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家居活动总结

家居活动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8 15:50:43

家居活动总结

家居活动总结篇(1)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最终牵引力。消费结构则是居民生活质量最直接的表现。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居民3919.31万,占总人口数的56.8%,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对全省居民的消费情况有着重大影响。

一、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本文收集了-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及服务共八项消费支出数据。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tendlinearependituresystem,eles)对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从表1中的eles参数估计值及统计检验结果来看,各项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之间都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eles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下面从基本需求、需求收入弹性和边际消费倾向方面对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一)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水平分析:基本生活需求能充分满足,但文化、教育、娱乐消费不足。居民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水平下,为保证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居民对商品和劳务所需要的基本消费量的支付能力,它反映了居民最低消费需求。

由表2得知,省农村居民人均基本生活消费需求支出总额为2040.62元,而人均实际消费支出总额达到4020.87元,将近人均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两倍,由此可见,省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进一步观察,尽管在总量上实际消费总额大大高于基本需求总额,但文教娱乐这一项并没有达到基本需求额,反映出省农村居民的文化、教育、娱乐现状亟待改善。

(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消费意识较强,但消费结构层次偏低。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变动额和收入变动额之间的比率。它反映了居民对各类消费的偏好及其新增购买力的投向。

由表1得知,省农村居民总边际消费倾向为0.70,说明农村居民新增收入中的70%用于生活消费支出。显示出省农村居民储蓄率较低,消费意识较强。这对全省经济的健康快速增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各大类边际消费倾向系数中,排第一位是食品(0.3352),其次是居住(0.2051)。这说明省农村居民在收入有所增加的情况下,首先考虑的是增加食品的消费量和提高食品的质量,改善膳食结构。紧接着便是考虑改善居住环境,这也反应出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层次偏低。

其他按顺序排列分别为交通通信(0.0582)、医疗保健(0.0475)、家庭设备(0.0463)、衣着(0.0295)、其他(0.0119)、文教娱乐(-0.0306)。交通通信和医疗保健两大类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也说明了:一方面,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已深入到农村,农民对出行以及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方面的要求提高;另一方面,农民医疗保险、保健意识增强,越来越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文教娱乐的边际消费倾向为负数,说明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文教娱乐的支出反而有所下降,反映出省农村居民对文化、教育等精神消费投入的忽视,全省整体精神文化层次较低。

(三)需求收入弹性分析:居住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潜力较大。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时,需求量变动率与收入变动率的比率。它反映了食品等商品消费支出对收入的敏感程度。

从整体上看,居住支出对收入的敏感性最高,为1.46。其次是家庭设备,为1.12。这说明此两类商品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快于收入的增长速度。反映出省农民非常关注和热衷于改善家庭生活、居住条件。而食品、衣着、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医疗保健、其他类的需求收入弹性都小于1,说明这几类商品对收入变动的反应不敏感,缺乏弹性,省农民对这些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增长低于其收入的增长。

二、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建议

针对目前的消费现状,为合理引导省农村居民消费,促进其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提出如下几项建议:

(一)稳步提高省农村居民收入。影响农民消费需求的因素是收入,只有不断扩大农民收入,才能提高农民消费需求,推动消费结构的优化。

(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适合省农村、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稳定农民消费预期,放开农民消费思路的重要基础。

(三)大力推动“建材下乡”、“家电下乡”。针对全省农村居民居住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潜力较大的情况,全面推广“建材下乡”、“家电下乡”开拓农村市场,引导企业设计、开发、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的建材、家电产品,扩大农村消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家居活动总结篇(2)

1.居民的个人信息:如所属地区、年龄、性别、学历、职业、收入等;

2.反映居民幸福感的13个指标:总体生活、身体健康、职业状况、劳动报酬、业余生活、社会保障、友邻关系、家庭关系、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区环境、治安状况、交通便利。每个题均为5级分制,1分表示很不幸福,5分表示非常幸福;

3.居民对未来的预期和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

按各盟市总人数比例分配样本,共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89份,回收率为82.72%。

一、居民幸福感的单项因素分析

我们分别测量了13个方面的幸福感。下面对反映居民幸福感的13个指标计算平均得分,结果见图。

统计结果表明,居民对家庭关系、友邻关系及身体健康方面感觉最幸福,说明居民在处理家庭关系、同事、邻居和朋友关系上较为满意;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也较为满意:幸福感相对较低的几个指标是自然环境、社区环境和社会保障。这则要求政府在改善自然条件、进行环境保护、改善社区环境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花大力气。

二、居民幸福感的综合因素分析

我们采用多元统计中因素分析的方法,对涉及居民幸福感13个变量进行因素分析。按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共提取4个主因素,它们一起解释了变量标准化方差的61.331%,说明用4个主因素代表原来的13个变量已有61.331%的把握。

反映居民幸福感13个因素可通过因素分析方法由4个因素来代表。综合因素的实际意义由权数较大的几个变量的综合意义来确定。也即综合因素1在友邻关系、业余娱乐生活、身体健康状况、家庭关系上有较大载荷,即它们的系数大于其他变量的系数。所以,综合因素1主要是这4个指标的综合反映,是反映个人能力的综合因素。第2至4个因素依次为职业生活因素。自然、经济、社会环境因素和治安交通因素。下面,计算这4个综合因素的平均得分。

统计结果表明,身心健康幸福感得分最高,为3.674分:治安交通环境幸福感次之,为3.559分:接下来是自然社会环境幸福感和职业生活幸福感。分别为3.091分和3.084分。综合因素分析也得到了和单项分析一样的结果,居民的身心愉悦、亲友关系幸福感和治安交通幸福感远远高于职业生活幸福感和自然、经济、社会环境幸福感。说明居民在职业、劳动报酬、社会保障方面的幸福感较低,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满意度还相对较低。

三、不同层面居民幸福感的分析

我们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学历、不同职业、不同收入居民的幸福感进行了交叉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层面的居民对幸福的感觉不尽相同。并不是越有钱人们就越幸福,经济发达也并不能与幸福划上等号,也不是学历越高人们就越幸福。居民的幸福感并不与收入、学历、GDP增长呈正相关关系。

(一)居民幸福感与地区分布间的关系

在12个盟市中,身体健康、业余娱乐生活、家庭关系幸福感最强的是巴彦淖尔市。生活幸福感最强的是乌兰察布市,职业、劳动报酬、人际关系幸福感最强的是锡林郭勒盟。社区环境幸福感最强的是兴安盟。社会保障幸福感最强的是通辽市和赤峰市,经济发达的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在这几个方面并没有位居前列。交通便利幸福感最强的是通辽市和呼和浩特市,交通状况的好坏,是衡量居民对于一个地区幸福感比较重要的一个指标,交通幸福感较高的,并不全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反而一些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得分较高。社会治安幸福感最强的是呼和浩特市和赤峰市,环境保护幸福感最强的是鄂尔多斯市和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状况幸福感最强的是赤峰市。在观察具体幸福感的同时,我们再来观察一下总体幸福感。居民总体幸福感最高的三个盟市为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和通辽市,最低的是阿拉善盟和乌海市。

(二)居民幸福感与年龄、性别、学历、职业、收入间的关系

具体统计结果是,60岁以上的居民幸福感最高,40~50岁的居民次之,但总体各年龄段相差不是太多:男性总体幸福感略高于女性,这个结果稍稍悖于以往学者的研究结果:最高学历和最低学历的幸福感不如中等学历,大专文化程度的居民幸福感最高。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次之。本科以上学历的仅位居第三。低于小学水平的幸福感最低:律师、会计师、演员、记者等幸福感最高。其次是企事业单位中层管理人员,幸福感最差的是失业、下岗人员,农民、林业工人和矿工的幸福感相对来说也很低:城镇家庭月收入水平在3000元左右的最幸福,农村家庭年均收入水平在4000-5000元的最幸福,而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收入最低的居民幸福感最低,但并不是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幸福感也随之增加。

四、居民总体幸福感与具体幸福感间的关系

(一)居民总体幸福感与亲友关系、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幸福感间的关系

统计表明,居民总体幸福感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区环境、治安状况、交通便利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我们用居民总体幸福感做因变量。用其他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因素做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回归方程和回归系数均通过了统计检验。我们看到,人际关系、劳动报酬、生活便利程度、自然环境、文化娱乐、治安、经济发展幸福感,这些不直接被诸如GDP等经济指标所囊括的“软性”因素,对居民的总体幸福感均有重要影响,其中交通幸福感对总体幸福感的影响超过其他因素的影响。回归系数为0.18。即交通幸福感每增加1个单位,居民总体幸福感就会增加0.18个单位;而治安、自然环境、社区环境、家庭关系、友邻关系、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回归系数也在0.10~0.17之间。就是说。这些因素每增加一个单位。对居民总体幸福感的贡献是0.10~0.17。

(二)居民总体幸福感与生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职业、劳动报酬幸福感间的关系

统计表明,居民总体幸福感与生活状况、身体健康状

况、职业、劳动报酬幸福感间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我们用居民总体幸福感做因变量,用生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职业、劳动报酬幸福感做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其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对居民的总体幸福感也均有重要影响。其中生活状况幸福感对总体幸福感的影响最高,回归系数为0.21,居民总体幸福感与生活满意感有很高的相关性,但生活状况满意感比较高,劳动报酬幸福感比较高,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其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达到了最高。其余的回归系数也在0.11~0.16之间,回归方程和回归系数均通过了统计检验。

五、居民对未来幸福感的预期

统计表明,居民对自己未来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发展状况表现出了良好的心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内蒙古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增强了居民对未来幸福感提高的信心。虽然内蒙古各盟市均面临国有企业经营困难,下岗职工增多,低收入群体人数规模有所扩大。农村仍有许多贫困人口等问题,但仍有81.4%的居民对未来幸福感预期乐观,21.1%的居民认为未来幸福感将有明显提高,60.3%的市民认为未来幸福感会有所提高,只有1.2%的人对未来幸福感预期悲观,3.8%的人对未来幸福感不太乐观。多数居民认为未来家庭收入水平将有很大改善。13.3%的居民认为未来收入水平将有会有大幅度提高,64.7%的居民认为未来收入水平将有会有所提高,16.5%的人认为未来收入水平会与现在持平,只有1.5%的人认为未来收入水平将有大幅度下降,3.8%的人认为未来收入水平将有所下降。但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各项改革的深入进行,他们也为未来的子女教育、就业、收入、住房、医疗、养老以及社会治安等问题表示担忧。我们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身利益就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做出选择。位居前三位的依次为:“子女教育”“收入问题”和“就业问题”,而“健康问题”“医疗保障问题”和“养老问题”紧随其后,列居第四、五、六位。

除学生群体外,“子女教育”已成为社会各劳动群体共同关注的焦点。列在第一位,住房及家庭收入的增长也是居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大学生及失业、下岗人员对就业问题更为关心。近些年,党和政府对居民的当前利益已非常重视,居民个人收入总体上有了较明显的增长,住房条件逐渐得到了改善,教育方面的投资也在增加。对就业问题也更加重视,这都为老百姓带来了实惠。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上述几项可以说是触动老百姓的社会感觉、社会观点、社会积极性和总体幸福感的“敏感点”,做好这几项工作,对于梳理社会情绪、舒缓社会气氛以及增强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具有直接的作用。

在问及在未来的一到两年中影响居民总体幸福感的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时,回答结果见表。

值得注意的是,“使干部队伍更加廉洁”是居民最不乐观的一项,超过半数的居民认为保持原样或有退步、恶化。这说明居民对惩治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有着强烈的愿望。居民对腐败问题严重性的高度集中认同,说明了这一问题的真实性和严重性。也表明了居民对此问题的高度担忧。腐败问题在任何一个国家、对任何一个政府都是致命的。它本质上是少数人利用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力来侵犯人民利益,对此人民群众是无法长期忍受的,也说明了大力惩治腐败时不我待。居民对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家地位、搞好社会治安、增加就业机会保持了乐观的情绪,对改善社会风气的乐观度也超过了半数。

家居活动总结篇(3)

[关键词]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特征

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历史路径

消费结构的变迁,也就是在不同的标准下,各种消费支出所占总消费支出比重的变化过程。国际经验表明,居民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呈现出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发展轨迹。恩格尔系数(Engle’sCoefficient)可以用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度量。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FoodandAgricultureOrganization)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更加富裕。因此,对国家而言,每个国民平均支出中购买食品支出的比重越大,则国家相对更加贫困;反之,则国家更为富裕。中国的发展是自然趋势、规划指导下的市场驱动和规划战略引导三种趋势的结合(胡鞍钢等,2011)。因此,我们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分析依据国家发展规划实施阶段作为参照,以五年为基础时间跨度。研究中的人均消费支出结构数据以《中国统计年鉴》为标准,划分为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娱乐教育文化、居住和杂项,共类。按照恩格尔系数,可以将涵盖“六五”至“十一五”六个五年规划时期的中国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以五年为一个时间跨度)(如表-1):贫困转向温饱阶段(1981—1985年),温饱阶段(1986—1995年),温饱转向小康阶段(1996—2000年)和小康转向富裕阶段(2001—2010年)。与人均收入(或人均GDP)相比,恩格尔系数受到价格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由于城乡地区价格水平不同,真正反映城乡差距最好的指标之一是恩格尔系数,它也明显小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经济发展阶段的刻画也更为准确。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路径反映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过程。不同阶段下城乡居民各项消费支出比重的变化情况如表-2所示。

二、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与挑战

(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

第一,生产力水平快速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消费行为,以及最终消费结构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最大收益者将逐渐集中到能够接触或者采用新技术的国家和集团,采用新技术政策的国家(如中国和印度)将发生跨越式发展。①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赶超美国成为世界科技实力第二大国。中国国际科学数、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和产品出口额仍居世界第一位。②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引领居民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空调器、家用电脑、移动电话、家用汽车等现代化产品数量增长趋势明显,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消费领域不断拓宽,消费需求趋于多样化、高级化。第二,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结构的最基本因素,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消费者购买能力的大小。根据消费经济学理论和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1000美元时,居民消费结构将从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而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促进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转变。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到2030年,GDP所反映的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将达到24%,高居全球第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将持续提高,购买能力持续加强。从收入角度来看,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也已经进入更加高级的发展阶段。收入水平提高将使居民不断提高消费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在保证基本生存消费支出的同时,不断增加发展型、享受型的消费支出,推动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第三,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人口的结构特征对居民消费结构具有重要影响。消费结构的优化过程是人们消费需求不断满足、升级的过程。我国正在经历世界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过程。1978年城市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18%,③到2020年,将会再有2亿至3亿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届时城镇人口将在8亿左右。④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够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是消费需求扩大的重要途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后,收入、消费支出、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等指标均会明显改善,消费能力显著提高。我国城镇化进程推进,为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大、消费总额增长进一步加快、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创造了良好条件。第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影响产品结构,进而影响消费品的供给结构。消费结构受到产业结构的制约,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前提保障。我国工业化虽然还没有完成,但总体上已经向后工业化时期转型。工业化中后期表现为产业持续升级,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移,进而再向技术密集型转移,也在不断地再向知识密集型转移;产业结构持续变迁,先是出现重工业化比重提高,接着出现工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提高。⑤我国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将得到大力发展;制造业进一步改造、提升;新兴产业进一步培育。未来信息技术产业、房地产业、汽车制造业、旅游业、信息产业、食品加工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将给居民消费结构带来继续向高层次、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的机遇。

(二)居民消费升级的挑战

第一,居民消费率偏低。居民消费率是居民消费需求、消费能力的重要体现,是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保障。虽然我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率已经超过投资的贡献率,但是需求结构仍然不够协调,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具有较大升级空间。我国居民消费率较低,主要归因于:经济长期依赖于投资的增长方式,增强了居民的储蓄倾向,而削弱了居民的消费动力;居民对预期收入具有不确定性,谨慎消费倾向加强;产品供给结构滞后于居民消费支出结构,不能有效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第二,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国际经验表明,收入分布的合理结构是“橄榄型”,即中等收入居民人数相对最多,富裕和贫穷人口相对较少。随着收入水平提高,高收入居民与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支出差距逐步将会缩小,实现消费结构的整体升级。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行业和不同群体之间工资收入差距拉大,垄断性行业企业工资水平过高,私营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工资偏低,国有企业薪酬增长过快,水平过高,一线滞后工资增长缓慢,水平低。⑥在此背景下,中低收入群体巨大,居民消费意愿将受到严重抑制,难以形成社会消费需求扩大的规模效应,会对消费结构的整体升级产生一定阻力。第三,消费环境有待改善。首先,我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最大的环境压力。⑦人与自然间的矛盾,严重影响了居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消费行为,阻碍了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其次,消费的社会环境需要改善。食品安全、价格欺诈、虚假广告、行业垄断、强制交易等现象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抑制了消费者的消费热情。服装鞋帽、移动电话、食品、电信和销售的投诉量长期处于相对高位,销售、航空运输、互联网等方面的服务投诉量增长明显。最后,消费文化需要加强引导。我国的传统消费观念相对保守,趋于稳健性消费。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低,发展型、享受型消费需求增长较缓慢。浪费性、炫耀性、迷信性等不健康的消费观念仍然存在,极大地浪费了经济社会资源。

三、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与特征

(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趋同

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二元性结构特征,使得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变化过程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差异性。从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长期变动趋势来看,⑧两者的总体方向比较一致,均呈现持续降低的变动趋势,说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向富裕生活水平不断迈进。同时,从两者的相对时间差距来看,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滞后于城镇居民,但滞后时期不断缩短,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呈现趋同的发展方向。预计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将于2018年和2023年左右低于30%,居民生活水平进入更加富裕阶段。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进入富裕阶段的时间间隔进一步缩短,大致为5年。因此,从变动趋势来看,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将进一步趋同,人民生活水平将进一步接近。农村人口、农业劳动力比重的大幅度下降,是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趋同的重要原因。农村人口、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城乡差距缩小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消费结构升级,实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趋同具有四大传导途径。首先,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和农业劳动力转移正在“四化”,即农业现代化、农民兼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民工城镇化。其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小,使得占90%以上的非农业可以大力支持和反哺农业。第三,城镇人口已经超过并将大大超过农村人口,使得城市可以大力扶助和带动农村发展。第四,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既增加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出,又减少对农业、农民的税费,进而合力促进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居民实现共同富裕。

(二)区域居民消费结构将进一步趋同

四大区域间居民恩格尔系数差距呈现缩小趋势。依据《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项目,可以按照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区域划分,对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对比分析。⑨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等的不同,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区域差异较大。从恩格尔系数的绝对数值来看,区域居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呈阶梯形,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东北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这也体现出区域消费水平分布不平衡,居民在消费意愿及消费内容和结构上具有区域差异性。以生活水平最高的东部地区的恩格尔系数为基准,对各区域恩格尔系数的相对差距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各区域与东部地区恩格尔系数的差距均具有先增大而后缩小的变动趋势。不同区域城镇居民的耐用消费品差距也呈现逐渐缩小的变动趋势。如用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来衡量,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东部地区,同样也是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水平最高的区域。在东部地区一些发达城市,汽车、电子信息产品等消费品的消费量和家庭普及水平要高于其他区域。在一些传统的家庭耐用消费品上,如彩电、冰箱,东、中、西、东北部居民消费比较接近,反映出这些类型的消费品,已经在全国城镇地区基本得到了普及。享受型、发展型消费品的比重相对更大,是东部地区的居民消费结构相对于其他区域的主要区别。同时,从发展趋势来看,虽然耐用消费品相对差距仍然存在,但是与东部地区相比,其他地区耐用消费品消费量增长相对更快,因此这种差距具有逐渐缩小的变动趋势。省际恩格尔系数变化同样表明区域间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且相对差距呈现缩小趋势。预计到2030年,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将进一步较大幅度提高,较高水平数量多的省份(或地区)分布将更加显著,基本实现所有省份(或地区)的居民生活处于同一水平,将有29个省份(或地区)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低于30%,居民生活水平处于更加富裕状态。

(三)中国与美国居民消费结构将进一步趋同

从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情况来看,中国恩格尔系数的变化速度远远快于美国,并且这一变化趋势将继续保持。按照基于恩格尔系数的生活水平判别标准,我国城镇居民从2000年开始就进入了富裕阶段,而美国恩格尔系数则低于30%的更加富裕标准,居民生活水平属于更加富裕阶段。⑩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生活水平将达到更加富裕水平,与美国居民处于同一生活水平阶段。美国的消费结构特征表明,我国消费结构的升级潜力巨大。首先,恩格尔系数具有下降空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还有较大下降空间。其次,教育消费支出比重能够进一步降低。美国居民教育支出的比重则相对较低。如果国家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财政支出水平,居民的教育支出比重可以较大幅度缩减。第三,交通通信支出比重能够进一步降低。近年来美国居民在该项目上的消费支出大约只占其消费支出总额的4%。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居民在交通通信方面的支出比重会进一步降低。最后,医疗保健支出比重具有较大提高空间。我国居民的医疗保健支出比重虽然上升趋势明显,但与美国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具有较大的提高空间。美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主要得益于四大推动因素。第一,总体消费规模巨大。长期以来,美国经济以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为主要特征,家庭消费量约占美国GDP的70%,美国经济因此堪称“消费者经济”。第二,技术进步推动作用明显。技术革新和进步极大地推动了新产品和服务的普及,有线电视、电脑、电子玩具和游戏、移动电话服务、音像设备、因特网服务、音像产品出租以及新开发的医疗服务和处方药等成为消费者热衷的新领域。第三,消费信贷发达。美国的消费信贷起步于1929年,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得到普遍推广以来,分期付款、借贷消费目前已经成为美国居民消费开支的重要方式。第四,消费模式多样化。美国地域广大、移民人口众多,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样性造成消费模式的多样性显著。年龄、种族、收入、地理区域等等因素的差异,使美国消费市场具有多层次性、多元性特征。与美国相比,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力量更加明显。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为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创造了极佳的历史机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爆发出来的增长带动力量将是史无前例的。我国如果能够顺利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可以降低居民的未来不确定性风险,使居民更有信心地消费,我国消费结构将加速升级,与美国进一步趋同。

四、小结

家居活动总结篇(4)

关于社区春节文化活动总结范文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在全社区范围内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温馨和谐的春节节日氛围。按照通知、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精心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总结如下:

  1、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文化活动。

  为了营造春节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xx社区在春节前夕为辖区内的5个小区分别送去了大红灯笼,精心装扮小区,给社区居民营造一个温馨喜庆的过节氛围。当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小区门口时,xx辖区四处洋溢着浓厚的新春佳节喜庆气氛,让我们一起喜气洋洋迎新年。春节家家户户贴福字、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2月10日上午,xx社区、xx物业联合“字立方书法”开展了义务写春联、送祝福活动,提前将新春的问候和祝福带给居民。本次活动邀请了3位书法家到场,他们准备了很多内容不一的春联供居民选择。活动现场热闹非凡,书写桌旁聚满了写春联的居民,不时有人举着春联挤出队伍,趁着灿烂的阳光晒福晒春联。短短一个上午,现场为居民送出春联200余对,福字100余副(包括“平安开发区”印刷版春联和福字各50副)。社区通过开展送福送春联活动,真诚祝愿居民朋友们羊年新春平安幸福,万事大吉。

  为了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饮食安全意识,帮助大家更合理地选购、消费食品,更好地提升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防止春节期间病从口入,并使人人关心饮食,人人参与食品安全成为一种社会风尚。2月11日上午xx社区举办了“食品安全科普知识”讲座活动,特别邀请嘉兴市科普讲师团讲师储老师为居民授课,20多位社区的居民聆听了讲座。储老师分别从食品安全的定义与如何挑选安全的食品;食品的保质期和保存期的区别;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区别;食品添加剂的认知及其危害;如何处理蔬菜;学会辨别问题水果和反季节蔬菜等不同的角度对食品安全相关科普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居民对讲座的内容兴趣浓厚,认真做了笔记,并且详细咨询了储老师一些食品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大家要在生活中树立科学、理性的饮食习惯和观念,选好食材,吃出健康的身体。

  2、大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为及时给困难群众送去温暖,xx社区开展了新年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活动,先后走进5户困难群众和2户1+X扶贫帮困户家中,同他们拉家常、问冷暖,详细询问他们的身体、生活、工作情况,并送上慰问金和大米、食用油等慰问品。

  xx社区始终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群众工作的标准,带着嘱托、带着感情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送去信心、送去希望。这次慰问不仅给困难家庭带来了物质上的关怀,更给予了她们精神上的慰藉和鼓励,使她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感受到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温馨。

  3、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

  为了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2月10日上午,xx社区特邀请字立方书法协会的书法老师为社区青少年现场手把手教学,学写书法欢乐送福。根据老师专业的教学方法,同学们学得不亦乐乎!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社区居民学习书法兴趣和能力的同时,在欢乐中喜迎新年来临。

  为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营造和谐喜庆的气氛,共同庆祝元宵佳节,3月5日下午,xx社区精心准备了200余条灯谜供大家竞猜。谜面通俗有趣,其中涵盖着科普、法律、养生、计生知识等内容,生动而活泼,社区居民有的三五成群,结伴猜谜,有的自己独立推敲,有的爷孙一起冥思苦想。猜中的居民还可以得到奖品,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热闹的元宵猜灯谜活动,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活跃了社区文化生活,加强了社区与居民间的沟通即,又让广大居民享受了元宵猜灯谜的乐趣。

关于社区春节文化活动总结范文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的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根据街办《关于春节期间组织开展“红红火火过大年”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的通知》,结合我社区实际,组织居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

  一、社区上下促整洁,欢乐祥和度春节

  活动期间动员辖区内居民群众集中开展环境卫生突击整治活动,重点清理了家属楼院,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的杂物垃圾,违规小广告,对街边门店进行了卫生整治。确保辖区内环境干净整洁,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舒适优美的节日环境。

  二、温暖寒假,情系社区

  为了推动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深入开展,我社区以“温暖寒假,情系社区”为主题,组织辖区内各大中专院校、初高中学生开展寒假志愿者服务活动,对辖区内各楼院、街边门店进行卫生整治,协助散户居民收缴水电费,方便了居民生活,让同学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献爱心,受教育,长才干,对社区做出了贡献,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社区幸福年,百姓大舞台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节日期间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欢乐喜庆,祥和文明的氛围,我社区组织辖区舞蹈队,艺术团60余人,精心准备了歌舞节目,参加了渭滨区街办社区群众文艺团队“百团大展演”文艺展演活动,并获得了评委和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其中《我祝祖国三杯酒》舞蹈演出获得了一等奖的荣誉,营造了“你我共参与,大家同欢乐”的浓郁文化氛围。

  通过春节期间的各项活动,为居民营造了环境优美,干净卫生的节日氛围,也锻炼了在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开展的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了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关于社区春节文化活动总结范文   根据市发改粮食〔20xx〕53号及通区安办〔20xx〕3号文件精神,关于开展20xx年“春节”“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大检查,切实抓好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两节”、“两会”重要时段安全生产形式稳定的通知。我局自接到通知后,及时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把文件精神转发到局属各企业,召集企业负责人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例会,传达通知精神,布置工作任务,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其次,成立了安全生产大检查领导小组,由局长亲任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公司经理及局股室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业务安全股,制定了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工作方案。同时,各企业成立了安全生产大检查领导小组,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责任部门具体抓!

  再次,深入推动“打非治违”专项整治行动,对重要岗位、关健环节都进行了强化管理和重点防范,在粮食行业一是继续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回头看”活动;二是深入开展“打三非”、“反三违”、“防三超”活动;三是建立健全“一岗双责”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四是遏制一般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五是巩固、稳定安全生产形势。各企业对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都认真排查,防范于未然,通过这次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的开展,使全系统职工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加强,全系统上上下下都时时讲安全,处处重安全。

  今年,各企业又层层签订了20xx年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各企业的第一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依次类推,严格责任考核奖惩,从严落实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使每个人都有安全责任意识,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活动期间,各企业围绕“四个重点”(防火防尘、建筑及施工、化学药剂、设施设备)、“三个关键”(关键企业、关键部门、关键岗位),集中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同时加大安全投入,采取针对性措施,强化整治力度,切实消除隐患。同时,各企业将安全检查情况自查报告及时报送局业务安全股。

关于社区春节文化活动总结范文   为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地发挥党联系居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解决困难户的生活问题,进一步推动送温暖工程的经常化,按《关于在201x年春节期间继续开展“送温暖”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积极响应集团社区“进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难,暖千家心”送温暖活动,我社区认真开展了201x年春节慰问送温暖活动,现将该次活动小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统一部署

  社区领导十分重视开展春节送温暧慰问活动,社区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专门对春节期间送温暖活动进行布置,决定开展形式多样的春节慰问活动:一是在春节前夕对困难居民,特困居民由工会进行一次困难补助;二是拨出春节慰问专款,并按照要求普遍进行一次走访慰问,把温暖送给每个居民;三是对孤寡老人派专人进行看望、慰问;四是向上述人员发出慰问信;五是个别路途遥远不能走访的,进行电话、信函表示慰问。由于领导重视,人力和资金上得到了根本的保证,有力推动了春节慰问活动的开展。

  二、突出重点、措施有力

  社区居委会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它摆上工会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好困难居民的生活保障工作,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为了切实做好春节慰问工作,社区工会首先对社区所有人员状况进行了一次普遍摸底调查工作,逐一进行了事前专访或专门联系落实到人,及时发现了困难人员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前集中一段时间做好特困居民人员家庭的核实摸底工作,及时调整充实了特困居民档案,摸清了底数,为送温暖活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在实施送温暖活动中,我们注重突出重点,将生活一般相对困难和特别有灾有难大病等的区别开来,如特困、大病致贫居民、特困单亲家庭等,进行一一有重点的排列的确认,采取有针对性地进行困补等措施和办法,切切实实的为他们排忧解难。由于抓住重点采取有力的措施,使真正有困难的居民得到了及时的帮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做实做细,落到实处

家居活动总结篇(5)

【关键词】广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

0.引言

从1992年亚洲银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计划”的启动,到2004年中越两国政府“两廊一圈”战略达成共识,再到2006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式对外中国―东盟“M”型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构想,作为前沿地带的广西,对外贸易数额飞速增长,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有了很大变化。2009年广西农村居民最终消费979.18亿元,而1978年仅为35.9亿元。正确分析广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现状与变动情况,对于采取恰当的消费政策和消费途径,最终达到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需求、刺激经济增长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消费理论研究综述

由于西方已不存在所谓的“三农”问题,因此西方学者对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的研究极为鲜见。近年来,我国学者借鉴现代西方消费理论,对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关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研究如下:卢嘉瑞等具体从中国农民消费结构的演变与比较研究、中国农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中国农民消费结构现状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孙江明和钟甫宁(2000)研究指出,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下,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会降低平均消费倾向和造成农村消费结构的断层和脱节。戴园晨和吴诗芬((2001)研究发现,在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中,农村消费结构升级滞后于城市,而且消费的地区差距以及层次差距也是在农村表现得尤为明显。唐玲(2003)指出农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题是温饱向小康型消费阶段迈进。

2.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动过程

2.1收入水平与消费支出及消费倾向的关系考察

依据西方消费经济学理论,居民的一切消费都是以收入水平为依据的。消费支出是指一定时期用于日常生活的全部支出。按照消费函数理论,随着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即平均消费倾向APC,呈递减趋势。

表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居民纯收入、消费支出、人均消费倾向

资料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年鉴》历年

从表一得出,自1990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尤其是1994年,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千元大关,达到1107.02元,比上年增长25.1%。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980.44元,比上年增长了7.8%,比1990年的639.45元增加了3340.99元,年均增长10.5%。从表中的人均消费支出一栏可以看到,1990年人均消费支出仅为536.97元,2009年增长到3231.14元,年均增长10.2%。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要快于消费支出增长的速度。同时,从表中的APC一栏可以发现APC是呈下降趋势的,验证了凯恩斯关于平均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总的来说,从1990年到2009年广西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基本呈较快增长势头。平均消费倾向APC总体上呈递减趋势。

2.2恩格尔系数

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它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指食物支出与总支出的比例。恩格尔定律表明,食物开支占总消费数量比重越大,恩格尔系数越高,生活水平越低;反过来,食物开支占比重越小,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水平就越高。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表二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资料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年鉴》历年。

从表二可以看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逐渐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广西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是逐渐提高的。广西农村居民在1990到1995年间,农村恩格尔系数一直大于60%,由此说明广西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一直处于贫困状态。直到1995年以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才维持在50%到60%之间,农村居民生活有了本质性改善,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2009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8.7%,逐步向小康社会迈进。

3.消费结构变化的描述

消费结构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

表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年鉴》历年

从表三可看出,居民的食品支出从1993年的453.5元上升到2009年的1572.82元,增长3.47倍。与此同时,恩格尔系数由1993年的63.6%下降为2009年的48.7%,下降的幅度较大。按照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呈递减趋势说明广西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改善。

衣着支出从1993年的30.4元增长到2009年的91.82元,占总消费支出份额却从4.3%下降到2.8%。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衣着消费支出的比例呈缓慢下降趋势,持续在3%左右。从农村的实际衣着消费构成来看,衣着消费仍处于低级阶段,可见农村的成衣市场还是有极大潜力的。

居住是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资料,对农民的生产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从表中可以看到农民的居住消费从1993年的75.4元上升到2009年的677.92元,增长了近9倍,同时也是消费项中增长较快的一个,其占总支出的比重从1993年的10%增至2009年的21%。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分三阶段变化,第一阶段从1993到1996年,这一时期家用消费水平快速增长,收入的增加使得高档家用产品开始进入百姓人家。第二阶段从1997到2004年,家用消费此时一直徘徊在65元左右,无法再继续上升。其主要原因是广西农村居民所居住的山地环境给很多公共服务的提供带来阻力,致使家用消费支出完全处于停滞状态。第三阶段从2005年到2009年,家用消费水平快速增长。科学技术及经济的发展方便了农村居民电力与水力的供应,之前的山地环境不再成为很多公共服务的障碍,农村居民开始大量购买使用现代化的电器设备。

自1993年以来,广西农村居民的平均寿命由原来的68岁增至71岁,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持续加快,基本己超出了收入的增长速度,这深刻体现出农民越来越关心自己的身体,医疗保健意识逐步提高。同时,医保费用的高增长也反映出我国医疗体质改革在农村实施中的弊端,医药价格节节攀升,使农民的医疗支出加快,农民负担加重。随着广西交通通讯的发展,到2003年止,广西摩托车人均拥有量36.2辆,交通工具得到明显改善,乡村电话用户也大幅度增长,农村电话普及率已达到50%以上。■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编.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年鉴[Z](1990年至2009年).广西:中国统计出版社.

[2]覃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家居活动总结篇(6)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增长的主要支点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消费对国民经济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刺激消费需求、优化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首选措施,更是当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而要促进居民的消费需求,一方面,应启动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应启动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以上,因而,启动居民的消费需求,扩大内需的当务之急应是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因而,关注农村居民消费,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并引导和促进农村居民不断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对我国的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腹地,周边与八个国家接壤,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其经济的发展对边疆的稳定和全国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要促进新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消费的增长,因而研究新疆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等消费领域的一系列问题,可以提供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变化的信息,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村居民合理消费,对促进新疆地区经济发展和加快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费问题是现代西方消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凯恩斯从心理因素入手提出了包括“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益递减”及“流动性偏好”三大心理规律,建立了收入假说下的消费函数理论,为消费结构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自凯恩斯之后,出现了诸多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学者,尤以佛里德曼(1976)、莫迪利安尼(1985)、杜森贝里、霍尔(1978)等人为代表。1976年佛里德曼提出了持久收入假说,认为收入分为瞬时收入和持久收入,消费分为瞬时消费和持久消费,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会直接影响到居民当前的消费支出,即居民当前的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

我国对消费结构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1963年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董辅初教授在其所发表《关于消费问题的探讨》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消费结构的概念。1983年尹世杰教授主编的《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作为我国消费结构理论研究的?远耍?系统地研究了消费结构问题;今年来消费结构研究方法更是趋于新颖化。董永茂(2005)采用ELES模型,利用1998、2003年浙江省农村家庭消费开支调查资料,对浙江省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杭斌、申春兰(2005)运用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来证明潜在的流动性约束与中国农户的预防性储蓄有着密切关系;郭爱君、武国荣(2008)通过建立AIDS模型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进行了研究,并且对“九五”和“十五”两个时期的中国农村居民七大类商品消费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此外;对数模型、二次移动平均模型(DMAM)、综列数据模型等均为目前消费结构研究的主要方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消费结构的研究,国外侧重于方法的研究和创新,而国内研究则侧重于居民消费结构所涉及的具体方面,如居民消费结构现状、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居民消费结构的预测等多方面的定性分析,以及应用数量方法对于居民消费结构的定量分析等。尽管在国内消费结构的研究中已有很多理论成果,但是大部分是研究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关于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急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

三、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现状和变动趋势分析

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近年来新疆农村居民各个方面的消费情况,以下通过对新疆农村居民的吃、穿、住、用等方面人均消费支出占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支出比重的变化图来研究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

(一)食品支出

新疆农村居民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从2000年的618.2元上升到2011年的1589.5元,11年的时间新疆农村居民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增长了2.57倍。恩格尔定律指出,食品支出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将随收入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然而由下图可以看出2000~2011年,新疆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支出占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支出比重明显下降。从2000年22%左右下降至2011年的15%以下,说明新疆农村居民并正向更好生活阶段迈进。这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从恩格尔系数变化所得到的结论。

(二)衣着支出

近十年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欣赏品味在不断提高,新疆农村居民在穿着方面出现了较大变化,农村居民已不仅仅满足于“穿”的本身,也更加注重于质量和款式等方面的提高。相关数据表明2000年新疆农村居民用于衣着方面支出为114.26元,到2011年增加到了372.1元,是2000年的3.25倍,而2000~2011年新疆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幅为2.57倍,低于衣着支出的增加幅度。可见,随着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民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衣着支出比重呈上升趋势。从2000年到2005年这一下降趋势并不明显,甚至有些年间偶尔有上升趋势,但近十年间新疆农村居民衣着支出占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支出的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这说明新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也正是恩格尔定律的一次运用。

(三)居住支出

住房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场所,在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消费质量逐步提高的过程中,农村住房消费变化是最直观、最明显的。其总的特点是农村居民住宅面积逐渐扩大,住房质量逐年提高,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11年的人均居住支出1025.3元,相比于2000年新疆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支出170.9元,增长了6倍;从下图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新疆农村居民居住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6.06%上升到2011年的9.11%。反映出这一时期新疆农村居民收入有所增长,改善住房条件成为他们的迫切愿望,建房的积极性提升明显。

(四)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支出

近十年来新疆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一直持续快速增长,其占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支出的比重一直在增加,由2000年的2.61%上升到2005年的3.35%,医疗保健支出的持续增加体现出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改善,农村居民越来越重视身心健康,过去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变。

四、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特征

为了进一步研究新疆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特征,下面特从农民最终消费支出(亿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农村居民消费规模不断增长

2000~2012年,新疆农村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亿元)由159.97亿元增加到675.6亿元,增长了4.22倍,年均递增12.75%。

(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条件不断提高

2000~2012年,新疆居民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由1236.45元增加到5301.3元,增长了4.29倍,年均递增12.9%。其中农村居民家庭居住支出(元/人)由170.9元增加到1025.3元,增长了6倍,年均增长16.1%。

(三)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在增加。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00年的50%下降到2012年的36.1%,下降了13.9个百分点。虽然农村居民消费较低,但消费结构已逐步由低层向高层发展,生存消费比重下降,享受和发展消费所占比重上升。

五、新疆农村居民整体消费结构现状和变动趋势的分析

从下表可以看出,1995~2005年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的货币化程度在逐年提高,其中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元/人)、农村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支出(元/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居住消费支出(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元)四类消费几乎完全是货币化消费几乎完全是货币化消费。自给性消费程度最高的是食品消费,由2000年50%的自给自足下降到2011年的36.14%;居住类消费货币性程度从2000年的13.82%上升到2011年的23.312%。农村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支出(元/人)从2000年的5.96%上升到2011年的8.57%,表明新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六、结论与建议

家居活动总结篇(7)

一、制度健全有保障

在学习实践活动开始,社区党总支经过多次论证、调研,制定了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以社区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并建立起工作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补课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学习实践活动正常开展。

在学习阶段,党总支按照要求,制定了集中学习配档表,组织社区党员集体学习,并就学习实践活动专门召开三次专题辅导培训班。有条件的社区党员都能够按照要求认真撰写学习笔记、心得体会,确保学习活动没有遗漏。

建立四只队伍,即:党员志愿者队伍、党务工作顾问队伍、居民监督队伍、学习实践活动宣讲队伍,通过这四只队伍,完成了党员群众“1+1”结对帮扶、党务顾问对普通党员的理论辅导、为民办实事群众监督到位、学习实践活动覆盖全体党员辐射周边群众的目标要求。

二、多措并举抓学习

一是营造氛围大家学。在党总支组织社区党员按配档表统一学习的同时,社区成立30人的学习实践活动宣讲队伍,采用寓乐于教的办法进行宣传、教育、动员,社区党员王秀英编写了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区》的快板书,为党员群众表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学习实践活动,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欢迎。同时利用宣传栏、橱窗、简报等形式,把学习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目标要求、活动简报等内容进行公示,让社区党员群众都能及时掌握学习实践活动的信息,扩大学习实践活动覆盖面,做到了党员群众同时学、共同学。

二是流动党员“遥控学”。社区流动党员荣刚、张光进下岗后自主创业,在外地工作,无法前来参加集体学习,党总支把各类学习材料、学习配档表等资料通过信件、电子邮件发送给他,让其自学。对学习过程定期进行电话回访,让其按照学习要求做好自学笔记、撰写学习心得,针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对其进行辅导,让流动党员也能按时、按期进行学习。

三是借助博客交流学。为加大学习实践活动的宣传力度,社区博客开通了科学发展观专栏,博客名称也更名为“科学发展兴乔加油站”。社区博客利用网络媒体对学习内容、进度及意见进行公布,定期对内容进行更新。同时党员群众有好的意见和建议也发表到博客上,让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扩大在社区的覆盖面,给居民创造了一个足不出户便可学习交流的平台,增强了学习实践活动的影响力。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工作总结仅供范文写作参考,切勿完全照抄!

三、铺下身子搞调研

党总支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确立调研课题、制定调研方案,从群众身边事入手,在全社区范围内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活动,党总支班子成员每人走访50户居民家庭。党总支打印征求意见表,到居民家中,讲解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意义,让被走访居民就社区发展、居民生活有关的困难和问题,在征求意见表上填写自己的意见建议。

同时组织社区党员群众召开“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座谈会,与党员群众“拉家常”,把党员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门别类进行记录,就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党员群众共同探讨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想方设法为居民解难题、办实事。走访调研活动结束后,党员群众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经归纳整理共有意见13条、建议9条,并有4户居民提出了难点问题申请解决。通过走访调研,社区党总支确立为居民办6件实事,都在积极办理中。

四、为民解忧办实事

根据社区实际,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学习实践活动为民办实事工作台帐》,确立了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都已正在办理中。

针对居民提出的社区缺少正规文体活动场所的问题,居委会筹集资金,建设总面积800平方米的社区文体活动站,集图书阅览室、电子培训室、娱乐室、多功能活动室于一体,解决居民活动无场地、娱乐无场所的难题,现已开工建设,预计6月底前完工。在二毛、雪银生活区建设两处居民健身小广场,安装健身路径,为居民提供健身休闲场所,预计6月完工。

针对居民提出的生活区治安问题,社区完善社区治安网络,成立了20人的治安巡逻队伍定期巡逻,选配了7名治安信息员随时了解、汇报社区治安状况;除二毛生活区外,其他生活区均配备了门卫,如意家园、河滨新区还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保障了社区居民的安全。二毛生活区门卫室正在积极与清算组对接,争取在7月份配备门卫。

针对居民提出的生活区环境差的问题,居委会组织人员清除乱贴画、小广告62处,购买涂料粉刷墙壁1500平方米,社区的整体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针对群众提出的党员监督问题,社区党总支制作了楼宇党员公示栏,在每栋楼头悬挂,让社区居民了解身边都有哪些党员,对党员提出意见建议进行监督,使党员自发参与社区建设,党员的自觉性得到了提高。

针对二毛和雪银集团的破产导致辖区内失业人员的剧增的问题。社区积极为失业居民寻找就业门路,做好社会劳动保障工作。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社区争创a级劳动保障服务站,扩大失业、无业人员就业渠道。目前已建立失业无业人员信息库,与劳动就业中心建立联络机制,鼓励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对“4050”失业人员,根据其自身的情况综合考虑推荐相应工作。共2页,当前第1页1

针对辖区弱势群体、困难家庭多的问题,建立社区救助帮扶体系。社区建立了孤寡残弱家庭档案,健全困难家庭信息库,在党员志愿者中实行“1+1”结对帮扶,为困难弱势群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社区在年内将筹集5000元资金,为群众公认的生活特别困难家庭实行经济救助,尽最大能力帮助社区弱势群体,让他们能够正常生活。

针对社区老年人比重较大,老年人体质差,慢性疾病易发生的问题,居委会为社区老年人免费发放限油壶、限盐勺,讲解生活保健知识,为社区老年人增添了一份健康保障。并为老年人办理了爱心救助卡,让其随身携带,在外出时遇到突发情况可以紧急联系其家人,保障了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在社区党总支调研过程中,雪银生活区有部分居民反映:因生活区内学校不再招收新生,有两名学龄儿童无法正常入学。社区得知此事后,立即协调有关部门说明情况,并为这两名学龄儿童开具相关证明,使这两名学龄儿童能够顺利办理入学手续,解决了这两名学龄儿童入学难的问题。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工作总结仅供范文写作参考,切勿完全照抄!

五、树标杆达共识

为提高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实际效果,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深入开展,根据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社区党总支开展了“选树标杆找差距,解放思想达共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本单位通过认真研究、精心比照,立足全区,放眼区外,确立了潍坊昌乐南苑社区为我社区的省内标杆,厦门深田社区为省外标杆。通过与树立的标杆的比较,达成了四项共识:

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全力推进社区工作。全体工作人员继续加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鼓足干劲、振奋精神、提高认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全力以赴抓好各项活动,积极创建社区文明服务队伍。

创新思想观念,加强社区工作。全体社区工作人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提高个人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及业务能力,以不断创新的思想和理念为实现社区年初制定的奋斗目标营造更好的工作氛围;以高度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谋划社区各项工作,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要求,推动社区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树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引领社区工作。在社区党建工作上,把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社区组织建设、不断增加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当前社区党建工作的着重点,并结合当前党建工作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制度,促进党建工作健康发展;抓队伍,规范党员管理;抓活动,保持党员队伍活力。在社区各项事务方面狠抓计生工作、民政工作、安全生产工作;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社区文体工作、创建文明城市工作。

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改善社区工作。社区工作人员要具有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居民身边的难点、热点问题入手,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融汇于开拓创新之中。结合当前工作的实际,我们确立了换位思考法与书面告知法两种新方法。“假如我是你,我会怎么做?”“假如你是我,你会怎么做?”对于办事程序比较复杂、相继要经过几个部门共同才能完成的事项,由于口头解释会产生诸多误解,也可能居民们记不住,书面告知形式——即对所办事项及其步骤用书面形式进行详细的说明,这样即方便了居民,也减轻了自已的工作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