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新生儿科护士论文

新生儿科护士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2 15:03:52

新生儿科护士论文

新生儿科护士论文篇(1)

【关健词】产科护士;新生儿;早期教育;认知现状

【中途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0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儿早期的潜能开发亦日益受到初生儿父母广泛的关注。在产科病房,护士每天的护理对象不仅是孕产妇,同时还承担着对正常新生儿的护理。随着母婴护理知识不断更新,健康教育内容不断丰富,产科护士还应熟悉跨学科知识,拓宽知识面,全方位为母婴提供优质护理和服务,开展好健康宣教[1]。为此,对沧州市产科护士对新生儿早期教育的认知情况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沧州市5家医院168名产科护士。

1.2 研究内容 采用自行设计的“产科护士对新生儿早期教育知识的认知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产科护士一般情况和产科护士对新生儿早期教育知识认知情况两部分。新生儿早期教育知识认知情况又分为两部分:①新生儿早期教育理论知识了解情况:新生儿发育特点,智能发育关键期,早期教育开始的时间、方式,对早期教育和超前教育的理解等。②新生儿早期教育实践内容了解情况:听觉训练、视觉训练、新生儿游泳、抬头训练、爬行训练、与母亲肌肤接触、新生儿抚触、培养良好习惯、培养良好情绪9项内容。共发放调查表170份,回收168份,有效回收率98.8。

1.3 评价方法 对填写完整的调查表统一编码,建立数据库,根据各项内容回答情况,录入资料,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x2处理与分析。

2 结果

2.1 沧州市5家医院168名产科护士新生儿早期教育知识的认知基本情况 见表1

由表1可见,年龄组x2= 50.684,P

2.2 沧州市5家医院168名产科护士新生儿早期教育实践内容了解情况 见表2

由表2可见, 168例产科护士对新生儿早期教育实践内容中新生儿游泳、新生儿抚触、与母亲肌肤接触较听觉训练、视觉训练、培养良好习惯、抬头训练、爬行训练和培养良好情绪了解的多。可见产科护士对与日常生活工作接触较多的新生儿早期教育实践内容了解较多。

3 讨论

3.1 新生儿早期教育的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父母们不仅希望子女拥有强壮的体魄,更希望其能够全面发展。早期教育是开发孩子潜能的最有效的途径[2]。早期教育是指对于正常儿根据智能发育的规律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活动、促进其智能发育。0~3岁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奠基时期[3]。新生儿的大脑已具备了接受外界良好刺激的条件,早期教育从新生儿开始,可使大脑获得足够的刺激,既可使大脑在功能和结构上更趋完善,又促使潜在能力得到较好的发挥,使正常儿更聪明[4]。

3.2 产科护士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新生儿父母在住院期间由产科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早期教育宣教、示教,可使产妇及其配偶提高对早期教育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早期教育的知识技能,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本调查发现年龄在26~35岁年龄组产科护士较其他年龄组新生儿早期教育知识的知晓程度高,与26~35岁年龄组产科护士工作、家庭生活相对稳定,自身是生理成熟、精力旺盛、养育子女的黄金期,对孩子的智能发育关注多,易于接受新的育子理念,对早期教育知识了解的较多有关。职称学历为护师和主管护师较其他职称层次的产科护士对新生儿早期教育知识的知晓程度高,与该职称层次护士大多年龄在30岁左右,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自身知识储备和护理经验积累共同作用决定的。本调查也发现虽然产科护士对新生儿早期教育理论知识了解的相对较多,但对新生儿早期教育实践内容了解的并不全面,只对与日常生活工作接触较多的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和与母亲肌肤接触了解较多。为了给予新生儿家庭母婴提供优质护理和服务,开展好新生儿早期教育宣教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故医院应组织产科护理人员和孕妇学校、儿科护理人员、儿保门诊医护人员一起进行早期教育的专业培训,产科护理人员应经常与儿保门诊医护人员联系请教、经常查阅网络资源和书籍不断学习和更新完善新生儿早期教育知识。

4 结论

提高人口素质,事关千家万户幸福,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脑科学研究的进展认为环境和经验对智力发展,尤其对早期智力的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环境和经验对小儿的影响必须由感觉通道才能实现[5]。新生儿就有感觉能力。产妇在住院期间由产科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新生儿早期教育宣教、示教是非常必要的。产科护士只有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掌握大量的新生儿早期教育知识才能给予产妇及其家庭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才能使产妇及其家庭提高对早期教育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早期教育的知识技能,从而为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严燕萍,刘杏仙,梁美娟. 优质护理服务对产妇产褥期健康指导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2):73-74.

[2] 刘庆柱.浅谈儿童早期教育[J].法制与社会,2010,7(上):245.

[3] 郭运燕.早期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1(37):181-182.

新生儿科护士论文篇(2)

[关键词]高职护生 儿科 护理 能力

[作者简介]秦爱华(1980- ),女,河南睢县人,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儿科护理理论与实践教学。(河南 商丘 4761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128-02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把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放在突出位置。在教学中如何培养护生的职业能力是每一位职业教育者需要认真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由于小儿的年龄较小,表达能力差,生活不能自理,且儿科疾病病情发展变化快等原因,使患儿及家属对儿科护士的思想道德素质、护理技术、沟通交流、病情评估等能力都提出较高的要求。在新的医学模式下,儿科护士的角色是多元化的,是一个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独立实践者,不仅要对小儿和家庭提供直接的护理,还需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疾病预防和促进康复、促进合作与协调、维护小儿和家庭的权益,因此,要求儿科护士的素质具有特殊性和多元性。要提高儿科护士的整体综合素质就要从教育阶段开始抓起,不断完善儿科护理的教育体系,将儿科护士在实际护理工作中需要具备的素质条件在护士教育阶段充分地体现出来。不管是护士教育的课程设置,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教学改革,还是教育阶段的实践实习、见习,都要紧紧围绕以后的专业工作需求展开。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加强对高职护生儿科护士综合护理能力的培养,不断满足临床对儿科护士的需求。

一、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儿科护士应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热爱儿科护理事业,对患儿有高度的同情心、责任心和耐心,尊重和爱护小儿,对患儿应实行人道主义精神,并具有忠于职守,救死扶伤,廉洁奉公的精神。对待小儿要不偏爱、溺爱,不嫌弃、漠视,更不能拿小儿的缺陷取乐,伤害他们的自尊,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小儿,具有为小儿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儿科护理具有特殊性,除对小儿进行疾病护理外,还要承担大量的生活护理和教养工作,应做到对患儿高度负责,对工作一丝不苟,对技术精益求精;做到视患儿如亲人,满腔热情地主动关心和体贴患儿,为患儿提供最舒适的休养环境,为小儿的健康提供优质服务。

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始终贯穿对护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不时地对儿科护士进行责任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只有护生真正地热爱儿科护理工作,深深地体会到患儿的身心痛苦,才能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儿科护理。在校期间可安排适当学时的见习时间,让学生去医院的儿科病房或门诊见习,让护生体会和了解患儿的痛苦和无助,体会到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了解儿科护士的角色要求。在理论课堂上应用情景教学,多设置一些情景案例,让护生采取角色扮演,分别扮演患儿、家长、儿科护士,从而培养护生对患儿的同情、热爱,对儿科护理工作高度的责任心,逐步培养护生具有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丰富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高职护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但要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护理学科的理论和技能,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和艺术修养,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教育学、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以便将教育、教养、指导、沟通等方面融入护理工作,寓教育于护理实践之中。患儿在住院期间,儿科护士不但要满足对疾病治疗和护理的需求,还担负着对患儿教育的角色,使患儿在疾病治疗期间身心的发育不受负性的影响。因此,儿科护士还应具有儿童心理学、教育学、营养学、儿童行为学等方面的知识,以满足患儿住院期间的需求,特别是对学龄前期、学龄期的患儿,其疾病期间的身心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护生在校期间,教师应引导护生多读一些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特别是一些幼儿喜爱的读物,如故事书、漫画、绘画等。在与患儿的沟通和交流中,可利用故事或绘画等方式达到寓教于乐的作用,既分散了患儿的注意力,减轻其对疾病治疗的恐惧,又丰富了小儿的科学文化知识,满足他们的身体、心理发展需要。

三、精湛护理技能的培养

一名合格的儿科护士应具有系统、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技术精湛,动作轻柔、敏捷,并对儿科疾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树立整体护理观念,能用护理程序解决患儿的健康问题,这样才能满足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和危重急患儿的治疗、抢救和护理工作。

1.基本理论、操作技能的培养。儿科护理学系统的理论知识内容琐碎,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例如不同年龄小儿身高和体重的计算、小儿的液体疗法等,给护生的理解和记忆带来一定的难度,易出现厌倦心理。教师可依照各个章节的知识特点,灵活多变地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儿科常见疾病的理论教学中可选用病案分析法教学法,选用典型的病案引导、启发学生,促使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积极思考,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可进一步完善教学环节,让护生独自列出疾病的护理诊断和相应的护理措施,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应急的能力、病情观察的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牢固掌握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护理,。

在操作技能培养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切实培养出符合临床儿科护理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一方面要加大儿科护理实训课的课时比例,也可在周末或其他时间开放实验室,确保护生有足够反复练习的时间,不断强化技能操作,确保实训课的效果。另一方面,所开设的儿科护理实验项目、实验设备应贴近临床儿科护理的实际应用,避免实训内容、实训用物的陈旧,与临床应用出现脱节,造成护生在临床见习、实习时的“二次”学习现象。同时应多开展护生临床见习,了解临床儿科护理的新知识、新技术,开拓护生的视野,并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最后,应加强实习期间的带教管理,从实习医院的选择、带教教师的遴选、实习科室的轮转等方面应加强学校与实习医院的沟通和联系,不断地接受和反馈护生的实习信息,确保实习阶段的实践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护生的针对性培养,可使护生具有扎实的儿科理论知识和娴熟、精湛的护理技能。

2.临床常见儿科疾病的整体护理技能培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儿科护理工作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疾病护理,还包括儿童身体、心理、社会平衡发展的维护和促进等方面,对小儿实施全身心的整体护理。对于患病小儿,特别是住院患儿,他们身体忍受着疾病的折磨,心理上处于陌生的医疗环境,并接受一些检查、治疗等操作,患儿除了忍受疾病带来的躯体痛苦外,容易产生对医护人员、治疗、护理的恐惧,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对疾病的恢复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应重视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患儿的影响,帮助患儿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协助患儿在住院期间保持良好的情绪以顺利接受治疗。护士应与患儿多接触,关心和爱护他们,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探视等手段,使小儿的生理、心理活动状态与周围社会相适应。

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要逐步深入护生对整体护理的认识,在应用护理程序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时,应从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等方面考虑到心理和社会因素对患儿疾病的影响。可选用情景或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让护生体会到儿科疾病整体护理的观念,培养护生的整体护理意识,促进患儿的身心发展,促进患儿的健康的恢复。

四、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

儿科护士应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和稳定的情绪反应,具有宽容豁达的胸怀和良好的言行举止,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取得他们对护理工作的支持、配合与理解。以良好的心态、整洁的仪表与规范的行为教育和影响小儿,使小儿受到良好形象的熏陶,促进小儿的身心健康。与同事相互尊重,团结协作,合作完成各种护理工作。在日常护理中,要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较强的忍耐力及自我控制力,善于应变,灵活敏捷;要有强烈的进取心,不断汲取新知识、新技术,并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儿科护理的科学研究,逐渐丰富和完善自我。

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护生有效学习和工作的必要条件。在日常的教学中应不断涉及对护生的素质教育,使其认识到儿科护士应具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够承担繁重的护理工作。随着儿科急诊、急救和监护技能的提高,儿科病房的新生儿和早产儿日渐增多,加大了护士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要使学生认识到一定的压力有利于工作和生活,但过大的压力会有损身心健康,应选用一些适当的方式缓冲压力,可参加一些体育运动或旅游等使体力和精力得到恢复。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要针对性地培养护生学会休息和放松的方法,使身心得到很好的调整,以保持健康的身体、心理,乐观、豁达的情绪反应,全身心地投入到儿科护理工作中去。

五、良好沟通技能的培养

与其他科室相比,儿科护士还应掌握一定的人际沟通的技巧和获取新信息的能力。因为大多数患儿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病痛和自身的健康问题,且幼儿的病情经常是处于一种瞬息万变的状态,稍有疏忽可能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小儿不正确喂奶后,即可造成呛咳、窒息等危及生命的状况。因此,要求儿科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应观察到患儿细微的病情变化,认真做好护理记录,时刻保持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做好相应的健康宣教,及时发现患儿的异常变化,争取较早的治疗时间。

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应融入小儿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引导护生端正服务态度,对患儿充满同情、关爱,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和方法。在教学中可设置情景案例,设置不同年龄、不同病种的小儿,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探索和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例如,设置一个学龄期的儿童为了逃避住院和疾病治疗给其身心带来的痛苦,往往在护士进行健康资料的收集时,不愿真实表达疾病的实际情况的病例,让三名护生分别扮演儿科护士、患儿、家长,在课前让学生自己查资料编排情景剧。在课堂理论知识讲授完后,在教室演情景剧。这样既能增加护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儿科护理的临床应用,锻炼了护生的沟通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护生认识到了沟通技能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主动培养自己良好的沟通技能和技巧。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儿科学、儿科护理事业的飞速发展,患儿及家属儿科护士的期望值在不断升高,儿科护士扮演的角色及专业素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护生在校期间,就应有针对性地培养儿科护士应具有的崇高思想道德素质、丰富的科学文化素质、精湛的护理技术、健康的身心、良好的沟通技能等,这样才能为合格儿科护士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缩短护理课堂教学与临床应用的差距,满足临床儿科护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李春力.做好儿科护生教学,培养护生职业能力[J].内蒙古中医药,2011(13).

新生儿科护士论文篇(3)

论文关键词:光明思维,教学,儿科护理

 

“光明思维”是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智模式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引入“光明思维”,有意识地培养护生健康的人格,稳定的情绪和积极乐观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应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以保持身心健康。

1.“光明思维”引入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儿科护士的专业角色与其他专业有所不同,儿科护士要提供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并对每一年龄段的患儿施以发展性照顾。作为护理服务的提供者,她们的身心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护理服务的质量,决定着护理职业角色扮演的成败。这要求儿科护士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还特别强调儿科护士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过程始于护理的教育之初。传统的护理教育习惯于刻板的机械的护理知识的传授,而缺乏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人文教育的方式。这样的学生到了临床工作中,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工作场景,即表现较差的环境适应和自我适应【2】。

2.儿科护士的压力来源

2.1医学模式改变带来的学习压力

儿科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已由往日单纯的患儿护理变革为对所有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防治,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医学科学不断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竞争压力在不断加大,同时患者及其家属对护士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护士面临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

2.2 多元化角色带来的心理压力

随着人们对护理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护士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更大压力。而儿科护士的专业角色有所不同,扮演着多元化角色:直接照顾者、患儿代言人、健康教育执行者等,患儿年龄小、起病急、变化快,情绪不稳定教育学论文,对医护人员有恐惧感,而无法正确描述自己疾病感受,哭闹以及儿科用药的精确性,易造成职业紧张和精神压力。

2.3高要求的专科技能导致的心理压力

儿科护士由于所从事的护理工作有别于其他专科的特点,其工作要求更加细致和耐心,同样的护理操作,婴幼儿的各项操作难度和风险都明显高于成人,且太多是独生子女“一针见血”是每位家长的心理,这必然会给护士心理造成压力。

3.应用“光明思维”进行儿科护理教学

光明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的背景是“积极的心态”。具体来说,光明思维共分为三个档次,逐级而出,即所谓的“三级光明思维”。光明思维的形成,可以通过不断练习中慢慢学会这种思维方式,实际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而护士的在校教育,目前还没有把心理训练摆在重要地位,缺乏有效的心理训练措施免费论文。因此,应尽早把“光明思维”引入儿科护理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层层深入,不断培养。

3.1重视护生人格培养,提高良好心理品质的自觉性

自我管理能力是健全人格的最好体现,因此在进行儿科护理教学中应从关注护生的人格做起,首先要让护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客观合理地评价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形成合理的心理支点,善于自我承认和自我肯定,善于保持积极向上的愉悦心境。用积极情绪影响和感染小儿,并由此得到理智上的愉悦。【3】其次可让护生自己培养自己,自己管理自己,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主动服务意识。

3.2加强理论与实践知识系统化学习,提高心理素质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以有关理论为指导,娴熟的护理技术本身也能起到心理护理的作用,使家属产生信赖和安全感。在儿科护理教学中采用模块式教学法,根据儿科护理学的知识结构特点,形成三大教学模块即健康儿童保健模块、住院患儿护理模块、急危重患儿护理模块,即系统学习有关儿保科,病房,急救科护士系统化理论知识,让学生很快融入职业情景,更接近临床工作。且每一个模块设有相关的实训项目,实行专业技能分段式教学,系统性护理技术操作反复练习,以培养学生扎实系统的理论知识,娴熟过硬的操作技术,更有助于心理素质的提高。

3.3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会关爱

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向学生详细介绍儿科工作的特殊性,让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强调做一名优秀的儿科护士必须具备更多的爱心、耐心、责任心。独生子女的家庭,关注长辈多、负面情绪多,沟通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注重沟通语言和技巧培养。如在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心理特点时,可强调对患儿多用肢体语言教育学论文,如抚摩、拥抱、游戏,使患儿有亲近感,以达到最有效的沟通。在平时常见疾病教学中多采用分组病例讨论,问题式教学法,让学生互相扮演患儿与家长的角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掌握沟通技巧。

3.4.培养团体精神,开拓新的心理优势

鼓励在校护生积极参加学校及校外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及集体活动,发展和培养团体精神,兴趣爱好广泛,随时保持活泼愉快的状态,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心理优势。

总之,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引入“光明思维”让学生用辩证唯物的观点分析问题,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出现的问题,用求实奋进的精神处理遇到的问题。丰富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良好的沟通方式,才能产生自信心,才能以正常心态面对现实工作,让学生在校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角色适应能力,以减少步入工作后的心理应激反应,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1)邓灿烂.用光明思维做好思想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2003,(8):46

(2)贾启艾.护理学的人文底蕴[J].护理研究,2002,16(2):63—65

(3)杜建林.护士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3);161—162.

新生儿科护士论文篇(4)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病儿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发现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时要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实例组织讨论学习借鉴,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护理差错因素新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常鸣。

3.加强重点时段的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医学全实行弹性排班制,合理搭配老、中、青值班人员,同时组织护士认真学习新颁布的>及>的相关条款,以强化护士良好的职业认同感,责任心和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

4、加强重点病儿的管理,如危重患儿,把危重患儿做为科晨会及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做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6、对重点员工的管理,如实习护士、轮转护士及新入科护士等,对她们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明确只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或监督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师资格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

7、完善护理文件记录,减少安全隐患。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问题,规范护理文件记录,认真执行护理记录中“十字原则,即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漏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既要体现综合护理问题记录,又要体现专科症状的特殊性,使护理文件标准化和规范化。

9、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二、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1、办公班护士真诚接待新入院病儿,把病儿送到床前医学.全在.,线提,供,主动向病儿家属做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

3、要求责任护士每天与患儿家属沟通,包括健康教育、了解病儿的病情转归、生活需求、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等,护患沟通能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是做好一切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4、认真执行临床处置前后的告知程序,尊重患儿家属的知情权,解除患儿家属的顾虑。

5、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对服务质量高的护士给予表扬鼓励,对服务质量差的护士给予批评教育。

三、定期与不定期护理质量检查,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充分发挥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作用,每周进行质量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2、每月对质控小组、护士长质量检查、护理部质量检查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检查整改落实情况。

四、严格落实三基三严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1、对各级护理人员按三基三严培训计划进行培训医学.全在.,线提,供,每月组织理论考试和技术操作考核。

2、护理查房时提问护士,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等。

3、利用科晨会提问医院护理核心制度,使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并认真落实。

五、其他

新生儿科护士论文篇(5)

关键词:多媒体;健康教育;新生儿

新生儿是生命的开始,初为人父母都有着不同的需求,健康教育极其重要。传统的健康教育绝大多数为文字形式,很难真正让家长理解和接受。而采用多媒体方式的健康教育,可针对不同疾病的特点,用大量的护理照片、动画、视频录像、示意图等方式,为患儿家属提供一种图文并茂、记忆深刻、生动真实的健康教育方式。这种健康教育方式通俗易懂,能让患儿家属较好地理解一种疾病从治疗到康复的全过程,使其在出院后能更好地配合护理,让家长对新生儿的日常护理更加科学、规范。我科自2013年1月~2014年3月以来利用多媒体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3月对我院NICU630例患儿家长进行多媒体健康教育讲座,其中早产儿375例,重症呼吸机辅助呼吸4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5例,新生儿肺炎56例,缺血缺氧性脑病44例,新生儿黄疸35例,外科疾病7例。家长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15例,对照组315例。

1.2方法

1.2.1 成立健康教育小组 病房内组成健康教育小组,成员大多在NICU临床工作的高年资护士,受过专业的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有着丰富的新生儿专科知识和工作经验,能从患儿及家长的角度出发考虑和思考问题,为宣传教育内容提供理论依据。

1.2.2 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主管护士采用《健康教育处方》的发放或口头的方式宣教。观察组除按常规健康教育外,集中多媒体上课,采大量的治疗前后的照片、示意图、动画、视频录像等资料进行,如最近某种疾病较多,可进行该病种相关知识的宣教;如家长的需要多,则以家长的需求为重点;如新病人多则主要介绍科室环境及规章制度,病房设施的使用,常规检查的目的及配合方法等。每周三下午集中患儿家长在病房示教室,进行多媒体讲课。

1.2.3 评价方法 每期讲座结束就对两组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内容包括:对多媒体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疾病知识、家庭护理、 喂养方式、用药知识、预防保健、应急知识等。发放问卷630份, 回收63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4 统计学方法用SPSS17. 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不同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见表1。

3 讨论

3.1 有利于护士专业知识的提高 高年资护士应用多媒体讲课,通过认真备课、查阅资料,全面掌握了疾病的相关知识;低年资护士可以参与听课,也可以复制相关资料随时学习,同时提高了临床护理人员培养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1]。因此,调动了护士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了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3.2 提升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利用多媒体进行健康教育,不仅要求临床护士要具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授课技巧,还要求掌握一定的现代化教育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够适应、熟悉和运用多媒体技术[2]。从而使所有的临床护士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努力提升自我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3.3 增进了护患沟通 多媒体健康教育通过非常直观的图片且真实的案例,将家长不理解的问题联系起来,让家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记忆、消化和吸收学习内容,改变以往传统的护理健康教育是责任护士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讲解或操作演示,其家长被动地看、听,感到枯燥、单调,效果不理想[3]。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不仅使患儿家长学会了疾病的预防、护理、保健、喂养等知识,而且使护理人员由被动询问者变为主动教育着,形成了护患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新型护患关系,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亲和力,使患者的满意度提高[4]。而且还增强了家长对于护士的信任度,从而使护理治疗工作更加顺利开展,能有效促进患儿的康复。

3.4 增强了患儿家长的保健意识 促使家长养成了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了基本的护理技能。同时,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把护理的角色扩展为教育者,把健康教育贯穿于治疗、护理、与患儿家长沟通的各个环节之中,从而增长了家长的疾病护理知识[5-6]。

参考文献:

[1] 梁丽军,陈玉英,梁卫沽,等.临床带教老师护理教学查房能力培训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9(8):24-25.

[2] 黄华丽.借助音乐多媒体优化小儿外科健康教育 [J].护理研究,2010,12(7):33-36.

[3]Cassidy JW.The effect of decibel level of music stimuli and gender on head cir- umference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premature infants in the NICU[J]. J Music Ther,2009,46(3):180-190.

[4] 文金平.病室QQ群在新生儿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2,10(2):76.

新生儿科护士论文篇(6)

【关键词】新生儿科;护士工作压力;心理压力;分析与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42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209-02

近年来,医疗机构的新生儿监护室属于一个较为特殊的临床环境,由于其特殊性被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重视起来,特别是对于一些妇幼保健院和儿童医院等专科医院来说,新生儿比较的集中,对于在新生儿监护室工作的护士而言,工作的环境较为紧张和密闭,且护理操作也非常的繁重和复杂,护士的身体和精神以及心理都会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如果这些各方面的压力得不到缓解或者疏导的话,不仅影响到护士身心的健康,而且同时会对护士护理的工作质量造成影响,甚至导致一些差错出现而提高了事故率,因此,对新生儿监护室的护士开展身心的综合管理是必须的,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1关于新生儿科护士身心情况的分析和现状

11工作繁重且节奏较快由于新生儿住院期间在监护室一般的病情较为危重,而且患儿的病情变化较快,进展也比较迅速,护士需要时时进行巡视,不间断地观察患者的病情,随时要做好抢救准备。且抢救一般都是连续过程,一般情况下抢救患儿时当班的护士就不能及时的下班,不能由于交接班的时间而忽略责任,因此,持续的长时间如此,会造成护士的身心疲惫更加明显[1]。另外,在新生儿的监护室没有家属的陪护,护士不仅要认真地观察患儿的病情并进行治疗,而且还要负责患儿吃奶和换尿布等一些最为基本需求。特别是人员配备较少的情况下的夜班,作为值班护士就要对所有工作负责。所以,值班护士无论是消耗体力情况,还是护士精神紧张的程度都是较高的,长此以往,护士特别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心理状态,最终可能导致身心疾病,同时大大地增加了工作的差错率以及提高事故率。

12工作环境的刺激由于新生儿的监护室属于相对密闭的环境,目的是保证温度以及湿度,且空气的流通较少,因此监护室的空气新鲜度和外界比较自然较差,处在这样的环境里时间长了就会感觉头昏或者胸闷等明显的缺氧症状,而且严重的时候会表现出全身困乏和记忆力下降以及思维迟钝等症状。同时加上新生儿的哭闹,仪器运行的声音和一些报警声,新生儿监护室护士就长时间的处在这样的嘈杂环境,容易造成护士的情绪发生波动,而心烦意乱。

13受到抢救以及死亡刺激由于监护室的新生儿收治患儿绝大部分属于病情较为危重且复杂多变,患儿的抢救率以及死亡率都相对较高,护士在面对对患儿的抢救以及死亡几率也是明显的比普通的科室较高。有研究资料认为垂死以及死亡的现象作为强烈的刺激因素会对护士的心理造成直接的影响。除此之外还会导致一些继发性的影响使护士感到紧张,总是认为在工作中的小失误或者是小差错就会导致患儿的死亡,由于这种心理的状态更容易产生差错导致事故发生[2]有的情况下护士已经尽职尽责地花了较长时间来抢救患儿,但最终患儿死亡,这种刺激,对护士会造成比较严重影响,一段对患者的身心进行理调适不当,会产生较为强烈的恐惧心理,甚至造成护士精神的崩溃。

14较大的社会环境压力和心理压力新生儿病房一般为无陪病房,对于患儿的病情观察、治疗及各种生活护理均为医护人员全部负责完成,在住院费用相对成人科室增多的情况下,患儿家长对病情的转归和生活的照料要求都寄予颇高的期望,特别是对危重儿进行抢救时,稍有不慎可能威胁患儿的健康以及生命,因此护士可能会承担起相应法律上的责任,一旦发生了医疗纠纷,家属大部分不分青红皂白把矛头指向在第一线护理的护士。所以,新生儿监护科的护士处在较高风险环境中,需要时刻的绷紧精神,暗示自己杜绝出现差错,从而避免事故,对身心都是一种负担。

15专业理论和技能的高要求随着新生儿医学的飞速发展,掌握现代科学发展的新理论、新技能、跟上医疗服务模式的变革是对新生儿专科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因此,不断学习和更新理论、理念,提高专业实践技能是势在必行的现实要求,故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利用自学或参加各类院内外培训,提高自我的各项素质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也是护理人员感到压力的来源途径。

16付出与回报不对等由于新生儿科的护士无论是在为患儿治疗付出的是时间、还是精力、以及感情都和一般的护理岗位比较要高很多,不仅要负责对每个患儿进行治疗和护理,而且还要仔细地观察患儿病情的变化,且照顾基本的生存需要。但是,监护室的护士并没有得到相应劳动的报酬,难免导致护士有些会心生怨气而不能够积极地工作,有的则强烈要求调整岗位,会较为严重的影响对新生儿的护理技术以及提高护理的质量。

2关于开展身心护理管理的措施

21要科学安排班次由于新生儿科工作复杂多变,没有一定性,所以护士排班时就不可能像其他的一般护士那样一成不变排岗,而是要有机动性。特别是患儿多且危重时要多安排护士值班,并且要加强人员值守夜班,确保最大限度人员的缺少引发差错或者是事故,同时减轻了护士体力的消耗,缓解心理上的压力。如果持续参与到抢救中,护士难免表现出烦躁和精神的过度紧张以及疲乏和睡眠障碍。

22营造较好的工作环境由于新生儿科仪器配备的大多是先进监护仪和治疗仪等抢救设备,因此对于护士的工作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所以科室的布局一定要合理、而且要定期地维护科室的设备确保设备具有良好性能且减小噪音,同时要制订出有效的抢救程序,备足抢救用的药品,为成功进行抢救提供足够的保障,减少抢救以及死亡对护士造成的刺激,利于使护士心理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营造良好的环境,新鲜的空气可以愉悦人的心情,放松情绪。另外,条件允许时,通过通风换气,可以有效地减少室内的病菌数量,使空气的质量得到改善。

23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以及技术水平在临床工作中不可避免有压力,但是适当压力是能够激发护士进行主动学习并提高自己的积极性,不过持久且强烈的工作以及心理的压力会让护士感觉到无望和无助,甚至有时会产生一些自卑或者抵触的情绪,导致工作的效率低,降低护理的质量[3]。因此要不断的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术的水平。只有当护士自身的水平得到提高,工作时才可能做到拿得起而放得下。做到善于对自己心态进行必要的调整。同时可以加强责任心,思想上能够充分地认识到对患儿负责也将就是对自己负责,具有强烈职业感以及高度责任心,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4]。

24充分发挥护士长引导作用一般护士长属于科室领导者,其心理品质会影响一般的护理工作者,因此不论是护士长在个性方面还是行为准则方面,以及技术能力,甚至一言一行都需要起到示范作用,树立榜样。同时要细致观察并关心下属,及时发现护士身心的压力,并及时开展沟通,适当予以疏导。另外,要定期地对仪器以及药品进行检查以及维修和更换等,及时消除医疗安全的隐患,避免事故发生。

25端正人生观、价值观近几年,医患关系有些恶化,一些家属误解、谩骂甚至殴打事件经常发生,媒体引导方向存在偏颇,但要激励护士,要端正人生目标以及自身价值的认知,要了解护理作用和意义,热爱工作,客观看待得失,不苛求人,积极发挥专长[5]。

26提高沟通技能,营造良好的团队氛沟通在现在社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是评价一个人综合素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护理工作,需要多方面的配合,而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融洽与否,直接关系到护士的工作情绪和工作的积极性,故营造和谐、友爱、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可以快速、高质量完成护理工作,减轻工作压力和病人的痛苦。如组织参加提高沟通技巧的培训班、建立科内“护士心声本”“医护连心本”、利用节假日郊外游等等,将疑惑、不解、难处和误会适时地倾诉和沟通,强化团队战斗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钟华ICU护士的心理压力和对策实用护理杂志,1999,3(15):48-49

[2]Spoth RIutensive care staff stressors and life event change across multiple settings and work unitsHeart Lung,1987,16:278

[3]席慧君急诊护士心理压力分析与缓解护理杂志,2003,20(2):88-89

新生儿科护士论文篇(7)

【摘要】在儿科病房的护理中提出更新护理观念,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增强工作责任心,加强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强化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是降低儿科护理纠纷,改善护患关系的关键。

【关键词】儿科病房;护理纠纷;原因

儿科临床护理工作针对的是未成年群体,范围包括从新生儿至青春期儿童疾病的护理工作。因此,无论是疾病的发生与转归,还是病儿机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都不像成人那样相对稳定。这就决定了儿科临床护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护患关系不仅是护士与患儿的直接关系,还是护士与患儿家属的关系。随着社会发展,人民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因此,儿科病房护患纠纷日渐增多,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影响护患关系,还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1.原因分析

1.1护理人员方面的原因

①护理人员专业思想不稳定:少数护士专业思想不稳定,认为护理工作是低人一等的脏累工作,时刻准备脱离工作岗位转行做其他工作。因此,在工作中出现思想不集中,认真程度不够,从而出现过失而引起纠纷。②护士“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水平差:儿科护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儿科护士既要求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应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尤其应懂得儿童心理学。每一位护士的操作技能都是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由生疏到熟练逐步成长和完善的,低年资护士操作技术欠佳的状况在所难免。如小儿静脉穿刺是工作中的难点,若不能“一针见血”,则易发生纠纷;儿童患病不能表达或表达不准确,护士应懂得儿童心理学,以达到更为优质的服务;一些理论知识较差的护士对家属提出的疾病相关问题不能做出合理的相关解释等;这些因素易引发护患纠纷。③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差:部分护士缺乏以患儿为中心的意识,加上儿科护理工作繁忙且琐碎,常常完成常规工作后不巡视病房,不能及时发现患儿的病情变化。个别护士缺乏服务意识,态度生硬,与患儿及家长沟通少,被家长认为其不关心,而产生不满情绪及不信任感而产生纠纷。④法律意识淡薄[1]:护理人员对护理行为的法律性缺乏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护理记录中漏洞、隐患多,难以提供有力的护理记录。护理记录是客观真实地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诊疗过程的原始记录,既是医院有关医疗活动的原始凭证,也是患者健康情况的原始记录,尤其是涉及医疗纠纷时,更是医患双方维护各自合法权益不可缺的重要法律依据。⑤护理人员缺编:儿科病房周转率快,存在着工作量较大护士不足的现象,不能及时满足患儿及家属的要求而易发生纠纷等。如中午值班护士少,不能及时更换吊瓶,白天护士不能陪患儿做各种检查等。

1.2家长方面的因素

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期望与要求过高,现在住院患儿多为独生子女,家长选护士输液、采血的情况经常发生,要求必须一针穿刺成功,有的家长要求高年资护士陪护等。如不能满足家长的需要则会引发纠纷。

2. 防范措施

2.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是保证护理工作秩序,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差错事故,避免护理纠纷的重要前提。因此,医院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消除护理纠纷的隐患。如重视患儿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对于可能引起不良后果的治疗护理一定要取得患儿家属的同意并进行签字,在尊重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权的同时护士要注意保护自己,这样有利于消除纠纷。

2.2提高业务水平

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儿科高发纠纷的状况,一方面注意改善儿科护理设备,另一方面要增加儿科护士编制,同时要加强儿科护士的业务培训,采取以老带新等多种形式培养适合儿科工作特点的护理骨干,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改善护患关系,有效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2.3重视职业道德培养

儿科护士要富有爱心、耐心和同情心,应理解家长的心情,以宽容、接纳的态度对待家长的挑剔、抱怨和迁怒,安抚家长的不理智情绪,家长提出疑问要及时给予解释,对某些无理要求,要坚持原则,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讲究语言艺术,避免与其正面冲突,尽量减少或消除其过激行为,防止事态扩大化,努力使纠纷降到最低限度。同时,应加强护理条例的学习,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工作中坚决杜绝侥幸心理,不断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业务技术水平。

2.4加强护患沟通

护士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加强与患儿家长的交流和沟通,改善服务态度,耐心解答家长的疑问,注意把握分寸,避免人为失误造成病人疑虑、误解而引起纠纷,要与家长建立友好融洽的护患关系。护士要保持服饰整洁、大方,举止文雅,表情温和,给家长以信任感、易接近感。也应理解、尊重患儿家长,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注意履行告知义务,同时将患儿家长的意见、态度和要求及时记录在病历上,重大问题报告上一级部门。

3.防止纠纷的保障措施

3.1深入开展健康教育

儿科的健康教育以家长教育为主,患儿教育为辅,可采取口头、书面、光盘、录像带等多种形式使家长了解儿科工作性质、患儿疾病特点、治疗护理要求等,进而增加他们对护理工的理解和配合,减少因为不理解、不配合造成的护理纠纷。

3.2转变护理观念

长期以来,护理工作是在以疾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开展的,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以患儿利益为重。当前,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已经在临床广泛开展起来,这就要求护士转变护理服务观念,改变那种“求我”的心态,一切从患儿的利益出发,树立病人第一的意识,视患儿如亲人,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方便。

3.3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相关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的学习,明确自己在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依法规范工作行为,在发生纠纷时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有利于防范、消除纠纷。医院应充分发挥网络中心的优势,增加医院的透明度。通过微机联网记账,随时打印费用清单,由财务科统一收取住院费用,这样既减轻了护士的负担,又可有效避免因费用的催收问题而致的护理纠纷。

3.4加强临床带教管理

首先,提高全科护士对护生临床实习重要性的认识,让每一位护士明白在护生面前人人都是老师,带护生是老师的责任,以增强其责任感。其次,对新入科的护生集中介绍科室的特点、实习要求,有别于其他科室较为突出的问题反复强调,以引起护生的重视。同时,临床带教工作由专人负责。

总结

护患关系是护理行为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而护患矛盾可发展成为护理冲突,甚至影响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告知法定义务,通过告知,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从而实现一定程度的自我保护。通过预见性告知,营造护患双方彼此信任和理解的氛围,避免和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陈露菲.464例小儿医院感染患者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年02期

[2]刘欢.急危重症常见的护理纠纷与防范对策[J]中国疗养医学,2010年03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