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成本会计学论文

成本会计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7 18:04:37

成本会计学论文

成本会计学论文篇(1)

【关键词】成本会计;教学手段;创新

一、传统成本会计课程的演进

在20世纪80年代初,成本会计课程是从原《工业会计》课程中的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部分分离出来的,当时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法,其教学内容沿袭了计划经济条件下会计模式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核算范围上仅仅局限于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计算,而且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法;在会计报表体系上将成本报表作为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之一。然而,多年来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始终不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型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环境。自动化的制造程序、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行业,有的企业实现了无人化管理。企业一旦实行自动化之后,生产力就会大幅度提升,人工成本不断减少,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解决了市场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这样,以传统制造环境为背景、以产品生产成本为核心的成本会计教学,与社会现实需求很不相适应。为此,成本会计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现行成本会计教学面临的问题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会计也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但是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及应用范畴,不同于其他会计学课程。成本会计是一门集知识、技能、技巧为一体的专业课,对于学生来说,虽有会计学的功底,但要想很好地掌握成本会计这门课,还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成本的计算方法,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不太容易。但是现行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滞后于客观制造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完善,在企业中广泛应用高科技已是大势所趋,科学技术进步使企业制造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在我国会计实务界,普遍应用的制造成本法同样面临着变革的现实。而现代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并没有将这种变革纳入其中,只是停留在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基本生产耗费,采用传统的产品计算方法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对产品的成本进行计算、编制成本报表。传统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一是介绍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成本会计的涵义、内容、产生、发展和成本会计工作组织,但缺少成本会计的目标;二是成本核算,包括产品成本核算一般程序、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报表编制方法。但缺少对产品制造环境的介绍,学生无法根据不同的制造环境和成本管理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学生学完成本核算部分,仍不能针对不同生产组织特点、类型和管理要求组织进行成本核算并编制成本报表。产品成本只是算出来而已,至于提供的成本信息是否满足管理当局的需要很少顾及。成本核算的教学也不符合成本会计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违背了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目标。

(二)成本会计教学手段限制教学容量

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这种数据的来龙去脉又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反映的。目前成本会计教学手段绝大多数停留在自然媒体阶段,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课时和媒体等的限制,使得教学效果欠佳。可见,传统的自然媒体的教学手段限制了教学容量,很难体现成本会计树状的非线性的知识结构,不便于按成本会计知识的内在实质进行结构化教学。(三)成本会计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目前对成本会计的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式、灌输式教学方法,欠缺实践环节,学生缺乏对制造业生产的直观了解和认识。势必影响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一般成本会计教学均以制造业成本核算为例讲授,学生对课程中涉及到的一些简单的制造业术语难以理解,影响他们对成本会计工作程序和方法的掌握。如对生产工序和生产步骤的正确区分,对生产中投料方式和在产品转移方式的了解,影响他们对分步法中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生产步骤的确定等问题的理解掌握。单纯的理论讲授方式强调成本核算过程中各费用的具体分配方法,没有实践环节很难将各费用分配方法的一些要点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成本计算方法加以运用。所以,学生得到的是成本核算过程各环节的知识片断,对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掌握很不系统,难以对成本会计知识进行整体灵活运用。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仍局限于成本核算,主要包括在财务会计的模拟实习中。教学过程没有包括对制造业生产过程了解这一环节,不利于学生对以制造业为背景组织教学的成本核算过程和成本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没有包括集成本会计工作组织、成本计算方法、成本报表编制和成本管理于一体的成本会计整体应用层次,不利于将成本会计知识体系应用于企业的具体实践。

三、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一)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由于成本会计是在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它融入了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在设计培养方案时,应该从整体发展与综合性出发,合理构建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使学生意识到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掌握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为成本会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注重其它学科知识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搞好整体优化。在课程内容的确定上,确立为满足不同的目的而提供成本信息的思想,结合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增加成本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的内容,在保留成本会计传统体系中的理论与方法的同时,简化过多涉及其他管理领域的内容,扩充成本控制战略等成本管理领域的新概念和理论与方法,使成本会计的体系内容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二)构建成本会计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系统

针对会计教育的特点,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曾提出“会计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成为一种21世纪会计教学手段新模式”。多媒体教学:通过教学课件的使用,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直观地演示教学内容,加深对理论教学的理解。多媒体技术在会计教学上的应用是会计教学现代化的需要和发展趋势。成本会计教学应构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在成本计算方法方面,强化成本计算全过程的整合,采用菜单式的程序教学。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集中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以图、文、声、像并茂,直观、具体、生动及信息量大和使用快捷、方便为特点。成本会计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在重点讲授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概念、特点、适用范围以及成本计算的有关问题的前提下,更突出地强调各种成本计算方法,从要素、费用到完工产品成本的整体核算流程进行讲解。而且,每种成本计算方法的讲授都应采用菜单程序式教学,将成本核算的程序,固定到案例讲解的菜单上。菜单的各个选项是有先后顺序的,只有在前一个程序过程完成后才能进行以后各程序的操作。这样学生对各成本计算方法就有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在网络辅助教学系统还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进行交流,布置、提交和批改作业等,完成整个教学环节。

(三)构建完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方式

实践性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会成本会计在不同行业中的操作与应用以及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成本会计教学主要以制造业生产过程为例进行讲解,而学生对企业生产过程没有感性认识,因此应该让学生对制造业的生产过程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实验课程的开设,了解各种凭证的来源、去向,解决学生感性不足、认识不够的问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通过团队合作可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最后,针对不同生产组织和工艺过程特点具体了解企业如何组织成本会计工作、进行成本计算、编制成本报表、进行成本管理等内容的综合实践教学,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成本会计整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对成本会计实践更好地应用。

【参考文献】

[1]尹瑜.试论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1).

成本会计学论文篇(2)

中小型民营企业成本控制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1)说明本课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理论意义:中小型民营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生存和谋求发展壮大,除了技术领先,资金较充沛之外,管理在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本控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而成本控制恰恰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永恒的主题。科学的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壮大。中小型民营企业成本控制有利于改善、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更好的适应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变化。不断引进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和方法是企业管理者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成本控制创新,才能获取竞争优势,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实际意义:成本控制的直接结果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今市场多数是买方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有众多企业竞争,而生产的往往是同质产品,差异不大,这时就要看哪家企业具有成本领先优势,其中成本控制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因素,企业只有不断加强成本控制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获利水平。中小型民营企业成本控制有利于企业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和提高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从企业产品的设计、生产、交货等基本活动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活动等全方位分析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成本控制的创新可以改变陈旧落后的观念,通过成本控制的创新来引进新的先进的成本管理和科学合理的核算方法,才能寻求更好的降低成本的途径,为企业创造更多利益,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国内研究动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下,我国的成本控制工作得以迅速发展。二十余年来,我国成本控制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标志着我国成本控制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在观念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人们开始慢慢认识到进行成本控制改革应该认真学习借鉴经济发达国家的有效管理方法和突出经验,打开眼界,为我所用,同时结合我国现行的国情,加以吸纳和改进。第二是成本控制不断加强技术进步,成本控制渗透到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我国一些企业在开展目标成本控制时把目标成本作为价值的目标,从而使成本控制目标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开辟了有效途径。第三是成本控制推行了责任成本制度。责任成本制度是在企业内部通过划分成本责任单位,实施责任目标成本控制,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的可控成本进行核算、控制、监督与考核的一种内部经济责任制度。第四是在成本控制中引入战略控制思想形成战略成本控制。中小企业开始重视制定竞争战略,并随时根据顾客需求与竞争者情况的变动,做出相应调整。这样就进入了战略成本控制阶段。

国外研究动态:成本控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它从事后控制到事中控制,再到事前控制的逻辑演进过程。第一阶段---以事后分析利用成本信息为主的成本控制阶段。这一阶段较为漫长,大约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第二阶段---以事中控制成本为主的成本控制阶段。这一阶段大约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末,其主要标志是标准成本控制方法的形成和发展。第三阶段---以事前控制成本为主的成本控制阶段。这一阶段大约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今,这一阶段形成的成本控制理论与方法主要有目标成本控制法、责任成本控制法、质量成本控制法、作业成本控制法等。

自己的见解:中小民营企业,在整个经济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中成本控制模式不够科学,对成本控制不够重视。而目前市场经济又处在非常危险的金融危机中,成本控制仍然是企业获得利润和发展的重要话题,金融危机给中小型民营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只有通过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最大限度的积累资本,建立合理有效地成本控制制度,抓住机遇,化危为机,从危机中突围出来,使企业的成本控制不断完善,这样才能使企业广泛参与竞争并不断地发展壮大。

课题的主要内容:

一、成本控制的含义

二、成本控制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重要性

三、中小型民营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

(一)生产成本控制

(二)运营成本控制

四、中小型民营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一)企业缺乏严谨的科学管理制度

(二)企业之间信息传递混乱

(三)成本控制的程序和机制存在不足

(四)成本控制范围过窄,管理难以到位

(五)缺乏战略眼光

五、加强中小型民营企业成本控制的方法和途径

(一)建立严谨科学的管理制度

(二)合理设置并建立创新型的成本控制模式

(三)通过标准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差异分析

(四)将成本控制范围向企业整体价值扩展

(五)增强并使用新的竞争战略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阅读大量与成本控制有关的资料,结合自己学习的知识和对过去的研究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借鉴其经验,实施自己的创新研究。

2.比较研究法:通过往年的一些关于成本控制的经典案例进行对比分析,运用自己的见解,研究成本控制的途径和方法。

3.举证法,通过分析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在生产经营中的实际意义,得出成本控制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的重要性,运用成本控制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完成期限:

2012年6月10日—6月15日: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选题开题并撰写开题报告

2012年7月10日—9月1日:完成初稿

2012年9月5日—2012年11月30日: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修改毕业论文,完成第三稿

2012年12月1日—2013年3月30日:毕业论文定稿,修改论文直至定稿

2013年4月25日:毕业论文答辩

采取的主要措施:文献收集、阅读期刊杂志、上网查阅资料

主要参考资料:

[1]陈冬妍.谈企业成本控制[J].煤炭技术,2002;3

[2]任多魁,胡中艾.成本会计学[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5

[3]鲁亮升.成本会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易佩富.浅谈中小型企业的成本控制[J].资产与产权,2003;5

[5]侯雪筠.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及其会计制度建设[M].北方经贸出版社,2004;8

[6]杜晓荣,路庆春.成本控制与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于富生,王俊生.成本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8]刘恩,秦书华.企业财务成本控制技术[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成本会计学论文篇(3)

(一)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同相关学科缺乏整合。目前高校的成本会计课程主要是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为例进行讲解,章节安排主要按照“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其他行业成本核算成本会计前沿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的顺序。其中“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部分与相关学科“管理会计”中部分内容相重叠,“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部分与相关学科“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中部分内容相重叠等。教学内容的重合一方面导致师资、时间等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导致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

(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滞后。现有的成本会计理论教学主要依赖于黑板板书或者多媒体教学,教师在备课时就已经准备好一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及需要布置的作业等资料,即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由于成本会计本身的特殊性:数据多,计算量大且计算较为复杂,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容易出现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等不良现象,为避免这些不良教学因素的出现,必须改进现有的理论课教学模式。

(三)成本会计实训实践教学模式不合理。成本会计实训课是为弥补理论课的不足而设置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现有的实训课模式紧紧围绕做题而展开,实训课堂按照“教师根据实训资料,布置实训作业,下课学生上交实训作业”这一模式进行,学生掌握的仅仅是成本的归集、分配、核算、分析等计算能力,对专业素质的提高几乎没有帮助。要实现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目标,现有的实训实践教学模式必须改进。

二、应用型本科院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以办教学应用型大学为统领,全面提高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一培养要求,成本会计作为财务管理、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满足相关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财务管理、会计学等学科专业性较强,毕业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就对成本会计现有的教学内容、实训实践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使得现有课程体系设置更加合理。由于成本会计理论教学中部分内容同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报表分析相重合,因此必须对现有的授课内容进行改进,整合资源。第三,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通过对现有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学生更加清晰成本会计课程所涵盖的内容,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三、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

(一)成本会计理论课教学内容改革。由于现有的成本会计授课内容同其他课程相重合,造成了资源浪费,应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首先,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不同课程任课教师合议解决教学内容的归属问题:成本会计中“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部分与“管理会计”课程相重合的为“变动成本法”内容,该内容应该归属在“管理会计”中详细讲授;“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部分与“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课程相重叠内容应归属在“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中讲授;为“成本会计”留下更多时间进行核心内容的解答,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其次,按照从易到难的思路,合理安排成本会计课程的章节顺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改革。传统成本会计教学方法下,教学效果不理想。考虑将成本会计理论课同其他学科相融合,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

1.将Excel运用到成本会计教学中;这种方法减少教师板书内容,更加有效地授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成本会计知识的梳理和掌握;Excel在实际工作中功能非常强大,学生多接触该软件,对以后工作的开展很有帮助。

2.将“图示教学法”运用到成本会计教学中;该方法将成本会计中涉及的大量计算,尽量用图表形式表现出来,使得解题思路更加清晰、明了,帮助学生理解费用及成本的核算、归集、分配等程序。

3.结合高校自身条件,合理开发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的成本会计教学模式。

成本会计学论文篇(4)

(一)成本会计课程要求

本门课程相对来说是一门较为实践性的课程,课程内容中虽然包括对于成本核算以及费用分配的各种方法的介绍,但是关键仍然在于学生对于诸多成本核算方法的分析与使用。因此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熟悉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理论,了解成本会计的实质和意义;掌握成本会计的特点;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熟悉产品费用的分类;掌握产成品和在产品的费用分配方法;掌握成本计算的多种方式以及通过成本计算对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进行分析进而制定将来的成本计划。

(二)成本会计课程学习后的应用

本门课程主要针对制造业的成本核算。作为现代企业的核心,成本控制已经是企业管理层十分关注的方面。因此本门课程学要应用于企业对于确定目标成本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进行有效成本预测,对于所预测的成本进行相关分析从而最终确定目标成本的成本决策,对于预测的成本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企业内部每个部门进行详细的规划的成本计划,通过事先根据企业特点所制定的成本计划完成对各项相关成本实行有效的成本控制,通过实际发生的成本与预先制定的成本计划相比较分析得出成本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成本计划的契合度,最终在通过严密的成本考核后将成本数据向企业管理层进行反馈,从而做出科学的补充和完善,为将来的成本计划的制定提供基础。

二、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

(一)内容复杂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较为核心的课程,是在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基础上的一门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因此对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有一定的要求。在学习成本会计时,学生需要了解基本的会计分录的编制原理,从而在学习了相关的费用分配方式后,要能够编制多种费用分配表,通过登记相应的各种明细账完善其费用分配的计算。因此对于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以及记忆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此外成本会计主要是介绍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定额法,分类法等等。每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相似点,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很有一定的混淆性,学生需要能够掌握多个计算公式,同时还要能够记住每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所对应适用的企业类型以及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信息量相对较大,因此也有一定的难度。

(二)系统性强

成本会计课程内容看似分散,实际上却是每一章都是有所关联的,成本会计的基本职能是贯穿整本教材的中心,也是后续学习每一种费用分配方式和成本计算方式的原则。因此基本职能的掌握是学习成本会计课程以及了解成本会计课程本质的关键。而在后续的每一种费用的分类的学习中也是有所关联的。例如对于某些部门来说的辅助生产费用可能对于另外一个部门来说就是直接生产费用,因此对于费用的划分与分配也并不能够脱离企业实际情况以及前期知识的掌握。对于成本的计算方式也是如此,例如按照定额成本法与定额比例法对于成本的分配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尤其是在学习完了全部的产品成本的核算方式之后,更是要求学生能够依据企业特点以及经济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选择合适的产品成本核算方式,因此对于学生的知识的整体掌握有较高的要求。

三、成本会计传统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内容过于理论,无法贴合实际

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中的重点是对于多种费用的分类和费用的分配以及多种成本计算方法的介绍。基本上可以说每一种类型的企业所适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均有所涉及。但是在具体讲解费用分配的方式以及每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时只能以书本中较为浅显而不契合实际的书面化的例子来进行教学。而学生在学习每一种方法时也只能了解按照书本上的例子该如何计算其成本的金额,无法了解每一种成本计算方式的特点以及其差别,根本无法真正掌握什么样的企业该使用什么样的成本计算方法。虽然成本会计的内容涉及到的均是企业实践性的知识,但是学生学习完后却仍然无法直接应用,而是只能死记硬背每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以及每一种方法的适用企业类型。

(二)传统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缺乏系统教学

成本会计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却没有专门的针对性的实践课程。要实现成本会计课程本身的课程要求就需要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增加一些实践性的课程作为辅助。缺乏辅的实践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仅仅针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即使有些情况下会有一些有针对性的例题给予学生参与计算的过程,但是学生所做的也仅仅是利用已有的数据进行计算,不需要进行选择也并不存在学生自行收集选择数据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成本会计课程想要实现的效果之一,但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却无法实现。但是学校仍然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实现学生能够在走出学校之后适应企业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地对相应的经纪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编制相应的成本报表,从而帮助管理层进行经营决策,促进企业发展。因此学校对于大四学生要求其完成为期两周的综合实训,实训过程中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公司,为实现公司运作学生需要自行进行任务分配,充分运用之前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用于其模拟公司的运营中。当然在这样的综合实训过程中,少不了要应用成本会计的相关知识。尽管该实践过程中对于学生能有一个模拟的练习,但是缺乏针对性并且无法和成本会计课程的理论学习相对应,并且学生在大二大三时完成成本会计的理论学习,到大四进行综合实训时已经对于理论知识有大量的遗忘,因此对于成本会计的内容无法做到贴合的实践学习,对于成本会计的学习来说效果并不明显。

(三)传统教学手段过于落后,降低学生参与

目前的主要教学手段为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手段为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尽管多媒体教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及时跟上教师的教授思路,但是在涉及到大量数据时就有极大的缺陷。例如在讲授费用的分配时,首先要应用前一章的知识了解哪些费用是需要在所有产品或是多类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其次在进行分配应用不同的分配方式时往往涉及到大量的分配表格的编制,而后续的计算又需要依赖于表格的计算数据结果,因此在多页PPT之间切换时经常就会让学生无法及时跟上计算的过程,或者是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从而就不在跟着老师的结题思路继续下去。并且单纯的通过按部就班的跟着老师进行演算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对于成本会计的具体操作无法让学生进行积极参与。

四、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手段

(一)增加教学内容

首先对于成本会计的内容应该有进一步的增加。目前书本上的案例偏少并且都是针对某一个单一的知识点所专门节选的简短案例,无法实现成本会计的系统性学习的目标。因此首先对于课程内容应该适当地增加相应的案例。一般需要针对所学内容进行完整案例的选择,并且该案例需要作为辅助教学材料进行讲授而不单纯是作为一项课后习题等复习资料。针对案例的选择也存在几点要求:首先该案例必须涉及到一个企业的基本完整数据,因此尽管数据量庞大但是对于实现学生对于成本会计的基础学习的第一步,即选择合适数据进行成本分析有了最直接的锻炼。其次案例内容需要系统性,即需要包含所学的一个章节甚至多个章节的知识点,从而让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能够充分应用所学的知识而不再是对于书本内容的机械重复。通过合适的案例的选择,让学生能够组成多个小组对于某一个案例进行充分分析。通过案例设计,将教学内容置身于复杂的、综合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中,加大教学中的信息含量,增强教学中知识的层次性。

(二)改进教学手段

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可以适当改进教学手段。在传统的多媒体演示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电子化教学的先进手段,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时候积极参与。例如可以通过一套相对应的企业模拟操作系统,让学生都在机房完成相应的课程练习以及案例分析,因此每个学生均需要自行思考以实现自己的模拟企业的良好运营,尤其是企业定价,可以通过排除其他市场影响的情况下单纯依据企业定价进行市场竞争,通过市场竞争来检验学生对于成本的分析和掌控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增加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共同探讨,小组演示等教学方式,通过更为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完善课程实践教学

1.完善校内综合实训的成本会计内容

除了增加课堂中的实践教学内容以外,针对前期所涉及到的综合实训,可以有适当的改进。例如针对成本会计课程,可以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短期的实训课程。实训课程可以是进行阶段性的分布实训,在实践课程的基础上进行较为集中的专题实训。通过较为集中的训练使得学生学生达到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目的,促使学生在完成课程讲授完毕后,从有关费用的核算、产品成本的计算、成本报表的编制到最终进行成本分析再到下一年度进行成本计划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模拟实验。有了这样的一个阶段性的课程实训之后,学生能够有更进一步的实践能力,然后再进行大四的课程综合实训也会相对更为有效。另外学生都需要利用假期进行城乡调查,可以让学生进行城乡调查时相应的进行一些水平较高的企业的成本控制的调查分析,了解目前企业对于成本管理的实际操作办法。

2.提高校外实习基地与校内课程的结合

目前分院一直致力于发展校外实习基地,从而实现校企对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便捷的实习机会。例如分院之前组织学生参观一些企业,了解企业的整体生产过程,从而对于相应成本计算,成本管理有直接的了解。但是目前的参观以及实习仍然没有针对性。有些是在学生完成成本会计课程后一个学期进行参观了解,或是在还没有进行成本会计课程之前。并且在进行参观了解过程中没有直接的分析所用到的成本控制方法以及成本计算方法,因此单具有实践但是却与理论脱离,仍然没有办法让学生掌握。因此对于校外的实习应该在学生学习完相应知识后进行对应的参观实习,实习过程中同样应进行成本会计理论的讲解,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成本会计整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结语

成本会计学论文篇(5)

会计工作怎样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 论文摘要:实现目标成本问题在目前从理论到实践都未得到较满意的解决,必将影响企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就此试作探讨 一、保证实现目标成本的困难 目标成本是对完工产品的要求,它是一个静态指标;实际成本是在产品完工入库之后计算出来的,它是一个实际结果,也是一个静态指标;两者得出的成本差异是静态差异。这时的计算和分析,并不能消除已形成的不利差异,改变已完结的过程状况,所以静态的成本计算和静态的比较,不能保证目标成本实现。要保证实现目标成本,必须在执行过程中随时消除不利差异,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随时计算出过程的动态差异,其次是及时对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而动态差异是根据动态目标成本与动态实际成本相比较得出的,也就必须对生产过程计算出动态实际成本。同时,将静态目标成本转化成动态目标成本,只有这样,二者才能比较,得到动态差异。因此,动态实际成本的计算和静态目标成本转化成动态目标成本是保证目标成本实现的关键。在目前,会计理论界还未对动态实际成本与动态目标成本的比较进行研究,如果不解决此问题,动态实际成本的计算和静态目标成本转化成动态目标成本就成为保证实现目标成本的一个难题。 二、随时掌握实现目标状况的会计装置 企业能保证生产目标实现,是因为设置了调度人员,调度人员通过建立调度台账和对生产过程实地观察,随时将实际生产进度与目标要求进度相比,就能了解实际状况与目标要求状况的差距。从而采取措施并进行协调,在生产过程中消除不利差距的影响。汽车司机之所以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目的地,是因为装置了里程表,通过里程表,能随时将实际行程与目标要求的行程相比较,可以随时掌握自己的行程状况,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保证达到目标要求状况。 从以上的两个例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管是看得见的状况还是看不见的内涵状况,只要能将实际状况与目标要求状况相比较,就能在执行过程中掌握达到目标的状况。将实际状况和目标状况相比较的关键就是比较装置。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比较也是如此。但由于生产过程的复杂性,会计人员不能像汽车司机那样,只需将实际行驶里程(即实际动态)输入里程表,而目标要求的里程是根据行驶时间和预定车速计算出来的,形成动态目标,然后将目标要求的里程与实际里程相比较,求出二者的差异。而会计需要将动态实际成本和动态目标成本同时输入会计装置。 根据会计核算的特点,随时掌握实际目标状况的会计装置不能离开会计核算方法,会计要全面反映每一经济实体的资金运动,都是根据资金运动在经济实体中的特点、形态、作用不同设置了不同的会计科目和相应的账户。账户既然能对同一性质经济内容(如原材料、应付账款等)从增加和减少两方面进行反映,那么账户就能对动态目标成本与动态实际成本进行反映,因为动态目标成本和动态实际成本是成本的两个方面,是同一性质经济内容,它同时也是经济实体的资金运动的组成部分,所以设置会计科目是掌握实现目标状况的会计装置。 三、目标成本的转换 会计部门制定的目标成本,只是观念的产物,不会引起经济活动发生,也就不会发生会计业务,无法将观念的目标成本输入会计科目,登记账户。然而,当我们把目标成本转换成资金后,就从观念的变成现实的,它将引起经济活动发生,使会计必须进行业务处理,设置科目,登记账户。它的转换过程如下: 会计部门为了实现目标成本,必须按目标成本预算出所需资金和投入的总费用,所需资金和投入的总费用不是同一概念,它们的计算方法不同。 生产投入的总费用=单位目标成本×总目标生产量生产总资金=单位目标成本×生产批量×生产周期÷投入时间间隔期一年的生产总量不可能一次投入,而是分期分批地投入,形成不断投入

成本会计学论文篇(6)

第一条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巩固和拓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

2.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对文科专业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社会调查、查阅文献、资料搜集、工程绘图、计算、实验、数据处理、外文阅读、计算机和工具书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第二条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原则和要求

(一)选题原则

1.从本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体现高级专门人才基本训练的内容,使选题具有综合性、先进性和一定的难度。

2.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结合工程科研、社会实践,使选题具有多样性、应用性和一定的特色。

3.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研究,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选题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一定的创新之处。

(二)具体要求

1.一般情况下,工科学生应以工程设计为主,参加设计的学生数应占60%以上;文、理科学生以论文为主,尽可能多地选择与社会政治经济建设相结合的实际应用题目,避免把文献综述、资料索引或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作为论文任务布置给学生。

2.毕业设计(论文)应对计算机编程、应用和阅读与选题相关的外文资料提出具体要求。

3.选题难度和份量要适当,要考虑完成设计(论文)所需经费和其它客观条件,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经努力能按时完成。

4.选题要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在保证教学要求的前提下,选题内容可因学生的基础、能力差异而有所不同,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学有专长的学生,可允许自选课题,但应由个人提出申请,经指导教师同意、系主任批准。

5.对于一个课题由多人合作完成的项目,应有明确分工,各人有不同的小题目,内容有所侧重,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综合训练。

6.选题需经系主任批准,报教务处备案。选题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第三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职责

指导教师由具有一定设计经验与科研能力、对该课题内容熟悉、具有讲师职称以上的教师承担。一般情况下,助教不单独承担指导工作。在外单位进行毕业设计的可以聘请外单位相当于讲师以上职称的工程科技人员或研究人员承担指导工作,并应有专人(讲师以上职称者)定期进行联系。指导教师确定后,原则上不能随意更换。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设计期间不得随意出差,确因公需出差,须经系主任批准、教务处备案,时间不得超过一周,并委派相当水平的教师指导。否则,按教学事故处理。

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数一般不超过6人。鼓励有科研课题的教师多带毕业设计(论文),但必须做到每人一题。

指导教师主要职责是:

1.选择课题,拟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和指导书;做好设计(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如文献资料、图书、工具书、实验器材等;制定周密的进度计划。

2.指导学生了解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任务、目的、要求等全部工作内容,制订工作计划,认真指导学生进行总体方案设计和实验方案或调查方案的选择以及审查数据处理、理论或实验分析的结论等。

3.定期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及工作质量,及时解答学生所提问题和尽量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困难。

4.指导学生按规范要求正确撰写毕业设计(论文),评审所指导的设计(论文)的全部资料,并写出评语和评分。

5.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前,由指导教师请一位评阅人(校内教师)或由答辩委员会(小组)负责人组织教师对设计(论文)进行评阅,要求参加评阅的教师从学术角度就学生所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学生能力等方面进行认真评阅,并给出评阅成绩。

6.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评定学生成绩。第四条毕业设计(论文)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修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含实践环节),取得所规定的学分数和绩点,方有资格参加毕业设计(论文)。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个人特长和实际情况提出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要求,系进行统筹安排。

3.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任务书的要求,拟定设计(论文)总体方案和进度计划。

4.独立进行设计(论文)的研究全过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严肃认真,刻苦钻研,按时完成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得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一经发现,其毕业设计(论文)以不及格计。

5.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虚心接受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达四分之一以上者不得参加答辩,其成绩以不及格计。

6.准确绘制设计图纸,认真拟定设计说明书或撰写论文,做到图画正确清晰,设计合理经济,说明书简明扼要、文字通顺,书写工整、计算正确,并用中英文撰写说明书(论文)摘要。

7.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所有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包括图纸、试验记录、原始数据、调研记录本、上机程序、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录像带、设计手册、打印本、样本实物等),学生不得自行带走,须由各系负责收回作为教学资料妥善保存;对有价值的还需要整理归档。

第五条毕业设计的组织工作

全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在主管校长统一领导下进行,实行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办法。校、二级学院、系的工作职责分别为:

(一)学校教务处工作职责

1.在学校预算的基础上,落实全校毕业设计(论文)的经费预算。

2.汇总各二级学院(系)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和指导教师安排,协调有关问题。

3.具体负责安排、组织检查全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4.做好全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和选编工作。

5.督促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登录、入档工作。

(二)二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

在二级学院院长的领导下,成立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由各系主任参加,其主要职责:

1.统一领导、管理和协调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

2.审核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指导教师配备情况(题目、指导教师名单于第8学期开学第一周内呈报教务处备案)。

3.督促、检查各系毕业设计(论文)组织工作情况。

4.定期检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有关问题,考核指导教师的工作。

5.负责组织、监督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阅、答辩和评分工作。

6.做好二级学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和编印工作。

7.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以及经验交流。

(三)系工作职责

系是直接组织与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基础单位,其主要职责:

1.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拟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选定题目,组织收集毕业设计(论文)的参考资料。

2.组织编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和指导书。

3.提出指导教师名单和分配题目。

4.检查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和质量,研究解决所出现的问题。

5.成立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审查小组,根据规范化要求进行本单位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审查工作。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要求参照附件1。

6.成立答辩委员会,对学生所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评阅、答辩、成绩评定、总结等工作。

第六条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程序

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程序一般分为资格审查、审阅、评阅、答辩和综合成绩评定五个环节。

1.资格审查。学生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后,经形式审查小组通过、指导教师评阅、系主任批准,方获得参加答辩资格。

2.审阅。学生应将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图纸及附件按期交给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要认真审阅,提出审阅意见,写出评语和评分,所评成绩占设计(论文)成绩的60%。

3.评阅。详见本规定第三条第5点,指导教师所评成绩占设计(论文)成绩的40%。

4.答辩。(详见本规定第七条)

5.综合成绩评定。(详见本规定第八条)

第七条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是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全面检查、考核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结束时,每个学生均须逐个参加答辩。

1.答辩前,各二级学院应以专业为单位成立答辩委员会,负责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工作。答辩委员会主任一般由系主任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为3—5名,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担任。各答辩委员会可设立一名秘书(不占答辩成员名额),负责答辩过程的记录、材料整理等事宜。

2.对于毕业学生太多的专业,可分别成立若干答辩小组,每个小组由3—5人组成,其成员须具讲师以上职称。对于结合生产或科研任务的毕业设计(论文),可以聘请有关生产、科研部门的人员参加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

3.答辩委员会与各答辩小组的成员由各专业提名,经系主任、二级学院院长审核后,于正式答辩前一个月送交教务处,由主管校长批准后生效。

4.答辩委员会与各答辩小组的任务是组织本系、本专业学生的答辩评分工作,统一答辩方法、步骤、要求,评阅毕业设计(论文),统一评分标准,科学严格评定成绩,推荐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5.答辩一律安排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最后一周内进行,时间大约2—3天。各二级学院应将学生答辩的名单、日期安排提前向学生公布,并于答辩前报教务处备案。

6.答辩前两天,指导教师应把毕业设计(论文)发还给学生,由学生写好答辩报告书面提纲。提纲包括:①课题的任务、目的与意义;②所采用的原始资料或指导文献;③设计(论文)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④成果、结论和对自己完成任务情况的评价。报告时间为10—15分钟。

7.答辩提问一般二十分钟左右。提问要考察:①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研究方法等的掌握程度;②独立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体现程度;③关于毕业设计(论文)须进一步说明的问题等。

8.答辩完成后,由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在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评语栏中写出评语,评定学生答辩成绩。指导教师和系主任结合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平时成绩、设计(论文)成绩、答辩成绩三部分成绩进行综合成绩评定,其中设计(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审阅和评阅成绩组成。经二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审核同意后统一向学生公布,有关教师不得事先将评分情况告诉学生。

答辩程序及实施办法参照附件2。

第八条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成绩评定及其标准

1.评定学生设计(论文)成绩时,必须实事求是,严格掌握标准。一般来说,获得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人数不宜过多;凡经过全面考核,确定为不及格的毕业设计(论文),应坚持原则,作不及格处理。各二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要把好关,对优秀和不及格的作认真审查,集体讨论,保证准确。

凡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及格者,作结业处理。一年内可申请随下届补做一次,并向学校缴纳一定的指导费。学生补做毕业设计(论文)由原所在专业安排,一般应在校内进行,其间的一切费用由学生自理。

2.毕业设计(论文)的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占20%)、设计(论文)成绩(占50%)、答辩成绩(占30%)三部分组成,按百分制折算为五级记分制,即优秀(90~1**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59分以下)。

具体评分标准参照附件3。

第九条毕业设计(论文)的经费

毕业设计(论文)经费由学校确定经费总额,然后按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实际人数分配到各二级学院,包干使用。经费使用范围是:材料、器材的消耗费、加工、部分计算机上机费、资料费、调研费等。

凡结合生产实际和科研项目的题目,应从该项目经费中拨出适当经费支持毕业设计(论文),以解决毕业设计(论文)经费不足的问题。

成本会计学论文篇(7)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毕业论文(设计)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9.015

Applied Undergraduate Thesis (design) Teaching Reform

ZHAO Zhenkuan

(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Guizhou 550025)

Abstract The writing ability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ability in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t pres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the thesis (design) writing, propose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working ability oriented teaching reform strategy of thesis (design) guidance course.

Key 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thesis (design); course; teaching reform

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本科毕业生进行四年学习与实践成果的总结,也是对本科毕业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项综合考察,同时又是培养应用型本科毕业生从业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各应用型本科院校均出现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严重下滑的客观事实。笔者多年来一直在从事应用型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在论文(设计)指导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提出了以提升学生从业能力为导向的毕业生论文(设计)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一是,强调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二是,明确论文(设计)学生选题的实践价值;三是,设计合理的论文(设计)教学内容;最后,采取适合论文(设计)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市场经济新常态下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需要。

1 目前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学术不端问题。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学术不端问题经常出现,有些学生进行网上抄袭或者使用百度百科等网络文章拼凑成论文;也有的学生找人论文;还有的学生直接改用本专业往届学长的合格毕业论文上交等。这些做法,论文(设计)指导老师都很难左右。有些情况可以通过论文检验出来,有些则很难查出。但是,这些学术不端行为会败坏了学术风气,使得学校安排学生写作毕业论文(设计)的培养计划失去了应该发挥的作用和意义。

二是,选题问题:有些学生所选题目陈旧过时,有些题目范围过大或过小不利于论文写作,或者学生所选题目的写作可行性较差。学生思想惰性强,所选题目陈旧过时,远离时代,缺乏现实应用价值。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要求学生选题新颖,要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尤其是对于以往反复研究过的题目,要从新的视角挖掘出独特的观点和见解。但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重要意义,而是挑选以前学长写过的题目来写,认为可以照着别人的写法来模仿完成。

也有些学生认为,选择较大题目会有的可写,也容易写够字数。实际上,题目过大,在写作过程中难以驾驭和把握。当然,还有些学生认为,选择较小题目会容易写具体,但是所选题目过小,在写作过程中只能写一些具体操作流程,无法形成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选题要确定合理的范围,学生尽量选择与学过的课程相关,写作熟悉一些的内容,能够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再者就是所选题目是否具备写作的可行性问题,由于一些学生缺少写作经验,在选题时没有注意到题目内涵及外延,以及自己是否能够搜集到足够的论据及写作素材,导致学生论文写作过程出现无法继续或中途更换论文题目的问题。

三是,论文(设计)出现逻辑结构不合理及写作不规范问题。从历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稿件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逻辑上出现前后矛盾、条理不清、缺乏科学的论证方法、研究方法不规范、创新点不明确、语言表达不清楚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甚至于影响学生能否顺利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2 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一是,学生对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没有正确的认识。一方面,由于教师在论文(设计)指导课程教学中对学术不端现象的后果强调不足,导致学生对这个问题没有清楚的认识。另一方面,一些学生毕业了忙于找工作或毕业实习,对论文(设计)写作不够重视,应付了事;还有一些学生在网上找几篇文章随便拼凑一下了事,或是请人完成应付交差。这些做法都形成了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出现的学术不端问题,最终影响到学生能否如期毕业。

二是,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不够,学生缺乏有效的写作指导,导致出现选题偏差。教师在论文(设计)指导课程教学中,由于课时量问题,没有足够强调学生与指导教师对选题沟通的重要性,更没有进行足够的选题指导实践训练;同时,在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指导实践中,指导教师往往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科研和教学上,对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方向重视不够。开题并进入初稿写作过程以后,才发现要么由于指导老师的专业背景和学生论文方向差距较大而无力指导,要么学生选题问题较大而无法继续写作。

三是,由于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导致对学生写作帮助不大。由于学校论文(设计)指导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不能够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论文与设计的写作区别、论文(设计)的写作要求、写作规范,以及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的写作要点以及定量、定性研究方法的使用等内容。最终导致一些学生出现论文逻辑结构问题及写作不规范等问题。

3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应用型本科学生毕业后大多数要进入各行业从事具体工作岗位的实践活动,因而高校对学生从业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大学生应具备的从业能力应包括: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及责任感;较高水平的分析能力;较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具备一定的创造和学习能力等等。①可以看到,严格的毕业生论文(设计)写作训练能够起到综合训练和提升学生未来从业能力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应建立以提升学生从业能力为导向的毕业生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一是,强调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二是,明确论文(设计)学生选题的实践价值;三是,设计合理的论文(设计)教学内容;四是,采取适合论文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

首先,强调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教学、科研、服务诸方面都以应用为导向,坚持为地方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面向行业、面向人才市场需求来建设专业。②应用型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过程,既是检验本科生综合运用本学科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是一项培养学生逻辑写作能力的实践教学过程。因此,必须强调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过程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应该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和自己的实习实践并与指导教师进行充分沟通来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及后续写作。

必须坚决杜绝学生采取的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如在网上找几篇文章随便拼凑一下了事、请人完成应付交差等行为。在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学校处理过的学术不端案例来教育学生,使其对学术不端的后果有清醒的认识,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术不端做法对学业以及将来职业发展的巨大危害性。

第二,明确论文(设计)学生选题的实践价值导向。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课程教学必须首先让学生能够区分论文与设计的不同标准和要求,明确论文(设计)选题的实践价值导向。应按各学院按专业建立各论文(设计)指导课程授课导师组,采用竞争机制选择授课教师,使得论文(设计)课程中师生能够就讲解的案例做到专业上的充分沟通,使学生接受针对性较强的专业写作训练,以保证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

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应以知识、能力和技能是否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相适应为评价标准。③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在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方面强调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能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进行系统的写作训练,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达到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人才的教学目标。因此,最好强调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反复沟通,结合学生实习实践背景,在老师研究方向范围内进行毕业论文选题。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合理性,又能够使得指导教师能够有效参与到学生的写作过程之中结合学生实习实践经验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设计合理的论文(设计)教学内容。采用专题讲解来讲授撰写论文(设计)过程,要在教学目标中重点讲授如何选题、如何收集资料、如何选用适合的研究方法,如何掌控好写作进度,如何做好写作过程中的师生沟通,怎样避免学术不端的做法等方面。 授课过程中要明确论文(设计)指导授课教师职责,依照学校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手册要求将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的每一步骤内容分解到每课时的教学任务中,包括:论文(设计)选题、拟定论文(设计)提纲、开题报告、文献使用、研究方法选用、初稿要求、论文修改、及论文(设计)修改要求、定稿要求及学术写作规范等内容。

授课教师还要向学生强调遵守学校要求的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进度,即从选定导师、确定选题、列出写作提纲、完成开题报告、再到初稿写作、论文修改、定稿等这样一个完整的论文写作过程。授课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指导经验,向学生强调论文(设计)写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需要与指导老师主动沟通的要点以及没有做好这些沟通工作容易出现的问题,以确保整个论文(设计)的高质量完成。

第四,采取适合论文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通过图片展示、视频讲解,让学生结成小组共同进行案例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论文(设计)的综合写作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及创新精神。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中国知网、百度学术等网络资源和图书馆等进行查找和使用期刊等文献,学会文献综述写作,培养学生结合专业实践背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从业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培养应用型实践人才必须进行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尤其要遵循以提升学生从业能力为导向的毕业生论文(设计)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即强调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明确论文(设计)学生选题的实践价值,设计合理的论文(设计)教学内容,采取适合论文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最终,通过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训练,提高应用型本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级应用型实践人才。

注释

① 王均平.基于用人单位需求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业能力的选择与设计[J].高等教育研究,2013(5):72-7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