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预算工作方案

预算工作方案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27 05:27:39

预算工作方案

预算工作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公共财政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划分县乡政府财权和事权,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做大做强县乡财政“蛋糕”;强化乡镇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促进县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财政分配利益向乡镇倾斜的原则。按照积极稳妥、简明规范和让利于乡镇的原则,调整和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乡镇事权和财权。充分考虑农村税费改革对乡镇财力的影响,从体制上保证乡镇工资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等基本支出需要,加大对困难乡镇的扶持力度。

(二)强化管理、注重效率的原则。强化对乡镇财政预算的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益和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三)“三权不变”的原则。即维持乡镇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乡镇原有的各项债权债务关系不变,乡镇在保证基本支出后的结余资金首先用于安排还债。

三、改革模式

在保证乡镇对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对乡镇财政的预算编制和会计核算方式同时进行改革,把乡镇作为县财政的一级核算单位管理,乡镇财政收支全部纳入县级统一管理,统一实行“预算县编、帐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管理模式。具体是根据公共财政的要求,按照“财权和事权统一”的原则,调整原有的体制框架,打破长期以来由乡镇自主核算的分散管理模式,采集“收入整体上划,支出分类管理”的改革办法。

(一)执行收入上划县级统一管理的规定。乡镇各项收入全部上划县级统一管理,取消县对乡镇的定补及平调和转移支付补助。同时,乡镇政府不再承担组织收入的职责,年度税收目标任务统一由县政府下达县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组织征收,取消以乡镇为单位的收入考核办法,县政府另行制定对乡镇的经济发展目标考核激励机制,调动乡镇发展的积极性。

(二)支出按性质分类管理。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职能的变化,在明确划分县乡政府事权的基础上,重新确定乡镇支出范围。乡镇承担的主要支出有:工资性支出、机构运转支出、社会稳定支出、偿债支出和村组支出等必要开支。乡镇上划县支出主要有:一是调整工资支出。主要指政策性增资和调整工资。二是事业发展支出。包括财源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涉农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的支出。这些事业发展支出由乡镇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分轻重缓急,经乡人大主席团审议后,向县财政局提供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县财政纳入项目库滚动管理,根据全县经济发展目标需要,综合财力情况统筹安排,以年初预算或专项资金的形式下达乡镇。

四、改革内容

在确保乡镇利益的前提下,实行“预算县编、帐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预算管理方式。在确保乡镇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管理乡镇财政收支。

(一)预算县编。乡镇根据县财政制定的标准和办法编制部门预算,县财政局根据审核后的部门预算,统编县乡财政收支预算,报县人民政府审核,县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由县财政局批复各乡镇执行。年度执行中需调整的预算,由乡镇提出申请,县财政局提出意见,报县人民政府审核,县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二)账户统设。除上级财政部门规定开设的专户外,取消乡镇及所属各部门在各金融机构开设的所有银行账户,由县财政局为各乡镇统一开设“基本支出帐户”、“专项资金专户”、“村级资金专户”和“收入汇缴专户”。“基本支出账户”用于核算乡镇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专项资金专户”用于核算县级各职能部门向乡镇拨付的各类专项资金;“村级资金专户”用于核算乡镇代管的村级资金,继续实行“村财乡管村用”;“收入汇缴专户”用于核算乡镇组织的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捐赠收入、企业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三)集中收付。乡镇的税收收入由税务部门征收后按规定缴入县级金库;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由乡镇通过“收入汇缴专户”集中汇缴县级金库;预算外收入、捐赠收入、企业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等由乡镇通过“收入汇缴专户”集中缴入县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乡镇所需支出,按照批复乡镇的预算,由县财政按进度拨付或支付。

(四)采购统办。乡镇在年初编制支出预算时,根据统一的标准和办法,按照政府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年度执行中,由乡镇根据县财政批复的政府采购预算,提出采购申请和计划,由县政府采购中心按政府采购程序实施统一采购,政府采购资金由县国库按规定的程序支付。

(五)票据统管。乡镇使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罚没票据等财政票据,其管理权全部上收到县财政局,乡镇票据采取“限量领用、定期核销”的管理办法,做到以票管收,票款同行,严禁坐收坐支。未经财税部门监制和印制的票据均视为非法票据,乡镇不得使用。

五、配套措施

(一)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在积极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明确县乡政府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进一步理顺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建立“统收统支加激励”的管理体制,明确县乡政府及财政部门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明确县乡支出责任,避免“上级点菜,下级买单”。采取有力措施遏制一些县级部门为小团体谋利益的行为,取消各职能部门要求乡镇配套资金的规定,切实减轻乡镇负担。认真清理从各职能部门安排给乡镇的各类专项资金,通过整合县对乡镇的各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对乡镇的补助力度,提高乡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通过整合和完善县对乡镇的财政管理体制,确保改革目标的实现,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县乡和谐发展。

(二)严格预算管理。认真贯彻执行预算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综合预算、部门预算等预算编制的改革,细化支出预算管理,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财力,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监督,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的调控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益。预算编制实行全口径管理,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透明度。预算执行中,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预算支出”的原则,切实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三)建立乡镇债务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一是清理核实乡镇债权债务,锁定历史债务,消化存量,控制增量,采取行政拍卖或法律手段收欠还款。通过承兑还款、折卖还款、划转还款、置换还款等多种措施综合分类消化债务。二是加强债权债务管理,对乡镇债权债务实施“双重管理”。在乡镇原有的各项债权债务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突出财政在政府融资管理中的主题地位,加强县对乡镇债权债务的管理,取消乡镇政府的举债权,杜绝乡镇举借新债,从根本上堵住债务盲目膨胀的源头。乡镇确需举借新债的,必须报县财政局严格审核,由县政府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和乡镇偿债能力审批后统筹安排。三是建立乡镇偿债基金。由县财政局在每年组织的地方财政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偿债准备金,专项用于还款,逐步消化债务存量。同时,对乡镇预算外收入扣除县级统筹和本级支出后的结余部分,全部作为偿债基金用于还款,以解决乡镇债务沉重、偿债能力差的问题。四是对增加乡村负担的事项实行县级集中管理。杜绝向基层摊派和乱伸手、乱干预行为,严格控制各类达标升级和检查评比活动。确需增加乡村负担的事项,一律报县级审批。

(四)建立健全乡镇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为避免收入上划县财政直接管理后,乡镇政府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有效地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县政府将制定县对乡镇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办法,明确乡镇政府责、权、利,建立健全乡镇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标考核体系,突出对乡镇政府在财源培植、企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等指标的单项或综合考核。

六、实施步骤

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分五个阶段实施,各阶段工作可交叉进行,确保在2009年10月底以前完成改革工作。

(一)制定方案(2009年6月)。深入乡镇调查研究,总结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情况,制定改革实施方案、配套措施及办法,报请有关部门审定。

(二)宣传发动(2009年7月)。印发宣传资料和有关文件,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进行宣传发动。

(三)清理清查(2009年7月)。组织人员深入乡镇清理银行帐户、债权债务、预算外资金、各类票据及编制和人员,做好改革实施前的各项工作。

(四)具体实施(2009年7月至9月)。确定乡镇财政所人员岗位和职责,完善县乡计算机网络,开展业务培训。为乡镇开设银行帐户,细化乡镇部门预算,按照统一软件对乡镇收支进行核算。

(五)总结完善(2009年9月至10月)。对改革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提出巩固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七、组织领导

为切实推进全县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加强乡镇财政管理,规范乡镇收支行为,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切实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确保改革顺利完成、改革目标如期实现。县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县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财政局局长、人事局局长任副组长,其他相关部门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县财政局成立相应的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组,工作组下设综合组、核算改革组、协调组、技术组、宣传组负责具体工作。各乡镇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和办事机构,组织抓好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

预算工作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审为民的宗旨,紧紧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县工作部署,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全面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充分发挥审计保障我县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为建设生态文明县发挥更大作用。

二、工作目标

预算执行审计以规范预算管理、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保障财政安全、提高财政绩效水平为目标,坚持“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的审计思路,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投资项目和重点专项资金的审计,加大查处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问题的力度,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不断规范财政管理、规范预算分配秩序,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全面提升预算执行审计的层次和水平。

三、审计范围

主要对20*年度县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含县级税收、基金收入的征收、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重要问题可以追溯到以前年度或延伸至2009年度和相关单位。同时,对部分县级预算执行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和乡镇20*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审计。

四、审计对象、内容和重点

(一)20*年度县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单位和项目

1、对县财政局组织20*年度县级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

2、对地税局20*年度税收征管情况进行审计;

3、对县旅游局、安监局20*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

4、对永温乡、宅吉乡20*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

5、对县移民局20*年移民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6、对县国土局和县财政局20*年度土地出让金资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7、对县人劳局就业再就业资金进行审计调查;

8、对县民政局和县农办农村危房改造资金进行审计调查;

9、对重点的基本建设项目进行审计。

(二)审计内容和重点

1、对县财政局的审计

(1)预算编制情况。主要对本级财政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完整和细化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审查财政部门是否在摸清各部门资源状况的基础上,完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实现财政资源配置的公平、公正和透明;有无将单位应纳入预算的收入不纳入预算编制,或者年初收入预算编制时留有余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再进行追加,造成实际执行结果大量超支;审查预算编制时是否将当年可用财力不编入预算,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作为追加处理,弱化预算控制。

(2)预算批复情况。主要对财政部门向本级政府各部门批复预算情况、年终调整变化情况进行审计。通过审计,核实年终预算调整数,审查有无改变预算使用方向;保留待分配预算数是否合理、适度;执行中预算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有无年终突击追加预算;用当年超收安排的支出预算,关于预算调整的支出是否符合县人大所批准的调整。

(3)组织预算收入情况。主要对财政部门直接组织的地方税收、非税性收入的征管情况和预算收入退库情况进行审计。审计重点:一是财政部门组织征收的地方税收是否及时、足额征收,做到应收尽收;二是各项规费专项收入是否依法计征、足额入库,有无将应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转到预算外,脱离预算监督。

(4)预算支出情况。主要对财政部门办理的本级预算支出情况进行审计。核实本级各项预算支出数同支出列报数依据是否一致;重点审查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财政支持农业、教育、科学事业发展资金的投入使用情况,财政资金是否存在闲置、浪费和效益低下的问题;财政部门是否严格按照批准的年度预算和用款计划拨款,有无随意改变支出用途。

(5)补助支出情况。主要对税收返还、体制补助、专项补助、结算补助和其他补助的年终决算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审计结算项目文件依据是否准确、基础数据是否可靠、结算办法是否合理,有无随意性大、资金分配不公平、不合理的问题;有无将应由预算安排的支出,在年终通过结算解决的问题;有无采取不正当手法,通过结算为本机关、本系统拨付资金的问题。

(6)对20*年、20*年的结转下年支出数进行清理。重点关注20*年结转到20*年安排使用的资金,检查是否按规定安排使用,对长期结转未安排的要进行清理。

(7)部门决算批复情况。主要对财政部门及其职能机构批复各部门行政事业经费决算的情况进行审计,重点检查决算批复是否合法、合理和规范,有无通过决算批复分配预算资金的问题。

(8)预算资金平衡情况。主要对本级预算当年收支平衡和资金平衡情况进行审计。通过审计核实财政赤字或结余情况和年终资金结存情况,包括: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是否突破预算,有无采取虚收虚支的办法人为调节赤字和债务规模;资金结存是否真实,暂存暂付是否及时清理,有无将应作预算收入的资金长期挂在预算暂存的问题;有无通过预算暂存、暂付办理资金拨付,以此脱离预算监督的问题;有无以预留收入、虚列支出等方式,将预算内资金转入暂存或预算外,逃避各方面监督的问题等。

(9)其他财政收支情况。主要对县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审查核实预算外资金和政府基金的管理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有无将应作预算内收入的资金挂在预算外专户管理的问题,有无违反规定将预算外间隙资金拆借或周转使用等问题。

(10)财政部门内控制度情况。加强对财政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监督,重点关注财政部门有无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严格的问题。

2、对县地税局的审计

以税收完成情况的真实性为基础,重点审计以下内容:

(1)税收收入计划完成情况。主要审计地税系统税收计划的编制是否科学、合理、可行,计划指标是否逐级分解落实到位。核查地税部门负责征收的各项税收的征收数、金库入库数、财政部门列报数是否真实一致,短收或超收的主要原因,有无隐瞒、截留或挪用税收收入的问题。检查税收计划和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有无为完成任务而应退不退或预征下年度税款等“寅吃卯粮”的问题,有无当年计划完成后,有税不征的现象,有无混淆或错划预算级次,挤占上级财政收入问题。

(2)税收政策执行情况。主要审计地税部门是否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及时、足额征收各项税收;有无违反国家统一税收政策,自行规定税收权限或随意变通税收政策,开减免税政策口子;有无改变法定税率和侵蚀税基,影响税收的问题。

(3)税收征收管理情况。一是税务部门是否依照税收征管法严格税收征管,有无扭曲、变通征管办法,低率预征、以缓代免、变相包税,造成税款流失的问题;二是有无税收计划完成后不征或缓征税款的问题;三是税收的征管范围和入库级次是否符合国家统一规定,有无混淆征管范围和入库级次挤占上级财政收入的问题;四是有重点的抽查地方税务部门管辖的企业是否及时、足额申报纳税,税务部门对企业的税收征管是否到位,有无自行规定对企业定额或变相定额税收入库数,有无违反规定帮企业代开发票,造成少征漏征国家税收的情况。

(4)税收提退情况。主要对税务部门执行税收提退政策及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审查税务部门的各项提退是否合法、合理,有无以“超收”、“误收”为名,违规办理退税,人为调节税收收入的问题;有无违反规定,为本部门、本单位办理各项税收超收分成或增长分成退税的问题。

(5)税收征管制度运行情况。主要审查各项税收政策和征管制度是否合理、完善,税收征管的各项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有无存在漏洞,造成国家税款流失方面的问题。

(6)税收征收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情况。主要审查税收申报划款是否及时,有无人为改变系统预设的税率或级次,造成少征国家税款的情况。

(7)各项基金规费情况。重点审查地税部门是否按照县政府的规定及时、足额征收各项基金规费,有无缓征、少征或不征现象,有无不通过政府直接或变相返还各项基金规费。

3、对县级部门20*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主要对部门的各项收入、各项支出、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收支两条线、行政事业收费和罚没款项、罚没票据的管理、执行政府采购制度等内容进行审查。其主要目的是加强管理,合理使用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4、对专项资金的审计

(1)专项资金申报立项情况。重点审查专项资金是否具有可行性研究报告,有无违背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宗旨,盲目和随意立项,浪费国家资金。通过调查、观察、分析等方法,对项目申报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评估报告等进行审查,核实项目的设立和安排是否符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决策是否科学合理。

(2)资金拨付和项目情况。重点审查资金是否逐级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有无截留、挤占、挪用、滞拨问题;项目是否按批准的计划实施,有无擅自改变项目计划或不按上级批准的要求执行的问题。通过有重点的详查或抽查等方法,以资金流向为主线,依据资金性质、指标、规模、用途、拨付路径进行跟踪审计。同时从账证及票据等原始凭证入手,按照重要性原则,检查使用程序是否合规,各项支出有无严密的审批手续,资金拨付是否及时、足额、合规。

(3)单位各项管理和控制制度情况。重点审查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严格执行了各项管理制度,有无因制度不健全或管理不到位造成损失和浪费。审计时采用查阅法和测评法对资金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审查资金管理和使用单位是否建立了有效的管理和内控制度,是否制定了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责任制、跟踪反馈、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同时通过调查、访谈、座谈会及查阅资料等方式,查明有无流于形式的制度和措施存在,评估制度、措施的执行程度。

(4)专项资金使用效果情况。重点关注专项资金是否按期得到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购建的工程、设备、物资是否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资源的消耗与利用是否符合环保法规、政策和标准;专项资金的后续管理是否符合长远发展的需要。审计时通过查阅项目资金支出决算情况,评价项目资金投入是否合理,投产达标能力是否符合预期要求;通过现场观察项目的运转情况,评价项目运行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同时以发展的眼光,完善项目长远发展的管理体制。

5、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

围绕投资决策、建设程序履行情况、投资概预算执行情况、建设制度及执行情况、建设工期控制情况、工程造价控制情况、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等方面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进行审计,查处重大违法违规和严重损失浪费问题,促进加强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五、组织与领导

20*年度的预算执行审计在县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由县审计局负责组织实施。成立县级预算执行审计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工作。根据工作实际,由县审计局抽调审计人员实施审计。

六、时间安排

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工作,从2009年2月份开始,5月10日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审计准备阶段(2009年2月28日前)。成立县财政审计协调领导小组,组成审计组,搞好审计人员的学习培训,落实各审计组的具体审计任务,做好各项审前准备工作。

(二)审计实施阶段(2009年3月1日—4月30日)。全面完成所有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实施任务。

(三)审计报告阶段(2009年5月1日—5月10日)。进行全面汇总、整理,向市审计局和县人民政府提交20*年度县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结果报告,及预算执行部门的审计报告(含审计调查报告)。

根据《审计法》规定,7月30日前向县人大常委会提交审计工作报告。10月31日前向县人大常委会提交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报告。

七、实施要求

(一)在审计中要突出重点,敢于揭露问题。在全面核实会计报表及其账目的基础上,结合对其他县级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检查县财政局在组织县本级预算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合法、不规范的问题。要重点揭露预算分配、预算收支管理和其他财政收支中存在的“数额大、范围大、危害大、影响大”的问题,注意发现严重违纪违规和重大违法渎职问题的线索,做到审计各项资金没有遗漏,不留死角。

(二)全力配合审计工作。各被审计单位要自觉接受审计,并提前做好自查自纠工作,以及准备好审计所需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相关资料,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回避和拒绝审计,审计进点后为审计人员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

(三)严谨细致,切实防范审计风险。全体参审人员要切实把质量当作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按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的要求,认真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日记和有关取证资料等工作。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认真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充分听取并研究被审计单位提出的反馈意见,切实做到反映的问题有理有据、准确无误。

(四)强力推进ao审计辅助软件在“同级审”中的运用。县审计局高度重视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辅助软件(简称ao)在审计实践中的运用,要求ao审计软件运用在全市必须做表率、走前列。

预算工作方案篇(3)

[关键字]城市基础设施 招投标 概预算

[中图分类号] F8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272-1

1招投标概预算的常见问题分析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招投标概预算工作,包括概预算方案的编制、执行和考核,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比较复杂,而且资金覆盖面广,因此概预算工作难免遇到以下几方面的难题:

(1)概预算编制问题。在招投标阶段,由于对概预算的对象认识不全面,譬如某项目招投标的时候,收集了目前市场材料造价,统一用招投标阶段的材料价格进行概预算,而忽视了项目施工周期内材料价格的变化因素,使得编制的概预算方案缺乏灵活性,一旦方案的材料价格出现市场波动,那么某些概预算内容就会失真。另外,在概预算方案编制依据的控制方面,通常是根据历史方案执行效果展开分析,然后照搬以往方案,而没有结合具体项目的实际情况,这样的概预算方案势必脱离财务管理实际,难以起到有用的效果。

(2)概预算执行问题。城市基础设施的概预算管理人员,是概预算方案的执行主体,但执行方面存在诸多漏洞,譬如帐外资金的隐匿或者截留、概预算支出审批程度不严格、概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经费申报的时候,存在申报内容不透明现象,没有正确控制经费的支出,容易埋下腐败的源头,最终达不到概预算管理方案的成本控制目的。

(3)概预算考核问题。城市基础建设的概预算考核模式,通常都停留在传统模式的阶段,而且以财务相关的指标作为考核依据,忽视了非财务的指标评价。招投标阶段,其概预算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并非简单的人工成本、材料费用和设备成本等,对于工程后期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控制,也是概预算时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否则在工程后期很有可能出现成本失控的问题。以上的这种考核方式在管理学领域,被称之为单一型预算考核,在普通小型项目招投标的概预算执行尚为可行,但在规模比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就无法体现预算执行方面的细节,甚至有某些建设项目设立了超预算收入奖金,但没有惩罚机制与之对应,概预算管理依然难以取得自我约束的效果。

2招投标概预算管理的问题解决措施

针对上文提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概预算编制、概预算执行、概预算考核三方面的问题,笔者结合实际的工程管理经验,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解决措施:

2.1招投标概预算方案的编制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招投标阶段概预算方案编制的基本要求是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具体的编制流程如下:

(1)在编制的时候,需要结合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认真清查项目所需的材料、设备、人员、资金等,并对参与招投标企业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债务债权、收入支出情况等进行清查、核实、申报,确定工程的预期成本需求和参与招投标企业的盈利、损失状况等。

(2)明确财务管理项目的内容,然后就参与招投标责任主体的概预算方案,对合理的内容进行重新汇总,编制成全新的概预算方案,以便财会人员审核项目的成本情况和往来款项,促进概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笔者认为项目招投标的概预算,应该是一个“博览众长”的方案编制过程,尽管很多参与招投标的责任主体最终“落选”,但其提出的概预算部分建议内容,应该加以参考借鉴。

(3)根据概预算定额的标准,统筹安排概预算的人员数量、人员经费,譬如维持项目财会工作的基本公费,以及优化计算预算专项任务和独立执行专项预算项目,在不违背会计制度规定的基础上,确保建账核算的独立性,根据概预算方案实现项目的预算目标。

2.2招投标概预算方案的执行

在编制概预算方案的基础上,协调组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照方案的内容按部就班地开展,执行期间笔者认为最重要是合作交流和沟通协调。

(1)充分考虑中标企业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确保各种资源在财务预算方案执行过程中,都能够得到优化配置,项目的责任主体可以结合项目所在区域实际情况,譬如材料市场,以及利用当地的相关政策,然后根据所编制的概预算方案状况,将概预算执行的任务下达到各个部门当中,然后汇总和调整概预算的控制质量。

(2)分解预算的指标,层层分解和层层下达,而各个部门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下达的分解概概预算目标,执行内部的概预算计划方案,然后配备人员协调控制,赋予执行职责的权利和义务。

(3)财政专户的设立,以便作为拨款和收入所用,概预算方案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方案基本要求,定时出具执行的详细报表。另外还要定时自检概预算任务的完成情况,找出概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异常因素,并予以及时弥补。

2.3招投标预算方案的考核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展,要求提高概预算目标的可预见能力,在优化概预算目标的基础上,将概预算的目标进行分解,然后由执行主体一一实现,执行主体根据任务要求,收集相关的财务资料,核算和审核资金的收支等,并针对概预算目标的偏差问题,予以及时的纠正。同时根据下达的概预算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以惩罚和奖励的方式,激励各个部门积极完成概预算管理任务,促使概预算管理方案的所有内容都能够全面实现。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招投标概预算管理问题,集中表现为概预算编制、概预算执行、概预算考核三个方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结合设施建设项目的实际要求,实现概预算编制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另一方面是在概预算方案执行的过程中,加强合作交流和沟通协调,并加强概预算的考核工作,以调动概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孙慧芳.概预算编制质量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中华建设,2013,(1):124-125.

[2]陈露坤.关于提高市政工程概预算编制质量的思考[J].科技风,2013,(1):234.

预算工作方案篇(4)

【关键词】 预算管理; 预算松弛; 真实诱导报酬方案

一、真实诱导报酬方案应用效果的已有研究

预算管理不仅能够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全方位地调动企业各个层面员工的积极性,而且还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来发挥作用,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绩效。实施预算管理的核心是选择预算制定方式。在多种预算制定方式中,参与式预算成为研究和采用较多的一种预算方式。因为参与是普遍承认的、能够提高组织和个体绩效的管理方法,但是参与和绩效相关性的实证研究结论又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冲突。也就是说,参与式预算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管理层了解更多的信息,使预算更加符合实际;但在一定程度上又为预算松弛造就了制度基础。

为克服预算松弛,Weitzman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真实诱导报酬方案的预算激励制度。这是一种能够诱使预算下级提供预算目标实现情况真实信息的报酬制度,其具体形式为:

Y=A+a(x0-x1)+b(x-x0) x>x0时a(x0-x1)+c(x-x0) x

其中:Y代表预算下级所得报酬,A代表底薪,x代表预算下级实际完成工作量,x0代表预算下级自主申报的预算,x1代表预算上级提出的预算建议数,a代表预算指标的薪酬系数,b代表超额完成预算指标奖励薪酬系数,c代表未完成预算指标惩罚系数,而且0

真实诱导报酬方案提出以后,引发了一定的研究与应用热潮。相当一部分实验研究证明执行真实诱导报酬方案能够减少预算松弛。我国学者基于真实诱导报酬方案的理论思路,提出了预算指标的“联合确定基数法”,其基本内容是:预算指标选择预算上级和预算下级提出的预算值的加权平均数,期末考核实际完成数,超额给奖,少报受罚。“联合确定基数法”的提出者认为该方法具有“超基数奖励比例高、合同基数高、节约时间”等优点,并在北辰集团等多个企业得到成功应用。但也有学者通过对东风汽车、北辰集团、诺基亚等企业实际应用真实诱导报酬方案(或联合确定基数法)的案例研究发现:执行真实诱导报酬方案可能会因上级预算建议数的存在和不断提高导致“棘轮效应”,预算下级就可能采用“达到预算即停止”和“抹平各期业绩”等方法应对,从而不利于单位业绩目标的持续提高。

二、真实诱导报酬方案的根本弊端

真实诱导报酬方案应用效果研究的冲突性结论表明了方案本身所具有的两面性,也受制于研究方法的局限。从方案本身看,真实诱导报酬方案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出发,认为人都是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理性选择的行为者,而且可以事先确切地预计自己的行为结果,故此,预算下级在真实诱导报酬方案面前就会事先预计自己可以达到的行为结果,按此申报预算指标并最终完成这一指标,从而克服预算松弛。应该承认,这样的理论方案比先前的预算报酬方案和线性报酬方案更能够减少预算松弛,但必然会因为方案本身忽略了预算下级的人性、收入水平、人群关系、价值观等多种因素而影响实施效果。从研究方法看,实验研究可以配合方案本身的假设控制被实验者的人性、收入水平、人群关系等差异而忽略这些因素,而来自于企业实际的案例研究却因这些因素不能被控制使方案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发现实施真实诱导报酬方案与企业业绩长期持续提高相左的可能性。

刘小雨等通过对真实诱导报酬方案本身的分析,不仅说明了真实诱导报酬方案能够诱导真实的原因,而且分析了预算下级申报预算指标的理论最佳值(停止努力点——单位工作业绩所得报酬与付出工作努力代价由大于到小于的转折点),更进一步指出了停止努力点只能预计的现实。由于停止努力点只能预计,而且只是一个区间分布,不会是一个确切的数值,就从根本上动摇了真实诱导报酬方案的设计基础。由于预算下级只能预计到自己可以完成的工作任务区间,面对真实诱导报酬方案就会产生申报数在所预计的区间中如何选择的问题:低选、高选或是选区间平均值。预算上级当然希望预算下级高选,并会采取提高x1或确定其增长率,动态调整系数a、b、c等各种手段刺激预算下级提高预算申报数。而预算下级只会在能够切实完成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预算申报数,并为了防止出现“棘轮效应”而采取对策。这样一来预算工作又陷入到上下级的博弈之中,从根本上与真实诱导报酬方案的设计初衷相违背。

可见,如果预算下级不能够确切地预测自己可以完成的预算任务,真实诱导报酬方案在现实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系列问题,甚至导致方案的失效。可以说,“预算下级能够确切地预知自己可以完成的预算任务”这一假设如果与现实不符,建立在这一假定基础上的真实诱导报酬方案必然出现实施中的异化。从这一点上说,建立真实诱导报酬方案的预设可能就是导致方案实施中出现问题的根本弊端。

三、真实诱导报酬方案根本弊端的分析与验证

刘小雨等的研究虽然指出了真实诱导报酬方案的根本弊端在于其预设的不合理,但并未对此进行深入分析验证,只是说明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管理学的研究表明,影响工作劳动定额的因素有5类。一是工作本身的特点,如劳动强度的大小、劳动的繁简难易程度、劳动环境的境况等;二是劳动工具的情况,如机器设备运行状况、工具器具合用程度等;三是劳动对象情况,如原材料的质量、劳动对象的供应保障程度等;四是劳动者的情况,如技术熟练程度、身体素质状况、思想素质高低、心理状况等;五是劳动管理情况,如工艺规程完备程度、生产组织科学性、管理制度健全与执行情况、分配制度是否合理等。这些因素有的可以在生产过程中保持稳定,但相当多的因素水平只会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些在一定范围内不断波动的因素就必然会导致单位时间能够完成的工作量呈现围绕一定数值波动的特点,而不能确保每一个单位时间都能够完成相同的工作量或取得相同的工作业绩。

现实生活的基本经验也告诉我们: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进行一项相同的工作,其单位时间所能完成的工作量也是有差别的。世界上最优秀的女子撑杆跳选手伊辛巴耶娃5岁开始练体操,15岁改练撑竿跳,近年来的重要比赛成绩分别为:5.01米(2005年赫尔辛基)、5米(2005年伦敦)、4.91米(2006年莫斯科)、4.66米(2007年捷克)、5.03米(2008年罗马)、5.04米(2008年摩纳哥)、5.05米(2008年北京)、5.01米(2012年斯德哥尔摩)。其实,只要我们关注任何一项工作,都可以看到基本相同的结果:多种可控与不可控因素的综合作用会导致该工作的业绩结果出现波动。

来自企业生产实际的数据也证明:一项不断重复进行的工作并不能保证产生相同的工作成果。笔者选择山西省祁县红海集团玻璃器皿有限公司玻璃高温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企业该工序的生产工人每人独立控制一台机器,互不影响地进行生产,每天工作将近8小时。笔者统计了该工序9名工人连续31个工作日(从2011年8月1日至8月31日)的生产情况及完工产品入库统计记录,得到表1。

表1中几个异常数据的具体情况是:全负荷实验表明最多可以完成的日产量为170件,第1号、第7号和第9号工人为临时工,业务熟练度不高,因此产量较低,并且参与工序生产天数不多;其余点的分布大多在80—150件之间。笔者之所以选择这一工序进行统计分析,是因为该工序完成单件产品的作业时间中绝大部分(占80%左右)是机器作业时间,影响工作任务完成的因素相对而言比较少。即使这样,除了机器故障导致的产量影响以外,仍然无法得到一个确定的日产量。与工人进行沟通,工人也普遍表示:无法事先确知每天可以实际完成的产品数量。

为了克服实际企业生产统计只有9名工人导致的数据不足以及验证预算下级无法事先确知自己单位时间可以完成的任务量这一结论,笔者组织了5分钟打字实验。实验选取30名学生组成实验小组,利用阿宽软件系列之中文打字速度测试软件进行测试,以每5分钟能够录入电脑的文字数量作为预算指标。要求参试者事先申报自己本次可以完成的预算指标(打字数量),然后进行实际打字工作,并根据完成情况对实验者进行积分,对优胜者予以奖励。实验共进行了40次,得到了30位同学的40组打字实验的申报数据和实际完成数据。直观上看,同学们5分钟实际完成的打字数与其申报数并不相等,而且也不存在随着实验的进行申报数与实际完成数收敛倾向。为了进一步验证直观观察结果,笔者利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移动平均值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用于完全随机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间的比较,其统计推断是各样本所代表的各总体均数是否相等。数据分析采用单变量方差分析的方法,把实际完成数作为因变量,申报数作为自变量,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见,因为P{F(1,2398)>17.99928}= 0.000022943.845339,并且申报数与实际完成数的方差都很大,说明数据波动大,亦即所有的申报者所提交的申报数和实际完成数是有差别的。

为了进一步验证每位同学的申报数和实际完成数也未能收敛的情况,笔者分别对每一位同学的申报数和实际完成数计算其移动平均值,并对得出的移动平均值进行方差分析,再对申报数与实际完成数进行相关分析,得到表3。

由表3可知,每增加一次申报数或者实际完成数所求的移动平均值的方差都比较大,这是因为数据的每一次增加对移动平均值的影响整体比较大,并且没有一个一致趋近的数。所以说每位同学的申报数和实际完成数没有形成一个一致的数。相关分析得出的R2是因变量和自变量相关系数的平方,它的值越大,表明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越强。但从表3的数据来看,申报数与实际完成数之间的R2值总体比较小,说明每位同学的申报数与实际完成数之间相关性比较弱。也就是说,参与实验的同学并没有通过不断练习与实验使自己能够确定5分钟的打字数,从而形成稳定的申报数与实际完成数。

四、研究结论与进一步的研究设想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实验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预算下级不能准确预知自己单位时间可以完成的工作业绩,只能预知其范围。这也就证明现行真实诱导报酬方案的设计基点并不成立,基于此项设计基点形成的报酬方案是导致实施过程中仍然出现上下级博弈的根源所在。

既然预算下级只能准确预计自己单位时间可以完成工作任务预算的范围,为了防止出现基于报酬方案系数a、b、c进行博弈调整而导致的问题,就必须放弃“预算下级能够确知自己可以完成的工作数量”的潜在假设,探讨在预算下级只能预计可以完成任务数量区间的条件下,诱导预算下级努力提高预算申报指标的方法。具体说来,就是要事先建立取决于A、a、x1、x0、x的b和c的系数调整关系式,将预算下级所获得报酬计算系数完全取决于其自身的申报数量与实际工作中努力完成的业绩数量,而消除事后调整导致的博弈。研究建立一个基于客观数据的、系数能够自动实现动态调整的真实诱导报酬方案,并对其进行实验验证和应用验证,就是进一步需要完成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Brownell. Field Study Examination of Budgetary Participation and Locus of Control[J].The Accounting Review,1982(10):766-777.

[2] 刘小雨,孙玉甫,孙美尧.对真实诱导报酬方案解决预算松弛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1(5中):91-94.

[3] Weitzman. The New Soviet Incentive Model[J].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6(Spring):251-257.

[4] 张朝宓.预算松弛行为的实验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4(1):46-53.

[5] 张先治,翟月雷.基于风险偏好的报酬方案与预算松弛研究[J].财务与会计,2006(6):72-79.

[6] 程新生,李春荠,朱琳红,罗艳梅.参与式预算行为实验研究[J].会计研究,2008(5):53-60.

[7] Chow,Jean Cooper,William. Waller. Participative Budgeting:Effects of a Truth - Inducing Pay Scheme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 on Slack and Performance[J].The Accounting Review,1988(63):111-122.

[8] 郑石桥,王建军.信息不对称和报酬方案对预算松弛的影响研究[J].会计研究,2008(5):61-68.

预算工作方案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监督机制;信息化

预算管理是财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却经常存在预算方案不合理、预算执行不到位等问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构建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既顺应了改革趋势,同时又符合利益需求,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事业单位一方面要明确预算管理体系框架的具体组成,另一方面还要从制度层面、人员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让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尽快建立起来并发挥实际作用。

1事业单位构建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价值分析

1.1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控能力

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缺乏资金管控意识,没有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开展一项工作时,经常会出现超预算的情况,给事业单位增加了财政负担,也间接地影响到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其作用之一就是要实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控的“一条龙”,真正帮助财务人员从各个环节、各种细节上,实现精细化管理,不浪费一分钱,在预算范围之内,将既定的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从而严格防控财务风险的发生。

1.2确保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近年来在事业单位的工作任务加重,并且对工作完成要求也更加严格。为了将上级安排的各项任务高质量地完成,需要进一步提升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通过合理分配资金、严格管控资金,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监督作用,通过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增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督促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预算方案花费资金,避免了资金挪用、浪费、贪污等问题的发生,对事业单位廉政建设也有促进作用。

2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需要提升

由于经费来源的特殊性,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编制与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例如在岗位设置上,财务部门内没有专职负责预算管理、监督的人员,编制预算时由于缺乏明确的规范,或是业务能力不强,导致预算方案不够合理,后期执行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还有的则是预算管理的各个模块之间没有形成密切的衔接,预算方案在执行过程中,没有根据事业单位工作变动、形势发展,灵活地进行调整,预算管理工作缺乏灵活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极大地制约了财务预算管控的成效。

2.2预算编制的方式方法不科学

编制预算方案是做好预算管理的基础环节,也是决定后期工作开展质量的重要因素。预算编制具有复杂性、专业性的特点,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但是在具体落实预算方案的编制任务时,由于没有提前展开调研,或是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导致预算方案的实用性不强。另外,预算方案中没有充分考虑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后期预算执行时一旦遇到突发状况,导致预算变得十分紧张,也不利于事业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

2.3缺乏配套的监督机制

如上文所说,既定的预算方案可能会在执行过程中因为遇到意外情况而导致实用性、参考性受到影响。除了要求财务人员能够密切关注各项工作动态,加强预算管理,灵活调整方案外,更为重要的是引进监督机制,确保能够做到第一时间响应,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平稳推进。现阶段面临的问题是,很多事业单位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监督机制,也没有安排独立的监督人员。因为缺少了监督,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

2.4财务预算的后期执行效果不理想

预算执行不到位,控制不严格,除了会影响到事业单位后续其他工作的开展外,还容易损害单位的形象,导致社会公信力降低。导致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不理想的原因有多种,例如,财务人员的规划、控制能力不足,不能结合工作需要实现资金合理分配。有些工作上预算不足,导致工作无法保质保量开展;而另外一些工作,则预算过多,造成了资金浪费。预算管理人员的思维过于固化,缺乏灵活性,不能根据形势发展及时进行调控,也会影响预算执行效果。

3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组成

3.1预算编制模块

首先,制定活动项目中的经济指标,尤其是项目管理库的建立和资金使用的细则,只有这样才能遏制一些收入与支出不相符的状况,同时,对事业单位中每一笔开销都进行核对,最好每天、每个月、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对账,对出现问题的资金进行核对,确保财政支出处于平衡的状态。其次,要增大财务预算编制的弹性,通过适当增加预算,以便于应对后期事业单位工作开展中可能存在的突发事情或应急工作,保证事业单位工作的连续性开展。这样不会使事业单位财务面临较大压力,也可有效避免年终财务预算的频繁追加。

3.2预算调控模块

该模块主要分为三个流程,按照流程顺序可以依次完成调控任务:首先,财务人员要进行预算分析,综合对比既定的预算方案,以及事业单位当前或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观察预算是否充足,以及预算方案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如果预算不足,或是两者差异较大,就需要进行调整。其次,重新编制预算调整方案,然后由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小组进行集中讨论,一致同意后将拟调整方案提交给上一级的财政主管部门。申请通过后,调整并实施新的预算方案。最后,事业单位将执行最新的预算方案,确保当前及下一阶段工作顺利开展。

3.3预算监督模块

根据监督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种模式。为了体现公开性,在内部监督的基础上,要重点引进外部力量做好财务预算监督工作。内部监督就是要在事业单位内部,成立专门的机构或小组,负责定期检查或不定期地抽查各部门的预算管理开展情况。内部监督是一项长效性、连续性的工作。而外部监督则是通过对外公示预算信息,或是接受相关部门监督的方式,避免“灯下黑”的情况。事业单位首先要将批准的预算进行细分,落实到各部门和个人,并严格按照预算目标进行执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客观因素造成的必须要增加支出或减少收入的情况,应及时进行调整。对资金的用途与效益要进行详细的考评,确保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能够具备较强的执行力度。

3.4预算考评模块

预算考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量化反映预算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例如预算执行不力、预算监督缺位等;其二是发挥一定的督促作用,明确下一步整改和优化的方向,推动财务预算管理的持续向更好地方向发展。预算考评模块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建立预算考核制度和实施预算激励两项。完善预算考核机制,推动财务预算管理考核的规范化、公正化;实施预算激励机制,将考核结果与个人工作绩效相结合,进一步深化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运用成效。要真正将考核与激励工作落实下去,才能让财务人员从思想及行动上都重视财务预算管理。

4事业单位构建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保障措施

4.1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当前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对财务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以往的工作经验表明,预算管理经常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出现预算超支、资金浪费的情况并不少见。为了降低甚至是杜绝此类情况,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将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摆在优先位置,以制度规范指导预算管理工作落实,以及预算管理体系建设。例如,在新的制度中,应重点强调关于预算管理责任的问题,一旦出现预算执行不力、预算超支等情况,需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这样就可以真正重视起预算工作,在持续深化预算管理价值发挥的前提下,为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4.2重视财务队伍在职培训

无论是前期的预算编制,中期的预算调控,还是后期的预算考评,最终都需要由一支专业的财务队伍来负责。考虑到工作要求、标准都发生了变化,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方法也必须与时俱进。事业单位应当基于新形势下的工作开展需求,以及本单位在职财务人员在工作上存在的欠缺,制订针对性的培训方案,通过定期做好培训、教育,让财务人员从思想上提升对预算管理的重视,从行动上增强预算管理的胜任力。只有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才能在构建预算管理体系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发挥自己的价值,让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真正为本单位预算严格控制、资金高效利用提供保障。

4.3提升财务预算信息化水平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程度上推进了财务预算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例如,近年来事业单位不断增加投入建立起了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无论是在办公还是财务管理上,都发挥了巨大优势。因此,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支持预算管理体系的运行,既具有可行性,同时有存在必要性。建立与财务预算管理相适应的信息化系统,加强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财务人员只需要通过计算机,就可以动态地掌握各部门、各工作的预算落实情况。一旦发现有资金异常变动,信息系统就会自动提示,这样就方便财务人员及时分析问题,对照预算方案调整资金分配,既可以预防超预算的情况,同时即便是存在预算超支,也可以及时发现、及时控制。

预算工作方案篇(6)

西安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全文内容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预算的审查和监督工作,促进本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预算草案的审查、预算执行的监督、预算调整方案和决算的审批。

第三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会)、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依照法律的规定,分别行使预算管理职权。

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本市总预算草案及其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本级预算及其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者撤销市人大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撤销市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市人大会监督本市总预算的执行;审批本级预算调整方案和本级决算;撤销市政府和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和决议。

市政府负责编制市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和预算调整方案草案;向市人民代表大会作关于本市总预算草案的报告并组织本级预算的执行;将区、县政府报送备案的预算汇总后报市人大会备案;监督本市各部门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改变或者撤销本市各部门和下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市人大会报告本市总预算的执行情况。

第四条市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财经委员会)负责对本级预算草案、预算调整方案、决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承担监督预算执行的具体工作;办理预算审查监督方面的有关事项。

第五条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和市人大会批准的预算调整方案,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

第二章预算的审查

第六条审查预算草案,应当遵循真实、合法、效益和具有预测性的原则。

第七条审查预算草案的重点:

(一)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二)预算编制的合法性;

(三)预算结构的合理性;

(四)收支安排的平衡性;

(五)预算收入的可靠性;

(六)预算支出的可行性;

(七)新增财力的分配。

第八条市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三十日前,向市人大财经委员会提交本市总预算草案和本级预算草案的主要内容,并按要求提交以下材料:

(一)科目列至类、重要的列至款的一般预算收支表和政府性基金收支表及其说明;

(二)部门预算表及其说明;

(三)建设性支出、基金支出的类别表和若干重大的项目表及其说明;

(四)农业、教育、科技、环境保护、社会保障支出表及其说明;

(五)初步审查所需的其他材料。

第九条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初步审查预算草案时,可以邀请有关专门委员会、市人大代表参加,通过征询意见、视察、调查、举行会议等方式进行。

第十条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初步审查预算草案时,可以要求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预算情况,并可以对各预算单位或者重大建设项目的预算资金使用和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视察、调查。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如实提供数据和资料。

第十一条市人大财经委员会会议初步审查预算草案时,市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列席会议,说明预算草案的主要内容,听取审议意见并回答询问。

市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在会后十五日内,将落实审议意见的情况向市人大财经委员会报告。

第十二条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应当根据代表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对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进行审查,向大会主席团提出审查报告。

审查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对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对本级预算草案的意见;是否批准上一年本级预算执行和当年本级预算草案的建议;实现预算的建议;其他应予报告的内容。

第十三条市政府财政部门应当自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市政府预算之日起三十日内,批复市级各部门预算。各部门应当自市政府财政部门批复本部门预算之日起十五日内,批复所属各单位预算。

第三章预算执行的监督

第十四条市人大会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监督。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关于预算决议的情况;

(二)组织预算收入情况;

(三)预算批复和支出拨付情况;

(四)接受上级专项拨款、财政返还和补助款项的安排使用情况;

(五)财政转移支付情况;

(六)预备费和上年结转资金使用情况;

(七)社会保障等专项预算资金收支管理情况;

(八)重大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

(九)市级预算部门的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十)预算超收收入的合法性及其安排使用情况;

(十一)预算执行中发生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五条市人大会每年至少听取和审议一次市政府关于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市人大会对市政府关于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应当转市政府研究落实。市政府对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应当及时反馈。

市人大会可以就预算执行中的重大事项作出决议。

第十六条市人大会对预算执行中的重大问题可以依法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也可以要求市政府责成审计部门进行专项审计,并报告审计结果和处理意见。

第十七条实行预算超收收入安排使用报告制度。

市本级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动用超收收入追加支出时,市政府应当编制超收收入使用方案。市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向市人大财经委员会通报编制超收收入使用方案情况。

市政府应当向市人大会作预计超收收入安排使用情况的报告。

第十八条市政府财政、地税等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向市人大财经委员会报送材料:

(一)按月报送预算执行情况报表、税收进度报表及其说明;

(二)半年报送中央和省财政专项资金补助报表、市本级预备费使用情况。

第十九条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应当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制度,检查、监督预算资金收支情况。必要时,可以组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专项视察或者调查,对预算执行中的有关重大事项及时向市人大会报告。

第二十条市政府财政、审计部门应当依法对市级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并加强对区、县政府预算执行的监督。

第四章预算调整的审查和批准

第二十一条市政府在预算执行中遇有特殊情况需要进行预算调整时,应当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并于当年第三季度提交市人大会。

预算调整方案应当列明调整的原因、项目、数额、措施及说明。

预算调整应当保持收支平衡。减收的应当有压缩支出的方案和措施,增支的应当说明资金来源。

第二十二条市政府财政部门在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时,应当及时向市人大财经委员会通报情况,并于市人大会举行会议的三十日前,将预算调整方案的初步方案提交市人大财经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

第二十三条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对预算调整方案进行审议,向市人大会提出审查报告。

第二十四条市人大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的预算调整方案及其报告、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关于预算调整方案的审查报告,作出关于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

第五章决算的审查和批准

第二十五条市政府应当在预算年度终了后,组织编制决算草案,提请市人大会审查批准。

决算草案应当按照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所列科目编制,按预算数、调整数或者变更数、实际执行数分别列出,并作出说明。

第二十六条市政府审计部门应当按照真实、合法、效益的要求,对市级预算执行情况和部门决算依法进行审计。

市政府应当向市人大会提出关于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

第二十七条市人大财经委员会结合审计工作报告对决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向市人大会提出关于决算草案的审查报告。

市政府财政、审计部门应当在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的十五日前,将有关材料提交市人大财经委员会。

第二十八条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初步审查的重点:

(一)决算草案的合法性;

(二)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三)超收部分的收入来源和使用情况;

(四)重点支出完成及其效益情况;

(五)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第二十九条市人大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决算草案的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和市人大财经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对决算草案进行审查,并根据审议情况和市人大财经委员会的审查报告,作出关于决算的决议。

第三十条决算草案批准后,市政府财政部门应当自批准之日起二十日内向市级各部门批复决算,各部门应当自市政府财政部门批复本部门决算之日起十五日内批复所属各单位决算。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政府或者有关机关、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按规定报送预算草案、预算调整方案、决算草案、审计工作报告及相关材料的;

(二)不提供情况或者不如实提供情况的;

(三)无正当理由不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的;

(四)不协助或者不配合调查、视察的。

第三十二条市人大会任命的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市人大会可撤销其职务。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市人大会在审议预算执行情况报告、预算调整方案报告和决算草案报告时,提出的议案、质询、询问,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市属各区、县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五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预算控制体系预算又有施工图设计预算和施工预算之分。基本建设工程预算是估算、概算和预算的总称。

预算工作方案篇(7)

关键词:工程预算;成本管理;项目

1工程预算概念

工程预算就是通过对财务、人力、物力以及工程造价的综合分析运算,从而对整个工程所要消耗的各类资源有整体把握,协调好相应的资源,合理的进行配置,充分利用工程拨付资金,使企业的资金充分发挥作用,建筑工程实现安全生产,按期完工。工程预算有助于在工程前期制定项目计划,帮助建筑企业顺利竞标。同时,合理的工程预算可以帮助建筑企业提前进行合同拟定,以及银行贷款等,有助于接揽工程后快速进行项目,缩短时间成本。工程预算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工程开始前处于设计方案时的预算;第二,工程进行中,对于施工过程进行的预算;第三,工程竣工前的最后的管理预算。同时,为避免工程项目高投低产问题的出现,降低项目利润,在工程预算中应该注意,施工过程中的预算不应该超过设计期间的预算,工程竣工结算时的预算不能超过施工过程中的预算。由于工程预算可以预估建筑工程项目使用各项资源的具体走向,因而可以有效控制建筑工程成本,保障工程保质保量的如期交付,并且能够对每一阶段的各项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与评价,以保障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成本管理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要工作内容,其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工程预算主要是对整个工程项目造价、施工设备、材料费用等所有费用进行估算。工程预算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依据,工程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对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要面对的情况进行科学预估,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预算。因此,工程预算的编制,能够对项目所遇到的问题进行预判,避免因突发情况导致的成本上升。通过分析发现,工程预算对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具有优化成本方案、促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降低项目税务,以及有利于新的技术应用在成本管理中等作用。工程预算管理是每个企业都应该重视的管理内容之一,各个企业也可根据自身企业发展特点确定相应的工程预算管理的具体内容,使其发挥工程预算的优势。

2工程预算编制原则

有上述内容可知,工程预算可以划分为设计方案、施工过程以及竣工后的管理预算这三部分,这三方面在编制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下原则。(1)在进行设计方案预算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因素。因此,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机械设备、人员数量进行准确合理的评估,在保证工程项目质量和工期的情况下,将资源配置利用率最大化。这就要求设计方案预算时,需要充分了解工程项目参与人员的优势特点,让员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最终获得最有的设计方案预算。(2)施工过程的预算管理时,需要对设计方案的预算准确性和合理性进行全面的评估,针对设计方案的预算中缺乏考虑的因素造成成本变化的情况进行增补。同时,对预算的内容是否存在超预算、腐败等方面的问题,一旦发生此类问题,应立即交由相关部门依法处理,充分保障设计方案预算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可靠性。(3)竣工后,也即是整个工程项目需要收尾工作,竣工后的管理预算则是需要对设计方案、施工过程的预算进行审核及评估,此阶段是整个项目的工程预算的总结工作,也是对工程预算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行检验,对于工程预算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为以后企业新的工程项目工程预算提供经验借鉴。工程预算在任一阶段都要求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只有编制的工程预算所有数据是准确可靠的,才能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提供最优的设计方案。因此,在工程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对工程项目参与人员的专业能力、市场行情、机械设备需求、材料价格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分析,这样才能使编制的工程预算具有价值,才能更加符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发挥工程预算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另外,要想使工程预算发挥其在设计时应有的作用,就要求企业的各个部门加强沟通与协作。这就要求企业招聘施工技术较好的人员,以保障工程的如约交付。另外,要加强管理者的水平,使工程预算的具体内容及要求下达到施工人员那里,并能够得以落实。这两者的紧密结合,有助于工程预算的实施,全面提高施工进度水平,有效的降低成本,实现工程预算管理的目标。

3工程预算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1)优化工程项目成本方案。工程项目工作人员要充分的以施工的基本状况为依据进行工程预算工作,堆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切影响因素都要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和把控,在项目成本的管理工程实践中,因为工程预算能够提供科学的依据,所以也就使得工程预算能够在项目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工程单位的管理工作都是通过招投标的形式来进行的,所以为保证施工企业能够以最小的工程成本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加强在招投标过程中的工程的成本管理工作。而工程预算工作的开展,是为了确保促使项目施工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也为项目施工的成本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需要提出注意的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因为施工材料和施工方案以及施工方式的不同,施工工作所需要投入的成本也是不一样的。成本管理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要工作内容,其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工程预算主要是对整个工程项目造价、施工设备、材料费用等所有费用进行估算。工程预算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依据,工程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对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要面对的情况进行科学预估,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预算。因此,工程预算的编制,能够对项目所遇到的问题进行预判,避免因突发情况导致的成本上升。通过分析发现,工程预算对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具有优化成本方案、促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降低项目税务,以及有利于新的技术应用在成本管理中等作用。(2)有利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程预算是项目施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一项内容,它指的就是在施工之前,对施工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一切事物进行提前的预估工作,并做好一定的控制措施。在施工实践中采取工程预算的主要目的也就是确保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施工的基础之上实现工程施工预算的投入,同时也是为了保证施工项目的质量合格,从而使得施工企业在投入的施工成本最少的前提下实现最大的经济利益,为了保证施工项目能够更好地达到制定目标,进行工程预算工作时非常有必要的,工程预算工作的开展,不仅有效的帮助企业降低了施工的投入成本,还可以有效地将施工技术和施工方式紧密结合。(3)能够有效降低项目税务。首先,项目施工企业务必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税务缴纳。一般情况下,企业在进行税务缴纳工作时,主要缴纳的税种也就是城建税、项目安全税以及企业所得税等基本税种,在所有缴纳的税种中,项目安全营业税的费用是最高的,每一年需要缴纳项目安全营业税的费用就是一个建筑企业的营业收入的3%。我国相关法律条文也规定了,如果企业将其所承包下来的工程项目,以分包的形式交由第三方承建的,这种情况下,因为将承包项目分包给第三方也需要一定的费用,所以在企业进行税务缴纳时,要将企业本年度的年盈利收入中扣除之前交给第三方所支付的费用,税务的缴纳也是以扣除该项费用后的总金额为依据。成本管理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要工作内容,其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工程预算主要是对整个工程项目造价、施工设备、材料费用等所有费用进行估算。工程预算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依据,工程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对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要面对的情况进行科学预估,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预算。因此,工程预算的编制,能够对项目所遇到的问题进行预判,避免因突发情况导致的成本上升。通过分析发现,工程预算对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具有优化成本方案、促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降低项目税务,以及有利于新的技术应用在成本管理中等作用。在项目施工企业缴纳税务工作中,一般情况下都是以该企业的一年的家营业收入为收费依据的,所以每当施工企业在进行税务缴纳时,企业保留一定的空间,在税收的筹划方面。比如说:企业可以用高新企业的名义进行税务费用的申报,从而有效的实现了企业合理节税的目的,同时也极大的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通过以上几种方法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合理节税的目的,但同时必须也要通过一定的工程预算工作来加强企业工程成本管理的工作,在企业税收的筹划方面留有足够的空间,避免企业缴纳不必要税费以及重复交税现象的发生,从而节省企业的税务费用,降低企业的资金投入。(4)有利于新的技术应用在成本管理中。在工程管理中,工作人员要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精准化就必须要保证工作预算工作的全面实施。这也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努力的提高和丰富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使自己的项目规划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为避免工程事故或二次返工现象的发生,要充分的保证施工的质量和项目的安全,将施工项目所需的成本投入控制到最低水平。除此之外,在工程预算工作中,要采用全新的技术手段来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水电的控制,同时也要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技术进行一定的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