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环境艺术论文

环境艺术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1 17:12:19

环境艺术论文

环境艺术论文篇(1)

楚文化中形成了以巫术宗教为工作的庞大系统——乐天者,既对天的崇敬和祭祀。这部分人是没有子嗣承袭的,不可以繁衍后代,以表达对天的崇敬。那乐天的空间即为工作空间,为人提供精神享受为目的空间,根据在于人的行为对天的尊敬,勤劳工作、天道酬勤。楚文化中有优人乐人者,楚人对自然的信仰和亲近被楚人奉为精神法宝——乐人者。这部分人是有子嗣承袭的,可以有婚姻家庭,可以繁衍后代,为先主祭奠要由后人完成,自然就需要繁衍后代,乐人者存在的空间为生活空间。为人提供以生活、生存为目的的空间,根源在于人们对祖先血脉的传承与延续性。先秦时期,人类在艰苦的自然中生活,到楚文化产生之后,物质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人们基本上衣食无忧,于是出现了原始的宗教,使得人们精神上有了皈依。严酷的法律出现,使得人们行为上有了准则,这样的社会得以繁荣昌盛。文化自然绚烂多彩,创造力增大,精神文化财富积累厚重。现代环境设计中楚文化的当代性研究,是以湖北及周边地区历史建筑、景观、室内等进行细致的考察与实地走访,获取相关图片资料。深入了解当地历史变迁,分析其环境和乡土建筑的地域性文化。通过对武当山艺术中心室内设计的研究,以具体的案例进一步阐述楚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从而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1、在当时的楚国在楚人筚路蓝缕

八百年的奋进历程之中,以其辉煌的内涵和瑰丽的形式参与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构建,并对于现代艺术和美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楚人崇巫,以歌舞的形式举行各种巫术仪式;楚人也崇拜祖先,称为优。在楚文化中形成了以巫术宗教为工作的庞大系统,人对于鬼神、苍天的尊敬日益转化为对君主、统治者的崇拜,并将这种情绪以诗词、歌舞的形式展现出来。所以我将这种文化称之为“乐天”,将传播这种文化的人称为“乐天者”;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生活领域,即为优。楚人的生活中完全洋溢着浪漫的激情,他们拥有卓越的创造才能、自强不息。不仅如此,对自然的信仰和亲近被楚人奉为精神法宝,因而将这种文化称之为“乐人”,将传播此种文化的人称为“乐人者”。巫、优之术当时盛行,也是对天对人的精神寄托,天人合一。

2、当现代时期的文化背景

自从之后,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摧残,在这样的双重影响下,我们面对道德的准则、情感的归属、信仰的皈依、思想的统筹更加显得无所适从。我们对楚文化的关心,是因为这些文化与我们当代生活息息相关,楚文化的思想和形式涉及太多我们现实当代的生活。对人文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可以提高现代室内设计的人文关怀,对绿色人居及老年建筑提出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新当代性。在文化大背景下,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在住宅中的体现是十分必要的,本世纪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中国的老年事业却严重滞后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社会养老设施严重不足,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问题摆到建筑设计人员面前。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家庭结构的变化、老少分离居住、家庭赡养关系的变化引起对老年住宅新的需求。国内外的实践也表明,创造适宜老年人居住的住宅,促进和完善家庭养老比大力推进社会养老具有更普遍、更积极的意义。

3、现代环境艺术的概念

“环境艺术”与“环境设计”的概念体现了生态文明的原则。而“环境艺术设计”则包括了环境艺术与环境设计的全部概念。现阶段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概括来说就是社会和谐发展、环境可持续、传统文化传承及自然环境节约保护这四项基本原则。现如今的时代极为重视人与环境之间的活动,在环境空间中的体验越加比目的更重要。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不但要满足人对于低层次的需求,还要满足人对于较高层次的需求,结合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将环境空间赋予新的文化价值。从人的行为与心理的角度来说,人的行为与心理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很大的影响。

二、国家南水北调对环境改造

国家开展了南水北调工程,由中线、东线和西线共同组成,其中的中线工程就是从长江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楚文化有800多年的历史,楚人的发祥地就是从丹阳开始的,武当山地区是楚国始都之地。中国文化传统特色丰厚,内容及其繁杂,但自从后至今,无论是艺术界、建筑、规划、工业设计、还是室内设计等领域都充斥着“拿来主义”。发掘历史文化价值在设计中的指导作用亟不可待。

1、武当文化在楚文化的背景下的探究

武当艺术是在楚文化背景下一个综合性的展示空间,其职责便是对楚文化的历史探究、现有和即生艺术价值的保护与传承。我们的现代社会构架中,有多种类型的建筑和室内空间,但是从它们的服务性上来说,可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工作空间,这个类型的建筑和室内空间主要是为人提供精神享受为目的的空间,根源在于人的行为对天的尊敬,勤劳工作、天道酬勤;另一个是生活空间,这类的建筑和室内空间主要是为人提供以生活、生存为目的空间。根源在于人们对于祖宗血脉的传承与延续性。这就恰恰应对了楚文化中的“巫术”与“优术”,即总结为“乐天”与“乐人”。

2、针对室内空间环境的种类区分与融合

生活空间与工作空间的相互结合,即为我们所探讨的空间类型。对于传统的历史元素的再现与变异是现代室内设计中体现室内空间时代性的运用方法。将愈多的楚元素、纹样通过推敲、整合等方式从而能够更好的应用在室内设计之中。以武当山艺术馆为例:武当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被誉为道教文化中的真武道场。艺术中心的室内平面布局设计,将展示区的形态抽象为一个凌空飞翔额凤凰。在平面图中,包含了四大区域,按照面积大小依次为附属区、公用区、办公区及展览厅。在门厅的设计中利用含蓄的方式,展现楚文化的艺术魅力。由高处而落的水柱犹如一把利剑,剑锋所指便是地上那阴阳鱼内平静安逸的泉水,一动、一静,一急、一缓,天地之间合二为一。月亮门内设灯光,并以为界限,向人展示一种历史与现代的分隔之门,化无形为有形。云纹在顶部及立面的应用,更为体现升腾之感。展览的前的立面以倒梯形的形式向上敞开,简单统一,不仅很好的把握了空间开阔、大气的氛围,而且有力的将人的视野引向空间的上空。抬头仰望,便是以楚元素抽象而成的云纹,这样的动作过程正是体现了人们与苍天的交流、崇拜。增强了人在空间内的情感体验。由“乐天”到“乐人”的完美结合。将外面的环境引入室内空间,总的概括为“白山黑水”。

三、总结

环境艺术论文篇(2)

1.手绘表现的发展和特点手绘表现在古老的建筑学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大师可谓称全才,他们在艺术活动中把创造与表现融为一体;如:被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之一的米开朗琪罗既是建筑师又是工程师,同时还是画家、雕塑家、诗人。在建筑教育始祖布扎的理论中,建筑师要接受大量的渲染训练。随着现代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社会需要精致性设计,从某种意义上出发它需要的是精细的分工、各自发挥所长的就业模式,西方一些国家早已如此实行。近十年计算机及辅助软件的成熟孕育了一批计算机绘图技术人员,国外早已出现、国内在近些年也陆续出现许多专业效果图及模型事务所,逐步形成一个专业表现工作队伍;他们是建筑师表现之手外延的—对建筑师创造性工作的再创造。而对于手绘来说则又是一种状况,手绘表现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短时间内再现表达内在对具体环境空间形态、材质及色彩的感受和理解进行提升和加工;它能够恰到好处地利用设计者具备绘画这项技能,融合设计者对艺术活动的理解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表达创新理念和意图。简而言之,手绘的特点在于它能够充分通过对对象的外部特征和空间氛围快速、直观的呈现出来。

2.手绘表现的价值我们知道,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搞设计研究也要研究人们的需求,并将需求转化成产品使人们能通过设计感受到产品的品质,从而产生购买的欲望;因而设计也是在为人服务。设计为人服务,而手绘因设计而体现其价值,如设计师在与客户沟通一个产品的设计或方案时如果单纯通过语言的交流是无法达到沟通效果的,无法让客户充分明白设计师的意图;因此往往需要通过图形语言表达方式展现出来,图文并茂让客户一目了然。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也促使手绘富有深度与内涵,使得它不仅仅只停留在表面的技法上,而是作为一种表现设计思想的手段;它是一名优秀设计师必备能力之一,是与客户沟通交流的桥梁;它具有创造力、表现力,能把一闪而过的的灵感,马上跃然纸上,并可以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成为设计的宝贵素材。在电脑艺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绘图已成为设计表现的主要手段;其表现方式更加具体、真实化,能将设计师的想法最大限度展现出来。手绘作为传达设计意图的普遍应用的基础技能,推动着环境艺术学科的发展,依然要求设计师具备扎实的绘画基础,手绘技巧、色彩搭配意识及一定的美术素养。设计师可从艺术设计的多元化角度出发,积极利用手绘表现的特点,开拓思维、提高审美和造型能力,优化体现手绘表现价值。

3.手绘表现的技巧方法手绘表现在环境艺术中的表现过程是产生技巧和方法的根源和基础,是刻画形象、塑造环境的思维过程。如果把表现技巧理解为描述设计的形象语言形式,那么具体的笔法技巧就是构成这种语言形式的基本符号。因此,技巧服从表现过程的需要和规律才可彰显其作用及意义。在构建环境形象的过程中,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的组织和安排都是环境空间、形象形态、色彩明暗调子的具体要求;对于点、线、面色块之间的构成应有它们的内在逻辑关系,与美术础绘训练人物头像一样,绝非孤立的去抠某一个部位造成貌合神离于整体的散漫无章现象;因而正确认识技巧间的相互渗透关系是提升表现技巧,达到艺术高度的基础。在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中,设计师在对空间形象的思维理解中寻找表达艺术规律非常重要。因为丰富的技巧往往产生于环境想象、形态特征把握、体面材质、色彩调子以及构图;布局的要求也是设计师的艺术修养、造型功底、表现习惯、思维方法甚至性格特点的流露体现,它如同旋律中的音色、调子中的色彩作用一样决定着形象语言的特色。由于手绘表现技巧和方法自由和随意的特点,在丰富表现语言方面具有其他表现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艺术生动的技巧在设计师灵巧的手笔之间流畅并贯穿于表现的始终,是设计师能动艺术地掌握环境表达效果的能力体现,灵活运用常用各种绘图工具(如钢笔、签字笔、马克笔、水粉笔、水彩颜料等),以简练而不单调严谨而不呆板的点线面技巧(如勾、划、点、描等)形式配合色彩的渲染展现一个直观的空间。形象而准确、笔顺有序和谐是艺术地增强画面效果感染力的有效手法。同时,手绘是丰富而自由的,设计师应不为一种固有的概念和表现形式所困,而应敢于尝试利用和发挥各种工具的优势去表达整体环境,不从僵化恪守“外造化而不为造化所役”的信念,才能不断的所创新和突破,发现新的形式美感。对于环境整体关系表达方法笔者认为在手绘表现中设计师应重点把握环境物象的形、色、质的内在关系要领,对环境空间的远、中、近景层次的先后处理、体面与体量关系的把握、色彩与色调关系的理解、环境气氛与艺术效果都应慎密安排,理性思考与感性表现应相辅相成,而不是使之成为相互羁绊的绳索。只有做到对表现方法的辩证理解才能达到“尽精微、致广大”的思想境界,在表现中方可得形内质传象之神,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水平和高度;要知道,手绘表现不仅仅是一项设计作品,它更是一件艺术作品。

二、手绘表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1.流畅的手绘有助于在创作中捕捉灵感现代设计的奠基者王受之曾经在设计中指出:“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设想和计划,而且还是一种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借助视觉形象这种形式展现出来。”从王受之的思维理论中很容易理解,设计不能单纯地称为一种手段,它还是设计者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体现。设计者并非每时每刻都有设计灵感,灵感的产生依靠一定的条件及氛围,它也依赖于一种非物质基础条件。因此,当产生的灵感倘若不能够及时得到捕捉、提炼加工也许很快消失。所以设计者往往需要能够在短时间内借助绘图呈现方式记录保存,再对这些“标本”深入细致地挖掘和改良。手绘成为设计师创造活动的基本“法宝”源于手绘促使创新意识在设计工作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如梁志天、高文安等当代著名环境艺术艺设计大师将手绘效果视为设计的工具和表达设计理念的基本方式。在进行的设计工作中,设计师应能够把设计所要达的意图和效果以及创新理念完美的结合起来,并实现二者和谐统一。

2.手绘的过程即是艺术创作的过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进行手绘创作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设计师进行思维创造的阶段。设计者凭借对物体形态的科学把握,能够借助手绘的形式实施艺术形象地展现,设计者的思维是没有边界的。设计师在进行一个方案设计任务从开始介入到深入创造的过程中,通过手绘描绘其构思方案过程中,设计师能够在对整体空间氛围把握的同时像雕塑一尊石像进行形体塑造,在反反复复精雕细琢塑造神态中其实属于一个细心筛选和刷新的过程,除此之外反复斟酌的过程能够使人激发新的灵感。

3.手绘是电脑的补充工具是手的延伸,手是大脑意志的执行者。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都用数位板之类的电子产品绘图,虽然实现了无纸化,却实现不了无手化,操纵数位板和压感笔的模式还是模拟在纸面绘图的方式,从用手握笔的角度来说其实还是手绘。目前还未出现直接用意念或其它器官操纵的绘画工具,可以说只要画就一定会用手。手绘是基础课,画插画、游戏动画的人物设定、场景设计都会用上,尤其是做设计光有创意是不够的,最忌眼高手低。设计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设计无处不在。世界正从传统的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迅速转变。在这一社会变革中,设计方法和手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设计领域出现了传统的手绘设计逐渐为电脑设计所替代的趋势。随着电脑技术在设计界的广泛应用以及电脑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完善,过去需要双手完成的大量设计工作逐渐由电脑来完成,且工作时间及强度都大大降低。电脑在设计领域开始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任何复杂的图形和需要耗费时间的工序,通过电脑操作就能轻而易举地处理,而且在设计过程中可以不断地进行修改,这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由于电脑设计软件越来越便于学习和使用,有些没有绘画基础的人稍经培训,竟然也能通过电脑进行各种设计,无视手绘设计之重要,岂不知手绘设计是必须具备相当程度的绘画基础,且是需要长时间学习和练习才能掌握并运用自如的一种技巧。因此,电脑设计的普及化和数字化的确对传统手绘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电脑真的会完全取代传统手绘设计吗?答案是是否定的,暂且不论现象,我们先把目光瞄向设计的实质;以正本清源。王受之曾说过:“所谓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计、问题解决的办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⑴计划、构思的形成;⑵视觉传达方式,即把计划、构思、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利用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3)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从这段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设计领域,设计的灵感来自头脑,来自思想撞击之后产生的激情;设计的核心是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其次才是设计手段,手绘方式和使用电脑的方式只是手段的不同。所以,电脑软件不能代替手绘的地位和作用,手绘应成为电脑应有的补充。

三、结语

环境艺术论文篇(3)

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从表现手段来看融合了大量的人文文化因素,这与环境艺术设计的使命是密不可分的。如何健康地体现环境的优美造型,并以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准则,来体现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本质?人文文化因素是重要的贯彻原则,因为人文文化以人为本,体现以人为主体的空间设计理念与原则,都将使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因人文因素的丰满,而更具生命力与艺术附加值。相反,体现以人文为本的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必然是需要外在物化的形式予以体现与执行实施。除了精神上的领会与理解,外在的物化条件是人文文化的基本需求,如人文文化通过环境艺术得以实现其人与环境的互动,实现人文文化内涵的传播,才能够实现其自身的价值所在。

2环境艺术设计与人文文化的矛盾性

另外,从环境艺术所属门类来看,是具体科学学科,即环境艺术设计是隶属于科学的,考虑环境艺术设计与人文文化的关系,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俨然,科学的严谨与技术性决定其与人文具备的意识性是有区别的,因此科学与人文的差异性就决定了环境艺术设计与人文文化未必能完全重合,从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与矛盾。其次,从各自的价值追求来看,环境艺术设计追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化发展,通过空间的艺术的手段予以实现与打造,而人文文化则从本质上要求“以人为本”精神文化的传承,二者在目标与实现手段上仅有部分交叉。再来看,人文文化是历史的传承,不同文化的传承路径不一致性决定了多源文化的交融,不同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上的风格体现存在差异。

3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人文文化的意识形态与精神追求丰富了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价值存在,环境艺术设计是人文文化表现文化传承的外在物化途径之一。如何充分发挥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价值导向性效用,引导环境艺术设计通过环境空间设计,充分发挥“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人文要求,实现二者共有价值的最大化,正是本文力图研究的目的。根据前述分析,将充分发挥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效用,应该注意的原则总结如下:

3.1环境艺术设计应充分利用人文文化的生理与心理需求体现人文价值

环境艺术设计在贯彻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上,要贯彻实现人与自然的充分和谐发展。因此,充分利用人文文化对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一方面主要蕴含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技术要求上,通过人文文化价值要求人与环境的空间协调度,探索适用的量化技术,使环境艺术设计在满足人的舒适度与实用性方面成为人文外化的切实途径;另一方面还体现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要求上,艺术对人文的追求是贯穿了整个历史进程的,将人文精神价值融合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将充分丰富环境艺术作为技术与艺术结合学科的内涵。

3.2环境艺术设计应根据人文文化价值差异调整其设计表现方式

环境艺术设计与人文文化交叉而不重合的特征,表明了二者分属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差异性。应充分利用二者的矛盾面通过“求同存异”的方法论为指导,具体实现环境艺术设计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设计适应性,保证环境艺术设计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

3.3注意区分与人文文化交叉学科或价值理念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注重区分人文文化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区别,以区别对待不同价值体系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作用。如部分反映了人文文化的人体工程学,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与人文文化本身对其影响是不同的。在差异中不断深化人文文化以及相关领域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才能不断深挖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内涵,为进一步的设计操作实践夯实基础。

3.4保持当代环境艺术设计自身发展路径的独立性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集技术与艺术与一体的科学学科,更是设计行业的基本组成部分,应当在一定程度范围内保持自身独特的发展路径,贯彻其本质原则,实现其理论与实践价值,除了应充分吸收众家之长,更应高拓深自身的存在价值。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在发展途径中,应保持与时代接轨的触角,与行业先进技术与思维接轨的态度,但与此同时更应该走精细化拓展本行业发展的道路。

4结语

环境艺术论文篇(4)

(一)设计艺术学的概念

设计艺术在处理好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同时,更偏重解决好物与人之间的关系,格外重视所设计的产品对人的心理与生理所产生的作用。艺术设计学是一门边缘交叉的新兴学科,是集汇艺术、科学、经济三门学科研究的主要所研究的内容,它的内涵和外延在当前作用下不断地充实和发展,目前它的学科体系尚在构建和完善中。在潘鲁生主编的《设计艺术原理》一书中,给设计艺术下的定义:是指以设计艺术的纵向历史发展和横向的理论研究为对象,针对设计发展和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以及经过不断验证提炼的艺术规律,进行总结、分析和凝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前瞻性和规律性的理论指导,是对设计艺术活动的理性思考。设计艺术几乎包括了设计艺术学中的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和内容

人类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创造理想生存环境的历史;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也是人类改造自身生存环境的历史。环境艺术设计是时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环境艺术是以科学美为前提,进而表现出功能美;以功能美为基础来达到完善科学美的目的。在人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事物的的原则驱动下,人类对环境的艺术化处理,即环境艺术设计,是改良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人们生计质量、创造出理想生活的一种有用手段,环境艺术起码包含城市规划、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公共艺术、城市雕刻、壁画、和供人们生活、工作、休息的内部空间,即室内空间。

(三)设计艺术学科中有关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设计艺术学科是一个具有归纳、多元交织、权变的特别学科。由于其学科的本性决定了,它与新的材料,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社会观念、新的艺术形式、新的创造发明等等,它与其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甚至会因为某个因素让其发生变革。因此,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设计主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可以这样理解:设计系统的主体是由许多其他学科的学科体系和相关学科的系统连接。设计艺术学科便是一个完全通达的学科体系,它必定要不断汲取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方式、新方法,以此在多元、交叉学科中不断发展壮大,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及社会的需求。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包含在设计艺术学科中,它自然而然受其影响,也要不断地吸收-发展-壮大,以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范围及其理论研究的内容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范围

环境艺术设计是为社会大众创造出更加适宜的生存、生活以及发展的理想环境,是为社会大众营造出舒适、理想的生存环境空间的设计行为和设计方法。它与人类生活所涉及的多方面因素休戚相关,同时它与人类多方面的联系不仅对维持现代人类生活起着直接作用,也体现出了浓郁的时代文化特征。环境艺术设计的范围,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艺术美学等,系属跨领域跨多种学科,范畴极其宽泛。它是集多种艺术、学科组成的综合性的有机整体。在其与空间、时段、目标的广泛性上,凸显出了它与其他艺术门类不相同的特征。它是以自然环境为出发点,通过人为的空间分割、规划、设计和景观营造建设手法,采用各种艺术、技术的手段,在满足人的需求的基础上,协调人、社会、自然环境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此营建出优质的生活、生存环境。“它包括建筑设计,室外环境设计,室内环境设计,景观设计,绘画,雕塑,广场设计,围绕主体建筑相关的外部等路桥和辅助设备,城市规划设计也属于这一范围”。

(二)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研究的内容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覆盖面很广的跨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因为它具有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艺术,其决定了和建筑学、环境心理学、美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等学科的有机结合。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见识的不段增长,人类生活面的不断扩宽,环境艺术设计自身的知识面也要不断的拓展。其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三、环境艺术设计在整个设计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环境艺术设计是多学科的综合

1.设计学中对设计类型的划分

在设计学中,对于设计类型的划分,不同的设计家和设计理论家由于自身所处的设计范围和他们本身所从事的行业的对设计的观点不同,进行过不同的归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发展,设计的领域也在不断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扩展,过去的设计类型的划分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设计活动,复杂的设计现象。在这样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设计家和设计理论家绝对倾向于按设计目标的不同,把设计大抵划分为:“为了传达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为了使用的设计——产品设计;为了居住的设计——环境设计三大类型,这种划分方法的原理,是将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自然——人——社会,作为设计类型划分的目标点”。

2.环境艺术设计是多类型的设计

环境分自然因素环境和人造因素环境,自然环境经由人工的设计、划分、营建、艺术化处理而成为人造环境。人工环境按照空间形式可划分为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按功能划分,可分为居住环境、商业环境、工作环境等。设计界和设计理论界由于对环境艺术类型的区分并无统一的准则和方式,所以多半是根据空间形式来进行分为建筑环境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室内环境设计、室外环境设计和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等。

3.环境艺术设计综合多学科

环境艺术是一门综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美学等的艺术,是一种人为的艺术和自然环境表现形式的艺术。环境艺术设计即满足了人们生活的需求,又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推动了环境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诗意地栖居大地”,“适合于人、适合于空间、适合于时间”,即环境艺术设计的“三个适合”,它与环境艺术设计的“三个原则”其作用越来越被人类重视。比如,在多元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推进下的我国城市环境艺术,其发展模式也愈加的现代化,多样化,专业化。其文明发展,也融汇科学性、艺术性、公共性、趣味性于一体,经过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活化处理,从而促使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推动环境艺术与城市环境设计的和谐、绿色、可持续性的良性循环发展。

(二)环境艺术设计对当下建立设计艺术学科有了新的认识

进入21世纪后,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人们创造理想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对建立设计艺术学科的主题的确立一个新的认识。当今环境艺术设计,把经济、意识形态、技术、社会特质加以重视;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诸多要素中,将技术、科学、人文、美学等和其他商业因素加以融合,成为一体,大大扩展了设计艺术学的深度和广度。资源问题、生态问题、设计形态问题是21世纪我国设计艺术发展的三大主题。环境设计对未来社会文明的思考,不能简单地理解与市场结合即可,而是要有长远发展战略的眼光,如何进一步解决未来新的社会问题和进一步更新现有的设计语言?因此,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更应以“知识整体”的观点为立足点,不断的在整个系统中吸取新的理论、方法、方式,促使设计艺术学逐渐的完善和成熟。

(三)环境艺术设计在设计学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设计实践、设计现象、设计规律是设计学研究的一门专业学问。恩格斯曾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我国设计界长期以来都只是重实践轻理论,或重技艺轻研究,造成了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的失调。忽略理论和实际的钻研,便是忽略能给将来带来成长的强大优势,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和来源,而理论反过来又能指导设计实践,让实践得以提升,如此循环反复,并不断的推动设计实践和设计理论得以全面深化和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是理论和实践的综合体,其设计理念、设计手法、设计思维、设计表达等都离不开实践对理论的检验,同时其设计理论通过设计实践得以全面深华。环境艺术设计如果没有具体的设计事例来说明就会显得空洞;具体的环艺设计实例没有抽象理论的作依托就难以达到解决问题的实际。以设计的形式美法则为例,人们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可运用形式美的规律进行构思、设计并把它实施、营建出来。就是利用重复和交替、韵律和节奏的形式美法则作为构图手段与设计实施,这是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力回答。

(四)环境艺术设计体现设计的文化特征设计文化是人类艺术创作的文化

设计作为造物文化,它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体现。“文化是人的产物,人也是文化的产物,人创造文化,同样文化也造就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设计文化的体现,反映的是文化的创造力和主动性。“文化是一种经过时间的洗礼而形成的生活印记的沉淀,是不可复制的”。雷蒙.威廉斯曾说: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方式描述。由于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不同以及历史发展不均匀性,形成了各国、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特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其文化博大精深,拥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并且经过千百年的继承和发扬,构成了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特征。文化在其向前发展过程中,出现一种特定现象即文化回归、文化复旧和文化反弹的迹象,环境艺术设计是文化的一部分,必然同其他文化一样出现此迹象,也就是常说的本土化现象,环境艺术设计的本土化,也正迎合了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方向。我国当下环境艺术设计中对传统文化要有新的理解,而不是照搬照抄,应该在继承中求发展。如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设计,就是我国传统环境设计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扬的综合体现。向前发展过程中,出现一种特定现象即文化回归、文化复旧和文化反弹的迹象,环境艺术设计是文化的一部分,必然同其他文化一样出现此迹象,也就是常说的本土化现象,环境艺术设计的本土化,也正迎合了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方向。我国当下环境艺术设计中对传统文化要有新的理解,而不是照搬照抄,应该在继承中求发展。如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设计,就是我国传统环境设计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扬的综合体现。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是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继承是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源泉,创新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灵魂。人类环境要持续发展,必须要把人类文化和历史加以保护和利用,并借用科技的力量不断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四、结论

环境艺术论文篇(5)

1.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

环境艺术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践性,要求相应的知识与技术密切联系社会发展,要求大中专院校培养出理论与实践、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与创造力。但是目前我国的环境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仍沿袭着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体现在师资与教学环境等方面。大中专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技能的培养等教育教学体系落后,集中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无法提供大量的案例与实践教学。

2.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差

目前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往往采取传统的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忽略了对学生主体性的体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环境中,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吸引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注意力,更加无法对本专业的知识理论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本专业失去主动学习的动力。而且大中专院校的学生的入校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是经过美术联考考入本专业,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有的学生是未经过美术联考而直接填报本专业,没有基本的美术功底。学校的教学并未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距,按照以往的教学大纲进行授课,基础差的学生无法跟上进度,最终失去对本专业的兴趣。长此以往,大中专院校将无法培养出市场需要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普适教学改革

1.课程改革适应市场需求

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如果能够将其与时代需求结合,产生新的设计理念,并运用到实际社会生活当中,必然会形成我国特有的艺术设计风格。我国的多民族文化体现出个性化与多元化,相应的艺术设计也应体现出多民族的特性。在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应符合时代的特性,体现出我国环境艺术独有的特性。我国有着广阔的土地,拥有丰富独特的民族环境风格,如丽江古城、苏州园林、皇家园林、平遥古城、湘西吊脚楼,掌握着多种多样的民间技艺,如陶瓷、印染、刺绣、雕刻。我国大中专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应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将这些元素加入到教学内容中,使其贴近实际生活,既能使学生从中获得创作灵感,又能发扬民族传统文化。

2.注重基础技能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培养相结合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培养出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文化素养、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创造性的思维的人才。该专业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动手能力,更要求学生在设计的作品中体现出创意与创新。对本专业的学生的培养应遵循以下两点,在低年级注重基础技能的训练,在高年级注重培养创造性思维。低年级的课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与知识及相关技能的培养,同时多让学生接触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灌输创新的思想。高年级的课程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创作出具有新意的作品。由于创造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地积累,要求学生在低年级时尽早培养创新意识,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与创作中能够逐步地、独立地设计出具创造力的作品。

3.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大多数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是枯燥乏味的,大部分的教师在讲授相关知识时也仅仅是采用单一化的教学方法,这不仅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会使学生丧失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在讲授课程时仅讲授课本中出现的理论与知识,不涉及其他相关的理论与知识,不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与思维的扩展。因此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学习重点与难点,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并发散学生思维。大中专院校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设备与手段,如网络、多媒体、投影仪,展示课程有关的图片、影像、文字信息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访问,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社会中。教师在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时,应考虑到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特殊性,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设计能力,让其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技术与技能。

三、结语

环境艺术论文篇(6)

环境艺术又被称为环境设计,关于它的学科对象研究和设计的理论范畴以及工作范围,包括定义的界定都没有比较统一的认识和说法。按照生活层次的组织关系,环境设计逐渐分化,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了分类:建筑、园林、城市……这种现代学科研究的分类是人们的认识由混沌走向明晰的演变结果,也是环境设计不断深化过程的表现。著名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说: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重实效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人影响其周围环境功能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和装饰水平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该定义指出,环境艺术范围广泛、历史悠久,不仅具有一般视觉艺术特征,还具有科学、技术、工程特征。在多伯定义的基础上,我将环境艺术的定义概括为:环境艺术是人与周围的人类居住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环境艺术是一种场所艺术、关系艺术、对话艺术和生态艺术。”实际上,“环境艺术”有着其自身的内涵,它是依据环境而存在的艺术形式,作品强调与环境的依存、融合关系,强调作者艺术观念的表达,以材质肌理、空间体型、光影色彩、比例尺度等造型西言的表现,使作品融于环境的氛围之中。作品形式包括环境雕塑、壁画、装置、大地艺术等。

如果说“环境艺术”是艺术家更多地依托具体环境并通过其作品表达他们的理想和观念的艺术形式,那么“环境艺术设计”则赋予设计师更多的社会责任,其表现形式除具有艺术审美和精神需求之外,具体的功能、技术、经济等因京也制约着设计与创作,事实上它已是跨越艺术与科学之间具有综合性和边缘性的设计分支学科,具有多种专业内涵和属性。

在国家学科目录中环境艺术设计属于艺术设计下的专业,其专业内容包含室内设计和外部环境设计,即以研究和设定室内空间、光色、家俱、陈设诸要素关系为目标的室内设计,和以研究和设定建筑、绿化、公共艺术、公共空间和设施诸要素关系为目标的环境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立以来的十多年中,环境景观设计借助于室内设计专业的母体迅速成长壮大,加之风景、园林、景观、建筑等专业学术内涵的渗透与融合,“室内”与“室外”由“环境艺术设计”逐渐走向两个相对独立的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也将从单一专业成长为以“环境艺术设计”为名称、由众多相关而又不同的专业组成的专业群。但从历史,世界上最早出现有意识进行绿地经营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当时经营绿地的意识非常浅显。人们在一些自然条件能满足居住要求,但缺乏与自然山水有更亲密接触的地区,通常利用绿地经营来调节与自然接触的心理需求,获取情感安宁和审美的满足。这是环境艺术与景观设计的初始阶段。也发展到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设计形式,主要是“唯美主义”形式。文人、艺术家、设计师们史诗般的意境创作,给大地织上了无比美丽的锦绣地毯。

十六世纪以后,人类逐渐从农业社会向工商业社会发展,文学艺术思维不断进步,环境艺术环境的艺术性需要自然的要素,也需要人工的要素来实现。为打破传统上生活与艺术相隔离的状态,需要创造出一种能使观众有如置身其中的艺术环境。这也对现代环境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同城市园林化思想的提出和城市园林艺术的发展一样,环境设计以及大地景观规划等学科的进展,都从不同的方面促进了环境艺术观的形成和发展。环境艺术与人的生活空间是结合在一起的,在功能使用上我们要结合它的科学性,以科学美为前提,表现功能美,以功能美为基础来完善科学美,以创造出某种艺术氛围或艺术境界,从而使环境艺术实用功能与科学审美功能达到统一。可以说随着审美主体欣赏角度和视点的变化,在静态和动态的发展关系中,环境艺术就会表现出多样变化的形式和形象,但总是以人为中心,以创造空间形态美为目的,将各种要素和艺术手段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有了迅猛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与自然的谐调关系却逐渐产生恶化。特别是在现代化的城市,我们的身体和精神被禁锢在我们自己建造的机械的环境中。在现代都市这样复杂的生活空间里,我们不得不重新来审视人类最本能最深层的需要-----。所以环境艺术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清华大学吴良镛先生针对我国的建筑与环境设计状况早些年就提出了广义建筑学的概念。他认为“广义建筑学,就其学科内涵来说,是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从观念上和理论基础上把建筑、地景和城市规划学科的精髓融合为一体”。⑴这无疑是对经典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学科的整合,明晰了环境设计的理念。换句话说就是要实现涉及环境设计各学科之间交融,以及建筑师与艺术家之间的互动。因为只有在这种互动整合的基础上才能使可见的物质环境体现不可见的设计意向,进而达到美化、净化人们生活空间的目的。此外,在一些具体施工的环境设计项目中,往往以盲目选择高档装修材料来掩盖设计的缺陷,甚至为弥补规划失误,而随便添加离题太远的雕塑作品乃至水体,绿化等。这种表面的装点办法,绝非正确之道,只能带来不良的后果。倘若设计没有着眼于或没有体现其整体空间构思意境内在联系的话,则会导致东拼西凑、杂乱无章、乱贴材料等毫无章法的肤浅效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哲理是颇能点破这个因果依存关系的。论及环境空间的创造,就不能不关系到人的参与,弄清人与空间的关系,对创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强烈要求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型环境艺术,已必然成为当今设计的主要趋势。因此我们不仅能随时吸取新思想,运用新科技,而且能创造性地组织实际操作,变美好的蓝图为现实的人居环境”。超级秘书网

总之,环境的艺术性需要自然的要素,也需要人工的要素来实现。为打破传统上生活与艺术相隔离的状态,需要创造出一种能使观众有如置身其中的艺术环境。这也对现代环境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同城市园林化思想的提出和城市园林艺术的发展一样,环境设计以及大地景观规划等学科的进展,都从不同的方面促进了环境艺术观的形成和发展。环境艺术与人的生活空间是结合在一起的,在功能使用上我们要结合它的科学性,以科学美为前提,表现功能美,以功能美为基础来完善科学美,以创造出某种艺术氛围或艺术境界,从而使环境艺术实用功能与科学审美功能达到统一。可以说随着审美主体欣赏角度和视点的变化,在静态和动态的发展关系中,环境艺术就会表现出多样变化的形式和形象,但总是以人为中心,以创造空间形态美为目的,将各种要素和艺术手段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

注释:参考文献

马国馨,建筑师和艺术家共同创造美好的环境.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周干峙,为了一个更加美好的春天,城市规划。

沈蔚等,室外环境艺术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屈德印/李慧玲,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扫描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

环境艺术论文篇(7)

工程技术能力是指以建筑设计工程技术为主体的技术能力,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工程技术能力除了建立在科学原理及其特有的经验技能的基础上,还包括技术组织化程度等重要因素。具体就环境设计专业而言,其与建筑学辅车相依,有着不解之缘。因此,与建筑设计相关的材料、预算以及施工技术等知识,便是对比其他艺术设计专业所特有的专长。多数学生在学习了建筑装饰构造课程以后,对构造图纸的制图技能已经游刃有余,但将图纸转换为真实施工项目却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地步,故而在此基础上增进工程技术类实践课程刻不容缓。如木工实习、模型实习等,通过动手实践将课堂所述的设计理论更好地转化为可操作的工程技术能力。

二、当今环境建筑设计专业毕业生“三重”

表达能力,缺一不可表达能力是指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将自己的知识、见解与他人交流或公之于众的能力,包括言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图纸表达能力、数学表达能力等。其中,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所需强化训练的主要包括图纸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此“三重”表达能力是学生所应掌握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对应体,更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必备条件。

1.图纸表达能力是对所学艺术理论的直接实践表达

就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而言,绘制本专业各类图纸的图纸表达能力,是在学习期间要研习的基本能力,更是对所学艺术理论的直接实践。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制的效果图越来越受到绘画基础薄弱学生的青睐,学生手绘图纸的实践表达能力是亟待突破的难点。目前,仅利用专业设计表达课程对效果图进行理论讲解与实践训练,无论从学生完成的作业水平还是在各系列设计课程的表现环节中,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显得十分欠缺,这种情况随处可见。实际上,设计草图的推敲就是学生锻炼快速表达的良机,徒手勾勒流畅线条是设计思维的直接表现,随时都可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

2.文字表达能力是个人设计理论基础的直接体现

文字表达能力即文字水平的能力,是个人设计理论基础的直接体现。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设计思想,使其更为系统化、科学化、条理化,无论是书写设计说明还是撰写相关论文及调研报告等,对于学生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开设论文写作课程以外,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调查研究、积累材料、积极阅读的习惯,从而加强理论修养,捕捉设计灵感。

3.口头表达能力是创意理论与设计实践的统一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