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供电企业管理论文

供电企业管理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7 18:04:27

供电企业管理论文

供电企业管理论文篇(1)

根据供电企业业务特点,制度体系结构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制度应彼此独立、全无遗漏;制度体系应具有清晰的逻辑框架;制度之间应紧密联系与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根据供电企业的业务特点,划分了电网企业的三大核心业务,即管理资产、传送电能和服务客户。围绕这三大核心业务,有六项综合管理职能和五大支持职能。制度的内容通过对供电企业已有制度的梳理,结合同国家标准、法律的比较,制度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制度信息表、总则、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职责界面、管理内容和方法、附则和附录。同时,还应清晰地展示业务管理流程,对每个流程节点的业务指引和管理要求进行详细阐述。流程图和表单中都包含有具体的岗位信息,通过对岗位相关流程的梳理,可形成职责手册、岗位手册等。

1.制度体系的风险管控措施

南方电网公司建立了多套比较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如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内控管理体系、廉政风险管理体系等。制度体系建设时,应充分考虑风险防控措施。比较简便的方法是,将这些比较成熟的风险管理体系融入到制度体系中。具体做法是,在制度编制前,由风险管控部门提示各类制度应防控的业务风险及其应对原则。制度编制完成后,再由风险管控部门来对制度中的管控措施进行审核。

2.制度质量控制

制度过程中,应组织企业负责人、战略制定部门、制度相关方共同参与制度评审。一方面通过战略承接性审查,提高了制度质量和可操作性,避免了制度起草人员的专业局限性,确保了制度对企业战略的承接;另一方面通过评审、讨论,协商接口标准,细化横向协同的业务流程,在制度出台前达成广泛共识,确保制度编制时充分考虑多方利益,避免“违法制度”、“寻租制度”、“打架制度”的出台。

3.制度体系信息化管理

按照无纸化办公的发展趋势,纸质版的制度既不方便应用,也不利于及时更新调整。应该用信息化手段对制度体系进行管理、维护,并提供制度的扩展应用。某供电企业建设的制度管理系统,包含了制度总览、基本查询、高级检索、知识库管理、意见反馈、制度评价以及系统管理七个模块,具备的功能包括检索、查询、日常更新等基本功能,另外,还具备展示制度体系的拓扑结构、形成制度间的引用链接关系以及建立制度与风险管控要求的对应关系等高级应用功能。

二、结论及建议

供电企业管理论文篇(2)

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传统的电网企业具有自然垄断经营属性,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缺乏竞争创新意识和机制,因此,其财务与业务及整体经营环境的管理融通和衔接较弱,固定资产的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执行不到位。一方面,供电企业按部门管理固定资产不利于资产的到位管理,例如物资供应中心对设备未能具体到台,只能采用批次的管理方式,从而难以形成统一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管理涉及的部门较多,而部门间沟通不畅和融合程度较小,从而加重了条块分割的程度,更不利于建立全局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二)固定资产的价值与实务管理相脱节,实务管理职能有待完善。供电企业由财务部门统一进行价值管理,却由计划建设部、各供电所、市场营销部和办公室等诸多部门进行实务管理,因此固定资产管理与技术设备管理的角度会因部门过多而产生偏差,从而导致各自记录的内容与总体要求不相一致,账本与实务难以核对,账实不符。当前我国许多供电部门或多或少存在只关注账面管理而忽视实务管理的问题,相关单位在实际使用固定资产时会出现分工不明、工作失效的问题。例如,一些部门针对将要闲置报废的资产作为非固定资产报废处理,内部各部门固定资产的转移未办理相关的财务调拨手续,从而造成账实不符。

(三)固定资产账、卡、物不相符,产权不明确。由于供电企业内部制度流程的不完善,生产、使用、财务等各个部门的资产信息不对称,相关工作无法衔接,造成当资产实物发生变化时,账、卡却没有进行相应更新;部分固定资产卡片以批量而非以单项资产进行登记,并且企业内部没有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从而导致账卡物不相符。供电企业过去的用地多数是通过财政划拨取得,导致企业存在很多土地使用权证、房产证等证照不全、产权不明确的问题。为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应为这些资产及时补办证照。一般来讲,补办证照要交付额外的税费,使得企业背负更多的负担,所以一些电力企业不愿自主补办证照,企业进行股份改制后,固定资产会因被列入无产权一栏而无法入账,从而形成供电企业帐外帐,最终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四)企业的预算管理和信息化水平有待改善。一方面,供电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属于事后管理,对资产的增减变动、资本化开支、费用化开支等都没有进行有效地预算管理,有些企业存在忽视使用过程的管理而只关注投运和报废管理,从而为暂估资产和预测折旧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当前供电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能满足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例如会计核算体系将每年用于固定资产运行维护检修的开支列入当期费用予以列支,而未能归集至单项资产,从而不能评价固定资产的整体使用效益。

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针对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实行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对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整个生命周期的跟踪管理和价值变化情况的记录、对比和分析,以提高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优化资产结构,适时调整与企业经营性质不想适应的结构比例,从而促进供电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效益的最大化。

(一)树立固定资产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的理念。一方面,供电企业执行价值管理的财务人员应充分了解固定资产的构建、技术维修、报废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其特点,从而能确定适当的固定资产折旧方式、估计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残值,以准确地进行固定资产相关成本费用的核算。另一方面,其他实物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要通过相关的培训了解固定资产核算、经济成本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强化基建、使用和运行维护等各个部门的成本管理意识。同时各个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应从自己的专业视角提出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通过上下联动、互相配合,使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能够真正地相互渗透,最终实现固定资产的全方位综合管理。

(二)加强固定资产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应当以优化资产计划、设计、购建、使用、维修、更新改造及其报废等各个流程的管理为主线,并对各业务流程进行关键控制点的分析,从而强化资产业务流程的控制,将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落到实处。例如,某供电企业与固定资产相关的业务流程有大修理费用支出、采购与付款、工程项目建设、固定资产增减等,相关管理人员为每个流程绘制了流程图,并编制了对应的关键控制点表单,控制表中明确列出各状态固定资产的关键控制点、控制要件、控制程序及措施和主要责任人等,从而明确了各部门在每个流程中的责任,确保资产在各个阶段的职责分工。

(三)构建固定资产、预算与工程管理系统有效集成的全新管理平台。固定资产成本与运营效益的管理应与预算、工程管理相结合,财务部门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成本的构成特点来设计资产采购、建造、修理、更新改造等预算表格的内容。首先,在编制预算时应对相应的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进行编号,从而便于追踪在修理和更新改造中使用所涉及固定资产的原编号信息。其次,财务部门可通过对比业务部门填制的预算信息与成本市场信息,以初步判断固定资产预算成本的合理性,并依据预算中固定资产购入期和建设期合理安排资金,从而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地动态追踪。最后,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通过对实际与预算情况的比较分析,进行有效地控制不合理的支出;同时,对固定资产的购入时间和建设期推迟情况进行调查,从而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经济性与科学性。

(四)构建完善的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系统。首先,供电企业应根据业固定资产地理分布、实物图片、价值分析等属性利用信息系统构建由工程自动形成固定资产卡片的功能体系和事中控制体系,并进行全面的整合分析资产卡片信息与业务信息;其次,企业应以财务为主线,按业务性质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完善的业务核算体系,全面满足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要求;最后,供电企业应全面整合固定资产卡片、业务、分析、生产能力等定性与定量信息,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并建立相应的故障代码体系,进行有效地责任追究程序,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

供电企业管理论文篇(3)

【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逐渐提高,电力行业正处在飞速发展的历史阶段。电力行业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成分,它的运行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大影响,因此人们对电力供应有了更高的需求和要求。就县级供电企业而言,其安全管理相对较为薄弱,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因此,做好安全生产管理,找出企业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提升县级供电企业的本质安全能力尤为重要。

1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县级供电企业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管理层级原因,加之改革发生职能转变等,还客观存在一些问题,短期内无法全面消除。安全生产管理也是一样,危险点多、风险很大,虽然基本上能够实现有效控制,但总是令人放心不下。

1.1安全管理职责更重了

农村电力体制改革之后,电力企业实行了政企分开。企业化管理、商业化运营以及社会休分工、集团化建设,电力企业不再具备行使政府管理电力的职能。从本质上讲,供电企业除了自身的企业生产经营,同时要履行好国企社会责任,从投资建设至日常管理与供电服务,集工作职责于一身,最重要的是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如果安全搞不好,一切都等于“0”。1.2安全管理范围更广了35kV及以下的电力设施、相应所有用户,都属于县级供电企业常管理和供电服务范围,而用户产权分界点是电表出线。所以,县级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范围更大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也增加了,安全风险控制就更加困难、更要用心。

1.3相应的技术要求更高了

在未进行改革之前,计划经济环境是当时的主要环境,电网电技术不够发达,线路陈旧,供电紧张,停电现象经常发生,产当时的一种习以为常。而在当前,你用电我用心,四个服务不讲价,因而供电质量和连续性已有基本保障,即使偶尔停电也要先公告、保证在公示的停电时间之内复电。很多用户是不能中断供电的,所以双电源、自备电源、分布电源进入电网,输电、变电和配网开始实现自动化,电网技术要求高精尖,工艺更加复杂,缺陷、故障和事故处理难度也随之增加,相应的管理与工作技术、技能须更加提高、增强。

1.4管理仍旧存在不到位

安全生产管理者的履职能力欠缺是最可怕的、也是最大的安全隐患。从调查和工作现状上看,现在的县级供电公司的管理人员中,还有安全管理人员不熟知业内“门道”,也不会看“执闹”,有人几乎仍然没有很强的责任感。对单位实际的生产情况不清楚,没有进行正确分析,而出现问题时,只会责怪、抱怨,认为是员工素质低下、电网薄弱,尽找客观原因,或到“朝中”找人去“摆平”,不能意识到自己身上担负的责任和存在的问题。也存在工作作风不扎实的现象。比如有的人工作方法简单,作风不够严谨,在管理中,没有深入,不会找寻问题的根源,安全管理工作思路了不清,没有全面严格执行闭环的安生生产和供电服务工作流程。

1.5基础依然较薄弱

①县级供电企业,电网维护到“最后一公里”,供电服务至用户最末端,典型的点多、线长、面广、量大。首先,电网结构不够合理者还不少,尤其是边远区域网络、设备成旧,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②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稳定,离不开管理与监督,还不能很好的解决企业生产维护与供电服务中存在的与安全有关的问题。③企业的安全监督体系有待建全,监督与保障职能还没有完全很好的发挥作用。④人员配置不够科学,不能放手进行管理,业务能力有短板,工作未能很好的展开。简单的说,就是在很多县级供电企业,“三集五大体系”部分功能是空架子,没从根本上理顺机制,人岗不对应,企业的管理方式依然太过单一,职责分工不够明确。⑤相应专业员没有很好、系统的培训,结构性缺员引起安全工作上的实质性缺位。

2提高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相应措施

电力企业一直遵循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运用人的智慧,采用人防、物防加技防的措施,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2.1基础管理是安全工作的前提

加强安全基础管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工作。①加大安全工作“软件”和“硬件”建设。一方面要健全组织、强化监督、完善制度和加大安全检查整改力度,落实专人负责相关方面的工作,查出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处理。②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安全生产管理宾行实实在在的考核与激励。与此同时,要加强对企业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使员工技术能力和责任感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引导,以思想引领为先导,重视安全思想工作,把各项指标、方针落到实处。再者,安全环境的创造很重要。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守安全,时时保安全”的良好环境,真正使安全文化思想有效落地。③要提升安全供用电工作的科学含量。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a.加强对供电企业安全工作的预警和监控,防患于未然,并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b.需要用科学的原理、科学的思维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正确的指导、引导,不允许存在侥幸心理,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c.要把供电服务工作和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结合起来,把安全工作渗透到社会责作中,供电一方,造福一方。

2.2机制建设是安全管理的基础

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并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安全生产过程管控,按照“分级管理,限期整改”的原则,发现和整改存在隐患,形成机有效的工作机制,否则安全工作根本无法得到保障。

2.3目标管理是安全生产的核心

供电企业的安全指标,就是人身伤害、设备损环和大面积停电“三零”目标。县级供电企业要保证安全目标这现,就要根据目标,授予所管理的部门和单位相应的权利,层层实行目标责任管理。要坚持目标管理与过程控制相结合。在工作中,要根据目标制定具体的措施进行过程控制,如果没有具体的措施使实现目标的整个流程可以层层推进,这个目标就只会越离越远,实现不了。

2.4有效投入是电网安全的保障

网络是电能的传输通道,人是电网中最强的生产力。要做好县级供电企业的安全工作,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最主要的就是两项工作:①解决好电网建设与改造的问题,要不断加大投入,做好、实基础配网,建设坚强电网、特高压、智能电网。②不惜代价投入人力资源,要能发现人,培养人,用好人;专业要求高的方面要引进人才,留得住人才;要能拓宽渠道让员工成长、成才;要想方设法,通过技能比武、劳动竞赛、QC小组活动等有效形式,提升全员素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县级供电企业生产经营和供电服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加强基础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实施目标管理加过程控制,并结合加大电网建设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可以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作者:刘德满 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恩施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王静,王海兴.浅谈创新县级供电企业培训管理方式,提高职工素质[J].科技风,2012,12:276~277.

供电企业管理论文篇(4)

摘要:电力工业既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耗大户,影响中国电力工业节能降耗工作的最主要因素是燃煤发电企业的效率问题以及电网的线损问题。本文介绍了线损的分类及影响线损管理的因素,探讨了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供电企业线损管理措施。 关键词:线损管理 供电企业 管理措施 1 线损的含义及分类 线损是电力网在电能的输送、分配、管理等环节中所造成的损失。线损电量占供电量的百分比称为线路损失率,简称线损率。线损按种类可以分为理论线损,管理线损,统计线损和定额线损等。理论线损是在电力网输送和分配电能过程中,由当时电力网的负荷情况和供电设备的参数决定、无法避免、正常合理的电能消耗,它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也称之为技术线损,又可称为不可控损失管理线损就是在电力营销的运作过程中,各种计量装置与表计的误差和人为因素及其它不明因素造成的各种损失,又可称为可控损失。统计线损又称为实际线损和考核线损,它是根据购、售电电能表的读数计算出来的差值,即供电电量与售电量两者的差值,它是上级考核企业线损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的唯一依据。统计线损等于理论线损与管理线损之和。定额线损也称目标线损,它是根据电力网线损历史水平、当前实际水平,结合下一考核期电网结构、负荷潮流变化等预测以及降损措施安排所测算出的,经上级批准作为对线损管理责任部门考核目标的线损率,它是电力企业为减少损失而努力争取的目标。 2 管理线损及其影响因素 2.1 计量装置的准确及到位对线损的影响 计量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线损统计的准确性。要坚持用合格的电能表,用精确的互感器,坚持轮校轮换周期,提高校验质量。更换淘汰型电能表,减少计量损失,积极采用误差性好、准确度高、起动电流小、超载能力强、抗倾斜、防窃电、可实现抄表自动化管理且表损低的全电子电能表,提高计量精度、合理设置计量点,推广使用具有宽量程,高精度电子式电能表,杜绝人为因素的影响,及时查处现场各种计量差错。推广应用集中抄表系统,实现大用户和居民用户远方抄表。 2.2 电网运行设备检修质量对线损的影响 提高设备检修质量,对线损管理大有益处。在春、秋两季应认真组织清除线路障碍,对线路绝缘子进行擦拭维护,减少事故跳闸次数,减少线路漏电。变电设备的高质量检修,可以保证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稳定运行,可以确保电流、电压端子可靠接触,对提高电能计量准确度大有帮助。合理安排检修对线损管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当某一设备停下来检修时,可能由另一设备来代替,但是由于负荷的增加,损耗也增加了,因此应缩短检修时间,减少损耗的发生,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制订检修定额工时,采用承包责任制。 2.3 其他因素对线损的影响 在线损管理中,打击窃电行为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窃电是指用户以非法占用为目的盗窃电能的行为,其直接影响供电企业效益,导致线损升高。另外,供电企业将设备检修、工程施工、办公自用电及福利用电计入线损,不进行电费缴纳也是影响线损的重要因素。其次,影响管理线损的因素还有供、售电量抄计时间不对应,供售关系对应不够准确等等。 3 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城农网改造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以及规划等方面的原因,使得网架结构,新技术应用、无功优化、台区改造等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到位,存在迂回供电、远距离输电、供电半径过大、导线截面过小、线路超载、无功补偿容量不足、变压器空载和轻载现象严重等情况,同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总体素质还不适应高水供电企业的专业管理需要,经过比较分析,本人认为供电企业线损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性问题。 3.1 对线损管理缺乏综合系统性认识 3.1.1 线损指标完成情况是线损管理水平高低的反应,而将线损指标分解之后,为完成这些指标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提供哪些物质保障及技术支持等却无人问津。 3.1.2 将线损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后,线损管理工作几乎渗透到县级供电企业日常工作的每一个角落,线损管理没有一个清晰的界限,而各单位、部门又有自己的主营业务,线损管理成了“副业”,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3.2 线损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发展目标的推进,线损管理的职能式组织结构的各种弊端逐渐显

供电企业管理论文篇(5)

①虽然供电企业对后勤的资金投入所增加,但是,并没能跟上后勤发展的步伐,导致后勤服务设备陈旧,设备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企业发展的速度;②随着供电企业的快速发展,后勤工作的内容、数量成倍增加,但相应的服务报酬却没有实现同比增长,且存在较大的差距;③供电企业后勤管理人员中的一部分来自一线的转岗安置员工,虽然这样做为供电企业安置了大量的老弱病残职工,但是,这也造成供电企业后勤管理人员文化素质较低、专业不合格或年龄偏大等问题,进而造成供电企业后勤部门的竞争力较弱;④没有快速、有效地指导后勤部门的工作,工作内容较为笼统,任务不明确,且出现了一人身兼多项任务,而有的人没有任务可做的情况。

2后勤改革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2.1后勤服务的重要性

供电企业高层在提升企业后勤服务时,需要切实认识后勤部门对供电企业的重要性。古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供电企业在市场中的运作与打仗相同,没有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没有高效、快速的后勤服务,企业的运作将混乱不堪,无法与其他竞争对手一较高下。

2.2后勤人员的利益

后勤部门的运作质量关系着后勤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在改革后勤服务时,要考虑到后勤服务人员对企业的贡献,不能只为了管理而管理,而应为了发展而管理。实施“一刀切”的裁员管理是不可行的,不能因员工无法继续在一线工作就不考虑其对企业的贡献。

2.3企业自身的状况

企业在提高后勤期服务的能力时需量力而为,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效益和资金。目前,我局为了提高后勤的效益而大肆投资,比如,在两网改造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导致企业后勤部门的建设资金短缺,进而给整个公司的运作带来巨大压力。因此,要想提高供电企业的后勤服务能力,不能单单依靠资金投入、裁员或减少岗位,还应从多方面开展改革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当前后勤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保障供电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在提升企业后勤服务能力时,供电企业除了应给予必要的资源外,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还需从后勤部门内部着手,发掘后勤部门的潜力,创新后勤管理。

3提高后勤服务水平的措施

3.1资金投入

供电企业不应忽视改善后勤人员的生活环境、改进后勤设施。因此,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应在财政许可的前提下,增加必要的后勤配套设备,比如改建、扩建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增加停车位和更换老旧设备。此外,还应加大扶持后勤实体的力度,并提升后勤服务实体自我“造血”的能力。

3.2创新改革——推行物业管理

供电企业后勤部门在性质上与市场上的物业管理公司是相同的,然而,供电企业后勤管理的服务水平与物业管理公司相比,却有着较大的差距。供电企业后勤管理部门的服务是免费的,而物业管理公司的物业管理是收费的,导致两者员工的工作态度截然不同。因此,应将供电企业的部分产业交给物业公司管理,这样不仅能减轻供电企业的管理负担,还能借助物业公司的优质服务管理提升整个供电企业的后勤服务水平。但物业改革势必会对一些项目收费,这会涉及到部分员工的利益。因此,在物业管理改革时,除了要做好必要的宣传引导,改变企业员工的消费理念外,还要采取分步骤、怀柔政策进行涉及员工利益的改革。

3.3提高后勤人员的素质

提高后勤人员的素质能为后勤管理提供更加高效的作业速度。后勤服务部门中存在较多一线安置来的员工,这些员工本身的专业与后勤工作不符,且多数年纪偏大,行为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点,思想也不稳定。而后勤服务涉及的内容极多,工作繁杂,很多工作与企业领导的工作有很大关系,后勤部门必须快速领会领导的意志,并雷厉风行地完成任务,一旦因员工服务素质低下而导致后勤工作没有快速、有效执行,则势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因此,提高后勤人员的素质是当务之急,我们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①加强培训。包括岗位培训、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等,从而为打造强大的后勤管理团队奠定基础。②加强后勤文化建设。通过后勤文化建设,组建有共同理念和价值观的服务团队,并借助企业文化的引导,在后勤部门中形成良好的工作、生活氛围,以不断提高后勤服务的竞争力。③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④实施绩效薪酬管理机制,以激励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团队协作的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后勤服务的水平。

3.4实施表单化精益管理

后勤工作的特点可概括为“杂、高、急”,而业务流程表单化后,最大的好处是使后勤人员能快速地了解工作的职责、内容,并按照表单中的要求,快速完成企业的各种后勤任务。这改变了以往后勤人员工作职责不明确、多任务指向不确定、制度查找烦琐等状况。由于制度、规范的内容较多,很多员工无法牢记每一条内容,而表单化后,员工能够在表单的详细指导下正确完成工作任务。这样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也满足了管理的规范化要求。要想实现表单化,需要将后勤服务管理制度化,进而很好地规范员工的行为。在制度化后,还要将制度表单化,即对制度、规定、记录进行表单化处理,这样可将制度以工作表单的形式呈现在员工面前,而员工只需要按照作业表单中的要求完成工作即可。此外,还要进行流程化管理,使表单流程化,从而提高流水线式企业管理的成效。

4结束语

供电企业管理论文篇(6)

电力企业原有的管理制度并不适用于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环境,供电企业若想制定电力营销管理的总体策略,首要任务就是对原有制度的深入改革。清除原有制度对现代企业发展的阻力,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精简原有管理链条,提高电力营销对于市场需求的嗅觉灵敏度以及反应速度。树立全新的营销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以客户为主导,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以此为指导才能不断提高供电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为保障电力营销工作的顺利进行,供电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营销理念体系[2],这不仅可以满足当前用户的需求,也是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总体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电企业作为营销大户,只有深入了解用户的用电需求,才能明确改革的方向和阻碍因素,增加改革的信心和动力,才能不断完善供电工作,促进供电企业改革的深入,带动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

2电力企业应提高对产品质量的重视

电力企业作为服务大业,应坚持以客户需求为指导,不断完善电能产品的质量。电压和频率是体现供电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若供电企业无法保障电压和频率的稳定性,则会对用电设备造成很大影响,损害用户的利益。因此,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总体策略的制定,在重视营销手段的同时,一定要保证电能产品质量的提高,提升输配电设备性能,对电网进行合理的改造,加快电网结构的优化,增强输出电能的质量,提高电压合格率,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优质的服务和过硬的技术令用户满意,最大程度地保障用户利益才能促进供电企业健康发展。

3完善电力企业营销信息系统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力营销管理的工作也逐渐实现信息化管理,这不仅仅有助于提高营销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提高营销管理的水平。但是目前电力企业中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并不十分完善。电力营销系统中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导致营销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比较多,因此而造成的信息丢失,给电力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严重影响到营销工作的正常开展。另外,电力营销信息系统中还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由于工作人员操作失误而导致的风险可以严重影响整个系统的功能,造成供电企业信息丢失,营销工作受到影响[3]。综合以上因素,对电力企业营销信息系统的完善工作越来越紧迫,供电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对于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给予充分的财力支持和人力支持,积极完善出一套实用性强、安全性好、高度适应于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电力营销信息系统,以保障供电企业电力营销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4提高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人员素质

供电企业作为服务行业,应树立起电力营销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营销管理人员应起好表率作用,充分认识到营销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电力企业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现有营销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各种相关的培训,进一步提升电力营销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的专业营销素质,以及重点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电力营销人才,逐步提高营销队伍的整体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电力企业的营销工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营销人员只有树立起良好的服务意识,才能够真正解决用户的困难和需要,提高用户的满意度。营销人员需要掌握基本的营销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营销技巧,通过营销理念的引导,不断完善营销工作。

5结语

供电企业管理论文篇(7)

一、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当今时代,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编制全面预算,是企业资金管理向纵深发展的重大举措。构建供电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需要完成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从企业战略出发,制定预算目标。预算管理是对未来的战略管理,一定时期内的预算管理是企业实现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石。企业一旦选择了战略重点,同时也就决定了预算目标的基本取向。二是根据企业性质和管理要求,确定预算范围和内容。全面预算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都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范畴。供电企业是一个企业集团,需要通过预算管理对集团范围内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三是根据预算期的矛盾焦点,规划预算编制的起点。四是根据企业管理环境和管理风格,设计预算编制的流程。五是按有效、适应原则,建立预算管理的组织体制。六是根据不同的预算项目,选择相应的预算编制方法。七是围绕提高预算的控制力和约束力,构筑预算保障制度。

二、健全财务内控制度体系

面对新环境、新任务,供电企业必须设计财务内控制度,以规范内部财务行为,处理内部财务关系。

(一)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目标。财务内控制度是为企业经营目标服务的。制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必须达到以下五个目标:一是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二是保证所有交易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使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符合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三是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四是保证账面资产和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五是保证财务会计监督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框架。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按照内控制度建设的目标要求,供电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可从五个方面进行构建:一是原则性的财务制度;二是综合性管理制度;三是财务收支审批报告制度;四是财务机构与人员管理制度;五是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三、建立财务预警监控体系

市场经济是风险经济。当各种不测风险发生时,最易遭受侵害的显然是企业资金运动的中枢一一财务管理。建立财务预警监控体系,及早诊断出财务危机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是供电企业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保证供电企业稳健经营、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选取财务预警监控指标的原则。预警监控指标的设计和选择是建立财务预警监控系统的基础,也是决定财务预警监控体系科学性强弱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使财务预警监控体系能够有效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应遵循敏感性、预见性、可操作性、紧密性等原则选取财务预警监控指标。

(二)建立财务预警监控体系的方式。企业的财务预警监控体系属于事前监测系统。预警值是判断财务风险的数量标准,预警值的确定是决定财务预警监控系统科学性强弱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预警值的确定,要体现政策性和科学性,注意整体性和协调性,保证稳定性和可调性。具体地说,建立供电企业财务预警监控系统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财政部颁布的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供电企业某些财务预警监控指标的控制值可以参考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较低值和较差值进行设立;二是利用企业安全率进行评价。即通过综合评价企业的经营安全率和资金安全率的正负趋势、方向,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拟定企业的财务政策,促使企业趋利避险。

四、建立财务信息网络体系

以信息化带动财务管理现代化,是时代的潮流和历史选择。建设供电企业财务信息网络,是搞好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运行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

(一)财务信息网络建设的目标。财务信息网络也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应是: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和计算机、网络、通讯等先进技术,建设集财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于一体,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全面融合,总公司与分公司信息合一,母公司与子公司信息同步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促进公司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为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服务。

(二)建设管理型、开放型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典型的集团性应用,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必须体现以预算管理为中心,以责任中心、业务活动、会计要素为对象,以信息交换为手段,实现与主要业务系统信息共享,突出管理型、开放型的设计思想。作为管理型财务软件,首先必须具有业务处理功能。主要业务处理必须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同时具有知识库支持系统,从时间跨度上适应管理模式的变化,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管理融为一体,并能借助于知识库支持系统,自动实现财务信息的纵横比较、分析,帮助管理者及时做出决策,调整方案、计划,有效地进行管理。其次必须具有辅助功能。以方便和保证业务处理功能的正常稳定、安全运行。作为开放型财务软件,首先必须具有安全可靠性。其次必须具有良好的继承性。供电企业普遍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积累了多年的会计核算历史信息,新财务软件必须能够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从而保证财务信息的连续性、准确性。再次必须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一方面,财务软件要能很好地适应企业财务处理的具体情况,适应财务工作内容变化的程度,并能与企业其它业务子系统“无缝”链接,实现数据共享与交换。另一方面,财务软件必须能提供必要的、易学易用的开发工具。建设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需要与软件公司密切协作,分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巩固、提高。

五、建立财务管理人才体系

电力体制改革,使电力行业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竞争态势,人才强企已成为电力企业的共识。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大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供电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