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新生婴儿注意事项

新生婴儿注意事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17 16:39:00

新生婴儿注意事项

新生婴儿注意事项篇(1)

【关键词】乙肝病毒;免费产检;积极意义

【中图分类号】R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091—01

乙型肝炎在我国以及整个亚洲地区有很高的感染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占世界人口1/3的人曾感染过HBV,其中约2%~5%的人为慢性感染,在我国有超过1亿的HBV携带者,母婴传播是HBV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每年约有80万新生儿通过母婴传播成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携带者,母婴传播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本文主要结合临床实际,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探讨开展免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检测的初步成效及积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收集2012年1月至12月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1200例。1200例孕妇均正常分娩出健康宝宝。孕妇年龄、孕产次、胎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00例孕妇中,30例为HBV阳性感染。这30例HBV阳性感染者中,进一步作HBV5项及HBV-DNA检测。并接受医生建议,采取了有效的干预措施。其中27例新生儿HBSAg阴性,仅3例新生儿HBSAg阳性。1200例孕妇HIV与TP检测均为阴性。

1.2 检测试剂 ELISA试剂盒购自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采用深圳迈瑞公司生产MR-96A酶标仪进行比色。

1.3 检测方法 孕妇在孕期8周后抽肘静脉血3ml,分离血清,新生儿分娩后采集脐带血,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脐静脉血3ml。用ELSIA法检测HBV标志物。按试剂盒(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说明进行操作。依据说明书进行结果判断。所有标本用MR-96酶标仪进行检测,以酶显示速率代表反应强度,经电脑自动换算后打印结果。

2 结果

2.1 被检孕产妇及其新生儿脐带血HBV标志物检测结果。母亲HBSAg阳性30例,阳性率为2.5%。

2.2 30例HBSAg阳性分娩的新生儿中,有27例HBSAg暂时为阴性。仅3例新生儿HBSAg阳性。这表明,只要采取有效措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是可以有效阻断的。

3 讨论

HBV的母婴传播是慢性乙肝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几乎所有的HBV阳性感染的母亲所生的婴儿都会发生HBV感染。其中95%会成为慢性携带者。而慢性HBV感染者至成年后,可致肝硬化和肝癌。因此笔者认为,为阻断HBV的母婴传播。①产前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预防HBV母婴传播应从妊娠前着手,将肝功及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列为孕期保健常规检测项目十分有必要。HBV 5项指标检测特别是HBSAg检测和乙肝疫苗注射是孕产期保健的关键一步。准妈妈应及早进行HBV5项检测。无异常后积极注射乙肝疫苗进行预防。有学者认为,为阻断HBV的母婴传播。首先可对HBSAg阳性的孕妇于妊娠28周起每月进行一次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注射。HBeAg阳性HBV感染母亲注射400u, HBeAg阴性HBV感染母亲使用200u肌注直至分娩,可以起到很好的宫内阻断作用。事实上也证明了这一点。②婴儿保健也是预防HBV母婴传播的重要一步。围产期感染的婴儿,将有80%成为HBSAg的持续携带者。这是由于婴儿期免疫功能不全,HBV-DNA可与婴儿肝细胞DNA整合,逃避了T淋巴细胞的攻击,使HBV不能被清除。严重影响了婴儿的健康。进行乙肝疫苗及HBIG的应用。可有效阻断HBV母婴间的传播。单纯使用乙肝疫苗对HBV感染母亲所生新生儿进行免疫取得的效果,其成功率为70%-90%。乙肝疫苗和HBIG进行主、被动联合免疫对加强HBV感染孕妇所产新生儿越来越受重视,许多研究报告了联合免疫效果优于单纯使用乙肝疫苗。③现今,我国大部分城市对孕产妇进行三免检测(HBSAg、HIV、TP),对新出生婴儿进行免费乙肝疫苗注射。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这样新生儿感染HBV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少,HBV感染者也会越来越少。有利于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④当然,现阶段我国HBV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HCV感染等却有上升的趋势,目前还没有更好的预防措施。因此,对于我们基层妇幼工作者来说,我们前方的路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王清图,修霞.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及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16(3):142-143.

[2] 朱启容,段恕诚,徐华芳等.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儿童三年随访[J].中华儿科杂志,2011,30(1):8-10

新生婴儿注意事项篇(2)

1.1课前准备(1)教学方法准备。将一般护理技术中的婴儿床使用、体重测量法、婴儿沐浴法、婴儿抚触、更换尿布法、臀部护理法、脐部护理、全身约束法8项操作,按新生儿科病房为新生儿做晨间护理的模式及先后顺序进行编排。(2)物品和环境准备。与实验老师共同商讨实验室的安排及教具的摆放,保证符合操作设计要求。授课教师认真设计每项操作间的衔接及婴儿安全保护手法和措施。

1.2组织方法第1次实验课2学时:学生在多媒体实验室观看各项技能操作的CAI课件,然后由授课老师讲解并演示每个单项操作,学生分组练习,授课老师巡回指导,后30min,再次观看各项技能操作的CAI课件。第2次实验课2学时:教师将8项操作以正常的操作速度连贯完成,然后放慢速度再演示一遍,边操作边讲解连贯操作的结合点,并强调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和婴儿安全保护要点。学生分组练习,授课老师巡视并指导,后30min,各组选派1名同学进行现场演示,其余同学观看,演示完毕后请同学们评价,老师进行最后总结。

1.3授课方法第一步:观看各项技能操作的CAI课件。第二步:逐一讲解每个单项操作目的、准备、步骤及注意事项。第三步:学生分组练习,授课老师巡回指导。第四步:再次观看各项技能操作的CAI课件。第五步:解释连贯操作目的和意义。第六步:设置工作场景。(1)环境准备。关闭门窗、调节室温在27℃左右。(2)操作者准备。了解病情以判断婴儿能否做晨间护理;操作前洗手、戴围裙。(3)婴儿的准备。喂奶前1h。(4)操作台准备。物品按使用先后顺序摆放,遵循安全、方便原则。婴儿体重磅秤调零。第七步:讲解并示教连贯操作。教师将8项操作以正常的操作速度连贯完成,然后放慢速度再演示1遍,边操作边讲解连贯操作的结合点,并强调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如动作轻柔,关爱婴儿,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等)和婴儿安全保护要点[1]。第八步:学生分组练习。学生练习时授课教师巡视指导,并回答学生提问。第九步:选派同学进行现场演示,其余同学观看,演示完毕后请同学评价。第十步:教师进行最后总结。

2结果

发放自制问卷80份,收回80份,回收率100%。经过问卷调查,学生对此方法的教学效果满意者76名,基本满意者4名,满意率为100%。

3讨论

3.1紧密联系临床,有利于学生依序连贯地掌握护理技能知识只有形成了系统,当然是从事物本质出发来形成的合理的系统,才能被我们充分掌握。将分散的护理技术优化组合后,有利于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掌握护理技能[2]。传统的实验课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逐一讲解并示教每个单项操作的步骤,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整合护理技术操作是按新生儿科病房为新生儿做晨间护理的模式及先后顺序,将临床上联系密切,操作时先后进行的8项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进行重新编排,有机地整合成一个综合实验项目,对学生进行训练,训练时要求学生按照“一浴二测三抚触,四脐五换六臀护,包裹入床才结束”顺序进行连贯操作,这样既有利于记忆,又使教学过程具有连贯性、系统性,以便于学生依序连贯地掌握护理技能。93.75%学生认为此方法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95%学生认为此方法有利于全面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提高临床工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

3.2模拟病房场景,有利于提高学生临床适应能力孙静等[3]认为医学毕业生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较差,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根据临床工作实况,全程模拟病房情景式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熟悉了新生儿病房的真实工作环境,了解了新生儿护理的特点,体验到临床护理岗位的要求,这样有效缩短了新生儿科护士岗位适应时间,为将来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实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3.3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并掌握护理技能操作,而且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操作中动作轻柔,关爱婴儿,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注意婴儿安全保护,操作前后要洗手,预防交叉感染等,使学生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和消毒隔离观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小结

新生婴儿注意事项篇(3)

关键词 家庭访视 产褥期 母婴保健服务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97

对象与方法

对象:选取2008年3~6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中编号随机抽取50例作为对照组,产妇在出院前,接受病区责任护士有关母婴保健知识的常规教育,主要包括: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技巧,产褥期母婴保健注意事项等。2008年9~12月,在本院分娩出院的产妇中编号随机抽取50例作为指导组,并登记,以便联系。在出院前除按常规的健康教育外,对产妇进行家庭访视服务指导。

方法:采用发放资料,口头宣教,现场指导,电话随访方式,组织互动式小班,家庭主要照顾者也可参与。对产妇、家庭主要照顾者进行新生儿喂养,护理技巧及保健注意事项等方面指导,以及根据产妇自己的需要获取居家健康等其他方面的帮助与支持。6周后,采用问答方式,进行评定。问答内容结合产妇经常提出及出现的问题,及根据临床上因护理不当易引起的新生儿健康问题自行设计,由护士对产妇及家庭主要照顾者以提问方式根据自己感受或问题产生的不同程度,按5分制评分,对服务效果做出评价。数据经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指导内容:喂养指导:提倡母乳喂养,告知母乳喂养的益处及方法[1],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新生儿保健的注意事项:根据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针对性指导,以提高产妇及家庭主要照顾者的应对能力。产妇保健指导,饮食、卫生、角色适应。

家庭访视方法:根据产妇和家庭主要照顾者的年龄、文化水平、所处环境、个体时间随意性较大等因素。通过家庭访视,电话随访相结合,采取因人施教,对症指导的护理指导,以提高产妇及家庭主要照顾者的护理能力。

结 果

两组产妇一般情况,分娩方式,接受保健服务及产前教育情况等方面相似,年龄20~32岁,对母婴保健知识需求上都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母乳喂养成功率,指导组85%,对照组59%,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

两组母婴健康状况比较,见表1。

讨 论

母婴健康关系到人类繁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产褥期妇女和新生儿及早期婴儿属高危人群,此期母婴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方面均处于不稳定时期,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必然会存在诸多健康问题[2,3]。产褥期妇女面对着一个全新的母婴保健学习过程。通过开展家庭访视服务就可以向围产期母婴提供优质的母婴保健服务,既施展了才能,又扩大了服务领域,是整体护理的延伸,使临床护理与咨询保健相结合,既能提高母婴生活质量,又能促进护理学科发展。妇幼保健的临床服务应该由大城市普及小城市及社区乡村,以提高产褥期母婴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立新.母乳喂养的益处和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87-288.

新生婴儿注意事项篇(4)

关键词:妊娠期;孕期产检;护理措施;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41-01

妊娠期孕妇系统的产前检查是保障母婴健康、预防遗传性疾病、严重畸形等新生儿出生缺陷的保障措施,同时也是对孕妇健康和安全度过孕期的保障;做好孕期检查是提高孕妇和新生儿的生存质量,保障母婴安全的重要措施。由于孕妇的文化素质的差异,对健康的要求也就产生了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母婴健康工作者尽力做好卫生宣教,针对不同的个体,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帮助孕妇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增加孕妇对我们母婴健康工作的认同感、信任感和依从性,孕妇才会配合我们做好孕期的检查和指导工作,从而达到提高母婴的健康和安全的目的。以下是孕期制定的护理措施:

1,开诊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诊室干净清洁、物品摆放合理、着装符合职业要求;

2,与孕妇说话时语气自然平和,应用开放式提问,掌握谈话时间,做好病历的记录。

3,为准备怀孕的患者做孕前检查指导;如B超检查、血常规、尿常规、TOCH等。

4,怀孕早期B超检查排出宫外孕、血HCG、孕酮、HIV、TP、乙型肝炎测定,指导孕妇注意休息、合理营养、减少运动;发放孕期卫生宣传资料和注意事项,指导孕期各阶段检查的时间和目地,得到孕妇的信任和认可,孕妇才会配合做好后期的检查。

5,孕11-13周,B超检查测NT值,告知孕妇这是孕期第1次胎儿排畸形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铁5项检查,尽早发现缺铁性贫血,给与预防和治疗。甲状腺功能异常者,请专科医生诊治。

6,孕16-20周,做唐氏综合征筛查,排除部份遗传性疾病,提高出生婴儿的成活率和出生质量,避免严重缺陷儿的出生,给孕妇家庭带来沉重生活的负担。

7,孕24-28周,胎儿的各器官已基本发育,此时B超检查可发现明显的胎儿器官发育异常;如先天性心脏病等明显的内脏或肢体外观缺陷;孕妇此时的孕期糖耐量和心电图检查也很重要;孕期糖耐量的异常对孕妇孕期的体重管理和胎儿宫内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跟据孕妇检测结果请专科医生跟踪治疗,我们母婴健康工作协助做好营养指导、体重管理,使孕妇和胎儿安全度过孕期;心电图检查异常者,做进一步的检查如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请专科医生诊治,配合医生做好孕妇的卫生宣教;

8,妊娠后期,指导孕妇定期产检,密切观察孕妇及胎儿的发育情况,做好孕妇的体重及营养管理,减少低体重或巨大儿的发生,为分娩期作好准备。指导孕妇注意胎动情况,每天三次数胎动,每次1小时,每小时不少于三次;孕妇不要在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停留过久,沐浴时空气要流通;如有异常及时就诊。孕妇有前置胎盘或低置胎盘者,注意休息,避免体力活动,营养均衡,保持大便通畅;前置胎盘伴出血者,出血少于200ML者,绝对卧床休息,给予保胎或住院治疗。

9,孕妇定期的产前检查能及时掌握胎儿情况,B超检查可了解胎儿生长发育、体重,胎位、胎盘功能、羊水等情况;胎心监测可了解胎儿的宫内动态情况 ,如胎儿应激能力、有无宫内缺氧等。

10,孕妇妊娠后期注意观察有腰酸、腹痛(宫缩)、见红、流水(胎膜破水)的情况发生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有胎位不正、流水、出血等紧急情况发生时,120急救车能提供紧急、专业、快捷、方便的医疗服务。

新生婴儿注意事项篇(5)

抚触即按摩,源于英文Touch,即通过对新生儿皮肤感官温和刺激促使婴儿健康发育。研究提示 [1] ,对婴儿进行抚触可以促进婴儿体重增长及应激能力的提高。为探讨抚触对婴儿生长发育的作用,对我院50例足月剖宫产儿进行抚触,观察其生长情况,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剖宫产儿96例,分为抚触组50例,对照组46例。96例剖宫产儿均无窒息史,母亲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两组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头围、Apgar评分经t检验,对性别、喂养方式、观察文化水平等情况进行卡方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抚触方法 从出生第1天起,采用国内改良的简单法(MDST)对婴儿头、腹部、手腕及踝部进行抚触,每天3次,每次15min。抚触前双手适当涂婴儿用润肤油,选择在一个安静、舒适、温暖的特别房间进行。住院期间的抚触由医院配备固定专业人员操作,并对婴儿双亲进行抚触手法培训和指导,出院后由培训过的双亲继续对婴儿抚触。医护人员定期随访,以检查婴儿抚触手法是否规范。

1.2.2 观察指标 两组均在出生10天后测量身长、头围、血红蛋白值及摄奶量。42天进行体重测定,同时应用Brazelton提出的新生儿行为评分法 [2] (NBAS)对两组婴儿进行评估。每天定于上午9:00沐浴后测体重,并同时记录24h摄奶量。

1.3 统计学方法 婴儿身长、体重、头围、血红蛋白及摄奶量等指标均用(ˉ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摄奶量比较 抚触10天后对照组婴儿每天摄奶量为(576.7±78.6)ml,而抚触组为(625.8±76.1)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两组头围、身长、血红蛋白值比较 见表1。两组间3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抚触组体格发育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婴儿头围、身长、血红蛋白值比较 (略)

2.3 两组体重增长比较 见表2。表2说明,抚触组体重增长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婴儿体重增长情况比较 (略)

2.4 两组婴儿行为能力测定 42天后,应用Brazelton标准测试,发现抚触组的婴儿有相对更成熟的习惯、定向力、运动能力和活动程度(注:Brazelton评分越高越好),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婴儿Brazelton评分 (略)

3 讨论

婴儿抚触作为对婴儿健康有益、自然的一种新兴医疗技术,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美国迈阿密大学Field 等 [1,3] 先后报道,对早产儿生后进行连续10天抚触,其体重 增加幅度是对照组的1.47倍,而且接受抚触的婴儿觉醒、睡眠节律更好、反应更灵敏。本文结果与上述报道相似。

3.1 婴儿抚触可能的机制 [4] 抚触可使β-内啡肽释放,促进婴儿生长、发育、迷走神经张力改变,加强食物的吸收,5-羟色胺的作用减弱应激反应,加强免疫应答的机制。体重增加的可能生理机制为:抚触迷走神经兴奋胃泌素、胰岛素分泌增加食物吸收增加体重增加。更重要的,抚触是情感的连接与传递。通过皮肤这一最大的感受器官,婴儿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物理性的触压,而且感受到需要的情感。这些作用的重叠可能对各种神经精神的发育形成一种综合的增强功能。

3.2 婴儿抚触的注意事项 按摩需适当用力,按摩的过程中要留意婴儿是否有不适的反应或异常表现。注意适当的温度,避免寒冷刺激。进食1h内,不应进行按摩。

参考文献

1 Field T,Schanberg SM,Scafidi F,et al.Tactile/Kinesthetic stimulation effects on pertem neontes.Am Acad Pediat,1986,77:654.

2 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0.

新生婴儿注意事项篇(6)

【关键词】 母婴分离;产妇;护理干预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2.173

在出生后新生儿通常会在母亲身边给予喂养, 但也有部分早产儿由于出生后胎龄小、严重疾病或其他原因需转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长期住院治疗, 这样将导致母婴分离。由于很多产妇对于母婴分离状况并无心理准备, 因此很容易产生明显的负面情绪, 这种情绪也对产妇的产后身心恢复十分不利[1]。为了减少母婴分离导致的产后抑郁发生, 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马关县人民医院对近期收治的母婴分离产妇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以缓解产妇产后焦虑、抑郁情绪, 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收到了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2月~2016年2月马关县人民医院收治产后母婴分离的产妇80例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6.89±1.29)岁, 孕周为(39.04±3.65);观察组产妇年龄(27.34±1.86)岁, 孕周为(38.53±2.48)周。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产妇自愿参加护理干预研究, 新生儿转入NICU, 无语言沟通障碍。排除标准:高危重症孕产妇;发生新生儿死亡的产妇;有精神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等疾病。

1. 3 方法

1. 3. 1 对照组:常规给予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指导, 于产前产后进行知识宣教学习, 预防产褥期并发症并详细交代注意事项。

1. 3. 2 观察组:在对照组实施的常规护理内容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①信息支持:因新生儿病情重, 早产等原因需转入NICU导致母婴分离, 患儿母亲失去母亲角色而处于焦虑状态, 因此护理人员需将新生儿的每日病情及时告知产妇, 并耐心解答产妇问题, 必要时可安排患儿母亲进行探视, 为母亲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可大大降低产妇的焦虑情绪。②心理干预:由于患儿母亲对新生儿病情的担忧, 同时患儿不在身边使得产妇容易产生焦虑、抑郁, 影响产后身心恢复。因此应指导患儿母亲喂养的相关知识、早保暖、护理方面的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项。告知患儿母亲新生儿预后可如正常儿童一样健康, 用以鼓励母亲, 帮助其用正确的心态面对病情, 减轻精神压力, 从而有利于保证母婴健康。③生活干预:患儿母亲产后恢复指导, 针对产后产妇生殖器官的变化提供相应的护理方法。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帮助产妇子宫、体型尽快恢复并帮助解决泌乳问题及尿潴留、便秘等产后不良症状。应积极做好宣教与哺乳知识学习, 提高产妇自身的认知能力。详细介绍按摩对母乳喂养前后对母亲的影响、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等[2]。

1. 4 观察指标 采用临床HAMA 焦虑表对两组的产妇焦虑程度进行评估, 焦虑评分标准:所有评估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 HAMA评分标准:0 分为无症状、1 分为轻度症状、2 分为中度症状、3 分为重度症状、4分为极重度症状。抑郁评分同上。在焦虑评分过后对产妇的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评分, 标准为: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对两组产妇产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进行比较, 观察组HAMA 评分、抑郁评分、护理满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现如今, 医学模式从传统医学模式已发展到社会-心理-生物综合医学模式, 产后产妇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围生保健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关注内容。新生、早产患儿在出生后由于病情需要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监护治疗, 通常的住院时间由几天到几个月不等。患病的新生儿被送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治疗, 这样将造成产后母亲和婴儿暂时分离。如果患儿母亲迫切见到孩子的心理需要不能得到及时满足, 精神上得不到安慰, 同时部分产妇还伴随产时的合并症, 这样极易导致患儿母亲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 继而诱发产妇生理、神经内分泌指标的异常, 影响产妇产后身心的快速恢复[2, 3]。

目前国外文献研究报道国外产妇产后抑郁的患病率为3.52%~33.00%, 而国内的报道为5.45%~17.00%, 但据文献报道母婴分离是产妇产后发生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4-6]。因此对于母婴分离的产妇, 根据新生儿的具体病情, 应早期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 同时定期将住院新生儿的治疗信息反馈给产妇, 让产妇家属与医护人员一块关心并安慰产妇, 也可在恰当的时间通过MP3、电视等多媒体给产妇播放她喜欢的音乐视频, 放松心情。大量文献研究报道, 优美的音乐能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改善人们紧张、焦虑情绪, 提高应激能力, 并能有效缓解产妇焦虑抑郁情绪[7]。同时在新生儿沐浴、脐部处理、母乳喂养等方面知识技能方面, 利用模拟人教会产妇学习掌握, 使其快速进入母亲的角色, 并能胜任本角色, 促进产妇产后身体和心理的快速而健康恢复[8]。

经过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产妇的焦虑、抑郁心理状况恢复良好, 护理满意评分也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 对于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产后焦虑症状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产后焦虑, 改善了产后产妇的心理状况, 提高了护理质量,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樊雪梅.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人文护理的效果分析.上海预防医学, 2013, 25(3):141.

[2] 季庆华.母婴分离的高危妊娠产妇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17):57-58.

[3] 张红茹, 张洁, 刘志杰, 等.母婴分离产妇应对方式与乳汁分泌量的相关性研究.护理研究, 2011, 25(1):137-138.

[4] 郑婉文.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心理状况的影响探讨.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8):14-15.

[5] 张霞, 杨玉琼, 蒋红梅. 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干预.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20):316-318.

[6] 张红茹, 张洁, 刘志杰, 等.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方式的研究.河北医药, 2011, 33(3):454-455.

[7] 高玉翠.分娩后母婴分离的产妇护理干预体会.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1, 17(5):138-140.

新生婴儿注意事项篇(7)

【关键词】产科 临床用药安全性 孕产妇 婴儿

产科临床用药安全性是关系到孕产妇身心健康、关系到下一代健康的关键。孕妇妊娠期间如果用药不当将对胎儿的生产与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而产妇哺乳期间用药也会通过母乳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因此产科临床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了解国内外产科临床用药安全事故、总结临床用药安全性经验能够提高临床医药安全性,实现产科临床用药科学性、先进性及实用性目标,进一步提高产科诊疗质量。在目前优生优育高度重视的今天,孕产妇用药不当极易引发医疗纠纷。因此,在产科临床用药中必须注意各种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各种药物在妊娠期及哺乳期的使用注意事项,将药物使用的不良反应降至最低。

1.产科临床用药安全性的重要性分析

妇产科主要面对面对孕产妇、胎儿、新生儿,随着现代优生优育观念的深入,产科用药科学性、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妇产科诊疗质量及安全性,确保产科合理用药,现代产科临床诊疗活动中必须加强药品临床科学、合理、规范的使用。通过临床医师、护理人员对常用药品特点、注意事项的掌握,避免用药失误对胎儿、新生儿以及孕产妇身心健康的影响,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受现代药学研究快速发展的影响,临床用药中还应加强对新型安全药物产品的了解与掌握。以药学研究发展为基础减少药物使用副作用,保障孕产妇及胎儿的健康。

2.产科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具体分析

2.1强化产科临床用药基本原则,保障产科临床用药安全性

根据现代临床医学要求,在产科临床用药中应本着降低药物对胎儿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谨慎用药。在孕妇妊娠期间应尽量避免用药,及时大量使用维生素类药物也会对胎儿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大量维生素A的摄入将导致胎儿骨骼异常或先天性白内障。而且,在产科临床用药中还应加强孕妇的用药宣传,严禁孕妇自行购药服用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在临床用药中为了保障用药安全性应谨慎选择治疗药物,能够单独用药应避免联合用药、在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应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在孕妇健康及生命受到危及、但用药对胎儿可能产生影响时,临床医师应充分权衡利弊,并告知患者及家属。用药过程中根据病情进展及时调整用量或停药,最大限度的减少用药对胎儿的影响。通过基本原则的遵循确保孕产妇及胎儿的身心健康。

2.2注重哺乳期用药注意事项,减少对婴儿的影响

在产科临床诊疗中,哺乳期女性的用药是产妇最为关心的问题。许多哺乳期女性担心用药后药物通过母乳被婴儿吸收,造成对新生儿的影响。目前临床医学研究指出,多数药物在母乳中的含量进而母体用药量的1%~2%,其中被婴儿吸收部分通常不致对婴儿造成明显影响。因此,除少出药物外哺乳期间女性可以用药。但是,在现代临床中为了减少和消除药物对婴儿的不良影响,将药物影响降至最低限度,临床用药中应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优先选用进入乳汁最少的药物。同时,在服药后立即哺乳、并延后下次哺乳时间。通过避开需要高峰期的方法减少药物进入乳汁后对婴儿的影响。在哺乳期女性必需用药、但不能保障该药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时,应选择暂停哺乳,行婴儿的健康。

2.3根据我国孕妇用药分级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性

我国孕妇用药借用了美国药物和食品管理局制定的标准。根据不同药物对胎儿、孕妇的影响及危害分为ABCDX各级,其危害性主机增加。根据用药安全性要求,在妊娠前3个月时的临床诊疗活动中应避免使用CDX级药物。必须用药时应选择经过舵面临床验证无致畸作用的AB级药物。

2.4建立安全用药管理流程,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性

现代医疗结构管理研究及现状调研报告指出,临床用药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使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关键。针对产科临床用药安全性需求,现代医疗结构必须针对产科的特殊性建立具有针对性的临床用药安全管理体系。以临床用药安全管理流程、临床用药工作规范化与制度化使产科临床用药在有效的监督机制下保障用药安全。同时,通过绩效考核制度的联合应用保障安全用药管理体系、流程的动态完善能力。通过绩效考核及时发现安全用药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论证,以不断完善的安全用药管理流程保障产科临床用药安全性。

3.分娩期用药安全性的分析

分娩期用药主要是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危机胎儿、产妇的并发症用药。在胎儿缺氧导致胎心率异常的情况下,应本着合理用药原则以新生儿即将离开母体的特点进行用药。因为新生儿已经成熟并即将离开母体,因此不存在致畸问题。需要重点考虑的是产妇用药后对新生儿血压、血糖以及呼吸、心律的影响。因此,在分娩期用药必须谨慎,充分权衡用药利弊以及对产妇、新生儿的影响选择用药。通过计算注射药物后的血药高峰时间以及新生儿离开母体时间减少药物在新生儿体内的影响,保障母婴的安全与健康。

结论:

在现代产科临床诊疗中,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性是临床医师诊疗活动中的中种植汇总。在临床用药中必须兼顾孕产妇疾病治疗以及减少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既保障胎儿、新生儿的安全,又能够对孕产妇的疾病进行有效质量。针对产科用药特点,临床医师应以产科用药基本原则为指导,针对患者实际情况以及病情变化特点进行用药量、用药品种的调整。以此满足治疗效果的同时保障胎儿的安全健康,保障母婴的身心健。

参考文献

[1] 常磊.产科合理用药与母婴安全[J].妇产科临床资讯,2011,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