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银行业务督导工作计划

银行业务督导工作计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3 11:17:15

银行业务督导工作计划

银行业务督导工作计划篇(1)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将国家经贸委的指导国有企业改革和管理的职能,中央企业工委的职能,以及财政部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部分职能等整合起来,设立国资委。国务院授权国资委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国资委的监管范围,确定为中央所属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的国有资产。地方所属企业的国有资产,由改革后设立的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负责监管。其他国有资产,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国资委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授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和行政法规履行出资人职责,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代表国家向部分大型企业派出监事会;通过法定程序对负责人进行任免、考核并根据其经营业绩进行奖惩;通过统计、稽核对所管国有资产的侏值增值情况进行监管;拟订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定规章制度,依法对地方国有资产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展和改革委)。将国务院体改办的职能并入发展和改革委。将国家经贸委的行业规划、产业政策、经济运行调节、技术改造投资管理、多种所有制的宏观指导、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以及重要工业品和原材料进出口计划等职能划归发展和改革委。

发展和改革委的主要职责是: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长期规划、年度计划、产业政策和价格政策,监测和调节国民经济运行,搞好经济总量平衡,优化重大经济结构,安排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指导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和改革委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健全金融监管体制,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为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金融机构安全、稳健、高效运行,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分离出来,并和中央金融工委的相关职能进行整合,设立银监会,作为国务院直属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银监会根据授权,统一监督管理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拟订有关银行业监管的政策法规,负责市场准入和运行监督,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宏观体系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人民银行不再承担上述金融监管职能后,要加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能,不断完善有关金融机构运行规则和改进对金融业宏观调控政策,更好地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和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中的作用,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在金融监管方面,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和银监会的监管工作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人民银行与银监会要建立密切的联系机制,及时沟通有关金融市场风险和运营情况,共享监管信息。

――继续推进流通监管体制改革,组建商务部。将国家经贸委的内贸管理、对外经济协调、重要工业品和原材料进出口计划组织实施等职能,国家计委的农产品进出口计划组织实施等职能,以及外经贸部的职能等整合起来,组建商务部。

银行业务督导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对策

1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内涵

(1)保证外部法律法规和内部政策、计划、程序等的执行。

对于内部审计而言,首先必须全面掌握内部控制系统的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外部法律法规和商业银行内部的政策与制度,内部审计高层管理人员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渠道,将这些资料全面、完整、及时地传递给审计人员,使内审人员能够在掌握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对执行情况进行客观地评价。其次,商业银行的控制系统是随着业务发展与控制要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内部审计在起到监控作用的同时,还要起到优化内部控制系统的作用。

(2)保证内部信息的真实、可靠与完整。

商业银行的内部信息主要包括财会信息和经营信息两个部分。财会信息主要包括财务预算、会计核算、成本费用使用情况等一系列财务报告。而经营信息包括商业银行在信贷、筹资、衍生等业务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报告与分析等资讯。

(3)保护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

对于商业银行,资金、凭证账册、业务系统、经营器具等资产的安全十分重要,尤其是现金资产,为了保护这些资产的安全,商业银行设计了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如现金出入库规定、现金收付程序、金库管理规定、财会系统操作规定、会计档案归档查阅规定等等。

2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缺陷

(1)审计领导机制的缺位。

领导机制的缺乏还导致审计职能与业务职能相互间的区隔不足,使审计工作往往受到业务工作的影响,审计项目不能够完全独立地开展,审计师不能公正地提出审计意见,审计意见得不到充分的重视与正确地运用,内部审计职能不能充分地发挥。领导机制的缺乏还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

(2)审计部门的组织结构不完善。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组织结构经过“分散—集中—再集中”的变革过程,基本上形成了总行、区和片的三级管理模式。商业银行总行的审计部门负责审计工作的总体规划;并在全国设立大区审计处负责区域内审计工作的部署,对区域内各省级分行的审计工作负责;在区审计处的领导下,各省内设置若干审计点分片对省内各市的审计项目负责。每年,大区审计处按照总行审计部门的指导思想安排区域内的审计计划,由各片审计点负责实施具体的审计项目,对于一些重大审计项目,大区审计处则直接组织实施。通常,大区审计处要负责五个以上的省,每个省设置两个审计点,每个审计点配备十五名左右的审计师负责四个以上的市,每年最少要对这些市组织一次重点审计或综合审计。

(3)审计职能分散。

在商业银行开展审计工作之初,审计、稽核、事后监督这三个概念就共同存在于商业银行中,一直并存且分别在各自范围内开展各自的业务监督工作,缺乏相互的支持与资源的共享。这种现象发展到今天,对于基层商业银行,尤其对市级分行,三项业务都属于对业务经营工作实施有效、必要监督的部门,于是,一些市级分行已经尝试将它们放到同一个部门进行管理。

3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对策

(1)建立监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

在目前的法人治理结构中,争议最多的就是监事会如何有效实施监督并对监督责任的负责。企业管理中一旦出现问题,人们总会置疑监事会的作用。

(2)进一步完善审计组织结构,加强基层行的审计管理。

①审计片实施矩阵式组织结构设计。内部审计师各有所长,即审计师往往是按审计业务来划分职责,但是为了加强对基层行的审计管理,审计师还应分别负责管理辖区内的各市级分行的审计管理,由他们制定管理行的审计计划并负责审计项目人员、程序的安排。这种分工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轮换。这样有利于审计人员的培训与综合业务能力的提高。

②将市级分行管理的储蓄事后监督、会计稽核业务并入审计部门管理,在审计片下设立稽核点,稽核点可集中到审计片办公或在原市级分行办公。这两大业务曾经分别由会计和储蓄部门管理,随着商业银行管理体制的变化,它们与审计的相似,已经集中到市级分行管理,并与原有的业务部门逐渐分离。并且,随着前台会计和储蓄业务操作的逐步合并,一些商业银行已将它们合并起来。设立稽核点可以大大提高审计监督的适时性,增强了审计对业务的监督效率,有利于数据与资料的积累及其真实性的提高。

③将审计片与稽核点的工作范围进行合理的划分。由于市级分行的所有业务都会在会计核算业务中体现出来,包括信贷、信用卡、租赁等业务以及资产、经费等等,设立稽核点后,只将稽核的内容与范围扩大,稽核点就可以轻松地完成对市级分行所有业务的日常监督。而在此基础上,审计片的工作则以重点审计项目为主。

(3)正确地划分审计职能与其他职能的范围。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审计职能与其他职能间没有得到很好的区隔。例如,业务部门是业务制度的制定者,也是制度的执行者,但是业务部门往往还要负责制度执行的监督,这在商业银行会计和储蓄为两大传统业务中十分明显,这与审计职能在商业银行内部是重复的。

(4)扩大监督范围,充实审计内容。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范围和内容还不能满足有效监督、风险评价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审计范围主要停留在传统的会计、结算、对公信贷等业务项目的审计和内部控制的评价,而对个人信贷、信用卡和外汇等业务审计不足;②对创新业务如消费信贷、业务代理等的审计滞后,对这些业务规范性和风险性缺乏有效的监督;③对经营管理的状况和效果的评价涉及很少,治理审计在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如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成本、内控制度的效率等;④审计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相关性,不能够全面地、客观地评价各级行的管理与经营情况。

(5)加强审计项目的流程管理,建立完整资料系统。

①建立内部审计管理流程,如审计效率考核流程、审计建议报告程序、审计计划制定流程等;审计管理流程的作用在于对常规的审计管理工作建立科学的操作程序,优化管理环节,让审计人员明确各种管理事项的正确处理方法,提高审计管理效率。

②进一步完善审计作业流程;审计作业流程的设计应根据不同审计项目的差异分别设计适用的流程,如内部控制审计与信贷资产质量审计的操作流程的环节与重点存在着较大差异,这需要内部审计师分别进行流程的设计。

③在建立流程的同时,对流程中各环节的辅助工具加以优化,如设计不同审计项目的控制问卷、审计底稿、审计意见确认书等。

④建立与流程相互一致的各项审计业务制度,加强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避免审计人员独立性和客观性的丧失,提高内部审计行为的规范程度。

⑤结合业务和管理需要,持续改进和优化审计管理流程和作业流程,提高审计工作的职能与效用。

(6)协调审计关系,建设良好的审计环境。

①董事会、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等银行高级管理层要积极地为内部审计创建独立性开展审计的环境。

②转变对审计职能的认识,从服务于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重新确定审计与银行的战略、价值、文化、管理之间的关系。

③内部审计师要恰当地运用审计报告或口头汇报等方式汇报审计工作,提出审计意见,得到审计委员会的支持和银行各级管理人员的配合。

④评价审计项目和考核审计人员必须客观、公正,要采取有效地手段激励内部审计师自觉地开展审计项目、提升个人素养。

参考文献

银行业务督导工作计划篇(3)

银行主管述职报告模板一

一、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今年来我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在此基础上,着重学习省农村合作金融系统提出“一条道路,两场革命”的战略思想和自己分管工作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学习,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了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做到与时俱进,增强大局观。另外我作为事后监督部门的负责人,在注重自己学习的同时,要求事后监督部门全体员工都要加强学习,采取自学和集中学习的方式,努力提高做好事后监督工作的职业道德、业务知识,增强自律意识,规范工作行为,努力按照银行的要求,做好事后监督工作,确保银行工作合法合规,降低金融风险,促进银行健康持续发展。

二、开拓创新,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一)统一思想,服务银行发展。20xx年,我认真组织本部门职工努力学习省农村合作金融系统提出“一条道路,两场革命”的战略思想,明确在当前金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要深刻认识到农村合作银行面临的异常严峻生存环境,必须明白农村合作银行要获得生存的机会,发展的空间,决不能再固步自封,要按照 “一条道路,两场革命”的战略思想,改革创新,以“背水之战”的勇气突破重重围困,开辟新的道路,发展新的前景,创造新的业绩,实现我们农村合作银行新的发展。要求本部门职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围绕“一条道路,两场革命”的战略思想,立足本职,做好工作,服务农村合作银行在新形势下的发展。

(二)加强事后监督,确保金融安全。我们事后监督部门的根本职责是确保银行工作合法合规,确保银行金融资产安全。为此我们强化事后监督,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履行职责,强化事后监督职能。加强前台业务监督,及时反馈监督结果,督促支行进行整改并跟踪检查,确保整改落实到位;规范会计核算行为,控制与防范操作风险。针对日常监督中出现的差错和发现的风险信息进行汇总、分类、归纳,分析形成的原因及其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和控制措施。二是加强内控,提高防范风险能力。修订完善现行规章制度,制定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工作范围、职责和权限,梳理业务操作流程,制定考核实施细则,落实各项考核制度,以此提高全行防范风险能力。三是加强基础管理,规范工作行为。制定岗位培训制度,明确员工培训内容,开展岗位练兵,进行技能测试,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水平。根据各类规章制度,结合发展的新业务、前台业务操作要求,完善重点业务监督内容,规范监督行为。通过加强日常工作检查,明确凭证交接责任和会计档案归档保管工作,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不断规范工作行为。四是不局限于对事后监督,只体现在会计核算的简单重复复核层面上,做到包括事前、事中、事后整个会计核算过程的监督,使会计核算的风险环节置于事后监督部门的监督之下,充分发挥事后监督的“防护墙”作用。

(三)强化综合分析,建立风险评估制度。我们事后监督的根本目的是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我们在加强对业务流程进行监督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监督结果的分析,根据不同的差错类型,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对于技术性差错,我们建议支行加强对业务人员制度意识的教育,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理业务,减少操作风险;对于已有的各项规章制度本身规定不清或不合理而引发的差错,我们及时修订制度规定,完善操作规程。通过这些做法和措施,我们强化了事后监督,为降低金融风险,确保银行资产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四)树立服务意识,做好办公室工作

要做好办公室工作,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我召开办公室工作会议,要求每个人树立服务意识,明确自己的岗位责任,工作任务,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办公室人员要服务态度和蔼,热情、耐心、细致、负责,为领导、部门和员工提供良好周到的服务。要规范办公室工作,强化时间观念,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为全行工作有序开展,当好后勤兵,做好服务工作。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工作提速增效

在银行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组织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做到规定动作不少,学习时间不少,工作学习两不误,圆满完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各项任务。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刻地认识到: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我们做好银行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做好事后监督工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要求我们事后监督部门全体员工执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把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一条道路,两场革命”的战略思想结合起来,同推进事后监督工作加快发展,完成各项任务联系起来,切实按照银行的要求履行职责,做好事后监督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银行主管述职报告模板二

一、坚定政治立场,认真执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和总分行各项规章制度

本人能够把握政治方向和改革、发展的大局,坚持讲大局、讲发展、讲稳定,依法合规经营,创造性开展工作,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制度上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行规定的贯彻执行。在抓好自身学习的同时,以增强干部职工的学习自觉性、提高整体素质为目的,立足自身实际,加大了培训力度,保证各项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定措施

20XX年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年,党的18大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明确的工作要求和指导方向,在此基础上,我行制定了针对决策制定、各项工作、业务操作、风险控制、资源配置、客户维护、组织管理和同事交往的“八零”标准。每名员工务必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指导精神,奋发进取,为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和从一点一滴做起,以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三、定计划

工作计划上,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尽职尽责、尊规守纪,尊重领导、团结同志。

学习计划上,认真学习相关的金融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潜心钻研、夯实基础,开拓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和道路,实事求是,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意识和道德品行。不断吸收最新的知识,接受最新业务,防范和控制风险,坚持可持续发展,做终身学习型行员,伴随终身职业生涯。

银行业务督导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1 国有商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银行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1年且单位价值较高的有形资产。从实物形态来看,银行固定资产主要表现为房地产及交通工具、电子设备、其他机具等器具设备。作为银行持续经营和开展各项业务的实物载体,固定资产在为银行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提高竞争力、拓展业务空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固定资产管理也就构成了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含在建工程管理,下同)沿袭着“财政部——总行——各级分行”的计划管理体制,具体情形如下:

从纵向上看,固定资产管理遵循“分级管理、授权有限”的原则。与计划的逐层分配相适应,固定资产管理在银行内部实行总行、一级分行(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二级分行(即各地市分行)、三级分行(即各城区、县支行)共四个层次的分级管理体制,各级机构对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负责,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的固定资产管理具有审批、指导、监督、检查的权力。

从横向上看,固定资产管理遵循“集中管理、监督到位”的原则。在各级机构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权集中在财会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组织计划的编报、执行和监控,完善固定资产的卡片管理与规范会计核算,监督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以及接受稽核部门的监督。

2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根据市场经济需要,正在抓紧进行股份制改造,把建设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作为发展目标,因此,提高资产质量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实现计划管理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加强监管检查成为了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要求。

2.1 账实不符问题

账实相符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准确的基本要求。账实不符主要表现为有账无实、有实无账与账实不符。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一是固定资产采购项目的计划指标被挪用,形成固定资产虚列;二是利用“小金库”等账外资金越权违规购建固定资产,但为逃避监管而不入固定资产账或部分入账;三是会计差错,即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2.2 固定资产年度计划执行的偏差问题

固定资产购建资金计划作为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进行管理与控制的工具,是指令性指标,必须做到层层负责、不得突破。但一些分行在计划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执行的结果与执行的目标出现了偏差,具体表现为超计划执行、计划被挪用、擅自购建新项目、擅自换项目等。

2.3 基建项目竣工决算造价不完整问题

基建项目的竣工决算代表了基建资金循环的终结,决算造价是基建项目成本的准确反映,是入账原值的确定依据,因此,银行内部都有一套完整的竣工决算审批操作规程。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已经办理竣工决算的基建项目仍需要追加投资的现象,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在利益的驱使及基建项目主管机构的干预下,一些独立审计机构违背职业道德,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掩盖基建项目中存在的或有债务(如税务机构口头承诺的税费减免),将决算造价从表面上控制在批准的预算总投资内,以逃避监管,可一旦或有债务发生,银行必须面临付款问题。二是客观上的原因,近年来,国家逐步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制度,一些基建项目靠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面临着支付土地出让金的局面,从而需要追加投资。

2.4 责任人处罚机制不到位问题

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要求,银行应该对造成上述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但实际上,这种处罚的权力集中在人事部门,而一些责任人往往现任或曾担任过领导岗位,由于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对其处罚往往是象征性的,或者根本不处罚,造成一些责任人长期逍遥“法”外,有关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这也是国有企业监管不利的通病。

3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金融行业固定资产管理上的诸多问题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其他行业企业相比,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但上述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决策失去依据。因此,金融行业应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实施产权管理;推动资产的合理配备和节约、有效使用,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3.1 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真实价值

(1) 在全行范围内固定资产进行彻底清查,弄清系统内固定资产实况;(2) 加强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3) 重视盘点工作,强化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能只停在对数字的监督,要深入到各单位、各部门,由专职人员与财务人员把总账、明细账、卡片核对以后,再分别到各部门逐一核对、清点,对盘盈要积极寻找原因,如查找不出原因要及时补登上账;(4) 加强对固定资产报废处理的统一管理。3.2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实行企业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

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组织部门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促使各企业“一把手”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重要性。建立固定资产到、离任盘点制度。企业领导人上任时必须进行固定资产盘点,使主要领导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有一个大概了解, 同时在离任时,也必须进行固定资产盘点,将企业领导在任职期限内的固定资产变动情况及时掌握,为领导干部考核提供一个参考数据。

3.3 控制总量,提高效率,树立计划的权威性

上级行应在指标分配上体现“指标分配与效益挂钩”原则,以保障发展需要,提高银行整体效益。同时在金融电子化进程中,系统间各行的电子技术与设备的应用、更新、发展的规划与步骤应相互协调,充分考虑发挥固定资产的整体使用效率,避免重复开发和利用效率低而造成的浪费。同一系统内,在电子设备的购买与配置上,上级行的分管部门应根据总体需求计划安排。在电子设备的使用上强调统筹性与流动性,对现有设备综合利用,充分发挥其潜在功用。

银行业务督导工作计划篇(5)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

1.金融监管模式不完善。市场经济进程中,仍存在不公平竞争、准入标准不健全等现象,地方政府的本位主义,使得各地方金融机构剧增,违规经营、从事非法活动的可能性相应增大,而面对不遵守金融法规和制度为前提的竞争行为,宏观监管仅停留在事后状态,缺乏有效性,难以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2.银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一方面,银行业的分级管理体制使作为经营主体的各级分支机构部门利益膨胀,在利润指标、支付保证、职工福利等种种压力下,往往通过弱化会计职能来达其目的;另一方面,与分级管理体制相适应的会计处理系统实际上处于地区分割状态,从而为人为篡改会计数据提供了便利;加之基层行领导、会计人员“本地化”现象普遍,使弱化会计职能的各种违规行为占尽了“地利、人和”有利条件,极易导致风险和损失。

3.外部监督不够。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社会性监管力量对商业银行的监督力度还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一方面,中国独立的资信评估和审计机构还没有发展起来,缺乏有效的对商业银行外部审计、信用评级体制。另一方面,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社会公众、媒体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风险等问题关注与监督甚少,使得商业银行缺乏全面塑造良好形象的压力。

4.外部经济犯罪活动猖獗。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各种经济犯罪活动也有愈演愈烈趋势。如骗取银行贷款、外汇信用,支付结算中的票据诈骗等,不仅威胁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而且对商业银行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甚至破坏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动态的调整过程。虽然近些年中国银行业对内控制度建设空前关注,然而各银行却没有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内控制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近年来一些重大问题和案件中内部人员作案犯罪占有较大比例之现象来看,银行内部控制未形成一套“生产流水线式”的防范风险程序,相互制约机制不健全,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和个别人的违规。

2.稽核和检查监督不力,风险控制手段落后。一是会计监督检查深度和广度不够,财会主管部门对有关业务和人员的监督检查存在一定的盲区和死角,而且奖罚手段软化,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往往责不到人、法不责众,使会计监督检查流于形式。二是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相对不足。三是会计监督部门与稽核、监察等部门缺少沟通联系,造成监管重叠或出现真空地带而降低了监督效率。

3.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个别商业银行会计人员对会计结算操作程序和重要的内控制度不熟悉、不了解,对风险防范的目标和重点模糊不清,尤其是对会计电算化的特质认识不清,缺乏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风险防范意识,工作中只满足于“账平表对”,导致把关不严,不能及时发现风险隐患。

4.利益驱使。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以利润为主要目标的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冲动不断增强,为追逐利益,机构部门往往弱化会计的核算、监督职能,造成商业银行潜在的会计风险。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构成

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除具所有企业的共有风险(如会计核算风险、会计信息失真风险、会计人员风险)外,还存在:

(一)内部控制风险

一些银行会计各岗位以及会计活动各个环节没有实现严格的相互制约,一些重要职责和岗位不能实现严格的岗位分离;会计授权不尽合理,不够人性化;银行会计人员,尤其是基层行会计人员面对多重管理,在心理上形成较大的压力和抵触情绪,为银行经营埋下隐患。目前,许多商业银行(特别是基层行)的内控文化并未真正形成,认识上的不充分导致内部控制措施难以落实,会计控制预期目标难以达到。

(二)营运计划风险

会计活动的影响渗透于商业银行经营计划的全过程。以信贷计划来讲,它既要包括对未来项目市场的预测,又要建立在对过去信贷资产收益的分析基础之上,如果会计行为违规,会影响到综合经营计划的正确编制,夸大信贷资产收益率,使一份非可行性论证分析报告在虚假会计信息的掩盖下通过,就会造成信贷资产损失的风险。

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完善银行业会计监管机制

应规范银行业监管标准、统一监管规则、完善监管政策;明确银行业与银行监管部门的分工,规范监管约束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监事会运行机制,提升监管水平。

(二)健全商业银行会计制度

首先,在建立银行统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行“大集中、管理型”的由总行、大区核算中心、基层分行三级核算主体构成的三级核算新体制。这种体制会计核算与管理分离,同时各种数据、指标都由大区核算中心来完成,可使商业银行会计的基础工作得到加强,有效治理“三假”(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同时还可减少机构和职能重叠,提高银行服务效率。其次,要加强岗位内部控制建设,实现岗位间的监督制约。按照会计制度、业务性质和合理负担的要求设置记账、复核、事后监督等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并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相互制衡。

(三)以全面风险管理为目标,正确严格执行制度,健全会计内控制度流程

1.正确严格执行制度,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提高制度执行的有效性。为保持内控体系的有效性,要从管理、监督、操作三个层面,将柜面业务流程从繁多的制度中提炼出来,对各项业务环节标明注意事项和进行风险提示。同时,按内控原则对现有制度进行整合,根据业务流程建立系统化、层次化的制度文件框架,为实现经营管理过程的程序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奠定基础。

2.对风险管理的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优化业务流程,明确关键控制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流程中的控制措施;对流程中的操作风险与合规风险进行全面排查,对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和程度进行风险分析与判断,并制定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建立严密完整的会计分级授权体系,对不同重要程度的业务进行不同层次的业务授权。

(四)完善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体系

会计核算必须严格遵守银行会计制度及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正确使用会计科目,遵守记账规则;准确反映表内表外业务,密押、印章、凭证、账表必须严格管理,并建立交接登记制度;以真实、有效的凭证为依据,进行账务处理;正确计算存、贷款利息,合理合规地列支各项费用及税金,正确反映各项收入,确保会计核算期间数据的真实、完整。

(五)建立科学的会计风险监督体系

事前监督。主要是制定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通过会计定量预测技术和方法,辨别可能出现的风险,对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测算,以减少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把损失控制到最低;不断改进监督工具和手段,以预警信息提示替代人工经验判断,强化事后监督和判断分析能力,实现过程与结果的双重监督,提高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能力。事中监督。主要是对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加强稽核系统与柜面交易实时监测系统的互动,在风险控制中互为补充,发挥两套系统在风险预防和控制方面的协防能力。及时进行风险评价,动态地监控风险状况,及时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事后监督。通过对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检查分析,对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结果进行全面复审检查,考核各单位控制会计风险责任指标的执行情况,同时做到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增强后台对前台操作风险的控制能力,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与措施,以强化事后监督的作用,进一步防范风险。

(六)先进技术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用

银行业务督导工作计划篇(6)

一、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

(一)会计核算监督工作是人民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人民银行总行为了控制资金风险于2004年在其分支机构成立了事后监督中心,重点对会计、国库、发行等会计核算业务进行监督,这是建立和建全内部机制的重要措施。事后监督中心同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区别在于它具有连续性,针对性强,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在抑制化解风险方面要优于审计、监察部门,是目前人民银行防范资金风险的有效手段,它与内审、监察部门共同构成了人民银行完善、全面、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会计核算工作是人民银行流动资金安全的重要保证

防范和控制资金风险,不仅要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还要靠事后监督进行堵截。会计事后监督进行手工监督和计算机监督,从而发现账务处理是否符合制度规定,会计核算结果是否正确,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对重大事项是否重点监督,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风险。今年,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又开发了对账系统,从而人民银行资金结算体系变得更加多元化。在风险控制方面更加系统、严密,是目前防范资金风险行之有效的手段。构成了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全面,及时、有效、完善的内部监控体系。

(三)事后监督工作对被监督单位具有督导作用

被监督单位每天上午把上日的会计核算业务进行人工复查和计算机复核。把被监督对象的全部凭证、账表、日志等会计资料逐笔录入,如发现差错,及时与对方沟通,查找发生错误的原因,堵住资金漏洞,这无形中要求被监督单位每天严格按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章进行业务处理,如果不进行事后监督,被监督单位就有可能在制度执行、规范操作方面责任心不强,容易出现资金风险。

(四)会计事后监督工作是人民银行金融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银行对外有很多服务窗口,如营业部、会计、国库、发行、增信、外汇等部门,其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中央银行的形象和威信。事后监督是对这些部门业务质量的检查和督促,要求这些部门提高核算质量,加强管理,落实制度,这大大提高了人民银行的威信。

二、风险控制

(一)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风险

1.监督人员不足与素质低下形成的风险。省市地三行合并以来,人民银行一直很少进新人员,人员老化,知识结构落后成为构成风险的因素。有的会计人员长期从事一个工作岗位,业务知识面窄,跟不上业务发展的要求。由于人员不足,出现兼岗、一手清现象,极容易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2.管理制度落后风险由于事后监督中心不是“垂直”领导,是由支付结算负责管理规章制度,因此,会计制度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由于制定制度人员和具体操作人员是两套人马,因此,现有的会计制度,业务管理办法和核算操作规章比较零乱,缺少一套全面、系统、权威的会计制度来指导具体核算工作,存在着风险隐患。

3.工作道德风险。一是操作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监督不到位,操作失误。二是操作人员有作案企图,录入虚假数据,导致经济案件发生。三是操作人员工作效率低,服务观念不强,整体效能不能最大发挥。四是恶意破坏计算机网络系统,使核算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4.凭证的管理和使用风险。会计凭证在传递、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哈尔滨中心支行会计监督重点是12个县支行和营业部。县支行凭证传输方式是以特快专递寄送,业务处理中极易形成风险。中心支行事后监督员在接到邮寄来的原始凭证时,清点数与交接单的登记数不相符时,就很难说清楚原始凭证丢失是谁的责任,形成了潜在的资金风险。

5.业务监督风险。一是会计核算监督是“事后”监督,现行资金汇划系统,联行网账在几秒钟到就到达开户人的账户,因此当事后监督员发现入错账时,已形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二是事后监督主要是对会计原始凭证、账表的监督,无法随时反应出操作过程的风险;三是会计核算监督重点不突出,以联行监督为例,电子联行来账逐笔录入,没有抓住主要矛盾,把精力消耗在普通监督上,而暂收、暂付挂账等主要问题没有体现出重点监督,本末倒置,支付和联行业务款项划转等高风险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督。

(二)防范措施

1.建立规范的监督准则。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会计规章制度,使事后监督员在操作中有章可依,应制定出一套统一规范的监督办法、操作规程和实施细则,确保会计事后监督工作顺利开展。

2.加强事后监督队伍力量,提高人员素质。由于事后监督人员少,因此在监督力度上显得力不从心,这就要求人民银行系统从行长到各处室要充分认识事后监督的重要性,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资,把思想品质好、责任心强、精通业务,具有较强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的人员充实进来,同时还应加强事后监督员的业务培训,定期组织监督员到兄弟行进行学术交流,全面提高监督员的素质。

3.抓监督重点。事后监督应将资金出口作为监督重点,把握资金的来龙去脉,由简单的计算机复核转到对主要、重要、特殊业务的真实性进行核查。对联行往账、来账入账、退回、资金挂账,对账等作为重点监督。把突出重点作为监督原则,加强资金核算风险管理和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事后监督应明确每个岗位、每个监督员应负的责任,建立相应的追究、处罚机制,对违章的任何人、部门应按章处罚,对屡教不改的工作人员应从重处罚,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监督中有改革和创新的工作人员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对隐瞒不报或不及时反映监督中发现的问题,造成后果的应追求责任。

银行业务督导工作计划篇(7)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3-000-01

摘要 内审督导即是我们常说的内部审计督导工作,其是商业银行开展实施的审计管理活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是以审计计划为起始点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的一项审计管理活动。对于内审督导工作来说,行之有效的内审督导工作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还能够有效的降低工作人员专业判断的风险,有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然而,尽管内审督导工作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却很难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内审督导工作的研究。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内审督导 现状 改进思路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也渐渐的建立以管理为导向、业务运行的系统为核心的内部审计督导体系。对于这一内部审计督导体系来说,其有效的提高了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但是,如果将这一内部审计督导体系同当今金融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相比,我们就会发现其仍旧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

一、现阶段内审督导工作的现状

(一)督导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也迎来的发展的春天,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各大商业银行的董事会与级别较高的管理层都充分的认识到了内部审计督导工作的重要性,并提高对其的要求,对审计项目的质量的关注程度也被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之上。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当前的内审督导制度中仍旧存在着十分严重的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商业银行的内审机构尚未建立起全面的审计督导制度,未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设置审计督导的组织架构。这样的情况使得审计督导工作缺乏必须要的制度,阻碍了审计督导工作发挥其作用。

(二)从事内审督导工作的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目前,大多数从事内部审计督导工作的工作人员其都不具有相关的审计实务经验并且未能够按照相关的要求参与系统、全面的培训,甚至存在着未能够全面研究并掌握审计方案就上岗的情况。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使得从事内部审计督导工作的审计人员不能够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良好的业务督导。此外,由于专业化程度较低,缺乏专业知识,致使部分工作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督导工作时,存在着应付了事的情况,甚至个别人还存在着瞎指挥的现象。

(三)督导组织的方式过于随意

对于这一现状来说,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督导过渡。首先,如果存在着过多的不必要的审计督导工作,势必会导致管理变得十分琐碎,严重时会对审计人员的士气产生影响;其次,过度的督导还会使审计的流程与规则变得变得冗余,降低了其工作的效率,影响了其质量。另一方面,督导过宽。目前,仍旧有很多商业银行所开展的审计督导工作是形式主义的产物,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这样的督导工作不但不会起到半点作用,反而还会影响审计人员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态度。

二、改进思路

(一)要构建起完善的内审督导的制度

针对内审督导制度不够完善的现状,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督导工作的工作机制与体制,总行更是需要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动向建立起完善的审计业务的督导制度:首先,要通过制度来明确内审督导工作的工作目标、工作范围以及工作方法,全面提高其规范性。其次,要明确并落实督导人员的责任。再无特殊的情况之下,内审机构各级负责人必须肩负起督导工作的主要责任,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有重大会计问题、审计问题以及推动审计程序的贯彻落实。对于各个审计项目的负责人来说,其主要是负责现场审计工作的督导,要帮助审计人员全面了解审计的目标,并要协助其执行审计的计划方案。

(二)积极构建专业的审计部门并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

首先,商业银行必须要全面的落实督导人员和部门。即,要在各个级别的内部审计机构中建立督导部门,亦可设置在质量控制部门,要提高专家型督导人员的在职率。其次,要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对于督导人员来说,其必须要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并要全面了解审计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并确保自己能够参与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之中,继而实现对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的直接督导。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商业银行就必须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要以审计人员的实际情况和银行的需要制定培训工作的培训内容,并要确保时间的固定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

(三)采取有效的措施规范督导工作的工作方式

首先,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做好面向督导方法的研究工作,并要全面贯彻落实内审督导工作的读到程序。顾名思义,督导包含两方面工作:监督和指导,监督的核心是严格,指导的灵魂是具体,只有做到这两点并将其全面的贯彻在内审督导工作的各个阶段之中,才能够有效地促使内审督导工作发挥作用。其次,要将非现场督导与现场督导结合再在一起,要加强对主要的审计人员以及各个审计小组的组长的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其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的提高督导的效果。第三,要全面落实考核机制。在这方面,从事内部审计督导工作的工作人员和工作部门必须要定期开展工作总结会议,要加强对内审督导工作的开展情况的研究,并要加强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寻找内审督导工作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此外,还必须要将督导工作作为考核督导人员的重要指标,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督导人员做好内审督导工作,才能够确保督导工作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做好现阶段的内审督导工作,商业银行就必须要加强对自身实际情况的研究,并要全面掌握存在于内审督导工作中的问题,继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内审督导工作,才能够全面实现内审督导工作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