料、设备方面、主体和责任方面、资料管理方面等存在的问题,需要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各项制度,这样才能杜绝问题的发生。建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立材料的检查制度。材料设备的好坏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很大,所以需要进进场的材料设备进行检测,保证质量的合格,同时需要合理的配置检验人员。检验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够准确的识别材料的质量、规格是否符合建筑要求标准。材料的质检需要找寻当地的质检站,以保证质量的可靠性。②建立施工图纸会审体制。施工图纸设计与现场施工是分不开的,施工人员将图纸和现场进行分析,找到图纸和施工的矛盾点,这样才能够保证现场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保障施工质量。③建立现场施工技术档案资料的管理制度。技术档案资料是施工企业以及其建设单位进行技术管理生产的依据。这些材料直接反映了施工单位长期施工的成本标准以及成果。所以需要建立现场施工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汇集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相关资料,为建筑工程的改造以及扩建提供必要的依据。④施工企业需要与设计单位一起制定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的技术方案。施工企业参与制定施工技术方案中去,能够使得施工方案与现场施工信息紧密的结合,以提升施工方案的可行性。⑤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合理的配置施工技术人员,以更好的做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责任需要层层落实到个人,这样才能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找出问题的原因,同时对于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落实到位的部门人员给予奖励,以提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责任制是必要的,建立相关的责任制,才能避免因为管理不当造成的质量安全问题。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落实需要由各项制度作为保障,但是制度也不能制度的过于死板,需要以服务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为目的。同时对于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各项制度不健全的,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优秀的管理办法进行完善优化。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办法,才能够促进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到位。
2.2加强对人的控制
加强对人员的控制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①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定期的组织培训,以提升施工队伍的整体水平。并积极鼓励工作人员考取国家资质证书,以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②技术管理人员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管理方法,学习过国内外优秀的管理办法,然后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应用到项目中去,来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③总承包方在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对分包方的资质、技术管理水平进行了解。④做好民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增强其安全意识,杜绝安全施工的发生。加强对人员的控制是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
3结语
关键词:预防爆破技术安全措施
爆破在公路建设中被广泛采纳使用,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发展,国家加大对西部基础设施的建设,高速公路穿越的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涉及到的高挖方地段特别多,在这些路段爆破技术的使用就显得特别的重要。由于在使用中的失误,使能量意外释放,导致爆破事故的频繁发生。据统计,爆破事故占公路建设中工伤事故的30%左右。这就很非常有必要加强爆破的施工管理,预防爆破事故的发生。
一、爆破原理
炸药在一定的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撞击)发生爆炸,同时释放热量并形成高热气体。建筑施工中,就是利用炸药的这种性质来为施工服务,达到工程建设的需要要。炸药爆炸时的危害主要是产生爆炸地震、空气冲击波、飞石和噪声等,一旦失控,就会造成事故。要避免这些危害必须按照爆破的有关技术操作规程,确保必要的安全距离和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二、爆破前的准备工作
1、了解当地的有关情况,编制适合工程需要的具体的爆破施工方案。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涉及到非常多的石方开挖。凡不能使用机械或人工直接开挖的石方,则应采用爆破法开挖。需要采用爆破法开挖的路段,如空中有电缆线,应查明其平面位置和高度;还应调查地下有无管线,如果有管线,应查明其平面位置和埋设深度;同时应调查开挖边界线外的建筑结构类型、完好程度、距开挖距离等,然后制定爆破方案。
2、检查爆破从业人员的资格,爆破作业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爆破证书的专业人员施爆,禁止未爆破专业人员进行爆破作业。
3、爆破的合法化。根据确定的爆破方案,进行炮位、炮孔深度和用药量设计,其设计图纸和资料应报送有关部门审批,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爆破。
三、爆破安全距离的确定
爆破施工中发生的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爆炸引起的飞石导致的安全事故,确定爆破的安全距离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公路施工中,绝大部分是露天爆破,如果处理不当,会有些岩块飞散很远,对人员、牲畜、机具、建筑物和构筑物造成危害。确定飞石的安全距离可参考下列计算公式:
R=20×k×n×w
式中:R—飞石安全距离,
k—安全系数,根据爆破的综合因数考虑,
n—最大药包爆破作用指数,
w—最大药包的最小抵抗线,一般为阶梯高度的0.5~0.8倍。
四、爆破事故的预防措施
1、严格按照爆破操作规程进行施工,爆破作业人员必须由经过爆破专业培训并取得爆破从业资格的人员实施。根据爆破前编制的爆破施工组织设计上确定的具体爆破方法、爆破顺序、装药量、点火或连线方法、警戒安全措施等组织方案实施爆破。在爆破过程中,必须撤离与爆破无关的人员,严格遵守爆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细则。
2、装药、充填,装药前必须对炮孔进行清理和验收。使用竹、木棍装药,禁止用铁棍装药。在装药时,禁止烟火、禁止明火照明。在扩壶爆破时,每次扩壶装药的时间间隔必须大于15分钟,预防炮眼温度太高导致早爆。除爆破外,任何爆破都必须进行药室充填,堵塞前应对装药质量进行检查,并用木槽、竹筒或其他材料保护电爆缆线,堵塞要小心,不得破坏起爆网路和线路。隧道内各工种交叉作业,施工机械较多,故放炮次数宜尽量减少,放炮时间应有明确规定,为减少爆破药包受潮引起“盲炮”,放炮距装药时间不宜过长。
3、设立警戒线
爆破前必须同时发出声响和视觉信号,使危险区内的人员都能清楚地听到和看到;在重要地段爆破时,应在危险区的边界设置岗哨,撤走危险区内所有人、畜;孔桩爆破时,应在爆破孔桩口用竹笆或模板覆盖,并加压沙袋,以防止爆破飞石飞出地面。
4、点火、连线、起爆
1)、采用导火索起爆,应不少于二人进行,而且必须用导火索或专用点火器材点火,严禁明火点炮。单个点火时,一个人连续点火的根数不得超过5根,导火索的长度应保证点完导火索后,人员能撤至安全地点,但不得短于1.2m。如一人点炮超过5根或多人点炮时,应先点燃计时导火索,计时导火索的长度不得超过该次被点导火索中最短导火索长度的1/3,当计时导火索燃烧完毕,无论导火索点完与否,所有爆破工作人员必须撤离工作里。
2)、为防止点炮时发生照明中断,爆破工应随身携带手电筒,严禁用明火照明。
3)、用点雷管起爆时,电雷管必须逐个导通,用于同一爆破网络的电雷管应为同厂同型号。爆破主线与爆破电源连接之前必须测全线路的总电阻值,总电阻值与实际计算值的误差必须小于±5%,否则,禁止连接。大型爆破必须采用复式起爆线路。
4)、采用电雷管爆破时,必须按国家现行《爆破安全规程》(GB6722-86)的有关规定进行,并加强洞内电源的管理,防止漏电引爆。装药时可用投光灯、矿灯照明;起爆主导线宜悬空架设,距各种导电体的间距必须大于1m,雷雨天气应停止爆破作业。
5、爆破检查
爆破后必须经过15分钟通风排烟后,检查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再确认爆破地点安全与否,检查有无“盲炮”及可疑现象;有无残余炸药或雷管;顶板两帮有无松动石块;支护有无损坏与变形。在妥善处理并确认无误后,经爆破指挥班长同意,发出解除警戒信号后,其他工作人员方可进入爆破地点工作。
6、盲炮处理
盲炮包括瞎炮和残炮,发现盲炮和怀疑有盲炮,应立即报告并及时处理。若不能及时处理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禁止掏出或拉出起爆药包,严禁打残眼。盲炮处理,应由原施工人员参加处理。处理主要有下列方法:
1)、经检查确认炮孔的起爆线路完好和漏接、漏点造成的拒爆,可重新进行起爆。
2)、打平行眼装药起爆。对于浅眼爆破,平行眼距盲炮炮孔不得小于0.6m外另行打眼爆破(当炮眼不深时,也可用药包爆破),深孔爆破平行眼距盲炮孔不得小于10倍炮孔直径。
3)、用木制、竹制或其他不发火的材料制成的工具,轻轻地将炮孔内大部分填塞物掏出,用聚能药包诱爆。
4)、若所用炸药为非抗水硝铵类炸药,可取出部分填塞物,向孔内灌水,使炸药失效。
5)、对于大爆破,应找出线头接上电源重新起爆或者沿导洞小心掏取堵塞物,取出起爆体,用水灌浸药室,使炸药失效,然后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