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园艺技术论文

园艺技术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3 15:17:46

园艺技术论文

园艺技术论文篇(1)

在巨大困难挑战面前,全国高职院校坚持把好“人才培养”质量观和“改革为动力、创新图发展”的战略观,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技能型人才培养道路。在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支持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始终采取一方面借鉴普通高校成熟的教学及管理办法,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吸纳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实训条件建设,紧紧围绕就业市场开展以提高学生专业核心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力求使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在项目任务教学过程中训练,严把技能考核关,着力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型人才。十年磨一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2011年底为止,全国已批准建成两个100所部级“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这些院校以鲜明的高职特色和产学优势引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朝着更加广阔的未来挺进,职教的明天更辉煌。

二、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我国高职院校一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切实做到专业开设依据市场需求、教学实践贴近岗位要求,严格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狠抓各教学实践环节,确保广大毕业学生的“知识、文化、技能”充分满足就业岗位需要。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办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出现以来主要经历了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每次教学改革实践都抓住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核心与实质,顺应了用人单位的岗位需要,行业、企业肯定,学生、家长满意,社会反映良好,高职教育越办越红火、越办越兴旺。教学改革助推高职教育向前发展,纵观贵州省的部级“示范校”(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骨干校”(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几所被评为“省级示范校”的高职院校,他们无一不是“教改有方略、办学有特点”。

三、对“职业人”导向教改的理解

基于“职业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正在悄然兴起,我们认为它必将会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新一轮的教改方向,理由如下。

1.基于“职业人”导向教改与以前的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及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并不产生矛盾和冲突,严格意义上来说“职业人”导向教改就是前两轮教改的延续和升华,“职业人”教改更加体现出对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培育。

2.基于“职业人”导向教改更全面、更准确、更符合时代要求,它不仅强调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也强调对学生以后就业所需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竞争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及养成教育。

3.基于“职业人”导向教改符合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它突出高职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的培养目标,这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党和国家赋予高职院校的神圣使命,作为职教人责无旁贷。

4.基于“职业人”导向教改紧扣时代节律和市场经济要求,能落实高职院校“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向,能最大程度满足用人单位对高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能使学生在促进产业发展和企业腾飞中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

5.基于“职业人”导向教改强调了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客观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储备了大量敢于拼搏、敢于挑战、具备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四、园艺技术专业基于“职业人”导向教改的核心要素

2014年6月,我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以“园艺专业基于职业人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为项目名称获得院级课题立项。调研结束后课题组成员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讨论,最终提炼出园艺技术专业基于“职业人”导向教改的核心要素。

1.有理论和娴熟的专业技能———满足应岗需求。

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规格是专业理论基础够用,技术技能稳定娴熟。本次调研受访行业专家都提出:高职毕业生应适应区域优势和农业发展需要,牢固掌握园艺植物优质、高效生产的技术技能,而专业理论能满足一线工作需求即可。例如麻江精品蓝莓生产管理能力;雷山、丹寨、黎平生态绿茶种植管理能力;凯里、榕江、三穗有机蔬菜培植管理能力;台江外销魔芋深加工能力;从江、锦屏优质椪柑高产栽培能力。

2.有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完成新技术引进。

闽孝镇“鱼粮农业公园”是铜仁江口县着力打造的重点项目。“公园”位于著名风景名胜区“梵净山”脚下,是贵州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之一,它以旅游观光为目标实施种养结合立体式农业发展模式。纽泰克农业技术开发公司率先落户于其中,是全公园科技含量最高最具亮点的地方。公司建造玻璃温室,引进以色列技术从事高端水果型番茄、小黄瓜、上海青叶菜的水培生产,温室内利用计算机智能技术控制光、热、水、肥以满足种植蔬菜生长结果需求,按照该公司的话来说这是透明植物生产;又如凯里舟溪镇云谷田园农业示范区引进台湾菌肥生产有机蔬菜、瓜果,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游玩和采摘消费,其经济效益可观。以上两个公司的负责人亲口告诉我们:对学生必须加强知识自我更新的养成教育,方能适应现代高科技农业发展需要,也才能满足咱们企业发展的需求。

3.有高尚职业道德修养———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当今社会人们对企业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苛刻,企业员工的思想觉悟、道德观念、形体穿着无疑不在影响公司的社会形象,凡职工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做事不认真、言行举止不雅者,均会对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起声誉褪色。项目调研发放回收到的176份问卷中,100%都填写“毕业生除了应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

4.有农业品牌和商品竞争意识———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必须内炼功夫,增强商品意识和竞争意识。高职毕业生在企业既是一线的生产者,又是商品质量得以保证的中坚力量,凡没有做农业大品牌的思想、工作敷衍了事、经营上有以次充好行为的都将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品牌意识、商品意识教育是所有企业老总的共同心声。

5.有农村经纪人素质———助推农业产业发展。

毕节威宁位于贵州西部,海拔2000多米,那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凉爽,可满足冷凉型大白菜、结球甘蓝、白萝卜常年生长需要。威宁是贵州乃至西南片区夏秋季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产品可供应全省和远销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贵州省农业推广核心专家、农业推广应用研究员、威宁县农业局疏果站站长董恩省同志在座谈中说道:威宁非常适合大白菜、结球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种植,亩产1~1.5万公斤,种植规模大,产品质量优产量高,盛夏季节各种蔬菜供应充足。可是缘于信息不灵、销路不广,威宁蔬菜价格低迷、年年滞销,严重挫伤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建议园艺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经纪人素质,能初次应岗、多岗位迁移,助推农业产业发展。

6.有勇于拼搏的创业精神———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

在这年轻的年代,大学毕业生要有敢于拼搏、敢于挑战的创业精神。一直以来国家在农业上都有许多优惠政策和项目支持,毕业生可带领群众创办微型生产、加工或销售企业。黔东南职院2010级园艺技术专业刚毕业不久的李丛波同学去年11月在贵阳金阳新区创办了“醉花轩”鲜花店,花店解决了他本人及另一名青年就业。按照李丛波同学的规划他打算明年接收1~2名师弟师妹到花店工作。

7.有过硬的职业素养———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黔东南州森林覆盖率高、生态条件好,各县市形成了许多园艺作物特色产品,如丹寨澄江西瓜、凯里晚熟水晶葡萄、麻江兔眼蓝莓、从江椪柑、雷山线椒、三穗榕江坝区蔬菜等,在州内外享有盛誉,十分畅销,州委州政府号召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民族高职院要立足黔东南农业经济培养大批量的高素质、高技能后备人才,只有在加强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职业素质培养,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五、对“职业人”导向教改的展望

园艺技术论文篇(2)

关键词 研究生 园艺植物基因工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9.019

On Graduates' Gardening Plant Genetic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Teaching and Reform

CHEN Changming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Abstract Plant Genetic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is a plant related graduate of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the article reviewed the current postgraduate course in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horticulture graduate personnel training requirements of plant genetic engineering, it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Key words graduates; Plant Genetic Engineering;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基因工程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体外将核酸分子插入质粒或其他载体分子,构成新的遗传物质组合,并将其转化到原先没有这类遗传因子的寄主细胞内,且能持续稳定地表达和遗传。因此,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生物类型。科研人员正是利用这一特征,已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和抗病虫害的能力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园艺作物主要包含果树、蔬菜、观赏植物三大类经济作物,基因工程在园艺作物品种改良,关键基因的发掘,种质鉴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今很多农业院校园艺系相继开设了研究生的园艺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课程。

1 研究生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现状

为了适应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达到培养高素质科研人才的要求,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课程已被设置为包括生物技术、生命科学、生物工程在内的生物相关专业、医学专业及农林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由于基因工程技术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众多综合院校和农业院校都开设了基因工程类课程,对基因工程类课程改革做了许多研究工作。阮小蕾等探讨了本课程在传统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在教材建设、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建设、实验配套的硬件与软件建设、实验教学安排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方法。姜大刚等对研究生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开展教学,做好课程规划;构建“和谐课堂”,重视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充实完善;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作用;科研内容的渗入和应用等观点。马婧等针对园艺专业研究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提出了根据课程性质,合理安排课程时间,针对专业特点,选择理论教学内容。并探讨了实验教学实践的方法,提出了采用小班教学,“高带低”的辅助教学模式。

2 园艺研究生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与实践存在的问题

园艺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是针对园艺专业低年级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基因工程原理讲授和实验技术操作两个部分。以笔者所在的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为例,该课程是针对园艺相关专业(包括果树学、蔬菜学、花卉学、园艺产品采后科学、茶学)低年级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该专业生源大部分为园艺专业本科毕业生,同时存在一些跨专业考研的与生物不相关专业的学生,他们在本科阶段没有学习过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物技术等相关知识,相对来说,存在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专业背景复杂、研究方向多样等因素,这为园艺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课程在园艺专业研究生中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除此之外,开设时间短,课时少,一些学校的实验条件有限等现实情况也成为了该课程开展的制约条件,另外由于很多同学以前没有做过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实验,对基因工程实验的操作非常生疏,因此也必要对他们进行特别的指导与教学。针对以上问题,该课程应结合专业特色和教师个人科研工作,让研究生掌握一定的基因工程技术,为今后的研究和生产工作奠定基础,本文从课程的理论体系教学和实验设置等方面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措施。

3 研究生园艺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3.1 设计合理的园艺专业研究生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理论教学内容

园艺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虽然以实验操作为主,但离不开基本原理知识的讲述,传统的基因工程理论知识体系庞大而复杂,在有限的课时里(设计为30个学时),讲授者很难将所有相关知识一并传授给学生。因此挑选合适的讲授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园艺专业研究生的研究对象主要为果树、蔬菜和花卉,运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对植物某一性状进行改良。所以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应该以植物基因工程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导向,带着问题和目标选择授课内容。讲授侧重于植物基因工程的相关内容,重点讲解核酸提取,目的基因的克隆,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重组子筛选,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等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教授,学生就可以掌握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将来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随着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工程的技术更新很快,除了基本的基因工程原理知识,也需要及时获得最新的用于植物基因工程,尤其是适用于园艺类植物基因工程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并整合到教学内容中,如最近出现的可用于园艺植物基因沉默的新技术TALEN和CRISPR/Cas系统等,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传授给学生。

3.2 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研究生教育应以科研为目标,园艺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课程的学习就是为研究生将来进行植物基因工程相关的科研活动打基础的,我们的课程教学与设计也要以园艺植物研究为导向,巧妙进行实验设计,合理安排实验内容。植物基因工程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技术非常多,应选择适合园艺专业研究生的实验内容。选择内容的标准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实用性原则,现在我们园艺学院科研项目所需的基因工程操作主要有基因克隆、载体构建、表达分析、基因遗传转化等,所以我们着重从这些方面入手,设计实验,让学生对将要从事的基因工程方面的实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第二,创新性原则,基因工程技术发展了这么多年,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然而在我们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一直沿用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模式,因此在现有实验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近年来新发展的技术可培养研究生科研上与时俱进的思维,如我们可在实验的内容加上生物信息学的内容,或者学生采用电子克隆技术得到的基因序列,设计扩增引物,用PCR的方法扩增,并送往公司测序,然后分析序列,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的意识,而且现在用的实验指导书,实验技巧与知识已经陈旧,有必要增加新的基因工程操作技术到本课程的实验指导书中;第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园艺研究生有别于其他生物专业的研究生,他们的生物技术,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相关知识比较薄弱,所以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验内容及时间安排应循序渐进,合理有序,首先从学生们易于接受的DNA提取、PCR以及凝胶电泳入手,再进一步到载体构建及基因表达,实验操作过程中分组进行,每组4~5人,每一组由一个实验经验丰富的高年级研究生任指导组长。

3.3 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科研训练,探索原理讲授与实验技术操作最佳结合方式

园艺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不但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和掌握,相关实验技术更是本门课程的精髓所在,本门课程的最终产出还是看学生是否能够完成基因工程相应的实验操作,并将实验手段和方法用于生产实践。然而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理解实验技术的基础,是解释实验技术和开发新的实验技术的必要支撑。如何将实验原理的讲授与实验操作的实施有序有效结合是开好该门课程的关键,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第一,理论课与实验课时间顺序的安排,例如是先讲理论还是先做实验,是穿行,还是依次完成;第二,理论课与实验操作课的衔接性探索;第三,理论课与实验课讲授内容的分配,如在实验课中,相关实验注意事项及实验技巧需要强调,除此之外还会涉及一些实验原理,因此要探索实验课中应该重点讲授哪方面的实验原理;第四,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对实验结果逐步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制定下一步实验计划,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验的设计与实施中,在实验中将各章节知识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贯通。

4 园艺植物基因工程与技术的课程改革展望

近年来,基因工程与技术发展迅速,短时间内产生了很多基因操作的新技术和方法,这些技术和方法在园艺植物中的应用必将促进园艺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在人才培养方法,我们则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研究生掌握和应用这些新技术的能力。由于不同学校学科专业的学生来源,学院所能提供的仪器设备,以及园艺作物研究方向的侧重点均有不同,各个学院采取的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对于特定院校的园艺研究生来说,良好的教学与实践方案应根据本学院的学生来源,在他们的现有的知识结构以及将要开展的研究方向的基础上,设计定制化的园艺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理论教学与实验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培养园艺研究生掌握实用的基因工程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掌握,以提高园艺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在园艺植物的开发和研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将来会有越来越多农业院校开始开设研究生的园艺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这一门课,有效的园艺研究生的基因工程教学改革模式可以为其他农业院校的园艺专业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玲,孙文松.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2):149-15.

[2] 朱旭芬,赵小立,丁鸣,金文涛.“基因工程实验”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8:54-55.

[3] 任如意,魏继承.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08.6:112-114.

[4] 阮小蕾,李华平.研究生《基因工程实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8):62-63.

园艺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转型期;民办高校;“六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187-03

根据教育部统计公报,民办高校在校生数已占到全部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1.9%,比重超^了[1],说明近20年来民办高校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民办教育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重要的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的工作职责”。由此可见,民办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肯定。但是目前从整个高等教育层面分析,民办高等教育已进入转型期,正在进入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方式转型的过渡阶段。在这个关键的转型时期,我们必须认识到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目前对民办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足、措施不力,还是沿袭原有挂靠高校的办学模式、教学大纲及人才培养方案,没有突出民办高校的特色,更缺乏创新培养模式[2,3]。在这方面,许多公办高校探索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线,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如李子军等提出的构建研究型人才学“四主线二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倪师军等提出的“基于三大平台培养大学生三种能力”的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杨志平等提出的构建从“专业基础―专业―综合―创新”分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李保云等构建了植物生产类“三层次、模块化”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均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能力的需求。目前,民办高校在这方面的探索较少。为此,我们以园艺专业为例,提出了实验课、教学实习、实践课、实训课、毕业实习和创业教育“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对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和保障体系的设计与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高了应用技术型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民办高校园艺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规格与定位

民办高校园艺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完整的现代生物科学知识体系、较宽厚的园艺基本知识,掌握较熟练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果树园艺、蔬菜园艺、观赏园艺、设施园艺等方向领域从事现代园艺技术推广、产业开发、经营管理及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园艺专业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园艺专业注重“厚基础、重实践、宽口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培养具有基本知识和理论、熟练的基本技能、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园艺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园艺植物生产全过程、管理和科研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开发和推广、园艺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和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的适应能力。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知识要求:熟悉农业生产、农村工作和与园艺生产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掌握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遗传学、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能力要求:掌握园艺场规划设计、园艺植物栽培、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园艺产品贮藏加工等方面的技能;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园艺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表达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3.素质要求: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4.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主干学科为园艺学,核心课程有蔬菜栽培学总论、蔬菜栽培学各论、果树栽培学总论、果树栽培学各论、观赏园艺学、设施园艺学、果蔬贮藏加工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病理学、园艺植物昆虫学。

5.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见表1。实践教学总学时为1348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为48%。

二、“六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专业实践使学生掌握园艺作物的种类与分类、生长发育与调控、园区规划与管理、良种繁育与选种育种、设施栽培、采后处理、果园、菜园年工作历的制定等生产全过程,了解市场营销方面的初步知识。摒弃“黑板上种蔬菜、栽果树”的理论讲授,构建园艺专业“六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图1)。

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课程实践体系、综合实训体系和毕业实践体系构成,重点体现在六个方面(六位一体),在时间跨度上大致是由低年级(1―2年级)向高年级(3―4年级)伸延,在实践的深度、广度和实际应用范围上也是由简单向复杂、综合发展,逐步形成由浅入深、由室内分析验证到生产实际应用,具有梯形结构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课程实践体系的特点

1.课程实验中基础课实验有基础化学实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植物学实验、化学实验等,在第1―3学期开设;专业基础课实验,有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农业气象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农业微生物实验、遗传学实验和土壤肥料学实验,在第3―5学期开出;专业实验如园艺植物昆虫学、园艺植物病理学、生物统计及田间试验设计、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育种学、果蔬贮藏加工等课程的实验在第5―7学期开设;其他如设施农业、果树和蔬菜3个方向选修课则分别在第6―7学用开设。基础课实验主要是进行分析测试、以验证理论,掌握试验研究的基础知识和方法;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实验的任务则是配合专业课,解决理论教学中的实践性问题,并逐步为综合运用奠定基础。

2.教W实习包括植物学、农业气象学、土壤肥料学、园艺植物昆虫学和园艺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在第2―5学期执行。集中在校内完成理论和实践课中季节性强的实习内容和参观调查,如进行病虫害情况调查、农业气象观测、园艺作物种类识别、物候期观察和教学标本制作。

3.园艺专业实践课是结合园艺作物生产特点而设置的一门实践技术课,集园艺学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与实践操作于一体,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总学时240,在第3―7学期开出,内容包括果树、蔬菜、设施园艺的生产与经营,课程综合了基本技能和各项操作技术,三者有机融合,组成园艺作物生产基本技能的主体。

(三)生产实践体系的特点

生产实践体系包括实训课和实践课(包括社会实践)。实训课从大二开始每个学期80学时;实践课在第4―7学期进行,每个学期64学时。根据蔬菜、果树的生产季节安排学生在校内基地从事园艺作物的生产管理,对周边地区园艺作物的生产状况进行调查,参观科研、生产基地,开展园艺产品市场调查和分析。通过训练,较系统地掌握生产管理技术。

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2―3年级,主要是利用假期结合农村园艺作物的生产实际开展社会调查和科技咨询,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指导生产,解答园艺生产者提出的技术问题,了解农业发展和对专业技术的需求。

(四)毕业实践体系的特点

包括毕业实习和创业教育,安排在第6―8学期,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因人而异,力求毕业论文与经济建设和农村实际相结合,分类开展科学研究、生产实践调查总结、专题调查和示范推广。毕业实习在第8学期进行,时间8周,安排学生到科研单位从事试验研究,去生产基地从事实地生产和科技推广应用,熟悉园艺作物生产、采后处理、贮运加工和上市流通全过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强化训练,努力提高毕业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毕业论文要求全员进行,毕业实践则一部分到招聘单位锻炼,另一部分进入生产管理环节,实行“模拟承包制”,给学生分地块,让其自己种地、施肥和栽树,自己管理,明确责任和义务,承包到人、到组,放手让学生参与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按农业产业的特点,划分为三个模块,学生以其中一个模块为实习的主要内容,兼顾其他一个或两个。三个体系之间相互衔接,彼此协调;在时间跨度上由低年级向高年级延伸,在深度和广度上由简单向复杂,综合发展具有梯形结构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实践教学的层次性(阶段性)

第一层次(增强感性认识阶段):主要采取直观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学生一进校就接触专业。内容上安排种类识别、基本农事操作,使其了解农作物的种类、生长发育过程、生产用具、园艺设施和园艺植物的生产过程。

第二层次(培养基本技能阶段):在2―3年级采用教师示范和学生反复训练某些项目(如蔬菜的育苗、果树的嫁接与修剪等)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技能,对难度较大的关键技术,如果树整形修剪、蔬菜育苗、日光温室等设施的设计与建造、花期调控、果树施肥技术、花卉的插花艺术等给予示范教学,然后让学生反复训练,做到既有示范又重训练。

第三层次(技能熟练提高阶段):本阶段在学生学完专业主要主干课程后的3―4年级进行,重点放在系统、连续地从事主要生产季节不同类型园艺作物的全程管理和理论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上,即发展综合技能。通过种试验田、建标本园等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自主管理,结合教师指导独立完成生产任务。

在民办高校的转型期,构建“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另一方面,使学生贴近生产实际,更具有真实感;第三,更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学生的毕业率、学位率和就业率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太刚.转型期我国民办高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7):63-65.

[2]钟秉林.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若干重要问题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7):8-10.

[3]卢彩晨,邬大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回顾与前瞻[J].教育发展研究,2007,(3B):1-9.

Construction of "Six of One" Practical Teaching Pattern of Horticulture Majors n Private Colleges of Transition Stage

―In Gardening Professional

PAN Ying1,ZHANG Xiao-ming2,LIU Hong-zhang1*

(1.College of Organism and Food,Changchun Sci-Tech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600,China;

2.College of Horticulture,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118,China)

园艺技术论文篇(4)

关 键 词:工程;项目管理;园林建设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andards. The botan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is got people’s increasingly attention. Landscape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work of the construction of garden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botan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benefits. Therefor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roject management of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guidance.

Key Words: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园林是人们生活环境的一部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质量已成为评价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当前,建立人与自然相融合的和谐社会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园林建设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园林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园林工程项目管理是园林建设中的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园林建设的质量与效益。本文主要探讨工程项目管理对园林建设的指导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园林建设的特点

众所周知,园林建设是一定工程技术与艺术创造的结合体,是地形地物、石木花草、建筑小品、道路铺装等造园要素在特定地域内的艺术体现。因此,园林建设与其他工程相比,有着鲜明的特点:

(1)园林建设的艺术性

园林工程是一种综合景观工程,它虽然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技术建设,而是一项艺术建设,涉及到建筑艺术、雕塑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等多门艺术。

(2)园林建设的综合性

园林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在进行园林产品的创作时,所要求的技术无疑是复杂的。随着园林工程日趋大型化,协同作业、多方配合的特点日益突出,同时,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广泛应用,园林各要素的施工更注重技术的综合性。

(3)园林建设的综合性

“安全第一,景观第二”是园林创作的基本原则。对园林景观建设中的景石假山、水景驳岸、供电防火、设备安装、大树移植、建筑结构、索道滑道等均需格外注意。

正是因为园林建设具有上述几个特点,所以对园林工程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才可保证园林建设的有序开展。

二、工程项目管理对园林建设的指导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实力的壮大,人们对园林艺术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强,而

园林艺术品的生产是靠园林工程建设完成的。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是完成园林工程建设的重要活动,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对园林建设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是园林工程建设计划、设计得以实施的根本保证

我们都知道,任何理想的园林工程项目计划,再先进科学的园林工程设计,其目标成果都必须通过现代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的科学实施,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否则就是一纸空文。

(2)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是园林工程施工建设水平得以不断提高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园林工程建设的理论只能来自于工程建设实施的实践过程之中,而园林工程施工的管理过程,就是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提高园林工程建设施工水平的过程。它是不断提高园林工程建设施工理论、技术的基础。

(3)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是提高园林艺术水平和创造园林艺术精品的主要途径

园林艺术的产生、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园林工程管理不断发展、提高的过程。只有把历代园林艺匠精湛的施工技术和巧妙的手工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并对现代园林工程建设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园林艺术精品。

(4)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是锻炼、培养现代园林工程建设施工队伍的基础

无论是对理论人才的培养,还是对施工队伍的培养,都离不开园林工程建设施工的实践锻炼这一基础活动。只有通过实践锻炼,才能培养出作风过硬、技艺精湛的园林工程施工人才和能够达到走出国门要求的施工队伍。也只有力争走出国门,通过国外园林工程施工的实践,才能锻炼和培养出符合各国园林要求的园林工程建设施工队伍。而要培养出这样的建设施工队伍,离不开项目管理活动,只有在这样的活动中,通过接触不断的管理实践,建设人员才会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园林行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总之,工程项目管理不仅对园林建设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并且它还是锻炼、培养现代园林工程建设施工队伍的重要渠道,必须对其予以足够的重视,以此促进园林建设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赵敏媛. 浅谈园林绿化工程中的成本控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7)

[2] 曹绪峰,孙丽娟. 浅析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控制过程[J]. 科技信息. 2009(04)

[3] 吴柳林. 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18)

[4] 梅永章.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原则及方法[J]. 中国科技信息. 2005(21)

[5] 许隽,杨东超,李姝宁,陈恳. 面向企业产品开发的协同项目管理技术研究 [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4.04

[6] 邵明波. 浅析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 经营管理者. 2011(14)

[7] 北京园林学会团体会员――北京鑫禾风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J]. 北京园林. 2007(04)

[8] 谭平宣,曹玉玲. 都昌县园林施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1(11)

[9] 郑福军. 浅议园林绿化工程造价――以辽宁省葫芦岛市为例[J].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1(12)

园艺技术论文篇(5)



摘要:

中国传统园林与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均具有将有限的空间赋予高度审美使命的创作精神。文章用艺术审美泛化思想作为研究的契入点,探讨了两者在创作思想上的相似性,更进一步地从创作主体、创作客体、艺术赏析、情感精神四方面揭示出二者在创作与赏析中传达出来的相似追求;通过发掘艺术门类之间的关联性,为传统园林的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

关键词:园林;书法;文化;审美泛化思想;创作与赏析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1-0009-04

一、两个文化事件的启示

一个文化事件是:在书法申遗成功的背景下,中国美术馆特别推出了“情境书法大展”。展览提取了书法的八类典型文化情境,其中包括“乡居雅韵”“山水情怀”“园林高致”“居室风雅”等八个部分,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书法存在的文化空间,书法之“形”与“意”同具体的物质环境水融,情由景变,境由情生,书法的文化生态得以阐释[1]。另一个文化事件是:上海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项目中的“中园(CHINA PARK)”的诞生。这两个文化事件引领当代人去关注和思考中国传统姊妹艺术——园林与书法之间的密切联系,探讨中国文化的精神,园书共赏,相互因借,相互彰显,人们的审美意境正在朝着多方位、多元化的研究方向发展。

中国古代美学史上,有一种艺术泛化思想,被称为“泛艺论”。“泛艺论”提出把一种门类艺术当做另一种门类艺术来论析、品赏,强调二者互补相通的质素。依据这种思想来欣赏园林,就会有种不同的艺术泛化视角的审美品赏,产生出园林的本位之赏和出位之赏。美的泛化思想是一座联结各种文化现象的桥梁[2]。古代书法家从舞剑器中悟出书法之道,舞蹈家从书法中悟出舞蹈之神,就是运用意象思维将隐藏于艺术之中体现内在质素的基因捕捉起来,用各自的艺术语言去表现。对于传统园林的研究,长期以来偏重于文学性的描述,而缺少对传统园林与其他艺术的类比性研究。通过园林与书法创作思想的相似性揭示,更深入地探讨二者在创作和赏析中的相似追求,以此丰富和拓展园林审美的内容。

二、园林与书法创作思想的相似性

园林与书法之所以存在审美共通性,这与中国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心态密切相关。将二者置于共同的美学语境中下,立足于本土资源的理论话语,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联性。

(一)整体关照意识——时空共生,流观意象

园林与书法皆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是时空运动的结果。中国古人的时空意识是“‘俯仰自得’的节奏化的音乐化了的宇宙观”[3]。这样的时空意识生成于传统哲学中整体观基础之上的——认识事物的过程不是由局部到整体的渐进,而是从总体上把握事物,通过事物的整体形象去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这种全方位的关照方法——“流观”,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开阔视野[4]。书法汉字的空间组构直接决定了书法的“空间性”传达,这一点与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营造的终极目的具有一致性。书法中的线被赋予了运动的态势,由空间展开化为时间流程,具备了时间品格。“形散而神不散”(唐张旭《古诗四帖》)就是整体空间意象的反映。在园林审美时,时间起着串联沟通的作用,将貌似分散无序的各个单体联系为统一的整体: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步移景异,一方面保留着对前一个空间的记忆,另一方面又怀着对下一个空间的期待,显露出空间的时间化特征。

(二)道技并重思想——以意驭法,法为意使

“道”与“技”分别对应着“意”与“法”。作为一种审美理想,“道”是审美意识内部最高层次的概括,是通过长期意象积累而生成的审美精神模式,它反映出创作主体对审美境界的自觉追求,包含着审美主体通过审美活动所展现的对“道”的领悟与揭示。有唐一代,书法受到儒家文化制约甚多,故而重视法度与规范,与老庄和佛教禅宗的不拘一格之间构成尖锐的矛盾,在对待“道”与“技”的关系问题上表现出两者并重的思想。“意”是一种思想、一种体悟、一种追求,“法”是书作达到预期审美效果的技术保障。中国艺术中鲜见技术中心主义的著作,“技进乎道,道存于技”的技道观念,是理解艺术中技术的规定性与变异性与道的本源性与恒常性之关系的钥匙,可谓“人心营构之象”[5]。无论是造园家还是书法家,必须是一个体“道”者,并在其作品中将体“道”表现出来。纵观书法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尚法”转向“尚道”的过程,书法家不为笔所役,以意使笔,心手合一,让人理解书法的高下不再是各种法度技巧,而是以书法家的立意的高下为评判准则。郑元勋为计成《园冶》题词:“园有异宜,无成法。”园林景观元素的位置经营依主人的立意而定,无论是李渔依云居山造的“层园”,还是袁枚依地势高下而建的“随园”,皆是将纯熟的叠山理水技艺和构景思想融入园林的佳作。

(三)小中见大思想——提炼抽象,味象悟道

中国美学十分重视透过有限的自然形态或有限的笔墨来传达无限的生命意蕴,故而倡导艺术美以小见大的思想。在古人看来,创作活动就是主体从形而下的审美感性观照活动——“味象”中获得形而上的审美安顿——“悟道”。“象”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区别于西方的“形象”。书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象征符号,作为书法载体的汉字是以点画为基础集合而成,点画既受字的约束,又因字的引导生成了千万种排列组合,产生出抽象的空间。汉字从最初的实用性上升为以审美为主要目的艺术,形式更加纯粹,更加抽象,取得了形象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和谐美[6]。所谓抽象,从表现上看就是抽去了某些具象之形,留下不象的部分;从艺术的本质来看这是更深层次、更接近于艺术的本质与真谛。狂草,使人观之回肠荡气就是很好的诠释。园林中千姿百态的水景元素被视为造园家苦心经营的“点画”,在高度提炼和概括自然水体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在观赏者心中相互通融的景象——以聚散、开合、收放、曲直等手法获得“收之成溪涧,放之为湖海”的景象,成为典型化的自然,不留下设计的痕迹,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明计成)的境地。尤其是文人园林中经过删繁就简、化繁为简的处理,达到以少胜多、意境深远的效果。“笔越简而气越壮,景越少而意越长”(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与“一即多,多即一”的禅宗思想和“有限即是无限”的艺术辩证法,一脉相通[7]。

三、园林与书法创作与赏析中相似的美学追求

在接受美学看来,任何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都存在于作者、作品、读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之中。

(一)创作主体的追求——形神皆备,以形传神

形美是可以用眼观察到的,而神美则需要通过形美来细细品味其间的精神面貌。两者相互联系,须兼而有之。“书之好丑,在心在手”(东汉赵壹《非常书》)强调了书法家的天赋气质对艺术创作的决定性作用。这样的观点与《园冶》中“三分匠人,七分主人”之说不谋而合。宗白华先生在《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一文中,充满激情地写到中国人的这支笔,“界破了虚实,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古人书论中有“妙在笔画之外”、“字外求字”“书如其人”等,即主张讲求书与人关系的和谐,讲求书学家学识、思想、气质、道德修养与创作境界的和合,打破这种和谐,书学家便落入下品。古代书论无不体现出重“神”的审美倾向,使艺术更注重对生命本体的关注,对精神风貌的展示。《兰亭序》的妍美之所以没有显出造作、浮华之感,是因为王羲之有“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的人格;“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的赞语既是对书学家容仪风神的品藻,也是对飘逸笔势的称扬。书品与士大夫人格相互融贯。园林中讲求“主人无俗态,作圃见文心”(明陈继儒),很好地诠释了造园主人的决定作用,他们在创作中的审美意识和人格追求被物化于园林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宋代坡疏浚西湖,筑苏堤,造亭台,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情怀渗透到了湖滨风景的建造中,充分展现出创作者的社会理想、宇宙观、审美观、人生价值等精神气质。

(二)创作客体的追求——气韵生动,其趣乃出

气韵是中国美学视野中的重要审美范畴,是一种整体的混沌的直观把握方式。书法依靠线条切割后进行重组来构筑空间,形成章法,虽然结构和章法千变万化,但基本原则是呼应与对比,各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瞻顾,行与行之间彼此映带。“贯气而自然”,“起笔为呼,承笔为应”(清笪重光《书筏》),“欲知后笔起,意在前笔止,明此则笔笔呼应,字字连贯,前后左右一气相生”(清姚孟起《字学忆参》),如同有“气”流动其间,“血脉”(南宋姜夔《续书谱》)畅达,产生一气呵成的整体性和有序性,具有了生命的气势。“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空间美感成为衡量书法作品雅俗的重要准则之一。但气韵往往是不可捉摸、无法量化的,它同样地赋予园林以活力。造园注重园林与周围环境、上下景观的联系,远借、近借、邻借、俯借等造景手法体现出“似断还连”的魅力。景点的设置充分照顾到人的视线效果,既是观赏点也是被观赏点,相互间左顾右盼,互为因借,趣味横生。这样能给人留下很多联想和回味的余地,人与景微妙地联系起来,生成内在的沟通,让人留连忘返,使每座园林具有自己的性格和生命。艺术正是在“似有若无”、气韵生动中表现出最大的美。

(三)艺术赏析的追求——诗情画意,妙悟自然

欣赏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有着自身的规律性。欣赏过程,不完全是被动的接受,更是欣赏者对作品所表现的意象美的心领神会。只有当欣赏者把作品中的每一个“点画”跟世间万事联系起来时,作品中的生命意象才能显现出来,这也是欣赏的最终目的。无论园林还是书法,不仅要用感官去“看”,更要用心去感受,方能产生想象和联想,取得意与境和谐的如画境界。书法,是园林艺术的要素之一,是有意味的建筑装饰品,是园林赏析的重要内容。具体形式表现在题咏(题景、匾额、楹联、碑刻等文学作品的总称)——它们是书法艺术在园林中最理想的载体,是园林寓意的表达。书法艺术被誉为“无声之音”(唐张怀瑾《书议》)。笔不周而意已周就是给予观赏者以想象的空间,“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杻挫于豪芒”(唐孙过庭《书谱》)。点画的起伏带来心理的节奏变化,生成不同的情感体验。“惟笔方欲行,如有物拒之,竭力与之争,斯不期涩而自涩矣”(清刘熙载《艺概·书概》),这样书写出来的线条老辣、苍劲,犹如“万岁枯藤”,“圆涩”之中体味出自然的审美情趣[6]。《兰亭序》让人体会到“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诗情画意就是极好的例证。文人园林中体现出来的清新淡雅,与书法中的“明月箫声”体现出来的静寂洒脱之风异曲同工,反映出中国人思维基础的“道”的存在和对朴质的崇尚,于自然而然之间妙悟诗画般的意与境。园林是典型的需要欣赏者再创造的艺术,好的园林“与其令人爱,不如使人思”。因园林存有诗意,促进欣赏者将自身的体验升华为对园林主题的理解、对传统文化的共鸣,获得主客体之间的互动。书法因“形美以感目”扩展了园林艺术的欣赏内容,参与了审美环境的创造;书法因“意美以感心”提升了园林赏析的思想内涵,在欣赏笔墨情趣的同时更深刻地感悟园林艺术的精神和内涵。因此,书法在园林中雅化了建筑空间,浓化了人文环境,迹化了人文精神,诗化了园林景观[7]。

(四)情感本位的追求——达其性情,抒我心胸

中国艺术审美情感受到中国古代整个审美体系的影响,形成尚自然、尊中和、合乎道、达性情、形哀乐的美学特点,且已成为艺术情感本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意境说正是偏重于情思方面的审美题旨,由物引申出意识情感共鸣。艺术的“情感价值”就是创作者赋予或观者感受到的构形元素所蕴含的某种主观性,并通过多种途径曲折地、间接地、无声地体现在园林与书作之中。自此,作品与创作者心灵之间的距离就大大拉近、缩短了[8]。“性情自然”是书法审美范畴之一,是指书法传达出来的精神、意趣等。“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唐李世民),明确指出主体必须有充分的精神投入,只有当创作主体的心境与书法的体势达成同质同构时,体现出来的动态美因书法家的个性情绪而形成不尽相同的韵律,成为“各师成心,其异如面”的笔情墨意,从而实现“达其性情,形其哀乐”——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书写顺序中记录了书法家情绪波动的轨迹[9]。因此,创作的目的不仅为了形式的本身,也为了“拟容显心,索物托情”,来“借彼物理,抒我心胸”,表现出借物以用的缘物移情活动。园林是一种在时空中以动态结构来表现人的情感的艺术形态,誉为中国式情感的典型写照。纵观园林的发展史发现,园林向来不仅仅是园主的居住之所,更是作为园主心灵的一种沉浸对象。园主之心域化为园林之境域,在诗意的栖居中构筑成一个精神家园。“景为心造”是园林抒情性的恰当表达,景是园林内涵的外在表象,是在“心源”与“造化”的接触过程中迸发产生的。

四、结语 

历史地看,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不像西方那么讲究系统性及逻辑性,艺术分类学也不发达,园林与书法理论研究均有诸多有待挖掘的内容。运用一定的物质条件进行艺术创造的技术是有限的,而使园林、书法成为艺术的内涵却是需要通过民族文化修养去琢磨、领悟,才能化为可耐品赏的精神内涵,这是无限的。在对园林遗产的研究中,从整体构成关系出发,运用艺术泛化的思想,从单一的艺术种类,扩张到更多门类艺术的精神领域和意识领域,令审美的外延得到明显扩大,内涵得到明显延伸,从中找到对创作与欣赏有益的内容和类比互渗的心理,建立起这些特征和中国整体文化背景的联系,对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园林具有积极的意义。



参考文献:

[1] 风声.在“情境”中阐释书法的文化生态——记“情境书法大展”[J].美术观察,2010(4):35-36.

[2] 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

[3] 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 戴秋思.中国传统园林之文化关联探析[D].重庆:重庆大学.

[5] 章学诚.文史通:易教下[M].北京:中华书局,1921.

[6] 李光远.试论中国书法美学之和谐精神[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10):64-67.

[7] 曹林娣.苏州园林纵览[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

[8] 郑晓华.翰逸神飞: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9] 金学智.中国书法美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garden and calligraphy: on the creation and appreciation of art under the thought influence of aesthetic generalization

DAI Qiu-sia,b

(a.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b. Key Laboratory of New Technology for Construction of Cities in Mountain Area,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5, P. R. China)

Abstract:

园艺技术论文篇(6)

大家好!

在这春风送暖、万物复苏的四月,我们共同迎来了广东金融学院第二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值此美好时刻,我谨代表学院党委向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精心组织、认真筹备此次盛会的各位工作人员、以及为此次活动的提供赞助的商家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及在全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纪念建党85周年和“”87周年、我院升本2周年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工程的发展,营造活跃、浓郁的科学和人文精神氛围;切实为我院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结合我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推进学风建设”的实际情况,以高品位、高质量、高科技含量的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风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塑造独特的校园文化,开创拥有金融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新局面,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在沿袭我院优良传统基础上,我院决定于200年4月21日―5月22日举办我院第二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

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是我校隆重的大型活动,这是校园文化的浓缩,是学校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全校师生展现自我、体现风采的窗口!本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雅、健康、活力、时尚”为基调,以“传承优秀文化、融会创新理念、塑造金院精神、充实校园生活”为宗旨,通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活动,对广大同学进行校园文化传播及审美观教育,并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展现我校近年来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

此次活动内容包括科技竞赛类、报告讲座类、文娱文化类、社团沙龙类四大板块。这是一项规模大、历时长、参与面广的学生文化活动,因此这次活动不仅是对我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对我校新上一个档次素质的全面考验。但是我们坚信,在学院党委领导下,在学生工作处、院团委、校学生会、院社联的指导下,在各系(部)、肇庆校区的齐心努力下,我院第二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必定能举办成一个为广大师生提供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广阔舞台!

我校坚持走“特色兴校质量强校”之路,积极探索校风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全面贯彻“立志修身博学报国”的八字方针,进一步明确了“教学为本、特色兴校、科学发展、质量强校”作为我校“十一五”规划的发展思路。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的开展,正昭示了这种朝气蓬勃、求实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全院师生应团结一致,抓住机遇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勇于改革、善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把我校建设成为更高层次具有金融特色的本科院校而不懈努力!

园艺技术论文篇(7)

关键词:园林施工;新工艺;管理;技术难点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园林工程

园林工程主要指的是以一定的技术手段作为施工基础,对园林的景观进行整体的规划建设,其中主要包括:园林中植被、山石的摆放、园林喷泉的建设、园林路面的铺设等。园林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实现城市的园林化,即如何处理好园林工程和园林景观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园林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更好的利用园林施工新工艺。

2园林施工新工艺的应用和其中存在的问题

园林施工新工艺主要包括:园林施工的技术理念、园林施工的设备以及园林施工的技术。在现代园林施工建设中,相关的施工技术人员不仅要关注园林的道路建设、园林的建筑施工、还要关注园林中山石植被等的互相搭配。在传统的园林施工中,施工技术人员经常会忽略植被、乔木等的搭配,导致园林的整体艺术性水平不高。另外,园林施工新工艺对施工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不仅注重施工的过程,还比较注重施工的技术理念以及施工方法。在施工新工艺的实际运用中,如何协调好植被之间的搭配、如何进行园林小生态的改造、如何加强园林的建设以及管理工作都是当前园林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3园林施工新工艺运用过程中的技术难点

在长期的园林建设发展中,施工技术人员不断的总结传统园林建设的经验,并州专统的施工技术不断进行改善,并积极引进新的施工技术。以下主要介绍了几种施工新技术,并阐述了新技术利用中的难点。

3.1雨水回收技术的利用

雨水回收技术是当前园林建设中相对具有环保性能的施工新技术。主要的技术利用手段是通过修建一定的设施,或者对雨水进行特殊的处理,对降水进行收集,之后再进行重复回收利用,用收集的雨水浇灌花草树木等,实现对自然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3.2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的应用

3.2.1土工合成材料三维网垫边坡防护技术的利用

在土木合成材料中,三维网垫技术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材料,其结构类似于丝瓜状,主要的用途是对植被进行固定,其质地比较疏松、柔韧性比较强,内部大约有90%的空间可以填充沙子!土壤以及细石,植物的根系能够从中间穿过,并且不影响植被的自然生产,长成以后的植被草皮能够和三维网垫牢固的粘合在一起,植被根系能够深入地表,其深度能够达到30cm到40cm,形成了一层比较牢固的绿色保护层。

3.2.2软式透水管技术的运用

软式透水管主要分为三部分:水管过滤管壁、支撑的弹簧钢线主体以及少c管。软式水管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利用透水渗透的毛细原理,依靠纤维吸收土壤中多余的水分,达到饱和以后进入管道内部汇集,然后进行排水,该技术和传统的滴水式排水法并不相同。软式透水管的使用能够有效的解决软土层改良技术中遇到的难题。

3.3高边坡防护技术的运用

在进行园林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进行高坡施工或者人工湖的施工,在这类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边坡防护技术。在进行实际施工的时候,边坡防护施工方案的制定需要依照边坡的实际高度、当地的水质条件、边坡的坡度等进行确定。边坡防护技术的利用主要是为了增强边坡的强度,提高坡面的抗滑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边坡的力学性能,维持边坡的稳定性。高边坡防护技术主要运用于一些地质条件比较好的施工工程中,利用植物自身的根系固定周边的水土,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增加土壤本身的肥力,还能够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砌体封闭防护措施对边坡的强度要求比较高,在一些地质条件比较差的施工工程中,主要利用这种防护技术镶嵌草砖,通过在边坡上铺设草砖,来达到水土保持的效果。

3.4雨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的运用

雨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的用途是进行密封处理,例如用于密封结构的接缝、管、线等周围的渗漏。具有双重密封止水的功能,当水渗透进接缝的时候,它能够利用橡胶的弹性及时的止水。

4园林施工新工艺的管理工作

4.1对园林施工资源进行合理的配制

在运用园林施工新工艺进行园林建设的时候,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制,遵照一定的原则,对土地、湿地、林地等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另外,还要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酉己制,做到利用有限的东西创造出无限的风景,确保园林建设能够持续发展。例如,在进行园林灌溉的时候,可以采用新的施工技术,体现高效节水的特点,不仅能够节省水资源,还能够保证植物的日常用水需求。

4.2探索园林施工新工艺的内在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园林施工新工艺也不例外,在引进园林新工艺的时候,需要对园林现有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不能完全摒弃原有的施工技艺,要将两者合理的结合起来,实现工艺技术水平的最优化。另外,在运用园林施工新工艺的时候,把握住园林工艺的正确发展方向,确保新工艺能够沿着正确的发展目标前进,并且还要保证园林施工的可行性以及经济性。例如,在进行园林施工的时候,不论采用哪种类型的施工材料,都需要维持路面的清洁、安全、舒适以及耐用。在使用新工艺的时候,必须重视这些内在规律的作用,对路面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

4.3加强园林施工新工艺运用的预见性

园林施工新工艺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施工的科学化以及合理化。另外,要了解施工区域的人文、地理、气候条件、水文地质等,对于施工现场的地理环境有一个整体、清晰的认知,还要对新工艺是否可行进行实践验证,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园林施工新工艺的预见性,促进园林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例如,在对园林内部的石材进行利用的时候,不论采用哪类施工工艺、哪种新材料,都需要对石材的摆放位置进行合理的设计,并且还要维持石材的稳定性,安全工作一定要做好,才能够经受住雨水、暴风等自然破坏的考验。

5结语

园林施工新工艺的的运用是城市园林工程施工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能够对植物的植物的生长以及景观效果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在园林施工中大量的采用新工艺技术,不仅能够节省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还能够促进园林建设的持续发展。但是,在园林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园林建设新工艺的应用,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加强园林施工新工艺运用的预见性,对园林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制,才能达到园林新工艺建设的效果。

参考文献

[l]陆志华.贾秀珍.浅析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3(9)

[2]阮永丽.浅谈园林施工新工艺的管理与技术难点[]J.中国科技博览,20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