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一中数学论文

初一中数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6-29 20:32:25

初一中数学论文

初一中数学论文篇(1)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依据

综观当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前的教育形势,举国上下正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德育已得到高度的重视,教育界高举“德育领先”旗帜;智育在传统教学中有着深厚的根基,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体育本着全民健身的宗旨,活动有声有势;劳动教育或许与生活实践比较密切,也相应受到越来载多的人的关注;然而,美育?……美育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此外,我们在谈论人文精神的时候,常常把人文精神定位在追求“真、善、美”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之最高层面上,在讨论艺术美的理论中,也常常谈到“真、善、美”三位一体的问题。怀特海曾经指出,初中数学是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一个正确的初中数学理论,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真;初中数学理论不管离现实多远,最后总能找到它的实际用途,体现其为人类服务的价值取向,这是初中数学的善;初中数学理论本身的奇特、微妙、简洁有力以及建立这些理论时人的创造性思维这就是初中数学的美。而这些观点在初中数学过程中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吗?没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在此,不想夸大美育的作用,但是,作用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未能得到充分重视,确是深感遗憾。值得高兴的是,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讨论稿)已提出了初中数学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特别是“初中数学与文化”这一单元体现了初中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美学方面,这种功能是鼓舞人们对初中数学的追求化为一种对完善的追求。基于此,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或许对中学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美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1.初中数学美的表现

美,作为现实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色彩变幻。鲜明性和新颖性,作为精神产品的初中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征。我们知道,初中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和谐、比例、整体和对称,我们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结构的严谨、关系的和谐以及形式的简洁。

初中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初中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初中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

经通过对初中数学美表现的研究,我们可以肯定的回答,初中数学中含有美的因素,初中数学发展受美育思想的影响,在此,可以借助古代哲学家、初中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2.初中数学美的功能

审美教育的范围正日益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人们不仅通过音乐,艺术,而且通过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得到美的

熏陶,美化精神的境界。美育,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初中数学美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初中数学美能够培养人们创造、发明初中数学的激情。

(2)初中数学美能启发人们探求真理的思路。

(3)初中数学美感有检验真理的作用。

(4)寓美于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初中数学美感能达到以美启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中数学美之教育途径

在科学美层次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和艺术一样,都有自己的美学特征,起着陶冶情操,完善思维品质的作用。其中包括:科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探索科学规律获得的愉悦,科学思维方法的美妙等诸多方面。科学美的发掘,可以通过种种渠道进行,包括视觉上的美,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讶美”,证明技巧运用中的“机智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的“实用美”,撰写小论文时的感受到的“创造美”。在中学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学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的美,如概念之美、证明之美、体系之美、无限之美、平衡之美等方面加以探讨,带领学生进入初中数学美的乐园,陶冶精神情操,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当作为必要的审美示范,引导学生感知,欣赏初中数学美。另一方面,“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只有将美知识应用于实践,审能教育才有意义,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初中数学美之教育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展示美,二是应用美。其具体探究途径如下:

(1)展示隐含的美。

(2)挖掘初中数学美。

初一中数学论文篇(2)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初中数学教学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109-0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新时代教育的主要思想内容,其认知发现的深度非常适合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内因和外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起到激发的作用,挖掘初中生数学学习的潜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学习的含义出发,不断探索学习的方法,并能从实现理想层面开始,逐步建构学习环境,因此,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思想,使初中生可以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获取到知识。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还依然存在很多困难,教学效率和成效的提高也需要众多教育工作者进行不断的探索,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初中数学教学进步的速度。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1.1树立学生的主导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传教、授业,教师通过教的形式加深知识在学生心中的印象,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这完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加强了对学生个人能力开发的水平。只有树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使其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独立思考数学难题[1]。例如:在讨论数学难题时,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指导解答方法的学生会参与到讨论中,大多数学生处于讨论之外,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会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

1.2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会加强对初中生的培养,使其明确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进而自己主动探索出学习的方法,知其然,只能学习到表面的数学知识,知其果,才能了解到知识内涵[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赋予了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新的情感,注入了新鲜的元素,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力的开发,使学生逐渐增加了学习的自信,进一步加强了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对知识发生过程的研究,既有利于开展教学工作,又可以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放大教学效果。

2 基于建构主义初中数学教学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及评价

2.1案例分析

结合现代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笔者在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实际的数学教学模型案例。案例的题目是求固定点到一条直线上各点距离的和,这个教学研究案例的难点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并可以应用在解决问题中[3]。通过此教学案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确教学模型的建立过程,学会用找差异的形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此次案例学习中利用启发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了学习的理论知识,建立数轴,形成了学习环境,在学生接受能力的范围内,确立了数学建模情境,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之间的配合使学生逐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在明确模型建立方法的同时也要探索出模型求解的过程,教师只负责引导,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而不是提供问题解决的思路,这个案例的研究,充分说明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数学教学的重点,开展全面的教学活动。

2.2案例评价

在以上案例分析中,体现出的建构教学设计特点包括:情感态度价值、研究方法、研究目标,非常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为学生提供释放能力的空间,加强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使学生可以适应学生内容和过程,所以建构主义学生理论的应用可以提高现代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反对传统的教学观,认为知识不能仅仅依靠单向传递的形式灌输给学生,应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该案例中,教师通过不断的引导使学生与知识联系起来,在建模中,学生也可以充分分析建模中的各个因素。同时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时,也体现出了学习合作的必要性,学生在交流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到自身能力的缺失和匮乏,可以激发初中生学习的兴趣。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数学教学,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调了多元化的学习方法,案例分析只是个别学习状况,初中教师要想最大程度的提高数学教学水平,还应该开发出更多的资源,扩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的范围。

3 结语

在上文分析的过程中,笔者结合了具体的案例,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了研究,基于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内容,笔者更加体会到了现代先进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独立性和情感价值观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指导思想,所以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建构理论内容,对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体现出新课改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彭美秀,胡丽丽,徐志坚,等. 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2.

初一中数学论文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大部分初中数学均采用选项教学方式,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虽然各地区初中在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内容上有所不同,但主要集中于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新生入学之后就对数学课内容进行选报,打破初中数学直接进行分项教学.另一种就是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进行基础课的教学,在二年级以后开始实行选项教学.总体来讲,选项这种教学模式较之从前的学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课余数学指导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内容设置单一不够广泛.这种教学内容设置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初中生广泛而又个性十足的兴趣爱好.

数学的知识传授大多数是动作技术,教师可以通过文字、语言、图片、音像等形式进行传授,但大多是静态的形式,且多以刺激学生的单一感官为主,而通过多媒体教学演示可以使学生多种感官接受刺激;使学生较易接受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好,便于学生的认识、记忆、理解.打破了课堂的死板结构,有效地节约数学课的时间,减少了多次重复讲解而导致学生出错的现象,增加了练习时间,提高了教学质量

.

三、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效率的途径

1.大力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理论水平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首先强调的是数学理论的学习.要求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应理论的理解,从而有助于提初中学数学的理论水平.它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只有加深理解,提

高初中数学理论水平,才能更有效地用于实际;另一方面,只有提高初中数学的理论水平,才能牢固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显然,对前期理论的理解,有利于数学后期的学习和应用.

目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应试的需要,许多学校将讲解理论的时间压缩(如三年的课程两年学完,剩下一年用来准备高考的复习).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等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刻,这为以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留下隐患.在教学观念上,部分教师将数学教学等同于解题教学,对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网络结构缺乏必要的揭示和认识.导致对数学概念和逻辑体系理解不准确,不深刻,难以形成自身的知识网络,给知识的灵活运用增加了困难.这不仅影响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极为不利的.因为,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学生对数学知识不理解,也就不可能对数学产生热爱之情.

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注意了在抓好双基教学的同时,培养初中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学生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起来的.我在备课时注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掌握知识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举一反三地解决新问题,主要做法是:

(1)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

根据数学知识系统性强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去学习新知识,并启发他们对新旧知识进行比较,认清新旧知识的不同,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练习时,为了进一步强调写竖式时要把各加数的小数点对齐,避免和整数加法末位(个位)对齐混淆,我出了几道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题,让学生练习.这种类型的题三年级不作为教学要求.是四年级要学的内容,所以我只要求写竖式,不要求计算结果,全体学生都写得正确无误.

(2)让学生亲自观察、动手实践来探索新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多地让他们亲自动手实践,动脑分析,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课例与案例的研究

如特级教师孙维刚的课堂教学,吕传汉等人的“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研究,MM教育方式等,他们通过个案研究获得规律性的认识,进而形成高效率的共识,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乐观的自信心、顽强的毅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数学认知结构及学习中的自我反思与自我调控.而且更需要树立信心,从这个一切都可能发生的时代充分获益.

参考文献:

[1] 苏得宗,魏芬. 新课改下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初探[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0:191-192.

初一中数学论文篇(4)

【关键词】初中学生 数学教学 数学素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93-02

数学作为现阶段我国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素养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一系列特点,对于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与效率均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受到了我国教育机构相关人员以及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分析,借此平台,与各位相关研究人员进行交流讨论。

一、简述初中学生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其本质上属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综合性思维形式,具有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等一系列特点。通常情况下,具有数学素养的人一般会将数学中的概念结论与处理方法应用于所认识的一切客观事物中。现阶段,初中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1.当其面临实际问题时,能够从数学方面出发,通过对数学学习中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推理演绎等进行合理的运用,对面临的困难进行解决。2.初中学生应对数学解题过程中需使用的某些固定公式或者方法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掌握,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3.在平时的实际生活中,能够积极主动的运用数学方法与数学思维,善于把握其中的核心部分与关键环节。

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素养

1.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素质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工程中,数学教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对于初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只有数学教师知识丰富、思路清晰、思维敏捷,才能教给学生专业的数学知识、良好的数学方法、明确的数学观念以及灵活的数学思维,进而达到提升初中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因此,提升初中数学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引进多媒体技术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单一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已逐渐显示出其落后性,不再适用于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需求。因此,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时刻关注数学的最新发展动态,积极对数学知识进行更新,加强自身数学知识的学习,丰富数学知识结构,扩宽数学知识领域。

2.转换教学角色

在我国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作为整个课堂的主体,在讲台上对数学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只是坐在课堂上进行听讲。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作为数学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存在,无法及时将自己的疑惑反馈,进而导致初中数学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的降低。长期以往,初中学生由于无法跟上数学教师的讲课步伐,而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抵抗心理。这些现象的发生都会对初中学生数学的学习造成极大的影响,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其进行解决。在现阶段的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观念,让初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与帮助者存在。初中学生在数学课堂之前对数学课程进行预习,找到自己存在问题的地方。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在这一过程中,初中学生能够积极融入课堂,营造一个良好的初中课堂氛围,进而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3.注意数学概念演变过程

数学概念是对数学知识的高度总结,虽然能够科学准确的反应数学的本质,但是具有抽象、难懂等特点,给初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在对数学概念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应将其演变过程一一向学生进行讲述,使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整个数学概念的产生、发展过程、现实原型、演变意义等基本信息,进而完全掌握与了解数学概念,为其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由于数学思想寓于数学知识中,是数学知识的创新与突破。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初中学生的数学思想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升。

4.加强数学运用能力

初中学生对于数学存在一个认知误区,认为在平时的实际生活中不会运用到数学知识。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初中学生没有对数学知识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而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产生一系列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应对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进行普及,例如:数学优化思想、建模方法、统计思想等均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使其了解数学知识在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以提高初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重视程度。在这一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可以采用建立数学模型这一方式。“数学建模”作为沟通数学理论与实际的桥梁,能够对初中学生的建模能力、数学思维、数学应用能力等进行培养,对于加强初中学生的数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素养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综合性思维形式,对于初中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引起了相关人员的关心与重视。但是,数学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这就需要相关人员积极采取包括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素质、转换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角色、重视数学概念演变过程以及加强数学运用能力等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有效地解决,以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季卫东.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1):81.

初一中数学论文篇(5)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初中数学课堂的任务基本上是通过反复的讲解和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对相关数学概念或所学数学方法形成深刻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当然,如此认识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目的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未免太过狭隘和功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将这种“认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的想法,往往只是“纸上谈兵”,学生自觉去实践的可能性事实上是很小的。基于上述各种现状,本文中笔者冲破传统教学观念的苑囿,对初中数学课堂的教与学提出相对新颖的一些看法,以期待与大方之家“群居相切磋”,亦希望能为广大教育界的同仁们提供些许积极而行之有效的借鉴。

二、具体实施方案

为了改善上述各种不合理的现状,避免传统教学观念中对初中数学课堂功能的狭隘认识,促进广大师生的共同进步,笔者认为在初中从事数学课程教学的广大同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注重适当发挥初中数学课堂的德育作用

在传统的育人观念中,德育向来是语文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的主要责任而与客观性相对较强的数学课似乎没有太大联系。其实,这种观念是很值得我们推敲的。或者说,这种观念从一定程度上说是对数学课程的一种偏见。当然,初中数学课程作为数学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无从从上述的“窘境”中“独善其身”。而细究一下,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和学生之所以对数学课程存在如此“偏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和学生往往把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看成一种在各种考试中斩获高分的必备条件之一。而如此想法,必然导致初中数学教学的功利化、模式化。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是没有太大的促进作用的。因此,初中数学课堂,除了应注重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还应该借助于具体数学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亦唯有如此,教育出的学生才会才德兼备、“文武双全”,从而真正逐步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青年。那么,教师怎样利用数学课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在进行数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要借助于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而这“实际问题”的解决往往能够完善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在解决了一个如何将排污量降到最低的应用题后,教师就可以“趁热打铁”,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由于有前面的具体情境做铺垫,虽然只是三言两语,但却往往能够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对其产生实质性的积极影响。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诚然,在当今这样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还是对与某个集体或某个个体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提高在校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一个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无从回避和必须承担的责任。唯有如此,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亦唯有如此,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才会不断增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才会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长胜之地。然而,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上,教师由于怕学生听不懂,往往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讲了又讲而很少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显然,如此做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的。因此,为了让学生养成敢于创新的好习惯,教师在传授初中数学知识的同时,应尽可能留出时间供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初一中数学论文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师资;岗位素养;提升

在针对初中数学教改的讨论中,大都习惯于从技术手段的优化上下功夫。实践表明,这种方式可能在短时间内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却难以建立起可持续的课程创新机制。之所以这样讲归因于,针对初中数学教改创新的主体是教师,在他们缺乏深层次岗位素养的情况下,将很难提升理论与实践契合下的创新敏锐度。由此,关于提升初中数学师资的岗位素养便成为了本文讨论的议题。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问题,即什么是岗位素养。或许有同行会说,岗位素养便是初中数学教师的职业操守和专业修养等元素。诚然,这可以作为岗位素养的组成部分,但上述内容应作为初中数学教师的入职起点。从而,本文所提出的岗位素养问题则可以用“深层次”来形容。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对初中数学师资岗位素养的认识

结合初中数学教改的需要,数学师资的岗位素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认识。

(一)岗位意识方面

上文已经指出,实施初中数学教改的主体是数学教师,因为他们了解现行教学模式的不足,也深知怎样的教学体系能在推动素质教育的同时,又能适应当前对应试教育的需要。可见,教师应能根据教学体会主动解析当前教学中的问题,并遵循可操作性原则来构建初步的应对思路。

(二)岗位技能方面

不难看出,初中数学教改工作需要数学教师集体的智慧,但这并不排斥教师个体在教学实践中的常识活动。因此在面临全新的课题时,数学教师应在岗位技能上键入探究性的教改实验技能,并在团队协作的精神下不断获得基于校本要求下的教改成果。

以上从两个方面对初中数学师资岗位素养的认识表明,如何激发起初中数学教师在教改领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如何逐步形成在教改领域的问题探究能力,将构成深层次岗位素养的内容。

二、认识引导下的模式定位

本文主题的落脚点在于“提升”二字,从而就需要前置性的完成对提升模式的定位。根据学校管理学原理可知,应充分发挥教师的首创精神。因此,针对初中数学教改的师资素养提升,也主要通过引导、辅助、激励等方式来获得。

具体而言,提升模式可定位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岗位意识提升方面

从特定意识形成的内在逻辑来看,学校首先应营造出适应意识生成的校园环境。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教师之间的交流机制、校际交流平台,以及符合激励兼容原则的激励机制,便能在满足引导、辅助、激励的要求下来提升意识。

(二)岗位技能提升方面

尽管岗位意识将促进岗位技能的获得,但在提升岗位技能上还应建立两项模式定位:①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技能。不难理解,把具有创新性的教学形式引入到课堂中,可能会导致学生的不适,从而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②教改实验数据的分析技能。在进行对照组试验后,数据能否反映出某教改创新成功与否,需要通过数据分析来确认。

三、定位驱动下的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提升初中数学师资岗位素养的模式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构建。

(一)提升岗位意识的模式构建

(1)校园环境的营造。形成包括初中数学在内的教改氛围十分重要,这将使得初中数学教师感觉到自身的工作并不孤单,而又如此多的同行参与其中。这样一来,就能使他们形成教改创新的意愿。

(2)教师之间的交流。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交流机制十分重要。教改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也是在长期内才能取得成效的工作。因此,教师之间的交流不仅涉及教改内容,更重要的能在相互激励上发挥作用。

(3)校际之间的交流。努力创造校际交流的机会,将能建立起各学校教改理念互动机制。从而,仍能对教师意识进行激发。

(二)提升岗位技能的模式构建

(1)课堂组织管理技能的形成。或许这是年轻教师需要着重掌握的技能,从而可以借助传帮带机制来实现。在开展传帮带互动时,应给予年经教师一定的自我发挥空间,进而推动课堂组织管理模式的创新。

(2)教改数据分析能力的形成。这需要借助岗位培训来进行专门学习,笔者建议: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可选派骨干教师到外地进行学习,由他们回来后在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对于本文主题的讨论还可以从其它方面进行,但笔者仍在独特的视角下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四、案例分析

创新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教育学原理;同时,将创新体系植入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则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反复磨合。这是初中数学教师共同的责任与义务。

例如:笔者设计出一道生活中的物理问题:A,B两地相距100千米,甲、乙两人骑车同时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假设他们都保持匀速行驶,则他们各自到A地的距离S(千米)都是骑车时间t(时)的一次函数.1小时后乙距离A地80千米;2小时后甲距离A地30千米.问经过多长时间两人将相遇?设计这道题的目的就是:在具体、生动的条件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间进行比较,体会作图像方法与代数方法各自的特点,为讲解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做好了铺垫。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采用模型、幻灯、录像、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的表示数学内容,同时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五、小结

本文认为,如何激发起初中数学教师在教改领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如何逐步形成在教改领域的问题探究能力,将构成深层次岗位素养的内容。具体的构建模式包括:提升岗位意识和岗位技能两部分。最后,文章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高洪美.走出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误区的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09(9).

初一中数学论文篇(7)

【关键字】建构主义理论 初中数学 概念教学

数学是抽象思维方式的产物,当前初中数学教育重点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属于一种建构行为,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形成。在本文中,我们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进行分析和学习。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理论,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教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他人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料通过采用知识建构的方式得到的,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只是在学习者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求知的道路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帮助的作用。在学习者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知识、学习资料内容、学习的能力等都是不能被训练的,只能进行建构,对这些进行强调性认识并不是人的大脑直接而又简单的反应,而是需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主观、客观的相关作用,进而建构起来的。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及内涵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重点关注的是学习者大脑中原有的知识,发挥的作用,重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认知为主体,教师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仅仅发挥的是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的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学习者提供可以进行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真是的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技能等。

二、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的研究

(一)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情景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适宜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有益于引导学生形成全面、清晰的思路,增强思维逻辑,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这对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会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将情景教学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中,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决定性作用,也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是对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一项重大突破。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基本模式是采用情景教学法以及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根据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和实践活动之间的关联,创造出相关的数学情景,让学生置身在这一情景中,可以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刻、清晰的了解,帮助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更能摒弃了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热情,有效改善学生被动学习,不善于思考等不良局面。有助于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拥有较强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造能力的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加强建构主义理论下初中数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教学

(1)根据学生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推进情景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施的关键一步。针对学生感兴趣或者急待老师解决的问题,创建情景模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问题的设置要注意生活化、个性化,积极去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也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更加牢固、深刻。

(2)营造适宜、愉悦的情景

数学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在数学课堂上,不可避免地会有枯燥、乏味的元素,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创新方法,积极尝试不同的途径,来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情绪,这样有利于课堂上教学活动的开展。依据某节课的教学重点来设置相关的情景,比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个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或生活现象,使学生进入那个生活场景,便有利于深入学习。教师采用的方式和内容应该丰富、灵活,调动学生的情绪,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课堂和教学生动活泼,会收获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3)构建“新鲜”场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教师的教学内容要丰富,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通过知识链接或者相似、相异知识点的整合,引出新鲜、多样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从多方位理解和记忆知识点,也能做到“万变不离其宗”,使学生在不同的问题形式下,都可以掌握要点知识和解答的关键点。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拓展学生知识面,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4)利用“数形结合”,增强学生空间思维训练

数形结合不仅能更好地展示知识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对学生进行空间思维训练,增强逻辑能力。同时,也会使学生在无形之中觉得数学具有一种“奇异感”,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尤其是在初中数学的“立体几何”教学中,要加强“数形结合”情景的构建,便于更加形象、准确地进行讲解和探讨。

(二)分小组探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不仅能够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也适应了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在进行合作交流学习时,教师要提前制定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案,创建合作小组。在组建合作小组时,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性格特点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了解,依据学生的特点,遵照公平原则,合理分配小组人员,尽量做到小组人员之间的优势互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置施展自己的平台。

结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初中数学创设情境教学有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到知识,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学习和探索学习,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下,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工作,重点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重点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