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爱情心理学结课论文

爱情心理学结课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1 17:10:11

爱情心理学结课论文

爱情心理学结课论文篇(1)

【关键词】中职生 爱情观 语文教学 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7-0168-02

正确的爱情观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当人们面对爱情问题时,它会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此外,不同的年代,受到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的爱情观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对中职生来说,他们正处于爱情观朦胧的阶段,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容易犯错误。另外,中职生即将踏上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拥有正确的爱情观,对成长中的中职生来说尤为重要,这直接决定着他们能否以积极、阳光的心态迎接未来的爱情和生活。

当前,由于网络游戏、网络小说、影视剧等互联网资源的推陈出新以及社会发展进程的日益加快,使中职生的爱情观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1)中职生恋爱公开化、自由化、主动性较强。目前,在对我校中职生恋爱情况调查时,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处在恋爱阶段,而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学生具有恋爱史。(2)中职生恋爱逐渐趋向多样化,但缺乏一定的责任感。根据调查发现,我校中职生在恋爱的过程中,普遍目的为向同学或朋友证明自己的魅力,以便满足个人的虚荣心。多数是感受爱情的美感、证实自身魅力、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基于上述,笔者认为,教育既要育人子弟,还要回归生活,让学生得到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发展。目前,我国中职教学往往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却很少重视中职生的爱情观,这无疑是教育教学上的短板。因此,我们要遵从素质教育理念的核心要求,在中职语文课堂中融入爱情观教育,帮助中职生树立健全的爱情观。笔者以中职语文课为例,谈谈有关爱情观的教学心得。

一 情感导入,正确认识

在社会环境与网络环境的双重影响下,中职生恋爱成为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必然。现阶段,许多中职院校在面对爱情观的教育问题时,常常会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只有在学生犯下错误时,校方才会进行管理。这种办法不仅难以起到作用,还会激发中职生的叛逆心理。由此可见,爱情观教育对于中职生而言迫在眉睫。

结合上述,笔者认为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对爱情观做出了详细的诠释,我们不妨利用这些课文进行导入,从而激发中职生的情感,让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爱情观,继而使他们的人格更健全、更完善。以《致橡树》为例,该首诗歌中的句子十分经典: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借此表达爱情是富有内涵的,并且诗人还利用衬托的方法表明了爱情不能做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也不能附庸高枝而沾沾自喜。正确的爱情观可以让中职生健康成长,让他们的人格更具魅力。而错误的爱情观不仅会让中职生的精神世界处处碰壁,同时对他们的人生观也会带来影响。如果将文中经典的句子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那么学生就能在一开始就被这些句子所吸引,通过后面的学习逐步感受到,在诗人的爱情观里,在爱情的世界中,应该人人平等、互相尊重,不能在爱情中迷失,也不可在爱情中施舍,只有这样才可实现风雨同舟、相濡以沫,从而在诗人的影响下激发自己的情感,逐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这样的导入,不仅可以让爱情观教育更自然,同时还可以间接实现语文教学,让中职生的精神与能力获得双重发展。

二 主题讨论,心得共享

中职生正处在爱情观构建的黄金阶段,但对照我国实际情况,许多中职生都未能正确认识爱情,认为爱情就是两个人相爱,至于如何相爱,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恋爱,他们很少去考虑。或者说,他们缺乏一个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爱情。此外,现阶段互联网飞速发展,各类以爱情为题材的影视剧和小说层出不穷,许多男生受到作品的影响,充满大男子主义,认为自己想的就一定是对的,很少关注对方的想法和心情。而女生,受到作品的影响,总是梦想得到自己的白马王子,充满了浪漫情节,继而忽略了现实。

为了纠正中职生对爱情观的认知,我们可以根据学情,在语文课堂中开展一些与爱情主题相关的讨论活动,激发中职生兴趣的同时,帮助他们构建正确健康的爱情观。比如学习完第五单元课文中裴多菲的爱情诗《我愿意是急流》后,为了普及爱情观教育,我开展了主题为“如何定义爱情”的讨论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的参与热情高涨,他们所阐述的理论更是层出不穷。但若仔细分析却能发现,学生们所表达的想法与《我愿意是急流》的中心思想很相似。为了帮助学生摆脱思维上的定式,我对学生说:“请同学们抛开课文,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解读一下爱情,你们心中的爱情观是什么样子的呢?”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及时摆脱胆怯心理,踊跃参与、畅所欲言。比如有的女学生认为“爱情的本质在于相濡以沫、相互扶持、相敬如宾”;有的男学生则认为“爱情的真谛在于守护自己的爱人和亲人,愿意为之付出一切”。

由此可见,合理地开展讨论活动是构建中职生正确爱情观的重要途径。我们广大教职人员必须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引导,在遵从课文的同时抛开课文,引出学生的真实思想,并对其给予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够切实有效地帮助中职生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三 调查总结,点亮情感

中职生受到某些爱情题材的影视剧和小说的影响,他们对爱情这一话题充满着浓厚兴趣。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加深认知,继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此外,新课标明确提出:正确的中职教育要以知识传达、实践操作为目的,以便提高中职生的实践能力。我们不妨指导中职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调查,总结中职生对待爱情的态度和想法,然后再根据调查结果撰写相应的文章,从而让中职生得到实践锻炼的平台,点亮他们的情感。

比如在学完第五单元课文中的《情人节的玫瑰绽放在教室里》后,我以该篇文章宣扬的主题――没有爱情教育的教育是缺憾的教育,指导学生创建一份调查报告,然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走访式调查。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中职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培养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继而让正确的爱情观深入他们的内心。

记得某位名人曾说过:“真正的爱情与金钱无关,与地位无关,而是在于一种真理,一种对爱情真谛的挖掘。抛离了真理的爱情,只能是一种动物式的爱情。”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才会完美,发展得才会全面。开展中职语文教学之初,我们首先要从心灵教育着手,帮助中职生树立健康、正确的爱情观,让他们的心灵与能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丽春.高职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23)

爱情心理学结课论文篇(2)

一、幼儿教育理论的拓展

陈鹤琴是我国中国化、科学化幼儿教育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鹤琴先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他先后担任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和南京师范学院院长兼幼儿教育系主任,不仅创立了附属幼儿园、附属幼儿师范学校、幼儿教育系,还建立了儿童教育研究室、儿童玩具研究室以及玩具工厂,同时继续研究幼儿教育,整理他以前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一套包括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幼儿教育体系,完成了他上世纪20至40年代一直想做而未能实现的理想。20世纪50年代初,陈鹤琴结合教学,完成了《儿童心理学》讲稿,系统地论述了儿童从新生到幼儿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并据此提出了教育、教学原则。他认为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儿童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已具有他本身的价值,我们应当尊敬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烂漫天真”。他认为儿童具有好动、好模仿、好奇、好游戏、喜欢成功、喜欢合群、喜欢野外生活、喜欢称赞等特点,若能根据这些幼儿的心理实行教育,则必有良好的效果。陈鹤琴一贯重视对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的研究,及至上世纪70年代末,在他所提出的发展幼儿教育的几点建议中,首先提出的仍然是“要对于作为幼儿教育基础的儿童心理作全面、系统、切实的科学实验”。1951年,陈鹤琴发表了《幼稚园的课程》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批判了欧美国家所实行的完全从儿童出发,缺乏系统性的单元教学的课程编制模式,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幼稚园课程编制应遵循的十大原则,以及三种编制的具体方法,使其课程论思想更趋全面、系统。其中十大原则为:应是民族的,不是欧美的;是科学的,不是封建迷信的;是大众的,不是资产阶级的;是儿童化的。不是成人化的;是发展连续的,而不是孤立的;是配合形势实际需要的,而不是脱离现实的;是适合儿童心身发展的,促进儿童健康的;是培养五爱国民公德的;是陶冶儿童性情,培养儿童情感的;是培养儿童说话技能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陈鹤琴把一生奉献给了儿童及儿童教育事业。其开创并奠基的儿童教育理论是对我国教育理论的重要贡献。

二、爱的教育理论的胜利

爱的教育理论在中外教育史上源远流长。从我国先秦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孟子,到“爱满天下”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从西方古希腊的教育家柏拉图、近代的裴斯泰洛齐,到留下名著《爱的教育》的亚米契斯,形成了绵延不断的爱的教育理论传统。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爱乃是在教育过程中自然发生的。《江苏教育》(小学版)1963年第5期发表了古平、徐文合写的《育苗人》,介绍当年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斯霞老师的教育经验。随后,又修改成《斯霞和孩子》,于同年5月30日在《人民日报》上刊载。该文介绍斯霞在学生的心目中“既是敬爱的老师。又是最能了解和信任他们的朋友,也是最能体贴和爱护他们的母亲”。由于当时全国正在批判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所以,同年10月起该文引发教育界对“爱的教育”的讨论和批判。一时无限上纲上线,政治批判代替了学术争论。1979年,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张承先代表教育部宣布:1963年批判“母爱教育”是错误的,予以彻底平反。1979年5月,斯霞在《文汇报》上发表文章,认为: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当一名“园丁”,为祖国辛勤培养“花朵”是非常光荣的。教师爱学生,“并不是出自个人的狭隘的感情,而是建立在教师对人民的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上面的。是在履行培养‘四化’建设人才这一崇高职责时所产生的一种思想感情”。1983年,斯霞再次发表文章,指出:“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光是一般母亲对子女那样的爱。而是人民教师接受党的委托去教育培养下一代,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去教育学生,按照党的要求全面关心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只让他们吃饱,穿暖,睡好,玩好,那只是生活上的照顾,更不是一味迁就,无原则地溺爱,而是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此外,她还认为“热爱学生是一个教师应有的思想和品质,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原教育部长何东昌同志在《斯霞教育文集》上写道:把对事业、对祖国的爱,倾注于自己的学生,这是人民教师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品德。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健同志称:“斯霞同志是小学教育中的梅兰芳。”斯霞老师的“母爱、童心”教育思想,是对爱的教育理论的深刻诠释和高度升华。历史表明,从1963年到文化大革命,对“爱的教育”的彻底否定,给整个教育带来了严重影响,这是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我们一定要记取、剖析和反思。教育中有爱,且是大爱:有爱的教育理论,才闪现出人性的光辉!

三、情境教育理论的探索

情境教育是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在主体活动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和谐统一中获得全面发展的哲学原理,吸纳、借鉴古今中外合理的教育思想,创造性地运用当代心理学、美学、语言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富有儿童情趣的情境,使儿童以最佳的情绪状态,在其中获得全面充分、和谐生动的发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教育模式。情境教育系列实验与研究从1978年开始,至今历经30年,由最初的语文学科的情境教学发展到涵盖儿童成长诸领域的情境教育,并落实到情境课程,形成了独特的情境教育理论体系与操作体系。情境教育顺应儿童天性,突出“真、关、情、思”四大元素,以“儿童―知识―社会”三个维度作为内核,构筑了具有独特优势的课程范式。情境教育还从脑科学最新成果中找到理论支撑,即儿童的脑是敏感的,需要一个丰富的环境;儿童的脑具有极大的可塑性,需要不断提高神经元联结的频率;儿童的脑优先接受情绪性信号,积极情感伴随的学习活动可获高效。情境教育正是将儿童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赶来,找到了一条全面提高儿童素质的有效途径。李吉林老师的教学与研究渗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交织着当代中国日益强盛的爱国情怀。中国教育学会顾明远会长指出:虽然其中也借鉴了国外的理念,但李老师把它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本土化并且丰富、拓展了,最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教育思想体系”。情境教育是古今中外优秀的、进步的教育理论跟李吉林老师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创新相结合的成果;是在中国的大地上土生土长发展起来的,是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流派。

四、学科教学理论的成长

对于辛勤耕耘于基础教育园地的中小学教师来说,课堂便是其教学实践的沃土了,在这个园地的沃土中生长绽放的理论之花,当然便散发着浓郁的泥土的芳香,具有蓬勃而顽强的生命活力。

分散识字教学理论:识字教学是学生学习文化的开始,是儿童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最初的基本环节。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上世纪五十年代,斯霞创造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小学语文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法,大面积、高效率地提高了识字教学的质量。她教导的学生在两年内就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读了174篇课文,在当时国内小学教育界首屈一指。六十年代,经专家学者总结、论证,斯霞的“以语文教学为中心,把识字、阅读、写话三者结合起来”的小学语文教学法,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据研究,分散识字具有独特的优越之处:(1)分散识字既能突出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又能为语言训练提供许多有利条件;(2)分散识字便于联系儿童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启发儿童深刻理解词义,有意识地发展儿童的词的逻辑记忆,从而提高识字教学质量;C3)分散识字有充分的巩固联系机会;(4)分散识字便于教师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而自然地进行思想教育。在斯霞的影响下,“分散识字”成为我国识字教学的一大流派,对推进我国语文教学的改革功不可没!

尝试教学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酝酿思考。到80年代正式启动教学实验,邱学华对“尝试教学”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从“学生能够在尝试中学习”到“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观点的提出,尝试教学从无到有,从实验到理论,在中小学产生了重要影响。邱学华的尝试教学理论要点有:明确一个观点: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理解两个特征: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培养三种精神: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创造精神。促进四个有利于:有利于太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促进智力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课外作业负担。有利于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提高教师素质。掌握五种操作模式:一种基本式(七步教学程序)加四种变式(调换式、增添式、结合式、课外预习补充式)。运用六条教学原则:尝试指导原则、即时矫正原则、问题新颖原则、准备铺垫原则、合作互助原则、民主和谐原则。重视七个达到尝试成功的原因: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课本的示范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作用、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

语文教育链理论:特级教师洪宗礼依据“五说”语文课程建构观。尝试把语文的要素与其构成关系、规律、序列,编织成网状的语文教育“链”,以揭示语文教学隐含的内在规律。所谓语文教育“链”,是指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相对地比较客观地反映语文教育的全貌及其内部规律,揭示语文各要素之间的逻辑联系及其体系建构的基本原理。支解语文是不足取的,否定语文教育的规律性则是不客观的。提出语文教育“链”,就是从整体上全方位多维度认识语文教育,从而探索语文学科的科学的序,揭示语文内部的各要素间的构成关系。这里的构建语文教育“链”,其主要内涵是:把学习知识、引导历练、发展能力、获得方法、养成习惯、提高思想文化素养等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构建成为一个纵横结合的科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知识和技能是基础,通过历练转化为能力;能力定型化,形成习惯,获得方法;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文化教育、情感教育,促进知识技能与思维同步发展,酿成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且标。构建语文教育“链”,是语文教学科学化的追求。忽视语文教学的科学体系,“链”上任何一个环节的脱节或断裂,都会使语文教学停留在杂乱无章的无序状态,必然导致语文教学效率的低下。

五、素质教育模式的建构

素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指向人的全面发展。指向民族素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揭示了基础教育的性质,概括了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实施素质教育是从根本上扭转中小学应试教育的重要措施,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中,涌现出许多行之有效、富有影响的素质教育模式。如:

爱情心理学结课论文篇(3)

一、认知与情意的辩证关系

认知主要解决“会不会”的问题,情意主要解决“喜欢不喜欢学”的问题。对于那些能促使学生未来发展的、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从机动走向目的的教学策略。从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人手。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又使学生享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爱如茉莉》。本文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妈妈的平凡小事,启示人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笔者在教学中扣住“爱”与“茉莉”的比喻关系,凸现爱的真谛――纯洁。主要步骤为。(1)板书课题后,我作了如下引读:爱。如三月春风,能融化寒冷的冰雪,让我们一起轻声地读“爱如茉莉”;爱,如高山飞瀑,江河流水,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读“爱如茉莉”;爱,使我们想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爱如茉莉”。从而,为走进文本理解“真爱就像茉莉”营造了丰富的情感氛围;(2)通读课文,从哪些细节中可以感受到“爱如茉莉”?(3)结尾说“它送来了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心中”。“钻到我们的心中”是什么意思?(4)结束时说“哦,爱如茉莉”,结合课文,先说说“爱如茉莉一样……,爱如茉莉一样……”再揣摩“爱如茉莉,爱如茉莉”的朗读节奏与重音,最后说说结尾: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实践告诉我们:认知与情意的关系,换言之。是“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关系。在这里,教师的引导是关键,学生的参与是基础。

二、结论与过程的辩证关系

阅读教学固然要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但又不能将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而应关注学生获得结论的过程。如,学生获得结论的思考过程、思考方法、合作方式、独特体验等。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结论的记忆,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4课《学会合作》。文章从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事例谈起,展示出合作的含义,接着深入阐明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的条件,最后得出结论: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要尽力做好份内的事情,而且还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以语言为媒介,体验阅读的过程。(1)学习课文第二段先分述后总述的表达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围绕“合作”话题,用上“总之”说一段话。(2)“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这里用比较的方法,说明了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举例说明。(3)为了说明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文中详细地叙述了两个事例,能不能举一个例子,为什么?(4)“七个孩子一个接着一个,依次从瓶子里取出了自己的彩球,总共才用了三秒钟”,如果将“才”字去掉。语意上有什么不同?(5)成功的合作不仅要……,而且还要,前后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这样,学生基于文本阅读,又不囿于文本;既丰富了“合作”的内涵,又深化了对题旨的理解。从而,使阅读的“过程”与“结论”得到和谐统一。

三、预设和生成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某些问题,有时却不在教师的预设之中。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将预设的教学目标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机整合成新的目标。

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二泉映月》。其中有这么一句话:“月光流水,静影沉壁,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教学中,有学生提出:“这里是说阿炳的眼睛再也看不见了,还是说再也看不见阿炳了呢?此话有歧义。”这是笔者在备课中所没有注意到的。这使我立即想起了中学传统教材中的《回忆我的母亲》(),原题为《母亲的回忆》,编辑们认为标题有歧义。到底是谁的回忆?最后确定为《回忆我的母亲》。于是,觉得很有议一议的必要。

生:说“阿炳再也看不见了”。不如改为“阿炳的眼睛再也看不见了”。生:上文已经交代了阿炳双目失明,如果再说“阿炳的眼睛再也看不见了”,那么。语意上重复。

生:既然如此,那么不如这样说――月光似水,静影沉璧。阿炳谛听着淙淙的流水声,耳畔响起了师傅说过的话,他想起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爱情心理学结课论文篇(4)

关键词:红色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功能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 [1]红色资源的意识形态性、直观形象性、分布广泛性、价值永恒性等使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独特的课程建设功能和德育功能。分析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功能,有利于将红色资源更好地应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一、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课程建设功能

1、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优质资源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伟大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它见证了党和人民积极投身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折射出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坚持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国家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不屈不挠、英勇奋战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革命精神、思想作风和优良品质。这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内容同宗同根,又与时俱进。因此,红色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优质资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奠定重要思想理论基础。

2、 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 [2] 价值观与利益观有着“天然”的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里健康教育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红色资源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秉承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在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置个人利益不顾,为了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独立,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从其彰显的价值观来看,它再现了我党我军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坚持人民利益、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倡导的的价值观、利益观教学内涵形成了天然的“联姻”, 为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明了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正确的教育教学导向。

3、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奠定先进文化根基

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它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先进性。 [3] 红色资源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而且凝聚了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形成的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操。“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思想和制度,承载着革命军人听党指挥、匡正勇胜的军魂,勇往直前、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保家卫国、爱国爱民的革命情怀,英勇牺牲、献身使命的革命气节”。 [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核心就是对青年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必修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对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等先进文化。因此其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红色资源能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奠定先进文化根基。

4、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增强感染力和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学生的有用性。个人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知识传授的实际效果、能力培养的实际效果和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效果。真正要实现这种教学效果,不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停留在表面认识的阶段,而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学生不太感兴趣,也不易理解。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要坚持感性和理性相结合。革命先辈、先烈战斗生活过并遗存的物态文化,红军官兵的英雄壮举,红色事件的革命传奇,红色历史文化的魅力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生动的感性素材,将其应用在教学中,能够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内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有利于开展体验式、情景式、讨论式、调研考察式的教育教学。“通过参观革命根据地,观看红色经典影视片,举办红色论坛等感性教育形式,来触发学生的感官,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机”, [5]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红色资源中凝聚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思想、优秀文化、高尚品行、优良作风和伟大精神等,有利于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二、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1、有利于树立大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

一个人倘若没有理想信念,就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倘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失去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理想信念是红色资源的灵魂,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体现在对实现共产主义、对建立自由民主富强国家矢志不渝的追求上,体现在对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始终如一的践行中。“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困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6]红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表现我党有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的内容。如长征就是信念不朽的象征。年轻的红军官兵在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激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在数天未见一粒粮食的情况下,在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在难以承载的牺牲中始终保有理想和信念。他们都坚信中国革命的队伍“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崇高的理想信念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因为,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精神的贫乏反而日益凸显,许多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动摇,不相信马克思主义,认为中国搞的不是社会主义,遇到困难挫折就退缩不前等。而很多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往往也只是讲大话,进行空洞的教育,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红色资源折射出革命先辈们为夺取革命建设伟大胜利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又直观生动、感染力强,因此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中所蕴含的理想信念素材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2、有利于陶冶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红色资源中凝聚的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卓绝的斗争风范、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作风、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等,充分体现了革命将士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这些道德教育元素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榜样力量。把红色资源中蕴含的道德教育元素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大学生真正成为有道德有修养的社会主义新人。例如,在引导学生培养艰苦朴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纪念馆。在韶山纪念馆,的一件件遗物震撼了大学生们的心灵,他们静静地听着讲解员介绍件件遗物的来历,那件有73个补丁的睡衣,那双连鞋匠都无法修补的皮拖鞋,那件接见客人用的假衬衣、衣袖,那张生活费账单……同学们说:“留下来的遗物,不管大小,无不反映了艰苦简朴,爱国爱民的伟大人格”,“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的一生只有奉献,没有索取”。 [7]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像学习,注重培养艰苦朴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道德情操。

3、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红色资源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伟大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浓烈的爱国之情。自强不息、热爱祖国、爱好和平、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等爱国主义精神是红色资源的生动写照。《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迹、文物保护单位及体现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城乡先进单位、重要建设工程都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要充分发挥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及民族精神培育,对大学生集体参观此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律实行免费。现在很多省市有关单位都在进一步开发当地红色资源的基础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在和平与发展的年代,仍然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红色资源中蕴含的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凝聚中华民族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驱动力。教师可将红色资源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有效融入在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如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组织参观、瞻仰、祭扫活动或展开征文、主题演讲会、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教育活动,这些活动的展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4、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子都知道的”。 [8]不难看出,艰苦奋斗的精神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红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表现我党艰苦奋斗的内容。如在井冈山时期,由于反动派的围剿、封锁,根据地条件非常艰苦,、亲自带领军民动手挑粮、纺布、种棉花、上山采药等,战胜种种困难,最后粉碎了的围剿封锁,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新中国刚成立、国家经济和技术还很落后,特别是受帝国主义威胁的背景下,很多优秀科技工作者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在短时间内,发明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在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很多大学生认为艰苦奋斗精神已经过时了。将红色资源蕴含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起来,可以给学生心灵的震撼,帮助学生纠正对艰苦奋斗精神内涵的偏差理解,给艰苦奋斗精神内涵注入新的活力,帮助大学生形成一种积极进取、努力拼搏、刻苦钻研、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艰苦奋斗精神。

[参考文献]

[1]耿琪.“红色资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亮点[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1.

[2]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1.

[3]本书编写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48.

[4]李康平.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的价值与路径[J].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2010(04).

[5]史辉.高校利用红色资源建设德育课程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 19.

[6]王一平,段克和.弘扬井冈山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N].光明日报,2007.10.23.

[7]柳礼泉.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69.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541.

基金项目: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课题“以湖南红色资源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项目编号1011161B)

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委托项目“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湘教工委通[2013]54号)研究成果

爱情心理学结课论文篇(5)

爱国主义教育是初中政治教学的核心,全部教学活动,都应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为目标。在任何一种社会形势下,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的初中生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围绕如何开展初中政治教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而展开论述,为培养初中生爱国主义精神做些有益的研究尝试。

【关键词】

爱国主义 初中生 思想政治 教学内容

初中政治课的爱国主义教学,不能单纯的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这种教学好比一种空洞的说教。而应该采取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应正确把握好课堂教学内容,传授学生科学、全面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应注重政治教育课和可挖实践活动的结合,并渗透性的传授其他学科知识,特别是历史知识。将爱国主义的教学内容,同政治课堂教学、政治课外活动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更加高效的教学。

一、深化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学中渗透历史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渗透一定的历史学科知识,适时的融入一些爱国主义元素,将政治理论和爱国主义统一起来。举例来说,我在七年级上册第3课《至此而近乎勇》一文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历史知识,“九一八事变”的相关知识,在组织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的同时,也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具体来说,首先,我以歌曲《松花江上》为教学的开端,以低沉、悲愤、哀婉、凄凉的歌声,再现当时的情景,引导学生构想“九一八”的有关情景。在讲解到文章“羞耻感与责任感”部分时,我有意识的将本节课安排在12月13日,并提示学生思考12月13日所代表的含义,然后分析课文中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背景知识和图片。

其后,在政治课堂上,通过播放一段南京大屠杀的短片,为学生补充了一些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知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大罪。学生的情绪也随着短片的播放和我的讲解而激昂不定。我便顺势而提问,“我们为什么要牢记这段耻辱史?”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学生便踊跃的发言,集中为:中国要捍卫和平,以避免“九一八”惨剧的再次上演;应牢记这段耻辱史,并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我在本课教学的最后环节,总结了学生的发言,并加以引导,对历史持有科学、全面的观念:牢记国耻,奋发图强。通过这课的教学,实现了很好的爱国主义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本节的政治课教学,有机的融合了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使得爱国主义升华为学生心中深深的烙印,而不再是纯粹空洞的说教。通过本课的教学,有效的将学生的个人知耻心,升华为对国家的荣辱感。民族所应有的道德责任感,有效的发挥了初中政治课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功能。

二、精选提炼教学内容,把爱国主义精神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在对初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学的过程中,最根本的途径是教材。因此,教师在政治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持有较高的敬业精神、责任感,精心备课,将教材讲透、讲活;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掘教材知识,发挥课堂教学在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地位,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举例来说,在初三《思想政治》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整个教材化为分爱国主义是一种情感、中国近代史是反对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史、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等四个板块,以从不同层面,有序的开展学生的爱国主义教学。

再如,我在初二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将教材的重点归纳为: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真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视角理解,爱国主义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尤其是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斗争中,对中华民族的存亡发展所发挥的效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为中心、教学作引导的教学观念,并综合采用讨论、演讲、专题讲座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三、创新课题教学模式,全面活化教育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初中的思想政治教学,尤其是爱国主义教学,应严格避免以往空洞式说教教学的再次出现。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突出重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合理优化教学手段,开展爱国主义教学。

(1)通过先进性事迹进行教育引导。通过讲解教学中涉及的各类爱国人物及其事迹,以感染学生、激发并加深其爱国主义情感。举例来说,比如,在“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可选择讲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的事迹,让学生了解到朱自清如何在疾病缠身的情况下,“宁可饿死,也绝不领美国的救济面粉”,以其用生命捍卫人格、国格的举措感染、激励学生。

(2)把历史与国情相结合进行教育引导。举例来说,比如在“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祖国山河的壮丽画面,并配以一定的讲解:从清末开始,中国就深受外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蹂躏,自此以后的一百多年,民无人格、国无、国家四分五裂,摇摇欲坠。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同胞兄弟相残,战火再起,民不聊生。通过这样旗帜鲜明的讲述,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社会倒立,强化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责任感。

(3)加强对学生的日常思想行为的引导。举例来说,比如在“青少年的责任”一文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认知特征,结合教材内容,并通过讲述一些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个人和祖国命运息息相关的道理,体会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抱负。以树立为国家而有所担当的观念,做一个有益于国家、社会、人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

总而言之,初中政治课的教学,应充分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与爱国主义相关的历史知识,以弘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培育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树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爱情心理学结课论文篇(6)

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一:

今年有幸分配到稻田中心小学,并担任一年级一班的班主任,虽然觉得压力很大,但在我的内心同时也产生了动力,所以我不怕苦,力争把这个班搞好,为此我制定了一个计划。计划如下:

第一,在业务水平上。由于我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和老教师比起来缺少实际教学经验.在教材理解方面会存在一些疑问,也不十分了解学生,所以,我会积极向老教师们尤其是董海秀老师学习,探讨,来丰富自己对业务水平的知识渗透。

第二,在知识蕴涵量上.虽然是本科生,但自己的知识含量,特别是低年级教学方面的知识远远不够,俗话说:学海无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处处留心,不断反思与积累教学方面的心得与见解。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剖金.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前人和他人,了解过去和未来,关照反思自我,从而获得新的生成.所以,我觉得要做到三学。

(1)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我认为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尽心尽力,都要为学生着想,要努力工作,应当兢兢业业,忘我的工作。

(3)广泛地学.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教学工作上,我将积极熟悉教材,不懂就问,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学习他们的经验,从而内华和提升自己,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新的教学理念,转变角色,把微笑带进课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耐心的教好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使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做到扬长避短,争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以夯实基矗认真工作,计划的工作按时做,临时的工作及时做,力争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不断走向成熟;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 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将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改变以往传统式的教学方式。使自己更适应教育改革的大潮流。

第三,学生才是我事业中的主角.由于我要面对的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他们有其特有的个性习惯,这还需教师来耐心调-教,所以工作方法上,也应如同当今的教育改革理念一样,用新的教育理念去教育学生,争取改变以往的传统教育方法.逐步对学生进行渗透德育教育。

第四,协调家长的配合,与家长协力共同教育好每一个孩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随处可见。因此,我将利用家长会、家长沙龙等活动和家长共同探讨关于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作为班主任我将细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的细微变化,利用家访等形式与家长沟通,做让家长们认可和值得信赖的班主任。

综上所述是我在新学期的工作,学习计划制定的虽然简单了一些,但我个人认为,有很多事情与问题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并要在工作中进行解决的,在工作计划中不一定十分全面的写进去.所以,唯有努力才是做好工作与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对于我现有的工作,我会很珍惜,也有信心把它干好,力争发挥最高水平,把这个班办好.同时也谢谢各位领导对我的信任。

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二:

我热爱党、热爱人民,忠于教育事业。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x大精神,切实转变观念,投身于教育改革实践。人民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辛苦的,不仅担负着教学工作,更担负着教育学生的重担。自担任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以来,本着无私奉献、敬业爱岗的精神,在这个新的领域中,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现将一年的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思想方面

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工作

1、备课

开学初,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在师校教研员的指导下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工作到深夜。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准备、制作教具。复习阶段,我把每一单元的词语、重点内容用电脑打印在四裁的图画纸上,为的就是让学生有个清晰的复习印象。每次,当我工作完的时候,脖子就已经感到十分僵硬而疼痛。而家人都已熟睡,时钟已悄然滑过深夜十一时、十二时,有时已经凌晨一时多了。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3、辅导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不会写字就手把手地教,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辅导。为了辅导学困生,我常常在班后把他们带回家,给他们吃小灶。

4、作业

根据减负的要求,我把每天的作业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

三、教育工作

育人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育人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源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爱学生要深入地爱,爱学生要理智地爱。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爱情心理学结课论文篇(7)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选修课,专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概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积极心理学(尤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为教育取向,以面向全体学生,旨在提高其心理素质,充分开发潜能、培养自我认知、人际沟通和自我调节能力等,使其具备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体验为基础,以课堂理论和课外素质拓展相结合的方式开设的一门集知识传授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授课的对象涵盖全校学生,学生人数多而且年级跨度大,致使心理健康知识多而杂,其涉及较多的理论知识,内容抽象,讲解起来不免有点枯燥无味,学生的兴趣就会随着讲课的进程逐渐变得淡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往往都是照本宣科,教师讲什么,学生就要听什么。这样就会导致有效知识的浪费,理论知识原本就复杂、枯燥,而学生想听的、需要的知识教师又无法及时传授讲解,学生接触到的知识也不一定是自己最需要的。

二、改革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考虑到心理健康是适合任何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选修课,通过查询资料和对外校的走访,了解到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形式和内容,在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任选课授课过程中,通过调查、访谈的形式,收集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收集到的反馈信息和教师的授课感受,同时参考外校的做法并根据我校实际条件,初步尝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分专题讲授模式。这些专题包括:心理健康导论、自我与自我意识、性格与气质、情绪管理与挫折应对、学习心理、人际交往、恋爱与性心理、生命的意义等等(生涯规划问题,鉴于我校已专门开设就业指导课,故在心理健康内容里不再提及)。

(一)心理健康导论。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什么人什么时候需要进行心理咨询?这些是大学生比较困惑的问题,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因此在本章中,我们将导论的内容涵盖到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含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现状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本章是本课程的第一章,其又以理论讲解为主,只谈理论必然降低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第一章第一堂课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思考:“我现在的困惑是什么?”把自身的困惑写下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困惑进行当堂整理、分类,并反馈为心理健康内容,以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而后以视频动画详细讲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使学生简单有效的掌握心理健康理论知识。

(二)自我与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们心灵世界的统帅,如何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塑造一个追求成功并受社会欢迎的“我”,这是人生发展的重大课题,也是处于人生黄金阶段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本章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认清我是谁?明确我该干什么?知道我应怎样干?内容包括自我意识的含义、认识并评价自我、接纳自我、发展并完善自我。自我意识较难理解,对此知识点,可通过课堂上每位学生的自我介绍为切入点,以具体实例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描绘出完善自我,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点评来帮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三)性格与气质。本章难点是对性格与气质的区分,重点是培养良好性格,如何让学生对本章感兴趣?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简易EPQ测试,引出性格与气质,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与气质,再通过看图讲故事,对性格气质类型理论进行实际运用,最后以情景表演方式,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培养良好性格的方法。

(四)情绪管理与挫折应对。什么是情绪?情绪如何产生的?面对挫折,如何管理情绪?大学生是人生命的黄金时代,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积极调整情绪,挫折时能走出消沉,得意时能克制放纵,困难时能抵抗懦弱,委屈时减少抱怨,积极热情地面对生活和学习,才会绘制出绚烂的人生画卷。本章可以用“画情绪”引出情绪知识,通过视频案例学习情绪的特点及表现,重点讲解的是情绪管理与挫折应应对相关技能,并让学生学会分析案例,解决相关问题。

(五)学习心理。在高校里,无心学习的大学生为数不少,且有蔓延的趋势,网络的诱惑是表面原因,深层次的原因是学习目标和动力缺失。大学学习究竟有何重要意义?大学要学些什么?学习的动力是什么,大学生该怎样学习?这些就涉及到大学学习目的、目标、策略与方法等内容。本章难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可以通过演讲“我为什么而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重点讲解学习策略与方法,可开展课堂学习方法大比拼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总结方法。

(六)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方面,也是人间感情的真情流露。学习正确的人际交往,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大学完善自己的人格,而且对他人和社会都有重要作用。宿舍人际关系则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起点和第一课堂,是学会与人相处的重要场所,因此,本章涉及的内容包括人际交往概述、宿舍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重点讲解宿舍人际冲突与解决,通过宿舍人际冲突情景模拟再现,让学生自行探讨解决之道,再详细讲解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七)恋爱与性心理。大学生正处于恋爱心理发展中的恋爱期或爱情产生期。随着性生理和性意识的成熟,男女交往频率的增加,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多大学生会进入恋爱状态或对爱情有强烈的期待,同时也会产生与爱情相关的一些困惑和问题,例如什么是爱情,怎样迎接爱情?什么是真爱,怎样维持爱情又怎样面对失恋?在性问题上,大学生常想到了什么?大学生究竟有着怎样的性意识、望、性情感、,需要怎样的心态和知识储备?[2]本章内容主要有恋爱观、恋爱挫折与调适、性健康知识,对于性知识,大部分教师羞于说,学生羞于学却又渴望学,对此,可以采取“性知识知多少?”测试的方式,让学生自行测试后,告知学生相关知识,可达到教学效果。

总之,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分专题来讲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到自己最需要的知识,并掌握一定的心理技能,再加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好学、乐学,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