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财务与财务管理

财务与财务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5 17:14:29

财务与财务管理

财务与财务管理篇(1)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认识,并在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总的来说,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还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好,这就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和基础的财务管理。为此,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财务管理的基础

这里所说的财务管理的基础,是指企业财务管理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企业要搞好财务管理离不开这些基本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正常地运行,其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1.财务管理要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合理设置财务机构,是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组织保证。实践证明,除小型企业外,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合二为一的一元化组织形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分别设置财务与会计机构已势在必行。

2.财务管理要求有称职的财务人员。何谓称职的财务人员?对此理论界和实务界均有不同的解释。笔者认为,称职的财务人员至少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要有较强的理财能力;二是要有强烈的管理意识;三是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财务管理必须有内在动力。人类的理都是有一定目的并受一定动机驱使的。对于财务管理而言。这一动机便构成其内在动力。过去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上不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缺乏财务管理的内在动力,财务管理的好坏与企业和职工的利益没有直接的联系,极大地挫伤了企业和职工的财务管理积极性。财务管理的内在动力来自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其中物质动力是根本,精神动力是必要的补充。有时物质动力与精神动力并重。

4.财务管理必须适应理财环境的变化。理财环境是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复杂系统,它纵横交错,相互制约,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财务管理的发展变化,实际上是各种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财务管理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化,合理地利用环境,才能实现预期目标,才有生命力。

二、基础的财务管理

基础的财务管理是指为保证企业的财务活动正常、有效地进行和健康发展所必须从事的财务管理工作。基础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同于通常所说的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符合时代要求的理财观念。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是财务人员的理财能力、方法手段和思想观念等的综合反映,其中思想观念是先导。在财务改革中遇到的种种阻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旧观念、旧的习惯势力。因此,每一个财务人员都必须摒弃旧的思想观念,树立符合时展要求的理财观念。

2.健全的财务制度。财务制度是企业组织和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规范。现代企业的财务制度一般应包括筹资管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资产使用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管理制度等内容。

3.灵敏的财务信息系统。财务信息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综合性,是企业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所依赖的重要信息。具体地说,应健全三大财务信息系统:(1)财务信息处理系统。要扩大财务信息的采集面,统一企业内部信息传输方式,建立一套包括收集、整理、反馈、利用等环节在内的完整、规范的财务信息处理系统。(2)财务信息分析系统。无论是企业最基层的责任考核单位,还是最高层的决策机构,都必须明确财务分析的任务和要求,及时反馈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建立财务综合分析数据库,定期提供分析报告,及时提出财务建议和财务备选方案。(3)财务信息预警系统。财务部门要根据日常收集整理的财务信息,分析财务指标的动态变化趋势,对照其最大允许范围,及时发出预警信号,超前提出改进建议。

4.有效的财务激励机制。这些激励要素主要有:

(1)企业财务目标。为了强化财务目标对企业理财行为的激励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财务目标的层次性。即把企业的财务总目标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若干层次,使企业内部各财务主体都有其具体的目标。②财务目标应明确化、定量化,以便于执行和考核。③财务目标的科学性。即所确定的财务目标既有先进性,又有实现的可能性,能发挥其激励作用。

(2)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是决定财务激励机制乃至整个财务机制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它既可以通过利益激励来激发各财务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可以通过责任约束来制约和保证各财务主体按规定标准并相对独立地从事其理财活动,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

财务与财务管理篇(2)

关键词: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财务管理职能转型

现阶段,我国各领域都开始进入深化改革时期,要想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企业也应遵循当前市场整体发展趋势,进行内部改革,并尤为注重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模式,推进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共享,提升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并有效避免因财务人员主观意识而造成的数据不完整、信息不准确等情况,实现高效的财务管理工作。

一、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概述

我国企业传统财务管理中,财务与业务系统相分离,产生了加工后数据无法运用等问题[1]。财务业务一体化是基于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方法,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优势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能够更加直观的反映企业实际经营情况,通过对信息管理平台的运用,实现财务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将会计信息与会计实务充分融合,从而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更具有效性、更加具体的财务分析信息。再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面对极为激烈的竞争局面,必须要尽快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并结合当前市场经济角度,开展企业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工作,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优化,使其市场竞争力得以进一步增强。

二、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面临的困境

(一)缺乏财务管理创新意识

当前一些企业缺乏财务管理创新意识,忽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认为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先进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改善上,从而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这便使企业对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工作的重视度大大降低,无法意识到这一工作能够为企业带来的长期效益,从而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始终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且一旦财务信息管理出现问题,则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二)财务业务一体化融合不充分

企业在落实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二者融合不充分的情况。财务管理与业务之间的有效融合,是实现一体化的重要条件[2]。企业需要建立一体化信息系统,将所有业务信息输入到系统中,并运用计算机网络将信息传递给财务管理部门,从而获得业务授权,并予以执行,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与业务活动同步执行。但是一些企业在二者融合过程中,存在信息系统兼容性不足等问题,导致融合不充分,企业各环节信息无法实现统一和同步,信息难以得到及时的传递和共享,无法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导致企业整体运营效果不佳,甚至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三)缺乏合理的组织体系

当前很多企业都存在组织体系不合理的情况,多强调等级制度。并在企业中运用三层金字塔体系,将整体组织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3]。同时,在信息沟通方面,各个层次的信息交流只在上下级之间,信息传递方式为垂直传递,需要逐级层层呈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影响了信息的时效性,出现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阻碍了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进程。

(四)财务管理人员适应性较差

在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过程中,很多财务管理人员难以适应新的工作流程、工作要求,仍在工作中运用原本的工作方式,导致一体化模式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在实现一体化和职能转型后,部分财务管理人员也无法适应随之变化的岗位要求,专业水平、业务素养、判断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都存在严重的不足,无法确保执行力度与执行有效,导致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流于形式。

三、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推进策略

(一)引入现代化新型管理理念

企业在管理工作中,企业管理者应积极引入现代化新型管理理念以及科学的会计理念、方法[3]。并充分认识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的重要意义,在财务管理中融入集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以实现对其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例如某企业在其财务管理工作中,积极引入新会计准则及方法,在其凭证打印功能中,添加了利润中心字段,并推动移动两票业务发展,实现了对其库存统计分析报表等财务资料的进一步优化,为企业管理者在物资采购方面的决策,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参考依据。

(二)优化融合与转型准备工作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是企业发展中的一项长期工作,因而,为避免融合不充分或是转型不成功等问题的发生,企业还需在该项工作的正式开展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首先,在财务业务一体化方面,企业应先结合企业实际需求、现存问题等,制定明确的融合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充分满足财务业务一体化需求。方案内容中应包含企业当前实际情况、财务业务一体化目标、任务开展的投资预算等,并请专业人员对方案进行分析,确保方案能够有效实施。同时,企业应建立专门的财务业务一体化工作效率,组内成员由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人员、高素质信息技术人员等共同组成,从而确保二者的顺利融合。其次,在财务管理职能转型方面,企业应先树立足够的信心,做好思想准备。注重将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种的财务考核、记账等方面职责融入到业务管理中,避免这些职能的独立存在,并提前组建适应财务管理职能转型的人才队伍,从而确保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型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构建合理的组织体系

企业应对当前的组织体系进行调整,构建适应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的组织体系。首先,应适当减少组织结构层次,缩减管理人员数量,实现组织架构扁平化发展[4]。从而对原有的财务业务工作流程进行进化,避免因过长工作流程而造成的时间浪费,提升工作效率。同时,这一流程的简化,也能够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充分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使管理者的决策更加具备针对性,对市场变化进行及时反应。其次,将财务业务权力下放,减轻管理人员工作负担,使其只需对关键决策进行处理即可,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升事务处理准确性,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行。

(四)增强财务管理人员适应能力

要想保证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以及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工作的有效执行,企业还应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适应能力。首先,企业应加强宣传力度,使财务管理人员意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正确认识且主动参与该项工作。其次,企业应构建有效的人员培训机制,对培训方式及内容进行优化,着重培养工作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能力素养,使其能够尽快适应优化后的业务流程,提升企业运行效率。最后,应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重点提升。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实现,是建立在相关信息软件基础上的[5]。因而,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企业应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运用信息系统软件完成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并在应用中发现当前软件的不足之处,及时反映,以便推动企业系统软件维护工作的进一步完善,确保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有效落实。

四、结论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是当前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任务。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着众多的问题,需要企业积极引入现代化新型管理理念,优化融合与转型准备工作,构建合理的组织体系,并增强财务管理人员适应能力,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促使企业管理工作精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岳华,魏蓉,杨仁良,张根红,李圣,肖力.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基于江苏省电力公司的调研分析[J].会计研究,2013,10(10):51-58.

[2]彭贵华.浅谈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基于企业信息化环境下[J].中国商贸,2015,1(1):56-57.

[3]贾铮.陕西省电力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换问题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2014,7(7):66-74.

[4]余笑冰,罗红华,王亮.基于云管理的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系统实施方案研究[J].商业会计,2014,8(16):125-127.

财务与财务管理篇(3)

「关键词公共部门 财务管理 政府会计 政府财务报告

2004年6月23日,李金华审计长在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次会议所做的审计报告中,再次披露了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中存在违法、违规、违纪和公共资金使用效益低下、损失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自审计报告公布后,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问题成了媒体报道、公众议论的焦点。这促使我们思考,如何解决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使政府取信于大众,取信于纳税人。

一、关于公共(部门)财务管理

1.关于公共部门。公共部门(Public Sector)也称为公共组织(Public Organization)。根据国际通行的分类,社会部门分为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其中,公共部门是指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的非营利的政府部门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一部门和第三部门。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则把公共部门定义为国家政府机构、区域政府机构、地方政府机构以及相应的政府主体(如机构、团体、委员会和企业)。按照上述定义,中国的公共部门除政府自身外,还包括政府拥有或控制的实体,如国有企业或金融机构。在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应以商业定位,以便能够获利。基于这种考虑,国有企业在企业管理上必须有自治权并且实行公司化。因此,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应采用有别于政府部门的做法。但是,广义地说,它们还是属于公共部门。

2.关于公共(部门)财务。公共财务(Public finance)也称为公共部门财务(Public Sector finance)。然而,财政界更倾向于称它为公共财政。这不仅仅只是字面的不同,应该说它们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但也有根本的区别。传统的财政学理论把财政称为国家财政或政府财政,而公共(部门)财务(与下文中“公共财务”或“公共部门财务”含义相同)则称为(国有)企业财务和事业行政单位财务。财政管理既包括预算管理、税收管理,也包括(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事业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以及预算外资金管理(李建发,1999)。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我国致力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公共财政是公共财务的基础。按照前面的定义,政府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的财务可称为公共财务,它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公共财政与公共财务之间的区别也很明显。公共财政突出“政”字,它侧重于政府层面,可以从政治、政策的角度理解,并具有政治性(目标在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政策性(围绕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年度性(以财政年度为基础)、无限性(入不敷出时可举债)和单一性(只从货币角度)等特征。相比之下,公共部门具体花钱办事,公共财务更应突出“务”字,侧重于部门、机构层面,可以理解为钱或资金方面的事务,具有经济性(兼顾效率与公平)、技术性(政策实施技术)、持续性(长期性)、有限性(预算额度的限定)和综合性(从价值角度)等特征。应该说,公共财政与公共财务的区别就象公共财政学与公共经济学的区别一样,前者关注财政收支本身的问题,后者则关注财政收支的经济影响及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合理性等问题。不过,公共经济学从宏观层面考虑,而公共财务更侧重于微观层面考虑。

3.关于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既然公共财务与公共财政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那么公共财务管理就必须解决“管什么”“如何管”的问题。应该说,政府公共部门代表国家意志、受社会公众委托,依法履行公共事务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公共物品)职能,行使公共资源筹集、使用和管理权力,形成委托-关系,产生广泛的公共受托责任。从财务的角度,政府公共部门应依法履行筹集和使用公共资金,不断提高公共资金效率,保全公共财产,保护公共财务安全等财务受托责任。所以,财务受托责任是政府公共部门最主要的受托责任,加强财务管理则是强化财务受托责任的重要手段。

关于公共财务管理“管什么”的问题。我们认为,当前,公共部门(代表政府)主要只对公共预算、公共收入和公共支出进行管理。或者说,把公共财务管理与公共财政管理等同起来,只关注财政年度公共资金筹集、分配、使用的合规性,所以,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侧重于年度财务收支。至于年度以外或财务收支以外的财务活动基本上没有管,或没有履行应有的财务受托责任。这突出表现在公共资金按预算规定从财政部门拨出后就记录为财政支出,至于拨出去的钱如何使用、使用的结果如何,就在财政部门的管理视野中消失了。这样,作为主管公共财政、公共财务活动的政府部门就根本无法向公众提供全面、完整的财务活动情况和财务状况的信息。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务信息,财政部门难以掌握公共资金的来龙去脉,更谈不上对其进行管理了。公共财务管理主要研究公共资金如何流入各个公共机构、如何在机构内流动以及如何流出的全过程(B.J.Reed,Jhon W.Swain,1997)。我们认为,公共财务除了应对公共收入、公共支出和公共预算进行管理外,还必须把政府公共部门相关的财务活动统统都管起来。具体地说,还应当包括公共资金管理、公共(行政)成本管理、公共投资管理、公共财产管理、公共债务管理、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等内容。

至于公共财务“如何管”的问题,我们认为,公共财务虽然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内容,且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应当借鉴企业财务管理的做法,但公共财务管理不同于公共财政管理,也有别于企业财务管理。当前,我国公共财务管理似乎走入了误区,该作为公共财政管理的却采用了企业财务管理,而该按企业财务管理的却当作公共财政来管理。按公共财政的方式管理公共财务,就会养成不计成本、不讲效益、不顾风险的恶习,造成公共资源浪费、公共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公共财务风险加大;若按照私人部门(企业)的方式管理公共财务,就会迷失非营利的组织目标和财务方向。

看来,公共财务究竟如何管确实令人困惑。我们认为,按照新公共管理思路,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公共财政管理为基础,借鉴企业财务管理技术方法,针对公共部门财务活动特点和规律,应当:(1)转换理财观念,把政府公共部门视为独立的经济主体,遵循非营利的组织目标开展财务活动;(2)增强成本效益意识,理性地从事公共财务活动,切实加强行政成本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资金效益;(3)明确受托人身份和公共财务受托责任,按照预算限定,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强化财务责任,防范公共财务风险。(4)按照新公共管理理论,引入现代财务管理技术方法,切实提高公共财务管理水平。(5)根据公共部门所有者缺位、治理结构缺陷和管理者普遍存在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现象,建立健全财务法规制度、完善财务程序和手续、严格财务开支标准。(6)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审计监督“三位一体”的财务监督体系,提高公共财务活动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提倡公众参与公共财务管理。

二、公共(部门)财务管理的信息需求,要求改革政府财务报告

会计是反映性的。对财务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反映的政府会计必须把相关的信息以财务报告的形式披露出来,为加强公共财务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

迄今为止,我国公共部门仍然只有预算会计。由于预算会计定性为国家预算管理的组成部分,其主要核算和反映政府预算收支活动,预算会计报表主要反映政府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结果;预算会计信息主要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上级财政部门及本级政府对财政管理的需要。很显然,预算会计无法全面、完整地核算和反映政府公共部门财务活动的全部内容;预算会计报告也无法反映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状况、公共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政府财务受托责任履行情况;预算会计信息更无法满足公共财务管理的需要。

我们认为,公共财务管理要求政府财务报告应是一个能够全面完整反映政府公共部门财务活动情况、财务状况、公共资金使用情况及政府履行财务受托责任情况的综合财务报告,而不只是反映预算收支情况及结果的预算会计报表或财政收支决算报告。所以,应当对预算会计报表或财政收支决算报告进行改革,按照公共财务管理的需要建立政府财务报告体系,提供以下财务信息:

1.全面、完整、系统地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活动结果,而不只是反映年度的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结果。预算会计报表或财政收支决算报告只反映预算收支本身,且具有年度性,而与预算收支相关的情况,如预算支出形成的公共财产、为平衡预算举借的公共债务等却得不到反映。公共财务管理需要政府财务报告连续地反映公共资金的来龙去脉、预算收支的前因后果以及前后会计期间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全方位披露政府公共部门各个方面、各种类型的财务活动信息。包括:(1)政府及公共部门全面、完整的财务状况。即包括政府层面、公共部门层面的财务状况;也包括期间的和连续的财务状况;还包括政府受托管理的公共财产权益、公共债务(显性和隐性债务)情况。(2)政府公共部门的财务状况变动情况。从总财务状况变动或现金流量和净资产(国有资产权益)变动两个侧面加以反映。(3)政府公共部门预算收支情况,突出反映预算与实际执行相比较的情况,以揭示政府公共部门预算管理能力。

2.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成本费用,而不只是简单报告预算支出或经费支出情况。政府公共部门的成本费用与预算支出或经费支出不同。后者只是按批准预算或经费拨款和有关规定所发生的货币支出,而不是与受托责任相对应的财务支出。前者则从财务支出角度,综合了货币支出和物化支出,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政府公共部门的耗费水平。为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成本费用情况,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第34号准则公告推荐的公共部门净成本表值得借鉴。这张报表反映了各政府公共部门财政年度的总支出、提供公共服务依法取得的总收入、需要由公共预算拨款的数额等情况。

3.全面、客观地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受托业绩。由于非营利性和追求公共利益目标,政府公共部门不可能象私人部门(企业)那样,可以以股东财富增长、财务状况改善、经营实力增强等财务指标反映其受托业绩。但现行的预算会计报表或财政收支决算报告并不能反映这种受托业绩。尽管财务指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财务受托业绩,如遵循法定预算情况、公共财务实力及公共财务健全性等,但政府公共部门花钱办事,要反映公共资金使用效果或公共支出效率。其效果或效率主要体现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增长,以及提高国家或地方政府竞争实力等方面,且多数情况下不能按定量的思维进行量化反映,只能通过定性分析加以描述。考虑到政府公共部门绩效衡量的复杂性,许多绩效不能量化反映的事实,原来的财政收支决算报告中决算说明书或财务情况说明书应改进为财务报告附注。同时,借鉴GASB第34号准则公告的做法,要求政府财务报告提供管理讨论与分析(MD&A)等内容,用特定的议题、图形、图表和表格等形式,对涉及财务、非财务的事项及相关的受托业绩加以描述。

三、政府财务报告改革的制度基础

适应公共财务管理的需要,必须改革现行的预算会计报告,建立政府财务报告体系。但是,政府财务报告作为公共财务管理的一种技术方法,它不仅受政府会计发展的制约,更主要的是受公共管理思想和相关法规制度的影响。所以,政府财务报告改革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基础。

1.健全的公共管理制度。随着新公共管理的兴起,商业管理技术、社会公众服务取向、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政府更加重视服务产出、结果、效率和质量,必须用企业家的精神来改造政府,强化公共管理,不断提高政府的绩效。

2.一体化的公共财务制度。不仅要有健全的、以绩效导向的公共预算制度,还要有健全的、科学规范的公共收入、公共支出、政府成本、公共投资、公共财产、公共债务管理制度和政府绩效考核制度。而且这些制度之间应当严密、相互衔接,避免由于政出多门而相互矛盾,从而形成公共财务制度链。

3.完整的政府会计体系。不仅要有真正意义的预算会计体系,还要有完整的政府财务会计(包括政府成本会计)体系,使政府预算会计与政府财务会计衔接起来。这里,更重要的是如何确定政府会计对象(2)。我们认为,应当按照政府公共部门的财务受托责任范围和公共财务活动的内容确定政府会计对象,即除公共收入、公共支出外,还应当把公共投资、公共财产(包括各项债权和定义为公共部门的经营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产权、收益权,如果能够取得一致意见,还应当包括资源性公共财产)、公共债务(包括显性债务、隐性债务)等都确定为政府会计对象。

4.权责结合的政府会计基础和政府会计制度。按照持续提供公共服务的要求和核算政府成本、考核评价财务受托业绩(绩效)的需要,把政府会计基础逐步从现行的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过渡(但应考虑公共服务或公共物品非互惠性和被共同享用的特点对政府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影响,以及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成本问题)。同时,建立健全规则导向的政府会计规范体系和政府会计制度体系。

5.公开透明的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政府就象股票公开上市的股份公司,它代表公众从事公共财务活动、管理公共财产,公众拥有公共财产权益、享有财务信息知情权。所以,必须建立公开透明的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制度。

6.充分有效的财务监督制度。应当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的制度,真正体现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活动的“公共性”。

主要参考文献

杜钢建。2003.降低行政成本与建立政策评价系统。人民论坛,7

戴廉。2004.药价问责,?磐?a class=content_a href=/class_free/137_1.shtml>新闻周刊。16

刘素华。2003.行政成本压力催变财政审计制度。新京报。11-23

李建发。1999.政府会计论。厦门大学出版社

财务与财务管理篇(4)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财务核心能力;企业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地深入,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企业应提高对财务报告质量的重视,为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提供重要保障,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然而在现阶段,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企业财务报告不能够与经济发展同步,无法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的质量及效率。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在一段时间范围内需要完成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并且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推动企业的管理目标的实现。

一、传统财务管理目标的现状

(一)不考虑企业的运营风险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的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管理工作始终需要围绕着总体计划开展,企业的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赖于国家颁布的各项的规制,才能够真正地落实财务的管理目标。现阶段,大多数的企业的负责人及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未能够充分地认识到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例如:一部分的企业拆除自身之下的大多数的分公司,对于原先价格比较高的厂房及机械设备,企业对其进行报废的处理,然而,企业却未能够统计报废的固定资产,造成同实际的价格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虽然现阶段一部分企业已经做出相应的改善,对管理模式进行适度的调整,但是,企业的整体财务工作与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存在比较大脱节的现象,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后续的发展。

(二)财务管理系统亟待完善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目前的企业的管理工作在长时间范围之内,对自身的运营状况缺乏足够的研究及预测,直接造成企业的利润出现不够真实的状况。虽然企业都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对管理目标进行一定的设定,而后进行企业的财务分析计划预算及控制等方面的内容,但是在决策方面的内容比较少,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企业应构建一整套完整的科学的系统,从而进行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的买进报废的处理,在经过系统后,而后进行生产运营。此外,大多数的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对原料进行采买应用及划分,而严重忽视了对商品报废环节方面的管理,致使给某些人员一些可趁之机,加大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难度。

(三)资金回收缺乏科学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商业信用显得尤为重要。大部分企业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通常会采取赊销的方式,从而拓宽市场的占有率。在一定意义上,赊销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由于企业缺乏对客户的了解,无法正确认识客户的信用,经常造成企业无法收回商品款项的问题,甚至会造成出现严重的坏账及死账的状况。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较多的坏账及死账,会危及企业的资金流动,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四)员工缺乏积极性员工的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员工自身的积极性则影响着工作的质量。因此,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工作中,应充分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参与至企业财务工作的管理与监督的过程中,从而合理地解决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进步与发展,现代企业在管理模式与管理手段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企业已经具备明晰的产权与职能,形成政企分开的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因此,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发挥出财务管理功能,其中,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则成为企业进行财务活动的最终目的,成为企业进行决策的准则,更成为企业理财绩效的考核标准,更是财务行为的重要依据与标准,财务管理一方面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兴衰,另一方面则关系着企业的运行方式与运行的方向,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财务管理的目标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的资本市场产权等发生巨大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在企业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的位置,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可以综合地体现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间以及现实与未来间的关系。

三、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核心能力内容

(一)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企业的财务目标从以往的利润最大化转变为利益相关者的最大化,一方面,体现人们对企业目标的主体的认识,另一方面,体现了人们对企业的本质的认识,其中,生产要素与企业的经济利益紧密相连,在传统的思想模式下,企业作为资本要素的所有者,并且资本所有者的目标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目标,与此同时,决定着企业的财务目标,企业的财务目标是实现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

(二)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内容企业的财务能力一方面能够维持企业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成为企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一个完整的能力体系。在企业的财务的能力体系之中,企业的盈利及成长能力居于比较核心的位置。其中,企业提高营运能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并且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极社会的贡献能力,促进企业的成长。企业通常会运用经营管理、融资策略。股利分配及投资管理等,推动企业的发展,获得更多的利益。企业的财务能力经过一系列的整合与转化之后则形成企业的财务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的财务能力则是由财务资源所构成,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企业的财务的核心竞争力不会有所损耗,并且成为系统地无形资产,随着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应用,则会增加企业的价值,推动企业的发展。

四、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核心能力的关系

(一)统一的本质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是企业的各项的财务管理活动所要到达的目的,更是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归宿与出发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组织原则指标体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指标需要反映出财务管理的各项基本的内容,并且能够与之保持统一。

(二)主体具有独特性企业的核心能力具有异质性及不可仿制性的特点,所以,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同样具备不可仿制性急异制性的特点,换言之,每个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并且不能够相互进行仿制,其中,异质性及不可仿制性并不是体现在形式与指标的不同,而是体现在内容与含义的异质及不可仿制性。

(三)一致的目标对于企业的核心能力,人们还存在较大的分歧,其中,企业的可创新能力属于企业的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企业的可持续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观念、组织、技术、产品、管理及市场等,因此,提高企业的可持续的创新能力,能够推动企业的可持续的发展,提高企业的可持续的盈利的成长能力,其中,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需要充分地展现企业的盈利性持续性及发展性等三个目标,并且需要与以上三个目标保持一致性。

(四)相互关联的能力在企业的财务能力中,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占据核心与统帅的地位,是企业的财务能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应与企业的各种的财务能力相互关联,并且能够包容与体现企业的各种财务能力,其中,企业提高营运能力,能够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并且能够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与此同时,能够提升社会的贡献能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的发展。

五、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开展审计跟踪工作在对审计过程进行跟踪的过程中,企业应严格把关各项任务各个环节,加强对各个时间点的审计管理,帮助企业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且为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确保各项管理项目的合理性及规范化。此外,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应严格地跟踪与审计整个项目的原料购买及项目实施。在最后的检验环节,同样需要进行跟踪审计。由此可以看出,开展多个方面的审计全过程的跟踪与改善,能够有效地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并且有效地预防贪污舞弊的行为的产生。

(二)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很多的经济学家对于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存在较大的分歧,然而,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创新能力获得较多人的一致认可。站在企业的发展角度上,企业的创新能力能够完善企业的多个方面。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地向前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地推进,我国的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发展环境,企业的各项的运营活动面临更多的挑战,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更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目标。因此,企业应培养自身的财务核心能力,尽力实现企业的内部的财务管理的目标,提升企业的经济收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让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有利的市场竞争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李淑贤.解析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J].商,2014,01:45.

财务与财务管理篇(5)

(一)传统企业财务管理

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一味注重企业盈利能力的最大化,而忽略了企业自身的风险,随着经济全球的范围不断扩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各企业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不断加强,为实现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仍能保持前期的增长速度,抓住发展的主动权,企业必须在发展的同时,考虑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将企业风险与财务管理相结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协调能力。在计划经济的政策下,企业的领导者对于企业管理好坏的衡量指?耸强雌溆形尥瓿晒?家的指标,如果企业能够按时完成国家规定的指标,就说明该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较完善,相反,企业若未完成相关指标规定则标志这该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存在着漏洞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这种市场环境的影响下,企业将国家规定的指标作为唯一追求的目标,只注重实现企业盈利能力的最大化,忽略了企业自身发展所面临的风险。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下,企业要重视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对于资源的配置,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心由实现盈利能力的最大化转移到实现财务管理核心能力协调化上,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核心竞争力。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

对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管理目标,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已经变得不实际,并且以追求盈利最大化为发展理念经营管理下的企业至多至能够实现一时的发展,并不能实现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基于这一现实情况,企业的管理人员不得不对利益最大化这一目标作出新的审视。在经济体制的改革下,现在我国的经济政策已经由计划经济调整为市场经济,市场最为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方式,在经济发展中其主导性作用,再利用好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对于经济推动作用,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完善市场竞争体制加强宏观调控,在现行的经济政策引导下,企业的已经基本形成了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的财务管理模式,形成更具体更具有可行性的财务管理目标,在作出财务决策时能够更多地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企业的经营风险,有效地解决事务管理与账务核算之间脱节的问题。科学客观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做出正确市场决策、核算企业资产的重要保障。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

(一)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从概念上来说就是要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意味着财务管理目标是一个多元化的目标,企业的收益仍是财务管理的主导性目标,但它不单单是要实现企业收益的最大化,在此基础上企业要将更多目光投向实现企业收益增长的最大化,企业收益的最大化是一个静态的指标,它仅仅代表了企业现阶段的收益情况,并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而追求收益增长的最大化体现了企业实现长久发展的战略要求,相对于收益增长水平的提高体现了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收益的可持续增长则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是对于企业财务管理高层次的要求。除收益方面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之外,企业的财务管理还包括企业多种财务能力之间的协调,协调好企业各项财务能力,各部门之间对于企业财务问题及时沟通,联系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出有效的财务决策,推动企业的发展进步。

(二)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无论是对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还是大型企业或是中小型企业,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中都占据着中心位置,企业经营均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主导目标,企业要实现什么程度的经营目标决定了企业应当采取的财务和管理制度,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环境下,商品的销售对于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关系以及市场平均价格的波动反应更加灵敏,面对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企业要对于市场变化做出灵敏反应,及时调整企业的生产销售决策,经必须要制定科学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的模式决定了企业效益的增长速度增长的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经营管理必然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财务管理是实现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保障,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企业的管理与经营都有先前的垂直化转变为现在的平面化,国外企业与国内企业、国内同类企业与不同类企业之间的相互影响也逐渐增加,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为主导是有效应对市场运作变动,解决财务管理与企业实务之间的脱节问题,实现企业固定资产增值的主要保障。

三、企业财务核心能力

(一)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概念

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是企业以各种合法方式筹得资金并对企业资金的合理分配与利用,它包括资金借贷、企业运转资金在各项目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企业对自身固有资产的有效评估等。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是企业其他各项能力的基础,只有在高水平的财务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企业其他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保持与进步,协调合作的财务核心能力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二)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特点

现代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具有创新性的特点,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创新俨然已经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总结近年来中国企业的创立以及发展历程,任何成功的企业都必然是具有创新性的,创新才能够实现发展,自我满足并停滞不前只会导致衰落。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新的一轮科技革命已经蓄势待发,国外以及国内各个企业都加强了对于科技创新的投入,实现产品从生产到制作再到商品的销售模式的创新突破,各企业都争当标准的创立者,掌握创新的核心技术就把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创新是企业实现持续性发展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不同类型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经营模式,不同的财务核心能力,即使是同种类型级别的企业,处于不同的地区面对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也具有不同的财务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综合能力的核心,企业商品的生产销售能力、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力和管理层的领导能力都对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四、企业财务管理与财务核心能力

(一)一致统一性

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的提高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目标,提高完善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也是根本出发点与归宿点。虽然仍有诸多经济学家对于企业财务能力概念与范畴具有分歧,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企业生产能力的创新提高是财务核心能力的一个主要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而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是企?I各项能力的整合,它包含了企业管理能力,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是也是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与财务核心能力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二者具有发展目标的一致统一性。

(二)特殊性

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具有独特性没有统一的检验标准,财务核心能力受企业的经营范围,企业所处地区和企业产品的主要受众所影响,是企业生产销售管理能力以及企业高层的决策领导能力的综合。企业在提高财务核心能力的过程中,要紧紧将企业盈利能力、资源的利用以及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紧密结合在一起,以企业的收益增长为主要目标,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考虑企业管理的市场风险,追求企业的收益的可持续增长动力。以提高企业财务核心能力为中心,找准企业发展的突破口以及方向,实现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化。

财务与财务管理篇(6)

关键词:财务;会计;关系;协调

企业会计的财务管理关系到公司的经济利益问题,是一家企业发展的命脉。因此,企业必须在发展自身的基础上在财务管理方面做出巨大的改变,才能保证在信息化时代,公司的管理不会落后。所以加强企业会计的财务管理是企业必做的一个重大事项,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没有后顾之忧。

一、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一)目的不同财务管理的目的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其主要包含组织协同、借款报销、账务处理、费用报销、采购付款、纳税申报、BOM清单、工艺流程、成本核算等内。会计工作的重点是确认和计量。重点是准确、快速地整理会计信息,严格遵守相关制度,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完整、及时的会计信息。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从对企业和信息使用者的责任角度确保可靠性、相关性和理解性。相关部门和人员必须在可比性、实用性、重要性、审慎性和及时性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工作目的,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侧重点不同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体现的财务工作,侧重点在于货币交易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资金关系,主要分析资金需求量、资金的筹集方式,确定最优资本结构、资金投放、预测和决策等资本活动管理。会计工作的侧重点是货币资金的流动变化,通过相关问题的分析、确认和计量,确定资金运作的过程,最终以报告显示。财务与会计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但二者的侧重点上却不尽相同。

(三)职能不同一个公司在进行实际的财务治理过程中,其治理的水准和公司的运营有着紧密联系。提升财务的治理水准,不但能够更好地提升资金的应用程度,公司的收效也能够带来更好地潜力发挥。所以为了确保公司中财务工作质量高效率的实施,在公司财务治理活动开展期间,所有有关的财务工作者都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各自尽到自身应尽的职责。财务的工作职责来自公司财务工作与财务关系,主要展现为在进行财务工作期间的职责,包含预估、策略、规划、操控与解析。而会计的重点工作就是治理经济的行为,会计从业者经过解析、明确与核算,为讯息应用者带来实时、精准的讯息,然后传送更好的会计讯息,督察与计算是会计工作中的重点职责。

二、现今企业会计发展的问题

(一)缺乏理论知识体系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企业会计需要积极的施展出自身的作用,经过总结过往、预估未来的方式,并及时发现企业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效的账务管理计划。但就当前企业会计管理而已,部分会计从业者缺乏相关的理论认识,具体来讲是欠缺实际的工作经验,因为过去的财务治理方式跟着时代的进步在持续地进行改变,现在的财务治理使得公司会计工作者不知道如何着手,致使公司在面向各种状况时手忙脚乱,使得公司没有得到平衡的运营,员工缺乏凝聚力,以至于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二)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就目前来讲,一些公司的财务会计危机治理系统还不够完备。第一,公司没有创建相应的规范针对风险治理活动进行严格的治理,另外,对于部门职责也没有落实到位,致使风险治理活动的进行毫无头绪,不能顺利开展。第二,公司财务风险评估制度还有待提升,不能精准的映射出可能发生的风险,对于风险治理活动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干扰。第三,另有一些公司的风险治理机制比较书面化,没有根据公司和市场的现实状况加以分析,致使治理活动变得表面化,没有真正的落实。

三、完善财务与会计在财务管理中应用的建议

(一)做好财务与会计基础性工作将公司的财务治理工作做好是各个公司和财务工作人员的共同目的,只是需要提起注意的一点就是怎样运用公司财务与会计间的联系,对于这个问题中的学识和重要影响绝不能小看。其需要相关的治理工作者可以维护好财务和会计的基本工作,这也是最基础的活动之一。需要在进行会计工作过程中创建有关的规章制度与准则,会计从业者增强财务讯息的计算统计技能,实时、精准的搜集与整合会计讯息,再将会计讯息用报表的方式递交给会计讯息应用者,在其制定财务策略时有据可循。在公司财务治理活动过程中,会计所做的前期准备工作对于财务后期在进行预估、制定策略上显得特别重要,所以在有关工作期间,有关部门与工作者需要针对这类原因充分的管控,同时,创建对应的制度与方式来确保财务基本工作可以安全的运行,进而为以后财务工作的快速有效进行奠定基础。

(二)健全财会风险管理体系风险治理系统的完备,是保证财务风险治理工作有秩序、高质量、高效率进行的关键因素,公司需要针对其加强关注努力开展有关工作。第一,公司需要优化风险评测体系。综合公司自身和市场的现实状况,自主性的学习各个公司中的现代化知识,针对目前的体系内存有的问题实施深刻的解析与优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风险评测系统的合理有效性。第二,优化财务风险治理体系。为了保证财务风险治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公司需要针对有关的治理体系进行优化,通过规范的体系制度做好治理工作。

(三)设置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为了将公司的价值全部发挥出来,公司在进行财务治理工作期间,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标准,从而更好地调节财务和会计间的联系。这需要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按照公司现实的运营情况、今后的运营方向、稳固性、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等状况,为财务与会计工作创建精准目标。这个目标不但可以为财务有关工作带来方向感,还可以推动所有部门间的合作能力,从而变为财务治理活动有效实施的稳定基础。因为创建了精准的财务管理目标,所以使得财务和会计的有效合作最终共同完成统一目标。在创建目标期间规定有关管理部门必须遵守合理性,创建适宜自己状况的目标,不能够盲从、不符合实际或者生搬硬套有关公司的财务治理目标,如此才可以使得财务目标和会计目标完成有效的融合,确保财务治理活动可以更好地实施,进一步为公司的顺利运营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为了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长期发展,必须协调和权衡财务与会计的关系,确保杠杆平衡。同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相关部门和人员因素不可低估。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水平,并更加重视这些因素。企业应制定相关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考虑企业的经营环境,分析研究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采取科学的财务控制措施,追求企业的高效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魏媛.信息化环境下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探讨[J].纳税,2019,13(31):105+107.

[2]马兰.浅谈财务会计对企业管理及经济效益提升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9(31):115+117.

[3]李轩.会计信息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商讯,2019(31):58+60.

[4]刘春梅.论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稽核工作的开展探究实践[J].商场现代化,2018(24):153-154.

财务与财务管理篇(7)

关键词:柔性;财务柔性;柔性管理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飞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消费者偏好瞬息万变,行业发展扶摇直上。处于这样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企业必须保持一定的柔性,才能适应剧烈的环境变化。同样,随着现代社会中资本运动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财务系统作为企业系统中重要的子系统,财务柔性的作用不容小觑。企业必须加强柔性财务管理,才能确保企业在不确定的环境剧变下避免不利冲击,抓住有利机遇,取得更加良好的经营绩效。

一、财务柔性的内涵和获取方式

(一)财务柔性的内涵

柔性,是指在环境变化下的一种选择性和适应性,是一种自我调节能力,能够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柔性理论最初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运用于生产和管理领域,并逐渐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财务柔性,与柔性理论相同,也是为了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是指企业通过持有闲置现金、储备剩余举债能力,在面对未来不利冲击和有利投资机会的时候,能够迅速采取行动,及时地获取和调动财务资源,避免冲击或者抓住机遇,进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能力。从内涵来看,财务柔性强调了“预防”和“利用”属性。基于此,企业柔性财务管理,也就是企业利用财务柔性进行财务管理的策略。

(二)财务柔性的获取方式

1.现金持有。企业持有现金主要是基于交易、预防和投机这三类动机。为了满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需要而持有现金,这是交易动机;为了防止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不可预料到的意外情况而持有现金,属于预防动机;为了确保企业在未来遇到有利投资机会时不至于因现金缺乏导致出现投资不足情况而持有现金,这是投机动机。在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企业不仅能够利用所持有的现金满足其资金需求,还能够在发生有利投资机遇时,抓住投资机会提升企业竞争力,在发生不利状况时,降低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种为了预防与利用的动机而持有超额现金,能够为非预期的现金需求提供财务柔性安排。

2.保留举债能力。由于成本和税的因素,过度持有现金会造成成本较高,因此,最好的财务政策是能够长期采用低杠杆目标来保持债务融资能力,也就是说,短暂的债务问题可能会为企业获得重要的财务柔性能力。企业当前的借款成本,是为了满足未来发行债务以避免无法借到所需款项而造成投资扭曲的机会成本。但是这种机会成本体现了各种负债筹资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若是企业过度使用当前的举债能力,那么很有可能会面临将来投资扭曲的风险。因此,企业若是希望能够在未来不确定性发生时较快利用举债能力筹集资金,当下就应当采取高负债柔性的财务政策。

3.股利政策。企业往往能够通过股利支付政策影响财务柔性决策。若是企业目前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现在投资所需的现金量,则企业可能会选择将多余现金支付给股东或储备以备将来之需。但是,若企业面临高成本的外部融资或投资机会时,可能会选择低股利政策,将现金储存起来。

二、财务柔性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缓冲作用

基于现金持有的预防动机,当企业处于内外部环境变化时,事先具备一定现金储备的企业能够更好的应对环境转变,促使企业顺利度过危机时期。因此,为使企业具备防范环境变化的财务柔性,企业必须储备一定的企业财务柔性资源,有利于企业缓冲不利冲击的影响。另外,具备财务柔性资源,不仅能够缓解资源约束,柔性资源突破短期瓶颈还会改变企业管理者的心理预期,有助于改善企业非效率的决策行为。这样看来,具备财务柔性较强的企业,不仅能够缓冲当下的财务危机,更能够为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适应作用

财务柔性使得企业能够在环境发生变化时,通过调度所储备的柔性资源,适当调整企业的管理决策,如对企业财务杠杆结果的调整,对持有现金进行调整等,以适应环境的不确定性。

(三)创新作用

财务柔性的创新作用是指当企业处于内外部环境不确定的条件下,企业的财务系统通过合理配置、有效利用财务资源,引导企业适应外部环、改变内部条件来应对危机。当企业处于内外部环境变化时,能够将财务柔性资源重新加以配置,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整合,将整合后的财务资源应用于企业需要调整的各个方面,确保企业顺应环境变化,应对环境变化,提升企业价值,打下良好的战略基础。

(四)提升作用

财务柔性是企业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时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企业为预防经济低迷、抓住有利机遇,会保持一定的财务柔性,而面临的融资约束又影响了企业的财务柔性,融资约束较高的企业会选择合理的财务政策优化自身的财务柔性,降低融资约束程度,提升企业的投资能力。因此,企业储备一定的财务柔性,能够增强其适应内外部环境的能力,抓住有利机遇,创造企业新的竞争能力,提升企业价值。

三、企业柔性财务管理的运用

(一)柔性融资管理

融资管理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来说非常重要,是企业从内外部各方面获取资金的关键,企业之所以会进行融资活动,或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或是为了偿还债务,或是为了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等,但无论企业出于什么样的融资目的,都必须仔细研究影响融资的各种因素,及时调整融资策略,以应对不同的融资环境。柔性融资管理,是指对筹资数量和时间上的管理,以及对资本结构上的管理。对筹资数量和时间上的管理,要求企业根据环境形式在合适的时间调整资本需要量,增加或减少企业的筹资数量。对资本结构的柔性管理,是要求企业的资本结构具有弹性,不仅要使企业原有的资本结构能够实现灵活转换,如企业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的转换,也要通过运用不同的融资方式,或是增加权益融资,或是增加债务融资等,调整企业现有资本结构,最终达到相对于企业来说的最优资本结构。

(二)柔性投资管理

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应当留有余地和弹性,提出多种应对方案和措施等,实施动态投资管理。这些方案和措施,不仅是指企业在投资规模上具有柔性,也指企业在投资构成上具备柔性,或是增加某一投资,或是减少某一投资,注意相互搭配,确保企业在投资调整时能够灵活应对。

(三)柔性营运资本管理

营运资本的管理就是对企业的流动资产进行管理,柔性营运资本管理就是对营运资本进行柔性管理:一是对流动资产规模的柔性管理: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规模越大,变现能力就会相应越强,获利能力却越弱,反之亦然;二是对流动资产内部结构的柔性管理:流动资产内部结构是指企业的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短期有价证券等的构成及其占比,企业应当根据各种因素及时、适当调整流动资产内部结构,避免结构失衡,确保各构成项目比例适度;三是对流动资产各项目的柔性管理:对流动资产各项目具有不同的柔性要求,例如为防止意外事件对现金收支的影响,需具备一定的现金储备、保险储备,或为防止存货需求增加,需具备一定的存货储备、保险储备等。

(四)柔性收益分配管理

柔性收益分配管理,是指企业在确定收益分配政策和进行分配数额上,采取不固定原则,保留出一定的调节空间。例如,当企业实施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时,企业会留有较大的弹性空间。

四、结束语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错综复杂的投资环境,稍纵即逝的投资机会,企业的财务系统应当更具灵活应变能力,在错综复杂的环境变化中能够更具主动性,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财务柔性管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满,商亚超.企业财务柔性管理策略[J].财务与会计,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