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居住建筑论文

居住建筑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2-15 05:33:18

居住建筑论文

居住建筑论文篇(1)

任何传统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丹下健三这样看待传统:“为把传统印象创造,就必须加进否定传统阻止其形式化的动力。传统必须被破坏,传统和破坏的辩证统一就是创造的基础。”因此,对待传统,应该以传统所蕴含的哲学真理为基础,而不能只是简单肤浅地模仿其表面形式,应该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分析辩证地继承传统的优秀内涵,而不能只是简单一味地再现传统的形式与特征。现代建筑设计对待传统庭院空间只能继承其精华,必须摒弃带有局限性的表面形式,同时结合新的时代与个性化生活方式下的精神与物质需求,创造出新的庭院空间内容与形式。

1.传统庭院空间的局限性

传统居住类庭院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其中所包含的很多优秀的设计理念与手法仍值得我们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继承和借鉴。但传统庭院毕竟是经历了几千年封建中央集权制社会形态下的精神与物质需求的产物,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强调君权礼制为中心,导致其轻视物质利益,轻视科学技术的倾向,阻碍了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建筑科学的发展带来负面作用。另一方面,中国传统道家文化也有很多类似“无为而治”、“不与天争”的消极成分,在建筑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则表现为经验主义、观念保守以及缺乏创新。因此,应尽可能避免这种负面影响。

2.个人行为心理和功能需求

传统居住类庭院空间具有较强的功能适应性。传统庭院的各功能空间是由其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的构成要素通过围合限定而成的,并通过动态变化中人的行为流线来组织各个功能空间。在当代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手法,考虑人的行为层面,根据需要灵活划分与连接不同的功能空间,从而又引导人的行为。其次,传统庭院空间具有较强流动性。传统庭院通过改变其空间的开敞程度及各要素的组合排列等方式对空间流线进行引导与划分,这样既能有效分隔人流,又能增强空间亲和力,减弱人由于长时间行走而产生的疲劳厌烦心理。在当代建筑中,可借鉴这种手法来引导划分空间流线,增强空间吸引力。

二、结语

居住建筑论文篇(2)

一、给水管材选用

传统的给水管材一般采用镀锌钢管,由于镀锌钢管易锈蚀,使用寿命短,用于输送生活用水不能满足水质卫生标准等缺点,建设部正大力推广塑料给水管的应用。许多地市已明文规定:禁止设计使用镀锌钢管,推广使用塑料给水管,与金属管道相比较,塑料水观具有重量轻,耐压强度好,输送液体压力小,耐化学腐蚀性能强,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等特点。目前排水管道普遍使用塑料管道,但是普通UPVC管道的排水噪音要比铸铁管高,若排水立管靠近卧室,加上现浇楼板的隔音效果较差,住户能明显感觉到排水管道的噪音,降低了生活质量。所以卫生器具布置时要尽量考虑使排水立管远离卧室和客厅,管材尽量考虑新型降噪产品。芯层发泡UPVC管道和UPVC螺旋管则能明显降低噪音,市场上也新出现了一种超级静音排水管则假如了特殊吸音材料,噪音低于排水铸铁管,在室内排水设计中,可以考虑使用超级静音排水管,要尽量使排水立管远离卧室和客厅,以减少对居民用户的噪音污染。超级静音塑料管道安装时还要注意搬运和安装管道时应避免碰撞到尖锐物体,以防管道破损。管道安装过程中,应防止油漆等有机污染物与管材、管件接触。安装中断或完毕的敞口处,一定要临时封闭好以免杂物进入。

二、管道敷设

(一)给排水立管的敷设

1.立管安装在厨房、卫生间的墙角处。在以往的住宅设计中较多采用这种施工方便的敷设方式,但明露管道有碍居室美观,所以在二次装修时需要用轻质材料隐藏。管道明装在室内时,应注意要不影响厨房、卫生间各卫生设备功能的使用。

2.立管装在建筑物外墙阴角处,要尽量避免管道全天暴露在阳光直射下,导致管道爆裂。管道如果在外墙敷设,会影响建筑美观,不便于维修。

3.敷设在管道井内。这种方式使居室洁净美观,但管道井占用了卫生间的面积,且管道施工、维修都比较困难。卫生间设立集中管道井,把给水管、排水管都集中在管道井里布置,这是小康住宅厨房、卫生间居住文明的重要体现。在中高档的商品房建筑方案设计时应考虑卫生间管道井的设置,这样既可以提高卫生间的使用质量,又可解决硬聚氯乙烯排水管水流噪声大的问题,提高居室的环境质量水平。

4.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遇到排水立管无法穿越楼层伸出屋面的情况,此时只能加大排水管径以增加排水能力,因为排水效果不理想,容易形成负压进而破坏水封,若在立管顶部设置吸气阀即可解决,吸气阀在负压时即会自动开启吸气,正压时关闭,使臭气无法逸进室内。

(二)给水支管敷设

住宅给水支管管径一般de≤32mm,小管径的塑料给水管,呈弯曲状态,故住宅给水支管提介采用暗设。给水支管暗设的方式有:

1.暗设在砖墙里。施工时在砖墙面开管槽,管槽宽度为管子外径de+20mm,深度为管子外径de,管道直接嵌入管槽,并用管卡将子固定在管槽内。

2.小管径给水支管de≤20mm,可暗设在楼(地)面找平层里。施工时在楼(地)板面上开管槽,槽宽为de+10mm,深为1/2de,管道半嵌入管槽里,并用管卡将管子固定在管槽内。

3.墙体内埋水管,要做到合理布局;槽内抹灰圆滑,然后在凹槽内刷防水涂料,提倡水管凹槽做防水;管道施工完毕,应由土建统一抹灰,并在墙体上统一用红油漆或水泥浆把管道走向在墙体上标记清晰。

(三)排水支管敷设

住宅室内排水横支管应敷设在本层套内,这样排水横管渗透时可避免污水进入邻户,管道维修时也不会影响到邻户的正常生活。即使管道有安装和使用问题,也可以很轻易地在本层户内解决。

三、卫生间器具布置

目前无论经济适用房还是中高档商品房,其卫生间均可设计成无外窗(或高窗)的内室(卫生间)和外室(洗涤间),面积宜为6平方米以上,内外室用不通顶的毛玻璃推拉门隔开,便于通风,外室中设置洗脸盆和洗衣机的预留位置,内室中设有浴盆(或淋浴器)、大便器和拖布池,经济适用房可不设浴盆仅在内室一角设置淋浴器其下设置集水池内置排水栓集水池可砌300mm高,面积以1人使用为宜平时可作为室内拖布池使用;中高档商品房可在内室便于管路敷设处设置尺寸适中的拖布池。

四、水表户外设置问题

水表设在户内不但增大了抄表的工作量而且使住宅的安全性和私密性大大降低,随着电表热表的相继出户,住宅的分户水表或分户水表的数字显示也宜设在户外,多层住宅水表户外设置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把普通水表(含热水表)换成远传水表由1根信号线连接水表与数据采集机再传至智能管理(微机)处,它的优点在于节省大量人力抄表数据准确,缺点是造价高,在物业管理完善的中高档商品房住宅小区可采用远传水表,它是今后水表应用发展的方向。(2)对于大多数住宅可将普通水表设在户外管道井内,水表集中设置(水表组)在底层,各层住户给水支管在管道井内敷设,也可在建筑物阴角处沿外墙敷设;这种方式增加给水支管敷设长度、管道沿外墙敷设影响建筑物美观,但工程造价低。水表出户布置的方式选择,须结合住宅厨房、卫生间平面布置特点和开发商的具体要求

五、空调冷凝水排放问题

空调在现代商品房中被广泛应用,若无组织地排放空调凝结水容易引起上下楼层居民纠纷。建筑给排水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多数住户的生活习惯,预留空调板并设计凝结水排水管,可在预留空调外机位置旁设置冷凝水排水管,排水管应设专用管道并散流至附近雨水口,不宜直接接入雨水井。排水立管选用PVC-U排水管de40,在每层空调机高度预留排水三通,便于空调机排水软管直接接入。

六、家用热水器的设置

住宅设计时应预留安装热水供应设施的位置,或设置热水供应设施。所以在没有集中热水供应的住宅,应考虑家用热水器的安装位置及冷热水管道布置。家用热水器一般有燃气电太阳能等3种,燃气热水器和电热水器一般安装在厨房或卫生间内,在建筑给排水设计时应预留出热水器的安装位置和冷热水管道的接口,便于用户装修时自行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使用简便安全,无须燃料及电力,运行费用低,使用寿命长,无污染,很受广大用户的欢迎,近几年来有不少住宅小区竣工后没有集中热水供应,用户自行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安装时只能将冷热水管道敷设在卫生间通风道内,这样既增加住户安装时的难度,增加管线投资又影响卫生间的通风与排湿,太阳能热水器一般安装在屋顶上,这样就需要在卫生间与屋面热水器之间设置冷热水管道,住宅给排水设计时需要先征求开发商的意见,是否设计太阳能热水器,根据情况再确定冷热水管道的预留安装位置,太阳能热水器的冷热水管道可敷设在管道井内,不设管道井的住宅可在卫生间靠近淋浴器的墙角增设1根d110的UPVC排水管作为太阳能热水器管道的套管,在每户卫生间距地面1m处设1个d11075的三通,作为冷热水管的接入口。

居住建筑论文篇(3)

关键词:老年人居住住宅现状分析建筑设计特性设计探索

前言

老年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人,特别是老年人的居住问题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家庭,影响到社会各个层面。对老人来说,谁都喜欢在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里享受晚年生活,可是,在安康小区、绿色小区、精品小区遍地开花的今天,老人在家中发生摔伤、碰伤的事却屡屡见诸报端,冲击着每一个有老人家庭的视野和神经。住宅设计应如何适应老龄社会,如何满足老年人的住房需求,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面对我国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这一趋势,面对大量增加的“银潮”,一些专家认为,我国现行的住宅体系在设计理念上对老年人的需求考虑不多,国家颁布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GB/T50340-2003)未能得到很好落实。因此,尽快建立能够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的建筑住宅体系已刻不容缓。

1、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现状

针对老年人健康及行为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征,建设部和民政部1999年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然而我们有关老年人建筑研究方面的成果还不多,而国外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成果。国内外老年人的居住建设设计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996年在德国建成的韦塞尔老年人公寓很好的解决了老年人的部分需求。为了满足老年人的交往需求。建筑设置了宽敞没有顶的走廊,并且在食堂外面设计了一个露台,它既加强了室内室外空间之间的联系,又为老年人饭后的交往提供了一个便提舒适的空间。在建筑材料的使用红色面砖,这是在韦塞尔地区大量使用的一种建筑材料。红色面砖的使用,给人温暖亲切的感觉,消除老年人害怕冷漠的心理。红色面砖墙体在转角处被处理成不连续地薄片形式,很轻盈,建筑凹凸有致,部分架空,一切都是为了避免给老年人带来沉重感。

(2)在人口老年化问题出现之前,我国的许多城镇为社会上的孤寡老人,建立了一些救济性、福利性的养老院。如今我们已经处在老年化社会之中,随着传统家庭结构和观念的改变,社会养老养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养老院已经不仅仅是供孤寡老人使用,许多子女不方便照顾的老人也将家安在了那里。养老院和老年性质的居住建筑成为今后我国老人的主要养老之地。

(3)养老院和老年性质的居住建筑决不是孤立设置的,它主要的目的是方便老人之间的相互照应和交流。最近几年,在发展中国家,为了不断的提高老年人获得更美好生活的可能性,正在选择“自助而助”的政策,既制定一种鼓励和促进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国家政策,使老年人既是社会发展的行动者,也是社会发展的受益者,本文来自范文中国网。反映了对老年人的正确认识和尊重,鼓励老人自立自强。因此,老人理想的“伊甸园”,实际上就是具有社区服务格外医疗设施支持的准家居环境,是真正的“老年人之家”。但是在我国,目前老年人居住建筑不是设计成宾馆式独立的形式,就是设备质量环境太差,走向极端,不能普遍为大部分老人使用。

2、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

从少年,青年,中年,一路走到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步入老年以后,人在心理和生理上发生与青壮年完全不同的情况,叫做老化现象。主要表现有身体功能的变化、感觉功能的变化、心理功能特征的变化、生活结构的变化等。据研究表明,老年人需求的方面比其他人群更多,这包括:

(1)健康的需求:老年人常常能感觉自己身体的变化,尤其是70岁以后,人体生理功能的衰退是显著的。对于健康的需求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的心理,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年人更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

(2)工作的需求:这对于退休的老年人更强烈。他们大多尚有工作能力,聚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他们有的希望再次从事工作,以体现自身价值。

(3)依存的需求:人到老年,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这时他们希望有人照顾,尤其得到子女的亲自照顾。子女的孝顺,将会使他们感到有所依靠。

(4)和睦的需求:到了老年,人更希望自己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邻居关系融合,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5)安静的需求: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有些老年人就怕过星期天,这一天子女、儿孙都来了,乱嚷嚷地度过一天,对老年人来说,这样的星期天是“苦恼的星期天”。(6)支配的需求:老年人原来多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支配权。但由于年老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

(7)尊重的需求: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会情绪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不愿出门,长期下去,则会引起仰郁和消沉,埋下疾病的祸根。

(8)求偶的需求:丧偶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极其沉重的打击,丧偶后生活寂寞,心理表现无助,有很强的找个伴的愿望,希望有人照顾。

3、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探索

设计老人住房时,从目的性、方案及实际设施上要考虑到他们的起居、日常事务、个人爱好习惯、社会接触及文娱体育活动等方面,以体现他们早先生活方式的连续性,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尽可能长时间维持其独立生活能力。从生理学角度

研究发现,人进入老年后,身体机能退化,功能降低。这些都决定了老人相对而言身体较虚弱,行动迟缓,体力下降,这就要求老年人的住宅设计应从方便和经济角度出发,占地宜小,室内空间紧凑,使老人平时的生活自理和日常活动的困难最少而且省力,应使防火设计能保证最大安全。老人一般都喜欢宁静,怕吵,尤其是儿童的吵闹,因此外界的环境及室内的环境也应高度宁静。而从建筑心理学出发,老人一般都较敏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被抛弃的消极心理,因此建筑室内布置应宽敞明亮、居住舒适,建筑造型应富有生活气息,不应看上去像在社会福利机构。因此,在老年人居住宅的规划与设计上,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充分考虑:

(1)从空间(消除室内高差)、装置(设置扶手、地面防滑)、设备(紧急通报系统、安全电热源)、管理员或护理人员等方面对应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性,做到紧急时刻可立即采取措施。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考虑大多数老年人常年形成的居住习惯,提供传统形式的室内空间。从建筑人类工程学的观点出发,在家具、卫生器具的尺寸方面符合老年人的身体特征。

(2)考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设计特色。在老年社区,首先考虑到要弥补老年人减退和丧失的机能,住宅区的道路系统、交通组织应以保护老龄人的行动为基础。社区内应采用人车分流或部分分流的道路交通结构,增加社区感和安全感。合理安排适合老年人的公共服务项目,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棋牌中心等;有足够面积的室外活动场所,保证老人户外活动的需要;适当布置绿化、喷泉、亭子、长廊等建筑小品。在庭院或绿地的局部设立自然的屏障或遮挡视线的树木,配以桌椅、灯具等,可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具有私密、隐蔽、安全特征的用来休息、交谈的安静场所。在具体设计中,要考虑室外环境的开阔平坦。无障碍物的绿地则为老人或残疾人行进、散步、晨练提供了场所。其次是室外环境的卫生性。小区应有良好的通风、日照条件,防止噪声和空气污染,给老年人一个卫生、健康的生活环境。

(3)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针对老年人开发建设的老年社区规划的基本要求是从老年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和医学等新角度来研究和设计老年人的住区环境,在规划设计上为老年人提供恰当的生活条件,满足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种种特殊需要,以充实他们的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另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可以在社区中扩展智能环境,达到及时、有效为社区中老年人服务的目的。例如住宅区的管理中心应能及时对诸如有害气体的泄漏、火灾、医疗救护、意外事故、求助等主动提供紧急帮助。此外,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设施的位置和环境也必须结合社区规划,否则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居住建筑论文篇(4)

【关键词】规划设计居住环境日照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和土地的不可复制性,导致了建筑用地的价格不断上升;加上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商业利益,追求利润空间的最大化,从而使建筑呈现出高层或超高层现象,在居住区间距规划上,为了节约土地缩小了楼距的日照空间,从而影响了居住建筑的日照时间。特别是居住在位于寒冷或严寒地区的住宅,日照问题就尤为突出。

在我国,人们很早以前就懂得把房屋建成座北朝南方向。我国的冬季因为太阳高度是向西南方向偏移,房屋建成座北朝南可以使阳光直接照射入屋内,使室内暖和而明亮;而在夏季的时候我国的太阳都是自正东移向正西方向,房屋建成座北朝南可以使阳光照不进屋子里,从而达到了夏凉的目的。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由于土地的不可复制性,建筑用地的价格不断上升等原因,从而导致了居住建筑内日照严重不足。本文通过分析了影响我国居住建筑日照的主要原因,同时分析了阳光对人类的作用,提出了通过以合理居住规划设计,来达到优化居住建筑日照的目的。以其对建筑设计者有所帮助与启迪。

一、住宅规划设计与居住建筑日照对人体的作用

日照对人体的作用:当阳光照射到人类皮肤上,可使人的体内生成维生素A。而儿童如果缺乏维生素A,就很容易患上佝偻病。老人则更容易骨质疏松。阳光还可以杀灭室内的有害细菌,净化室内空气,它能使人们避免传染多种疾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因此,人们在给自己选择住房时,都非常重视室内能不能照射到足够的阳光。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无论是从商业角度还是土地节约出发,都要求建筑师在住宅规划设计与室内日照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如何才能通过住宅规划设计的手段,从而达到优化居住建筑日照的目的?这是每个建筑设计师所面临难题。居住建筑日照条件,无疑是人们首先衡量居住环境舒适的重要标准之一。在现代居住建筑中如何才能使住宅室内获得更多日照,是居住区规划者必须正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影响建筑日照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建筑用地的价格不断攀升;加上开发商为了商业利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从而使建筑呈现出高层或者超高层现象,在居住区规划考虑上就尽量在压缩楼与楼之间的间距,从而影响了居住建筑的日照时间。

(一)房地产开发商追求最大的利润空间因素

因为经济利益方面的因素,投资者在楼盘开发前所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在现有的土地上建造出更多面积的建筑?如何才能使投资有最大利益的回报?因为商业利益的考虑,而忽视了居住建筑日照的重要性,忽视居住建筑对日照的基本要求以及人体对日照环境舒适度的要求。

(二)城市建筑呈现高层或者超高层因素

由于现代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导致城市建设用地普遍紧张。为了节约用地,建筑呈现出高层或者超高层现象。于是楼与楼之间的互相遮挡便成了影响建筑日照主要因素之一。楼与楼之间的距离(被称为日照间距)安排,成为居住区规划设计最头疼的问题,既要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又要考虑人们对居住日照环境的要求,事实上,在大、中城市的居住建筑设计中,很多情况下建筑物的布置都是在见缝插针,为投资争取尽可能多的利益空间,居住日照问题日夜突出,其环境因素也就可想而知。

三、如何通过住宅规划设计,达到优化居住建筑日照的目的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有限的国土资源,使得建筑师在进行居住建筑规划之初,就必须充分考虑到节约土地。对于居住建筑日照环境的要求,需要建筑师在进行居住建筑规划最初,就要预留足够的日照空间。从节约土地与日照要求之间相互矛盾和相互制约,必须寻找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从而设计出良好的居住建筑日照环境。

(一)选择适宜的朝向有利于室内的日照

在我国,人们很早以前就懂得把房屋建成座北朝南。因此建筑朝向的选择就相当重要,建筑朝向涉及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建筑用地情况等。建筑朝向选择的总原则是:在节约用地与保证开发商的利益前提下,要在冬季能争取较多的日照,在夏季避免过多的日照。

所以居住区规划设计之初,设计者必须对建筑朝向进行详细地分析,选择最适宜的朝向,合理的朝向不但可以改善室内日照环境,还可以减小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从而提高建筑密度,达到节约土地与房地产商的投资目的。

(二)正确的窗户、阳台设计有利于提升建筑的日照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居住朝向设计对居住建筑日照的影响。那么,正确的窗户、阳台设计对居住建筑的日照,同样十分重要。优良的窗户、阳台设计不但可以使室内的日照环境锦上添花,还可以合理的利用室内的每一寸空间。如客厅与阳台相结合不但提升了室内日照环境还增加了客厅的使用面积,同时也开阔了主人的视野,拉开窗帘就能一览高层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享受。

【结束语】通过对影响我国居住建筑日照的原因分析,从节约土地与日照要求之间,我们找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选择合理的朝向不但可以改善室内日照环境,还可以减小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从而提高建筑密度,达到节约土地与房地产商的投资目的。优良的窗户、阳台设计不但可以使室内的日照环境锦上添花,还可以合理的利用室内的每一寸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晓临.段永辉城市规划管理中的日照问题浅析[期刊论文]-城市规划2006(9)

[2]黄农.姚金宝.瞿伟确定住宅建筑日照间距的棒影图综合分析法[期刊论文]-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2)

居住建筑论文篇(5)

【关键词】开放建筑理论;保障房;设计分析

1、前言

在进行保障房设计时,开放的建筑理论为保障房的多适性设计提供了一定的设计依据,根据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群体对保障房空间设计的需求,并与开放建筑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多种保障房设计的方法,常见的低收入家庭群体有单身的居住模式、年轻夫妇以及核心家庭等,不同的家庭对保障房空间的需求也不一样,因此,保障房空间多适性的设计,能够有效的满足于不同家庭对保障房空间的需求。

2、基于开放建筑理念的保障房设计的必要性

2.1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高层化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土资源的稀缺,为了能够在保障房建设过程中节省土地,有效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因此,目前我国很多的在中城市都将面临着人多地少的塔式,因此,保障房设计基本上是以高层为主,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2.2 保障房建设的局限性

由于目前空间单一、灵活性差的保障房,无法满足于城市中多样化的居住需求,因此,建筑的持久性与社会的发展将存在一定的冲突,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来看,基于开放建筑理论的保障房设计正好迎合了国家的这一战略思想。

2.3 我国人多地少的客观现实

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客观现实,决定了我国在进行保障房的设计时,需要选择以资源节约型为主的人居模式,由于我国居民的经济收入差距与生活方式差异性比较大,从而导致了对居住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因此,目前基于开放建筑理论的保障房设计过程中,如何在有限的居住空间内实现高品质的生活,满足于不同群体的居住需求成为了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但由于居民才是保障房的使用者,尽管在保障房设计过程中增加了空间的多样性,以供居民多样化的选择,但却仍然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

2.4 保障房产业化程度低

由于我国近几年来进行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从而不断满足于我国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但在追求保障房量的同时,造成了质方面的问题,因此,目前基于开放建筑理论的保障房设计时,需要有效的保障房的良好性能,对于我国目前的保障房设计,正处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的转型期,缺乏各个不同专业间的技术整合。因而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尽量的采用多种措施有效的满足对保障房性能方面的需求,从而有效的提高我国保障房的品质,促进保障房产业的良好发展。

2.5 我国的保障房适应性比较差

因家庭结构的不同,对于保障房的需求也各自不同,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结构也发生着一定的变化,因而对于保障房的功能需求与空间需求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目前我国的保障房是以剪刀墙的结构为主,因此灵活性比较差,而且空间也不易变动,因而很难满足于目前我国居民对保障房日益变化的居住需求,由此可见,在保障房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居住空间与人在时间中的关系。

3、基于开放建筑理论的保障房设计

3.1 开放建筑理论

开放建筑理论是把建筑有效的分为了支撑体与填充体,因而能够有效的避免居民使用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开放建筑理论是把建筑作为了一种可以生长的有机体,能够在建筑的使用周期内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对保障房的空间、功能的需求,以及自己的喜好、生活的方式等进行设计。灵活多变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开放建筑,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改变的需求,以及因时间而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等因素的改变,对保障房空间、功能方面需求的变化。

3.2 保障房

国内的保障房主要分为了廉租房、公租房以及经济适用房与限价房,我国的保障房主要是由政府主导开发的,具有限定面积、标准、价格、租金等特点,主要是用于解决城市中家庭收入比较低的住房问题。

3.3 基于开放建筑理论的保障房设计

3.3.1 保障房多适性设计的依据

开放建筑理论,是以一种动态的观点实现对建筑环境的观察,并强调出静态的建筑空间,应当能够适应居住者居住的生活动态变化。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居民生活水平加快的同时,生活方式以及对居住的需求也随时间而发生着变化。开放建筑理论下是强调出了建筑的可变性与多适性,从而促进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的实现对保障房的高效利用。

3.3.2 基于开放建筑理论的保障房设计的原则

首先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居住者对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需求,从而设计出适宜的保障房。其次是开放性原则,即开放性的设计、建造与改造。把开放性的设计贯穿于整个保障房的设计当中,并在建造的过程中让住户积极的参与进来,从而让住户能够实现随时监督工程质量的效果,而开放性的改造,则是由于时间的变化,家庭结构与生活方式等也随着发生的改变,从而对于住宅空间提出了新的生活需求,基于开放建筑理论,可以根据新的生活需求,对保障房的内部进行新的空间布局,从而实现保障房内空间与功能方面的有效转变。最后是工业化原则,基于开放建筑理论的保障房设计,符合于我国目前建筑发展的需求,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与之相符的住宅工业化的发展,即能够满足于支撑体保障房发展的建筑部品产业链是住宅产业发展的根本。有助于实现我国住宅的多样化,在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目前建筑中的支撑体具有了高耐久度与大空间的特点之后,对于建筑中的填充体的标准化与规模化、工业化又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结语:[本文转自WWW. dYLw.net ]

保障房设计作为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目前我国的保障房仍然处于一个高速的发展时期,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保障房中适应性差、产业化程度低等根本问题,而开放建筑理论对于保障房的使用寿命、资源的节约以及可持续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进行保障房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运用开放建筑理论,从而有效的提高我国保障房的适应性与空间的灵活性,对于我国保障房产业的稳健发展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

居住建筑论文篇(6)

关键词:小城镇;商住楼;建筑设计

Abstract: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faster is located a building types, cities and small town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environment landscape, its function is to satisfy people's commercial shopping need, an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eople to the place to live. Located in small town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iving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requirement analysis, improve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 of the town and to create a healthy life environment three aspects are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Keywords: small towns; Commerce-residence build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 J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小城镇住宅建设发展,是以城镇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同时又推动城镇经济的发展。这种相互联系的发展,可促进村镇经济进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人类已经跨入了新的建筑施工论文世纪,旧世纪己经结束了它的建筑施工论文历史使命,新世纪的特征是政治、经济、社会的积极改革,科学技术迅速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的高度活跃,伴之而起的信息化和科技化对人类社会生产和居住生活也将引起极大的变化,并将刺激居住建筑与居住环境的建设向更大跨度和更高水平迈进。

1 小城镇住宅建设与城镇经济联动发展

近年来村镇住宅建设即将迎来开发高峰,如何体现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施工与管理论文道路,成为村镇建设中备受关注的问题,村镇住宅的发展需要用战略的眼光来审视。村镇住宅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在建造中心村,中心镇的时候要求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村镇经济,改变农民宅后必有“三分自留地”的生活习惯。村镇住宅建设的发展在市场化战略中,就是结合村镇住宅建设的各种特点,将城市房地产市场的规范体系,引入村镇住宅建设中,规范村镇住宅的发展,在村镇建造规划区内,由房地产企业开发实施与开发,这样才统一规范市场行为。建立村镇住宅基地与商住楼之间的置换体系,农民可以将多余的住宅基地归还国家或集体,作还耕处理,而在购买房时候,可以得到政府的还耕补偿和奖励,这一方面可改变农民住宅分布格局,节约住宅用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建立规范统一的村镇住宅发展市场。

2 小城镇商住楼设计的原则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好的提高,商住楼也越来越多,慢慢发展到乡镇住宅中,考虑到灌阳县文市商贸新城是以商业、住宅相结合。更好的提高灌阳县人们各方面的生活水平、完善乡镇人民的生活环境,倡导乡镇新的生活方式。

在住宅建设中应考虑城市规划要求,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资源和空间。住宅选址时应考虑噪声、水文地质灾害、工程地质灾害和有害物质等等的不利影响。住宅应具有与其居住规模相适应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住宅的设计应按套型,套内空间和设施,满足舒适、安全、生活起居和卫生等的基本要求。住宅结构的设计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必须具有足够的可靠性。住宅应具备突发紧急事件时人员从建筑物中安全撤出的功能,在住宅设计中应满足人体健康所需的日照、自然采光、通风和隔声需求,在选材中应避免造成环境的污染,设计住宅时必须有节能设计,且住宅及其室内设备应能有效的利用能源和水资源。住宅设计应符合无障碍设计原理。住宅应采取防止外窗玻璃、外墙装饰及其他附属设施等坠落伤人的措施,等等。在这个设计中考虑多一点的是提高当地文化水平在住宅上怎么体现,将住宅设计和对当地文化水平相结合,融合为一体,将灌阳县文市商贸新城建成一个文化遗产丰富,商业发达的乡镇。

3 小城镇商住楼设计的发展

类已经跨入了新的建筑施工论文世纪,旧世纪己经结束了它的建筑施工论文历史使命,新世纪的特征是政治、经济、社会的积极改革,科学技术迅速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的高度活跃,伴之而起的信息化和科技化对人类社会生产和居住生活也将引起极大的变化,并将刺激居住建筑与居住环境的建设向更大跨度和更高水平迈进。评古论今,人类的住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展望未来,住宅的发展有着欣欣向荣的明天。人类的住宅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从人类诞生初期的巢居、穴居,到原始社会后期的氏族、部落,从奴隶社会的出现到封建社会的大量涌现和飞速发展,伴随着不断的产生、发展、兴盛、桎梏,人类住宅的质量、规模、材质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无不说明人类住宅的发展、进步。

21世纪小城镇商住楼设计应考虑特性: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居住功能的适用性;室内空间的可改性;家居科技的智能性;环境景观的均好性;建筑风格的地方性。商品住宅面对社会上的不同经济收入、不同生活模式、不同结构类型、不同职业、以及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社会地位的家庭提供相应的住宅套型,如设计不同面积、不同装修标准、不同设施的套型以及不同平面布置和空间布局的套型。同时,从尊重人性出发,对某些家庭的老龄人和残疾人家庭还需提供特殊的套型设计,在设计时考虑无障碍设施,如入口设坡道加扶手、门的宽度适当加大、室内地面无高差等,还应注意地面,特别是厨房、卫生间地面要防滑,不宜设吊柜,家电开关与门窗把手适当降低,厨卫的操作台与盥洗台下部应有空位,以方便老人坐着轮椅操作,厕所靠近老人卧室以方便使用、设置紧急呼唤铃以能紧急报警等。两代居和多代居又是一种住宅设计,这是由于我国居民老龄化、传统化以及两代人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不同因素而形成的,在设计中要考虑的原则是分不开的。

4 商住楼建筑设计效果分析

商住楼有两层含义,一是商品住宅楼房;二是不仅有住宅单元,并且同时具有可供租赁或出售的商贸用途的房间。其在设计效果上与别的建筑门类有所不同。

4.1 色彩感的营造

前部的白墙与其余部分的色彩对比起来的面部效果,使建筑沿街面具有鲜明感。该住宅中部窗洞应用对称的手法,用深色外框调节使其建筑平衡,同时增加了形状的趣味和尺度对比的生动感。建筑左上方的蓝色和前面的相呼应,起到了调节平衡的作用。运用色彩造型的方式可以使建筑具有不同的方向感,用以表达特定的性格,趋向和动态。矩形条形色块横向设置表达水平方向的舒展与宁静,竖向设置表达垂直,挺拔之感。垂直和水平是静止和平衡的象征,如果使矩形倾斜,平衡将到破坏,运动的趋势随之产生,色块方向的变化可以表达动感的活力。在建筑中采用简单的线条,百合窗色块可以构成具有指向感的造型。在建筑上,道路上采用具有方向感的色彩造型为行人指示路径。上下一致的横线造型的主体感使建筑界面具有浅浮雕的效果。

4.2 色彩在商住楼空间上的应用

色彩的远近感差异可以使同一平面上的不同色彩在人们的感觉中形成前后的距离,在设计中可以根据这一原理,利用适当的色彩组成调节建筑造型的空间效果,创造空间层次,增加造型的趣味性和丰富感。在人类复杂的生存环境中,“色彩”出现在宗教、政治、文化、商业等领域里,从某种程度上说,色彩就是一种符号、一种象征。建筑色彩连接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创新和品味至关重要。以老北京来说,灰墙、灰瓦和绿树构成了北京这所城市色彩的基调,透出古都浑厚、朴实、宁静的文化底蕴,也衬托出紫禁城金碧辉煌的气派。 而深圳的高楼和道路构成新的城市空间形态,具有强烈的现代色彩感觉,很有视觉冲击力。建筑色彩和建筑形式一样,都是有一定历史时期内的装饰风格,文化装饰风格的产物,这两者是互相依存的,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就没有依托;如果没有建筑色彩,建筑形式就没有增饰。它们都是遵循建筑美学的原则而构成的建筑美学的基础。这当然也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建筑本身是离不开色彩的,色彩是表达建筑心情最直接的方式。它既有建筑物轮廓的变化,同时也包括外表面色彩的丰富性,一个建筑物外表面色彩的设计是否成功,关键要看它是否能与传统的建筑物之间的色彩协调起来、统一起来。用色彩区分前后层次,以强调立面的空间感。利用色彩远近感可以强化建筑空间的层次。

5 结果与分析

随着全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国际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怎么在土地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解决好现的住房需求,是我们现在必须要面对的挑战。世界上只有一个地球,地球被破坏,被污染,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居住环境以及可持续性发展。住宅是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场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住宅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社会日益关注环境保护的大潮中,“商住楼”不仅意味着房子,也包括住房的内外环境。住宅设计的发展将把“人的需要”又推回到一个最原始的起点上。人的生活需要:空气、阳光、水、动植物等等,在环保方面,着力于保障空气洁净度、污水回收资源化、垃圾无害销纳、建筑节能、环境绿化等。在设计中实现的不仅是每个家庭有一套住房的目标,更使之置于一个健康的、宜于生存的绿色生态居住空间中。在商住楼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中,多层与低层高密度住宅设计模式提供了一个解决人多地少矛盾的方向。应该说它是比较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价值观的建筑模式,可惜对于高容积率的追求使开发商们忽略了在这方面的探索①。

6 结 语

文章以桂林灌阳文市小城镇为例。以建筑学的视角,结合景观美学,游憩体验,文化传统,采取多种手段完善灌阳文市商住楼多样性,景观多样性,丰富小城镇居民的游憩体验,成为将住宅建筑运用到休闲规划的一次尝试。在原有文化保留方面,在规划时具体情况分别予以保护,功能改造和景观营造。土地利用方式将对民用建筑的格局影响深远,本着维护当地文化基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文化的完整性。将文市商贸城营造了一个绿荫遮地,品质优良,自然静谥,空间氛围。一切喧嚣,烦恼和疲惫都在这里平静下来,让居民在这安居乐业,享受生活。

参考文献:

[1]肖逸生.农村住宅设计与农民心理[J].住宅科技,1993.6.

[2]张赛庭.高层商住楼结构选型的综合效益[J].建筑技术,第2期第23卷.

[3]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著.住宅设计规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4.

[4]褚智勇.建筑设计的材料语言[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著,2005.6.

[5]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著.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3.

居住建筑论文篇(7)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心理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U-022;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3-0076-05

在这个学科知识交叉融会的时代,城市的综合性、社会性与不确定性决定建筑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已超出物质范畴而日益趋向于复合性的社会问题。Prutt-Igoe住宅区被炸毁的实例已证明建筑设计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建筑的形式,更取决于使用者,这促使整个建筑界重新审视建筑环境的意义,并深刻理解使用者对建筑环境的需求。

人在环境中生活,离不开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环境心理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介入的应用学科,在居住区实际领域中充分发掘使用者对环境的需要、欲望和反应,强调了在设计过程中兼顾不同人和不同文化对建筑的要求,为居住区规划及建筑单体设计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资料。然而,目前国内教育界普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对学生来说,整个设计过程还停留在传统的视觉研究层面,环境心理学研究成果始终没有体现在学生的建筑设计中。

为此,烟台大学建筑系四年级居住组团与单体建筑设计教学以“如何把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结合到具体的建筑设计中,唤起学生的社会性意识”为改革目标,阐述建筑设计与环境心理学整合的教学模式,探讨多学科专业教师联合辅导教学模式。

一、多学科专业教师合作辅导教学模式

21世纪是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时期,是以多元化思潮为基础的时期,是学科知识交叉融汇的时期,建筑也逐渐向复杂化、多样化演进,单纯的物质环境设计引发了大量的城市问题。面对一系列城市问题带来的巨大压力,烟台大学建筑学院教学团队积极从社会学、行为心理学、人文学科中寻找线索,提出“建筑

设计与环境心理学整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打破年级界限,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联合辅导、共同研讨,力图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教学环节设置如下:(1)基于场地及周边地区使用者需求的前期调研(涵盖同类、相关项目的用后评价),成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2)多学科的理论专题讲座(渗透于设计的不同阶段),包括

环境心理学研究成果专题引介、传统民居的演化分析、居住区规划原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筑技术专题讲座以及设计规范图解;(3)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规划与单体设计,在教学互动中进行。

文章重点分析环境心理学与四年级居住组团与单体建筑设计教学的整合模式。

二、教改案例解析

(一)当前农村住宅设计的背景

2006年2月21日,中央颁布了改革开放以来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将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1]。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是建设重点和建设内容由过去单纯进行产业和经济发展转变为生产和生活并重,其最终目标是以人为本,满足使用者社会、文化和心理的各种需要,构建和谐社会。

文件下发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农村建设也成为当前政府与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专家们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新农村建设问题。在建筑理论界和实践领域已经陆续开展对新农村规划新思路的探索,各地纷纷开展村庄规划、农村住宅设计竞赛,但目前大部分新农村规划往往侧重于“节地、节能、美观”的村庄物质环境规划,从户型平面到造型与城市居住小区相差不大。

面对当前农村盗窃案件日益攀升的现状,新农村建设日益趋向于复合型的社会问题研究,通过智能化进行安全防卫的城市社区模式并不适合于农村的经济水平,新农村建设应该避免形式主义,以农村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为着眼点,在社会学、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基础上,充分发掘使用者对环境的需要、欲望和反应,通过物质环境设计构建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 传统民居、现代民居的可防御性对比分析

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需要阶级”理论,他认为人们心理存在着一个从强到弱的需要等级,较强的需要往往压倒较弱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安全上的需要”仅次于生理需要,他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2]。

纵观古今中外的城市发展史,安全防卫一直是城市建设的重要诉求。在生产力落后的年代,个体对外界的防御能力较弱,为了共同对付野兽和外族的侵略,人们依靠地缘、血缘关系群居在一起,形成向心的总体布局形态,以风水树、溪流、晒场等公共生产、生活场所构建邻里关系,形成稳固的社会防御网络,起到有效的防御作用。在次一级层面上,传统民居采用围合空间的封闭式院落布局,几代人或几姓人围合而居,以一个院落为单位形成一座座封闭式的防御单元,众多的居住人口和传统的生活方式使家中全天候有人停留,满足当时居住生活的安全防卫需求。由此可见,传统民居的安全防卫不仅依靠物质屏障等“硬”建筑措施减少威胁,建筑与环境一体化所形成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联合防卫”,更是安全防卫的关键。

1942年冀中平原地区的地道战,由住宅院内地窖逐渐发展到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躲避敌人扫荡,正是这种“联合防卫”的真实写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