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财富管理

财富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10 21:37:44

财富管理

财富管理篇(1)

2.保险理财的优势和误区管理与财富 赵蕊

3.浅谈我国税控收款机的运用状况黎静文

4.倡导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经济刘华贞

5.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伦理思考赵仁璧

6.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几个关键因素霍会芳

7.外汇风险管理——财务会计角度浅析黄蕾

8.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处罚公告的分析董岩

9.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荣慧君

10.关系型贷款理论及典型模式综述王雪梅

11.我国上市保险高管的薪酬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张冬瑜

12.MATLAB与SPSS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的区别郭晶旭

13.浅议张居正"一条鞭法"韩玥

14.我国支付体系电子化、网络化探讨范青

15.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分析与思考——以河南莲花味精集团有限公司为例李晨

16.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数字鸿沟影响因素综述彭茂佳,胡颖

17.外汇储备与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基于1978-2008年数据的实证分析刘宏春

18.从我国财政体制演进浅析财政公共性许丽莹

19.自主创新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陈维平

20.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杨华

21.浅谈跨国企业的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綦婧孜,常源

22.双轨制运行组织中的员工关系问题剖析陈胜捷

23.浅谈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刘丽

24.跨文化视角下的法国人力资源管理简析胡欢

25.从富士康事件看企业的管理之殇黄宝

26.管理与财富 浅论图书馆人本管理高宏

27.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对重庆市大学生职业生涯开发的展望王亮

28.生命化的教育个性化的教育——也谈中职语文教学的职业特点杨会云

29.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及对策陈洁

30.中学生数学兴趣的开发与尝试孙永军

31.浅析我国计算机网络上的高等教育高艳丽

32.网络与英语教学陈钢涛

33.浅谈如何利用和吸收社会资源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孙素叶,曾新星

34.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现状的几点思考郭富庭

35.浅议大学新生的自我教育张娟娟,黄海明

36.独立学院转型期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协调互动思考徐金保

37.渐进决策模型对我国政策制定的现实意义肖彦成

38.我国出版业外向型发展的内涵、瓶颈及对策张蕴如

39.质量控制在提高产品交验合格率的应用张继军

40.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朱洪海

41.河南省绿化苗木业发展战略与对策董延奇

42.浅析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困境与对策郑涛

43.管理信息整合的几点思考张从东

44.农村专业组织的发展与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关系分析——以湖南沅江市西畔山洲实证调查为例刘芮希,张胜

45.家庭投资理财中配置分红保险的几大优势鲍洪胜,陈鑫飙

46.村民自治: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陈艳

47.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法律思考——以西部山区贵州为视角陈冰,谢海燕,田维华

48.基于民主的参与型政治文化构建问题探索——以在农村基层为例刘晶

49.中国贸易顺差趋窄的常态性李英杰

50.数据库加密技术浅析王峰

51.商铺租赁与住房租赁王晓雪

52.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比较分析闵乐

53.浅谈我国自保公司的发展现状燕珺

54.伊藤洋华堂零售竞争战略浅析江霞

55.油田后勤服务安全管理精细化管理与财富 曾天伟

56.与国外比较下的中国物流配送业发展研究王广舟

57.试析信息化建设对物流企业效率提升的重要作用夏梦奇

58.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基于股东积极主义的分析张红涛,胡洪涛,蒙文敏

59.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做法赵成员

60.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引发问题探究夏纵宇

61.抗击家庭暴力引发犯罪的期待可能性研究高腾群

62.论加强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及措施王敏

63.列宁早期关于党的领导的思想孔鑫,冯静

64.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探析王永妮,张明烨

65.富士康员工连跳事件背后的政府责任李墨翰

66.奥肯定律悖论浅析邹沛江

67.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的进路殷实

68.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构建问题探讨姜玮

69.以能力本位的《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谭艳

70.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宋洁琼HtTp://

71.ZARA公司"大集中"系统的深入研究李霜

72.双重制度下的牺牲品吕彦

73.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与广义货币关系探讨张慧生

74.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以首钢集团收购澳大利亚吉布森山铁矿公司为例贾楠

75.浅析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干冀春,郝素岭

1.房产税改革的必要性分析陈相莉,荣洁

2.发展园区经济、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薛清杰

3.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影响及风险防范孟宇庭

4.浅析建筑与装修设计一体化道路焦君伟

5.产品设计在生活中的情感表达陶蕊

6.基于马尔可夫链的我国各地区人均GDP的研究李焕

7.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董延奇

8.会计角度看外汇风险管理何源

9.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影响的分析付晓琪

10.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成本问题分析马俊

11.公路工程施工中成本控制之我见薛阁英

12.浅谈财务管理学科导论的认识与感悟李百玄

13.基建审计如何向管理效益审计延伸翁红霞

14.关于跟踪审计在审计应用中的若干思考楚继友

15.完善我国疫苗伤害救济制度问题探析廖兰芳

16.转变经济发展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朱明生

17.我国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探析胡丽娜

18.境内非居民企业税收征管现状探讨孙婧

19.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刘洋,张恒

20.管理与财富 浅析如何开展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池艳新

21.我国小额信贷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杜悦铭

22.反向抵押贷款住房价值风险及其防范夏桢媛

财富管理篇(2)

这份报告显示了RBC对财富人群的特别关注,事实也是如此,作为一家致力于财富管理业务的银行,RBC的该项业务在加拿大排名第一,财富人群结构的变化及区域的转移无疑是其最为挂心的问题。

然而,这样一家机构的财富管理业务究竟遵循怎样的模式,才得以一枝独秀让RBC成为加拿大最大、全球第12大的银行。

另一方面,亚洲财富人群爆发增长已有几年时间,RBC至今没有在中国开设法人银行,亦不能直接服务于这些高净值人群,那么这家银行又是如何在中国的财富人群中低调渗透及提供服务的。

加拿大皇家银行环球资产管理首席执行官约翰?莫塔尔巴诺(John S. Montalbano)说:“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和财富增长的速度会超过那些发达国家,在金融服务方面,亚太市场也非常强劲,我们希望能够在投资、财富管理、信贷和保险领域,提供相应的服务。”

财富管理秘诀

在加拿大,RBC主要做三大业务:财富管理、保险和资本市场,而这三项业务在该国都排名第一。目前,RBC为加拿大超过200万的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管理着全球1500万名高净值客户超过7000亿美元的资产,客户分布在世界各地,包括北美、拉丁美洲、欧洲和亚洲等地。

“我们的高净值客户,需要非常密集的服务,这些服务不只涵盖投资管理这方面,还包括税务咨询、保险咨询、银行服务、借贷和外汇等其他方面。”莫塔尔巴诺谈道。

之所以财富管理成为RBC的关键业务领域,是因为在财富管理方面,“银行可以通过比较少的投入,获得比较高的回报”,并且基于保护客户和相关利益方,这些业务要严格符合法律法规,做法相对保守,事实上,即使在资本市场,RBC的业务模式同样比较传统。

所以,在莫塔尔巴诺看来,RBC财富管理虽然在全球范围都非常吸引眼球,但并没有什么“神秘”的秘诀所在,不论在东南亚、新加坡还是香港,RBC首先会确保能提供给客户所需要的投资解决方案、优质的服务以及比较低廉的收费标准,满足当地客户的保值增值需求。规模大、投资合理、收费较低,这是他认为RBC资产管理业务之所以盈利良好的三大原因,“几项结合起来,客户自然而然愿意给你付更多的钱,盈利会不断增长。”

RBC在加拿大最大的财富管理业务就是互惠基金,其零售互惠基金占国内15%的份额,达到1100亿美元,而这是一项很容易俘获客户芳心的业务;此外,RBC管理着加拿大超过700亿美元的退休金,以及美国超过400亿美元的退休金。

基金的低赎回率是客户对金融服务满意程度的表现,“整个模式听起来可能感觉非常简单,中心原则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但是做起来其实很难”,这个看似简单的模式,RBC已经做了超过30年,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复制,“只要有充足的资源能够作为支持”。

另一方面,加拿大移民和留学人群的增加,也让RBC的资产管理有极大的用武之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企业和学校都希望与中国大陆取得合作,RBC在其中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我们非常确信可以从中能获得很多好处”。

与民生合作

在采访中,莫塔尔巴诺屡次强调对于客户和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的分析“限于中国以外的客户”,RBC在世界范围内大力推动财富管理业务的同时,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他们在中国没有可以直接服务的客户。

实际上,RBC在中国的间接客户来源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和民生银行共同建立的合资互惠基金公司民生加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民生加银”);另外一个则是国家社保基金,RBC被其委任为投资顾问。

2008年,民生加银成立,股权方面民生银行占63%,RBC占30%,在董事会占据2个席位。在该基金的运营方面,RBC可在整个公司的基本框架方面提供意见和建议,包括产品设计等,并为合资公司员工提供赴加拿大和美国学习机会,民生银行则负责具体运营。

“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投入,更重要的是获得产出,通过信息分享,RBC透过民生银行了解中国,民生银行则透过RBC了解加拿大和美国市场。”莫塔尔巴诺坦言,共同的目的在于希望合资公司将来可以在北美市场上有所作为,在货币管理方面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机构。

此外,RBC还有一个目标是通过民生加银发行QDII和QFII基金,到现在为止,该合资公司一共发行9个互惠基金、5个股权基金、1个红利基金、1个平衡基金和2个债券基金,投资管理规模达70亿元人民币。

通过并购或建立合资企业打造伙伴关系,是RBC惯用的方式。由于业务模式相对传统和保守,RBC一直为新业务领域带来的回报占整体利润的比例设置上限,加上加拿大严格的金融监管,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几乎没有使RBC受到太大的冲击,由此受到许多金融同业的青睐,意图寻求合作。

“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我们不选那些业绩表现不好而相对比较便宜的资产,因为合作之后让总体表现变好会比较困难。”莫塔尔巴诺说。

财富管理篇(3)

财务管理学是一门既涉及经济学,又涉及管理学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该学科的任务,一是要阐明财务管理的种种规定性,即财务管理是什么;二是要揭示财务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即如何进行财务管理。前者属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后者属财务管理的应用理论。

一般来说,基础理论性学科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表述规律,即从一个最简单、最抽象的逻辑范畴出发,通过将形成该范畴时所舍象掉的其他因素逐步地包含进来,再现研究对象丰富的规定性,从而使人们获得对研究对象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复杂而不是简单的,生动的而不是僵死的认识。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样遵循上述规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方法,并不等同于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与其体系的构建方法不同,遵循的不是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表述规律,而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复杂到简单的思维规律。既然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要从一个最抽象、最简单的范畴出发,那么,科学地确定这一范畴便成为合理地构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关键。

与基础理论的任务不同,应用理论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怎样去做事情,因而,应用理论无疑应具备鲜明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既然二者的任务与性质不同,其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的依据也就不同。基础理论的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应遵循的是人类思维活动的规律,应用性理论的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则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规律。

二、财务管理学理论体系研究现存问题

为了构建起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有必要对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研究中现存的问题作一剖析。

1.有关财务管理学的内容构成。我国的财务管理学,迄今为止,其内容构成基本与西方国家的财务管理学相同,大致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总论,阐述财务管理的概念、内容、职能、目标、环境等基本理论问题;第二部分,介绍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与财务风险的测算等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第三部分,介绍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股利政策、营运资金管理等财务管理实务处理的理论与方法。其中第一部分为财务管理学的基础理论部分,第二、三部分则为财务管理学的应用理论部分。财务管理学内容体系存在某些不科学、不完善之处。

2.有关财务管理理论起点的确定。对财务管理学起点范畴的确定,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将复杂的范畴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一些复杂的范畴,比如“财务管理”,被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勿庸置疑,“财务管理”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综合性极强的范畴。它既是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运用和收益分配种种财务活动的总和,也是财务预测与决策、财务控制与监督、财务成果评价与考核种种财务管理职能的总和。有赖于其他一系列范畴才能予以说明的综合性如此之强的一个范畴是无法充当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起点的。

(2)从财务管理学体系以外寻找起点。比如,将“环境”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环境对事物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因而不是外因。只有在明了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本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揭示环境对事物发展的影响。这就意味着环境不可能处于起点的位置。

(3)将财务管理假设作为起点。任何科学研究都有一个假设问题。这是因为世间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自存的,都会与其他事物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从而使研究对象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之中。为了使研究得以进行,便需要首先对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条件加以限定,这种限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假设。然而,如前所述,理论体系的起点并不等同于理论研究的起点,该种观点的不妥之处就在于将理论体系的起点与理论研究的起点混为一谈。

(4)将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与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的起点混同。如前所述,财务管理理论包括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与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两大部分,二者的性质与功能作用不同,其起点也必然有所不同。

三、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

1.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构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首先要解决的是逻辑起点问题。作为财务管理的对象,有人认为是财产,有人认为是价值,有人认为是资金,也有人认为是本金。而在笔者看来,财产、价值、资金、本金,均是财富的不同社会形式,都可以抽象为财富。

(1)财富及其社会形式。财富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作用于外部世界所获得的物质或精神的成果。任何财富的生产都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特定的生产关系赋予财富特定的社会形式或属性。撇开社会属性、社会形式等社会规定性,财富是人类所创造的劳动产品或使用价值。在自然经济社会,财富直接体现为使用价值,在商品经济社会,财富的存在形式由直接的使用价值形式转化为间接的价值形式。股利、利息、工资、税金等既是财富的分配形式,也是不同经济利益关系的载体。

(2)财富运动及其管理活动的多样性。在社会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财富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的,如数量的增减、形态的转化、产权的变动等等。人们必须把握这一过程,自觉地实施对财富及其运动过程的管理。对为国家所控制的财富进行的管理,就是财政;对为企事业、行政单位等多种经济组织所控制的财富进行的管理,就是财务。广义的财务管理,既包括国家的财政管理,也包括事业、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

(3)财务管理目的的二重性。财富不断地被消费,又不断地被生产出来。财富的生产总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财富的生产过程,既是使用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也是生产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与此相应,进行财富管理必然具有双重目的:一是追求经济效益,用既定的耗费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二是维护经济利益关系,保证各利益相关者实现各自的经济权益。

(4)财务管理职能二重性。财务管理的目的不同,其管理的职能也就不同。为追求经济效益,财务管理被赋予对财务活动进行规划、调控、评价的职能;为维护经济利益关系,财务管理被赋予对财务活动实施规范、监督的职能。随着财富生产、流通规模的扩大及其社会化、国际化的推进,人们对财务活动中经济利益关系的维护与协调,不再限于经济组织自身,而是突破单个经济组织的边界,逐渐成为国家乃至国际性经济组织的行为。

2.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因为财务管理应用理论是对企事业、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亦即微观财务管理活动规律性的描述,所以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实际上也就是企事业、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1)与追求经济效益相关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目前与追求经济效益相关的企业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一般是按照财务管理活动的环节,即投资—筹资—权益分配来构建的。笔者认为,这一体系应该遵循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规律来构建,而不应该按照财务活动的环节来构建。也就是说,要把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该理论体系的起点,并按照财务规划、财务调控、财务考核与评价三大基本职能顺序展开该理论体系的内容。

(2)与维护经济利益关系相关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追求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利益相关者得到各自的经济利益。如果在经济利益关系的处理上出现偏颇与失衡,就会使生产经营活动受到阻碍,甚至难以为继。笔者认为,该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样应遵循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规律来进行。该理论体系由管理目标设定的理论与方法、管理职能实施的理论与方法、管理实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三部分组成,其要点为:企业对经济利益关系管理的目标,一是为保障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二是为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由此财务管理被赋予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与监督企业理财活动两大职能。为了行使两大职能,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依据《公司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财务行为进行规范与协调;发挥财务会计及内、外部审计的作用,进行事中、事后的财务监督;采取会计核算、财产清查、牵制等方法,保护经济组织和利益相关者的财产安全与完整,等等。

参考文献:

[1]黑格尔:逻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财务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辑)[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3]周首华陆正飞汤谷良:现代财务理论前沿专题[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财富管理篇(4)

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已经过去了,在这十年中,中国经济保持了近10%的年GDP增长率,与此令人艳羡的数据相对应的是中国个人财富的急剧增加。根据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联合的《2011年中国财富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个人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62万亿元人民币,较2009年末同比增加约19%。可投资资产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士数量达50万人,预计2011年将达到59万人,这些人的境外资产年均复合增长率也达100%以上。如何管理好这些财富,就成为了民众普遍所关心的问题。面对国内这些大量财富,中国本土资本市场也迅速发展起来了,各种新型投资工具层出不穷,投资渠道也日益多元化。资本市场的这种发展也正创造着巨大的财富效应,人们不仅可以通过劳动收入积累财富,而且能通过投资理财使财富产生更多的财富。具有正确的理财管理理念的人不仅可以实现财富的保值和增值,而且可以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延续家族的财富。理财手段和信息落后的人,面对银行储蓄的负利率,只能眼看着财富缩水,而无能为力。这种财富管理观念和方法的不同,将会产生了强烈的理财“马太效应”。

尽管目前中国财富管理快速发展,但是相对国外的发达市场,其形式与内容还不健全与成熟。国外的私人家族理财机构出现于19世纪中期,那是一些专门为在工业大革命时期创造了巨大财富的家族服务的私人银行和信托公司。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仅为一个家族服务的单一家族理财室、同时为几个家族理财的专业理财公司,以及同时为市场上许多高净值客户理财的商业化财富管理公司。随着国外越来越多的富人和财富管理公司的出现,财富管理公司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行业呈现了整合的趋势。虽然这些国外理财公司的规模和经营方法各不相同,但为应对行业的竞争,这些公司不约而同的开始提供更多产品和服务,以便能更好的帮助或客户进行理财。根据国外的一项统计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理财公司开始提供对冲基金的管理、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母基金(FOF)投资、艺术品收藏和管理等产品和服务。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财富管理公司还可以提供财务数据处理、财富转移、慈善捐助、家庭成员的教育等服务。

相对欧美发达国家的私人财富管理服务,中国的私人财富管理的发展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现阶段国内本土的金融机构,无论是银行、券商、基金、还是信托公司,所提供的仍是以客户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的咨询服务,主要是提供资产配置建议,其具体操作还是有客户自己决定。在这一方面国内银行的私人银行理财部发展尤为迅速,例如四大国有银行及招商银行等,同时一些类似国外为多个高净值客户理财的商业化财富管理公司如诺亚财寓、小村财富等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专业理财服务的财富管理公司也进入了大家的眼球。尽管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有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是相对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来说,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发展还是偏慢,国人长久以来的形成的理财观念与文化传统是导致中国难以真正意义上开展财富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的深入,金融领域的日益开放,以及罔内各个行业对资本投资不同程度地放开,国际资本市场波动对国内资本市场的联动效应,使得大家对财富的安全性与持续性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投资工具的创新,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认识到财富保值增值、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与复杂性。新闻上那些由于不了解理财产品而盲目投资最后损失惨重的事件层出不穷,例如最近新闻上披露出的一些轻信理财产品销售人员,投资高盛超级复杂的金融产品合成担保债务凭证(cDO)而血本无归的事件等。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如何投资这些复杂的投资产品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就需要一批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理财团队,这些财富管理团队包括专业的理财规划师、律师、会计师等,他们会根据客户特有的情况,量身定做一个合适的理财方案,帮助客户达到资产保值和增值,提高生活水平和品质的目的。近年来中国高净值人士的暴增、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富裕阶层队伍的财富管理意识的觉醒也给专业的财富管理公司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

中国财富管理的趋势

创造财富的过程是无比艰辛的,财富的保值增值也是一门学问。富裕人士在积累财富的过程中往往非常自信,在财富管理方面王按照过去自己的经验米做,也可能短期内会成功,但从长期来看大部分的人是不能够达到既定目的。财富的管理一定要由专业的人来做。

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中理财公司就承担起了对大宗基金如养老基金和慈善基金的管理和经营,保险公司和各个金融机构也都提供理财服务,众多的咨询机构和专家也随时向客户提供现成的帮助。他们不仅帮助客户设计总体的战略规划,还对实现这些规划的具体步骤给予具体指导。

中国未来5到10年的财富管理的趋势主要包括:越来越趋向专业化管理、海外资产配置需求加强、个人定制化的理财服务等。专业化的财富管理机构

市场中的专业人士嗅觉灵敏,当机遇来临时能够察觉到并迅速抓住机会实现财富的增值;专业人士灵活运用多种金融工具来达到目的;专业的人士经验丰富,能准确把握市场的变化;投资机制的设立在投资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相应的风险。这些都是普通人所不具备的条件,因此从长远来看财富的管理还是要由专业人士来做。

随着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不断发展,市场中一定会出现一些本土优秀的财富管理机构。海外资产配置

信息的全球化拉近了各国间的距离,从而全球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市场,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如:纽约的石油期货价格指导着全球市场的现货价格,伦敦的金属交易价格影响着世界各地金属的现货价格,欧元区成员国的债务问题影响了其他国家股市交易等等。中国虽然实行外汇管制,资金不能自由进出,但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出口贸易的增加已经使得国内的资本有了走出去的冲动和可能,财经媒体频现一些明星企业“走出去”的新闻。

单一的市场已经让国内许多富裕人士意识到了风险的存在,资产的海外配置也成为财富管理的重要的内容。当然对海外的房产、股票、债券、外汇等投资更需要通过专业机构做一些深入的了解和判断。定制化理财服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险偏好、家庭情况和兴趣爱好等,不能简单的用一种理财产品或方式解决所有人的需求。为单一客户提供定制化的理财管理也是未来财富管理市场重要内容之一,私人保险、私人基金、私人财税规划等都会涌现。海外的私人银行针对高端人士推出的专享医疗服务、至尊商务管理、品质生活定制、心灵文化之旅等深受客户的喜爱。

另外,中国目前的富裕人士大都还是第一代,财富传承是那些在改革开放中富裕起来的人士最终要面临的问题。专业财富管理机构的家族信托、遗产规划等服务将会逐渐被认识并接受。

财富管理篇(5)

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前,财富管理业务普遍采用稳健的扩张模式:寻找大量的退休储蓄资金池或开拓像中国新富人群这样迅速增长的市场,继而为潜在客户提供与众不同的投资选择。然而,在危机之后的经济复苏期,高瞻远瞩的财富管理公司意识到他们需要一种全新战略。

促使战略改变的一大因素是财富管理业利润来源的迅速转变。随着市场日趋成熟,客户越来越追求资产多元化,对回报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这推动了理财的方式从储蓄转向投资。不过,巨大的退休储蓄资金池仍然举足轻重,特别是对发达国家而言(参见图1)。

在金融危机中的惨重损失让客户愈发重视投资风险和信息透明度,全球各国皆如此,财富管理市场蓬勃发展的中国也不例外。

在岸财富管理日趋流行,一方面因为当地的财富管理机构能够提供更完善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是由于跨境税收套利的重要性降低,而且客户也减少了对个人财富隐私的顾虑。

与此同时,财富管理机构正努力适应持续变化的客户需求,非量身定制的万金油式财富管理方法已成为过去。

财富管理机构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方面,金融危机过后,各国的监管制度差异增大,财富管理公司不得不做出相应调整。另一方面,除了要适应各国监管政策之外,财富管理还要提供差异化产品来满足不同细分客户群日益增长的需求。

结构性产品、货币掉期和IPO等专业化产品以前只提供给机构,但现在也广泛开放给个人。

大多数国家的银行在交易产品和销售网络方面拥有坚实基础,有助于他们把握住财富管理领域中的发展机遇。在美国,处于有利地位的是先锋基金(Vanguard)、嘉信理财(Charles Schwab)等提供财富管理平台的机构,以及美林银行(Merrill Lynch)和摩根士丹利美邦公司(Morgan Stanley Smith Barney)等经纪商。

不过,专业化的竞争对手不断涌现。在全球各国,越来越多的专业化财富管理机构从银行那里分得了份额。许多专业化机构都把自己定位为不依赖于产品设计者的独立方,即要做买方和卖方之外的独立第三方。这一趋势在美国和英国最为显著,在印度和中国也初现端倪(参见图2)。

在财富管理市场的变化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战略主题已经浮现:在经济复苏中脱颖而出的行业中的大赢家们将会建立新的定价机制和服务模式。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主导行业发展方向的机遇,我们仔细研究了财富管理客户尚待满足的需求,分析了业内三种主要商业模式的相对优势,并再度检验了那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确定财富管理机构如何投入其资源最为有效。

客户现在需要什么

在财富管理市场,成功关键在于密切关注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贝恩公司全球财富管理报告分析了20家公司的特点,这20家公司占据着全球约10%的资产管理规模。除此之外,我们还访问了100多位业内的资深高管。所有分析结果都证实了一个挑战:尽管客户前所未有地倾向于选择专业财富管理机构进行理财,但他们却比以前更加小心谨慎,不会轻易信任别人。

因此,持久而可信的客户关系显得更为重要。优质的客户体验有助于建立高忠诚度,这对于提高收益率来说至关重要。贝恩研究显示,相对于普通客户,忠实的客户会把更多收入交给他们的金融服务提供者来管理,还会向朋友和同事进行推荐。对于财富管理机构来说,服务忠实客户的成本也更低。

赢得富裕人群信任的财富管理公司有望获得可观回报。这些富人的年家庭收入至少是10万美元。我们的研究指出,一个忠实的富人客户为财富管理机构创造的收益是普通客户的3.5倍。然而,赢得富人的信任并不容易,以美国为例,调研发现对委托机构最不满意的客户正是这一人群。分析还显示,如果把负面评价的影响考虑在内,一个不满意的客户价值为零。

对于许多财富管理公司来说,恰当的做法是为客户委派一位了解客户需求并值得信赖的客户经理。客户寻求的是专业意见,因此经理应做好充分准备,为客户定制资产规划。在新兴市场,客户对于不同资产价格的变动趋势具备越来越高的辨识能力,优秀的客户经理需要为客户提供一系列的资产管理选择方案。

客户关注重点的多样性凸显了财富管理公司所面对的一个主要难题:许多公司建立的盈利模式,不是基于全球规模,就是基于某一国市场。然而,基于全球的盈利模式难以紧跟不同国家当地客户的需求变化趋势;基于某一国的则难以将业务拓展到国外市场。绝大多数财富管理机构仍然追求一种万金油式的战略,努力不懈地打造着看似全球通用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在很多国家的当地市场却毫无竞争优势。因此,财富管理公司必须面对业务设计的一个重要权衡:如何降低产品设计成本,同时又能保证一线员工可以灵活定制产品以赢得客户?

一些最成功的财富管理公司采取的方法是迅速建立一流的客户经理人才库。作为公司与客户接触的关键点,客户经理了解客户的需求,他们的工作重点及价值绝不仅仅是回答问题或提供便利。有技巧的客户经理十分清楚培养客户关系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而非硬性推销产品。他们密切关注客户的财务状况并主动提供建议,并确保交易操作等客户体验的每一个细节都顺畅便捷。因为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客户的满意度。

众多领先的财富管理机构已经开始在内部培养这些新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参见图3)。最有效的方法包括持续不断地当面进行关于销售、客户关系和产品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以及像瑞银证券(UBS)采用的远程常规培训。公司开展这些项目旨在不断完善员工的职业发展。顾资银行(Coutts)则采用了另一种方法,即为特定的客户细分群体提供专门的业内培训。

在竞争愈发激烈的环境中,让客户满意的客户经理成为财富管理公司投入的重点。他们必须拥有恰当的资源、良好的培训与合适的产品才能吸引新客户同时留住已有的委托人。业绩最好的客户经理积极关注客户的需求并予以满足。在美林银行,客户经理有权在明确规定的范围内调整费用和折扣。

三类商业模式

市场趋势和贝恩的研究都表明,所有全球性财富管理公司在试图调整和适应全球经济危机后的新环境时,均面临一系列相似的挑战和客户需求。但是财富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行业,为了吸引同一批基础客户,即富裕人群,财富管理机构采用了不同的模式。这个背景至关重要,因为每一种主要商业模式都有不同的盈利模式,而盈利模式又决定了各自新的定价和服务模式。

财富管理三大商业模式分别为全能银行、平台公司、私人银行和经纪,其中没有一类能够主导全球的财富管理市场,原因之一在于他们是针对不同目标客户而建立的。并没有哪一个模式具备绝对优势,根据每家公司对新环境的不同适应程度,每一种模式中总会有赢家和输家。事实上,每一种模式都拥有独特优势,而每一家财富管理机构都会通过建立更大规模、培养更强能力,来将这种模式的特长发挥到极致。

全能银行

以花旗银行(Citibank)、汇丰银行(HSBC)和富国银行(Wells Fargo)为代表,这类银行设立各大事业部来处理客户的不同需求,从而赢得了坚实的多元化客户基础。他们寻找资产超过10万美元的客户,收益主要依赖于客户经理的努力和业绩。在大部分市场中,当地银行总是占有最大份额,但在个别市场,其份额正渐渐流向另两种商业模式下提供特定产品的佼佼者。

许多全能银行的应对措施是在原有传统交易和贷款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投资和保险产品,运用销售能力来打造财富管理业务。其关键在于向传统银行业务的客户进行交叉销售。比如,倾向大量存款的人或成功的小企业主都是银行财富管理部门跟进的主要对象。凭借标准化、规定严格的销售管理,以及不同业务之间进行整合以降低成本的方法,成功者的业绩将更上一层。

平台公司

先锋基金和嘉信理财等公司通常借助网络或呼叫中心等低成本的渠道来为自行理财的投资者提品。这些公司致力于在客户需要时予以支持。例如,客户可以使用公司的在线资产分配工具制定退休金计划,或者安排一位财富管理顾问提供个人咨询服务。领先的平台公司大力投资树立自己的品牌,直接吸引更多客户。他们的重点目标客户是可投资财富高于25万美元的人群。

这种盈利模式对规模有所要求,只有足够大的平台才能应付网络和呼叫中心的庞大业务流量。如嘉信等一些平台公司也拥有实体门店,但是绝大多数的业务仍然是通过电话或网络开展的。既然许多客户选择自行管理与接受咨询建议双管齐下的方式来理财,他们就提供更多咨询,以及账户查询、抵押贷款等其他服务,为自己与银行的竞争增加筹码。

私人银行和经纪

这类公司专营财富管理,为高净值人士和富人客户提供一整套的服务与咨询。他们的目标客户资本净值超过100万美元。在新的市场开发当地业务建立本土财富管理规模时,瑞银和瑞信银行(Credit Suisse)等全球性的私人银行经常面临收益率方面的挑战。美林和摩根士丹利美邦公司等经纪则依赖于他们的金融顾问,这些顾问会分走很大一部分利润。

财富管理专家在美国、英国等市场受到了独立金融顾问的冲击,目前正迅速将传统债券业务转向全方位的咨询,并配以全套的银行、支付、借贷、投资等产品和服务。

他们的品牌就意味着“财富专家”和“定制化的建议”,这是一项巨大优势。他们的领先之处还在于按财富级别设定的等级服务与全系列的产品和服务。值得一提的是,瑞信银行和摩根士丹利美邦公司等还通过高薪、深度培训以及强大的后台支持系统等激励方式,赢得优秀的客户经理,在人才战中大获全胜。

财富管理大赢家的共性

尽管三种财富管理模式都具备与众不同的优势,但贝恩的客户经验与调研结果均显示,不同模式中的佼佼者都有共通之处。

清晰定位,以客户需求与预期为导向

行业翘楚都明确将自己的品牌定位为财富管理公司,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砸重金投放电视或机场广告,而是踏踏实实地做好了基础工作。他们通过公关和在当地举办活动引起目标客户的关注,例如花旗的类似举措在亚洲收效甚佳。其秘诀在于令客户感到与众不同,如邀请客户与一位著名的公众人物共进晚餐。花旗分行的客户会受邀携其亲友参加讲座,聆听权威人士就固定收益投资等话题的演讲。行业赢家们还会用优惠来吸引新的客户。汇丰会提供免费的跨境多币种交易业务,令拥有至少10万美元的客户在美国、中国香港和澳大利亚之间便捷地转移资金。

除此之外,他们还提供足够丰富的产品和服务类别与选择,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这些产品和服务可以拓展到保险、借贷、顾问、交易执行等。瑞银的客户可十分便利地在全球各地的证交所进行买卖。部分公司为投资至少5万美元的客户打造结构性产品,追踪一蓝子商品的价格走势(按所选币种)。在中国,某家公司凭借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为小企业主同时打理公司及个人业务,因而积累了一定的小企业主客户。这一群体对财富管理机构而言颇具吸引力。

夯实基础,配备合适的产品与人员

按不同职业或财富来源为客户量身定制产品和服务是巩固客户关系的绝佳方法。顾资银行为土地所有者(主要是农场主)、企业高管和体育明星提供专门的服务。精通农业及行业运作的顾资团队负责为土地主提供咨询。职业运动员则会得到来自于曾经是体育迷或运动员经纪人的客户经理的投资建议与协助。

一些机构的客户经理获得的培训普遍很少,甚至根本没有。相比之下,出色的财富管理机构则为客户经理准备大量培训,给予大力支持,提供更高的薪酬。

美林银行在新泽西设立了一个培训中心,通过面对面的指导传授不同的知识与技能,广泛涉及从如何规划资产分配到如何参与社交活动等主题,令客户经理掌握适当工具,走向成功。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经理们需要经常温习培训课程。美林还要求团队领导作为良师益友指导下属。而对于公司规定等更为常规化的指导,美林则采用在线学习方式。

巧搭交付平台,保证低成本与高效率

一些公司勇于创新,采用巧妙方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留住现有客户并开发新的业务。现已并入富国银行旗下的美联银行(Wachovia Bank)借助已有客户的口碑推荐来降低赢得新客户的成本。

富国银行将私人银行家和经纪与商业和投资银行家联合在一起,后者拥有企业主和企业资深高管的人脉资源。富国银行谨慎地评估与他们的合作,富国银行对他们进行打分并排名,表现最佳者将获得奖励。瑞信银行则详尽评估、深入追踪重点关注的客户。

另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致力于保留现有客户,这比赢得新客户的性价比更高。

摩根士丹利美邦公司每周都会根据财富管理客户经理创造的收益对其打分,还会评估客户的满意度。这些做法对于公司赢得更多客户业务至关重要。作为一项有效措施,主管会询问客户经理其客户的需求,探寻更好的服务方法,以争取更多业务并巩固客户忠诚度。比如客户是否打算卖掉他们的业务?如是,则公司可以安排专家协助客户,并拟定信托计划来打理出售业务带来的财富。

赢得并提高客户忠诚度任重道远。嘉信持续不断地追踪在所有渠道获得的业务,主管会在部分客户完成交易之后电话跟进,收集反馈以便改进。公司还会分级别对员工进行打分。连客户致电更新地址这种日常业务也会被追踪。

瑞信银行配置统一的后台支持系统为客户经理创造成本和技术优势。除美国以外,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均使用同一个系统。

结论

财富管理公司不妨回答以下关键问题来获得指引,以制定正确举措:

如何为最重要的客户群体以及规模最大和增长迅速的市场定制你的商业模式?

是否拥有令人信服的价值定位,足以吸引客户经理从竞争对手那里来投奔你?

采取怎样的制胜战略?

财富管理篇(6)

与经历了数百年发展的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2005年才起步,有CFP比喻“就好比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不管是理财经理的职能、银行所提供的服务,还是整个财富管理产业链都还在构建之中。尽管外资银行在服务理念、理论基础和经验积累等各方面都具备一定的优势,但中国市场的特点以及国民的需求决定了,本土化的中资银行也有自己的吸引力。

伴随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中资和外资银行都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步伐,以期最大程度满足国民的需求,做大各自财富管理的蛋糕。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在取彼此之精华,服务模式趋于融合。尽管外资银行在海外市场上一直奉行以客户向导向的服务模式,但前提是基于成熟市场的成熟客户群,而在新兴的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异地而战的外资同样处于积累客户的市场培育期,面对国内客户资产增值的首要需求,也不得不时常切换到以产品为导向的模式,以期用最显著的即期利益吸引客户。不过,综合比较中外资银行在客户分层、业务流程、客户维护和后台支持等多个方面,两者的区别依然十分明显。

资产增值是国内最大需求,中外资产品差异明显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被冤枉的银行家通过帮狱警报税打通关系,获得了下至狱警、上达典狱长的信任,从而为自己的越狱行动创造了机会。事实上,在美国,报税、合理避税以及如何实施财产转移等通常属于中端客户(中产阶级)理财的第一需求。当然,具体的内容还视不同的客户情况而定。在电影中,如果银行家对狱警们高谈阔论股票、债券,恐怕很难取得收买人心的效果,因为对狱警而言,他们的闲钱有限,股票债券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这与中国的情况显然大不相同。在现有的资产增值、子女教育、养老、遗产、保险和特殊规划中,中国消费者对资产增值的需求最为旺盛。一方面,资产增值的针对性不强,却覆盖到了其他的各种规划;更为关键的是,与其他规划相比,资产增值的即期收益往往更加直观,既使得理财经理容易与客户进行沟通,也方便客户比较、选择不同银行的理财产品。“客户往往在来之前已经见过了多家银行的理财经理,通常也在不同的银行拥有存款,如果在见第一次面的时候不能给他/她看到即得利益的话,基本上这个客户我就再也见不着了。”中国银行国贸支行财富中心副主管、CFP持证人孟嘉表示,“而从子女教育规划谈起显然无法让客户感受到即得利益。”在中资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中,类似子女教育等规划通常以增值服务的形式出现,由财富管理部门与行内的其他相关部门或第三方机构联手合作,以帮助客户解决子女出国留学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客户需求上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不管是中资还是外资银行,在面对客户资产增值的首要诉求时,都以丰富的投资产品来满足客户需求。不过,两相比较,外资银行由于开展人民币业务受限,无法发挥产品和创新优势,只能更多地发挥海外资产配置的经验,因此会重点向客户推介离岸业务以及保险产品,据孟嘉介绍,保险在外资客户理财规划中所占的比重非常之高,大约超过60%,中资银行则多半会用基金来替代保险产品。

而在交通银行私人银行顾问、CFP持证人徐亮眼中,相对外资银行主打高收益高风险产品,中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则更为稳健。这也是金融危机发生后,业界掀起一股外资客户转投中资银行潮流的原因之一―外资银行把离岸市场作为强项,私人银行更是把结构性产品作为主打,让高端客户在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长久囿于国内市场的中资银行反到坐收渔利,分流了不少高端客户。高端客户转投中资银行的另一个出发点在于,在人民币升值、热钱涌入中国的大背景下,中国本土市场的投资机会更为显著,显然中资银行在这方面的经验更为丰富,渠道也更为广泛。

客户分层:资产规模 Vs 社会角色

经过近几年的摸索,中资银行在客户分层上已经初见成效,包括中行、交行以及中信银行在内的绝大多数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国有和股份制银行都将个人业务划分为个人理财业务、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三个层级,以资产规模为依据对客户进行最简单的分层。中国银行在其2009年年报中即指出, 实施客户分层管理,完善网点与三级财富管理体系差异化的服务模式,围绕重点发展中高端客户群的目标定位,增强财富管理三级服务体系的协同效应,全力打造“中银财富管理”品牌。

在此基础之上,多家银行还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标准同样是客户的资产规模,对不同层次的客户采取不同的策略,不仅配备的理财顾问有所区别,推广方式有所不同,并且在投资渠道和增值服务的提供上也有明显差异。

以交通银行为例,资产在1-5万元的客户属于“快捷理财”的服务对象,5-50万元的中端客户归于“交银理财”旗下,50万元上以客户则属于“沃德财富”,而同属“沃德”这一品牌下的私人银行客户资产规模要求在500万元以上,不仅拥有专属的投资产品或量身定制的金融投资产品、更多的投资渠道(如私募股权产品)以及包括教育、医疗和消费在内的各种增值服务,并且其配备的服务团队更加“庞大”,不仅有沃德客户经理,还包括了私人银行顾问(必须是CFP持证人) 以及总行的私人银行专家团队。

外资银行则通常依据海外的经验,在进行客户分层时,资产规模仅仅是一项准入标准,而是以客户的生活习惯和职业习惯来进行分类,大致分为企业家、白领、个体工商户、家庭主妇、有经验的投资者和无经验的投资者几大类。客户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决定了他们投资习惯、生活习惯、乃至接触方式、推荐产品和参与活动的不同。例如,“和企业家联系就应该集中在每天下午的四五点,周末尽量不要打扰他们;而对于家庭主妇,最好则是把她们约出来见面,因为她们的时间相对充裕;对于没有经验的投资者要多推荐一些初级的讲座,而对于有经验的人士则需要倾听他们的一个想法和意见。”孟嘉如此解释。

通过采访多家中资银行的理财经理,《新财富》了解到,尽管中资没有将社会角色作为客户分层的主要依据,但在做理财规划前,职业是风险评估中上必填的一项,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不管是平时问候见面的时间地点,还是投资产品的选择,理财经理也都会根据客户的职业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关特性做出判断,只是这些大都还局限于理财经理的个人行为与经验积累,并未系统化,并最终上升到服务模式的高度。不过,据徐亮透露,交行目前已经逐步尝试在为客户分层时,在原有资产规模标准的基础上搭配上职业因素,并给不同的人群配以不同的顾问,以期在更精准定位的基础上提供更贴心、更专业的服务。

后台支持:个人专业度 Vs 模式的力量

在细致的客户分层基础上,外资银行针对客户的不同年龄、职业和需求会有产品配比模式,例如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则其股票配置比例不宜超过80%,若理财经理的规划中股票配置超过这一标准,就无法通过后期的审核。换句话说,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特征和需求,外资银行为每一类规划都提供了框架,这个框架是建立在客户分层的基础之上,而理财经理则根据客户的特性在这个框架之内做一定的调整和配比。

外资银行的模式化作业还体现在其后台系统不仅能提示预先设定好的所有信息,例如产品的到期时间,以及类似黄金等投资品的合理卖出价位;还能对客户的生日和纪念日等重要日期加以提醒,让服务于该客户的理财经理或者相关人员及时送上问候或小礼物,不失时机地“收买”人心。

相比之下,中资银行的理财经理则完全是一张白纸好做文章,只需根据自身对客户各方面条件的判断以及客户的需求来制定理财规划,没有任何的模式和框架可以遵照,用孟嘉的话说,就是“用手动的方式来无限接近于外资行的系统”。不仅买卖点的掌控没有任何后台提示,并且生日之类的日期也通常由理财经理自行掌握和记录。

在徐亮看来,外资银行对各方资源的调配更加熟练,而中资银行则要稍逊一筹,这也是近两年中资银行在某些专业领域积极寻求与第三方机构合作的主要原因。只是,资讯、专业上的短缺可以借助外部力量来弥补和完善,但要像外资银行一样达成系统化和模式化,还得依靠银行内部的力量。总体来说,现阶段中资银行对理财经理的支持绝大部分还停留在理论以及市场消息的层面,理财规划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理财经理的个人能力,而事实上,这不管对理财经理个人还是银行来说都属于风险防范上的缺失,尤其是在理财经理队伍普遍年轻、个人专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的背景之下。

业务流程:“一对一” Vs“三对一”

《新财富》请多家中资银行的理财经理模拟了与客户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基本的模式是:理财经理询问客户的基础个人资料,了解客户的基本需求、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以及对回报的预期,填写一份制式化的调查,以方便银行做风险评估;经过几次面谈沟通掌握了必需的情况后,由理财经理制作一份理财规划呈现给客户,随后双方就资产配比和一些具体的产品配置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调整。如果客户接受了这份理财规划,那在规划的执行期内,理财经理会通过电话或见面的方式阶段性地向客户通报资产的变动情况,协商是否需要调整配置。直到这份理财规划的周期结束,基本上绝大多数的客户在这家银行内只会与负责他的理财经理做“亲密接触”,只是有些银行针对私人银行客户会配备有一名客户经理。徐亮指出,这种“一对一”的模式符合中国人传统上财不外露的个性,也满足了中国的富裕阶层对私密性的要求。

财富管理篇(7)

“这就让您的退休生活有了保障……”每当路过一个热情的推销场面时,这句话总是频繁的飘过耳边。也不由得让我们琢磨起一个问题,我们一直在关注当下的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市场,而从财富管理的实际意义来讲,究竟工作年龄期间要实行怎样的资产配置,才能在未来确保一个“老有所享的退休生活”呢?

我们在之前的专题报道里就多次关注过养老的话题,事实上,这几乎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话题。我曾在美国某知名媒体上看到相关文章,“美国最新一代的养老中心配备了标准健身房和在顶级烹饪学校受过培训的厨师,迎合了退休后依然活跃、对生活有高要求的人们的需求。而过着退休高品质美好生活的成本可不便宜,某高端养老社区住户可获得一个Ipad用以查看每天的菜单、安排活动和提交维护申请,但公寓月租为3,990美元(约2.5万元人民币),两居室公寓的租金达11,000美元(约6.8万元人民币)。”

确实,想过上这样舒适的退休生活缺乏资产配置是很难达成的,这在全世界都一样,国内具备一定资产配置能力和理财观念的群体正在不断扩大。他们除了退休生活,还关心着子女教育和家族传序的资产支持。近年来冒出的千逾家独立财富管理机构也正在为能服务于这个庞大的市场而奔走以获得相关牌照。银行、保险、信托、券商甚至是PE机构都不会对此有所松懈。可以说,“中国式”泛财富管理时代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