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新生儿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的护理措施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06 10:20:48

新生儿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的护理措施篇(1)

【摘要】当前妇产科对胎儿及新生儿的护理中,常见的异常护理主要包括胎儿窘迫的护理 和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本文从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的相关概念谈起,然后分别对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进行分析说明,在此基础上就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措施就行剖析。

【关键词】胎儿窘迫 新生儿窒息 护理措施

一、 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概述

1、 胎儿窘迫

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征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称为胎儿窘迫。根据胎儿窘迫发生的速度,又分为急性与慢性。急性胎儿窘迫多发生于分娩期;慢性胎儿窘迫多发生于妊娠晚期,产妇多伴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孕期加强检查及孕妇自我监护,分娩期严密监测产程进展和胎心变化,可以早期发现胎儿窘迫异常,为抢救胎儿创造有利时机。

2、 新生儿窒息

指胎儿娩出后一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临床特点是新生儿窒息根据Apgar评分分为轻度与重度:评分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病症,也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 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评估与护理诊断

(一) 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评估

1、 胎儿窘迫的异常护理评估

(1)健康史/致病因素

首先,母体因素:如妊娠高血压疾病、心脏病、贫血、急产等;其次,胎儿因素:胎儿畸形、宫内感染、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等;最后,胎盘及脐带因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脐绕颈、脐带打结等。

(2)身体状况

一是胎心率改变,胎心>160次/分,或

(3)辅助检查

主要包括胎动计数、胎儿电子监护、NST为无反应型、OCT出现晚期减速、胎盘功能检测以及血气分析、B超等。

2、 新生儿窒息的异常护理评估

(1)健康史

了解有无新生儿窒息的诱因如高血压、贫血、产程延长、前置胎盘等,产程中镇静剂、麻醉剂使用情况(药物、剂量、使用时间、给药途径)。

(2)心理状态

产妇因担心新生儿的安危出现焦虑、恐惧的心理,表现为分娩疼痛、切口疼痛暂时消失,急切询问新生儿情况,焦虑不安。

(3)辅助检查

查新生儿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新生儿头皮血PH值,了解缺氧和酸中毒情况。

(二)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诊断

1、 胎儿窘迫的异常护理诊断

一是气体交换受损(胎儿)与胎儿宫内缺氧有关;二是焦虑与胎儿有生命危险有关;三是有胎儿受伤的危险与胎儿缺氧及抢救胎儿需要手术有关;四是预期性悲哀与胎儿可能死亡有关。

2、 新生儿窒息的异常护理诊断

第一、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道内羊水、粘液等梗阻有关。

第二、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肌张力降低有关。

第三有感染的危险与抢救操作时可能的损伤及缺氧引起的抵抗力下降有关。

第四、产妇焦虑与新生儿生命收到威胁有关。

三、 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措施

(一) 胎儿窘迫的异常护理措施

1、 一般护理

首先,加强孕期检查,并增加检查次数;其次,指导孕妇自测胎动,有异常及时到医院检查;最后指导孕妇左侧卧位,阶段吸氧,改善胎儿缺氧状况。

2、 医护治疗配合

一方面,要遵医嘱给药,遵医嘱可静脉滴注葡萄糖及维生素C,纠酸、补液、给氧等;另一方面要终止妊娠,产程中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胎心变化,有条件者可用胎儿监护仪监护,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及抢救新生儿的准备工作;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助产。

3、 病情监护

严密监测和动态评估胎心音一般15分钟听取并记 录一次胎心或进行胎心监护。严密监测胎动、胎动时胎心率变化的情况。

4、 心理护理

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向孕妇及家属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经过,耐心解答孕妇及家属的问题,减轻焦虑,使孕妇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5、 健康指导

宣传孕期检查的重要性,使孕妇主动定期检查,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教会孕妇妊娠晚期自测胎动,发现异常随时就诊。

(二) 新生儿窒息的异常护理措施

1、 一般护理

对复苏后新生儿加强观察和护理,保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面色、呼吸、心率、体温,按医嘱用药,预防感染,做好重症护理。侧卧、保暖、吸氧、延迟哺乳,以静脉补液维持营养。严密观察产妇宫缩、阴道出血情况,保持外阴清洁。

2、 病情监护

严密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呼吸、心率、喉反射、肌张力。待呼吸道通畅后给予氧气吸入。

3、 心理护理

介绍本病的相关知识,对于重度窒息患儿,应告知产妇新生儿可能因重度缺氧出现后遗症(智力障碍);抢救新生儿应有条不紊,避免喧哗、紧张,以免增加产妇思想负担。

4、 医护治疗配合

首先,准备:分娩前做好抢救新生儿的准备,包括人员、设备、器械、药物等;其次,医护配合: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A即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B即建立呼吸。C即维持有效循环。D即药物治疗。E即评价。

5、 健康教育

指导产妇和家属学会观察新生儿的变化,如呼吸是否平稳、面色是否红润、哭声是否响亮,吸吮力和大小便是否正常,以便尽早发现新生儿异常,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 程小红. 新生儿窒息110例的临床病例分析及处理措施[J] 中外健康文摘,2011(06).

新生儿的护理措施篇(2)

【关键字】:新生儿;护理;难点;措施

随着现代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医疗技术的进步,对新生儿护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新生儿的生理调节、适应能力欠成熟,以至于其机体抵抗力较低极易诱发相关疾病,且病情变化速度快,病死率较高。为进一步探讨新生儿护理中的难点,以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特对我院新生儿病房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我院新生儿病房的68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婴儿38例,女婴儿30例,体重2.5-4.3kg,平均体重(3.6±0.5)kg。10例新生儿肺炎,15例母婴血型不吻合而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14例新生儿湿疹,24例新生儿黄疸,5例新生儿脐炎。

1.2 护理难点分析

1.2.1护理不周全的现象较普遍。因为新生儿比较特殊,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病房没有陪护,而新生儿又无语言表达能力,难以用语言表达出个人的真正需求。在对新生儿实施基础护理的过程中有很多潜在的安群问题:尿布疹,红臀,交叉感染及鹅口疮等;用暖箱、烤灯等设备时诱发的烫伤;在对新生儿沐浴时受凉;新生儿抓伤自己;输液渗漏等[1]。

1.2.2 未严格执行医院的查对制度。护理在交接班或者新生儿出院时没有认真核对床头卡、双手圈以及胸牌,诱发差错事故。新生儿入院时未认真进行身体检查,其肢体存在缺陷或者异常,没有和新生儿家属进行及时沟通留下安全问题。护士护理技能欠完善,缺乏护理经验,当发现新生儿病情恶化时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1.2.3 新生儿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护理活动,是医院处理医患纠纷事件的有效证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而新生儿病房没有家属陪护,所以护理记录显得更加重要。但是少数护理人员忽视护理记录的书写,记录不及时,不规范准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护理过程的完整性、连续性,个别还出现严重的涂、刮、擦等不良现象。

1.2.4 新生儿病房护理工作的风险系数高,护士工作压力大。通常而言,新生儿病房护理工作较为繁杂、琐碎,加之新生儿病情变化快,需要护理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对其实施静脉输液时,要求液体滴数准确,静脉高营养维持较长时间,并且液体易渗漏需要二次穿刺的频率较高。加上新生儿很容易哭闹,各种医疗仪器的噪音极易让扰乱护士的心境,长此以往,可能促使护士精神高度紧张,降低工作积极性。

鉴于此,认真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对新生儿实施全面、科学的护理,然后比较护理前后护理质量得分、护理记录合格率及家长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合格率及新生儿家长满意度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以P

2结果

从下表1可知,实施全面、科学的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护理记录合格率及新生儿家长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

3讨论

新生儿病房属于高风险病室,患儿的病情变化速度快,加之患儿家属缺乏基本的护理常识,这使得患儿从住院直至出院都需要护士的协助,护士如果疏忽了某个护理细节,可能导致护理安全隐患。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1)医院需要定期培训护士掌握基本的专科护理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并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促使她们从思想层面认识到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身为一名新生儿护理人员不但要有细心、耐心、爱心,同时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一定的爱岗敬业奉献精神[2]。在繁忙的工作过程中学会不断调整个人心态,提高个人和新生儿家属的交流沟通能力,以取得家属的谅解,提高家属的信任感。

(2)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生儿疾病的护理知识与值班职责,并及时考核。以让每位护士牢记自己的职责及相关的护理法律责任。尤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必须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密切观察新生儿病情,比如: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新生儿脐炎,此时要求护士先洁净切口,消毒各种手术工具,一般在消毒杀菌以后,在患儿患处涂上硝酸银以干燥伤口,在7~14天左右脐炎会彻底消失。如果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了新生儿体征异常,但个人没有能力解决必须第一时间向主治医生报告。

(3)按照医院的要求执行交接班制度、新生儿身份识别制度。在进行交接班时提前10~20min到岗,并且还要认真核对患儿身体状况[3]。新生儿外出检查或者办理出院手续时,由两名护士实施同步检查,当核查新生儿信息没有错误以后再和家属共同核实新生儿身份,随后让家属抱走。

(4)要求医护之间进行良好沟通,以确保护理记录的连续性、完整性,要求护士认真书写各种护理文件。医院的相关领导也需要重视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关心爱护每一位护士,对待新生儿科室的护士们可以实施弹性排班制度,以有效缓解护士工作压力。加强医护人员的团结合作,对护士们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帮助她们释放压力。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全面、科学的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护理记录合格率、新生儿家长满意度均明显提高。总之,认真分析新生儿护理中的难点,对其采取全面、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新生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俊美.分析新生儿护理的难点及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3,01(45):246-246.

新生儿的护理措施篇(3)

分娩中发生新生儿骨折是一种意外,多发生在助产手术过程中,多见于难产产妇;骨折部位多见锁骨骨折、肱骨骨折、股骨骨折及颈骨骨折等。新生儿骨折后经过治疗愈合率秀高,但是容易给产妇造成巨大心理压力,因而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骨折的发生率[1]。为了探讨分娩时预防新生儿骨折的助产护理措施lunwen. 1KEJI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和护理效果,本文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1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分折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我院产科,随机分组。观察组在常规助产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年龄在22-3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3±2.2)岁,孕周在37-42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9.8±2.0)周,初产妇124例,经产妇16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助产护理,年龄在22-3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8±2.5)岁,孕周在36-42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9.6±1.9)周,初产妇120例,经产妇20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产次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助产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

1.2.1常规助产护理: (1)临床观察: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和胎心情况,如血压、心率、脉搏、呼吸、面色等,如果胎儿分娩异常或产妇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及时进行抢救,并通知医生。(2)协助分娩:对产妇进行协助分娩护理,如果耻骨弓偏低或者胎儿体型较大时,产妇容易发生肩难产,护理人员要知道产妇采取半卧位,并且弯曲下肢抱大腿,双脚贴近腹部两侧,双手抱住大腿并且双肘同时进行弯曲,与产妇宫缩频率一致用力向后拉;如果胎儿为头位,护理人员要指导产妇采取膀胱截石位;护理人员在进行助产护理时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并且熟练掌握分娩技巧,从而使胎儿头部有效复位,或者进行向外旋转,以达到肩部下降的效果;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如肩难产,要采取延长会阴切口等措施,而且整个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过猛和对腹部进行加压[2]。

1.2.2护理干预:(1)产前干预:在产妇分娩前要进行各项评估,掌握胎儿大小与产道产力、耻骨弓情况的关系等,并且及时发现胎儿的异常情况,指导产妇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进行屏气用力方面的练习。(2)心理干预:由于分娩给产妇带来的疼痛,而且产妇容易受到周围人群的影响,使产妇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因而护理人员要加强对产妇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支持,及时与产妇进行沟通,通过向产妇讲解分娩的相关知识,详细讲述分娩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对产妇进行心理安慰,从而缓lunwen. 1KEJI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解产妇的不良情绪,提高产妇分娩的信心,以减少难产等的发生,并且使产妇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进行分娩,以降低新生儿骨折的发生。(3)产后干预:在胎儿娩出后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新生儿的骨折情况,如果出现骨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1.3观察项目:新生儿骨折发生率,包括锁骨骨折、肱骨骨折和股骨骨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骨折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7.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骨折严重影响着新生儿的安全,也容易给产妇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相关研究表明,新生儿骨折与阴道难产、胎儿大小、助产技术等因素有关[3],因而在产妇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加强对产妇的指导,避免难产的发生。

参考文献

新生儿的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新生儿;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36

1新生儿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1.1人员因素:医生和护士等工作人员的流动,新的工作人员对新生儿科工作流程不熟悉而造成安全隐患。

1.2静脉输液引发的皮下渗漏: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血管细小,血管壁较薄,容易破裂。当留置针进入血管内与血管壁长时间接触或短时间内输注刺激性药物如钙剂、甘露醇等。引发血管内膜受损而发生药液外渗到皮下;当针头固定不牢时,新生儿活动碰撞及抓扯到针头以至损伤到血管,或针头脱出致使药液渗漏。

1.3各种原因引发的新生儿窒息: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新生儿的胃容量较小呈水平位,胃贲门括约肌松弛,新生儿容易出现溢奶导致呕吐,呕吐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消化功能紊乱或梗阻的表现。如喂奶后的变动,喂奶前较长时间哭闹或喂奶时吞人大量空气及胃食管返流等均可以呕吐。如果呕吐未能及时发现处理,极易导致呕吐物误吸人气管而引发窒息。

1.4身份安全:因护理操作引发的错放床位,新生儿病房大多实施无人陪伴,患儿手脚均带识别带,在沐浴或检查后若识别带脱落或核查不仔细易将患儿放错床位。

1.5皮肤完整性的受损:洗澡时水温过高致烫伤,手抓伤,蓝光治疗时擦破皮肤,头皮静脉注射时剃刀剃伤头皮,约束带和监护仪探头系紧致手足缺血性坏死,烤灯使用不当引起烫伤,粪便,尿液未能及时更换发生臀红,尿布疹等。

1.6保护措施不当:新生儿没有自制力,易将导管抓出,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发生坠床,各种引流管及静脉输液管脱出等.

1.7消毒隔离措施不够严格: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加上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医疗用具如暖箱,吸引器等未定时消毒,医护人员双手在护理过程中与患儿频繁接触,而且涉及饮食、注射、沐浴以及二便护理和各种污染操作,如果洗手或手消毒不彻底,都将成为交叉感染的媒介,会埋下感染隐患。

1.8仪器设施的故障:新生儿室各种医疗设备较多,如输液泵、暖箱、心电监护仪、蓝光箱等,使用中出现故障或使用不当均可能对患儿造成损害。如暖箱温度设定,护士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应定期检测患儿体温.发现异常及时检查找出原因,及时处理。检查注射泵输注速度是否与设定相符,有无定期校验其准确性等。

2防范措施

2.1护理人员的管理:对新进人员进行入科培训,加强安全质量意识和安全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操作规程的学习。强化护理人员安全质量意识,新生儿室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除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慎独精神外,还应有丰富的专业技术水平及护理安全质量意识,在护理管理中应培养护士对潜在不安全冈素的预见性。

2.2护理制度的落实

2.2.1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交接患儿时注意查看输液渗漏情况,特殊药物如多巴胺、甘露醇等尽量选择粗、直、易同定的血管,确保在血管里才实施药物的输注;科内制订出特殊用药使用指引和静脉输液外渗处理指引,护士严格依照指引执行。

2.2.2严格落实查对制度:规定患儿手腕带实施手脚各佩戴一个,在沐浴及实施其他检查时,严格按科内操作流程指引操作进行;如发生手腕带脱落或字迹不清,应及时补带或更换!,必须在二人情况下核实身份后再次佩戴。

2.2.3严格执行护理管理制度:定时巡视观察患儿,培养护士慎独精神及识别风险能力.对不安全隐患要及时解决。例如患儿身体有多条管道时,如吸氧管、胃管、输液管,各管道上要有明确标识;有烦躁不安哭闹的患时,应判断放置是否安全。有无碰撞或坠床的可能,对呕吐的患儿防止引发窒息的可能,发现呕吐及时清理,保持呼吸通畅。对病情较重、抵抗力低下的患儿尤应加强基础护理。在做眼、口腔、脐部及臀部护理动作轻柔,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对已经发生尿布皮炎、臀红的患儿,应保持臀部干燥.勤换尿布,局部涂擦护臀霜。各种仪器探头应定时更换部位,避免局部受压而引起破损。

2.2.4严格遵守操作流程:沐浴时按规定调试水温;暖箱、蓝光治疗时为避免擦伤皮肤给患儿戴手套和穿袜子,并系上带子,松紧适宜,箱内用棉质布条围绕隔挡暖箱内壁!避免擦伤;为新生儿剃头发时,应注意力集中,动作轻柔,严防剃伤头部皮肤;使用中的约束带和监护仪探头应松紧适宜,严格交接班,仔细检查,定时更换约束带和绑监护仪探头的部位,避免局部皮肤的损伤和手足坏死;使用烤灯时必须有专人守护,防止烫伤。

2.2.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医护人员院感知识学习,时刻警惕手消毒的5个时刻,提高洗手依从性。新生儿物品一婴一用,如听诊器、沐浴盆;每床设快速消毒洗手液;床单包被毛巾消毒后才能使用,奶瓶、奶嘴及配奶用具高压灭菌,各种仪器使用后均彻底消毒。使用中仪器每天用消毒液擦洗,暖箱每周更换,水箱每天清洁并更换蒸馏水;医护人员执行查房及治疗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每接触一个患儿及操作前后应洗手,侵人性操作时严格消毒皮肤,避免反复穿刺损伤组织,或针头暴露时间较长。护理管理者不定期取样抽查井将结果公布。

2.2.6落实仪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制定仪器使用流程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人人能熟练使用并能排除一般故障,严格执行交接班,班班清点,班班检查。对有故障仪器暂时不能使用的应有醒目标识,避免急救中错拿使用,造成不良后果。

3小结

新生儿护理专业是高风险的行业,在日常工作中高度认识存在的安全隐患,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减低护理安全风险,保障医疗护理工作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吴静娟,邹成英,宋静,等.浅谈新生儿的观察与护理.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7.

[2]唐金红,钟冬秀.孕产妇及家属学习新生儿护理模式研究.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6.

新生儿的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 整体护理; 淋菌性结膜炎; 新生儿

患有淋菌性结膜炎的新生儿的主要发病原因是淋病双球菌导致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传染性极强,破坏性大的一种超急性化脓性结膜炎[1]。本次研究中选取74例患有淋菌性结膜炎的新生儿病例,对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对其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抽样患儿为2009年4月-2011年4月本院就诊的74例患有淋菌性结膜炎的新生儿病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干预组。观察组中男23例,女14例;日龄2~46 d,平均14.9 d;干预组中男22例,女15例;日龄3~44 d,平均15.2 d。研究对象自然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儿在用药治疗期间采用临床常规模式实施护理;干预组患儿在用药治疗期间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实施护理,主要措施为:(1)眼部护理:经过皮试后采用200~2000 μml的青霉素钠盐水溶液进行冲洗,对结膜囊内淤积的脓性分泌物进行彻底清除,洗眼操作过程中应使患儿的头偏向一侧, 如患儿为单眼感染头应该偏向患侧,防止脓液流入到健眼内,必要时可以采用眼罩或纱布对健眼进行保护。点眼时,通常情况下采用10 000μml的青霉素水溶液,每30分钟进行1次滴眼操作, 且保证昼夜不间断, 随着分泌物的不断减少可以使间隔时间不断延长,直至疾病彻底痊愈。一般患儿在经过2~3 d的治疗后即能睁眼,眼睑红肿及结膜充血程度会明显减轻,角膜光泽也会迅速恢复正常状态,脓性分泌物基本或完全消失。氧氟沙星眼液的应用疗程平均为4 d,青霉素溶液的应用疗程平均为一个星期。(2)全身护理:眼部症状相对比较严重或同时并发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可以每日加用青霉素120万U进行静脉滴注, 同时对患儿泌尿生殖系统是否出现淋菌感染现象进行密切观察。(3)消毒: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疾病进一步蔓延传播。患儿要住在单人病房,病室的门口应该设立专门的消毒泡手水,陪护人员不许窜病房,室内空气、地面及所用物品都要定期进行彻底消毒,切不得与他人混用,出院时要进行彻底的清扫和消毒处理。护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器械,所用的敷料废弃物要在消毒液中彻底浸泡后才能进行倾倒或焚烧。对患有淋病的父母不仅仅要对其病情进行真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还应嘱咐其在大、小便后用消毒水彻底泡手后方可与婴儿解除, 所用物品一定要与婴儿分开,以防婴儿发生再度感染, 治疗和护理的相关操作应该尽量集中在同一时间进行,护理人员在接触分泌物后应用消毒液浸泡洗手, 洗眼时动作要做到细致和轻柔。必要时护理人员可戴眼镜防洗眼液溅入眼内[2]。对两组患儿淋菌性结膜炎治疗效果、治疗时间和症状改善时间进行对比。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治愈:患儿临床症状表现完全消失,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全部转阴,停止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没有再次出现;有效:患儿症状明显好转,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转阴,需继续接受治疗;无效:患儿症状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变化,或进一步加重[3]。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淋菌性结膜炎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后淋菌性结膜炎症状治疗效果,治愈13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6%;干预组患儿经过治疗后淋菌性结膜炎症状治疗效果,治愈16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6%。两组淋菌性结膜炎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症状改善和治疗时间 观察组和干预组患儿症状得到改善的时间分别为(6.17±1.03)d和(4.28±0.84)d,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体会

对于淋菌性结膜炎应该坚持预防为主、加强教育的原则, 使广大群众对性病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淋病孕妇要保证早发现早治疗, 在分娩后立即以托百士眼药水点眼可有效防止眼部发生感染,和出现淋菌性结膜炎等症状,有效治疗和科学护理,可防止对患儿的视功能造成损害。

参考文献

[1] 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91-292.

[2] 郭智一,胡雪篱,李丽红.氧氟沙星眼液治疗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0,12(16):128-129.

新生儿的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胆红素脑病;预防护理

目前在临床上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给患儿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沉痛的损失,对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进行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该病的发生会对脑基底神经核、脑干等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害,且该病症的死亡率相对较高,即便是幸存者也多会遗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新生儿黄疸合并胆红素脑病的预防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将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分组护理,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的资料来源于我院最近一段时间收治的新生黄疸患儿,抽取其中的68例,并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含有患儿34例。对照组中包括男21例,女13例,日龄1-23天,平均(17.6±7.3)天,出生体重在2480g-3010g,平均(2650±120)g;观察组中包括男20例,女14例,日龄2-24天,平均(18.1±8.2)天,出生体重2440g-3100g,平均(2740±130)g。所统计的研究对象的性别、日龄以及出生体重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所抽取的研究对象以1:1的比例进行分组,分别定义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出生后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儿预防胆红素脑病的护理干预措施。疗程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以及治疗效果。

1.2.2 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有:①早期干预。对新生儿发生黄疸的具体时间以及消退时间进行密切的观察,同时还应对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予以注意,对是否存在精神萎靡、嗜睡、四肢强直或者是抽搐、两目直视等症进行观察,从而实现早发现,早治疗[2]。②合理喂养以及做好保暖工作。今早对婴儿开奶,尽量应做好合理的母乳喂养工作,一般在婴儿出生后的半小时便开始哺乳,从而促进婴儿的肠蠕动,一般胎便能够及早地排除,从而有效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降低胆红素总量。③预防感染。由于新生儿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差,很容易遭受到细菌等侵袭,要对交叉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对无菌操作予以严格执行。注意对婴儿的皮肤、臀部以及脐部的保护,保持清洁,避免发生破损感染[3]。④光疗的护理。对光疗暖箱进行有效的清洁,并应对清除灯管的灰尘给予高度的注意,更应及时对灯管进行更换。在关照的过程中,应对婴儿体温进行常规监测,对其皮肤的完整性进行仔细的检查,对是否存在臀红、硬肿等现象进行观察,保证患儿的皮肤清洁,护理人员以及患儿均应剪断指甲,避免划伤患儿皮肤,并且对患儿佩戴眼罩,避免灯光直射损伤视网膜[4]。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胆红素脑病发生率 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患儿并发胆红素脑病者2例,发生率为5.88%。对照组患儿中发生胆红素脑病者7例,发生率为20.59%。显然两组差异显著(P

2.2 两组患儿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中患儿出现黄疸进行性加重者1例,发生嗜睡者2例,存在双目斜视、四肢强直症状者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对照组中患儿出现黄疸进行性加重者3例,发生嗜睡者5例,存在双目斜视、四肢强直症状者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5%。显然两组差异显著(P

3 体 会

本次研究中我们对观察组患儿实施合理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发现,该组患儿的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该结果表明,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对新生黄疸患儿并发胆红素脑病进行有效的预防,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的生命质量。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体会到,在对患儿实施光疗过程中,在给予照射的同时应对环境温度和对患儿的保温给予注意。患儿暴露皮肤应尽量采用小块尿布进行遮挡,对患儿的眼以及生殖器部位则也应分别用眼罩以及黑布进行遮挡。出于使治疗效果得以保证的目的应定时为患儿进行翻身从而保证其各个部位均能够得到照射。对患儿实施合理的光照疗法能够使不显性失水增加,并且能够加速核黄素破坏,因此应定时为患儿喂水。

参考文献

[1] 李凤芹.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3(07):1160-1161.

[2] 王淑清,王艳杰.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光疗的特护[J].护士进修杂志,2011,16(09):57-59.

新生儿的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护理干预新生儿肺炎临床运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45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43-01

新生儿肺部组织尚未发育成熟,易受外界感染,其呼吸道分泌物无法及时排除,易导致通气受阻,从而引发严重的肺炎疾病。新生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严重影响了新生儿的良好成长[1]。为此我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旨在更好的帮助新生儿患者恢复健康,就临床疗效判定来看,护理干预措施效果良好。

1新生儿肺炎概述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时期常发生的一种呼吸道感染疾病,按照其病因状况可将其分为产前感染与出生后感染,这源于新生儿肺脏十分娇嫩,尚未发育成熟,极易受到空气中的细菌感染,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及咳嗽等症状,若不对新生儿肺炎患者进行及时诊断治疗,极有可能会引发新生儿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败血症等多种严重的并发症[3],为了有效避免新生儿肺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对新生儿患者在常规新生儿肺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又采取了多种护理干预措施,并取得了让人十分满意的效果。其中我院在新生儿肺炎患者治疗期间所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有引流、雾化吸入、胸背叩击震动排痰及吸痰。这些护理干预措施对新生儿肺炎患者尽快痊愈具有重要作用,其详细分析如下所述。

2护理干预

2.1引流。对新生儿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引流的护理措施,促使新生儿肺部的分泌物由小支气管往大支气管的方向引流,分泌物较多,应据患者病情每隔2~4h翻身一次,右侧分泌物较多应对其进行左侧卧位,左侧分泌物较多应对其进行右侧卧位,从而改善患者肺部通气状态,确保患者支气管的畅通。

2.2雾化吸入。对新生儿肺炎患者可以采取雾化吸入的护理干预措施,应每隔8~12h进行雾化吸入一次,每次时间15~20min[1]。在雾化液中可加入地塞米松及氨溴索药剂,这些药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患者的肺炎症状反映,将低痰黏度,有效改善肺部通气状况,对治疗新生儿肺炎患者具有辅助作用。同时对于呼吸无力的新生儿患者应采取垫高床头的方式,垫高程度一般控制在30度左右。此做法可以增大患者肺部气体的交换量,增强患者呼吸深度。

2.3胸背叩击震动排痰。新生儿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在采取引流的同时还可对患者特殊采取胸背叩击震动排痰的护理措施,利用患者胸壁震动能够使患者小气道分泌物松动脱落,有利于分泌物顺畅进入较大的气道。护理人员在胸背叩击时一般都是用手掌、手指或者叩击器对新生儿肺炎患者进行轻叩,叩击频率为10/min,叩击时间为1~2min,每个部位的叩击反复次数应控制在6次或者7次,叩击总共时间应小于10min[2]。护理人员在叩击时要时刻观察新生儿肺炎患者的反应,注意其心率、呼吸及皮肤等因素变化。但这种护理干预措施对新生儿本身的身体素质有一定要求,对于一些呼吸十分困难、肺出血或者是体重在1000g以下的早产儿不适合采取这种护理干预措施[4],相关工作人员采取胸背叩击震动排痰护理干预措施之前,要了解新生儿的病情状况及身体状况,从而选择适宜的护理干预措施,确保新生儿肺炎护理干预措施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2.4吸痰。护理人员对新生儿患者采取引流、雾化吸入及胸背叩击等护理干预措施后,应及时对其进行吸痰。首先将新生儿患者鼻内分泌物全部清理出去,而后将吸痰管插入患者器官预设部位,稍退0.5~1.0cm,以免导管尖部位置损害患者气道黏膜。然后再将吸痰管在深部位置轻轻旋转,并向上提拉。每次吸痰压力应控制在100mmHg。吸痰时间小于15s[2],另外相关护理人员在吸痰护理干预过程中应保证护理干预的无菌操作[4],并且吸痰的动作要轻巧,因为新生儿肺部器官十分脆弱,稍不注意就极有可能伤害到新生儿,因此为了保证新生儿肺炎的生命安全,应严格按照护理干预相关规范进行吸痰护理操作。

3结论

新生儿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支气管道相对较为狭窄,软骨柔软,且黏膜丰富,同时新生儿黏液分泌物较少,排痰功能较差,出现呼吸道不畅等状况无法有效咳嗽,因此呼吸道感染易引发肺炎[2]。本次研究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引流、雾化吸入、胸背叩击震动排痰以及吸痰等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快速改善新生儿肺炎患者的通气道,使患者大小气道的分泌物得以及时清除,减少新生儿呼吸道阻力,有效改善了新生儿肺炎患者缺氧等状况,降低了新生儿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对新生儿肺炎患者尽快痊愈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肺炎患者治疗中采取引流、雾化吸入、胸背叩击震动排痰以及吸痰等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显著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翠花.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肺炎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3,7(17):65-66

[2]钟雪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肺炎中的临床应用[J].护理研究.2010,2(02):51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