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写作手法论文

写作手法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7 11:22:15

写作手法论文

写作手法论文篇(1)

关键词:手法 表现 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12-0030-02

作者简介:张洪建(1975―),江苏海安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海安县城东镇新生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一、表现手法与写作手法之间的关系

笔者认为应把“表现手法”作为一个属概念,而“写作手法”作为“表现手法”的一个种概念。许骥老师的观点正与此相反。 “写作手法”从所指的范畴而言,应该限制在文章中的表现,也就是说“写作手法”是指文章中的表现手法。除了文章之外,句子、短语、词语、语音中也存在一些表现手法。例如:最为典型的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特指句子这一范围而言的,即使在文章中出现了多种修辞手法,但其本身应属于句子的表现手法,而不能属于文章的写作手法,但它是文章中的表现手法。所以说,写作手法是包含在表现手法中的手法之一。把“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结构手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描法”“描写角度”等都作为“表现手法”的种概念,我们可以作这样的归纳:

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夹叙夹议”也可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包括在内,但与前五种不是并列的关系。)

2.“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对比、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互文见义、顶真、回环、通感、双关。

3.“写作手法”包括:托物言志、对比、衬托、象征、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景抒情、直抒胸臆、以小见大、想象、联想、反衬、烘托、赋、比、兴、渲染、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欲扬先抑、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4.“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承上启下、首尾呼应、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5.“说明方法”包括: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作图表、举例子。

6.“论证方法”包括: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又称“摆事实”)、比喻论证(又称“喻证法”)、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

7.“描写方法”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环境描写等。(“细节描写”应该作为一种特殊的描写方法包含在内,但不并列。)

8.“描写角度”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俯视、仰视、平视描写。

二、容易混淆的几种“表现手法”

(一)修辞中有没有“对比”呢?这个问题一直令语文教师疑惑,因为在常见修辞中没有对比,对比通常是整篇文章中的写作手法之一,应该属于写作手法的范畴,但在有关的资料里又认为“对比”属于修辞。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对比”在不同的范畴中,其作用是不一样的。在句子中出现的应为修辞,在整篇文章中出现的应为写作手法,但不管在句子中还是在文章中都属于表现手法,只是这两者没有用不同的概念加以区别而已。

例如:臧克家的《有的人》。作者在诗歌中将两种人的生与死、两种人对待人民群众截然相反的态度、人民群众对待两种人截然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全诗通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对表达主题起到积极的作用。

如果我们把诗歌的每一节改成一句话,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此句中的对比就不属于写作手法,而是修辞。

当“对比”在说明文中出现时,就说明方法而言我们称之为比较说明,在议论文中出现时,我们称之为对比论证。这个时候其区别就比较明显,不易混淆。

(二)“比喻”与“象征”的区别与联系。很多语文教师对这两个概念区分得很清楚,但很少会想到两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两者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有本体和喻体,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有联系或相似之处。不同之处是“比喻”属于修辞的一种,应为句子的表现手法之一;“象征”属于写作手法的一种,应为文章的表现手法之一。也就是说当把比喻修辞的喻体作为文章写作对象的时候,比喻就不再是比喻,而应称之为“象征”。

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茅盾要在统治区赞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抗日军民,就不得不采取某种隐晦的手法,所以他选择了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来作为北方抗日军民的象征。茅盾把白杨树这个喻体作为全文的重点写作对象,因而全文采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

如果我们把“白杨树”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像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一样。就此句而言就不再是象征了,而应是比喻修辞。

同样的在说明方法中我们应称“比喻”为“比喻说明”或“打比方”;在议论文中我们应称“比喻”为“比喻论证”或“喻证法”。否则就会造成概念的混淆或答非所问。

(三)反问、设问属于修辞而不属于语气。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将“反问、设问”在修辞与语气之间混为一谈,不清不白。我们都知道就句子的语气而言应分为:陈述语气、感叹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四种,本就不应有反问语气和设问语气的说法。我们知道反问是只问不答,答案就在其中;设问是有问必答。反问、设问这样的句子其实不是真正的有疑而问,而是以疑问语气的形式出现,以引起读者的思考而已,所以说反问、设问应属于修辞,就语气而言是属于疑问语气,但不属于真正的有疑而问,是假有疑而问。

(四)联想和想象的区别。联想和想象都属于写作手法中的表现手法,这一点没有疑义,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很难区分二者,往往将二者混淆。从二者的概念和意义看区别是明显的:联想是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或者由于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想象从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或者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简言之联想就是由一个事物联系到另一个事物;想象就是对一个事物进行重新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新的事物。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既然出现了这些争论性的问题,我们语文教师就必须思考清楚,否则怎能使学生昭昭?希望通过老师之间不断的讨论,逐步明确概念,并形成科学的说法。

写作手法论文篇(2)

我们小记者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平时接触最多的还是校园,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因此与长期处在新闻岗位的大记者相比,在新闻时效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但若论对事物的了解和观察,我们小记者又具有自己的优势。所以我们如果能从平时的细致观察中发现新闻,多写些新闻特写或新闻评论,同样能拥有自己的读者群。

■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是指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场面或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报道的一种具有现场感的新闻体裁。它是新闻体裁中极富表现力的一种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是再现新闻事件或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通过抓住新闻事件、人物的某些重要场面或具有特殊意义的某些片段,用描法给以集中、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在给读者留下深刻、鲜明印象的同时,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根据对象不同,新闻特写可分为事件特写和人物特写。描写是新闻特写的主要表现手法,但必须遵循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如实描绘真人真事时,细节也必须真实可信。要以现场观察为描绘的基础,像拍照片一样“拍下”现场的真实情景,捕捉典型瞬间的生动形象。写作时要求集中、突出,切忌面面俱到。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指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的一种体裁。简而言之,新闻评论就是对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新闻评论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在报纸上经常看到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都属于新闻评论,简单来说,它就像大家平时写的议论文。

新闻评论有以下三个特点:

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

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新闻特写与新闻评论的区别

新闻特写与新闻评论两者之间的区别可以说是一目了然,同学们可将它们简单地看成是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区别。

写作手法论文篇(3)

关键词: 写作―口语整合训练法英语写作能力任务型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新题型的改革与实施,作文在统考中所占的分值从旧题型的15分增加到106.5分,同时,在硕士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中也增添并加大了作文的比重,因而,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对英语写作越来越重视了,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从国家大学英语考试中心公布的成绩来看,考生作文的平均成绩并不理想。据2007年的一项内部阅卷统计显示:考生作文标准得分36分以下为30%;36―63分为40%,63分―85分为20%;85分以上为10%。70%的考生作文得分在63分之下。另一方面,由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尚未增加口语项目,所以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仍以注重听力与读写能力为重,而忽视了口语交际训练。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的英语言语表达能力偏弱,使他们在未来的求职面试中处于劣势。

目前大学英语的写作教学一直在借鉴和应用西方写作理论中摸索前进。一般来说,运用最广泛的是以下三种教学法。

1.成品教学法

这是在我国EFL写作教学中应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西方写作理论。该理论主要关注写作最终成品,注重文章的组织结构、遣词造句等形式,故又称之为形式法或修辞法。这种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不强调学生参与和师生互动,在大班教学中易于操作。而且,在教学安排上,一般从选词造句,再到段落篇章写作,循序渐进,因而该模式对于学生英语水平较低的学习性写作较为有效。然而,随着强调学生个性需求的现代课堂教学理念的普及,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遭到了普遍的质疑。

2.过程教学法

过程教学法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中国英语课堂教学。该教学法以交际理论(interactionist theory)为理论基础,认为写作的过程实质上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它关注的焦点是写作过程(包括写前准备、写作阶段和修改阶段),并强调这三个阶段不是线性过程而是相互交叉。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小组活动为中心,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多向交流。过程教学法虽然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但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如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忽视范文的作用和词句段落等基础写作知识的讲解和训练等。

3.任务型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应用到我国英语写作教学中是近10年的事。在这种教学法中,学生被要求利用写作去完成一项真实的或类似真实的交际任务。写作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使写作者获得参与或融入目的语社会交际活动的能力。整个写作活动围绕着如何成功地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而展开,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其优点是学生的注意力聚焦于交际任务,在写作中他们更加专注于思想内容和意义的有效表达,自觉学习或运用写作技巧。但它也有自身的缺点,如写作活动以交际任务为中心,写作训练的系统性很难得到保障等。

由于西方写作理论大多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写作教学而创立的,未必适用于我国的EFL课堂教学。因此,迄今为止,我国英语教学界似乎还未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写作教学模式。鉴于此,笔者从长期的日常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写作―口语整合训练法,针对理工科大学生作文和口语的薄弱环节,通过设立话题库和进行主题辩论来加强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提高了他们的四、六级应试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写作―口语整合训练法在2008级大一新生中试行了一学期,反响较好。

写作―口语整合训练法的前提是建立一套话题库,内容主要涵盖三个方面:1)英语四、六级常考话题;2)社会热点话题;3)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笔者收集了历年英语四、六级的作文真题及范文约50篇,另外又根据教育、环保、住房、交通、经济、文化等主题搜集了社会热点问题50篇,最后根据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如考试、专业选择、恋爱、集体生活、求职等收集了话题50篇,共计150篇。建立好话题库后,根据话题精选范文,并适当配以漫画或插图,辅以提示或句式练习。下面举例说明:

话题(Topic):Mobile Phone on Campus

范文(Sample Writing):

Nowadays mobile phone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on college students own mobile phones.A mobile phone has become the main communication tool by college students...

建立好试题库后,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话题库来对学生进行写作―口语整合训练。首先,从话题库里挑选一个学生会感兴趣的主题话题,如,在大学校园里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手机?启发学生思考并列出手机的优点和弊端。如:

优点(advantages):It is a useful tool for keeping contact with friends and getting information,or learning,entertaining.(手机是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的好工具,还可以了解信息、学习和娱乐。)

弊端(disadvantages):A financial burden for the poor student,distract students attention from their study,a nuisance when it rings at wrong place or at wrong time.(对于家境贫寒的学生它会成为经济负担;它会干扰学生的学习;在错误的地点和时间响起手机铃声,它就会变得烦人。)

这一步主要是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进行的brain storming(头脑风暴)思维训练,让他们开动脑筋,列出能想到的各种手机的优缺点。

其次,让学生分小组或同桌之间进行主题辩论。一方作正方;一方作反方。选择三至四组到讲台上进行辩论。辩论完后,老师进行适当点评。在学生进行自由辩论时,老师切忌插入,或打断学生的思路。

然后老师视课时情况,让学生进行课堂作文或课后作文(120字左右)。

最后一步是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指出学生应该改进的地方,并给出范文。简单分析语言形式和结构以供他们参考和模仿写作。

通过“选题―讨论―辩论―写作”四步法的层层推进,学生不仅会用流畅的英语说出手机的优缺点,还能用规范、准确的英文句式完整地写出来。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同时得到训练和提高,可谓一举两得。

写作―口语整合训练法的理论依据实际上正是任务型教学法。它把“任务”的概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主题话题上,强调话题的内容和现实意义,着重通过处理、解决意义来使学生习得语言。由于任务话题的信息量适当、有趣且有意义,能够产生更自然、更流利的话语。通过话题的口头及笔头的有效表达操练,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开始进行有意义的交流(讨论―自由辩论),他们会自然地在课堂上使用更地道的英语话语,在轻松的氛围里用英语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并最终落实到用英语来充分表述自己对某一话题的深刻认识。写作―口语整合训练法充分调动了学生潜在运用英语来进行创造(写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Long,M.A Role for Instructi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A].Hyltenstam K,Pienemann M.Modelling and Assess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1985.

写作手法论文篇(4)

关键词:毕业论文改革;英语师范生;从师技能

1 引言

传统看来,英语师范生的毕业论文主要以理论综述为主,即学生就英语教学中的某一理论为写作对象,陈述其概念,分析其特点,研究其使用环境。因此,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同时查阅现成的文献成为学生论文写作的主要思想来源。长期以来,学生的选题不但没有新意,更与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现状严重脱节,学生的论文写作对其今后的职业发展未能起到指导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某高校英语教育专业自2015年起,实施了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强化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两年以来,从2015届和2016届毕业生的论文写作情况来看,本次改革达到了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指导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目的。

2 改革前后师范生毕业论文的对比

改革后的师范生毕业论文与传统毕业论文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论文的选题、论文结构、论文写作手段等方面。

2.1 论文选题的对比

对于英语师范生来说,论文的选题往往与英语教学相关。从论文的选题来看,改革前后两年的论文题目虽然都一定程度上与英语教学有关,但其中也不难看出改革后论文选题的变化。如表一。

从表一的论文选题上看,2013年和2014年的毕业论文选题主要体现在某一理论或方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或影响,学生的论文主要研究该理论或方法的概念、特征等问题,偏重理论性。而2015年和2016年的论文普遍是英语教学现状调查类的论文,即学生须对现实中的基础阶段英语教学进行深入观察后方可获得写作素材,注重教学实践。

2.2 论文结构的对比

改革前后的论文结构也有着极大的区别。以改革前后两篇有关英语学习情感动机的论文为例进行比较,来看两者的区别。如表二。

从表二所反映的论文结构上不难看出,改革前的毕业论文要求学生从某一理论或方法的概念入手,分析其与英语教学的关系,最后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而改革后的论文从结构上看,要求学生就某一英语教学中的现象展开调查研究,不但要确定研究计划,还要搜集相关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总而言之,改革前毕业论文写作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梳理和归纳;而改革后的毕业论文写作加强了学生深入教学一线进行实际调研的能力。

2.3 论文写作手段的对比

通过表一与表二的对比内容可以看出,改革前毕业论文写作重理论轻实践,因此,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须要阅读相关书籍,并对理论内容进行梳理。改革后学生要想完成论文的写作,就必须深入到教学一线,通过问卷或访谈等调查手段获取第一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因此,改革前学生论文写作的手段主要是文献综述,而改革后学生论文写作手段主要是调查研究。通过论文写作手段的对比更能反映出从重视学生理论学习到强调学生从师技能实践的变化。

3 毕业论文改革对学生从师技能训练的促进作用

作为毕业前的最后一个作品,论文写作得到学生的普遍重视。为了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学生进行长期的准备。而改革前后对毕业论文写作要求的变化,也给师范生指明了准备的方向。从原来的只要学好英语教学理论,稍作整理就能完成论文写作,变成熟悉英语教学各因素内容,制定详尽的调研计划,深入教学一线,才能使论文写作成为可能。因此,毕业论文改革对师范生从师技能的训练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一,促进学生转变观念,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加重视英语从师技能的训练。通过与某些用人单位沟通,大学毕业生在走入社会后普遍存在理论素养好,但是从师技能相对薄弱的现象。通过本次毕业论文改革,学生选题的来源一定出自教学实际,需要学生对一线的英语教学有全面的了解,从客观上强迫学生将从师技能的训练作为重点,这样才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接触英语教学实践。

第二,促进学生转变方法,使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同时,更加重视英语从师技能的提高。传统的论文写作只需学生对已有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不须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改革后的论文写作要求学生在自身从师技能的训练过程中来寻找恰当的切入点,进行论文的调研与写作。因此,学生须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了解英语新课标的具体内容;具备分析教材的能力;能够设计科学的教学过程;善于观察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表现等。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恰恰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完善。

写作手法论文篇(5)

一、巧用描写

描写是一种表达方式,多用于记叙的作品之中,如果把它运用到议论文里,以之论理,不仅照样具有说服力,而且可以增加论证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幽默感,产生意想不到的议论效果和出奇制胜的积极作用,是使议论文出新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的显著特点,是寓理于具体感性的形象之中,使人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信服由此阐述的抽象的道理。这样议论文就不再枯燥了,也没有空虚之感,我们看到的是触手可及的形象,有物有据,有血有肉,实实在在,具体充盈。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某一句话,也可以用于某几句话或某几个段落,还能够通篇运用。就描写角度来看,不外乎如下两种情况:

1.正面描写

这种方法,多出现在立论文中,多运用于正面的人、事、物,可以对论点进行形象解说,也可以对论据进行具体的绘制,还可以对论证方法作形象的勾勒,从而达到以描写来论理的目的。这种描写,一般带有明显的褒赞色彩,如同志在《死》一文中的论述文字:

“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睡在猪栏狗窠的场所!不稀罕闲逸,宁愿一天做十六点钟的苦工!不稀罕富裕,宁愿困穷!不怕饥饿,不怕寒冷,不怕危险,不怕困难。屈辱,痛苦,一切难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

这段文字,就是通过对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形象描写,论证了作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必须具备坚定立场与献身精神的道理。语段以作者“我”为议论对象,采用了一正一反的对举方式,有物的形象对比,如“大厦”对“茅棚”、“大菜”对“住所”,有事的形象对比,如六个“不”和两个“宁愿”,态度鲜明,有力地表现了的精神品质,字里行间虽然没有直接的论述,但不难看出,其中蕴含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给人的形象感、直观感和新颖感是非常明显的,描写对论理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2.反面描写

这种方法,既可以出现于立论文中,也可以出现在驳论文中,但都必须用在反面的人、事、物身上,要么对反面观点进行形象性的描绘,要么对反面的人事物进行必要的形象化的展示,还可以对错误的矛盾的论证方法或逻辑关系进行形象的勾勒。描写中,含有一定的嘲弄或讽刺意味,感彩多以贬斥为主。例如《别了,司徒雷登》第16自然段,语段以人民横渡长江、南京政府如鸟兽散为背景,具体描写了司徒雷登大使老爷“无可奈何花落去”“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丑态:他“坐着不动”,“睁起眼睛”,他看到了“人民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还看到了人们“喊口号,讲革命”的情景,就是“没有人去理他”,于是“只好夹起皮包走路”。你看,这里句句都有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司徒雷登带着强烈的失落感和惨败心境离开中国的神情,读后既有大快人心之感,又无不对作者这种入木三分的刻画手法叹服之至,这些都是形象描写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形象描写是议论文求新的有效途径之一,运用时要注意一点,就是描写要恰如其分,要适度,一般不大量运用,不围绕一个对象运用,描写中含有浓厚的议论成分,为说理服务,只要达到了说理的目的既可。

二、多用修辞

修辞专门解决语言好不好、美不美、新不新的问题。议论文要想创新,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应该说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且,它比其他创新方法的运用难度要小一些,要方便简易一些。但这里强调的是多种修辞的综合运用,互相渗透,这样才能形成语言优势,才能达到创新的目的。例如柳斌杰先生《事业篇》中的第二段,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首先,连用四个设问,构成问句排比,并嵌用“象牙塔里”和“高楼深院”两个比喻,摆出浪费人生的种种表现,概括了四种不同的类型,促人深思。然后,通过两句概括的话语过渡,进入评析文字,否定在“酒色财气”和追求“金钱、财产、享乐”中浪费一生的人生观,又运用了“蛀虫”“贼”和“奴仆”三个比喻和一个排比。最后,又通过一个“保险柜”的比喻,提出中心论点。可见,语段中共运用了设问、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而又以后者为主,使语言生动形象,令人爱读。可见,这段议论语言十分精彩,主要通过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来实现的。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能浮华造作,不可过分讲究语言的新颖,而产生生硬之嫌,因为创新的目的是为说理服务的。

三、反弹琵琶

反弹琵琶,独辟蹊径,是一种违反常情常理的逆向思维写作活动,是相对于正向和顺向写法而提出来的。它的优点是一反人们熟知的陈旧观点,发人深省,令人耳目一新,因而很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这种写法的意义,可以增加新的议论领域,扩展新的思维空间,辩证客观,积极向上,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透彻了解,是一种创新的好方法。

反弹琵琶的显著特点是一个“反”字,就是与人们的观点相反,认识相反,态度相反。而在实质上,则是转换角度,选准角度。角度选不准,选不好,就无法进行反弹。要写好这类作文,就角度而言,可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考虑:

1.角度要小

反弹琵琶议论文与写一般议论文一样,选择的角度一定要小,这样,可以很快进入反弹重点,容易把问题写深写透,增强反弹力度。角度小,就是从某一个方面来切入,余者可以不及,这样反弹内容集中,降低写作难度。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东施效颦”,不仅不应遭到人们的耻笑,相反,人们应当向她表示足够的敬意。东施既想“效颦”,说明她有自知之明,既知自己貌丑,也知貌丑者不为人喜,不该轻易抛头露面。但东施不自暴自弃,不避己丑,不畏外嫌,竟然敢冒L险,在众目睽睽之下效法西施的身姿。她这种敢于学美的精神和勇气,实在可嘉可敬!

“东施效颦”这个典故用作贬义早成定论,而该文却对此进行反弹,为东施“翻案”,并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论据。可见,作者的反弹是从“美”的角度来进行的,是从“勇敢美”方面来议论的。东施不避丑、不怕丑,敢想敢做,付诸行动,“可嘉可敬”。由此看来,作者翻案有理,反弹成功,应该说,主要是得益于选择角度小。反弹琵琶作文,从一个很小的角度来写,不失为聪明之举。

2.角度要巧

反弹作文,角度是十分新颖的,但光新还不行,还要巧,要产生以一驭十、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巧”的概念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写来比较省力顺手,无须花大时间和精力就能把道理说透。二是人们很少写过见过的角度,易于获得创新价值。例如,“头冷顾头,脚冷顾脚”,这是一个传统的观点,是被人们否定了的,多表现为贬义,它的意思是就事论事,不作通盘打算,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一种十足的实用主义,其结果是问题越出越多,直至最后到处都出现了问题而无法解决。如果对其反弹,为这个反面格言正名,仍然可从本身的实用主义出发,从正面肯定这句话的价值和意义。现实生活中,“头冷顾头,脚冷顾脚”是正确的,这种做法也具有普遍性。如果“头冷顾脚”,或者“脚冷顾头”,既不合实情,也容易出问题。这样反弹,写来十分巧妙,情理相济,令人可信。

反弹琵琶作文的出新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运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有铺垫文字,这是基础,就是被反弹的、传统的、原来的观点,文章起始,要把它摆放出来,还可作适当解释,为下文反弹做准备、打基础。但这种文字只是个引子,不可多写。二是不能诡辩,这是关键,虽自圆其说,但要持之有据,论之成理,得起实践的检验,让读者信服。如果陷入诡辩的怪圈,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这样的“新”也就没有意义了。

四、富有哲理

富有哲理,意味深长,就是议论含义深刻,耐人寻味,充满智慧,给人以启迪、教益和警醒。这种方法,主要是从内容上提出来的,而落脚点是在句子上。运用这种方法写成的句子,必须言简意赅,以精短的语句传达丰富的内容,语句越精粹凝练、富有哲理、含蓄深刻、耐人寻味,就越显示出新鲜的特点,就越给人以新颖之感。可见,这种求新方法,有一定的难度,初写议论文者是难以做到的,而如果有意地去努力实践,可以锻炼写作者议论创新的睿智,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好方法。

这种方法在运用形式上有如下两种:

1.多用警言佳句

就是在议论的时候,所用的句子要涵义深刻而动人,但又不是警句的堆垒,而是上下联系很紧,表达意思明畅,说理透彻。这些句子,可长可短,以短句为主;可明可蓄,以蓄为主;可整可散,以散为主。它们互相配合,彼此作用,共同为创新服务。例如,弗兰西斯・培根的《论求知》,就是运用这种方法写成的议论文。也就是说,这篇议论文,语言精炼有力,警句很多,不少已相沿成为有口皆碑的名言,请看其中的一段文字: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信书本。求知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这段文字共有五句话,每句话都富有深刻的内容,给人以深刻的启示。第一句运用了排比和对比手法,指出不同的人对知识和学问的不同态度,让人对号入座,给人们以警醒;第二句运用对比手法,摆出两种知识,重在书外知识,强调实践的重要;第三句顺着第二句往下说,告诫人们学知识要经过实践,明确途径;第四句又用对比,指明应怎样对待书本知识的正确态度,辩证客观,一分为二;第五句仍用对比,阐明了求知目的,否定错误做法,指出了正确的方面。可见,这段文字虽然理论性很强,可人们并不感到枯燥,其主要原因就是富有哲理,意味无穷,产生新颖有趣之感。

2.文句整齐有力

这就是在议论时,所用的语句以整句为主,以短句为主,多用对比、对偶、排比等手法。这种情况,不仅在句意上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而且还给人以节奏明快、富有韵律的美感,于是新颖之感也就由此产生了。例如,同志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在批评主观主义态度的语段中,所用句子短促有力,整齐工仗,很有韵味。第一句是观点,然后是两个“或”字句,构成并列,双双相对,基本工整;一“无”一“有”,构成对比对偶;两个“而不”,对仗十分严格;三个“拿了”,形成排比,揭示危害;四个“大敌”,又用排比,提出实质。可见,这段文字,以整为主,以散配合,整散相间,错落有致,可谓语言优美,新颖活泼,趣味横生。

写作手法论文篇(6)

这里我们就拿第12课为例。对比论证出现在了第一段。作者在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了论点:Most of us have formed an unrealistic picture of life on a desert island(我们许多人对于荒岛生活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之后作者讲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想法:一种想法是imagine it to be a sort of paradise(认为荒岛是天堂);另一种想法是Life on a desert island is wretched(荒岛生活很可怕)。最后一句话是个总结句。作者正是通过两种呈对比的想法来论证“人们对荒岛生活有不切实际的想法”这一观点。需要读者关注的是,在两种成对立的想法之间作者用了一句非常漂亮的过渡句:The other side of the picture is quite the opposite. (另一种想法恰恰相反)。于是,一个结构清晰严谨、论述有理有力的段落跃然纸上。

读罢上述五篇文章的第一段,不难发现它们都是由两种相反的观点组成,而在相反的观点中间,作者都运用过渡句,这里对对比论证的过度表达稍作总结:

The other side of the picture is quite the opposite. (L12)

on the other hand (L23)

but (L38)

…be only part of the picture. (L41)

however (L54)

了解了对比论证之后,我们不妨思考下如何运用这种手法,毕竟学以致用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如果针对当前的英语高考作文题,我们完全可以让它在我们的考场上发挥作用。这里以上海2004年和2005年的英语高考作文题为例,看看这一新概念三册中反复出现的手法如何作为应试技巧运用到考试中。

2005上海英语高考作文题:

古人云:“天生我材必有用”(There must be a use for my talent.)。通过描述你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人各有所长,无论才能大小都能成为有用的人。

写作文首先要做的是审题,这个题目要求你在写文章时做到两点:你的观点是支持“天生我才必有用”;用你生活事例论证。如何引出自己的观点呢?我们可以运用对比手法,可以先就题中话题先找到两个对立观点,然后再抛出自己的观点。值得一提的是,考官在批阅一片作文时首先会注意考生是否偏题。那我们如何避免偏题呢?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在开头就告诉改卷老师你扣题了。比如笔者写下如下一段作为作文首段:

People have formed an unrealistic picture of their talents. Some imagine themselves to be unconquerably intelligent. On the opposite, others tend to consider themselves a drop in the ocean, powerless and useless. There is an element of truth in both ideas, but I am convinced that there must be a use to out talent, as it can be proved by my own experience.

先写人们对自己的天赋形成了不切实际的看法,然后写两种极端的看法:一种是认为自己绝顶聪明,另一种是自己如沧海一粟,微小无用。在这两个相反的观点之间有了on the opposite来过渡。这正是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但是别忘了上述的两点考题要求。在列举了两种相反的观点之后就可以抛出自己的观点:I am convinced that there must be a use to out talent.而后自然用过一个as it can be proved by my own experience的句子过渡到以下的事例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如此一写,完全不用担心是否扣题的问题,因为在这一文章首段告诉了考官自己的观点,并且通过一个过渡句说明下文内容是起到论证作用的事例。当然不要忘记这里是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引出自己的观点的。

上述高考题属于比较严肃的话题,如果遇到的话题涉及生活事件呢?下面再列举另一种风格的高考作文题。

2004上海英语高考作文题

老师要求你负责班级墙报(wall newspaper)工作并征求你的意见。在日记中表述你的决定并谈谈想法。

我们首先还是要捉摸清楚考题的要点:你的决心;你的想法。负责班级墙报貌似是个小话题,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运用上对比论证的手法。比如在写自己的决心时,不妨先写一般人对这样一个老师指派的任务是何种态度,而后引出自己的决心。而在写一般人的态度时完全可以用上对比的手法。比如笔者写下如下一段作为作文首段:

People show different attitude when appointed to be in charge of wall newspaper. Those who regard the task as a great burden would decline it while those who long to serve their fellow students would accept it with great pleasure. As for me, it is a golden opportunity to practice myself, so when the challenge comes, I will accept it.

可以先用一句话总起人们会有不同的态度,而后写两个呈对比的观点:一种是认为这是个负担因而拒绝承担;另一种是渴望为民服务因而欣然接受。中间运用的过度是while,这样可以将呈对比的做法浓缩在一个句子里,句子结构的复杂性提升。然后通过as for me来表达自己的态度,也就是我的部分决心。

写作手法论文篇(7)

议论文主要包括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论点必须正确。论据是为说明论点服务的,既要可靠又要充分,事实胜于雄辩,是最好的论据。论据也可以是人们公认的真理,经过实践考验的哲理。论证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

1. 归纳法

从分析典型,即分析个别事物入手,找出事物的共同特点,然后得出结论。

2. 推理法

从一般原理出发,对个别事物进行说明、分析,而后得出结论。

3. 对照法

对所有事实、方面进行对照,然后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4. 驳论法

先列出错误的观点,然后加以逐条批驳,最后阐明自己的观点。

二、议论文的特点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有引子、正文和结论句三部分。一般在引子部分提出论点,即文章的主题,在正文部分摆出有利的事实,对论点进行严密的论证,最后根据前面的论证得出结论。

三、议论文的写法

要写好议论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确定论点

论点通常在文章的第一段提出。

2. 要有足够的论据,可以列举生活的实例

3. 论证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所有事实、原因、理由应紧密地同结论连接起来。

4. 层次要清楚

5. 态度诚恳、友好,因为议论文重在说理,以理服人

议论文在写作手法上以议论为主,但有时也要运用说明、叙述、描写等手法。议论中的说明常为议论的开展创造条件,或是议论的补充;议论文中的叙述和描写应是为论点提供依据的因此,叙述应该是概括的,描写应该是简要的。

6. 论据要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