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师德先进个人材料

师德先进个人材料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4 15:13:17

师德先进个人材料

师德先进个人材料篇(1)

刘老师从教十几年,始终以火一样的热情,勤勤恳恳地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一个教师的职责。“既然选择了这个教师的职业,我会无悔的走下去,直至我的青春、我的热情、我的精力全部耗尽。”这是刘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正是这种精神,这种信念,才让他的教师生活充满了动力与激情;充满了希望与憧憬。

他常说,我们教师每个身上都有一副担子,一头是义务,一头是责任。我们要履行好教师的义务,承担起这份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要对的起这个称号;另一头就是责任,我们可是祖国希望的工程师,浇灌的是祖国的花朵,铸造的是祖国的未来。他还说,每个教师都要有两颗心,一颗是良心;一颗是爱心。对于良心要时刻扪心自问,不要被良心债所谴责。另一颗是爱心,我们要用爱心去浇灌祖国的花朵,倾情于孩子,让他们茁壮成长。他正是用这份热情培育着祖国的明天;他正是用这份纯真带来了人性的升华。他正师德,端师风,用自己的言行典范着师德。

修身立志端正师德铸就师魂

随着“一创双优”的学习不断深入和领会,刘老师进一步认识到新时代教师使命的重大和师德弘扬的迫切,明确了教师对于学生进行道德垂范、知识传递、学法引导、情感培育、人生启迪的重要。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刘老师对学生思想上积极诱导,学习上耐心帮助,生活上关怀体贴。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亲切交谈,多方面了解每一位同学的生活和学习状况。他是在农村长大的,亲身经历了困苦的生活,所以他特别关心家庭困难的学生以及留守学生,从多方面注意给予他们以温暖的关怀。他所带班级有一个叫李俊伟的女生,因为父亲病故、母亲改嫁,由年迈的奶奶照顾。他知道这个情况后,多次找他谈心,鼓励他要好好学习,孝敬奶奶。在生活上予以照顾,不断为她买些书籍和生活用品。现在李俊伟毕业已经4年了,教师节和春节还不忘给刘老师发来祝福的短信。同时刘老师多次被乡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2005年被县教育局评为“育人标兵”。

他爱学生如同爱自己的孩子,他用关怀和爱心让留守儿童感到家庭的温暖;让学困生泪流满面;让优等生扬起航行的风帆。十多年来,他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每年都出色的完成班级工作,每年转化差生十几人,多次被评为县、乡优秀班主任。2007年被县教育局表彰为“四五”普法先进个人,2010年9月被评为优秀年级组长。刘老师的班级工作管理的非常出色,他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他尊重学生人格权利,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从不用刻薄、粗俗的语言打击学生,他经常与学生交换意见,耐心细致的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他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成绩一直很优秀。对于学生之间的摩擦、问题,处理的更是得心应手。

他的爱心是真诚的、宽容的、坦诚的,他赢得了学生们的心,他用爱心去点亮学生的心灯,用师爱演绎着父爱,正是他的这种爱,才博得了师生的喜爱,同时他又说,“我是最幸福的,我用了一颗爱心,却换来了几十颗爱心的传递。”

爱岗敬业 勇于探索硕果累累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是空有一腔热情是不行的,要有扎实的教学技能,他是师范毕业,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匮乏,不刻苦学习理论知识,文化知识是不行的,他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进修学历,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教法上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先后参加省、市骨干教师培训,参加新课标、新课改培训。上课前,他将新的课程理念深刻领会,认真钻研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课堂上,他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课后,他及时总结、反思,完善课堂中的不足,积累经验,为提高整体的课堂效率夯实了基础、为教育科研积淀了基础。他的课因开展新的教学理念而前沿;因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而精彩。多年来,他的课每年都被评为乡优质课,每年都会为全乡上公开课以及观摩课,2010年7月,刘老师荣获濮阳县优质课中学数学一等奖;2010年9月,被县教育局评为优质课教师; 2010年10月,在濮阳市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技能竞赛中荣获初中数学一等奖。

他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反思、总结,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他坚定信念去解决,不断向名师请教,多年的经验为教育科研积淀了基础。刘老师利用工作之余读书,利用电脑学习,他深知“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他开设个人教学博客,利用博客进行交流,使自己不断成长,2007年9月自制课件《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获市一等奖。他还积极撰写论文,其中《浅谈几何教学》、《着重创新思维在实践活动中的教育》、《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利用电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等十几篇论文荣获省、市、县优秀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等项。

师德先进个人材料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阳光笨笨”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师德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师德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王永强,副教授,CBA联赛裁判员。1998年7月入职我校,现任体育与公共艺术部副主任。曾荣获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体育)一等奖,被授予“河南省教学标兵”。主持完成省级课题3项,获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培育终身体育意识,能够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是我最大的心愿。”在王永强看来,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知识文化一样重要。以体健美,以体育德,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元化发展,养成良好习惯,是他的职业操守。

播撒兴趣 引领前行

1998年22岁的王永强来到郑州航院,成为一名体育教师。“从来到郑航起,我一直保持着年轻的心态,特别喜欢跟这群孩子们一起切磋球技,既是教学相长,又分享了生活中的乐趣。”

体育是王永强的专业,也是他的兴趣所在。他也在教学中通过播撒兴趣来引领学生对体育的喜爱。“晚上我经常在操场上锻炼,就是想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王永强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引导学生,让学生对体育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养成锻炼的好习惯。

“王老师与我们之间的沟通,让你觉得没有距离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王子新回忆说,“对于篮球运动所涉及到的知识,他在讲授时很有代入感,还会注意到学生的关注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王永强被校篮球队的学生们称为“天使教练”,因为常怀仁爱之心、关爱学生是他的日常。

法学专业2017级学生黎招在大二进入了校女子篮球队,“王老师是个特别暖心的人,经常和我们沟通交流,鼓励我们要终身学习,不断进取。他自己也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耳濡目染之间,我也变得更加乐观向上。”

开展帮扶活动 传递体育精神

“为什么篮球运动会一直吸引我,也吸引其他人参与其中?我认为主要是这项运动本身要求参与者必须具有团结协作的意识和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

“近几年,国家提倡到贫困的地方去开展帮扶活动,用实际行动扶贫助贫。”在省教育厅发起的“下乡送教”活动中,身为河南省教学标兵的王永强积极参与其中。

王永强参与帮扶的是河南省邢庄乡的水黄小学。这所学校有300个学生,学校也设有篮球场地和篮球设备,但是只有一位体育老师,还是校长兼任的。

王永强第一次来到这里,看到孩子们的眼睛里都放着光亮,“看得出来,他们很喜欢运动,也非常想学习如何打篮球。”在帮扶的过程中,王永强不仅把体育作为帮扶学校教学的一部分,还让帮扶学校的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更加明白刻苦、努力、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

“从全国范围内来讲,像这样的小学应该不只一所。” 王永强计划利用假期,经常去这些学校交流篮球运动,他也鼓励在校的大学生通过参加或者组织公益类型的运动普及活动,来促进双方的共同成长。

王永强希望借助自身的力量来传播篮球的文化,让更多孩子喜欢上篮球,通过运动强健体魄。

了解篮球精神 体悟篮球魅力

疫情期间,王永强结合个人经验和专业知识开发了在线课程《篮球规则及裁判方法》。身为CBA联赛裁判员的王永强认为,裁判员和教师两种角色之间有着共通之处。

“裁判重在严谨和公正,老师也需要严谨治学、引导学生规范动作。与比赛选手的交流和与学生的交流,都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使他们易于接受。”

无论作为裁判,还是作为教师,王永强都希望让更多人了解篮球的精神,体悟篮球的魅力。

师德先进个人材料篇(3)

一、教育教学工作:

XX年来,我的教学成绩都很突出,每次无论是学校组织还是上级组织的考试,都名列前茅。在市、区组织的多种赛课活动中,我的数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余数的妙用》《分数的意义》《时钟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相遇问题》及语文的网络课《火烧圆明园》都获得了市级一等奖,区级一等奖等荣誉。

在自己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班上的孩子进步也很明显,因此我还在在XX年的星级教师评定中,得到了“转化后进生”,“优质课”两颗星。在自己不断努力工作学习的同时,我还经常指导刚当教师的同志和实习生,教如何转换自己的角色,如何当好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指导的青年教师周永军、赵代银参加赛课活动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并得到了学校的好评。

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我通过自学,承担了学校校园网的组建和管理,模式一、二、三的搭建和对教师的培训。并在XX年和XX年连续被评为“现代信息技术先进个人”的称号。除了积极开发与运用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件,每当老师们遇到困难我都会热心的帮助。如王春艳的《可爱的动物》高焱的《关爱残疾人》等课件,均由我完成。

二、教科研等工作:

我深知科研兴校,科研能提高国家的办学质量,能促进教师的成长。所以我这些年了来,我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教研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教研教改颇有一些收获。在自己参与的课题《小学生动力情感转化的策略性研究中》获得了省级三等奖,《信息环境下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策略研究》获市级一等奖,撰写的《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文章在市级刊物上发表。在管理的课题《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新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都获得了区级一等奖。现在,我是《城市一班小学的科技实践教育的途径研究》课题的主研,并在今年通过广泛征集,专家评审选出了《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等四个课题并成功申报且立项,让学校教师都投入到了科研的氛围中。

三、班级管理工作:

自从我走上教师岗位担任着班主任工作起,我就深深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与不易。我接触的最初的学校是一个偏僻的村小,那里条件非常艰苦,为了让孩子能够参与体育锻炼,我就自己动手,用学校的木板坐了一个简单的篮板,将其订在一个树干上让孩子进行篮球的训练。地板不平,就带领学生背土填平。天下雨,有的孩子离家远,就给孩子煮饭吃。

在班级管理上,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关心爱护每个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有加。每天很早来到学校,帮助学生开门、协助孩子们打扫卫生。课间积极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文体游戏和运动,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班级文化建设方面,我精心布置班级墙壁,力求让每面墙都会说话;

我深知素质教育的作用,因此,我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在活动中增加自身综合素质。我班的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很快:我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古诗文朗读表演、假期义务劳动、六一才艺比拼、科技制作、手抄报制作、歌咏比赛、学跳集体舞等活动,尽最大努力丰富学生的生活,把工作做好。六一的舞蹈《快乐的一天》的大型节目是我自创的,并获得了一等奖,受到了家长及领导们的好评……在不久前举行的23界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了市级一等奖和省级三等奖。

四、大灾大难显党员本色。

在7.8和9.3洪灾中,当头天的雨下得太大,自己就为学校的生命财产担心,晚上自己跟家人轮换看河里水的势头,结果就在7月8日那天发现水快到学校时,及时通知了学校领导,并积极参与了保护学校财产的活动中,多次在洪水中与其他教师或在校的家属在没过胸的洪水中卸下电视,计算机等贵重物件,给被困在洪水中的同事做饭。洪灾结束后,跟着清理打扫学校的卫生,并因此脚被钉得鲜血直流,走路都是在一瘸一拐,也没有放弃,坚持到了最后。

师德先进个人材料篇(4)

只要学生有困难,本人会竭尽所能主动地帮助。对学生,无论其家庭背景如何,也无论其顽皮淘气与否,从不因个人的好恶而分彼此,都一视同仁、一样关爱。对家长,无论其地位高低,也无论其穷富,他总是以礼相待,从不轻慢。

工作中,积极服从领导安排。毕业班教学任务繁重,本人担任历史、政治教学工作及班主任工作,从不埋怨。今年,这个班底子不是很好,后进生多,本人热心对待这些学生,本着从不放弃,也绝不能放弃一个的原则。也是老师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位学生,维护学生权益。面对后进生,耐心说服,从不训斥,坚持循循诱导,再加上勤于辅导学生学习,把后进生原先落下的知识补回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减除心理障碍,让他们能够轻松学习,乐于学习,学习成绩自然就提高。有的学生的学习信心不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不敢问。积极找每个学生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消除障碍。让他们无后顾之忧,把精力全都用到学习上,并和他们建立浓厚的师生友谊。

生活上,一直在照顾有困难的学生,在我任教的两年里,学校多数学生的父母在外务工,很少能顾及子女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些学生自己带菜中午在校搭伙,看见学生们天天吃咸菜和冷菜,本人经常给学生烧热水,询问生活情况,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我们班的崔登霞同学,因为家中无人,是留守学生,本人又有胃病在身,身边没人照顾,作为班主任随时观察她的动向,看到她有不对的时候,或身体不舒服的情况下,带她去医院,给予特殊的照顾,开药,吊针等,给予一些经济上的帮助等。

为了对留守儿童的情况更加了解,经常和他们的家长电话交流,和学生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们交流、谈心,让身在千里之外的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放心,让他们时刻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动向。对留守学生时常进行心理辅导,解除学生的一些心理困惑,切实帮助学生及他们的家庭解决困难。又比如我们班的孔祥辉同学,XX年开校初,不小心让自己的腿骨骨折了,家里没人,不能得到及时的医治,老师及时的联系周围的邻居送他去医院,并交纳住院费,知道他的父母从外地回来等

今年的毕业班纪律差,学风不浓,学困生和顽劣学生多,本人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引导、教育。通过细心的了解和家访,发现有的学生是因家庭关系的原因厌学,有的学生是因为自身的基础太差不想学,也有的学生是因为智力的原因失去信心。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该表扬的表扬,该处罚的处罚,有的同学喜欢吃软不吃硬,有些同学喜欢吃硬不吃软,对待所有的学生不能采取同一种措施。始终坚持不放弃一个,也绝对不能放弃一个学生的理念。实践证明,当学生真正懂得教师一片真心爱他之日,便是学生转变之时。在本人的耐心教育下,很多同学转变很大,本期以来没有人无故无故旷课,学习劲头足了,成绩也进步很快。

本人遵循教育规律,努力实施素质教育。采取循循善诱方法,因材施教,诲人不倦,既教书又育人,在重视基础教学的前提下,结合教材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讲好人好事的故事,给学生树立英雄人物的典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为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同时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做新一代文明的学生,收效良好。善用教材内容,落实好教育学生,把德育工作做到位。

师德先进个人材料篇(5)

李云说,教师的工作不能用简单的时间和数量来衡量,教师的职业是一种良心的职业,学生占据的不只是教师的时间,还有教师的思想和灵魂。踏上了三尺讲台,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只有用真心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丰厚的心灵回报,这种回报,是只有作为一名教师才能拥有到的精神财富。19年来,她早出晚归,呕心沥血,魂牵梦绕,全身心地投入到党的教育事业当中。她时刻叮嘱自己,为了这些天真无邪的学生们,一定要把自己的一生完整地献给教育事业,不求轰轰烈烈,但求踏踏实实;不求扬名立万,但求今生无悔!

1990年,她从湖南三师毕业,与另外两名中师毕业生一道分配在祁东县金桥区罗云乡唐家小学。当她们三个刚毕业的师范生提着行李走了十几里山路,疲惫不堪地来到唐家小学时,都傻眼了,这是学校吗?光秃秃的半山腰上几间破旧不堪的土砖房。同伴中有人小声地嘀咕:“这是人呆的地方吗?”当时的李秋兰还挺乐观的,拍拍同学的肩膀说:“既来之,则安之。”接下来的日子更难熬,没水喝,喝池塘里的水,没菜吃,要走十几里山路去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晚上睡觉因房屋低矮潮湿而难以入眠。两名同伴整天愁眉苦脸,无心从教。李秋云则是天生的乐天派,对同伴们打趣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那时,农村小学老师少,李秋云便一个人包一个班。白天,她跟孩子们打成一片;夜晚,一个人在灯下备课、看书。由于李老师的课生动有趣,课后又陪着孩子们玩游戏,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她,亲切地叫她“小李姐姐”。家长们也很喜欢她,叫她“小李老师”。因为工作需要,1991年李老师被调到金桥区金桥乡朝阳小学任教,唐家小学的学生来送她,许多孩子哭了,不少家长也哭了…… 李老师不仅关心学生的现在,而且关心学生的将来。XX年下期,李秋云所教的102班,有一个叫李满亚的学生得了“红斑狼疮”。李老师去她家看望,眼见学生那痛苦无助的眼神,李老师心如刀割,毫不犹豫地掏出身上仅有的500元钱给学生的妈妈。回到学校后,又发动全校师生为李满亚捐款,使李满亚的病得到了及时治疗。”红斑狼疮”不能根治,只能控制。XX年,李满亚重新返回校园,为了更好地照顾该学生,李老师腾出自己的房间让李满亚住,因为治病花了大量的钱,加之学生的父母年老多病,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李满亚在校就读的两年,学杂费都是由李老师垫付的。2011年上期,李满亚妈妈患脂肪癌在湘雅医院动手术,李满亚自己身体又不好,学生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李老师既担心李满亚的身体,更担心她的心理,于是天天陪伴在她的左右,开导她,鼓励她,使这名学生走出了不幸的阴影,坚强又乐观。2011年中考,李满亚以全县前100名的好成绩考入了祁东二中。在李满亚进入祁东二中后,李老师仍然没有放松对她的关心,仍然隔三差五去祁东二中看望她,给她一些零花钱和营养品。为了解决李满亚的学杂费问题,李老师亲自去找祁东二中的校领导,帮她解决难题。每年高考前夕,李老师还要把祁东一中,祁东二中,育贤中学三校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集中起来,请他们吃饭,对他们进行考前心理辅导,为他们加油、鼓劲。

李老师认为,教师为学生及家长所做的一切,完全应该是出于一名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良知,不应该时刻想到什么回报。如果有,要的应该是学生那一张张优秀的成绩单,是那若干年后桃李满天下的欣慰。在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私下地都认为李秋云是个全能型教师、常胜将军。其实,她更像是一个“工作狂”。十九年来,她爱生如子,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她的女儿说:“妈妈对学生比对我还好。”每天清晨,李老师都要比学生提前20分钟起床,当起床铃声一响,她就已经站在学生寝室门口,督促学生立刻起床,并与学生一道出操、晨跑。早餐时她与学生一道就餐,早餐后立即检查本班卫生,然后与学生一道上课。如果是她任教的课,她就是老师;如果是其他老师上的课,她便是学生。就这样,她与学生形影不离,每天坚持到晚上十点钟后,有时甚至到深夜、到黎明。这样的全程盯班,使得李老师对学生了如指掌。后来,李老师经常带初三毕业班,每年中考前,总有一些学生感冒、生病。为此,李老师总是事先备好一些感冒药作应急之用,学生得重感冒,她便亲自陪他们去看病。每次中考后,李老师都要累得大病一场。同事们开玩笑说:“李秋云,没有学生教了就生病了”。李秋云说:“我每天都为我的学生祈祷,希望他们健健康康。说句实在话,我宁愿自己生病都不要学生生病,学生生病我很心痛。”李云说,在十九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中,她从不曾后悔和遗憾过,因为,她体验过了人生最大的幸福。每个教师节,那一封封热情洋溢的学生来信,那一张张饱含祝福的精致卡片,就会象雪片似的从四面八方飞到她的身边,此时她心里就会缀满了骄傲与自豪,感觉自己是特别幸福的人了……

师德先进个人材料篇(6)

【关键词】教材材料感染与点评德育教育

学校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说,“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教师应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与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

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基地,课堂则是德育教育的园地,课本就是德育教育材料的载体,更是学生获取正面信息的主要来源。而学校、课堂和书本都是“死”的东西,要使它们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起作用,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它们的相关作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对教育来说,德育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心,民族自尊心,社会责任心,自律能力,选择能力,法制观念,勤奋、努力的品质,乐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参与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团结友爱、团队协作的精神,有公共秩序、公德意识、积极上进、不屈不挠、诚实守信的品德,有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材是既是知识的载体,又是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如能将德育教育溶于知识学习中,学生的素质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强大的感染力超过老师的苦口婆心。我所带的班是一个特殊的班级,班级里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很富裕的家庭。他们在上小学、初中时受到溺爱和关照,从小就形成了较强的优越感,处处以“我”为中心,很少有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意识,缺少团队协作精神,公共秩序、公德意识很淡薄,更谈不上积极上进、不屈不挠的精神了。他们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观念也与众不同。作为班主任和政治课老师,自知肩头责任重大。

新课标下的教材体系的确给了我们很多可利用的德育教育材料。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材料进行不同方面的教育。我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寻找有关“友谊”和“朋友”方面的经典事例。上课时,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对“友谊”和“朋友”充分发表意见,最后得出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什么是真正的友谊的结论。到此我并没有打住,而是进一步向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经常请你吃饭、喝酒而不让你买单的,是你的好朋友吗?经常给你小恩小惠但从不索取什么的,是你的好朋友吗?同学们议论纷纷,莫终一是。当大家意见不能统一时,我又将唐山大地震发生后,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手拿仅有的苹果,不顾个人安危,在废墟里寻找被困的朋友,将宝贵的苹果从缝隙里递给身处困境的朋友的故事讲给学生。我告诉学生被困的朋友得到了最宝贵的东西,学生也进一步明白:能患难与共的,才是真朋友!能处处为你着想,关心你的,才是真朋友!朋友情能经受岁月的考验,历久弥坚。友谊之树常青。同学们也明白了酒肉朋友不是真朋友。为了加深“好朋友”和“友谊”的概念,我继续讲述冯骥才先生当初“倒霉”时的故事:冯先生当初倒霉时,被下放到偏远的山村,他已经很穷了,临走时,朋友相送,每个朋友给了他一点钱,加在一起共有200元,而这200元在当时是个很大的数字,超出了他在此之前数年的工作收入。这时冯先生也得到了他最需要的宝贵的东西。这才是真朋友,真友谊!听完了这两个故事,我发现有的学生眼里已饱含泪水,我知道他们的内心已触动了。德育教育的效果也出来了。

我要求学生寻找名人和他们自己心中的伟人。在上课时,我有意识地让平时做事主动的、做事被动的和内向的三类学生走上讲台,分别陈述自己所找到的名人和自己心中的伟人并说明理由。三位有代表性的同学发言后,我未加评论,而是让同学们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讨论,然后又让几位学生走上讲台陈述他们讨论的结果。这时效果很明显:平时做事被动和内向的学生听到他自己的观点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和赞扬时,他们显得是那么的眉飞色舞,内心显然很激动。这时我知道进一步鼓励他们的时机到来了,于是我就对刚才同学们的表现进行点评,特别表扬了平时做事被动和内向的两位学生,并强调说:XXX和XXX是我们班今天的“名人”了。我相信如果他们能大胆这样做,并能持之以恒,有朝一日他们还会成为“伟人”呢!因为名人是暂时的,伟人是永远的。他们的区别就是伟人能沿着一个看准的目标,矢志不渝,甚至终身追求,最终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成为一代甚至数代人的楷模。第二天放学后,被表扬的两位同学找到我说:老师,我们今天真有成就感!我接着鼓励说:你们终于发现了真的自我!

现代学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比较大,他们大多不自觉地接受了其“糟粕”的东西,对其“精髓”部分触动很少。但中学生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主要活动在学校,主要时间花费在课堂,他们人生的基础和观念在学校和课堂里形成,也就是说基础教育将影响他们的一生。罗丹曾说过:世上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初中政治课老师任重道远。政治教材内不缺乏德育教育的材料,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它,发掘它和利用它。材料有很多,用之须得当,要巧妙,德育教育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当老师将材料与德育教育结合且用流于形式的说教,学生就会先在心里进行拒绝。他们会认为:这不就是讲故事吗?----一个蠢人,一件蠢事,一个笑料而已。一些学生会付之一笑,一些会嗤之以鼻,一些会置若罔闻。老师的辛苦付诸东流,哪里有德育教育可谈呢?我们仅有发现美的眼睛是不够的,更要有像罗丹一样能够塑造美的“手”,最终才能打造出精美的、理想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王立范《初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目标的构建与形成》东北师范大学

2.岳晓东祝新华《中小学心理辅导实用理论与技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师德先进个人材料篇(7)

[关键词]多模态;德语视听说

2001年由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大学德语教学大纲》中指出:“大学德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德语交际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也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德语知识和技能进行广泛的阅读和其它的语言交际活动。要重视跨文化交际的培养。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对语言技能的培养和交际意向的理解和表达;不仅要重视句子层面上的语言训练,还要重视语篇层面上的语言训练。”i由此可见,德语的听说能力在德语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但是,如何在德语教学中培养及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这对现如今的德语视听说教学是一个挑战。

现在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这个互联网时代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单纯靠语言和文字已经远远不够,这就需要人们运用多模态话语来实现自我展示或与人交往。什么是多模态话语?多模态话语理论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所谓多模态话语就是指运用多种交流模式(如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五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表情,肢体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张德禄,2009)。

20世纪90年代,一批学者以Hallidayii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将语言作为社会符号的研究延伸到语言以外的其他符号系统,并将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看作是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意义表达资源,强调在话语分析中重视语言特征的同时关注图像、声音和动作等视觉、听觉和行为符号模态在话语中的作用。该研究领域由O’Tooleiii和Kress & Leeuweniv开创,前者尝试将系统功能语法运用到视觉艺术的分析,后者系统解释了视觉语法,建立起视觉交流的多模态分析基础。v我国的多模态研究是以朱永生和张德禄等人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和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的。

在多模态理论的基础上,如何将实际的外语教学暨大学德语视听说课程与多模态相融合?

概括的说,是要求教师在大学德语视听说课堂上,除了借助视听说教室、多媒体设备及软件、教材,根据课程需要,借助网络资源中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影片,慕课等材料,设计大学德语视听说课程:除了播放相关课程PPT,还需要指导学生倾听、跟读、重复、模拟再现的训练,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完成老师分配的视听说任务,也可以拓展视听说课程,组织学生编排短剧等等。具体如下:

一,原有的视听说教材往往都少有相关主题背景资料的介绍,对初学者和教师来说,一上课就直奔主题往往有些困难,而且缺少过渡。运用多模态理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除了在书上和图书馆查找和每课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不仅能查找到相关主题的文字资料、还有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利用。例如:教师和学生开始这一课“准备好过圣诞节了吗?”vi的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先询问一下学生对于圣诞节的了解,得到的答案大致有铃儿响叮当等圣诞歌曲、圣诞树、圣诞礼物、圣诞老人等等。此刻,学生们对于视听说主题的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学生稍作列举之后,教师可以简要的介绍一下圣诞节的起源,例如利用PPT展示耶稣诞生的马槽;介绍德国人过圣诞节之前都有哪些准备,比如德国人会去圣诞集市转转;点燃圣诞节花环上的蜡烛等等。背景资料这一部分只是占用课堂很少的时间。背景资料,视听说教室,教师和学生此刻共同创造了一个教学情景,学生与这个教学情景形成了第一次的互动,获得了和教学主题相关的信息。多模态的背景此刻也为视听说的教学提供了辅助条件,提起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开始进行视听说课程的主干部分,也就是学生倾听及复述、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和学生模仿的过程。教师将要点以PPT的形式呈现,通过文字、颜色、图片、动画等方法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使要点在学生的头脑中不断得到强化,比如教师利用说话时的重音或是在PPT中对重点的词、重点句型或习惯用语采用彩色粗体大写形式,使教学要点更加突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通过听觉模态获取了信息,然后通过视觉模态使听觉模态得到的信息印象更加深刻、巩固。之后,学生对已经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这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最后,老师分配给学生若干的口语任务,学生进行回忆、思考、练习,同时也把自己带进了刚才建立的教学情景中,学生本身成为了教学主体,并融入进了多模态情景中,将信息进行提炼、重组、加工,使之更适合自己,为自己所用。多模态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教学要点,增强学生的记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被激发出来,提高了学习效率。以德国学生的课余生活这一课为例:vii中国学生在听力材料中学到了德国人丰富业余活动的各种表达,以及围绕这些活动进行询问,具体的某项业余活动的描述,然后教师给学生分配口语任务,如两三人一组,一人扮演记者,其他人扮演德国大学生,进行一个简短的随机采访,将刚刚所学的要点活学活用,教师和学生完成了一个启发式和参与式的教学过程。

三,多模态下的大学德语视听说课程实现了教学不仅仅局限在教材,不仅仅局限在听和重复,还实现了视、听、说多模态的教学拓展。使学生的学习不只围绕课本进行。首先,在多模态下的大学德语视听说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学习类型的尝试,比如就一个话题,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课堂上欣赏德语电影片段,然后学生模仿影片对白;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辩论;将视听说课程编排成短剧,每个同学分到一个角色,充分调动起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将德语游戏编入进德语视听说课堂,引入游戏环节,使教师和学生能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等等。其次,教师与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视听说的文字材料,音频和视频材料,比如德语影片、德语学习网站、介绍德语国家的历史、文化等视频资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受益匪浅,对两者来说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教师剪辑与教学相关的视频材料,在课堂上播放,使学生在听觉和视觉的共同作用下学到了尽可能多的表达。除了语言上,还有不同于中国的动作、手势、语气等等,使学生了解到中国和德国是不同语言,不同的文化;不同语言,相似的文化。

总而言之,处于高度信息化时代的大学德语视听说教学,在多模态教学理论的引导下,对德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足于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样对学生也提出希望:积极地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在多模态理论下共同创造:教师耐心启发,学生积极参与的良好学习环境,实现大学德语视听说课程的目标和任务。

参考文献

[1]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

[2]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

[3]韩颖.多模态互动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

基金项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