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美容前台工作总结

美容前台工作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07 00:11:12

美容前台工作总结

美容前台工作总结篇(1)

“美容经济”已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届中国美容师节,由百莲凯于2003年11月11日成功创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容院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美容院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1转眼间,20--即将擦肩而过,现在踩在年末最后的尾巴上,我的工作,也终于暂时告一段落。作为---美容院的前台员工,我尽心尽力的做好了自己的工作,为---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这上半年最大的努力!尽管自己还有许多的不足,但是经验总会积累,自己也在学习,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有更大的进步和突破,让---美容院,更加强大!

自己作为一名前台,本身就算是代表着公司的门面。再加上我们是美容院,所以在工作中也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不过感谢父母给我的脸庞,让我能有资本撑起这个门户,但是为了做好自己的工作,仅仅是当个“花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为此,我总结了这上半年来的工作情况。

一、个人的鉴定

思想上:在思想方面,我认真的学习了---的理念,让自己和---的想法走在一条路上,一心一意的创建最优秀,最健康的美容品牌。紧跟潮流方向,让自己的思想,跟着潮流发展转变。当然,面对工作,我也严谨的保持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不让自己在工作中犯下错误。

工作上:作为前台,我不断的在工作中打磨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责任感,让自己成为一名为公司服务、为客户服务的前台,做好自己的相关工作,招待好来访的客人,为公司追求更多的利益!

人际上:作为美容院的前台,人际关系基本上就是我们的饭碗,除了在公司内部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客户之间我也在不断的交流跟进。打好人脉的基础之后,我还在不断的推荐和扩宽我们---美容的知名度,维护好更多老客户的同时,也招揽到了不少新的客户。

二、工作情况

在这上半年的工作中,我努力的提升自己,提升了自己个人形象的同时,我也进一步提升了自己作为前台的能力,尤其是在礼仪方面。

在工作上,我作为前台,努力的为顾客提供礼仪接待,并为客户推荐我们的产品和套餐,努力的做好一名前台的工作,留下更多的客人。

在对工作的学习上,我也不曾落下。面对公司众多的套餐和产品,我都努力的学习和了解过,自己也有亲自体验过,让自己在和客户讲解的时候能更加详细的推荐和讲解。对于新推出的产品,我也会第一时间去学习详细的资料。

当然,面对同行的产品和服务,我也会进行一定的学习,知己知彼才能更好的分析客户的对比心理,才能更好的做好推荐。

三、不足的地方

在前台的工作上,自己有时候过去的急切推荐,反而给一些顾客带来了不怎么满意的体验。自己在之后的工作中,还要好好的学习如何把控好节奏,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总结

上半年的工作说实话并不算圆满,但是自己也正是从这些不圆满的地方,对自己有所了解和提升,在下半年的工作中,我还要继续努力!

美容院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2不知不觉间我已在美容院前台岗位上工作了好几年的时间了,这段期间除了见证美容院的发展以外自己也获得了相应的成长,从当初规模并不算大的场所发展到现在的地步实在是让人感到不容易,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意味着自己与院里的美容师为止奋斗了许多,现如今岁末年终到来之际应当对今年完成的美容院前台工作进行简单的总结。

完成了收银与美容院营业额的分析工作并展开相应的规划,其中为了在收银的同时鼓励客户经常来到美容院进行服务往往会鼓励对方办理会员卡,根据美容院的相关规定给予客户适量的优惠便能使其对美容服务产生兴趣,而且由于扫码支付的兴起以及客户的自觉使得自己的收银工作处理得还算不错,而且由于今年美容院的营业额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使得自己的分析工作便利了许多,从中可以得知店面的装修以及新业务的推广是吸引客户的主要原因,而且由于美容院使用的化妆品都是迎合客户心理需求的类型从而深受她们的喜爱。

完成了客户的联系与接待工作并创建了专门的微信群,对于长期没来进行服务的老客户进行了主动联系并获取了相应的信息,主要还是通过旁敲侧听了解客户不来美容院的原因以及对方的心理需求,而且节假日的祝福对于维系老客户之间的关系是必不可少的,至于新客户则是以优惠拉拢为主并推荐对方加入美容院的微信群,这样的话即便有了最新的活动优惠都可以让她们第一时间了解到,而且通过群体的建立使得客户与美容院员工之间的关系也变好了不少。

做好了美容产品的分析工作并对后续的采购工作进行了备注,通过聊天的方式从客户身上了解到他们感兴趣的美容产品并进行样品采购,主要还是希望能够通过客户的'评价为美容师的工作提供便利,毕竟不同的美容产品所需使用的相关技巧也会影响到客户的感受,对于口碑较好的品牌进行相应的记录工作并在下一季度采购更多数量,这样的话便能在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获得客户对美容院的信任,而且由于美容院员工不多的缘故导致自己的提议往往都能得到领导的支持。

通过这次总结让我对美容院前台的工作产生了更多的理解,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进行分析自然能够使自己对以后的发展有了更多的规划,毕竟对于自己在美容院的成长来说前台工作经验的积累是不可或缺的,面对今后工作中的挑战自然需要在美容院前台方向多努力一些才行。

美容院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320--年是充满激情的上半年,在这里上半年里,我在领导的精心栽培和指导下,逐渐成长起来。在这里,我首先表达一下我对他们、对我们美容院深深的感激之情。

一、主要工作情况

回首20--年,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关心下,通过姐妹们的配合支持,还有我们全体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从一名员工在美容院的培养下,加上自己的努力,成了一名副店长,当我接受这一殊荣,我深感到责任的重大,我深感到多年的经验,从员工到店长一路走来我们都曾品尝过心酸、欢笑与泪水的滋味,一个人的成长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而来的,成功与失败不断的刺激着我们,使我们的团队走向顶峰。

回首过去,我和我的姐妹们精心配合,通力协作,在我们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还有大区经理的支持和培养下,和我自己的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我成为了--美容院加盟店的一名店长,这是一个责任重大的职务,当我踏上这个工作岗位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欣喜的,也是忐忑的。多年的从业经验,从一名普通的美容师成为一名店长,我有过心酸的泪水,也有成功的喜悦。可是,谁的成长路上是一帆风顺的呢?成功和失败交替,也让我的内心逐渐变得强大起来。

二、今后努力方向

展望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去走,我们一定会更加的努力,一起为我们的企业创造出更辉煌的成绩。秉承着“让天下女人更美丽”的良好愿景,给我们的顾客带来更好的服务。

美容院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4回顾过去变化巨大,竞争激烈的美容行业,我们可能有过辛酸,有过泪水,当然也有过鲜花和微笑,为了求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思考,必须谋划,制定出正确的战略计划。战略计划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短期或长期计划,是根据美容院外部市场营销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而制定的适应美容院各个方面(包括财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计划。因此,制定战略计划的过程必须要考试包括规定美容院任务,确定美容院目标,合理安排美容院的业务组合以及制定新业务计划在内的一系列计划。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工作经验和体会。人无完人,我在工作中任然存在许多问题。就工作经验而言,相对于优秀的美容师,我要学的很多。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们要正确地定位自我,审视自身的各方面能力。

下半年,我将继续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学习和强化:

(1)美容基本知识:女性的生理周期、皮肤的结构、人体穴位、中医和美容的相关知识等;

美容基本技能:各种按摩手法、各种美容仪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各种美容项目的护理流程、美容院产品的功效和调配原则等;

美容院销售技巧:礼仪接待、心理沟通、发现需求、判断顾客类型、回答顾客疑问、成交技巧等。

(2)美容院产品知识:美容院产品种类,产品结构,产品的功效,产品的成分,产品的卖点,产品的文化。

(3)美容院工作制度:晨会流程、考勤、职责、薪酬待遇、接打电话、派卡、收款。

以上就是我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和下年度工作计划,在过去的工作中我很感谢各位领导和同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信任,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会愈发努力,再接再厉,不断总结经验,改正不足,争取以更好的成绩来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美容院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5做为一名美容院店长不只是需要理解下达任务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所以做法就是坚持做到“五要”,为今后执行公司的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中“五要”是指:

1、要沟通:经常与院店周边地区并且与店内经营相关的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如:城管、派出所及院店所在的物业部门”,为今后院店在店外进行各种促销活动需要帮助时创造良好的条件。

2、要务实:即是眼睛向下看,从小事踏踏实实做起,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要交流:经常与各部门经理、员工及促销交流,了解店内及店外自己所不知道并且与店内正常销售息息相关的情况,真正做到取他人之长,避己之短。

4、要了解:即任何未曾经历过的事情一定要了解这件事的过程与结果,真正了解了才会把这件事做的更加完美,所以对工作当中所遇到的任何问题我都要了解这件事的过程与结果,分析利弊才能实施。

5、要总结:总结过往经验,将未曾做好的事情吸取教训,已经成功的事情寻找实施时的不足,把这些经验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除上述几点以外,下面这两点也非常重要。

店面行政管理

店内日常小事常抓不懈,才能为店面经营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店面行政管理应放在首位。

1、建立逐级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分工细化,自上而下。

使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实,防止死角现象的出现。

2、注重店内人员的培训工作,培养员工、销售人员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以店为荣,让每位员工、销售人员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使之具有爱岗敬业、服务热情周到、懂业务、会管理的高素质人才。

3、建立分明的奖惩制度,以激励和约束员工、销售人员的工作,使全店成为一支团结协作的集体,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利用各种合理的、能够利用的条件,创造、布置良好的店面环境,树立良好的商业形象,尽最大努力使顾客在布局、宽松、优美、整洁的环境中享受购物的乐趣。

5、以“为您服务我最佳”为宗旨,在提高人员服务水平,加强服务意识教育的同时,注重员工、销售人员的言、谈、举止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好地全心全意为顾客着想,减少投拆。

6、重视安全保卫工作,防火、防盗,将危险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杜绝因此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7、创造良好的环境,协调好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关系,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美容院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相关文章: 美容师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4篇

2020美容师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美容师2020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2020美容师上半年工作总结精选3篇

美容院月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2020美容师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美容店长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美容院个人年终总结精选3篇

到美容院工作总结优秀范文

美容前台工作总结篇(2)

1、增强区域员工的内部凝聚力,提升XX的竞争力;

2、对XX年区域营销工作进行总结,对区域市场业绩进行分析。制订新年度区域营销工作总体规划,明确新年度工作方向和目标。 3、表彰业绩优秀的公司内部优秀员工,通过激励作用,将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未来的工作之中。

二、年会主题:******

三、年会时间: 年 月 日下午 点到 点

领导致辞、表彰优秀员工、表演节目同时聚餐

四、年会地点:XX酒店X楼XX厅

五、年会组织形式:由公司年会工作项目小组统一组织、执行。

六、参加人员:客户群,领导;邀请业界领导;公司工作人员;

1.会场总负责:×××

主要工作:总体工作协调、人员调配。

2.策划、会场协调、邀请嘉宾:×××

主要工作:年会策划、会议节目安排、彩排、舞台协调;对外协调、现场资讯采集。

3.人员分工、布场撤场安排***;

4.嘉宾接待、签到:×××

5.音响、灯光:×××,会前半小时检查音响、灯光等设备。

6、物品准备:×××

主要工作:礼品、奖品等物品的准备。

七、会场布置:

会场内:

方案:

1、舞台背景喷画:

内容:

文字内容:

2、舞台悬挂烘托气氛的红灯笼;四周墙壁挂烘托节日气氛的装饰。

3、舞台两侧放置易拉宝各2个,内容:宣传企业文化;

文字内容:

会场外:

1、充气拱门放置宾馆大门外主要通道;

2、宾馆入口处挂红布幅;

3、宾馆内放置指示牌;

文字内容:

八、年会流程:

形式:领导致辞、表彰优秀员工、表演节目同时公司聚餐;

备注

1.主持人开场白,介绍到会领导和嘉宾,邀请领导上台致辞;

2.分公司领导上台致辞;

3.嘉宾致辞;

4.表彰优秀员工员工文艺汇演、现场有奖问答、游戏;

外请演员表演节目、中间抽奖;

演出内容:

2014年会节目单

策划主线:结合增强员工的内部凝聚力,提升XX的竞争力,以中西结合的节目加时尚元素打造一台视听盛宴

气氛:欢乐、和谐、热烈

时间:年 月 日晚

地点:宴会厅

主办:

主持人:

19:00—19:05女子动感打击乐 中国的传统乐器-红色的大鼓,鼓身上全部绣有金色的龙,鼓面上装水,美丽而修发飘逸的女演员配上动感震撼的音乐激情演奏《中国龙》《龙腾虎跃》等经典曲目,将中国的传统乐器给现场观众一个全新的视觉,听觉效果。(女4人)时间:

19:05—19:10 主持人开场词

19:10—19:15 <<跳动的嘉年华>>

巴西最热情的舞蹈,绚丽的服装,激情的音乐,节日的喜悦此时此刻进入观众的眼帘,让观众有一起欢乐舞动的欲望。将贵宾们带入节日氛围。 女8人

19:15—19:25 男声独唱

经典歌曲《中国人》等。(歌曲可以挑选)

19:25— 19:35 领导发言,嘉宾发言 表彰优秀员工 敬酒。

19:30—19:45 游戏及幸运抽奖

19:45—20:00 《动感街头元素》

前卫时尚的少男少女,激情表演街舞花式

篮球,动感小轮车等。欢快震撼的音乐,加上惊险刺激,朝气蓬勃表演,把现场观众带到那个前卫青春的年代。(女2人,男4人)

20:00—20:05 川剧变脸

神奇的蜀中绝技,几百年的中华艺术瑰宝,让您身历其境的体会传统艺术源远流长,亘古不灭的艺术魅力。三个人同时在舞台上演绎变脸绝活更为精彩,在舞台下面和观众零距离接触,体验变脸的魅力 男1人

20:05—20:20 游戏及幸运抽奖

20:20—20:25 武术《武魂》中华武术源远流长,他体现了中华儿女的博大的情怀。我们的队员全部来自于中国武术的发源地—河南嵩山少林寺。 他们将激情表演—拳术,兵器演练,硬气功, 太极,等等。(男6人)人

20:25—20:30 傣族舞蹈《吉庆有余》

美丽的傣族少女,身着鲤鱼一样的服装装,在优美的音乐下翩翩起舞。就像一条一条漂亮的鲤鱼,在水里畅游,跳跃,祝福在场嘉宾年年有余。女8人

20:30—20:40 时尚电音组合:

《火美娃娃》

动感青春的四人电子弦乐组合,节奏时尚动感,青春逼人,曾多次参加山东,河南等地春节晚会的录制,现场气氛热烈,配合灯光的运用,将现场推向高潮。她们将激情演奏《胜利》《赋格》等火爆曲目。女4人

:

20:40—20:45 墨舞丹青: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上的墨舞让全世界人们惊叹,他将做过的古典舞蹈和书法完美的结合,用夸张的舞蹈形式把中国书法的精髓体现得淋漓尽致.男2人

20:45—20:55 游戏及幸运抽奖

20:55—21:00 大型舞蹈《千手观音》绚丽的灯光,优美的音乐再加上古朴,典雅的舞姿让现场观众震撼,感动。让他们在真,善,美的境界里找的自我 女8人

21:50—22:05 幸运抽奖

22:05—22:10 主持人致结束词

(:2014年迎春联欢年会物品准备(建议)

类 别

名 称

内 容

份数

1.员工激励奖

2.幸运抽奖奖品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幸运奖

美容前台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电视综艺晚会导演素质

一、电视综艺晚会导演的素质

电视综合文艺导演所从事的工作。是将策划人和撰稿人用文字撰写的文学台本,动用电视技术中诸多表现手段,把文学台本中那些思想深邃的、构思精美的、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新鲜的、活泼的、形式多种多样的节目,经过设计、加工、创造性地转化为荧屏艺术形象,使文学台本的内容进入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成为一台有机的、独具电视特点的综合文艺节目,供电视观众欣赏、娱乐和审美。要达到这些要求,导演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否则是难以胜任的。因此,电视导演是一门复杂而又特别的艺术,导演必须是具有多种才能的人。

1.政治素质

电视文艺导演的艺术创作是面对亿万电视观众,这要求做导演工作的人员在政治上要努力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思想上具有对社会的、民族的、时代精神风貌的敏锐洞察力以及多层次收视观众心理上的感应力,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人。

2.业务素质

首先,导演对于文艺作品的优劣要具有很好的判断能力;能根据党的宣传方针,结合当前形势,确定节目主题,制订切实可行的节目录制计划,满腔热情地向社会提供优秀的艺术作品,以影响人们的情操,使人们在艺术欣赏中得到激励与鼓舞。这是导演业务素质的主要方面。

其次,组织协调能力。一个电视文艺节目的成败,关键在于导演的组织和实施能力。为此,导演务必协调好艺术部门和技术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合作者们心中有全局,使各部门都深知某一环节的失误将会导致不良的后果,要求各部门全身心地投入,忠于职守,在导演的统一指挥下,成为有机的整体,沉浸在和谐的创作氛围中。从外部说,导演还应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善于争取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注意观众的意向和愿望,所办节目雅俗共赏,能得到各个层次观众的肯定和欢迎。

3.实施能力

导演的业务实施能力表现在能够撰写电视文艺节目分镜头脚本和串联词上,具有担任导播的能力;导播时镜头调度连接流畅,切换点准确,富有节奏感,能完整地表达主题和创作立意;熟悉电视文艺节目后期制作流程,能独立地组织完成后期编辑、配音、合成等工作。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概括地说,导演的业务能力主要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第一,抉择能力。即对各工种工作人员、晚会节目、晚会形式与风格,以及节目生产全程各环节、突发事件的解决、决策能力。

第二,视觉想象能力。如果一台晚会直到呈现出来,导演才能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的话,那么,这个导演至少是不称职的。一个导演,在执导一台晚会的时候,在晚会的策划和实施准备阶段就应对自己的未来作品做到“心中有数”。艺术直觉、前瞻能力和“过电影”能力,往往被当作判定一个导演水平高低的依据。因此,任何一位有志于电视综艺晚会导演事业的人,都应努力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这种能力。

第三,独到的艺术见解、观点及表现能力。导演是一台综艺晚会的组织核心和艺术灵魂,他的艺术见解、艺术观点和表现能力,将直接制约和决定着一台晚会的艺术风格、品格。因此,电视综艺晚会的导演必须时时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提高自己的鉴赏力和表现力,从而生产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二、电视综艺晚会导演职责

电视文艺是综合性艺术,一台成功的电视综合文艺晚会,凝聚着若干艺术部门、技术部门各工种的辛勤创造,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电视导演则是这一艺术创作集体的核心。关于导演工作的实施,可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前期的准备工作;第二阶段,排练节目期间的工作;第三阶段,实地录像工作;第四阶段,后期制作工作。

在前期的工作中,导演集中精力进行案头工作。首先,研究策划人、撰稿人撰写的策划性文学台本,撰写出导演工作用的导演工作台本,或叫做镜头本。其次,撰写导演阐述,以期在举行全体摄制组工作会议上宣读。

从总体上看,电视综合文艺的导演主要承担三个重要职责:

(1)摄制计划的制订者;

(2)艺术风格的设计者;

(3)实施制作的指挥者。

1.撰写导演工作台本

导演撰写工作台本的依据是文学台本。首先要仔细地研究文学台本并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这台综合文艺晚会的立意与主题。也就是说,创作这台电视综艺节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表现什么?表现什么思想内容?第二,在构思这台电视文艺节目时预计达到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效果;第三,在社会效益上期望观众从节目中获得哪些主要的收益(宣传某种思想、提供审美愉悦、精神娱乐等)。经过这几个方面的认真分析,导演清楚了文学台本中的内涵和节目的总体构成。在这个基础上导演运用想象进行形象化的电视艺术构思,将构思中所设想的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成为未来电视文艺节目的摄制蓝图,也就是导演在工作中使用的工作台本。

导演所撰写的工作台本,凝聚着导演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着导演独特的总体构思以及调动诸艺术表现手段和运用多种创作素材的能力。比如,需要穿插什么样的外景镜头或历史资料;运用什么样的字幕;采用什么样的内部结构对一个节目进行艺术上的处理,使它更具有可视性;使用特技手段后如何与节目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等等。

导演在执导一台综艺晚会时,在前期的案头工作中从何处着手呢?要从每个具体的节目着手,对每个具体节目进行艺术构思。当一个个节目构思完成,总体构思也就都体现出来了。把构思变成蓝图,就需要进行撰写导演工作台本的工作。

(1)撰写节目的画面内容

导演工作台本中包括:解说词、歌词、字幕、节目构图的设计,电视特技处理的设想。此外,还有穿插影视镜头资料,插播外景有关镜头,说明内容的文字字幕、音乐、音响等。

(2)撰写插播影视资料镜头

在导演工作台本中穿插影视镜头和插播外景有关的镜头是体现导演艺术构思的另一个方面。穿插影视资料镜头和外景,往往用在歌曲、器乐曲演奏、舞蹈表演之中的较多,它可以揭示歌词、乐曲、舞蹈表演的内涵,增加节目的艺术含量,使节目艺术品格更高远。

(3)撰写工作台本中的声音

电视文艺节目中的声音不外有三种:一种是人物发出的语言范畴的声音,如对话、主持人串联词;一种是音乐和歌唱的声音;一种是作为现场动作的音响效果声。这些声音与画面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导演在撰写工作台本时对声音的处理,在总体上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来进行协调统一。

导演在进行总体构思时,对声音的表现力要有足够的考虑,如果说导演的工作台本是一部交响乐的总谱,那么,就应该将画面、语言、音响效果作总体的设计,进行优化组合,使其做到和谐统一,恰到好处。因为,只要听觉正常的人,都可以从中获得事物发展的信息,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审美体验。

2.导演如何撰写有关阐述

撰写导演阐述是导演前期案头工作中的一部分,这不仅表明导演对文学台本中的思想和艺术的全部构想,还集中地体现导演本人在电视观念和艺术创作上的美学追求及个性。一台“大型的、综合性文艺晚会,涉及舞美、摄像、技术、录音、照明、制片等各个工种,它们是办好晚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部门和人员,在晚会的总体艺术创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台成功的晚会,必然是各个方面合作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好编导,应该同时也是一个好的组织者、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指挥者”。导演通过什么方式使各个工种了解导演的创作意图呢?可通过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召开摄制组工作会议,在会上进行导演阐述,使摄制组全体创作人员充分了解和领会导演的总体构思,以便统一思想、确定方案、明确分工、协调工作。因此,导演阐述是导演艺术创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那么,导演阐述包括哪些内容呢?一般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明确晚会的主旨

导演要向摄制组说明为什么要举办这台电视文艺晚会,本次晚会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使全体摄制组人员都明确参与这次晚会工作的意义。

(2)对各工种艺术创作的建议

①对灯光设计的建议或强调。在综合文艺晚会中,灯光是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要有演播环境,有形象,有画面,就有灯光的存在。而灯光的设计是以导演阐述中提出的要求为依据。灯光师要听取导演对晚会基调的阐述和对具体节目的处理与镜头运用,以及对灯光造型气氛的想法。

②对录音和音响的要求。导演在阐述中要向负责录音和音响的工程师们提出要求,使节目达到声画合

一、协调有致。比如,晚会采用直播还是录播?是否先期录音、现场还原?插播节目的音响又应该怎样?这些都应有明确的说明,供负责录音和音响的创作人员去完成。

③摄像。文艺晚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摄像师可以说是整个晚会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为最终展示在电视荧屏上的画面,才是电视艺术的直接体现。摄像师首先要有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必须熟练地掌握摄像机的性能和推、拉、摇、移、跟、甩、急拉等操作技术。他还需要了解和熟悉整台节目,从而完成导演的意图。导演要了解摄像师的基本水平,达到默契地配合。因此,导演在撰写导演阐述中要对摄像师提出明确的要求,使摄像师能按节目内容和导演要求提供播出的镜头画面。

美容前台工作总结篇(4)

一、基本情况

本人于2019年10月通过视频会议、总结分析、问卷调查、实践研究、座谈讨论等形式,对项目成本管理现状进行了总结评估,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二、调研单位相关情况

(一)项目概述

项目概况:我公司施工内容为对现有临时堆场的供电及照明系统、通信控制系统等运营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并对新建区域的供电及照明系统、通信控制系统等运营配套设施进行安装。

合同开竣工日期:2017.9.30—2019.7.31。

合同类型:固定总价合同。

合同金额:约2700万美元。

项目履约情况:截止2019年9月,现场施工内容已全部完成。

(二)项目人员配备情况

该项目配备领导班子3人,管理人员10人,外籍管理人员5人,外聘人员1人。

(三)项目管理情况

合同管理:向下共签订分包合同、采购合同、物流服务合同、房屋汽车租赁合同60余份,合同履约率100%。

成本管理:项目基于2700万美元合同额的,不考虑合同外索赔的110万美元进项,目前利润率约为12.7%,如合同外索赔全部得到审计的确认,利润率为16.2%。

索赔管理:项目共涉及施工变更内容9个,分批次上报,所上报变更全部经咨工审批完成,共计索赔金额110万美元。主要变更索赔类型有以下4种:设计增加原合同中的工程量;业主临时因功能需要增加不包含在原合同的工程内容;业主因原合同设备功能不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而升级设备性能;因设计遗漏新增的工程内容。

(四)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成本管理体系:成立了项目成本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担任组长,设立项目商务经理担任副组长,下设专职成本管理人员2人,明确了小组成员的岗位职责。

项目成本控制:编制了项目总体成本控制计划及资金使用计划,确定了目标责任成本及现金流情况。采购阶段,在二次深化设计图上下功夫,通过专业知识进行合理优化,促使工程成本降低。共计调整设备技术方案10余项,通过优化配置节约成本约500万美元。项目实施阶段,每月25日由项目部计合人员与财务部共同编制成本分析报告,组织召开项目成本分析会,讨论项目当月成本控制情况,分析项目在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项目成本核算:项目目前已接近尾声,项目部对成本管理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安排财务、商务人员对成本费用情况进行了核算, 该项目目标成本2524万美元,目前实际总成本2353万美元,目标成本降低171万美元。成本降低率为6%。

三、调研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海外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海外项目,对员工个人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由于人员结构、数量、质量上的差异,施工员大多为近三年应届毕业生,且多为工程口技术人员,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语言较好的不懂工程实践,工程实践较强的语言交流能力较差。国内技术骨干对派往海外工作往往有心里有出去后很难回来的顾虑,缺乏内外轮换交流机制。针对海外项目的不断扩大,对于海外人员的培养缺乏系统的培训计划,培训方向,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   

   (二)成本意识薄弱,成本管控制度不够健全

成本管理重要性意识薄弱,项目成本管控过程中,对成本管理的范围、目的、手段存在偏差,将成本管理的范围仅局限为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等常规费用的核算和管理,而忽视了项目技术成本管理、工期成本管理、安全成本管理等其他相关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管控未建立相应管理制度,项目部成本管理缺乏约束机制,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主要环节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流程进行制度化管理,片面的以“成本计算”作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基本职能,财务人员根据计算出各项数据编制成本分析表,经常因时效性滞后而无法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

     (三)目标成本粗放,测算不够深入

项目实施之初,进行了项目策划,确定了项目目标成本,但仅将项目成本分解为施工费、材料费、管理费,目标成本没有按照工程项目所需的各生产要素进行分解。从公司角度来看,未建立企业定额,目标成本测算不准确,缺乏依据性。

(四)公司总部监督不够、兄弟单位合作模式不明确

三公司是一航局在阿联酋地区经营的主体,虽是平级单位,但公司实属三公司分包,双方合作模式不够明确,承包合同尚未签订,存在没有施工合同先施工的情况。公司各部门不能就职责范围内对海外项目实施有效管控,职能管理没能有效深入触及海外项目,造成海外项目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    

四、对调研单位提出的意见建议

(一)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确保员工素质工程建设到位

充分发挥年轻员工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员工队伍对海外市场的适应能力、对工作节奏变化的调节能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为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创造有利条件。深入推进学习型员工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商务知识、外语知识等培训。按时开展“导师带徒”等活动,加快青年员工成长速度。

(二)健全制度流程,规范成本管理

1、不断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要让成本管理覆盖项目全员、全过程、全要素,谁做业务谁必须管成本,履约管理和成本管理相互促进。

2、制定配套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及流程规范,明确项目成本管理的范围、内容、目标及方法。要规范成本激励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及成本策划制度,将成本管理与个人收益挂钩。

3、建立项目成本辅助台账:人工费台账、专业分包费用台账;设备主材费用台账;机械费台账;间接费用台账;索赔变更签证台账;现场其他直接费用台账

4、编制月度成本核算报表,报表应反映项目的责任成本盈亏情况、现金流情况、合同管理及执行情况。定期进行项目成本核算,分析,纠偏。并将成本核算报表上报公司主管部门及主管领导,由公司主管部门进行监督考核。

5、做好项目二次经营工作,注重层次性、及时性、有效性,重视索赔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基础工作。

(三)增强成本管理的前瞻性,重视项目成本策划,重视成本数据搜集

要高度重视项目前期策划的统筹管理 ,从人员、工艺技术、设备、材料、分包等方面策划,根据工程量清单确定详实的目标责任成本,合理测定现金流量,为成本事中控制提供依据。项目经理要提前介入,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角度出发,将各项工作前置。

公司海外项目成本定额的编制和建立,可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先易后难,先编制常用的、重要的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逐步推进。加强对项目成本的分析和积累,统计海外项目施工工效,为公司编制企业内部工效定额提供一手资料,统计海外项目采购资源库,着手建立全球采购资源库。

美容前台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核能经济电荒冰雪灾节能减排核电建设

Abstract:Nuclear energy is a new energy,is highly efficient,clean,safe and reliable energy.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uclear ener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rategy to ensure Chinese energy security,economic security,nuclear safety.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enlightenment of new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nuclear energy (electricity) economic,and clarifies the warning and lessons from “Electrical Scarcity” and “snow disaster” to Chinese nuclear power development,particularly to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of nuclear power,the power structure and layou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Finally,this paper also argues that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uclear economy has become the common knowledge among Chinese experts.

Keywords:Electrical scarcitySnow disasterTo save energy and reduce sewage dischargeNuclear electricity building

核能经济是一个综合经济产业。广义地讲,核能经济是以核电为核心的核供热与推进动力经济、核燃料及其循环经济、核工程与装备制造经济、核设施退役及废物处置经济、放射性同位素与辐射技术经济、核科技开发与创新经济、核军工经济。核能经济是聚地质、采矿、冶金、化工、机械、堆工、电力、电子、环保等多行业、多产业的综合工业、综合经济;核能经济是集现代物理、放射化工、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创新的高科技工业,是我国创新产业与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重要带动力量。

我国核电站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建设,90年代初建成秦山一期,比世界核电启步晚了30多年。当时世界评论是:中国核武器发展为什么这样快,核电发展为什么这样慢。

我国核电从1985年秦山一期开工建设,至2007年8月江苏连云港田湾2号机组商运,经历了22年,建成核电装机容量906.8万千瓦。核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约1.9%。从1998~2005年,核电无开工项目,从2007年8月~2010年无新机组投产商运。我国核电在前20多年中是一种非连续、间继发展模式。2007年11月我国公布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下简称“规划”),提出了新的发展方针,从过去的“适度发展核电”转变为“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方针[1]。

在这一规划、方针指引下,核电布点、开工明显加快,但值得指出的是核电相关的基础产业却滞后,比如核科技开发产业、核燃料产业、核能装备制造产业。目前我国核电是科研赶不上设计、设计赶不上制造、制造赶不上建设的局面。出现过二代批量引进和三代正在引进与建设的一些争论。

1.世界核电的新发展对中国核能经济的启迪

世界核电在西方发达国家沉寂了约20多年后,由于石油、天然气的价格爆涨,由于世界碳减排、温室气体控制要求的提高,一个从多方面加快核电发展的热潮在世界兴起。

1.1全球新建核电站在加速。2008年1月1日世界现役核电机组439台,核电装机容量371.71GWe,2006年发电量2658TWh占世界总发电量16%。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最新预测全球未来15年中将新建60台核电机组,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30GW,比2000年预测多130GW,这是由于中国、印度、俄罗期、芬兰、法国许多国家最近几年出台了许多核电发展计划付诸实施。 这将使发电量在全球总发电量提高至2020年17%[2]。全球共有近40个尚未有核电的国家表示考虑建核电站,如其实现,有核电国家、地区将超过70个。2007年5月在建机组29台,装机22.60GW,计划建66个机组70.86GW,拟建158个机组,装机124.23GW,三项总计253个机组,装机容量217.69GW[3]。

世界核电明显加快,不但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在提速,采用核电来增加电力装机容量,在许多欧洲、北美国家已经被重新提上日程。俄罗斯在2030年前将建42台核电机组,将核电在全国总发电量的份额从目前的16%,提高到25%或30%;日本计划在今后10年内建设10多台机组,2030年将核电在全国总发电量中达到30%~40%;美国核工业界预计到2010年将为11台核电机组提交建造与运行许可证。美国这个占世界总核电装机容量26.62%,占世界总核电量29.62%的核电大国、强国,在经历核电约30年无新开工项目后,又在多方启动核电发展。

1.2现役机组提升装机容量,提高了运行容量因子。美国、比利时、瑞典、德国、瑞士、西班牙的许多核电机组都已提升了装机容量。

——美国核管会(NRC)自1997年以来,已经批准了110次提升核电机组装机容量的申请,装机容量增加4700Mw,有些机组容量最多被提升达20%。

——瑞士5台机组的总装机容量已增加了12.3%。

——西班牙已计划通过提升9台核电机组的装机容量,共计约810MW,单台机组提升比率高达13%。

现役机组运行容量因子近15年已大大提高。上世纪70、80年代容量因子较低,平均在60%左右。1979年,世界统计170座堆,平均容量因子58.4%,1980年175座堆为59.7%,1982年202座堆为61.6%。从上世纪80~90年代这个指标不断提高,现在基本保持在85%以上的水平。美国2006年核发电量约为778TWh,103台现役核电机组平均容量因子约90%。我国大亚湾、岭澳4台机组,2006年分别为90.10%与91.26%。世界前四分之一的运行核电厂,其年度容量因子达95%以上。一个1000MW核电机组,容量因子从60%,提高到90%,年可多发电26亿KWh,多发电约50%。这是核电生产成本大大降低的原因。美国2006年核电运行成本约为1.65美分/KWh——在各发电技术中继续保持最低水平,核电平均总发电成本为2.2美分/KWh。

因此近期开工核电站设计容量因子也大大提高。例如秦山一期设计容量因子65%,大亚湾核电站70%。我国2007年8月,辽宁新开工红沿河核电站,2008年2月开工的福建宁德核电站,一期均为4台100万千瓦机组,容量因子为85%。

1.3核电站现役机组在延寿。上世纪60~70年代,设计的核电机组其寿期大部分为40年。目前世界核电厂已有221台机组超过20年,81台机组超过30年。随着核电厂运行安全性的提高,并出于经济性的考虑,许多核电厂在达到核电厂寿期或运行执照许可运行期,希望或已经在通过核安全监管当局评审后继续保持核电厂的运行。

美国NRC已给近50台核电机组换发了许可证,将这些机组寿期从最初的40年延长至60年。在日本,核电机组寿期重新设定为最长可达70年。2000年,俄罗斯政府将其12座最老的核电机组寿期从最初的30年延长到45年。

综上所述,各国已从外延开始新核电站建设,多核电、无核电国家都在努力。从内涵扩大核电包括增容、延寿、提高运行容量因子,大大地增加了核电装机容量和核发电量。对我国的启迪是:我国从能源、电力总量上需要核电,我们核能(电)规模小,比例小;从核电增长方式看,我国目前主要是加快核电站建设,从外延增加核电装机容量;从内涵增加核发电量,我国们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今后,我国在核电发展上要从加速、增容、延寿,提高容量容子多方面努力,以积极推进核电建设,以新核电站建设外延加速为主。美国用约20年时间建设了100多个核电机组,装机容量近1亿千瓦,核电占该国总发电量的19~20%。我国目前电力装机容量与发电量为世界第二位,2020年会走到第一位,那时我国核电装机容量仍只占4%。所以,加快我国核电发展是世界核电发展的要求,是第一启示。

2.“电荒”、“冰雪灾”对我国电力、核电发展速度与结构的警示

2003年7月全国出现“电荒”,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省供电不足或严重短缺,华东、华南电负荷接连创造出历史新高,采取拉闸限电省市24个;2004年缺电拉闸限电省市达27个,“电荒”延续了两年,2005~2006年才逐步缓解。

2008年1月~3月,全国南方省市经历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冰雪冻灾害,电力中断,火车停运、公路阻塞,飞机难以启降。使湖南、贵州、广东、广西、江西、安徽严重受灾,河南、云南、四川、湖北、江苏、浙江、上海、福建、海南深受其害。电网基础设施严重受损,电气设备普遍覆冰,高压、低压电力主网全面瘫痪,农网遭遇毁灭性打击。中央多次会议,组织抗冰冻灾害。胡锦涛主席北上大同、秦皇岛港实地考察煤炭生产和电煤供应。温家宝总理两次南下湖南、广东组织抗灾;中央政治常委1月30日乘6架飞机分赴安徽、湖北、贵州、四川、江西、河南,查看灾情,慰问群众,指导救灾工作。

人类在气候方面面临两种灾害挑战: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温室气体破坏了臭氧层,太阳辐射使世界气温升高,造成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的现象。而拉尼娜现象是一种反向的气温下降,冰、雪冻时间延续的现象。我国2008年初春冰雪灾,大范围、百年不遇,被认为是一种拉尼娜灾害现象。

两次大灾害对我国在能源、电力方面的警示是:能源、电力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电力基础设施脆弱,电力结构不合理、各地区电力基础负荷不足。结论是加快电力发展,加快核电发展。

2.1电力发展滞后,核电长期处于投入期。“十五”计划我国重化工业发展加速,社会与居民用电明显增加。电力是应超前发展的产业,反而一度滞后,工业化时期电力弹性系应在大于1,而“九五”电力生产弹性系数小于1,算术平均数为0.714。1996~2000年电力生产弹性系数分别为0.72、0.54、0.37、082、1.12。

1998~2007年钢、钢材、有色、水泥、化工、家电、房地产发展速度在逐年加快,大大高于电力发展速度,见表1。

我国电力1996~2000年年增长2.9%~9.4%之间,平均增长约6%,而经济增长约8.6%;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从2001年提速,从4%~8%,提高为15%~30%,钢、钢材、有色、玻璃、水泥高耗能产业,2003年比2002年增长约20%,空调增长59%。而电力增长1998~2002年年增长为2.8%、6.2%、48%、9.2%、11.6%,电力增长速度比重化工相差3~4倍,矛盾积累到2003~2004年爆发为全国“电荒”。

我国核电启动比发达国家晚,1987年当世界核电已占总发电量17%时,我国核电才开工建设。1991年秦山核电站30万千瓦、1994年大亚湾核电站两台98.4万千瓦,总计226.8万千瓦核电才投产。核电产品进入市场投入期。“九五”计划(1996~2000年)开工建设核电680万千瓦,至2003年有秦山三期2×70万千瓦,岭澳2×99万千瓦、秦山二期2×65万千瓦、总计403万千瓦投产。2003年核发电装机容量629.8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约2%,占发电量的2.2%,比重很小。从投入核电站建设到第二批核电站商业运行,核发电量经历了18年的投入期。2003年核电开始进入市场成长期。但是从1999年~2005年11月约7年核电无开工项目,至2010年3年无核电投产商运。。

我国能源煤炭生产、消费比重均在70%左右,石油、天然在能源消费比重有增加,但石油进口增加。2008年石油消费3.6亿吨,国内生产1.9亿吨,对外依存度47%,石油从2003年美国进攻伊拉克前的25美元/桶左右,上涨到140美元/桶,上涨了5倍,我国多增加进口费用500多亿美元。

电力结构矛盾更加突出。煤电比重过大,核电、清洁电能比重小

中国的火电主要是煤电。煤电在电力生产总量占80%以上,水电、核电清洁能源总量只占17%,核电在电力构成中仅占2%左右,至2012年仍在这一水平,因火电年增量大,核电建设周期长。

3.加快核能经济发展,改善能源、电力布局,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电荒、冰雪灾震动全国,影响着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它告诉我们必须保证能源安全,保证地区能源、电力的均衡发展,必须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必须加快我国核能发展。

3.1发展核能,是改善能源、电力布局的重要途径。“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的能源、电力格局,是资源决定的。因为60%以上煤炭集中在华北、西北,约70%水电资源集中在西南。这就决定了我国能源、电力的布局也是资源型的。造成煤炭占铁路运力的一半以上。今年冰冻灾害期间,南方煤电厂燃煤告急,电厂存煤只有一星期,甚至只三天。煤炭运输成了供电的决定因素。

我国能源、电力矛盾最大是在沿海11个省市。该地区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13.33万亿元,占全国的63.23%,贡献很大。其能源消费14.65亿吨(标煤),占全国的59.48%,这说明沿海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万元)低于全国,更低于内地。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省在1吨标煤/万元以内,沿海其他省在1.5吨标煤/万元左右,而内地省市几乎都在1.5吨标煤/万元以上,有7个省在2吨标煤/万元以上,其中贵州、青海为3吨标煤/万元,宁夏为4吨标煤/万元。这是沿海发达地区的优势。但是其劣势是由于资源不足,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生产比重,远低于其消耗比重。煤炭生产占全国原煤生产的14.96%,原油占43.83%,天然气占16.19%,电力占49.43%。这就决定了“北煤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电力在沿海地区生产与消费不均衡,在一些省市矛盾更突出。据2006年统计,沿海11 省市电力消费大于生产1521亿千瓦时,占消费的10%。其中上海、广东、河北、外供电占需求的27%、18%、16%。

我国能源、电力不仅在沿海产需脱节,在内地矛盾也很突出。单一的地区资源造成单一的能源、电力结构。华北单一的煤炭资源,造成单一的火电,南方的一些省市,缺煤、少油,水电比重过大。以致在“电荒”时,给生产、生活、社会带来灾难。2002年,全国水电比重17.41%,而湖南65%,四川58%,云南、湖北、福建分别为56%、44%、42%。“电荒”的湖南2003年水电装机644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一半,由于百年大旱,水电出力不足10%,最低时只有40万千瓦,免强维持出力,拉闸限电线路6.5万条,2004年春节因缺水,电力供应不但未缓解反而更严峻。2008年冰雪灾,送广东1000万千瓦的“西电”,1月24日停送,2月底只能送200万千瓦,3月底才基本恢复。长距离送电,电网损耗很大。南方电网2007年减少网损60多亿千瓦时,相当1个百万千瓦机组一年的发电量。

综上所述,改善我国能源、电力布局的不平衡的建议是:

(1)我国能源、电力布局要从资源布局型向资源主导与需求使用相结合的布局方向演进。改变地区单一能源、电力体系,建立多种能源,电力体系。应该在那些能源短缺的省市,除继续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外。并以此为主导,同时发展本地可开发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核能。建立外供与本地生产各具特色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

(2)建立各地区电力基本负荷体系,建立地区特色的电力结构体系。各地区研究本地区能源、电力资源,把火电、水电、核电、风电等有机结合。例如在浙江、广东、江苏、山东核电可占重要地位;湖南、湖北、福建等省火电、水电结合,核电可做基本负荷列入。在华北以火电为主体、西南以水电为主体,但均应考虑电力基本负荷构成。实行电力统一规划和调度,建立健全电力安全应急体系。全国各省市在电力供需上,均应建立本地区基本负荷。这就是局网、区网、全国电网的关系。各地区基本负荷占多大比重,省区不少于85%,直辖市不少于70%。

(3)改善、调整地区能源、电力布局,最有优势与竞争力的能源、电力是核能、核电。它不受资源、运输、环境、季节性限制,不产生大量温室气体、酸雨,不造成大量土地淹没与移民。且是高效率能源、电源。核电负荷因子是火电的1.4倍,是水电的2倍,也就是说100万千瓦核电装机容量所发电量,是火电140万千瓦、水电200万千瓦电站的发电量。

3.2核能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最好的替代能源。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人均拥有能源资源量较低。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我国能源强度仍然很高,比发达国家高几倍。我国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是日本的9倍、英国的4倍、美国的3倍,节能有潜力。我们必须在2020年使每单位GDP能耗降低50%才能实现用能源翻一番支持经济翻两番的目标实现。

我国减排任务十分繁重。能源消费以煤为主,造成煤烟型大气污染,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据《中国能源报告(2006)》,200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761.586百万吨碳,占世界总排放量的11.42%,仅次于美国1528.796百万吨碳,其占22.96%。当时我国能源消费为13.86亿吨标煤,煤炭消费13.16亿吨,而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26.5亿吨标煤,煤炭消费25.8亿吨。2007年能源消费比2000年增长了近1倍、煤炭也增长了96%。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度增加。据预测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2020年将达17~23亿吨,总量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排放国。2004年,燃煤发电厂二氧化硫排放约1200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3.2%,2010年、2020年电煤需求将突破17亿吨和20亿吨。电力工业减排污染物、改善环境质量的任务艰巨。

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综合性方案》明确提出,到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吨标煤下降到1吨标煤以下,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05万吨,化学需氧量(COD)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节能减排”是解决能源、电力紧张、环境恶化的最重要战略措施,是中国能源战略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核能经济是这一战略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核能经济发展,符合中国能源战略的基本内容。2007年12月国务院的《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阐明这一内容: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能源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20年如果实现4000~6000万核电项目的建设工程,需投资4500~6700亿人民币,可吸纳800~1200万人/年就业,按现在开工状况,13年每年可增加就业人口60~90万人/年,年替代煤炭8800~13200万吨标煤,核电站寿期60年,可减少煤炭生产52~79亿吨标煤,相当我国现在2~3年全国能源生产量。每年减排二氧化碳2.2~3.3亿吨,少排二氧化硫200~300万吨,少排氮氧化物100~150万吨。

《规划》指出:核电是一种技术成熟的清洁能源。与火电相比,核电不排放二氧硫、烟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以核电替代部分煤电,不但可以减少煤炭开采、运输和燃烧总量,而且是电力工业减排污物的有效途径,也是减缓地球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4.加快发展核能经济发展已成全国人民的共识

2003年“电荒”后,我国核电规划制订明显加速,规划拟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要求发展核电省市不断增多,一个省就提出建2个、3个、4个核电站,十几个百万机组,几千万装机容量。比如广东、浙江、福建、山东均在积极建设,积极筹备。全国核电规划初稿提出2020年建成3600万千瓦,《规划》为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2008年冰雪灾后,全国对核电优越性认识更清楚,发展核电呼声更高。“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了加快核电的建议,国家发改委表示可能修改《规划》,规划建设规模可能从4000万千瓦,提高到6000万千瓦,核电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比重从4%提高到5%。那时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在世界排序从现在11位,进入到前5位。应该看到这是在全国电力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发展的,近5年我国的电力装机容量与发电量均增加了约1倍。2005年电力装机容量增加6000万千瓦、2006年、2007年增加各1亿千瓦、2008年增加9000万千瓦全国装机容量已近8亿千瓦,发电量2008年为3.47万亿千瓦时,为2002年的1.67万亿千瓦时的两倍。

我们将核电建设分为四类,以展示其近期快速建设状况。

4.1正在建设的核电站。核电站共7座22个机组,装机容量2290万千瓦,为二代改进型压水堆(CNP)

——岭澳二期2×1080 MW,于2005年12月开工

——秦山二期扩建2×650 MW,于2006年4月开工

——辽宁红沿海核电站4×1080 MW,于2007年8月开工

——福建宁德核电站一期4×1080 MW,于2008年2月开工

——福建福清核电站4×1080MW,于2008年11月开工

——广东阳江核电站4×1080MW,于2008年12月开工

——秦山核电厂(一期)扩建2×1080MW,于2008年12月开工

4.2进入主体工程建设阶段的核电站。已立项,完成前期准备,开始主体开挖或负挖,共5个核电站,包括1个二代、3个三代自主化依托项目,一个高温气冷堆,装机容量约10000Mw。它们是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广东台山、山东石岛湾、田湾扩建。浙江三门核电站可望在2009年4月开工。

4.3三个中部核电站正式定点。湖南桃花江核电站、湖北大畈核电站、江西彭泽核电站,规划12000Mwe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2008年2月三站作为内陆电站获批,可开展前期准备工作,获“准生证”。

4.4正在选点、提出建核电的地区13个。提出建核电站的省市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复盖了全国大部分省市。它们是安徽、海南、广西(防城港或钦州)、吉林、河南、重庆、四川、甘肃、浙西、广东汕头、广东腰古、福建莆田等。海南昌江核电项目4×650Mwe,通过了初步可行性报告,前期准备进入实质性阶段。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中新网,2007年11月4日

[2]李毅、伍浩松.全球新建核电机组现状.中国核工业报,2008年4月16日 8版

[3]世界核协会.世界核电现状.国外核新闻,2007年5期

[4]国家统计局,2007年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经济日报,2008年2月29日

美容前台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美国外交/美台关系/美援/美国驻台机构/跨政府关系/台湾/发展

从1950年到1960年代中期,台湾政治经济发展的外部动力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冷战国际政治环境下美国的政策行为,在于美国赋予它的"前沿"和"民主橱窗"的地位和身份,在于"霸权-附庸"关系之下美国对台湾的援助和扶植。从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到1960年代中期,台湾接受的美援总额达41.5亿美元,其中军援和经援分别约占57%和43%。【注释:samuel p. s. ho,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aiwan,1860-1970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8), p.110. 关于对美援经济效应的分析,另参见neil jacoby, u.s. aid to taiwan: a study of foreign aid, self?help,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praeger, 1966);赵既昌,《美援的运用》,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5年版。】 而美台之间的援助关系,以及美国对台湾发展进程和后果的影响,都远不仅限于相对容易观察到的经济资源流动。随美援而来的是大批美国驻台官员和专家顾问,他们与主持台湾经济发展的技术官僚群体结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而这种关系可以被判定为政治学家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所描述的"跨政府关系"。正是以这种关系为主要的和基层的途径,美国对台湾的发展政策、战略和制度施加了广泛深入的影响。

一 对台美援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方式

"跨政府关系" (transgovernmental relations)是指"那些不受政府内阁或行政首脑的政策控制或严格指导的、不同(国家)政府部门之间的一系列直接的相互影响。"一个政府内部的次级官僚机构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对于其政治领导人和上级部门的自主性,总有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旨趣行事的能力和意愿。而不同国家政府的次级部门之间又可能存在共同的利益、理念和偏好,由此在工作交往中形成某种合作关系。基欧汉和奈指出,跨政府行为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跨政府的政策协调",指双方的次级部门在没有来自高层的详细政策指导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非正式的交往进行政策执行和调整活动;另一种是"跨政府联盟",指政府的次级单位与另一国政府中有共同行为取向的机构和人员建立联盟以对抗他们自己政府中的某些成分。【注释:罗伯特*基奥恩、约瑟夫*奈:《跨政府关系和国际组织》,西里尔*布莱克主编:《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第601-610页。】后文将会说明这两种情况在台湾的确都存在。

美国一般把技术官僚(经济官僚)群体视为政权中健康成份,一向予以支持和扶植。特别是,经济官僚一般对政权内部自以降许多人热衷于扩充军队、发展军事工业的做法持消极态度,主张首先立足台湾发展"民生经济";而在整个50年代和60年代初,美国各驻台机构更是以遏制集团的企图、防止台湾经济军事化为其工作的基本目标,因此双方在这个关键方面有不谋而合之处。以其经济实用主义理念、利益中立的地位、专业化和技术化的工作作风,而且往往具有欧美教育背景,台湾的经济官僚群体很容易与美国援助官员和专家建立亲和感,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连同美国依靠援助施加压力的"杠杆效应",被美国用以强化其影响力向台湾内部事务的渗透。而台湾的经济官僚也借重这种关系加强自己在政权中的地位和力量,为了使自己的主张和政策被采纳、执行,有时会主动把美国人当作帮助其对抗其他部门、甚至修改决策的同盟引入政策制定过程,从而形成"跨政府联盟"。

这种跨政府联盟有其特有制度机制和组织载体,这就是美国驻台援助机构和台湾方面与美援运用有关的机构。

美国驻台机构包括"使馆"、经援使团(驻台外援机构)和军援顾问团。与战后美国外援政策服从于政治军事战略的总体状况相适应,美国对台援助机构的活动也是在强调组织和职能的系统性的原则下由 美国驻台"大使"进行总体指导和协调。【注释:the secretary of state to the embassy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pril 25, 1951, foreign relations of united states(以下为frus), 1951,vol.7, pp.1648-1649. 另参见卡尔*兰金著,海英译:《兰金回忆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87-90页。】 后来又进一步建立了由全部驻事和文职代表团领导人组成的所谓"驻在国小组"(country team),在"大使"的主持下在外交政策和援助政策之间以及在各项援助计划之间进行协调。

华盛顿负责对外援助事务的中央机构历经多次改组,【注释:1948年设立的经济合作署(eca)先后改组为共同安全署(msa,1951年)、对外业务署(foa,1954年)、国际合作署(ica,1955年)、国际开发署(aid,1961年)。】 但其在台湾的派驻机构则在职能和人员上都保持了相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驻台经援机构的业务范围在20世纪50年代初即被明确规定,它在外交使团首脑的督导和军援顾问团的协助下负责各项与经济援助有关的事务,并多方参与台湾的经济规划与政策制订。【注释:the secretary of state to the embassy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pril 25, 1951, frus, 1951,vol.7, p.1649.】 到60年代的国际开发署时期,随着美国援助政策更加强调经济援助(相对于军事援助)和受援国的经济发展,国际开发署驻台分署在制定援助政策过程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并被要求更加积极地参与台湾的经济决策。国际开发署驻台分署署长由总署署长任命,并服从国务院和驻台"使馆"的政治和工作指导。由于他实地负责经济援助,熟悉台湾经济的实际状况并直接同台湾当局上下官员打交道,所以尽管他并不最终决定对台援助的计划和内容,但其意见对美国对台援助政策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他还负责向台湾当局解释美国援助政策的目标和内容,实际上充任台湾当局经济政策总顾问的角色。【注释:neil jacoby, u. s. aid to taiwan: a study of foreign aid, self?help,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praeger, 1966), p.57.】

驻台美援使团的下属机构根据台湾经济的各产业部门进行了相当细致的划分,除了经济分析、计划和审计三个办公室,驻台经济援助机构设有自然资源、电力、教育、贸易和工业,以及公共行政等小组,其工作人员均为各自领域的专家。

隶属于国防部的美国驻台湾军事援助顾问团(military assistance advisory group)设立于1951年5月,与经援使团同样是在驻台"使馆"的指导下,并且在经援使团的协助下负责领导和协调美国对事援助和合作。【注释:关于对军援顾问团业务范围的规定,参见frus, 1951,vol.7, pp.1649-1650.】 军援顾问团的工作也可以被视为具有相当的经济政策效应,因为1950年代它的工作重点之一是敦促台湾当局裁减军队和限制其军费开支。【注释:nancy b. tucker, taiwan, hong kong and united states, 1945-1992: uncertain friendship (new york: twayne publishers, 1994), p.64.】

"大使馆"、经援使团、军援顾问团构成美国官方正式驻台机构的三驾马车。除此之外,一家专门承接政府项目的纽约私人公司--怀特工程公司(j. g. white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也在台湾经济运行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怀特公司的五名专家早在1948年底就受经济合作署之聘来到台湾,对台湾的资源和经济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参与拟订最初的对台援助计划。在美国政府于1949年1月公开宣布放弃台湾之后,怀特公司仍积极主张扩大对台援助。【注释:george kerr, formosa betray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65), pp.136-137; nick cullather, " ’fuel for the good drago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dustrial policy in taiwan, 1950-1965," in diplomatic history, vol.20, no.1, 1996, pp.6-9.】 20世纪50年代怀特公司在美台援助关系中具有双重身份:驻台美国经援使团的援助计划评估机构和台湾当局的经济技术顾问。它向台湾派送各部门的专家,并且向美援运用委员会提供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咨询。一位主管台湾经济事务的官员在报告中称:"在福摩萨拥有怀特工程公司对美国政府来说是十分幸运的,它可为中国官员和私营工商机构所用。

德比欧塞特(val de beausset,怀特公司高级工程师)先生在能干的中国经济专家、工程师和工业管理人员当中享有令人艳羡的受尊敬的地位。"【注释:barnett to rusk, october 3, 1951, frus, 1951, vol.7, p.1823.】 此外,在整个50年代怀特公司还负责选拔赴美接受技术培训的人员。【注释:jacoby, u. s. aid to taiwan, p.58.】

美国驻台援助机构和人员的工作内容不仅仅局限于美援的派拨、运用等方面的事务,实际上驻台美援机构始终把帮助台湾建立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经济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强调美援计划和台湾经济发展的统一和协调。在对台湾的经济事务发挥指导作用方面,驻台"使馆"和美援使团具有比华盛顿和国务院更为积极的态度,并不断向华盛顿争取更大和更灵活的处置权力。本来,1951年3月19日腊斯克曾向驻台美援使团发出训令:"在该岛经济行政事务中,经济合作署使团应该提供建议,但不应该公开地或暗地里向中国人命令。"【注释:rusk to griffin, march 19, 1951, frus, 1951, vol.7, pp.1596-1597.】 但经过经济合作署和驻台机构的坚持和说服,不到两个月国务院的态度就改变了,腊斯克在1951年5月的一份政策指导文件中收回了"建议而不命令"的训令,认可美国驻台援助机构所采取的"更具强制性的政策"。【注释:rusk to griffin, may 9, 1951, frus, 1951, vol.7, p.1665.】 6月底,经济合作署署长也重申了"活跃地和坚定地施加影响"的工作原则。【注释:foster to the embassy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june 30, 1951, frus, 1951, vol.7, p.1725.】 此后十多年间,美国各驻台机构以援助为施加影响的"杠杆",实地参与台湾经济社会纲领和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在援助关系的运作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出于美国方面的要求和设计,台湾当局内部也进行了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机构设置。美援运用委员会、经济安定委员会、农复会等与美援相关的机构成为美国对台湾的经济事务施加影响的渠道,同时也成为台湾当局制定和推行整体和部门经济发展计划的中枢机构。这是战后台湾经济发展制度结构的一个突出特征。台湾当局最初并无专门的、类似于韩国经济企划院和日本通产省的全面指导经济和制定产业政策的中枢机构设置,而集中体现政权干预经济特征的经济计划职能部门的设立与沿革乃与美援经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美援运用委员会(council on u.s. aid,cusa)主任委员由"行政院长"兼任,"行政院"内各主要经济职能部门(包括"经济部"、"财政部"、"中央银行"等)的主要负责人及台湾"省长"均为其成员。美援会的正式职能包括:选定援助项目,采购和分配美援进口物资;监督援助项目的执行;掌握美援进口衍生商品的台币"对等基金"的使用;与美国经援使团进行联络会商。【注释:jacoby, u.s. aid to taiwan, p.61; sampson c. shen,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it?s functions," in free china review, october 1950, p.12. 李国鼎,《我们如何运用美国经援》,《台湾的对外技术合作与外资利用》,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98-199页。】 美援会独立于政权正常的立法和行政程序,在人事和业务中享有相当的自主性。美援会的日常行政开支不在当局行政经费中拨取,而是直接来自美援,能够以高工资雇聘职员,也使之具有高出其他部门的工作效率。【注释:thomas gold, state and society inmiracle (new york: m.e. sharpe, 1986), pp.68-69.】 美援会的实际地位远在经济部、财政部等常规经济职能部门之上,而且其职权和影响力远远超出美援运用范围之外,成为台湾当局推行发展战略和制定宏观经济计划的重要部门。

经济安定委员会(economic stabilization board,esb)的设立也是一个美国制度结构影响台湾经济发展的事例。1950年底,经济合作署驻台分署署长穆懿尔(raymond t. moyer)建议设立一个由高层经济官员组成、定期举行会议审议重要财经问题的经济安定委员会,但因台湾方面抵制而未被立即采纳。后来经蓝钦当面敦促,这个机构才于1951年3月得以正式成立。【注释:《兰金回忆录》,第260页。】 "经安会"由"财政部长"和"台湾省政府主席"领导,同时与美援会一样也容纳了"行政院"内各经济职能部门的主要官员,成为台湾当局财政经济政策主要的设计、审议和联系协调机构。1953年7月,主管台湾公营企业并具有广泛经济政策权力的台湾生产事业管理委员会被合并到经济安定委员会,经安会的职权进一步扩大,享有某种超越"行政院"内其他经济职能部门的地位。【注释:参见李国鼎:《创造经济奇迹的手》,《台湾的经济计划及其实施》,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06-308页;jacoby, u.s. aid to taiwan, pp. 59-60. 】 而美援使团的代表作为"观察员"一直在这个机构中"活跃而坚定地"施加着影响。

在整个50年代,美援会和经安会是指导台湾经济发展的中枢机构,堪称台湾当局的"超级经济部"。1958年9月,经安会被撤消,其在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领域编制部门计划的业务被转交给经济部和交通部,但制订宏观经济计划和美援运用方面的职能,特别是其下属的工业发展委员会,则为美援运用委员会所继承。这样,美援会实际上一度成为最主要的、甚至几乎是唯一的负责设计和协调台湾总体经济发展计划与政策的机构。具有重要意义的第四期经建计划(1961-1964年)就是由美援会负责拟定的。【注释:chien?kuo pang, the state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thecase, new york: garland, 1992, p.54. 1963年9月,在美援即将停止的情况下,美援会被改组为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

在台湾的经济发展的制度结构中同样明显地体现美国因素和作用,同时也更不符合机构设置常规的是美国人直接在其中任职、充当台湾当局"超级农业部"的"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rural reconstruction,jcrr)。农复会由亲自任命的三名中方委员和美国总统任命的两名美方委员组成,与"行政院"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而且与美援会一样,享有独立的人事权力以及独立而充足的美援经费来源。由于"行政院"内不设农林部,美国"使馆"和美援机构驻台使团不设主管农业的下属机构,有关美援在农业方面的事务,以及台湾农业的长期规划和政策实施均由农复会全权筹理,因此农复会实际上兼具台湾当局的"农业部"和美援机构的农业小组的双重身份。【注释:jacoby, u.s. aid to taiwan, p.62.】 而且,农复会与美国驻台机构和台湾方面的其他有关机构形成了复杂、密切而又灵活的工作关系,其别强调与美国驻台"使馆"、美援使团、美援会、经安会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注释:谢森中回忆,张训舜回忆,黄俊杰编:《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口述历史访问记录》,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年版,第133,201页。】 美台双方委员的合作是融洽顺利的,似乎不存在美方委员以势压人的情况。【注释:参见张训舜回忆、李崇道回忆,《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口述历史访问记录》,第17,69页。】 倒是可以看到,当台方委员在主张不得伸张或不便公开表达意见时,他们会借重美方委员和专家向上司或其他部门施加影响和压力。【注释: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可参见黄俊杰:《光复初期台湾过程中的几个问题》,《战后台湾的转型及其展望》,台北,正中书局,1995年版,第101-130页。】

通过上述考察我们可以看到,美台援助关系全面、深入地渗透和反映到台湾当局的组织结构与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之中。援助关系运作的组织结构和制度机制,就是美国因素"内化"于台湾当局的政治与行政结构的机制,同时也是"跨政府关系"赖以存在的载体。一定的发展模式有其特殊的政治和行政的制度结构,而这又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和内容。台湾政权之干预经济的制度、内容和方式,受到美国因素至为深刻的影响,而美国因素产生作用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是美国驻台机构与台湾经济技术官僚群体之间的这种"跨政府关系"。

战后前期台湾经济发展的政治行政体制区别于在大陆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鲜明经济理性和高度专业效能的经济官僚群体在政权内部逐渐取得相对独立地位,并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主导着台湾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战略。这种状况的形成与对台美援的制度机制一个基本特点有直接的关系,即在政权内部,美援管理机构与制定和执行发展政策及经济计划的职能部门两者之间的高度重合。美国援助机构在提供建议和施加政策影响时往往并不需要通过最高政治领导人,而直接与台湾的经济官僚形成紧密合作关系。可以说"跨政府关系"的组织和运作机制本身就是加强经济技术官僚在台湾经济政策制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机制。而美援本身也具有为经济技术官僚管理经济和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提供财政基础的作用。

台湾经济技术官僚在经济政策领域中发挥作用的主要障碍来自军队系统的传统势力,而台湾当局内经济官僚集团地位的上升至少部分地是由于军事机构和军人在经济事务的影响力的逐渐下降、并最终被排除在经济政策制定程序之外而实现的。对台美援的一个重要效应正在于促进了军事机构的势力退出经济政策领域的过程。一方面,美国对台湾的军事援助减轻了军事部门和非军事部门之间对资源的争夺,并且美国援助机构支持甚至直接赞助军队兴办自己的生产事业以开源增收(如在美援帮助下,"国军退役官兵辅导委员会"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综合性经济实体),【注释:alice amsden, "the stat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peter evans, dietrich rueschemeyer and theda skocpol, eds., bring the state back i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 press, 1985), p.99.】 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军队势力在其经费给养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干预财政分配;另一方面,美国驻台机构出于防止军队过度膨胀和降低军费开支的目的,往往在经济官僚和军事机构发生争执时支持前者压制后者,因为前者虽不如美国人之甚,但一般也反对军费支出过于庞大。当然,台湾经济技术官僚的地位和作用并非全然来自美国对它的支持和扶植,这与台湾当局政治领导人对经济官僚集团采取亲和、支持的姿态也有关系。【注释:pang chien?kuo, the sate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thecase (new york: garland, 1992), pp.80-89; thomas gold, state and society in themiracle, p.67.】 但可以想见,这其中多少有投美国人所好的因素。

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政治与行政的过程,特定的经济发展道路有其特定的政治和制度基础,特定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又主要是由其特定的"人"(agent)群体在特定政治权力结构和经济政策机构中所主持制定和实施的。政治体制、经济行政机构及其运作程序、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的群体,以及经济政策本身等相互关联的要素共同构成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模式。美国因素广泛深刻地作用于构成台湾发展"模式"的各项要素,而美国因素发挥作用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是美国驻台机构与台湾经济技术官僚群体形成的"跨政府关系"。以这种关系为基础,美国驻台机构和台湾经济官僚导演和推进了台湾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和出口导向工业化。

二 "跨政府关系"与进口替代工业化

在1950年代大部分时期,美国的援助官员和经济顾问并不像后来美援机构所宣称的那样始终坚决反对在台湾建立进口替代的经济体制。恰恰相反,实际上他们当时在对美援的派拨和运用进行计划和监督时,在向台湾当局提供政策建议和参与政策制定时,并没有刻意遵循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的理念和原则,并没有把在台湾确立完全的私人企业制度和自由贸易体制作为其在实际的工作中切实追求的目标。他们推动台湾经济发展的方向大体上与经济技术官僚的方向是一致的。他们与台湾经济官僚共同促成了后来在美国受到广泛批评的所谓"干预主义的"或"国家社会主义的"工业化政策、战略和制度体制。

50年代华盛顿的对外援助政策中并不像50年代末以后那样特别强调在受援国建立自由市场体制。虽然一般说来美国援助政策的基本理念是一种将援助、自由市场制度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自由发展主义"(liberal developmentalism),而且官方宣传也始终以此为基调,但援助机构和有政策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对在欠发达国家搞国家导向的政策和经济计划并不总是刻意反对。【注释:兼涉官学两界、对美国外援政策有重要影响的罗斯托代表国务院表达这样的立场,欠发达国家利用外援和发展经济时必须实行"国家规划"。沃*惠*罗斯托:《从第七层楼上展望世界》,商务印书馆,1973年版,第87-89页。】 身处受援国的援助官员们更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发现,由于缺乏必要的经济和制度基础,马歇尔计划的经验无法照搬到欠发达国家,推行发展援助计划必须通过和倚重当地的政府。美国援助官员在政策的实际执行过程中经常根据受援国的情况因地制宜做出并不具有"市场教条主义"色彩的对策。台湾岛上的美国官员清楚,他们来到这里的最终目的是帮助生存下来。为此,他们只能用经济实用主义而不是抽象的自由市场观念去面对所要处理的问题。而他们与台湾经济官僚们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更多地来自经济实用主义而不是经济自由主义。

美国官员的实用主义首先表现在他们对公营企业的态度上。虽然他们认为一个强大的私人经济部门是健康经济的基础和不可分割的部分,但他们面对的是日本人遗留下来的工业企业如果不由当局出面经营就会陷于生产停顿的局面,因而他们只能把台湾的公营企业作为一种别无选择的情况接受下来。实际上,在50年代上半期美国援助机构的对策是在公营经济和私营经济之间采取中间路线,即在把私人企业的发展作为长期目标加以推动的同时,对公营企业不是予以革除,而是致力于改善其经营不良的状况,以实现扩大生产和稳定经济的目标。实际上,当时美援机构把大部分经援款项送到公营企业。

1952年5月,共同安全署驻台官员的报告表明,这个机构对公营企业在台湾经济中的作用持有一种非常积极的评价,已着手采取、并建议继续采取细致和切实的措施对其予以支持。【注释:frus, 1952-1954, vol.14, p.58.】 1954年,美国驻台"大使馆"经济处主管埃尔伍德(robert elwood)在台湾的官方刊物上撰文指出:"在台湾这个地方,想要采取行动,一下子就把所有权调整过来,让大部分或全部工业归私人所有,好像是行不通的。这样的做法一定会产生打击士气的后果,亦会妨碍现行扩大工业生产计划的实行。""首先必须采取步骤使那些政府企业能在健全基础上营业......"【注释:《自由中国之工业》,1954年4月,第6页。转引自陈玉玺:《台湾的依附发展》,台北*人间出版社,1992年版,第73-74页。】

下面的例子反映出有时美国人对"私有化"的态度比人还要"保守"。1953年,为配合第三阶段即"耕者有其田"计划的实施,台湾当局决定部分向民间开放公营企业,将台湾水泥公司、造纸公司、工矿公司和农林公司四大公营企业资产作价为股票(其价格当然是被高估的),作为补偿发放给中失去土地的地主。一位学者获得的档案资料表明,美国官员和顾问对于这一导向私人企业制度的举措不仅不感到鼓舞,反倒担心在私人管理下这些企业可能无法生存。共同安全署驻台分署在7、8月间的多份报告中指出,如果这些企业中的一个或者全部失败,不仅会对正在进行的产生不良后果,而且还将破坏在台湾长期发展私营企业的机会。而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将这四个企业交给私人管理很可能会导致它们的失败。驻台分署希望在为私营企业的经营创造出良好条件之前,暂时不要将这四个公司向私人部门转让,为此它甚至与 "经济部"发生激烈的争执。【注释:西蒙:《外部参与与内部改革》,韦艾德、葛苏珊主编:《台湾政治经济理论研究》,厦门鹭江出版社,1992年版,第188-189页。】 这个计划在台湾方面的坚持下最终还是被执行了。由此可以看出,美国驻台官员和台湾经济官僚一样,都承认公营经济在台湾的存在和发展在当时有着客观必然性和阶段的合理性,都主张公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并举的方针,尽管双方强调的侧重可能因时因事而有所不同。

美国官员对私营企业的扶植也显然不是从纯粹的自由企业制度的立场出发,而是在一种把"政府"指导和控制、扩大私营部门与促进经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的考虑下进行的,此中产生了后来所谓的"确定产业目标"(industry targeting)政策即战略性产业政策。他们采用的一种方式是在当局的指导下建立私人企业:在被选择优先发展的行业中先在美援的支持下投资建厂,然后把这些企业交付具有"私人企业家"身份的人经营。而怀特公司承担"目标产业"的评估和选择扶植对象的工作。1953年,怀特公司在其关于台湾工业发展的建议书中就把塑胶(塑料)工业确定为重点扶持的"目标"。1955年,美援机构和怀特公司启动了一项投资建厂计划以求实现塑料产品的进口替代。尹仲容选择王永庆在1957年工程完工后接管了这个工厂。后来这个工厂发展为台湾的大型企业联合体--台塑集团。【注释:robert wade, governing the market: economic theory and the role ofgovernmentineast asia industrialization (princeton univ. press), p.80; 康绿岛:《李国鼎口述历史》,台北*卓越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版,第86-87页。】

美国驻台机构为稳定经济和有效运用美援而"活跃而坚定地"施加的影响也产生了促使台湾当局强化其对财政、金融、外贸和外汇的计划和控制并使之制度化的效应。在1951年3月19日经济安定委员会的首次会议上,以"观察员"而非正式成员与会的美国顾问的发言占去了会议的大部分时间,他们面对面地向陈诚、严家淦和尹仲容说明当局执行"严格"的外汇管制的必要性。作为这次及其后两次经安会会议的结果,"行政院"于4月19日宣布实行复式汇率制度。【注释:cullather, op.cit. p.4.】 这种以本币高估、进口汇率远远高于出口汇率为基本特征的制度经数度调整沿用至50年代末,成为与进口替代工业化相适应的贸易保护政策的基本制度。【注释:maurice scott, "foreign trade," in w. galenson, ed., economic and structural change in(ithaca: cornell univ. press, 1979), pp.314-315.】

1951年6月30日,经济合作署署长在给驻台"使馆"的政策训令中,把对台湾当局的预算、外汇进行"有效的管制"并对"各种来源的资金"进行"务实的计划"明确宣布为美国各驻台机构的工作责任。【注释:frus ,1951, vol.7, p.1724.】 而各驻台机构对此早有准备,而且显然对"管制"和"计划"持有比他们的上司更为积极的态度。此前,经济合作署驻台分署署长穆懿尔和共同安全署驻台分署署长蔡斯(william c. chase)在致华盛顿的备忘录中表示:"美国政府(应该)作为紧急事项要求中华国民政府制订某些实际的程序,并提交美国政府代表加以紧急的考虑和讨论。通过这些程序,美国主管机构才可能同中国有关的军政官员一道对福摩萨的资源和资金实行有效的监管。"【注释:frus,1951, vol.7, pp.1715-1716.】 到8月间,一个访台归来的参议院代表团就已根据其在台湾的见闻报告说,经济合作署驻台分署"时重时轻地插手于建立国民经济预算、为增加财政收入而修改税收体制,以及建立更严格的进口计划的制度",而且参与到"有关银行和货币、外汇的具体运用和整体性的国民经济计划等日常决策中去了。"【注释:senate appropriations committee, special subcommittee on foreign economic cooperation, united states aid to formosa, 82d cong., 1st sess., august 1951, p.4-6, 转引自cullather, op.cit. p.11.】

毫无疑问,美国驻台机构自己所做的和要求政权做的都是为了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及其制度基础,而这是台湾进口替代体制乃至其后的出口导向体制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实际上,台湾的经济计划实践与运用美援的经历有着直接的关系。1952年8月,共同安全署驻台分署要求经济安定委员会就美援终止前的台湾经济发展作出全面的长期规划。9月26日,经安会向驻台分署提交了一份为期四年的经济计划草案。台湾"四年经建计划"的编订和实施自此开始。该计划草案实际上是以此前提出的美援申请计划为基础加以拟订的,而且其关于工业的部分基本上依样复制了此前由怀特公司专家德比欧塞特制订的一份工业发展计划,采用了其中的预算和目标数字。【注释:cullather, op.cit. pp.14-15.】 该计划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继续对纺织和其他轻工业实行保护的同时,在对进口和外汇的管制中加强对消费品进口的限制而放宽对生产资料进口的限制。这个计划体现了进口替代政策的基本精神,标志着台湾进口替代工业化的正式启动。

台湾进口替代体制中有一个颇具特色的制度,即在纺织工业中实施的"代纺代织"制度。这种当局和纺织业厂商之间的委托来料加工制度,实际上既是一种对纺织业"极其周密的幼稚产业保护政策",又是一种对私营企业的价格、利润、雇佣和生产水平施行严格管制和控制乃至垄断的制度。【注释:隅谷三喜男、刘进庆、涂照彦:《台湾经济发展的成就与问题: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的典型分析》,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16页。】 不仅"代纺代织"制度全额依赖美援进口原棉和棉纱,而且鲜为人知的是,这种严重"扭曲价格"的制度是由怀特工程公司的两位工程师--德比欧塞特和布芬顿(sidney l. buffington)--与时任"中央信托局"局长的尹仲容所共同制订的,并受到经济合作署驻台分署官员的欣赏和支持。【注释:cullather, op.cit.,p.9.】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后来国际开发署(经济合作署的后身)对这种制度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美国官员和顾问为在台湾建立适应进口替代工业化的金融体制作出努力。1951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通过美援机构的安排与台湾当局建立了合作关系,以对台湾的银行制度和货币政策提供咨询。被美联储派往台湾的货币政策专家莫里尔(chester morill)与台湾经济官僚共同加强了当局对金融系统的控制。他在经安会的会议上向建议,台湾的"中央银行"制度不应该仿照美联储,因为后者容易受到外部的干扰和压力。【注释:cullather, op.cit.,pp.11-12.】 美国官员和专家还设计各种美援贷款计划,向私营工商业和农民提供信贷。其中著名的"统一农贷计划",即为农复会农贷组组长考夫曼(i. h, kauffman)和曾任康乃尔大学农学院院长、美国农贷管理局局长的马雅斯(w. i. myers)亲自拟订。【注释:赵既昌:《美援的运用》,第14-15页。】

当然也有美国人与台湾方面发生分歧的情况,而分歧的解决未必以不利于强干预的方式进行。比如,"肥料换谷制"以官定的高肥料价格和低米价为基本内容,是一种肥料专卖和粮食征收的双重强制掠夺机制,也是对农业的隐性税收机制。【注释:参见隅谷三喜男等前引书,第79-80页;董正华等:《透视"东亚奇迹"》,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98-99页。】美方委员一向不满这种制度,主张肥料和稻谷的价格均应由市场供需调节,此事曾引起"农复会内部仅有之一次中美委员意见分歧。"为此,美援运用委员会专门召集会议,台湾方面表明不取消肥料换谷制的坚决态度并提出自己的理由。分歧以美方委员的妥协而告终。【注释:张宪秋:《张宪秋回忆录》,台北*"行政院"农委会,1990年版,第34-36页。】

台湾的进口替代工业化与的实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虽然的动力并非全部来自美国方面,具体操作也主要由 "行政院"直接负责,但农复会和美国专家也参与了的全过程并发挥了重要的推动、创议、规划、指导和协助作用。特别是美籍专家雷正琪(w. l. ladejinsky)和安德生(w. a. anderson)的作用更为突出。前者曾直接敦促进行第二阶段的"公地放领",并参与拟订起实施细则;【注释:《雷正琪博士函为公地放领事》,黄俊杰编:《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史料汇编》,第179-181页。】 而后者在著名的"安德生报告"中提出了农会改组一整套办法,被充分加以贯彻实施,可谓是指导整个农会改组的纲领性文件。【注释:安德生为康乃尔大学教授,于1950年秋来台进行乡村社会调查和研究,于1952年8月提出《安德生报告》。郭敏学:《台湾农会发展轨迹》,台北*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页;《安德生报告》见黄俊杰:前引书,第209-219页。】

综上所述,在台湾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美国的意识形态宣扬与其驻台官员的实际作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与通行的观点相反,美国官员和顾问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自由市场原则,与台湾经济官僚的路线保持了基本一致,并没有执着于在台湾复制美国的经济模式。美国不仅在资金上支持了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的实施,而且参与了进口替代工业化的政策和经济计划的制定,帮助奠定了进口替代的制度基础。

三 促成台湾工业化发展战略转型

台湾由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的工业化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背景是,5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对外援助政策中出现的一种变化趋势,即更多地把提高受援国私人投资和强化自由市场制度作为援助政策的目标予以强调。【注释:burton kaufman, trade and aid: eisenhower?s foreign economic policy, 1953-1961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 press, 1982), pp.68-73.】 有利于台湾进口替代体制和国家导向政策的外部环境开始逐渐发生变化。美国在对台援助中更加强调"培养自促的增长能力"和"最大限度地自力更生",驻台援助机构的工作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然而,促成发展战略转型的动力更多地来自当时岛内经济形势。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一样,相对成功的台湾进口替代体制也暴露出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非耐用消费品的内部市场趋于饱和,投资疲软,经济增长速度减慢。【注释:gustav rani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galenson, eds., economic growth and structural change in taiwan, p.219.】 美国方面又不断警告台湾当局美援将在数年内终止。台湾经济官僚看到,如不及时扩大出口,则必将面临外汇严重短缺的局面。这种情况下,台湾当局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维持现有体制,推行以耐用消费品(资本密集型生产)为重点的深度进口替代;要么变更现有体制,在已具相当规模的非耐用消费品(劳动力密集型)生产的基础上使台湾经济出口转向扩张的道路。这在政权内部引起了尖锐的意见分歧和争论。大致说来,主张采取第一种对策的是台湾银行、台湾"省政府"及其下属机构、公营企业的领导人、军界,以及外汇贸易审议委员会的部分成员(尤其是其主任委员兼"财政部长"徐柏园);主张采取第二种对策的则是与美国驻台机构关系最为密切的经济安定委员会、美援运用委员会,尤其是以尹仲容为首的多年来深受美援机构影响和支持的经济官僚。【注释:stephen haggard, pathways from the periphery: the politics of growth in the newly industrializing countries (ithaca: cornell univ. press, 1990), pp.86-89; stephan haggard and chien?kuo pang, "the transition to export?led growth in taiwan," in joel d. aberbach, david dollar, and kenneth l. sokoloff, eds., 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taiwan?s development (new york: m.e. sharpe, 1994), pp.65-69.】

第二种意见最终占了上风。这个结果反映了美国长期以来对政权深层影响中相互关联的两个重要方面:首先是政权目标的淡化,以及其基本政策路线由政治军事本位向经济发展本位的转换;其次与政策转型关系更为直接的是,在美援运用的过程中经济技术官僚地位不断上升,最终确立了在经济决策中的主导地位。

1957年,台湾外汇收支状况恶化,年底任命了一个由"副总统"陈诚牵头并包括俞鸿钧("行政院长")、许柏园、尹仲容、严家淦(美援会主委)的九人小组专门研究解决办法。在这个小组的会议上,许柏园和尹仲容之间发生尖锐的对立:前者以现有外汇外贸体制有助于维持经济安定为由坚决反对其进行改革,而后者则认为现有体制因导致低效和腐败行为而已失去存在的合理性。尹仲容的意见得到、陈诚的支持。1958年4月,许柏园被迫辞职,而尹仲容则乘势提出以简化汇率机制、放宽进口管制和鼓励出口为重要内容和目标的外汇外贸体制改革方案。4月19日,这个方案为中常会通过,"经济部"颁布《改进外汇贸易方案》,先把近10种复式汇率简化为双重汇率。11月又对新台币实行贬值,其对美元的比价由此前的约25元兑换1美元下降为约36元兑换1美元。是为台湾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战略转型的第一步。【注释:haggard and pang, op.cit.,pp.73-75 .】

发展战略转型更为重大和决定性的步骤是"19点财经改革措施"和"奖励投资条例"的出台和实施。其中作为实施体制变革的总体指导文件,"19点财经改革措施"与美国的敦促和影响有着更直接和明显的关系。它实际上是直接来自于"赫乐逊八项建议"。

1959年11月下旬和12月初,美国副国务卿狄龙(c. douglass dillon)和经济合作署副署长萨启奥(leonard j. saccio)相继访问台北。他们都表示台湾具有加速经济发展的潜力,希望其成为其他亚洲国家的典范。这实际上是一年前杜勒斯访台敦促台湾当局对岛内经济发展给予更多关注【注释:1958年10月下旬期间,杜勒斯亲自到台湾对进行劝说和加压。他批评政权的"军国主义"色彩过于浓厚,极力敦促集团缩减军费发展经济, 对此后者不得不做出正面回应。frus, 1958-1960, vol.19, pp.413-417, 515.】的继续,但方式已由施加压力改为更多的正面诱导。萨启奥还特别向陈诚表示,只要台湾方面最大限度地调动岛内资源投入经济发展,美国就将重新考虑此前多次表示过的要不断缩减对台援助规模的打算,为台湾经济的加速发展制订进一步的专门援助计划。【注释:pang chien?kuo, state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pp.180-181; frus, 1958-1960, vol.19, p.643.】 尹仲容主持下的美援运用委员会很快做出反应,向经济合作署驻台分署署长赫乐逊提交了一份第三期四年经建计划的草案,附带提出对大量美援的申请。赫乐逊对这个计划的方向表示肯定,但认为内容过于宽泛而缺乏具体步骤,而且没有体现出"最大限度的自力更生"原则。在12月的一次午餐会上,赫乐逊向"经济部"和"财政部"官员"详细地解释了我们(美国驻台官员)的想法到底是什么,并指出我们希望从中国政府那里得到什么样的反应。"一星期后,美援会又向赫乐逊提交了经过修改后内容细致得多的四年经建计划草案,但赫乐逊仍然不满意。他告诉美援会,美国方面"希望看到关于中国政府更明确地表述其(在加速经济发展的计划方面)最大限度地做出努力而准备采取的具体步骤。"于是,尹仲容请求赫乐逊提出一份阐明美国方面具体意见的书面建议,"以便使他能够仔细地研究,并拿来给其他政府成员看。"【注释:frus, 1958-1960, vol.19, pp.643-644.】 尹仲容对改革的具体措施实际上早已有所擘划,此举显然是借力于美国援助机构,来加速他所主张的改革计划出台。【注释:在50年代中期,尹仲容就已提出1959年后被执行的与扩大出口有关的许多政策措施。haggard and pang, op.cit.,pp.72-73.】

结果,赫乐逊向美援会提交了关于"加速经济发展计划"的纲要。12月29日,美援会将这份纲要的译文呈送陈诚。在这个纲要中,赫乐逊指出计划的目标是,"在今后四五年内最大限度地推进合理的经济增长,创造未来的自促增长的条件,以便在军事装备和剩余农产品之外消除对援助的需要。"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赫乐逊就台湾当局所应该采取的行动提出八项建议:(1)在减少军事目的的资源投入方面采取"果断决定";(2)为实现价格稳定实行紧缩性的财政和信贷政策;(3)对税收制度进行改革,革除现存税收体制对企业构成的障碍;(4)实行统一的和符合实际的汇率,从而防止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过度消费,鼓励出口,取消对私营企业和生产出口产品企业的歧视;(5)放松外汇管制,引入市场机制;(6)设立一个公用设施委员会,对公用设施进行有效的管理;(7)建立投资银行机制,简化投资手续,吸收社会闲散资金;(8)向私人业主出售公营企业。赫乐逊还指出,美国援助也要相应地作出调整。【注释:frus,1958-1960, vol.19, p.644; pang chien?kuo, op.cit.,pp.183-184.】

陈诚收到赫乐逊建议书的次日,即邀请赫乐逊和驻台"大使馆"代办雅格尔(joseph a. yager)前往商讨,与会的还有严家淦、尹仲容、李国鼎等人。二人在力陈采纳"加速经济发展计划"的必要性之余,赫乐逊还特别指出他的建议书并不代表华盛顿的指令,而是"大使馆"和经济合作分署以书面的和更具体的形式表达塞西奥访台时所提出的建议,目的在于加速经济增长和鼓励私人部门的发展并为此提供必要的援助。但他这次还是动用了"援助杠杆":台湾当局应该"最大限度地自力更生",美国将不事先确定将今后各年援助的实际数额,而是将最终视台湾当局在为私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方面所做出的业绩而定。陈诚在强调台湾当局困难的同时表示,美国提出的建议是一年前和杜勒斯的联合公报的自然发展结果,台湾方面原则上同意赫乐逊八点建议的内容。12月31日,赫乐逊和雅格尔向国务院提出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台湾当局采取行动,应该在国务卿与驻美"大使"之间、驻台"大使"与之间安排高层对话,并从中寻求与台湾方面就美国所提出计划正式互换照会;在最近期则应该"将赫乐逊和尹仲容之间的信函往来作为致力于根据已在书面上达成的共识采取行动的恰当方式"。他们向上司表达了充分的乐观:"我们感到这里的热情是真实的,我们必须积极地行动,以通过恰当的渠道保持和引导这种热情。"【注释:frus,1958-1960, vol.19, pp.645-646.】

1960年1月4日,赫乐逊的八项建议连同一份与之有关的备忘录被送交。7日,召集了由陈诚、张冲、严家淦、尹仲容、李国鼎等人参加的会议。听取了关于12月30日美合会议的背景、目标、结论及台湾的社会经济形势的汇报,陈诚尤其传达了美方在限制军费方面的坚决态度。时势使然,这次会议经首肯做出了将1961年的军费开支维持在1960年水平的决定,而且还对赫乐逊建议的总体精神和其他具体内容给予肯定和支持,这样最高领导集团终于正式确认了经济改革和政策转型的基本方向。作为对赫乐逊八点建议的正式回应,这次会议还指定尹仲容主持草拟财政经济改革的方案并负责具体实施。【注释:pang chien?kuo, op.cit.,pp.183-184.】 会议结束后的当日晚些时候,严家淦、尹仲容和李国鼎即与赫乐逊、雅格尔会面,通知他们已做出支持八点改革建议的决定。赫、雅二人认识到执行改革计划的"道路已被扫清",向严、尹、李"在总统那里取得的成功"表示"祝贺"。【注释:frus,1958-1960, vol.19, pp.648-649.】

尹仲容等人实际上认为赫乐逊八点建议尚不够全面,于是决定扩大财经改革的范围。这样塞西奥和赫乐逊的建议终于扩展为尹仲容的"19点财经改革措施"。这个文件容纳了八点建议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放松对经济的管制、鼓励出口、改进金融和税收体制、为私人企业和海外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和经营环境,以及平衡当局的财政收支;同时在下列方面增加了新的内容:鼓励储蓄和积累、建立"中央银行"制度、放松贸易管制、充分利用公营生产设施、调整公务员薪金制度,以及限制军费开支等。1月14日,尹仲容将阐明第三期四年经建计划(1961-1964)的目标、并吸收了"19点财经改革措施"内容的"加速经济发展方案"的正式文本送交赫乐逊,并在附信中通告说该方案已被"行政院委员会"通过,而且也在原则上肯定了"19点"。【注释:frus,1958-1960, vol.19, p.649, footnote 2.】 至此,台湾工业化战略转型大局已定,而且其基本政策框架也告形成。

剩下的是将改革措施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出于避免意见分歧和既得利益干扰的目的,陈诚责成享有充分独立性的美援会负责起草"奖励投资条例"。出于同样目的,陈诚将新成立的"工业开发与投资中心"设在美援会而不是其他机构之下。1960年6月2日,"行政院委员会"通过了"奖励投资条例"。【注释:haggard and pang, op.cit.,p.82; pang chien?kuo, op.cit.,p.189.】

在对台湾当局施加放弃和压缩军费开支压力的同时,美国开始加大促使其进行以出口扩张和发展私营经济为中心的经济"自由化"的推动力,这是台湾发展战略转型的之所以相对迅捷、平稳的重要原因。而外向型生产体制的迅速建立和顺利运行,又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进口替代工业化的相对成功为必要条件的。特别是台湾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基本上是以劳动力密集型轻工业消费品为方向和主要内容,这个选择不仅在当时是现实的和合理的,而且与当时建立的良好基础设施一道使后来劳动力密集型出口导向生产获得了一个与其基本方向相符的坚实基础。这一点可在与同样受到美国的援助和影响的韩国的对比中更清楚地看到。与在台湾一样,50年代美国在对韩国的援助中也强调发展轻工业基本消费品和基础设施以促使其实现经济的稳定和自给,但属意"北伐"的李承晚政权凭借其冷战中的有利政治地位,利用美国驻韩美军司令部和联合国朝鲜重建署(unkra)的矛盾,成功地抗拒了美国的压力,并保持了对美援运用的处置权,力求把进口替代工业化的重点放在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领域。【注释:尽管如此,韩国50年代中期在美国顾问坚持下建设的一批轻工业项目仍在60年代朴正熙出口生产体制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尹保云:《韩国的现代化:一个儒教国家的道路》,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第60-62页。】 缺乏台湾那样运行良好的"跨政府关系",或许可以被认为是韩国进口替代成效较差,而且发展体制转型伴随着剧烈的政治不稳定和政权更迭的重要原因。

美国之推动台湾发展战略转型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促进经济"自由化"改革的名目之下进行的,而且后来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也把这一转型看作是自由主义经济路线的胜利,看作是对干涉主义政策的抛弃和真正的贸易自由化的开端。然而,台湾的出口导向体制与此前的进口替代体制之间有着根本的连续性,"自由化"的程度实际上是十分有限的,其内容和方式也是具有高度的选择性的。【注释:有人甚至认为这不过是"伪自由化"。alice amsden, "taiwan?s industrial policies: two views, two types of subsidy," erik thorbecke & henry wan, eds., taiwan?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lessons on roles of government and market (boston: kluwer, 1999), pp.97-98.】 台湾经济官僚主张也可以说是一种渐进的经济自由化路线,这与在援助政策的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已改弦更张了的美援机构的要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即使是断言美国援助推动了台湾自由化的雅各比也无法否认,美国援助机构在台湾的财政和货币领域里的影响是有限的,其对公营企业实施"非国有化"的劝告和压力也往往不能奏效。【注释:jacoby, u.s. aid to taiwan, pp.144, 147.】

出口导向体制的建立并未伴随着完全的自由贸易体制的建立,恰恰相反,进口替代体制下的进口控制和保护性关税一直延续到70年代。一位学者指出,60年代唯一具有实质意义的自由化步骤仅汇率改革一项。【注释:m. shahid alam, governments and market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ies: lessons from korea, taiwan, and japan (new york: praeger, 1989), p.4.】 而且,真正的汇率单一的外汇体制实际上直到1963年10月才告形成。【注释:haggard and pang, op.cit.,p.74.】 对进口的管制在很大程度上被保留下来,即所有的进口仍然要经过当局的许可证制度。台湾当局将进口商品按"禁止"、"控制"和"允许"三大类进行细致的划分,至1968年被"禁止"和"控制"的商品项目仍达4700多种,1970年又增加到4988种。【注释:maurice scott, "foreign trade," in walter galenson, ed., economic growth and structural change in(ithaca: cornell univ. press), p.330.】 虽然对以生产出口产品为目的原料和设备的进口的限制相对宽松,但只有当某种原材料产品在岛内不能生产,或其国内市场价格超过同类进口产品的综合成本达到预先规定的比例(最初高达25%)时,台湾当局才会给这种产品的进口发放许可证。【注释:alam, op.cit.,p.55.】 而当局关于"自制率"(国产化率)的规章也反映了对进口的限制。【注释:scott, op.cit.,p.333.】 台湾的关税虽经数度调整,但在1973年之前总体上没有明显变化。所以,一位持自由主义观点的学者也认为对台湾的"自由化"不应估计过高:"自由化在1964年前后并没有真正启动,大多数的管制在1970年后仍然未被消除......。"【注释:scott, op.cit.,p.331.】

台湾当局对包括美国公司之内的海外私人投资进行严格的限制。它对申请来台投资的外商进行严格挑选,并利用各种手段促使他们与当地公、私营企业进行合作,经过一段限定的时间后迫使其把所有权转交台湾业主。面对限制,最初美、日企业往往采用向台湾的厂家发放生产许可证以收取转让费和专利费的方式进入台湾。这种办法使台湾在引进资金和技术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对关键产业的内部控制。1965年台湾当局在高雄建立了第一个出口加工区后这种状况有了很大改观,但其专门机构仍然对外资企业进行着严密的监督和规范。而设立出口加工区的一个明确目标,就是以积极的方式在促进出口的同时限制外资企业对岛内市场的渗透。

美容前台工作总结篇(7)

省略,品牌课程:美容商战赢利模式

如果把美容院(单店)比喻为一栋建筑,那么这栋建筑由楼基、楼层与楼顶来构成。其中:楼基是美容院的根本与动力,主要是指总体格局、核心竞争力、赢利模式、执行力;楼层则是美容院的战术,有每个不同功能区,而要至上而下贯穿,则需要四部电梯,即四大流程、管理模版;楼顶则是美容院的战略,高瞻远瞩的发展方向与策略,美容院规划、架构、标语、发展模式、行为规范、常规(行政)管理、岗位职责,为一个手册。

四大流程

四大流程是指工作流程、服务流程、销售流程、操作流程。

工作流程:赢利模式与岗位职责设定黄金三角、全体员工工作流程。

销售流程:日常销售流程和项目销售流程、销售流程的设计原则、家居产品的3分钟(10句话左右)销售法则、销售话术集。

服务流程:做细节、报流程、讲效果的原则,服务操作中、顾客跟进的法则。

操作流程:明确操作时间、操作步骤、每个步骤的标准与时间、使用产品搭配、针对性手法、适应人群、注意事项、家居配合等。

管理

管理是指顾客管理、产品质量管理、财与物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技术质量管理、卫生环境管理、员工管理与绩效考核,以及培训管理。

顾客管理:顾客销售管理、顾客服务管理、顾客档案管理、会员制管理。

产品质量管理 美容院品牌的结构、美容院品牌的评估、美容院品牌整体说明、美容院品牌产品的培训、产品质量反馈与稳定性跟进、上游供货商名录。

财与物管理:现金管理、卡项管理。产品管理、物财管理、连锁财务八项原则。

服务质量管理:培训、监控。

技术质量管理全面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基础美容护理技术管理、项目仪器操作流程管理、固定手法的技术管理、美容师操作卫生标准要求、美容相关应急处理方法、美容小窍门、标准专业咨询、项目管理升级与再包装、项目打包(项目组)建立理论依据。

卫生环境管理卫生管理与环境管理,卫生环境标准化、细节化、明晰化,卫生检查方法,美容院常规消毒步骤及注意事项。

员工管理与绩效考核,员工管理基本原则、员工形象管理、日常行为规范、劳动纪律与说明、薪资结构与提成、绩效考核。

培训管理 培训类型与形式,美容院文化硬件、软件,文化实施方法技巧,全年福利与活动安排计划等。

美容院的销售模式

赢利模式是美容院的根本,美容院常用的销售模式有哪些,各有哪些利弊?让我们一一进行解读。

一、全员销售

特征美容师轮排或点号加轮排,各自拿销售提成。

优点:机会均等,大家都能销售,点号加轮排相对比较合理,适合常规的中小美容院。

缺点销售大随机,达成率高会因美容师不同而造成很大差异化,甚至会出现争顾客、“嫌贫爱富”的现象。

变通方法:

1 偏销售型的美容院将拓客内容加以细分,如售前店长、售中店长、售后店长。售前店长盯导购、顾客预热、盯床与帮床,主要是完成新顾客开拓与第次成交;售中店长则做二次销售转卡转项目、大顾客跟进、老顾客转介绍等工作,售后店长主抓会议营销、专家坐诊、异业结盟、外联团购等工作。更有进一步者,把店分为售前店、售中(后)店。或者开几个投资小的类小日化店,再开一个中心专业美容院形式来操作。这种情况一般针对人流量大的商圈,主打流动客源。

2 针对有些员工手法好但不懂销售的情况,采用新顾客、VIP顾客给A类员工(有销售能力)接待,老顾客让B、C类员工(没有销售能力,只能做服务)接待,此顾客分配由前台或顾问来掌握完成。员工进店时视能力加以明确。

3 另外一种情况是不同美容师学习不同项目,如专做面护、身体护理或特殊项目等。

二、顾问分组分顾客

特征:一般为2个顾问,美容师点号(计名)加轮排,不分组,顾问拿自己这一组提成,美容师拿自己的销售提成。

优点:顾问销售专业、准确、达成率高,美容师相对团结、少矛盾,适合8~12位美容师的美容院。

缺点:会存在顾问能否接待得过来、会不会造成销售不全面、顾问有竞争美容师无竞争、分配顾客时很容易靠关系等问题。

三、美容院分成两组

特征:2个顾问每人带1组,厩问销售、美容师辅助销售,除顾问拿自己这一组提成、美容师拿自己的销售提成外,还要进行整体业绩评定。

优点:销售专业、准确、达成率高,美容师有竞争、有团队意识,方便美容师技能提升。适合10~20位美容师的美容院。

缺点:顾问与美容师配合可能产生问题,顾问能力高低容易造成美容师与顾问产生矛盾。

四、美容院分大小顾问

特征:大顾问带几个小顾问,小顾问负责销售与咨询,美容师只服务不销售。此方法适合销量高的特大型高级美容会所。

优点:专业、细致、个性化服务。

缺点:如果顾客消费额不高时,人力成本高,人员匹配是问题。

销售模式决定岗位职责

美容院岗位职责不能太宽泛,不能要求全能也不可能是全能,不仅项目要聚焦,销售要聚焦,员工工作也要聚焦。每个人主要工作3~5项,兼代几项工作(如遇到请假期、员工流失时做临时替代工作),但在其工作侧重点方面深挖做精才是根本。

店长

主要工作 全面管理监督、大顾客销售与三级销售、制订目标与绩效管理、全体评定总结、拓容的方式方法。

兼代工作:外部接待、主持会议(早课、晚会、周会等)、培训员工、重大事件处理(危机管理)、竞争对手调查、每月述职汇报。

顾问

主要工作:专业咨询与二级销售、个人和小组销售业绩、全程流程监督(主要是销售、服务、操作流程)。

兼代工作:顾客档案管理、专业技术培训、培训l资料建立、顾客效果方面投诉。

前台

主要工作:按制度分工、电话预约与反预约、新顾客咨询与客户档案管理、财务管理、考勤管理、卫生检查等。

兼代工作:顾客服务方面投诉、划卡结算、员工提成核算。

调配师

主要工作:物料准备、耗材准备、产品管理。

兼代工作,清点仓库、外出采购办事、帮助前台展开工作。

美容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