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5 15:04:04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篇(1)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289―01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发病原理是由于血液中非结合型的胆红素含量过高。当黄疸严重时,未结合胆红素能通过血脑屏障,引起下丘脑、大脑基底节和第四脑室的脑细胞变性、受损及坏死,导致胆红素脑病,直接威胁小儿生命或造成严重神的中枢经性系统后遗症。我们通过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加速粪便的排出及皮肤的排泄等,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选择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治疗进行跟踪调查,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临床表现仅为皮肤黄染、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浓度>221μmol/L78例;除上述表现外,同时伴有嗜睡、神经活动减弱、不愿吃奶等,并有不同程度感染或溶血等22例。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蓝光疗法

蓝光照射疗法是通过利用蓝光照射的方法,使4Z,15Z-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的4Z,15E-胆红素异构体,从而易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体外,达到退黄的疗效。

蓝光照射治疗的护理干预方法简便而且安全,护士为具体的操作人员。具体操作方法为将患儿全身,用深颜色尿布遮住会,戴好眼罩。放入已预热好的光疗箱中。我科的光疗箱为单面蓝光,护士一般每2小时给患儿更换一次,仰卧、侧卧、俯卧交替进行。俯卧时,专人守护,以免口鼻受压影响呼吸。在蓝光照射的同时,给患儿适当多饮水,补充水分,并帮助胆红素异构体自尿液排出。蓝光照射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简便有效。

1.2.2新生儿沐浴

患儿游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在加速新生儿的结合型胆红素的代谢上能够取到很好的效果。在护士的陪护下,抱住婴儿进行游泳运动,保持头部的呼吸顺畅以及注意婴儿的手足运动情况,每天1次,每次10―20分钟,促使新陈代谢加快,促进皮肤排泄,清除皮肤黄染。

1.2.3新生儿抚触

通过抚触按摩,促进皮肤代谢,按摩腹部以促进肠道蠕动,促进消化道排泄。

2 结果分析

经过临床早期护理干预4d―7d后,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显著。其中有明显康复效果的患儿有89例,皮肤黄染全部消退,患儿能够正常吃奶和睡眠,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浓度

3 讨论

本文所进行的一系列针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通过临床资料分析和临床实践检验证明了其治疗的有效性。综合运用各种护理干预措施,注重在早期的治疗,最大程度地增加新生儿黄疸康复的可能性。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进行护理干预,我们探索出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护理干预过程中,我们十分注意各种护理干预方法的相互配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姜永芳.足月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干预与评估研究[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8,20(1):20-21.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篇(2)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早期护理干预;肢体运动;认知功能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2(b)-0123-03

Influence of early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bodily movement and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e

CHEN Zhensu1 ZHENG Jinhui2 FANG Zhihong2 ZHANG Lingzhi2

1.Department of Surgical, the First Hospital of Wenling, Zhejiang Province, Wenling 317500, China; 2.Department of Surgical, Luqiao Hospital of Taizhou Enze Medical Center (Group), Zhejiang Province, Taizhou 3180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influence of early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bodily movement and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e (TBI). Methods 7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BI in the First Hospital of Wenling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3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t random.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given lowering the intracranial pressure, nerve nutrition and other symptomatic and supportive treatment.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on craniocerebral injury, while the patients in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given early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4 weeks. The changes of bodily movement and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4 weeks′intervention, general Fugl-Meyer scores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 [(81.17±16.05), (89.15±17.52) score] were obviously rose than before [(75.56±15.21), (74.24±14.82) score] (t = 2.16, 2.41, P < 0.05), and the rising rate in intervention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t = 2.17, P < 0.05). Meanwhile, MMSE and MQ scores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26.05±4.45), (31.15±4.53), (88.05±18.25), (94.06±20.19) score]were obviously rose than before [(22.42±4.15), (21.94±4.08), (84.12±15.27), (83.93±16.43) score] (P < 0.05 or P < 0.01), and the rising rate in intervention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early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has obvious improvement on bodily movement and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TBI, which can enhance the early recovery of brain function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disability rate.

[Key words] Traumatic brain injure;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Bodily movement; Cognitive function

创伤性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急症,颅脑损伤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等功能障碍,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到患者早日康复,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1-2]。近年来研究发现对创伤性颅脑损伤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3-4]。本研究观察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治疗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72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或MRI确诊,均行保守治疗,伴有不同程度神经、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障碍。排除标准:①以往有精神及认知功能障碍、继发性癫痫及失语病史;②伴有神经或肌肉骨骼疾病;③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研究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降颅压、营养神经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颅脑损伤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4周。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①肢体康复护理:保持患者的关节及肢体于功能位,预防关节肌肉挛缩,协助患者在床上定时翻身预防压疮、肺炎等;病情稳定后进行上下肢关节运动,肢体被动和主动肌力训练相结合逐渐向主动肌力训练转变;逐渐下床进行坐位、立位、平走及上下楼梯等功能训练。②认知康复护理:早期主要通过图片、音乐和言语等方法刺激患者的躯体感觉,促进患者的感觉功能的恢复,提高其觉醒能力和辨别力;中期主要进行记忆、注意力和思维等方面的训练;后期主要增强患者的独立和适应性,加深患者记忆、注意及思维能力,提高中期训练中各种功能的技巧。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

1.3.1 肢体运动功能的评估[5] 采用Fugl-Meyer评分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包括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平衡功能、四肢感觉恢复和关节活动功能5个方面。

1.3.2 认知功能的评估[6] 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MMSE)和记忆商评分(MQ)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ugl-Meyer总积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Fugl-Meyer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Fugl-Meyer总积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t = 2.16、2.41,P < 0.05),且干预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t = 2.17,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ugl-Meyer总积分的比较(分,x±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 < 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 < 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的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MMSE评分和M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和MQ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上升(t = 2.37、2.12、2.98、2.91,P < 0.05或P < 0.01),且干预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t = 2.34、2.12,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的比较(分,x±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 < 0.05,**P < 0.01;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 < 0.05;MMSE: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MQ:记忆商评分

3 讨论

创伤性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外伤,发生率仅次于四肢损伤,其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需积极的干预治疗。以往临床上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上一直存在着重抢救生命,忽视早期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治疗中重要性,虽然其病死率明显下降,但使许多患者未得到早期康复锻炼,致残率仍很高[7-8]。近年来研究发现创伤性颅脑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具有重塑性,通过及时的早期干预治疗,可促进部分神经元的再生和修复,激活部分备用突触形成旁路系统,实现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重建;并可加速患者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使破坏的运动反射重建,实现病灶周围或健侧脑细胞中枢神经功能代偿,极大地发挥脑的可塑性[9-10]。

近年来国内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早期护理干预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大多数学者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受损的神经元的生长功能的改善和恢复,在创伤性颅脑损伤的神经、运动机认知功能康复和并发症预防方面中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11-18]。邱永珍[19]研究发现早期护理干预用于创伤性颅脑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促进患者神经和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患者伤残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李想等[20]研究护理干预在预防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中应用效果较肯定,可最大限度降低伤残临床和病死率,提高其生存质量和预后。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4周后,干预组患者Fugl-Meyer总积分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且MMSE评分和MQ评分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提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促进患者脑功能的早期康复,从而减少患者的致残率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总之,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促进患者脑功能的早期康复,减少其致残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Corrigan JD,Selassie AW,Orman JA. The epidemiology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J]. J Head Trauma Rehabil,2010, 25(2):72-80.

[2] 刘旭.颅脑损伤治疗的进展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7):89-91.

[3] 杨富英,吕小春,关惠仪,等.认知功能训练对脑损伤后记忆障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975-977.

[4] 徐慧英,李爱萍.创伤性颅脑损伤的康复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5):489-491.

[5] Blais MC,Boisvert JM.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nd marital satisfaction following head injury-Which critical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oth partners develop?[J]. Brain Inj,2007,21(4):357-372.

[6] 张建宏,范建中,漆松涛,等.认知康复在重型颅脑损伤失语症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6):509-512.

[7] Rostomily RC,Berger MS,Ojemann GA,et al. Post operative deficits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followin grem oval of tumors involving the dominant hemisphere supplement ary motorarea [J]. Neurosurg,2008,7(5):62-68.

[8] 余荣花.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30.

[9] Tepas JJ,Leaphart CL,Pieper P,et al. The effect of delay in rehabilitation on outcome of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J]. J Pediatr Surg,2009,44(2):368-372.

[10] 黄欢,金荣疆.国内近十年脑损伤后认知障碍康复研究概况[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2):105-107.

[11] 郭小叶,车文芳,贺慧兰,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1,26(22):87-88.

[12] 李秋平.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促醒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 25(18):30-31.

[13] 谢文芝.早期护理干预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5):66-67.

[14] 林.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麻醉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5):125-126.

[15] 蒙剑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监控的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9):66-67.

[16] 刘宝江,王守臣,李光雷,等.高压氧联合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9):673-675.

[17] 王双豹.早期与延迟PCT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的对比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7):1355-1356.

[18] 邓友邦,夏运福.急性颅脑损伤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5):1248-1249.

[19] 邱永珍.早期护理干预管理对颅脑损伤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评价[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2):149-150.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篇(3)

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3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36例患者在入院后即进行药物治疗,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针对性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结果:康复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是94.4%,常规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是77.8%。

结论:给予脑出血患者正确合理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脑出血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出血早期康复护理肢体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33-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大多数脑出血患者会出现偏瘫、失语等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都带来了许多不便,不但给患者带来了痛苦,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物质及精神负担。对于脑出血患者的治疗,除了给予必要的医疗手段外,合理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也是至关重要的。笔者通过对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36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探讨相应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2方法。本组36例患者在入院后即进行药物治疗,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针对性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的早期康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语言功能训练、患肢关节活动护理以及用药方面的护理。

2结果

3讨论

临床上一般认为在发病后30天内进行的康复护理干预属于早期护理,但仍以尽可能早为原则。对于脑出血患者而言,病情稳定后的早期护理,可加快血液循环,增强神经功能,并可促进动静脉的回流。下面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经历,探讨总结一下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一些要点。

首先,心理的康复护理。几乎所有的脑出血患者均无法接受可能长期或者终身残疾的事实,故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忧郁以及烦躁情绪,这些情绪都会直接削弱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配合积极性。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在护理过程中给予细致贴心的照顾,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可借助于劝导、解释、启发等方式帮助患者认识问题,并可介绍一些成功病例,以进一步增强患者的信心,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早期康复护理。

其次,患肢的关节活动护理。患肢关节活动护理须遵循循序渐进、频率适中的原则。若为上肢,医务人员应该指导患者在卧、坐以及站时需保持肩胛骨的正确位置,如:侧卧以及仰卧时,应将适宜高度的软枕垫于肩背部,保证肩略前屈;坐立时,可以将患肢置于前方。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时,应站在患肢一侧,一手握住患肢一侧的手腕,一手置于肘关节上方,可轻缓地将患肢进行上、下、左、右等方面的伸曲以及旋转运动,运动幅度均由小到大,慢慢增加强度,每次15至20分钟为宜。若为下肢,医护人员可一手将患肢的踝关节握住,一手握住膝关节的下方,轻缓地进行髋膝关节的伸、屈以及内外的旋转运动。

另外,语言功能方面的护理。脑出血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语言障碍,可借助于语言康复护理提升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程度及速度。可通过反复朗读日常用语、发音训练以及器官训练等方式进行患者残留语言能力的增强及补助训练。在整个语言早期康复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注重循序渐进,要让患者不仅感受到成就感,而且又会激发求知欲,极大程度地恢复患者语言交流能力。

此外,用药方面的护理。医护人员应该根据医嘱给予患者静脉输注相关脱水药物,从而降低颅内压,输注甘露醇时的速度应适宜,确保药物在血液中的有效浓度,一般是15至30分钟内输入125毫升为宜。且在输注过程中要注意患者尿液的量以及色,若有尿血现象则提示可能是肾损害;尿多现象则提示可能是电解质紊乱,应进行尿检,从而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若患者使用了降血压药物,医护人员则需观测患者的血压,不可因血压过度波动而导致再次出血。

4结论

脑出血是临床脑卒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伴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病死率有所降低,但患者因病而导致的功能障碍却严重影响其生活及工作质量。而康复护理,尤其是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躯体致残率、极大地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为更好地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喜全,张京东.急性脑血管病偏瘫的早期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13(1):28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篇(4)

【关键词】 个体化护理;早期干预;社区;糖尿病

本研究在社区对2型糖尿病采取个体化护理联合早期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月~2011年2月选择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糖尿病患者126例,入选的患者均符合WHO 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72例,女54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7.24±10.20)岁;病程3~17年,平均病程(6.85±2.41)年;文化程度:文盲及小学31例,初中及高中65例;中专及以上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由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在上述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护理联合早期干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1)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两组患者与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水平采用自行设计“社区老年糖尿病保健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1]。(2)血糖控制情况:测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水平[2]。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间差异用P值(P=0.05)表示。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干预前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例(%)]

注:采用x2检验,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 P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由表2可知两组患者干预前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血糖控制情况

注:采用t检验,与本组干预前比较,c P

3 讨论

本研究于2010年2月~2011年2月对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制订的个体化早期护理及早期预防措施,将个性化护理、早期预防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干预,并与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的对照组进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血糖控制效果等比较。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王萍,陈倩,梁仁瑞.个体化运动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9):13-15.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篇(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68例,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护理后康复组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护理后,康复组上肢、下肢功能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脑血管疾病;偏瘫;肢体功能

50%~70%脑血管疾病患者抢救成功后会出现失语、偏瘫等严重后遗症,对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均造成了不良影响[1]。为观察对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使用早期康复护理的疗效,本文对68例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68例,按照双盲法分为康复组与常规组各34例。常规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60.11±8.34)岁。康复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60.16±8.0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偏瘫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保持病房环境、降压护理、止血护理、预防颅内压护理等。康复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生命体征稳定后就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护理措施:①护理:如患者神志清楚,第2天可引导患者使用坐位进行康复训练,从左右摇头开始,如患者无恶心、头晕、面色苍白等现象,7d内可引导患者坐直,患者坐位时膝关节可保持90°,把双脚平放到地面上,保持患者肢体有良好姿势,从而预防关节畸形、萎缩、挛缩等症状。②被动运动:抢救治疗后按照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被动护理干预,按照局部活动及活动顺序等依次从大关节到小关节活动,运动幅度要从小到大,2~3次/d,患者活动程度以不引起患者疲劳、疼痛为宜,引导患者膝关节、髋关节轻微伸展、屈伸等。③主动运动:随着患者肢体功能的逐渐恢复,护理人员要辅助患者从简单到困难、从单纯关节到全部肢体开始运动,对无法下床的患者要辅助其进行肩关节外展,并相应地伸展肘关节、外展肘关节、握拳、腕关节、伸掌等,患者下肢进行内旋及屈伸动作,鼓励患者使用健侧肢体有效带动患肢,按照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锻炼。④语言康复护理:使用刺激疗法或者经典疗法有效改善患者语言功能,有效提高患者表达能力以及语言沟通能力。观察指标:经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前后使用Barthel指数评价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数0~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好,≤40分说明患者大部分生活均无法自理[2]。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上肢、下肢功能恢复情况,使用田敏偏瘫运动恢复法进行评定。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4.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式护理后康复组患者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护理前后两组上下肢运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上肢、下肢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不同方式护理后,康复组患者上肢、下肢功能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讨论

康复护理干预能诱导患者肢体进行被动及主动运动,还能及时抑制患者肌张力的异常增高,保证患者患侧肢体的运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肢体能力得到有效恢复。有学者指出,患者抢救后7d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会最大限度促使机体能力得到恢复,对减少致残率有良好效果[4,5]。研究发现,早期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进行语言刺激,并有效提高患者实施康复训练的主动性,为患者后期及时康复提供良好基础。本研究说明对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使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护理前上肢、下肢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式护理后,康复组患者上肢、下肢功能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钟翠莲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有效恢复肢体功能,对改善其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运用在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的干预中可帮助患者肢体功能及时恢复,早期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在临床上有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丽.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7):30-32.

[2]周海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0,31(9):1108-1109.

[3]范燕娜.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2,11(2):132-134.

[4]张亚琴.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4):137-139.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篇(6)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护理;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8-121-04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与多种因素引起脑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等关系密切,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现代神经病生理学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可塑性[1],通过早期康复干预能够重建神经功能,改善偏瘫肢体功能障碍。本研究分析超早期康复护理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内科2010年9月~2013年9月期间105例脑卒中住院患者,经临床症状、体征、头颅CT或MRI等检查确诊,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排除既往肢体功能障碍、再次脑卒中、精神障碍、意识障碍和无法判定疗效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42~68岁,平均(57.6±3.8)岁;缺血性脑卒中40例,出血性脑卒中12例;左侧肢体功能障碍24例,右侧肢体功能障碍19例,双侧肢体功能障碍9例。实验组53例,男34例,女19例;年龄41~69岁,平均(57.5±3.8)岁;缺血性脑卒中41例,出血性脑卒中12例;左侧肢体功能障碍24例,右侧肢体功能障碍20例,双侧肢体功能障碍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和偏瘫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脑卒中治疗方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溶栓和改善脑水肿等治疗为主,出血性脑卒中以控制颅压和预防继续出血等治疗为主[3]。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或外科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1)超早期康复干预:内科保守治疗患者在病情稳定,无再次脑卒中潜在风险后行超早期康复干预,常规入院第24小时左右开始干预;对于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而行手术治疗患者,常规在术后第2天行超早期康复干预;(2)康复护理干预依从性:处于昏迷的患者,康复护理以被动活动为主,预防肌肉萎缩和保持关节功能活动度;意识清晰患者在被动活动基础上,护理人员及时疏导患者的负向情绪,耐心讲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尤其引导患者重视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和预期效果,适当鼓励患者主动运动,树立康复干预信心,最大程度提高康复护理干预依从性;(3)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根据病情需要制定个体化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案,侧卧时,嘱咐家属在患者肩部、腕部、髋关节部和膝关节等接触床的位置垫小软枕,被动活动并配合肢体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功能位并预防足下垂,常规每隔2h更换一次以预防褥疮的发生;对抗屈腕、屈指、上肢内旋、屈肘、内收和前壁旋前等反射性抑制[4];被动活动外展和外旋,保证患者前臂旋后、伸腕和张开患侧手指;对抗全身性屈肌和伸肌痉挛的放射性抑制;对抗躯干肌痉挛的放射性抑制。以上康复护理干预方案训练在安静环境下训练不低于40min/d,2次/d,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对比偏瘫肢体功能改善情况。

1.3 观察指标

(1)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指数评分法评价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5],包括进食、洗澡、修饰(洗脸、刷牙、刮脸和梳头等)、穿衣(包括系鞋带和穿袜等)、如厕、控制大小便、床椅转移、平地行走45m和上下楼梯等内容,记分0~100分,分数越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对比干预前后Barthe指数评分情况;(2)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量表(FMA)评价肢体运动功能[6],FMA量表每项0~2分,共50项100分,分数越高,肢体运动功能越好,对比干预前后FMA评分情况;(3)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通过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脑卒中患者所存留的或新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识别和判定,分数0~45分,分数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4)综合疗效:采用NIHSS评分量表评价综合疗效[7],疗程结束后NIHSS评分减少>90%者为临床治愈,45%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ADL评分、FMA评分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两组均能够提高ADL评分、提高FMA评分和降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但实验组提高或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2.2 综合疗效

实验组干预后总有效率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x2=5.89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2

2.3 后遗症

疗程结束后,实验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18.87%、足外翻发生率30.77%明显低于对照组36.54%、13.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注:组内干预前后比较,t=5.9809,①P

止痛药物,同时配合康复干预手法缓解肩手综合征,必要情况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或高位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足外翻患者根据足外翻程度给予鞋底内侧垫高、康复指导或石膏矫形等干预。两组患者干预后后遗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3。

3 讨论

脑卒中是由向大脑输送血液的血管发生急性突发性损坏的脑血管疾病,通常突发性损伤发生在大脑输送氧气或营养物的血管爆裂之时,或发生在血凝块或其他颗粒物质阻塞血管部位,若脑组织持续缺氧,不仅能够加重脑组织和脑细胞的损伤,影响脑功能和肢体功能的恢复,还可直接导致死亡,而受脑神经细胞控制的机体功能也随之发生障碍[8]。现代医学能够通过药物或手术干预降低脑组织的持续损害[9],但处于半暗带的神经组织功能急需恢复,而现代神经功能重建或重塑理论认为通过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脑卒中后行康复干预被多数学者认可,但对脑卒中患者何时开始行康复护理干预尚存争议[10]。

本研究在常规神经内科或外科护理干预基础上行超早期康复护理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效果确切,脑卒中后病情尚未稳定,盲目开展康复干预有增加再次脑卒中风险,而康复干预不及时,极易在软瘫期错过最佳康复干预时期,导致后期康复过程中机体挛缩或废用性萎缩严重,降低感觉性刺激的敏感性,而内科保守治疗患者从入院24h左右开始干预,手术治疗患者常规在术后第2天行超早期康复干预能够提高康复干预效果;昏迷患者以被动活动为主能够预防肌肉萎缩,保持关节功能活动度以奠定后期康复基础;而对于意识清晰患者进行负向情绪疏导能够提高提高康复护理干预的依从性,促使患者和护理人员配合,最大程度提高干预效果;根据病情需要制定个体化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在机体受压位置垫小软枕能够预防褥疮,被动活动并配合肢体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康复干预的敏感性,诱发患肢肌力,而通过对抗反射性抑制能够促进分离运动和肢体控制能力[11]。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提高ADL评分、提高FMA评分和降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干预后总有效率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表明超早期康复护理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效果确切。而对照组和实验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足外翻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超早期康复护理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过程中,能够降低脑卒中肢体功能后遗症发生率。近代研究表明[12-13]超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提高中枢神经的可塑性,加速脑侧支循环建立和实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建,从而促进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超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促进中枢神经功能重建,在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对早期康复干预时间和效果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 周红艳,张少茹,卢丹丹,等.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74-1675.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7):393.

[3] 金晓琼,陈欣琼,林斯,等.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4):373-375.

[4] 任慧,王敬荣.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近期临床影响的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71.

[5] 李素华,刘静,武文成,等.超早期规范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15-16.

[6] 宁文帅,于凤伟,杨洋,等.超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1490-1492.

[7] 刘钦刚.偏瘫患者的全面康复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187.

[8] 季惠娟.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25):5250-5251.

[9] 许燕,王惠莹,林华瑶,等.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18(13):117-118.

[10] 霍瑞霞.早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1):15-16.

[11] 刘志霞.改良强制运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0):155-157.

[12] 郑阿娟,杨瑛.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2):2724-2726.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篇(7)

关键词:护理干预;子宫切除;肠蠕动;早期恢复

子宫切除术在妇科治疗中较为常用,可以较为彻底地解除相关疾病的困扰,但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妇科患者来说不适用。但很多妇科疾病只有通过有效的手术治疗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可是手术以后往往留下后遗症,患者往往出现肠蠕动功能障碍,容易出现腹胀、腹痛等不良反应,从而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通过手术以后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后遗症[1-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5月1日~2014年4月1日收治的52例子宫切除术患者,均为子宫肌瘤患者,有28例患者为肌壁间肌瘤,16例为浆膜下肌瘤,8例为粘膜下肌瘤,年龄为45~55岁,平均年龄为(51.2±1.6)岁。所有患者均无生育要求同意行子宫切除术。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术后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情况(观察首次排气以及排便时间)。

1.2.1心理护理 患者伤口疼痛以及对预后效果的担忧等因素会使患者出现慌乱、恐惧、紧张等心理情绪,患者因此而出现厌食,也不积极配合康复训练,这极其不利于术后肠蠕动尽快恢复,护理人员就需要耐心向患者讲解子宫肌瘤相关科学知识,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劝说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增强其治疗信心,还需要劝说家属配合营造和谐的治疗环境[3]。

1.2.2饮食护理 手术以后6h患者胃肠道蠕动功能恢复,给患者供给流质温热食物,这类食物刺激患者的胃肠道的进一步蠕动,之后2h就开始供给不含乳糖的流质饮食,这可导致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肠蠕动,也避免因为蠕动而出现饥饿情况,手术以后12h患者开始出现排气,此时可以给患者供给稀饭、面条等食物,患者在排便以后就可以为其提供正常食物。

1.2.3早期活动指导 进行早期康复活动,帮助患者肠蠕动,进而促进患者排气以及排便,避免出现肠粘连等不良反应,手术后取患者半坐卧位,指导患者进行关节以及四肢活动,注意活动的轻缓、柔和,手术24h以后指导患者进行床上伸展运动,适当进行扶床活动,活动量需要逐渐加大,也要帮助患者调整自己的呼吸,避免活动过猛而导致效果打折。

1.2.4穴位按摩 手术导致患者和谐的机体状态被打乱,患者的机体清浊异位,出现气机运化不畅的情况,通过穴位按摩可以对患者进行调理,帮助患者肠蠕动得到有效恢复,可以对患者的双侧三阴交、合谷穴以及足三里这六个穴位进行有效按摩,逐渐加大按摩力度,但力度需要在患者的承受范围内,频率控制在3次/d,5min/次[4]。

1.3统计方法 SPSS18.0统计、分析,χ2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P

2 结果

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使用护理干预对其肠蠕动早期恢复影响情况(患者首次排气以及排便时间),见表1。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为(25.9±9.9)h,首次排便时间为(52.4±16.3)h;一般护理后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为(46.3±14.9)h,首次排便时间为(76.5±17.6)h。

3 结论

作为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危及到女性的生殖健康,降低了女性的生命质量,现如今有很多女性受到该种疾病的困扰,尤其是位于生育阶段的妇女,该种疾病的发生率会高于非生育期的女性,通过手术后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手术后遗症,有效帮助患者提高肠蠕动的功能[5]。

我院主要通过手术以后的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来达到护理的效果,主要通过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早期活动指导以及穴位按摩这几个方面来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调节,帮助患者改善术后紊乱的机体,促进患者机体尽快恢复稳定和谐的状况。

对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进行早期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肠蠕动功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因而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新英.护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术后肠蠕动早期恢复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4):132-134.

[2]陈丽萍.综合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感染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7:823-825.

[3]谭李军,尹秀芬.腹部手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9):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