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护理病例讨论

护理病例讨论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19 11:17:32

护理病例讨论

护理病例讨论篇(1)

关键词:病例讨论;内科护理学;教学;应用

《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学科,是关于认识疾病、预防和治疗疾病、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整体护理理念和护理程序应贯穿始终[1]。病例讨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问题导向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我院从2015年开始,在护理专业本科段《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实行病例讨论教学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安排

我院《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安排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临床病例讨论、临床见习。通过临床病例讨论、临床见习的补充学习,强化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安排在理论课内容结束后,《内科护理学》共有九大系统疾病,每一个系统疾病学习后均会安排一次病例讨论,然后根据各系统疾病种类安排临床见习2—3次,临床病例讨论和临床见习每次时间均是3学时。

二、病例讨论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精心选择教学病例

带教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理论课讲授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临床上典型的、多发的病例,病例既要和理论知识相关联,又要能反映患者真实的病情变化,并需具有启发性和一定的迷惑性,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对疾病的诊断处理原则,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病例的选择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太复杂和太简单的病例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我们选择进行讨论的病例来自于我院的临床实际病例,在收集与各章节知识相关联的病例后,通过整理筛选,将精选的病例用于病例讨论教学。

(二)病例资料的采集

将参加病例讨论的学生按学号的顺序分组,每组4-5人,以小组为单位对患者进行评估,询问患者的病史特点,结合自己问出的患者的不适症状及查体获得的资料,根据已行的辅助检查结果,查阅患者的病历资料,归纳总结病例的特点,提出临床诊断、护理诊断、治疗原则和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等。

(三)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以“灌注式”教学法为主,课堂上教师讲授教学内容,学生听讲和记录,课后整理多媒体课件和背诵,学生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遇到实际病人时感到束手无策,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无法应用到临床实践中。“问题导向教学法”又称PBL(Problem-BasedLeaming)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模式[2],该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由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最早提出,倡导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教学改革[3]。如何将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临床病例讨论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办法。进行病例讨论时,学生为病例讨论的主体,带教老师仅发挥引导、启发作用,而学生归纳总结患者的病史特点、相关辅助检查结果、疾病诊治经过、提出可能的临床诊断及患者需要解决的具体护理问题即护理诊断,并提出治疗原则和相关的重点护理项目。接着重点围绕总结归纳的问题展开热烈地讨论,做到人人均能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依据。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贯穿于整个病例讨论过程中,最后由带教老师对整个病例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同时结合课堂上讲授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学生讨论中提出的疑问进行启发式教学,并再次强调本次病例讨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及所需掌握的知识点。通过病例讨论,学生能把复杂而又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发病机制与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治疗及护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为解决临床具体问题而有针对性地寻求医学理论知识。利用病例讨论教学,将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变为现代教育模式,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病例讨论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经精选进行讨论的临床病例的内容丰富、典型、真实反应疾病的动态变化过程,并与理论课上学习的本系统章节中内容联系紧密。这样的病例会促使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动态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对疾病的发展、转归及相关治疗护理方面的问题具有预见性。讨论中的疑难问题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促使其主动去查阅文献,并且会继续分析讨论问题,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既可以深刻掌握疾病的相关理论知识,也可以了解疾病相关的前沿知识及国内外研究进展。有学者在医学生中做过有关病例讨论的问卷调查,发现全部学生赞成病例讨论的教学方法,并且有98%以上的学生认为有较大收获,主要体现在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且对疾病的认识增强了[4]。也有学者做过对照研究,发现“临床病例讨论教学法”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5]。而且讨论的病例本身也是临床上实际存在的,让学生体验了在临床实境下的工作状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达到让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临床分析、判断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病例讨论教学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出发,提供给学生真实的病例进行讨论,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分析、判断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进行病例讨论时,学生完全靠自己去分析总结病史特点及收集到的病例资料,然后小组内学生相互讨论分析,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判断能力的培养,最后带教老师再结合所给的病例剖析学生各种分析思路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启发学生良好的临床工作思维习惯的养成,而且学生之间的讨论发言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取长补短,更加有利于学生分析、判断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走上临床工作岗位后能够解决常见的临床实际问题。通过讨论过程中的发言,还可使带教老师了解到学生对某些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足之处,进一步加强对理论知识学习的指导。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与患者的交流、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实施病例讨论教学,教师将准备好的典型的临床病例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医疗护理规范及程序,对患者的病情及医疗护理工作进行探讨,要求学生自己评估患者,收集患者的病史、病情资料,然后分析病史及收集到的资料,诊断患者的病情,并提出需要进行的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及具体的护理措施。在小组内,对学生给予任务划分,有的学生负责收集资料,有的学生负责深入病房与患者沟通、交流,在下一次病例讨论时,将学生的任务进行交换。在临床病例讨论过程中,学生的角色也有所变化,从课堂上被动的听讲者转变为主动的发言者,从而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点。通过病例讨论,学生不仅巩固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也提升了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主动讲授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有利于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意识

医疗护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病例讨论不仅使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在进行病例讨论时,学生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获取患者的疾病资料,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既真实又详尽。而且在做出每一个诊断或治疗护理措施之前都必须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估病人,收集疾病相关的信息资料,从而发现病人存在的真实问题,进而对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制定落实恰当的、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措施。通过小组病例讨论,还可以充分发挥本小组集体的聪明才智和力量,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由上可见,通过实行病例讨论教学法,为学生创造—个良好的临床实境下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兴趣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病例讨论中,对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使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与患者的交流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开展病例讨论教学,对带教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采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陈健,黄媛媛.病例讨论课在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9):374.

[3]王小莉.病例讨论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南方医学教育,2014,(4):34-35.

护理病例讨论篇(2)

贵阳医学院附属白云医院 贵州省贵阳市 550014

【摘 要】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疾病。目前我国治疗急性白血病以化疗治疗为主,但由于化疗治疗的副作用较大,治疗期间患者经常因感染等症状死亡,因此其对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工作要求较高。笔者通过对90 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护理记录发现,减轻病症的针对性护理能够减轻患者治疗期间承受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对治疗有非常显著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化疗治疗; 临床护理

急性白血病患者是造血干细胞复制时发生恶性突变的一种疾病,其自然病程一般为6—12 个月,经过治疗后可延长到5—10 年。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通常有贫血,发热,皮肤、黏膜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等,患者所受痛苦较大,可以依靠治疗与护理来有效缓解。目前,化疗仍是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在化疗期间对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减轻患者在化疗期间承受的痛苦。

1 目的

对90 例接受化疗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针对临床症状护理,包括心理、感染、口腔、皮肤、饮食等方面。根据90 例接受化疗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记录,讨论急性白血病化疗治疗的有效护理措施。

2 方法

对2012 年11 月至2014 年10 月入院接受化疗治疗的90;例白血病患者进行减轻病症的针对性护理。

3 结果

接受临床治疗与针对性护理后50 例患者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症状得到较好缓解,20 例患者急性白血病临床症状未得到缓解,14 例患者治疗因治疗期间感染死亡,6 例患者治愈。

4 讨论

4.1 基础护理

在进行基础护理时,医护人员保持患者病房内环境整洁,通风度好,空气清新无异味,温度保持在25 摄氏度左右,误差不超过5 摄氏度,另外护理人员应保证一周三次使用强力消毒剂对患者病房地面进行彻底消毒清理,防止角落残留细菌引发患者感染。此外,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初期护理期间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患者接受治疗并积极配合治疗。

4.2 减缓病症的针对性护理

4.2.1 休息与活动

急性白血病的化疗治疗对患者的机体损耗较大,因此需要得到科学、有规律的作息方式,以恢复患者的体力。护理人员应定时带患者做些适当活动,可以使患者处于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而对于治疗中出现贫血、出血等临床症状较重,或出现感染症状的患者则要求其必须卧床休息。

4.2.2 检测与记录

由于急性白血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较多变数,容易发生感染,从而带来无法挽回的结果,因此护理人员需每日定时观察记录患者病情,并向医师汇报,交流护理指导意见。护理人员需每日检查病人是否出现出血症状,有无血便、血尿、恶心、呕吐、头疼、神志变化等症状,及时记录并反馈给医生。

4.2.3 口腔与饮食

急性白血病患者口腔易出现黏膜出血、口腔溃疡、溃烂等症状,护理人员每日待患者进食前后及睡觉前后对患者口腔进行清洁。另外,对患者口腔进行清洁时,应使用棉签等柔软工具,不可使用牙刷,清洁时工作要轻柔,避免患者口腔黏膜损伤、牙龈出血等症状出现。此外科学的饮食可以补充患者所需营养物质,提高化疗治疗的治疗效果,使患者心情愉悦。患者应进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证患者所需营养。且忌生冷硬、辛辣的饮食,就餐要规律,要求少量多餐。

4.2.4 皮肤与感染

护理人员需每日协助患者进行皮肤清理工作,用温水擦拭患者皮肤。保证患者肛门及女性患者会阴部边的卫生情况,要求患者便后用稀释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拭,避免阴部及肛门周边感染。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发感染,保证患者所处环境干净、通风,预防感染发生。

4.2.5 疼痛与心理

白细胞对身体部分组织浸润引起疼痛症状,一般为颈部、颌下骨关节痛、胸骨压痛等症状,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睡眠质量。对此护理人员要求患者多休息,必要时服用止痛药物缓解患者疼痛感。此外,护理人员应该要针对性心理护理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4.2.6 康复指导

针对急性白血病临床症状的护理能够从环境、休息、病情观察、心理、口腔皮肤护理、感染护理及康复指导等各方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对外界环境的不利因素抵抗力较差,自身损耗较大,需要得到充分的休息,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感染情况的发生,并且减轻患者痛苦,体现个性化护理服务。

5 结论

在急性白血病化疗治疗过程中,针对临床症状的护理与化疗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其能够保证患者处于一个最佳的状态接受化疗,减少治疗期间感染症状的发生,提高了化疗治疗的成功率。另外,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痛苦,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一种科学的护理模式,对疑难病症的治疗护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颜小红, 田丽梅.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口腔并发症的护理进展[J]. 职业与健康,2011(15).

[2] 刘晓平. 白血病化疗患者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20).

[3] 许燕粧, 王惠莹,许毓娜,刘惜芬. 护理干预在化疗患者恶心呕吐中的临床意义[J]. 中国医药指南,2011(16).

[4] 龚晓玲. 老年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 沈阳医学院学报,2011(03).

作者简介

童晓丽(1981-), 女, 贵州省贵阳市人。大学专科学历。现为贵阳医学院附属白云医院护师。研究方向为护理。

护理病例讨论篇(3)

    1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患肝胆胰疾病,有手术指征,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并且同意手术,意识清楚的患者。收集我院肝胆外科2011年12月—2012年12月符合标准的手术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53.10±11.20)岁,男112例,女88例;肝胆管结石病55例,原发性肝癌48例,胰腺肿瘤10例,门静脉高压症12例,肝门部胆管癌30例,胆囊癌45例。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接受个体化3D诊疗模型指导术前讨论的手术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54.4±12.7)岁,男118例,女82例;肝胆管结石病57例,原发性肝癌53例,胰腺肿瘤12例,门静脉高压症8例,肝门部胆管癌40例,胆囊癌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诊断的构成比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对照组

    实施常规术前讨论模式。术前讨论开始前,主管医生准备患者资料、各项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资料。讨论时只由医疗团队组成,各级医生按病历记录进行讨论。护士遵医嘱执行各项操作。患者及家属被告知讨论结果。

    2.2观察组

    实施以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1)重建出患者病灶的数字医学技术三维重建图像,具体步骤: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增强CT薄层扫描;将CTDICOM图像数据上传HP服务器,将服务器的DICOM导入到Mxview工作站;在Mxview工作站中,进行数据的刻盘存贮;将数据导入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得到患者病灶的数字医学技术三维重建图像。(2)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及护士长在术前讨论之前,掌握患者护理资料,并查阅相关资料。(3)全科医生、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手术配合护士、患者及家属围座一起,共同参与术前讨论。(4)主管医生汇报患者病情及相关资料,使用旭东公司三维阅读软件(viewer)播放患者病灶的数字医学技术三维重建图像。(5)责任护士汇报患者的护理资料。(6)各级医生讨论制定手术方案,并进行仿真手术演示。(7)护士长、护理组长和责任护士根据术前讨论情况,以及患者的病情、手术情况、个性特征和需求制定护理措施。(8)手术配合护士根据讨论结果预先做好器械、耗材及患者体位等准备。

    2.3评价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日、护理服务满意率。并发症包括胆瘘、肠瘘、胰瘘、吻合口出血、胸腔积液、伤口出血、伤口及腹腔内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门静脉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统计并发症发生率。以上数据均由医院质量管理科在患者治愈出院后统计所得。

    2.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对照组发生1起医疗纠纷,观察组未发生医疗纠纷。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护理服务态度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讨论

    4.1实施以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平均住院日观察组实施以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一方面,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是通过64排螺旋CT和MI一3DVS软件得到的仿真模型,重建的三维图像有较强的真实感,能立体地显示肝胆、胰、脾病灶及其内部管道结构的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大血管等结构的解剖关系,可按照使用者的意图,通过放大、缩小、旋转从任意角度和任意距离来观察,并可设置肝脏、胆管或血管的透明度,充分显示出它们的解剖学关系,帮助医生在手术前合理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2]。护士通过直接、形象地观看,等于参与了整个手术过程,对于手术的方式、部位、引流管放置的具体位置等有了预先、清楚地了解,为提前做好术后准备、护理计划和应对措施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医、护、患三方共同参与的术前讨论,不仅使责任护士对疾病的病因、治疗、诊断、护理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使医生能及时获取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状况和护理计划;配合手术护士能为第2天的手术做好周密的仪器和材料准备;而且由于患者及家属的参与,使护士能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不同需求的患者制定出更合适、具有个性化、全面的术后诊疗护理路径。医护患三方参与术前讨论模式的实施,增加了手术成功率、减小了手术损伤、降低了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缩短了平均住院日。

    4.2实施以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因文化背景、职业和来源的不同,不同患者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也由于手术的不可知性,使患者及家属在手术前产生很大的心理、精神压力,无法充分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方面对手术寄予很大的希望,一方面又心存怀疑和恐慌,一旦手术出现意外,医疗纠纷很快产生。运用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得出的仿真模型和仿真手术的演示,能更加直观和形象地显示病灶的部位、大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等,再通过医护双方进行通俗地讲解,使患者清楚自己的病情和手术情况。在可知的情况下,把人体内脏及手术所带来的神秘面纱揭开,增强了患者康复的信心和科学的期望值。而医、护、患三方共同参与的术前讨论,不仅满足了每例患者的个性特征、不同需求和情感心理需求,减轻了焦虑,使患者从以往的被动接受治疗转为主动参与治疗,更了解了如何配合治疗,从而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毅力,促进了疾病的康复;又密切了三方关系,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和信任度增加,提高了服务态度满意率,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护理病例讨论篇(4)

关键词:临床思维教学法;外科护理学;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胡颖辉(1974-),女,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北京大学护理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西省卫生厅普通科技计划项目“临床思维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123167)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5-0118-03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将某护理学院五年一贯制高职护理专科2009级114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学号单、双数原则分成两组,单数学号护生为实验组,双数学号护生为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7名,均为三年级女生,年龄17~20岁。两组护生入学时成绩、已修课程的成绩、年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教材、总学时、授课教师均相同。

(二)方法

1.对照组教学方法。采用传统教学法。理论教学:按教学大纲要求,老师在讲台上讲授,护生在台下听及做笔记;实训教学:教师演示-护生模拟训练-教师总结指导。

2.实验组教学方法。临床思维教学法,即包括以病例导入式头脑风暴法的理论教学和智能仿真实践教学。(1)教学前准备:分析教材与大纲、最新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等教学资料,选取适当教学内容准备进行教学干预,即临床思维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进入临床科室选择合适典型的临床病例,建立好临床病例资源库;(2)教学实施:以病例导入式头脑风暴法是根据教学目标要求,以临床病例引导教学活动,组织护生学习、研究及展开“头脑风暴”讨论会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目的需要准备一个恰当的、具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把病例及讨论的内容提前一周交给护生,让护生去思考,使其在课前先阅读、理解、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教师再现病例,将护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导护生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展开“头脑风暴”[3],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最后教师点评总结,并将病例与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进一步讲解。

智能仿真教学是利用智能仿真模拟人具备真人的特征对护生进行实践教学,采用"简短理论温习-综合模拟演练-视频分析讨论"的模式。课前护生分组,每组人数一般7~8人,教师在课前一周把病例及要求分发给护生,护生查阅相关资料,预习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组内开展讨论,明确分工,熟悉相关操作流程。课堂上,教师先进行课程理论内容简短温习,并讲授所给病例的特点(15分钟),然后每组护生在规定时间内(15~20分钟)在模拟病房完成操作演练,操作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护生的操作情况进行现场点评,以启发思路为主,对具体操作是否正确不作评价。全体护生操作完成后,通过录像回放进行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归纳。

3.评价方法:(1)两组护生理论与综合技能成绩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护生均进行理论考试及综合技能操作考核。理论考试采取随机化安排考场顺序,从标准化试题库中随机抽取一套试卷统一考试,试卷阅卷采取盲法,将试卷密封,流水阅卷。综合技能考核采用标准化病人考核方式,统一评分标准,任课教师不参加考核;(2)对两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评价教学效果。该问卷是在结合我院专科护理教育专家的实际教学经验,广泛查阅文献,并经相关领域护理教育专家及临床护理专家的反复修订最终形成,问卷内容为护生对各自的教学方法的效果反馈,共8个条目,每个条目有5个选项,1表示非常不赞同,2表示不赞同,3表示不确定,4表示赞同,5表示非常赞同。赞同和非常赞同归为认可。调查问卷在课程结束后当场统一发放,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14份,回收有效问卷114份,有效回收率100%。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测,Cronbach's α系数为0.832。

4.统计方法:全部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录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

二、结果

(一)两组护生理论与综合技能成绩

从表1可见:实验组护生的理论考试及综合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

(二)两组护生对各自教学效果的认可程度比较

从表2可见:实验组护生对临床思维教学法的认可程度与对照组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比较,P

三、讨论

(一)临床思维教学法具有明显优势

1.有利于提高护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临床思维教学开展以病例导入式头脑风暴法,以临床病例引导教学活动,用生动形象的病例陈述抽象的理论,病例多重剧情化且情境符合现实与逻辑、生动化及临床化,具有趣味性,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病例讨论没有标准答案,护生可对病例展开头脑风暴式讨论,进行大胆假设,从多个角度寻找答案,激发了护生对其新知识的热情,成就感得到极大的满足,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护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提高。智能仿真教学为护生在学校早期接触临床提供机会和条件[4],仿真模拟人表现出一些“生理反应”真实再现了临床情景,大大地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护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没有标准的护理操作流程,需要利用已有的知识,科学地运用护理程序,调动了护生的积极性。从表2看出,与传统教学法比较,临床思维教学法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2.加深了护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有利于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以病例导入式头脑风暴法教学,有意识地让护生接触临床实例,缩短了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差距[5],小组围绕临床病例展开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为护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挖掘了护生的思维潜能,护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寻求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锻炼了临床思维能力。

智能仿真教学的课堂模式更接近临床工作程序,智能模拟人通过极其逼真地模拟人体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实际情况,护生必须综合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发挥临床思维能力,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诊断、实施相应的护理。护理过程中,“病人”的病情可以不断变化,这就需要护生时刻观察“病人”病情并根据“病情”变化做出应急处理。仿真系统的可重复性及无医疗风险,允许护生在实训中犯错并改正,促进了护生“临床护理经验”的积累和临床思维的成熟。可见,这种安全、可控的“临床环境”[6],即智能仿真教学课堂具备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及丰富、深刻、具体的实践锻炼,加深了护生对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及应用,培养了护生设身处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了临床思维能力。

本研究显示,与传统教学法比较,临床思维教学法更能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加深了护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提高护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表1中实验班的理论考试及综合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均P

3.有利于提高护生沟通、协作能力。护理工作性质要求护士必须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护士需要与患者、医生、药剂师等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协作。以病例导入式头脑风暴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护生在头脑风暴式的讨论环节,可极大程度地锻炼同学间交流沟通及协作能力。智能仿真实践教学,护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团队式的技能训练,训练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积极沟通、通力协作,共同决策,同时,随着模拟病例的运行,护生还需要不断地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因此,智能仿真实践教学可很快锻炼和提高护生的沟通及协作能力,有利于今后临床工作。由表2可见,实验组对锻炼护生的沟通及协作能力的认可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二)临床思维教学应注意的环节

临床思维教学环节中,病例选择是关键,所选病例必须既要考虑护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又要兼顾培养护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临床思维等综合能力;既能使护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又能突出外科疾病的特殊性。

临床思维教学强调护生的主体作用,由于课时的有限,这就需要护生在课外精心准备,大量查阅并复习相关学科知识,才能保证护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及实训。但由于护生本身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制约,临床思维教学又不能离开教师“导”的作用,从病例设计、教学方案制订、课外预习到课堂,在强调护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决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二者结合,才能使是整个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临床思维教学法的顺利实施,学院必须有更好的配套设施做保障,如供护生及教师查阅的图书资源及网络信息资源、具规模的高端模拟实训室及先进的教学设备等。

(三)临床思维教学对护理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

临床思维教学法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及护理教学经验,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要求教师经常深入临床,了解最新进展,对临床中护生常出现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从实际中寻找适宜教学的病例[7]。

临床思维教学法中以病例导入式头脑风暴法的理论教学,要求教师要有坚实理论知识及丰富临床经验同时,教师还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讨论,引导和启发护生进行临床思维和分析的能力[8]。智能仿真教学,教师只有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互通,教学、科研、实践技能兼容,才能更加生动形象地设计临床情境,驾驭教学过程,顺利解决护生实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9];另外,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熟练操纵计算机的能力,这样才可能在智能仿真教学中熟练操作智能模拟人。

因此,护理教师无论是教学理念、知识结构,专业水平、教学手段等,都需要不断地扩充自身,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及综合教学能力,才能保证临床思维教学法的顺利实施。

四、结论

临床思维教学法应用于《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激发了护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加深了护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锻炼了护生沟通、协作能力,提高了护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有助于护生今后临床工作,教学效果明显。但要在今后的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临床思维教学法的优势,还需多方配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王俊杰,马小琴.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78.

[2]湖波.中医妇科学模拟临床思维教学改革实践[J].内蒙古中医药,2008,27(2):39.

[3]李运萍.头脑风暴法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2):126-128.

[4]姜文莉,等.仿真综合实验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9):55-56.

[5]樊新霞,姚鸣.案例教学法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杂志,2009,24(7):643-644.

[6]Caroline SM, Marian KT.The role of simulation in nurse education[J].Nurse Education Today,2010,(30):827-832.

[7]严彩君,董全斌.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6):65-66.

护理病例讨论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妇产科护理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156-02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主要将典型的案例应用于教学的方法。在进行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并能培养自我思维的能力。由于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均很强的学科,面向应用和面向实践是其主要培养目标,因此,案例教学法被国内许多护理院校教育者引入护理教育中。

妇产科护理学是高等护理专业学生重要的临床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不但要培养护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还有要重点培养护生的基本护理技能,从而达到巩固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代医疗行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对妇产科护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此,笔者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2级4个班220名护理专科生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现将实施过程及收获和体会介绍如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2级4个班的220名护理专科生,2个班为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2个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108人,女生98人,男生10人;对照组112人,女生99人,男生14人。所有学生均已经完成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心理学、健康评估和护理学基础等课程,两组的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任课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授相关知识,学生课后自觉复习。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任课教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与对照组相同。

1.案例的收集和设计。在进行案例教学前,任课教师亲自到临床病房收集案例,选择典型和有代表性的案例,案例中的病情病程适宜,适合学生的知识层次(大专),教学大纲的要求能够通过案例表现出来。每个疾病都要有两个以上病例,以前置胎盘为例,笔者选择了完全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边缘性前置胎盘分别是33周、35周、36周的三个案例,每一个案例的内容都有一个训练重点,例如孕33周完全性前置胎盘的孕妇入院后护理的重点是生命体征和阴道流血量的观察,关键的护理措施是病人必须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用止血药。在设计案例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和护理工作的调整,将案例按照患者发病、院外就医、入院住院以及出院等多个过程进行分阶段编写,根据病情分阶段变化设置不同的问题和护理操作要求。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疾病发生发展的变化,而且还能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同一疾病、同一病人在不同病情、病程中所采取的不同护理措施。在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中是无法做到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信息的,案例教学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临床护理的整体程序和组织管理情况。比如在以上病例中病人入院第三天病情发生变化,阴道大出血,结合这一病情变化设计要求学生提出新的护理措施。

2.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为理论教学,时间为30分钟。针对不同章节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授课结合图示等教学方法,把新知识、新理论以授课的方式传授给学生。通常针对大专生护理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但缺乏临床的实践、难以将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一般每一个护理问题都有典型例子来贯穿整个理论教学。

第二阶段:主要为病例讨论,时间为60分钟。把本节的案例内容、主要问题简明扼要地陈述,相关的病例图片和录像资料,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并提示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发现问题,通常每个疾病都准备有3-5个病例,把每个病例及提出的问题打印好,把学生分成3-5组进行讨论,要求每一位学生把本组讨论病例的病情了解清楚,结合讲授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并在组里讨论,最后每一组都要求通过讨论交一份护理计划书。在讨论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以最简捷的思维路径得到正确的结论,并参与到每一组的讨论中,及时发现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瓶颈并引导他们如何解决 。

第三阶段:主要是总结阶段,时间为20分钟。任课教师对每个小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总结归纳。学生将自己在阅读案例、案例讨论及解决问题等环节的情况进行总结,并完成案例作业。

(三)教学评价。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为妇产科护理期末考试成绩,总分为100分,试卷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与实验组的理论课案例不重复。教学方式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学生根据个人体会匿名填写问卷,了解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认同程度。

(四)统计学分析。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和独立样本t检验,P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比较。见表1。

(二)学生对案例教学方法的评价。见表2。

三、讨论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带有影像和图片的案例真实地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直接观察到患者的身心表现和变化,给同学创造了一个直观的真实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拓展了教学空间。分别有95.37%和90.7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增加了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典型的案例能够将课本上枯燥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与实际病人联系起来,也能够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案例讨论阶段,学生要查阅资料、分析资料、讨论问题等,在这些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问题逐渐得到解决,学生建立了自信心,促进了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二)培养了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每4-5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通过这样的学习小组可以锻炼和培养每个人的责任心、合作能力、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地记忆或背诵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法虽然能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将学生和教师的角色互换,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的时候,会积极与同学沟通和交流。学生间的互动增加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同时还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病例的情景,学会在临床工作中如何互相合作、互相配合,同时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慢慢建立学生很强的责任心和责任感。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能够增强责任心、增加交流能力和提高团队合作的比例分别是81.41%、98.15%和97.22%。

(三)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学生能够对知识的理解、归纳、总结和运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将临床护理案例与课本理论知识进行有机融合,有利于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和护理措施的理解。在妇产科护理期末考试中,实验组的选择题、填空题和名称解释的成绩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是因为这两种类型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对于记忆性考题,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课后多复习加强记忆往往就能考得高分。而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归纳、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临床思维能力。此次研究发现,实验组学生的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和总分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

(四)促进教师发展。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通过案例教学法,教师也能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教师进行案例教学,不仅需要熟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也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案例的编写过程中,临床经验能够帮助教师将理论知识很好地融入大量的临床信息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过程中,学生会提出很多有关医学或护理的问题,这也要求教师不断拓宽和提升自己的知识。教师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才能轻松自如地运用好案例教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栾娈.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4)

[2]蔡朝阳,金士剑,郑刚,等.案例教学方法在耳鼻咽喉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

[3]王惠珍,魏小雪,高钰琳等.从受教育者视角调查分析我国护理教育现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9)

[4]郝萍,崔蓉,王彦茹,等.案例教学法在《护理营养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3(16)

护理病例讨论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护理学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1-0107-02

案例教学是一种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讨论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笔者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了执教的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卧有病人床更换床单法》一节。

案例背景

《护理学基础》是以基本护理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技术课程,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扎实的护理基本技能,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卧有病人床更换床单法是该课程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一项操作。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并回示。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是未能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练习操作只是应付达标,机械地完成各项操作技能,缺乏积极性。案例教学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方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差异。传统教学注重知识、技能,而体验式教学注重观念,态度,强调学生去“感受”学习,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方式去参与、发现,然后分析切身体验,使其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为此,笔者在卧有病人床更换床单法该项操作教学中运用了案例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

案例描述

(一)布置预习

教师:下节课将学习卧有病人床更换床单法,请回去好好看书。要求下次课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来进行,即让学生扮演病人和护士,来完成操作。

学生:答应。

(二)创设情境

教师:同学们,躺在床上的这位病人(由学生扮演)今年40岁,三天前因车祸造成肠破裂来我院进行急诊剖腹探查手术,术后第二天生命体征平稳,切口有渗出液,被服污染,护士应及时为病人更换清洁的被服。该如何更换?

学生:(讨论)请先把病人搬到平车上,然后在病床上对脏被服进行更换,再把病人搬回床上。

教师:(首先肯定该生的方法可行)但是,此病人身上有切口且有渗出液,平车搬运过程中会增加病人的痛苦,要求大家再思考,是否有更好的办法。

学生:(讨论)能否让病人坐起来再更换?

教师:术后第二天的病人,最多只能采取半坐卧位,要坐起更换比较困难。特别是一位护士很难单独完成,而且病房内工作量大,很难要求其他护士协助。

学生:(沉默)。

教师:(带领学生回归病例)首先,病人术后第二天,由于伤口渗出液将被服污染,需更换清洁被服,使病床整洁,病人睡卧舒适,防止压疮及其他并发症的产生。面对该病人,首先应该准备那些用物?(从操作准备开始引导学生)。

学生:大单、中单、被套、枕套、床刷。

教师:需要便盆吗?

学生:需要,操作前可以按需给便盆。

教师:这是一个术后第二天的病人,生命体征平稳,他是可以翻身侧卧的。因此,怎样更换床单才更稳妥?

学生:首先协助病人翻身侧卧至对侧,更换近侧各单;然后再协助病人侧卧于铺好的一侧,换对侧各单,最后协助病人平卧。

教师:(肯定)请两位学生扮演病人和护士,按刚才大家讨论的方案进行大单、中单的更换。操作中,对需要注意的细节进行指导。例如,怎样一人协助病人翻身侧卧、如何卷单扫单、取下的污单如何处理等,学生基本上能按要求完成大单、中单的更换。

教师:接下来,要给病人更换被套,怎样进行才能让病人保持暖和、舒适?

学生:先为病人盖上干净的被子,然后更换脏被套。

教师:方法可行,但是医院都是一个床单位固定一张棉被,没有多余的棉被。怎么办?

学生:(讨论)能不能在病人身上铺一张清洁的被套,然后把棉胎从脏的被套里边拿出,放入清洁的被套内。

教师:肯定此方法并让学生尝试。实际操作中学生发现先把棉胎从污被套内拉出放于床尾,然后把清洁的被套在病人身上展开,将棉胎套入清洁被套中,这样操作起来更方便。

最后,进行枕套的更换及操作后整理和用物处理,完成整项操作。

(三)操作后小结

教师:在卧更操作中首先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协助病人翻身时要注意加床档,若无床档,要保护病人,防止摔伤;其次,协助病人翻身时,应注意病人身上的各种管道是否完好、通畅,更换过程中应注意随时观察病人病情;最后,注意保暖,保护病人隐私。要求学生每人课后练习3~5次。

讨论

(一)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与患者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临床技能。教师在带教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意识到护理工作要以患者为中心,处处体现对患者的关心。如在进行卧更操作时,随时注意为病人盖好被,防止着凉。在护理过程中的细节尤其重要,如帮助病人翻身侧卧时,注意动作轻柔,操作中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坠床及导管脱落等,均需体现护士对患者的关心。通过记录护理情境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反思讨论,使学生掌握了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锻炼了学生评判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情境模拟示教和演练,为临床实践打基础

情境模拟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模拟某种情境或景象的教学方法,以案例为基础,它具有无风险、可重复、可控等优点。利用角色扮演进行情境模拟练习卧更,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卧更操作并在课后练习中进行验证,记忆非常深刻。同时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缩小护理教育与护理实践的距离,为临床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爱伤观念及协作精神

在护基课堂中通过引入情境、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的练习操作,让学生从中体会患者的感受,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哪些做法不合理,哪些做法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从而记住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在操作中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特别是通过形象生动具体的护患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通过角色的换位思考,其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都得到锻炼,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同时,学生通过病例模拟情境演示中的分工合作、相互学习,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了实际工作的能力,为今后顺利走向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案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导向作用的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结合、综合技能的提高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结合,在应用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临床情境,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另外,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是关键,否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冯立明.护理学理论案例教学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5(3):30-32.

[2]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48-50.

[3]董丽芳,黄金银,陈燕.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10):97-98.

护理病例讨论篇(7)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护理 说课 设计

中图分类号:R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c)-0173-01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既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的讲述课程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析,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是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活动。下面笔者就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说课设计进行介绍,与大家共同探讨。

1 教材分析

1.1 本课程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与相关知识的联系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护理学各论中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之前学生学过的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等医学基础课和护理学基础及外科总论都为本次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本次课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对急幽嗣尾炎的病人进行护理,同时也复习腹部外科的一般护理常规。

1.2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我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2.1 知识目标:(1)掌握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2)熟悉护理诊断。(3)了解概述和预期目标。

1.2.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3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理解并关爱病人的崇高的职业道德。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

1.3.1 教学重点:急性阑尾炎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1.3.2 教学难点:急性阑尾炎的辅助体征、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2 教学方法

在教学手段上我采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病例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通过提问、回答和讨论交流等方式形成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 学法指导

3.1 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2010级中专护理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对医学基础课和护理学基础等课程的学习,具备了一定学习基础,但中职的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习惯于死记硬背,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采用预习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总结法进行学习,学生在好奇探究的心理中,进行主动的分析思考、讨论交流,可以获得更深刻的学习体验。

4 教学过程

4.1 组织教学,复习旧课

略。

4.2 角色扮演,导入新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一上来就能吸引学生,我提前找了2名同学秘密排练,现场模拟了一名急性阑尾炎病人的看病经过,同学们惟妙惟肖的表演牢牢的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提出问题,病人到底得了什么病?阑尾在哪儿?为什么会发生阑尾炎?为什么阑尾炎病人的腹痛先在上腹部而后才转移到右下腹?让学生在好奇和探究的心理中进入这一课的学习。

4.3 复习阑尾解剖知识

在问题引导下,通过多媒体图片来复习阑尾解剖知识。

4.4 启发引导,推进新课

4.4.1 护理评估中健康史的评估:主要通过启发式教学进行,我们为什么会得急性阑尾炎?在问题的引导下,首先复习外科感染发生的两个条件,再对照阑尾解剖图片来启发学生,阑尾与盲肠想通,阑尾腔内有大量细菌存在,但只要食物残渣能自由出入阑尾,就不会发生阑尾炎,那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阑尾炎呢?学生受启发后就容易答出当阑尾官腔堵塞时,抵抗力会下降,细菌就会趁机入侵而导致阑尾炎的发生,从而得出结论阑尾管腔堵塞是最重要的病因,我再引导学生将知识延伸一下,像胆囊炎、乳腺炎等疾病的发病原理都同此道理。

4.4.2 身体状况评估:是教学重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和病例教学法,首先回顾角色扮演的病例,提出问题,如:急性阑尾炎有哪些表现?最典型的症状是什么?为什么阑尾炎病人的腹痛先在上腹部而后才转移到右下腹?是不是所有的阑尾炎都有转移性右下腹痛的特点?是不是具有转移性右下腹痛的病人都是急性阑尾炎?然后再进行分析讲解,要重点强调急性阑尾炎的典型症状和主要体征,讲清转移性右下腹痛的特点和机制,在讲解过程中我会举两个临床病例,一个是阑尾炎误诊为胃肠炎的病例,另一个是溃疡穿孔误诊为阑尾炎的病例,来进一步说明转移性右下腹痛的意义同时将知识延伸。辅助体征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更形象、直观,我采用演示教学法,先通过模型人边演示边讲解,再找2名学生现场模拟操作,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4.4.3 护理诊断、预期目标、护理措施: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来进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先由教师在多媒体屏幕上给出临床病例,再把学生6人一组分成10个大组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是根据病例提出病人现有的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及护理措施,讨论的时间是10min,每组由一名同学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以便总结发言,讨论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及时了解讨论进度,并给以必要的引导和帮助,讨论结束后由教师组织,每个组派一名学生陈述一个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及其相应的护理措施,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最后教师在黑板总结各组回答情况及正确答案。

4.4.4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我采用边启发边复习的方式,结合多媒体,先把每个并发症讲按照发生时间、原因、预防、表现和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解,再各出一道病例分析题,让学生来判断是哪个并发症,并对所提问题作出选择,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做题的能力。

4.5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以护士资格考试模拟题的形式检测当堂掌握情况,题目以A1型题为主,主要考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4.6 布置作业

略。

4.7 板书设计

左边是多媒体投影,中间板书重点内容,右边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