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5 15:05:30

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篇(1)

学校的每一位骨干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参加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并掌握和理解书中的部分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记好教学笔记。并要保证完成上级规定的学时。

二、组织观摩课,突显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我校教务处教研中心、教研组及骨干教师,经过反复论证探讨,拟订了定期的观摩课和研讨会。由骨干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人的研究选题方向,组织相关教师共同观摩及研讨。做到每堂观摩课后由任课的骨干教师讲述个人的研究方案和教学构想,每次研讨会上由骨干教师相对完整地表述专题研究心得和教学实验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做到科学理论和教学实例相结合。不仅提升了骨干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而且也提高相关学科相关教师对教改教研的认识和热忱。

三、 学校领导深入教研教改第一线,帮助骨干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研究对策及采取措施。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参与下我校骨干教师个人的教研教改的研究历程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1、理论学习。通过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创新理论及本学科业务知识等方面的有关论着,明确可能影响学生学习过程的各项因素。2、问卷调查。重点了解当前学生学习策略水平及非智力因素情况。3、分析综合。对调查所获数据进行分析,对影响学生创新性学习的因素进行归纳。

四、上一节示范课

每学期骨干教师要上一节示范课,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要有教学的改革意识。

五、在各方面进行锻炼

骨干教师一般都是我们的年轻教师,我们要给他们压担子,给他们以展示的舞台,骨干教师除上好本身要求的示范课以外,在远程教育学习方面要起到带头作用,还要进行课题等业务讲座。

管理与考核

1、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2、建立学习督察制度,加强对理论学习的督促检查,确保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3、通过各种竞赛活动及奖励措施,鼓励骨干教师积极参与。

4、学校对骨干教师所需要的参考资料,学习经费等提供必要的保障。骨干教师优先派出外出学习

5、骨干教师参与的各项活动均与教师年底考核挂钩。

6、教导处组织每学年对骨干教师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考查,并对考查情况进行总结和通报。

总之,通过培训使骨干教师不但要在观念上转变,还要在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研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发挥他们的带头和示范作用,使他们尽快成为本学科的带头人。

附:嵯峨寺小学骨干教师名单

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篇(2)

一、体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

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的附件中指出:遴选高水平师范院校与优质中小学联合,采取集中研修和“影子教师”相结合的方式,与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师范生实习支教相结合,组织支教教师、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支教、顶岗实习,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到培训院校和优质中小学进行为期3~6个月的脱产研修,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为中西部农村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辐射作用的带头人,推动教师教育改革。[1]

首先是遴选问题。包括参与的培训机构、优质中小学以及骨干教师的遴选。高水平的培训机构的遴选是通过各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高等院校、教师培训机构的标书进行评审,确定入围名单后再组织答辩,最终确定项目任务的承担机构,报教育部、财政部备案。这种竞争择优机制,以竞争择优盘活教师培训资源,以竞争择优促培训质量的提升,改变了以往直接由行政任命培训机构的模式,让具备优秀的培训机构参与培训,做到优中选优,这是保证培训取得较好效果的前提。培训组织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协调培训机构与优质中小学之间的关系,以往的培训当中,一部分优质中小学认为培训主体的是培训机构,自己只是协助参与,让优质中小学全面参与到培训中来,让培训机构和优质中小学形成强大的合力,这是培训组织者必须认真考虑的事情。

遴选体育骨干教师学员是“国培计划”体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中最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培训质量好坏的关键,并直接影响培训的全过程。能否选派到高水平、高素质、有潜力、可造就的优秀体育学科骨干教师,不仅关系到此次培训,而且决定整个“国培计划”既定目标的实现。从2010年一些省市的体育骨干教师学员反馈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专业不对口问题,部分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由其他专业或者一些退伍军人担任,没有专业正规的体育教师选派,只有抽调他们参与培训,造成了一些参训教师专业不对口。第二,学历,职称,教龄等与体育骨干教师学员的要求不符,部分学员学历、职称偏低,教龄较短。第三,被选学员城镇中小学体育教师比例较大,显然,这与“国培计划”实施目的初衷相违背。第四,一些学员学习动机不纯、学习态度不端正。一些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本身就少,学校不愿意把一线的骨干教师派去学习,对置换来的师范生能否胜任一线骨干教师的工作表示怀疑,让骨干教师去学习,学校体育工作就难以有效地开展,于是就派一些闲置人员参与培训,造成一些人被“国培”了。在这种状况下,有些学员培训学习时得过且过,放松了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这种不纯的学习动机和怠慢的思想行为偏离了“国培计划”的培训目的和要求,影响了“国培计划”项目的教学与培训质量。[2]

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篇(3)

【关键词】国培计划 服务与管理 小学数学 骨干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0-0157-03

“国培计划”是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简称,是教育部、财政部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它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同时,引导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贵州省小学数学特岗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是由贵州师范学院2013年承担的“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之一,培训类型属于为期10天的短期培训。由来自贵州省不同州(市)的特岗骨干教师学员组成一个班级,班级成员相处时间短、年龄差距较大、教龄长短不一、学历和职称结构层次不同,这给班级服务与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国培班不同于大学生或者中学生组成的班级,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班级成员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很强的获取知识的意愿,并且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第二,班级成员在工作单位都是比较优秀的教师,来到我校参加培训却是作为学生,如何把握教师与学生的双重身份对参训学员来说有难度。鉴于此种情况,班级服务与管理者与学员之间的交流及管理的方式将影响整个培训的效果。如何有效地进行班级服务与管理,推动学员之间进行积极的教学经验交流,将是值得班级服务与管理者深入研究的课题。

班级服务与管理者在培训中承担班级服务与管理工作,事实上,班级管理者更应该是一个为培训班级提供优质服务的服务者,服务学员,服务上课专家,同时是学员与专家之间的桥梁。依据贵州省小学数学特岗骨干教师的特点,结合自己近四年国培班服务与管理的工作经历,我个人觉得应该从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三个阶段去把握班级服务与管理工作。

一 培训前的服务与管理

培训前的服务与管理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前提。在学员没有来学校报到前,作为班级服务与管理者,应参与到学员培训需求调查中,通过问卷调查或者实地走访的方式,准确了解学员的实际需求,包括所要培训的内容、对培训班的服务与管理及培训时生活上的要求,为培训课程的设置提供依据,为培训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应提前了解学员的情况,越详细越好,至少要包括其所属民族、所学专业、现在工作单位所承担教学的年级、在学校所担任的职务及特长等。及时传递培训的相关文件与动态,提醒学员报到时携带相关材料与证件。最好能按照培训的季节,给出温馨提示。尽量为学员做好培训前的服务工作,让学员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爱。

二 培训中的服务与管理

培训时的服务与管理是整个班级服务与管理最核心的部分。班级服务与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将影响整个培训的效果。因此,作为班级服务与管理者,应尽心尽力为全体参训学员服务,做好后勤保证,让学员在学习期间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更新观念,同时生活过得愉快而充实。依据班级服务与管理的相关理论,结合自己承

担国培班主任的工作经历,我个人觉得对于培训时的班级服务与管理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报到时,应该让学员进一步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爱。在学员报到时,班级服务与管理者(班主任)应面带微笑,耐心介绍报到程序,介绍第二天的安排,提醒学员熟悉校园环境。并利用此机会进一步了解每位学员的详细情况,关注学员报到时的表现,为后期组建班委物色好人选。在学员来学校报到的当晚,项目领导及班主任应该走访学员宿舍,与学员交流,了解学员对学校的第一印象及对培训安排的意见。同时也显示出学校领导对项目的重视、对学员的关心,让学员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爱。

第二,适当开展“破冰”活动是学员相互认识和初步了解的有效方式。组建班委,形成小团队是培训所必需的。由于参训学员来自不同的地方,彼此不认识,非常陌生。陌生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人与人越陌生,心理距离就越大。有了心理距离,彼此之间的沟通将会非常困难。因此,短期骨干教师培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学员之间多交流,可以谈教学经验与困惑,也可以谈个人爱好等。为了尽快缩短学员之间的心理距离,畅所欲言地交流教学经验,班级服务与管理者必须开展一次“破冰”活动。破冰,顾名思义就是打破厚厚的冰层。“冰”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相互之间不愿意交流,从而形成一层不易融化的坚冰。而“破冰”就是通过一些特殊的活动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把本来比较陌生的学员变成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伙伴,甚至是一生的朋友。这层冰只能先从内部慢慢融化,不能通过外部方式强行打破。破冰的方法就是通过活动。当然,用来“破冰”的活动非常丰富,这需要根据参训学员的特点来进行选择。破冰活动不仅仅是一场游戏,更是一次契机,一次融合,一次心灵之旅。本次参加小学数学特岗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教师年龄大都在25~35岁之间,他们很乐意接受新事物,思想开放,思维敏捷。基于参训学员的实际情况,培训服务与管理者精心设计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合力吹气球,实现了从“破冰”到“融冰”的完美过渡,消除了学员们的紧张心理和陌生感。同时培养了学员的沟通配合能力,增强了小组分工合作的意识。活动准备:主持人准备每组各六张签,写上嘴巴、手(二张)、屁股、脚(二张);气球(每组三个)。具体活动规则如下:(1)分组,不限几组,但每组必须要有六人。(2)主持人请每组每人抽签。(3)首先,抽到嘴巴的必须借着抽到手的两人的帮助来把气球给吹起(抽到嘴巴的人不能用手自己吹起气球);然后,两个抽到脚的人抬起抽到屁股的人去把气球给坐破。(4)以上动作重复三次,所用时间最短者为胜者。活动结束后,主持人随机采访各小组的组员,谈谈参与活动的感想,其中有一位教师认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让自己又过了一把学生瘾,同时通过这个活动一下子就认识了不少同行,也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在培训过程中,由于学员人数较多,班主任不可能做到实时跟踪班级情况,在通知相关事宜时也不可能一一电话通知学员,培训时间虽然只有10天,但为了能使班级服务与管理更加高效,组建一个愿意为学员服务、团结向上的班委是很有必要的。由于学员都来自不同的地方,彼此不熟悉,而班委在培训中承担的更多是责任,需要比其他学员付出更多的劳动与心血。如何组建有责任心、团结向上的班委将是摆在班级服务与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难题。为了确定班委,班级服务与管理者应对学员进行查、望、闻、问,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最好采用学员个人主动参选与他人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公开公平地选拔班干部。一定要在培训开始的第一天就要让学员感受到班主任对所有的参训老师都是平等的,这对后续培训工作的开展很有作用。

第三,经常走访学员宿舍,与学员建立深厚友谊。参训学员远离家乡,来到学校参加培训,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有困难时不主动向班级服务与管理者寻求帮助,使得学员在培训时不能够集中精力参与培训,从而影响培训效果。针对此种情况,我觉得作为班级服务与管理者,应充分发挥服务功能,经常走访学员宿舍,多与学员交流,准确了解学员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让学员感受到家的温馨,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培训中,确保达到培训的目标。

第四,组织文体活动,能够增进学员彼此之间的友谊。在全体学员辛苦学习的过程中,作为班级服务与管理者,有必要为参训学员搭建文体活动的平台,这将会大大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同时也能让学员在辛苦学习之余有机会放松、锻炼身体。在培训即将结束的时候,组织联欢晚会,进一步增进学员之间、学员与班级服务与管理者之间的感情,让学员感受到培训机构的人性化服务与管理。同时也为培训的跟踪指导工作奠定基础。

三 培训后的服务与管理

作为培训服务与管理者,在学员培训结束后,应该与学员通过QQ、微信、邮箱、微博等方式进行联系,详细了解培训之后他们回到工作单位的工作情况,是否将培训期间所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应用于他们的实际教学中,回到工作单位后是否充分发挥了辐射作用。同时,如果学员在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可以及时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作为班级服务与管理者,很乐意为学员服务,很乐意为他们提供帮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训的预期效果,从而提高贵州省的基础教育水平。

总之,班级服务与管理者(班主任)在培训前应尽可能多地了解每位学员的基本情况,报到时关注学员的表现,为后期组建班委物色好人选。另外,在培训的第一天,有必要开展“破冰”活动,消除学员之间的陌生感,拉近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营造积极交流的氛围,提高班级服务与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为培训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在培训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深入走访学员宿舍,关心学员的生活、学习,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增进学员之间的友谊。培训即将结束时,班主任有必要组织本班的学员开展联欢晚会,这将会进一步加深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班级服务与管理者之间的友谊。培训结束后,班主任还应继续与学员保持联系,帮助学员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共同为贵州省的基础教育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栋玉、张坤香、张忠玉等.“国培计划”班级的管理策略[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6):105~107

[2]龚孝华.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基本理念[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125~128

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篇(4)

此次研讨会是在“国培计划”的大背景下开展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实行教师教育模式转型、创新教师教育体系、丰富教师培养和培训方式的一种尝试。

“国培计划”全称“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精神而启动的教育发展项目,是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010至2012年,中央财政每年将投入5.5亿元用于支持“国培计划”的实施,数百万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将受惠于该计划。

一、“国培计划”的“演化”

“国培计划”始于2008年,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部组织实施了2008年、2009年、2010年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笔者将三年的“国培计划”分别从培训项目、培训人数、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上做了归纳,力图梳理“国培计划”的“演化”轨迹。

1.2008年“国培计划”

培训项目:(1)西部边远地区教师培训专项计划;(2)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计划;(3)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计划;(4)中小学班主任专项培训计划;(5)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计划。

培训人数:80万。

培训方式:“送培到省”、卫星电视课程播放、网络在线辅导答疑、集中研修等。

培训内容: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中新课程实施;班主任日常工作的具体指导;中小学校常规体育项目,基础专业技能和基本教育教学技能等。

2.2009年“国培计划”

培训项目:(1)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2)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3)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4)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项目;(5)培训者培训项目;(6)援助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7)中小学体育和艺术教师培训项目;(8)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

培训人数:50万。

培训方式:“送培到省”、卫星电视播放、网络在线研讨、集中培训、案例研讨、观摩考察等。

培训内容: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效教学的方式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师德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高中课程改革学科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学科教师实施新课程面临的教学主要问题;教师培训项目的设计与策划,教师培训内容的筛选与优化,有效教师培训的模式与方法,现代远程教育与组织,校本研修的设计与指导教师培训的组织与管理等;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公共卫生及安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班主任工作,教育教学技能和教育实践活动等;小学体育教学基本运动项目,基础专业技能和基本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指导中小学校学生合唱的基础专业技能和基本教学技能等。

3.2010年“国培计划”

培训项目:(1)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包括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骨干教师集中培训、骨干班主任教师培训、农村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教师培训者研修),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高中课程改革教师远程培训),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培训。(2)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包括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

培训人数:数百万。

培训方式:集中培训、课题研究、跟踪指导、电视课程收看、IP卫星资源播放、网络在线学习、“走出去、请进来”和“对口支援”的方式等。

培训内容: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培训;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先进培训理论,典型培训案例,培训规律和经验;新课程改革;农村学校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科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心理康复教育;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远程学习习惯和能力建设等。

从内容上说,较之2008年,2009年新增了培训者培训项目和援助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而且将艺术教育教师培训纳入培训计划中。而2010年的计划将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独立成项,而且在“示范性项目”中纳入了幼儿园骨干师资的培训计划。

从培训规模上讲,培训人数由2008年的80万、2009年的50万增长到了2010年的数百万,培训经费也由原来的五千万翻了十番变成了5.5亿,从“国培计划”的演变中我们能够看到国家对提高我国基础教育师资质量的意愿和决心。

加强教师培训,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需求和愿望。2008年、2009年、2010年,三年来“国培计划”无论在参培人数、项目设置和项目侧重上都有了不小的变化,但一直不变的是其“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的宗旨。

二、“国培计划”的核心诉求

1.示范引领

(1)“种子”教师培训

通过“国培计划”培训一批“种子”教师是发挥“国培计划”示范引领作用的重要途径。

我国有一千多万名中小学教师,保证这些教师每5年接受一轮分类、分层、分岗的培训,这个任务对于国家而言无疑是十分艰巨的。因此,如何有策略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就成了教育管理者首要关注的问题。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在“国培计划”实施准备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不管是集中培训还是远程培训,对象一定是符合“国培计划”宗旨和层次定位的骨干教师。“国培计划”不可能全部覆盖,即使是远程培训也不可能全包,最好的教师要参加“国培计划”,真正起到骨干示范引领的作用,对其他教师起到指导作用。

在论及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时,管司长也强调:千万不要因为置换培训这种方式跟师范生实习支教结合起来了就把它理解成随便哪个教师都可以被顶替出来去培训,出来的教师一定是要有培养前途的骨干教师,“国培计划”的经费一定要花得有价值。

可见,“国培计划”意在起到一种示范引领的作用,培训骨干教师的真正目的在于让骨干教师把培训过程中的所获带到教学一线,用自己的言行去带动本校或本地区的教师,在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

经过培训的骨干教师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后,可结合本校实际,利用学科教师集中学习或同仁需要帮助的时机,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不断开发理论的现实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变通思维,努力将自己的学习所获以不同方式传递给其他教师,用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帮助其他教师打造出不同的课堂特色。

来自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水车园小学的罗菊玲老师参加了2009年兰州城市学院承办的“国培计划――中西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她对于如何发挥好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深有感触。在她看来,骨干教师通过培训后方方面面都有了提升,回到单位后应力争将自己学习的成果全面渗透到工作中。她以引领教学研究为例,列举了骨干教师发挥引领作用的5个步骤,分别是:第一,组织学科教师认真分析不同学年段的教学目标;第二,研究学生通过哪些方法学习最有效;第三,根据学生学法与教师个体的教学特点,研究不同的教法;第四,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总结和反思;第五,集体总结,再次研究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她总结说:在这个“集体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再总结――再反思”的过程中,针对同一教材,人人都找到了适合的有效教学法,这个过程没有骨干教师的引领是难以实现的。

一如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宋永刚在“国培计划(2010)――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北京师范大学培训班”开班仪式上所说的那样,参加“国培计划”的各位学员都是各省认真选拔推荐的骨干教师,本身既是学习者,又是培训者,不仅要通过研修使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还肩负着作为培训者的责任,发挥引领辐射的作用。

总之,接受“国培计划”培训后的骨干教师应致力于专业团队建设的工作,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达到成果辐射的效果,引领教师在团队中互帮互助地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提升各自的专业水平,体现“国培计划”示范引领的培训宗旨。

(2)价值引领

“教师对学生的一生太重要了,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很多有名的教育家在回想往事时,往往都会认为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不是大学的老师,而是中小学老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在“农村骨干教师与免费师范生面对面”研讨会上如是说。

“国培计划”中所要求的小学教师培训要达到的“国家级”规格,在顾明远教授的这番话中得到了最好的注解。反过来讲,“国培计划”对提升中小学师资质量的重视也有利于引导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文明风气,引导我们正视中小学教师对中国教育质量所具有的影响力。

2010年9月10日,总理在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与教师们座谈,他在讲话中明确指出:“把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培训作为教师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这是‘国培计划’的核心导向。”

温总理指示:“将教师培训工作的重点转向广大农村地区,转向农村骨干教师,是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部门要紧紧围绕‘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这个重点来规划和实施教师培训工作。”

许多“国培计划”的学员纷纷通过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留言板发表了自己的感想。

学员黄申木说:“温总理的重要讲话无疑是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我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在和责任所在。以后,我一定扎根农村,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

学员曹玉霜说:“总理的讲话使我倍感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一定要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全部的智慧。”

学员袁丽红说:“国家重视了,让我觉得哪怕是一个偏远山村的教师,也可以挺直腰杆做人了!同学下海的下海,经商的经商,发达了,发迹了,发财了!而我,就是离不开教育,离不开这些小不点儿!感谢国培,让更多的人关注教师,让更多的人敬重教师!”

“国培计划”对农村师资培训的侧重和强调使很多人看到了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也使很多的教师对自身所从事的农村教育事业有了更深刻的价值认同。

“国培计划”作为国家级别的培训计划,所发挥的价值引领作用还不止于此。在“示范性项目”的实施方案中,“农村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这一项目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何为“紧缺薄弱学科”?笔者心中升起了疑问,通过继续阅读,笔者在“中西部项目”方案中找到了答案。原来这些紧缺薄弱学科是指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科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2011年,国家将对全国6000名农村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5天的专项集中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改善紧缺学科师资力量薄弱状况,推动全国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的开展。笔者不禁感慨,在数英、理化横行应试教育界的今天,音体美、艺科信这些学科在“国培计划”中的异军突起为素质教育的深化做足了铺垫。当纵览今年的诸多“国培”子项目时,体育、音乐、美术这样针对非应试学科的教师培训方案让人眼前一亮,这些项目无不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多元智能”的精神。

总之,“国培计划”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有利于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对农村师资培训的政策倾斜有利于凸显农村教育的重要价值;对紧缺薄弱学科的强调有利于素质教育和“多元智能”标准的深入人心,全方位地引领着社会价值的走向。

(3)高规格的培训“示范”

就拿“国培计划(2010)――中小学骨干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北京师范大学班主任培训者培训班”来说,为了落实培训目标,北师大继教院根据培训模块设置,聘请了18位影响大、业务精、研究深、经验多的教师担任培训主讲。在为期10天的培训中,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师大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以及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等引领学员了解了教育改革前沿状况;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北京教科院基教所副所长王宝祥为学员解析了班主任工作对象;全国著名班主任魏书生、李镇西老师以及北京市几位一线优秀班主任与学员共享了专业成长规律和工作经验;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教育学院专门从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和培训工作的教授们,还通过讲解教师培训理论来提高学员的班主任培训能力。

“顾明远、谢维和、李镇西、魏书生……专家各具风采……在给我们讲解知识、传递理念、训练技能的同时,也在展示着他们的人格风范、理想追求。”“十日来,我们天天与大师相伴,时时与思想相约,每一节课都让我们感受着‘高峰体验’。高涨的情绪和美妙的感觉,使人振奋向上。”学员们如是说。

组织周密、培训师资水准高是学员们对“国培计划”的普遍共识,这种“明星级”教师加“骨干”学生的集训模式给参培的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到了他们的一致好评。“我觉得我们很幸运,能够一睹那么多教育名家的风采。在来之前,有些教师仅仅只是印在书上的名字,参加这个培训我竟然有机会和他们面对面了,真不可思议”,一位学员激动地表示道。

宋永刚副司长在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评审会议上说道:“‘国培计划’必须要开阔视野,站在国家级培训的层面,按照项目要求,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国培计划’强调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谁来承担培训任务,参训老师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不要搞任务分摊、经费分摊,培训任务要相对聚焦在高水平大学。”可见,高规格的培训阵容是“国培计划”的明确要求,这种“高规格”能为教师培训的普及提供“示范”模板,使今后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工作能够遵循基层教师与教育大家直接“面对面”的资源配置模式,寻求一线教师培训的最优效果。

2.“雪中送炭”

(1)对农村教育重点支持

“水桶定律”告诉我们,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这一定律也被称为“短板理论”。如果把中国教育比喻成一个水桶,那么农村教育无疑就是那块“短板”,而鉴于教师之于教育的重要性,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就成了“短板”中的“短板”。

在相当多的农村地区,教育设施简陋、教学条件较差、教育经费困难等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农村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比如,农村教师待遇不高,生活条件艰苦,本地教师不安心,外地教师不愿来,学习深造机会少,存在知识老化现象等。

我国13亿人口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也在农村。要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农村教育这个薄弱环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总理也一语中的地指出:“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核心是农村中小学,关键是中小学教师。”

而“国培计划”以“雪中送炭”为其宗旨,自然要关注亟须得到改善的农村教育和农村师资问题,如此一来便不难理解“加强农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国培计划’的核心导向,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培训是教师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的要求。

在2010年“国培计划”的两大主要项目中,“中小学教师示范性项目”的国家投入是五千万,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投入则高达5亿,这使得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的数百万农村教师都能够从“国培计划”中切实受益。

参加了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罗永军老师说:“作为一名农村英语老师,我一直认为自己的学识太少,国家能够投入大量的人力与财力进行‘国培计划’,可知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学习,我感到很庆幸并应努力投入该培训之中。”梁炎兴老师也很激动:“作为一名农村教师,能够在家里接受培训,而且是国家级的培训,真让人高兴,我感到我们正在向一个学习型的国家挺进。”

(2)按需送“培”

按需送“培”是“国培计划”项目的重要设计理念和审批原则,这种按需送“培”精神体现在项目和内容的宏观设计上,也彰显于每一次具体的培训中。

纵观历年的“国培计划”,无论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计划”(2008年)的设计还是“援助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2009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年)的启动,无论是“培训者培训项目”(2009年)的加入还是“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2010年)被纳入其中,都与新课程改革、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开发教师培训资源和学前教育成为教育热点等时事动态紧密关联的,其内容设计不仅体现了“国培计划”的时代感,而且也展示了按需送“培”的“国培”特点。

如果聚焦于一次具体的培训,我们会发现按需送“培”的国培精神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北师大继教院在开展“国培计划(2010)――中小学骨干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北京师范大学班主任培训者培训”之前,已经利用各种方式做好了学员需求的调研。包华影院长介绍道:“为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我们专门设计了学员需求调研,连同开班通知发放到学员手中或公布在网站上,广泛征求学员对培训活动特别是专家团队、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等方面的意见。从反馈情况来看,无论是占培训班20%的中小学一线班主任,还是教师教育机构的培训者,都希望接触到具有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工作经历的专家,都注重培训内容的创新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都希望有案例分析、互动交流及观摩考察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来自安徽省桐城师范学校的参训教师程玉梅表示:“北师大继教院培训前进行了细致的需求调研,广泛征求了学员对培训组织和培训专家的意见,增加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目标明确,定位准确,符合我们学员的实际需要。”

因此,无论是项目的宏观安排、内容的中观设计,还是具体培训的开展,我们都可以很明显地察觉到“国培计划”所坚持的“按需施训”导向。

3.促进改革

(1)不断寻求培训方式和培训方法的创新

集中培训、送培上门和远程教育是“国培计划”历年来的传统培训方式,在尊重传统的同时,国培计划也不断实现着培训方式的创新,例如今年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就是在集中培训方式的基础上对新培训模式的探索。

在北京师范大学“骨干教师与免费师范生面对面”研讨会上,来自河南省农村的陈敬彩老师就坦陈了她心里的挣扎:“我虽然很珍惜这次培训机会,但心里还是很矛盾的。我在学校里上九年级的课,同学们马上要面临升学了,我一出来家里的课就没人代了。”其实像她这样在面对脱岗培训机会时左右为难的教师并不在少数,这一方面反映了农村教育由于师资匮乏而遭遇的窘境,另一方面也对培训模式的创新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设计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它将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与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师范生实习支教联系在了一起,一方面能够满足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需要,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农村师资的充足,同时还为师范生提供了职前训练的机会,可谓一举多得。

然而,新事物也意味着经验不足,管培俊司长就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做了提醒。他说:“师范生实习支教与教师置换脱产研修相结合是一个亮点,具有促进改革的启发意义,但是要大规模地采取这种方式我们目前还没有底。……实习支教与置换培训相结合很复杂,首先要研究很好的方案,接着要协调有关各方,包括地方政府,还要落实到中小学,落实到教师,哪些教师置换出来培训,置换出来的教师的岗位,要协调师范大学、师范院校、毕业在即的高年级的师范生,多大量,如何安排。”可见,寻求培训方式的创新并非易事,需要不断均衡各方条件与利益,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也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以规避风险。但话说回来,其“促进改革”的精神内涵是十分具有进步意义的。

具有促进改革进步意义的创新还不止培训方式的探索,在教师培训中对培训方法进行创新同样具有示范引领、促进改革的积极意义。新课改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全面参与教育过程,变被动为主动,这样的教学理念也被引入了“国培计划”的培训现场。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的教学方法被广泛运用,使培训变得别开生面。

对教师的教育采用更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参培教师在回到工作岗位后更积极主动地寻求教学方法的变革,这样的探索创新具有促进改革的示范意义。然而,改革和创新都不是一步到位的,强化以教师为本,变“要他学”为“他要学”的培训机制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改革也还有继续深化和拓展的空间。

(2)将竞争引入培训资源建构过程

如果说“国培计划”是一出大戏,那么,项目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就是这出大戏的脚本,项目培训机构是导演,而参加培训的教师们是演员。国家作为制片方,自然希望能够挑选出最有效率的导演、最有可行性和实效性的脚本和最优秀的演员来共同完成这出“大戏”的演出任务,这个组建合作团队的过程就是培训资源的建构过程。

传统的培训倾向于采用一种计划式、任务经费摊派式的组织方式,这常常会招致“疲于应付”、培训效率低下、经费浪费严重等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承担培训任务的主体很可能会因为创新动力不足或条件资源不充分、不成熟等因素,使培训效果流于平庸,培训质量经不起检验;另一方面,一些有实力、有条件完成相关任务的体制外机构却无法参与到培训中来,自然也无法发挥其所占有的资源优势。这种封闭的、静态的培训资源建构方式亟待改变,急需将竞争思路引入资源建构的过程中。

针对当前诸多培训开放度、竞争性不够的问题,管培俊司长在“国培计划”实施准备工作会议上对培训资源建构的“竞争”模式作了强调,他说:“要竞争择优,遴选好项目承担机构。不管是集中培训还是远程培训,不管是院校还是远程教育平台都要实行招投标机制。各省要按照教育部、财政部下发的招标指南和招标流程要求规范招标,通过竞争机制,遴选最好的资源实施培训。”

将竞争因素引入“国培计划”的设计组织工作,采用招标投标、评审答辩等方式遴选培训机构、培训项目、培训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资金浪费,保证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督促培训项目承担方更细致地设计和评估培训方案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力求使每一分钱都能用到刀刃上,每一个培训都能命中教师的内心所需。

培训项目的设计和培训机构的遴选都是开放的,“择优”的机制凸显了竞争性,这种竞争性不仅有利于促进资源的盘活,也有利于保障培训质量的提升。此外,建立竞争择优机制本身就是对构建开放的现代化培训系统的一种推动。

三、结语

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篇(5)

关键词:骨干;培训;对策

一、当前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存在的问题

1.培训课程内容无法跟上教育发展步伐,没有针对受训教师背景而开展

当前教育改革需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也要求骨干教师培训内容应从提高骨干教师专业素养出发,有针对性地安排长期和短期培训规划。培训指导老师虽然学术理论学术理论水平高、知识面宽、信息量大,但缺乏实际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实践经验,加上受训的时间短,难以面面俱到。而受训的老师,普遍是中小美术教育行业的佼佼者,他们已经对本学科的教学有独特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如果授课专家所授理论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受训老师就会感到厌烦,如此形成的循环,必然导致骨干教师培训流于形式。

2.培训方式单一,培训者和受训者缺乏交流互动,学习型组织氛围不浓

骨干教师校外集中培训几乎以课堂讲座形式完成,可以在短时间对骨干教师进行集中受训,组织形式也简单方便。然而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已具有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他们希望获得提升的培训形式不止是讲座形式的示范和指导。但当前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的培训形式仍以专题性讲座为主要手段。而案例分析、研讨交流和观摩考察所占的比例仍很小,这种专家讲授,教师在台下揣摩的模式,专家的幻灯片看似是最新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但实际上是一种单向式的灌输,因为讲课者的线索是以自己的授课思维展开的,无暇顾及听课者的接受和参与程度,对骨干教师已有的经验、创造性和行动能力关注不够,受训教师没有真正融入培训活动。

3.培训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优秀一线美术教师较少

培训教师往往根据培训目标来选定培训内容并开展培训。在培训中,他们直接与骨干教师面对面交流,是骨干教师接触时间最长的人。然而,在当前开展的骨干教师培训中,师资主要集中在教育理论家和学科专家两种类型,骨干教师培训由相关的培训院校承担,作为培训院校的教师理论家和学科专家自然成了师资主力,从而忽略了优秀一线教师的参与。而优秀一线美术教师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实践,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要比教育理论家和学科专家更了解骨干教师需要什么。

4.培训前缺乏课程需求调查,培训计划缺乏需求调研

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应该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循环性活动。而教育体制的行政化导致,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成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形象工程,培训由教育局联系高校专家,同时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分配到各学校,由各校再选派教师参加。培训计划的制定,考虑宏观层面的内容显然最多,单方面以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升来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而忽视了教师个体的“心理素质”因素。

二、针对当前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在培训内容方面

(1)应针对受训教师背景而开展,做好培训前的需求调研

高质量的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应该建立在有效的训前分析基础之上。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的反馈机制应当及时迅速。培训的实施部门要把培训过程和培训后的状态信息动态地反馈给培训主管部门、培训管理决策者。反馈要保证骨干教师到施训者的信息网络机制通畅,可采取座谈方式或者问卷调查形式。同时也保证训后的骨干任职教师学校到骨干教师培训管理机构的反馈网络通畅,培训管理机构收集反馈信息后,即可对培训目标、培训计划作出适当调整,形成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的良性循环。

(2)注重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更新,做好美术学科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补充和提高

新时期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是教育行为开展的先导,正确的教育观念能引领培训者开拓思维、率先示范,吸引骨干教师好学上进、反思研究、努力提升,从而获得更实效的培训结果。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不同于一般的学历补偿教育或更新性的专题教师培训,作为一种发展性的教师培训,在解决骨干教师更新旧的教育观念、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骨干教师形成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的惯性思维,使他们的综合素质获得提高。

(3)关注受训教师心理素质内容板块,侧重受训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受训骨干教师的发展应该包括他们的身心成熟,作为骨干教师不仅应该是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中坚,还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抗压大员”。在调查中发现,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的心理素质在培训中往往成为最为弱化的一项,这与骨干教师培训效果的其他能力提高形成了反差。所以,在骨干教师培训中,应当注重骨干教师的心理素养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学院应当在课程规划中渗入心理素质提高培训项目,使受训骨干教师发展全面有效。

(4)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方面的内容

当前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应着眼于优化和提升骨干教师开展素质教育能力这一宏观取向。并以这一取向作为培训精神,精选充分反映先进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并结合教育实践,展开学以致用的培训。

2.在培训方式方面

(1)运用多样化教学形式,促进师生交流互动,增强培训效果

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形式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培训效果。当前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的培训仍以专题讲授为主。因此,在骨干教师培训形式选择上,要改变传统的“师本位”单向讲授形式,转向师生交流互动,强调以受训教师自主学习和研修为主。开设讲座往往是骨干教师集中培训的最高效形式,但开设讲座的内容往往由专家自定,为了保证专题讲座不流于形式,培训专家应预先调研,深入一线,精心编选菜单,让受训教师有更大选择余地,促进培训效果提升。同时,实行动态的观摩考察是培训理论联系实践的最佳方式之一,动态的观摩考察包括到相关名校、美术学科示范学校进行考察,受训教师在教学情境中理解新课程理念,感悟教材的丰富性和延展性,并自我反思,找出一条适合自己教学施展的路径。通过专题菜单获得理论提升,动态观摩考察获得感性体验,两者相结合可使培训效果相得益彰。

(2)因材施教,根据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的成长特点,采取相应的培训策略

发展期的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在学校具有骨干地位,对他们的培训要突出重点:促进骨干教师形成开放性、动态发展的知识结构;促进骨干教师敢于进行教育改革的教育理论提升;促进骨干教师形成教育实践反思习惯,学会自我经验上升理论,并丰富发展。

3.在培训师资方面

(1)提高施训者的素质

培训者在制订培训课程目标,选定培训内容和确定培训方式方面都是全程负责或者参与的。在培训中,他们有的是实施者,直接面对受训教师,是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引路人。

(2)增加优秀一线美术教师师资

优秀一线美术教师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实践,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要比教育理论家和学科专家更了解骨干教师需要什么,因此,应该充分发挥优秀一线美术教师的带头作用,以一引群,发挥他们的示范性和辐射性作用。

4.在培训时间方面

(1)适当延长技能培训时间

美术知识与技能(包括美术学科发展现状、美学理论、美术史知识和构图知识、色彩知识)方面的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一般讲座型的时间安排只能是蜻蜓点水,无法满足培训内容的开展,也达不到实际的培训效果。

(2)根据受训教师工作安排,协调培训时间

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有其自身的工作特点,往往是在某一阶段工作繁多,某一阶段工作空闲,因此,要充分考虑受训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群体的假期和工作安排,做好沟通,协调好培训时间。

参考文献:

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篇(6)

一、培育骨干教师学习型组织的意义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我国开始传播,从管理学拓展到其他知识领域。其核心理念是彼得・圣吉提出,学习型组织要进行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骨干教师学习型组织可以看作是由骨干教师组成的,在拥有先进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教育信息技术,在学习型组织中交流与合作,来获得自我超越、组织更新和知识创新的组织。

对国培计划来说,培训中的很多课程与教师教学时间冲突,骨干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效率、主动学习。通过培育学习型组织,骨干教师的进取心和创造力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并且还能加深国培计划中目标、内容和价值等的认同,返校后传递给其他的基层教师。

对骨干教师个体来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教育工作越来越具有知识密集型的特征,教师必须要学会迅速处理和传递各种信息,因为在竞争的环境中“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骨干教师必须秉持终身学习理念,不断自我超越,才能真正承担起传导知识和德行的重任。

对教师专业组织发展来说,我国的教师专业组织的各项功能发挥还很有限。从基础教育层面来看,教师群体组织学习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有人尖锐地指出“不学习、不研究、不交流”是现在基础教育教师群体的流行病。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骨干教师们,必须要正视问题,打破“组织学习智障”。

二、培育骨干教师学习型组织的挑战

培育骨干教师学习型组织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从在国培中试点培育的效果来看,培训基地至少面临以下几大挑战。

1.骨干教师对学习型组织理解不够。就学习型组织理解程度对200名骨干教师展开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的教师都知道学习型组织这个名词,但是不超过5%的教师知道学习型组织要求进行“五项修炼”。这种情况表明,从整个大环境来看,对学习型组织的宣传仅仅产生了感知的效果,教师群体没能深刻理解学习型组织,这也就意味着,由参训的骨干教师自发建立学习型组织几乎不可能,需要由外向内地进行引导,培育出学习型组织。

2.国培体系复杂,无法简单统一地设定学习型组织模型。从对象上来看,国培计划至少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对示范性骨干教师的培训,另一类是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从授课方式上来看,国培计划有面授形式,也有远程教育方式;从培训时间上来看,有短期项目也有长期项目,还有间断性培训项目;从培训基地来看,有国家级的培训中心,也有省级地方培训机构。培训项目多样,再加上骨干教师知识、能力等背景复杂,简单地用一种理想的学习型组织作为培育的目标是不可取的,需要针对具体对象选择性地引导,培育学习型组织。

3.如何保持骨干教师学习的主动性是培育教师学习型组织面临的最大挑战。从对骨干教师的调研来看,在培训基地的学习主动性与持续性可以保持得很好,而回到原来工作环境中则效果很差;中青年骨干教师主动性和持续性保持较好,年龄偏大、职称较高的骨干教师进取心相对较弱。骨干教师对解决教学实践中问题的热情较高,但参与科研的兴趣不大,即使有兴趣,也主要与评职称的要求相关。因此,激发骨干教师学习的主动性与持续性难度相当大,没有自觉的学习,就没有学习型组织。

4.如何在培育过程中监控和评价。培育学习型组织过程中,培训基地要进行各阶段的监控和评价。对于学习型组织的发育程度,必须要有专门的人员来监控,并适时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这对培训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自己本身是学习的能手,也是组织管理的专家。然而,不仅师资不能完全满足教师的要求,时间和空间上也无法保证对学习型组织的全过程引导。当培训结束后,如何让骨干教师学习型组织独立地运行、发挥专业组织的作用,难度不小。

此外,骨干教师还承受着参与培训与组织建设双重任务的压力,以后还会面临作为非正式组织管理中人才、资金匮乏等等一系列挑战,但是在“发展一种21世纪的新学习观”的召唤下,教师群体不能懈怠。

三、培育骨干教师学习型组织的策略

国培计划中提出“积极探索运用有效的培训方式方法,满足教师多样化的培训需求,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此精神指导下开展的“置换脱产培训”、“影子研修”都很有新意,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通过培育骨干教师学习型组织提升国培效果,其运用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

1.理论学习。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学习要结合时代背景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并注意厘清以下问题。

(1)学习组织与学习型组织的关系。学习组织是从组织目标和行为的角度来定义,一个组织存在学习行为,并试图达到特定的目标,就可以称做学习组织。学习型组织则是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提出来,通过组织结构与功能的角度来定义的。培育骨干教师学习型组织就是使学习组织向学习型组织提升的过程。

(2)学习型组织的一般化和理想化认识。不是所有参与培训的教师都一定是学习型组织的成员,学习型组织也不是一个完美的组织,它需要不断地解决自身内部和外部的诸多矛盾,不断发展。

(3)学习型组织创建与功能发挥。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条件而不是目的。创建出学习型组织,只是一个起点,远不是终点。一个学习型社会是由若干学习型组织在发挥功能的社会,而不是贴满了学习型组织的标签。

2.任务驱动。目标任务是组织存在的前提,任务驱动从外到内激活学习组织向学习型组织发展。

(1)发现问题和生成任务。调研关注教师自身能力和条件;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与动机;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和挑战等内容。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再归纳出一系列问题。将解决这些问题转化为任务,进行组织建设。

(2)任务引导组织建设。以任务驱动进行学习组织的建立,如提交“名师成长之路”的研究报告,或者建设“小学优质课程视频网络平台”。根据学员的需求、利益、能力和兴趣相选择任务并进行分组。

(3)学习组织的升级。任务式驱动的逻辑由感知型任务到理解型任务再到创新型任务,促进学习组织向学习型组织的升级。但同时,组织内部应形成竞争机制,通过吸收新成员和淘汰不合格成员来实现组织结构的合理化;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成果创新。

3.分层推进。考虑到不同学习组织在能力与目标上的差异和组织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培育学习型组织分三个取向来进行:

(1)教学能力取向。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参与学习型组织的目的主要来自于对教师能力提升方面的需求。在任务设计的时候不能脱离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推进学习组织向学习型组织升级的过程中要不断刺激学习动机。培训基地要加强监督与考核,抓重点成员。

(2)学术创新取向。主要是针对数量较少的学科带头人群体。他们自身的学习自觉性很强,进取心很足,任务驱动上重点在学术上如何创新。所以要增加学术前沿的学习引导,添加一些有难度的学习任务。

(3)学科专业水平取向。根据对西南大学培训教师的统计分析,骨干教师整体上职称较高、年龄偏大,95%以上均具有大学学历。不过,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者不多,与东部教育较发达地区差距较大。据调查,参训教师中表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愿意进修专业硕士学位的占到78%。培训基地要引导教师群体将个人目标与共同愿景统一起来,相互帮助、合作学习。

4.完善平台。完善培训平台建设要求提供良好的学习硬件环境,同时在软件环境上,通过建立数据库,基地可以统计、分析和评价学习型组织的培育成果,帮助学习组织改进相应的不足。另外,培训基地是教师学习、科研交流的重要平台,需要不断地将平台延伸出去,与其他平台衔接。

参考文献

[1]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出版社,2008.

[2] 吴遵民,末本诚,小林文人.现代终身学习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篇(7)

【关键词】 RAH课程模式;高校;学生骨干;培养计划;深化

同志曾讲过:“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高校学生骨干作为中国青年的优秀群体,对广大青年有引领、示范和带动的作用。因此,培养政治坚定,有人格魅力与可持续学习力、领导力的学生骨干,不仅符合国家发展需要,也符合高校人才培养方向。

一、当前高校学生骨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部分高校在对学生干部的管理和培养过程中,仍存在重使用轻培养、重任务轻制度、重形式轻实效等现象,部分学生干部也存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欠缺、专业学习主动性差、服务意识与大局观念淡薄、抗压能力差、领导能力不突出等问题。因此,面对未来发展,现有的培训模式在针对性、系统性、启发性、持续性、前瞻性等方面有待加强,需要高校提高对学生骨干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生骨干团队的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和创新学生骨干培养模式,增强学生骨干的综合能力和示范、辐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二、RAH课程模式的内容及理论基础

RAH课程是立足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以常规课程、社会先修课程和荣誉课程为阶梯,相互配合、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能力的课程教育模式。在学生骨干的培养过程中,可通过三个层面课程的设置,以达成培训目标。一是设置常规课程(RegularCourses)。通过赋予学分的方式,规定学生骨干进行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自修课程共三种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任务。在本模块课程的组织过程中,可以以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为研究基础,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个体反思和实践检验,将反思的结果内化为新的认知。二是设置社会先修课程(AdvancedPre-SocietyCourses)。为使学生骨干更好地适应社会,在常规课程完成的基础上,设置与可持续领导力和社会适应力发展相关的学习与实践任务。在本模块课程的组织过程中,可以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理论为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通过切身体验、反思与观察、抽象概念的形成和在新情境中检验概念等四个阶段的学习提高学生骨干的综合思辩与执行能力。三是设置荣誉课程(HonorCourses)。即在学生素质与能力得到提升的基础上,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培养和提升其人文精神及个人兴趣、才艺为目标的学习和实践任务。在本模块课程的组织过程中,可借鉴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学生提供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其不断超越最近发展区的潜能。

三、RAH课程在学生骨干培养计划中的实施方案

1、以RAH课程四个项目模块逐层深入培养计划

为更好地实施学生骨干培养计划,需要高校学生管理部门针对学生骨干能力提升做出顶层设计,制定出一套长期、系统的教育计划,明确学生骨干培训的培养原则、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

按照培养内容,培养方案可分为:基础模块、主导模块、核心模块和拓展模块四部分。常规课程由基础模块与主导模块组成。核心模块与拓展模块分别构成了社会先修课程与荣誉课程的核心内容。

(1)基础模块该模块旨在为高校学生干部建设最基本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重点可放在专业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上;工作能力的培养重点可放在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工作方法上。

(2)主导模块该模块以提高学生骨干的价值判断力和身心健康能力为目标。在价值判断力提升方面,可以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帮助他们架构健康的政治观、信念观、民族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在身心健康方面,可通过团体辅导、身体锻炼等方式促进学生骨干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提升他们思想境界和抗压能力。

(3)核心模块:此模块为学生骨干培养计划的核心内容,社会先修课程的主体。它主要围绕提高学生骨干的可持续的领导力、创新精神、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展开教育和培养。尤其在领导力提升方面,可参考多伦多领导能力学院的对领导力的界定,重点提升学生骨干的沟通技巧、解决问题能力、决策能力、化解危机和谈判能力、周旋能力、会谈能力、组织能力、计划能力、演讲能力、与成年人共事的能力等。

(4)拓展模块:此模块是学生骨干培养的高级别项目,是荣誉课程的核心内容。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人特点、个性发展和创造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多样性的有复合本领的人才。因此,这一模块的培养重点是人文精神培育、兴趣爱好及个人才艺拓展。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多层次、全方位要求的同时,引导他们提升个人修养,深化兴趣和才艺。

2、RAH课程实施方法

(1)抓组织建设,建立学生骨干专门培训机构。高校可成立学生骨干培养领导小组,明确小组工作职责,对RAH课程进行分类策划、指导与管理,同时,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在人财物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持。在组织过程中,要求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育人意识来关心学生骨干的发展。

(2)抓制度建设,规范学生骨干培训内容。高校需结合学生骨干培训教育、管理考核有效的制度。结合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制定有利于学生骨干增强素质、提高能力的制度体系。为保证培训效果,需定期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与建议,形成培养内容定期论证与更新、监督与管理考核机制不断完善,保持培养的影响力和持久力和继承性。

(3)抓工作调研,及时发现问题探讨解决办法。为针对性地开展学生骨干培训计划,高校需进行RAH课程的分阶段、分模块抽样调查,了解了学生对学生骨干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学生骨干培训系列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同时,需定期召开校学生骨干培训工作研讨会,了解分析学生骨干培养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谋划恰当的工作思路和应对措施。

(4)组建学院导师队伍,建立校外培训基地。从校外专家、学校教授、班导师、辅导员中择优选拔与RAH课程相关的优秀老师组成“导师团”,联系并成立校外培训实践基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课题研究、科技创新、文体与社团活动、实习实践、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给学员们提供全方位的培训。

高校学生骨干是学校校风、学风建设的直接参与者,是学生三自教育的主力军。因此,高校学生骨干培养计划,需要我们在理论构建和实践模式上不断进行创新和突破。RAH课程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具有系统、开放、活泼、实践性强等特点。各课程模块既独立又相互关联、递进,为高校学生骨干的系统培养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1] 寄语青年:紧跟时代砥砺前行[N].中国青年网,2015-07-04.

[2] 沈洁.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教育培训体系的系统优化[J].华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