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财务控制论文

财务控制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1 16:29:17

财务控制论文

财务控制论文篇(1)

按照传统和现行的解释,财务控制是指财务人员(部门)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计划(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或基本职能,与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与评价一起成为财务管理的系统或全部职能。在财务管理作为价值增值的主要手段、财务状况事关每个企业的生存壮大的命脉、财务技术倍受社会各界和每个企业关注的今天,需要我们这些专业人员在不断创新的理念下,重新审视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财务控制的功能及其在整个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地位。

一、财务控制的概念需要重新定义

之所以需要对财务控制进行重新定义,是因为财务管理的理论、环境以及人们对财务管理的预期都发生了变化。首先与传统体制相比,财务管理已经游离于财政管理而独立存在,就象在政企分开后企业以法人身份独立于政府一样,换言之,财务管理的微观性是其基本属性。讨论财务控制必须在委托理论的指导下,立足于“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财务控制的主体首先是公司董事会。

根据理论,“关系存在于一切组织、一切合作性活动中,存在于企业内部的每一个管理层次上”。实证分析表明,关系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公司股东向经营者授予经营管理权可降低公司的经营成本,因为由众多的股东们直接参与公司决策、经营管理、生产控制的成本是惊人的。但是关系的确立又必然招致成本。这种成本不仅最终由股东承担,而且它的存在会影响公司经营效率,甚至可能威胁公司的生存。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法人治理结构架构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董事会对经营者(CEO)财务约束和控制的强化。根据我国《公司法》有关规定,董事会由创立大会或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从董事会的职权来看,我们很容易提出这样的结论:公司治理结构以董事会为中心而构建,董事会对外代表公司进行各种主要活动,对内管理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只有董事会才能全方位负责财务决策与控制,从本质上决定公司的财务状况。

本文强调董事会在现代企业财务控制中的主体地位,决不是否认CEO(首席执行官)与CFO在财务控制体系的一定地位,实际上由于企业多层关系的产生和运行,财务控制的主体也是分层次的和多层次的(在内部人控制严重的企业,总经理实际上在财务控制中占据“首席”)。同时董事会在现代企业财务决策和控制中的主体地位也不是否定CEO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地位,在企业战略决策和战术执行这两个领域里,既需要有务虚的战略决策者,更需要执行的专家,即CEO。盖茨就颇有感慨地说过:“当战略大师不值得一提,当CEO方显硬功夫。”

从机制的角度分析,财务控制首先决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也不是企业经营者的职责,而是出资人对企业财务进行的综合的、全面的管理。一个健全的企业财务控制体系,实际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反过来,财务控制的创新和深化也将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2、财务控制的目标是企业财务价值最大化,是成本与财务收益的均衡,是企业现实的低成本和未来高收益的统一,而不仅仅是传统控制财务活动的现实的合规性、有效性。财务控制的首要目标是董事会出于减低成本(指因经营者、雇员等人偷懒、不负责任、偏离股东目标和以种种手段从公司获取财富等而发生的成本,这种成本最终由股东承担)。成本的存在会影响公司经营效率,甚至可能威胁公司的生存。其次,财务控制目标促进企业战备目标的实现,所以财务控制过程必须是围绕着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而采取一系列措施的全过程。最后,财务控制致力于将企业资源加以整合优化,使资源消费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企业价值最大。

3、财务控制的客体首先是人(经营者、财务经理等管理者、员工)以及由此形成的内外部财务关系,其次才应该是各种不同的企业财务资源(资金、技术、人力、信息)或现金流转。

4、财务控制的实现方式应该是一系列激励措施与约束手段的统一。为了降低成本,实现财务目标,必须设计一套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种机制包括“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内部机制”的因素或手段包括:解雇或替换表现不佳的经营者;通过董事会下设的各类委员会完善公司董事会对经营者的监控职能;清晰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之间的决策权、控制权的界限;推行经营者、员工的报酬与经营业绩挂钩的“激励制度”,包括年薪制、利润分享制、认股权计划等;实行预算管理;通过组织机构的设计与重整,完善内部组织控制和责任控制、业绩评价制度。“外部机制”的因素或手段包括:经理人和劳动力市场的调节,一个理性的经营者、员工在人才市场的影响下,可能不会过度违背公司股东的利益;控制权市场上潜在购并者的威胁;政府的法律;资本市场上的监管者,如政府、中介机构、专业证券分析师等。

二、财务控制在财务管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我们知道,财务管理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表达:从资金运动过程分析,财务管理包括了资金筹措、资金投放、资金营运、收入分配等;从管理环节分析,财务管理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从财务要素分析,财务管理的的内容有资金、现金流量、证券、资本(产权)经营等的各种主张。在上述各种内容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呢?理论上也有不同观点:有人认为是筹资、投资与分配;也有人认为是财务决策(这种观点可能深受著名管理学家H.西蒙的名言“管理就是决策”的影响);还有人认为是现金(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但是比较集中的观点是在资金筹措过程中的资本结构决策、资金运用上的投资决策和资金分配上的股利决策,诸如:“财务管理正是通过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股利决策来提高报酬率,降低风险实现其目标的。”(参见注册会计师指定教材《财务成本管理》第7页,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的观点,无疑会使财务管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得以提高,财务人员不再仅属于账房先生之类的的管家。但是在理论上把财务决策摆放在财务管理体系、职能的首要地位,我认为可能违背了财务管理最本质的含义,不利于有效地实现财务目标,对财务管理的实践难以发挥最有效的指导作用。原因有二:第一,财务决策特别是最有效的长期财务决策,属于企业战略规划,这种决策规划的权力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仅仅属于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包括年度财务预算的审批权也是如此,也就是说“事前”财务管理权限基本上属于出资者,决不属于只是执行性的经营者和财务经理的层次上,后两个层次的财务管理在内容上主要集中在“事中”阶段。由于企业内部的多层关系使财务管理划分为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多个层次。经营者和财务经理者的基本职责是落实战略决策、实施公司预算,所以才称其为执行型,而不是决策型。从企业内部的角度分析,财务管理主要属于经营者和财务经理层次,因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具体经营管理问题主要涉及经营者(CEO),具体财务管理肯定与首席财务长(CFO)联系在一起;第二、从决策的概念上分析,决策就是决断,尽管任何决策也都是包含了一个复杂的分析比较、择优的过程,但是,如果把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责或职能规定在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的话,作为财务管理核心人物的CFO功财务经理,核心部门的财务部门会经常处于“待业”或“关门”的状态。因为一个企业的投资、融资和分配决策,尤其是长期投资决策、资本结构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在企业错综复杂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毕竟属于偶于事件,更多属于非程序化决策。从现实分析,CEO与CFO更多是借助于法人治理结构,通过细化了的管理制度、具体的管理手段,均衡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完成财务决策、财务预算事宜。比如以管理学的组织行为理论为基础,解决企业内部各行为主体之间、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与协调问题,即解决不同管理主体或利益主体间的签约关系,从而以管理制度方式来协调财务行为主体(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者、财务经理、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集团)的责、权、利关系,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企业财务学主要属于管理学的范畴,它以制度管理为主要特征,从财务制度上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各行为主体激励与约束不对称问题,协调并指导各部门、单位的财务活动去实现企业总体目标,财务控制的任务是就通过调节、沟通和合作使个别、分散的财务行动整合统一起来追求企业短期或长期的财务目标。

所以,财务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当然我们并非否定财务决策正确对财务目标实现的重要意义。

三、财务控制的实施方式需要创新与整合

从机制角度分析,财务控制要以致力于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规范经营、提高效率为宗旨和标志,建立全方位的财务控制体系、多元的财务监控措施和设立顺序递进的多道财务控制防线。所谓全方位的控制是指财务控制必须渗透到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与组织管理的各个层次、生产业务全过程、各个经营环节,覆盖企业所有的部门、岗位和员工。所谓多元的财务监控措施是指既有事后的监控措施、更有事前、事中的监控手段、策略;既有约束手段,也有激励的安排;既有财务上资金流量、存量预算指标的设定、会计报告反馈信息的跟踪,也有采用人事委派、生产经营一体化、转移价格、资金融通的策略;所谓顺序递进的多道财务保安阴谋诡计线,是指对企业采购、生产、营销、融资、投资、成本费用的办理与管理必须由两个人、两个系统或两个职能部门共同执掌,如是单人单岗处理业务更需要相应的后续监控手续;这种对一线岗位双人、双职、双责的制度可以成为第一道财务防线,能够成为企业保安第二道防线的是在上述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相关的票据、合同等业务文件在相关部门和相关岗位之间传递的制度、预算和目标。可以成为企业保安第三道防线的是以财务、审计部门能够独立对各岗位、各部门各项活动尤其是财务活动全面实施监督、检查、调节。这样的财务控制手段、方式决不局限于财经制度、财务计划、资金费用定额,它也需要创新,现实企业中创造的诸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财务控制方式都值得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包括:

1、以社会化、专业化为基本特征的董事会制度

如前所述,法人治理结构的关键是董事会这个中间地带,它联接所有者和经营者两方利益,同时防止所有者的干预,监控着经营者的行为。而董事会的关键是董事会人员构成,从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经验看,只有社会化、专业化的董事会才能起到它应起的作用。社会化的标志是外部独立董事的介入,专业化的象征是专业委员会的形成与运作。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组织管理其庞大机构的基本原则是政策制定与执行控制分开,分散经营与协调管理相结合。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只有最根本性的问题,如经营范围、产品方向、生产规模、投资安排、资金筹集、计划目标、重要职员任免等,方提交董事会及其所属的委员会讨论。董事会下设六个委员会:经营委员会、任免委员会、分红和酬偿委员会、关系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和财务委员会。这些委员会人数不多,一般由董事组成,一个董事可参加若干个委员会,其中最重要的执行委员会和财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的任务是负责公司经营活动的全面领导,掌握财务以外的各项决策和指挥。但它不从事日常业务经营活动方面的具体执行工作,而是由它责成企业有关部门去完成。财务委员会独揽公司财务大权,批准一定限额以上的固定资本投资,规定公司的长期财务目标,决定公司高级职员的薪金,审查批准执行委员会提出的各种产品的价格方案,负责筹措资金,监督检查公司各部门的经济效果,年终对公司的决算进行审查,负责制定股利分配方案。经营委员会主要是代表董事了解和检查公司的营业情况。任免委员会主要负责公司高级领导备用人员的提名。分红和酬偿委员会主要是决定高级职员的薪金及每年应得的酬偿。关系委员会主要是负责公司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2、授权书控制

这里指在某项财务活动发生之前,按照既定的程序其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加以核准并确定是否让其发生所进行的控制。这种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授权管理的方法是通过授权通知书来明确授权事项和使用资金的限额。授权管理的原则是对在授权范围内的行为给予充分信任,但对授权之外的行为不予认可。授权通知书除授权人持有外,还下达公司相关的部门,这些部门一律按授权范围严格执行。

从理论上分析,授权可以分为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一般授权是指企业内部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根据既定的预算、计划、制度等标准,在其权限范围之内对政党的经济行为进行的授权。一般授权在企业大量存在。特别授权是指对非经常经济行为进行专门研究作出的授权。与一般授权不同,特别授权的对象是某些例外的经济业务。这些例外的经济业务往往是个别的、特殊的,一般没有既定的预算、计划等标准所依,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一研究。例如,授权购买一件重要设备、授权降价出售商品等都是特别授权的事例。

一个企业的授权控制应做到以下几点:(1)企业所有人员不经合法授权,不能行使相应权力。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不经合法授权,任何人不能审批;有权授权的人则应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事,不得越权授权。(2)企业的所有业务不经授权不能执行。(3)财务业务一经授权必须予以执行。

3、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在西方可以就是流行的财务管理方式。在工国以新兴铸管、宝钢为代表的一批企业都实践着以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一种新的控制机制。我认为,现代企业制度下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保障有三:一个是公司法,另一个是公司章程,再一个就是公司预算。其中公司预算正是以《公司法》、《公司章程》为依据,具体落实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者,各部门乃至每个员工的责、权、利关系,明晰它们各自的权限空间和责任区域。可以说,正是由于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预算管理的实施,才强化了预算的财务控制功能,使公司的财务目标和决策得以细化落实。

4、财务结算中心

财务结算中心是办理内部各成员或分、子公司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它通常设立于财务部门内,是一个独立运行的职能机构。其主要工作是:集中管理各单位或分、子公司的现金收入,统一现金收入;统一拨付(贷款)各成员或公司因业务需要所需要的货币资金,监控货币资金的使用方向;统一对外筹资,确保整个企业或集团的资金需要;办理各分公司之间的往来结算;实施财务控制等。内部结算中心的这些职责对增强企业活力、强化资金管理、控制财务收支、正确处理业务管理与资金管理的关系、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等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5、财务总监委派制

财务过程的控制,只有预算或结算中心是残缺的,比较虚幻的,这样的财务控制是不健全的,因为没有人的地位。而财务总监就是以出资者的身份来监督、控制经营者的财务活动和企业全部财务收支过程。

6、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

所谓企业业绩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学、财务学、数理统计方法,对企业或其各分支机构一定经营期间内的生产经营状况、资本运营效益、经营者业绩等进行定量与定性的考核、分析,作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企业业绩评价作为一个体系由评价目标、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报告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在财务管理循环中,业绩评价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在财务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在财务活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业绩评价信息的反馈及相应的调控,随时发现和纠正实际业绩与预算的偏差,从而实现对财务经营活动过程的控制;另一方面,预算编制、执行、评价作为一个完善的系统,相互作用,周而复始的循环以实现对整个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控制。而业绩评价既是本次财务管理循环的总结,又是对下一次财务管理循环的开始。业绩评价包括动态评价和综合评价两个层次。动态评价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对有关部门或个人的工作业绩状况即时确认、处理,它属于事中控制;综合评价则是在期末对于各预算执行主体的预算完成情况进行的分析评价,其评价内容以成本、利润等财务指标为主,综合评价作为本期预算的起点和下期预算的终点,主要涉及企业整体效益的评价及奖惩分配的问题。

诸如此类各种实用性强财务控制模式的分析丰富了我们对财务控制的认识。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各种预算模式决不是相互排斥的,企业可以以一种模式为主,其他为辅,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企业组织特点选择多种模式,形成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的财务控制体系。系统化的财务控制则各种方式整合的结果,这种整合应该充分体现下列原则要求:集权与分权体制的结合;财务管理与人本管理的渗透;关注结果与监控过程的统一;激励与约束的交融;价值指标与实物指标的配套等。

财务控制论文篇(2)

(一)财务内部管理控制方式薄弱。对事业单位内部进行控制是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措施以及控制力度相对薄弱,最终导致人们对于财务的控制管理方式认识不够充分。造成难以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与解决方案,进而使得财务内部体系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控制模式很难做到随着新形势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长久下去导致事业单位内部中对于财务的控制机制不够健全。从根本上来看,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机制较财务控制规章制度很大程度上是类似的,单凭对规章制度进行关注,却忽略了实际情况下的结果。

(二)会计人员安排不符合规范。大部分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雇佣都遵循长期的制度,即一个会计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工作在同一个岗位,很少有换岗情况的发生。很多事业单位对于财务科室也是不够重视的,所设置的从事会计行业的人员的资质参差不齐,有的甚至达不到要求,无论是从人数限制还是能力问题上都与事业单位所规范的要求大相径庭。再加上很多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部分是通过托关系才获得的工作岗位,其自身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能力显然是不能满足事业单位的要求的。此外,新上岗的工作人员很多也都是与自身的专业不符,加之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基本上凭借着领导的指示进行工作,工作过程中不按照相关的会计准则,诸多元素造成财务工作很难顺利的进行开展下去。另一方面,很多的事业单位都是差额或者是全额拨款的方式,对于个别大型的公益事业单位来说,财务问题很大程度上将会涉及到盈利问题,这就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要求有了新的高度,要求财务人员能够对活动过程中的各项流程作出合理的安排。

(三)财务预算不够合理。财务预算工作是整个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环节。就其财务部门本身来讲,要求财务部门具备属于自身的一套完整的执行预算的过程,这将对于财务部门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科学严谨的预算系统对事业单位处理很多突发事件以及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加之很多事业单位对在执行预算过程中,大部分情况都有着一定的范围限制;同时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时会追加其他项目的资金,最终导致追加的项目逐渐的增多,造成部门本身预算结果过高的发生,预算的权威作用也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功能性减弱的同时也导致了独立性相对的削弱,使最终预算的影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再加上预算审计对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控制尤为重要,倘若每年都能够保障预算审计细致有效的开展,那么预算工作也会相应长久的进行下去。如果经费的使用范围超过规定限制要求,预算的结果也会偏大,最终导致预算共走只是走个形式,根本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

二、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遵循的原则

(一)规范性原则。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应当严格按照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以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落实单位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严格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以及《会计法》等规章制度作为依据来制定相关章程。

(二)实用性原则。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实际中的应用,因而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不能只是关注完整性以及严密性,而忽略其中的实用性。要将人员与机构的精简化作为工作开展的重点,加以正确有效的控制强化手段,从整体上减轻程序的负担,避免重复劳动现象的发生。

(三)全面性原则。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应当包括单位中所有部门以及相对应岗位的经济业务,以不同的部门和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来确立工作的关键并加以控制,从而实现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顺利的开展、贯彻的进行。

(四)制约性原则。如何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的有效性以及高质量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中确立监理制约机制,即保证财务控制工作开展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具有隶属关系的工作人员或部门共同开展一项业务,达到有效的监督预算工作的进行以及记录工作正常开展的目的,同时保证内部财务控制中上级对下级实行监督,切忌制约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

(五)效益化原则。尽管事业单位不以自身盈利为目的,但为了保证事业单位运行效果的最大化,依旧需要在内部财务成本效益进行控制,即尽量利用最少的管理控制成本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进而确保事业单位中各项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进行下去。

(六)适时性原则。由于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很大程度上手单位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其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工程实质上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内部财务控制的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与内部财务控制相关法律法规发生变动或修改时,事业单位的的工作性质以及工作范围都要随之进行相应的改善。以单位实际需要作为根本的出发点,以此来进行相关制度的完善和修订,确保控制以及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强化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措施

(一)改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式。依照相关的法律条文规定,将单位负责人作为单位财务的第一主体,肩负起单位会计真实性的责任,通过适当对单位负责人进行相关定期的培训,并加大财务部门日常工作形式的宣传力度,从而培养单位财务工作人员以及单位负责人对于内部控制工作方式的意识,创造出良好的内部控制执行方式,保障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有效建立。

(二)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作为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其本身的素质对事业单位风险性的存在有着重要的关系,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知识以及专业素养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事业单位必须加大对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其中,使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工作责任心,并通过不定时的业务考核对会计人员进行督促,以达到促进单位财务发展的目的,保障财务制度的顺利实施。

(三)增强财务预算机制以及财务审计工作。增强完善财务预算机制对于财务认识的提高以及财务工作效率的提高都是十分有效的。在执行预算过程中,对待范围小、预算范围不足的部门要相对应的调整范围,做到财务支出的严格控制,并能够及时根据需要调整或追加财务预算。同时,实现预算部门与各科室预算经费的相互协调,以实际的收入和支出对财务控制进行有效的的预算。另一方面,对于审计部门来讲,要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以及外部社会的有效监督力度,培养出具备独立意识、勤恳踏实工作的职工,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审计职能。

四、结语

财务控制论文篇(3)

(一)财务预算制度形同虚设,资金的管理混乱有的集团企业或者由于管理者自身原因或者由于集团企业发展较快等原因,到目前为止,并没有集团企业财务控制的意识存在,所以财务控制中的财务预算制度也就当然的没有了。有的集团企业虽然有自己的财务预算制度,但是却是形同虚设,并没有发挥其该发挥的作用,成为集团企业的“门面”,甚至是随意更改财务预算。还有的企业预算不科学,在制定的时候并未充分考虑集团企业以及子公司的实际情况,缺乏严密的计量考核以及相关的考虑,导致有的企业到年末的时候看起来似乎盈利很多,但是实际中却是利润大部分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存在,不良资产不断增加,资金运作困难,企业运营资金不足。

(二)监督、控制、考核不力集团企业中,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缺乏相应的了解,内部审计制度也不健全,外部审计由于其固有的弊端性受利益所驱使,只是走过场,会造成企业的监督、管理很多时候脱离市场,脱离实际,可能只是集团企业领导的个人喜好而已,造成集团企业的财务亏损。

(三)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手段落后许多集团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都会由于兼并、收购等等手段来迅速的壮大企业,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由于企业太大,旗下子公司太多而无暇顾及全局,无法及时掌握或者及时处理子公司出现的问题。另外,集团企业较小时候的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对于壮大之后的集团企业的管理就会显得落后,不再适用。

二、集团企业财务控制的改进方式

(一)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一般来说,企业内控中的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集权制、分权制、混合制。三种模式都是各有各的优缺点:集权制可以增强集团企业对子公司的管控能力,但另一方面会导致子公司缺乏积极应对市场变动的主动性还有经营方面的主观能动性也会受到挫伤,削弱了集团企业的应变能力。对于不同的企业: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也许对于财务控制模式的选择并没有唯一的优劣标准。比如对于子公司与集团企业联系比较紧密的企业,而子公司的控制权对于集团企业而言很重要,这样的企业也许集权制会是比混合制更好的选择。而对于一些需要积极应对市场,比如说销售或者就是流行的快消行业也许分权制会比混合制更好一些,因为采用分权制可以使得子公司有足够的自可以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形的销售模式、销售产品等,对集团企业而言,子公司的经营积极性也许比控制能力更为重要,这个时候也许分权制会更好一些。但是,上述一些类型的企业在选择财务模式的时候也与其规模有关,处于不同规模的企业的选择可能也并不是一致的。华能集团是一家依靠国家以煤代油专项资金发展起来的以电力为中心的一家国有大型企业,由核心企业中国华能集团、9个成员公司以及这些公司旗下的400多家子公司组成。旗下有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以及山东华能电力开发公司分别先后与纽交所上市。华能国际对其子公司的管理就是采取了混合模式,既有筹资、投资、财务业绩等方面的控制,也有子公司发展的自由性。总的一句话“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适合企业的、能给企业带来最大利益的才是好的。

(二)建立相应的财务控制制度完善集团企业的财务控制制度,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财务报告制度以及相应的合适的管理机制,完成对相关指标比如利润指标或者是资本报酬指标的考核。另外,有一个词语叫做“尾大不掉”,当集团企业不断做大的过程中虽然有许多好处,但是不可否认,许多的劣势也就出来了,尾大不掉就是其中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在集团企业较大的时候,信息的畅通无阻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起了很关键的作用。说到底,企业太大,信息就无法像小企业一样能很快而且完整的传递,所以才产生了大集团企业反映慢的问题。所以,在解决集团企业财务控制方面,建立一个通常的信息传递机制无疑是重要的。要获得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构建一个畅通无阻的财务信息沟通系统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措施来实现,比如通过集团公司统一管理运行的财务网络系统来强化对子公司以及集团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规范子公司的日常运营活动;集团企业与子公司的财务目标进行统一,无论是资金、核算还是制度方面统一的进行,财务业绩考核标准以及预算也应该要相互统一,或者一些其他的合理的、可以促进集团企业加强财务控制的措施。如同上文提到的华能国际,其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投资额度、筹资额度、财务业绩考评,筹资由母公司统一安排,投资超过一定限度之后才需要向母公司申请,财务业绩考核主要考察利润、净资产收益率以及经营性净现金流三个方面。

(三)强化集团财务监控要加强集团企业的财务控制,集团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财务管理约束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强化集团企业对子公司的财务监控能力。集团企业要针对当前的宏观政策、经济形势,制定一个符合企业的、合理的、可实施的财务管理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这样的一个财务管理制度必须是经过集团企业董事会慎重讨论并决定,有集团企业的管理人负责实施监督行使的,结合了集团企业的各方面情况包括集团企业的行业状况、企业章程准则等等以及子公司面临的市场实际情况,而不是“拍脑袋”做出的决定。同时还要定期检查、日常督促,并建立起能够促进集团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的措施,比如可以对企业的各项超过一定数目的现金流进行管理,控制资金的流动方向;或者是建立财务报告制度,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财务考核指标等等。完善集团企业的内部审核制度。审核之时可以以集团企业的资产为主线进行,建立起完善的一个审计网络,将集团企业各级都涵盖进去,没有特殊、没有可以不接受审核的例外。另外,可以建立一个专门负责集团企业审核的审核委员会,当然审核委员会不仅仅是对集团企业进行内部审核监督,对于子公司也有着同样的监督作用。

(四)完善各项考核指标体系对于子公司而言,将公司资产保值、增值是其存在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子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给集团企业带来的回报是需要使用数据来进行客观评价的,而这一套可以被量化的客观的数据、指标就是集团企业对子公司进行考核的一个评价体系。对于从这个评价体系评价出来表现好的子公司,集团企业应该给予表扬,相反,对于表现差的子公司当然也就应该给予惩罚措施。这样的一套在集团企业财务控制方面的考核指标体系主要应该包括一些基本的财务指标,比如企业变现能力,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管理比率,负债比率,利润增长率,营业额增长率等等。虽然这些容易度量的、可以量化的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轻松的度量子公司的表现,但是也不可过度相信。要做好定性与定量指标结合的分析,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分析,业绩与市场结合的分析。

三、结论

财务控制论文篇(4)

【关键词】企业文化 财务控制 约束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财务控制对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以及企业的发展的重要性日渐突出。企业的财务控制主要是财务控制主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方式来使得企业的资本运动链能够向着企业的财务价值的最大化目标发展。企业文化则是企业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所在。企业文化会对企业财务控制的运行产生十分长远的影响,对企业的财务控制进行支撑、辅助和补充。

一、企业文化与财务控制的功能分析

(一)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功能

总的来说企业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以及调适这五种功能。其中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指的是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对企业的全体人员进行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上的指导。经营哲学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思维方式以及处理问题的法制产生影响。同时企业文化还能够对企业目标进行指引,使得企业在发展中不会迷失方向。

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对企业中的各种管理制度以及道德规范的完善来实现的。规章制度主要是对企业职工的行为进行规范,形成约束力。而到达规范方面的约束则是从伦理的角度来约束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行为。

企业文化在建立时就需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因此,企业文化能够表现出一种人文关怀,进而能够在企业中营造出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氛围,进而能够使得企业的凝聚力更强,让职工更加将企业当作自己的家。

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在通过构建起一个统一的价值观念来让每一个职工清楚的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以及行为的价值,让员工能够从精神上得到满足,进而产生出激励的效果。

企业文化的调适功能主要是对企业各部门之间、职工之间因为各种原因所产生的矛盾进行调整和适应,使得企业能够和谐发展。

(二)财务控制的功能分析

企业财务控制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确保企业经营的效率性与效果性,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同时还要保证企业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通过财务控制,能够使得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都能够更好的实现,在企业中财务控制不仅仅是一种叫监控的手段。同时也是一种评价的标准。通过财务控制,还能够有效的保证企业中的各项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性,使得企业的资产不会流失。良好的财务控制,同时还能够让企业财务会计资料更加的真实、完整。

二、企业文化对财务控制所产生的影响

从现实中的情况来看,企业的财务控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或多或少都与企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文化本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会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角落中去,对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财务控制系统也会受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文化会对财务控制的主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在企业中,财务控制的实现方式是同层层的委托关系来实现的,这其中的者是企业中对企业的资本运动进行控制的中介。作为者必须要理性,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观。企业文化通过对委托者与者的观念产生影响,进而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影响,并最终影响到企业的资本运动。

(二)企业文化能够为财务控制指明方向

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的财务控制的目标制定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在企业的战略实施框架中,文化与组织结构、管理控制以及人力资源的管理之间相互影响。而企业的策略性目标则是为了能够达到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满意。

(三)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财务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通过企业文化能够进一步的弥补企业当前财务控制方法中还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企业文化的构建能够进一步的对财务控制主体以及被控制者的基本理念进行统一,让他们能自觉的去努力实现这个基本理念,进而对财务控制相关的内容产生作用。这样就能够使得财务控制的被控制者主动的为基本信念而努力,产生出足够的内在动力。财务控制的精细程度必须要遵照成本效益原则,这就使得某一些行为会出现在财务控制的约束范围之外,但是通过企业文化来打造出共同的价值观,就能够让那些能够实现控制目标的被控制者主动的去做,弥补了财务控制不能够控制的地方。

(四)企业文化会对企业财务的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之间的信息沟通质量产生影响

在财务控制中,信息沟通的作用不可忽视,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使信息沟通保持顺畅,提高信息沟通的质量,进而能够使得财务控制更加有效。如果企业文化中诚信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并且诚信的价值观被普遍接受,那么财务控制者对被控制者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讲究诚信,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也更加的真实有效,那么最终财务控制也会更为有效。

(五)企业文化会对企业财务控制的绩效产生影响

企业文化的先进与落后都会对企业的经营效果产生影响。企业文化是影响目标一致性的非正规内部因素,通过企业文化可以统一委托者与者的道德风险,降低对者的监督成本,也有助于提高企业集团的经营业绩。

三、结语

企业文化与财务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我们不能够片面的去强调财务控制,而应该从多方面去对影响财务控制的因素进行思考,特别是企业文化。虽然现在很多企业对于企业文化强调的很多,但是真正做得好的却很少,使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更少。上文所述只是对财务控制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参考文献

[1] 李晓珍.如何加强企业财务控制[J].现代会计,2009(01).

[2] 刘妍娜.加强我国企业财务控制的思考[J].中国林业经济,2009(06).

财务控制论文篇(5)

上市公司的财务活动普遍比较复杂,如果财务活动中有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财务风险,给公司带来损失,甚至使公司陷入财务危机之中。上市公司产生财务风险的因素很多,一般受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这三方面环境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会对上市公司产生不确定的财务影响,同时也可能会引发一些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风险也具有传导性。当上市公司无法控制面临的风险因素或者风险结果时,造成的财务风险就会延伸至整个企业并发展传导,或者转嫁给其他利益相关的公司或者利益相关的个体,造成范围更广、危害更大的财务风险。因此若不能进行财务风险控制会产生巨大的灾祸,甚至影响到整个经济市场的正常发展。所以了解财务风险的这种传导机制有利于了解风险因素和风险结果间的关系,这也是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

二、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风险控制体制不完善有很多上市公司虽然明确了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建立了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但依旧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许多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只有空泛的理论,没有对于操作的明确指引,对于财务风险控制的操作流程没有详细说明,令人无从下手。其次,很多上市公司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风险控制机构,没有清晰相关的责任界限,而且对下属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力弱,一旦财务风险开始蔓延,也无法进行及时的风险控制指导。最后,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不够,对财务风险的警惕性差,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财务风险控制。

2.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不足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是控制财务风险的第一步工作。而很多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不够全面,收集的相关信息不够充分,没有预测好财务风险的发展趋势,导致没有识别出某些财务风险或者识别错误,而产生意外的损失。另外,如果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不够准确,精确度不高,就很难进行后续的风险管理。

3.对财务风险的监控不够上市公司能否做好财务风险控制在于公司对财务风险的监控力度。财务风险监控主要是指监控财务风险指标。但在现实中,很多上市公司由于过分依赖定量指标,忽视实际有重大影响的非财务的指标,使得未能监测到财务风险因素,或者是对财务风险指标的把握不到位,没有明确财务风险指标的可控范围,给监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次,很多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自动预警系统不够重视,没有相关的风险预警技术支持,全靠人力进行风险预警,或者是预警系统没有进行重点设置,这种情况下往往无法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因素,给公司造成损失。

4.缺乏灵活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很多公司都缺乏灵活有效的财务风险应对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对财务风险准备工作做得不够。有些上市公司虽然可以进行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和分析,但却没有相应的应对方案,使得实际发生财务风险时,无法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造成无谓的损失;第二,应对方案不够全面。有些上市公司没有建设起财务风险快速应对框架,如没有风险应急小组、没有清晰的决策程序等等,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面对财务风险迟钝的反应能力。

三、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财务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财务运行机制能够有效减少财务风险的产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合理的投资决策。减少投资决策方面的失误是控制财务风险的关键,所以公司决策层要提高投资活动的决策水平,做好可行性研究,加强投资资金的管理,并制定科学的投资计划;第二,科学的进行融资活动。在进行融资活动之前,公司要根据成本效益原则选择效益最大的融资方案,制定相应的融资计划和还款步骤;第三,完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一套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不仅能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的产生,而且这种完善的过程也可以消除部分财务风险因素,达到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

2.重视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分析重视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分析要从信息搜集开始,利用充分收集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并对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分类和汇总,并保持公司的前瞻性,对财务风险进行趋势预测,对财务风险发展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分析,并重视起非财务指标,尽量保证财务风险分析的准确性。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对相关财务指标进行综合性的判断,保证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出警报,使公司做好防范准备。其次要建立起财务风险自动预警系统,并针对财务风险的轻重开展重点监控,并配备专业人员对系统进行密切监控,提高财务风险的控制效率。

4.建立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在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案,以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和控制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因此财务风险控制本身是属于一种管理性活动的,必须要对其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通过建立财务风险控制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对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发现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与整顿,能够进一步完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从而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

四、结论

财务控制论文篇(6)

企业在平时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现金管理尤为重要。充足的现金流是企业能否生存的关键,严格的财务管理控制和合理、科学的现金管理能促使企业有序运转,快速发展。但是,目前部分中小企业出现资金管理不科学,多头管理造成资金管理混乱,财务控制制度不严谨、不完善,存货管理存在诸多漏洞,应收账款管理不到位,内部控制质量不高,会计信息质量较差等现象,导致企业无法顺畅运行。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

财务管理是由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其目的在于以最低的成本筹集资金,选择高效益的投资项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针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

1.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中小企业内、外部融资的能力

改善中小企业内部融资能力的方法是:中小企业在企业内部弘扬企业文化,通过文化熏陶使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对企业进行筹资,企业必须做到言而有信。另外,可以提高企业形象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企业信誉。针对中小企业外部融资难的解决方法,主要体现在金融服务方面,国有银行应带头进行针对中小企业的改善工作,让中小企业能够切实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条件。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中小企业若要改变“一言堂”、“一支笔”现象,必须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公司股东大会、公司董事会、公司监事会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各司其职,并相互约束,进而保障企业有序运营。建立合理的企业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调节经营者、企业职工和所有者之间的关系,达成激励和制约相结合的经营原则,使企业在合理、科学的管理模式下运行,构建一个完善的组织结构。

3.加强财务控制,规范资金管理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制,规范公司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控制,科学进行资金分配,使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合理配合,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持有最佳现金持有量。

三、结语

财务控制论文篇(7)

航天内控管理操作是一项较为长期的系统化工程,要对企业外部资源结构和内部控制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处理好控制目标、控制要点以及控制手段等各个方面的管理要点。(一)控制目标。航天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目标主要是指管理系统下内部财务管理结构下的组织管理活动,要增强与内控工作执行前期中控制目标的一致性、协调性。在经济管理控制中,相关管理负责人和审计人员只有制定出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机制,才能更好地践行最终的控制成果目标。因此,在航天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实施中,要充分掌握基本管理结构各个控制环节的相关要求,不断探索企业的财务内控目标。(二)控制手段。指标评价在航天企业内控方法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活动而言,手段型指标和成果型指标的采用是指标评价的关注点。其中,手段型指标是指岗位倒班、信息审核以及记录凭证等评价指标;而应付账款和会计信息等是成果型指标的内容。然而,手段型指标要加强与结果型指标的综合运用,更加全面地反映出企业的业务管理活动,要对控制成果性指标进行深入分析。

二、航天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缺少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航天事业工作开展中,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是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一些航天企业并不重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管理控制制度的并不科学、先进财务内部控制时效性很难得以体现,无法进行企业财务的优化配置与利用。航天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引发了企业极大地安全风险,而且一些财务管理条例制定较为混乱、无序,企业财务内部经营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二)航天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效能难以发挥。航天企业内控工作的执行要求与市场化经济要求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主要是由于航天企业文化体系背景是在各个组织全体员工下建立的,将企业目标战略、营销战略等纳为企业整体文化体系的框架中。但是,在航天企业的文化背景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力度严重缺失,并没有建立起高度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监督机制,在具体财务内控工作中,内部审计工作有着较大的依赖性,尚未实现完全独立,容易受到各个部门的约束,企业内部计划部门、技术部门以及宇航部门等组织部门的监控力度明显不足。此外,各个部门之间也缺少相互交流与协作,难以形成良好的相互监督氛围。管理模式也存在着较多问题,企业内部奖励与约束机制较不完善,薪资福利较不合理,很难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不够深入。在航天企业财务内控体系的构建中,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的地位不可估量,对于企业财务内控水平的提升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航天企业各个部门并不明确自身的权责范围,信息传递效率并不高,很难信息资源的实时与共享,与此同时,航天企业内部也没有设置独立的信息交流平台,大大增加了企业员工查阅并下载资料、文件工作的难度性,对于一些重大事项,相关工作人员难以及时反馈给上层管理者,进而造成了极大地财务风险。

三、航天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相关建议

(一)不断提升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认知程度。航天企业各个部门和相关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财务内部控制观念的认知程度,要将内控体系制度作为内控工作执行环节中重要的监督标准,进一步巩固自身在市场经济的主导性地位。众所周知,航天企业是国有经济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国有经济进程的产业经济的提升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因此,航天企业各个岗位部门要制定出合理的业务管理控制目标,更好地践行内控工作的执行成果,充分考虑资金流、信息流、营销采购等因素,构建航天企业良好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财务内控工作的正常进行。(二)充分发挥出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效能。航天企业要制定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监督机制,不断拓展和延伸企业业务管理的监控网络。在整个监控体系制度中,企业内部控制目标要具体细化到各个部门、各个管理小组等的内控执行目标中,形成一种全方位、多角度领域地监控内监控组织网络。在具体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相关监督部门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监督职能,善于站在审计角度出发,加强企业内部宇航部、技术部以及金融部等联系程度,实施严格的监督与管理。同时,部门之间要保持着高度的协作与配合,各司其职,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此外,要始终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控制原则,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不断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促进良好工作氛围的形成。(三)强化信息化建设。航天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加强,有利于提升航天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深入分析航天企业的实际需求,在信息管理系统中,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要明确自身的权责关系,致力于企业财务内控体系的构建中,增强信息资源的实时性与共享性。同时,航天企业要建立起独立性较强的信息交流平台,为企业员工提供查阅文件和信息传递的场所,要通过信息化建设,明确自身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还要将重大事项第一时间反馈给上层管理人员,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四)将关键点的控制融入到企业财务内控执行工作中。航天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实施主要得益于关键点的控制而展开的。因此,航天企业财务内控工作的执行规划、执行策略等要充分了解具体活动探索适宜的关键点。在采购规划内控执行过程中,要将订购单的审核和授权归集到采购环节的重点问题,在采购单价、具体数额以及规模型号等方面,要加以严格的审查。此外,要有重点性的控制资金流经营活动的相关注意事项,尤其在外资引入、信用担保、技术研发以及投资等专项活动中。还要严格规范航天企业的工作行为,对于有损企业利益行为要加以大力严惩,避免固定资产的大量流失与浪费。(五)加大风险管理力度。现代市场的不稳定性比较严重,航天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难免会遭遇风险的侵蚀,企业管理者要树立高度的风险管理观念,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更好地识别和预测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性问题。同时,要建立起完善的动态风险评估系统,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航天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势在必行,可以大大增强航天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企业在同行业领域中永葆生机与活力。因此,航天企业要充分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制定出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树立高度的防范财务风险意识,加大财务内部控制监督力度,进一步强化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传递效率。并且保持内部审计部门高度的独立性,保证财务内控相关人员高度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加强全员的共同参与程度,从而实现航天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

作者:张蕾蕾 单位: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邬牡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构建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6,(02):103.

[2]郭东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探讨[J].市场研究,2015,(03):61-6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