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压力调查报告

压力调查报告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11 04:40:25

压力调查报告

压力调查报告篇(1)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更是面临了越来越多的压力,家庭、就业、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因素,让大学生似乎喘不过气来。如果处理不当,大学生心理健康会造成一定得影响,其后果或大或小,小即产生抑郁、自闭、暴力倾向,大则引发自杀,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高校学生自杀现象则证明了这一点。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其更好地处理和应对心理压力问题,特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时间、方法、对象

1. 调查时间

2. 调查方法

在网上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有效问卷100份

3.调查内容

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大学生从压力的大小程度、压力主要来源方面进行调查

4.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问卷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主要是针对专科和本科大学生

三、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世界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激烈,社会关系日趋负责,大学生们承担了

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父母的期望、就业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在无形中让大学生身体心理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学会提高抗压能力更具有挑战性和不可忽视。此次的调查的对象并非同一间学校,而是来自多所高校,一共有效问卷100份,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可靠性,而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出了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压力问题如下:

(一)从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看:

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61%的大学生表示对目前的学习偶尔有压力,而认为压力非常大的占了22%,只有13%的大学生认为很少有压力,这结果表明,对于目前的学习,普遍大学生都存在压力,觉得压力非常大的比重不容忽视。当然在这一点上,也有着不同因素的影响,性别、来自的地区、性格都会对这以数据产生了影响。在调查报告中分析,对于压力程度上男生要比女生压力大:54.55%男生认为压力非常大,女生只占45.45%,跟传统观念很有影响,长期以来,男的都被认为是家里的顶梁柱,是要养家的,要学会独自,学会更好地面对社会,也许很早就在他们的心理扎了根,或是在家人父母的长期教育下,儿子要继承后业,赡养父母下无形中有了担子,特别随年龄的增长,男的比女生更快认识社会的残酷和现实,不免会比女生的压力要大。

除了性别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有影响,学生来自的地区也有着很大的作用。来自农村的学生会普遍比来自城市的学生压力大:在调查报告中显示,选择压力非常大的,农村的是15%,城市的是7%;选择偶尔有压力的,农村的占43%,相对来说,城市的占18%,这一结果也在我的预想中,农村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要比城市差,从小,农村的学生就被灌输读好书,走出农村的教育,所以农村的孩子在读书方面也会更努力,可这么一来,压力也无形增加了。再加上也见惯了村里的人不断往城市去就业、谋生,甚至有些人家情愿在城市里租房子住也不愿在农村呆,太多太多的事实摆在农村学生面前,除非自己够优秀,比别人更努力,自己才会有出路,才能摆脱贫困的生活。而城市里的学生也许是过惯了舒适的生活,对生活危机感方面就不会比农村学生敏感,因为他们知道起码自己还有家父母的靠山,压力就会比农村学生压力小一点。

当然,性格因素也起到一定的左右作用。在问及现在的压力性对于以前来说,性格开朗的学生要比内向、冷漠、孤僻的情况要乐观得多。

正如图像显示的,选择压力更大了的人中,性格开朗的人占了43.90%,内向的人占了46.34%,在选择压力小了,性格开朗的人中占了70.97,内向的是25.81,相比下比较悬殊,可见,抗压方面,越开朗的学生心理压力方面要小些,这也许是因为心态不一样,对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表现得就不一样。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主要来自就业压力、家庭压力、人际交往、感情处理这四大方面。

从现实的结果看,在主要心理来源中,77%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压力、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32%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交往的压力,30%选择了感情压力,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压力,77%和43%的比例让我不得不重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之重,几乎可以说1中就有6、7个人有就业压力,且差不多一半的人都要有家庭方面的顾虑。在问及家庭教育中给压力最大时,74%的学生选择了是来自父母的期望,18%选择了家境不佳即家庭经济不够好,6%是因为家人关系不好。

从中看出,就业和家庭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情感、家庭经济问题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主线,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压力大,男生比女生的压力大,性格内向比性格开朗的压力大。

(三)压力的来源分析

1、就业压力

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最主要的方面,可以说是几乎存在大学生活中的,并且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社会的复杂,竞争的激烈,人心的难测,让在习惯了风平浪进的大学校园中的大学生们更有恐惧感。近年来,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而相对提供的就业缺口却还是不怎变化,要想在人才济济的社会里钻出一个角落,真是难上难。加上有些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满意程度不高,在调查中,43%的学生选择了不是很满意,而24%表示没感觉,这么一种状况的确令人担忧,专业方面给不了他们安全感,就外面的竞争又是如此的激烈,两者形成了反差,更是让他们心里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就业后的职位不是自己所理想的,工资也怕不尽人意,或是就业中逃脱不了迟早一天被竞争淘汰。

2.家庭压力

来压力来源这块,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可见份量不乐观。望子成龙,望女成分,一直是众多父母的愿望,他们从小就被授予了高期待,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这方面的压力会更明显一点。寒窗苦读十几年,家人盼的就是子女能够大学毕业找份好的工作,而学生本身也理所当然地背负了这种期待。他们也想尽自己努力不让家人失望,可反观自己的条件和社会的挑战遍不得不感叹前途渺茫,更是时时担心最终大学毕业就是面临失业,给家人当一棒。除了家人的期待,学生的压力也来自于家庭的家境,18%的学生认为在家庭压力这块,家境不好和家人关系不和谐,也是他们心里负担的一个原因。面对着种种的压力,回家就想好好依靠下,找点温暖和支持,可家人间总是闹矛盾,吵吵闹闹,的确人人很揪心,心情也会不好。从身边的事例中,我们也可发现家庭和谐的学生性格会比较开朗,心理承受压力能力也会强很多。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可以发现这一点。

3.人际交往

大学算是半个社会,我们天天都得跟老师同学打交代,相对初中高中来说,和人打交代的频数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面对的人更是各种各种,这要求我们的人际交往技巧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30%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的交往作为了心理压力的一部分,他们也许烦恼该如何更好地与他们交往,因为在大学,人脉很重要,关系到你的各种评优,况且人际交往能力强的人办事起来都非常顺利,朋友也会有很多。且不谈生活在校园中,仅仅说在宿舍,如何与舍友相处,相互磨合,也需要很好的交流,大学四年,我们几乎都在同一个宿舍,舍友就如家人一样陪伴在身边,如果连和他们都沟通不好,又该如何度过这四年的大学生活。

4、感情问题

到了大学,很多人都选择了拍拖,感情的不确定因素,让大学生们也会苦恼

大学生们会尝到更多的甜酸苦辣。调查报告中,也有30%的人把这点列入了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为情所困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很多,再加上性格内向,不懂得如何去减轻压力的则更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如失恋自杀现象也不罕见。

5、学习压力

到了大学,面对了和与往不大一样的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所改变,虽说学习的东西不会像初中高中那么多,但是要是真正学起来会比以前的多得多,再加上有些学生对自己专业学习的科目不感兴趣,慢慢学会了逃课和养成了厌学心理。而有些是由于在学院当了干部,不能很好得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变得会很烦恼。一方面既想通过工作得到锻炼,可却往往对学习有所影响。

四、结语

从调查的结果和我们的分析上看,大学生心理压力是普遍存在的,如何更好地去减轻心理压力,促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如下建议及策略:

1.形成良好积极的心态。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何况生活在小型社会的大学校园里,不要跟别人比,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做好自己的,找好自己的定位,朝着目标脚踏实地地走,即使在过程中失败了,也要学会坚强站起来,因为眼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2.不要过于看重专业的“冷”和“热”。社会是瞬间变化的,没人可以猜测到以后哪个专业会有更好的出路,所以现在也就不会出现“冷”与“热”之分。学好自己的一技之长,因为普遍来说社会还是需要专才的人多,而不是全才。当然专才也并不是不懂其他方面的知识,而是“术业有专攻”。在学会控制好自己的厌学情绪外,还得正确处理好学业和工作的关系,要在这两方面取得丰收,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其中是有得有失的。

3.学会与家人沟通。家庭问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重点是我看我们怎么去处理。我们的出生我们不能选择,可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要学会体谅家人,无论家人对你什么样的要求,但出发点都是爱你的,要始终认清这一点。要学会和家人沟通,只有走近家人,才会更好地处理与家人发生的矛盾。

压力调查报告篇(2)

劳动关系矛盾进入多发期

2015年随着毕业季的来临,高校毕业生又创历史新高达到749万人,面临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显然,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在减弱。受经济增速趋缓的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均出现下降,就业总量压力仍然较大,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劳动者,另一方面,劳动者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出现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矛盾现象。

更值得关注的是,经济低迷下,也让我国的劳动关系发生明显变化,劳动争议案件居高不下,拖欠工资等劳动者权益受损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企业中屡见不鲜。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于劳动者而言尤为重要。正如《意见》所明确的,当前我国的确到了应该高度重视劳动关系的时刻。中国劳动关系矛盾已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任务艰巨繁重。

显然,企业引发的大量劳动争议,严重影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因此,在我国机构调整阵痛期和增长速度换挡期的新常态下,面对更加突出、更加复杂的劳动关系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国企与民企劳动关系比较

爱你的职工,他会加倍爱你的企业。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良好形象,并得到较好发展,就必须协调好劳动关系,在注重经济效益和资本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充分保护、调动、发挥好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承担应负的社会责任。这样,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断发展壮大。

无数的事实证明,凡是劳动关系和谐的企业,企业不仅能够发展壮大,也能够很好地树立形象品牌;劳动关系不和谐甚至高压管理激化劳动关系矛盾的企业,企业必然走向衰败甚至消亡。

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切实维护职工的根本权益。而对比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上存在差异性。

中国企联雇主部通过对29家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访谈以及全国近50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发现,在市场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平稳和谐。具体表现在,企业有较为完整的劳动合同管理机制,职工流动水平较低,国有企业对劳动者就业的吸引力较强,职工薪酬福利较为稳定。同时职工的权益保障水平较高,出现劳动争议案件相对较少。

中国企联分析认为,对于国有企业劳动争议案件相对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对成熟的劳动争议调处机制。

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上,国有企业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有:国有企业身份差别仍然存在,职工能进难出,招留优秀人才存在困难,劳务派遣用工使用量大,集体协商制度作用发挥不够,企业负担较重等。

压力调查报告篇(3)

压力之一:来自家庭的一厢情愿

基于就业需要、高考成绩不理想、攀比等诸多原因,越来越多的父母青睐洋学位,不惜勒紧裤腰带掷巨资为子女铺设海外求学道路。然而,不少家长却忽略了物质以外的因素:孩子的性格是否适合留学?孩子的生活能力能否应付得了长时间的独自生活?更有一些家庭把孩子出国留学当作改变孩子甚至整个家庭命运的赌注,孩子是否能承受得了如此巨大的压力?

,一名未成年留学生因思想上对出国学习的准备不够,在到加拿大仅13天后,便走上自杀之路。惨痛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对孩子的前途安排上,只做理性分析,忽略情感因素,造成了一些留学生、尤其是低龄留学生不堪忍受压力而选择轻生。

压力之二:文化冲突造成情感缺失

出于文化和语言等原因,一些留学生很难融入当地主流文化群体,多是拘泥于中国学生圈子,生活范围相对狭窄。即便与当地学生建立起社交网络的,也会因为文化差异感到不适应。比如欧美人一般并不太愿意主动帮助人,需要你主动求助,但中国人又不好意思;欧美人表面比较热情,但要深交却不容易,让中国留学生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部分留学生出于经济考虑,为节省社交费用,除了上课就是“宅”在宿舍里打游戏、上网,过着封闭的生活。在这种状态下,抑郁、焦虑、社交恐惧都可能出现,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心理疾病。,加拿大某大学3周内连续发生两起中国留学生自杀事件。知情人反映,他们都是顶尖博士生,但是平日都缺少朋友,与人交谈时总显得很忧郁。

压力之三:现实问题带来的挑战

留学生活的现实压力从飞机降落地面的那一刻起就凸显出来:怎么从机场到学校?如何找到住的地方?在哪办银行卡和手机卡?很多留学生由于背景知识缺乏、行前准备不足,刚下飞机就想回家了,更不用说从容应付选课、打工、毕业找工作等更多现实挑战。一位在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在自己的博客里写道:“很难既洗衣做饭又遨游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

压力之四:个人价值感的缺乏

,美国一著名高校的某中国学生因为未考到第一名,承受不了压力而自杀。许多在国内学习优秀的学生到了国外会在某个阶段非常不自信。因为语言问题、学习习惯、评价标准等因素,中国学生往往花很多时间学习,表现却差强人意。尤其是文科类专业,上课以专题报告和讨论发言的形式进行,课堂表现计入平时成绩,一些在应试教学中表现良好的学生,此时却感到难以应付,产生较大的失落感,对个人价值产生困惑。

压力之五:心理疏通渠道的匮乏

以上谈到的4种压力是造成留学生身心不健康的常见原因,但是,真正令留学生心理支持系统崩溃的致命要素是缺乏心理疏通渠道。

身在异乡的留学生们遇到苦恼、想要倾诉时,常常找不到可信任的人或者合适的出口。一些学校虽设有心理咨询机构,但西方人的心理解读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帮助中国学生们摆脱烦恼。出于不让家里担心的目的,很多学生向国内只是报喜不报忧。

设想如果人的心理是一个气球,随着各种压力的增大而膨胀,如果找不到“撒气”的渠道,这个气球要么自己爆炸,要么被外在的刺激因素(哪怕是很小的作用力)引爆,造成一个个令人扼腕的事件。

某命案凶手在其博客的字里行间中,反映出他行凶前很长一段时间厌世、激愤、情绪不稳定的状况。可惜的是,在他心理处于高压状态时,没有人察觉并加以干预,帮助他走出忧郁,走出愤怒,而他自己也没有及时找到倾诉的渠道,以至于绝望放弃,选择了一条毁灭性的释放方式。

如何排解压力?

第一,家庭要加强情商关注

家长应该对出国留学有充分的了解,并客观衡量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走这条道路。对于年纪较小或是性格封闭、较悲观的孩子,家长应该让其行前接受一定的心理辅导。在留学期间,家长应主动、经常地与孩子及其朋友建立联系,如果发现孩子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联系了,就要提高警惕。

第二,行前做好充足准备

即将出国的学生要在物质上、知识上和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要了解可能面临的文化冲突和现实困难,考虑好如何应付语言、社交、生活自理等方面的挑战,以便出国后过好“心理断乳期”。外交部网站“出国版”的“出国特别提醒”和“领事新闻”等栏目,每年刊登涉及全球各类安全信息近500条,是留学人员做好行前功课、了解各国最新动态和注意事项的重要途径。不久后即将运行的“领事服务网”也将成为广大留学生获取海外安全知识的窗口。

第三,建立新的心理支持系统

留学生到达目的地后,要尽快了解周围环境,建立新的人际网络,如同学、房东、邻居、新朋友或同学会、同乡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等,让这些人和组织成为日后可以寻求帮助的心理安全网。

第四,保持乐观、学会倾诉

留学生要建立乐观的心态,调整自己对生活和学业的期望值,理性客观、变通灵活地看待自己生活中出现的人和事。如果感觉到情绪快失控了,一定要积极寻求心理安全网的帮助,不要羞于倒苦水、发牢骚。

第五,建立畅通的求助渠道

压力调查报告篇(4)

为了进一步做好食物中毒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不断提高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水平,笔者对近年来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及调查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对以后食物中毒调查与处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存在问题

报告过程中存在问题:①中毒人员不能及时报告:食物中毒患者是食物中毒事故受害者和当事人,其亲朋好友及同时在场的其他人员是知情人。中毒一旦发生后,中毒患者及知情人如果能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这是及时开展食物中毒调查和处理的最佳信息来源。但是,当患者感到自己因在饮食单位就餐而引起腹泻、中毒后能够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的微乎其微。有的怕麻烦,吃点药就忍过去了;有的仅到医院就诊,由接诊医院事后报告;有的则先找责任单位索赔经济损失,无果后才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投诉,已是事后数日。②接收患者治疗的单位报告不及时:治疗单位的医护人员对法定的食物中毒报告制度意识不够、责任不强,不能在接收食源性中毒患者治疗的第一时间里同时报告,由于中毒患者和接诊医疗单位不能及时报告,给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调查取证造成困难。③中毒单位隐瞒不报:引起食物中毒是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依法将会受到较重的行政处罚。因此,引起中毒的责任单位为了减少负面影响,逃避责任,避免处罚,采取隐瞒、拖延、私了、阻挠等手段,从不主动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甚至对现场进行全面清洗和打扫,有意无意地破坏了现场。

调查取证过程中存在问题:①治疗单位取证:当疾控工作人员赶赴患者救治单位调查采样时,患者多已用药,呕吐物、排泄物的采样已失去意义,检验结果不能为定案提供依据。②案发单位取证:案发单位没有保护好现场,尤其是没有留样或剩余食物已销毁,导致无法采样或采样阳性率大大降低,失去意义。③患者取证:原州区近年来食物中毒多发生于家庭聚餐,在调查中,经常发现有患者在家中自行服药现象较多,接报后采样已失去意义。

疾控工作人员调查取证中存在的问题: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不系统、个案调查资料不完整、样品采集不全面及实验室检测设备条件落后更方面的因素,不能得到实验室的数据支持,影响食物中毒的检出率。

建 议

完善和强化食物中毒报告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强化各级医疗机构及临床医务人员食物中毒报告意识,对不能及时、拖延、隐瞒、阻挠中毒报告的,进一步完善和明确中毒报告的法律责任。

加强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预防食物中毒的有关知识,不断增强群众的卫生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发现食品卫生违法行为和发生食物中毒时能及时主动报告。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通过加强培训和教育,增强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

提高工作人员调查和处理食物中毒的能力和水平:工作人员应具有较为全面的流行病学观念和证据意识,运用流行病学理论知识和原理来进行调查和取证,才能取得具有科学性的专业技术调查资料,才能作出合理的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诊断和中毒事故调查报告。

加强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完善实验室技术及设备,为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不慎,就有可能激发护患矛盾,导致社区护士护理压力日益增高,持续处于高压力状态下。

生物学因素:社区护士多实行轮班制,夜班时间长,短则8小时,长至15~16小时,直接导致正常生物节律被打破,免疫力下降,引起内分泌失调,从而出现一系列躯体症状,如失眠、头痛、胃部不适等,继而引起情绪波动,对护士的健康和工作状态造成了负面影响。

心理因素:社区护士大多未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护理心理卫生知识缺乏,工作受挫时,性格孤僻,内向,多愁善感以及神经质的护士面对来自职业环境的应激源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调适,容易出现问题[2]。

社会因素:社会心理支持不足,是造成护士职业压力的又一来源。长期以来,护士处于从属地位,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深造的机会较少,造成提升晋级较难,社区护士身处最基层社区医院,进修机会更是缺少,心理失落比较普遍,缺乏“工作成就感”。

应对措施

积极调整心态:社区护理工作特点及外环境一时半会难以改变,护士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培养积极乐观工作态度,用健康向上、真心关爱病人的精神和态度去服务患者,从而获得患者和社会认可及自身精神上的愉悦感。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护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事业,护士要有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及时掌握新技术,总结经验,由此减少工作中的被动局面,降低心理紧张的压力。

获得社会支持:发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家人朋友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应对职业压力负面影响上有着重要作用。医疗管理部门应加强护士心理健康教育,有条件的最好设立心理辅导站,可从减轻工作强度,改善工作环境,满足生活需要等途径来缓解护士压力。

社区护理工作特点给社区护士带来的精神压力直接影响到医院护理质量,因此不容忽视。护理人员自身应积极寻找缓解职业压力的方法,如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娱乐活动及体育锻炼,恰当营养与休息, 寻找社会支持等。另一方面,护理管理者应给予护士生活上更大关怀,业务上更多指导,及时了解护士工作中的压力来源,制订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双管齐下,才能有效缓解社区护士的工作压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压力调查报告篇(5)

摘要:近年来,国内高校越来越重视辅导员职业素质的提高,但是对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心理感受以及职业倦怠行为的关注度还不够。辅导员队伍如果出现职业倦怠,将影响学生教育管理的效果和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研究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现状,探讨预防职业倦怠的对策,将有助于提升辅导员工作效能。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对策研究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辅导员担负着以下几项职责: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风建设,辅导大学生做好学业规划,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抓好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参与处理涉及大学生的突发事件,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等。近年来,国内高校越来越重视辅导员职业素质的提高,但是对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心理感受以及职业倦怠行为的关注度还不够。辅导员队伍如果出现职业倦怠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将影响学生教育管理的效果和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研究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现状,探讨预防职业倦怠的对策,将有助于提高辅导员工作效能,提升工作效果。

一、问题提出

职业倦怠(occupational burnout)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4年,纽约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首先提出倦怠(burnout)的概念,用以描述从业人员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关于职业倦怠的定义是由Maslach提出的,他将职业倦怠定义为一种情绪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个体化(depersonalization or dehumanization)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的现象。其中情绪衰竭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倦怠指标,其特征是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缺乏活力,有一种情绪资源耗尽的感觉,常伴有挫折和紧张感,在心理层面上自认为无法致力于工作;去个性化是属于职业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其特点是对他人冷漠、缺乏同情心等态度;低成就感属于职业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特征是产生不胜任感,表现出对所从事的工作意义的评价下降、自我效能感弱化、体会不到成就感、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也随之下降,这是反映职业倦怠行为结果的指标。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是指高校辅导员在长期工作压力体验下,呈现出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已有研究(杨国枢,2009)表明,某校近一半的辅导员认为每天的工作繁杂琐碎,在每天的忙碌中没有作为,自感身心疲惫;90%以上的辅导员总在担心学生出事情;59%的辅导员反映自己常常感到烦躁,有一种衰竭、无助感;70%的辅导员认为本职工作没有发展前途,没有长久性;50%的辅导员认为自身所学专业与所在部门的专业没有相关性,自身的学术方面没有可持续发展;85%的辅导员存在或轻或重的工作疲惫感。而另外的研究(汪军,2009)却显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程度不高,总体状况良好,去个性化程度较轻,个人成就感处于中等偏高程度,以往这些研究的结果存在着不一致。

从总体上看,目前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经验描述的层面,只有极个别研究采用标准化量表对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测查;对于辅导员倦怠成因的分析也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因此,本研究将从实证的角度,探讨我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取北京信息科技大学9个学院和研究生院的辅导员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4份,回收34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3份,有效率为97%。

2.调查工具

(1)自编一般情况问卷,主要测量被试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年限、收入以及职业兴趣能力与当前工作岗位是否匹配等。

(2)采用国内学者修订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ES(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Educational Survey)。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整个问卷共22道题,分三个量表:情绪衰竭、去个体化、成就感降低。该量表采用4级评分,各维度均分越高,表示倦怠程度越高。

(3)采用清华大学李虹2005年编制的教师工作压力量表。该量表由24个题目组成,分成五个分量表:工作保障、教学保障、人际关系、工作负荷和工作乐趣。该量表采用4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压力越大。

3.调查方法

根据自愿的原则,向辅导员发放问卷,并采用匿名方式填答,及时回收问卷。

4.统计处理

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总体状况

根据表1三个维度得分的平均值来看,辅导员群体在情绪衰竭和成就感降低这两个维度上存在着中等程度的倦怠,在去个体化这一维度上存在轻度倦怠。

将职业倦怠三个维度的得分情况进行转换,得分在0到1之间转换为0,即表示没有倦怠;得分在1.01到2之间转换为1,即表示轻度倦怠;得分在2.01到3之间转换为2,即表示中度倦怠;得分在3.01到4之间转换为3,即表示重度倦怠。各个维度倦怠程度的分布如下:

在情绪衰竭维度上,6.1%的被试报告没有倦怠,15.2%的被试报告有轻度倦怠,72.7%的被试报告有中等程度的倦怠,6.1%的被试报告有重度倦怠。

在去个体化维度上,15.6%的被试报告没有倦怠,56.3%的被试报告有轻度倦怠,25%的被试报告有中度倦怠,3.1%的被试报告有重度倦怠。

在成就感降低的维度上,9.7%的被试报告没有倦怠,16.1%的被试报告有轻度倦怠,71%的被试报告有中度倦怠,3.2%的被试报告有重度倦怠。

由此可见,我校辅导员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由重到轻分别是情绪衰竭、成就感降低和去个体化。这意味着辅导员在工作中经常感到中度程度的紧张、疲劳和情绪耗竭状态以及缺少成就感。在辅导员对待学生的态度方面存在轻度倦怠。

2.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人口学差异

由表9可以看出,认为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与辅导员岗位匹配的与认为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与辅导员岗位不匹配的被试,他们在职业倦怠水平上差异不显著。这与以往研究是不一致的,以往研究的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差异显著。这可能是本研究被试数量有限的原因,也可能是认为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与岗位不匹配的辅导员,因为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工作努力投入并做出一定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职业倦怠感。

3.辅导员职业压力的状况

由表10可以看出,辅导员总的职业压力以及除了工作负荷以外的其他维度,平均分均低于理论中值。只有工作负荷这一维度超过了理论中值,说明工作负荷较大。

以压力得分的理论中值为临界值,将总体工作压力以及各个维度的得分分为高压力、低压力两类,调查结果显示,从总压力来看,76.7%的被试报告工作压力不大,另外23.3%的被试报告工作压力大。从工作压力的几个具体维度来看,在工作保障方面,87.5%的被试报告工作压力不大;在教学保障方面,69.7%的被试报告工作压力不大;在人际关系方面,93.9%的被试报告工作压力不大;在工作乐趣方面,71.9%的被试报告工作压力不大;但在工作负荷方面,有65.6%的被试报告高压力。这表明,总体上看,辅导员的总体压力状况不大,但突出表现为工作负荷很大,每天工作时间很长,每天要做的事情太多,工作上对辅导员的要求也很高。

4.辅导员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由表11可以看出,总体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这表明总体压力越大,职业倦怠感越强。

四、调查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我校辅导员群体在情绪衰竭这一维度上有72.7%的被调查者存在中等程度的倦怠;在成就感降低这一维度上有71%的被调查者存在中等程度倦怠;在去个体化这一维度上,有56.3%的被调查者有轻度倦怠。在职业压力方面,辅导员总体职业压力不大,但是突出表现为工作负荷大。根据这些调查结果分析,我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因素

(1)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高要求与辅导员的低成就感存在矛盾。《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辅导员必须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德才兼备,乐于奉献。学校也据此对辅导员提出了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手机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等工作要求。但因辅导员所从事的工作缺少学术上的专业性,工作本身的成就感低,再加上辅导员常感到自己在学校的社会地位低于专业教师,使得辅导员对工作产生倦怠感。

(2)辅导员工作负荷较重和承受能力有限之间存在一定矛盾。辅导员工作主要是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辅导员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样化,辅导员既是学生学业知识的传授者、职业生涯指导者,又是生活辅导员、心理疏导员、安全保卫员等。角色越多,任务也就越重。另外,辅导员的工作在时空上具有延续性和无边界性。辅导员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经常需要加班,即使下班时间仍要接听无数电话,处理大量学生事务,这样一来辅导员的个人生活空间完全被占据。一个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当这些工作压力超过其个人承受能力时,辅导员就会感到情绪衰竭。

2.工作环境因素

一是在工作环境方面,辅导员面临教育改革的压力以及学历、职称、论文、职业发展走向等各种压力。社会发展速度加快,辅导员需要不断充电,需要提高学历层次,但是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就意味着同时面临着学业、生活和工作三重压力。

二是在职称评定时,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数量是一项硬性指标,但是辅导员琐碎繁杂的日常工作,占据了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使其缺少时间和精力投入学术科研。

三是在未来的职业发展走向上,只有极少数人走上了行政领导岗位,但是对于渴望转向教学岗位的辅导员来讲,却极少有转岗的可能。

四是在工作付出与实际工作收入之间存在着不匹配的现象。这些因素都导致职业倦怠的出现。

3.个人因素

(1)辅导员自我抱负水平的高低与自我价值感之间存在矛盾。随着辅导员队伍素质层次的提高,有些原本各方面能力较强的辅导员,会因为自身在一些方面的优势而拥有较高的自我抱负水平。但是由于对辅导员工作的困难性认识不够或准备不足,实际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容易产生挫折感和低自我价值感,如果这些挫折感不能有效化解,就会产生职业倦怠感。

(2)部分辅导员的职业兴趣与所从事的辅导员工作不匹配。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硕士生、博士生找工作越来越困难。对于想进高校工作的毕业生来说,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教学岗位和行政岗位,往往转而寻求辅导员岗位,并希望今后能够转岗。但是转岗的难度太大,这导致辅导员队伍中,有一部分人其实原本不想从事这份工作,工作兴趣的缺失也是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五、调查结论

第一,我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程度表现为在情绪衰竭和成就感降低两方面有中度倦怠,在去个体化方面存在轻度倦怠。

第二,我校辅导员的总体职业压力不大,但突出表现为工作负荷大。

第三,我校辅导员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存在显著正相关,即职业压力越大,职业倦怠越强。

六、思考与建议

1.辅导员方面

(1)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辅导员自身要坚持学习,转变观念,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努力提升处理应急事件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2)调整自我抱负水平。在同样的成就水平下,自我抱负和自我价值感是成反比的,即自我抱负水平过高,就更容易产生低自我价值感。因此,在从事辅导员工作时,应在正确看待自身成绩的同时,将自我抱负水平调节在适度的范围内。适当的自我抱负水平,有助于降低职业倦怠感。

(3)利用时间做学术。虽然辅导员的日常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在这样的环境下,辅导员仍需要克服困难,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从事科研,提高学术能力,增加学术成果。学术成果的增加,可以提高成就感,降低倦怠感。

(4)学习自我调节。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面临压力和挑战,情绪也会波动起伏。因此,应学习自我减压的方法以及情绪调节方法。在工作压力太大时,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在处于不良情绪时,及时采用多种方式化解不良情绪,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状态。

(5)建立良好支持系统。良好的同事关系带来舒适的心理感觉。在工作中,应积极与同事建立良好关系,在工作遇到困难时,可以相互提供支持和帮助。工作上的不良情绪,也能够通过同事之间的倾诉得到宣泄。

2.学校方面

(1)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学校应创造条件为辅导员提供和专业教师同等的工作环境,在职称评定方面,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指标。鼓励辅导员攻读高一级学位,使其在工作中能够看到努力方向,对工作更加充满信心。

(2)适当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荷。在现实工作中,辅导员经常是事无巨细,均需亲力亲为,这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能给予辅导员一定的自由度,由辅导员培训学生骨干,某些事情由学生骨干来完成,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辅导员的工作负荷,也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3)定期开展业务知识培训。辅导员虽然从事着最基础的学生管理工作,但实际上却需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如果不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容易在工作中产生挫折感。学校应通过定期开展相关岗位业务知识培训,提高辅导员实际工作能力,拓宽工作视野,提高工作效率。

(4)建立辅导员交流平台。辅导员在工作中可能面临一些共性的问题和困难,通过集体探讨,可能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每个辅导员都可能各有所长,通过每个人的经验分享,可使全体受益。总之,通过交流,可以开阔思路,不断学习更好的工作方法并从交流中获得心理支持。

参考文献:

[1] 谢俊荣,胡小军.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及其自我效能感培养[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2] 汪宏,王军.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3] 张澜,史光达.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探因及其调适[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9).

压力调查报告篇(6)

【关键词】变电站;缺陷和事故

本人曾担任电力系统县级生产技术部负责人十多年,对变电站缺陷和事故处理,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整理总结,供相关人员参考,行抛砖引玉之意。

一、缺陷和事故处理的主要目的

1、迅速限制缺陷和事故的发展,消除缺陷和事故的根源并解除对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威胁;

2、用一切可能的方法保持电网和设备稳定运行,保证电网电源及对重要用户的正常供电;

3、调整系统运行方式,使其尽快恢复正常;

4、迅速对已停电的用户恢复供电。

二、缺陷和事故处理的一般原则

按南方电网相关规定,设备缺陷类别按照其严重程度分为紧急、重大和一般缺陷;设备缺陷管理必须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缺陷原因未查明不放过、缺陷没有得到彻底处理不放过、同类设备同一原因的缺陷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做到控制源头、及时发现、及时消除。

事故按照其影响程度分为人身、设备、电网各等级事故;按南方电网实行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等相关管理规定和管辖范围划分事故的权限和责任,进行事故处理。

为了完成缺陷和事故处理的主要目的,在处理缺陷和事故时,运行值班或巡检人员必须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集中注意力保持电网和设备的正确运行方式,尽力设法使所负责的设备继续运行,迅速而正确地执行指挥者及调度人员的指令;只有在接到直接指挥者的指令以后,或者在遇有危及人身、设备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可根据现场规程规定先行处理,处理后应立即报告值班调度员。

如果在交接班时发生事故,而交接班的签字手续尚未完成时,交班人员应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由交班人员负责处理事故;在恢复正常运行方式之前,或指挥者发令交接之前,接班人员可在交班负责人的指挥下协助处理事故,待处理告一段落后,方可继续交接班。

在运行值班或巡检人员负责的设备上,或在其管辖范围内发生缺陷和事故时,运行值班或巡检人员应按南方电网相关规定,可以遵照下列顺序消除缺陷和事故:

1、变电站发生缺陷和事故时,运行值班或巡检人员应听从调度和仔细注视信号的指示,在主控制室的值班或巡检人员中,务必有人记录各项操作的执行时间(特别是先后的次序)和与事故有关的现象,并根据仪表的指示和设备保护自动装置动作的外部征象,判断事故的全面情况。

2、发生缺陷或事故时,应立即报告调度值班员,调度值班员是处理事故的指挥者,他通过调度指挥其他参加处理事故的人员。变电站的运行值班或巡检人员应迅速而无争辨的执行调度值班员的一切指令。如果变电站运行值班或巡检人员认为调度值班员的指令不正确时,应及时指出,并向对方作简单的解释。当调度值班员重复该指令时,变电站运行值班或巡检人员应立即执行。如果执行调度值班员的指令直接威胁人身或设备的安全时,则应拒绝执行,同时将拒绝执行的理由及改正指令内容的建议报告发令的调度值班员和本单位主管领导。

3、变电站运行值班或巡检人员在接到处理缺陷和事故的指令时,必须向发令者重复一次,若指令不清楚或对它不了解,应再问明白。运行值班或巡检人员只有从指挥者或调度部门接到处理事故的指令,始可执行。发指令的值班人员应要求接受指令人重复他的指令。如果处理事故的下一个指令须根据前一指令的执行情况来确定,则应等待接令人的亲自回报,不得经由第三者传达。

4、当缺陷和事故发生后,运行值班或巡检人员应迅速进行检查和试验,判明缺陷和事故的性质、地点及其范围,对于有缺陷的设备,在判明缺陷部分和缺陷性质后,按设备缺陷管理进行处理。如果运行值班或巡检人员自己的力量不能处理损坏的设备时,应立即通知调度值班员或有关领导。在检修人员到达以前,运行值班或巡检人员应把工作现场的准备工作做好(例如切断电源、装设接地线、悬挂警示牌等)。

5、处理事故时,必须迅速正确,不应慌乱。匆忙或未经慎重考虑的处理,往往反而会使事故扩大。在某些情况下,为了防止事故扩大,必须进行某些紧急操作,这些操作可以由变电站的运行值班人员先执行,然后再报告调度值班员。下列各项操作,在正常情况下,可不待调度值班员的指令,而由变电站的值班或巡检人员先执行操作,处理后应立即报告值班调度员。

1)将直接对人员生命有威胁的设备停电;

2)将已损坏的设备隔离;

3)运行中的设备有受损伤的威胁时,根据现场事故处理规程的规定加以隔离;

4)当母线电压消失时,将连接到该母线上的开关拉开;

5)当站用电全停或部分停电时,恢复其电源;

6)为了防止事故扩大,必须主动将事故处理的每一阶段迅速而正确地报告调度值班员或直接的上级领导。否则,即使不是严重的事故,也可能因缺乏正确的协作而造成整个变电站和系统运行的混乱。

三、缺陷和事故处理的基本方法

(一)电力变压器在运行中的缺陷和事故处理

1、运行值班人员在变压器运行中发现异常现象时,应设法尽快消除,并报告上级和调度并做好记录;

2、变压器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立即停运;若有备用变压器,应尽可能先将备用变投入运行:

a:变压器声响明显增大,很不正常,内部有爆裂声;

b:严重漏油或喷油,使油面下降到低于油位计的指示限度;

c:套管有严重的破损和放电现象;

d:变压器冒烟着火。

3、当发生危及变压器安全的故障,而变压器的有关保护装置拒动时,值班人员应立即将变压器停运。

4、当变压器附近有着火、爆炸或发生其他情况,对变压器构成严重威胁时,值班人员应立即将变压器停运;

5、变压器油温升高超过制造厂规定的限值时,值班人员应按以下步骤检查处理:

a:检查变压器的负载和冷却介质的温度,并与在同一负载和冷却介质温度下正常的温度核对;

b:核对温度测量装置;

c:检查变压器冷却装置或通风情况;

6、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应监视消弧线圈和接有消弧线圈的变压器的运行情况。

7、瓦斯保护信号动作时,应立即对变压器进行检查,查明动作的原因,是否因积聚空气、油位降低、二次回路故障或是变压器内部故障造成的。瓦斯保护动作跳闸时,在未查明原因消除故障前不得将变压器投入运行。

8、变压器跳闸后,应立即查明原因,如综合判断证明变压器跳闸不是由于内部故障所引起,经请示同意后可试送一次。

(二)开关设备常见的缺陷和事故处理

1、开关拒绝合闸时,应首先检查操作电源的电压,如不正常,调整后再试合闸,此外应尽可能根据外部征象来检查合闸回路的保险是否熔断和回路断线,操作机构本身是否有故障,以及信号灯的指示是否有错误等情况。

2、因操作机构拒绝跳闸的开关禁止投入运行。

3、开关的跳闸回路有断线的信号或操作回路的电源消失时,值班人员应立刻检查信号灯熄灭的原因,如果开关拒绝跳闸会引起事故的严重扩大时,则应立即将拒绝跳闸的开关以手动断开,并消除其故障。

4、当发现SF6开关或真空开关的压缩压力不足时,则应认为该开关已经不能安全地断开回路,此时,应立即断开该开关的操作电源,在电动操作把手上悬挂“禁止分闸”的警告牌,及时调整所带负荷,使通过该开关的负荷接近于零,然后将该开关手动断开。

5、当误合隔离开关时,在正常情况下,均不允许把已合上的隔离开关再拉开。只有用开关将这一回路断开以后,才可将误合的隔离开关拉开。

6、当误拉隔离开关时,如果是单相的隔离开关,应将该一相完全断开,但对其他两相则不应继续操作。

(三)互感器常见的缺陷和事故处理

1、当互感器或其二次回路发生故障而使仪表的指示错误时,应尽可能根据其它仪表的指示,对设备进行监视,并尽可能不改变设备的运行方式。

2、当发现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断开时,应设法在该电流互感器附近的端子上将其二次短路,如不能消缺处理,则应将该电流互感器退出。

3、如果互感器高压侧绝缘有损伤或在电流互感器内发现冒烟等现象时,则应用开关将故障的互感器断开。

4、禁止使用隔离开关或摘下熔断器等办法拉开有故障的电压互感器。

(四)线路接地的缺陷和事故处理

1、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网中,当发现有接地时,应立即报告调度值班员,在调度的指示下,在带接地运行的同时迅速寻找接地的故障点,争取在接地故障发展成相间短路之前将其切断。

2、寻找线路接地故障时,应在调度的指示下,一般应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1)先把电网分割成电气上不直接互相连接的几个部分;

2)检查有并联回路或有其它电源的线路;

3)检查分支量多、最长、负荷最轻和最不重要的馈电线;

4)检查分支较少、较短、负荷较重和较重要的馈电线;

5)检查接在母线上的配电装置(如避雷器和互感器等);

6)检查电源(变压器等);

7)用倒换备用母线的方法检查母线系统。

3、所有寻找接地的工作,皆应带橡胶绝缘手套,穿橡胶绝缘鞋,并避免触及接地的金属。

(五)直流系统接地的缺陷和事故处理

1、在发现直流系统接地时,应立即报告调度值班员,取得调度值班员的同意后,迅速寻找接地故障(正在高峰负荷时除外)。

2、寻找直流系统接地方法,通常是先将所有设备分成几个部分,将环路和并列回路分开,然后再逐一断开馈电线,禁止把蓄电池未接地的一极按地来烧焦接地处,以寻找接地点。

3、不管直流系统的接线方式如何,可将事故照明的馈电线或供给开关合闸传动装置的馈电线切断1-2秒钟,同时注意绝缘监视电压表的指示值。

4、如果在直流馈电线上未发现接地故障,则可以断定接地故障是在电源上或在直流母线上,此时应将母线连接到备用电源上,并切断蓄电池;如果接地故障是在母线上,则应仔细查看母线或绝缘监视装置,切断该装置与母线和大地的连接,并且检查此项装置的绝缘;如果在变电站只有一个直流电源(即蓄电池),则在一切馈电线试验完了以后,应仔细地检查母线和蓄电池。

(六)站用交流电源的缺陷和事故处理

(1)若交流电源发生故障全部中断时,要尽快投入备用电源,并注意首先恢复重要的负荷,以免过大的电流冲击;若在晚上则要投入必要的事故照明;

压力调查报告篇(7)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调查研究后,将所得的材料和结论加以整理而写成的书面报告。调查报告的使用范围很广,制定方针政策,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弄清事情真相,扶植新生事物,推广典型经验,都离不开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反映具有普遍意义或带有关键性问题的情况,内容比较复杂,深度广度的要求比较高。广义上说,所有的调查报告都或多或少带有某种研究性质,都是调研报告。而狭义的调研报告指的是以研究为目的写出的调查报告,它不包括反映特定情况、介绍工作经验、揭露特殊问题的专题报告,但它又包含这几方面的内容。

调查报告与一般的调研报告并不一样,主要原因在于调查报告与调研报告的侧重点不同。调查报告侧重调查过程,而调研报告侧重于研究与结果,是以调查为前提,以研究为目的,研究始终处于主导的、能动的地位,它是调查与研究的辩证统一,充分反映调查研究的结果。以前的应用写作只讲调查报告,调研报告成为应用写作的专门体裁和热门话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进入21世纪,我国各项事业突飞猛进,不仅党政机关需要大量的调研报告,企业集团为了适应激烈竞争的形势,也需要更多的调研报告,因此,调研报告在应用写作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调研报告的写作要抓好三个主要环节:调查、研究、报告。这三个环节中,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关键,调研报告的写作是把调查获得的材料所形成的观点,通过布局安排、语言调遣组织成文章。这里,调查与研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之间不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而且相互贯通。调查的目的,在于掌握大量、真实、全面的客观事实和具体数据,对基本情况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研究的目的是对已经获取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报告则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书面形式说明结果。

因此,可以说“调查”是“研究”的事实基础,“研究”是“报告”的理论依据,“报告”是调查、研究的具体体现。

一、调研报告的特点

1.调研报告——目的明确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2.调研报告——注重事实

调研报告讲求事实。它通过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说明问题,用事实材料阐明观点,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引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调研报告的基础是客观事实,一切分析研究都必须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确凿的事实是调研报告的价值所在。因此,尊重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是调研报告的最大特点。写入调研报告的材料都必须真实无误,调研报告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事件经过、背景介绍、资料引用等等都要求准确真实。一切材料均出之有据,不能听信道听途说。只有用事实说话,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研究的结论才能有说服力。如果调研报告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3.调研报告——论理性

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事实,主要的表现方法是叙述。但调研报告的目的是从这些事实中概括出观点,而观点是调研报告的灵魂。因此,占有大量材料,不一定就能写好调研报告,还需要把调研的东西加以分析综合,进而提炼出观点。对材料的研究,要在正确思想指导下,用科学方法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从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找出起支配作用的、本质的东西,把握事物内在的规律,运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并合理安排,做到既要弄清事实,又要说明观点。这就需要在对事实叙述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议论,表达出论文的主题思想。议论是“画龙点睛”之笔。调研报告紧紧围绕事实进行议论,要求叙大于议,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如果议大于叙,就成议论文了。所以要防止只叙不议,观点不鲜明;也要防止空发议论,叙议脱节。夹叙夹议,是调研报告写作的主要特色。

4.调研报告——语言简洁

调研报告的语言简洁明快,这种文体是充足的材料加少量议论的,不要求细腻的描述,只要有简明朴素的语言报告客观情况。但由于调研报告也涉及可读性问题,所以,语言有时可以生动活泼,适当采用群众性的生动而形象的语言。同时注意使用一些浅显生动的比喻,增强说理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但前提必须是为说明问题服务。

一、调研报告的前提——调查研究

要想写出具有科学性、指导性的调研报告,必须进行深人细致的社会调查。而正确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科学的调查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其次要努力深入到基层,扎扎实实地把社会调查工作做好。再次就是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提高调查研究的水平。

科学的调查研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查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法要科学。仅靠过去传统手工方式进行调查已显然不够了,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一系列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来,形成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现代化的三大特征:数学方法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渗透;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综合运用。这就为调查研究的方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我们除了要了解并掌握有关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抽样调查以及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观察调查法等各种具体的调查方法以外,还必须注重对调查对象加强正确引导,确保其讲真话、讲实话。在实地考察时,要防止被假象所蒙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确保调查的科学性。 二是调查研究的思想方法要科学。(注释:参见1983年1月5日《人民日报》有关专文,提出了政策调查的“十个要点”。)

二、调研报告的材料整理

对调研报告材料的整理,一般分成三个步骤:

l.检查鉴别。首先检查调研报告材料是否切合研究的需要,其次要鉴别事实材料的真实性,数据的准确性,保证材料的真实可靠,确实反映客观实际。

2.制作图表、数表。以其直观形象信息量大,帮助读者理解调研报告内容。

3.分类分组。调研报告材料分类的标准,依研究目的而言,可按材料性质分为记录资料、文献资料、问卷资料、统计调查资料等。可根据研究的目的按年龄、性别分类,或按职业分类等。也可分为背景材料,统计材料,典型(人或事例)材料等。

对调研报告材料的分析,应该说是调查研究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步骤,是能否将调研报告材料化为研究成果的关键所在。所谓调研报告材料分析,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审查、剖析调查材料中包含的被研究对象的状况、特点、社会背景、基本结构、本质属性与成因、组成因素与相互关系,以及运动机制和结论的过程。对调研报告的调查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最基本的类型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事物,对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一)调研报告材料的定性分析

调研报告材料的定性分析是据事论理,用思辩的方式,依靠个人经验判断能力和直观材料,确定社会现象或事物发展变化的性质和趋向.以划清事物性质界限的方法。定性分析的根本的方法是哲学方法,即揭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采用系统方法、逻辑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1.调研报告材料分析——矛盾分析法

即运用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的原理,具体分析事物内部矛盾及其运动状况,从而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其具体作法分三个步骤:

①从调查所得的大量材料中找到事物的矛盾,即找到问题。因为问题即是应该消除或缩小的差距,差距就是矛盾。

②对事物存在的矛盾进行分类,看它们是属于:历史遗留——现实产生;客观存在——主观思想;自然条件——人为造成;局部——全局;根本——枝节;眼前——长远的矛盾。

③分析矛盾的对立面,考察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其它方面互相依存、斗争、转化的条件,从而把握矛盾的特性。

2.调研报告材料分析——比较分析法

做调研报告常用的比较方法有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为:先进行比较,弄清事物的异同,根据共同点将事物归集为一大类,然后再根据差异将大类划分为几个小类,依此类推,事物就被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层次的大小类别,明确地反映出客观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调研报告材料分析——因素分析法

即指从调研报告材料中寻找出对事物产生、发展、运动起作用的要素,通过系统分析和科学的归纳,探寻到对事物变化起着关键作用的要素系列,掌握决定事物变化的原因,从而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方法。运用因素分析法,首先应进行总体分析。

第一步是把蕴藏在现象之中的各个方面的基本因素清理出来,并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将它们按一定的标准组成一个有机的多层面的网络结构。影响事物变化有种种因素,归纳起来可以划分为外因(客观因素)和内因(主观因素)两大因素系列,在这一层面下,又可以从不同角度将因素分为:主要因素、次要因素;积极因素、消极因素;一般因素、特殊因素;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必然因素、偶然因素;历史因素、现实因素;起始因素、终极因素;潜在因素、诱发因素;阶级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或工作单位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各个系列因素有可能相互交织,错综复杂,显现出一种网络状态。

第二步就是通过对这一网络的分析,从总体上考察研究对象,分析出现某一社会现象的综合原因。这就要求实事求是地把握诸因素的内部联系,把握其特征和转化规律,对事物的总体进行多维的、系统的,内因与外因,客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辩证的分析。其次是进行关系分析。即对因素与因素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分析。要着重分析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功能关系、转化关系、共因关系。共因往往是事物存在或变化的最根本的原因,如诸多腐败现象的产生,其共因是私欲恶性膨胀,再进一步深究,就可找出其根本原因是权力作祟.从而找到问题的关键,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再次是进行因素树分析。即以某一种关键性的因素系列为主要分析目标,予以系统的多层次的剖析,按因素之间的联系绘出因素树图,即:

4.调研报告(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材料的因素分析法——因素树图

这样逐层深人,直至找出最基础的原始性要点,即具体行为表现。

定性分析除了以上方法外,还有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科学抽象法、社区研究法(是以分析社区人口集体与特定生活环境、社会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社区的社会构成、社会功能、价值观念、日常生活及发展变化的方法)、历史研究法等多种方法。

(二)调研报告材料的定量分析

调研报告的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或事物的规模、范围、程度、速度等方面数量关系的情况和变化,进行变量计算和考察分析,弄清其数量特征的方法。简言之,就是从事物数量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研究。目前,在调查研究中进行定量分析已越来越普遍,使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已成为大势所趋,也是调查研究走向完善的标志。定量分析的 基本方法有:

1.调研报告材料分析——统计分析法

即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对调研报告所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处理,分析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关系,以揭示事物的性质、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和方法。统计分析法包括描述分析和统计推论两个部分。

①描述分析,是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加工,找出其中的规律以及现象之间的关系.并用统计量对这些资料进行描述。它主要包括:编制次数分布表.绘制次数分布曲线,测绘现象的集中趋势的离散趋势以及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等。例如:我们研究城市居民近五年来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根据调查所得的材料,把每户居民年收人划分为六个等级:2万元以上,17000~XX0元,14000~17000元,11000~14000元,8000~11000元,8000元以下。然后计算每一个等级中有多少户居民,这就是事件次数分布统计。计算各等级居民在全体居民中所占的比重。就是比例分布统计。计算全体居民的平均收人,就是对这个数列的集中趋势的统计。计算全体居民平均相差多少钱,就是离散趋势的统计。

②统计推论,则是指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样本资料对全体进行推论。它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区间估计,统计假设检验。

2.调研报告材料分析——社会测量法

调研报告的社会测量法即通过测量和评定某一社会群体或团体中社会关系或社会意向的一种方法。社会测量法分社会关系测量和社会意向测量两种具体方法。社会关系测量法较为常用,是指将所研究的某一社会团体内部成员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关系状态数量化,从而分析其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运用此法可分五个步骤。

其一,确定选择标准,有六种类型:①工作标准,以测量工作团体内部的关系;②娱乐标准,以测量娱乐群体内部的关系;③社交标准,以测量社交群体内部的关系;④生活标准,以测量生活团体内部的关系;⑤学习标准.以测量学习团体内部的关系;⑥服从标准,以测量被领导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其二,选择指示项。一个标准,可以拟出多个指示项。如服从标准可拟出:你认为本单位谁当领导最合适?谁威信最高?你最不服谁的领导?等等。

其三,制作测试答卷。给出选择标准;限定选择数目;交代测试目的、选择范围(团体之内),说明对测量结果保密等。

其四,填答试卷。当面填写,当场收回。

其五,对试卷进行整理分析。

对调研报告材料的选择,要注意:

1.运用典型材料说明观点。典型材料是最具代表性的材料,它显示着事物和现象的某些本质特征,有着以一当十的力量。

2.运用综合材料说明观点。将一组有可比性的材料进行对比(今昔、成败、好坏、新旧、内外、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等),能使观点更加鲜明突出,增加说服力。

3.用精确的统计数据说明观点。统计数据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和表现力,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增强调研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说服力。

三、调研报告格式

1.调研报告的标题

调研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

(1)调研报告标题——公文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也有一些由调研对象和“调查”二字组成,如《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

(2)调研报告标题——一般文章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直接揭示调研报告的中心,十分简洁,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

(3)调研报告标题——提问式标题,如《“人情债”何时了》。这是典型调研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

(4)调研报告标题——正副题结合式标题,这是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调研报告标题。特别是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和新事物的调研报告 的写法。正题揭示调研报告的思想意义,副题表明调研报告的事项和范围,如《深化厂务公开机制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于武汉分局江岸车辆段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查》。

2.调研报告的正文。

调研报告的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1)调研报告——前言

调研报告的前言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及采用的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写作者根据调研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

调研报告开头的方法很多,有的引起读者注意,有的采用设问手法,有的开门见山,有的承上启下,有的画龙点睛,没有固定形式。但一般要求紧扣主旨,为主体部分做展开准备。文字要简练,概括性要强。

(2)调研报告——主体

这是调研报告的主干和核心,是引语的引申,是结论的依据。这部分主要写明事实的真相、收获、经验和教训,即介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主体部分要包括大量的材料———人物、事件、问题、具体做法、困难障碍等,内容较多。所以要精心安排调研报告的层次,安排好结构,有步骤、有次序地表现主题。

调研报告中关于事实的叙述和议论主要都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调研报告主体的结构大约有三种形式:

横式结构。即把调查的内容,加以综合分析,紧紧围绕主旨,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归纳成几个问题来写,每个问题可加上小标题。而且每个问题里往往还有着若干个小问题。典型经验性质调研报告的格式,一般多采用这样的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观点鲜明,中心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纵式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按调查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和议论。一般情况调研报告和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的写法多使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事物发展有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一是按成绩、原因、结论层层递进的方式安排结构。一般综合性质的调研报告多采用这种形式;

综合式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兼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特点,互相穿插配合,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这种调研报告写法,一般是在叙述和议论发展过程时用纵式结构,而写收获、认识和经验教训时采用横式结构。

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不论采取什么结构方式,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3)调研报告——结尾

结尾是调研报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不同的调研报告,结尾写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结尾有以下五种:对调研报告归纳说明,总结主要观点,深化主题,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启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写出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说明有待今后研究解决;补充交代正文没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或问题。

总之,调研报告结尾要简洁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必要也可以不写。

写调研报告时,要注意克服四种问题:

一是观点与材料脱节;二是材料不充分,不能说明观点;三是堆砌材料,没有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缺乏分析与研究;四是表述不当。写作调研报告,应尽量避免枯燥无味的语言,力争写得通俗、朴实、生动。

附一:调研报告的样本

附二:毕业论文格式

附件一:

四川理县调研报告

由『凯瑟克基金出资支持的『川越5.12专业团队能力建设研究培训项目自启动以来,得到了香港理工大学、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基于XX年5月底民政部赴灾区社会工作专家服务队提出的灾区需求评估调研报告,XX年8月15日至21日,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派马福云、成彦2位同志前往四川理县,对当地乡镇干部和村级干部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以进一步完善该培训项目的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开发培训材料,保证基层干部能力的提升。现对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理县概况

理县位于四川省中部,阿坝州东南部,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是川西北交通要塞和商贸集散市场之 一,总面积4318平方公里,总人口不到5万人,居民以藏、羌、回、汉等民族为主。全县辖4镇9乡,包括杂谷脑镇、米亚罗镇、古尔沟镇、薛城镇、夹壁乡、朴头乡、甘堡乡、蒲溪乡、上孟乡、下孟乡、木卡乡、通化乡、桃坪乡。全县经济以水电、蔬菜、药材及旅游为主。

地震灾害后,在湖南省的援建下,理县灾后重建工作如火如荼。重点工程建设如学校、医院、农村饮水灌溉工程等建设项目基本完成,农房重建及加固工作接近完成,乡村道路、村组道路、户间道路硬化工程,乡村风貌改造,三湘大道建设等项目建设在紧张有序地推进,力争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建设目标。

二、调研目的与对象:

本次调研目的是通过对基层干部的调研访谈,了解他们的实际工作现状,了解他们对能力培训的期望,以确定能力建设的具体目标、培训方式、课程内容,并征询其对培训时间、地点的意见建议。

『基层干部是能力建设培训的对象,经过与理县县委组织部协调,本次调研主要选取了理县13个乡镇中的7个乡镇:古尔沟镇、朴头乡、杂古脑镇、甘堡乡、薛城镇、通化乡、桃坪乡,有9名乡镇干部和4名村居干部进行了培训需求访谈,其中9名乡镇级干部均为男性,年龄在28-45岁之间,均为大学专科以上文化,其中1人为硕士研究生;4名村居干部也均为男性,年龄在30-45岁之间,均为高中以上学历。

三、调研主要结果

1、灾后主要工作

地震灾害后,乡镇及村居干部的主要工作内容分为三阶段,首先是抢险工作,包括转移安置村民、救援受伤灾民、从倒房中挖掘物资等;其次是救灾工作,包括受灾情况统计、救灾物资发放、组织搭建过渡房、兑现死亡伤残补助、配合医疗队实施救援等;第三是灾后重建工作,包括农房重建及加固以及配合湖南援建队所进行的学校建设、医院建设、三湘大道建设、农村饮水灌溉工程、道路硬化、乡村风貌改造、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扶贫工作等。

2、工作中的问题

基层干部在灾后重建中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这主要包括:

(1)工作压力过大。调研中被访干部普遍表示目前面临极大的工作压力。理县经济社会发展本来存在很多欠缺,灾后重建有大量繁杂而具体工作要做,但是乡镇级政府工作人员少、工作能力不强,人力资源严重匮乏。原定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内要完成使得乡镇工作任务倍增,面对各个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乡镇基层干部疲于奔命,再加上理县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高山地带生存环境差,河谷地带耕地短缺等条件的影响,乡镇干部感到极大的工作压力。

(2)身心压力大。繁重的工作任务给基层干部带来了深重的身心压力。我们走访6个乡镇政府的办公楼建设都滞后于当地农房、学校和医院建设,干部工作、办公环境较差,基本没有体育健身设施。乡镇工作人员长时间置身于重建第一线,吃住在办公室,难得回家得到家庭的温暖,特别是大部分干部自家也是受灾户,自家住房的重建他们却无暇顾及,有的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地震救灾以来,基层干部都没有休过节假日,每天超时工作,高负荷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低质的生活质量,加之对家人的愧疚使得他们面临极大的身心压力。一些基层干部在工作中表现出的焦虑、愧疚、孤独、失落、抑郁等不良情绪,需要及时进行干预。

(3)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及困惑:在调研中,被访者具体讲述了他们工作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这主要集中在:民众对干部排斥不理解及其在民众中信誉度过低问题,重建过程中的征地补偿、拆迁问题,政策执行过程中百姓认可难、配合难问题,产业结构调整的管理、技术问题,干部身心调适问题,基层干部法律法规及专业能力缺乏问题等方面。

3、教育培训需求

尽管重建过程基层干部面临极大压力,但是他们还是对未来充满信心,根据近来工作规划。他们迫切希望得到教育培训支持,这主要包括:

(1)基层管理的政策法规培训;

(2)社区(地区)发展理论、模式及方法培训;

(3)基层管理服务工作的技能技巧培训;

(4)自我缓解压力、疏导心理技能培训;

(5)与发达地区基层干部之间的交流学习;

(6)基层干部通用能力和素质培训;

(7)特定人员培训:例如民政、低保、妇女、计生,以及服务于西部乡村的大学生等;

(8)特定技能培训:例如解决冲突、民事调解、财务管理、村庄规划等。

四、具体培训建议

1、培训时间建议

鉴于理县当前重建工作任务繁重,考虑到工作进度安排,建议将培训时间放在10月底或11月进行,每期10天左右。

2、培训地点建议

为保证受训人员按时、集中、全面得到高质量的培训,调研小组建议将培训地点放在理县以外,九寨沟、成都是可以优先考虑的省内地点。

3、培训对象建议

根据培训方案设计以及调研情况,建议将培训对象定位于县乡基层干部、村居干部两个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建议对两个不同层次的对象分别进行培训。

4、培训方式

鉴于灾区干部目前的身体状况以及身心压力,建议培训与休闲相结合,在课程安排上给学员一些休息时间,在课余安排一些健身娱乐休闲活动,以利于缓解压力,恢复身心健康。

5、培训课程

根据调研结果,干部能力建设培训课程应该包括如下主题:基层法律法规、社区发展与资源开发、基层政府转型(由管理到服务)、心理疏导、政府/民间团体/志愿者的协作、群体需求与服务等。

对于县乡干部增加社会工作服务、危机事件干预、人力与资源管理等;对于村居干部增加社会工作服务技能、生计重建、文化保护传承等。

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

XX年9月2日

附二:

毕业论文的装订顺序及格式

一、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应该包括:

(1)封面(2)衬页(3)摘要(4)关键词(5)目录(提纲)(6)正文(7)参考文献目录(8)致谢(9)附录

二、送审论文装订顺序为:封面、扉页、论文(顺序为: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有的可加目录)、毕业论文教师指导记录表(见附件2)、毕业论文写作过程考核表(见附件3)、毕业论文答辩与评审表(见附件6)、封底。其中,毕业论文答辩情况记录表可另页,也可利用封底上的表格。

具体如下: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小初华文行楷)

毕业论文(50号华文行楷)

题 目:关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黑体2号)

姓 名:  张三 (小三、楷体,下同)

学 号:x x x x x x x x x x

专 业: 社会工作(民政管理)

入 学 时 间: XX年秋

指导教师及职称: 李四 副教授

所 在 学 院: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XX年 5月 12 日(小三,黑体)

写 作 提 纲 (3号黑体)

一、社会保障中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的内涵及特征…………………1

二、双重失灵——社会保障中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适度选择的理论据…………………………………………………………………………3

(一)一国社会经济不同发展阶段层面上的适度选择………………3

(二)社会保障产品体系不同构成项目层面上的适度选择…………8

(三)社会保障具体保障项目不同环节层面上的适度选择…………9

三、对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11

四、结束语……………………………………………………………16

参考文献…………………………………………………………………17

(4号宋体)

关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2号宋体,加粗)

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中的两个基本机制。自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诞生以来,在不同国家和一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归根结底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管理、运营过程中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之间的不同组合方式和选择机制造成的。正因如此,……(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一、社会保障中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的内涵及特征(三号宋体、加粗)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据一国宪法和法律,以政府作为责任主体,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作用机制,为本国国民在特殊情况下提供经济福利的国民生活保障和社会稳定系统。它向公民提供各种形式的补贴、津贴,用于补偿公民由于退休、失业、伤残、疾病和生育等原因造成的收入损失。(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二、双重失灵——社会保障中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适度选择的理论依据(三号宋体、加粗)

市场机制存在着“市场失灵”,决定了政府机制必然参与社会保障之中;政府机制存在着“政府失灵”,决定了社会保障中必然需要市场机制的回归,社会保障中“双重失灵”的存在,决定了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之间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单向选择关系,需要建立一种扬两者之长(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一)一国社会经济不同发展阶段层面上的适度选择(小三号宋体、加粗)

……(四号宋体)

(二)社会保障产品体系不同构成项目层面上的适度选择(小三号宋体、加粗)

……(四号宋体)

(三)社会保障具体保障项目不同环节层面上的适度选择(小三号宋体、加粗)

……(四号宋体)

三、对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三号宋体、加粗)

……(四号宋体)

四、结束语(三号宋体、加粗)

……(四号宋体)

参考文献:(四号宋体、加粗)

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XX.

2、刘燕生.社会保障的起源、发展和道路选择[m].北京:法律出版社,XX.

3、寇铁军,崔惠玉.社会保障产品属性探析[j].财经问题研究,XX,(11).

4、[ 美]约瑟夫•斯蒂格里茨.政府经济学[m].北京:春秋出版社,1998.

5、周庆国.试论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j].中国行政管理,XX,(10)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