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节能改造论文

节能改造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1 16:26:06

节能改造论文

节能改造论文篇(1)

拆除并更换现有4台罗茨风机,项目实施后现场工作环境得到改善,设备稳定性增强,设备维修成本降低,设备运行能耗降低。更换后具体指标要求如下:1)风机供风量及出口压力保持不变,标准状态下最大供风量Q=1800m3/h,压力P=147KPa。2)风机整机运行效率大于80%,叶轮效率大于90%,年运行耗电量节约15%~20%。3)风机出口最高温度不得超过环境温度+60°。4)风机集气罩外监测噪声≤85dB(采用风机和罗茨鼓风机噪声测量方法GB/T2888—91)。

2工程特点及难点

鼓风曝气是废水好氧处理中一个重要环节,水深越深,充氧能力越强,氧利用率越高,从理论上讲,风机出口风压越高,水池越深,对于废水站充氧曝气越有利,但受流体升压原理、机械加工精密度及设备性价比的限制,污水处理用风机设计出口压力小于1个大气压(10m水柱),好氧池水深设计低于10m,在该条件下运行稳定性及经济性最好。部分钢厂焦化废水处理站好氧池池深及配套风机式。宝钢焦化废水处理站有好氧池6座,每座长×宽×深=16.00m×16.00m×11.6m(地上5.3m,地下6.37m),有效水深10.67m。此水深相比较国内焦化废水处理站好氧池池深多为7~8m,有效水深6~7m的条件,对风机的要求更高。合理选择风机的类型,是该节能改造项目顺利实施的难点和关键因素。

3工程设计

3.1风机选型

鼓风机由转子、轴、叶轮、轴承、同步齿轮、联轴器、轴套、机体、底座、系统等部分组成,按类型可分为:离心式风机、罗茨风机、回转式风机和水环式风机。污水处理厂多采用离心式风机或者罗茨风机,离心式风机又分为多级离心式风机和单级离心式风机两大类,根据工况不同均有实际应用。各类风机的优缺点说明,为节约用地、增加设备稳定性、提高效率节省能耗,本次设计采用单级离心式风机替代罗茨风机的方案。单级离心式风机主要有涡轮传动式、磁悬浮式、空气悬浮式三种。磁悬浮式及空气悬浮式单级离心风机对小风量低压力工况运行效果最好,造价低,经济效益最明显。在出口压力大于10m的工况下无运行实绩,原因在于随着风量增大,压力升高,产品成熟型号的变少,设备稳定性变差,当配套电机用电量高于200kW时,需要增加高低压变频器,导致价格陡升,价格优势不明显。项目综合考虑一次性投资、运行稳定性等因素,本次改造采用涡轮传动单级离心式风机(以下用离心式风机)的方案。

3.2主要设备参数

1)曝气用离心式风机共设计3台(2用1备),标准状态下单台风量Q=6900m3/h;出口风压P=147kPa,配套电机N=315kW,电压3kV,保证系统最大供风能力不变。风机含本体及进口扩压消声器、出口柔性接头、放空消声器、放空电动阀、出口止回阀、整机隔声罩、现场控制柜及集中控制柜、专用工具及随机备品备件。风机吸排气系统选择带进出口导叶,具备进出口导叶连动控制功能。风机配套油路系统及风管的控制及保护。控制采用现场操作,中控室监控的控制方式。2)离心式风机出口温度夏季极端气温100℃,远远高于好氧池实际控制水温33~35℃,需在每台风机出口增加空气换热器,换热器处理风量6900m3/h,换热器进口温度100℃,出口温度50℃,设备进口压力1.47MPa,出口压力1.40MPa,换热器用循环水进行热交换,单台换热器循环水用量15m3/h,进口温度33℃,出口温度45℃,循环水就近从地下3m管沟中接出。3)罗茨风机为容积式风机,出风主管径DN400,风管流速30m/s。改用离心式风机后,若风速过高会导致实际流量—压力曲线发生偏移,离心式风机无法在高效区运行,设备故障率高、能耗高、使用寿命减少。因此需控制风主管流速理想流速8~10m/s,保证喘振裕度在100%~110%,需将出口主管径更换为DN700,管材采用不锈钢304管,路由不变。从风机出口汇总后爬升经过缺氧池顶部达到好氧池后分入各用气支管。

3.3工艺布置

风机区域占地面积312m2,长×宽=26.00m×12.00m。原地拆除4台罗茨并更换为3台涡轮传动单级离心式风机,单台设备基础长×宽=5.20m×2.60m,空气换热器安装在出口管道上。为保护设备防止潮湿,顶部加盖挡雨棚,棚内设计5t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1台,跨度8m。

3.4节能分析

不同的运行工况,离心式风机在不同流量对应的运行功率。根据现场实际运行要求,对标准状态运行用电对比,结果如下:1)极端工况(占全年1/4)风量为13800m3/h时,罗茨风机开3台,离心式风机开100%,年用电量:罗茨风机为578.16×104kW;离心式风机为457.27×104kW。2)正常工况(占全年3/4)风量为9180m3/h时,罗茨风机开2台,离心式风机开66%,年用电量:罗茨风机为385.44×104kW;离心式风机为15.36×104kW。3)年综合节约电量=离心式风机用电量—罗茨风机用电量为82.79×104kW。综上所述,采用离心式风机对于节约用电效果好,年节约用电可达82.79×104kW,年节约用电19.09%。按工业用电单价0.79元计,年节约费用65.4万元人民币。

4工程投资及运行效果分析

4.1工程投资

该工程总投资约1000万元(不含增值税),其中:设备费约700万元,建筑安装费约120万元,动产类材料费约100万元,其他费用约80万元。

4.2运行效果分析

设备投入使用后,运行稳定,离心式风机整机运行效率达到82%,叶轮效率95%,隔声罩外1m噪声82dB,夏季出口温度为100℃,节约年用电量19.09%。总体指标满足改造目标的要求。设备更换前,罗茨风机每年需要大修更换轴承,年维护总费用为36万元。设备更换后,离心式风机1年仅需更换1次油过滤器滤芯及2次进口空气过滤器滤芯。可节约设备维护费用32万元/年。综上所述,采用离心式风机替换罗茨风机,实际运行费用可节约97.4万元/年。

5结语

节能改造论文篇(2)

关键词 暖通空调;节能系统;改造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8-0095-02

0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已和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而且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总能耗中已占据大部分。能源在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应高度重视暖通空调在节能技术的改造。本文主要从既有建筑中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改造方面展开以下论述。

1 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常见问题

1)从设计角度而言,建筑工程中的暖通空调系统在节能设计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如热量、温度及水力等方面控制困难,从而使暖通空调系统在日常的运行过程中建设费用大、耗能多,而且还会对用户的节能目的及日常采暖造成严重影响,另一方面,还会使能源出现一定程度的浪费;

2)从管理运行角度而言,暖通空调的工作人员对施工不够重视,某些时候,相关管理人员还把暖通空调的施工看作次要工程,此外,许多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较低,某些工作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只依靠以往的经验进行相关操作,从而不能使某些技术问题得到更好的解进而使系统的运行管理出现错误,进而导致耗能的增加。某些单位领导认为只要设计及施工达到相关标准,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就会达到技术要求,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操作施工人员对暖通空调进行操作的时候,不能对系统进行较好的控制,从而使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较多能耗。

2 暖通空调系统在节能方面的改造

2.1暖通空调在供热系统方面的节能改造

按照系统原来的供热形式,可把其改造成垂直和水平式两种系统,即在原来垂直顺流形式的条件下,在顺流单管系统热力入口及每根立管所在位置加上温度的控制设备,以使暖通空调系统在改造后能够对局部系统及温度进行有效控制,此外,还可以在热力入口位置对系统总热量进行计算,此改造方法能在最大程度上对原来的系统设备进行有效利用,因此,给室内装修所带来的影响较小,而且还能使整个节能系统的改造量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少[2]。

此外,还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对暖通空调的供热系统进行节能改造,一是加设垂直双管,二是加设跨越管。加设跨越管时,主要在散热器的水平支管间位置加设,把之设置为和散热器成并联状态,而且还要把2~3通的恒温阀设在散热器旁边,从而使其能够根据室内温度的变化来对散热器中的热水流量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控制,这样才能使用户对室内温度进行自主控制,才能达到更好的节能效果。对某些公共住宅或建筑,通常把蒸发式或电子式的热分配表装在每组散热器中,从而对暖通空调系统所耗费的热量进行计算,当然,还可以把热量的计量设备安装在室外热力的入口处,从而对系统热量进行有效计算。

2.2暖通空调系统型式的节能改造

1)风管系统在节能方面的改造。风管系统的作用是把暖通空调系统内的空气分配并输送到各空调房中,因此,它在空调系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风机是空调风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消耗的电能是比较多的,它能有效克服空气在分配及输送过程中的流动阻力。因此,如何使空调风管系统所消耗的能量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在既有建筑空调系统节能改造中有着重要意义;

2)排风系统中能量的回收和重复利用。在暖通空调系统中,新风系统所消耗的能量是比较多的。为了使室内空气能够保持较好质量,通常需要对新风量的供应进行有效增加,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耗能的增多。新空气进入到室内的同时,室内也会排出相应的具有冷特性或热特性的空气[3]。在大多数建筑中,空气从室内排出的时候,都是有一定规律的,因此,对排风系统中的空气进行回收,尤其是对具有较大新风量的既有建筑的排风热进行回收,可使新风所耗费的能量得到一定程度的下降;

3)系统气流组织在节能方面的方式。气流组织在室内空调的制冷及制热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对暖通室内工作区域内的气流速度、温度、湿度及能耗等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暖通空调的设计及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气流组织是否合理在室温及洁净度要求较高的建筑中占据着更加重要的位置[4]。对送风系统而言,气流组织达到相关标准时且有一定合理性时,其在送风方面的效果才会更好,才能使室内的余湿余热及空气中的悬浮颗粒与灰尘得到更好的消除。

4)冷热源在节能方面的改造。对暖通空调冷热源的形式进行选择时,应先对初期资金、能耗标准、使用寿命、运行资金、当地能源结构、可靠性、安全性、建筑特征、运行管理的方法、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及分析。从节能方面而言,对暖通空调的冷热源进行设计或改造时,都应在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操作。根据节能的相关指标,应尽可能地选用对能量具有较高利用率的热源系统及装置。严寒地区的地下水、蒸发冷却技术、天然冰及太阳能等天然冷热源都可用来作为暖通空调的冷热源,和其他能源相比,它们在制冷及制热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对空调系统型进行节能改造时,可优先选用上述天然冷热源。

3结论

能源的分配与使用以及暖通空调系统的控制能力在既有建筑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及暖通空调系统在节能方面的改造作了简要论述,以为同行在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改造方面提供相应参考。

参考文献

[1]浅谈建筑工程暖通空调的节能设计及新能源利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4):234-236.

[2]关于建筑暖通空调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1):201-205.

节能改造论文篇(3)

关键词:电厂;热动系统;余热;蒸汽;节能;潜力

1 热动系统节能优化概述

热动系统节能优化是综合以热动系统为全局研究优化对象,通过对系统优化和节能潜能分析,来研究探讨整个热动系统的改造方案和节能潜力大小,从总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分析研究热动系统的各项节能措施,以求得到尽可能大的节能效果。在拟定或设计热动系统时,若先对热动系统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能够从中发现缺陷,寻找最佳的优化改造方案,使系统在设计阶段就达到热经济性最高的效果,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对电厂运行机组的热动系统及其运行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处理,能发现热动系统的结构缺陷,寻找各种改进措施,提供改造热动系统的相关数据和资料,这是热动系统节能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热动系统节能技术的可行性

2.1电厂热动系统节能属于电厂节能减排工作的新研究领域,电厂热动系统节能也是节能理论与节能技术相结合的新产物。在改造过程中一般不需要对系统主机设备进行改造,仅需对相关结构进行添加备件或采用新技术来完成节能工作。广泛开展热动系统节能工作,对当前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2对于新研发设计出来的热能发电机组,可以在初始阶段通过合理配套、优化布设来进行节能工作;而对于已经投入生产运作的发电机组,可通过节能诊断来监测能量损失,获取能耗指数,相关数据的指导运行来进行优化改造,实现节能减排降耗的目的。

2.3热动系统的节能工作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得到重视。我国缺少一些完整的节能优化方面理论知识和优化工具;存在着热动设计方面系统结构与连接方式不匹配的现象;因为运行操作和维护不当的原因,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还会导致经济性达不到标准要求。因此,热动系统节能理论及节能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及充分的可行性。

3 系统节能分析与优化改进

3.1 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发电厂排烟温度都很高,装有暖风器的锅炉,排烟温度可达二百摄氏度左右,排烟热损失占锅炉热损的主要一部分,对此充分利用的话,可以节省一大部分能源。应用热力系统节能理论,正确合理地利用余热及其技术改造,将余热通过特制节能器在热力循环系统中回收利,从而降低排烟温度,提高效率。该特制节能器是一种特殊连接的热交换装置。节能器连入热动系统后能使排烟余热直接利用于热动循环,对资源充分利用。

3.2 化学补充水系统的节能技术。对于装有抽凝式机组的发电厂,化学补充水进入热动系统的方式通常有打入除氧器和打入凝汽器两种。化学补充水打入凝汽器时,可以初步实现除氧效果。在凝汽器中加装一套装置,使得补充水以雾态形式进入凝汽器,可达到改善汽轮机真空、提高回热经济性、减少高位能蒸汽量效果,因此,能提高装置的热经济性。

3.3 锅炉排污水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电厂的锅炉排污率都很高,锅炉排污系统采用单级排污系统,锅炉连续排污经连续排污膨胀器扩容后回收少量的二次蒸汽热量,排污热水直接排放,锅炉定期排污经定期膨胀器扩容降压后直接排放,锅炉连续排污和定期排污均存在余热资源损失和水资源损失,并造成热污染及水质污染。

3.4排污热水应该被充分利用。通常采用热力系统的连续排污扩容器来回收部分热量,达到提高热经济性,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如果态建模理论,将数学技术与模型预测方法想融合,运用到母管制供热机组性能计算上,为供热机组的运行管理节能降耗提供依据,可以提高电厂的整体热经济性。

3.5 厂用蒸汽系统改造技术。蒸汽系统改造技术是对原设计的蒸汽系统进行改造,充分利用系统蒸汽冷凝液的余热,并代替了低压蒸汽,该技术能节约大量低压蒸汽并对冷凝液的余热简论坚持货币,完善外汇制试议岩溶地区桥梁桩基施工毕试议分子筛ZSM―23分子筛的合成在此基础上再加装一个排污冷却器,扩容后的污水仍然可以被进一步充分利用,便可最大限度提高热力系统的热经济性。

3.4 母管制给水系统的优化运行技术。运用相关技术,对母管制给水系统进行优化调度分配,采用动态建模理论,将数学技术与模型预测方法想融合,运用到母管制供热机组性能计算上,为供热机组的运行管理节能降耗提供依据,可以提高电厂的整体热经济性。

3.5 厂用蒸汽系统改造技术。蒸汽系统改造技术是对原设计的蒸汽系统进行改造,充分利用系统蒸汽冷凝液的余热,并代替了低压蒸汽,该技术能节约大量低压蒸汽并对冷凝液的余热进行合理利用,有效降低低压蒸汽使用及能量消耗,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3.6 供热蒸汽过热度的合理利用技术。电厂通常采用喷水减温的方式,通过将高热能降低为低热能的行为的方法,将过热蒸汽降为微过热蒸汽送给热用户,产生浪费。供热蒸汽过热度的工作原理是将供热蒸汽过热度的热量通过特殊装置不断的加入热力系统,使其在汽轮机中做功,完成了过热度热量的利用和转换。获得能量级的作功,达到了节约燃料的目的。

合理的利用过热度能获得大量的经济效益,它既可以使凝汽机组的循环热效率提高,又能使背压机多排汽,产生多发电、多进汽的良好效果。

4 火电厂热动系统节能优化技术潜力

热动系统的节能是通过对系统进行监测诊断和优化分析,采用改进系统结构和连接方式的方法,提高运行水平,在提高电厂经济型节约成本的同时,又保护了环境,避免了环境污染,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热动系统的节能,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节能目标。对热力系统优化过程中,一般不需要对系统主设备进行改造,通常是通过系统切换和运行方式的调整便能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因此,火电厂热力系统节能具有巨大潜力。

总之,电厂热动系统节能是电厂工作的新兴领域,火力发电厂热动系统节能潜力大,经济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电厂生产成本,提高利润。大力提倡和推广电厂热动系统节能技术,广泛开展热力系统节能工作,对当前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孟宪军,赵思懿.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节能分析与改进[J].科技博览,2007,1.

节能改造论文篇(4)

以“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简要的回顾”、“城市改造的提出:三个角度的探讨”、“城市改造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及“城市改造、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必要的澄清”为题依次展开论述。这种结构安排是符合历史和逻辑顺序的。因为有了城市的历史发展才会有城市化,城市化发展过程存在不足才会产生城市问题,而城市问题的存在才使城市改造问题的研究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城市发展过程实际上是城市问题不断产生并得以解决的过程,而城市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城市的改造。根据产生层面的不同,城市问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城市化而带来问题,如“过度城市化”、“滞后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以及我们通常所说的“城市病”等,这很大程度属于宏观层面的问题;另一种是由于单个城市的衰退而引出的问题,典型的如城市的物质老化、结构衰退或功能衰退导致的问题,这类问题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入微观层面。针对这两种城市问题,笔者把城市改造定义为两种,即广义的城市改造和狭义的城市改造,前者涵盖宏观性与微观性的城市问题的解决,后者主要针对微观性的城市问题。当然,这种划分只是为了理论研究的方便,现实中的城市问题显然是浑然一体而不分彼此的。 城市问题因其复杂性和长期性(动态地看的确如此)引起理论研究的极大兴趣,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城市某一或多个问题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长期的积累形成了有关城市研究的多个学科,如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学、城市生态学等等。本文试图从城市改造角度把不同学科有关城市问题产生和解决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这项工作并不指望能够建立起什么理论框架,只是希望能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一些较为丰富和较有条理的资料准备,这且算作是此项研究的理论意义。我国的工业化路程还没有走完,城市化发展也处于较低的水平,但与此同时还必须要接受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并且要极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就决定了我国城市问题的解决要比发达国家当年复杂的多,困难的多,本文将在总结国内外城市改造实践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这是此项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 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其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在总结有关城市改造的国际实践和相关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希图对有关城市改造的一些一般性的规律进行初步性的总结,进而运用这些一般性的东西去分析和考察我国的城市改造实践,看是否能够发现些什么问题,从而为我国的城市改造和发展提供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导 论 导论包括四部分内容,分别以“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简要的回顾”、“城市改造的提出:三个角度的探讨”、“城市改造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及“城市改造、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必要的澄清”为题依次展开论述。这种结构安排是符合历史和逻辑顺序的。因为有了城市的历史发展才会有城市化,城市化发展过程存在不足才会产生城市问题,而城市问题的存在才使城市改造问题的研究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1.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简要的回顾 在这一节笔者首先回顾了城市的历史发展过程,总结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和信息时代的城市发展特点,以便为后文研究的展开提供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其次,对有关城市化的基本理论认识进行了初步的梳理,这种梳理包括区分了广义的城市化涵义与狭义的城市化涵义的不同;围绕诺瑟姆发现的S型曲线介绍了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强调指出城市化发展过程不仅可以分为三阶段,还可以分为二阶段、四阶段等;城市化不仅在时间上有其阶段性的表现形式,而且在空间上也有其相应的表现形式,如结合城市化方式来考察表现为集中型城市化、分散型城市化和就地型城市化,结合时间过程来考察表现为都市区、都市连绵区和城市化地区。再次,从单个城市角度分析了城市发展演变的内在机制,指出单个城市发展演变具有两种内在调节机制,即结构内自发调节机制和结构——功能相适调节机制,在这两种调节机制的基础上城市的发展是由结构性调适和功能性调适这两种调适方式来协调和平衡的。 1.2 城市改造的提出:三个角度的探讨 这一部分分析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目的是为城市改造的提出奠定问题基础。这部分研究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从城市化的历史过程角度总结,指出由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可能导致一系列城市问题产生,如“过度城市化”或“滞后初城市化”。其次,从单个城市角度来总结城市问题的产

节能改造论文篇(5)

【关键词】基因改造;伦理问题;研究现状;社会价值

一、基因改造的基础理论

脱氧核糖核酸(DNA)携带着生物的遗传讯息,基因改造是指通过生物技术把脱氧核糖核酸(DNA)从生物中分离出来,进行重组。透过高科技删除或增加不同的染色体,改造后的基因得以在受体内起作用,以干预生物体遗传特性。

二、基因改造的现状

美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世界首批转基因婴儿,这30名健康宝宝在出生前都经历过一系列基因科学实验。科学家对两名一岁孩子的基因指纹进行检测后证实,他们已经遗传了三名成年人的DNA,其中包括两位女性和一位男性。这些孩子已经获得了额外的基因,并且已将这些基因与自己的生殖细胞实现结合。这一事实也意味着他们可以将这些修正后的基因遗传给自己的后代。该事件在美国甚至在全球都激起了关于伦理的激烈争论。2005,美国芝加哥生育遗传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已经通过生殖技术使一名在植入母亲子宫前就剔除了癌症基因的婴儿降临人世。

三、基因改造的伦理问题的研究现状[1]

对于人类进行基因改造这个“潘多拉之盒”已经打开,对于这个问题的伦理研究也成为热门。[2]

有专家对这一问题持乐观的态度。因为人类在创造高新技术的同时,也会制定适当的规则来管理这些技术。当人类自身不能管理自己时,自然也会以其特有的方式来进行管理。

许多科学家将眼光放在如何界定基因改造和基因创造上。由于人类基因组的破译,从理论上讲,人类的4000至5000种疾病都可以从基因即遗传上找到原因,那么为了治疗这些人类的疾病,也都可以采用这种受精卵(胚胎)植入子宫孕育前,甚至生殖细胞(、卵子)结合前(人工授精前)的诊断和剔除致病基因,使人类告别所有的遗传疾病。那么,这种方法是不是设计婴儿或创造超人呢?为了治病还是为了改造人无论技术怎样发展,区别和界线还是有的,这就是看一种技术是为了治病还是改造自然进化的人。显而易见,用这样的标准就可以看出,如果那种想移植他人的基因,如黑人想移植金发碧眼及白皮肤的基因来改造自己,或相反白种人想移植黑人耐力好、爆发力强的基因来改造自己,或者更进一步想要移植动物如虎、豹的基因来改造人种,这毫无疑问就是转基因人或创造超人。[3]

也有专家对这个问题持坚决的反对态度。当这种改造不符合自然进化规律时,自然将会无情地进行报复。更何况,有时对疾病的治疗也是违背自然的,因为健康和疾病在某种情况下,就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4]

基因治疗是以基因为药物来治疗疾病,从基因水平上对缺损基因进行修补、置换或调节,基因治疗是最根本、最彻底的治疗,其结果就像是给基因做了一次手术。有人形容基因治疗为“分子外科”。目前,基因治疗局限在体细胞,用于预防或治疗疾病,体细胞已经分化,不会将遗传改变传递到下一代,而基因治疗生殖细胞则可能影响下一代。目前,由于基因治疗还处在探索阶段,由于科学上的不确定性,我们很难预料生殖细胞基因治疗给未来世代带来的负面后果,我们也不知道未来世代是否同意。随着基因治疗的发展,生殖细胞的基因治疗也应该逐步放开,生殖细胞基因治疗是解决一些遗传病的唯一有效办法。预防比治疗风险小,成本低,如果父母愿意而且期望,为什么不可以呢?至于未来世代的同意如同其他就医问题,不是一个特殊间题。其次,基因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和治疗疾病,而不是增强和提高。这里的增强不包括免疫力的增强,而是指非医学上的增强和提高,是指用于改善人的品质,对人各方面进行按需改造,在特定的方面提高能力,如使人长得更高、寿命更长,使人更聪明、长得更漂亮,使人看得更远、听得更清楚等。目前基因治疗的研究还只局限在医治疾病方面。体质的改良还存在着争论,如基因治疗使身体过分长高会不会引起全身不平衡,增强记忆会不会引起情绪不稳定、干扰其他性状?基因治疗塑造的运动员会不会在运动能力加强的同时,影响其他身体器官健康?我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与未来世代未必相同,我们有什么理由按照我们的意愿改造或设计下一代?

也许在未来的游泳池里、田径场上,就有很多基因改造的运动员,他们可能会跳得更远,跑得更快,也许他们有很多独特的优势,但是这就违背了基因早期应用的原则。如此推广,按照滑坡理论,出于商业目的,基因治疗甚至会产生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人,如:对毒物特别敏感,用于检测环境诱变剂;没有痛觉,没有疲劳,从事特殊职业;特别残忍,用作杀手。对于非医学目的的基因治疗如果不加以控制,后果难料。因此,对于非医疗目的的基因增强或提高,不论是体细胞还是性细胞,在目前原则上应该禁止。当然,我们必须看到,伦理道德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将随着人类科学的发展而逐渐变化,只要遵循一定的伦理规范,科学的探索是没有的。

四、基因改造的伦理学研究意义

任何一次人类的科技发现或发明,是否应加以应用和推行,首先要衡量其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长期发展的利弊大小。尤其是对现代高新技术,在没有获得充分依据表明其从根本上对人类有效和有利的情况下,在没有对其技术和社会伦理后果做出充分评估与预测的情况下就匆忙行事,将很可能铸成危害人类的大错。毋庸置疑,基因伦理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

1.通过判定善恶,基因伦理可以发挥道德评价作用[5]

科技道德原则和规范一般不能直接对科技人员的行为发生作用,而只能通过科技道德评价表现出来。所以,对科技人员在基因领域的研究及相关行为应首先进行善恶判定,即通过科技道德评价对科技人员的行为作出评判来明辨是非。这也是道德评价的首要作用。如果科技人员的行为符合基因伦理与基因研究的道德规范,人们就会对其做出善的评价;反之,如果违反了基因伦理及其有关道德规范,人们就会对其做出恶的评价。如根据生命伦理的基本原则中的公正对待人和尊重人的原则,任何强迫性的优生规划和对遗传病患者的歧视行为都被判定为不道德的行为。因为这种出于不良目的进行基因治疗鼓励增强性状的做法,可能会导致道德滑坡,势必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如果将基因研究用于治疗人类的疾病和解决生态问题,人们会赞扬此类行为,给予高度的道德评价,因为它将造福于人类,是善的受社会鼓励的行为。

2.作为道德杠杆,基因伦理可以调节人们的行为

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类现在所掌握的知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操纵自然。然而,有能力做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又是一回事。在这里,显然还有一个道德制约问题,人类的行为要受道德杠杆的调节。道德评价的调节作用,就是通过道德评价调节科技人员的道德行为。这种调节具体表现为两种方式,即外在的调节方式和内在的调节方式。外在的调节方式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等方式对科技人员的道德进行善恶褒贬,从而达到调节道德行为的目的;内在的调节方式主要是指科技人员通过内在的道德信念来评价自身的道德行为。例如,在基因研究中,社会舆论是不支持克隆人的,许多国家也发表了不支持克隆人的声明,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科技人员就会遵循基因伦理调节自己的行为不进行克隆人的研究。许多科技人员已经认识到,在不能确信研究可以满足和保护实验者的安全要求时,用基因疗法进行医疗实验和治疗病人的行为有可能会伤害人,就不会用人做实验,而自觉地把基因疗法用于已有案例技术保障的医疗上,努力为人类的生命健康造福。

3.明确价值导向,基因伦理可以引导科研的方向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道德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方向性意义,换言之,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道德来把握方向。良好的道德环境对科学技术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潜在危险除了要靠科技的力量来解决外,还要靠道德来制约。历史表明,科学技术成就作为财富,可以给人类带来福音,但也可能违背人们的初衷,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基因技术同样如此。正如以上所说,基因研究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也存在许多潜在的问题。对于基因技术本身来说,它只是工具和手段,其功能的发挥取决于掌握它的人。而人们在社会中是有善恶等差别的,要使基因技术的运用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前进,就需要发挥基因伦理和道德的导向作用。通过社会舆论,可以警戒那些不顾人类尊严把基因研究成果用于改良人种甚至毁灭人类的刽子手,使他们受到道德的审判和惩罚;同样,正义的呼声也会唤起科技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良知,并引导他们把研究成果用于治疗人类疾病、改善生态环境等有利于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上。[6]

要展开基因伦理研究,就必须分析基因伦理的存在基础。基因技术的价值负载是基因伦理的存在之基。首先,基因技术是一种主体技术,这使其运行具有了伦理意义;其次,运用技术排解人类生活中的苦难、扩大人类自主选择权,构成了基因技术的文化要求,并蕴涵着基因技术的三个伦理本质,即基因技术是一种”器官投射”的人造物,体现着关于自然的价值观,负载着社会价值取向。再次,循着基因技术的发展路径,可以看到,基因技术的价值负载以及由此展开的基因伦理思考,体现在认识生命、改造生命到创造生命这三大层次中。作为一种对人性的看护和生命的守望,基因伦理研究并不是要束缚基因技术的发展,而是体现技术为了人类的重要保证。[7]

五、探究问题

人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和体现的价值与基因没有直接联系。所谓的基因好坏并不代表人的价值。我们不能因为凡·高患有严重的精神病而否认他的伟大艺术成就,更不会因为霍金患有肌肉萎缩症,一辈子离不开轮椅而否定他的伟大科学成就。在艺术、科学或哲学上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对于所从事的领域无比执著,在常人眼中也许古怪、不合群,甚至不可理喻,他们的基因也许并不“优秀”,甚至有不少“坏基因”,但是,他们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爱因斯坦、爱迪生幼年并不聪明,但是他们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我们在今天还在享受他们为全人类的贡献和恩惠。身体健康,头脑灵活,拥有“优秀”的基因,还是自私自利,甚至犯罪累累,难道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吗?既然基因并不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那么为什么一定要进行人工的手段干预,而不能选择顺其自然?

参考文献:

[1]戈斯登.设计婴儿[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吴琼,吴永忠.基因时代的若干人文反思[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01).

[3]樊浩.基因技术的道德哲学革命[J].中国社会科学,2006(01).

[4]李·希尔佛.复制之谜——性·遗传和基因改造[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5]江世亮.纵论基因和基因伦理[N].文汇报,2004-07-22.

节能改造论文篇(6)

【论文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应用型教改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改造提出的背景。

汉语言文学专业(以下简称“中文专业”)作为一个传统专业,在中国高校中设置时间比较长,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相对深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比较稳定。国家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2003年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2003》,对该专业规定开设的13门课程没有什么变化。业界几乎形成一种普遍的认知,中文专业是传统专业中底蕴最丰赡的一个学科,也是现代大学体系中最稳定的专业之一,有着其学科自身的特点及魅力。

可是,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形态,尤其是对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需求迫切。传统学科中心化的专业结构设置,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一系列体系化的理论和知识谱系,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知识讲授,且讲授的知识也就作为考试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的现象十分普遍,这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势必导致培养能坐而论道,不能起而行之的人才。

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就业。浙江大学中文系曾做过毕业生调查,有45.5%的人认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不强,需要一年以上才能适应工作环境。社会适应性不够具体表现为动手能力较差,包括无法操作办公自动化设备、对公文的写作不熟悉(18.4%的人在工作困难一栏里选择“应用性文本生疏”)等;书生气足,不懂待人接物的技巧(23.7%的人在工作困难一栏里选择“人际关系难于处理”);在所学转为所用方面存在缺陷。有54.8%的毕业生认为中文专业缺乏鲜明的特色与可操作性,缺乏实用的技能,似乎是“万金油”,但又缺少实际工作的能力[1]。

作为兴办时间较长的中文专业,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定位为作家、文艺理论家和语言学家等专家学者的摇篮。然而,社会对专家、学者的需要毕竟是有限的。当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当中文专业由少数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举办变为更多其他类型学校的新专业以后,就必须面对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问题。也正因如此,许多高校在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都不同程度地尝试了对传统中文专业的改造,中文专业招生时树起了“新闻传播”、“涉外文秘”等旗号以吸引考生即是证明。

中文专业越来越无法忽视其当今就业的严峻性和大众质疑的尴尬。在如此情形下,专业应用性改造被普遍地提出来。探索最多的是兴办中文专业较晚的普通理工院校,因为在夹缝中求生存,既不能完全以传统的专业办学模式为依据,也不能照搬理工科办学模式,因此提出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立足市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路。强调人才培养上,不仅注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特别是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论及高校人才培养时明确指出:“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这是党中央在新的世纪、新的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也充分说明从知识教育向能力培养转变是高校共同面临的问题。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改造的理论依据。

对一个传统专业进行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不是增减几门课程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专业改造牵涉到观念的转变、教法的改良、课程的改设、实践体系的建构、教师角色的改变和能力的提升等。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实现自觉,否则只能是小打小闹的局部改良而已。

1.马克思实践观为应用性改造提供了本体论基础。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学生需要通过实践,不断积累个人经验,扩大自己的认知范围,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全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以内在体验的方式参与教学过程,在过程中理解自己,理解人生,理解社会,使人的精神世界受到启迪,人的生活方式得到建构,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从而实现人的价值。马克思指出,人的劳动实践使“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2]。

教学实践活动不仅可以验证知识,重演知识产生的过程,还可以生成建构新的知识。“学生的认识主要是在实践和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认识这一规律的重要意义在于必须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活动起来。既动脑、又动手、动口,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而不是静听、静观。这是涉及教学观念变革的一项具有根本意义的变革。”[2]大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形式中学习,可以有效地发挥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我们不是以主体表象的方式来认识世界,而是作为行动者来把握、领悟我们借以发现自身的可能性。从表象转向操作,从所知转向能知,并不否认科学有助于揭示周围世界这一种常识性观点。”[2]

2.新知识观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认识论基础。

传统的学科理论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学科知识论,其隐含的假设是:所有的知识都是有用的;职业能力即知识的运用,所以知识的传授要先行,知识要有系统性、完整性,实践课是理论课的演绎和附庸。人才培养方案一般按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含实习)分别安排在前期、中期和后期讲授。在学习过程中,先学枯燥、抽象的理论,然后开展具体的实践,对实践的理论思考在前,作为思考对象的实践在后,这脱离了职业活动的过程。

杜威强调“知行统一”和“行”的重要性,认为“如果实验科学的进步有所表明,那就是除非作为‘做’的产物,否则就没有所谓真正的知识和有效的理解”[3]。即通俗的理解:“做中学”,使我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取向。

英国科学家、思想家波兰尼提出,人的知识有两种类型: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显性知识是指那些通常意义上可以运用语言、文字或符号来表达的知识,而缄默知识则是指那些平时为我们所意识不到、但却深刻影响我们行为的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缄默知识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说明,往往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不能以正规的形式传递,它是一种连知识的拥有者和使用者也不能清晰地表达的知识,通过身体的感官或理性的直觉而获得,因而也不能加以批判性反思,具有明显的情景性和个体性[2]。它的获得主要不是靠读书或听课,而是需要亲身参与体验。这一新的知识观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认识论基础,促使我们重新评价专业实践教学的价值。没有个体缄默知识的参与,没有实践,学生难以真正掌握理论知识,理解其真谛。

三、在先进理念指导下的专业应用性改造。

一个专业的改造不能仅仅是修修补补,如果这个专业还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那就应该根据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进行重新定位,在新定位的指导下对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育教学的各个要素作全面的调整。

1.结合专业、学校、社会三方,明确专业定位,重造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社会需求重新进行应用性中文专业的定位,在专业定位的基础上重造人才培养方案,是应用性中文专业改造的首要任务。在原来专业学习的基础上,拓展专业方向,寻求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点,是中文专业实现应用性的基本导向,更是其在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途径。

中文专业的应用性定位应该在处于学科理论与职业技能之间的专业修养层次。在遵循专业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建构课程体系:围绕核心能力培养设置类型课程,并使各类型课程科学组合。形成“基础+方向应用模块、非独立实践环节课程+独立实践课程”的新课程体系。即保留基本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但适当压缩学时,增加应用性的方向课程;强化实践教学,除了在一些课程内安排实践教学环节,还设置相对集中的培养能力的独立实践课程。

除基础课外,专业课程体系相应调整为三大类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由于各自定位的差异,实践教学也有不同的设置:不包含实践环节的课程、包含实践环节的课程、独立实践环节课程。这样既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又能使学生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实现人才的多元化培养。“现在有一种倾向,一讲‘宽口径’,就似乎本科可以不要专业了,学生什么课都选,没有一点专业归宿,恐怕也有问题。弄不好就是‘万金油’,就更是浮躁了。口径过宽,基础就不可能厚。”[4]温儒敏的这段话当然也值得我们深思。

2.培养双师型人才,打造适应专业改革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专业改革的关键。要能够按照新形势下的课程设置来开课,对于教师无疑是一大挑战。从现职教师情况看,大多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和教授、副教授职称,但缺乏与所授课程相应的社会实践经历,对社会于中文专业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知之不详,不能充分胜任教学实践活动。教师的这一局限将成为中文专业应用性改造的短板和瓶颈。

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应用性中文专业改造的关键所在,而这首先需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必须认识到专业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自觉、主动地适应改革的需要。其次,应采取教师轮训的方式,将教师送到将来学生就业的行业或岗位进行先行培训,或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到实习基地或一些对口用人单位进行“锻炼”或“兼职”,弥补应用性能力差、与社会隔膜的缺陷。再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跟专业能力培养相关的各种社会活动,这样可以使教师积累实践经验和实践案例,有利于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3.围绕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良。

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能力表述为:合旨得体的言说和写作能力、自如灵动的沟通与策划能力、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等。教学的重点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来展开:提炼汉语言文学核心课程的理论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突出专业方向课程、选修课程的实践内涵,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如前所述,课程体系分别调整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且包含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因此要求教学方式方法相应的进行调整。

如不包含实践环节的课程,鼓励老师进行课程应用性探索,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改变传统的“一言堂”讲课方式,增加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自读、自讲、撰写小论文、专题讨论等形式多样的方式,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充分展现自身,增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包含实践环节的课程,必须利用实验室或者其他校内外资源,设计实训内容,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导入,学生在自行设计、处理的过程中实现目标。如“应用写作”课程中安排有八个实践课时,对“调查报告写作”一节内容,学生除调查报告写作常识要了解外,更要求从选题到设计调查提纲、设置调查问题、开展调查工作、分析整理调查资料到形成调查报告,全过程进行独立训练。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学生会暴露出若干问题:如选题不当导致无法深入、提纲设计过于机械、问卷设计问题混乱、开展调查时与他人配合困难、材料整理时缺乏统计知识、不会软件操作、调查报告写作中数据使用不当、材料布局不合理、表达形式单一等,待这些问题解决时,学生所收获的就不仅仅是调查报告写作知识。独立实践环节课程,如毕业实习,通过带出去的方式,学生分散在各实习基地和自行联系的单位,近距离了解实习单位的工作流程,边学边用,既开阔了视野,又贴进了职场生活。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成果,并引导学生适当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开列专业和非专业的参考阅读篇目,引导、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成立各种以兴趣爱好为导向、紧密联系专业的社团,如文学社、话剧社、影评社等,创办自己的刊物、论坛和活动阵地,使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延伸专业学习。

4.加强实习基地、实验室的建设,改变传统汉语言文学培养模式。

应用性人才培养主要体现在较强的工作能力上,为此,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搭建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使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广泛地接触、了解和认识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增强能力。

传统的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认知:是固定资产投入最小、成本最低的轻骑兵,只要有一批教师,能招进来一批学生即可办此专业。现在适应应用性要求,在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建立固定、便捷、完善的技能实训室,学生在跨出校门前接受比较系统的职业模拟训练显得非常必要。

学科也好,专业也好,其生命在于适应社会发展的变革。中文专业应用性改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目前,这些改革的尝试仍在继续,但是尝试中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可以使改革少走弯路,而理论的指导尤为必要。

参考文献:

[1]方一新,程若旦,许玲玲“。”后二十年中文系培养毕业生情况调查与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4(2)。

[2]张英彦。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探析[J]。科学教育研究,2006(9)。

[3][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杜,2003.

[4]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近期的本科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2(1)。

[5]彭巧燕。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教育与职业,2008(24)。

节能改造论文篇(7)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目标

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数据来源

第五节 研究结论

一、市场规模

二、竞争态势

三、行业投资的热点

四、行业项目投资的经济性

第二章 改造方案项目总论

第一节 改造方案项目背景

一、改造方案项目名称

二、改造方案项目承办单位

三、改造方案项目主管部门

四、改造方案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五、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六、研究工作依据

七、研究工作概况

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结论

一、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二、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三、选址

四、改造方案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五、环境保护

六、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七、改造方案项目建设进度

八、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九、改造方案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十、改造方案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四节 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三章 改造方案项目投资环境分析

第一节 社会宏观环境分析

第二节 改造方案项目相关政策分析

一、国家政策

二、改造方案行业准入政策

三、改造方案行业技术政策

第三节 地方政策

第四章 改造方案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一节 改造方案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国家及改造方案行业发展规划

二、改造方案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第二节 改造方案项目发展概况

一、已进行的调查研究改造方案项目及其成果

二、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三、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四、改造方案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第三节 改造方案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现状与差距

二、发展趋势

三、改造方案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四、改造方案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第四节 投资的必要性

第五章 改造方案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国内生产企业现状

一、重点企业信息

二、企业地理分布

三、企业规模经济效应

四、企业从业人数

第二节 重点区域企业特点分析

一、华北区域

二、东北区域

三、西北区域

四、华东区域

五、华南区域

六、西南区域

七、华中区域

第三节 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产品竞争策略 二、价格竞争策略

三、渠道竞争策略

四、销售竞争策略

五、服务竞争策略

六、品牌竞争策略

第六章 改造方案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

第一节 改造方案行业产销状况分析

第二节 改造方案行业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第三节 改造方案行业资产运营状况分析

第四节 改造方案行业获利能力分析

第五节 改造方案行业成本费用分析

第七章 改造方案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一节 市场调查

一、拟建 改造方案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二、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三、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四、替代产品调查

五、产品价格调查

六、国外市场调查

第二节 改造方案行业市场预测

一、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二、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三、价格预测

第三节 改造方案行业市场推销战略

一、推销方式

二、推销措施

三、促销价格制度

四、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第四节 改造方案项目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一、产品方案

二、建设规模

第五节 改造方案项目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第八章 改造方案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

第一节 资源和原材料

一、资源评述

二、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三、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第二节 建设地区的选择

一、自然条件

二、基础设施

三、社会经济条件 四、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第三节 厂址选择

一、厂址多方案比较

二、厂址推荐方案

第九章 改造方案项目应用技术方案

第一节 改造方案项目组成

第二节 生产技术方案

一、产品标准

二、生产方法

三、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四、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五、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六、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第三节 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一、总平面布置原则

二、厂内外运输方案

三、仓储方案

四、占地面积及分析

第四节 土建工程

一、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二、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三、建筑材料

四、土建工程造价估算

第五节 其他工程

一、给排水工程

二、动力及公用工程

三、地震设防

四、生活福利设施

第十章 改造方案项目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第一节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第二节 改造方案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一、主要污染源

二、主要污染物

第三节 改造方案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第四节 治理环境的方案

一、 改造方案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 改造方案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 改造方案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四、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

五、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第五节 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第六节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第七节 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第八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一、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二、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三、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四、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第十一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一节 企业组织

一、企业组织形式

二、企业工作制度

第二节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十二章 改造方案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一节 改造方案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 改造方案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第二节 改造方案项目实施进度表

一、横道图

二、网络图

第三节 改造方案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勘察设计费

六、其它应支付的费用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一节 改造方案项目总投资估算

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二、流动资金估算

第二节 资金筹措

一、资金来源

二、 改造方案项目筹资方案

第三节 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第十四章 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第一节 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一、生产总成本估算

二、单位成本

三、销售收入估算

第二节 财务评价

第三节 国民经济评价

第四节 不确定性分析

第五节 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一、改造方案项目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二、改造方案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三、改造方案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四、改造方案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

五、改造方案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六、改造方案项目的国防效益或影响

七、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第十五章 改造方案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

第一节 建设和开发风险

第二节 市场和运营风险

第三节 金融风险

第四节 政治风险

第五节 法律风险

第六节 环境风险

第七节 技术风险

第十六章 改造方案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我国改造方案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我国改造方案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促进改造方案行业发展的对策

第二节 我国改造方案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节 改造方案行业投资机会及发展战略分析

一、改造方案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二、改造方案行业总体发展战略分析

第四节 我国 改造方案行业投资风险

一、政策风险

二、环境因素

三、市场风险

四、改造方案行业投资风险的规避及对策

第十七章 改造方案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与建议

一、对推荐的拟建方案的结论性意见

二、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三、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四、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五、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六、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第二节 我国改造方案行业未来发展及投资可行性结论及建议

第十八章 财务报表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

第二节 投资受益分析表

第三节 损益表

第十九章 改造方案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附件

1 、改造方案项目位置图

2 、主要工艺技术流程图

3 、主办单位近 5 年的财务报表

4 、改造方案项目所需成果转让协议及成果鉴定

5 、改造方案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6 、主要土建工程的平面图

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摘要表

8 、改造方案项目投资概算表

9 、经济评价类基本报表与辅助报表

10 、现金流量表

11 、现金流量表

12 、损益表

13 、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14 、资产负债表

15 、财务外汇平衡表

16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17 、流动资金估算表

18 、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19 、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

20 、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