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交通安全管理论文

交通安全管理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30 11:30:03

交通安全管理论文

交通安全管理论文篇(1)

首先应分析和总结轨道交通工程存在的各类风险与特点,利用理论分析、施工现场勘查以及专家评审等多种方式,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报告在建设期限内展开建设质量以及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严格督查并切实加强关键节点的质控与风险管理工作;根据风险要素的表现形式来采取针对性控制策略,有效控制工程建设风险水平,最大化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以便于将风险事故所酿成的各方损失将至最低值。

2轨道交通工程的风险要素评估

(1)制定风险管理体系。应结合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标准与要求,着眼于轨道交通发展现状,针对轨道交通质量安全策划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案,其内容涉及参建各方职责、风险管理内容以及各部分管理要求等。

(2)整体性评估。应结合施工现场情况、工程相关文件以及各类管理要求,根据工程自身特征、水文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周边环境制约因素对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存在的风险因素展开综合评估,由此对轨道交通项目形成整体性的风险评估结果,对其管理要求以及风险等级予以明确。组织专家小组负责风险评审工作,与参建各方展开风险交底,明确关键风险点,例如轨道交通建设线路是否穿越保护性设施、历史建筑、局部不良地质、立交桥与铁路桥以及市政重要管线,或者在机场临近区域施工、桥桩基础施工风险以及盾构小曲率推进要点、下穿地表水体或穿越高速公路等等。

(3)动态性评估。开工前应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施工工艺、总体筹划、周边环境以及施工工序,由监理方指导参建各方评估本部单位工程中存在的风险要素,明确管理过程中的各个关键风险点。然后由安全管理机构对各单位提交的风险评估报告进行汇总,然后交由专家小组评估审核,制定初步的风险申报文件,并向建设单位提交。

3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机构应为参建各方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标准,用于对安全管理标准化模式的执行做出相应的检查和考核。现场安全管理以规范化的行为和管理程序为主要对象,而巡检则是主要执行方式。巡检执行者由专家工作组以及施工现场监察小组组成,其工作内容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1)参建各方。对现场各项建设程序进行检查,评估其规范与否;审核各项审批以及备案程序是否已经到位;检查工程关键部位、工序以及分部分项工程中具有较高危险性的部分,尤其是具有较高危险性且已超出一定规模的分项工程,应确认其遵循既定规程接受审批,或根据专家论证后施工技术方案贯彻落实;应对现场施工行为安全进行严密监控,关注现场危险源以及各环节施工违规操作行为,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2)施工企业。评估现场施工方是否就总分包行为构建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应对施工企业施工资质所发生的动态性变化予以严格审查,同时还应全面掌握企业工作人员资质动态变化、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应对专业分包以及劳务分包进行检查,确认其合法与否;确认总承包方在主体工程结构施工方面是否如约完工,或检查其有无非法转包行为;应对施工方现场管理控制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确认其是否存在以包代管的行为,或者是否存在两级管理(施工单位与项目部)现象。

(3)监理方。应对监理企业资质动态变化予以检查,掌握其工作人员资质变化情况,了解其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以及其他规章制度;应对监理方安全监理工作人员以及监理数量进行检查,确认其有无违背合同之举;应在施工现场对监理方执业行为、总监与工作人员到位情况、服务承诺是否实现等管理行为进行检查;应就现场监理工作展开评估,确认其有无及时察觉施工违规行为,并提出相应的书面整改要求,后期是否及时开展整改复查工作。

(4)应做好薄弱部位的质控工作,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管理办法》可知,申请安全监督手续办理或者申领施工许可证时建设单位应出具具有较大危险性的分部分项工程清单以及相应的安全管理策略。其次应遵循《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由建设单位全权负责工程项目管理工作。

4结语

交通安全管理论文篇(2)

(一)勘察设计。在路线规划的前期准备时候,根据我们所规划的路线进行相应的一个勘察,如地质勘查,之后要制定一个好的地质勘察好的方案,还有就是要绘制出地质的解剖图。

(二)施工安全。

1、安全巡查制度。组织一个比较专业的检查队伍,这些队伍采取定期、不定期交叉的方式来进行检查轨道交通安全巡查。

2、完善的合同条款。随着工程管理经验的积累,及时的修订合同条款,以适应安全管理的需求,另外,对于一些相关部门的出台的新的政策,要做及时的了解,并且做好及时的应用。

3、安全管理的实施。实行安全教育,每一季度召开一次安全教育;安全检查评审管理,建设单位进行安全管理检查,实行了月度评分和年度评分相结合的检查方法,并把这种方法应用到施工和招标中去;联合检查,建设单位和当地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联合组成,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施工工程安全管理进行检查;地方管理等等。

4、安全技术的实施应急机制。有地质灾害防治小组、开展安全风险排查、引进外部力量的帮助、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盾构开仓气体检测和地铁设施保护。

二、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目前,在我国,存在着一大部分的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制度的问题,有的是甚至只是为了对付检查,因此在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制定上就马马虎虎的,与实际的施工情况不相符。并且,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相关的专业人才的不足,导致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不和规范的操作。

(二)安全管理投入不足。当前来说,竞争还比较激烈的交通工程市场,在这其中,有很多的施工单位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实力,就以比较低价的方式来进行争夺施工的承包权,但是由于过低的价格,就会导致自己单位的资金出现周转不灵,为了缓解这个问题,施工单位就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解决,减少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就是一个看似比较好的方法,于是乎,这就造成了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这就导致施工人员的减少,但是为了完成任务,就让施工人员一个人担任好几个职务,最终,这样做会酿成严重的事故。

(三)人员综合素质不齐。在我国,但多数的施工的人员不是进过专业的技能培训的农民,农民进城务工存在着很大的流动性,首先就是自己的生命安全存在一定的威胁,而且还容易因为没有接受专业培训导致操作的不规范,造成安全事故,还有就是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所谓的成本,就在开始的时候没有给自己的员工进行相关的职业培训。

三、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体系建设。想要做到轨道交通施工的顺利进行下去,就要对不同岗位的人进行不同的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每一个人身上。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必要的监察和监督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出现不规范操作的人要做出相应的处罚,而对于表现良好的人实施奖励制度,这样就可以极大的刺激工作人员安全意识。

(二)加大安全投入。作为政府,就应该重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通过各种各样的流动宣传、典型事故•分析讲解等活动来是主管人员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想要保证轨道交通的顺利安全进行,就要使得政府的有关部门做到认真对待。同时,对于安全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于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机械得到充分养护,才能够保证施工的顺利安全进行。此外,施工人员也要学习相关的对设备养护的技能,也必须做好必要的维护工作。同时,也可以在一些施工现场的显眼位置放置提示安全警示的标志,这样可以直接做到预防工作。

(三)加强人员素质培养。加强人员的培养,主要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安全管理人员的培养,通过一些定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这样就可以使他们在进行安全管理时候更加专业的进行专业指导;另一个就是要做到施工人员的培养,可以通过一些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来使他们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并且做到在施工过程中规范的操作,这样就可以极大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改善施工条件。改善施工条件,就要在细节方面做到认真仔细。首先就是现场环境,改善施工人员工作的的现场环境可以做到最基本的保护措施;其次就是要做到用制度来管理人员,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就可以保证施工程序的规范进行;最后就是要安排一些医务人员,为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及时接受医务治疗,做好充足的准备。

(五)开展风险评估。我国现代化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安全性评估和风险评估,就是对一个轨道交通项目安全基础现状和水平,进行科学的全面的测评,并且对各方面的危险因素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用来明确轨道交通事故发生的重点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由于轨道交通投资多、难度大的工程,每一个不同的阶段出现的不同的风险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会造成在灾难性的结果。实施风险评估,能够对施工周围进行比较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对于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风险因素提前进行预防来避免,从而能有效的减少事故的发生。在轨道交通施工的开始前,应该充分考虑和预防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和分析,建立起轨道交通风险工程预警系统,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注意对风险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六)采用科学的施工工艺在轨道交通施工的阶段,采用的是明挖、盾构、暗挖等施工方法和其他辅助的方法来进行的,容易产生不均匀的沉降,地面的塌陷等等问题,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底层周围岩土体的原始应力的变化和受破坏的重塑土的不坚固。由此可得,选择错误的施工方法会造成附近地下水管的断裂或者周围建筑物的开裂等问题。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施工前选择正确的施工方法、结构材料、辅助方法和加固保护措施,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经过上级的审批,在确认后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新发现的情况,及时的作出计划变更或者是应急处理。

四、结语

交通安全管理论文篇(3)

论文摘要:随着世界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空中交通日趋繁忙,空管安全管理体系中安全评估与审计越来越受到民航界的关注。本文首先对空管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概述,描述了当今空管安全管理的现状及中国民航安全管理的目标和空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然后对空管安全审计进行了概述,最后研究了空管安全管理体系中安全审计的方法与应用。

1.空管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空管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空域管理、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和空中交通服务(包括空中交通管制服务)在内的系统性的安全管理问题。

空管安全管理体系研究现状

安全始终是民航界的首要问题,在民航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组织或国家都几乎一致地将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问题升级为一个具有现代管理学科意味的系统性安全管理问题来对待,在继承传统安全管理经验(尤其是其中所包含的安全管理文化精髓)的同时,人们已经更加重视依托现代安全管理理念、策略和科学方法(包括基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安全管理决策支持工具)去全面解决空管系统的安全管理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统一的体系来对空管单位进行安全评估和审计,各单位的标准不一,审计手段也各不相同。随着民航业的飞速发展,空中交通流量的剧增,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空管单位的安全隐患与日俱增。

2.空管安全审计

2.1 空管安全审计概述

空管安全审计可以让管理层有效掌握空中交通服务系统的安全状况和需要改进的缺陷,它是一种识别潜在问题的有效手段,是一项未雨绸缪的预防性安全管理活动。

作为安全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内部安全审计所体现的内部安全管理作用在于:确保运行安全风险得以识别,导致安全问题的诱因得以辨识;通过强化安全指令和程序的遵守、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人员素质和培训等,确保具有良好的安全管理体系架构;确保应对突发紧急情况的安全措施得当;确保设备性能能够满足保证安全所需;在促进安全、监测安全性能和处理安全问题方面,保证各项管理措施切实有效。

2.2空管安全审计原则

(1)安全审计的目的在于了解实际情况,不得有任何指责和惩罚方面的暗示。

(2)被审计者应当给审计者提供一切相关安全管理实证或文件,安排必要人员供审计者了解情况。

(3)安全审计应当客观地调查取证。

(4)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给被审计单位提供书面报告,阐述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5)应当向被审计单位提供有关审计结果的反馈意见。反馈意见应当突出审计中所观察到的问题,必须找出不足之处,但也要尽可能回避消极的批评。

2.3空管安全审计计划

简介:说明这是哪一项安全审计的正式文件,介绍报告的各章。

参考文件列表:列出审计中使用的所有文件依据背景:描述审计原因,说明这是正常审计还是由于特殊原因(例如:发现安全风险,观察到不安全事件等)而进行的审计。

目的:按照审计计划描述审计的目标和范围。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发生了影响审计目标完成的事件,应当在此描述,并且阐述事件造成的后果。

人员:列出参加审计的人员

受审计的单位:列出受审计的单位名称

计划日期:注上当日日期

2.4在空中交通服务系统的安全审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观察结果和建议的内容应与最后讨论会、审计报告草案及最终审计报告中的谈论或称述保持一致。

(2) 审计结论应当有充分的证据支撑;对观察结果和建议的阐述应当清晰简要。

(3) 观察结果应当具体明确,并客观地陈述观察结果。

(4)要应用广泛接受的航空术语而不要用缩略语和俗语。

(5)避免直接批评某个人或某个职位。

2.5审计员应当在访谈时应当遵照以下原则:

(1)聆听——让讲话的人知道你在听他讲;

(2)保持中立——不要当面表达不一致的意见,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陈述或甚至给予批评;

(3)理解不透彻时——可向对方核实,以获得对方对访谈记要的认可;

(4)使用“什么,为什么,在哪里,什么时候,谁,如何”等特殊疑问句,以引出事实情况;

(5)询问一些深入的问题,比如“假设…”,“如果…,会怎样”“请给我演示一下…”,让对方给出解释和例证。

2.6 安全审计情况的后续跟踪

(1) 后续跟踪的主要目的在于核实受审计单位是否落实了改进计划。后续跟踪可以通过对改进计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来进行,也可通过随访跟踪来进行。

(2)如果进行了跟踪随访,还应当编制一份随访报告,说明改进计划的落实情况。

如果不符合规章的情况和隐患尚未消除,审计组长应当在跟踪报告中着重说明,并直接给相关空中交通服务单位的高层管理者发送一本报告副本。

(3) 审计组长应主动向所属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报告阶段性的审计情况和提交审计报告、跟踪随访报告。

3.结论

本文首先对空管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概述,描述了当今空管安全管理的现状及中国民航安全管理的目标和空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

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如何通过有效、科学的手段对空中交通管制单位运行安全审计,找出安全隐患,通过一系列的运行管理手段,消除安全隐患,使“人─机─环境”系统中的运行关键因素有机地结合,共同作用于空管运行的各个阶段,切实提高航空安全运行质量,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民航安全运行管理,切实提高民航安全运行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航空事故,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单位的自身系统控制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空管在线收集整理

[2]骆慈孟.以人为本,确保飞行安全,空中交通管理, 2000.5

[13]施和平.空中交通系统安全管理.厦门大学出版社.

交通安全管理论文篇(4)

创造文明、畅通、有序、安全的交通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进经济协调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切实解决城市道路交通堵和乱的突出问题,为建设小康、创新创业、绿色生态、和谐平安作出不懈努力。

二、工作目标

使我市交通堵点、乱点和事故黑点得到有效治理,通过道路工程改造、完善交通设施、优化交通组织、整治交通秩序、展开交通宣传。达到全市道路交通秩序进一步好转、交通拥堵明显缓解、交通事故明显减少,遏制特大交通事故发生,杜绝一次死亡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的目标。

三、工作措施

㈠着力治理交通堵点、乱点。

市目前有突出的交通堵点、秩序乱点个,经调研。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选择个突出的交通堵点、个交通秩序乱点作为今年的治理重点。具体实施方式是由市公安交管局牵头,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参与开展调研论证,进行道路工程改造、路通渠化和优化交通组织,月日之前完成调研论证,分期分批进行改造。

㈡科学组织交通。

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借鉴港澳地区和国内先进城市管理经验。采取相应的措施。

1有效控制城市交通总量。将南隔堤(不含)元堤(不含)以北和行政区纳入白天大小货车禁行范围,实行晚间货运;扩大摩托车禁行范围,实行区域限时禁行,由市政府法制办、交管局进行调研、论证、听证,通告,力争月日实施。

2改造道路。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合并,增加机动车行车道,同时将现有公交站台移到人行道,现有非机动车道改为公交专用道,由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牵头,市规划局、城规院设计论证,做出预算,园林局、公交总公司、公安交管局配合,并由市公用事业管理局作出施工计划,力争在月日前完成。

3组织交通微循环。为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拟择的三经路、二经路及其相关区域道路和阳明东路以南、福州路以北区域内支路组织微循环(实行单向行驶和禁左)对的中山路、民德路和孺子路及其相关道路区域内的道路组织微循环;对区的建设路、何坊西路和三店西路及其相关区域道路组织微循环;按照“因地制宜、充分调研、科学论证、试点先行、广泛宣传、严密组织、分步实施”工作原则和方法,由市公安交管局组织协调政府有关部门调研论证,通告,并组织实施。

㈢加大设施投入。

有计划分步骤对全市交通标志、标线、护栏、信号灯进一步规范完善。

1年内对道路宽度在米以上的条主次干道施划次热熔交通标线;

2增设规范性的交通管理标志套、指路标志牌套;

3一些有条件的交通主要路口路段增设必要的中心和机非隔离护栏600米。

4建设智能化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行绿波带协调控制;路口实行联动控制,更新信号灯具60组,增设语音提示人行信号灯,由市公安交管局调研论证、设计、预算,组织实施。

㈣加大交通科技投入。

选择符合安装条件的十字街路口等个路口新建套数码视频电子警察。同时在大楼高层安装路面电视监控设备,对市区部分路口的电子警察进行升级改造为数码视频电子警察套。加强对主要道路的立面监控;由公安交管局争取省交警总队支持,筹措经费为各执勤大队增配13台雷达测速车、13台交通诱导宣传车、50台酒精测试仪。

㈤治理交通事故黑点。

对今年新排查出的公路18km米处、省店公路制药厂南100m处、一级公路18km980m处、国道路段666km450m至667km700m处、国道段676km453m至677km577m316国道路段679km27m至680km170m处、国道学校段19km230至20km100m处等个事故故黑点开展治理,巩固去年全市道路交通事故黑点治理成果的基础上。采取增设太阳能黄闪信号灯(3组)警告标志(22块)警示标志(17块)黄线振荡标线1千米等措施,由市安管局牵头组织,市公路局、市交通局组织实施,市公安交管局协助,力争于4月底前完成黑点的治理工作。

㈥加强静态交通管理。

必须加强静态交通管理,根据我市静态交通管理的实际情况。抓紧静态交通设施建设。

1按照洪府厅发[]124号《关于印发大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规定(暂行)通知》文件规定。由市规划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监督管路以南、路以北区域内支路组织微循环(实行单向行驶和禁左)对的相关道路区域内的道路组织微循环;对区的相关区域道路组织微循环;按照“因地制宜、充分调研、科学论证、试点先行、广泛宣传、严密组织、分步实施”工作原则和方法,由市公安交管局组织协调政府有关部门调研论证,通告,并组织实施。

交通安全管理论文篇(5)

【关键词】交通安全执法二级学科交通安全畅通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traffic safety law enforcement technology disciplines two characteristics -- the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 is interdisciplinary, and relev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Traffic accident treatment technology, traffic safety law preven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 driver safety education and promotion of technology undertook treatise, put forward the author's understanding.

【Key word】Traffic Safety LawTwo subjectsTraffic safety and smoothness

交通安全执法技术是以道路交通事件为研究对象,研发交通事件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运用工程、技术、指挥和管理等手段,预防与减少交通事件对交通安全畅通的影响和损失,掌握交通事件基本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工学门类下国家一级学科公安技术所属的二级学科。作为本学科起着引领道路交通安全执法领域的科学进步和工程技术推广的重要作用。发展交通安全执法技术二级学科需要广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一线科学技术人员立足本学科实践前沿,掌握交通事件基本规律,综合当今科学技术、工程手段,在交通管理工作中不断摸索预防与减少交通事件对交通安全畅通的方法和工程技术途径。本文就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实践,探讨交通安全执法技术二级学科相关方向发展。

一、本学科的特点认识

1、本学科的特点是交叉学科

根据本学科的研究内容来看,本学科属于交通工程学、传感与信息技术、安全科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学科的新兴交叉学科,此外本学科还与其他学科有关,例如法律学、公安学、管理学等。

交叉学科(cross-discipline)主要是指基元学科以下具有交叉性的科学知识子系统;交叉科学(cross-science)是指已经形成和有待创建的各门交叉学科的集合体,是所有交叉学科的统称[1]。交叉科学的特征包括交叉科学的整合性、交叉科学的远缘性、交叉科学的宜人性。交叉科学的整合性指:拉近了传统科学部类之间的距离,特别是正在填平数学科学、自然科学与哲学科学、社会科学之间的鸿沟,使科学知识体系越来越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交叉科学的成长和壮大,导致了哲学科学、社会科学的数学化和自然科学化,数学科学、自然科学的哲学化和社会科学化,极大地促进了哲学科学、社会科学向生产力的转化,加强了科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推动了科学――技术――生产的一体化。交叉科学的远缘性是指交叉科学的各门学科产生于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差异较大的学科之间,是“远缘联姻”的产物。交叉科学的宜人性是指交叉科学的各门学科是在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背景下,为满足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为解决环境、生态、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

交通安全执法技术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是交叉学科,学科名称本身就提醒我们它是牵涉到交通、安全、执法和技术四个层面的特点。本学科是在我们国家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背景下,为满足减少道路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伤害和减少交通对环境的污染等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解决城市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亟待有志于本学科的科学工作者进一步发展壮大。

2、本学科研究方法浅析

本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工学、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研究方法的集成。作为工学、理学,它的研究方法偏重于采用模拟、试验、观察与观测、公式、定理等。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偏重于案例分析、实证分析、计量分析、系统分析等。本学科以道路交通事件为研究对象,必然要使用案例分析、实证分析、系统分析等的研究方法,同时也要进行观察与观测、模拟、试验等工作,利用公式、定理工具建立道路交通事件模型。本学科研究方法特别要重视道路交通事件实际,在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的同时充分整合相关研究方法,依具体研究目的与内容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法。

本学科需要整合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成果,充分利用通信工程、成像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成熟的技术产品和手段,收集交通事件情报,以利于研究交通事件规律。例如,电子警察――闯红灯违法抓拍系统,违法超速抓拍系统,流量采集和信息诱导系统等。

二、本学科研究发展方向认识

(一)、交通事故处理技术

道路交通活动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今天,出现了事故频发的态势,维护道路交通活动安全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条规定: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交通、建设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的道路交通工作。第七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第七条规定: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应当加强科学研究,推广、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设备。 按照法律的要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进行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时,应当加强科学研究,推广、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和设备。同时积极做好道路交通事故安全预防工作。

交通事故处理技术包括以下内容:

1、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技术:研究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测绘和肇事车辆、痕迹物证的固定、提取、勘验、记录和分析以及现场防护和清理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2、交通事故处理与鉴定技术:研究道路交通事故现场重现、肇事车辆和速度鉴定、痕迹物证鉴识以及事故责任鉴定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3、交通事故防治技术:研究交通事故防治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本技术应当重视我国当前道路交通安全严峻形势,应当充分吸收相关交通管理工程领域的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预防交通事故的工程管理措施。公安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积极进行高速公路的相关交通事故防治技术的研究,遏制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严峻的现实交通情况。

4、交通事故安全评价:研究交通事故安全水平和交通事故安全管理水平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5、交通事故安全预测:研究交通事故安全发生、发展趋势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预测未来交通事故的特点和规模。

(二)、驾驶人安全教育和推广技术

在公安实践中,驾驶人管理属于源头管理,既要做好驾驶人的考试工作,又要做好驾驶人的审验工作。驾驶人的考试工作制度比较完善,利用了一定的科学技术手段,而驾驶人的审验工作比较滞后,没有跟上时代的进步。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应当研究利用互联网平台等先进科学技术手段,为驾驶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安全教育和审验制度,以减少交通安全违法事件。由于我国驾驶人众多,驾驶人安全教育和推广技术应当是本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三)、交通安全违法防范处理技术

1、交通违法事件与防控技术,研究道路交通事件的自动检测和防控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这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最重要研究发展方向,此技术的研究起着维护道路畅通的重要作用。例如,电子警察――闯红灯、压黄线违法抓拍系统,使得24小时在重要路口路段,司机都能够感觉到被监控的压力,自觉遵守红绿灯的管控、遵守地面标线的指引,最大程度的保证了交通环境的安全性,电子警察被誉为永不下岗的交通警,从一个方面来说增加了警力。现在大力发展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中,360度高清摄像头能够清晰地抓拍到多种安全违法驾驶现象,在经过人工甄别,保证了被处罚安全违法驾驶人违法证据事实的可靠性,极大地纠正安全违法驾驶人的侥幸违法行为,维护了广大遵守安全法驾驶人的正当权益,保护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

2、交通监控技术,研究道路交通监控、突发事件预警与信息、交通指挥决策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3、交通安全违法取证技术:研究发生安全违法事件时,执勤民警取证的相关技术手段和方法。

4、交通安全设施规划与应用技术:通过调查分析,研究确定安全设施建立的客观需求条件,触发交通安全设施实施决策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三、本学科发展的人才培养浅议

本学科的发展需要相关人才的培养。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科技人员,一方面来源于社会各大专院校,一方面来源于公安一线民警的自我成才。公安一线民警的自我成才依赖于成才者本身的科学技术素养,广大的本学科相关人才培养更依赖于社会各大专院校。作为本学科发展的人才培养应当特别重视大专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警察学院作为社会大专院校,在培养本学科发展人才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交通管理工程系交通管理专业就是培养本学科交通安全执法技术专业人才的摇篮。交通管理专业又是一个跨学科的专业,专业人才培养要考虑服务本地公安工作,又要考虑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在培养计划中要统筹本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增加公安学、管理学相关学科知识内容,培养公安一线需求的综合性高级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续坤著 交叉科学结构论 第11页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年12月第一版

[2] 王续坤著 交叉科学结构论 第14、15页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年12月第一版

交通安全管理论文篇(6)

关键词:安全氛围;安全行为;心理资本;中介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2;X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4)01-0086-05

1引言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和谐发展的需求及民众监督力量的放大使得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备受关注。“安全第一”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恪守的准则。管理实践中,企业一般为员工提供标准、成熟的工程技术、设备和方法等“硬环境”的支持。可是,随着“硬件”和“显性”投入的边际收益递减,安全事故仍不时发生。究其原因可能是忽视了关键“软环境”的支持,如鼓励同事监督、信息分享、安全沟通等。因此,学界逐渐将心理学和行为学成熟的概念与理论引入安全管理领域,研究重心从工作设备、监管技术等“显性因素”扩展到个体感知、组织氛围等“隐性因素”。在这些“隐性因素”中,作为影响员工行为的重要环境因素,安全氛围受到了广泛关注。Zohar等学者[1]里程碑式的研究表明,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可以有效降低事故率。但有学者[2]认为,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是间接的,其作用需要通过中介变量的传导才能实现。

社会认知理论指出,个体行为不仅受环境影响,还受到心理感知的作用。作为反映个体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心理资本日益被关注。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与心理资本理论的推演,本文提出,安全氛围不仅直接影响安全行为,还将通过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产生间接作用。

本文将安全氛围区分为安全意识、管理者允诺、监管者行为、安全政策、安全交流、安全培训和风险准备7个维度,将安全行为区分为安全遵守与安全参与,依据309份来自我国煤矿企业的有效问卷,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提出了“安全氛围—心理资本—安全行为”的作用机制,不仅为社会认知理论与心理资本理论在安全管理领域的应用提供崭新视角,丰富了安全行为动因的理论内容;而且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实践提供了全新思路。

2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认知因素和环境三者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决定。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安全氛围是指企业员工对组织针对安全所采取的政策、程序与行为的“认知、信念”和“态度”,属于感知的安全环境因素。心理资本则反映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属于个体认知因素。安全行为是指企业员工任务执行过程中为实现安全目标而做出的现实反应,属于个体行为。依据社会认知理论与心理资本理论,本文建立如下研究框架(见图1)。

2.1安全氛围与安全行为

安全氛围体现着员工对组织安全重视程度及工作优先权的理解。员工会根据企业的制度、惯例、程序和实践形成自己的判断,进而影响员工对待安全的态度和行为。当安全工作优先级较高时,意味着组织将更多的资源配置于安全工作,从领导者决策到日常生产经营都非常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员工感受到组织对安全的重视后,会对组织关注其身心健康充满感激,进而产生回馈心理,强化其在安全参与与遵守行为方面的表现。反之,如果员工感到组织对安全不够重视或付出较少时,会认为组织对其安全情况关怀不足,诱发消极态度与动机,继而导致不安全生产行为的发生。Zohar等学者[1]的研究认为安全氛围是安全行为的预测源,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氛围,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行为水平;Pousette等[3]的研究表明,安全氛围能够预测到7个月以后的安全行为。Mearns[4]的研究进一步显示,当组织为员工的工作提供安全时,员工的互惠心理会促使其以安全行为来回报组织,如帮助其他同事、报告风险、试图建设性地改变不安全的工作条件、与组织进行安全沟通等。因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2心理资本与安全行为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行为不仅与环境有关,而且受到其心理状况的影响。作为个体重要的心理状况的反映,心理资本被界定为“核心自我评价”,并被认为对员工工作行为具有直接影响[5]。在指出心理资本具有自信、乐观、希望与韧性四维结构后,Luthans等[6]指出,心理资本越强的个体越能够更佳地应对难题和逆境,直至取得成功。心理资本领域的研究表明,心理资本不仅有助于员工完成角色内行为,提升组织公民行为,而且对异常的员工行为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由于安全行为是员工行为的一种,故而会受到员工心理资本的影响。Eid[7]亦提出了心理资本对安全行为有正向影响的观点,虽然未进行实证检验,但是此观点给本文提供了有意义的思想溯源。在煤矿安全实际工作中,心理资本较高的员工更容易沟通并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安全措施,更有足够的内部动机去遵章守法,即使缺乏监管,也会为了避免事故而减少不安全行为,更能承受来自管理者的指令或者批评,并积极改正错误,尽力杜绝不安全行为。因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2:心理资本对安全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3安全氛围与心理资本

员工在感受到组织对其工作安全的重视与支持后,会对自身参与和遵守安全行为的意愿与能力产生积极影响,逐渐改善其在工作中的心理状态,在面对工作困难时变得更加自信、乐观、充满希望和坚韧不拔。尽管鲜有研究直接探讨安全氛围与心理资本关系,但心理资本前因理论的发展已经证实,文化、领导者特征等组织氛围的重要因素能有效改善员工的心理资本水平。李霞[8]的研究认为,组织文化与员工的心理资本显著正相关。Avolio[9]的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组织支持感直接对员工的生理和心理产生积极作用,能激发和促进员工整体心理潜能。Luthans等[6]指出,心理资本受积极的、支持性环境的影响。若组织注重提供给员工培训与帮助,那么此举会提高员工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并且领导的性情和心理也会决定员工的心理状况。Harland等 [10]则发现,领导魅力、感召力、智能激发和个性化关怀与员工的坚韧性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3:安全氛围对员工的心理资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4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

心理资本理论表明,心理资本在组织环境因素影响员工行为与绩效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田喜洲[11]的研究发现,心理资本在组织支持感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间起完全中介效应。李霞[8]的研究揭示了心理资本在组织文化对个体绩效的影响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Luthans等人[6]揭示了心理资本在组织氛围与工作结果间的中介效应。而Avey等人[12]的研究则证实了员工的心理资本在组织氛围与绩效间的中介效应。

由于领导力、组织支持感等是本文安全氛围的重要维度,而安全行为属于员工行为与绩效的重要表现,加之上文的理论分析表明,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心理资本均可能产生正向影响,而心理资本对安全行为亦会产生积极作用,因此,心理资本可能在安全氛围与安全行为间发挥中介作用。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心理资本在安全氛围与安全行为间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3研究设计

3.1测量工具

安全氛围的测量主要依据本文作者[13]前期开发的适用于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氛围量表。量表包括安全意识、管理者允诺、监管者行为、安全政策、安全交流、安全培训和风险准备,共7个维度44个题项。心理资本量表参考Luthans[6]、李超平[14]等的研究,最终由24个题项组成,包括自信(6)、希望(6)、乐观(6)与韧性(6)。安全行为量表参考Cheyne[15],Neal[2]等学者的研究,最终包括安全遵守(6)和安全参与(4)。

3.2研究样本

正式调查共发放800份问卷,其中永煤集团300份,徐州矿务集团100份,神华宁煤集团400份,共得到有效问卷30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38.6%。

3.3偏差检验

对最初回收及最后回收的1/4有效问卷(各77份),采用双尾T检验方法分别对受访者工种、学历、性别进行比较,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不存在严重的响应偏差问题。接着对所有题项放在一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未旋转的因子分析得到13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解释方差的80.1%,其中,最大因子方差解释率为40.2%,表明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4研究结果

4.1信效度检验

4.1.1信度检验

克龙巴赫值,安全意识为0.93、管理者允诺为0.94、监管者行为为0.95、安全政策为0.95、安全交流为0.94、安全培训为0.95、风险准备为0.93,心理资本为0.80,安全遵守为0.96,安全参与为0.95。所有变量的克龙巴赫系数值都超过0.8,表明相关题项的潜变量间有较好的一致性,问卷有较好的信度。

4.1.2聚敛效度检验

将安全氛围七因子与安全遵守、安全参与放在一起做九因子验证性因子分析(χ2/df=1.54、RMSEA=0.04、GFI=0.81、CFI=0.96),据此进行的聚敛效度检验见表1。各潜变量所对应的显变量标准化后的因子载荷和AVE的取值均超过0.5的阈值,组合信度超过0.7的阈值,反映潜变量的聚敛效度十分理想,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定义。

表1聚敛效度分析因子1因子载荷1AVE1组合信度安全意识10.78~0.8810.6910.93管理者允诺10.70~0.9110.7110.94监管者行为10.76~0.9110.7410.95安全政策10.80~0.9110.7610.95安全交流10.75~0.8810.6910.94安全培训10.84~0.9010.7510.95风险准备10.83~0.8910.7410.93安全遵守10.88~0.8910.7910.96安全参与10.87~0.9010.7910.95对心理资本进行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χ2/df=1.43、RMSEA=0.04、GFI=0.92、CFI=0.99),据此进行的聚敛效度检验见表2。各低阶潜变量所对应的显变量标准化后的因子载荷和AVE的取值均超过0.5的阈值,组合信度超过0.7的阈值;此外,二阶潜变量心理资本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均大于0.7,说明心理资本的二阶测量模型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定义与理想的稳定性。

4.2回归分析

在表4中,Model2a和Model2b是只包含控制变量的基础模型,其系数都不显著,表明控制变量对安全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基于基础模型,Model3a和Model3b在自变量中加入了安全氛围,对于Model3a除了安全意识外,管理者允诺、监管者行为、安全政策、安全交流、安全培训和风险准备的回归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安全氛围显著正向影响安全遵守;对于Model3b除监管者行为外,安全意识、管理者允诺、安全政策、安全交流、安全培训和风险准备的回归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安全氛围显著正向影响安全参与。其中,安全政策对安全参与影响最大。综上,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基本支持H1。

依据Model1,除了安全意识外,管理者允诺、监管者行为、安全政策、安全交流、安全培训和风险准备的回归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安全氛围显著正向影响心理资本,其中安全交流、安全培训对心理资本的影响较大,基本支持H2。

依据Model4a和Model4b,心理资本的回归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β>0,表明心理资本正向显著影响安全遵守和安全参与,支持H3。

根据Baron等学者的研究结论,中介效应成立需满足:第一,自变量与中介变量均与因变量间存在显著关系;第二,自变量与中介变量间存在显著关系;第三,置入中介变量后,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减弱时为部分中介;变得不显著时则为完全中介。Model5a中纳入心理资本后,安全氛围的6个维度仍显著,但回归系数下降,说明心理资本在管理者允诺、监管者行为、安全政策、安全交流、安全培训、风险准备与安全遵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安全意识与安全遵守关系间没有中介作用;依据Model5b,当纳入心理资本后,管理者允诺、安全培训对安全参与的显著性消失,而安全政策、安全交流和风险准备的回归系数明显下降,表明心理资本在管理者允诺、安全培训与安全参与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安全意识、安全政策、安全交流、风险准备与安全参与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监管者行为与安全参与间没有中介作用。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H4部分得到支持。

5结论与讨论

首先,安全氛围对员工的心理资本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为了改善员工的心理资本,管理者可通过情景摸拟、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安全培训,亦可在实施安全政策和规范、加强监管者行为、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兑现管理者允诺等方面有所作为。

其次,员工的心理资本对安全遵守与安全参与行为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管理者通过员工招聘、培训与开发等措施优化员工心理资本,进而提升其安全行为。

第三,心理资本在管理者允诺、监管者行为、安全政策、安全交流、安全培训与风险准备影响安全遵守行为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在管理者允诺/安全培训、安全意识/安全政策/安全交流/风险准备影响安全参与行为的过程中分别发挥完全中介与部分中介作用,不仅明确提出“安全氛围—心理资本—安全行为”的作用机理,而且细化了安全氛围不同维度通过心理资本影响安全行为的结论。因此,管理者既要重视营造企业安全氛围,又要关注心理资本的开发与提升,通过两者的协同作用,实现对既定安全行为的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Zohar D, Luria G. The Use of Supervisory Practices as Leverage to Improve Safety Behavior: A Cross-level Intervention Model[J]. 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2003, 34(5): 567-577.

[2]Neal A, Griffin M A, Hart P M. The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Climate on Safety Climate and Individual Behavior[J]. Safety Science, 2000, 34(1-3): 99-109.

[3] Pousette A, Larsson S, Torner M. Safety Climate Cross-validation, Strength and Prediction of Safety Behaviour[J]. Safety Science, 2008, 46(3): 398-404.

[4] Mearns K, Reader T.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Safety Outcomes: An Un-investigated Relationship?[J]. Safety Science, 2008, 46(3): 388-397.

[5]Goldsmith A H, Veum J R, Darity Jr W. 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and Human Capital on Wages[J]. Economic Inquiry, 1997, 35(4): 815-829.

[6]Luthans F, Avolio B J, Avey J B, et al.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J]. Personnel Psychology, 2007, 60(3): 541-572.

[7]Eid J, Mearns K, Larsson G, et al. Leadership,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Safety Research: Conceptual Issues and Future Research Questions[J]. Safety Science, 2012, 50(1): 55-61.

[8]李霞, 张伶, 谢晋宇. 组织文化的影响: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2(6): 120-126.

[9]Avolio B J, Zhu W, Koh W, et al.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Mediating Role of 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and Moderating Role of Structural Distance[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04, 25(8): 951-968.

[10]Harland L, Harrison W, Jones J R, et al. Leadership Behaviors and Subordinate Resilience[J]. Journal of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al Studies, 2005, 11(2): 2-14.

[11]田喜洲, 谢晋宇. 组织支持感对员工工作行为的影响:心理资本中介作用的实证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 2010, 13(1): 23-29.

[12] Avey J B, Wernsing T S, Luthans F. Can Positive Employees Help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Chang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Emotions on Relevant Attitudes and Behaviors[J]. The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 2008, 44(1): 48-70.

[13]叶新凤, 李新春, 王智宁. 煤矿企业安全氛围量表开发研究[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3, 28(05): 107-112.

交通安全管理论文篇(7)

伴随着预警理论的发展,安全生产预警研究工作经历了3个阶段,如图1所示。1)初期萌芽及发展。1888年,巴黎统计学大会上,法国经济学家福里利在《社会和经济气象》研究论文中,以黑、灰、淡红和大红等几种颜色来测定法国1877—1887年的经济波动,开启了预警理论的研究。20世纪30年代中期,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兴起,随着年代不断改进、发展并进入实际应用时期。在这期间,美国创建哈佛指数法、扩散指数法、综合指数法等多指标信息综合方法对宏观经济进行预警。2)中期深化拓展。到20世纪70年代,经济预警系统不断完善简化,应用领域外推拓展,在自然灾害管理中得到应用。许多国家分别建立水文观测、地震测报、火灾监测等灾种的监测预警台站并联成网络,对自然灾害过程进行连续的监测和预警。预警系统在经济调控和灾害管理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促使预警理论不断发展并推广应用于各个领域,具体为社会领域中的人口预警、食物安全预警、劳务预警等,环境领域中的气象预警、干旱预警、生态环境预警等。3)安全生产预警发展。基于成熟的预警理论,安全生产预警也不断发展,并应用于石油、化工、煤矿、冶金等高危行业。例如:Mironowicz等针对煤矿生产情况,对煤矿危险源进行监测并进行安全生产预警等。先期安全预警思想主要借鉴经济预警理论及方法,采用指数预警法对各行业进行安全生产预警,预警指标较少,预警结构功能单一。随后,安全生产预警系统采用事故统计模型来发现监测对象的波动规律,将选取的指标综合成一个数值,通过所属区间来判断系统发展状态。随着安全生产预警理论的发展,安全生产预警指标的选取主要通过安全系统论、事故致因理论以及历史事故等多方面进行选取,采用人工智能方法进行模型构建,并综合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原理和方法,结合自动检测与传感技术、计算机仿真、计算机通信等现代高新技术,及时检测并反映系统的安全状态。

2安全生产预警的运用现状分析

安全生产预警作为安全问题事前管理以及事故控制的有效手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安全生产预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笔者选取煤矿安全生产预警、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预警以及道路交通安全预警等高危行业进行安全生产预警现状分析。

2.1煤矿安全生产预警

煤矿安全生产预警是以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为依据,利用现代化工具和各种技术手段,收集各类数据如人、环、物等状况,同时针对安全生产活动进行评估、审核、整理、分析、监测,发出不同阶段的安全生产预警信号。国内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了煤矿行业的微观预警,其思想和方法基本源于经济预警的基本理论。其后,张明从作业人员、设备设施、工作环境、管理状况方面建立了初步的煤矿安全生产预警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预警管理系统。牛强等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研究了煤矿安全生产预警模型和安全生产预警专家系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兴的改进的方法也被提出,如丁宝成构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及补偿模糊神经网络的煤矿安全生产预警组合模型。邵长安等构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的煤矿安全生产预警系统,通过GIS技术对空间的动态数据进行收集及处理,并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系统模型构建。这一系列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煤矿预警技术的发展,为预警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2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预警

我国的建筑生产安全事故严峻程度仅次于矿山和危险化学品领域,严重影响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外很多学者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对建筑业的安全和健康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主要通过调查统计方法建立模型,获取安全管理指数,进行建筑安全事故预警。目前,一些学者通过对建筑安全事故的成因分析,已研究了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灰色综合评价方法等多种风险预测理论方法,对生产事故风险进行预警。冯利军通过事故致因理论以及危险源辨识对建筑安全事故成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建立了建筑安全事故成因诊断的分析模型(ARCTM,Acci-dentRootCausesTracingModel)。在建筑安全事故预警方法上,运用比较多的有基于模式分类的贝叶斯预警方法、神经网络方法以及遗传-神经网络法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些学者也采用了新兴的方法进行事故预警,如赵平等强化人、机、环境、管理4方面的安全隐患信息和危险源的预警管理,采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D-S证据理论法对不确定的复杂的工程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和融合,用融合的最终数据判断施工项目的安全施工状态。针对建筑安全事故数据收集困难、数据集为小样本的特点,解决小样本数据集有特殊优势的支持向量机方法也逐步运用到建筑安全事故预警研究中。赵元庆等针对建筑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评估的精度要求以及施工特点,首次提出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方法,从人员、设备、材料、环境、技术以及管理几大方面进行指标选取,结果显示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2.3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预警

道路交通安全预警,就是依据对道路交通事故发展稳定状况的判断,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道路交通安全发展态势进行过程描述、追踪分析和警情预报。国内交通安全预警理论的研究,包括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铁路交通安全管理、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预警以及交通灾害的研究。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预警方法多样,基于车速的交通事故贝叶斯方法、模糊评判法等都是较为常用的预警方法。例如:王宁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分别构建了区域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预警系统和局部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预警系统的模型,采用贝叶斯矩阵法(BMOM,BayesianMethodofMatrix)预测交通事故,分析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根据预警等级进行报警。例如:宇仁德等针对道路交通监测数据多样性、空间性以及多属性等特点,建立了基于GIS的道路交通安全预警系统,构筑了数据采集与接收子系统、数据分析与处理子系统、数据查询子系统、事故评价、检测与预测子系统以及报警与调度子系统。此外,李玲琦对基于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的事故多发路段预警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取了运行车速作为单车运行状态下的事故前兆特征变量,建立了由交通环境信息采集、危险状态判别、预警信息和通信4部分组成的高速公路事故多发路段预警系统。

3各行业安全生产预警对比分析

煤矿安全生产预警、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预警以及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预警都是安全生产预警在重要行业的具体应用,安全生产预警系统要求首先对该行业生产事故影响因素分析,通过指标选取原则,从影响因素中提取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或者相对重要程度等级法进行指标权重的划分,再选取相应的数学方法构建预警模型,通过输出值确定安全状态,并相应的预警信号。不同行业安全生产预警的流程基本相同,但是仍旧存在一些差异,主要概括如下:

3.1指标的选取

煤矿安全生产预警中指标的提取主要包括作业人员、机械设备、工作环境、管理状况、地质条件等,大部分学者主要从以上5个方面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部分学者则选取了煤层赋存条件及开采条件作为预警指标进行安全生产预警,指标覆盖性不够,因此预警效果不明显。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预警中指标的提取则主要从人、物、环境、管理4个方面进行,对建筑行业来说,物的因素主要指的是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设备、材料、半成品、燃料、施工机械、机具、设施、能源等;此外,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预警指标中,还考虑了安全投入这一因素。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预警指标主要从人、车、道路、交通管理、交通环境5个方面进行了考虑。各行业安全生产预警指标的选取见表1。

3.2预警方法

安全生产预警是通过分析事故影响因素与事故发生或者事故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的技术,常用的预警方法包括指数预警法、统计预警法以及模型预警法,其中模型预警法主要用于监测点比较多、影响因素复杂的情况,包括灰色系统理论、模糊综合评判法、人工神经网络等。针对于不同行业的基本特点,安全生产预警方法的选取也不尽相同。煤矿安全生产预警、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预警以及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预警常用的方法见表2。

3.3运行效果

国内的煤矿预警研究早期主要借鉴经济预警的理论和方法,但经济运行机制与煤矿灾害的发生机理迥异,缺少对煤矿灾害预警机理的研究。同时,部分研究工作中构建的煤矿灾害指标体系主要针对水灾、火灾、瓦斯突出等某一具体灾害,不具有动态适应性。现今的煤矿安全生产预警系统能够从宏观上进行把握,针对煤矿的整个生产和安全系统进行全方位的系统设计,并且预警的准确程度也在逐步提高。

在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管理方面,绝大多数研究都是对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的事后分析,少数进行生产安全事故预警工作的研究也主要是利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建筑施工预警理论不成熟。要想在建筑安全生产预警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就必须广泛借鉴其他学科,特别是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智能学科和非线性系统学科的研究成果。对于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预警问题已经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但研究工作还相对较为零散,只是进行局部的指标体系设计,没形成一个清晰成熟的交通安全预警系统的概念。

4结论

1)单指标预警时可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国家标准值进行预警阈值的确定,综合预警则通过事故等级或者安全状态各区间临界值,确定统一的预警阈值。

2)预警指标的选取涉及生产技术水平、安全管理水平、生产者和管理者的素质以及社会和文化等因素,根据各影响因素确定指标原则能够使指标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得到保障。

3)安全生产事故影响因素众多,事故影响因素之间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在经济预警方法的基础之上,结合企业以及各行业安全生产的特点,采用人工智能以及计算机技术进行预警,或者各类方法相结合进行预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