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科普信息化工作计划

科普信息化工作计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2-04-27 07:34:36

科普信息化工作计划

科普信息化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海洋科普;信息化;互联网;对策建议

海洋科普是促进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海洋科普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大力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以提倡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破除愚昧迷信、反对伪科学为重点,结合海洋科普的特点,从宣传正确的海洋意识入手,普及海洋科学知识,包括对各种自然现象进行科学解释,对地球的形成、海洋的诞生、生命的起源和人类进化的有关知识及各类海洋自然灾害的科学成因等广泛宣传普及,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海洋科学知识水平,为建设海洋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科普信息化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中国科协八届五次全委会议上指出,要提高科普传播水平,加快推进科普信息化。科普信息化在推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科普信息化正在逐步代替传统的科普模式,成为科普工作发展的新方向。在当前局势下,如何将海洋科普信息化是广大海洋科普工作者适应时展而急需解决的问题。

1 科普信息化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以及传播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公众获取科普信息日益呈现碎片化、泛在化、个性化、互动性的特点。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泛在、精准、交互式的科普服务成为现实,信息化日益成为科普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成为引领科普现代化的技术支撑。

1.1 科普信息化建设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需要。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中提到的科普发展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建成适应全面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普惠共享的现代科普体系,科普的国家自信力、社会感召力、公众吸引力显著提升,实现科普转型升级。根据“十三五规划”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中国科协制定了《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并且切实贯彻创新、提升、协同、普惠的工作理念,实施“互联网+科普”建设工程、科普创作繁荣工程、现代科技馆体系提升工程、科技教育体系创新工程和科普惠民服务拓展工程,带动科普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整体水平的显著提高。由此看出,国家和政府对科普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日益凸显。

1.2 科普信息化建设是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也逐渐成为科普传播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信息既是科技文化知识的载体,也是科技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更是国家科技竞争力的表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所需信息的途径不再仅仅是依靠报纸、广播、电视,公众可方便、快捷的通过互联网检索海量的信息,包括影像、图片、声音和文字等载体形式展现的各种信息。依托互联网进行科技文化传播,在我国科普事业中产生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一种全新的传播模式,它可以更有效的传递科技文化知识,也可以在更广的范围、更长的时间和更新的形式内开展科普,使公众获取知识的形式更加多元化[1]。

1.3 科普信息化建设是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对科学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提到“财政科技投入重点支持基础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重点在蛋白质研究、纳米研究、量子调控和发育生殖研究等科学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国家“973”、“863”计划项目的每年资助资金也上千万,科技产出日益增加[2]。虽然国家投入力度较大,但是由于受机制的限制,这些项目的科研工作者只注重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并没有重视到科技项目成果的科普和转化,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科技成果成功的应用转化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现阶段,我们应将科技成果以公众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在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上进行广泛地科普,促进科技项目产生更好、更大的社会效果。

2 我国海洋科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海洋科普现状

(1)不断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已经逐渐意识到海洋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加强了海洋科普工作基础设施建设,以沿海城市为主,在全国各地建立起了海洋科普教育基地。通过海洋科普基地,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传播海洋知识,提高国民海洋意识。

(2)不断丰富海洋科普活动

每年“6・8”海洋日、全国科普日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海洋科普宣传活动日。除了法定规定的宣传日外,各有关部门结合各自科普职责,不断为海洋科普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围绕“科学减灾 依法应对”的主题,各相关科普基地、分支机构面向公众开展海洋防灾减灾知识宣传等活动。与此同时,各科普基地结合自身特点,组织开展海洋科普进校园、进社区活动。通过展览、讲座、互动等形式开展海洋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海洋意识和科学素养。

(3)青少年海洋科普教育成果显著

随着当前国际海洋局势的复杂多变,我国公民的海洋意识也在逐渐增强,部分地区已经开始重视中小学生的海洋意识教育,如青岛、上海已积极组织编写以海洋教育为主线的地方专题校本书,供学生使用,弥补了中小学教材中海洋教育的空白。同时,还建成了一批具有海洋特色的学校,开展一系列以海洋为主的科普教育活动,极大地推动了海洋科普事业的发展。

(4)不断加强海洋科普队伍建设

中国海洋学会及其分支机构,地方科协及下属各专业协会是海洋科普工作的主力军,起着海洋科普宣传的主导作用。各有关单位正积极扩大专兼职科普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队伍,目前海洋科普队伍已突破1万余人。根据中国科协的要求,也已成立了18个海洋学科首席科学家传播团队,为海洋科普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持。

2.2 我国海洋科普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海洋科普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第一,海洋科普内容建设不成科学体系,没有一个专门的网络平台系统的讲述海洋科普知识。目前,虽然有很多海洋网站开设了科普栏目,但是这些科普知识的传播较零散,部分内容还存在重复或说法不统一的现象出现。

第二,受众定位不清晰,针对性不强,公众参与度不高。科普知识根据传播对象的不同应有所改变。目前大众休闲更多地选择购物、出游、运动等,科普意识比较淡薄,而中小学生面对较重的学业压力,业余时间比较有限,探索学习的愿望不强烈,科普活动没有得到较好的社会效益。

第三,科普展示手段较单一,缺乏吸引力。现阶段科普传播主要采用展板和文字说明为主,辅以讲座,这种灌输式的科普难以调动公众的情绪,互动性和启发性较差,活动效果不理想。

第四,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投入机制有待改善。科普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科普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不到位,导致海洋科普的受众范围受限,科普效果不佳。

3 加快我国海洋科普信息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科技传播研究的深入,在新形势下,海洋科普也逐渐以建设新型科技传播与交流渠道为发展方向,依托信息技术,建立不同形态的科技信息传播与交流平台,不断丰富海洋科普内容,扩大科普信息辐射的强度和广度,提高海洋科普宣传力度。

3.1 制定规划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科学合理的制定规划是保证工作顺利的重要前提。海洋科普信息化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各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制定符合本行业和工作性质的科普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科普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任务以及重点,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各项工作,使海洋科普信息化建设在高标准、严要求的条件下快速开展。

3.2 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科普资源整合与共享

充分梳理、整合海洋科普知识,结合信息化技术特点与发展规律进行原创性科普知识的开发与转化,加强基础平台整合、门户网站整合、数据库整合等相关工作,促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效益,形成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良好机制。鼓励海洋科普影视与动漫、科普展览及展品等的创作,积极采用广播电视、音像等新媒体技术开发,吸引“眼球”、提高“粘度”,使科普内容能够最大限度、多层面的实现立体化展示。

3.3 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开展科普工作

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海洋科普宣传教育,要将海洋科普活动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保障有充裕的资金支持海洋科普活动的开展。加大科普基础设施投入,积极鼓励支持科普创作,增强科普活动吸引力。同时,要积极探索海洋科普市场化运作的有效途径,鼓励一些有实力的企业热心从事海洋科普工作,开发相关海洋科普信息化产品,更好地为海洋科普事业添砖加瓦。

3.4 努力营造发展环境,全面提升海洋科普信息化能力

各级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热爱海洋科普事业的人们投身到海洋科普事业中来。同时,充分发挥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广泛进行海洋科普知识宣传。要积极引导、鼓励电视台、广播电台参与科研成果科普化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网络传播资源,在积极创作新的文字和视频科普作品的同时,努力发掘改编原有的科普资料,以网络资源的信息量大、点播容易、传播成本低、公众参与度高等优势,营造浓厚的社会科普氛围,全面提升科普信息化能力。

科普信息化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 政府信息;信息化;资源开发模式;

中图分类号 G20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708(2009)08-0045-02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取得实效的关键。政府信息资源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利用是政府科学决策的基础,改善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条件,也是政府信息能力的集中体现,对推动我国电子政务、政府信息公开乃至整个国家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政府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学领域和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政府信息资源开发模式的研究已成为关键问题。

1 信息化环境下信息资源开发的理论指导

信息化在全球的加速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我们应该研究对策,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信息化发展战略,抓住机遇,加快推进信息化与信息产业的发展。要贯彻“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24字指导方针,在新形势下研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我国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依照如下方针:1)结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确定重点任务和优先发展次序;2)为社会公众提供普遍服务;3)利用市场机制,推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4)政府规范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促进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5)政府先行一步,为社会其他领域做出示范;6)依据各地经济发展需要逐步发展,量力而行;7)鼓励创新,探索符合国情的信息资源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技术方法。

2 信息化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开发模式的研究意义

信息资源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成为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它是各国政府与社会都在关注和重视的一件大事,也是国家发展与竞争的一个重要目标。加快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进程,需要探索多种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模式,不拘一格地加快我国信息资源行业的发展。开发政府信息资源,不仅可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且有利于提升政府的工作效率、增强政府的应变能力、提高政府的创新能力。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出发点及其归宿是要充分地开发和有效得利用政府的信息资源,在确保国家秘密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深入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贯彻实行,进一步研究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的比较,对于提高政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政府信息化,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满足社会各界的信息需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 信息化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开发模式的实践研究

在信息化环境下,以政府信息管理理论为指导,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可以通过以下模式实现:

1)网络化模式

网络化开发模式是指运用网络信息技术,通过建设政府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实施电子政务,以达到对政府信息资源开发的目的。网络化模式具体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在一个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政府,把经过加工的各种政府信息到政府网站上,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包括市政、经济、商业、教育、旅游、税收、金融、土地开发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等,不涉及保密的免费信息服务,开展网上信息开发与利用;第二,在政务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建立深层次的政府信息资源网络,加强与各级信息服务机构的联系,发挥社会信息网络的群体优势,共同做好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第三,与同级其它地方政府建立经常性的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建立合作开发关系。

2) 产业化模式

信息化环境下社会公众对政府信息资源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社会公众对政府信息资源的需求是政府信息资源生产和提供的原动力,然而每个需求主体对政府信息资源的需求目的、需求用途和需求程度都不同。从需求主体的角度看,政府信息资源的需求主体既可以是政府各部门,又可以是企业和个人。对于同样的政府信息,不同的需求主体可能有不同的需求目的和用途,同一个需求主体在不同时期也可能有不同的需求目的和用途。比如提供水、电、气热等公用产品和公用服务的企业掌握的地下管线空间信息,对于规划部门来说是进行城市规划的重要参考;对于市政管理部门来说,则是进行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的依据;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则是安全生产的保障。另外,社会对政府信息资源的需求程度也有很大不同。例如,房屋土地管理部门掌握的房地产交易情况是重要的政府信息资源,对于个人购房来说,只要查询一下某个或者几个楼盘的交易情况就可以了,而对于准备把这些信息用于房地产市场商情、挖掘信息商业价值的企业来说,则必须要在第一时间获取房地产市场的全面交易情况。有些政府信息资源即可以用于满足个人的生活需要,也可以用于满足企业的商业需要。对政府信息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产业化可以有效的解决政府在信息资源开发方面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不足,提高政府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社会公众的多样化需要。

3) 集约化模式

信息化环境下,信息产业兴起。信息产业是知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信息资源开发需要雄厚的投资实力,所以,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必须集约化经营。集约化的管理和信息处理有很多优越性。政府信息资源开发也应集约化模式发展之路,它可以集中国家现有的财力、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集中开发对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和学科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信息产品,使其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国家通过重点投入,支持这类信息产品的计算机化和联机服务,形成“拳头”产品,同时避免信息处理中的重复劳动浪费,这些信息产品是国家信息系统中的主干部分。在此基础上,随着信息加工范围的扩大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国家可以开放信息及其加工市场,鼓励各类机构参与信息产业生产,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开发出一批适应用户和市场需求的信息产品。

参考文献

[1]冯昭.政府信息资源开发的产业化模式[J].湖北档案,2006(11).

[2]魏吉华,王新才.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策略探讨[J].电子政务,2007(1).

苏州市召开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现场会

2009苏州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现场会日前在张家港市召开。会议通报了《苏州市2009年百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表彰了2009苏州市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获奖单位和个人,现场参观考察了张家港市科普场馆建设情况并听取了其典型经验介绍,同时为《星罗棋布、繁华满园――苏州基层科普场馆巡礼》一书举行首发式。

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全民科学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周伟强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苏州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科协主席明亮主持了会议。苏州市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单位有关领导和各市(县)、区科协主要负责人出席了工作现场会。

今年以来,苏州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在中国科协、省科协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年初制定的《苏州市2009年百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要求,明确了“资源”加“服务”的新思路,强化组织领导体制,健全部门联动机制,保障和细化各项任务落实到位,通过“四个结合”,突出“四大人群”,各部门联手推动百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任务逐项实施;围绕民生热点问题,组织开展“日全食”、“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以及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系列竞赛等主题科普活动;加强科普工作软硬件建设,突出促进基层科普场馆共建共享,继续提升大众科技传媒科普能力,探索巩固全民科学素质政策法规、监督检查、激励考核、监测评估的长效工作机制,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奠定稳固的基础。作为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重要节点和具体举措,苏州市百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进一步为全市自主创新和“三区三城”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

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全民科学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周伟强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苏州市2009年百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成效。他说,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服务大局、服务企业、服务民生,特别是通过“四个结合”,各部门联动促进“四大人群”科学素质提升。坚持“五个到位”,应对“日全食”各项工作;面对金融危机,送讲座、送培训、送技能进企业、进社区,加强“共创共享”,推进科普场馆和科普资源建设,创新方式开展网络科普知识竞赛等,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打下根基。他指出,当今世界科技浪潮风起云涌,未来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一个城市市民的科学素质得不到提高,创新型城市建设也是不可能的。最后,就如何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普工作均衡发展,做好下一阶段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他提出了3点要求,即要站在苏州“三区三城”建设的全局高度,进一步深化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夯实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根基;要牢牢把握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攻坚年机遇,进一步提高“四大人群”素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提升;要紧紧抓住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加快“四大工程”建设,推进科普公共教育惠及全民。

会议还为2009苏州市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获奖单位和个人代表颁奖。在2009苏州市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和决赛中,参与人员达77 886人,其中,未成年人25 150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4 769人,城镇劳动者20 589人,农民4 930人,其他人群22 448人,参赛选手最大年龄66岁,最小年龄11岁,共有100人获个人奖、30家单位获优秀组织奖、3家单位分获决赛一二三等奖。同时,为《星罗棋布、繁华满园――苏州基层科普场馆巡礼》一书举行了简短的首发仪式,并向获奖单位、个人和基层科协赠送了该书。

科普信息化工作计划篇(3)

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完善中小学科学课程体系,研究提出中小学科学学科素养,更新中小学科技教育内容,加强对探究性学习的指导。修订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增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的横向配合。重视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继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

推进高中阶段的科技教育。修订普通高中科学与技术领域课程标准,明确对学科素养和学业质量的要求。修订普通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鼓励普通高中探索开展科学创新与技术实践的跨学科探究活动。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科学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深入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促进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互动衔接,鼓励各地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和应用人才的培养方式,加强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强化中等职业学校科技教育,发挥课程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科技教育进课堂、进教材、列入教学计划,系统提升学生科学意识和综合素养。

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组织开展大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等课程改革,推进高校科学基础课建设。加强科学史等科学素质类视频公开课建设。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推动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和创业就业基地,大力开展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为青年提供将科技创意转化为实际成果的渠道、平台。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科普信息化工作计划篇(4)

一、第三轮创新计划年度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工业方面

扶持建设了7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各中心每年进行3-4项新技术研发或新产品开发。

扶持建设了20家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形成8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重点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48项工业先进技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稳定在25以上。

建立中小企业创新服务示范企业16家。扶持建设了46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开展各类制造业信息化培训6000人次以上,8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应用推广1-2个单元的信息化技术。

__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工贸、总产值、利税年增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6.2;高新技术企业46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出口同比增20。产值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3家。

在“三周三会”上技术成果转让签约项目30项,项目总投资62155万元。

20__年1-9月全市专利申请333项,较去年同期增长21.09,专利授权160项,其中获发明专利授权15项,同比增长12;第二批企业专利工作试点正常开展。

(二)农业及县域经济发展方面

通过开展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各县区都建立了“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机制。20__年有3个县(区)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20__年有34个镇乡通过广西科技进步考核(初评)。

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78个,大面积推广89个,引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56项,大面积推广应用31项。重点筛选80项先进种养和农产品加工技术进行集成创新、推广应用。

已建立覆盖各县乡的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各县都有科技信息中心、有星火学校、有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科技“三农”服务网已覆盖40个乡镇。

扶持建设科技型龙头企业六家。

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已选派15名科技特派员

努力开展科技示范村、示范户建设,全市86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有一个以上科技示范村;培养了一大批科技示范户和科技种养能人。

积极开展科普宣传,组织科普进社区、科技三下乡等活动,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11万人次。

在10个乡镇建立无公害基地农业投入品供应点,开展实用技术配送示范,示范点农民人均增收200元以上。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龙头企业、基地、协会、种养示范户结对共进,签约25对。

二、__市实施创新计划的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集成联动、全面推进

第三轮创新计划启动之初,我市就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各有关部门领导及六县分管副县长为成员的__市创新计划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创新计划的组织协调,具体工作由市科技局牵头,各有关部门、各县区集成联动、协同配合。20__年初又制订了第三轮创新计划的年度实施方案,将第三轮创新计划任务细化为三十五个指标,每个指标都明确了责任部门、责任人,对指标完成进度作了要求,同时还明确了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在对县、乡党政领导班子科技进步考核中,我们也把创新计划的有关指标纳入考核内容,使各级领导了解创新计划,关注创新计划,确保创新计划的整体推进。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市科技大会上,中共__市委、市政府对科技进步考核中成绩优秀的7个县区党政领导班子进行了表彰。

(二)创体系、建平台、抓中心,加快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实施创新计划,我们始终着眼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具有__特色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近两年,我们大力支持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通过构建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搭建科技中介服务平台,营造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外环境,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已有7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3个企业技术中心。对于企业构建工程技术中心,我们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申报的科技攻关和产品开发课题,给予优先立项。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发展,不仅提升了企业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作为行业的创新服务平台,也为社会提供相应的服务。如汽车及零部件检测和研发平台;竹、竹浆和竹浆纸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有色金属公共服务平台,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汽车及零部件检测和研发平台运用逆向工程、结构设计、工程仿真、快速原型制造等技

术,为其他企业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服务。竹、竹浆和竹浆纸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依托柳江造纸厂为龙头,实施竹-浆-纸一体化项目,在竹子制浆及大比例竹浆造纸方面一直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国内竹浆市场占有率达到35,并且辐射带动三江、融水、融安、金秀、忻城、等扶贫工作重点县的竹子种植生产,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以柳江造纸厂为主要起草单位的《漂白化学湿竹浆》和《漂白化学竹浆板》两项技术标准,已由自治区技术监督局批准分别以DB45/T116-20__和DB45/T117-20__标准号为广西地方标准。在竹浆造纸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竹浆纸技术标准、观光车技术标准双双通过国家标准专业委员会的评审。

(三)以“产品创新”为核心,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

__市是工业城市,实施技术创新就要坚持以“产品创新”为核心,以产品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扶持发展新兴产业。近两年,围绕科技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我们集中科技资源,重点实施一批重大专项,以科技发展局部领域的跃升带动现实生产力的跨越发展。今年我们集中了80%以上年度科技三项经费,用于支持创新计划项目。至今已下达计划课题122个,补助经费2597.9万元,带动企业及各方投资9.10亿元。对“系列涡旋压缩机及空调系统的研究及产业化”、“数控交流伺服层叠式特种柔性版印刷机研发”等能较快形成批量产品的课题,我们给予每项100万元的经费支持。这两年我们立项支持的一些项目已陆续投入批量生产,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其中“CLG862轮式装载机”、“(φ21.8~28.6mm)钢绞线锚固体系锚具”、“LG5310GSN型散装水泥车”、“DH-020A-C型汽油发动机电磁阀喷油器”、等五个项目列入20__年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CLG923C液压挖掘机”列入了20__年国家火炬计划,还有一批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通过国家、自治区和__市各级科技资金的支持,有效推动了创新计划的实施。

(四)抓应用、重实效,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成效显著

__是一个传统工业比重较大的城市,要提升产品水平和企业创新能力,必须走信息化的道路。在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过程中,我们坚持“政府扶持,企业为主”的原则,从营造环境、选择示范企业入手,抓人员培训、设备的数控化改造和示范企业的示范带动,从而推动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开展。几年来全市有46家企业成为自治区级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通过实施信息化工程,企业的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都上了一个新的层次。以汽车零部件行业为例,目前全市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开发都应用了三维CAD,有些企业应用了CAM、CAE。大部分企业实施了ERP或者应用了ERP的部分模块。汽车零部件企业与主机厂的联系基本都通过网络进行,部分企业实现了网上订购、洽谈与销售。示范企业国产软件使用率达50以上,新产品贡献率达到30以上,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约39%,库存资金占用降低10%以上,流动资金减少近30%。而作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领头羊的柳工公司,承担的国家863计划CIMS项目全面覆盖企业经营、管理、开发、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使柳工逐步变成一个“网络形态”的企业,所有的技术工作和管理业务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集成化开展,通过内外网络,集成了企业总部、近地和远地子公司、以及全国各地办事处和经销商的业务流和信息流,明显地提高了柳工的综合竞争力。年开发产品数从原来的1~2种增加到现在的每年十多种,产品技术水平稳居行业领先地位。产品可比成本平均下降了20;成品周转速度加快45;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加快30。在今年5月22日,国家验收专家组对“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工程(__市)”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验收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__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项目实施期间各项指标圆满完成,起到了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的示范作用。

(五)科普开路、示范带动,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

在服务“三农”方面,我们一方面抓住科普和培训,把科技信息网节点与乡(镇)科普服务站建设结合起来,形成科技服务体系网络,通过星火学校开展培训,逐步实现农村科普工作的社会化、经常化和制度化,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规范、实用、经常性的科技服务。目前已建立科普服务站30家,组织各种培训班1200场次,培训农民11万人次。另一方面,通过龙头企业和科技示范村、示范户建设,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因地制宜发展村级支柱产业,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去年以来,我们从市科技三项费安排的各种科技示范村建设经费达到200多万元。如帮助三江县山区农民发展茶叶的种植和加工、油茶低改、牛品改等项目,鹿寨、柳城、柳江等县的桑蚕业发展,都收到很好的效果。20__年新植桑园面积11.2万亩,全市桑园面积已达30.3万亩,分布于全市5个县55个乡镇866个村,养蚕农达8.5万户。全年养蚕66.5万张,产鲜茧2.8万吨,比20__年增加7600吨,增长44;农民售茧收入60900万元,比上年增加26986万元,全市有12026户养蚕收入超万元,有12户农户养蚕收入超过了5万元。仅桑蚕一项实现全市农民人均增收108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科普信息化工作计划篇(5)

一、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一)国家科普能力表现为一个国家向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实力。主要包括科普创作、科技传播渠道、科学教育体系、科普工作社会组织网络、科普人才队伍以及政府科普工作宏观管理等方面。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制定并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确立了新时期科普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战略方针,推动了我国科普事业繁荣发展,公民的科学素质不断提高。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提出,公众对科普需求大幅增加,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任务更加艰巨,科普能力建设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主要体现在:高水平的原创性科普作品比较匮乏,科普基础设施不足、运行比较困难,科普队伍和科普组织不够健全和稳定,科学教育、大众传媒等教育和传播体系不够完善,高水平的科普人才缺乏,政府推动和引导科普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有待加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关系到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的进程,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新时期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需求,立足现有基础,坚持政府引导与全社会参与、公益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确定的有关任务,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公众科学教育和传播体系,创作出一批适合不同人群需要的优秀科普作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科普人才队伍,构建一个有效运行的科普工作组织网络,建设一批功能健全的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教育基地,营造一个激励全社会广泛参与科普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推动我国科普能力的不断增强,促进公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

二、“十一五”期间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繁荣科普创作,大力提高我国科普作品的原创能力。

1.推动科普作品创作工作,鼓励原创性优秀科普作品不断涌现。针对新时期公众需求和欣赏习惯的变化,结合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就和新趋势,大力倡导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知识性和娱乐性结合,专业科技人员与文艺创作人员、媒体编创人员相结合。使科普创作做到既要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又要掌握和创新科普作品的创作技巧,做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效统一。推动全社会参与科普作品创作,既要引导文学、艺术、教育、传媒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投身科普创作,又要鼓励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作品。要采取多种形式,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对优秀科普作品将给予支持和奖励。

2.把科普展品和教具的设计制作与研究开发作为科普作品创作的重要内容。针对科普场所建设和中小学校科技教育的现状及需求,重点开展科普展品和教具的基础性、原创性研究开发。制定科普展品和教具的技术规范,鼓励和引导一批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等社会力量开展科普展品和教具的设计和研究开发。

(二)加强公众科技传播体系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更加广泛的科技传播渠道。

1.加大大众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综合类报纸、期刊和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设立科普类专题、专栏、专版或频道,增加播出时间、版面,提高质量和水平。要逐步提高编创水平,打造精品科普栏目,满足广大公众不同层次和形式的需求。建立以社会效益为主的科普类节目收视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分离的改革,推动科普节目制作社会化,丰富节目来源。发挥网络等新兴媒体的科技传播作用,打造和扶持一批富有特色的、高水平的科普网站或栏目。拓展科普出版物的发行渠道,大力扶持科普出版物在农村、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行工作。采用市场机制与政府支持相结合的手段,推出一批科普影视作品、精品专题栏目和动漫作品。

2.推进科普场馆建设。根据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质的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和《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明确科普设施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分布、规模和建设方式等,加强对各类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和指导。通过新建、改建和扩建等方式,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符合需求的科普场馆。加强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场馆建设。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非营利组织等社会力量建设专业科普场馆,同时推动科研机构、大学建立定期向公众开放的制度,开展科普活动。建立科普场馆开放、流动、协作的运行机制,构建科普资源创新和共享平台,形成综合性场馆和专业性场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3.加强基层科普场所建设。在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广播站、农民书屋、中小学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等基层公共设施建设中,增加和完善科普功能。通过开辟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配备科普大篷车等多种方式,强化农村专业化科普设施建设,为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建立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服务。将城市社区科普设施纳入城市建设和发展总体规划,将科普工作纳入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设立社区科普活动场所,举办科普讲座、展览、培训、竞赛等多种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科普需求。将社区科普设施建设和开展科普活动情况作为文明社区评选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完善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提高科学教育水平。

1.促进中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积极倡导并要求各地初级中学逐步规划开设科学课程,推进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改革,定期开展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评价,推广优秀的科学教育改革经验,促进科学课程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快师范院校教师培养课程的改革,为中小学输送高质量的科学课程教师。鼓励和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利用自身优势,支持和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和科学课程教师培训。

2.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科学教育实验室,使中小学校尤其是边远农村学校实验室数量、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能够基本满足科学课程教学的需要。科学教育的教学仪器、实验材料、工具及多媒体等多种科学教育资源的研发与配备,要体现“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培养中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其操作和动手能力,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加强中小学图书室建设,充实科技类图书,扭转我国中小学特别是边远农村学校图书馆规模偏小和科技类图书数量严重不足的现状。主要依托现有力量,建设青少年科普活动资源咨询中心,为全社会提供青少年科普活动的信息和服务。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未成年人科普活动。制定并实施《2006-2010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加强现有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推动中小学校与就近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建立相对稳定的联系,充分利用校外的科学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

(四)完善政府与社会的沟通机制,促进公众理解科学。

1.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科普工作。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要注重科普资源的开发,并将科技成果面向广大公众的传播与扩散等相关科普活动,作为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对于非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及其它公众关注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其承担单位有责任和义务及时向公众成果信息和传播知识。

2.建立公众参与政府科技决策的有效机制,提高决策透明度。要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听取公众对科技规划和政策研究制定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公众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监督,推动科学道德和科研诚信建设。对于涉及公共安全、社会伦理等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要逐步建立听证制度,扩大公众对重大科技决策的知情权和参与能力。

3.建立和完善科技信息机制。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科技计划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实施过程中,逐步建立健全面向公众的科技信息机制,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掌握有关科技知识和信息。规范商业活动中科技信息传播。大众传媒要担负起向公众准确科技信息的责任。对企业产品中含有虚假科技信息的行为,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予以及时纠正;对利用科技信息的欺诈行为,要依法给予查处。各级科协组织、有关社会团体、科研机构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面向公众的科技信息咨询,建立通畅的科技信息传播渠道。

(五)加强示范引导,进一步提高科普工作的社会动员能力。

1.深入开展各类群众性科普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搭建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平台,继续集中开展一系列全国性的重大科普活动,为广大公众参与科普活动创造条件。进一步提高科普活动组织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根据形势发展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定期开展对重大科普活动的效果评估,接受社会监督。建立科普活动集中宣传机制,突出重点,强化特色,确保实效,形成地方和部门联动、集中性和经常性活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2.加强不同行业的科普工作。各行业部门要充分发挥优势,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把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农业、体育、气象、地震、文物、旅游等工作与科普工作有机结合,研究制定行业性科普工作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建设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行业科普教育基地,大力发展行业的基层科普组织,形成一支高水平的行业科普队伍。调动行业部门积极性,挖掘行业科普资源,体现行业特色,开展专题性、系列性科普活动。

3.加强国防科普工作。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航空、航天、核、兵器、船舶工业的科普资源,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拓展其功能并增加现代化的高新技术展示手段,在科普宣传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在安全保密许可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退役、待销毁的某些军工设施和军事装备等资源,进行适当改造和开发,建设一批国防科普教育基地。编辑出版多层次的国防科普作品,建设国防特色科普网站,适度开放国防科研院所和所属高校的实验室等设施,面向公众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科普教育活动。鼓励国防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科普工作。

4.加强企业科普工作。鼓励企业利用自身的产品、技术、服务和设施优势,向社会开放,面向公众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根据高新技术企业密集的特点,集中展示高新技术成果和产品,让公众了解和感受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鼓励企业捐资捐助社会公益性的科普设施建设和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发挥职工技协、企业科协、企业研发中心等组织机构的作用,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等活动。要把支持和开展科普活动,作为创新型企业试点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

(六)专兼职结合,建设高素质的科普人才队伍。

1.提高科普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断壮大由科技工作者、科学课程教师、科普创作人员、大众传媒的科技记者和编辑、科普场馆的展览设计制作人员、科普活动的策划和经营管理人员、科普理论研究工作者等组成的科普人才队伍。适应市场化进程和现代传媒业发展的需要,在高校设立科技传播专业方向,跨学科培养一批科技传播、科普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创新型人才。加强具有理工科和文科教育背景的专业化、职业化的科普创编和策划人才队伍建设。开展面向科普工作管理人员、科技场馆展览设计人员、科技记者和编辑、科普导游、科普讲解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科技传播队伍的素质。积极倡导广大科技人员投身科普事业,让更多最新科学技术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2.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和支农支边支教活动,形成一支能够在基层,特别是深入农村和西部地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的志愿者队伍。组织老专家、老教授发挥专业和技术特长,积极参与科学教育和科技传播工作,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发展城市社区、乡村科普志愿者队伍,培养科普宣传员。

三、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是政府推进科普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要进一步发挥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统筹部署,集成资源,引导全社会共同推动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要按照《科普法》的要求,通过制定规划和政策、开展监督检查等措施,加强对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工作的领导。各级科协组织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科普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积极做好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相关组织实施工作。各地方、各行业要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积极推进具有地域特色和行业特色的科普能力建设。

(二)加大科普投入。将科普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保障科普工作顺利开展。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普事业,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普投入体系。在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过程中,应推进科研成果科普化工作。

(三)完善科普奖励政策。逐步将科普图书、科普影视、科普动漫和科普展教具等科普作品纳入国家科技奖励范围。鼓励社会力量设立多种形式的科普奖。加大对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表彰和奖励力度。

(四)加强国家科普基地建设。在现有科技类场馆、专业科普机构以及向社会开放的科研机构和大学中,开展国家科普基地建设试点,在提高展示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五)建立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构建科普监测工作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地方、部门在科普政策实施、科普能力建设中的最新进展和动态,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调查和科普工作统计,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六)加强科普的理论研究。针对科普创作、科学教育、科技传播、创新文化、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和监测等重大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论研究。重点扶持一批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支持办好高水平的专业化科普理论研究期刊。

科普信息化工作计划篇(6)

一、关于推进科学民主决定计划状况。依据省县政府《省县级以上人民县政府严重行政决定计划顺序规则》,我局在严重决定计划进程中注重坚持民主科技决定计划。一是增强了科学民主决定计划准则建设。局里接踵坚持完善了党组议事规矩、行政大会准则、政务公开准则等一系列促进科学民主决定计划的准则规则,并认真落实有关准则规则。二是加大了科学民主决定计划执行力度。对大项资金安排、严重科技项目申报、主要人事安排等,坚持集体研讨或专家评审,保证决定计划民主化、科学化、准则化。三是增强了行政决定计划档案治理。对严重决定计划事项,局里确定了专人负责记载,专人治理档案,然后保证了科学民主决定计划有据有查。

二、关于推进行政法律规范化建设状况。为推进行政法律规范化建设,我局首要在两个方面抓好落实。一方面,认真开展了行政法律清算。上一年依据市法制办的统一部署,对本单位行政法律行为的法律主体、司法根据、法律权柄、法律文书和法律人员进行了认真清算。经过开展行政法律清算,本单位行政法律主体执行的现行有用司法、律例、规章33部,详细行政法律权柄57项,其中行政处分45项,行政强迫1项,行政确认2项,其他行政权柄9项。在此基本上,将本单位行政法律根据汇编成《市科技局行政法律权柄汇编》一书,还编印了《市科技局规范行政法律行为文本》,对行政检查、行政处分、行政强迫、行政确认、行政复议等岗位权柄、规程和责任予以了明确,对局机关行政权柄进行了分化。另一方面,规范了行政处分自在裁量权工作。我局在年制订了《市科学技能行政治理机关行政处分自在裁量权参照规范》、《市科技局行政处分自在裁量权合用规矩》和《市科技局行政处分自在裁量权阐明理由和奉告等8项准则》等文件。本年在市法制办组织的优异行政答应和行政处分檀卷评选工作中,因本单位近年来没有发生行政法律行为,未报送有关檀卷。

三、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准则改革状况。经清算,本单位没有行政审批事项。

四、关于依法行政准则建设状况。一方面,抓紧相关准则的建设。上一年以来接踵坚持健全了行政法律监督准则3项,详细是“市科技局行政法律责任制试行方法”、“市科技局行政法律民主评断准则”和“市科技局群众告发投诉准则和承受社会言论监督准则”;坚持健全了行政复议和应诉准则3项,详细是“市科技局行政复议人员资历治理准则”、“市科技局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准则”和“市科技局行政补偿和赔偿准则”;坚持健全了县政府信息公开准则6项,详细是“市科技局县政府信息公开保护秘密搜检准则”、“市科技局县政府信息依请求公开准则”、“市科技局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审核准则”、“市科技局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社会评断准则”、“市科技局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申报准则”和“市科技局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责任追查准则”等12项准则,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供应了准则保证。另一方面,对已建准则的施行状况进行了跟踪问效。准则制订后,我们依据准则建设后有关工作的分歧转变,对相关准则作了进一步修正完善。

五、关于规范性文件清算评价和向社会状况。依据府办字[2012]196号文件要求,我局共清算出由我局草拟或负责施行的市县政府(含办公室)规范性文件1件,以上规范性文件,经清算搜检,我局建议废止的0件、建议公布掉效的0件,建议修正的0件、建议不修正的1件;另由本单位制发的规范性文件12件,以上规范性文件,经清算搜检,其中已废止的规范性文件2件,已公布掉效的规范性文件0件,已修正的规范性文件0件,已不修正的规范性文件10件,清算后果已提请市法制办搜检。

科普信息化工作计划篇(7)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继人口普查后我国进行的又一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经济普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对于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优化经济结构,改进宏观调控,开拓新的就业渠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就我市而言,搞好经济普查是掌握市情市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工作,是履行政府职责,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工作。各乡(处)、各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统筹兼顾,扎扎实实地安排、落实好我市的经济普查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市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2003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83.9%。农村、城市的生产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发展,其经济单位、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但是我们对第二、第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了解还不够全面,开展经济普查就是要全面掌握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效益等重要信息。为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三次产业布局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经济普查的意义体现在:第一,开展经济普查,准确掌握开远市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提供科学依据。搞经济普查,就是要摸清家底,十年搞两次,是很大的基础工作,普查取得的数据将为编制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第二、开展经济普查,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信息服务。随着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各方面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迅速增长,全面、及时、准确的统计信息,已成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和履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企业和个人都非常关注政府信息的,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政府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对微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引导微观经济健康发展的措施之一。第三、开展经济普查,是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推进统计改革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这次经济普查,是我国对现行普查制度改革后的第一次普查。通过普查弥补基础统计资料特别的服务业统计资料的缺口,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和数据库系统,提高国民经济核算的质量,为今后周期性普查与经常性抽样调查的衔接摸索经验,为推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调查体系的综合配套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责

经济普查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政府的一项中心工作。需要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和配合,不是任何一个部门能独立完成的。这项工作不仅是统计部门重中之重的工作,更是各乡(处)、各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它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形成合力,才能够确保普查任务的全面完成。这次普查集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和基本单位普查于一体,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之多、技术要求之高、工作难度之大,都是以往各项普查所无法相比的。因此,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尤为重要。各单位要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对普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各乡(处)和各部门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给予解决,决不允许推诿、扯皮,甚至搁置不办的现象发生。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抽调业务精干、作风过硬、熟悉普查业务的干部,充实到经济普查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技术监督局抽调的人员,于9月20日到市经济普查办报到;市发展计划局、市经贸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民政局、市建设局、市乡镇局视普查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抽调。

三、广泛深入地开展好经济普查的宣传动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