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德育答辩论文

德育答辩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3 15:15:41

德育答辩论文

德育答辩论文篇(1)

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全面考核,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完善学生德育的评价体系,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开展了德育答辩活动。实践表明,德育答辩不失为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平台,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

一、德育答辩的实施过程

德育答辩是指应届本科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作出评价。

(一)精心组织、严格要求,确保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为了上好德育答辩这堂“课”,理工学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德育答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领导、学工部(团委)负责同志、学部书记、辅导员、“两课”教师为成员的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德育答辩分为撰写论文、审核评阅、现场答辩三个阶段。

撰写论文阶段。学院要求每个毕业生认真回顾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活,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寻找并弥补不足,调整发展方向,达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

2010届2196名毕业生全部撰写了德育论文。

论文评阅阶段。学院专门安排了德育答辩论文导师,对毕业生德育论文进行指导、审核、评阅,并写出评阅意见。大部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思想认识、道德品质、人际关系、未来发展等方面做了认真总结,写出了有质量的论文。

现场答辩阶段。在德育答辩会上既有毕业生们的真情告白,也有献给学校建设发展的合理建议。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成员分组深入各学部,听取学生陈述,进行现场提问,根据德育答辩评分标准评定现场答辩成绩。

(二)根据学生在校思想政治表现,评定德育答辩教育成绩

学生德育答辩的成绩由现实表现、书面总结、现场答辩、毕业离校期间表现四部分成绩组成。其中,现实表现的成绩占50%(辅导员打分)、德育论文的成绩占20%(指导教师打分)、现场答辩的成绩占30%(答辩评委打分)。

德育答辩的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90分以上)、良(75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和待考察(60分以下)。对于成绩评定为待考察的学生,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及格的,按结业处理。

2010届有2196名毕业生,其中有248名毕业生因工作需要(顶岗实习)不能回校答辩(但均提交了德育论文),在校答辩194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9%;有81名学生第一次答辩成绩不合格,进行了二次答辩。

(三)发动低年级学生参与,延伸德育答辩教育效果现场答辩阶段,学院鼓励低年级学生旁听。对于毕业生本人来说,这是对自己大学四年的总结和人生的升华,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心灵鸡汤,为他们的大学之路指明了方向。答辩结束之后,德育答辩委员会评选出优秀德育论文,将其集结成册,提供给在校学生阅读,进一步扩大德育答辩的影响力。同时,学院围绕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把优秀毕业生在德育答辩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感悟传递给新生,进一步促进了学院优良学风、校风在高低年级间的传承。

二、德育答辩的实际成效

实践证明,德育答辩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是对大学德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对毕业生在高校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总结性的考核评价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的全面考核,是大学毕业生德育状况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德育答辩成为加强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的有力方式

相对于专业答辩,德育答辩形式更加灵活,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更具吸引力。这种新颖的毕业教育方式在毕业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毕业生的感触颇具代表性:“在离校前夕,能有这么一个机会与教育、帮助、关心我们四年的老师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实在是很难得。老师们不仅帮我分析了优缺点,还给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对我走向社会大有益处。”

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全面考核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进一步掌握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全面检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德育答辩工作还吸引了其他专业课教师和“两课”教师,德育答辩的过程成为师生真情话别共叙情谊的过程,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及时疏导了离校前学生中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2010届毕业生成为历年来毕业离校期间表现最好的一届毕业生。

(二)德育答辩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学生提供一个量身定做的教育环境是德育答辩工作的出发点之一。按照教育规律,大学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相互作用,最终以学生自我教育来实现的。而毕业生德育答辩活动的形式特点是,它从毕业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出发,充分反映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答辩会的时机、内容及形式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一个个性互动的教育环境。学生有机会自我总结、交流、答辩、阐述,使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自觉地投入。经过学生入脑、入心的理智思考获得的心灵体验、思想升华的效果是任何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学校注重将德育答辩理念加以推广,发动低年级学生现场旁听毕业生德育答辩,以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德育答辩成为贯穿所有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纽带,成为学校德育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的载体,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有效途径。

(二)德育答辩成为构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专业答辩是学生完成学业的检验,那么德育答辩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综合考核,是学习期间思想状况的展示和总结。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增加了一道“出口”检验关,改变了以往学生重专业、轻德育的思想。与专业答辩相比,德育答辩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与实践的总结和展示。通过这种“出关”,更增强了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增添了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信心。

按照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的安排,在2010年毕业生德育答辩的基础上,已组织新生结合入校以来的所感所想,在辅导员和个人成长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自己4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基础,也为学习4年后的德育论文答辩积累资料。从入学教育时的“德育论文开题”到毕业教育时的“德育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同时辅以二、三年级德育论文的阶段答辩,一个完整的本科生德育工作体系正在该校逐步形成。

事实表明,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以德育答辩为载体,以学校德育理论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为核心,以学校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为支撑的模式,成为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平台,“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为学院毕业生的普遍特点。学院201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4%,受到社会、同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广泛肯定。

三、德育答辩的实践启示

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对于高校优化育人过程、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目前不少高校的德育评价缺少人性化、动态化和多元化,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进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高校德育评价体系亟待改革。河北科技大学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表明,德育答辩正是实现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

(一)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人性化

重视人的差异性,突出人的主体性,这是人性化评价理念的基本要求。德育答辩认可了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德育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毕业答辩组成一个完整的道德评价过程。这个过程立足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学生由对德育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促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有效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启动功能和激励功能,实现德育评价育人育才的真正意义。

(二)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动态化

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评价注重静态取向,重视的是评价的判断和鉴定功能,并进一步异化为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以终结性评价结论来区分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还处于成长的动态过程中。因此,教育者必须以发展的目光、前进的观念来看待每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行为表现,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最终结果,而应关注其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指引他们看到自己发展过程中的成功方向。通过对学生阶段的、单元的和局部的道德发展水平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发展,也能对德育工作进行不断调整,改进德育体系及其手段方法,甚至重新构建。这样,在学生自我发展和学校德育评价的互动中,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德育工作目标也能够最终实现。

(三)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多元化

德育答辩论文篇(2)

【关键词】受挫群体 德育答辩 全面发展

实施推进目标教育,身体力行全面成长

2008年西安工业大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始实施大学生目标教育工作,重点从价值目标、健康目标、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四个方面推进,将思想道德目标内化到价值目标教育中去,采取分阶段、分层次、分模块的形式,使目标教育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力抓手,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在实践中,结合价值目标开展“成人教育”、结合学业目标开展“成才教育”、结合健康目标开展“成长教育”、结合职业目标开展“成事教育”。目标教育开展四年来效果显著,全校学生已经形成“人人有目标、目标促成才”的良好氛围,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做到“人生定位不缺失,前进发展有方向,努力实践能成才”。目标教育开展以来,全校20000多名学生均制订了个人目标,并且在不断实践中修订目标,全面成长。

帮扶学业受挫学生,形成合力强固身心

贫困学生、学业受挫群体学生、心理问题学生等特殊群体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形成了全体教职员工关爱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氛围,专业教师、辅导员、公寓管理员等教育工作者为他们伸出援手,在学习上积极引导、在生活上无微关怀、在思想道德上耐心引导,通过开展贫困生强心工程、阳光技能培训、教师党员与贫困学生手拉手,心理健康月活动、学业受挫学生转变典型事例宣传教育等工作,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家庭三者形成合力,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提高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强固学生身心。

学业受挫群体学生由于自我认知、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能力相对其他学生不足,是特殊群体学生中数量较多和思想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出现留级、降级等学业受挫的情况多集中在大学一二年级。针对学业受挫群体学生采取了一系列的思想教育活动,旨在通过教育引导、因材施教,关爱感化、心理辅导等工作帮助学业受挫学生自觉提高学习意识、树立学业目标,促进学业受挫群体学生奋起直追,健康成长。

辅导员及带课教师关注学业受挫学生的成长经历,帮助学生分析产生问题原因,制订个性化的帮扶策略。对不能适应大学生活,不能掌握学习规律的学生,重点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在学业上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采取专业教师、学生党员结对帮扶的方法,解决学生学业问题;对因自制力不强,自我教育约束能力较弱而沉迷于网络等原因产生问题的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经常与学生谈心进行疏导,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和班级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重拾学习兴趣,逐渐戒除网瘾;对于因人际关系、情感、家庭突变产生问题的学生,各学院分析学生个体和成长环境,了解学生产生学业问题的深层原因,加强心理辅导,让学生担任学生干部或辅助辅导员开展力所能及的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融入集体,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在经济上给予资助,解决学生后顾之忧,教育学生正确应对挫折与困难,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各学院主管领导及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定期沟通,共同促进学生自觉转变,健康成长。许多学业受挫学生有文艺、体育等方面的一技之长或业余爱好,由于把握和控制时间的能力较弱或过度专注于业余爱好,由此产生了学业问题,辅导员老师帮助学生总结自身优点和存在不足,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帮助学生树立学业目标,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和驾驭时间,做到学业和特长爱好两不误;学校在奖学金评定过程中设立学习进步单项奖学金,充分肯定学业受挫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了学校对于学业受挫学生的人文关怀。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学业受挫群体学生帮扶转化工作,帮助学生自觉提高责任意识,内化学习需求。学校重视发掘学业受挫学生中成功转化的案例,树立学业受挫学生成功转化的典型,搜集整理学生转化的心路历程、奋斗经历、取得的成绩等典型案例,以《跨越成长的烦恼》为主题,编辑学业受挫学生典型事例汇编。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和感化学生,帮助更多的学业受挫学生重拾学习兴趣、重建自信心,引导他们融入新的集体。近年来,通过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共有340余名学生成功转化,比率达90%。许多同学获得奖学金、被评为“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部分学生还加入了党组织或考取研究生。

近年来通过开展学业受挫群体学生帮扶工作,产生学业问题的学生人数年均下降10%,学业受挫学生的成功转化率逐年提高,考取研究生和顺利毕业的学生人数逐渐增多,教育效果明显。

德育考评量化指标,德育答辩深度思考

德育考核和评估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制订《西安工业大学大学生德育考评办法(试行)》,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量化考核。通过学生自评和班级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评定学生德育成绩,指标量化促使学生主动审视自己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得失,班级讨论有效帮助学生自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评奖评优规定德育成绩一票否决,体现了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创新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和手段,2009年起在全体毕业生中开展德育答辩工作,德育答辩成为毕业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印发《西安工业大学毕业生德育答辩实施办法(试行)》,将德育答辩列入教学计划,占1学分, 设计《西安工业大学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表》、制定《西安工业大学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分参考指标》,旨在通过实施德育答辩使毕业生系统、认真地梳理四年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感受,对大学生活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和总结,查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展望美好愿景,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学校要求每一个毕业生以大学学习生活的收获与体会、人生价值目标审视与调整、个人成长经历与身心健康素质提升、毕业体会与感受、就业经验展示等为主题撰写德育答辩论文,通过撰写论文深入思考,总结提高。

各学院成立德育答辩工作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由学院党政领导、教师代表、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代表组成。设答辩委员会主席1人,人员不少于5人,主要负责本学院德育答辩工作的宣传、组织、实施和总结工作。

实践证明开展德育答辩工作,将德育答辩作为毕业生就业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增进了师生感情,是对学生进行爱校教育的又一举措;参与答辩的教师帮助学生查找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类关系,调整学生就业心态;此项工作开展的同时检验了我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水平,学校及时总结教育规律,调整教育内容;通过德育答辩树立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事例和榜样的力量影响教育低年级学生。

开展德育答辩工作以来,近15000名毕业生认真思考和梳理自己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得失,在即将离开学校之际重新审视、及时调整自身的职业生涯目标和规划,给学生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回忆。学校将优秀的德育答辩论文汇编成册,各学院将毕业生的成长成才历程和全体教师的毕业祝福制作成精美的纪念册和视频资料,许多学生还制作了精美的视频和PPT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全面展示和总结。德育答辩成为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全方位立体化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后一环,为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思想道德教育画上圆满的句号。

彰显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答辩论文篇(3)

关键词:高校;德育;诚信;素质拓展;德育论文

教育部于2005年9月1日正式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德育工作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问题,深入研究和探讨高校德育工作的问题与措施,对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是维系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重要手段,是培育人才、促使个人发展,塑造国民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根本途径。就高校而言,德育是坚持办学方向,全面实现大学生培养目标的保证;就个人而言,她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及素质的提高起方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二、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在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曾经有过“重智轻德”的倾向。爱因斯坦说过:“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们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人生价值有所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辨别力......”。2001年,在韩国召开的“21世纪文明社会与大学道德教育”学术会议上,来自世界各国的与会学者申明:①面对人类的道德危机,大学教育应当有所作为,不应成为“职业训练所”;②新一代大学生应当成为“有德性”的人才,他们的重要使命之一,是改变人类的现代愚昧,建设2l世纪的新文明;③2l世纪的大学教育,更多地思考自身传承文明与道德教养的功能,并在办学理念、课程结构、评价体系等方面有所体现;④大学要设计道德教养课程体系、大学生道义实践的途径与环境,以及结合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等闭。可见,高等院校不应成为单一的“知识发送站”、“职业训练所”、“准就业机构”,而应该融专研学问、积累教养、准备就业三种功能为一体,培养一代有德行的高等人才。这种人才观不仅是高等院校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也是2l世纪世界高等院校发展的新定位、新趋势。

三、目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l、目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德育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高创造性与现实德育队伍状况错位:高校德育是促进大学生思想品德社会化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要传授科学的德育理论,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而且要从根本上转变人的思想,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完美人格。要实现德育目标的高难度,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相应的高水平素质,要真正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目前,从总体上看德育工作队伍是较好的,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成才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德育工作队伍思想不稳定,信心不足,对德育工作的价值认识不够;不少辅导员、班主任精力投入不够,没有把德育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做;少数辅导员、班主任人格形象欠佳,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生工作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欠缺,不能很好的解决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工作效果达不到要求。

(2)德育方法机械、呆板、缺乏灵活性: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缺乏有效的方法,在现实的德育教育中,往往满足于一些道德理论、价值观念的讲授,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这就阻碍了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实践转化,从而导致实践中出现了德育考试高分而实际表现却不如人意的双重人格现象。

(3)德育途径和手段单一:在德育工作中,往往存在着只注重课堂教学的作用,而忽视隐性课程在德育中的特殊作用的现象。所谓隐性课程,一般指以“课外间接的、内隐的、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发生的教育影响因素”。隐性课程发挥的作用是间接的、潜在的、隐蔽的能起到显现课程难以发挥的作用。在实际德育工作中,往往对隐性课程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不能在各学科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全面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观念,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班集体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从而使德育手段和途径陈旧、单一。

2、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原因:许多大学生获得的信息,并不完全来源于课堂,而是来源于大众传播媒体,但学生已形成的基本观点以及仅有的生活经验,并不具备处理众多信息的本领,特别是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太少,这是当代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贫血病”。

(2)社会及历史原因:我国改革开放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们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放松了对青年的道德教育,导致了“一手硬一手软”,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教育重至于轻德育,造成了教育实践中德育不到位、不落实的现象;目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其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承认个人对利益的追求带来了社会进步,由于对利益追求合理性的承认,青年对金钱、义利等重大问题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成就意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平等意识、效率意识逐步形成。但注重个人奋斗,过分追求个人利益,过于讲究实惠功利等消极现象也随之产生;以及社会上的大众媒体、不良社会风气、网络等都对大学生产生着负面影响。

(3)家庭原因:现在的青年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寄托了父母的全部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使许多家庭过分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做人”方面的道德品质教育,家长对孩子的奖惩也是重物质奖励轻精神鼓励,使孩子产生道德方面的错觉。

四、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措施

高校教育正承担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重任,能否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与时俱进,培养出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是当今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问题。

1、加强管理队伍

康德说:“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只有人才能教育人。换言之,即只有自身受过教育的人才能教育人”。作为德育主体的辅导员、班主任必须时时、刻刻、处处加强学习德育理论,使自己具有坚定的道德信念和优良德行。

2、创新德育内容

德育创新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也是德育具有实际意义并不断发展,走向科学化的本质要求。德育内容要创新就要作到四个转变:由重灌输向灌输与渗透并重转变;由主观的生硬说教向民主说服引导转变;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由传统式向现代化试转变。

3、优化德育环境

大学德育工作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他必然受到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良好的德育环境既是一种客观的教育力量,又是德育工作富有成效的前提条件,所以要不断加强对德育环境的预测、分析和研究;努力营造全员育人的德育氛围;建设科学、健康、高雅的育人涵义和科学、人文精神深厚的校园文化;强化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位一体的教育。

4、充分合理利用网络技术

由于网络隐蔽性的特点,他是大学生真实道德水平的主要表现场所,也更是大学生道德修养的至高境界和重要方法之——慎独的重要处境。因此网络提供了道德修养和道德训练的新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加大网络文化建设,如网络上论坛、QQ、博客、E-mail等。

并通过网络文化的建设引导大学生磨练道德意志,进而形成道德行为,真正实现知行统一,实现美好的道德理想。

5、建立德育论文答辩制度

为能较好的改变目前许多高校“重理论教育轻德育教育”的现状,可以在以往毕业论文的同时要求大学毕业生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做出认真的回顾和分析,并形成个人总结德育论文,将大学几年来的成长历程在德育答辩中进行自我陈述,如“大学中我最难忘的是遇到的第一个挫折”;“我最大的一次失败是什么?”;“我最无法忘怀的是那次考试有一门功课''''挂''''了”;“在我取得的这些成绩中,我最享受的是大家一起参加比赛时的过程”......通过德育论文答辩可以全面考核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德育情况,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不断完善高校德育工作。

北京理工大学从2003年起开始启动毕业生德育答辩,每个毕业生结合自己的大学经历撰写3000至5000字的德育答辩论文,回顾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人生感悟、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学院负责人、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组成答辩委员会,为每个学生的答辩进行评判。德育答辩的最终成绩由现实表现、书面总结、同学互评以及交流答辩等几部分成绩组成,分为优、合格和待考察,成绩评定为待考察的同学还有二次答辩的机会,每名学生德育答辩的最终成绩将记入学生成绩单。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目前正在酝酿将北理工的经验在全市推广,合适的时候在全市高校中实施。

6、实施素质拓展学分制

素质拓展学分制目前在一些高校已开始实施。把德育工作纳入学分制,赋予德育情况一定的学分并与毕业证挂钩。也可以使大学生自觉的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行为。

总之,高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共同做好高校的德育工作,使大学生能真正的在德、智、体、美、劳中全面发展,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刘利才。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5(6):107.''''

德育答辩论文篇(4)

关键词:德国高校;教学;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7

德累斯顿经济技术大学((Hochschule für Technik und Wirtschaft Dresden,HTWD)是在1992年德国重新统一以后建立的一所国立的以教学为主的高校。该校共有8个系(Faculties),主要有建筑工程与设计、电子工程、创意设计、信息学与数学、园艺学和农业、机械工程与化学工程、测绘与制图学、宏观与商务管理等专业。为探究德国高校推动内涵发展、保证教学质量的经验做法,我走进HTWD教室听课,参与监考,旁观口试和论文答辩,与该校老师和学生进行了交流。我发现HTWD在课堂教学、考试、毕业论文答辩等环节都体现了“内涵式发展”的精神。

一、重视案例教学

2012年6月19日上午,根据HTWD经管学院Gonschreck教授为我提供的课程表,我选了Braun 教授的战略管理课。这样,我有了一次直接观摩德国大学案例教学的机会。

下午,在教室里,我看到选这门课的学生有30多人。这是一次案例分析课。首先是看电影Wall Street(《华尔街》),但只用大约20分钟有选择地看了电影的部分情节,然后有三名女同学根据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专题阐述与分析。我看到学生利用PPT探讨的问题包括影片中两个公司的经营特点、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两人对各自公司的影响和作用等等,学生的PPT页面设计得很好,讨论的内容也很深刻。Braun教授坐在下面不时地提问。其他同学听得也认真。

我印象最深的是学生们对此课准备得非常认真。从她们自己写好的PPT、她们对影片所涉及的公司和人物的评述及对公司经营模式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在课前下了一番功夫,在回答问题环节也没有什么问题能难住她们。这种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角。教师是观摩者、指导者和程序上的控制者。当然,就我以往对国内案例教学情况的体会和观察,案例教学一般只适用于小班教学,这样可以给予每一位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机会,有利于每位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在一个学生人数较多的课堂上开展案例教学往往会导致很多同学没有机会深入其中,仅充当“局外人”的角色。

在HTWD这种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生作Presentation (学术报告)一样,都是日常教学的组成部分;在一个阶段后的理论教学之后,HTWD都开展几次如样的案例教学。

二、讨论课效果好

6月20日11:10-12:40,我听了Lewis教授的国际战略分析课。这是一次讨论课,上课的形式同前一天Braun教授的课一样,不是以教授的讲授为主,而是学生分组进行讨论。L教授也与其他学生坐在一起,也不时提问,最终做了简单的讲评。

这次在教室里有两组共10名同学(据我课后了解,班内其他同学在忙各自的专题,这次没有到班里来)。第一组的5名同学利用多媒体介绍了化妆品(涉及Nivea、L’Oreal、 Bebe三种品牌)销售的影响要素及应对问题,5名同学各负责阐述和分析其中的一部分,轮番上阵,在第二组和Lewis 教授提出问题的时候,她们则相互补充。在第二组同学阐释原东德R?thappchen酒营销案例并由第一组同学提问时,情况也是如此。学生们的准备十分充分。

应当说明的是,我的听课是提前30多分钟方与Lewis教授商定的,也应该属于国内“不打招呼”的抽查式听课。在这次听课结束时,我对德国大学的课堂教学的评价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强,课程学习的效果好。

三、“诚信”位于考试要求的第一位

6月22日,在办公室里,Braun教授对我展示了他所授课程的期末考试试卷。这是一份闭卷考试试卷,有英语和德文两个版本(国际交换生用英文答题),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内容类同国内的经济学课程考试,包括概念解释、问题分析、案例和论述,后面的几个大题中,学生可从中选取三个题目作答。

让我感到新奇的是,诚实考试要求及处罚内容列在试卷第一页,并要求学生在上面签字。这个签字与试卷题头写的姓名不是一回事。它的作用主要是用以约束学生遵守考试规则,保证诚实考试。

考试结束后,我向Braun进一步了解有关学生诚实考试的事。我问Braun:“学生签字后是否还有作弊的?”Braun回答我说:“有的时候还是有的,但很少。” 无论如何,为“诚信”签字是德国大学适用的一种特殊的考试规则,也足以说明德国人对“诚信”的重视。

四、口语考试严格把关

6月29日,Braun教授对我说要给学生安排“口头考试”。第二天上午,口头考试被安排在我所在的办公室进行。考官是Braun教授再加另一位老师。Braun教授已出好多套试卷,让考试的学生随机抽取一份,一个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另一名学生在一旁阅读自己试卷内容,准备考试。考试中教授提问,另一位老师负责记录。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能看任何材料。考试时间平均每人次持续半个小时(考试现场如左图)。这种考试形式上老师很随和,学生也讲规矩,进门时学生与教授寒暄,出门时与教授握手,但我发现还是有学生被多次问得哑口无言,甚至额头冒汗。最后在老师的评议环节,学生先回避;约5分钟之后,Braun教授让学生进来,告知其考试基本情况(包括考试结果)。

第二天我问Braun前一天口头考试的内容、评分标准。B教授说,这次囗头考试的内容分两个部分,一是要求学生复述课程某一章节的内容,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教学内容;二是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最终评价结果不是一般考试的6分制,即1分:Sehr gut(优秀);2分:Gut(良好);3分:Befriedigend(中等);4分:Ausreichend(及格);5分:Mangelhaft(不及格);6分:Ungenuegend(差),而是Gut(好)或Schlecht(坏)。结果是Schlecht的学生一学期后补考。Braun还告诉我:在德国“口头考试”甚至比书面考试重要。口头考试的成绩能占一门课程考试成绩的60%乃至100%。也即是说,有的时候期末只有口头考试而无书面考试。

我发现在这种口语考试中,教授是主角,教授的自是很大的。另一方面,这种形式上看起来简单的考试,要占用教授大量的时间。我看到Braun教授前后用了四个下午的时间方完成了其课程的口语考试,非常辛苦。但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历练,毕竟他(她)们有一次与教授面对面“交锋”的机会。

五、基于“责任”与“信任”的监考

7月4日中午12点40分,Braun教授上的一门课要进行期末考试,我帮他监考。如果我不来监考的话,则监考老师只有Braun一个人。而Braun对我也有话在先:“你们可以随时离开考场。”

学生进入考场后,利用考前的时间看看材料。因为这是一门闭卷考试课程,Braun教授发卷时要求学生收起材料,而学生的包仍放在学生一侧,没有集中收取。开始答卷了,只见学生都手拿彩笔,将阅读材料中的重要句子标记得清清楚楚,并随后将自己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我没有看到一位作弊的或有作弊倾向的学生。

这是我第一次亲临德国大学的教室考察德国大学的考试情况。我还是从中感悟到德国大学考试机制的两点“精髓”,即“信任”与“责任”。这包括学校对老师的信任、老师对学生的信任、老师对自己、学生和学校承担的责任以及学生对自己学业和个人声誉所负的责任。这种良好的考试“生态”降低了考试“成本”,毋须学生在考试前进行“诚信”宣誓,也毋须学校进行“诚实考试”动员,也毋须督导人员在考场巡回检查,一名老师就可掌控一场考试。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1]其意是说,由于你对他人的不信任,他人做出了让你不信任之事。老子讲的这句话,在欧亚大陆另一端的德国人注意到了。

六、毕业论文答辩简单而又规范

7月5日下午参加答辩的是一个身穿正装的学生。答辩前,我翻阅了一下他写的论文。这论文是用英文写的,共126页(包括图表)。答辩时该生以Presentation(学术报告)的形式,按PPT讲述研究的内容和观点。参加答辩的老师只有两个人,即学生的指导老师俩人(一个教授,一个博士)。学生讲完后,教授提问,博士记录。最后几分钟学生回避,这两名指导老师商定学生的论文答辩通过与否。实际上在学生答辩前,学生的论文已被教授仔细的审阅了,教授对该生所写的毕业论文质量及存在的问题已在掌握之中。

如果以教授为主的两人答辩组评定论文答辩合格,这意味着这名学生的论文答辩通过了。在HTWD,论文答辩没有那么多复杂的程序,也没有那么多表格让指导老师和学生填写。看来在德国的大学,这论文答辩的“内容”比“形式”重要。学生和老师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修改和完善论文方面,以保证论文的质量。

通过这些活动,我体会到了德国高校简单而高效的教学管理模式,德国教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2]的教学态度,也体会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涵”之意,即“责任”、“信任”、“严格”和“规范”。这些经验做法值得我研究和借鉴。

参考文献

德育答辩论文篇(5)

1 我国护理学学位授予情况

1.1 我国的学位制度 我同学位制度是在1980年建立的学位分学上、硕上、博士_一级。围家教育部1997年颁布的“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规定,授丁学位的学科门类为12类,医学为其中之一。医学门类一级学科有8个,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巾医学、中药学。护理学同内、外、妇JL等临床学科一样,属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

1.2 学研究生培养类型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8年下达“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嚣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规定 学研究生培养类型分为“医学科学学位”(科研型)和“医学专业学位”(临床 )两种。医学科学学位主要侧重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目标是培养从事基础理沦和应用基础理论的人员;而 学专业学位主要侧重从事某一特定职业的实际丁作能力,目标是培养高级临床医师、口腔医师、 牛防疫和新药研制与开发的应人才。

2 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及方法

2.1 培养目标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护理教育、科研和临床能力,在护理专业领域学有专长的高级专业人才。该目标与护理本科生、博士牛的培养目标既有联系又有 别。相对言,本科牛毕业后是面向大临床的专业人才,而硕士生更强调专业特长,博1:生更侧晕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2.2 招生学制 脱产学习和在职学 研究生学制有所不同。前者为3~4年,研究生入学需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考试科目为英语、政治、基础课(内外科护理学、病理生理学)和专业基础课(基础护理学)。在职学 者入学考试科目为英语、护理综合(内外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成绩合格者6年内可申请在职硕士学位。

2,3 培养流程脱产学习的研究生在3年的培养时间内,须按期完成下列任务:第一、二学期制定培养计划,参加学位课程学习;第三学期参加教学(临床)实践,继续专业课学,完成预实验和开题;第四学期参加教学(临床)实践,开始课题研究,发表文章,进行中期考核,符合条件者可申请提前攻博;第五学期继续课题研究;第六学期撰写论文,完成毕业答辩。

2.4 获得学位条件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授予医学硕士学位,获得学位的条件包括:(1)学分积满:科研型学位、专业型学位的学分均不得低于34分,且各类课程学分均不能低于规定标准;(2)答辩合格;(3)通过国家大学生英语6级考试;(4)。

3 提高培养质量的主要环节

3.1 建立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整个专业教学汁划的核心,因而构建科学的、富有护理特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是提高护理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2004年,我们调整课程设置,力争逐步建没和形成体现护理发展主流、符合高层次护理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的课程体系,开设公共必修课4门、专业必修课、专业课、选修课9门。鉴于部分专业必修课教材存在知识老化、内容简单、不符合研究生需要等问题,我们编写专业教材3本,其中《危重症护理学》获2004年国家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3.2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要培养出高层次的跨世纪护理人才,就必须有高水平的导师队伍。选好导师,发挥导师教书育人的作用是保证研究生质量的关键。

3.2.1 严格导师遴选和资格审杏,确保导师质量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必须严格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和资格审查。首先,导师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献身护理事业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德,有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其次,导师要求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在研科研项目和研究经费;最后,实行导师资格的滚动管理,改革导师终身制,以保持导师队伍的高水平,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2.2 加强导师培养,提高导师质量教育乃终身之事,并}一劳永逸。导师也要不断接受教育才能适应指导研究生的需要。因此,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导师纠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交流和学习,以加强其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提高其综合素质。我们提供的培训途径包括:(1)面上培训:1—2次/年;(2)学历教育;(3)出国进修:3—5人次/年,时间3个月至两年。这些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导师的视野,丰富完善了导师的知识结构,提高r导师指导研究生的 能力。

3.3 规范课程学 存研究生课程学习当中,选课是关键,突出一个“用”字;学习是重点,突出一个“思”字;教学是保障,突出一个“精”字;考试是检验,突出一个“活”字。

3.3.1 选课开学一周内,导师根据研究生所学具体专业要求,以加深基础、拓宽知识面、构建研究生最佳知识结构为准则指导研究生选课。选课在网上进行,不得随意变更。由于特殊原因必须变动已选课程,研究生需在开学1个月内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同意。部(院、系)批准后方可到研究生院办理。

3.3.2 教与学提倡研究型学习,鼓励学员多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以提高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张开放性教学,实行教授负责制,授课形式多采用小班课、方法多采用PBL、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3.3.3 考试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形式灵活多样,一门课程综合运用几种考试方式。常用的考试方式有: (开)卷、撰写论文、口头答辩、小组竞赛等。学员即使免修某些课程但仍须参加该门考试;无故缺课时间超过规定学时三分之一或研究生院抽查点名2次不到者取消其考试资格。

3.4 严格培养流程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是全程管理,也是有重点的管理。从第二学年开始,管理主抓3个环节:开题、中期考核、答辩。

3.4.1 注莺选题,使研究生迈好科研第一步 研究生在广泛阅读文献,把握本研究领域内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和导师商定具体研究课题。开题在护理学科内集中组织,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委员会成员至少5名,而且其中至少1名为外校专家。委员会成员根据开题报告表和研究生本人的报告从课题的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可行性4个方面对课题进行评价,判断研究生是否能够研究该课题。

3.4.2 按期进行中期考核,提高研究生科研过程质量 考核的内容主要为政治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水平、科学研究工作情况。考核的方法是由护理学科成立中期考评组,然后集中进行考核。考核程序为,首先导师介绍研究生简历、培养情况,并对研究生进行评价;其次研究生汇报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科研情况;冉次考评组在广泛听取意见和查看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生进行评议。综合评定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不合格者按照考评小组的意见进行整改。半年后再次考评,若仍不合格,则终止培养或延期毕业。

3.4.3 认真把好答辩关,保证研究生终末质量学位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最后和最莺要的一个环节,把好答辩关对保证研究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把答辩关时我们主要守住两个关口:申请答辩条件审查和答辩。

3.4.3.1 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条件 (1)修满规定学分;(2)开题通过,资料齐全;(3)中期考核合格;(4)专业课考试7O分以上;(5)完成研究论文;(6)论文盲审通过。论文评阅对论文答辩能否通过起重要的作用。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论义,保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审核质量,我们聘请校内外在护理学上有较高造诣的专家评阅学位论文,并实行匿名评审机制,由研究生院在申请答辩的论文中随机抽取并送外单位匿名评审。经评阅专家认真评阅审核后,未达到答辩基本要求的论文,要认真修改,经修改仍达不到要求则不予答辩。

3.4.3.2 答辩的组织形式在科室或教研室安排预答辩的基础上,护理学科集中组织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5—7名成员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名。研究生导师在答辩委员会成员中指定2名书面评审员,以进一步详细审阅论文。答辩时采取导师回避制度。委员会成员提出各种问题必须由研究生回答,以考核研究生基础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等。答辩结束后,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获半数以上通过时,才能通过答辩。

4 护理研究生培养过程需解决的问题

4.1 护理学科定位问题世界许多国家护理学与医学、口腔医学、药学一样为一级学科。而在我国,护理学为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这样的定位不合理,其原因有三点:一是应重视护理理念、工作性质、工作范畴的变化和发展,护理将成为我国卫生保健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是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护理均为一级学科,护理学已发展为独立的专业;三是护理研究生授予医学学位存在不合理性,决定护理的方向、学位课程没脱离生物医学领域。护理同仁应申请成立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学组,努力争取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并确定护理学二级学科的专业设置。

德育答辩论文篇(6)

1.实行培训制度,提高指导教师履职能力。提高指导教师的履职能力要从实行论文指导教师培训制度做起。目前,电大除了对论文答辩主持人有明确的培训要求外,对论文指导教师还没有刚性的培训要求,而必要的培训对论文指导教师的履职和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要重视基础培训,掌握应知应会内容。一是清楚论文指导教师职责,明确指导教师应该承担的具体任务。二是掌握毕业论文体式和结构,了解论文写作中从选题到行文每个环节的规律和技巧。三是论文指导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毕业论文写作不仅是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且还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求实品格的必要手段。论文指导教师应坚守职业道德,认真履行督促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基本学术道德规范,维护科学诚信的义务。其次是重视提高培训,不断提高指导能力和水平。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定期的集中培训和各种教研活动来逐步解决,从而不断提升指导教师的水平和能力。

2.完善监管制度,提升论文指导工作质量。首先要做到两个实事求是:一是实事求是确定每位教师的指导学生数量。限制每位教师的指导学生数量是确保论文指导工作质量的需要。二是实事求是确定论文指导报酬。中央电大有“对每名学生的指导时间不得低于10学时”的工作要求,但没有相应的统一报酬标准。可以这样说,科学确定报酬标准已成提高论文指导工作质量无法回避的问题。其次是建立指导教师考核机制。以抽查论文指导工作、邀请学生评议等方式,对指导教师的工作水平和质量进行考核。同时,通过精神表扬和适当提高报酬等形式对考核优秀者进行表彰。最终实现以考核促提高,引导指导教师强化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切实提高指导工作水平和毕业论文质量之目的。

二、突出重点环节指导,严把三个关口

1.突出起始指导,严把选题关。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不仅决定着论文的质量和价值,也关系到论文写作的成败。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选对了题目,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指导教师必须突出对毕业论文选题的指导,帮助学生选对题、选好题。一般而言,学术论文选题应该特别强调学术性、创新性原则。但开放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非普通高等教育,是大众化教育,非精英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而非理论型学者为目标。因此,开放教育毕业论文不能片面追求与普通高校本科院校一样的标准,而要建立与自己办学特点相适应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标准,突出重实践、重提高的选题原则。基于上述认识,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应该坚持三原则,首先是专业性原则。毕业论文贴近专业实际选题既是基本要求,也是硬性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不能选择经济或法律方面论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这应该非常容易理解。其次是应用型原则。开放教育学生基本为在职人员,选择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因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其有关联。因而,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应用型研究。再次是难易适中原则。怎样选择一个难易适中的课题呢?一是方向对路。避开自身弱项和盲点,少些玄奥、抽象的学术研究、理论研究,多些应用研究、实证研究。二是大小合适。毕业论文选题过大过小,都会影响论文质量。相对开放教育学生而言,尽量做到选题要小,挖掘要深。

2.突出初稿指导,严把抄袭关。“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必须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首先要判断初稿是否具有抄袭嫌疑。判断标准一看初稿质量,二看初稿水平。其次是鉴定初稿是否真正抄袭。一是通过中国期刊网搜索,二是通过百度和谷歌搜索。在方法上,一般先用题目搜索法进行搜索,这样可以搜索出全文抄袭的论文。后用段落语句搜索法进行搜索,这样可以搜索出部分抄袭和杂凑抄袭的论文。再次是处理抄袭论文。对上交抄袭论文的学生,不仅要退回论文,责令其重新选题和写作,而且还要进行严肃批评和学术诚信教育。而对由学生自行完成的初稿,则就论文观点、材料、逻辑结构、写作规范等方面进行修改指导。

3.突出修改指导,严把质量关。对毕业论文修改的指导务必要抓住三个环节:首先是初稿检查环节。全面、系统地检查初稿,清楚其错误和缺陷,是指导学生进行论文修改的第一步。对论文初稿的检查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先整体后局部。即先进行全篇检查,然后再按照各部分、段、句子、词语和标点这样的顺序进行检查。二是先内容后形式。内容决定形式,起草初稿要根据内容选择形式,修改论文也要根据内容调整形式。同时,初稿检查还要关注论文的四大要素,即观点是否正确、新颖、全面、明确,材料是否充分翔实、具有说服力,结构是否完整、合理、科学、均衡,语言是否准确、流畅、简洁。其次是论文修改指导环节。经过认真细致的检查后,如果没有发现重大问题,确认论文不必重写,就要指导学生进行修改。论文修改一般都要经过几个来回,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根据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的思路进行修改,二是按照从大问题到小问题的顺序进行修改。再次是论文格式指导环节。关注的重点是要素是否齐全,格式是否规范,特别是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要素是否合乎要求。如果不够规范则要予以纠正,如果没有问题就可以定稿。为提升学生的论文书写能力,确保论文质量,在论文修改指导过程中,要注意防范两个极端:一是“放羊式”指导。不少教师在对学生的论文选题和初稿指导比较认真,但在将初稿修改意见反馈给学生后就很少过问了。二是“保姆式”指导。在论文修改指导过程中,修改意见过于细致周全,就连每个词语和标点的错误都一一列出,甚至觉得反复指导十分麻烦,干脆自己帮助修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结合开放教育特点,优化论文指导策略

开放教育无论是生源特点,还是教学模式,都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这就决定了开放教育毕业论文指导方式应该选择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策略。

1.个体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一般而言,毕业论文指导更多地属于个别化教学活动,即由指导教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学,但开放教育毕业论文仅有个体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它还应该安排至少三次的集体指导。一是选修毕业论文写作课程,对毕业论文写作进行宏观指导。写作是一项综合性精神劳动,对人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均有要求。而论文写作作为比一般文章写作更为复杂的写作活动,对人的综合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但开放教育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写作水平偏低,不知如何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现象相当普遍。因此,学校可以通过选修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中文学科论文写作”课程,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毕业论文写作知识,掌握毕业论文写作规律和技巧,引导学生尽可能将毕业论文写得规范、得体,就显得十分必要。二是毕业论文写作前夕集中辅导,对毕业论文写作进行具体指导。在即将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前夕,选派论文写作水平高、指导经验丰富的教师,结合以往毕业论文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就毕业论文如何确定方向、选题,如何收集、整理和筛选材料,如何谋篇布局、规范论文格式进行全面辅导,尽可能淡化理论阐述,强化方法说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同时,趁机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的动员。三是毕业论文写作过程集中辅导,及时解决共性问题。通过前两次的集中辅导,学生虽然对毕业论文写作中一些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写作过程中,仍然会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各种问题,而且很多问题都是共性的。在这种情况下,既为了提高指导效率,也为了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指导教师可以召集自己指导的全部学生,对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指导,至于具体次数可以视情况而定。

2.面授指导与远程指导相结合。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不能单纯地运用传统方法,而应采取以远程指导为主、面授指导为辅的方式。除论文写作前夕的集体面授指导,以及遇到必须通过面授指导才能解决问题,要求学生确保接受面授指导外,其他一般都应采用远程指导方式。首先是运用电子邮件指导。其优点是只要指导教师有时间,随时都可以进行。不足之处是由于师生之间不能实时交流而容易造成学生不能完全领会甚至误解教师的指导意见。指导教师一般在学生写作时间比较宽余、且指导意见比较容易理解的情况下采取这种指导方式。在进行电子邮件指导时,为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指导意见,指导教师除说明清楚外,还要在修改稿中加注必要的符号。二是运用QQ指导。其优点是如果师生双方都在线的话,能够实现实时交流,确保学生全面正确地接受教师的指导意见。不足之处是如果学生不在线,就不能运用。进行QQ指导时,最好能事先预约,确保指导教师能够实现有效指导。再次是进行电话指导。其优点是指导教师能够随时联系学生,只要学生有时间就能实时交流,且能够比较清楚的接受指导意见。不足之处是会产生交流时好似已经领会指导意见,但修改时又不知所云的现象。电话指导方式一般多在指导意见较为原则且条理清晰时运用。对毕业论文进行远程指导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组合式指导。

德育答辩论文篇(7)

首先,全力准备自己所写的论文。

答辩是学校对硕士论文成绩进行考核、验收的一种形式。研究生要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树立信心,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这一环节,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在反复阅读、审查自己硕士论文的基础上,写好供15 分钟用的答辩PPT。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突出选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2.介绍论文的主要观点与结构安排。

3.强调论文的新意与独创性。

4.说明做了哪些必要的工作。我们至少要对答辩报告书的内容尽量读熟,达到脱稿,照着讲稿直接念,效果会比较差。总之我们必须认真反复研读自己的论文内容和答辩报告书。

其次,备齐需要携带的资料。

1.硕士论文的底稿。

2.答辩PPT。

3.主要参考资料,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当遇到一时记不起来时,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以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

4.记录用稿纸。以便把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

5.穿衣要整洁、庄重,着衣能给答辩老师一个最直接的印象——你对答辩的重视程度。

第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要进行答辩,首先就要明确论文答辩想考察研究生什么。硕士教育重在训练科学的思维、如何将科学成果转化为学术文章甚至是创造社会效益。因此,通过论文答辩可以考察到如下:

1.论文的真实性。实事求是乃科学研究的基础,论文本身必须真实可靠,弄虚作假难逃答辩委员会专家们的火眼金睛。如果在这方面出现问题,论文势必不能通过专家评审。

2.相关知识与应用能力。

3.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答辩者的表达能力。成功的演讲是自信和技巧的结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细致周到的答辩准备工作是成功的前提。使用一些答辩技巧也不可缺少,可以充分展示整理研究材料、展示研究成果的能力,让别人知道自己都做了什么。要想这场战争获胜,就必须对答辩的目的、程序、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做到胸有成竹,不要紧张,要以必胜的信心,饱满的热情参加答辩。当然我们也不可盲目自信与固执,尤其在参加答辩的时候切忌总感觉自己写的论文内容无可挑剔,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甚至在答辩时与评委老师争得面红耳赤,我们对评委老师的批评或者建议要虚心接受,寻求论文的完美,以便答辩结束后认真的完善修改自己的论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