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创新创业思维培养

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4 17:22:47

创新创业思维培养

篇(1)

一、解读大学生创业之创新思维

什么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创新决心以及相关的思维活动。作为青春代表的大学生创业群体具有强烈的改变现状的的意愿萌发,表现出潜在的创业动机,对其在创业实践活动起着指引推动作用,支配着创业者的态度及行为,是创业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而创新思维推动大学生对未知事物产生的强烈好奇心,摆脱现有的固有思维定势或思维框架,产生独立性,创造性思维,并积极转化为探索创业的原动力。

二、周边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当下,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多项相规定鼓励大学生创业,高校也设立了各类大学生创业支撑项目和专项资金,大学生群体的创业热情高涨。本人目前创业近一年,通过与大学生创业群体的交流学习,针对本校及周边高校调查得出一份数据:在被调查的大学生创业者86人,涉及多个行业领域,但不难发现,大学生获得项目立项和专项资金支撑只占数据14%。半年后对之前被调查的86人进行交流调研,当中不到30人坚持创业,大多是由社会经验不足,竞争压力大,人脉圈小,承担较大的成本而放弃创业。但也不乏成功的案例,例如:调查数据中有12人开设创意陶瓷工作室,目前均已打开销路,极大的鼓舞了大学生的创业激情。

三、培养大学生创业之创新思维的建议

篇(2)

浙江常山钳口中学

刘有福  宁 晓 丽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学目标的达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语言不只是指教师的口头语言,它还应包含教师 的表情语言 和书面语言,而作业批改正是教师书面语言的直接体现。教师如果能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评语来评价学生 的作业,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教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作业批改必须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紧密结合在一起。创新思维这种求异思维的冲动与能力,可以说是与生俱有的,是人生下来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天然保障。它与人的智力水平并没有简单的正比例关系,而更多地与文化习惯,教育影响相关联的。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应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教学,有了问题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会找到独立思考的可能,才能发展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爱因斯坦小时侯老师曾叫他做一条小板凳,第二天他交上一条非常难看的板凳,他的老师说他从来见过这么难看的板凳。爱因斯坦认真地说,“不,我的第一条板凳更难看呢。”接着他从身后拿出他的第一条板凳。爱因斯坦正是靠这种勇于创新,永不气馁的精神,不断地在科学领域中创新和拼搏。许多科学家他们并不是个个都是天才,他们所具备的是一种超越常人的执着和创新。如果没有创新思维人类就没有今天高度发展与繁荣。弓箭的发明,印刷术的改进,计算机的应用,等等,人类历史的每一步发展与变革,无不凝聚了一代代人的创新思维。

要把作业批改与创新思维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在作业批改中努力创设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单一呆板的“ ”“ ”批改容易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学习积极性,增长他们的惰性,难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不利于整个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本人通过多方面尝试,努力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相结合,采取精批、选批、面批、学生互批等多种批改手段,且注上不同的评语,在教学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精批,教师逐本批改,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发现普遍性问题,采取及时的弥补措施。采用师生共同约定的批改符号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质疑和提问。如属单词拼写错误,通过对错词打圈;属惯用法错误,通过对句式、短语下划“~~~~?”;语法错误标注“________ T”;数的错误标注“_________N ”;而“ ”往往表示解题的关键所在。如:

Miss Zhao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eacher(s).

Neither of the twins come(s) from England.

English is more interesting than any other subject(s) 符号的设置能够使学生对所存在的错误一目了然,从而引发学生对所做的作业进行重新思考,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加深。

作业批改不应只局限于找错误和对错误的质疑,对于正确的答题也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扩散性思维。如:“She is good at maths.” "Jim learns English by himself ."在下划线部分注解“another way of saying ”;在宾语从句“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she lives ?”下划线部分注解“why” “How do you know”等可以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使知识得以升华。

通过精批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但需要教师的付出大量的劳动,没有充裕的时间去钻研教材和教法,不利于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本人也采取了选批方式。选批既可以抽改部分学生作业(包括好、中、差不同层次的作业),也可以就某次作业中部分典型题目进行选批,对作业中的错误进行批注、设疑。选批有利于提高批改速度和增加批改的针对性,对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有较强的指导性。

面批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取知识,巩固知识或检查知识,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不仅使获得的知识理解比较深刻,记忆比较持久,而且会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心与爱护,从而树立起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利于下一步的教学需要。面批要注重采用启发性原则,所提问题要适合学生程度,不断地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批改过程中要使学生处于“愤”与“悱”的心理状态下,积极开展思维,认真探求知识。《学记》也提出“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批改中做到“和易以思”就能达到良好的启发效果。

学生互相批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仿的学习经历,不同的思维方式,类似的学习程度都能促使学生在互相批改过程中,从不同侧面去创设问题,讨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批改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指导下的讨论,利用推测关系,应用自己的思维,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发现”从而形成对知识的较全面的认识。

教师无论采取哪一种批改方式,都必须写上一定的评语,这是各种批改方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对学生作业的一种肯定和评价。教师应当认真对待学生作业评语的评定。尽可能多地运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来体现,也应尽量避免重复多次出现同一种评语,以增加学生对批改的新鲜感,进而促使他们通过查字典,问教师等不同途径去寻找评语的真正意思。作业批改应以鼓励性为主。如对质量优秀的作业,本人通常注以“Excellent”“Wonderful ”“ Very good ”“Fantastic ”之类的评语;作业一般的也应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指出优缺点。如:“Try your best ”“ Pay attention to the usage of pron”“ Please write carefully”“ Your handwriting is wonderful ,but try toreduce the mistakes”。另外,在评语边还可以写上一些有关学习方面的名人名言,不时地鞭策学生,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

"A lazy youth ,a lousy age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onstant dropping wears away a stone ."(滴水穿石)

"Adversity leads to prospersity ."(失败乃成功之母)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总之,不同的作业批改方式都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一角度展开,促进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与内涵。第斯多惠说得好:“一个坏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老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我们教学要不断地启发学生,教会他们运用创新思维,大胆开拓,尽情在知识海洋中遨游。这样我们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参考书目:

裴文敏等 《教育学》 1994年杭州大学出版社

袁振国

篇(3)

【关键词】:工业设计教育创新思维创新设计

一、创新设计思维的重要性

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原动力,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推动力。”在信息社会中,设计师要着眼于从有形的世界创造无形的世界,这种创新能力无疑是设计的灵魂。工业设计就是要将科技成果的创新变成人们生活所需的物品,从而改善和引导人们的生活。

设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的是设计思维的发展,创新设计也就是设计思维的创新,是个人素质、能力、文化积淀和修养的综合体现。创新思维是一种勇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框架,提出新见解、新方式的思维形式。培养创新设计思维的人才是工业设计的重要问题,也是核心问题。

二、影响工业设计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主要因素

(一)应试教育对设计类学生的负作用

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的培养模式,应试教育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完成作业的学习方式,学生很少自主地安排学习,学生的学习都是教师推着向前走,这是一种极为被动的学习方式。WwW.133229.cOM应试教育强调对权威的绝对服从,以致学生对事物认识脱离不了传统的思维定式,对创新问题缺乏动力和兴趣,他们普遍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思维很容易陷入俗套。这样,学生到了大学后一时适应不了大学的环境,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学习;特别是设计类的学生,因为设计类的专业,自由度高、灵活度高、自主性更强。

(二)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的因素

工业设计教育是现代型的设计教育,更是未来型的设计教育,从教学模式上讲,工业设计教育不能封闭于高校内部。目前,中国的工业设计教育很难令社会满意,设计教育存在许多滞后于社会需求的问题,其核心的问题就是没有紧密的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多数学校重理论、轻实践,致使学生对所设计对象本身缺乏深刻理解。因而,设计的作品往往流于肤浅和平庸,缺乏创新力。工业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很多课程应该以实践为主,应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教材、教学场地和教学方式上须加以创新。

如今已是信息时代,互连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给设计教育带新的教学方式,设计教育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师讲一本书,学生学一本书的教学历史,而应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了解更多、更广、更新的知识。但是大多院校没有全面引进相关联的教学新方法,在教学内容上和课程设置上几年如一日,很少进行调整,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造成学生停留在旧知识体系下,而学不到最新的知识,使教学和社会脱节。

(三)课程设置的因素

高等院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决定着学科的发展方向,也决定着专业的培养目标,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传统的工业设计教育课程设置是割裂的,大一、大二的课程主要以美术技能和专业基础课为主,大三的专业设计课每门也都是由不同的专业教师授课,课程设置与教学相对独立,很难达到一致的观念来体现教学的总体思路,更谈不上创新设计思维的培养。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后,工业设计学科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工业设计专业的发展呈现出文理结合、工艺结合,学科之间日益综合化和多样化的趋式。近年来,我国的许多院校已经意识到将工业设计与其他学科整合、交叉学习的重要性,打破过去专业方向各自为阵的条块计划,共享课程资源,既为通识教育提供丰富的横向资源,也为专业方向的深化教学创造纵向发展的空间,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工业设计教育改革、教学理念、内容和运行机制走出一条新途径。

三、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工业设计教育应该是培养创新设计人才的,“创新设计”不仅指产品设计中的造型创新,也可以是新材料的运用,新设计思维的方法,新设计理念以及新的创新管理模式等。创新思维是一项极富创造力的思维活动,它是通过思维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联系,而产生的新颖和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给人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主要条件。

创新思维是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体,如果没有合理的训练方法,没有创新意识,就很难充分发挥思维创造潜力。据调查,通过合理的训练可以提高创造潜力。工业设计教育应该设立创新思维开发课程,如设立创新方法与技巧、创新实践活动等课程来引导学生创新实践和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教育中,常用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发散思维训练。发散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从一点向四面八方发散,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知识结构、观念进行重新组合,找出更多、更新、更好的解决方案。2、收敛思维训练。收敛思维是相对于发散思维而言的,它的特点是与发散思维相反。3、逆向思维训练。逆向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事物相反的方向,用相反的方式对事物进行逆向思考,一般是从事物的结构、形态、功能和属性的相反面去思考。4、多维思维训练。多维思维是以事物的多方向或多功用为切入点来观察和分析事物,许多事物有其多种品质和特性,这就需要训练学生对事物多维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5、联想思维训练。联想思维是指人们将一种事物的形象与另一种事物的形象联系起来,寻求事物之间的相似或共同之处,从而来解决问题的根本。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单靠以上课堂上理论式的讲述与单调的训练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能只靠单方面的努力,只有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如设立创新实践活动课程,创新教育理念和创新教育手段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才能够达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4)

一、转变观念,为创新教育铺路搭桥

创新教育是以继承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其核心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教学理念。采用学生自学自悟、质疑讨论、主动探索,教师适当引导、点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要求学生不迷信课本,坚持独立思考,尽量依靠自己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的容器,更不能越俎代庖。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把自己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自主地学习,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思维,努力创设条件,激发学生创新。教师只有在观念上彻底转变,才能在备课、授课等方法上彻底改变,真正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

二、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只有探索才会发现真理。只有有了疑问,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需要的只是一些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则是人创新思维活动的开始”。没有新问题就没有创新的思维活动,更谈不上创新性思维活动。例如,在讲解整流电路时,可以先讲各种电路的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二极管在电路中的伏安特性。让同学们产生疑问,然后去主动寻求半波整流电路、桥式整流电路和变压器整流电路的结构和组成,分析总结各自的优缺点。课后根据对不同电路的特性的掌握,大胆地运用到自己想要实现的创意、发明中去。

三、结合生活实际,启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创新动机是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唤醒状态。创新动机、创新目的、创新效果三者是紧密相关的。电工电子是和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电工电子知识和规律涉及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因此电工电子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电工电子知识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讨论这样一个问题,要求同学们设计一个楼梯照明电路,要使用方便和节约电能。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讨论,主动思考。有的采用双触开关,有的采用闸刀双掷双控,都能很好地满足布置的设计要求。开关的设计固然重要,但课堂中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节能理念,思考对照明灯具的选择,实现光照亮度和节能、使用方便的最佳组合。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体会到电工电子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应用。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习的动机,启发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创新的动机。

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的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电工电子产生了兴趣,就对电工电子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执著地去探索。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能激发起浓厚探索兴趣的问题。那么如何把那些平淡的、抽象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构建变成一个个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电工电子学科的特点,只要我们教师用心设计,采取合适有效的教学方式,既有利于课堂的教学效果,又可以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采用先“做”后“学”,“学”后再“做”就是一种适宜的方式。例如提出“做一个直流稳压电源12 V”的任务,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3 V直流稳压电源原理图、所需器材以及完成任务的工艺流程卡片,学生装配出实物。教师可以结合电路实际向学生提出“电路原理是什么?元器件怎样选用?工艺流程卡中提出的相关要求目的是什么?”等一系列疑问,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学生利用网络、教材等查找资料获取相关知识解决疑问。再次,教师让学生自主设计、选材做出“12 V直流稳压电源”。最后,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五、参与创新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5)

高职学生创新思维教学方法电脑艺术设计是高职院校适应市场需求而开设的专业,需要艺术设计理论知识与电脑操作技能的有机结合,是一门体现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综合性学科。该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设计和制作能力,让电脑技术与艺术创意的完美结合,而创新思维在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结合专业课程融入设计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探讨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就业岗位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现状分析

在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设置中,通常分有不同的专业方向,如室内设计方向,广告设计方向等,以适应行业中日趋细化的岗位群。但无论是什么方向都不可避免的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艺术素养。高职学生生源大致分为三类:一是通过普通高考招考的普高生;二是通过单招单考的中职生;三是五年一贯制学生。由于生源结构的复杂,学生的艺术素养显得参差不齐,从基础理论知识上看普高生较强,而其他两类学生专业技能较好,但在高职阶段的学习中普遍出现的问题是艺术素养都不高。艺术素养是学生对艺术的认知和修养,需要具备艺术的基础知识和审美能力,是设计创新思维的根基和源泉。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从而提升创新思维的能力,是摆在高职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结合专业课程融入设计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学生的设计创新思维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提高,这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耐心培养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可以尝试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让学生“条条大路通罗马”。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通常都开设了Photoshop、CorelDraw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从文字编排到图形处理,从二维平面设计到三维效果图设计,从影片剪辑合成到三维数码影像设计制作,涉及了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各个领域。但不是每个学生对于所有课程都能很好的掌握,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有的学生对平面设计更拿手,而有的钟情于影视制作。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体现职业教育的“适用、够用、管用”的教学理念。

1.鼓励学生敢说“不”

高职阶段的专业课程学习,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领域,需要教师的精耕细作和循循善诱,因此学生会依赖于老师的授课,而拙于独立思考。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做权威,但更应该有意识的激发学生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孟子》的《尽心章句下》中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则精辟透脱的阐述要善于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例如,在Photoshop的课程中,有三个最核心的授课内容,即图层、通道、蒙版,只要灵活掌握它们的用法,可以说就基本破解了本门课程的密码。围绕这三项功能展开的基本应用中,“抠图”无疑是最好的练习,同一幅图可以有很多种抠法,笔者在教学中,曾有意演示操作最麻烦的一种方法,随后引导鼓励学生实践出更便捷有效的方法来“挑战”教师,虽然教师“败下阵来”,但教学效果却“旗开得胜”。如果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将这种方式一以贯之,学生将受益匪浅,教师也能教学相长。

2.让大脑“左右逢源”

学生有了敢于说“不”的勇气,这仅仅是学会了“破”,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能够“立”。“创新思维是思维的一种智力品质,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选择、突破和重新建构的思维过程”,因此具备重新建构新事物的能力,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非常重要。人的左脑被称为“逻辑脑”,负责语言、逻辑、数学、分析等;右脑被称为“艺术脑”,主管韵律、绘画、想象、创造等功能。“创新是创意和逻辑的组合体”,只有左右大脑协调思维的学生,才能成为优秀的设计工作者。要有重构的能力,就需要有知识的储备,比如该专业都会开设图案广告包装的设计类课程,学生有了前期软件课程的铺垫,掌握了设计所需的“工具”,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真正开始做设计的时候还是会无从下手,这是缺乏创意;或者有了一个好想法,但设计出来“形”不达意,这是执行能力不足。为了使学生跨过这个坎,让大脑能够“左右开弓”,笔者尝试利用课间休息让学生做左右手手指操比赛;倡议用餐时左手用筷右手用勺;授课的形式也尽量多样化,有欣赏音乐后脑海里浮现画面的绘制,有授课前让学生五分钟演讲等等,在实践了一段时间后,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教学形式却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提升了重新建构能力。虽然遗憾的是课程的时间不足以保持长期创新思维的训练,但在此期间,学生意识到有目的性的思维培养,让大脑拥有“左右逢源”的创新思维,是提升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

3.培养思维的“瑜伽”境界

起源于印度的瑜伽运动,其练习者身体柔韧的姿态极具美感。身体的训练让人获得强健的体魄,而思维的训练使人拥有卓越的智慧。学生创新思维的阻力,源于思维的标准化和知识的无活力化,要打开心智的枷锁,需要进行柔性思维的训练,从而达到思维的“瑜伽”境界。思维的柔性训练有多个层面,如逆向思维训练、联想思维训练等,结合课程教学融入思维柔性训练,将会给学生一把开启设计师大门的钥匙。柔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方式,具有多层次、多视角、多模式的特征,与刚性思维的静态、单一、本能的特征相比,刚性思维是花,柔性思维是蝶。针对专业课程,“任务驱动法”是现在高职教育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法,其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笔者在教授《VI设计》课程时,发现学院多个新成立的学生社团没有标志,便建议并促成了社团联合会向全院征集标志方案的评选活动,还设立了奖金。在这种真实情景和任务驱动下,学生的热情高涨,自主学习动机得以激发,此时教师的介入显得事半功倍,在探讨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需求,不同特点去思考,协助学生只要想到就尽力去做到,努力达到“瑜伽”的身心合一的境界。

三、结语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的蓬勃发展,已逐步形成了自适应后的鲜明特色,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认可,教师的职责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各行各业中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尤显优秀,高职教师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更具重要作用和意义。教师不仅需要教授知识,更应该传递智慧。

参考文献:

[1]杨振宁.科教文选――论现代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256.

[2]林文卿.基于科技竞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0,(2).

篇(6)

[关键词] 医学教育 教学改革 创新思维能力

当前,缺乏“创新”的氛围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是尤为突出的问题,其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未来社会及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来看,创新能力已成为临床医学教学的核心目标。许多学校都意识到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何积极促进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工作的全面改革及健康发展,怎样自觉求索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适应当代社会对医学生的各方面要求,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针对此,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给予调查,并予适当的讨论分析。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医学院,暨南大学医学院,广东医学院,广州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六所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04级233名,05级333名。

二、方法与内容

调查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66份,回收有效问卷463份,回收率达81.8%。内容包括客观项目和主观项目两大部分,涉及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实验教学、临床教学、教学管理、培养方案、课余生活以及能力培养等方面。

三、结果

调查结果见表1。

四、讨论

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在校生学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经过归纳总结,试作如下浅析:

1.加强教学环境建设,改革教学管理模式

教学环境建设属于教学硬件建设,而教学管理则属于教学软件建设,这一软一硬,却是搞好临床医学教学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一般说来,具备什么样的教学环境,决定着什么样的教学规模,同时也影响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往往受教学管理模式的制约。一个场地宽敞、设施完好,环境安静优美的教学场所,无疑会使教师和学生心情舒畅,才思敏捷,使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因此,必须不断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逐步形成和谐的校园。

教学环境建设与院校管理密切相关,而院校管理的主体是教学管理。教学管理又涉及各方面的制度。现行考试制度偏重于考查学生记忆力,这样对学生考核要求太低,而且一次期末考试不能充分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行过程性评价等多元化评估制度会更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2.强化教学规划与设计,精心组织教学

在进行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全方位地使学生接受知识,提高感知效应。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管理创造了教学的良好条件,但搞不好教学规划与设计,容易杂乱无章,使学生无所适从。如果规划与实际工作相互之间衔接不严,就会造成教学工作的脱节。对不同教学班、不同生源,应制订严密的教学规划,包括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验教学及临床教学的安排等。各学科教研室也应有详尽的计划,授课教师据此确定相应的教学设计方案。人文素养和科研能力已成为学生自身整体素质提高所注重的方面,因此,增加人文社科类课程(如科学哲学、医学史等)、工具性课程(如医学科研方法与设计)、桥梁课程(如生命科学导论等)以及反映临床诊治技术新进展新成果的选修课程,以利于医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

同时,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进行评估和考核。在实验中应用及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通过调查访问,57.12%的医学生期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能“一体化”,达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3.优化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三个阶段,感知阶段、认知阶段、确知阶段,运用不同教学手段和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目前采取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并未受到多数学生的欢迎,而在教师指导下,自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受到广大同学的青睐。这种方式既可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呆板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先进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在调查访问中,学术沙龙,参加较高档次的学术研讨会,网络教学,模拟人教学等是医学生认为有利于提高学习自主性,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手段。

(4)讲究教学艺术,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医学教育持续发展的灵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塑造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在临床医学教学工作中,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要求和方法。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后,都要着重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勤思考、多提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讲究教学艺术,如设疑、示范、阐述,等等。同时,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学校和教师传授知识的意志,转化为学生认真求索知识、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自觉行动。

总之,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改革被教育部列为当前医学教育教改课题之一,是各医学院校的工作重点。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积极性,采取创新的教学方式,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实现医学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女大学生 培养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女大学生,一个象征青春的群体,她们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自身的形象思维较好,能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并且也擅长记录生活点滴,但毕竟还没真正地涉猎社会,因此仍存在着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比如尚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就业的严峻,社会交往技巧等一系列的问题,特别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培养女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目前高等教育中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解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凸显培养创新思维

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方案是大学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它决定着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决定着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社会的需求,决定着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因此高等学校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高等教育得到了有效的发展,特别是1999年高校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大大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回顾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从目前人才市场对人才使用反馈情况分析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大多体现在人才培养上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而体现在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创新能力不强,习惯于定向思维,保守行事,没有开拓创新意识,这是人才培养的最大弊端。对于女大学生来说存在的上述现象更为明显,由于受“男强女弱”“男尊女卑”传统文化的影响,女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在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上显得更为缺乏,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等学校的高度重视。因此,高等学校要下决心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认真论证,从课程设置、实习实践环节、教学方法上充分体现如何加强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上,这样才能使培养的人才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有了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大学生的前提和条件,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二、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

以上谈到的人才培养方案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实习、实验。高等学校中课堂教育非常重要,因为通过课堂教育可以让学生系统地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使学生充分了解所学专业的历史背景、理论前缘、发展方向,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能力和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课堂教育是一个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环节。然而,课堂教育只能够给学生纯净的理论知识,只能够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不能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后者只能通过教学实习、实验等实践环节才能使问题得到解答,因此大学的实习、实验等实践环节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模式,是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和提升,学生通过教学实习、实验等实践环节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大学教育中通过见习实习、生产实习、甚至是顶岗实习等环节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创新不只是创造出一种新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改变惯性思维,以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拓宽自己的思路。当他们用一种方法去解决某个问题时,如果遇到了困难或阻碍,就可以换一种方式去解决或者用一种新的方式去尝试。创新能力就是将思维结果通过丰富的想象制造出新颖、独特、前所未有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产品。同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在学生实习、实验等实践的背后,永远能够触摸到教师强大而有力的隐性翅膀。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创作用

在创新教育中,教师的导创作用非常重要。教师的导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的思维引导。人的创新思维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创新思维一般包括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在我国的大学科学教育中通常比较注重逻辑思维的训练,学生对辩证思维的方法也有所认识,缺失比较大的是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1]。发散思维是打破常规、不拘一格、自由自在地就某一问题在不同方向和不同领域进行思考,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能够破除思维惯性,对开发发散思维能力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批判思维和发散思维,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根本。