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英语教改论文

英语教改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0 16:18:00

英语教改论文

英语教改论文篇(1)

1.1专门用途英语

专门用途英语,简称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

专门用途英语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学习者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即由于特定行业的需要,学习者需要达到在某些学科内使用英语的能力;二是有特殊的内容,即专门化的内容。

专门用途英语把英语划分为“科技英语”、“金融英语”、“法律英语”、“医学英语”、“旅游英语”、“报刊英语”、“电子商务英语”等多种类别,其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专业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1.2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在基础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在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到一定阶段、针对学生实际需要,使教学内容贴近某个专门行业,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全面熟悉英语在该行业中的表现来掌握英语的表达规律,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语言交际能力。

2讨论

2.1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必然性

从根本上讲,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出现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据调查,英语世界的文字交流有80%是以专门用途英语为媒介的(刘法公,2003)。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外交流已经扩大到整个社会,扩大到科技、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社会对英语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了。随着外国人直接到中国进行各种投资、旅游,以及我国科技界、经济界和文化界走出国门,各行各业对复合型人才(既精通专业业务又有较强的英语能力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社会对英语能力的需求已呈多元化、专业化趋势,要求学贸易的学生毕业后能直接用英语参加商贸谈判,搞新闻的能够直接用英语采访,当律师的能用英语出席法庭辩护,做工程师的能用英语和外国技术人员交流,然而一般的英语技能已经很难适应市场需要。英语的工具性和应用性特征日益明显。学生学习英语较之过去也表现出极强的目的性和实用性。这样一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了。章振邦教授(2003)就曾说过,“今天谈论我国外语教改问题,从战略上首先要考虑到国家对各类专业外语人才的需求。”可以说,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顺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要而进行的战略调整。

2.2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方法

专门用途英语,作为在特定语境、特定行业中使用的英语,是语言共核之外的部分,不经过专门学习是难以掌握的。

英语基础阶段教学结束后,我们应及时转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让学生尽早建立起专门用途英语的词汇体系,掌握这些文体的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表达规律。

根据刘法公教授(2003)的建议,从基础英语的语言共核内容教学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转移需要教学方法的转移。由于学生在基础英语学习阶段所用的教材是以英语语言共核为主要内容,所选的课文侧重于文史题材,词汇基本上是共核的通用词,不偏向任何专业,所以我们的教学方法侧重训练学生的英语技能,精讲多练。而在用途英语教学中,学生通常会感到专业词汇太多、句子较长、概念和理论难懂,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应首先从专业术语、词组、语法特点和语篇结构的分析入手,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熟悉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专业词汇,了解其构词特点,掌握专业英语词句的搭配规律。

王蓓蕾在《同济大学ESP教学情况调查》中提到“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一半以上的学生希望能和教师多交流、沟通,同时,他们也希望老师能设计些真实的情景任务,而不是一味地做课文讲解翻译。”可见,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教师也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进行轻松学习,并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运用语言能力上来。2.3关于在英语专业开设专门用途英语的意见

刘法公教授(2003)建议在英语专业开设专门用途英语。然而笔者认为还是在非英语专业开设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效果会比较好,因为英语专业学生虽然英语语言基础技能扎实,但缺乏专业知识基础,掌握起来要比给非英语专业学生加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难度大。而且非英语专业与英语专业教学有不同侧重。

对于非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讲,外语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外语课不是一门科学(abranchofscience),外语仅仅是一种工具(atool),外语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使用这个工具。“对科学,我们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外语,知其然就够了,没有必要知其所以然。”(何南林,1998)可以把讲解“其所以然”的时间用来向学生介绍更多的语言素材内容。

再来看英语专业教学。众所周知,“外语课程的技能课特点使外语专业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有点尴尬”(章振邦,2003)。至于英语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还是着重于英语文化研究,培养英语师资比较好。因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语言能力上要强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而且在对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的理解领悟方面大大优于非英语专业学生。与其让英语专业的学生利用他们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对所不熟悉的专业进行深入研究,不如加强他们在人文知识方面的深造。以上建议仅为笔者个人见解,还需要各位专家论证。

2.4建议在大学三、四年级开设专门用途英语

章振邦教授(2003)认为“现在的问题是我国的普通英语教学年限太长,对专业英语重视不够。”并提出建议:“把普通英语教学任务全部下放到中学阶段去完成,以便学生进入高校时便可专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但是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要达到此标准还需要一段时间。尽管教育部基础司制定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几乎相同的目标和能力标准,而且还采用了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相同的课程安排和设置。但与此相应的改革措施才刚刚起步,短期内还难以实现。

笔者认为还是在大学三、四年级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较为合适。遗憾的是,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基础阶段后的专门用途英语课形同虚设。据调查,我国高校有5

1.21%的专业其专门用途英语课只有36-72学时(辜向东,2000)。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反拨效应实证研究”课题组于2003年3、4月在全国12个省市高校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英语学生在三、四年级没有英语课的比例高达64.6%。

看来,呼吁开设与重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还是很有必要的。

3结语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问题外,在通往成功进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途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现实且棘手的问题,比如师资情况,教材的选定,考核标准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探索来克服。尽管如此,笔者坚信,大学英语教学应包括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这是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对现行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设置的一个重大变革。

参考文献:

[1]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外语界,2004,2:22-28.

[2]辜向东.让事实说话:对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评论的反证.外语界,2003,3:49-53.

[3]何南林.外语为何难学?.读书,1998,3.

[4]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31-33.

英语教改论文篇(2)

近年来成人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成人医学继续学历教育。北京地区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是成人高等教育本科(非外语专业)学生获得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考试结果是能否授予成人本科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北京市自1991年实施此项考试以来,此项考试对学生申请学位,保证学位质量,促进成人高等学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受到了成人高等学校师生的普遍重视。考生人数逐年递增,为适应形势需要,北京市教委组织有关专家对考试大纲进行重新修订,增加了新的题型。同时决定此项考试由以前的一年一次改为一年两次,鉴于此,高校成人英语教学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2成人学生学习的特点

从年龄上他们已经错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发音辨音都不如少儿灵敏,成人英语学习也不具备良好的语言环境,另外他们工作繁忙、上课学习、回家复习的时间很有限、英语基础薄弱、方法不得当等等都阻碍了他们的英语学习进程。成人英语教学面对的一个问题,学生们的英语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他们的学习目标也不一样,其基本分为三类:第一类学生希望通过学习仅仅获得毕业文凭即可;第二类学生希望努力学习,通过英语三级考试,获得本科学位证书;第三类学生希望在得到本科学位证书后,在医学专业上继续深造提升水平。为了更好地满足成人学生在学习中的不同需求,更好的提升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首都医科大学应用语言学系对所承担的医学成人本科英语课程在原有教学大纲、教学性质与任务、学时数目、考核性质等均不改变的前提下,对英语课程进行分层次性的教学,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考核过程及考核结果、教材及材料等进行改革,把现代技术的高科技充分运用到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提高我校英语课程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效果,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而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3英语课程教学层次的划分

我系按照学生的不同专业设置(包括临床、药学、护理等专业),以及学生不同需求为目标,推行英语课程教学分层次进行:基准课程教学层次、学位英语教学层次、专业英语教学层次。学生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可自主选择任一层次的课程学习。

3.1基准课程教学层次该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完成成人英语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达到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其课程属于基本阶段英语课程。3.2学位英语教学层次该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在完成医学成人英语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并在达到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及应试能力,顺利通过成人学位英语三级考试,并尽可能取得良好成绩。其课程属于提高阶段英语课程。

3.3专业英语教学层次该层次的教学目标是为学生今后从事医学领域相关的工作打下一定的专业英语基础,学生所学英语知识将有利于其实际工作,也为选择该课程的学生将来进一步深造或攻读硕士研究生打下基础。该课程属于拓展阶段英语课程。

4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

医学成人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具备一定的英汉互译能力和初步的听力能力,使他们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为此,成人学位英语三级考试主要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重点是考核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对语法结构和词语用法的熟练程度。这里重点讨论学位英语教学层次的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上实行传统的面授教学课程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模式。即在校的面授课程和计算机上的网络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堂面授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二学时,面授课程应引导学生了解语言内容,综合语言功能,把讲解词句、结构难点以及英语三级学位辅导内容等语言形式放在面授课程的重要位置上,并把三级考试的相关内容渗透在每次在学校里面授课的内容当中,以便让学生能够抓住并掌握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主动因素,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分析,从他们的思想及语言表达中抓住信息反馈点,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语言知识的薄弱点并做进一步的加强。在课堂上无论从课文的朗读到词语的讲解,尽量让学生们都参与进来,锻炼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以尽快提升他们的英语能力和水平。网络学习内容主要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操练,也是面授课堂学习的进一步延伸。每学期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网络课程训练,其英语学习任务占英语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学时。网络学习内容对应教学大纲中的单元内容和三级水平考试内容,学生需要在网络平台上完成每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并认真完成网上布置的单元作业,并且在网络上完成每一单元的测试题目,最终完成规定的网络学习任务。

5英语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和教材建设

5.1医学成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整理并制作出满足学生不同层次需求的大学英语完整课件,包括大学英语1~4册每课授课要点、语法结构、词汇用法、难句分析及精彩、优美、实用的句式等。以确保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即使授课教师发生改变,但授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的讲解及学生的运用仍能得到不间断的贯彻落实和执行。针对推行的医学成人专升本英语课程分层次教学,对所选用的教学材料进行调整。保留已选定的教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董亚芬主编的《大学英语》以及郭杰克主编的《大学英语快速阅读》。

5.2扩充学生学习资料为了确保学生有充足的资源进行网络学习,对教材及学位考试中所涉及到的全部语法要点进行归纳、分类、总结,并配合以相关支撑的大量配套练习题目,如:词汇(介、副词,词组的固定搭配,三级必备词汇)选择、完形填空、挑错、阅读理解、翻译(中、英互译)。收集汇总了近十年的英语三级学位考试真题,并配有相关分析讲解及参考答案,自行组卷整套三级题目或模拟试卷供学生学习练习使用。

5.3配套的三级考试辅导教材为了满足我校医学专业学生参加英语三级学位考试的需求,帮助学生顺利通过三级英语学位考试,应用语言学系增加了校内教材,即《北京地区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位英语统一考试辅导用书》,作为配套的英语三级考试辅导教材。书中涵盖了三级考试中所要求掌握的全部语法点并配有大量的对应练习题目,供学生复习时参考使用。其中包括名词与主谓一致;常用时态;被动语态;动词的非谓语形式;虚拟语气;强调句;倒装句;附加疑问句;情态动词;各种从句(主、宾、表、定、状、同位语从句);介词搭配等。此教材先在学校课堂面授教学中进行使用,待使用成熟后再正式出版发行。

6结束语

英语教改论文篇(3)

初中英语新教材的教法改革_英语教学论文  

第一,新教材不再是单纯地以语法项目为主要脉络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而是根据交际目的需要,即考虑语音、词汇、语法结构等要素,更考虑语言的功能,并使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方法上,彻底改变过去一言堂、满堂灌的格局,以生动活泼的方法进行“听、说、读、写、演、唱、画”,寓教于乐。作为教师要真正发挥其主导作用,一改过去单纯扮演的演讲者形象,成为一名出色的导演。在课堂上可采用各种形式来组织教学,如分排、行练习,两人小组练习,要辅之于各种手势,并在教学不同环节起不同主导作用。讲教学内容时,可扮演演讲者;在进行语言操练时,又是一个组织和指挥者;在复习巩固练习时,又是一个好帮手。总之,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正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教是为了不教。”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敢于开口,不仅答问,还主动发问,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第二,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采用了循环式编排方式,类似的内容安排在几个不同的教学阶段,但它们逐步加深、扩展,大大加深了词语的复现率,符合记忆、学习的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例如:第一册出现了动词一般时,在以后几册中还会不断出现,但句型难度一次比一次加大,而且这些句型是通过有实际意义的情景介绍给学生的。学生通过反复接触、练习,逐步达到熟练、正确地使用语言。再比如:有些单词、词组,第一次出现时,只要求二会(即听、说)或三会(听、说、读),以后再出现时,要求逐步提高等等。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也要相应地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不断重复、加深,直到最后掌握。 

第三,旧教材对课文的教学,一般程序是:教单词、翻译、分析、讲解、朗读、背诵,大部分时间花在讲解语言难点,其目的是着重学习语言知识。新教材则强调阅读课文是为了培养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学习和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我们在讲解新教材阅读课文时,一般的程序是:先利用直观教具教学部分生词,让学生带着一两个问题快速默读课文,回答一系列问题;精讲课文的语言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听录音、朗读,围绕课文进行各种口头练习,如问答、看图和幻灯复述课文,通过角色扮演复述全文等等,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英语教改论文篇(4)

1.1教学内容、方式单一

目前国内高校通信英语教材种类很多,但一个学校一般选定一种教材,根据教材课文授课,内容单一,文章编排上较死板,没有结合诸如语法、翻译和句型等技巧的讲解.在通信英语教学中,教师不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把重点放在记忆单词和课文的翻译上,方式单一.

1.2师资力量薄弱

从事通信英语教学的教师既要精通英语,又要熟悉通信专业知识.如果英语专业的教师任教,则很难将专业知识融合进来.通信专业的教师来教,英语水平可能达不到要求,影响教学效果.

2通信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2.1建立创造式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进行词汇讲解,学生记忆并阅读课文,然后进行翻译,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有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翻译技能,但不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课堂上阅读课文给学生造成一种沉闷的氛围,而且占用大量课堂时间,学生阅读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设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创造式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分阶段进行,即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新知识的引入和教材内容)、知识的拓展、具体实践、学生总结及教师评估.第一阶段,新知识的引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导入新的学习内容,使现有知识和所学知识有机联系起来.教师作为激励者和引导者,根据材料内容,采用问答、观看录像片段、听录音和看图片等方式引入新内容.第二阶段,以教材中经典内容为主,主要是对通信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补充,包括PCM原理、ISO联网标准、光纤通信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等.让学生掌握专业词汇、各种通信原理、表达方式和具体应用.第三个阶段,拓展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阅读实用性的专业文章.教师可以搜集国际著名会议或期刊的综述,从专业通信英文网站下载文献等.这些资源更新迅速、观点比较权威并且资源丰富,学生可以了解通信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以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第四阶段,进行实践.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在该领域听、说、读、写、译的技能.教学活动主要采用模仿、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辩论等方式,教师则作为该过程的顾问与评估者.最后,进行总结与评估.目的是检查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归纳总结所学知识,促使学生对学习过程反思.教师作为评估者,组织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翻译的方式进行.整个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通过创造式教学方法,学生在公共英语的基础上,渗入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从理论发展到能够独立阅读相关外文文档,无论在专业还是在英语水平上都得到一个提升.

2.2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建设

英语教改论文篇(5)

1.1教师的角度。我国目前的英语课堂绝大多数是通过英语教师的讲解完成的,学生更多的是在下面以记笔记的方式进行参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语教学的质量。所以,英语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形成良好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加强学生英语素质的提升。

1.2学生的角度。高职学生与专科院校或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较,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大部分的高职学生觉得英语学习中最薄弱的部分是口语能力,原因是日常的英语学习常常忽视了口语练习,将重心都放在了语言知识的学习上,很多同学对于英语的语法和单词只知道怎样选词填空,却不指导应该如何运用。另外,很多高职学生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导致缺乏英语的口语化训练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将学习英语的目的单纯的理解为等级考试或期末考试,很少学生能将英语学习和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相结合。

2高职英语课堂教育改革的思考

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参与度,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英语教学与学生的职业发展充分结合,协调发展。

2.1教师角色和观念的转变。英语教师应转变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能力的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构建灵活的思维方式,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和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教材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英语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使用必须做到充分理解,但不能拘泥于教材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2.2加强英语课堂的社会文化教学。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看,语言是人类借以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语言是人类文化传播的媒介,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工具。语言的意义不在于单纯的语法和词汇,而是积极的社会文化活动。所以,英语课堂应该充分发挥英语的使用意义,将英语的学习与社会文化充分的结合,使英语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

2.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大英语教学观”。很多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加上,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不高,很容易造成英语成绩差。针对类似情况,英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通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主性入手,加强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例如,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种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课堂的内容和形式不局限于单纯的理论学习,更注重语言的拓展训练和技能培养,提高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了英语课堂学习重心的转移,达到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是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高职英语必须结合这一特点,突出英语在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通过职业发展对英语的技能要求,来更好的转变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两者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使英语成为高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中的敲门砖。因此,英语的教学内容更应该贴近学生的专业,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与英语教材相结合,完善教材的不足之处,同时,营造良好的英语口语环境,让学生在专业化的环境中积极训练和提升自己的口语水平和英语的运用能力,充分发挥英语的功能。注重英语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背诵教材的模式,将英语教学与国外文化相结合,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英语教学实现生活化和社会化。英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职业规划,通过布置英语实践操作,让学生在特定的社会活动中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不仅能够强化理论知识,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还能够从中了解自身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提高主观能动性,加强英语的实践能力,从而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2.4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构建适合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体系。英语教学考核和评价体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考核评价主要你是通过笔试成绩为主,平时课堂的表现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其他因素的所占的比例非常低。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对于新时期的英语学习来讲,具有很大的阻碍,必须尽快进行评价体系的改革。应将英语的考核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将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重视对英语的实际运用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思维能力、情感等。评价的方式和方法不能过于局限,应更加多层次、多方向发展,形成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将笔试、口试、平时的表现等作为最终成绩的的因素,加大对英语技能考核所占的比例,促使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和实践操作能力,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考核评价实行“双元制”。即高职英语的教学考核评价既要考评教师的教也要考评学生的学。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也取决于学生的学,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认知能力等因素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单从教师或者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评价是不全面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应成为评价的主体。学生参与评价,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激励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评价能力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既然学生是教学活动评价的主体,学生就不仅要“评教”,还应“评学”,评价自己和同学的语言学习活动和态度,甚至可以评价教材,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英语教学活动的理解。

英语教改论文篇(6)

论文摘要:本文就教育部推荐的高职英语教材《新编实用英语》,对目前高职英语教材的实用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对高职英语教材进行改革的构想。建议从三个模块组织高职英语教材:补充设置英语入门知识;整合《新编实用英语》中的实用语料,按工科和服务业两个门类分别设计实用英语教材;结合专业特点编写校本专业英语教材。

前言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高职院校强调“以能力为本”,高职英语教学理应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做出贡献。然而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却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学生没兴趣学,教师教得辛苦,课时被不断压缩,英语的地位遭受质疑;另一方面社会上具备英语应用能力的专业技能人才紧缺。这种状况与现行的高职英语教材有关,因为目前的教材不完全适合高职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达不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一、目前高职英语教材的实用性分析

高职院校采用的英语教材版本众多,其中教育部推荐的高职英语教材《新编实用英语》比较具有代表性,它是依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订而成,其使用对象是具备一定英语基础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基本要求》强调“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教材实用与否取决于教材的真实性。夏纪梅(2001)对教材的真实性做出了精辟的分析,指出教材要在目标方面迎合真实的交际需求,在选材方面具有真实的交际内容,在练习方面提供真实的交际环境和真实的交际任务,把学生和教师作为真实的交际对象。现仅从选材和练习的角度,尝试性分析《新编实用英语》教材的实用性。

《新编实用英语》共计四册,每册十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围绕同一交际主题,由会话、听力、阅读、写作和趣味阅读五部分组成。该教材第一、二册的口语部分着重于日常交际(如介绍、问候、感谢、致歉、道别、指路、天气、学习、爱好、饮食、健康等)和一般涉外活动(如迎送、安排日程与活动、安排住宿、宴请与迎送会、陪同购物、游览、就诊等);书面语部分着重一般题材的文字材料(如科普、人物、政治、商贸、文化、生活等)。第三册、第四册的口语涉及介绍产品和业务洽谈,书面语部分涉及专业书籍的前言、序言和正文节选、科技文摘、技术专利、招投标书、意向书、国际商务、进出口及保险等的单证、简短业务信函、简短传真和电子邮件、简短广告、简短产品与厂家介绍、简短产品维护及使用说明、合同等。

可见,第一、二册交际题材大体与业务无关,教材内容偏多,练习基本属于语言知识练习,这既不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高职英语的兴趣,甚至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三、四册加强了应用体裁的编排和训练,使《基本要求》的主体思想得到有效的贯彻,然而大量内容虽然与业务有密切联系,但难度偏大,涉及的很多内容超出一线技能人员的工作范围,比如介绍产品、业务洽谈、技术专利、招投标书、意向书、国际商务等。所以,该套教材一、二册实用性不足,三、四册难度过大。在《基本要求》规定的180—220个学时内,师生只能够完成一、二册的教学任务,基本无暇触及三、四册,使“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理念更加难以落实。

二、需求分析对高职英语教材的启示

教材的实用性还与社会需求和教材使用者的学习需求密切相关。只有搞好需求分析,教材才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通过需求分析,明确学习者将来使用英语是以书面交际为主,还是以口头交际为主,明确学习者需要学习什么内容。

安晓灿等人(1994)的“高等工程专科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社会需要调查报告”表明,工程专科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参与的听说活动不多,但实际工作对他们的阅读、翻译及应用文体的写作能力有一定要求。这项调查反映了工科对高职毕业生在英语方面的社会需求,却没有反映服务行业(如旅游、医护、空乘、酒店服务等)在英语方面的社会需求。服务行业需要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接触,以口头交际为主,对口语的要求远远多于书面语。为此,有必要区分工科和服务行业的不同社会需求。

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看,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学习英语都是为了求职,属于工具型动机,学习者希望尽早接触有用的英语,而“经过专门用途英语①培养的学生,能够比那些只接受普通英语教育的学生更准确、更有效地胜任交际活动(Wilkins,1976)。”高职开设专门用途英语无疑促进着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从学习者的学习基础看,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虽然不如本科生,但是经过6—10年的中小学英语基础教学,学习者除了需要夯实英语入门知识以外,他们基本具备学习专门用途英语的基础。况且限于课时,希望通过大量呈现语言知识来提高英语基础的教材对于高职学生也是不现实的。

三、高职英语教材实用性改革的构想

基于以上的实用性分析和需求分析,高职英语教材应当以专门用途英语为核心。为此,高职英语教材改革可以分三个模块:即补充设置英语入门知识;整合《新编实用英语》中的实用语料,按工科和服务业两个门类分别设计实用英语教材;结合专业特点,编写校本专业英语教材。

(一)补充设置英语入门知识。目前高职学生入学时英语学习普遍存在语音不过关、语法知识杂乱、缺乏学习英语的方法等弱点。入学后如果不帮助他们弥补这些不足,就会影响到英语后续学习。现有的《新编实用英语》教材中没有这部分知识,因此需要补充设置这方面的内容。不妨借鉴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做法,强化基本的语音、语法和英语学习策略。语音知识重在强化按音标读准单词,按发音规律识记单词,掌握必要的朗读技巧;语法知识重在使学生掌握常用的构词法、句子的基本结构、常用的八种时态,帮助语言学习化繁为简。这两部分内容适宜利用入校后的起步阶段集中学习。英语学习策略重在英语学法指导,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以下三种策略是高职学生应该尽力掌握的:1.调控策略,指学生计划、实施、评价和调整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的策略,英语教师要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引导学生定期对学习结果进行小结,及时调整学习方法;2.资源策略,即合理并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策略,帮助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自己需要的英语;3.认知策略,即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学习策略需要在持续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教授与训练的监控机制实施。(二)整合《新编实用英语》中的实用语料,按工科和服务业两个门类分别设计实用英语教材。首先要删除教材里与中学英语重复的内容,大力削减一般题材的语料,其次要针对工科与服务业对于英语的不同社会需求,分别编制实用英语教材。由于工科实用英语要侧重书面语,所以应大量选材应用型文体,如一般科技文章、合同、定单等材料,开展以常用实用性语料为主的阅读训练和以模拟套写为主的应用文写作训练;服务行业实用英语要侧重口语,因此应精选涉外交际中实际需要的、富有典型性的口头语言材料,例如从机场接待到宾馆住宿、旅游介绍等系列情景会话,开展以涉外场合的交际用语为主线的听说训练,使学生尽早接触与涉外活动相关的知识和内容。整合后的高职实用英语教材内容专业性不宜太强,重在解决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衔接问题,涉及的学科覆盖面要广泛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真实材料。鉴于实际的涉外交际能力分多种层次,所以在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度的要求上要切合实际,大胆剔除高层次的涉外交际材料,坚持“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的策略,课文篇幅不宜长,避免繁、难、多。

(三)根据专业特点,编写校本专业英语教材。英语入门知识和实用英语教材的整合适宜统一编写,但是面向不同专业的专业英语教材,需要高职院校利用本校教师资源,编写校本教材,优势在于校本教材更加适合本专业学生,而且随时可以补充讲义,变静态的教材为动态的教材。专业英语教材应突出专业文体与语篇知识,重点解决与专业有关的英语论述和表达上,引导学生掌握专业词汇和术语。专业英语离不开专业词汇,一个词在专业英语与普通英语中的意义不同,甚至相差甚远,如innocent在普通英语中意思为“无辜的”,在医学中意思为“良性的”;access在普通英语中意思为“接近”,在计算机中意思为“访问”;一个词在不同专业中词义也大不相同,如solution在化工中意思为“溶解”,而在医学中意思为“疾病危象”。此外,编写专业英语教材内容不宜过专,既要选专业理论又要选专业最新文献,既要涉及专业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发展简史或重大发明创造、重要组织机构简介,又要涉及发展动向以及人物传记,通过收集原版教材、实用文件、报刊杂志等方式,使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实用有趣。

结束语

实用性是编写高职英语教材贯彻始终的原则,教学中不存在最好的教材,只有最合适的教材。遵循《基本要求》和需求分析制定出的英语教材,无疑是最合适的。我们期待着更为实用的高职英语教材问世,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动机、学用脱节的问题,帮助高职英语教学摆脱困境。

注释:

①HutchinsonandWaters(1987)将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简称ESP)定义为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本文提出的高职专门用途英语教材包括两个部分,即统一的实用英语教材和校本专业英语教材。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WatersA.特殊用途英语[M].伦敦:剑桥大学出版社,1987.

[2]Wilkins,P.意念大纲[M].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1976.

[3]安晓灿等.专科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社会需要调查报告[J].吉林教育科学,1994,(1).

英语教改论文篇(7)

(一)现状

英语教育(学前方向)作为培养学前英语师资的主要力量,一直都备受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双语幼儿园的异军突起,社会对学前英语教师的需求量更是大大增加。但是目前英语教师队伍出现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学历层次、师资来源多样化等局面。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此纲要为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纲领性意见,描绘了一张十年发展宏图。它既是国家学前教育发展,也是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工作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学前儿童入学率的提高,对学前教育教师的需求量必然增加。这里的增加既指数量方面也指质量方面,是对学前教育教师数量以及质量的双重要求。

(二)教师高素质的要求

从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建立了包分配的、较封闭的师范教育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教育师资。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体系逐渐暴露出弊端。如师范性院校口径较窄,缺乏综合性;就业的定向性,国家的调控程度较高,使得培养目标和规格僵化,不能满足社会对教师的要求等。这些都表明原有的师资培养体系已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文明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制定和实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出台,都对学前教师提出了新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教育改革的现状对现存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三)教师来源渠道多样化的要求

在师资培养体系建立的初期,国家限定了师范院校是输送教师的基地和摇篮,是唯一的师资来源渠道。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直到1999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师范院校作为培养师资的唯一渠道的格局被彻底打破。而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更将师范院校的优势削弱。所有有意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无论来自师范类专业与否,都可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这就意味着,师范类毕业生非但没拥有非师范类院校的专业资源优势,还需与非师范生争同一杯羹。从教师资格制度开放形势可以预见,更多有志于教学工作的优秀人员将进入到幼儿园教学工作领域。这无疑对培养学前师资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人才培养造成巨大的冲击,不进则退。

(四)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教师专业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自从国家文件确立教师是专业从业人员之后,对该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的观点勿庸质疑。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完成教学任务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所谓的专业知识,一般包括三个方面:普通文化知识、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包含多个方面,如专业道德,即师德、专业发展、专业智能和专业训练等内容。这些内容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即是教师基本功、教学技能、教学技巧、教学能力等基本要求。《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提出了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师德,对专业态度、知识和能力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重视幼儿的生命与健康、掌握和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知识等。从该标准来看,英语教育(学前方向)的改革要培养学生形成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达到学前教师的任职标准。

二、改革的思路

(一)观念先行,制度跟上

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从观念开始。观念的主体分为两块,一是培养人才的教师,二是培养人才的行政管理者。整个培养人才的机构从上到下要齐心协力,认清改革的形势,消除原有的优越感,积极面对挑战,构建新的师范教育观,改变原有的教学和管理行为。认识和把握现代教师教育制度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是观念转型的基本和关键。作为培养学前英语教师师资的教师要以身作则,走教师专业化道路,认识专业化发展的内涵,提高个人专业技能和能力。而行政管理者在教学管理和教师管理过程中,应处处渗透专业发展的观念,制定专业发展取向的措施,从制度上保障教师专业发展。如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建立开放、多元化的教学团队、在专业建设上严格鉴定教师教育的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求等。总而言之,学校层面要尽可能的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

(二)确立“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

英语教师培养工作中,一直存在学科知识优先还是专业知识优先的疑虑。要肯定的是,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强调能力本位一定要走出伪能力的误区。杜绝将师范生单纯操练技术当成训练能力的现象,忽视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养成。目前,我们普遍采取的是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进行的培养方式。在进行课时分配时,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英语教育(学前专业)培养的是专科层次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在教育部相关文件中有明确规定,亦即是掌握胜任学前英语教学的学科知识的,具有专业教学技能和能力的专门人才。首先要打破学科体系,分析和归纳该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专业能力。其次,注重专业能力养成的教育类课程的整合和重建,着眼于实践能力的形成和课程的实用性。在课程考核方面,渗透能力本位的思想,改变固有的学科知识检验的考核体系,以学科知识和职业知识相融合、学做并重作为考核体系建立的导向。

(三)注重专业设置的综合性

作为培养学前师资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一般是该类学校的龙头专业,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较先进专业建设理念。在英语教育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能利用起学前教育专业的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势必对英语教育专业建设乃至全校的专业布局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学前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同一学校不同专业的相互融合、渗透是必然的趋势。从英语教育专业(学前方向)的角度来看,要冲破学科与专业的限制,培养胜任学前段儿童英语教学的师资。开设跨学科、交叉学科课程是高专学校适应职业化导向师资培养模式的必由之路。另外,还应进一步整合学校非师范类专业的优质资源,拓宽师范生的就业口径,避免出现师范生培养规格单一,封闭等不足的问题。

(四)打破课堂界限,引进开放性的学习平台

一个学校的资源,无论多雄厚,多丰富,那都是有极限的。在这个知识网络共享化的信息时代,课程设置与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资源,可以大大减少人力、物力上的投入,却能得到大回报。学生在完成所有必修课的基础上,可自由选择网络开放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甚至方式,可以接受他校教师、专家的指导,也可与身处异地的同学进行学习探讨。这样的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升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让学生站在一个开放的、更大的教学平台上,挣脱学校层次、学历水平的束缚,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结合师范生需同时发展学科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特点,还应开设实习前训练课,对教学岗位上典型工作任务梳理和提炼,形成刚需的专业能力图谱。最终形成入门阶段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专业能力分解图,确定各能力对应的知识,设置实习训练课的目标和内容。邀请幼儿园教学专家和骨干教师担任本类课程的实施者,切实结合学前英语教学实践,训练教学技能和学习专业素养。

(五)建设实习双导师队伍

教育实习是师范类生将教学理论落实到行动和实践中的一座桥梁。有效的实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参悟教学理念,具有初级的反思能力。尽管职业教育一直呼吁双师素质教师,教育部也提出要建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但是实际情况还不尽人意,这既有教师主观的原因,也有国家和学校投入经费和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双师素质教师资源不足,使得一些教育技能类课程师资力量不强,不得不以理论讲授为主。另一方面,教育实习阶段,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也显得力不从心。基于上述种种原因,在实习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实习单位的师资力量,形成学校指导教师加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双导师制的实习模式,形成理论素质与实践经验的合力模型。这种做法可谓双赢合作,双方在指导过程中,相互交流,互补长短。不仅使得学校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强,缩短与双师素质教师之间的距离,还可将先进的教育理论传播到一线工作岗位,促进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职后教育发展,加快其职业能力成熟进程。

三、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