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汉语拼音学习材料

汉语拼音学习材料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4 15:14:52

汉语拼音学习材料

汉语拼音学习材料篇(1)

关键词课堂教学,伴随学习,拼音。

分类号G441

1 前言

汉字是典型的非拼音文字。由于汉字本身不具有明确而可靠的形一音转换规则,初学者难以根据字形知道其读音,因此,人们往往利用汉语拼音作为联接字形和字音的桥梁。拼音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可以促进汉语低年级儿童克服阅读中的生字词障碍。帮助儿童将书面生字词转化为熟悉的口语词汇,实现阅读理解;目前,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也日益明显。然而,来自小学教学一线的报道却指出。大量使用注音教材的低年级学生直呼音节的能力很强。而识别汉字文本的能力却较差。有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阅读材料不恰当的注音方式使得学生过多依赖拼音、忽视汉字字形造成的。例如,伍新春等人发现无论是在独立阅读还是分享阅读情境下,阅读材料的注音方式都会影响儿童的学习效果。其中,仅为生字注音的阅读材料最不利于学生的汉字学习。这可能是由于在生字注音方式下,拼音作为生字所特有的新异刺激。提示学生这是一个生字,导致学生直接命名拼音,分散了对字形的注意和加工,阻碍了字形一读音之间联接的建立。近期一项针对注音方式对留学生学习汉字的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

上述研究虽然均发现了生字注音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汉字学习,但对于何种注音方式最优却没有一致的结论。在独立阅读条件下,无论是汉语一年级儿童还是留学生。均在全文注音条件下的学习成绩最好;而在教师有一定参与的分享阅读条件下,学生阅读没有拼音的文字材料时学习率最高,并且生字注音方式对能力差的学生干扰作用最大。这可能意味着在探讨阅读材料的最佳注音方式时,阅读材料的使用情境和阅读者的能力水平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讨论在没有教师的直接词汇教学时,注音方式对儿童伴随学习(incidental learning)效果的影响。而在伴随学习过程中,儿童不以学习生字词为外显目的,只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偶然地习得生字词,汉字学习是阅读活动的一个副产品,其研究结论对于儿童课堂汉字学习的指导意义有限。在目前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中。除了主要依靠于学生伴随学习的二类生字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一类生字,要求学生通过教师的重点讲解掌握其形音义,达到四会。这两类汉字的学习效果差异究竟有多大?每一类汉字是否存在最适宜的注音方式?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最适宜的注音方式是否不同?为此,本研究试图探讨在课堂语文教学情境下,教学形式和注音方式在儿童汉字学习中的作用,理论上可深入认识影响儿童汉字学习的有关因素,实践上可为今后的汉字教学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北京市普通小学的四个一年级自然班。共107人。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语文能力分为高(37人)、中(36人)、低(34人)三个组。所有儿童的母语为普通话,参与实验前已熟练掌握拼音。

2.2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为4个故事。每个故事的总字数(200字左右)、生字密度(20%左右)基本匹配,整体难度基本一致。每个故事有三个版本:全文注音、生字注音和无注音,共计12份学习材料。

从每个故事中挑出20个生字,这些生字都没有在小学一年级课本中出现过,并经过教师评定,匹配汉字的笔画和出现次数。将每个故事中的10个生字作为重点教学汉字(一类生字),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其音形义。另外10个生字作为伴随学习生字(二类生字),无重点讲解。

将80个目标字制成三个随机序。分别做成单字测验(仅呈现单独的目标字)、新词测验(将目标字组成一个原文中没出现过的词,非目标字注音)和句子测验(引用故事中原句,非目标字注音)。要求儿童命名。所有测验均个别施测,儿童每答对一个目标字得1分。

2.3 实验设计及实施

将上述12份学习材料以及4个故事的不同学习条件。用拉丁方设计分成四个组,每组中的四个故事分别对应全文注音、生字注音、无拼音和不学习四种条件中的一个。请一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小学老师,采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法,分别为四个班各讲授三个故事(第四个故事不学习,作为基线)。每个故事两个课时,在同一周内进行,每个班的学生接受一组实验材料,除了传统的阅读教学之外。教师仅对每个故事中的10个重点教学生字进行详细讲解。

2.4 数据收集与整理

在课堂教学结束两周后进行测验,分别计算学生在不同教学形式和注音方式下学习生字的成绩以及基线水平。为避免测验顺序不当造成学习效应,每个学生均按照单字、新词、句子的顺序接受测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注音方式的作用分析

以单字测验、新词测验、句子测验的正确率为指标,分别计算儿童对伴随学习和重点教学汉字的命名正确率。

以单字测验、新词测验、句子测验的正确率为因变量,学习方式(三种注音方式及基线)为自变量,分别对伴随学习和重点教学的汉字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伴随学习和重点教学条件下得到的数据模式基本相同,学习方式的主效应显著,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发现,凡学习过的生字测验成绩都明显高于基线水平。但三种注音方式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在课堂教学情境下,无论是教师详细讲授的重点教学一类生字,还是不要求学生达到四会的伴随学类生字,儿童均可进行一定的学习,并且学习效果不受阅读材料注音方式的影响。

3.2 教学形式的效果分析

伴随学习和重点教学的生字并不相同,为了避免材料选择造成的可能差异。首先检验了两类生字的基线水平是否相同。结果发现,在三种测验情境下,两类生字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认为两种教学形式下所选择的生字原有难度相同。由于三种注音方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分别将伴随学习和重点教学条件下不同注音方式的各个测验成绩合并求均值,分析两种教学形式的效果差异。

以单字测验、新词测验、句子测验的正确率为因变量。教学形式为自变量的多元方差分析表明,重点教学生字的测验成绩要明显好于伴随学习的生字,F(1,104)=80.650,p

趋势,这可能意味着教师的讲解能够较好地促进儿童汉字知识的掌握和迁移,但对原来语境中的再认作用相对较小。

3.3 能力因素分析

为了考察能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按照通行的方法,去掉基线(不学习故事)的测验成绩,以单字测验、新词测验、句子测验的平均正确率为因变量,能力因素为被试间自变量,注音方式为被试内变量。对伴随学习和重点教学汉字分别进行3(能力)×3(注音方式)的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两种教学形式得到的数据模式基本相同。即注音方式和能力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注音方式的主效应不显著,只有能力因素的主效应显著合并儿童在各种注音方式下的学习成绩,计算不同能力的儿童在两种教学条件下的各个测验成绩。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对于伴随学习的生字,在单字测验和新词测验中。三组学生之间两两差异显著(p

为了比较课堂教学情境中的伴随学习率与分享阅读、独立阅读条件下的差异,根据伴随学习生字的单字测验成绩,计算了学生的伴随学习率。计算公式为:伴随学习率=(单字测验正确率-基线)/(1-基线)。结果发现,本研究中全体学生的平均伴随学习率为11%,能力高、中、低学生的伴随学习率分别是15%、11%、8%,表明各种能力水平的学生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获得了一定的提高,并且学生的语文能力越高,其伴随学习的可能性也越大。

4 讨论

4.1 注音方式对儿童课堂汉字学习的影响

阅读材料的注音方式是一个十分重要但又少有人进行深入探讨的课题。为了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顺利完成从书面文字向口语词汇的转换。我国的教育者常常为汉字加注拼音,但是拼音的添加方式却有很多种。最常见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低年级语文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通常采用的全文注音方式,另一种是小学中高年级教材所使用的生字注音方式。已有的关于拼音在分享阅读和课外阅读中作用的研究表明。生字注音方式分散了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注意,拼音对于儿童建立汉字的形音联系起到了阻碍作用,不是一种理想的注音方式。而本研究却发现,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无论是重点教学生字还是伴随学习生字,不同的注音方式对于学生的汉字学习没有显著影响。

汉字作为非拼音文字。除了少量形声字之外,无法根据字形正确读出生字读音,初学者在学习生字时。主要依赖于他人的示范或者汉语拼音来获得读音信息。本研究中的学习材料、注音方式和实验设计与已有的探讨拼音在儿童分享阅读和独立阅读中作用的研究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儿童所获得的教师的支持以及与阅读材料的互动方式、接触时间及次数。在独立阅读条件下。既无成人的指导,也不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因此,学生需要更多地依赖于拼音来进行阅读:而分享阅读是介于独立阅读和课堂阅读教学之间的一种早期阅读方式,虽然教师对于学生的阅读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整个阅读活动以激发儿童的阅读动机为主要特色,不强调对生字词的讲解,阅读活动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因此,拼音仍会起到一定的提示读音的作用。而在本研究中,课堂情境下的常规语文教学强调对阅读材料的精读和深度分析,两课时的教学时间也是已有研究的两倍,学生不仅有时间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并理解细节。还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重点教学生字的形音义:对于伴随学习的生字,也可在教师的多次示范朗读和课文讲解过程中反复接触。因此,拼音的作用已经完全被教师的课堂教学所取代,注音方式对儿童的学习没有显著影响。综合以上研究的结果来看,儿童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外部支持越多,对拼音的依赖程度越低,注音方式对儿童学习的影响也越小:而在成年人指导较少的情况下,则需慎重选择理想注音方式的读物。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已有的关于注音方式的研究,均为短期的实验教学干预研究,测验指标也多是儿童的汉字识别或阅读理解成绩,且都以普通话儿童为研究对象。至于注音方式对于汉字学习的长期影响如何,是否会在激发儿童的阅读动机方面具有不同作用,这些结论是否适用于方言地区的儿童等,则值得进一步探讨。

4.2 课堂教学中的伴随学习与重点教学

阅读的基础是字词知识,儿童字词知识的多少能有效地预测其阅读理解成绩。目前大量有关“从语境中自然学习生词”的研究已证实,词汇知识的获得除了依赖于课堂中的字词直接教学之外。伴随学习也是儿童词汇量迅速增长的一条重要途径。

本研究采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首次系统比较了汉语一年级儿童在伴随学习和重点教学条件下对生字的学习效果。结果发现,无论在何种测验情境下,重点教学汉字的学习效果都显著优于伴随学习的汉字。这表明,就教学效益而言,教师的讲解对于促进儿童的汉字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的分析显示,随着测验中语境的增强,重点教学的优势呈下降趋势。这可能意味着教师的重点讲解对于促进儿童在无语境或新语境中的识别汉字的作用更为显著;而在原来的句子语境条件下,儿童可以通过上下文语境来推测生字的读音,表明一年级的儿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测生字读音的能力。

4.3 能力与课堂伴随学习的可能性

针对能力因素的分析显示,对于伴随学习的生字,除了高能力和中能力学生在句子测验中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之外,能力不同的学生在其余测验中均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学生原有的语文能力是儿童汉字伴随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相关因素。儿童原有的语文能力越好,在阅读过程中伴随学习生字的可能性也越大,这和已有的研究结论完全一致,表明能力与伴随学习率的关系具有跨越阅读情境的一致性。而对于重点教学的生字,高能力和中等能力学生在所有测验中的差异均不显著,两组儿童都明显优于语文能力差的儿童,这可能意味着中等能力的学生在教师的字词教学中受益最大。字词知识的外显讲解可减少他们和优等生之间的差异。

单字测验没有提供任何语境,其测验成绩一直被用来计算伴随学习发生的可能性。本研究发现,通过两节课的课堂教学,儿童的伴随学习率为11%;而在已有研究中,经过一个课时的分享阅读或者独立阅读,儿童的伴随学习率分别为8%和6%。这可能说明,对于完全相同的阅读材料,只要增加学生与阅读材料的接触机会和阅读时间,提高互动,就可提高一年级儿童在阅读过程中伴随学习词汇的可能性,并且这种伴随学习是在儿童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发生的,避免了直接词汇教学的枯燥和艰难,对于儿童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汉语拼音学习材料篇(2)

关键词:小学教学;拼音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231-01

拼音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刚刚进入校园环境的小学生,并不能适应枯燥的学习环境,为了提高拼音学习效果,教师必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需要通过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快乐的掌握汉语拼音知识。

一、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

汉语拼音是学习中华文化的基础工具,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过于夸大拼音的作用,就会导致教学实践出现一些问题。

1、过于重视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的本质就是帮助学生学习汉字与普通话,小学阶段的阅读与写作,都与汉语拼音有很大关系。语文教材为了实现这种效果,需要将部分汉字由拼音取代,让学生直接读出音阶,实现汉语拼音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可以直接通过拼音读出不认识的字,减少阅读文章的难度。这种方式并不会偏离拼音教学的方向,但是一些教学课程为了更加突出汉语拼音的重要性,采取了过激的措施。例如为了直接读出音阶,要求学生反复训练拼音阅读,并没有与汉字结合起来,甚至一些教材中,为了锻炼拼音读写,直接用拼音组成一段话,让学生读写出,这种练习十分常见。但是这种方法恰恰忽略了拼音教学的基础目标,忽略了汉字才是最终的学习目的,学生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汉字进行学习,充分表现出汉字的重要性。

2、加重学习负担

汉语拼音是阅读的有效工具,在低年级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可以使用拼音替代汉字。虽然一年级生并没有较多的汉字知识储量,可能在完成学习后,学习1000字后只能写出600字,但是恰恰因为这种替代,学生过于重视拼音,在写作过程大量使用拼音。汉语拼音的本质是汉字学习辅助工具,而不是汉语学习的主体。一些教学过程为了突出拼音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必须默写音节,变相的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用拼音代替汉字,的确可以增加写作字数,但是无法表达出汉字学习的重要性。拼音取代法短时间成果十分显著,但是对后期学习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改正学习习惯,在二、三年级也会使用拼音代替汉字,影响汉字学习速度。

二、拼音教学有效方法

1、“童趣”化拼音教学

拼音是一种符号,教学过程相对抽象,如果教师依靠常规教学程序,看图学拼音、朗读拼音、拼读与书写,就会降低课堂趣味性。小学生学习兴趣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觉得课堂充满新鲜感、十分有趣,才能激发出对拼音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需要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一般一年级生最感兴趣的有动画、游戏、零食、玩具、故事书,教师完全可以使用这些材料作为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模拟出拼音王国情境,在王宫中放置韵母、声母、整体音阶,并根据每个字母的特点,为学生讲解拼音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拼音知识的印象,使拼音转变为永久记忆。

2、“故事”化拼音教学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汉语拼音小故事,让学生体会到汉语拼音的乐趣。在拼音教学课上,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讲解,让学生根据图画与拼音字母分析字形与读音的连线。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用一些创造性课程,提高学生对拼音知识的关注度,依托教材,创造出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时为学生讲故事:“森林里住着声母y与w,单韵母i与u。一天他们一起去采野果,在摘完野果后,他们说一起做个游戏,i走到y身边组合成yi,w走到u身边组成wu。”之后让同学自己找到朋友组成字母组合,学生在充满欢乐气氛的课堂中学习,对拼音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

3、“实践”化拼音教学

在学生进入学校的初期,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设计拼音教学内容时,必须从兴趣出发。语文教学的基础阶段就是汉语拼音教学,是引领学生了解汉字、语言沟通、查阅字典、学习普通话的主要工具。为了让学生的汉语拼音水平更加优秀,为后期语文教学打下基础,必须加强实践性联系。每堂语文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单纯依靠故事内容进行讲解无法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在讲述拼音故事的过程中,还需要让学生直接体验与练习拼音,使学生可以进行拼读,提高汉语拼音拼读的正确率。如果学生自己反复阅读就会在短时间内感觉到厌倦,所以需要通过课堂活动或者游戏的方式,加强学生集中力。例如,组织拼读比赛,学生在激烈的竞争游戏中学习拼读,让汉语拼音知识更加趣味性,学生开心的学习拼音知识。

4、“载体”化拼音教学

拼音教学的困难点有: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不当,一年级学生没有拼音基础,突然学习新的汉语拼音知识,学生会因为新知识产生畏难心理,而且自信心与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教学方法单调乏味,学生无法加深记忆,更无法将汉语拼音转为永久性记忆。加强拼音教学的“载体”化,使幼儿园与小学更加完美的连接,让拼音读写、字母融入故事书与动画之中,学生从幼儿园直接了解拼音教学,进入小学后,对汉语拼音不会产生抵触心理。

小学拼音教学方法十分丰富,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拼音教学。在选择课程的阶段,必须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寻找适合全体学生的拼音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拼音,为以后的汉字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 琼.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目的浅谈[J].汉语拼音教学,2011(3).

汉语拼音学习材料篇(3)

我校是一所民办小学,学生由于来自不同地域的特点,他们二、三声不分,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不分,为拼音教学增添了难度,汉语拼音教学计划。为了掌握汉语拼音,学好汉语拼音,现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以下汉语拼音教学计划。

一、把握指导思想。

汉语拼音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轻松的情境之中,愉快地学习汉语拼音、认识汉字、积累与语言,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共同学习的快乐。

2、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并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

3、学会6个单韵母。学会8个复韵母,以及5个前鼻韵母、4个后鼻韵母。学会2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4、学会16个整体认读音节,会读他们的四声。

三、弄清教学重难点。

1、掌握声母与单韵母的拼读音节,以及带调拼读音节,区分二声和四声,掌握三声的读法,会在四线三格中书写音节。

2、学会两拼和三拼的拼读方法,正确书写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

3、学会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能正确地读音和书写。学习声母与复韵母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

4、掌握J、q、x与üe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规则。

5、掌握整体认读音节,能够正确区分形近的复韵母。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分流练习,分类按顺序排列。

四、注重方法与策略。

(一)声母发音与课文插图的整合

新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几十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或示意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如学习g这个声母时,从图导入:从远处飞来了什么?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可能回答:“白鸽”“三只鸽子”。教师继续引导:谁能编一句儿歌记住“ g”,学生回答“鸽子鸽子ggg”“三只鸽子ggg”。接着让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如“鸽”(ge),然后告诉学生把ge读得轻些、短些,这样的发音就比较接近本音,也有别于音节ge音了。用这种方法可以教b、p、m、f、k、h、j、q、X、Z、C、S、Zh、Ch、Sh、y、W,配合这些字母的插图都能引出声母相应的字音来。

(二)拼读音节与生活经验的整合

6岁的孩子入学前已会说很多话了。从拼音角度来讲,他们已经会发很多音节的音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和理解为什么要分解音节。如看见一丛草,他们认识是草(cao),却不会将草(cao)分出声母C,韵母ao。更不会有意识地将声母和韵母连成音节进行四声拼读,因此字音(音节)的拼读成了孩子们拼音入门的学习难点。根据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特点,教师可以调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如汉语拼音第5课三拼音节: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课件从电脑中依次出示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扩大的圆等图片,先请孩子们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实际上已调用他们原有的“语音储备”),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指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来的?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再用课件分别展示出声母和相拼的韵母以及声调,对应摆放在图片下面。最后启发学生: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五个音节的四声,让学生读一读,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说出双音节词或一句话即可)。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扩展活动无一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

(三)认识汉字与观察情景图的整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内容在声母、韵母、音节、识字、儿歌、看图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了巧妙的组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观念,也突出了各知识点的科学性。特别是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情景图,给师生带来了更大的创造性学习的空间。教师应站在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上,认真审视每一幅情景图,想办法激活它们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借助情景,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会认汉字。

1、看懂留意,练习拼读。有景图内容简单,物体的名称和音节对应出现,工作计划《汉语拼音教学计划》。如第7课,妈妈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贺卡。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读音节、认汉字。

2、抓住画面特征,记住字形。有的情景图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点,但图上的物体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画面的某一处。教学时应让学生先整体后部分观察画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启发学生想像,如第4课的情景图,一只小兔奔跑时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两笔。

3、充分利用图加深记忆。刚学会拼音字母的学生,拼读音节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生看图读音节识字时,首先引导学生看图,看懂图意很容易就拼出音节了。学生在认读时,遇到认不出说不上的汉字,教师可以凭借描述图意,帮助学生复现画面内容,唤起表象,使学生忆起见面字的读音和字形,这样字的形和音的问题迎刃而解。把看图、拼音、识字整合在一起,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益于调动群体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作用,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重要方法。

汉语拼音学习材料篇(4)

关键词:汉语拼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121-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还具体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同时强调了要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等。这些好建议启发我们,要正确理解和使用新教材,赋予课堂活力,树立“以学生为本”观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编排了情景图、短语、句子和儿歌,认识70个常用字。显而易见,教材采用了多种方式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整体性。于是,我把汉语拼音部分视为一个多元化的整体,将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阅读短语和儿歌等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分层次有机整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力图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一、声母发音与课文插图的整合

新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几十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或示意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声母的本音虽然都是“标准的音”,但因为听不清,学生学习还是不方便。新教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给这些声母配上了不同的韵母,使声母也能发出响亮的音。这种呼读音,虽然能发出响亮的音,方便学生的学习,但还是难以启动学生自学、自悟、自会。教材又配上了能够表声母音的插图,帮助学生练习发音。如学习g这个声母时,从图导入:从远处飞来了什么?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可能回答:“白鸽”“三只鸽子”。教师继续引导:谁能编一句儿歌记住“g”,学生回答“鸽子鸽子ggg”“三只鸽子ggg”。接着让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如“鸽”(ge),然后告诉学生把ge读得轻些、短些,这样的发音就比较接近本音,也有别于音节ge音了。用这种方法可以教b、p、m、f、k、h、j、q、X、Z、C、S、Zh、Ch、Sh、y、W,配合这些字母的插图都能引出声母相应的字音来。有几个声母如d、t、n、l的插图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练习声母的读音。

二、拼读音节与生活经验的整合

六岁的孩子入学前已会说很多话了。从拼音角度来讲,他们已经会发很多音节的音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和理解为什么要分解音节。如看见一丛草,他们认识是草(cao),却不会将草(cao)分出声母C,韵母ao.更不会有意识地将声母和韵母连成音节进行四声拼读,因此字音(音节)的拼读成了孩子们拼音入门的学习难点。根据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特点,教师可以调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如汉语拼音第5课三拼音节: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课件从电脑中依次出示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扩大的圆等图片,先请孩子们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实际上已调用他们原有的“语音储备”),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指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来的?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再用课件分别展示出声母和相拼的韵母以及声调,对应摆放在图片下面。最后启发学生: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五个音节的四声,让学生读一读,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说出双音节词或一句话即可)。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扩展活动无一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

三、认识汉字与观察情景图的整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内容在声母、韵母、音节、识字、儿歌、看图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了巧妙的组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观念,也突出了各知识点的科学性。特别是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情景图,给师生带来了更大的创造性学习的空间。教师应站在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上,认真审视每一幅情景图,想办法激活它们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借助情景,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会认汉字。

1、看懂留意,练习拼读。有的情景图内容简单,物体的名称和音节对应出现。如第7课,妈妈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贺卡。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读音节、认汉字。

2、抓住画面特征,记住字形。有的情景图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点,但图上的物体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画面的某一处。教学时应让学生先整体后部分观察画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启发学生想像,如第4课的情景图,一只小兔奔跑时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两笔。

3、充分利用图加深记忆。刚学会拼音字母的学生,拼读音节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生看图读音节识字时,首先引导学生看图,看懂图意很容易就拼出音节了。学生在认读时,遇到认不出说不上的汉字,教师可以凭借描述图意,帮助学生复现画面内容,唤起表象,使学生忆起见面字的读音和字形。

四、阅读儿歌与识字的整合

汉语拼音学习材料篇(5)

一、明确汉语拼音教学要求

汉语拼音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准确拼读音节,能够正确地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教学中,要在准确拼读上下功夫,不要人为拔高要求,增加难度,如,不要求分析音节的构成,默写音节,给汉字注音等;要处理好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关系,起步阶段不要求“课课清”“个个清”,先达到保底要求,以后在不断的运用中复习巩固并逐步达到熟练;不提倡进行大量的抄写练习。

二、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汉语拼音对于初入学的儿童而言,较为枯燥,教师要动脑筋,想办法,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如通过找一找、猜一猜、编一编、读一读、演一演等多种教学形式,整合情境与学习内容,在学习拼音的同时,培养观察能力,发展语言,增强学习兴趣。

1.善用插图

基于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呈现插图,向学生展示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图景,拉近拼音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学习拼音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借助儿歌

汉语拼音教材中安排儿歌的目的有四个:①复习巩固学过的字母和音节;②增加教材的趣味性;③丰富学生的知识,渗透思想品德教育;④发展学生的语言。汉语拼音教材中安排的儿歌读一读即可,不要求背诵,更不必提出其他过高的要求。儿歌诵读可以采取教师带读或程度好的学生带读等形式,不要求人人能独立认读。

3.创设情景

在拼音教学中,建议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景,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d、t、n、l时,教师不是直接教给学生怎么记,而是指导学生看图想象,用自编顺口溜、编儿歌等方式记忆。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出了形象生动的顺口溜或儿歌:

小鼓鼓槌ddd,左半圆加小棍ddd,b字反放就是d。

雨伞把子ttt,f字倒放也念t,大写七字真像t。

一个桥洞nnn,把u倒放就读n,m字一半就是n。

小棍一个lll,一个手指也是l,筷子缩短还念l。

这样的教学,既获取了知识,又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如,用“打电话”的交流方式检查学过的知识,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学习。

在上课前3分钟,有位教师用手势虚拟打电话,要求学生与她合作交流。

再如,用“悄悄话”的游戏形式复习巩固声母。老师将学过的六个声母:zh、ch、sh、z、c、s(发音易出错误的)悄悄告诉每组的第一个同学,由第一个同学依次向后面的同学传去,一直传到最后一位同学。老师让最后一位同学汇报,根据汇报情况,评判正误,对传错的同学指导订正。全班同学再练读,循环往复,使全体同学在游戏的情境中得到了训练。

三、采用有效方式区分易混声母的读音和形体

对于“bd、pq、ft、nh、mn”这些字母形体易混,教学中建议用动作演示、儿歌唱念等方法,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好易混声母的读音和形体。

四、汉语拼音声调教学可结合单韵母教学进行

教单韵母时,要让学生了解每个单韵母都有四个声调。教学四声调时,应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来进行教学,借助儿歌和手势引导学生反复练习。在巩固四声时,先按顺序读准四声,再打乱顺序读,通过游戏、竞赛、对比等形式,渐渐加大难度,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利于学生记忆。

五、音调的教学可结合歌诀记忆

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体会标调的一些基本规律,小学阶段不要求给音节独立标调。在进行声调教学时,还要注意轻声和变调,可结合朗读和词语教学进行。

六、指导书写汉语拼音

书写拼音字母时,要求把字形书写端正,找准每一个字母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知道四线三格的名称和作用。拼音的书写要求具体如下:四线格中上格不顶格,中格要占满,下格不沿底边;竖画要直,弯画要圆,字母书写要饱满。

七、加强拼音与识字的结合,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功能

新课程实验教材在汉语拼音的内容编排呈现方式上加强了整合,将汉语拼音学习与识字、学词、阅读、说话、积累语言紧密结合,精心设计汉语拼音字母的表音、表形图和与之相配的情境图,在学习汉语拼音的同时,每课还安排识记3―9个汉字。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第4课,要学的拼音字母是d t n l 4声母,同时出现马、兔、大米、土地4个汉字词语。学习这一课,不仅复习汉语拼音,学习生字,还能借助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体会蕴含其中的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学中,要把汉语拼音与识字、儿歌、短文有机整合,以加强拼音与识字的结合,及时发挥拼音帮助识字的功能,进行早期说话训练,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获得初学语文的成就感,使他们爱上语文课,爱上语文。

八、重视汉语拼音的巩固

在设计识字教学内容时,要巧妙地引导学生通过对生字的学习来不断巩固掌握“汉语拼音”这个工具,逐步培养学生的拼音能力,真正体现“汉语拼音和识字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教学要求。

汉语拼音学习材料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129-01

一、拼读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素材库,同时也是学生进行拼音学习的重要方式。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会话能力积累,有了一定的实践技能,但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不够,特别是字音(音节)的拼读是学生拼音入门学习的难点。人教版新教材采用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如教学汉语拼音三拼音节gua、guo、hua、huo、kuo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扩大的圆等图片。上课时,先请孩子们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实际上是正在调用他们原有的“语言储备”),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指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来的?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教师可用课件分别展示出声母和相拼的韵母以及声调,并对应摆放在图片下面。最后启发学生: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五个音节的四声,让学生读一读,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说出双音节词或一句话即可)。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扩展活动无一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

学生初步学习了拼音方法后,还须经过大量的“耳听口练”才能把知识转化为综合认知能力,以达到看到音节便能准确、熟练地读出来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音部分出现的209个音节。为了增强学生的拼读兴趣和效果,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口语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从学生使用的学习文具入手。从学生最乐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为学生营造喜闻乐见的拼音音节氛围,使他们爱学乐学,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拼音能力了,又发展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拼音学习与观察情景图片的整合

低年级学生认识世界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认识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在教学中善于将情境图片与拼音学习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借助一定的情境进行拼音知识的学习。人教版新教材拼音部分在声母、韵母、音节、识字、儿歌、看图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了巧妙的组合。特别是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情景图,给师生带来了更大的创造性的学习空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真研读每一幅情景图,想办法激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借助情景,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从记汉字。

1、看懂留意,练习拼读。有的情景图内容简单,物体的名称和音节对应出现。如第7课,妈妈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贺卡。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读音节、认记汉字。

2、抓住画面特征,记住字形。有的情景图中的事物具有体现字形的特点,但图上的物体真正体现字形的往往只在画面的某一处。教学时应让学生先整体后部分观察画面,突出最形象的体现字形的部位,启发学生想像。

3、充分利用插图加深记忆。刚学会拼音字母的学生,拼读音节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生看图读音节识字时,首先引导学生看图,看懂图意就很容易拼出音节了。学生在认读时,遇到认不出、说不上的汉字,教师可以描述图意,帮助学生复现画面内容,使学生回忆起字的读音和字形,

三、做好拼音识字与阅读儿歌的有效整合

在低年级阶段,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引导学生进行拼音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一久就会导致学生的审美疲劳,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做好拼音识字与阅读活动、儿歌教学的有效整合,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或者趣味化的阅读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拼音学习范围,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为儿歌或口诀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材料,识字却是他们由拼音的学习转入高一层次的学习活动。人教版新教材在编排上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拼音教学内容中编排了大量的儿歌,把拼音与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我认为这样的安排不仅巩固了汉语拼音的运用,而且便于运用汉语拼音学习一部分构字率较高的独体字,为学习合体字准备了条件。每一课中都有图画表示独体字的意义,字的上面都配有汉语拼音音节,图下又有汉语拼音短文和词组。句子来概括图意。学生通过读儿歌、既学会了一些汉字又没有增加单纯识字的心理负担。

我感到从一年级开始,学生每认记一个字时都应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大致了解字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要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二要运用造句的方法使学生大致了解字义;三要运用汉字构字的规律让学生了解字形。教师还要注意强化听、说、读、写的互相渗透。听,听字的读音,听老师范读或同学朗读;说,让学生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说一句完整的话;读,拼读音节,认读生字,按词的组合朗读句子,读懂句意;写,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指导学生练习书写。通过充分调动眼、口、耳、手的功能,使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综上所述,在拼音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重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巧妙的进行引导教育,以便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感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汉语拼音学习材料篇(7)

关键词:教学;教材;情境;游戏

2016年秋季,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进入一线课堂,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的大调整,给老师们的教学带来了新意也带来了挑战。黔东南在汉语方言上属于西南官话贵州方言当中的一个方言[1],在语音上与标准的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别,如没有翘舌音、鼻音,没有“ian”韵,没有第三、第四声,多出了一个方言声母“v”等等。根据汉语拼音学习的课标和大纲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探寻部编教材的有效教学策略对当地一线语文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来说至关紧迫。

一、做好六个“了解”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其实指的就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教学有法是要遵循教学的课标要求,依据每一次课的课时目标。无定法则指的是教学的模式、方法、技能等不是机械的、教条的,而是灵活多变的,富有个性、充满灵性的。教无定法应该建立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教情和学情来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了解汉语拼音教学的总目标。教材的版面变了,内容安排变了,但教学目标没变,教学的宗旨没变。“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仍然是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

(二)了解每一次课的课时目标。教材虽然是按课次来编排内容,但每一次课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次上课前要对汉语拼音的教学总目标有个清晰的了解,才能在教学时不偏离方向,抓住重点,了解每一次课的课时目标,指引每一次课的教学,不要对一堂40分钟的课求全责备,课时目标无疑就像大海中的航标灯,指引我们的教学工作,指引我们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保障。

(三)了解拼音教学的所有内容及其特点。了解汉语拼音都要教些什么,学生要学些什么,用些什么,这些内容有什么特点,哪些容易比较难,有何特征,有什么解决方法。并熟悉每个字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四)了解自己与学生的发音现状。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汉语拼音属于口耳之学,对于方言区的学生,教师的口语化的示范教学是最直接有效的教学途径。教师要规范自己的发音,努力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做好学生的表率。试想一个发音蹩脚的老师怎么能够带出一群能够正确认读拼音的孩子呢。因此,了解自己,为的是更好地要求自己学习,努力提升为学生服务的技能。了解学生,是为了因材施教,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

(五)了解初入学儿童的心理特点,注意力集中曲线,掌握一定儿童心理学、预测他们学习汉语拼音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了解哪些学生在学龄前就学过汉语拼音,哪些从未接触过,哪些孩子的语言天赋好,哪些孩子天生性格内向胆子小;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生活环境,以便在教学中给予恰当的帮扶。

(六)了解本地方言的特点。了解本地方言特点,才能在教中学重视对方言发音的纠正和辅导,才能避免学习时的难点存在。教学做到心中有孩子,手中有方法,眼中有教材,脑中有思考,口中有训练。

二、用好、用活教材

教材中拼音教学内容的编排大多采用“情境图”配文的形式出现,有的画面美观可爱、富有童趣,如第34页zh、ch、sh、r的教学内容,情境图展现的是下课了,长颈鹿做值日生———值zhi日ri;小猴子织毛衣,小刺猬玩皮球,小狮子打瞌睡……有的情境图表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如第40页ai、ei、ui的内容:放学了,院子里,大树下,小朋友们围着老奶奶听故事;有些情境图要么示音要么示形,有的既示音又示形,如第5课g、k、h的情境图,鸽子衔着柳树枝———g的音就是“鸽”的音,g的形就是树枝的形;蝌蚪在水草上玩耍———k的音就是“蝌”的音,k的形就是两只小蝌蚪戏水草的样子;妹妹坐在椅子上喝水———h的音就是“喝”的音,椅子侧面的形就是h的形。教学联系生活,例如第12课an、en、in、un、ün的教学,爸爸妈妈在看电视,电视里播放的是天安门,妈妈在摁遥控器,桌子上有饮料,电视旁边有足球。用“安”示an,“摁”示en,“饮”示in……用好情境图,充分利用情境图的功能,教好汉语拼音。用活情境图,指的是在使用情境图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示音示形上,要充分利用情境图表示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特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良好习惯,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第13课,ang、eng、ing、ong的教学,引导学生结合画面想象说故事:晚上,妈妈在哄妹妹睡觉,妈妈一边唱歌,一边轻轻地拍着妹妹,月亮出来了,风也悄悄地来了,都来听妈妈唱歌呢。活用情境图在部编教材汉语拼音的教学中,尤为重要。当教材内容并不完全直接等同于教学内容,教材内容还缺乏“趣味性”“直观性”“形象性”时,教师一定要具备处理教材开发教材的能力,做到活用教材,教好汉语拼音。如:声母b、p、f的教学,部编教材情境图上不能直观地找到b的音和形,教师可以利用旧教材里小女孩听广播和小哥哥爬山坡的插图来辅助教学,收音机的样子就是b,哥哥手上的小红旗就是p,大佛像和爷爷的拐杖———f的音和形。再有第4课d、t、n、l的教学,教师可以把新旧教材结合起来教学,门洞的样子是n,赶猪的声音是l,伞把儿的样子是t,马儿跑的声音:ddd。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小学语文老师,面对课文和教学内容时要多问几个“教什么”和“怎么教”,这样才能把课教好。

三、拼音教学要“动”起来

(一)要善于变静态教材为动态情境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无味的抽象字符,要想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变无味为有趣。教师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来帮助教学,还要在教学时,让学生“动”起来。例如:声母“n”的发音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摸老师的鼻子,感受老师发“n”音时鼻子的颤动,然后老师又摸学生的鼻子,告诉他正确的发音方法。教师还可以用手捏住鼻子,让气息从口腔通过,让学生用手挡在教师口腔前感觉气息不从鼻子发出而从口腔冲出,直观体会边鼻韵母“n”“l”的发音特点和方法。教学四声时,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高低起伏的山路,用一个小模型汽车演示:从前方平坦的路上驶来“一声平”,上坡“二声扬”,下坡又上坡“三声拐弯”,下坡“四声降”,带领学生用手演示汽车的行驶方向,同时脑袋跟着四声的调形晃动:一声头和手同时横向运动,二声头和手同时上扬,三声头手一起下坡又上坡,四声投手一起用力向右下划斜线。这样,学生脑、眼、手、口等多种器官协调活动,课堂灵动了,学习也轻松愉快了。在拼读音节教学中运用一定的动作也能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拼读方法,读准音。如在“tiaowu”这个音节的教学中,“tiao”是一个三拼音节,学生在开始学习时一下很难拼准拼对,教学时教师做几个舞蹈动作提示学生这个音节词直呼“跳舞”,“跳”“tiaotiao”,从知道读音再去拼读。这样,先知其音,再感悟拼读规则,转变了学习方法,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着就容易多了。另外,在扩展音节的练习中也可以让学生一边表演一边拼音,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一部分学生表演“小猫小猫怎么叫”“小狗小狗怎么叫”……一部分学生学小狗小猫叫,另一部分学生拼“miao”“wang”……在游戏中学习,赋练于乐,使枯燥单一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这样的课学生怎会不喜欢?

(二)眼、口、耳多器官并用助力教学1.眼睛看———观察老师的示范发音,注意看老师的唇形舌位,如“f”———上牙齿接触下嘴唇发唇齿音;清楚辨析发音部位,找准发音方法,减少发音错误。同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发音口形,找找发音不标准的原因。2.动耳听———听得仔细,听的准,才会学得像,发得准。3.动嘴练习———多练,张口练,看清楚了多开口练习,练多了自然就记住了。4.多器官并用———教学声母、韵母、声调时,对发音动程加以适当的夸张,如教最难的音节“tian”的时候,先动眼睛看———教师可以先不发音,学哑巴做动作,主要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口型,然后让学生眼耳朵并用,一边看一边听:教师先发“i”口型由齐齿、扁口型到前“a”大开口,舌位靠前再到前鼻韵母“n”口型逐渐回扁舌头抵住上齿背完成“ian”的发音,发准了“ian”,在前面加上“t”的音,连动:“tiantian”,这是再让学生动嘴练习,就能准确地掌握发音方法了。拼音教学不仅要动口,还要动手,汉语拼音的书写课标虽然没有做具体明确的要求,但是,教材上每一课的后面,都有书写的训练,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书写起步的要求,从开始执笔就要学生把拼音写正确、规范,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记牢学过的拼音知识。

四、故事儿歌帮助学生提高记忆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宜接受直观生动的事物。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讲一些趣味故事或教一些带童趣的儿歌、顺口溜,也可让学生自编儿歌,营造一种愉悦的氛围,帮助学生熟记拼音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强化识记。如教学“b、d、p、q”四个声母时,创编“双胞胎”顺口溜:稀奇稀奇真稀奇,bd肚皮对肚皮,肚皮朝右哥哥b,肚皮朝左弟弟d;可爱可爱真可爱,pq脑袋对脑袋,面向右边是pp,面向左边是qq。还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的设计:像6b,反6d,像9p,反9q。在自编自悟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自然就学得轻松愉快。把知识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放飞思维,张扬个性,享受学习的快乐,这样的学习掌握得快、理解得深、记忆得牢。五、游戏巩固和调节学习刚入学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长于具体形象的记忆,也就是具体的、直观的事物在引起儿童的注意上,仍然起着重大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要有趣味性,应以活动和游戏为主。[2]

(一)找朋友。适用于复韵母、音节的复习:把复韵母拆开成单个的字母发给学生,老师发“ie”,拿“i”和“e”的同学赶紧找到自己的伙伴,凑成“ie”,老师还可以设置一个小细节,故意让“e”在前,变成“ei”然后问学生,这是谁?怎么区别“ie”和“ei”?区别“iu”和“ui”的时候变成孪生兄弟,补充他们是兄弟,谁在后声调帽子就给谁戴。

(二)开火车。这是课堂上最常用的准备简单易于操作的游戏。它能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复习巩固拼音知识的时候运用。

(三)摘苹果。这是孩子们很喜欢的游戏。苹果分两种颜色,红和绿,红色是声母,绿色是韵母,听老师或小老师报音,马上找出相对应的苹果,并大声地把苹果卡片上的字母念出来。这个游戏可以手上做,也可以放在黑板上做———教师把绿色苹果贴在黑板上,告诉学生:如果你们读对了,苹果就会变红了。当学生全部读正确了,教师告诉学生:现在你们闭上眼睛,喊一声“苹果熟了”,趁学生闭上眼的时候,老师把卡片翻个面,苹果就红了。

(四)小小邮递员。这个游戏需要准备几个信封,里面装着需要复习的字母、音节等,例如,把信(整体认读音节)送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