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学基础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21 01:54:50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学基础篇(1)

1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及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有机化学与人们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人类的生命就是一个有机体,由各种各样的有机物组成,如蛋白质、核酸、糖类等,这些物质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同时也参与体内的各种合成代谢。其次,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有机物,如我们穿的各种衣服,都是由各种合成纤维构成,饮食中少不了各种有机蛋白质、有机营养物质。最后,有机化学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如有机化学合成的各种药物,不仅治愈了人类多种疾病,并且提高了人类的寿命。1965年,人类合成的第一个人工胰岛素——结晶牛胰岛素,在我国诞生,为糖尿病病人带来了福音。

2基础有机化学实验对学生的意义

(1)训练学生动手操作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单独以老师为主体的理论教学无法将整个有机化学知识点融会贯通,而有机化学实验就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解决了学生上课时对不明白知识点的困惑。例如,在学习有机物萃取时,很多学生在理论课时对萃取的过程以及注意事项都是死记硬背,而实验课时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完成或者协作完成,将会彻底领悟到萃取的原理,并掌握分液漏斗的正确使用方法。有机化学同时也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例如阿司匹林的制取,阿司匹林是一种解热镇痛药,在人类的药物发展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对此药物进行合成可以使学生明白有机合成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对重结晶提纯法进行巩固。

(2)训练学生科研思维与专研精神。有机化学实验由于其操作性强、专业性强等特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考验,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与专研精神。诸多著名的化学家如居里夫人、门捷列夫等,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是凭借实验训练带给他们的科研思路以及实验成果。本科阶段的化学实验要注重的是实验的热情,因此将他们的热情鼓舞起来后,他们才能够真正投入到专研当中。

(3)为学生步入未来工作岗位打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专业相关人才进入未来工作岗位的必要条件,只有掌握基本操作的技能才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需求。我国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市场和人才培养方向的脱节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操作技能差,理论考试都能得高分,而一到具体应用就措手不及。然而,对于那些不从事化学相关专业工作的专业来说,有机化学实验是一门基础性的实验,对未来工作岗位相关的知识都是一种重要的铺垫。

3目前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验方法落后、实验设备陈旧。有机化学实验教材内容一般是那些已经完成被认可的基础性实验,这些实验虽然很经典,但由于实验方法落后导致实验耗时长、操作繁琐,有的实验要6个小时以上才能结束,这使得一些本来对有机化学感兴趣的同学望而却步。而实际上有机化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实验手段也不断在进步,采用先进的实验方法可大大缩短实验时间,这非常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另外,我国诸多高校在有机化学实验设备上都存在着设备过于老旧的问题,很多实验无法开展下去的重要原因就是实验设备的短缺,一般都是几个学生用一个实验台或者一台操作仪器。在实验方法上,除了传统的基本内容外,没有将社会上用的新技术引进去,学生不知道学完后用在哪里,自然无法激发他们的热情。而很多现代社会根本用不到的理论仍体现在实验教材上,这不仅耗费了学生和老师的宝贵时间,同时也不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的工作。

(2)实验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实验的安全患包括三个方面:①我国目前很多高校在实验室安全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隐患,例如缺乏实验安全操作柜,实验试剂过期或者不合格等现象屡屡出现。②一些有机实验本身存在安全患,比如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该实验要使用钠砂,金属钠遇水即燃,在热熔钠块并震荡使之变成砂粒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钠会从瓶子里喷出来,非常危险。而事实上笔者在从事这么多年的有机合成研究过程中从未使用过钠砂。③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很多学生都缺乏安全意识,没有带口罩和眼罩,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如试剂喷射到眼里,或者身上,则无法进行有效及时的处理。

4对基础有机化学教学的看法

(1)明确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目前我国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真正明确其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我国大学现在开展的是素质教育而不是二十年前的精英教育,因此将过多的要求投放在学生身上,将会导致他们厌学或者恐惧。有很多学生还没有进行实验就被那些高难度的要求吓得退却,不能激发他们的实验热情、钻研热情。笔者认为,本科阶段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主要目的应该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只有他们有学习的热情与渴望,才可能进一步地钻研,也才可能克服怕苦怕累的思想。

(2)因地制宜制定本科教学的培养策略。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应该采取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化学专业的同学和相关专业的同学应该制定不同的目标,不能一概而论,否则有机化学实验课将对那些基础理论学习少的同学产生很大的负担。本科教育注重的是素质教育,因此着重在于培养他们的实验热情,只有奠定热情的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地实验和攻读研究生。

5改革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1)改革实验教学的理念与目标。本科阶段的有机化学实验其本质上的问题是教学理念与目标的偏差。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彻底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不能将二十年前的目标与理念用于现在。制定的理念与目标应该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同时也应该结合社会市场的需求。笔者认为本科阶段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理念与目标应该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热情,提升素质教育。

(2)根据社会需求,改进实验方法、设备。现阶段我国本科有机化学的实验不能与时俱进,没有跟上社会需求的潮流。因此,应该引进那些社会工作中需要的实验、删除那些社会不需求或者用不到的实验,改进实验方法的前提就是要有充足的资金购买实验设备,因此可以采用和企业联合办学的策略,由企业投资引进设备,同时企业排除专门人士进行指导,带领学生参观公司,只有了解到所学知识的有用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带来了保障。同时也要尽量使用现代的有机合成方法和手段,增加实验的实用性,还可以找一些现象明显、容易成功、能显著提升学生兴趣的实验,以替换危险、气味大的实验。

(3)分阶段教学的培养方案。在本科阶段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培养策略: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是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化学应用公司或者大型科研院所,也可以是老师通过简单的实验激发学生动手的热情。其次,对那些有实验操作热情的同学,可以引进到老师的科研队伍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以及钻研的能力。最后,结合同学自身的情况,给出不同的建议。例如对那些具有刻苦钻研精神的同学,可以将其作为保研的对象,对于那些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将其推荐到合作的企业当中去。

6结束语

有机化学基础篇(2)

1实施前的教师思想动员

以前虽也听说过为了引进竞争机制、提高教学质量,有的院校实行过挂牌上课,只是对挂牌上课有所了解。真正到了自己所教课程实行挂牌上课,给每位教师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动,反映各异。原因是公共化学教学部教师多、教学班少。教师的顾虑是,若实行挂牌上课,由学生选择教师,班级规模较大的话,就会出现个别教师没课上的情况。为了消除教师的顾虑,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和学院非常重视,学院成立了“挂牌上课工作组”。教务处、理学院和公共化学教学部多次开会共同研讨,征求建议和意见,制定了较为合理的“有机化学”挂牌上课实施方案。

2实施的范围

2013级农科类“有机化学”,50学时,3学分。具体为农学院、动科院(不含动药专业)、生命院和食品院(不含包装专业),共计1170人。分两大块,2013级农学院和生命院(不含制药专业),共计571人,分为11个班;2013级动科院(不含动药专业)、食品院(不含包装专业)、制药专业,共计599人,分为11个班。

3教学班的组建及规模

由于这是首次进行挂牌上课,学生对这种教学改革和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了解还不够。为了保证上课秩序,在排课时实行了预分班,由任课教师抽签决定授课班级。同一时间段有11个重复班,同时开课,第1次课学生按预分班上课,不进行流动。第2次课允许及格学生开始流动,第3次课允许不及格学生流动,第4次课所有学生均可流动,第5次课后学生预确定上课教师,第6次课学生最后确定教师,任课教师统计学生名单及人数。班级规模设为25~75人,如果选报某位主讲教师的学生人数超过75人,预分在此班且未流动的学生享有优先权,其余学生按选定的时间顺序安排,额满为止,落选的学生在第7次课时完成选择。

4学管理有机化学课程组

在原有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加以完善,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所有授课教师集体参与,制定统一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考核办法、例题、习题和作业等,以确保挂牌上课的一致性。

5建立教师回避制定“考教分离”的考核方式

能有效地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是与自然法则相适应的有效教学管理途径。有机化学课程组统一制定课程考核办法及采取“考教分离”的考核方式。课程成绩考核包含2部分,其中期中考试占40%,期末考试占60%。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规定范围、出题题型和题量的前提下,每人出期中和期末试卷各1套,组成试题库,统一上交教务处,由教务处随机抽取统一安排考试,密封流水阅卷。这样做,保证了挂牌上课竞争的公平性,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进行教学评价,提高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

6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挂牌教学的成效不仅看学生的数量,更重要的还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要使评价到位,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师评价机制,必须做到学生评价、领导评价、专家评价、同行评价、教师自我评价多管齐下。挂牌上课过程中,院领导和校督导组不定期查课,检查教师上课情况和学生听课状态;并把听课情况放映给教师,请教师及时调整课程进度及课程开展。建立了“学校+学院+教师+学生”立体化、多层面、动态化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实现了对教师教学的全程监督与动态反馈。

7及时总结分析

课程结束后,分别组织了部分教师和学生的座谈会,并对上课的所有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问卷进行了分析汇总,掌握学生对挂牌上课开展的意见和建议。考试结束后,进行全面的试卷分析,将每道题的得分情况汇总,分析学生在考试中设计的各个题知识点的解答情况。

二挂牌上课的收效

通过挂牌上课,激发和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增大了教学投入、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题提高。根据学生的调查问卷,了解了学生的愿望和需求。90%的学生喜欢这种挂牌上课模式,但也有近30%的学生认为本次挂牌上课的操作环节有待进一步优化。通过实践发现,学生对预选不太感兴趣,他们希望获得更大自主选课空间。但同时也存在着由于学生对各位老师的讲课风格、授课情况不够了解,导致流动时盲目跟从、大帮哄等现象的发生,致使流动比较混乱。所以,以后再进行挂牌上课前应向学生提供任课教师的主要信息,并引导学生通过往届学生了解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授课教师。通过对期中和期末试卷统计分析,本次“挂牌上课”学生的平均成绩有所提高,但是通过授课发现2013级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积极性明显比低于2011级和2012级学生。另外,此次挂牌上课流动次数过多,给学生翘课提供了可乘之机,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导致尽管教师增大了教学投入,而学生成绩提高低于预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严格课堂管理,及时和班主任取得联系,帮助学生营造一个求知、上进的学习氛围。

三结论

有机化学基础篇(3)

【摘 要】对《机械基础》课程实行“理实一体化”的有效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有效教学策略方面进行研究能够有效的提高这一学科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教学策略;机械基础

1.“理实一体化”的基本概述

1.1理实一体化有效教学涵义辨析

在《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行“理实一体化”有效教学的策略,对教学的质量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谓的理实一体化有效教学也就是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它对于以往的理论和实践分离的情况能够进行改善,并能够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得到合理的串联。

1.2理实一体化有效教学方法分析

讲授法是在对项目展开之后通过演示操作机械基础中的相关内容,对其进行概念上总结并对其原理做出解释,经过一系列的分析以及论证,结合机械基础教材的大纲对主要的重点加以突出,系统全面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演示法主要是教师在“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中进行的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践的操作使得学生能够在感性的知识上受到启发,更能够对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有一个充分的理解。

2.机械基础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问题分析

2.1理论和实践没得到有效的结合

最为普遍的问题就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对于《机械基础》的教学和其它的文化课程一样往往是照本宣科,严重和实践相脱离。虽然在某些方面运用了现代的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但也只是在形式上的一种转变,没有对实质性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理论和实践两者间的关系没有得到有效的结合,从而导致了学生在《机械基础》的课程上完了之后还不能对所要掌握的技能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2.2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当前的中等职业的专业教学课程,要比文化课程的要求要高很多,不仅是要在理论的范畴上得到有效的掌握,同时还要和实践得到结合,把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的能力得到加强,这些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由于他们在文化课方面功底不是很好,对于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也不是很浓厚,故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就很难对学生在专业课程中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激发,在学习的兴趣上就会逐渐的丧失。

2.3课堂教学与未来就业得不到结合

由于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较为迅速,在市场经济的不确定因素下学校的教学和社会的需求关系也逐渐的得到了加强,这就使得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要能够和社会的发展相结合,要把专业技术操作和就业岗位相挂钩,而当前的传统专业教学在教材的编排以及教学的方式上都存在着一些缺陷需要解决。

3.《机械基础》“理实一体化”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探究

3.1理论实践结合,激发学习积极性

首先就要对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的优化,实行模块化的组合。把理论和实际相互的结合,把能力作为基础,同时把职业的需求当做教学的主线,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专业需求得到协调的发展。具体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方法是先把《机械基础》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得到明确,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模块化的处理,对各个的学习模块进行理论上的学习以及实践的操作,要能够让学生对于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了解,对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问题专业教师要能够从实践中帮助其从根本上解决,再用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详细的解释在所以然的问题上达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机械基础》教材中有关“轴”的内容方面。在这一课程的主要内容上含有轴的用途、轴的分类以及对轴的一些基本的要求、轴上零件的定位、转轴的结构等。在具体的授课过程当中,可以把这些内容划分为3个基本的模块进行教学,第一个模块就是运用多媒体在轴的应用上通过视频的方式向学生进行展示,具体就是轴在不同场合当中的应用,这样能够在对轴的用途上轻松的能够加以总结。在第二个模块就是采取图片展示的方法,对轴的类型以及所使用的场合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在专业知识上通过练习强化使其得到有效的加强[3]。在第三个模块就是对于轴的结构的拆装过程,通过实践的操作方法,使得学生对于轴的各部分结构零件得到深入的认识,在轴头以及轴颈和轴环等等方面的周向以及周向定位的意识得到有效的加强,在对其任务完成之后可以通过一些较为典型的练习,来让学生更能够进一步的在轴上零件的周向以及周向定位的不同方法和特点上得到加强。

3.2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条件

对这一课程的教学资源进行丰富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教学的资源上得到了丰富就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想象思维能够得到开拓,在直观上的理解能力会更强,从而有效地形成规范化的技能,在资源的丰富上主要从对专业教室的组建、对于现有的实物模型得到充分利用。例如:对机械基础的陈列室的联轴器等教学模型的利用能够在机械的结构以及用途等方面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对于模型的制作要精心,通过计算机来对机械的模型进行绘制以及制作仿真的动画,这里可以通过一些相关的软件(flash、MasterCAM、3dmax)来进行实际的操作,从而使得理论教学的直观化展现。这样不仅能够对于机械基础的一些内容得到有效的认识,还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有趣味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机械基础学习中的积极性的提高。

3.3实施有效教学,达成目标实现

(下转到第45页)

(上接第22页)

3.3.1岗位目标。要根据社会的实际专业岗位对课程进行设置,按照岗位的标准在课程中得以实施,使得学生能够在岗位实际的需要技能方面进行掌握学习,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训练,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将课堂和岗位的标准有机地结合,以此来上好每一节课,使得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发展自己的潜能,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的去思考,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会更加的有效率。

3.3.2专业技能目标。这是对“理实一体化”最为重要的一个目标策略,主要就是把理论和实践得到有效的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体现。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以及实践证明,对于专业技能的有效训练,将理论的知识通过实践的操作来进行完成是学生们最乐于接受的一种课堂方式,这一形式也能够使得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集中力会比较高,在课堂的效果上也能以最佳的状态呈现出来。比如:在学习《机械基础》齿轮传动一节内容时,可以将学生带到车床实习室,将普通车床的主轴箱箱盖打开,让学生仔细观察主轴箱的内部结构,然后教师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通过实际的操作训练,学生能深刻认识齿轮传动的特点、应用以及齿轮的结构、齿轮传动的啮合条件。

3.3.3小组合作目标。在《机械基础》“理实一体化”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对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对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使得学生间能够互相的补充学习,在学习的效率上能够大大的提高。在环境诱导的策略上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要能营造以及设计任务场景,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要积极的对待,在需要的地方及时进行引导帮助其解决难点。还有就是个别指导以及对理论知识的实用策略,这两者在有效教学的策略上能够有针对的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在激励策略方面得到重视,实施积极有效的激励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要求我们要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有效教学,运用“理实一体化”,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高,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我们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互动,真正实现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教学,真正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婕.中职机械教学改革策略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0)

[2]李玉改,王铁民.《机械基础》教学方法创新的几大路径[J].职业,2011,(20)

有机化学基础篇(4)

伴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所学的内容已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高职学校是培养现代高级技术人才的摇篮,而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职学校所有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目前大多数高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统一教学,即所有专业的课时、大纲、教学要求都是一样的,与专业脱钩,未体现专业间的教学差异,导致对学生的后续专业课学习铺垫不够。为了解决计算机基础课程在不同专业的适应性问题,本文将进行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2年,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开展了分阶段的教师职业能力测评,进行了大量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全校性的公共基础课,也由计算机基础教研室牵头进行了教学改革,确立了统一的教学主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进度等。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计算机基础由两个学期完成,第一学期为每周两节理论、两节实训课;第二学期为每周两节实训课。由于计算机等级考试时间固定,所以学生只能参加第二年5月份的考试,而中间相隔时间很长,导致学生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因此,如何进行既满足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又能使学生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项目化教学改革效果的重要体现。

1 具有专业特色的项目化教学方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具备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收集、整理、处理信息;能够熟练地运用 Word软件处理文档和表格;能够熟练地运用Excel软件处理复杂表格和数据;能够应用PPT进行演示文稿的制作、美化和放映;能够较熟练地安装管理程序、管理维护文件及文件夹;能够完成个人计算机的上网设置和基本的查防病毒操作。

结合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职业能力要求,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求的能力目标,笔者设计了适合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项目化教学案例,如下表所示:

Word项目化教学,使学生理解 Word 基础知识,能够熟练地建立与保存文档、修改文档,并通过自动功能完成文件的建立工作,目录、页眉、页脚的插入;Excel教学中主要涉及的内容有编辑报表、数据的有效性使用,常用函数的使用及输出打印,并进一步结合专业特点,教会学生制作园林工程预、决算表,提高数据统计和分析处理能力;在PowerPoint项目化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会使用PPT制作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广场景观设计方案等,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汇报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具有专业特色的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在每次上课前教师告知学生本次课堂的教学内容及模拟的工作场景,阐述场景情况,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用处,明确了学习目标,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教师要实实在在地模拟工作场景,并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面对领导( 或客户) 时的工作任务,让学生明确完成工作需要的知识点,理解每个步骤。

例如,在前期学生要充分地练习园林图的元素如石椅、回廊、假山等的绘制,为后期的设计和整图打基础。一些学生的软件应用技术虽然已经很熟练,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软件使用的技巧,导致其设计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牢牢抓住园林的专业特点,在实习中要引入真实的案例,如实际发生的工程案例,周边的围墙栏杆、圆凳、树池、喷泉、涌泉等各类园林施工图,小区规划设计的鸟瞰图、园林建筑、彩平图等,让学生亲身体会实际的工作。为保障学生在上机时间内完成任务,教师应悉心辅导,学生反复练习,通过体会某个操作得到结果的过程,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每一次实践时教师都应该采用实践记录成绩制度,用以激发学生完成项目的积极性。同时,还要改变讲课与实训的时间比,即减少讲课时间,增加学生实训时间;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制作PPT课件;组织相关教师,组成一个团队,不断总结积累教学案例,并编出具有特色的教学、实训校本教材。实训课时,一方面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实践,及时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在校园网络的支持下,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诸如学习课件、实训指导书、试题练习库、问题咨询、答疑此类的资源,使教师可以不断更新、积累、完善具有专业特色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保证学生能更加灵活、自主地上网学习,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3 结语

有机化学基础篇(5)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CDIO;信息化教学理念;应用

CDIO信息化教学理念是基于工程项目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通过构思、设计、实现和动作四个环节的协调配合,将工程技术与教育原理相结合,加强实验和实训,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改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总体效果。

一、CDIO信息化教学理念概述

(一)CDIO信息化教学理念的作用。CDIO信息化教学理念主张将教学分为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四个方面,以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注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CDIO信息化教学标准主要包括基于需求分析的CDIO教学大纲、集成化课程设置以及主动学习和CDIO能力评价等多个方面。CDIO能够很好的处理理论知识传授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之间的关系,促使高校人才培养更具计划性和有效性,更加满足社会各领域企业的人才需求。

(二)CDIO信息化教学理念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按照CDIO教育理念,我们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系列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语言(C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和VFP程序设计)、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计算方法等教学内容融合在适当的实践项目中,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同时在基于项目的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交流沟通、协作及掌控大系统的能力,尽早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学会解决与专业相关的问题。

二、军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目前一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比较死板,强调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案例不全,实用性不强。还有些军校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内容没有与专业知识关联,没有与军事应用相关,只是单纯地开设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学生只是利用计算机打游戏,看电影,上网络,计算机教学效率较低。部分学生认为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开设一些比较实用的计算机软件教学,如网页设计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编程语言等,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

(二)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军校是我国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但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军校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不足,对未来感到渺茫。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没有学习欲望,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目前一些军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偶尔或直接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单一,互动性不强,实践联系不紧密。计算机基础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以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结合,实现创新与实践的统一,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全的专业型人才。

三、CDIO信息化教学理念在军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一)科学的教学构思。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当准确分析军事领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实际要求,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有侧重点的开展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并熟练应用计算机操作软件,并且会应用相关的开发软件。军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当积极引用CDIO信息化教学理念,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构思,为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提供可靠基础。

(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在军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当在合理的教学构思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尤其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应用性较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且不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在军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XDIO信息化教学理念的实际作用,将计算机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统一,强化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与此同时,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基础水平以及探索能力,布置计算机教学案例,明确具体任务,结合学生的探索完成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深化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的提升。

(三)规范的教学实施。在军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应用XDIO信息化教学理念时,应当合理运用分组学习模式,以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结合学生的基础水平及学习能力合理分组,促进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实际价值的有效发挥,引导学生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并及时加以引导,改善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储备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

(四)稳定的教学运行。为促进CDIO信息化教学理念在军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应当积极转变以往单一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评价方式,开展多样化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评价,正确评价学生。比如通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开展教学评价,基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统一组织并安排计算机基础联考,由计算机题库抽取题目,实行计算机自动组卷。试卷主要由客观题和操作题组成,以电脑答题方式进行。试卷总分150分,客观题60分,操作题9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便于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后期计算机教学提供可靠的依据,促进军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有利于学生正确开展自我评价,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CDIO信息化教学理念在军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军校学生计算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在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培养出素质高、技能强的军校计算机综合技能型人才。

有机化学基础篇(6)

一、CDIO信息化教学理念概述

(一)CDIO信息化教学理念的作用。CDIO信息化教学理念主张将教学分为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四个方面,以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注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CDIO信息化教学标准主要包括基于需求分析的CDIO教学大纲、集成化课程设置以及主动学习和CDIO能力评价等多个方面。CDIO能够很好的处理理论知识传授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之间的关系,促使高校人才培养更具计划性和有效性,更加满足社会各领域企业的人才需求。

(二)CDIO信息化教学理念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按照CDIO教育理念,我们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系列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语言(C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和VFP程序设计)、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计算方法等教学内容融合在适当的实践项目中,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同时在基于项目的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交流沟通、协作及掌控大系统的能力,尽早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学会解决与专业相关的问题。

二、军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目前一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比较死板,强调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案例不全,实用性不强。还有些军校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内容没有与专业知识关联,没有与军事应用相关,只是单纯地开设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学生只是利用计算机打游戏,看电影,上网络,计算机教学效率较低。部分学生认为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开设一些比较实用的计算机软件教学,如网页设计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编程语言等,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

(二)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军校是我国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但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军校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不足,对未来感到渺茫。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没有学习欲望,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目前一些军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偶尔或直接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单一,互动性不强,实践联系不紧密。计算机基础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以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结合,实现创新与实践的统一,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全的专业型人才。

三、CDIO信息化教学理念在军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一)科学的教学构思。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当准确分析军事领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实际要求,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有侧重点的开展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并熟练应用计算机操作软件,并且会应用相关的开发软件。军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当积极引用CDIO信息化教学理念,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构思,为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提供可靠基础。

(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在军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当在合理的教学构思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尤其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应用性较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且不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在军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XDIO信息化教学理念的实际作用,将计算机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统一,强化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与此同时,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基础水平以及探索能力,布置计算机教学案例,明确具体任务,结合学生的探索完成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深化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的提升。

(三)规范的教学实施。在军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应用XDIO信息化教学理念时,应当合理运用分组学习模式,以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结合学生的基础水平及学习能力合理分组,促进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实际价值的有效发挥,引导学生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并及时加以引导,改善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储备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

(四)稳定的教学运行。为促进CDIO信息化教学理念在军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应当积极转变以往单一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评价方式,开展多样化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评价,正确评价学生。比如通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开展教学评价,基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统一组织并安排计算机基础联考,由计算机题库抽取题目,实行计算机自动组卷。试卷主要由客观题和操作题组成,以电脑答题方式进行。试卷总分150分,客观题60分,操作题9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便于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后期计算机教学提供可靠的依据,促进军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有利于学生正确开展自我评价,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机化学基础篇(7)

关键词:药类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整合;模块构建;特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2-0076-03

药类专业基础化学课程重学科、重系统、重理论的固有模式与高职高专“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办学理念格格不入。虽然很多高职高专都针对基础化学课程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多数是追求形式而不注重效果。合而不整、补丁式缝合、本科压缩饼干式等缺乏科学性的整合现象极为普遍。为此,我们从课程构成的核心要素出发,结合专业特点和我校课程整合成果,对基础化学课程整合特质进行了分析,构建了药类专业基础化学课程的整合模式。

基础化学课程间的基础性分析

基础化学一般指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各课程的基础相关性为:

由图1可知,无机化学是所有课程的基础;分析化学是各门课程中需要的一种检测手段,其他课程对它的依存度不是特别大;有机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基础。

基础化学课程整合分析

(一)基础化学课程知识模块

以我校在(曾)用教材为依据,药类专业基础化学课程大致的知识模块如表1所示。

通常,当讲解分析化学中各类滴定法时,总要重提无机化学中的四类反应方面的模块知识;在讲解生物化学中蛋白质和核酸等知识时,也要重提有机化学中生命活动基础物质模块中的蛋白质和核酸等知识。课程间重叠、交叉、分化现象明显。

(二)理论课程模块整合分析。

1.基础化学课程跨科式模块整合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课程,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课程都有较多的重叠和交叉部分,可以进行不同学科间的跨科式整合,最适宜跨科式整合的知识模块如下页表2所示。

无机化学中反应与平衡模块是分析滴定模块的前期知识,滴定是反应与平衡理论的应用,整合后构成“反应平衡滴定”这种递进的知识层次关系,符合教育学原理,内容由原来的8章缩减为4章。同样,有机化学中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模块是生物化学中蛋白质、核酸、代谢模块的前期知识,整合后构成“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结构性质代谢”这种递进的知识层次关系,内容由原来的11章缩减为5章。

2.基础化学课程关联式模块整合分析。

美国学者Robin Fogarty将学科的教学仍然独立进行,但是经过重新安排,相似的内容出现在同一教学时段中,学科之间的联系因此出现的整合称为关联式整合。在基础化学课程中,当反应、平衡、滴定三内容跨科式整合之后,就引入了化学分析知识。因此,需要在整合模块前先介绍化学分析的基本知识,即将化学分析的基本知识重新安排,按关联式整合法构建一个模块,列在跨科式整合模块前,保证课程的有机衔接。同样,在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跨科式整合模块前,将生化的基本知识按关联式整合成一模块,列在整合模块前,使知识构成连贯自然。根据药类专业的特点,生化课程的基因工程和肝脏生化等模块在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技术等专业中应用相对较少,也可以进行关联式整合,并适当融入药品信息;而生物制药和药检专业此类知识则不必整合。

(三)理论课程模块整合构建

围绕专业的课程整合就是要本着服务专业、贴近岗位、易于学习、方便教学的思想,以“适用、实用、够用、必需”的“三用一需” 原则筛选构建内容。

从整合的课程看,由于药典中有机药物的数目超过药物总数的70%,药物生产中离不开药品检测。因此,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是药类专业四门基础化学课程中的核心课程,整合时分属在两门课程中才能凸显核心作用。又由于原分析化学中的仪器分析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通常药类专业已单独开设了仪器分析课程,并且药类分析检测中重量分析法较少使用。因此,分析化学实际被筛选的模块是不包括重量分析法和仪器分析的化学分析部分。结合前面的跨科式整合分析,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课程和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课程间是最适宜的跨科整合,整合后的课程为基础化学(上)(含无机化学和化学分析部分),基础化学(下)(含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两门课程。

从整合的模块构成看,既要服务专业课程和贴近岗位,又要依据教学规律构建知识模块。药类涉及的专业有:药学、中药学、药检、药物制剂、中药制剂、生物制药、药品经营与管理等。基础化学课程与诸专业课程及岗位的关联程度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与基础化学近源的专业是药学、药检、药物制剂和生物制药等,根据专业课程重点知识及生产岗位技能的要求,基础化学(上)课程的模块有:物质结构基础、元素化学、溶液及浓度计算、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化学分析基础、四类反应及平衡与滴定6个模块,约12章。基础化学(下)课程的知识模块有: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烃、羟基及醚类、羰基类、羧基类、含氮类、对映异构、生物化学基础、几种重要的药物组分、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及代谢、其他生化类药物11个模块,约16章。

与基础化学远源的专业是药品经营与管理,根据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岗位技能要求,需要基础化学的知识是更加纲领性和广泛性的,着重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知识的掌握。因此,可以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三学科之间进行跨科式整合,化学分析知识可以基本删去,实训可以不开。

(四)实训课程模块整合构建

1.化学实训课程单列分析。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四门课程都是专业基础课,内容多,难度大,学时长,三所院校基础化学(表中“基化”表示整合后的课程)课程学时数如下页表3所示。由于基础化学课程内容多,整合后各专业基础化学(上)的理论时数达到70~90,基础化学(下)的理论时数(除安医专生制专业)达到90~110,基础化学实训时数超过24。整合后实训课宜单列为一门课程。

2.实训课程模块的构建及特点。

实训模块构建基于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思想,从能力培养有层次,内容“必需和够用”两个角度出发。按照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应用技能创新能力的四梯度纵向能力培养递进框架;精选药物生产、检测和简单研发三方面所必需的知识及技能内容,构建多覆盖的横向知识体系。基于实训模块彼此比较独立,采用以能力为主题的串联分立式整合法,形成“一遵循、两角度、三方面、四梯度、多覆盖”的模块构建特点。基础化学主要的实训内容如表4所示。

经过整合避免了氨基酸和糖等性质实训在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课程中重复的现象。增加了不少高职高专药类专业都不做的萃取技能模块,从而满足后续药物分析、中药化学等课程对萃取知识的需求,构成“三用一需”的实训教学体系。

基础化学课程整合后的构成体系分析

第一,整合后的基础化学课程构建特点。虽然基础化学的整合方式有多种类型,但分析得出药类专业以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课程间整合最合理,形成基础化学(上)和(下)两门理论课程;基础化学实训一门实训课程。基础化学课程构建具有“一大类两段式三课程四学科多模块”的特点,具体如图3所示。

第二,整合后基础化学的课程目标。基础化学课程的核心是基础,目的是服务。因此,基础化学的总知识目标是掌握无机化学、化学分析、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四学科中,与药学专业课联系最密切、最基本的知识;总能力目标是知道常见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能进行基本的化学实训操作;总素质目标是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诚信求实的品格和严肃认真的行事风格,增加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三,整合后基础化学课程实施要素梳理。整合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1)定位准确和目标明确的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内容及要求、建议、注意事项、课时安排、考核与评价中突出基础化学整合的特点。(2)配套的教材。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等都要以大纲为准则。(3)实训条件要求。实训作为一门课程单列,会存在与理论课内容错位的问题,可以通过制作PPT或光盘,让学生业余时间预习观看。(4)其他教学资源。要围绕大纲和教材重新书写教案、设计教学内容,编写学习辅导和出试卷,制作PPT等,完善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李绅崇,欧慧敏.统整课程理念与实务[M].台北:心理社,2000:3.

[2]丛立新.课程论理论基础的心理学转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4):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